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快速识字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孩子快速识字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幼儿园阶段,依据幼儿“脑先发育,动作滞后”的生理特点,可以识字,但不宜写字,识字的目的要明确,那就是为了尽早阅读。说到底,就是通过阅读让孩子间接地感知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开阔幼儿的视野,为接受开创性素质教育奠定基础。据了解,幼儿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电脑识字法、韵语识字法等,而现今一种适合学前儿童识字的新的教学方法——韵语识字法颇受社会的青睐。韵语识字是辽宁省东港市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姜兆臣同志首创的一种快速、高效识字法。韵语识字的突出特点是“快速、高效”,它以“韵语识字”为前提,以“尽早阅读”为核心,以“循序作文”为综合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吸引了众多的幼儿家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借鉴上述识字教学法,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尝试下述识字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识字环境
我们幼儿园是小学附设的幼儿学前班,幼儿园的特色就是搞好幼小衔接,为此,我们开设了识字教学。首先我们布置了一个宽松自由的识字环境。借鉴电脑识字法的图与字的结合,我们把字和物结合在一起,在幼儿园的天棚和墙壁上,装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每个小动物的下面,我们都做上了精致的汉字卡片,孩子们在欣赏小动物的同时,会自觉和不自觉地认识这些关于动物的汉字。
二、识字活动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幼儿园会实施主题性教学活动。在主题性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们渗透汉字教学。在以春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会幼儿“春天、春风、春雨、柳枝飘飘、鲜花满园”等汉字;在以冬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会幼儿“冬天、寒冷、暖气、北风呼啸、大雪飘飘”等汉字。每一次具体活动,都根据主题教给幼儿新的汉字,比如在常识的“学称呼”课上,我们会教给幼儿“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姑姑、姨妈”等汉字,在计算课上我们把“加号、减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等汉字教给幼儿,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并没有负担,而且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汉字的意义,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识字和说话结合起来,为幼儿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础
单独的识字,孩子们会感到枯燥,借鉴韵语识字的“整体输入,定位联想”的快速识字法,我们把要学的字和一段语言联系起来,比如“今天天气晴朗,风儿轻轻,柳枝飘飘,燕子呢喃,小鸟欢唱”这一段话中要学会“晴朗、欢唱”几个汉字,孩子们容易理解汉字的意义,学得轻松。我们又进一步延伸,让孩子们自己说一段话,这段话中必须有这几个汉字。这样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次我教孩子们认识“桥”时,有个孩子竟然说了一个小故事,她说“有一次,我爸爸给我到集市上买了几条金鱼,我非常喜欢,天天喂它鸡蛋什么的,可是小鱼还是不高兴,有一条快要死了,我就想,小鱼可能是朋友太少才很难过的,还是把它放到小河里去吧,那里有很多的朋友。于是,我爸爸就带着我到了弥河大桥上,把小鱼撒到了小河里,我在桥边站了一会儿,看到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可高兴呐!”,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把所学的汉字,利用一段话说下来。我想,这种训练,对孩子们将来的作文一定很有好处。
四、识字和游戏结合起来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识字,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不管是传统游戏,还是体育游戏、娱乐游戏、智力游戏、角色游戏、音乐游戏等,都可以与识字结合起来。我们应注重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比如在自由活动时间,看到很多小孩喜欢蹲在地上反牌打卡,我就想:何不用这些卡片和汉字联系起来?于是,我们制作了很多识字游戏卡片,并规定了一些字是赢方,比如,今天是星期五,我们就规定“今天是星期五”这几个字是赢方。这样幼儿在宽松自然的游戏中就认识了很多汉字。
篇2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大量读写、提前阅读已成大势所趋。但是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能力还不强,多大的识字量和教学速度适合,以及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是小学识字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学前儿童在上小学一年级以前或多或少已经认识了一部分生字。为了解新生已经掌握汉字的基本情况,为教学服务,我们对一年级新生学前识字情况进行了一个调查研究。
二、调查的内容、方法与对象
本次研究以一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中应该掌握的生字表为基本字,适当补充了部分日常生活中常用字,整理出500个字的基本字表,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一年级新生的认字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分为三部分:(1)已经会认读的字;(2)已经会认读写的字;(3)识字的途径。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进行了“我会读的字”“我会读又会写的字”两个主题的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认读能力明显强于听写能力。随着社会发展,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许多家长把教孩子识字,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手段和衡量自己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尺。所以调查中发现,认字较多的孩子,家长在引导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学前儿童在幼儿园或父母的启迪下,或多或少地从幼儿读物、日常生活中的电视节目、食品包装盒等各方面,有意无意地认识了不少汉字。而且认字较多的孩子,对读写汉字都有一些主动记忆的意识,这与家长或幼儿园的老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使这些孩子不仅会读,而且会写。
四、讨论与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识字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我们要以开放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识记生字、读通课文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一读、圈一圈,让学生对生字有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识记生字的办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出每个字的识记办法。
(二)激活想象,培养自主识字创造力
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教材支持下才能进行。汉字有以形表义的特点,每个汉字都类似图形,形象、生动、直观,便于想象记忆。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谜语、游戏、歌谣、对比、联想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强化记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奇思妙想,去创造有效的记忆方法。
篇3
关键词:识字教学 策略 识字量
新课程低年级语文教科书加强了整合性,提前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也使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呈现了“早、多、杂”的特点。“早”是指学生在拼音学习中就要认识许多常用字;“多”指识字量大,是以往的两倍多;“杂”是指在学生识字过程中,缺乏有序性,大量识字是随课文学习进行的,有不少生字学生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因此,低年级识字就面临很大的困扰,如何才能让孩子快速、准确又充满快乐地学量生字?仅仅依靠课本,似乎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识字的途径,教师如果利用适当的策略,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量将会有极大的提高,必然会为以后的学习奠基坚实的基础。
一、向“早前积累”要素材,让以往的经验成为当下识字的源泉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个体的一切经验都应成为课程资源。”当学生遇到不熟悉或者不理解的生字时,不妨激发他的翻检经验,反刍早前听闻或可视的材料,包括名字、故事、古诗等等。例如,我在教《一去二三里》时,让学生用铅笔圈出“去”字,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去”字。有的说“土”字加两笔,有的说“云”上加一笔竖就变成了“去”。“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能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说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大大的“去”字,随后又从讲桌上拿起一支铅笔问大家,“这是谁丢的铅笔?”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这支铅笔上来。我随机用红粉笔在刚写的“去”字上边加一笔“撇”,告诉学生这一撇就是你丢的东西,你想想,你的东西去了,不就是“丢”了吗?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想教我们认识“丢”字啊。教室里响起一片笑声,学生们愉快地记住了“丢”字。
二、向“教本教材”要素材,让学生的识字兴趣成为当下识字的动力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文图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通过这些启发,引导小学生识字造句,创设识字的情境,让学生深入体会识字带给自己莫大的想象空间。
在指导孩子们识字的过程中,我也经常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如教学象形字“月”,先让孩子观察象形字“月”和图中月亮,让学生在字与图中产生联想,在对比中发现规律,从而记住要认识的字。在教学形声字“情、晴、请、睛”时,让孩子们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利用形旁去推测字意──“情”和心理有关,所以是竖心旁;“晴”,有太阳的天气是晴天,所以有日字旁;“请”是一种文明的语言,所以有言字旁;“睛”,目就是眼睛,所以有目字旁。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字自然渗透造字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运用这些方法,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三、向“情感体验”要素材,让学生生活体验迸发成当下识字的激情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孩子们喜欢玩游戏,这是他们的天性,那么教师教学中就可穿插找朋友(组词)等识字游戏。例如:找朋友。老师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缓”字说:“我是‘缓’,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慢”的学生马上出来和“缓”合在一起,说:“我是‘慢’,我和‘缓’组成‘缓慢’。”全班读“缓慢”。孩子们喜欢看动画、漫画,喜欢模仿中间的动作,那么教师在字意理解时,可以让学生上台,自主创意动作来理解字义等。“摘水果”,老师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如:“幅、福”“漂、飘”“换、唤”等。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词,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四、向“生活实践”要素材,让社会生活成为自主识字的宝库
我们也尝试让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努力贯彻体现“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如:在学《识字一》一课时,学生从词串中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过这些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课外的拓展中我让学生再说说你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人们有什么习俗?学生列举了元宵节、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腊八等等,还说了很多有趣的习俗。学生还饶有兴趣地创编了词串,一点儿不比课本中的逊色!在这项拓展中,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创编词串认识了更多的字。比如:赏月、汤圆、鹊桥、插茱萸、长寿等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在回家的作业布置中,我让学生自己看看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他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然后让家长写上词语卡片贴在物品上,教孩子读读认认,调动家长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帮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识字,孩子在课余时间对照实物认字,孩子们在无意与有意之中就记住了这些字。
教师就是要引导、帮助小学生发现识字的乐趣,让小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学校,学校即生活。”识字不光是课堂上的识字,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课本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找到识字的乐趣,在生活中识字,同时将所识的字运用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张爱民.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构建识字教学新理念.小学语文教学.2002(9).
