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食品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食品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食品教育

篇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平安慈溪”,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把学校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提高广大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但倡导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营养知识,提高食品消费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为打造一个健康、科学、文明的民族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育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细化,层层抓落实。

组长:洪银国

组员:沈利峰 王鲁克 各班主任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学校宣传媒体营造宣传的氛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利用周一升旗仪式进行两次及以上的食品安全国旗下讲话;

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开展一次及以上的食品安全讲座;

每班出一期食品安全知识的板报,开展一次以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或班队活动;

大队部出一期食品安全的宣传报,发放一份以此为主题的倡议书;

各班主任根据计划上好每学期5次的食品安全专题课,低段1——3年级组织观看食品安全卡通片,小学中高段4——6年级按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教育读本》,同时也可围绕慈溪市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慈溪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放的《食品安全知识100问》、《安全用药60题》进行教育。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监管

学校食堂监管从源头抓起,严把进货渠道关,加强食品卫生日常管理;并有专人负责,积极配合卫生监督部门落实卫生防病和食品卫生管理措施,规范食品烹饪方法选择的科学性,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依法强化学校食品卫生后勤管理,让学生吃上放心的饭菜,坚决控制学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2、加强校外摊点治理

与有关执法部门联系,紧密工作,借助他们的力量整治和管理校外无证摊点。同时学校大队部通过检查,约束和教育学生不得到无证摊点购买零食。

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层出不穷,为了防止这些事件再次发生,国家也出台了新的《食品安全法》。应运着这样的局势,许多学者开始对食品安全这一话题进行研究。这一话题的研究也就必然会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因此教育被指证为嫌疑人之一。所以本文就小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和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做出了阐释。

1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主要存在的问题

1.1食品安全知识较浅

我们在调查500名小学生当中,有的小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概念的概念较模糊,极少部分人认为食品安全并不重要。甚至很多家长都不知道相关概念,比如只有54.46%的家长知道“QS”的概念,有10.89%认为食品与健康有关系,但关系不大。。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还有待提高。也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多么容易受到是问题食品的侵害。

1.2缺乏正确的购买行为

在调查中显示,当问及一般去哪里购买食品时,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超市,有6.7%的同学选择去小卖部,还有0.84%的同学选择去路边摊购买小吃。也就是说100人当中就有6.7人会选择去小卖部购买食品,还有极少的一部分人会去路边摊购买食物。而那些选择去路边摊和小卖部的小学生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个购买地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在问及选购过程中,你会首先注意哪方面的信息和选择哪类食品时,他们的回答都很专业,66.67%的同学都会选择绿色食品,然而事实是他们眼中的“绿色”就是颜色。只有极其少部分的同学会知道绿色食品的含义。他们在选购时,有82.18%的小学生选择了首先注意“三期”,但事实上,小学生基本都是挑自己喜欢的零食,根本不会看“三期”,甚至有的同学都不会看这些信息。

1.3维权意识较弱

问卷中提及如果遇到问题食品怎么办时,有40.67%的小学生选择自认倒霉,直接丢掉,也有一部分学生(21.80%)会去找店主换另外一份,但1.05%的同学会选择继续食用,还有39.29%的同学会到有关部门去反映这件事。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小学生对于问题食品时是无奈的、束手无策的,只能自认倒霉。

2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校

2.1.1针对性不强我国食品安全教育还是保持原来的道路,主要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以及相关的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但是形式比较单一,多为老师讲解,而且宣传资料多为文字资料,或者只是口头讲诉。一般图文并茂的、浅显易懂的材料比较少,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老师讲解的知识也是不分年龄段的,所以时常有小朋友不理解的现象。

2.1.2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近年来,问题食品事件多次发生,不管是“三鹿奶粉”还是“地沟油”,这一件一件的食品安全隐患都直戳我们的脊梁,让我们对食品心生畏惧。所以我们的社会不得不提高防范意识,当然我们的学校也紧密联系社会时政,开展了食品安全的教育。就目前来看,重庆地区大多数学校并未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并未开设相关课程。大多数的学校都把这些内容掺杂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或者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因此大多老师都是经验之谈,并非专业的老师,对食品安全知识并不是那么擅长。所以也就导致他们讲得较少甚至不讲的情况。

