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县域经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处理好行业体制和地方体制的矛盾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省、市公司对各项工作的管控将会越来越到位。县电业局要按照省、市公司的各项部署,积极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全面改进工作方式。要加快推进“三集五大”、“四统一”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四接轨”意识,严格落实“两全管控”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转变为新的模式,达到新的水平,在行业中树立一个新的标杆。
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扎根于淅川这块沃土,大力开拓电业市场,实现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持续提升,并带动一部分企业共同发展。
处理好电力事业和地方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
我们要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强“三个建设”,坚持“两个转变”,全面实施“三集五大”,创新超越,强网强企,计划2012年完成供电量60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实现利税1.8亿元。到2015年,年供电量要达到80亿千瓦时,主辅业收入要达到5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以上。
要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备足后劲。2012年我们要开工建设淅川(西)220千伏变电站、渠首220千伏变电站三期工程和毛堂110千伏变电站;积极向上反映,争取2013-2014年再建一座厚坡220千伏变电站;不断完善110千伏和35千伏网络,为淅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要利用自身优势,壮大多种经营规模。一是加快发展现有多经企业,争取3~5个现有多经企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新排头兵,其中华新铸造到2015年销售收入要达到5个亿。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在2013-2014年投资5亿元成立一个九龙公司(分两期建设),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其他石油焦、生物有机肥等项目也正在考察中。三是在电网建设上大力支持多经企业发展,到2015年主副业销售收支要接衡,其中主业达到25亿~30亿元,多经达到20亿-25亿元。
要继续帮助和影响县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壮大。淅川县电业局将把自身的社会资源、信息、技术、知识,毫无保留地传递到电力客户上,以帮助客户决策、获取信息和抓住市场机遇,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整个淅川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十年淅川县电业局一直是这么做的,今后一定还是这样做,而且要发扬光大。
努力做到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并且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管理中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
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推动中国优秀企业家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不仅有经济利益,还有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淅川县电业局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细胞”,在利用地方优势达到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必须照顾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同时与社会各界分享信息、技术、理念,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篇2
摘 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伴随着公路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国县域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过有关研究表明,公路建设对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笔者以山东省海阳市为例从县域经济中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出发,说明公路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对海阳市公路建设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海阳市 公路建设 县域经济 促进作用
山东省海阳市把公路建设作为战略支撑,构筑起以高速公路为主通道、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支脉的交通网络。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214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5.4公里;干线公路214.2公里,县道381公里,乡道132公里,连村路1345.2公里。近年来,海阳得到了路通带来的实惠,昔日因地雷战威震全国的革命老区,已成为集胶东节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毛衫名城和第三届亚沙会举办城市等众多名片的现代滨海城市,海阳因为公路的畅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县域经济中公路建设的重要性
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中,县域经济被纳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围,这是我国对经济建设的规律和科学性的正确把握。海阳市充分认识到公路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决策,统筹规划,大力争取上级公路交通部门支持,近年来新增高速公路75.4公里,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改建和大中修160余公里,县乡村路建设更是成绩喜人,实现了村村通。通达公路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向海阳集聚,海阳尝到了路网先行的甜头。到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38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8%;农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年均增长5%,海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4%。财政收入达到26.9亿元,年均增长16.1%。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如果公路建设较好,既改善提高交通条件,又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从而改善县域经济。可见,公路建设是扩大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公路建设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烟海高速建设、威青高速改造、G309改建、S202威青线改建等项目,使海阳市进入青烟威一小时生活圈,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刺激了县域间客货运量的增加等,还具有时间节约效益。公路建设作为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肯定会对县域的社会效益产生巨大影响,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可持续发展等。
―对产业调整的促进作用。公路建设大大改善沿线交通区位条件,使得海阳有了大胆布局的信心,对传统毛衫产业、旅游产业、临港产业以及核电装备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到十二五末海阳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6:37.4:40.0,尤其是服务业比重提升较快,5年累计增加7.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公路建设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有不同的影响,其能够推进产业结构体系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产业经济的竞争能力。