[2]吴忠豪,虞永军,金磊.“多认少写”识字策略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7(5).
[3]李文倩.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学.2001(1).
篇4
1992年,20岁的李广斌辞掉中学老师的职位,离开武汉到南方打工,他想在更大的平台上干出自己的事业。
他最初到北海、苏州为房地产公司打工,3年后又辗转到深圳、北京做通讯工程。1999年,凭着能吃苦耐劳和聪明的智慧,他在深圳开了家通讯公司,每天开着豪华大奔,出入高档酒楼。或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好景不长,一次投资失误,使他的百万资产一夜之间人间蒸发。
2002年3月,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广斌再次沦为打工仔!
为了养活自己,他一心想做一些不用投资也可以做的事,想来想去,还是回到他过去最熟悉的教育行当。一天早上,他一狠心做了个“下海老师当家教,不满意不收费”的广告牌,站在大街上找家教。李广斌的大胆创意,使他很快找了两份家教。
一个周末,他按约去做家教。家长对他说:“没上学前,我给孩子报了钢琴班、美术班,就是没有让他多识字,现在孩子上学了,由于识字不多,不仅语文成绩跟不上,连数学题每次还要我念,我工作又忙,哪有时间啊?小李,你的任务就是让我儿子多认字!”
尽管工作很简单,可一个星期后,孩子识字却没什么成效。于是家长给李广斌下了最后通牒。为了保住“饭碗”,李广斌不得不成天琢磨怎么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认更多的字。每次,李广斌都认真备课,可孩子根本不理他那一套,每次辅导不超过5分钟,孩子就没了兴趣,李广斌不能打也不能骂,只有干着急的份。
家长见老师认真负责,自己的儿子却不用心,气得抱起儿子猛打屁股,还边打边骂:“你看隔壁那个东东,别人4岁就能认几百个字,还能背诗读报,你8岁了,连一些简单的字都不认识。”孩子边哭边顶嘴:“谁叫你光让我练琴画画,不让我识字,现在还怪我!”
站在一旁的李广斌尴尬极了,他讪讪地问家长:“你怎么不让他多识字呢?”家长叹了口气说:“现在什么五花八门的班都有,哪有专门的识字班啊?”家长顿了顿,接着发起了牢骚:“我现在才醒悟过来,什么琴棋书画兴趣班,不仅学不出什么名堂,学了孩子上学后也用不上,简直就是浪费!其实让孩子上学前多认字,对孩子的学习才最重要!”
家长的“牢骚”让李广斌也觉得很奇怪!第二天,李广斌特地跑到市场去搞调查,居然真没有找到一家专门的识字班。
一天,李广斌看到一本书上说:“大文学家郭沫若5岁能读四书五经,大作家冰心7岁读完《三国演义》,科学家杨振宁5岁就能认3000个字。”李广斌惊讶万分,他实在没想到:“让没上学的宝宝多认字,居然会对人一生的成长有如此大的好处!”真可谓应了那句古话――“人生聪明识字始”啊!
从那天开始,李广斌特别留意查找识字方面的资料。当他查到一份资料统计:汉字最常用的560个,常用字507个,次常用字1353个,这近2500个字占据了一般书报用字的99%。他不由得信心倍增,当他看到200万字的《选集》只用了2516个汉字,著名作家余华写著名长篇小说《活着》只用了1300多字时,他想:中国汉字看似多,其实常用的很少,只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摸到识字窍门,宝宝读书读报肯定不是梦!
柳暗花明:“巧借梯子”让他初战告捷
由于李广斌住在华师附近,于是他通过同学关系在学校租了间废弃的小教室,然后掏钱将教室装扮得五颜六色,又铺上木地板,安装上小黑板,不到一个星期,一间能激发孩子视觉兴趣的儿童教室“粉墨亮相”。
教室“搞定”的第二天,李广斌自己打印传单,请一帮学生在洪山区街道口、广埠屯等人流量大的地段派发。传单上写:“人生聪明识字始!让宝宝识2000字,读书看报。集体上课、互动效应,免费入学、满意付费。”广告单的背后还印上世界级伟人从小识字的奇闻逸事。
李广斌对“小孩识字”的知识,全部是在家教中“自学成材”或无意中得来的,没想到用在广告词上,却一下子叩开了家长的心扉!
很多孩子的家长什么班都见过,可专门的“宝宝识字班”却是头一回听说,而且孩子经过64个学时的学习,就能识字645个,用200个学时,能识字2000个,能做到看书读报。真有那么神奇吗?很多家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将孩子送了过来。不到两天,李广斌就招来了16个学生,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的10岁。
孩子很快招来了,只能说明有市场,可如果兑现不了承诺,那还是白搭。离开班还有一个星期,李广斌首先要解决的是教材,他在图书市场上逛了一圈,买了十几个版本回家研究,然后精选了几本送华师教育心理系的教授审查。令李广斌丧气的是,尽管经过精挑细选,那位教授挑了几本说:“这些书只适合一对一地慢慢教,不适合集体教学达到快速识字用。”当教授看到最后一本时,他很气愤地说:“这本书还有错别字,误人子弟啊,肯定是书商请几个大学生胡编乱造出来的!”
