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精神科患者因大脑无完全的发育或者因为外界刺激致使大脑正常功能产生紊乱,从而使其认知以及行为方面产生异常,和正常人进行交流时产生障碍[1]。然而为了患者的护理安全通常选择封闭式管理,此管理模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次研究分析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实施关怀性管理制度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现将护理内容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中的88例患者均为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精神科患者,年龄最大者为68岁,年龄最小者为24岁,平均年龄经计算为(52.4±1.2)岁。经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提升了数据间的临床研究性,无统计学意义产生。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基础护理模式,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划分,并对其实施相应的管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监测,患者的药品需要定期发放,并指导患者进行用药,随后记录患者用药后的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观察组患者选择关怀性管理,其护理内容大致:①创建护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对精神科患者患病率较高的疾病进行调查,同时探究患者就医过程中的需求,随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②创建精神科常见疾病关怀性护理相关应急文件,将关怀性护理流程进行相应的设计,将护理管理措施予以相应的规范,从而将患者不良心理情况进行改善,获取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时机,进而提升护理效果[2]。在对患者予以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关怀性护理方法落实到每个环节中,然而此项护理模式则创建在医护人员熟练技术之上。为此,需要加大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技能,从而将护理人员的操作失误事件进行减少。然而在提升护理人员自身水平以及提升工作责任心后能够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降低,确保患者的安全[3]。③精神科患者进行关怀护理的过程中,因为患者病情具有特殊性,致使医患之间无良好的沟通,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以及沟通,从而对患者的实际病情予以了解,对患者病情的引发因素进行了解,对其生命体征和病情产生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从而将护理失误事件发生率降低[4]。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增加和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次数,进而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了解,进而对病情的发展以及预后做好相应的准备,以免出现医患纠纷事件。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之后能够获得相应的理解,从而使得患者可以配合医护人员,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1.3 评估指标
选择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其评估指标包含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同时对两组患者护患矛盾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数据计算 将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应用于本次研究中,并对涉及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经统计计算后以计数资料进行呈现,在对数据进行检验时选择卡方,统计学意义呈现说明数据间P
2.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44例患者进行关怀性管理制度后,29例患者对本护理管理制度非常满意,比例65.91%,15例患者对本护理管理制度满意,比例34.09%,无不满意患者,满意度统计计算为100%;对照组44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后,20例患者对本护理管理制度非常满意,比例45.45%,16例患者对本护理管理制度满意,比例36.36%,8例患者对本护理管理不满意,比例18.18%,满意度统计计算为81.82%,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后=8.8000,P
2.2 分析两组患者护患矛盾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中出现2例护患矛盾事件,发生率4.55%,对照组中出现10例护患矛盾事件,发生率22.73%,数据间经比对后=6.1754,P
3.讨论
将关怀管理制度应用于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中,其效果显著,但是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相应的工作责任心,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疾病护理知识以及技术能力,然而关怀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同时可将护患矛盾事件发生率进行降低,确保患者治疗以及护理中的安全。并且此护理模式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温世萍.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实施关怀性管理制度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2015,(33):111-112.
[2] 李海双.实施人文关怀对精神科封闭式男病房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24):177-177,178.