2.2家长

2.2.1家长自身的能力有限家长的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小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得好“家长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文化模式对个体的影响便成为个体以后接受教育的基础。有调查显示,在对孩子食品消费的行为方面,发现家长文化程度不同,和孩子讨论零食利弊话题的频率不同,教育孩子如何选择安全零食的频率也不同,文化程度越高,频率越高,但是总体频率不高。我们调查的304份问卷中,只有49名家长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初中及以下的占了28%左右。所以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可能在孩子的食品安全教育方面比较欠缺。

2.2.2教育频率家长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孩子谈论食品的利弊,教孩子如何选择安全食品,教他们面对问题视频后如何维权等等。但有的家长总是以工作忙为理由,缺乏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有的家长比较有心,专门讲解,而且还找来一些相关图像资料。但据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频率不高。

2.3社会

2.3.1缺乏专门的食品安全教育机构李书国认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常识普及教育是塔基,创新型研究人才教育是塔尖,形成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但在我国消费者缺乏了解相应的渠道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前也有大量的部门都开展了相关活动,花费了财力、物力、精力,但效果甚微,这种分散作战的教育效果

2.3.2食品安全教育纸上谈兵近几年,问题食品一次又一次的拉响警报,大多数的人员开始为食品安全开始担忧,人们也开始将食品安全这一话题提到饭桌上,使其成为热门话题,加之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也表示了政府一方的决心。这也就意味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然而在人们的口中,往往谈论的是“三聚氰胺毒奶粉”、“僵尸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等这些已经发生的问题食品事件,也在谈论产生这些事件的原因,还有抨击食品安全有关部门的无能与腐败。但是很少有人谈论如何防止问题食品的再度发生,更少的人会想到食品安全教育这一重大问题。食品安全教育不仅能使人们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从而提升消费者对食品问题的辨析能力,也能够监督完善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促使食品安全稳定健康的发展。总体来说,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研究相对较少。国民并未将纲要落实到行动上,还处于纸上谈兵或者流于形式化。

3应对措施

3.1学校

3.1.1开设专门的食品安全选修课在2001年,食品安全专业在我国首次开设,但对象是高校的学生。而作为小学生,缺乏这样一门课程。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开发地方课程。比如涪陵盛产榨菜,当地学校就可以以榨菜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了解榨菜种植过程,与当地榨菜生产商联系,参与制造榨菜过程,以及后续的包装等过程,学生参与整个种植、生产、包装等过程,了解相关程序相关食品安全知识。

3.1.2经常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活动,第一开展“食品安全月”,这段时间期间利用宣传栏、电视、广播、黑板报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比如如何购买零食,如何鉴别实物的好坏,以及宣传相关条例,比如《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等;第二开展“最爱厨房”,每周有一次课时间专供学生自己做饭,学生自己从家里带食物,由老师负责教如何做,如何鉴定食物的生熟等等;第三“食品安全我知道”的竞答游戏,在游戏中普及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及态度和正确行为;第四举办“专家支招”讲座,学校请一些有关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专家,讲解简单的基础的食品相关知识。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小学生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对基础的食品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正确购买食品和鉴定食品的好坏并知道如何维权。

3.1.3家校合作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两个生活世界。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发挥家庭和学校各自的独特影响,还需要实现这两个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协调。同样的在食品安全方面,家长和学校也需要紧密合作。比如学校可以开展有关食品的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也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另外在学校老师教授的食品安全知识也可以传到家长群里,与家长全面互动,努力提高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这样家长也能正确的教育食品安全知识。

3.2家长

3.2.1拓展知识面家长的知识面和知识水平对孩子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不注意知识的影响,而当代孩子知识面广,求知欲强,促使大人必须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引导孩子。家长只有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有效的回答孩子提出的有关问题。家长提高知识面的方法主要是自学,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权威文章,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常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增加食品安全知识。

3.2.2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在家里可以和孩子多交流食品安全知识,比如经常提醒孩子怎样购买食品,经常带孩子去正规场所购买食品,教孩子如何鉴别食物好坏,一起看食品食品,也开展一些列的亲子游戏,比如卡片游戏,竞答游戏。

3.3社会

3.3.1社区集中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社区是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社区不仅仅只是关注居民的生活,还应该承担起宣传的职责,为居民集中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播放有关食品的视频,由社区的宣传人员学习深层次的食品安全知识,为大家讲解。

