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哲学思想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计的哲学思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081-02
人类在长期改造自然世界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相关学科的自然科学知识、设计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工程设计学的理论体系。可以说,工程设计学来源于人类解决自然问题的工程设计实践积累,并致力于更好地解决工程设计问题。
在人类的工程设计活动过程中,离不了哲学问题的思考。工程设计学与哲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文从哲学的视角分析工程设计的对象、过程与方法,分析机械领域工程设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阐明工程设计学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1 工程设计学与哲学的关系
工程设计学又称设计方法学,通常认为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各应用领域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发展需求,在总结机械、建筑、化工、水利等工程设计方面的理论、方法和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综合系统工程学、价值工程学、创造工程学优化设计理论和决策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理论建立起来工程设计学。其理论发展经历了图1所示的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类社会早期的自发设计阶段,又称直觉设计阶段,设计过程主要依靠直觉摸索和设计灵感,大大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第二个发展阶段是16世纪后,随着数学、物理等基础自然科学的充分发展,人类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开始自觉应用自然科学知识,设计过程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工程设计学理论逐渐建立形成,设计的可靠性大大增加。第三个阶段是计算机辅助的现代设计阶段,设计过程面向制造、分析、工艺等,并向着智能化设计发展。
工程设计学理论研究领域广泛,研究者对理论内涵的认识也不一样。广义上的工程设计学研究各种工程设计中所共有的问题,总结和探讨各工程普遍适用的一般原理、规律和方法,而不局限于具体讨论某个工程专业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但总的来说,工程设计学来源于人类长期的工程设计实践活动积累,其理论研究内容也围绕着如何指导工程设计活动展开。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不仅要解决自然领域的问题,而且常常需要面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社会学问题,即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社会领域的问题,也就是说,工程设计活动离不开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哲学思维的指导。工程设计学从雏形形成之初到不断发展的过程都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哲学思想及思维方式贯穿在工程设计学的理论研究中,体现在工程设计学的研究内容和要素中。
2 工程设计学中贯穿哲学思想
在工程设计学的理论与方法中,贯穿着系统论、矛盾论以及辩证思维等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贯穿在工程设计的各基本要素中,例如设计对象的结构,设计过程的模式,设计方法的创新等。
2.1 工程设计学中的系统论思想
工程设计学中的系统论思想首先表现在设计对象的功能结构是一个系统。例如,在机械领域,作为设计对象的机械产品通常是由若干机械要素组成,彼此间有机联系,并能完成特定功能的机械系统。从功能结构来讲,机械系统主要由图2所示的几个要素组成,包括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支撑等辅助系统。不管是简单设计对象还是复杂设计对象,设计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同时又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其次,从设计对象的功能属性及其实现来看,机械系统的某些功能在实现过程中,必然与外界环境发生关系,因此,基于功能实现进行工程设计时,需要把人、机器和环境视为一个系统,从大工程的视角考虑人、机器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即把设计对象从纯粹的技术系统升级到人机系统后进行全局设计。
再次,工程设计学中的系统论思想还表现在设计过程和方法的系统性。所谓系统化设计即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把总的设计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并按照设计进程有步骤地执行各级设计任务,各子任务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综合各子任务在一起完成总设计任务,表现出系统的层次性特点。在德国学者Pahl和Beitz合著的《工程设计学(Konstruktionslehre)》中按照系统设计的思想,提出工程设计的一般进程模式,把设计进程分为明确任务、概念设计、具体化设计和详细设计4个阶段,每个阶段制定详细的设计步骤,按照这些步骤完成设计内容,制定工程设计的一般模式,规范设计过程的条理性,体现出系统化设计的思想。
工程设计学中的系统性特点要求设计者能够从整体观和全局观进行分析、评价、完成工程设计。优秀的工程设计项目也都是把人、技术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纳入到设计考虑要素,从而体现出人-机一体化设计的哲学思想。
2.2 工程设计学中的矛盾论思想
矛盾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许多工程研究问题。例如,在机械生产线中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性能形成一对矛盾;在机械运动与动力性能问题中,动力与摩擦阻力形成一对矛盾;在机械结构中,强度性能与轻量化性能形成一对矛盾,等等。在工程设计环节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综合各种矛盾的影响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在设计凸轮机构时,凸轮的基圆半径和压力角之间构成一对互相矛盾的设计约束参数。从凸轮轻量化角度出发,基圆半径小更好,但是基圆半径小会导致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变大,传动性能变差;若是从传动性能好角度出发,就要保证压力角小,但会引起基圆半径变大,导致凸轮结构的尺寸和材料变大。因此设计凸轮时需要综合两种矛盾参数进行设计,通常在满足压力角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再减小凸轮基圆半径。
工程设计学中的矛盾论还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创新过程。产品创新是工程设计的核心,在工程领域中矛盾推动了技术发展,实现了产品创新。工程设计过程中,矛盾的产生和解决构成了工程技术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推动了工程技术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演化。
既然矛盾普遍存在于工程设计问题并贯穿于工程技术进化的始终,在解决工程设计问题时,必须处理好矛盾体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应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矛盾。
2.3 工程设计学中的辨证思维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辩证思维。”作为科学实践活动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在工程设计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体现在工程设计学理论中。
首先,设计者在工程设计过程要正确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基于辩证思维宏观考虑工程设计。无论是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设计理念,还是现代设计理论中的绿色设计,都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工程设计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并在工程设计、工程评价和工程决策中,自觉运用辩证的、哲学的思维方式科学解决工程中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
其次,工程设计中的辩证思维体现在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统一。工程设计学中的理论来源于人类长期的工程实践活动,并为更顺利地展开工程活动为目的,设计理论的科学性也以工程实践为衡量标准。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正确看待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重视设计理论对工程实践的指导作用,又要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性。
最后,辩证思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归纳与演绎等几乎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工程设计中。例如,在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者需要对设计资料、功能需求等进行综合与分析研究;在动作构思与机构选型阶段,不断应用到抽象与具体的思维方法构思产品概念设计雏形。
3 工程设计教育中应注重哲学思维的培养
工程设计学来源于工程设计实践活动,并致力于解决工程设计问题。该文从哲学视角分析工程设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论述哲学思维与工程设计的研究理论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哲学思维不但对于工程设计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为工程设计教育中的哲学思维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G.帕尔,W.拜茨.工程设计学―学习与实践手册[M].张直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2] 陈德志,张翔.设计方法学的发展与应用[J].机电技术,2009(S1):20-23.
[3] 毛谦德,Gerhard Pahl.Wolfgang Beitz与工程设计学[J].工程设计学报,2009(4):237-241,246.