篇2
[关键词] 慢性病;防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56-02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prima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LUO Juan, GAO Chunfang, LI Shunfei
The 150th Cent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e′nan Province, Luoyang 471031, China
[Abstract] Prima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are researched and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ere is a lack of awareness of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ow monitoring quality and relatively lagging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facil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 800万,其中近3 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万。未来10年,全世界慢性病死亡人数还将增长17%[1]。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和《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06-2015)》中对慢性病防治有了纲领性的要求,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慢性病防治活动。为了解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情况,笔者查阅并分析了2008~2010年国内十一个省、自治区有关城镇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相关资料。总体而言,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
总体上看,基层卫生机构规模在逐步扩大,但设施、人才、环境差距较大。而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不容乐观,有的卫生院没有慢性病防治的措施;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顾营业盈利,忽视了慢性病防治工作;有的单位对慢性病防控有宣教图片和展板,但没有记录具体防控内容,防控意识普遍不强。
1.2 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对于慢性病防治,国家早在“七五”就有部署。但是,到目前,我国的慢性病防控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有些单位对慢性病防控的相关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具体政策没有认真落实;有的单位在政策上只是宏观指导,具体方法没有细化。
1.3 基层人员学历偏低
从学历上看,社区要高于乡镇。由于农村条件落后,高等院校毕业的医学生选择乡镇卫生院的凤毛麟角。目前,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由大中专毕业或没有专业学历人员组成。据资料报道,乡镇卫生机构无卫生专业学历者比例高达18.5%,约15万人,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无卫生专业学历人员总数的1/3[2],这就导致其慢性病防病相关知识的匮乏。
1.4 经费筹集难度较大
慢性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长期监测和服用药物,靠患者自己解决是不够的。特别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和农村地区,经费筹集机制不完善,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慢性病防控的重要原因[3]。此外,慢性病不需要住院治疗,对“新农合”患者而言,也就无法报销以得到补偿。
1.5 防治监测职能缺乏
目前,国内在慢性病防控的监测方式、频率、指标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执行存在差异。有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有以抽样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有以单病种的专项调查等。监测职能的定位不明确,得出的数据不可靠。
1.6 健康教育宣传不够
不少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把力量放在医疗创收上,对防治慢性病没有系统的计划,零散的宣传栏不足以引起百姓的关注。调查中,大多数居民不了解什么是慢性病,有的甚至认为慢性病就是老年病,有的认为慢性病不会危及生命,不以为然。
2 对策
2.1 强化政府为民行为
慢性病防控是社会行为,是一项造福于民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干预,需要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4]。政府对该项工作应“理解、重视、投入”,要确实从全民的健康利益出发,采取系列措施,诸如建立好公共营养政策体系,鼓励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制定烟草控制政策和政府政策综合干预等,为全面进行慢性病防制提供可靠保障。
2.2 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目前,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人满为患”,各家医院都在加床,其实有的患者完全可以在基层的乡镇、社区就诊,为什么患者“舍近求远”不选择基层?技术、人才、设施滞后的问题就凸现出来。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强和扶持基层卫生机构,尤其是人才建设不可忽视,在经费、待遇上给予政策,着力培养全科医师[5],为基层防控慢性病发挥职能作用。
2.3 完善各级防控组织
我国城市慢性病防控组织较健全,能够指导和监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而乡镇、社区的慢性病防控组织较为欠缺,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慢性病防控组织,从制度、体制上加以保证,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乡、村、社区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范围[6],包括常见慢性病的基本知识、服务人次、健康教育次数等,由此提高基层人员慢性病防控水平。
2.4 加强健康普及教育
注重慢性病防控的长远效应,从娃娃抓起,将慢性病健康防治列为中小学生以至大学卫生教程中,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各种慢性病有着较强的防御意识,从而促进预防医学与成长教育相结合,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
2.5 提倡个性化防控
当今医学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以预警、预防和个性化为核心的“3P”(prediction;prevention;personalization)医学时代,它代表着医学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最高阶段[6]。在基层,要大力提倡对个人进行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不同分型,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防控方案,并进行建档、防治、随访和转诊等一系列服务。这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利于慢性病的防控。
2.6 建立慢性病电子档案
政府应组织研发统一的慢性病防控管理系统,配备计算机,使基层卫生防控机构能为居民建立慢性病防治电子档案,根据档案记录,及时掌握和了解区域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效果,并及时进行防控方案的调整。同时,定期对居民进行健康普查,通过健康普查来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2.7 提高监测职能质量
慢性病监测需要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从而形成有效信息并及时上报和反馈,为政府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预防疾病的相关政策、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因此,各级卫生机构要认识监测的重要性,明确慢性病的界定标准,注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使慢性病监控工作得以持续发展。
2.8 加大防控资金投入
建立国家统一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大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资金投入,保证慢性病防控的经费供给,并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高其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要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并将慢性病纳入“新农合”补偿之中,以分担农民的经济负担。
2.9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慢性病作为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与环境、个人习性有着密切关系。如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戒除吸烟等干预措施,可预防70%的脑卒中和超过80%的冠心病以及超过90%的2型糖尿病[7]。因此,政府要提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证清洁整齐的居民生活环境。全民要加强锻炼身体,工作中劳逸结合,饮食中注意营养搭配,远离烟酒,保持健康的生活心态[8]。
3 结语
面对基层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蒙受严重的灾难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面对急待解决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政府行动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李桂雪,鞠彩红,刘媛媛,等.我国慢性病现状与自我管理[J].黑龙江医学,2010,34(4):299-230.
