启发教学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教学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启发教学的方法

篇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s teaching practice, discuss some personal experience about heuristic teaching. Results: to introduce PBL teaching and case teaching into teaching link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heuristic teaching. Conclusion: PBL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are the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the heuristic teaching.

关键词: PBL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Key words: PBL teaching;case teaching;heuristic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82-02

0引言

药物分析承担着药物自研制开发至临床应用整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分析方法建立和药品质量控制的任务,是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重要保障。药物分析是药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中占有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对药物分析的各种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探讨了如何组织和改进药物分析学科的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的说法涵盖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包含了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从“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体”向“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体”的转变 。通常,人们常轻而易举地说自己采用了“启发式教学” 。那么是否达到了使“教学中心” 和“ 教学主体”发生转变的目的?其力度和程度如何?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达到“启发式教学”目的的?这样一些问题的探讨以及教学的具体方法或经验的推广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笔者就实现“启发式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1PBL教学方法

老师通过问题为主线设置“情景” ,课堂通过双向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环节中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体” 。教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置于教学的“问题情景”中,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这样一种学习方法称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1-3]。PBL教学方法原定位在小组学习的氛围内,学习是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协作以及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中完成。笔者认为,PBL教学的方法可以借鉴在传统教学环节中,实现启发式教学,这是PBL教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拓宽。

笔者认为,教学中的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蓝本,教材仅仅是文字和符号的堆积,仅仅是一个个公式和一段段文字,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过程,计算结果等。

例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查杂质限量”在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如下:

取供试品,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制备供试品溶液;另取等量的供试品,加入限度量的待测元素的溶液,制成对照品溶液。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对照品溶液的读数为a,供试品溶液的读数为b,要求b值小于(a- b)值。笔者将这段文字以流线图的形式表示如下。

要求b

但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知道b

笔者认为,真正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材文字内容的直白,而是蕴涵在文字内容中的思想和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置身于教师教学的“问题情境”中,启发式教学贯穿在教学环节的始终。学生在“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中,通过自身主动学习的过程获取知识,并与原有知识进行意义构建,不断形成新的、更为高级的认知结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问题情境”:①展示研究的背景,从源头上提出问题,使学生置于整体性的“问题情景”中,启发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引导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②面对教课书上的内容,直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并帮助学生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③面对教课书上难以讲授的内容,即难点,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先提出假说,启发学生处于思考状态,经过课堂论证,上升为学说、理论。④将科研内容与学科教学的“问题情景”密切联系在一起,起到科研促教学的作用。以科研工作的具体内容扩充教材,给教材静止的内容赋予了动感,增加了信息量。将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补充到教学环节中,如同枯燥和乏味的书本内容具有了血肉之躯,容易解决教学环节提出的问题。科研工作向教材的渗透使教学环节与学科前沿接轨,有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在课堂上有一定的展现,从而诱发学生在课外去了解更多的内容。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设置“问题情境”,教师用心血和智慧使学生置身于教学的“问题情景”中,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使学生以主动方式接受教材文字内容所蕴涵的专业知识。这样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达到了很好的启发式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亦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2案例式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问题,以事实作素材,而编写成的某一特定情景的描述[4-5]。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方法也是PBL教学方法的另一种体现方式。以下是笔者在案例法教学中的一个实例。

案例:碘量法测定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的含量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精密称取约0.12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碘量瓶中,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l,放置20分钟,再加1mol/L盐酸溶液1ml与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4.5)5ml,精密加入碘滴定液(0.01mol/L)15ml,密塞,摇匀,在20~25℃暗处放置20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并强力振摇,至蓝色消失;另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5ml,置碘量瓶中,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4.5)5ml,精密加入碘滴定液(0.01mol/L)15ml,密塞,摇匀,在暗处放置20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作为空白。同时用青霉素标准品同法测定做对照,计算出供试品的含量。

案例分析:

2.1 方法建立的前提青霉素不消耗碘,而水解产物青霉噻唑二钠消耗碘。加氢氧化钠进行水解,然后精密加入定量过量的碘与水解产物发生定量反应,过量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回滴定,以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体积进行定量测定。在反应过程中,一个分子药物与4个分子的碘作用,生成了8个碘离子,也就是说,这个方法的灵敏度高。灵敏度高是这个方法的优点之一。

2.2 存在的问题①青霉素在生产或储存过程中因水解而引入的杂质(青霉噻唑二钠)消耗碘,使测定结果偏高;②青霉素被碘氧化的反应受温度、pH、反应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对测定结果引入的误差依然不可忽略,需要采取措施,减小误差。

2.3 “案例”方法中蕴涵着解决存在问题的思想

2.3.1 抵消样品中已降解产物(杂质)对测定的干扰取供试品两等份,一份水解后与碘作用,药物和杂质共同消耗碘;另一份不水解直接与碘作用,消耗碘的物质仅仅是药物中已经存在的杂质。分别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进行滴定,VX(V水解前―V水解后)∝供试品中药物的量( mx )。以VX进行定量测定时,可以抵消共存杂质对测定的干扰。