教授的“直率”尽管让李广斌很失望,但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自己虽然不会编,但请真正内行的人编一本适合孩子互动识字的教材,关系到识字班的成败。
可时间来不及了,为了保证识字班如期开学,他只能匆促选了一本质量好点的教材,然后请了一个幼教老师,采用孩子最容易接受的大声朗读背诵、中间穿插游戏的方式,开始了最简单的趣味教学。
两个月下来,李广斌忧大于喜:孩子识字实在谈不上好,仅中途退学的就有5个;一部分家长觉得没什么效果,拒绝付费;有的家长说:“到书店里买本教材,就开始办班,那谁不会啊?”有个家长更“刻薄”:“培训班开在华师,我还以为是华师教授给我的孩子上课,原来你跟他们根本没关系,挂羊头卖狗肉啊!”
李广斌第一个识字班亏了2000多元,但家长的“刻薄”正好帮他找到了两个“软肋”:一是必须找到行家里手,编一本针对互动教学的快速识字教材;二是既然有孩子中途退学,说明孩子对教学方式没有兴趣,怎样激发孩子的兴趣成了当务之急。
李广斌便主动拜访了华师教育系和心理系的专家教授。一开始,教授们对李广斌的什么“宝宝识字班”没兴趣,但李广斌却认准了这条路,他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登门,李广斌不怕跑断腿,磨破嘴,慢慢地,很多专家教授认识到“宝宝识字”项目的新颖和巨大市场。
最终,这个打工仔的诚心和毅力,终于感动了研究了一辈子教育的专家教授们。
5个月后,一本由一名普通打工仔领导的“博士教授”团队撰写的《国韵诵读》宝宝识字教材问世。教材问题解决了,李广斌紧急着要解决第二个问题――怎样保持宝宝识字的兴趣。对孩子的心理研究,尽管李广斌也接触过,但他想:等我花几 年时间研究透孩子的心理,市场早就不是他的了!
一天,李广斌无意中在大街上看到一则广告: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句广告词再次触发了他的灵感,他想:现在大学里开设有心理专业,如果请心理学专家教授针对宝宝心理,专门设计一套能保持孩子识字兴趣的方法,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想好了就做。方案设计出来后,李广斌又聘请了三位幼教老师根据方案进行模拟训练。2003年春节,经过差不多半年的准备,由一位打工仔倾心打造的“国内惟一融入心理训练的识字魔法”亮相武汉。
第一期开班16个孩子,居然没一个孩子中途退学。短短半年,李广斌一发不可收拾,3―6岁的孩子,学习3个月能识字650个,6―8岁的孩子能识字784个字。不仅如此,几乎每个孩子都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诚信为先:“最简单的”也能做成连锁集团
2004年5月,打工仔李广斌的“识字魔法”,引起了一家著名卫视的密切关注。节目组打电话给李广斌,想与他合办一个班,全程跟踪播放培训过程和效果,但条件是:电视台负责在全国挑选2/3的小孩,李广斌当然信心十足,很快就跟电视台签了合同。
为了这个培训班,李广斌用高价租了一间最好的教室,花了1万多元搞装修、添置各项设备,他手下的老师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按照合同约定,李广斌前期也招了10个孩子。而正当所有工作准备就绪时,电视台突然打电话来取消合作。面对电视台一天几个电话的道歉,李广斌的心软了。李广斌提醒自己:越是这样的困难时期,越是要坚守诚信!
一个星期后,李广斌亲手打造的只有10个宝宝的“豪华班”如期开课,尽管李广斌那一期宝宝识字班亏得一塌糊涂,但他在孩子的家长中赢得了讲诚信的好口碑。随后,那家电视台也在黄金时段连续5次对那个识字班给予了报道,在全国迅速引起强烈反响。
一天晚上,李广斌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李总,你的创业项目让我很感兴趣,请问我能加盟吗?如果能,需要什么条件?”李广斌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项目也可以搞连锁,他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只好留下顾客的电话,说有机会一定通知他。
不过,就是这个偶尔接到的电话,却激发了这个打工仔更大的创业梦想。接下来一连几个星期,李广斌一头扎进图书馆,到处查找连锁加盟和区域的资料,然后带着疑问请教大学教授,他梦想用一种现代的经营模式,为自己这个特别的创业项目插上飞翔的翅膀!
为了万无一失,李广斌再次发挥其“爬到专家肩膀”上的绝活,请来专门研究区域加盟的专家,负责运作他的宝宝识字项目。短短三个月时间,李广斌在武汉三镇设立了8个教学分部,在宜昌、襄樊等城市各设立了一个加盟点,就这样,李广斌的宝宝识字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因为识字业务的快速拓展,李广斌有了更大的设想,他将打造中国最有影响“家庭教育服务”品牌作为自己的新追求,并正式成立“中国心动力教育中心”。到今年8月,李广斌通过自己在全国10个城市建立了60多家加盟店,并借助自己的网络平台,推出“心动力家长俱乐部”的服务项目,不到两个月,已有100多个家庭与心动力家长俱乐部签约,他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承受力,享受普通或VIP贵宾级特殊服务。
李广斌说:做中国10000个家庭的签约“家庭教育秘书”,并为这些家庭提供由专家教授提供的专业服务,至少是我5年内最大的梦想。
从教孩子识字这个最简单、最不起眼、老百姓其实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到现在成为家庭教育服务集团的总裁,昔日落魄的打工仔就这样依靠教授的头脑,漂亮地完成了人生跨越!
篇5
仇文圣老师曾经这样说过:“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学好语文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基础阶段低年级学生学好语文更是重中之重。不过,有的孩子在学习语文时,不愿写、不愿读、不愿说,使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究其根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没有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语文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就会在语文课堂中乐写、乐说、乐读、乐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人教版教材识字的编排,遵循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学生识字的任务较重。而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又十分有限,如何打造高效识字课堂,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下面谈谈我在这几年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可见,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游戏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可以使学生愉快识字。
(1)开火车。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这个游戏很适合课堂上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2)摘果子。所认读的字词在果子的反面。老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两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
(3)大转盘。转盘周围用生字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
(4)大风车。教师先制作一个大风车,在纸板上写上生字。教师先转动风车,请学生读字音并请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一字开花”(扩词)。讲得又对又多的组为优胜。
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还有“帮小兔招架”、“找朋友”、“火眼金睛”等。游戏使用的时机以及时间的长短可以随便控制,在游戏中,枯燥乏味的汉字很容易记住。
2、猜字谜识字
小学生字形分辨能力差,遗忘率高,认清字形、记忆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和关键。猜字谜识字法把识字教学与我国自古就有的“猜字谜”游戏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把握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的特点,加强对生字的观察、分析。很多汉字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如:八只脚――趴;十八张嘴――杏、束、呆、困;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会;辛辛苦苦说句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辨;辛辛苦苦种个瓜,时时刻刻抱住它――瓣……猜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是两全其美!