3.3.2落实政策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出台,被誉为“史上最严法律”,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国家首次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这一战略将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再次提升。国家从法律和战略角度为我们引航,重庆市也在2016年1月20日召开了“食品安全,法制与科技同行”的论坛。既然国家在努力,市区县在努力,我们也应该努力,努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实施战略,落实政策。商家在生产上严格依照国家标准选取安全的原材料,安全投放辅助剂,改善生产环境。销售商不违规作假,从正规商家进货。消费者正确选取安全食品,对于不法商家要举报,有关部们要依照法律法规严格整治不合格厂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储藏、运输,直至销售,只要这些环节上的的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不谋取私利,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投放,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消费者也能积极举报,正确维权,那么食品质量也能得到提高,我们就不那么容易暴露于问题食品中。

参考文献

[1]付苗苗,牛桂芬.中小学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4,3(13).

[2]谭小春.父母文化程度及地位对儿童参与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1.

[3]周敏,漆光紫.百色市右江区城区小学生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6).

[4]李书国,李雪梅.食品安全之内涵及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的建构[J].食品与药品,2005,17(12A).

[5]郭雨,叶良军.我国食品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4,1(29).

[6]黄河清,马恒懿.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12(29).

[7]王德忠.浅谈家长对孩子心理因素的影响及培养[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

篇3

关键词:农科类;食品安全;农产品检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50-02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又名《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同时也是部分农科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食品安全概论方面的课程如《食品安全学》与食品检测原理技术方面的课程如《食品分析》等的综合,内容涉及到食品安全危害性来源、食品的安全评价、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农科类学生,特别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更多地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掌握农产品检测技术,并与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结合起来,充分理解影响生产安全食品的影响因素和如何在田间生产安全食品。该门课程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农作物良种选育、农产品质量鉴定、农产品贮藏、食品安全及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然而,由于《食品安全学》、《食品分析》这两门课本身涵盖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多,将两门课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教学内容就更加丰富,但此课程作为农学类选修课,课时数相对较少,只有32个学时,目前此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学速度较快,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且不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由于该门课程主要涉及仪器分析、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正是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所缺乏的,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和质量下降。笔者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为重点,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理论教学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的内涵、发展史及相关标准;农产品酸度、蛋白质及主要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油脂、维生素、限量元素、有毒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的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等[1]。由于是给非食品专业学生授课,关于食品安全学的相关知识可简单介绍与讲解,如食品安全危害性来源、食品的安全评价、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即可。而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需要重点讲授,即要在教学中要结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测定方法着重讲解相关基本概念、测定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样既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使本课程所介绍的分析技术同时具备科学性和法律的规范性。同时要根据授课学生的课程学习背景,相应增加与农产品检测技术内容密切相关的仪器分析知识,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将色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论加到农产品有机酸、氨基酸和限量元素测定内容中,简单介绍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原理与应用情况。此外,注重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恰当处理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例如在介绍限量元素的测定、有害物质的检验与测定时,不单是按教材内容讲授分析方法,而是结合食品安全的现状,介绍国际上先进的、快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特别是一些生物技术方面的检测技术,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测定重金属、克伦特罗快速检测试纸卡检测农药残留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检测食品安全性等,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实践教学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通过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要精选实验内容,要求每一个实验采用不同的仪器、设备和方法,以避免学生重复性工作现象的出现。另外,还应着重要求学生掌握针对不同项目测定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包括样品采集与制备、待测液的制备等。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方面选择了农产品中还原性抗坏血酸含量、油料作物油脂含量、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限量元素硒含量及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会化学滴定、物理提取、化学消化、生物技术检测及原子吸收检测等方面的技能,而且要在实验实践中让学生充分接触测试仪器设备,让学生自主测定样品,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设置小项目,例如蔬菜批发零售市场蔬菜安全性评估项目,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具体实施,包括设置测定指标、采样方法、样品处理、测定等方面,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蔬菜批发零售市场蔬菜安全性评估实践报告。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检测技能、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做到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用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重复教学,协调好课堂和实践教学的内容,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是决定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理论课方面要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手段,否则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本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案例导入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由知识点问题引入,辅以必要的参考求解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使学生正确、全面地认知问题由产生到解决的全过程。例如,在讲解农产品中限量元素测定内容时,引入当今社会关注热点问题“镉米”事件,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新闻报道及数据信息,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围绕镉米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检测展开讨论,然后再向学生从农产品安全检测方面讲授相关知识。又如在讲解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测定技术知识时,首先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视频节目,从节目中充分了解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危害及其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调控食品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具体到我们这个专业,我们该如何通过土壤管理和植物营养管理降低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中的硝酸盐。这样学生就对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了足够的兴趣,之后再向学生详细讲解农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检测技术原理与技术。让学生在讨论和课堂讲授中学习和强化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测定技术方法的掌握。此外,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网络与远程教育平台,因此可制作丰富、翔实的教学内容如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习题解答、复习测试题等在网络教育平台上,以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计算机、平板或手机等设备查看教学内容,便于自主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课堂上没有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也可以打开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阅读和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上进行提问、质疑,由任课老师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课程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目前,这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还是闭卷考试,偏重于知识记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蔡克勇曾指出:“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3]因此,《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基本知识与实践动手技能的考核。例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基本知识、实验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三方面的考核,建立从学习过程、实验操作、期末考试到课外实践,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实验实践技能考核中,严格要求学生,包括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准确性,对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等,如在农产品限量元素硒含量测定实验中,提供给学生一个测试样和一个标准物质,通过学生对空白、标准物质和样品的测定结果,判断学生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作为实验操作判分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课外实践考核中,让学生采集本地蔬菜批发市场的10种类不少于30个样品的农产品,然后进行农药残留定性检测,依据实践报告结果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分数。