―对投资环境的作用。良好公路环境提升了沿线的区位优势,加强了县域的对外交流,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依然使县域经济不断获得增长。今年在海阳市举行的项目集中签约暨招商推介活动上,当天签约28个项目,吸引投资达到100多亿元,有效解决了县域自身投资不足的制约。可见,公路的建设对投资h境具有促进作用。
―对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在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促进作用中,海阳市依托公路区位优势,拉动滨海经济带建设,观光旅游、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原来的荒滩盐碱地被高楼、景点所取代,带动沿线地区土地增值和综合效益,所以公路建设能够促进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在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中,公路建设大大减少出行时间,使得县域获得方便、快捷、舒适的通行能力,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更加繁荣发展,去年海阳市旅游度假区一举跻身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行列。
三、对公路建设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十三五期间,为加快推进公路发展转型升级,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海阳将陆续实施文莱高速、G228、S306、S202等重点道路建设以及村路网格化建设,将进一步海阳路网结构,缓解路段交通拥挤问题,在补短板提品质的同时,将更好地拉动内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公路建设中,既要注意加强组织协调、优化服务设施、扩大对外开发等,又要采取灵活的建设资金筹集手段,例如办理低息贷款,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公路建设的新变化,了解群众对新常态下公路建设的新要求和新需求,还要注意后期的管养,保证公路寿命,并且在建设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公路建设,尽最大的可能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
四、结语
通过对海阳市公路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可见公路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日渐明显。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面、客观、合理的公路建设与县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公路资金压力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终会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且公路建设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又必然会对公路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问题在建设公路时都要考虑到。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公路;经济;促进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新安县地处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总面积116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1万公顷,总人口53.6万人,辖11镇296个行政村。
历史上的新安县地瘠民贫,十年九灾。解放后,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科学文化落后,特别是交通闭塞等诸多因素制约,新安仍然被贫穷所困。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34个贫困县之一。1994年3月15日,被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当时有贫困人口16.3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35.7%。
为了摆脱贫困,新安县确定了“以路兴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的战略方针,制定了改善大动脉、健全主骨架、完善大网络的奋斗目标,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8年以前,全县公路总里程642.9公里,其中油路108公里,298个行政村中有34个村不通汽车。1998年底,公路里程增加到1419公里,其中油路达到178.8公里;2010年底,全县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干,县、乡道路为支线,辐射各乡镇的公路网络。公路总里程达到2297.9635公里。全县296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砼(油)路,90%的村通客车。
公路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了新安“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的步伐。1986年,全县尚有部分乡村不通公路,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50元,贫困人口20.7万人,1994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83.5元,贫困人口降至13.5万人。1998年,新安县实现了脱贫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41元,财政收入由1994年的6844万元增加到12389万元。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49亿元,县财政收入达到12.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5445元。新安县从国家级贫困县发展为工业强县,旅游大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跨入全省前10强行列。先后获得“中国书法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门球之乡”和“河南省平安畅通县”“中国旅游强县”等荣誉。
一、公路建设是工业振兴的重要保障
新安县矿藏资源丰富,煤、铁、铝、硫储量大,品位优;与新兴工业城市——洛阳比邻,发展工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由于公路发展的滞后,制约了新安工业的振兴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安与山西的冶铁企业签订了铁矿石供销合同,因道路不通而合同作废,造成北冶、石井、峪里大量硫铁矿积压。1985年,新安县采用以工代赈、民办公助的办法,开发、扩建纵贯新安南北69公里长的新峪公路,2005年又投资1.8亿元,对该路进行提升改造,公路标准由原来的三、四级提升到二、三级,沿线煤、铁、铝、硫矿藏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新安县依托新峪公路将沿线资源进行开发,投资兴建新安县电力集团,用煤发电,用电炼铝,还对铝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煤、电、铝产业链。目前,新安电力集团开发的小到易拉罐,大到航天、航空零部件、汽车轮锅等,使新安的矿藏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对横穿新安31公里长的洛潼公路(310国道)进行改建、扩建,1973年全线铺成渣油路面。1981年、1988年、2001年对弯道多、道路狭窄的磁涧、城关、庙头段先后四次进行改线、扩建和提升改造,路面由原来的7米分别提高到16米-32米,公路等级由三级上升为超二级。设计行车时速由40公里提升至80公里。如今以新峪公路为轴线的资源开发、以310国道为辐射的工业长廊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新建了以三条专用线(新安电力集团运煤专线二级公路13.6公里、郁山煤矿运煤专线7公里二级公路、工业大道二级公路9.959公里)为骨干的公路网,为新安工业的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仅从2006年至2010的5年间,全县实施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265个,涉及投资452亿元;竣工项目240个,新增销售收入385亿元,利税41.2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分别达到540亿元、21亿元。其中省级新安县产业集聚区面积14.42平方公里,以煤、电、铝、钛及其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入驻企业106家,年实现销售收入471亿元;省级洛新产业集聚区面积4.5平方公里,以机械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品为主的入驻企业289家,平均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8.4亿元。其中万基控股集团新上重点工业项目18个,完成投资120亿元,并于2012年完成上市。新安县连续四年获得“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二、公路建设是开发旅游事业的基础。