3、儿歌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它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一旦记住便终生难忘。在第二册《识字8》一课中教学形声字“睛、晴、请、情、蜻”时,我先复习基本字“青”,然后出示根据几个字的字义相关的几幅图片。每幅图片的下面编了一首儿歌: “加上什么水清清,加上什么表心情,加上什么说声请,加上什么天气晴”,让学生看图、看字、想问题。最后学生回答出:“加上‘氵’水清清,加上‘忄’表心情,加上‘讠’说声请,加上‘日’天气晴”,并编成了这样的儿歌:“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另,在《乌鸦喝水》一课中,有这样两个生字“渴”和“喝”。教学时,把两个生字放在一起出示,让他们进行对比。学生通过细心比较后得出结论:这两个字的部首不同,部件相同。据此编首儿歌:“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加强,语言表达得到锻炼,主动识字愿望得到了提升,课堂识字效率得到了提高。
课堂中多采用图文结合、读演结合、识字与生活结合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二、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
新大纲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
1、读记笔画法
在学生刚掌握一些基本笔画、部首时,可采用“读笔法”,即独体字、合体字的难易部件按书写笔画顺序边“书空”边读出每个笔画名称。如:“方“字的笔画顺序为:点-横-横折钩-撇。
2、部件分解法
以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读出每一部件名称的方法,称为“部件分解法”。如:听=口+斤;池=氵+也。
3、字形分析法
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对有关结构单位分合加减,从而逐步建立识字的思维模式。如:全包围的字:国、圆、回;半包围结构的字:远、运、逃、近;上下结构的字:草、落、泉、花。
4、比较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青、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二三册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易记住了。
5、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
6、偏旁识字法。
在学生学过形声字识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与水有关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这样的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
此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筋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识字。如“滚”,右边笔画较多,孩子们开动脑筋,很快想出了识记办法:“滚”的右边,是把“衣”拆开,放进去一个“公”,不过,“公”的捺要改成点。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记住了这类难字,并且记得相当牢固。
三、倡导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识字学习参与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等方法,从“音、形、义、情”方面引导学生去探讨,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学会和记住这个字的。 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大力开展学生间的合作活动,如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生生互动”的合作教学形式,凝聚学生集体的智慧,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读准汉字的拼音、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熟练掌握汉字的字形。如,教学“明”字时,让同组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有的学生说“明”与“太阳”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有的学生说“明”与“月亮”有关系,所以它的旁边有“月”字等,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就会让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迎刃而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贯穿阅读教学,体现阶段渐进,指导学生巩固识字
如何让学生多识字而不遗忘,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
1、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四人围坐,从小组长开始,轮流教读,每个字连读三遍,其他三人跟读三遍,教读者一时不会了或者教错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可马上提醒或纠正,强化了对字音、字形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领悟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
3、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有“画”这个字,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知道前者指“动作”,后者指“图画”。再让学生说说谁会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让学生理解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五、回归真实生活,搭建语文与生活的桥梁
从现实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其中蕴含着“语文即时生活”的道理。这样教识字,不但学生学得愉快,而且也使语文课堂成了一座与生活接轨的桥梁。从而识字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1、由课内到课外。如《在家里》一课学完后,我让学生自己看看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他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然后让家长写上词语卡片贴在物品上,教孩子读读认认,调动家长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帮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识字,孩子课余时间对照实物认字,在无意与有意之中就记住了这些字。
篇6
这个暑期,您不妨和孩子一起操练起来,从现在开始改变,练就“七十二般变化”的真本领,顺利跨越幼小衔接过渡期。
多方位跟进做好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进入小学后,孩子就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如独立处理各种事情、与同伴友好相处、掌握与遵守规则、在较长的课堂时间内保持注意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等。但并非每个孩子在各方面都做好了适应学校生活的准备。国外研究发现大约16%至35%的适龄学前儿童尚未达到必要的准备状态。由于起点上的差距,这部分孩子在未来的学校生活中面临着更高的发展风险。同时国外研究实践证明,对入学准备不良的儿童的及早识别和及早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入学后的学校适应程度,降低孩子的发展风险。在此,建议您不妨这样来帮助孩子。
1 入学的心理准备
了解学校生活是入学前家长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您不妨:
到学校参观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学校里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如小学生回答老师提出问题时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一年级小学生要达到怎样的能写会算的要求,这样会使孩子对学校和小学生活产生向往和羡慕的心情,从而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使孩子及早熟悉校园生活,并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的教育。
请大孩子讲学校生活畅谈学校好玩的地方、学习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作业规范、伙伴交流等,言语之中可充满怀念、自豪之情,使孩子能提前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并激发孩子内心热爱学校、向往学校的情感。
模仿游戏家长可以组织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生活,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这些能培养孩子适应小学集体生活的能力,并让孩子对加入新学校、新群体有良好的心理适应性。
2 安全教育的准备
安全是孩子上学最需注意的事项。近年来学生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表明:及早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间安全小学的活动器械大多高而大,场地硬、学生多,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呵护在学生左右,所以一定要及早吩咐孩子课间活动时要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
接送安全一般小学都规定家长在距校门50米处接送孩子,所以家长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事先同家长商量。
上学、放学路上安全家长提前带孩子前往学校几次,每次都重复讲关键地点、路标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孩子注意避让车辆,牢记“放学就回家,不和陌生人讲话”等安全常识问题。
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孩子不买小摊上色泽过于鲜亮或临近保质期的不安全食品,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注意用眼卫生,手脏就别乱揉眼睛等。
身体安全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冒犯;尽量不和淘气的孩子玩耍、打闹,以免伤及身体。
温馨提示
为以防万一,最好给孩子准备一张IP电话卡(或配备学生手机)并教给他使用方法,便于及时和父母取得联系;在孩子书包某个隐蔽角落装点零钱,藏在只有孩子自己知道的地方,经常检查是否还在,用于防止坏人劫持或遇到高年级校园暴力时的“救命钱”,严禁孩子在非紧急时使用。
3 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
孩子上学后,家庭就成为孩子课后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孩子在学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家里,孩子也应当有个固定的地方学习,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种学习的地点定向。就是说,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便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学习,犹如医生走进病房,科学家走进实验室,即刻来了精神一样,心理学上叫地点动力定型。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腾出一个用来读书、做功课的专门位置,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重在安静、整洁。
为孩子准备适宜的桌椅椅子的高度一般以孩子的双脚能平放地面为宜;桌子的高度应正好在孩子坐下后的心窝位置;桌面别太小,因为现在书的开本都比较大;桌面忌用易使注意力降低的浅色或亮丽色,最好选择深色桌面,或给桌面铺上墨绿色的台布;桌子的位置最好面对着墙摆放,墙上不要有任何容易引起孩子分心的贴画;桌子左侧是窗户,以保证自然左侧采光,同时窗户最好贴上一层透光但不透明的膜,保证他看不到外面的景色与活动。