篇2
关键词:墨子;节用;设计哲学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巨匠,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系统理论,其思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影响巨大,孟子赞誉墨子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子反对穷奢极欲的行为,其多种主张超越时空具有普遍适应性。《节用篇》中提及的注重“致用”、主张“利人”,反对过度装饰的工艺美术思想,预言了现代设计哲学的发展方向。
1《墨子・节用篇》产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贵族侈糜腐化。统治者为了扩张疆土,征战不断。墨子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曰“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饱死者,不可胜数也”。墨子严厉批判这种腐朽的社会现实,认为战争是最大的浪费。墨子在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所谓“强本”,即重视农业、手工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节用”,即节约开支,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实用和符合民意的。墨子从天下百姓的立场提出“节用”的经济观,也是墨子提倡“兼相爱”以谋求“国家人民之大利”主张的体现。
2《墨子・节用篇》的思想剖析
“圣人为政一国,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墨子・节用上》)。即一个好统治者只有从内部实行节约开支用度,才能实现国家财富的增长,而不是从外面掠夺而来的。“节用”观是墨子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
墨子的“节用”观主张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消费需经济实用,反对过度消费并提出了相应的准则。在服饰设计上,墨子主张衣着“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墨子・辞过》)。其他的装饰“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在饮食原则上,“增气充虚,强体养腹”即可,不穷极五味,不招致远国珍贵奇怪的食物。在建筑设计上,墨子认为营造宫室的目的只是为御寒避暑、别男女之礼。此外凡属劳民伤财,“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墨子・节用 上》)。在交通工具设计上,主张遵循“车为负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的设计原则。“节葬”是墨子针对统治者耗费物资丧葬而提出的节约主张,提倡用“节葬短丧”代替之前的“厚葬久丧”。
墨子提倡的以“节用”为准则的经济思想,主要是针对贵族和统治者而言的,是在保证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下的“节用”。墨子的节用观是建立在区分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基础上的。他认为只有合乎“法”或“义”的消费才是正当的消费。通过禁止一部分人的过度欲望以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其具体标准是“物以致用”,“致用”是指衣食住行能满足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节用”的出发点实际上就是“利民”。
3墨子“节用”思想中设计原则的论述
墨子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的节用观,提倡设计只需能做到对人民有利、满足人民的基本物质需求的功能就可以“止”。墨子的设计美学思想判断事物的利弊人民的现实生活是否从实际效用出发,“利人”在当时物资不丰富的时代是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现在艺术设计理论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基准点。从这个基准点出发,墨子提出的设计美学原则:产品设计的实用性、建筑设计的功能性艺术审美活动的利人性思维早已包含在古代工艺设计和工艺制作的基本原则之中。
墨子在服饰设计的选料和色彩上认为,“冬则轻暖,夏则轻清,皆已具矣。”墨子“节用”观倡导的服饰设计法则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简约化都属于时代环境下的产物,但亘古不变都是以追求舒适、合体为设计服饰的最根本原则,必须保障产品功能与用途的充分体现,关于这点的论述是墨子对服饰设计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也是墨子核心设计思想“功能第一”的观点的体现。这与现代设计中包豪斯提出的“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相一致。
墨子的建筑观详细阐述了房屋功能性的设计原则,“高足以辟湿润,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墨子・辞过》)。由此看出墨子对房屋功能性的要求与现代设计中对功能性的关注如出一辙。房屋设计要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在当时社会设计的形式是次要的。威尔得在《为艺术清除障碍》一书中强调:“根据理性法则和合理结构所创造出来的符合功能的作品,乃是求得美的第一个条件”,这是现代设计倡导者对于墨子设计美学思想的诠释。
“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墨子・节用上》)。交通工具的设计要为其功能服务,这是设计最基本最切实的目标。当时的统治者完全背离了舟车便民的初衷,“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墨子・辞过》),增加繁复的工艺样式以取悦统治者奢靡的心理诉求,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是不利的。墨子的“芊眠,不加者去之”与现代设计中功能主义倡导者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就是多”的设计思想异曲同工。
4墨子“节用”思想的现实意义
墨子设计美学的“节用”观和现代设计中的功能主义都是对一个时期之内社会现状与经济发展不相符的客观性思考。他们都批评过度装饰所造成的浪费,但他们并不是决然地反对装饰,只是提出艺术设计应当重视设计主体的功用性。墨子从匡正时弊、安邦定国的角度出发,以限制统治者的挥霍浪费为主旨思想,以满足人民的日常需要为重要原则,是平民哲学家对社会现状的期许。
当今现代社会,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墨子的“节用”观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在艺术设计市场中也存在的产品包装过度、装修设计繁琐等问题,要求我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责任感。从中借鉴墨子的设计美学思想对于纠正艺术设计中过度设计,以及对于构建合理的现代消费观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2:17:15:168.
[2] 孙诒让.诸子集成・墨子闲诂[M].上海:上海书局.101:99.
[3] 孟子.滕文公下[A].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49.
篇3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急性脑梗死;il8;大梗死灶
【摘要】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开放随机对照研究,70例患者按1∶1∶1方法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治疗组a和治疗组b,三组均采用基础治疗,两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外合并应用丹红注射液40 ml溶解于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a治疗3 d(d0~d2),治疗组b治疗6 w+1 d(d0~w6)。采集血样即入院后即刻(d0),次日(d1),d2,d3,d4,d6,d9,d12及入院后第4周,第5周和第6周各抽空腹静脉血2 ml检测il8水平的变化。结果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血清il8的水平(p<0.05),但早期应用丹红注射液3 d,80 ml/d和持续应用到第6周,40 ml/d对il8的变化曲线无影响(p>0.05),对大梗死灶(最大直径> 2 cm 者)受益更加明显(p<0.05)。结论 大梗死灶早期应用大剂量(80 ml/d)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血清il8水平,对小梗死灶(最大直径≤2 cm 者)或持续应用至6 w均无临床意义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急性脑梗死;il8;大梗死灶
随着对急性脑梗死(aci)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备受关注,炎症和免疫反应在aci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介质水平升高被认为是此类疾病的危险标志。白细胞介素8(il8)是这类炎症介质之一,能诱导中性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加重炎症反应。有研究证实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il8均明显升高〔1〕。有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可改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外周血il8的水平〔2〕,但尚无在aci人群中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丹红注射液对aci患者血清il8水平变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0例aci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神经内科或其他科室推荐的住院病人。入组标准为发病48 h内,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梗死范围大小,分为大梗死灶(梗死范围最大直径>2 cm者)和小梗死灶(梗死范围最大直径≤2 cm者),梗死灶的测量以入院当天检测为准,如当天检测无法进行或无法评估,以次日检测为准;如果次天检测无法评估或进行则不入选此例患者。排除栓死性、腔隙性及其他病因脑梗死,排除有其他重大合并疾病或损伤尚未恢复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均要签署知情同意书(icf)。本试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ec)批准后执行,因丹红注射液并未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获得确切的疗效,故此可获得ec批准的理由。
1.2 方法
采用步长制药赞助的iwrs(international web randomization system)软件按照1∶1∶1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对照组、治疗组a、治疗组b,三组的人口学特征见表1,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和梗死灶大小的构成比特征方面平衡,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因为无法设盲,所以为开放性研究。三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补液、利尿及其他对症治疗,也可按医生对患者的判断采取个体化治疗,不限制应用对症治疗的具体方法及合并治疗,但患者不能同时参与其他的临床试验,同时对所有伴随用药均给予记录以分析其是否潜在影响丹红注射液的疗效。其中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866)40 ml稀释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糖尿病患者用0.9%生理盐水250 ml)中,治疗组a从入院开始(d0)给药,连续给药3 d,2次/d;对d0无法完成2次/d治疗的患者,排除心肾疾患后,可一次性给予丹红注射液80 ml。治疗组b从入院开始(d0)给药,连续给药6 w,1次/d,根据以往临床治疗经验选择给药方法。
1.3 外周血中il8的检测
患者入院后即刻(d0),次日(d1),d2,d3,d4,d6,d9,d12及入院后第4、5、6周各抽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20℃储存待测。试剂药盒为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产品,批内cv<3%,结果以pg/ml表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组间均数差异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成组数据应用fish′s确切概率检验,计数数据应用秩和检验。进行三组il8对比时按照意向性治疗(itt)原则只分析随访的患者,对出组的4例患者只进行了药物和治疗程序的安全性评估。本研究在随机时因样本量较少,不进行分层随机,但在统计数据时按照患病史进行分类,根据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史进行记录和分类〔3〕。不同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及恢复期il8水平变化的统计学分析因样本量无法满足统计学需求,所以其差异只能表达组间变化的趋势。
2 结 果
2.1 各组血清il8水平的变化
见图1和图2。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期(d0~d12)血清il8水平较高,恢复期(4~6 w)血清il8水平有所下降。治疗组a和治疗组b的曲线相互重叠,其血清il8变化的趋势相似,入院后d12内血清il8下降较明显,说明用药后急速降低患者急性期血清il8水平。显示小梗死灶d12和6 w的il8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568,0.998),而大梗死灶d12和6 w的il8水平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1)。