2.3.2 抵消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测定引入的误差

①另取被测药物的对照品溶液〔Cs(mg/ml)〕一定体积〔Vs(ml)〕两等份,同上法进行操作,即一份水解后与碘作用;另一份不水解直接与碘作用。分别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Vs(V水解前―V水解后)∝对照品的量(Cs×Vs)。②注意操作的平行原则,建立等式抵消各影响因素引入的误差。

注意供试品和对照品操作的平行原则,使两者的测定过程引入的误差近似。得到以下两组测定数据:

Vs:V水解前―V水解后∝对照品的量(Cs×Vs)

Vx:V水解前―V水解后∝供试品中的药物量(mx)

由以上两组测定数据建立以下等式(1),相似的误差在比值中得以抵消:

==(1)

由等式(1)计算mx,进一步计算出普鲁卡因青霉的含量。

2.4 课堂点评现在,让我们认真地审视一下这样一个等式(1)!在横向的差值中抵消了杂质的干扰,在纵向的比值中抵消了各种影响因素对方法带来的误差。方法的建立中充分考虑了两个方面的误差来源。在等式(1)中包含了严格的抵消误差的概念。

目前,中国药典(2010版)测定普鲁卡因青霉素及其制剂含量所采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经不再采用碘量法。那么,青霉素的碘量法就失去所有的价值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随着分析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新的方法在不断地克服旧方法的弊端并取代旧的方法,这是一种必然,但旧方法中所蕴涵的思想和智慧却积淀下来成为我们学科的理论,对我们的指导作用却是长久的。

3结语

社会需要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这是历史的使命。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者,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这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地引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启发式教学的力度和程度,促进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体” 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让我们共同承载起教学改革的艰辛探索,互通有无,迎接教育现代化的曙光!

参考文献:

[1]刘利平,方定志.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医学教育探索,2006,5(1):95-96.

[2]郭智勇,魏丹毅,王邃等.广义问题式学习法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1):113-117.

[3]何丹.从PBL教学法谈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78-79.

篇2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2.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

3.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

4.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情景导入启发教学。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消除疲劳,产生兴趣。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这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1)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作者描述的情境中,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2)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随后,教师指导学生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3)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描述情景。此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3.多媒体演示启发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3)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

(4)大信息量。容量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

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启发,这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很多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吸收,进而增进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教师同样要善于灵活的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要有效的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来化解知识教学中的难点,并且透过积极的教学启发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吸收与掌握。这才是启发式教学的价值所在,也是提升课程教学综合实效的方法所在。

一、通过教学实践给予学生引导启发

启发式教学可以渗透到课堂上的每一个阶段,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环节以及具体的情况来合理的进行教学选择。首先,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来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与启发,要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这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往往会很有帮助。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过程都可以给予学生有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方式也十分多样。教师可以在讲解一些具体的植物时将实物带到课堂上来给学生们参照,让他们对于植物的构造、各个相关的植物体器官有更好的获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参与到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相应的课堂小实验,或者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一些课堂学习任务。过程中往往会带给学生很多启发,这同样是启发式教学渗透的一种模式所在。

比如,教师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深化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组天竺葵植株,一株正常浇清水,一株浇浓盐水,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两组天竺葵植物生长的异同中,启发学生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有了这个直观的对比以及实物的呈现后,学生对于很多理论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于课本中的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这便是启发式教学可以发挥的积极功效,这也是有效的利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效用所在。

二、借助多媒体展开启发式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很多知识点的呈现都需要用到多媒体的辅助,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开启发式教学,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不少生物课本中的知识点如果只是借助教学的口头讲授,学生的理解会十分浅显。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们适当的呈现一些图片或者是视频片段,很多理论的知识会立刻生动起来,那些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直观。教师可以以这种方式来给予学生相应的启发,并且可以结合图片或者视频的呈现来进行必要的讲解与分析。这会极大的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会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大部分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较好地理解,需要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等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及相关技能得到真正提高。例如,在讲生物的生殖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则学生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再逐步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学生就能在启发式教学中充分掌握这些知识,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辅助工具,要尽可能的让知识理解起来更加清晰直观,这才是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所在,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本质所在。

三、在实验课程中渗透启发式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的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这也是考察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灵活的渗透启发式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这会让学生有很多积极的收获。教师要多进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并且要多设计探究式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来展开自主实践。这首先能够给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引导启发,更正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将会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这也是启发式教学效用的一种体现。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实验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例如,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讲植物的细胞结构时,就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完成教学,在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制作植物玻片并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插图确定观察到的相关植物细胞名称。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还能减轻教师上课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主意识。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这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个非常核心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尽可能的丰富实验教学的形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提升。

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想要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教师要对于教学环节有合理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来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与启发,要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这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往往会很有帮助。很多知识点的呈现都需要用到多媒体的辅助,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开启发式教学,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灵活的渗透启发式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这会让学生有很多积极的收获。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启发式;应用;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在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下,对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完善,在将学生作为主体和教学方式方面都做出了相应创新调整。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设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在教学阶段中,启发式教学不仅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有效的调动起来,同时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帮助。那么,在教学阶段中,怎样有效的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对此,作者结合自身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现状