为了落实“旅游富民”的总体战略,新安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快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交通围绕旅游先行,服务围绕旅游规范。先后新修、改建了新安至龙潭峡、青要山、始祖山、黛眉山、荆紫山、鹰嘴山、郁山森林公园、土古洞温泉山庄、千唐志斋、烂柯山等地的旅游公路。创建了环境优美、标志齐全、全长37公里的景观大道。同时开通了新安、洛阳直达旅游景区的客运班车。游客到达景区的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完成了龙潭峡景区AAAA级的创建工作,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打造出青要山、黛眉山、千唐志斋、荆紫山等精品旅游景点。成功举办了五头—磁涧樱桃节、黛眉山旅游文化节、荆紫山登高节、新安旅游风光摄影大赛、新安樱桃节等活动。建成龙潭峡综合服务中心、峪里滨湖度假村区、土古洞温泉山庄、华洋海事乡村俱乐部等一批服务设施。全县年平均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4亿元。新安被评为“中国旅游强县”。
三、公路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
依照“以路兴县”的指导思想,新安先后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公路建设年”、“公路质量年”、“公路养护提升综合集中整治”等活动,全县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主导,以农村公路为辐射的交通网络全覆盖,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新安也由传统农业发展为多业并举、三化协调的现代化产业结构,形成“一环四区”发展模式。
(一)一环以县城为中心,以310国道为辐射的洛新工业核心区,包括洛新、新安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以磁五仓路、铁三线、铁磁线为连接,贯穿中南部城关、磁涧、五头、仓头、铁门、正村、南李村7镇、辐射30多万人口的交通大环线。依托环线打造“一刻钟环城经济圈”,以工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城乡现代化,形成产业发展中心区。壮大樱桃、核桃、朝天椒、中药材、畜禽养殖五大基地,培育白玉蜗牛养殖、花卉、特色农产品加工、涧河川无公害疏菜、林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开发特色农业风光园旅游区。铁门镇依托交通与区位优势打造工业强镇,发展特色种植。2010年全镇种植朝天椒23000亩,总产达到4000吨,远销四川、重庆等地,每年为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2010年,该镇生产总值32.8亿元,税收入库1.02亿元,财政收入63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630元。连续两年跨入全省百强乡镇和洛阳市十强乡镇行列。
(二)四区以310国道为依托,洛新、新安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区。新安产业集聚区立足于煤、电、铝资源和交通优势,“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万基控股集团、香江万基、双瑞万基等企业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该集团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煤电企业500强行列。
以五头、仓头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仓头镇在磁五仓路沿线实施的,以日光温室大棚疏菜、中药材、牡丹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工程,6个千亩连片示范区种植中药材8300亩,大粒樱桃3000亩,薄皮核桃1200亩,牡丹3000亩。建成村级养殖合作社18个,养殖生猪8万头,产蛋鸡10万余只。
(三)以省道S246、S314为依托,以石井、曹村为支撑,以石寺、北冶资源保护为重点的旅游三产服务区。石井镇2010年完成旅游收入745万元,老粗布、无核柿饼等土特产销售收入440万元。北冶镇以刘贾路、牛石路、环乡路为依托,开发了五个产业带,实施了特色种植,连片开发。北冶镇以刘黄、关址村为代表的玫瑰种植产业链,已开发出玫瑰精油、玫瑰茶、玫瑰蜂蜜等玫瑰系列产品。
(四)以涧河流域为中心带的产城一体化示范区。磁涧位居涧河川区的9个村,按照“南抓辣椒、烟叶,北抓大粒樱桃”的规划,2010年种植大粒樱桃、脱毒红薯各2000亩,香花辣椒1500亩,烟叶1000亩,核桃600亩、蔬菜800亩。该镇绿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白玉蜗牛养殖产业“市场+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得到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赞许,认为其对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四、问题与建议
1.公路建设要合理规划:当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相结合;重点建设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建设规模与实际需求、经济能力相结合。
2.科学管理,确保质量。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保证按工期要求施工,不留后患。不随意拖长或缩短工期,不留后遗工程。
篇4
以县域经济带动小康社会建设
县(市)是我国行政区的基本单元,县域内一、二、三产业的总和构成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接合部,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商品生产者、一头连着商品消费者,对于活跃城乡经济,促进小城镇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都有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有特定的共性内涵,也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决定了县域经济有共同的发展方向和不同的发展模式。
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方向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遵循社会化大分工与协作的商品经济发展规律,合理配置城乡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开展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城乡统筹共荣、开放的良性循环系统。使城乡二元化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化结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切实做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在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的区位特点、资源特点、产业特点和产品特色,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在指导思想上要引导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创新一、二、三产业的互动机制,以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和活力。要消除“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重居民轻农民”的思想观念,建立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和新秩序。
抓住优势条件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易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25:42:33,人均生产总值12165元。全部财政收入3.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7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22元。县域内的主导产业有矿产建材业、设备制造业、旅游业、林果产业和特色种养业等。这些产业存在的问题是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布局分散。