2.2 不同病史的患者急性期(d12)和恢复期(6 w)血清il8水平变化
见表2、表3。对照组、治疗组a和治疗组b中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与全部病人的均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肥胖病史的患者与全部病人的均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中具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在恢复期第6周的血清il8水平与全部病人的均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表2 不同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d12)血清il8水平变化表3 不同病史的患者在恢复期(6 w)血清il8水平变化图1 各组患者血清il8水平变化(x±s)
图2 不同大小梗死灶d12和6 w血清il8水平的变化
3 讨 论
本研究选择aci患病人群,通过对人群基础特征的描述显示中国人群aci多与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相关,且发病48 h以内的大、小梗死灶比例相当。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8的水平,但早期应用丹红注射液3 d、80 ml/d与持续应用到第6周、40 ml/d对il8的曲线变化无影响,这说明早期应用丹红可改变血清il8曲线变化规律,但尚无证据支持持续应用。从对梗死灶大小构成比的分析来看,大梗死灶应用丹红注射液更加受益,而小梗死灶则无明显受益。
il8能诱导中性粒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使中性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经过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趋向炎症灶,释放炎症介质和氧自由基,加重脑血栓部位的炎症反应〔4〕;袁平等〔5〕研究证实,il8在aci后较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狄政莉等〔6〕等研究鼠缺血再灌注模型时发现il8在脑缺血再灌注时水平急剧上升,表明il8可能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及进入损伤区起趋化作用。本研究观察到aci后的对照组患者直到入院后第6周血清il8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平均值780 pg/ml,与吴映曼等〔1〕对健康人群统计的280 pg/ml数据相比,明显增高,这说明aci患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血清il8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前述学者临床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徐晓华等在crf病人研究中发现,应用丹红注射液可降低crf病人外周血和尿液中il8的水平,且在亚组分析中发现对加重组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效果更显著〔2〕。本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同样可以改变aci患者血清il8的变化规律,且亚组分析中发现对大梗死灶患者效果更显著。提示丹红注射液可改变crf及aci患者外周血il8的变化,il8与上述两种类型疾病的发生或预后相关,而与其他血管性疾病的相关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认为对发病在48 h内大梗死灶患者早期连用大剂量丹红注射液3 d可有效改变血清il8的变化规律,但尚无证据支持对小梗死灶患者应用或持续更长时间应用。由于本研究中不同病史的患者血清il8变化的组间比较例数较少,故此只能看到变化趋势,更多样本研究有待于进一步进行。关于il8是否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和功能的预后相关,以及是否应该在aci早期更大剂量给予丹红注射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映曼,蔡毅,急性脑梗死患者il6、il8和tnf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8):9979.
2 徐晓华,袁义梅,谭 岩.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外周血及尿液中il8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252930.
3 zhang xp,hu y,hong m,et al.plasma thrombomodulin,fibrinogen,and activity of tissue factor as risk factors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am j clin pathol,2007;128:28792.
4 elmas e,lang s,dempfle ce,et al.high plasma levels of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 and interleukin8 (il8) characterize patients prone to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complicat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clin chem lab med,2007;45(10):13605.
篇4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糖脑络通联合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糖尿病并脑梗死、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兼夹血瘀型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激光组、中药组(糖脑络通)和激光+中药组,观察治疗1个月后血液流变学、内皮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激光+中药组能显著降低血中内皮素、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疗效优于激光组和中药组。结论 糖脑络通联合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内皮素水平,从而更好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 糖脑络通;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糖尿病;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内皮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n the patient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erms of level of blood rheology and endothelin after using both intravenous low intensity laser irradiation (ILILI)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ngnaoluotong in the treatment. Method Ninety patient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having the symptom of deficiency in both vital energy and yin with blood stasis, were pided into three treatment groups at random:ILILI group (A), TCM treatment group (B), and a group with compound treatment of ILILI and TCM (C). The level of blood rheology and endothelin were observed after 1 month’s treatment. Result Compared with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C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evel of fibrinogen and endothelin, improve the deformed ability of RBC. Conclusion ILILI with Tangnaoluotong can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blood rheology and endothelin on the patient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result in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Tangnaoluotong;intravascular low intensity laser irradiation;diabetes mellitus;cerebral infarction;blood rheology;endothelin
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多处于血流变高凝血状态,血管收缩状态有所改变[1-2]。此类患者脑梗死区内凝血酶的浓度增高,刺激内皮素的合成与释放,而内皮素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收缩血管物质[3]。笔者通过观察中药糖脑络通联合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内皮素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糖尿病脑梗死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依据1999年亚太地区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类方法确诊为2型糖尿病: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空腹≥7.0 mmol/l(126 mg/dL),或葡萄糖负荷2 h/或随机≥11.1 mmol/l(200 mg/dL)。脑梗死诊断依据《脑血管病分类(1995年)》中“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1.1.2 糖尿病中风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参考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并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具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多而甜、形体渐见消瘦等证候者。中风病诊断依据“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证候诊断标准结合“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中风及证候标准确定。
1.2 纳入标准
凡符合糖尿病脑梗死诊断标准辨证属气阴两虚兼夹血瘀者,中风分类属中经络、分期属恢复期,均为本研究的入选对象。
1.3 排除标准
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高血压脑病以及动脉炎、血液病引起的脑血栓形成和其他器质性脑病患者。②中医辨证不属于气阴两虚兼夹血瘀证型者。③合并重度心律不齐、心肺功能不全,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个月内有严重出血性疾病者。④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者。⑤18岁以下,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中风发病达6个月以上的后遗症患者。
1.4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11月-2003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激光组、中药组和激光+中药组,各30例。3组年龄、病程、性别、血糖、肝肾功能分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P>0.05)。
1.5 治疗方法
各组患者均实施糖尿病饮食、运动、心理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原用降糖西药或用胰岛素治疗者,保持原治疗药物不变,不再使用其他血管扩张剂和其他中药。
激光组:以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波长为632.8 nm,输出功率为2~3 mW(ZJC480电脑多功能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长春中吉光电公司生产)。取平卧位,经肘静脉留置针穿刺,将激光针导入肘正中静脉进行照射,每日1次,每次40 min, 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0 d,再开始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中药组:以协定处方糖脑络通方(由黄芪、生地黄、水蛭等组成)水煎服。头煎以水500 mL煎取150 mL,二煎以水250 mL煎取150 mL,二煎混匀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共服1个月。
激光+中药组:服用协定处方糖脑络通方,用法同上。同时配合激光疗法1个月。
1.6 观察指标及方法