当前,在生物教学的阶段中,开展课堂教学时老师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进行教学,将那些认为是对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本身的接受知识能力没有全面顾及,从而导致了教学结果不能达到预设的标准。同时,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授课阶段不重视生物实验的安排,而且安排的课时很少,在加上学校相关的实验设备缺少,这对于发展启发式教学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准则

1.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原则。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开展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则在下面接受老师的灌输,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启发式教学,需要让老师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需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2.让学生能够学会使用举一反三的原则。因为生物学科的教学知识点与我们日常生活特别特近,因此,在教学阶段中需要特别重视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栽培,将生活和课堂教学紧密的结合到一起。

3.培养学习兴趣。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其学习兴趣一旦培养成功,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会有很多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他们也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对于学习会更加直觉自主。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涉及的知识非常繁杂同时又相对抽象,想要将这些知识点完全的理解透彻,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单单依靠背诵记忆概念是无法将生物知识学好的,只有在理解其概念的基础上将相关的生物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才能够有很大的学习成效。由于高中学所具备的知识有限,因此对于教学内容中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无法准确的理解、所以,需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将抽象的知识,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帮助学生们理解其包含的内容。

三、高启发式教学举措分析

1.有效的采用直观手段以及实验进行教学。对于生物课程而言,其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其是一个将生命规律和生命迹象进行主要任务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是具备超强的实验性,以一定的程度分析,生物课程是一门综合实验性的学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阶段中,对于实验实施老师需要加以重视,要将生物的实验的功能全面发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将自身对生物的认知能力提高,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们自己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研究结论,同时让学生针对结论展开讨论,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专业知识。

2.运用形象的语言深化生物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教学阶段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应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但是实际的启发式的教学阶段中,往往老师的语言都是比较呆板单调的,这样对于启发式教学方式不仅没有帮助,同时还会浇灭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因此,在采用启发式教学进行教学活动的阶段中,老师应该采用生动、有趣、形象的语言进行知识的讲解,将课堂创建成一个具备活跃气氛的环境,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例如;在进行生物呼吸作用中的有氧呼吸知识点的环节中,老师可以形象的将生物有氧呼吸比喻成人类的呼吸,通过这样形象易懂的比喻,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生物有氧呼吸的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起到了推动型的作用。

3.采用科学的教学设备、提升启发式教学的效率。老师们都知道,在高中生物阶段的概念性和规律性是较多的,并且它的知识点也是极为抽象。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口头上阐述不能将其内在知识全面的表达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教学率的低下,让学生们没有真正的了解知识的含义。对于生物教学而言,其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采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能够提高启发式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图片的形式,将人体神经细胞制作成PPT演示模式,运用微视频或是相关投影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使用图片的直观性,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人体神经系统,同时鼓励学生充分的进行想象力的扩展,有效的将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从而确保启发式教学能够正确的应用,提升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阶段中,要想将生物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行提升,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有效的将启发式教学进行研究,将启发式教学有效的、合理的应用到高中生物阶段中,从而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从而为学生往后的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振苓.浅析生物教学课堂中环保理念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

篇5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启发式教学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目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既快又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动作的技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国启发式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开启了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先河。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中的一条重要标准和指导思想,贯穿于各种教学方法中,起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活动性,所谓教学活动性是指教与学要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成一种互动,以促进体育教学。 

一、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注意激活思想,启发式教学是符合人体生理、心理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技工学校中很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实质认识不够,常常与提问法等同起来,这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而所造成的。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启发式教学逐渐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技工学校中还有很多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那么,要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把启发式教学引入体育教学中呢?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可以与新的教学方法平行地采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在所采用的是一种经过改造的传统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的主体与客体的不同,教学又分为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目前,在技工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所采用的正是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指导,经过对传统教学方法改造的一种新讲授法。这种课堂讲授示范法应贯穿启发式教学,并且可以和其他教学方法交叉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体育教师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技工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密切配合,巧妙的引入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技术要领、细节,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的依据 

教学目的任务就是通过任何教学方法、途径把知识、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区别就在于: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传授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现代教学论则认为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现代教学论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节与控制知识信息量,促使学生心理过程定向探求,以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推进学生的心理过程。 

三、 控制好启发式教学 

对体育教学目标要合理适度把握,结合实际教学活动,才能控制好启发式教学的“度”和“量”,才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程序过低会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刺激,而过高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在技工学校中通过教师对体育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才能掌握好分寸,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启发式教育中,如果教师传授的东西过于简单,这样学生就会减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上只有设置一定的障碍,才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克服障碍的智力情绪,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而不是总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因此,适当提高难度的实质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高难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如果太难就会走向反面。因而“分寸”和“度”的把握必须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精神力量克服障碍。 