易县县域经济虽处于欠发达状态,但是只要发挥其优势和有利条件,认识和挖掘经济发展潜力,调动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仍然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一是区位交通优势,紧邻北京和天津两大都市,京港澳、京昆、张(家口)石(家庄)等高速公路,北通京津、南通石(家庄)太(原),可以融入这些城市两小时经济圈。二是水土资源优势,易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地貌类型多样,水质良好。地形多样性和水土资源潜力为现代农林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三是历史文化人文资源优势,易县建县历史悠久,曾为古燕国下都,县内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清西陵,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狼牙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四是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易县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48%,有风景秀美的云蒙山、翠云山、南湖等自然景观和4A级风景区,是绿色生态旅游和抗日根据地红色旅游目的地。
易县是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县,又是生态环境较好的县。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现代生态农业,是通过构建良性生态环境,以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生产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的区域农业生产体系。在现代农业的概念中加进“生态”二字,在于强调不要片面追求数量增长,更应重视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保持农业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现代生态农业,要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新型村镇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三位一体统筹进行,同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大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包括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种养等基础产业,用现代设施发展果菜等高效产业,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和农业休闲观光等新兴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视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拓展,一、二、三产业联动,带动县域经济全局发展。新型村镇体系,是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把原来城乡二元化结构变为城乡一体化结构,以城市化、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区域生态环境体系,包括山丘林业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农村生态环境系统,要根据区域环境本地情况和产业发展要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护绿”工程,生态脆弱区重建的“补绿”工程,培育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的“育绿”工程和绿色食品加工的生产工程,建成良性循环的区域生态环境体系。
由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生态农业,要经过经济社会功能的一系列转变来实现,主要有:(1)产业功能由传统种植业单一生产功能,向种植、养殖、加工、物流的生产、生态、生活服务复合型功能转变;(2)产品生产由物质产品为主向物资产品和休闲观光、享受自然的精神产品并重方向转变;(3)农业经营方式由农户分散粗放经营向集约化、企业化现代大农业经营方式转变;(4)农村民居由零乱分布向集中化、社区化、城镇化转变;(5)生态环境由污染向健康、良性、优化的生态环境转变;(6)农民由小生产者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工人转变。通过上述转变,才能建立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村镇体系、农业循环经济体系、高新科技支撑体系和惠农福利服务体系,构建成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的区域农业集成创新系统。
以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促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为了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我们对易县梁格庄镇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调研。这个镇位于县城西北部,镇区距县城仅7公里,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情况,基本是易县的缩影,在这个镇率先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对全县乃至太行山区有一定的示范带动意义。
梁格庄镇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21.8万亩),山丘面积占75%,平地只占25%。林木覆盖率56%,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全镇有27个行政村,总人口30049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56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8元。现有耕地2.12万亩,一年一收,复种指数较低。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播种面积1.7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90%,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占59%,红薯占32%,小麦占9%。粮食总产量4780吨,平均亩产277公斤。全镇宜林山场12万亩,8万亩已经绿化,尚有4万亩宜林荒山可以利用。镇内有易水河及3条支流河沟,可发展沟域经济。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要以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主导,以产业开发、新村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以项目设计与建设为主线,做到科学布局、系统集成,产业集群、三产联动,协调发展、生态优先,全面规划、分期实施。
科学布局、系统集成。就是按照示范区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和现代化要求,将建设项目合理布局于不同的空间区域,使建设内容系统集成为既有内在联系,又有相互联系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产业集群、三产联动。产业集群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示范区的产业也要体现这个思想,规划成若干产业园区和产业带,在产业集群区域,有计划安排一、二、三次产业,实施三产联动。
协调发展、生态优先。示范区建设要重视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协调,区际间发展的协调,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协调,前后发展阶段的协调。在诸多协调发展中,都要把生态环境放在优先地位。
全面规划、分期实施。首先要做示范区总体规划,给出示范区发展的目标定位、布局框架、总体任务和重点项目,是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和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性文本。在规划期限内划出阶段,分期实施。
篇5
一、民营企业对首府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首府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逐步成为引领全市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截至2013年6月底,呼和浩特市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2346家,同比增长11%;注册资金856亿元,同比增长11%;从业人员28.3万人,同比减少8%;个体工商户达到13.08万户,同比增长15%;注册资金超过38.5亿元,同比增长24%;从业人员34万,同比增长33%。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约80%。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壮大首府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据调查了解,截至2012年底,玉泉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了21379户,注册资金达到541882万元;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50.3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实现179.