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采用LG-R-80血液凝度仪及LGB-190红细胞变形/聚集测试仪,用光学测定法分析,仪器及试剂均购自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
内皮素-1,用GC-911-γ-放射免疫计数器(由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提供)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购自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MS软件进行Ridit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1)表1 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激光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可见,各治疗组均能降低全血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激光+中药组降低纤维蛋白原、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强于激光组和中药组。
2.2 各组治疗前后内皮素水平的比较
(见表2)表2 各组治疗前后内皮素水平的比较(略)
可见,各组均能降低血中内皮素的水平,激光+中药组疗效优于激光组和中药组。
3 讨论
糖尿病脑梗死中医命名为“消渴病中风”。消渴患者合并中风在古代中医学文献中可见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说:“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膏粱之疾也。”认为消渴与偏枯有共同的病理基础。《证治要诀·消瘅》:“三消日久,精血既亏损,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首次明确指出消渴日久可以导致中风偏瘫。笔者认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为糖尿病脑梗死的基本病机,其治疗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补气以助血行,滋阴则虚热自除,血液不受灼炼,血行自可流畅;活血以除血瘀,通络以解络阻。糖脑络通方由黄芪、生地黄、水蛭等药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不仅能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AA)代谢,使血栓素B2下降、6-酮-前列腺素F1α升高,还能拮抗内皮素释放,降低内皮素水平[4-6]。生地黄促进胰岛β细胞修复,拮抗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激活纤溶系统,改善血液流变性[7]。水蛭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改善脑血流[8]。水蛭咸能走血,苦能降泄,功专破血逐瘀、通络,不仅能改善血瘀患者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还能激活纤溶系统促使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促进脑血肿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缩小梗死面积,保护脑组织免遭坏死,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诸药合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通过对机体多环节、多层次调整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可降低血沉,提高红细胞变形性和膜流动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提高纤溶系统和内源性肝素水平,从而降低血液粘度, 使血液处于低凝态。还能降低血液中血管痉挛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等,升高血管扩张和抗聚集作用的物质前列环素,从而起到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本临床研究证明,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联合糖脑络通不但能够更好的降低纤维蛋白原,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能够降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液中内皮素的水平,从而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曹丙振,樊 红,曲 伸,等.糖尿病人rCBF、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2):80-82.
[2] Rampling MW. Haemorhe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hypertension:the influence of diabetes and smoking[J]. Clin Hemorheol Microcirc, 1999,21(3/4):183-187.
[3] Vane JR, Anggard EE, Botting RM, et al.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J]. N Engl J Med,1990,323:27.
[4] 雷正一,王硕仁.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13(7):443-446.
[5] 余 静,郭雪娅,赵 锋,等.黄芪注射液对高血压患者P选择素、血栓素B2及6-酮前列环素F1α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5,20(13):721-723.
[6] 谢模英,陈金和,吴基良.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和血浆ET变化及黄芪对其的影响[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2,16(2):108-109.
篇5
[关键词] 参麦;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脑钠肽;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血肌酐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25-02
陈旧性心肌梗死(M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后续阶段,瘢痕组织缺少血运并阻止周围心肌血管进一步延伸使血运重建不畅,使其周围心肌相对缺血缺氧,伴有游离脂肪酸代谢,进一步损害心肌,逐渐导致心力衰竭(CHF),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脑钠肽(BNP)、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清胱抑素C(Cys-C),探讨参麦注射液对MI合并CHF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肾功能保护作用,期望能提供一个疗效明显、能预防肾功能损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住院治疗MI合并CHF患者50例,MI合并CHF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2版)中的有关标准,心功能分级标准参照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均在Ⅱ级以上,患者年龄性别不限。排除病例标准:低血压状态,其他部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病变或者三支病变,严重的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外周动脉疾病等。
1.2 分组
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2~73岁,平均63岁,病程6~15年,心功能Ⅲ级7例,心功能Ⅳ18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50~76岁,平均64岁,病程7~18年,心功能Ⅲ级9例,心功能Ⅳ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卧床休息,低钠饮食,吸氧,保持呼吸通畅,抗感染,止咳,祛痰。两组均按需给予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 mL,每日1次静滴,14 d为1个疗程。
1.4 检测方法
(1)血清Cys-C、BUN、Cr的测定: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且禁食8 h后于清晨抽取肘静脉血4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后血清于-70℃冰箱保存待测。血清Cys-C测量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Cys-C、BUN、Cr均在贝克曼SYNCHRON LX20型全自动生化仪上进行检测。(2)血浆BNP浓度的测定: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2 mL,利用内置传输管将血液移入到含10%EDTA抗凝的测试板条中,用美国BIOSITE-TriagMeter型测试仪,免疫荧光定量法,快速测定BNP浓度。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0.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NP、Cys-C 、BUN、Cr均有所下降(P < 0.05)表明常规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同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常规治疗加参麦注射液可更有效地改善心室收缩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量,改善心力衰竭进程,并相应地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具体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日趋老龄化及诸多因素的影响,CHF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占40%[2]。CHF使用利尿剂、ACEI、β阻滞剂等治疗,但各药物的不良反应又限制了药物的使用,为减少CHF的并发症、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寻找一种能治疗或辅助治疗CHF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医治疗CHF的方法是“养心益气、温肾通阳、活血利水”,这与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规范治疗方法可谓异途同归。参麦注射液组方源于《千金要方》之生脉散,红参大补元气,麦冬养阴生津,两者相配伍共奏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之功,其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微量人参多糖和麦冬多糖[3-4]。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参皂苷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等[5];麦冬能显著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稳定细胞膜及改善心肌收缩力。在临床研究中,沈明勇[6]、陈卫仙[7]在常规治疗CHF时,治疗组给予SM,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参数较治疗前改善,其程度优于对照组,BNP浓度下降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对肾脏影响方面,温作增等[8]对4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治疗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及SM。结果表明乌司他丁联合SM具有利尿、防止肾血流量减少的作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但SM对MI合并CHF患者的肾功能是否有保护作用,目前缺少该方面的数据。
Cys-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变化的理想内源性标志物,能反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早期变化,其含量变化将对患者的治疗和肾功能监测起指导作用。BNP是反映心功能最敏感的指标,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9]。本文主要通过上述两指标以评价患者的心、肾功能。50例病例通过对比,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ys-C、BUN、Cr、BNP均优于治疗前(P < 0.05),表明常规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同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常规治疗加参麦注射液可更有效地改善心室收缩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量,改善心力衰竭进程,并相应地促进肾功能的恢复。本研究表明,SM可影响MI合并CHF患者的Cys-C值,促进其下降,说明其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31-1348.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3] 曹旭东,丁志山,陈建真,等. 参麦注射液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3):104-106.