四、 启发式教学与体育教学原则紧密结合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从事体育锻炼者寻求最佳锻炼效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各种原则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原则。体育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系统,体育运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有时间和空间等的要求,每一个项目不同要求也不一致,所以我们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一定要抓主要矛盾以点带面,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动机原则 

启发式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用知识去激发、用难度去强化,又实践去深化,从学生在心理上培养一种克服障碍的能力。使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刻苦学习。教育中最本质的精神不是制约而是解放。 

2、 循序渐进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既快又准确的理解所学习的动作,并能够牢固掌握动作的技能。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过程并未建立,往往会出现多余动作,外表看起来动作僵硬不协调。因此,教师要把动作分成几部分进行讲解,并按着动作顺序由慢到快、又简到繁的进行反复教学练习,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程序。 

3、 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过去的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在现代科学中,反馈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个行业中都经常用到,它也是检查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反馈方法也是如此。体育教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是在动中掌握技术、技能,而且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干扰,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对象,将技术、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随时随地的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而是思维与身体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只有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术技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记忆方法;趣味;记忆效率;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25-01

无意中看到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一切知识的获得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看罢,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初中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大量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颜色、实验现象主要依靠机械记忆,学生易东拉西扯记不全,取得好成绩者必须化更多时间去记忆。若在教学中教师能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那就事半功倍,收获成功。下面就化学记忆方法,结合初中科学教材,谈点拙法和体会。

一、初中化学记忆的基本方法

1、趣味记忆法。曾有人说过:以愉快的心情学得的,会永远记着。记忆是一门苦差,若将其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的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如,在教学电解水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记住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l,教学时将这一知识归纳为:“负氢正氧”,谐音为“父亲正痒”等着为他挠,且痒的部位占身体一半。这时全班哄堂大笑,在开心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很快就牢记这一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谐音记忆法。谐音可使枯燥、零散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中对那些难记易忘,必须反复记忆的知识点,可用谐音记忆法。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的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新的昔千金统共一百斤。”再如:地壳中各元素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音为“养闺女”。学生们愉快地进行记忆,经久难忘。

3、会意记忆法。初中生的大脑兴奋性比较强,易接受新鲜事物,且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一特点,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可引导学生自我理解,再作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再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化合反应(合二为一),分解反应(一分为二),置换反应(取而代之),复分解反应(等价交换)”。实践表明:大多数同学都容易记住。

4、顺口溜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语言和谐,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可将化学中一些记忆量大,难记又常用的知识编成顺口溜,增加学生兴趣。如盐的溶解性可编成:“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其实很简单,能溶只有钾、钠、铵”。再如,记忆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价铜汞最常见。”同学们齐读几遍就记住了,大大缩短了记忆时间。

5、关键词记忆法。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记整个概念。如: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二不变),可归纳为“一变二不变”。同样,过滤时的注意事项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实验时取固体粉末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又有浓硫酸稀释的十字方针:“酸入水沿器壁,慢慢搅动”。既有重点又化繁为简,容易被学生掌握。

6、联想记忆法。联想可以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暂时的联系,从而引发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形成多种联想,可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如:学习氢气的性质时,可与氧气比较,由氧气的助燃到氢气的可燃,讲明助燃与可燃不同,由氧气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到氢气容易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发生还原反应。当学生建立起氢气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的概念后,讲一氧化碳时,可与氢气的性质进行比较,说明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此外还有剧毒性,那就容易记忆。

7、综合记忆法。该法把记忆法推向,是多种记忆法的综合运用,比单一的记忆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更好的作用。如:在教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时,就采用了趣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一句话来记忆,既简单明了,学生易接受,又对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有帮助。

二、化学记忆方法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1、注意各种记忆法灵活运用。方法乃记忆之母,科学的记忆法对化学中难记易忘的知识确实有不少帮助,但切忌生搬硬套,那些容易记住的知识无需用上述中的记忆法,难记的也需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并注意各种记忆法灵活综合运用。

篇7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方法 体育课 运用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18-01

在体育课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活动能力,选择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体能,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体育课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直观性启发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直观性语言,完整与分解动作示范、挂图、巧置场地器材、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直观性启发,图文并茂,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开拓思维,更好地达到教的效果。例如,学习弯道跑,我们可利用篮球场地中心圆及三分线,让学生体会弯道跑的技术动作,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再进行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再通过弯道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印象,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动作。

(二)提问式启发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巧设问题的情景,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技能、达到启智导学的目的。例如,学习幼儿广播体操《世界真美好》,那么我们可以先问学生大公鸡怎么叫,大象怎么伸伸鼻子、仰仰头,小企鹅怎么能飞得高、飞得远等,怎么用动作描述呢,大家可做一下,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把歌谣和动作组合起来,培养学生动脑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疑启发