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1.8%;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0.6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99.2亿元,占地区总量的75.8%。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也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利商机和空间。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依托各自优势和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先后与重点民营企业达成合作。一是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托县水煤组合、电价比较、区位交通等优势,规划投资100亿元在托县建设1000兆瓦太阳能发电和城镇建设相融合项目,其中建设光伏温室大棚1080座,现代化的光伏小镇3000户,种植优质牧草40000亩。项目建成后,光伏发电年产值将达20亿元,将解决就业人员近万余人。二是内蒙古维多利集团、内蒙古巨华集团等企业在回民区共同投资兴建的内蒙古大商城,集商业、金融、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生活休闲、餐饮娱乐、仓储物流为一体,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0亿元,年缴纳税金2亿元,并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对回民区服务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带动回民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另外,玉泉区形成了一批大中型商场及几处大规模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同时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了首府城区的黄金旅游区;新城区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为支柱产业的一个门类齐全的优势产业;和林县成功引进以蒙牛乳业为代表的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业、电力产业、石材建材业、现代服务业和林草业“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首府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一是民营企业农村用地的审批程序相对繁琐,以致民营企业项目投资中途搁置;二是民营企业农村用地的权属不明确,给民营企业投资带来困扰;三是政府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建设规划一张图纸、一个模式,没有突出特色,不切合各个县域生产、生活的实际;四是政府对县域地区的民生工程投入不够。
(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区域弱势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项目、人才都要向最适合增值的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和平原地区流动,对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处非交通要道的县域,民营企业受到的关注较少,并且难以留住优秀人才。交通、通讯、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落后,以及缺乏吸引力的投资条件和环境,加之缺少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县域发展经济步履维艰。
(三)投资建设的辐射作用不够强。部分民营企业思想认识还存在差距,对自身所肩负的责任认识不足,在县域经济建设中,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致使好多项目因投资大、利润小、回报周期长而被搁置。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单纯是靠项目建设,还要靠项目带动诸如交通、卫生、医疗、就业等民生工程。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投身县域经济建设过程中,不愿意在基础设施方面花钱,错误地认为民生工程是政府的事情。
(四)融资渠道不畅。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更多面向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够,基层银行的信贷额度不足,不能够满足当前各县域民营企业的资金要求。
(五)县域经济各类数据统计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关于首府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类数据统计口径不明确,统计范围及概念模糊,甚至留有空白,难以为相关部门解决县域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和为民营企业参与县域经济建设提供参照。
三、促进首府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制度,长效监督。为了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纳入有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对全市各区、各部门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定期监督和考核。2013年,呼和浩特市工商联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呼和浩特市关于进一步发挥异地商会作用的意见(讨论稿)》以及《关于对旗、县、区、开发区非公经济年度考核暂行办法(讨论稿)》,提出:一是建立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帮扶制度,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市本级联系民营企业100户左右,旗、县、区、开发区联系民营企业30-50户左右;二是以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及股权基金的方式,积极组建融资服务平台。
(二)各尽其能,因势利导。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促进首府县域经济发展做好多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以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政策推动发展。二是组织各类媒体深入宣传中央、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和报道对首府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形成尊重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为了承接先进产业,帮助民营企业找到新的发展路径,组织民营企业到那些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得好的地区调研考察。四是通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与异地商会、行业协会代表座谈会、见面会等,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转变思路,更新观念,有意识地到首府县域去寻找项目。五是完善和加强呼和浩特市县域经济统计办法,建立健全县域经济统计概念、指标等,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全面科学地反映首府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因地制宜,互惠互利。要整合资源壮龙头,转型升级强实力,建稳基地促发展,利益联结增效益。县域经济发展同样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认真地调查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与操作性,找准各区域的特色和优势,整合和优化当地资源,在开发利用、深加工以及产业链上下功夫。工业要集约布局、集群发展,突出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农牧业要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了适宜的项目,还要有良好的运营模式,在把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县域农户有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工商业联合会经济调研处)
篇6
关键词:域控制模式 功能模块 环境设置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039-02
采用域控制模式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是一种集中式管理模式,可以高效的管理计算机资源、增加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操作的方便性。目前域模式管理基本上采用手工或脚本进行管理环境配置,其配置起来相对繁琐,针对实验室计算机数目增多。采用传统模式进行设置,无疑是庞大的工作量;本课题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VB语言,实现自动域环境设置管理软件,借助该系统可简单实现实验室域模式环境的配置,对网络环境进行集中管理,减少重复性工作量,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1 域模式的机房管理