[2] 卫生部人事司,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3] 庄立辉,刘明亮,郭继志,等.慢性病防治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23(1):64-67.
[4] 陶利平,谢莉,刘晓平,等.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3(7):427-429.
[5] 冯镇湘.全科医师参与慢性病防治的做法和优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10-713.
[6] 纪艳,张冬梅,汪长如.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147-2149.
[7] 李振光,蒋东晓,周丽,等.“3P”医学新概念[J].中国卒中杂志,2008,3(8):608-611.
篇3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健康教育; 慢性病防治; 血压水平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2-0161-02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之一,既是一类独立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变、慢性肾病及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1]。目前,全球有近十亿高血压患者,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患者。调查结果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高血压患病率将达到29.2%,与2000年相比上升3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可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2]。本研究中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广州市港湾社区900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广州市港湾社区40岁以上中老年居民9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9例,女421例,平均年龄(54.8±3.1)岁。其中明确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患者的居民189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8年,平均病程(6.9±1.4)年,其余711例不能确定自己的血压情况。纳入居民中,冠心病患者98例,糖尿病患者279例,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175例。排除有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等基础病变和精神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0例,两组居民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干预组在原有日常生活基础上实施高血压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配发高血压相关知识宣传手册或CD;开设社区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栏;开展专家专题讲座;举办交流会或户外拓展训练;开展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社区宣传和动员工作,成立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开通24 h的咨询电话;专人定期随访。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1)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诊断标准、诱发机制、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等;(2)高血压服药指导:常用降压药种类、治疗机制、注意事项、副作用等;(3)日常行为指导:合理膳食,饮食粗细搭配,低盐低脂、作息规律、坚持适量运动、限烟限酒、高血压患者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4)心理指导:调整心态、情绪稳定、积极乐观、正视高血压等。对照组不给予干预。
1.3 评价方法
入组时及2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满分100分,90分以上优秀,75~90分良好,60~75分一般,60分以下差,对患者的知晓率进行比较,知晓率=优秀率+良好率+一般率。检查项包括血压值、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及体质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2年前后高血压知识及防治观念知晓率的比较
对干预组的社区居民实施为期2年的高血压健康教育,2年后,干预组居民在高血压相关知识及防治观念方面的变化显著,知晓率由入组时的57.11%提高到2年后的98.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2年前后高血压知识及防治观念知晓率的比较
组别 时间 优秀(例) 良好(例) 一般(例) 差(例) 知晓率(%)
对照组(n=450) 入组时 15 106 147 182 59.56
2年后 16 104 151 179 60.22
干预组(n=450) 入组时 18 97 142 193 57.11
2年后 118 264 63 5 98.89
2.2 两组2年前后检查项目及行为模式变化的比较
入选社区居民中,明确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患者的189例,其中对照组97例,干预组92例。入组时相关项目检查另发现高血压患者62例,其中对照组30例,干预组32例。干预组2年后的血压值、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体质指数及行为模式与入组时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而且病程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者是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总称。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导致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增长,许多家庭因此返贫致至贫,慢性病已成为社区一个重要的医疗卫生问题。高血压是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50%以上心血管病例和死亡病例与高血压相关。我国高血压病例呈现三大特点,即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三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和服药率低“三低”,以及不爱用药、不难受不吃药和不规律服药“三不”[3]。此次调查研究中,共有高血压患者251例,调查前明确知道自己是高血压患者的189例,知晓率为75.3%,其中能遵照医嘱服药的患者为126例,服药率为66.7%,定期测定血压的患者41例,监测率为21.6%,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的患者为39例,饮食控制率为20.6%,说明,干预前该社区高血压患者状况与我国整体状况相符。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以控制危险性因素为基础,综合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防治高血压病情的发生和发展[4]。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但随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区健康教育的干预,目前其患病率已趋于下降趋势[5]。发展中国家高血压防控工作目前正处于起步的阶段[6]。此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2年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高血压防治观念有较大转变,且干预组2年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血压控制是治疗和护理高血压病的根本任务[7]。对照组2年前后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前,全国各地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综合防治模式、三级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及规范化管理模式[8]。综合防治模式开展最早,北京房山区1996-1999年开展了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三级管理模式是国家慢性病管理指南中列出的,也是最普遍使用的社区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等级的高血压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控制措施,但是此管理模式是一种依赖社区医务服务人员的一种被动管理模式,其效果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态度有较大的关系[9-11]。自我管理模式由两部分组成,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课程和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自我管理模式的运行投入少,能够调动居民热情,取得了良好的高血压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社区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应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丑建波.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83-84.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3]王文.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和策略[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1):5-7.