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光源一般建议多用光线柔和的磨沙白炽灯;亮度为15或25瓦(太亮了会产生眩光,使得瞳孔收缩、眼睛疲劳度增加、学习效率降低);采光方向必须是正左侧取光(前面会产生反射光,眩目);光源的高度应该与孩子的脸等高;灯臂应可调整,开关要安全、方便。
为孩子买个专用的书柜这样可以方便孩子把书籍有条理地存放,便于随时查找和使用。在给孩子布置学习小空间、购买新书包、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时,最好让孩子也参与进来,鼓励孩子自己出主意、发表意见,让他感受到“要上学了”的喜悦。
给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熏陶家长的学习兴趣和家庭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果。孩子生长在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并形成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为。所以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4 良好行为习惯的准备
初入小学,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生活习惯 孩子的生活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而一旦形成坏习惯,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纠正,就很难有大的改进。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又往往是从孩子的生活习惯迁移而来的,所以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上学前就要开始准备的,如遵守作息常规,爱护书籍与文具,会自己整理和准备学习用具等。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时的专心与认真、及时复习与巩固、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正确阅读与书写、如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等。
锻炼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达标项目包括50米跑、2×25米往返跑、立定跳远、投沙包、坐位体前屈、跳绳、踢毽子等。家长要注意及早做准备,指导孩子学会跑步、跳绳等的运动技巧。
温馨提示
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是不同的。学龄前孩子的学习活动多以游戏为主,是自愿参加的带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活动;小学生的学习是孩子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努力学习系统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小学生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且有时要学习自己虽然不感兴趣但也必须学习的内容。
5 入学的身体生理准备
少在开学前一周 家长要帮助孩子恢复正常规律的生活,确保孩子用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迎接开学。
由于小学通常不安排早餐,如果不吃或吃不好早餐,孩子一般在上午第二节课时就会进入低血糖阶段,这会严重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导致孩子的智力下降和思维迟钝。而学校又多把语文、数学、外语等认知类的主要课程安排在上午,所以孩子不吃早饭就会严重影响学习。
另外,上小学之后也没有了午休,孩子每天由两次睡眠变为一次睡眠,大脑从早晨开始要持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才能休息,所以孩子必须学会休息并且休息得好,才能恢复体力、智力,消除疲劳。
建议家长入学两周前 就要每天坚持让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开学的一至两周内,孩子由于要适应新环境、适应紧张的学校生活,极容易上火,所以饮食方面家长也要注意提前调整好;当孩子入学压力释放,生病现象也随之进入高峰期,家长到时也要注意及早预防。
6 信息档案和生活用品准备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入学信息档案身体基本信息、家庭联络方式、有无特殊疾病史、有无过敏体质或有无过敏食物、肢体运动能力和艺术特长情况等等。这个档案可以帮助老师尽快了解孩子,让老师看到家长对孩子的重视,以及家校共育的希望,使家校沟通有良好的开端。同时,它还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介绍自己。
除了学习用品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生活用品给孩子准备一个保温的水壶或带盖的水杯;室内外温差大的时候,还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件马甲或外套;孩子的衣兜里要装包手纸;如果孩子中午在学校吃营养配餐,最好为孩子准备个“饭兜”,里面装小餐布、勺子等。
总是,家长要及早为孩子的幼小过渡做好充分准备,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休息、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钱志亮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语文
分科目辅导
提高学习适应性
对于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知识这一点是有争议的,这里尝试给出一些内容是希望能帮助工作繁忙的家长在暑期有针对性地让孩子接触一些学习技巧,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使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下面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主要课程的内容要求,再结合孩子的教育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一些学习适应性指导吧!请牢记要尊重孩子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哦!
语文
第一学期课程内容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孩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汉语拼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阅读:喜欢阅读和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口语交际: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与别人交谈,做到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家长可以提前做的工作
教孩子养成正确用笔的书写习惯,初步教孩子识读拼音字母和练习书写笔顺。拼音学习是孩子早期教育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孩子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结果给入小学后的拼音学习带来困难。在此专门提供一些方法指导,希望有助于孩子攻克这一难关。
一般,教孩子初学拼音可分5个阶段进行
背圣母:目的是教会孩子快速、正确地按顺序背出21个声母。如能编成儿歌,学习效果会更好。方法如下:
父母:“今天我们要学8个拼音字母,下面跟我念前4个:“b、p、m、f。”
孩子:“b、p、m、f。”……反复跟读四遍,父母让孩子独自再念一遍后,就可以教下一组声母了。
等孩子学会念这8个声母之后,父母应要求他将刚才学习的内容连起来读一遍。当孩子能顺溜地读出“b、p、m、f、d、t、n、l”后,这8个声母才能算学完。但在接下去的每次“教新课”时,父母要掌握一个原则一一温故而知新。直到孩子能快速而正确地把21个声母按顺序背诵下来为止。
圣母的认、写阶段:目的是教会孩子认识和学写21个声母。方法如下:
父母:“你会念21个声母了,但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要认识并学写它们。b、p、m、f,这4个拼音字母。你喜欢哪一个?”
孩子:
“p。”
父母:“你看看‘p’像什么呀?”
孩子:“像倒过来的‘9’,像一面小旗……”
让孩子说出拼音字母像何物,是为了加深孩子对拼音字母的印象,加强记忆效果。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说出像什么,如果孩子一时说不出,就要不断启发他。
学写时,让孩子仿照父母的书写顺序,先用手指比划空气学习,然后再让孩子拿起笔在纸上写两遍。同时,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写法,如果错了,要及时纠正。等孩子写好后,父母应让孩子重复多写几遍,加深记忆后再继续教以下的拼音字母。
如果孩子想不起来某个拼音字母如何写,父母可以提示孩子,但最好要让孩子自己想出来。例如孩子想不起“b”,父母就可以这样提示:“‘b’是第3个学的拼音字母,你不是说它像数字‘6’吗?”
其他的字母也用同样的方法教。每天教3个,或隔一天教3个新的,这样分7次,半个月左右就能教完。有些孩子学得较快,父母也可以一天多教几个,但要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来决定。最好是在孩子掌握了刚教的拼音字母后,再教新的。
但韵母的学习:目的是教会孩子写a、o、e、i、u、ú,这6个韵母。
教学方法如声母的教法,第一步先学习背韵母,然后再进行认和写。
单韵母学完后,需要用两三天复习,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可以同时学习声调,记住四个声调的模样:一声平着走,二声上坡了,三声转个弯,四声下坡了。让孩子用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写好带声调的单韵母,再打乱顺序把它们读出来。
双韵母的学习:目的是教会孩子认读写ai、ei、ao、ou、ua、uo、ia、ie、ue、an、en、in、un,这13个双韵母。方法也是分批让孩子学念双韵母的发音并记住,学完几个双韵母后,要抓紧时间复习。如果孩子能念出来,父母可以再用同样的方法教后面未学到的韵母。
拼读训练:目的是教孩子拼读用的方法。
字的发音是由声母与韵母在一起拼读出来的,父母可以先举几个例子让孩子进行拼读模仿,然后再让孩子练习自主拼读。如找出“m”、“p”、“f”、“q”中哪一个与“a”拼成“妈”,这时父母要注意听孩子的拼读,发现错误应立即纠正。
温馨提示
父母利用上述的方法教孩子简单的拼音字母和拼读方法,难度不大,孩子也易于接受。当孩子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和词之后,不妨与他们多进行简单的阅读练习和造句,这对今后的学有益处。
数学
第一学期课程内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孩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至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体验“比”的方法。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家长可以提前做的工作
家长要注意以游戏活动为主帮孩子进行暑期数学的学习和复习。
培养和巩固孩子的数学兴趣。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通过学玩结合,孩子的知识和良好习惯能进一步得以增长和巩固。如20以内数的认、读、写活动,让孩子玩猜数、对口令、卡牌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让孩子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问题要灵活多样,能激起孩子的思考。孩子很容易厌烦单纯的题海练习:3+7等于多少?8+2呢?他们会觉得数学没有兴趣。但如果这时反过来编题:哪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寻找,效果就会不一样。当孩子找到:0+10,1+9,2+8,3+7……10+0这一规律后,再提出哪两个数的和等于11?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和逆向思考的能力。
题目要能结合生活,让孩子丰富生活知识。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里和孩子学数学。比如在上楼梯的时候,让孩子观察楼梯的级数,每踏一步就数数字“1、2、3……”生活中随时给孩子练习运用时间概念的机会,如对孩子说,“20分钟后我们就要出发了,你帮忙看一下时间啊!”