四、结语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内容,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和带来了挑战,因此教师需要从课程内容选择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和课程考核等几个方面出发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广泛吸收其他课程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广枫,许建军,石英.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检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浙江居民;城市;农村;食品安全;比较研究

一、调查目的

新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为响应党十的号召,我们自发组织了此次关于居民食品安全的调查,旨在对浙江沿海地区(宁波、温州、台州)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观念和行为模式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了解在浙江沿海地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状况以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行为差别。

二、调查现状分析

(一)食品安全行为模式及现状分析

1、购买食品的主要渠道及考虑的主要因素

(1)购买食品的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城市和农村居民认为在超市和商场购买食品最放心,所占比例分别高达91.3%和64.0%。摊贩所占比例为42.6%,对比摊贩等其他的食品购买地点来说,超市商场中的商品种类繁多,可以满足消费者在一个购物地点购买多种食品的需求,质量也能得到保证,受到居民的青睐。

(2)购买食品时的考虑因素

居民最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城乡关注度都远高于其他选项,农村更高达92.7%。不同的是,城市居民对品牌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农村居民则更关注价格。这与两者的经济水平及消费观念有关,城市居民认为著名品牌食品的质量更有保障。

2、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及自我维权的情况分析

(1)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调查显示,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64.9%的城乡居民对此表示很愤怒,认为这种事情决不能容忍;34.3%的城市居民和28.2%的农村居民认为食品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虽然感到有点气愤却又表示无可奈何;仅2%的居民对此不予理会,维权意识薄弱。

(2)食品安全问题的自我保护情况分析

宁波地区18.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处理、自认倒霉,30.1%的被调查者会视情况而定,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直接找经销商或厂商协商。温州地区选择前3种方式解决的比例分别是23.1%、48.9%、 22.0%。台州地区选择前3种方式解决的比例分别是3.4%、24.1%、 65.5%。

(二)食品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1、客观原因

(1)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其中通过网络、电视广播获得咨询的手段居于首位,占 71.7%;其次是通过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比例为39.7%;而通过与朋友或亲人交流来获得安全知识的情况较少,仅占 27.3%。

(2)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约七八成的居民对三聚氰胺奶粉和双汇火腿肠瘦肉精事件有具体了解,对于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均有一定的了解度。

2、主观原因

(1)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反馈力度不够

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的消费保护意识不强烈,整个社会对作假企业过于宽容。只有真正出现严重安全事件之后,大家才给予重视。食品生产经营商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缺乏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这点,来违规生产换取利润。