[4]张永红.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130-131.
[5]刘从菊.260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64-65.
[6]周寒寒.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及其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3):25-27.
[7]贺朝忠.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159-160.
[8]黄继娴,欧志梅.社区综合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107-108.
[9]边小春.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07-108.
[10]杨丽芬.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行为和认知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15-417.
篇4
2020年冠心病、脑卒中工作上半年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呈井喷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社区,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半年来我们的冠心病、脑卒中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冠心病、脑卒中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冠心病、脑卒中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该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冠心病、脑卒中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嘱定期测心电图。
同时进行随访管理,我站脑卒中管理人数142人,健康管理53人,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率37.3%。冠心病管理人数189人,健康管理79人,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率41.8%。
以上是我站冠心病、脑卒中半年来工作的具体情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据上级领导和辖区内居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更加努力搞好冠心病、脑卒中慢病管理工作,使辖区内慢病的发病率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更好地为辖区居民的健康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篇5
高血压因其较高的患病率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严重损害而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15%~37%的人口患高血压病[1],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达27.2%[2]。
本中心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干预,增强了管理手段。本文分析通过干预前后患者知、信、行和血压等健康指标的改善情况,检验信息化管理系统参与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干预的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本中心掌握的本社区2006年10月以前登记在册的未管理过的全部高血压患者300名。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全科医师团队(全科医生、全科护士、预防保健医生、社区志愿者)应用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对目标人群进行为期12个月(2006.10.01~2007.09.30)的健康干预。干预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干预前后各1次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全科医师门诊随访与家访相结合,指导用药,进行个性化管理;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志愿者配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开展系列宣教讲座、健康烹饪、运动疗法等活动,每月1次共12次;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开展双向转诊等。
1.2.2资料整理分析方法定量资料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和录入,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配对t检验和分层分析。
2结果
2.1性别与年龄分析300例患者中,男133例(44.3%),女167例(55.7%);35~59岁者占35.5%,60岁以上者占64.5%。
2.2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如表1,干预后,高血压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每日合理摄盐量、控制高血压措施和中风的前兆均有显著性差异(P
2.3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行为、态度比较如表2,正确行为、态度的肯定回答率均有提高。干预前后,用盐勺控制盐量用、计量油壶控制油量、按医嘱用药的行为、态度(P
2.4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水平与血压控制率比较如表3,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有所下降,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干预前的体检中血压正常者93人(男41,女52),干预后的体检中,血压正常者159人(男65,女94)。血压控制率上升,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按男女分层后同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如美国五城市项目、我国综合防治研究都证实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有效方法[3,4]。重视高血压的综合防治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强调非药物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选择药物种类和科学调整药物剂量,是目前尽快改善高血压控制状况的有效措施[5]。
本中心开展传统社区高血压患者三级随访干预管理已有多年,在2004年和2006年的横断面调查中患者的随访、管理率已达80%以上,但效果却不理想,患者规则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均在40%以下。这说明,目前社区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法仍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本中心利用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全科医师团队通过患者就诊、体检、上门服务等将患者病情监测指标及治疗方案、健康教育情况记录到档案中。信息系统可提供病情控制趋势图和阶段性报告,针对个体进行健康教育,制定患者血压、体重和血脂的控制目标,进行个性化管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设置条件筛选目标患者群发短信,邀请参加不同主题讲座和活动。
信息管理系统参与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干预,增强了管理的手段,提高了工作成效。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态度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高血压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每日合理摄盐量、控制高血压措施和中风的前兆与干预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
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干预在内的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长时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信息管理系统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措施,使之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已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t,promotion health life[M].Geneva:Switzerland,2002:12-13.
[2] 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3] 姜恒,白雅敏,邵瑞太.发达国家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干预经验[J].中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2002,10(5):235-237.
[4]李立明,任涛.高血压综合防治模式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1):32-34.