能动手操作的题,不要马上给答案,要让孩子去作、体验、领悟。如家长问孩子: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4个角,剪去1个角,还剩几个角?如果孩子脱口而出3个(或5个)角,那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发现有5个角,那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让孩子积极地想、愉快地做,就能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温馨提示
数学知识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家长可以主动结合一些生活情境,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如去超市购物时简单的物品件数和价格计算等。
英语
第一学期课程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接触英语,感受英语。通过模仿、表演、游戏、做事等各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并逐步熟悉英语学习的过程,了解英语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对英语课程的初步感性认识和积极学习的态度。
孩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能运用英语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初步交际,如问候他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消息。
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的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他的课内外活动。
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能读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进行口头描述,唱一些英语歌曲,背一些小诗和歌谣。
掌握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并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
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乐于了解英语国家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外国人的一般风俗习惯。家长可以提前做的T作
并不是家长英语不好,就没有办法指导孩子,创设环境和孩子一起学,让孩子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做他的最佳学习同伴,可能效果会更好。像下班回家坐车、坐地铁、开车的那段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想想跟孩子玩什么英语游戏或与孩子进行英语对话。每天花15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市场上有很多适合学龄前孩子的音像材料,网络上也有不少儿童英语学习的视频和动画资源,暑期可以放给孩子听,让孩子听读和模仿。再比如,讲故事时,在故事里穿插一些英语单词,日常对话也可用中英文结合来表达,如“来洗洗hands,洗洗face”。家里还可以贴上一些有英语单词的画,不定期根据学习的内容而更换。这些都能让孩子在家里每天都习惯听到、看到和应用到自己熟悉的英语。
利用游戏引导孩子在玩中学
说说、听听、做做。孩子玩球时,你可以让孩子边拍球边用英语数数,这样既玩了球,又复习了数字,一举两得。又如在学习身体器官的词汇时,可做触摸游戏,即家长发指令,孩子做动作的同时重复身体部位的名称。如家长说:“Touch your mouth”孩子边指自己的嘴巴,边说:“Mouth,mouth,this is my mouth(嘴巴,嘴巴,这是我的嘴巴)”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听力,又加深了记忆。或者在吃饭的时候全家人一起玩“食物单词大比拼”,所有人轮着说一种动物或食物的单词。
演演、唱唱、画画。在学animal(动物)时,孩子可以适时地学唱一些英语歌曲,或者自编自演动物角色的小短剧。在学习hot\cold\rainy\windy等表示天气情况的单词的同时,可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单词的意思。如:戴草帽或摇扇子表示hot,打伞或穿雨衣表示rainy……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头脑中将英语与情境联系起来,既可以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词汇量,又可以增强语言表达和应用的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让孩子多用英语交流和问候。网络上的“少儿英语”聊天室,可以作为孩子练习英语的一个平台。家长平时也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句,和孩子反复操练,直至脱口而出。比如父母说:“What’s for breakfast(早饭吃什么)?”孩子说:“Eggs,milk and bread(鸡蛋、牛奶和面包)”或是说出中文,让孩子翻译成英文。也可以在碰到孩子已识记过的单词后,多问孩子:“这个用英语怎么说?”
温馨提示
篇7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小学化”;现状;原因;对策
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专项治理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各省市也相继出台治理措施,并贯彻执行。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特别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以及民办幼儿园。为此,本研究选取西安市民办幼儿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解决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区、未央区、高新区的省级示范园、市一级园、市二级园和未定级园等不同层次的15所民办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对走访的10所幼儿园园长和10位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访谈。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对幼儿园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评价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实地收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资料。(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重点选取影响幼儿教育生活的两大主体———幼儿教师及家长,通过发放《幼儿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幼儿教师卷)》和《幼儿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幼儿家长卷)》,对家长的育儿理念及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教育行为进行调查,收集客观数据。(3)访谈法。本研究对西安市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园长、幼儿及小学低年级教师进行访谈,深入挖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教师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共发放家长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7份。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市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但不同层次的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差异较显著,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环境小学化。在观察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民办幼儿园在园所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上都有很多的“小学化”的元素。首先,幼儿园环境创设出现大量的文字,如在背景墙和主题墙上出现大量的汉字,在楼梯的边沿贴上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等内容。其次,区域材料出现了大量的识字卡、带拼音的阅读材料以及数学计算类的教具。最后,集体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小学化的教材,尤其在大班出现了如“写一写、做一做”练习册等。这些元素都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不符,会削弱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课程内容小学化。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但部分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讲授拼音、认字、背诵古诗、珠心算、幼儿英语等课程,而这些课程减少了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比例。(3)教学形式小学化。《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但有部分民办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了单一的教师讲授、幼儿听课的现象,对于记忆性的内容采用单调的复读方式。部分幼儿园中大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已达到40分钟~45分钟,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4)行为规范小学化。部分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实施小学化的行为规范要求,要求幼儿上课必须保持安静,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等待许可才能发言,不允许交头接耳、做小动作,下课活动时间不允许追逐打闹,不允许高声尖叫。如出现不遵守秩序和规则的幼儿,教师会喝止和厉声批评,并采取罚站、打扫卫生等惩罚措施。(5)教学评价小学化。部分幼儿园未形成成熟实用的教学评价体系,尤其中大班主要参照小学的教学评价模式,关注智力因素的影响,如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如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教师和其他幼儿的互动情况、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等。
四、结果分析
(1)家长育儿理念的偏差。本研究调查家长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30岁~40岁(占65.85%)和20岁~30岁(占27.52%),家长的学历背景层次差别也比较大。整体而言,学历越高,教育理念与科学育儿观越契合。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优先考虑幼儿园的环境和教师的素质,其次是孩子喜欢,而能教孩子认字、数数的选择也占38.08%。在学习内容上,有61.18%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教小学的汉字、拼音、算术等内容很有必要,这样孩子上小学会减轻很多负担,有27.52%的家长不同意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为了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快速适应,家长普遍认为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很重要,也有38.82%的家长关注幼儿的知识学习。为此,一些民办幼儿园只能迎合家长的需求,到了大班按照小学的教学模式授课并讲授小学一年级的内容,节约家长给幼儿报幼小衔接班的费用。(2)幼儿教师素质不高。参与调研的228位教师主要年龄段集中于20岁~30岁(占46.05%)和30岁~40岁(占49.12%),从教时间3年以上的教师占50.88%,1年以下和2年~3年的占22.81%、17.98%。西安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2.98%,88.16%的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76.75%的教师取得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调研结果显示,89.91%的教师认为幼儿园主要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社交能力、创造力、认知能力等,也有55.70%的教师认为是学习知识,为将来做准备。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游戏和幼儿动手操作,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生活常识、艺术活动和文明礼仪,但也有12.28%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拼音识字、数数和英语内容。有65.79%的教师会给幼儿留作业,大部分教师安排的是看书、画画、手工类作业,其中6.58%的幼儿教师会留写字、做算术等作业。研究发现,存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教师多数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有的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还有从小学转岗的教师,学历大多在大专以下。(3)“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只有学习文化知识才是有益的,所以普遍对中小学教师的认可度较高,但对幼儿园教师的认可度不高。为了提高幼儿园的地位,有的幼儿园在宣传中甚至把识字、算术等作为招生的主打特色。
五、解决策略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很多幼儿园尝试开办家长学校,组织专家讲座,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同时通过微信群、QQ群或家访的形式,为家长解难答惑,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2)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加强教师专业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幼儿园还要加强管理,严格准入制度,严格考核评价机制,规范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良性合作。幼儿园要注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常规学习,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做好身体与心理上的准备。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要加强幼儿教育理论和小学教育理论的学习,掌握各自教育任务、特点和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特征,整合学习资源,实现自然过渡。
参考文献:
[1]郑名.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04).