1.1 传统域模式环境设置
采用传统模式,资源配置相对麻烦,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维护。通常以手工形式或脚本形式对域模式进行设置,比如:更改主机信息及IP地址、计算机加入域、账户管理、计算机管理和组策略应用;针对实验室计算机数目增多,采用传统模式进行设置,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不仅有大量的重复劳动,还需理解晦涩、难记的命令。
1.2 采用本系统进行域模式环境设置
如前所述,手工、批处理形式设置管理环境将带来重复性的设置操作,且管理人员需具各专业的技术知识,无疑增大劳动强度、深度。解决这些问题最好是对终端集中管理,这样无论多大规模的网络环境,都能够在管理端解决。集中管理与传统管理手段相比在管理成本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域模式设置管理软件很好的解决了上述一系列问题。该软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集中式的设置环境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可以简单轻松的应用该程序设置实验室管理环境。
2 软件设计与实现
2.1 软件总体结构
该软件采用C/S架构,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个部分。根据需求分析,服务器端程序主要由5大功能模块组成:计算机管理、文件管理、文件夹管理、用户管理、客户端管理。程序结构如图1所示:
2.2 服务端各模块主要功能
计算机管理模块:添加,删除计算机账户、启用/禁用计算机账户、计算机时间同步、计算机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
文件管理模块:文件的复制、删除操作。
文件夹管理模块:新建文件夹、文件夹权限设置:进行文件夹权限设置、磁盘配额、启用,禁用磁盘配额、添加/删除共享。
用户管理模块:添加域用户、查看所有域用户、域用户权限设置、启用,禁用域用户、查看被禁用域用户、删除域用户、修改域用户密码、查看域用户所在组和绑定域用户。
客户端管理模块:客户端加入域、客户端IP地址修改、客户端计算机名修改、重启客户端、注销客户端、客户端关机。
2.3 客户端主要功能
客户端根据服务器端发来的指令,执行相应代码,实现客户端管理模块相应功能,客户端流程如图2。
2.4 通信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是通过socKET进行通讯,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交互流程如图3。
2.5 软件应用举例
该软件窗体界面设计遵守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用性强等原则。每个窗体界面都有各个窗体界面的链接窗口。以下主要介绍域管理软件服务端客户端管理模块应用。
客户端管理模块包括客户端管理的主界面、修改IP界面、修改计算机名界面和加入域界面。在客户端管理主界面中主要有客户端列表、客户端管理按钮,该界面主要功能是扫描安装客户端的在线计算机,然后对其进行面板上提示功能的控制,如图4。
以下以实现客户机加入域为例:
(1)选择局域网IP地址范围,服务器与客户机位于同一网段,单击开始“扫描局域网按钮”。在客户端列表显示出安装客户端的在线计算机。
(2)在客户端列表里选择需加入域的计算机,单击“加入域”按钮,在弹出的选项卡里输入所要加入的域名、用户名及密码,单击“确定”。如之前已加入域则弹出消息窗口“该计算机已加入域”,否则弹出消息窗口“加域成功”。
3 结束语
实验证明通过该应用程序对机房进行域模式环境设置。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人员对专业技术知识的要求,具体如下:
(1)速度快、提高效率――通过该程序可以轻松的在服务器端修改、设置客户机IP地址、计算机名等,一键操作使计算机加入域,避免管理员来回奔波于各客户端及服务器端和一系列重复设置操作。
(2)操作简单,轻松维护――该程序窗体界面友好、功能按钮集中、使用性强。
篇7
关键词: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巫山县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014-1
1 巫山县概况及经济发展现状
1.1 巫山县域概况
巫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重庆市的最东端,地处长江三峡腹心地带。全县幅员面积2958.21km2,南北延伸78.4km,县辖26个乡镇,312个行政村,人口62.3万人,农业人口51.09万人,乡村拥有14.47万户。
巫山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绚丽多姿的人文条件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其中,“天下绝景”小三峡、“长江第一漂”小小三峡、“三峡第一峰”巫峡神女峰、204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堪称“巫山四绝”。随着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大功告捷,新形成的“高峡平湖”和新城等景观更是为三峡风光锦上添花。
1.2 巫山县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2008年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1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064万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6714万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5345万元,增长18.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23.8%、63.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8、3.5、9.2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1%,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6802元,增长27.6%。
截至去年末,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5125户,民营企业184户,注册资金2.5亿元,从业人员12189人,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入库税金2600万元,占全县财政税收的20%。全县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创造税收、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占全县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重点扶持10户税收100万元以上、100户30万元以上、1000户1万元以上的企业和重点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百千”工程),带动全县个体工商群体发展。
2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特色资源优势相结合,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
2.1 充分发挥巫山县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经济
2.1.1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以长江三峡、巫山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为代表的峡谷风光;以距今204万年的巫山县龙骨坡古猿人遗址、千年悬棺、古栈道和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的巫山县大溪文化遗址为代表的三峡历史文化类;以千年古镇大昌镇为代表的古建筑及民俗风情等。
2.1.2 矿产资源贮量大 探明储量的矿藏众多:煤炭5.7亿t,原煤1.7亿t,铁矿1.53亿t,石灰石10亿t,石煤5亿t,石膏8000万t,铜、硫铁、粘土矿储量丰富且有一定开采价值。
2.1.3 农林特产富足丰饶 乌桕、高级造纸原料蓑草产量居全国前列;魔芋倍受日商青睐,蚕丝出口日本;中药材行销东南亚;柑桔、烤烟、油料、生猪、山羊板皮等大宗农副土特产品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在全国具有较大优势。
此外巫山县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劳动力39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3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万人以 上。
2.2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发展特色经济
巫山县提出建设“和谐、富足、文化、生态”新巫山的总体目标,以兴办特色工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 “渝东门户、库区特色产业县、中国旅游大县和文化名县”。
2.2.1 发展劳务经济 每年新增劳务输出2万人以上,五年内转移劳动力15万人,劳务收入突破9亿元。