[4] 平平,魏艳荣. 参麦注射液致过敏反应二例[J]. 医药杂志,2011,23(3):54-55.
[5] 丁大植. 红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J]. 中医药杂志,2005,15(6):325-327.
[6] 沈明勇. 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对BNP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4):94-95.
[7] 陈卫仙. 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0,23(7):73-75.
[8] 温作增,丁梯杰,卢毅,等. 乌司他丁复合参麦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 浙江创伤外科,2008,13(2):174-175.
篇6
关键词:园林设计;美学思想;差异
1 园林设计中的美学思想
1.1 认识观方面
大多数中国园林在这方面都存在共同特点,即以“制器尚象”为基本观。“制器尚象”属于比较传统的美学思想,最早见于易经,对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影响极大。“制器尚象”中的“器”和“象”分别指的是创造物、客观存在,所以,此项思想的涵义也可以理解为制器需以万象为基础。此种思想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观点,对建筑园林设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古代建筑比较常见的“飞檐反宇”就是基于此种观点的设计,其在园林设计中则体现在以云墙为代表的景观上。以云墙为例,此项设计明显是对浮云这一客观存在的模拟,尤其是墙顶起伏的波浪,呈现的即是浮云变化的景象。
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差异极大,设计中经常体现出“天人相胜”的观点,这一点在欧洲古典园林中尤为常见。结合西方历史来讲,欧洲园林受哲学思想的影响较重,由于西方哲学格外关注理性的价值,园林设计中也经常以理性追求的反映为明显特点。毕达哥拉斯学派对西方园林美学思想的影响最为深刻,该学派在公元前6世纪就开始尝试透过数量关系探寻美学因素,其思想渗透进了园林设计中,进而影响到了园林风格与设计传统。此种美学思想的特点在于“唯美”,其非常重视秩序及对称,受此思想支配的园林设计经常会运用很多几何图案或者正方形。“天人相胜”说的支配地位在18世纪发生了动摇,随着返璞归真思想的渗透,传统格局也不复存在。
1.2 哲学观方面
在哲学观方面,中国园林倡导“天人合一”。此种思想起源很早,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也曾提出“道法自然”。作为古代中国备受推崇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毫无悬念成为了园林设计遵循的规则。结合古典园林的特点来讲,此种哲学思想不仅赋予了园林深刻的艺术内涵,还提升了其审美价值。为了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园林设计中往往会选择贴近自然的位置,布设能够融入自然的景观,理念也以静雅、脱俗为主。以瘦西湖为例,在设计园林时,设计者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并结合岛屿进行合理布局,使得园林景观与自然风景完美地融合,真正达到了“宛若天开”的境界。
但西方文化中对于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相当一部分哲学家都强调过“美”的局限性,即自然美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借助人力改造方能实现“完美”。此种思想使得园林设计者非常重视“弥补自然的缺陷”,设计成果反映的也往往是人的意志。西方哲学思想强调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别,认为前者只能作为素材,但没有审美意义。受上述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方园林在设计时普遍更为关注人工改造部分,设计成果经常是比较规则、严谨的人工美景,而此类园林也以图案美为典型特征。
1.3 意境观方面
意境决定着园林的美学价值,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格外关注意境的营造方式。在这方面,中国园林普遍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点,在布局上也强调虚实相生。园林意境观受文学艺术的影响较大,中国园林也因此格外关注“情”、“景”处理,并以实现情景交融为设计目标。中国园林总是让人产生一种意境独特的感觉,但究竟美在何处却鲜少有人说得出,这说明园林设计中情境的营造十分巧妙。以扬州个园为例,其属于十分典型的园林佳作,以四季假山闻名于世。四季假山的布设打破了四季的时间限制,使得艺术空间及时间均得到了延展,是一种极为巧妙和高明的造园手法,突出了艺术美感。归根结底,“景”本身只是一种物质形态,只有经过巧妙的设计,使其能够触思,情境交融方有可能实现。
西方对于园林意境营造有着不同的观点,不少西方人觉得只有将自然美升格为艺术美,才够完美,因此,形式美是西方园林一直追求的境界。形式美与西方园林规则、严谨的特点相适应,是一种具有相应法则与规律的美感。不少西方园林会布设为轴对称状,就是受此思想的影响。这样的园林大多图案精美、布局均衡,无论是采用几何形状,还是各种线条的运用,均以实现形式美为主要目标。
2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是美学思想的体现形式,其设计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外园林设计中所遵循的认识观、哲学观、意境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并无高下及优劣之分,但无论受何种美学思想的影响,园林设计的本质都是借助人力追求更高的美学境界。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紫砂壶;设计;哲学元素
紫砂壶的设计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灵魂。不论是几何形态、自然形态,抑或是筋纹器形态,他们的设计中如若未能融入哲学元素,其审美与传世的价值便大打折扣。优秀的紫砂作品,必定是以泥色、质地、造型、装饰的整体搭配为载体,以不同层面彰显了创作者的人生哲学,进而展示出独特的生活、处世哲学,大者有神,小者有情,神情兼容,散发着深邃的哲学气息。
一 紫砂壶的整体哲学,接准中国文化地气
紫砂壶不论是其造型还是其材质,不论是其使用还是其审美,从整体而言,他所蕴含的哲学元素与中华文化的处世哲学是一脉相承的。泥、水、火的交融,木的拍打和锤炼,最终形成的金玉紫砂,本就是道家五行取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印证。形、神、气、态四个抽象性的审美要素,蕴含于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之中,由此凝练而成的“神韵”也应是儒家思想和谐仁厚处世哲学的表达。不论是方形器还是圆形器,他们的广泛应用,也完全是受华夏先人“天圆地方”哲学思想的影响;而两者的高度融合,则更是“圆出于方,方出于矩”这一哲学元素的体现。紫砂壶蕴含的这些哲学元素,高度地接准了中国文化的地气,这也是其更具有长远生命力的缘由之所在。因此,我们的创作者在设计时应该融入哲学元素。
二 紫砂壶的外形设计,理应表达哲学主题
圆形强调“圆、稳、匀、正”,最终达到珠圆玉润的境界,而将若干个大小、弧度不同的圆形进行重叠、变化、映衬,则更能构成壶体的“珠圆”之美,这就表现了为人 “圆润中庸”的哲学主题;方形强调周正、端庄、大气,最终实现一丝不苟与挺拔清奇,这就蕴含了处世刚正不阿、坚硬利索的哲学主题;两者的交融,让“方”补正了“圆”柔弱无力、臃肿含糊的不足,让“圆”补正了“方” 僵硬生涩、棱角过坚的不足,这样的组合式外形,彰显出了“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哲学主题,引领创作者与把玩者静心地对“方与圆”进行辨证思考。
此外,更有一些壶的设计,直接流露出了该壶的哲学主题。其中尤为著名的则是吕俊杰大师的《阴阳太极壶》,该壶整体造型按照太极图形设计,为立体的圆型壶器,以太极阴阳和虚实关系,对称对分s线分割,阳为壶身,阴为壶把,极佳地将虚与实、阴与阳、天与地、白与黑融合在一起,优效地表达出太极是万物之源、内核在千变万化的道家哲学核心。
三 紫砂壶的线条走势,巧妙融入哲学思想