篇8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应对策略
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成长的启蒙阶段,家长是相当重视的,而且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将来的学习任务而言,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其重要性也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日趋严重,不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儿童的身心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有效地改善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让儿童健康地成长和学习,是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表现
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根本不管学生是不是真正地掌握。幼儿教师受到这种教育方法的深入影响,不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有的幼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虽然看似生动,但是只是将视频资料或者是图画等展示给儿童,并未真正地让儿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没有使儿童真正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练习。儿童不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而且会使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教学内容过于小学化
虽然幼儿园教育是在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教育的内容相当的接近,不但课容量大,而且每天的课时也比较多,没有将足够的想象空间提供给儿童,对儿童思维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制约。通过对一些幼儿园的走访发现,大多数的幼儿园都有语、数、外、音乐及美术等课程,幼儿教师过多地强调智力培养,忽视幼儿的能力培养,看似幼儿有学到很多的知识,但是不同的儿童素质也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因而可能会使幼儿的发展和学习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问题的原因
1.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
就客观原因来说,如今整个社会竞争机制的日渐加强,使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功利性”的问题,让许多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过早地对儿童进行智力的开发,因此,幼儿园教育的实施已经严重地受到这种竞争压力的影响。比如,有的小学在招生时,要对前来就读的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简单考核,因此,幼儿园就为了达到儿童家长的要求,提早对儿童读写方面的训练进行加强,提前进行各种技能的训练,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被“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剥夺。
2.教育观与儿童观的落后
就主管原因而言,观念的影响,如,教育观及儿童观的落后,是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以成人为主,传统文化对儿童并未有所重视,儿童就必须听从长辈的安排。因而,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孩子的知识及技能是学得越多、越深就越好。当儿童进入幼儿园学习时,幼儿教师就将家长的权威角色代替过来,儿童在学校就要、就应该听老师的话,而且大部分的幼儿教师也会有,如小孩子是“需要被管教的”“不规矩的”以及“淘气的”等这样落后的儿童观,这样落后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势必也会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产生严重的影响。
3.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较低
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素质也是影响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问题的主要因素。幼儿教师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技能的缺乏,就很容易使“小学化”的问题出现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尤其是一些私立的幼儿园,聘请的幼儿教师根本就不具备幼儿教育专业学历,从而使教育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改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有效策略
1.将现有的幼儿教育观念进行改善
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由于其年龄段的特殊性,教育方式相对来说也应该采取特殊一点的。不管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幼儿的家长,都应该将在幼儿园学习越多的课本知识就越好的传统观念完全地摒弃。由于幼儿园的孩子是处于一个刚刚认知的阶段,对于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我们就要对他们的这种好奇心进行充分的利用,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使他们的兴趣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将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各种生活习惯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工作,为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当前,多数的幼儿园在证明其教学质量的时候,就拿儿童的学习成绩及学习科目的多少来说事,而且很多的家长也看儿童在幼儿园学了多少汉字、多少知识、多少科目来对幼儿园教育的质量进行衡量,而且,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教师及家长都喜欢将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不好的同学相比,显然这种教育价值观是不可行的。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不会激励儿童学习,还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使儿童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原本存在的兴趣也会被掩藏。所以,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多向国外学习,不逼迫儿童做自己不喜欢或者是不感兴趣的事情,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让儿童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初衷
对孩子进行保育教育才应该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初衷,因为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入园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首先保证孩子能够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快乐地成长,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适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以及体能教育等。因此,应该要严格以幼儿园教育初衷为依据,让儿童能够在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并多举行一些集体课堂游戏,使他们的集体意识以及分享合作意识通过游戏进行培养,通过游戏还能够使他们的创造力和智力无限地被开发。
4.合理化改善幼儿家庭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会对幼儿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之外,家庭教育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孩子才刚刚有接触能力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识字及背诵唐诗等。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厌学情绪从小的养成,对于儿童以后的成长和学习非常的不利。因而,要对家长定期进行关于如何正确进行幼儿教育的讲座及培训等,使家长的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有效地改变。通过家长以及幼儿园一起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观念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够使儿童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为以后的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启蒙阶段,有效地避免“小学化”问题,合理地安排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才能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发展,保证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45-04
一、引言
目前,沧州市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基本由三类人员构成:一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毕业生,这类人员不足三分之一;二是小学或中学的转岗教师,部分转岗教师仍然沿用中小学的教学套路,对新《纲要》所倡导的幼儿教育新理念缺乏透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三是临时招聘的教师,他们大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没受过任何学前教育专业训练。可以说,农村幼教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的主要抓手,是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以群体访谈为主,以个体访谈为补充。
访谈对象及问题:采用目的性抽样方式,选择了两类人员,一是县教育局和学区文教室主管幼教工作的行政领导(共10名),对其设计的问题是:①当地农村幼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如何?②在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做过哪些工作?成效如何?③今后有哪些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好设想?
二是有年龄、地域、工作业绩代表性的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0名),对其设计的问题是:①你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②在专业成长方面有过哪些进步?原因是什么?③今后有哪些专业成长需求和设想?