篇6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社区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oup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community diabetes, hypertensive. Methods Choose our hospital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lone, 100 cases of diabetes alone,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group management, community diabetes, 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management model to implement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linical evaluation of group management. Results The group of management, hypertension alone, alone diabetes,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treatment group efficienc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Keywords: hypertension; diabetes; community
高血压与糖尿病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均显示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做好高血压与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1]。社区群主管理模式是采用群组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于具有相同疾病的个体进行群组干预,从而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相比于传统的一对一护理模式,社区群组管理模式对于低收入、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已经成为国外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模式。本研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群组管理,探讨其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于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选取100例单独高血压患者、100例单独糖尿病患者、1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为单独高血压研究组、单独糖尿病研究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研究组。同时选择100例单独高血压患者、100例单独糖尿病患者、1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各组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研究组采用群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分组及基线调查之后,干预组随即接受群组管理干预。群组管理模式是服务团队对一组患者进行管理, 病人小组由1名召集人和10-20例糖尿病患者组成。团队每月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定期为病人小组服务1次, 共12次, 每次1.5 h。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即仅在看病时接受健康教育,做好血糖登记、随访等。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单独糖尿病组入选标准为, ①年龄35-80岁;②均符合符合1999年最新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无严重并发症;③已证实的糖尿病患者,可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病;④居住在本社康中心所辖社区并接受本中心高血压慢性病管理的患者;⑤患者自愿参与并能完成本项目的实施工作。单独糖尿病组排除标准为, ①年龄< 35 岁或> 80 岁的患者;②有精神异常的病人。③同时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④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不依从及失访情况者;⑤正在参加或近30 d内参加过其他研究项目者;⑥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者;⑦严重视听障碍者。
单独高血压组纳入标准为, ①年龄35~80 岁; ②诊断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标准,无严重并发症;③已证实的高血压患者, 可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病; ④居住在本社康中心所辖社区并接受本中心高血压慢性病管理的患者。⑤患者自愿参与并能完成本项目的实施工作。将1183 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单独高血压组排除标准为, ①年龄< 35 岁或> 80 岁的患者; ②继发高血压病或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③有精神异常的病人。④同时患有肿瘤, 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⑤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不依从及失访情况者。⑥正在参加或近30 d内参加过其他研究项目者。⑦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者。⑧严重视听障碍者。
高血压伴糖尿病组纳入与排除标准参考高血压、糖尿病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主要技术水平及技术指标
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患者教育研究中心LORIG等创建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 (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tudy Measure) 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计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调查表》及其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评价。针对各项内容(包括血压、血糖正常值、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低盐饮食、吸烟、嗜酒、控制体重、服药依从性、平衡心态稳定情绪、适量参加运动)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单项计1 分,满分10 分[2]。得分 6 分人数除以参加问卷总人数得出,从而了解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标准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标准进行病患评分。
采用减分率进行计算,如果减分率75%为痊愈;而掌握问卷调查相关内容90%以上为掌握,79%为未掌握,70-90%为基本掌握。
1.5 统计分析
将数据输入SPAA13.0软件,组间采用t对比,P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据WHO报告,2005年全球5800万死亡患者中,3500万死于慢性疾病,慢性病是导致全球死亡与伤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卫生资源最大的占用者。社区医疗是第一线的医疗,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社区的资源和简便适宜的卫生技术,已成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3]。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患者到社区看病,医生坐堂开药的模式,尽管社区责任医生已经开展上门服务和随访追踪,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效率不高,成效不佳,慢性病的管理率远低于其患病率,导致目前我国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并不理想。群组管理目前主要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群组管理模式可以作为现有管理模式的补充[4]。
群组管理模式在以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中的成功应用,显示了其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优势[5]。若能经重复研究证实糖尿病尤其是高血压群组干预的效果和降低医疗费用的作用, 并能普遍实施,无疑将在我国社区中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群组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相关行为、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一般指标、糖代谢、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糖尿病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等的影响,群组管理组对比常规组具有差异性,临床疗效以及相关知识掌握率均好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P
本项目的研究显示,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效果,改善社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而言,群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社会医疗资源压力,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俞蕾蕾,陈利群. 群组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70-372.
[2] 任红霞,赵静,纪伟. 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群组管理临床初探[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5(6):63.