2.2.2 发展能源工业 整合煤炭资源,年产原煤175万t;投资9000万元,开发建设年产150万t桃花铁矿;实施千丈岩、后溪河水电站梯级开发,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0万KW。
2.2.3 发展旅游产业 启动小三峡提档升级、文峰观、神女峰观等景点建设,修复小三峡古栈道,打造精品旅游热线,打造“阳光三峡旅游”。
2.2.4 发展“四色”经济 形成红(柑桔)、绿(茶叶)、白(蚕桑)、黄(烤烟)色经济格局,即在400m以下低山发展柑桔业,建优质干果基地5万亩;400-800m中山发展蚕桑、茶叶业,年产蚕茧1万担;800m以上高山发展烤烟、畜牧业,发展烤烟25万亩,建设草食牲畜生态养殖科技示范百里长廊。
2.2.5 发展商贸经济 投资6000万元,开发文物仿制特色旅游品,建设“安登逸”农副土特产加工和年产28万箱萝卜干加工生产线等项目。
2.3 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巫山县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的状况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集中反映,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要求,切实发挥县域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的支撑作用。同时,只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其迸发的经济活力、外在张力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才能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更好的促进巫山县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占国.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
篇8
一、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与国家产业政策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墨江县缺乏大企业、大集团,没有形成特色支柱产业,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拳头产品少,产业链较短,带动效应不突出;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从经营规模、资产规模、整体实力上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企业往往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有的产品能耗高,达不到国家环保标准,与国家产业政策不协调,增加了企业自身经营的风险,更难以获得银行资金的青睐。比如:墨江规模企业中的“森鑫达水泥建材”,生产工艺仍为“立窑”技术,属高能耗受限行业;“兴华矿业”冶炼成本过高,价格倒挂无法正常生产;“沪森木业”因原材料不足,生产受到限制。
(二)资金需求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准入条件
墨江县目前共储备项目30项,总融资需求22.29亿元,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但一些交通类融资项目、水利类融资项目、市政建设工程项目所属部门是行政管理单位,承贷主体不明确或贷款主体不符合条件、所能提供的资产抵押担保不足等原因,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的准入条件,项目无法获得支持。
(三)存贷比较低使资金未能发挥效益
目前,国有银行将授信审批权限集中到市级、省级行。这种管理方式导致因审批时间延长而流失一些优质客户,也制约了县域信贷投入。从近两年来墨江县金融运行情况看,新增存款转化为本地贷款的总量虽有所增长,但与县域经济增长对资金巨大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2012年存款余额为40.69亿元;贷款余额为22.2亿元,2012年存贷比为55%,2007年至2012年存贷比基本一致,2012年资金闲置约18亿元,存贷比例过低,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
(四)资金与项目不匹配及信息不对称影响银企合作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多采取“一盘棋”管理模式,需要靠项目争取指标,也造成银行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墨江县属欠发达县域,项目难以挤入“中央、省、市”的盘子,或县域商业银行管辖行对地方项目、企业信息的不了解,影响对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县域商业银行有限的信贷资金往往流向预期明确、信贷风险小、期限长,投放集中,管理方便,收益稳定的一些领域,使得县域有待扶持的一些新兴发展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另外,银行自身注重风险管理,在信贷资金较紧时,信贷门槛更为提高,中小微企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不动产少、缺乏土地、房产这类硬抵押物,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增大。
(五)融资渠道单一和信贷产品创新难满足县域经济需求
目前,县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受银行体制、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基层银行的创新动力较弱,对上级行经营管理更多的是被动执行,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开拓适合县域经济实际的金融产品意识不够。面对“三农”和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无论在投放贷款总量上,还是在金融产品上,都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企业普遍反映,现有银行贷款大多是流动资金贷款,缺少对技术改造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
(六)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服务缺位之间存在矛盾
在各级政府引导下,当地农民积极发展茶叶、橡胶、烤烟、紫胶等产业,收入以较快速度增长,农民对农村金融服务必然产生多样化需求,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撤并致使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位,虽然政府、金融部门作了不少努力,全县已实现了所有乡镇金融机构设置的全覆盖,但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只能做到限时服务,无法满足农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在许多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一笔存、取款业务通常需要到离家数十公里远的乡镇甚至县里外的金融机构去办理,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对策
(一)立足核心产业,培育中小企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建议围绕墨江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化活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实力、有前景的大企业、好企业,围绕核心企业提供加工和服务,拉长产业链、贸易链、供应链,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效应,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关键要培育,关注信誉好、发展快、合作对象强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银行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要做到“懂你”,研究企业交易的对象,交易的真实性,研究行业规律、成长周期、治理结构,帮助企业发展,做其长期业务伙伴,根据其需要设计产品,服务上突出简洁高效,注重风险防范。
(二)拓宽融资渠道,满足县域经济建设资金需求
结合不同的项目资金需求,拓宽融资渠道。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是融资的核心内容,融资渠道主要有:金融渠道融资,财政渠道融资(比如: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土地渠道融资(比如:利用土地储备和管理政策,搞好土地资源的经营和租赁,利用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联营入股、租赁、抵押等方式取得收入,参与经营、吸纳投资,融通信贷资金。),信用担保渠道融资(通过担保业务,为融资拓宽渠道,促进银政合作贷款融资、银农合作融资)以及其他渠道融资(比如:BOT融资,特殊经营权融资),我们应充分运用融资渠道来满足县域经济建设资金需求。
(三)增强银行经营活力,创新适合县域经济融资要求的金融产品