(2)食品生产经营商道德缺失,缺乏社会责任

在农村地区,一些小摊饭馆及小农户作坊,开业要求低、政府监管少、村民维权意识薄弱,导致其盛行不衰。在城市地区,相关监管力度加大,但是仍有部分企业不明确其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只是盲目跟风,出现事故就以行业群体行为为借口进行责任推脱。

(3)监管体制不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不健全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由多个部门分段监管,常常会出现各部门工作衔接不紧密、有些责任不明确不具体、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易形成协调组织难、沟通难、合作难等问题。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都要落实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的教育,提高企业内部知法水平,减少犯法的可能。而一旦出现了问题,生产企业和监督部门的责任必须尽快明_落实,对于利欲熏心者和执法不严者,都要严厉处置。使得各个部门自上而下都知法、守法、不敢犯法。

(2)强化企业的诚信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食品生产销售企业首先要确立诚信为本的道德理念,通过在企业内部加强诚信的宣传教育,强化员工的诚信思想,提高每一位员工的自身素质和道德意识,建立“以诚为本,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了解与食品安全相关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高生产安全食品的能力。

(3)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加大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其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使得消费者能够自觉抵制“问题食品”,从消费者环节杜绝食用不合格食品的现象。

四、总结

通过本次社会调查可以看出浙江沿海城市与农村居民虽然在消费观念上有些许差别,但总体而言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消费者都具有较高的维权意识,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积极主动地采取保护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令人可喜的地方。但在一些信息交流相对不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峻。

参考文献:

[1]王华卫,肖菁,梁津铭.浙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年半办了500多件食品安全案件. http://zjnews.zjol. / system/2014/09/03/020235556.shtml.2014-09-03.

[2]俊标.对城市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以海宁市为个案.[J].2015-12-01.

篇5

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由于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和法律法规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例如苏丹红、甲醛啤酒、瘦肉精、蔬菜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另外由于人们食品安全知识匮乏,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诸如食用河豚鱼、半熟扁豆、毒蘑菇而中毒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虽然有些不安全因素并非是消费者本身可以控制的,但是如果在消费食品的过程中我们拥有足够的食品安全素养,那么我们就能加强自我保护,从而将食品风险降到最低。

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公民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获取食品安全知识。而在日本和美国,食品安全教育早已经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都有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1]。因而在我国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势在必行。特别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加强对未来公民的食品安全教育。而我们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会发现新课标内容标准中含有大量的食品安全教育素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1 与新化学课程理念一致

现在教育界谈论最多的就是“化学为大众”,“国民的化学要解决国民的问题”这一命题。今日世界各国的化学教育,尤其是基础化学教育都十分关注每个公民每天都接触到的营养和食物、环境保护、水资源和能源、材料和资源等诸多所谓的“公民问题”[2]。我国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也将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要,让学生都具备生活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食品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是公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因素,甚至是保障公民生命与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食品安全素养也应该是公民必备的一种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

2.2 化学课程含有大量食品安全教育素材

食品安全的隐患源主要是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3] 。物理性因素主要是指动植物食品原料在收获或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杂质、杂物。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食源性致病菌、毒素等。如禾豆科植物中的氢氰酸、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畜产品中的肝脏毒素。化学因素主要指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添加剂等。如植物的除草剂、杀虫剂,动物的生长过程中的生长调节剂( 如盐酸克伦特罗, 俗称瘦肉精)等等。英国学者Fisher对当达和较发达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包括了11项饮食风险,六大类问题(见表1) [4] 。从表中可以看出,化学因素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我国新的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含有18个二级主题,其中“化学物质与健康”主题就是针对食品安全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化学与健康”是“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的三个主题之一。具体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见表2。当然,中学化学新课标中涉及食品安全的内容标准远不只这些。很多食品安全的知识都隐含在各个内容标准之中。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饮用水”“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常见的化合物食盐、纯碱、小苏打”等都涉及食品安全知识。另外,因为环境污染是饮食风险的六大类问题之一,很多环境保护的知识也都隐含着食品安全知识,如 “绿色食品”往往与环境绿色化联系在一起。