[3] 赵学军,高俊岭,傅华.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11,14(4B):1181-1184.
[4] 朱莉珍,吴克明,岑洲,等. 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项目干预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 2005,17(10):507.
[5] 余东远,冯献湘,黎明强. 群组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2):1000-1014.
篇7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体检;慢性疾病;健康教育
本文对2016年4-11月在我院接受免费健康体检并有详细、完整体检报告的3 0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体检结果,把握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态,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11月收集健康体检老年人(年龄≥65q)3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老年人均有详细、完整的体检报告。3 000例体检老年人中,男1 390例,女1 610例,年龄65~88岁,平均(71.5±3.7)岁。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诊断依据《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版》和《临床心电图》(第5版,主编:黄宛)。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h PG)、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心电图检查等,体检结果录入个人健康档案。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对比采用x2检验,P
结果
老年人的BMI指数及腰围结果分析:3 000例老年人的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显示,体重超标率42.0%(1 260/3 000),肥胖比率10.7%(320/3 000),腹型肥胖率33.0%(990/3 000),其中女性的肥胖率和腹型肥胖率分别为12.4%(200/1 610)、39.8%(640/1610),均显著高于男性[肥胖率8.6%(120/1390],腹型肥胖率25.2%(350/1 3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老年人的血压检测结果分析:老年体检者中,高血压检出率56.3%(1 690/3 000),其中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54.0%(750/1 390)、58.4%(940/1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人的血糖检测结果分析:老年体检者中,2型糖尿病检出率11.3%(340/3 000),其中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9.4%(130/1390)、13.0%(210/1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人的血脂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老年人中,血脂异常率33.7%(1010/3000),肝功能异常检出率4.7%(140/3000),女性血脂异常检出率、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9.1%(630/1610)、5.0%(80/1610),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7.3%(380/1 390)、4.3%(60/1390),女性的血脂异常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老年人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3 000名老年体检者中,心电图异常检出率55.0%(1 650/3 000),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6.8%(650/1 390)、62.1%(1 000/1 61 0),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口的比例迅速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重要内容。随年龄增大,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各类急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则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其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诊断疾病,做好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都至关重要。
篇8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9-01
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考虑,通过对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观察教育前后患者健康行为形成率及该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病例均来源于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35例糖尿病患者,男76例,女59例,年龄在40至76岁,无严重并发症。诊断符合《2011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1.2 方法。由护士负责对入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周一次,并且每个出院病人都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通过发放宣传单及面对面讲解等形式继续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随访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行为变化以及对疾病相关基本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1.3 健康教育内容。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糖尿病患者讲解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相关的基本知识。②告诉患者该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症状完全可以控制,不会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消除患者对该病的恐惧心理和过重的心理负担。告知患者积极调节心态,消除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可以延缓该疾病的进展。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食用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肥胖患者应限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预防便秘,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④适量的体育锻炼。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强度的体育运动,以运动后无明显身体不适为宜。⑤告诉患者糖尿病是终生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保持血糖稳定,应严格遵循医嘱规律服药,切不可擅自减药及停药。⑥定期到医院及社区门诊测量血糖,有条件的患者可购买血糖计并教会患者家人测量血糖的方法,自行测量血糖。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正态性检验、卡方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前后行为变化。与护理健康教育前相比,糖尿病患者吸烟及饮酒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变化。
表1 教育前后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例(%)]
时间例数吸烟与糖尿病酗酒与糖尿病肥胖与糖尿病高盐饮食与糖尿病高脂饮食与糖尿病心理因素与糖尿病教育前13566(48.54)62(44.28)74(52.85)46(32.86)60(44.85)58(41.42)教育后135117(86.41)124(85.57)129(90.00)114(81.43)122(87.14)100(71.42)X213526.7127.5630.2134.2118.9819.28 表示与教育前相比P