在具体的访谈过程中,笔者还根据不同访谈对象和情境适当加以追问。
群体访谈共进行了4次,个别访谈共进行了6次。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面临以下困境。
1 教师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老化,自我发展意识差
在农村幼教师资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中学或小学的转岗教师,工作环境的差异,工作方法的迥异和多年工作的惯性,使他们在幼儿园无所适从。许多教师表示,原有的知识用不上,新的知识又没有掌握,存在种种不适应和困惑。当被问到“你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主要遇到了哪些困难”时,很多教师表示,“我们还是以教识字和算术为主,新《纲要》里的那些说法我们根本不理解”。还有一些教师的观念非常陈旧,认为“幼儿园教师就是教孩子唱歌、跳舞、讲故事,只要看住孩子不磕着不碰着、高高兴兴就行了”。
部分幼儿园教师受知识结构影响,缺乏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认为自己的工作属于保姆性质,只是看管孩子,漠视对专业发展的追求。有些转岗教师年龄偏大,表示“能坚持工作就行了”,从未想过专业成长的事情。
2 职后教育不足,缺乏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持
当被问及“你在专业成长方面有过哪些进步,原因是什么”时,多位园长和教师谈到的原因都是培训和教学观摩。比如,园长A表示:“我们这里幼教师资数量不足,教师满负荷工作,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参加在职学习培训。”园长B说:“由于经费有限,我们参加的基本是县级培训,幼教发展前沿的东西了解很少。盼望有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园长C反映:“由于经费不足,我们园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每一位教师平常学习的需要。”
部分幼儿园教师则反映,自学幼教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希望能接受系统的教育,如教师A谈到,“对于那些外国专家的课程理论我们只是一知半解,贯彻起来难免会走样”。教师B认为:“幼儿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太抽象了。我们根本不懂这些理论的意思。”还有一些幼儿园教师反映,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形式比较单一,盼望培训形式能够多样化,培训内容能够针对性更强一些,如教师c说:“那些有关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如果加上具体课例,让我们能观摩一下就好了。”教师D则表示:“希望培训能根据教龄和教学水平分层次进行,这样更能适应不同教师的需求,更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3 机械模仿与照搬照抄多,专业成长缺乏自主与创新
近年来,沧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经常组织教学观摩活动,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示范,农村幼儿园教师对此非常欢迎。然而,一般农村幼儿园教师理论根基较浅,举一反三的能力有限,对于优秀的教学示范活动他们往往只知道机械模仿,照搬照抄,不完全理解蕴含其中的先进教育理念,更难以将这种理念运用于农村学前教育实践。
在对幼儿园课程的把握上,不少教师表示,“由于缺乏操作材料,活动手册中的一些内容没法落实”,“有些实验根本没法做”。事实上,这种抱怨恰恰反映出很多农村幼儿园教师在专业成长上缺乏自主与创新精神。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只会做一个既定课程的操作者、方法的使用者,而不懂得运用先进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更不会将先进理念与本土特色相结合。
四、讨论与启示
在和多位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园长交谈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树立科学的幼教理念和提高专业的幼教能力。在沧州市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仍十分严重,无论是园长还是一线教师,基本沿用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思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再加上信息较闭塞,学前教育理念上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树立科学幼教理念是农村幼儿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受自身素质影响,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观察与了解幼儿的能力、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师幼互动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都存在较多问题,只有设法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幼教能力,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有可能实现。
笔者认为,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可通过以下四条主要途径。
1 以培训引领专业成长
抓住上岗前、假期这些有利时机,使培训制度化、定期化、全员化。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既可依托县(市)教师进修学校,也可依托当地高校和示范园。沧州市有些县借鉴了美国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的做法,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简称PDS)。需要注意的是,它并非重建一所学校,而是选择一些幼儿园作为基地,让高等院校和幼儿园建立起平等合作关系,形成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探索学习的成长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均处于一线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和大学教师一起研究和解决问题。
另外,沧州市教育局还充分发挥当地名园优
势,按地域建立互助培训网,即让市级示范园与临近农村的幼儿园结对,市级示范园每周安排骨干教师到结对园开展半日活动,在工作手册使用、一日活动安排、幼儿评价等多方面对结对园教师进行具体的帮扶指导。这种参与式、体验式的培训形式,快速有效地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规范了教学行为。从2009年开始,沧州市教育局多次举办“幼儿教育送教下乡月”活动。如市第一幼儿园“送教”到肃宁县、沧县,市第二幼儿园“送教”到任丘市、青县,市民族幼儿园“送教”到河间市。每园选拔优秀教师组成送教团,由园长带队到接受帮扶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组织示范观摩活动,并与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这项活动开展三年以来,受到广大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可谓收效良好。
2 以教研促进专业成长
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应立足于农村实际,因此,积极开展园本教研和学区教研是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为此,沧州市建立了“四级两线”教研网络和相应的教研制度。“四级”即市、县、学区、园四级。“两线”即:市级幼儿园――县级幼儿园――学区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为一线,各园建立健全教研组织,上一级园辅导下一级园。这条线的教研重点是具体教育活动和保教工作。另一条线是市基础教育科――县普教(幼教)科――乡幼教干部(学区幼教研训员)――幼儿园园长,各级幼教干部和园长加强日常教研管理。这条线的工作重点是定期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制定区域内幼儿园的阶段性教研重点、教研计划以及对幼儿园的教研考核工作等。
在这一网络框架下,农村幼儿园与各级教研员、大学、教育行政部门等组成了研究共同体,共同开展园本教研和学区教研,通过常规化教学反思、系列化研讨活动、全程化专业引领、一体化教研科研,有效促进了农村幼教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例如,沧州市吴桥县东宋门学区小天罡幼儿园立足于农村实际,鼓励教师利用农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记录、操作,并经常组织经验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全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3 以竞赛带动专业成长
竞赛是激发士气、发掘睿智、释放潜能的有效方法,是激发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积极性,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幼儿园的有效途径。沧州市每一两年会举办一次全市性的幼儿园保教能手比赛,比赛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测试、集体教育活动设计、说课与答辩、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等,各县(市、区)、学区每次选拔参加市级比赛的教师人数为50~60人。从已成功举办了七届的这一比赛来看,竞赛对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通过七届保教能手比赛还选拔培养出农村骨干幼儿园教师410人。
各县市、学区也多次组织了教具制作、教育活动设计、理论知识学习等方面的竞赛活动,有效带动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10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一)
2019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 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1.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立法保障亲子团聚、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导。
2.完善监护制度和国家救助体系,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监护制度,加快完善国家监护和救助体系。
3.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统筹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并提供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流程及规范。
4.构建全方位的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网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和监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
5.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积极探索共青团统筹、团属组织联动、青年社会组织合作的工作体系,建立帮扶活动的长效机制,着力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留守儿童服务中的作用。
6.注重满足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多样化需求,考虑性别、年龄段及监护类型不同的留守儿童的特点。
7.通过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以及鼓励、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带着子女举家进城,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二)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儿童因触犯法律被判处十几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让人值得深思。
(四)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五)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陈姓村民时我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镇江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莲~山课件 ]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结 语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