3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建议

3.1 充分利用好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且从表2可以看出,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六大类饮食风险所涉及的知识,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意义非常大。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化学物质与健康”主题为教师提供5条学习情景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相应的辅助资料如人教网为初中化学课程提供的大量相应的素材,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主题(省略/czhx/kxjsh/ )包括“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材料”四个专题,“化学与健康”专题中介绍了很多化学与食品健康的知识,如铝、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氯化钠与人体健康、油炸食物不宜多吃等等。另外网上有大量可供食品安全教育的素材,如中国食品安全资源网(省略.cn/)有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食品安全事件集和最新食品安全信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网站。

3.2注重联系实际生活

如今中学化学教育注重“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对于化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来说,这一理念也非常重要。食品安全教育应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如在讲到亚硝酸盐时,可以从我们吃的蔬菜引入课题。蔬菜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由于土壤化学成份的缘故,使某些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卷心菜、莴苣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特别是在腌制不透或腐烂变质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更高。硝酸盐本身对人体毒性不大,但它在人体中经肠道细菌还原为致毒的物质――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如香肠等的生产中使用可保持肉制品的亮红色泽,抑菌和增强风味。但摄入量有严格限制。因为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使血细胞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氧功能,致使组织缺氧而中毒。另外,亚硝酸盐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能转化为具有致癌作用亚硝酸胺。学生学完该知识后,就能将这些知识应用生活中。如在生活中不食色泽异常的肉制品,变质陈腐的蔬菜和腌制不透的咸菜,多吃新鲜的食品。

联系生活实际还包括联系社会热点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甲醛啤酒、瘦肉精、孔雀石绿浸泡鲜鱼等事件。虽然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一定能明白这些事件背后的化学知识,但可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都是有益的。

4 结束语

食品安全知识是国民知识结构中的最适用、应用最广泛的科学知识之一。对它的掌握、重视的程度直接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的健康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平均寿命。且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素养对食品行业具有导向和督促作用,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健康的发展。因此加强国民食品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备的今天,在基础化学教育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现实意义很大,这应该引起我们基础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彭海兰,刘 伟.食品安全教育的中外比较[J].世界农业,2006,(11):56-59.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

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以“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为主题,深入推进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切实阻断深山区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为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步伐,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2016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00万,用于新增项目学校设施设备购置及维修改造。各县要根据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16年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市级补助资金的通知》(石财教〔2016〕19号)要求,落实专项经费,加强资金监管,加快推进新增项目学校浴室、宿舍、食堂、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底前,完成6所学校的浴室、厕所改造,3所学校食堂改造,2所学校宿舍改造,7所学校封闭阳台门窗,3所学校改造暖气,5所学校整体维修等建设任务;完成17所学校多媒体设备、电脑桌椅购置配备,全面提升项目学校办学条件,特别要解决好82所项目学校的饮水、旱厕和取暖等问题,力争到2018年,项目学校全部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

2.提升深山区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标准,对山区县高中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到2018年山区县一中体育场地全部实现塑胶化;图书馆、计算机、多媒体、机器人、创客、美术、书法、音乐等专用教室及史地、文科、探究等学科专用教室全部达标;结合特色高中建设,创建学校课程基地,推进基于课程的高中创新实验室创建,配齐配全特色化发展必需的设施设备。到2018年,山区六县高中全部建设成为省、市级示范性高中。

3.提高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深山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到2018年,山区六县项目学校、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等均达到国家和省、市规定标准。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移动教学、远程视频互动教学、名师导学、名师在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山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全面提升内涵发展水平

1.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制定、修改学校章程为抓手,制订出台以维护办学自、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推进民主开放科学管理为重点的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升管理水平,2016年底前全面实现“一校一章程”;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系列文件要求,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为导向,对学校每个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对学校日常管理的每一个事项运行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学校管理制度、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切实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2.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步骤逐步分类分层推进,逐校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修订提炼“校风校训”和管理制度,努力提升每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到2016年底,形成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特色突出的山区学校文化品牌,引导山区学校品质提升、特色发展。到2018年山区六县建成15所特色义务教育学校,每县打造一所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