紫砂壶线条的走势,不仅决定着外形的美观,而且也包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它不仅可以利用线条的延伸和走向,使人们的视觉为产生幻觉,从而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通过线条实现丝丝入扣,线线相通,有效地将壶嘴、流把与壶体镶接在一起,达到浑然天成之效果。壶中线条,以微曲线构成,每一处线的起笔与勾销,每一边线的转合,每一结合的起承,每一棱角的锐钝,都需要刻意经营,方能达到圆润、端庄、明快的外观,实现谐和比例,刚柔并济之效果。在线条的设计与运用上,既要通过线的变化来体现面的幻化,更要让两者实现结合的协调、柔和、幻化而又高度统一,强化生命的张力,达到整体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哲学思想,而这一哲学思想的流露,必定能让品鉴者似乎有时间与思维同时停滞而又同时推进之功效,达到以线律美演绎着大自然生命轮回循环之哲学机理!这方面体现尤其突出的便是汪寅仙大师的《曲壶》,作品雏形源于蜗牛的有机生态,整个壶体只用一条涡线贯穿,突破了紫砂壶艺的传统规律,壶嘴和提梁内部形成的虚空间对比性强,是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紫砂陶艺中的体现,更显示壶体的轮廓美和韵律美,让人凝思深邃。
四 紫砂壶的外形装饰,更应彰显哲学文化
篇8
关键词:奥林匹克 哲学 思辨
现代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人类有史以来所完成的任何竞技体育活动无不以“更快、更高、更强”为宗旨。奥林匹克的格言概括了整个奥林匹克哲学精神。然而,事实与理想之间总是有差距,从哲学的视角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格言、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的冲突进行思考。
一、奥林匹克哲学思想
对于现代人类而言,奥林匹克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代表,奥林匹克哲学是现代竞技体育哲学的代表。对奥林匹克思想的描述为奥林匹克思想是将从事竞技体育的人员身心两方面的品质均衡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将竞技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思想和哲学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竞技体育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更快、更高、更强”潜台词所表达的肌肉、力量、破纪录、夺金牌等内涵是现代奥运会和现代竞技体育所有从业人员的追求目标,但是现代奥林匹克哲学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获得美的享受和最重要的人格尊严,建立公平竞争的意识与集体意识,从而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完整人格与品质。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德・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是一个很强的体育文化概念,它一方面基于骑士精神,即醒目的称之为‘公正竞赛’;另一方面基于美学思想,即对美与崇高的狂热追求”思想正是代表着奥林匹克哲学的精髓。
奥林匹克哲学所阐述的以现代奥运会为代表的现代竞技体育哲学思想和哲学宗旨,即现代竞技体育的所有从业人员,尤其是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世界观。从顾拜旦的阐述中不难发现他所主张的现代奥林匹克和竞技体育哲学的精髓是公正竞赛,只有公正竞赛,才能产生对美与崇高的狂热追求,公正是竞技体育的前提,也是奥林匹克哲学的核心。
二、奥林匹克哲学思想发展
竞技体育是一项公正竞赛,目标并非要制造健壮的“人形动物”的思想在奴隶社会消亡后就确立了。虽然斯巴达人夺取了古奥运会数量众多的冠军,雅典人却奠定了竞技体育,使参赛者和运动员身心一致的奥林匹克和竞技教育思想,由此形成了雅典人和斯巴达人在竞技体育哲学和理论方面的分水岭。雅典人所建立的崭新的身心一致的竞技体育哲学成为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思想解放的源泉。古希腊人甚至在古希腊奥运会上已经开始贯彻和执行这一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哲学思想了。出乎现代人意料之外的是古希腊奥运会参赛人和运动员的参赛宗旨和奥林匹克竞技哲学与现代奥运会竟然是如此的相似:公平竞争和诚实行为。当然维持公平竞争和诚实行为的奥林匹克哲学思想与现代人可能有些格格不入。神和宗教的力量,尽管他们在现代科学文明和商业行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但这只是由于相对现代而言古希腊科学发展的滞后所致。古希腊奥运会的参赛人无一例外的都必须明白在比赛中玩弄诡计、欺骗对手和裁判的严重后果不仅要受到良心的谴责,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对神的亵渎,迟早都会受到神的严厉惩罚。很难想象古希腊奥运金牌选手在金牌相对普通人而言等于天文数字的金钱面前是否还能正襟危坐,不动声色。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在近100多年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总和,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都显得相形见绌。限制古奥运会选手维持道德标准和公平竞争的宗教因素大大下降了,现代奥运会创始者们试图采用其他限制措施达到限制效果,保持现代奥运和古代奥运在奥林匹克哲学和奥运思想方面的同步和一致。经过精心设计的现代奥运会一整套程序无处不凸现德・顾拜旦的继承人试图全力保持或保全古希腊奥运和现代奥林匹克哲学及奥运思想。从历届现代奥运到正式开始前就已启动的圣火传递到隆重耗费巨资的开幕式,从火炬点燃仪式到运动员教练员面对五环旗和参赛国国旗的庄严宣誓和承诺,从奥运宣传到奥运文化展等都源于表明参赛者的任何欺骗行为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玷污,也是对神圣的奥林匹克思想、奥林匹克哲学、奥林匹克世界观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和自己祖国的亵渎。通过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对其他国家的尊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来表达净化参赛者的心灵展示奥运精神,奥运思想,奥运哲学和竞技体育哲学,向世人展示参赛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奥林匹克哲学的困惑
相当一部分哲学家过去曾经认为奥林匹克竞技在许多方面都是公平、平等、透明的,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行业能像奥林匹克竞技那样为人提供如此平等、仅仅依靠自身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工作获得相应回报的环境了。但事实却与人类美好愿望背道而驰。进入80年代后,现代奥林匹克进入前所未有的改革期,改革的力度之大,带来的变化之大,对奥林匹克宗旨,奥林匹克哲学的冲击有时令世人瞠目。改革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忽视的商业副作用。在这种副作用的巨浪面前,竞技体育的“更快、更高、更强”和公平竞争的哲学思想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和困惑。
不知从何时起,奥运会电视转播权成了商业史上最大的一场商业大战,比赛的作息时间是由买断电视转播权的商家制定。奥运金牌选手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在这些巨大商业价值面前,“更快、更高、更强”、公平竞争成为摆设,奥林匹克竞技哲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为了奥运金牌,更为了商业利润,服用兴奋剂有之,打假球有之,行贿受贿者有之,黑哨有之……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奥林匹克思想与现代商业是一种扭曲的结合物,这种结合物的重心明显的偏向商业,偏向以金钱为代表的利润。现代商业社会中还有多少人知道世界上有奥林匹克博物馆?又有多少人知道奥林匹克艺术节?更有多少人知道奥林匹克科技大会的存在呢?