2.3 糖尿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分析几种因素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首先将所要分析的因素进行量化,以是否患糖尿病为应变量(是=1,否=0),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收入、BMI、吸烟、饮酒等12项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分析有6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年龄、BMI、饮酒、高热能膳食摄入、吸烟。
3 讨论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2],是医院的重要职能,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健康教育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述可以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3];了解不良行为习惯在该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保持了良好的心态;掌握糖尿病自我保健知识;是临床药物治疗糖尿病有力的辅助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在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之前,多数患者缺乏对该病的基本知识,多数患者存在着吸烟、饮酒、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不健康等不良生活习惯且由于生活、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住院期间及1年随访中的健康教育,多数患者了解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是糖尿病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自觉养成了戒烟、限酒、适量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的健康行为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必将成为保持血糖稳定,延缓并发症进展,增进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行为疗法,必将成为临床药物治疗糖尿病有益的补充。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2010,18(4):32-33
篇9
1临床资料
1.1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
1.1.1成立糖尿病健康教育基地
我院于2002年3月16日成立糖尿病教育基地,由内分泌科主任、外聘专家及全体医务人员担负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9年的糖尿病教育课程的开展,我们共讲课约116场,听课人数约达到12000人。
1.1.2成立内分泌专科病房
我院于2004年3月成立内分泌专科病房,主要收治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我科负责此类病人的医疗、护理、药物治疗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以及健康教育的工作。
1.2健康教育的过程
糖尿病教育基地为患者提供了专用的教室、讲课设备、宣传板、健康手册等资料。对每位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讲解,血糖、尿糖的检测,对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1.3健康教育内容
针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糖尿病的概况讲座,以五驾马车为切入点,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的知识、胰岛素知识及注射操作技术、低血糖临床表现以及糖尿病并发症注意事项等内容。
2方式
2.1集中授课
利用糖尿病教育基地,组织糖尿病患者听讲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教育,这些都称为糖尿病的“五驾马车”。通过健康讲座进一步增进了医患的沟通,是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更加的了解和知识,从而也纠正了平时对糖尿病的误解。
2.2个体化指导
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个别教育提高了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率,这样的方式比集体授课的效果好,在交流中允许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自我陈述,了解患者的需要,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指导,更加增进了相互的交流和沟通,也为对方提供了相互支持和动力「2。
3健康指导
3.1饮食指导
3.1.1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计算出患者的标准体重、每日所需总热量,制定三餐各需多少热量,已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3.1.2摄入食物热量要适当,做到平衡膳食,食品的种类要求多样化,粗细搭配。
3.1.3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少量多餐既能保证营养充足,又可减轻胰腺负担,定时定量进餐,与药物作用、运动时间保持一致,使血糖不会波动太大,有利于控制好血糖。
3.2运动指导
3.2.1适当运动对于血糖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情况、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
3.2.2常见的运动形式行走、慢跑、游泳、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3.3血糖监测
3.3.1定期检查,病情不稳定时每天监测血糖,病情稳定后,1月至少检查2次空腹和餐后血糖。
3.3.2如果血糖不稳时,应增加测血糖的次数,使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7.8-10mmoL/L之间,不能超过11.1mmoL/L。要重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做到每3个月监测一次,使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控制在6%以内。
3.3.3了解自己血糖的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加强血糖监测的频率,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对病人的损害。
3.4心理教育
在整个教育中,要鼓励和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当血糖有波动时,要有耐心,要了解患者的想法,给与患者提供更好的建议,鼓励改变原有的饮食习惯,接受新观念,努力帮助病人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4临床效果
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糖尿病治疗于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病人掌握控制疾病的知识和技巧,鼓励他们,改变其对疾病的消极和错误的态度,使其成为糖尿病治疗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制定和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防治计划,通过对糖尿病人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血糖的自我监测、合理饮食、运动等内容,使每个病人都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并发症逐渐减少,从而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据统计,我科以前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住院人数约占1-2%,现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人数约占80%以上,说明通过我们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并使患者正确掌握药物使用方法、剂量,住院病人主动接受胰岛素治疗治疗的人数从原来的不足10%逐渐增加到70-80%「3。
我们实行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处理常见问题,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病人进行的健康宣教、运动、药物、饮食、自我监测等内容,大大提高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并发症逐渐减少,从而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家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2):51.