设疑启发是教师设置悬念,提出一些疑难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期待的心理,用悬念设想事后如何演变,以造成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有一种“追下去”的悬念,达到对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目的。如接力跑教学,第一步,通过先设疑,短距离鸡毛信传递,不讲先练,让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通过培训邮递员,分析问题,讨论总结怎样才能传的更快、更流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三步,通过邮递员执行任务的设置,引入距离鸡毛信传递,让学生发现利用正确的传接棒技术比刚刚快了很多,但同时又发现只是单单掌握传接棒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接力跑还有其他技术配合,这样就为下一节课提出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第四步,通过“画出敌人真面目”这一往返接力场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技术动作,同时娱乐身心。

(四)比喻启发

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或现象做比喻,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启发思维、想象,从而进一步地掌握动作。例如,用“鞭打”来比喻投掷标枪的出手动作;用“弯弓搭箭”“离弦之箭”来比喻短跑的起跑教学过程;排球垫球技术可用“插、夹、提”来形象地描述动作要领;用“蹬、转、送(出手)来描述投掷铅球动作;这样三言两语的恰当比喻,不仅生动、形象、简练、易懂、而且学生喜欢听,容易口传心记,加深对动作的理解,使之更容易地掌握技术动作。

(五)暗示启发

运用暗示启发,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教师的意图,自己完成动作,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如在做广播操、徒手操等动作时,教师除口令指挥外,可用手势指挥,引导方向、点头示意等激发学生完成动作。又如,在学习动作过程中,教师发现个别学生的错误动作时,不必直接批评,可以做一个正确的动作,提醒学生,从而自觉地更改动作。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贯穿在课的各个环节当中

(一)使准备活动的内容具有启发性

准备活动除了使身体发热和防止运动损伤外,还应为基本部分教学打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足球教学课上,把“球操”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项内容而进行活动,不仅充分地达到热身的目的,更为足球教学的开展做了铺垫。

(二)使教学手段、组织教法等具有启发性

在体育课教学设计中,技术要求、组织、教学及肌肉感觉等都应贯彻启发式的内容,使学生在课上、课中、课下整个练习过程中都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技术概念的理解,达到掌握运用动作、愉悦身心的目的。

(三)使整理活动具有启发性

让学生了解整理活动的意义和要求之后,就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之下让他们自己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如音乐放松,想象放松等,使身心基本恢复到运动前状态。

三、结论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自主地实践,品尝成功的喜悦,体会创新的甘甜,这样给体育教学也增添了色彩,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微机原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082-04

0 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也是无线电类、机械类等许多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知识面广,内容枯燥抽象,软件、硬件知识并重,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生普遍反映不好学且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启发式教学的优点是众所周知的。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笔者针对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1 微机原理课程的特点

1.1 知识点多且抽象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1)微型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2)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接口技术。这三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第一部分主要学习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及原理、引脚功能及工作模式。第二部分侧重于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方法,包括指令系统、伪指令以及模块化程序设计、子程序设计、中断服务程序设计的方法。第三部分是接口技术部分。可见,该课程知识点多,概念也多,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如果教师采用“传授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2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学生普遍感到晦涩,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课程内容实践性强,学生主要依靠老师的讲解或实验课程获得实践的感性认识,缺乏学科知识深刻的应用背景和实践经验,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普遍不高。

1.3 教学方法较单一

目前,该课程普遍以传授式方法为主、多媒体方法为辅进行教学,但多媒体方法大都停留在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采用平铺直叙的形式授课。虽然也有教师采用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授课,但这种互动主要局限于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站起来回答的方式。这些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信息量大、知识点多以及实践性强的微机原理课程内容来说显得较单一。如何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4 学生基础较弱,水平参差不齐

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要求高,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例如,有的学生对微机原理部分具有较好的理解力,但对接口技术却不感兴趣,或汇编程序设计能力较弱等,这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2 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采用以老师传授为主、兼以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才能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角色[2],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在备课和上课时,教师应该做到以下3点。

2.1 研究教材,做到胸中有数

教师每次上课前,都需要认真备课,对讲授的内容要熟练,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梳理知识点的分布,对基础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做到胸中有数。同时,微机原理课程知识点多,在抓住教学目标和任务后,要懂得取舍,避免面面俱到、满堂灌[3]。

2.2 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上课之前,教师要对教学的主体即学生进行研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顾及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为开展启发式教学做好准备。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学生的心理特征、学识水平、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存在差异[4],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应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既应让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有收获,也应让能力较差水平较低的学生有收获,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总之,备课和上课时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就有了成功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2.3 业精于勤,储备足够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除了上述两点,还依赖于教师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精专的专业知识。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涌现,教师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新设备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容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即是这个道理。

3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优点众所周知,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启发式方法进行教学,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3.1 兴趣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笔者开始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时,发现有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原因是认为学习该课程没什么用。为此,笔者在上课之初,就适时地介绍当前流行的计算机所采用的技术、内部结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这些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较为新颖,又和日常用到的电脑有很密切的联系,因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简要介绍所授课程的内容,重点介绍该课程内容和当前主流计算机技术的内在联系,点明当前计算机硬件技术和所授课程内容之间的一脉相承性和技术创新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主动性及借助网络探求先进技术的好奇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提问启发