古希腊竞技体育置公平为头等大事,视欺骗、弄虚作假为不齿,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和竞技体育哲学的“更快、更高、更强”和公平竞争由此发展而来。现代竞技体育已构成以运动员为圆心的同心圆,在这个同心圆中,运动员已越来越失去自主,越来越失去对自己的控制。从此角度而言,现代奥林匹克的困惑,或可称之为竞技体育道德沦丧的行为就不仅仅是运动员和其他参与人员之过了,解决方法何在?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郝勤.奥林匹克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致性.
[2]李学疏.简论哲学形态.
篇9
【关 键 词】课程设计;取向;哲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17-02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是指“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形式和安排”。[1]在组织安排的过程中,会涉及价值选择的问题,于是就会产生不同的课程设计价值取向。课程设计有学科中心、学习者中心和问题中心三种基本取向。以下将分别就这三种设计取向进行哲学溯源。
一、学科中心设计
学科中心设计强调从科学门类及分科知识体系出发,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3]在学科中心设计中,是以分科的形式呈现人类的文化遗产,注重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以发展学生的理性智能。学科中心设计由来已久,一直广泛流行,到近代受到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冲击,但作为进步主义对立面的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又复兴了学科中心设计。
永恒主义以促进学生理智发展为目的,强调要以“永恒学科”为核心设置课程。因为永恒主义认为真理永恒、人性不变、人的理性可通过后天教育不断完善。其思潮渊源于古希腊哲学、欧洲中世纪哲学以及新托马斯主义。[4]这实际上是基于本体论中的古典实在论的观点,即认为世界是由先验的“实在”所组成的,因而在世界上存在着由“实在”构成的永恒不变的真理。[5]人是世界的一部分,那么也存在不变的人性。但人的理性并不是出生就是完善的,需要后天的教育才能完善。学科中心设计吸收了永恒主义这些思想,课程设计上分学科教授人类传承下的永恒不变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智能。
要素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应该传递文化基本“要素”。课程应该是经过精心选择、并由按照学科逻辑顺序依次呈现的学科所组成,这也是学科中心设计的基本思想。[6]同永恒主义一样,要素主义认为知识具有永恒的价值,课程内容必然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好的、永恒不变的文化要素。要素主义的哲学思想源于观念论中对存有物本质的追踪,认为人类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存有物,其本质是有着永恒不变的共同要素。
学科中心设计理念除了源自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还吸取了结构主义的思想。结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就是把客体组合到自己先天图式中的过程。布鲁纳把结构主义运用到教育上,强调要使学生掌握复杂知识的基本结构,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这种思想影响着学科中心设计中对知识逻辑结构顺序的强调。
学科中心设计有科目设计、学术性学科设计和广域设计三种基本形式。其中广域设计是把两门以上有关的科目合并起来,鼓励学生通过意义建构去掌握整体意义。这种形式实际上吸收了一些进步主义的思想,开始尝试打破学科界限,关注学生的认识特点,但其本质上还是分科的,以知识为中心的。
二、学习者中心设计
学习者中心设计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目的,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而非学习者适应课程。[7]这种设计取向的端倪见于卢梭的教育思想,但主要哲学基础是进步主义。
进步主义来源于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的中心概念是“经验”,自然依据经验而存在,事物依据人的思想而存在,经验就是人在活动过程中主观感觉的总和。[8]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在此基础上,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机体是主动适应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教育中,有机体就是学生,学生在与生活、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经验,因此进步主义提倡的课程是学习者中心的,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结构设置课程内容,倡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个性的自由发展。
学习者中心设计有经验中心设计、开放教室设计、人本主义设计等变式。其中,人本主义设计是以人的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主张将情感领域和认知领域结合起来,将课程组织成能给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机会的形式,使学习者可以选择要感受的事物。[9]这其中的课程观除了来自于进步主义,还较多地吸收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存在主义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它宣称人是哲学的根本、存在先于本质,倡导个人自由选择。所谓人的“存在”是非理性的存在,即是那种同个人及个人的感情、情感、情绪、体验紧密联系的东西。[10]人本主义设计中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及对情感教育的重视,都是源自于存在主义的这些思想观点。
三、问题中心取向
问题中心设计试图在学科中心设计和学习者中心设计找到平衡。这里“问题”是指现实世界中所要求人们回答的问题,包括生活领域的问题和社会的问题。据此,问题中心设计分为生活领域设计和核心设计两种形式。这种课程设计是围绕困扰人们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强调课程的整体性,通过问题的解决实施课程。其理念主要来自于改造主义哲学思想。
改造主义作为实用主义教育的一个分支,继承了进步主义,但放弃了过分强调儿童中心的主张,强调教育对于社会改造的意义,以及社会对人的制约作用。改造主义从课程改革出发,主张更新教学内容,编制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杜会需要的课程。各门学科的内容统一于社会改造”,学习应围绕解决社会改造的当代社会问题来进行,即“核心课程”或“问题课程”。[11]通过改善中学和大学、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改善社会的目的。
课程设计取向事实上是对知识、学生及社会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权衡之后做出的价值选择。这一过程源自于课程设计者的哲学观,即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世界中的人,诸如儿童;怎么看待世界中的物,诸如知识;怎么看待世界中的现象与关系,诸如教育现象、社会关系。不同哲学流派,诸如要素主义、进步主义、改造主义,对于世界的看法是不同。课程设计者吸收不同的哲学流派思想,进行课程的设计,形成不同的课程设计取向。但是,任何极端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哲学如此,课程设计也如此,科学的课程设计应该是汲取这三种取向的优点,深刻反映知识、学生和社会三因素对课程设计的共同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6.
[2]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3.
[3][7]汪霞.课程设计取向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1(11):16,17.
[4]和学新.永恒主义课程思潮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6.
[5]续润华.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课程论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68.
[6]刘茂军,孟凡杰.要素主义课程观的价值与代价探析[J].教育探索,2012(1):19.