3.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科研兴教、人才强教、品牌强教、素质提升等行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从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及生涯等方面,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具体指导。完善教科研和课程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管理有序、服务质量和研究水平较高且具有区域特点,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市、县、校三级现代教研工作网络,推进教研员带班上课、带组教研改革,研发一批精品课题。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传统,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研发体现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人文精神的校本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与京津等地联合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盟,在课程实施与管理、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教研科研等方面加强合作和交流,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保山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1.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各县要选拔办学理念先进、改革创新意识强、有敬业精神、专业素养好、善于管理的优秀人才担任项目学校校长,各学校要着力打造一支以校长为核心,副校长、主任协同参与的学校管理团队,采取选送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团队在规划学校发展、凝练教育理念、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形成办学特色等方面的能力,着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卓越管理才能的山区校长管理队伍。

2.培养教师专业化成长。各县要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以音体美教师为重点继续做好教师编制补充工作,配齐配全专任教师。加大“三支队伍”培训力度,通过外出交流学习、挂职影子校长等多种形式,为山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依托市、县两级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教研员工作坊等,带动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县域内开展巡回授课、支教服务、教师交流、公开课评比、优秀成果展示、教学论坛、专题研讨、案例剖析、教学反思、名师讲座、联片教研等工作,全面提升山区教师整体素质。

3.规范生活管理员配备。各县要严格落实《市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按照“县定标准、县级聘用、学校使用”的原则,通过购买服务、公开招聘等方式,以不低于小学寄宿生每80人一名生活管理员、初中寄宿生每160人一名生活管理员的标准,为项目学校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生活管理员并落实人员工资及福利,保证项目学校顺利运转。

(四)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1.注重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德育形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完善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工具,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等方面的测试,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导中小学深化课程改革,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状况。依托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深山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深山区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全程追踪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升入大学的学习经历。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建立符合山区学生饮食习惯的春秋季营养食谱,保证膳食均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体育运动、艺术培训等兴趣小组、学生社团、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畅通项目学校学生升学渠道。畅通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三条入学通道,继续开展项目小学对口直升项目初中改革,保障深山区小学生全部到项目初中接受优质的免费教育;做好山区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指导工作,确保深山区初中毕业生都能升入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开展深山区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中高职教育贯通项目,通过五年一贯制、“2+3”对接等形式,确保深山区学生在完成中职教育后继续接受高职教育,毕业时获得高职(大专)毕业证。

(五)全面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1.完善学校结对精准帮扶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精准帮扶机制,选取市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与山区六县82所项目学校,市直属高中与山区六县一中分别建立稳定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充分发挥市区优质学校的师资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等,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全面提升山区学校办学水平。

2.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对山区六县45个深山区乡镇82所项目学校中,被所在县扶贫办(民政局)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在籍在册学生进行摸底统计,确定贫困学生标准。从2016年秋季开始,市、县两级财政落实深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助资金和免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专项资金。协调市属四所高职学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对深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专业可挑选、勤工能助学、优享助学金、毕业首推荐”四条优惠政策,逐步建立深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费教育体系,全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3.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协调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在山区六县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组织志愿者扶贫支教。积极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对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在学习、生活、情感上给予山区贫困学生关怀和帮助。山区各县教育局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贫困教师档案,制定贫困教师结对帮扶计划。

4.提高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依托职业院校、农村成人学校为家长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拓宽下山家长就业面。加大对自主创业家长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为家长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引导家长依托家乡特色产业,从事种养殖、农家乐、特产销售等工作,切实增强家长后续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增强精准扶贫力度,推动深山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一人下山,全家脱贫”。

5.宣传推广下山致富样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家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依托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学生集中就学后家长下山的总体情况。依托市级主流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深入宣传家长下山进城务工、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加强经验总结提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全面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导检查等。各县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台帐,摸清底数,列出清单,合理安排资金、项目,加强政策指导和督办检查,确保全面提升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资金支持。市教育局设立新增项目学校维修改造及设备购置等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省奖补资金、“全面改薄”资金,用于改善项目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新增项目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和生活设施配备。同时,市财政设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生活补助和市属高中阶段学校免费教育专项资金,确保真正贫困的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各县教育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交通补助、县属高中教育学校免费教育专项资金。

篇7

我班首先开展的主题是食品安全我知道,食品安全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培养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之一,对食品安全有一定的概念,知道买东西时要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知道不边走边吃东西等等,从而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在一系列的安全周活动中,有效认识食品安全问题,从我做起,从小做起,逐渐养成自我保护意识。为此,我一改往日的简单说教,根据幼儿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一:食品袋上的秘密。?活动前邀请家长帮助我们搜集各种含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袋,如牛奶罐、饼干袋等等,让幼儿在两两讨论、两两合作中寻找食品袋上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告诉幼儿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的真正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瓶子的生产日期在瓶盖或者瓶身上,还知道了冷藏食品和干燥食品,冷藏食品放在冰箱里,干燥的食品放在食品袋里,学习的样子还真不赖呢!