提出问题,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启发方式。教师通常在课程内容的重点处、难点处或引申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正确使用提问启发,需掌握两个原则:(1)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合理的问题是有效启发的关键;(2)教师应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出问题,问题偏易或偏难,都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或放弃思考。笔者在讲授存储器内存扩展章节时,以“由指定芯片构成固定容量的存储器”为例,通过提出问题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思考:需要多少个芯片;每个芯片的地址范围是多少;系统(控制、数据、地址)信号线和芯片信号线如何连接;高位地址信号是哪些;为选中芯片,如何产生片选信号;如何设计译码电路(译码器或逻辑门电路)等等。通过这种层层推进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了他们积极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问启发教学中,很多时候还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此环节需要教师熟悉学生的能力情况,做到胸中有数。简单的问题可以向能力差点的学生提问,难度大的问题就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这样就不会使课堂陷入被提问的学生都回答不了的尴尬境地。笔者通常在讲授该门课程之前,就向学院教学秘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向辅导员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向年级班长了解学生的成绩情况,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3 讨论启发

讨论启发是指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5],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进行讲解、点评和总结。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各种思想观点直接交锋,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启发。这种方法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事物的本质,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逻辑能力和想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讨论启发教学应重“导”而非“牵”,《学记》有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因此,讨论启发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完“由指定芯片构成固定容量的存储器”例子后,可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计算、画图演示及分析讲解,并分享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心得,其他同学可对其演示进行验证、评议、提问甚至是批驳,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讨论启发可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课程知识。

3.4 比喻启发

《学记》有曰:“君子之教,喻也。”微机原理课程内容抽象,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学生普遍反映寻址方式比较难理解且容易混淆,教师可将寻址方式比喻成“老师要找学生”来帮助学习:(1)老师要找的学生就在自己身边(比如在自己上课的班级里),那么可以直接找到他(立即数寻址);(2)老师要找的学生在宿舍里,且知道他宿舍具体在哪,就可以直接到他宿舍找他(直接寻址);(3)老师要找的学生正在同一栋教学楼的另一个教室上课(同一栋教学楼的每个教室可以看成是 CPU 中的寄存器),老师可以直接去该教室找学生(寄存器寻址);(4)老师不知道所找学生的宿舍,可以去问在同一栋楼办公的辅导员获得学生的具体地址,然后去找学生(寄存器间接寻址);(5)老师不知道所找学生的宿舍,可以先去学生处查询,再到辅导员那获得具体地址,然后再去找学生(基址变址寻址)。

再以中断技术为例,以“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听到敲门”为喻,对中断涉及的概念、过程进行了比喻。老师正在改作业(相当于CPU执行主程序)时,听到敲门声(相当于有中断请求),他暂时中止现在的工作(相当于中断主程序),去开门(中断响应),和敲门的人交流(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之后再返回(中断返回),继续改作业(继续执行主程序)。进一步的剖析:如去开门前,对当前改作业的作业本上做标记,那么就相当于中断的保护现场等。

实践证明,通过比喻,学生能够更深刻清晰的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因此,生动形象的比喻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应注意的是,比喻应该简洁明了、恰当合适,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3.5 多媒体演示启发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大势所趋。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省去教师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授课上,且幻灯片直观性强,生动形象,还能把复杂抽象的理论教学加以简明清晰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微机原理课程内容枯燥抽象,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授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针对学生普遍对8088处理器的指令执行过程感到陌生的问题,笔者采用动画的方法演示处理器的指令执行过程,并对动画过程辅以口头讲解,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动画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8088处理器的指令执行过程,而且利于学生掌握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处理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明晰逻辑地址、物理地址、指令队列等基本概念,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

4 启发式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微机原理实验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动手为主、老师启发指导为辅的思想进行教学,共开设了8个软件实验项目(多分支程序设计、数据排序、清零程序、数据区复制、数制转换、字符删除、键盘输入及屏幕显示、逻辑电路软件模拟)和10个硬件实验项目(8259中断程序设计、定时器程序设计、8255并行接口实验、8250串行接口实验、D /A转换、A /D转换、键盘技术实验、LED数字显示、报警器控制、交通灯控制器)。这些实验项目涵盖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核心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采用上述提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首先切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相关的核心问题,通过自愿回答问题和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运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对软件项目的流程图或硬件项目的设计步骤,以动画或Flash形式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及讲解的思路进行软件或硬件项目的实验,从而让学生思路更清晰,理论和实践衔接得更好。在实验项目完成过程中,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程序结构或指令来实现相同的实验内容。对硬件项目,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相同的电路设计出不同的控制或显示结果,或者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电路设计出相同的控制或显示结果等,达到举一反三、加深理解的目的。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老师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5 结束语

微机原理课程内容枯燥抽象,理论性及实践性强,学生普遍兴趣不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对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科教学始终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与基础,要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使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更加深入,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为培养具有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博琴, 吴宁.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0): 65-67.

[3]艾明晶.改革大学教学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和素质的有效转化[J].计算机教育,2012,(19):42-44.

篇9

学史可以明智。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并提高其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但任何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七年级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呢?