篇10
关键词:慢性病;慢性病管理;管理模式
慢性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恶性肿瘤、神经病等一类疾病[1]。慢性病的病程比较长,病情原因复杂,对患者的健康损伤和对社会的危害比一般病症严重,因此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非常重要[2]。目前研究发现,近年来慢性病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高,为了解决这一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要根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综合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效果的各种因素,采取合理的慢性病管理模式,达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目的。
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技术人员的不足
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一支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保证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决定慢性病预防和治疗工作成效的关键。调查发现,本地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人员配置上大部分单位的人员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普遍存在全科医师少、没有心理咨询师和营养师、护士人员为主的问题,造成患者随访质量低,患者档案和体检表内项目填写不完整、漏项、缺项、错误填写等,严重影响患者疾病信息的真实性[3]。
1.2保障不足,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增强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各项经费理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提供全额保障。近几年尽管各级财政对于公共卫生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民营医疗机构拨款更少,严重制约了相关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单位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出于生存需要,只能“重临床、轻公卫”,积极加强自主创收,势必影响慢性病管理服务。
1.3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慢性病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为患者和居民发放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手册、举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在高血压日、无烟日、糖尿病日等开展宣传活动[4]。但本地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各活动实施单位对活动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上门建档、年体检工作和随访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受到限制。
1.4慢性病患者的发现登记过程存在问题
慢性病患者的发现是进行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基础,目前长沙市慢性病患者的发现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责任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登记慢性病患者,建立患者慢性病档案,而不是在患者就诊的时候发现慢性病进行登记[5],多少服务机构内部临床与公共卫生未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此外,各级医疗机构慢性病登记报告体系未建立,也影响慢性病的登记、管理率的提升。现我市高血压的发现管理率约为41%(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按18.8%估计),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率为23%(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按9.7%估计),比例较低。
1.5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问题
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包括伴有肥胖、血压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嗜酒、吸烟等情况的人群[6]。及时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延迟疾病的发展是慢性病管理的重点,但目前本地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仍处于形式化阶段,只是在慢性病患者中调查有上述高危情况的人员进行登记建档,没有大范围规范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1.6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难度大
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是指一年内对患者进行4次以上面对面的随访、药物使用指导、生活方式评价和一次免费的体检[7]。但目前要对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仍存在较大难度,主要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服务人员不足,往往身兼数职;二是部分慢病患者健康意识不高,不愿接受随访、不规律服药现象比较普遍;三是人员流动性大,如外出打工、跨区域居住等;四是部分患者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信任度不高,认为不能解决其实际问题,从而配合度不高。综合上述几方面原因,导致患者随访、体检等服务不能正常进行,使规范化管理率提升困难。
2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模式探索
2.1设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的管理模式
第一种方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直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是卫生局下设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目前多为该管理模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的监督、人力资源的调用与培训、技术标准的采用、社区服务领域的选择、社区服务项目的选择、社区服务机构药品的统一采购及配送、社区服务质量的监督等。
第二种方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属于卫生局某职能部门,例如属于基妇科,这种方式可以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归入到专门科室和专人管理之中,也是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的一种职能分工[8]。该方式由于直接属于卫生行政部门,而不是其下设机构,势必大大增加卫生行政部门的编制。
第三种方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属于地方街道政府 管理,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能够承担政府下达的事务性任务,主要包括基层卫生服务,该方式有利于调动街道办事处力量,从政府层面推进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2行业分散管理模式
基层社区机构自行设立服务机构中心,根据自己的管理模式运营,其补偿机制为所有公共卫生投入政府均不承担,均有主办单位、集体或者个人采取股份制的形式进行支付,属于一种市场化运行模式[9]。
2.3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一体化管理是指在自己所辖范围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站,将其行政、业务、人员及财务等各方面归在一起统一管理,根据服务站经营情况及绩效考核决定员工的报酬及奖励。
2.4委托管理模式
在卫生局的组织下,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某个组织或机构经营管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发展的政策环境,但不承担卫生投入,卫生投入由委托机构自行负责。
3小结
目前对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工作,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一方面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治疗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慢性病的预防工作[10]。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社区不同要求开展相应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便捷、综合、连续的特点,可以有效推进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检出、预防及管理工作的发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模式的优化,能明显改进慢性病管理过程的错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宫桂英,王文礼.慢性病的随访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01.
[2]吴军,沈安,陆F.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方法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1):3543-3545.
[3]钟宁,吴克明,刘德安等.全科团队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71-75.
[4]何婷婷,洪倩.安徽省社区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6(3):233-236.
[5]徐文君.健康管理理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0.
[6]玄泽亮.上海市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3903-3904.
[7] 钟宁,郑平,方军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团队长角色的再认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A):1825―1826.
[8] 韩敏燕.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及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