活动二:不乱吃东西。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出玩玩具时不能把玩具放进嘴巴里,不能边走边吃,吃饭时不讲话,能安静地吃完自己的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大胆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活动三:吃不完怎么办? 每份幼儿一份操作材料,材料包括食品袋、绳子、双面胶、夹子、牛皮筋,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尝试包扎食品袋的口子,许多幼儿碰到了困难,在教师和同伴下均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在统计包扎方法的环节,有8位幼儿选择了双面胶、4位幼儿选择了夹子、4位幼儿选择了牛皮筋、11位幼儿选择了绳子,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知道了包扎食品袋口子的方法哦!

活动四:猫妈妈的小吃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指缝间搓搓、大拇指搓搓、小手洗干净哦!孩子们还说吃饭前要洗手、吃水果前要洗手、医院回来要洗手、外面回来要洗手,这样病菌就不见了,看来孩子们的视野还真不小呢!

活动五:我是营养师通过出示各种不同的菜,让幼儿尝试自己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菜谱,在制定过程中了解各种食物的不同营养,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篇8

那是一部名叫《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影片,里面有许许多多讲述着坑,蒙,拐,骗的事例。其中防溺水安全引起了我的注意。

游泳,是广大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调查报告: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国有近5000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儿童伤害死亡只是伤害的冰山一角,在每一个死亡者背后,还有着上百儿童因此而终身残疾。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当儿童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反的伤害。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篇9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体育教案作品著作权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体育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工业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企业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学校对体育教案进行评优评先实施奖励,鼓励体育教师认真备课,精编写教案,努力提高教案质量,反对年年重复使用同一个教案的做法。通过体育教师智力劳动成果的肯定激发体育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篇10

视频会议方案

一、时间:3月27日(周五)下午2:30,会期半天。

二、地点:

1、主会场设市教育局301会议室;

2、分会场设各区县(市)教育局及乡镇中心校会议室。

三、出席领导及参会人员

(一)主会场:

1.黎石秋、黄东红、喻国良、王国保。

2.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东部新区党政分管教育的负责人。

3.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副处级以上干部、各科室负责人,市直教育单位主要负责人,市直学校安全副校长、卫生专(兼)干、安全专干。

(二)区县(市)教育局分会场:

1.区县(市)党政分管教育的负责人(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在主会场)。

2.区县(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股室负责人。

3.区县(市)直中小学校长、分管卫生、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卫生专(兼)干、安全专干。

(三)区县(市)乡镇中心校分会场:

1.各区县(市)乡镇中心校全体成员。

2.各乡镇所属中小学校长、分管卫生、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卫生专(兼)干、安全专干。

四、会议议程

第一阶段:全市教育工作会议

主持人:黄东红

1、市政协副主席、市人民政府主任督学李长庚作教育督导工作报告;

2、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晓皓作教育工作报告;

3、市委副书记、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黎石秋讲话。

第二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培训

主持人:欧阳林

1、观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督查视频;

2、市卫健委专家作疫情防控工作专题讲座。

3、参加人员:市直学校主要负责人、卫生专(兼)干;

各区县(市)教育局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局长和负责卫生工作的股室负责人;

各区县(市)直中小学校长、分管卫生工作的副校长、卫生专(兼)干;

乡镇中心校校长、负责卫生工作的副校长;

各乡镇所属中小学校长、分管卫生工作的副校长、卫生专(兼)干。

五、工作要求

1.请各区县(市)政府办负责通知参会的党政分管负责人;

区县(市)教育局负责通知本区域内教育系统参会人员,并安排专人于3月26日下午4:30-5:30进行视频设备调试,同时督促好各乡镇中心校分会场做好直播接收工作(设备调试联系人:刘宏,联系电话:13307371488)。

2.请各区县(市)教育局和各相关单位将与会人员回执于3月26日17:00前发市教育局办公室黎昌伟18397500650,qq:46657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