1.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七年级学生由于心理的发展,非常喜欢历史故事,在教学中把某些内容故事化很有利教学。比如在上《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课时,将原始聚落先民的生活情况故事化,并且引导学生设想乘坐时间机器回到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聚落。让学生想象在原始先民的聚落里与先民一起劳动、做饭、生活等等的场景,这样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还让学生了解掌握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学生由于对人类学会使用火并促进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于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去想象大猩猩如果要学会使用火其过程会是多么艰难,而地球上的大猩猩懂得使用火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再如用地方史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到山顶洞人时向学生介绍本县(阳高县)的许家窑人遗址,向学生讲述许家窑人是山顶洞人的后裔和他们当时的生活场景;( 阳高“许家窑人” 是“山顶洞人”的后裔,据考察,许家窑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靠狩猎过着艰辛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群族生活。)讲魏孝文帝时介绍大同(平城)的相关内容等等。

2.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此要注重在教学中给学生设计激发其求知欲的问题。在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内容时,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3.将抽象的历史内容尽量形象化

从思维特征看,七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在教学上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历史事件具有特定时间、空间、人物等内容特点,老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借助现代媒体等手段,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所需要的特定情景,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由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秦帝国的兴亡》的教学中,利用《英雄》影片片段导入新课,通过片中对英雄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当学生看完影视资料时,学生已经融入到历史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趋势,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在教师适当引导下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历史观、正确的情感态度。再如在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借助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渲染历史情境,学生的学习热情立即高涨起来,为教学成功开了个好头。

4.加强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由于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不对路,也容易产生学习的问题,教会其学习历史的方法很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我经常对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

4.1顺口溜法。顺口溜的特点是顺口简洁、巧妙有趣、方便记忆,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历史课堂教学中,顺口溜运用得恰如其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教学目标的完成,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比如,学生对历史朝代名称、顺序很不好掌握,于是我就把《中国历史朝代歌》让学生溜上几遍,便可记住朝代名称,又把握住了它们的时间顺序。另外,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引导学生参与编写顺口溜,促成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0

关键词后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 宏观策略框架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1 外语教学方法的沿革――后方法理论的产生

一直以来,外语教学界的学者们都在找寻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历史上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类:语言中心法、学生中心法和学习中心法。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理论原则以及课堂实践程序。每次一个方法的出现,大家都希望已经找到了语言教育的灵丹妙药。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外语教学研究开始抛弃“方法观念”,从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从80年代开始,交际法,任务教学法,内容教学法等陆续出现。针对这些多重演变的外语教学方法,Rivers指出,有些所谓的“新的教学方法不过是一些现有方法的变体,是用新的术语改头换面来掩饰本质的雷同。”①Kelly也在研究了2500年的语言教学史后,感叹:“本世纪很多标榜为具有革命性的教学理念不过是先前教学思想和程序的重新思考和命名”。②但还是有不少人盲目相信着有待发现的最佳方法,对此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最早提出后方法思想的学者是加拿大语言教育专家Stern,他指出研究方法论,只会“效果越来越差,并且产生误导”。③受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 Kumaravadivelu在他的“后方法教学法”首次提出了后方法的概念。他所提出的“宏观策略框架”指出:后方法教学要求我们认真思索教学的一整套基本要素。他认为作为一个系统,后方法教学是由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组成,并称为三大重要教学参数。

特殊性强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它强调外语教学所面对的制度、文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实用性则重新定位了教师的角色。Kumaravadivelu认为以往教学方法理念中的两分法,即“理论家设计方法,教师实践方法”④的这种分工将教学一线的教师边缘化了。可能性考虑的是教师能否走进教学场景,并与教学场景中的“经验”相适应。Kumaravadivelu⑤认识到,西语二语教学界设计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应很多国家,产生真正好的效果的理论必须要适应具体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并要关注学习者本身。

2 湖南省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调查

2.1调查目的与对象

这次调查是想弄清湖南省现在的外语教学实践到底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者违背了“后方法”框架中的策略,为重新定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新构建湖南省对英语教学和教师的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笔者选取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学院三所高校分别为湖南省一本、二本、三本学校的调查标本。定量调查的主要形式是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两种。定性调查的形式是深入课堂具体观察和对老师进行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7份。教师卷发放20份,收回有效卷20份。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2.2定量调查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围绕Kumaravadivelu的宏观策略框架的十条策略设计而成,共有21个中文问题。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定量调查结果。

(1)教学互动:调查显示,42.86%学生所上英语课的课堂人数为40-80人,57.01%的学生所上英语课的课堂人数为80-120人。77.55%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占主导地位,采用问答方式与学生互动”。课堂提问类型调查显示,61.20%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英语课上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而当问道“你在课堂上提出与所学内容无关的话题和问题时,老师是否会组织讨论或详细解答”时,有74.53%的学生选择“会,很认真的组织讨论或解答”,18.31%的人选择“不情愿地回答,马马虎虎一带而过,只有7.12%的学生选择“不会认真或组织讨论”。教师和学生理解的偏差也会影响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了老师是否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与学生进行协商,21.20%的学生回答“告知并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调整”,34.34%的学生反映“偶尔告知再做调整”,而44.46%的学生选择“很少或从不告知”。显示的情况不容乐观。