[8]张蓉.进步主义教育的课程观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9)13.
[9]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9.
篇10
关键词:蒙德里安;风格派;哲学思想;美学追求
一、红蓝椅与风格派
1.红蓝椅――风格派的宣言
1919年,设计师里特维尔德在《风格》杂志的影响下设计了一款椅子,这款椅子以木材为主要材质,通过13根木条相互垂直构成其空间结构,黑色粗重的椅腿和扶手将蓝色的坐垫和红色的靠背稳稳地固定在空间中,造型简洁,色彩明朗,这即是我们所熟知的红蓝椅。
红蓝椅是风格派运动的经典代表作品,简洁的造型,理性的结构,流露出设计师对于精确、宁静、秩序美的追求;各个构件间相互协调,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视觉心理上,都处于很好地平衡状态。红蓝椅激进的结构突破了传统坐具设计对于历史风格的模仿和拼凑堆叠,剥离现有椅子的形式,回归到坐具设计的本质,用一种全新的设计语言来进行重新表现。就使用功能而言,红蓝椅坐起来可能都不太舒服,但是它以实用产品的形式诠释了风格派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追求:绝对的抽象简化与和谐的宇宙法则,有着风格派运动宣言的性质。
2.风格派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追求
风格派由蒙德里安等人于1917年创立,组织松散,连完整的结构和宣言都没有;参加成员包括画家、设计师、建筑师等,他们之间大多互相不认识,也没有同时展览过作品。然而风格派对于设计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它对现代设计的开端――包豪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间接影响了现代主义设计。
风格派在艺术上的追求是“抽象与简化”。艺术家们想要把物象简化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整个画面里没有具象元素,线条只剩下直线,图形被简化到只有直角和矩形,色彩也减少到只有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灰三非色。
风格派想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几何风格,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采用最简单的结构元素来形成基本的设计语言,这样设计就有了共通的基础,有了内在的可认可性。所以,风格派总是反对个性,排斥自然主义的造型与主题,努力消除作品中的表现成分,只用单纯的色彩和抽象的图形去表现一种人类共同的纯粹的精神。风格派坚持艺术、建筑、设计的理性表现,认为普遍与特殊,整体与局部之间存在平衡,并意图寻求这一平衡之所在,这种对平衡和谐的精神追求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一种秩序、精确、简明、稳固的美。
二、蒙德里安的艺术追求和探索
如果把红蓝椅和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相间》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出,在形式上,红蓝椅就是立体化了的《红黄蓝相间》。其实《红黄蓝相间》更像是一幅构成,它由蒙德里安创作于1930年,是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整幅画非常简洁,几条粗重的黑色线条和几个饱和的色块通过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非常符合蒙德里安所谓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与直角、三原色和三非色,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的相互组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蒙德里安称自己的新型画作为“新造型主义”,他想要在艺术中消除自我和个性的展现,寻找一种共同的创作语言,去表达一种纯粹的精神,而这种新的精神具有社会作用,能够改变未来、改变个人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蒙德里安期望的这种新精神,其实也是艺术家对一战的反思与对抗的结果,希望这种新精神能够改变混乱的战争状态,使世界重回和平。所以,新造型主义的宗旨就是为了获得和谐与平衡,失去和谐与平衡便会产生悲剧。蒙德里安在绘画中为这一宇宙和谐提供了完美范例,它们平衡、秩序、乐观,显示出宁静清澈的人类本性。
蒙德里安对新造型主义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蒙德里安成长在一个严格信奉加尔文教的家庭,自幼接触宗教,后来又热衷于通神论,这致使他在艺术方面的追求与宗教有着深刻的联系。最初蒙德里安绘画是从学院派写实主义起步,大约在1909年,蒙德里安接触到通神论,宗教的神秘教义使其在对于艺术的理解上也极富神秘色彩和象征意义。蒙德里安受到这种神秘和象征的影响,认为自然万物都有其潜在的“纯粹实在”,虽然外观各不相同,但其实质却是相通的,而画家的任务就是把那隐秘的纯粹实在和普遍的相通性在画中揭示出来。于是蒙德里安在艺术创作上开始摆脱自然外形,追求一种内在精神的表达,意图通过绘画来展现自己思想上的探索,但当时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绘画语言。
1911年,蒙德里安接触到立体主义的原作,立体派绘画并不是去如实描绘自然物象,而是注重画面的形体构成。蒙德里安认为这种表现手法非常适合用来揭示自然的内在本质,他开始尝试采用立体派手法作画,来探索纯粹精神表现方式,他把自己看到的物象按照新的秩序展现,试图用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去实现艺术内在的可认可性。
1914年,蒙德里安对艺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立体主义的抽象并不彻底,没有实现对“纯粹实在”的表达,要达到“纯粹实在”,只能通过纯粹造型。蒙德里安开始转向纯抽象,他把自然的形体简化为抽象的符号并成为形式语言,画面中曲线的痕迹消失而完全由直线统帅。但蒙德里安感到自己仍然没表现出那隐匿于自然表象之下的“纯粹实在”。
蒙德里安关于“纯粹实在”的思想,在他与荷兰数学家、哲学家舒恩梅克的交往过程中日渐成熟起来。舒恩梅克也是一位通神论者,他提出了“造型数学”哲学思想,认为“造型数学以创造者的观点看,意味着真正的有条不紊的思想”,透露出对于数学般的精确严谨和简明秩序的追求。
舒恩梅克的“造型数学”思想启发了蒙德里安,它提供了一条能赋予一幅画精神意义而又与外在世界毫不相关的途径。蒙德里安把“造型数学”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实验中,创造出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几何抽象。到1921年,蒙德里安发展出了简化和提炼到极致的几何抽象图式:三原色、三非色,水平线――垂线的网格结构。他希望通过这种图式,来实现各种视觉要素之间的绝对平衡。他作品中的每一构成要素都经过精心推敲,被谨慎地安排在适当位置,显得恰到好处。而那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相间》就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经典代表作。
三、蒙德里安对风格派的影响
纵观蒙德里安一生的作品,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从写实主义到几何抽象进程中的一次次努力和一次次成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蒙德里安目标明确、永远精进。其实蒙德里安艺术生涯的发展过程正是风格派思想的形成过程;蒙德里安对于简化与抽象原则的追求,正是风格派对于简洁秩序美学法则的追求;蒙德里安致力于用纯粹抽象去表达对和谐、平衡与宁静的精神追求,这种和谐与平衡在风格派的作品中的得到展现。作品的纯几何造型,精确的空间结构,达到了内在力学上的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元素间的完美协调实现的,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蒙德里安对于纯粹精神的探求与表达,恰恰形成了风格派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在里特维尔德等艺术设计师的应用与发展下,启示了现代主义设计。设计不再是对于历史风格的模仿或几种风格的堆叠,开始了对于简洁纯净充满秩序的理性美的追求,而艺术作品也被赋予了精神的象征意义,在作品的平衡状态中表达艺术设计师对于和谐美的追求。(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北京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