(2)教学方式:调查显示,在课堂遇到生词,78.98%的学生说老师会根据具体的语篇进行讲解,21.02%的学生反映老师只会单纯讲解单词。在课堂上学生反映老师教授语法的比重在26%-50%之间,且老师教授语法时,68.92%的学生选择老师会先让学生接触课文语篇再点拨语法,只有31.08%的学生反映老师会孤立的讲解语法并做练习巩固。

(3)教学目标:当问及老师是否会介绍方法策略时,有51.23%的学生选择“经常”,38.11%的学生选择“有时”,10.32%的学生选择“很少”,只有0.34%的学生选择“从不”。老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布置作业”占71.98%。

(4)教学内容:当问及课堂上是否会提及文化和社会问题时,有35.89%的学生选择“经常”,31.23%的学生选择“有时”,16.01%的学生选择“很少”,16.87%的学生选择“从不”。调查说明,大部分的教师还是将文化引入了课堂教学,使教师输入了目标语文化,可后续调查显示,学生还没能培养成文化信息的输出者。课堂讨论还缺乏深度。

2.3定性调查分析

笔者在湖南省三所大学随机进行了课堂观察,以及和六位教师(三所学校访谈两位已参加过问卷调查的教师)进行访谈。发现以下一些情况:

(1)主观上:教师课堂教学不够灵活。根据课堂反馈,教师没有及时对正在进行的教学计划加以调整,而将固有的教学大纲和课本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活动的依据和基础。在英语课堂上,部分学生表现出焦虑。这时老师并没有增加可增强学生成就感的任务,以降低学生的焦虑,仅仅有少数老师会偶尔说句正面鼓励的话就不再深入。

师生理念错位,师生间有一定的偏差。且一旦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后,教师很少知道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教师不能认识这种错位并及时介入,就使课堂教学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英语课上,老师的互动教学形式仅限于课文知识问答,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比较陈旧,学生参与程度不高。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很不严谨,还有教师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此现象在三类本科中比较明显,这种母语系统干扰了新语言的传授和理解。课堂上教师大量使用中文教学,扩大了母语教学的负面效应。

课堂上老师对文化导入的单一化,陈旧化。部分老师会针对讲解的课文被动的导入文化教学,与当今西方正在流行的文化相比,现在大学英语的课本文章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滞后。文化背景的不理解就造成了语言认知上的偏差。

在英语考核上,一直实行终结性考试,不关注学生在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阶段性成果。所以,学生很多时候都不关注平时的课堂学习,学习自主性不够,没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2)客观上:大学英语班级规模过大,英语学习环境单一。除了从大二年级开始的英语口语教学是小班(40人以内)教学外,其他都是大班教学(40人以上)。大班教学让教师没法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的英语接受水平。上课只能以分析课文为主,互动难以开展。英语课一般都在教室里完成,语言学习的环境不利于语言习得的开展。

英语学习硬件单一,硬件利用率低。除了两周一次英语课(部分学校是三周两次)在语音室教学外,其他时间都在普通的大教室,语言学习的设备简单。然而,即使在语音室上课,也只是单纯的做课本上的听力练习,偶尔老师会播放一些英语的碟片,但并没有进行师生、人机、生生之间的互动。

3 启示

3.1对于学习者

几年前,一位香港学者讲学时就提到现在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这同样适用于后方法时代的学习者们。学习者要培养自主学习的理念,确定学习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监控整个学习过程并评估学习结果。在二语学习中,要在输入目标语时,也要学会思考目标语的文化,分析语言中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接轨,将语言更好地应用到对生活的理解和服务中来。

3.2对于教授者

不应再去寻觅一劳永逸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二语教学,盲目地将西方的教学理念不加批判的应用到我国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要认清和把握外语学习和教学的本质规律,通过个性化、多样化、情景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互动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领者、辅助者与合作者的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语境下发展外语能力。教材的开发、设计与课堂实施也都要适合学生的需要,使教材真正成为“学材”。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4 结语

此次调查只是随机选用了湖南众多高校中的三所,仍然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出湖南所有高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此次调查反映了湖南省大学英语教学与“后方法”框架中的策略有很大的背离。在湖南的英语教学中,“后方法”时代还没有真正来临,后方法教学的普及任重而道远。这亟需反思现有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技巧,优化评估手段。

注释

①Rivers,W.M.The psychologist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M].Illinoi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②Kelly,L.G.25 Centuries of language teaching[M].Rowley:Newbury House,1969.

③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④Kumaravadivelu,B.2006. 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 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M].Mahwah,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⑤Kumaravadivelu,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35,538,2001.

参考文献

[1] Kumaravadivelu,B.Beyond method:Macrostrati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New Haven,CT:Yale Univerity Press,200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