统一的信贷管理模式和标准并不适应银行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牢牢把握自身发展和支持地方经济的契合点,在积极贯彻央行货币政策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就是壮大自我的意识,积极向上争取资源,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支持,努力争取贷款规模,增加信贷投放总量。并根据欠发达县域经济结构的特点,在贷款方式、抵押担保方面寻求突破,开发新产品,形成特色化服务、多样化服务。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要有创新举措,比如:通过政府、银行、税务、工商、行业协会、商会联合对中小企业市场板块进行分类,批发性授信,减少成本;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调查研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权利质押、动产融资、无抵押信用放款,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增强基层分支机构的盈利能力和服务当地的经济活力,使信贷改革创新更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水平。
(四)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流,促进项目需求与信贷资金的有效对接
通过搭建银政企互惠合作平台,加强县域经济和金融信息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向辖内金融机构提供经济信息,包括资金需求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另一方面向县有关经济主管部门传导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和金融信息,协调化解贷款难、难贷款问题的症结,为金融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提供有效服务。比如:农业发展银行业务有所拓展,信贷支持内容范围扩大,除粮食流通企业信贷支持外,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流通体系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包括路网、水网、电力建设、酒业、渔业等行业),但政策性银行准入条件较严,项目逐级审批,以项目增规模。一旦项目能形成有效对接,对地方支持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又如邮政储蓄银行其信贷资金全市统筹,可用信贷资金较为宽裕,2013年,墨江县邮政储蓄银行已争取小额担保抵押贷款规模1559户,可贷金额7795万元,可用于中小微企业信贷资金规模大致有2000万元,一旦上述信贷资金能有效对接并投入,一方面可对地方经济形成有效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原承担小额抵押贷款的信用社可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其他需要支持的项目。所以,要有效疏通金融部门与经济主体的连接渠道,搭建互信、互利、互助的良好合作关系。
(五)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进一步加强信用宣传教育和信用工程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树立诚信是生存之魂、经营是成败之根的理念,增强群众和企业的信用观念。进一步加强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力度,各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和配合,支持信息采集,持续提高征信工作建设水平,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严厉打击破坏金融秩序、骗取银行信贷、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努力为金融运行安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9
关键词: 监测系统; 指标体系; 海洋经济; 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2-64-03
0 引言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制约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也日益显现,特别是国家对海洋经济的综合管理能力已不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1]。主要表现在:第一,海洋经济监测信息获取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海洋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第二,海洋经济评估能力条件不足,难以满足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三,热点问题跟踪监测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2];第四,国际海洋经济发展信息不足,难以满足维护海洋经济安全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能力建设,为海洋经济宏观调控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系统实现的核心技术、系统数据安全的保障机制等内容,以期为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推进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有助于沿海海洋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重点考虑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的规范统一、可操作、与国家系统的衔接、前瞻性、可拓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等方面的内容。遵循如下设计原则:先进性与前瞻性原则、适用性和拓展性原则、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统一性和标准化原则、安全性与保密性原则和可管理性原则。
1.2 数据安全
系统具备操作履历和日志管理功能,记录所有用户的每一个操作。系统具备过载保护能力,当系统负载过重时,系统自动拒绝访问请求。设置访问频率,当访问频度超过规定,系统则自动在一段时间内拒绝该用户的访问请求[3]。
为保障企业上报数据的准确性,系统建立了一套灵活简单的流程审核设置功能,管理员可根据监测的业务量,设置系统当前的审核流程级数。
1.3 数据管理
系统具有标准化数据导出功能,按用户需求全部或批量导出各种类型海洋经济数据。提供丰富的报表功能,常用数据可快速提取。向管理员提供数据导出功能。
1.4 系统架构
为了充分考虑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开发,系统采用多层架构体系,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既符合当今软件技术发展的潮流,又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的业务需求,并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在该软件构架下,系统功能模块主要以软件中间件的方式实现,可以分布在网络的任何结点上,为不同的业务应用提供相应的服务。用户客户端主要以浏览器的形式访问系统提供的服务,仅需安装少量特殊的客户端的系统。系统所需的数据以分布方式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均通过数据访问中间件进行访问。
系统逻辑上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基础设施层、基础数据层、信息服务层和业务应用层,这四个部分通过标准协议和接口形成有机的整体[4]。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1.5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设置、用户管理、数据填报、数据审核、我的填报、填报查询、数据催报、企业信息、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系统设置:该模块主要实现监测地域信息设置、审核流程设置、系统审计、数据清理、数据导入、数据导出等功能。
用户管理:该模块实现系统用户的增加、删除、查询、修改及权限的设置。
数据填报:该模块主要实现企业经济数据的填报功能,列表显示未填报经济数据企业,填报完经济数据后,企业信息从该页列表中自动删除。
数据审核:该模块实现各级管理员对于本辖区内填报企业经济数据的审核功能,符合要求的经济数据,通过审核后提交到高级管理员继续审核,不符合要求的经济数据,退还给企业后,由企业修订后重新填报。
我的填报:该模块实现对各级管理员或企业用户查看通过该用户名填报的企业及经济数据情况。
填报查询:该模块实现对各级管理员或企业查询通过该用户名填报的企业信息及企业经济数据。
数据催报:该模块实现各级管理员对于本辖区内监测企业未按时上报经济数据的催报工作,企业用户登录后即可看到催报信息。
企业信息:该模块实现对所有监测企业信息及企业经济数据的查询及管理。
数据分析:该模块实现对生产总值分析、总产值分析、产业数量分析、产业总成总值分析、产业结构数量分析、企业监测数量分布分析等数据的分析功能。
数据统计:该模块实现按不同地域的常用的报表的统计功能。
报表打印:该模块提供常用的各类统计报表的打印功能。
2 系统实现
2.1 系统开发技术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采用B/S架构,开发语言为JAVA,采用业界流行的Strust2+Spring+MyBatis技术,并融入了Query等先进的功能组件。应用框架分为三层,符合业界流行的常用分层方式,通俗易懂,简洁明快。表现层使用了部分portal技术,包括单点登录、集中的权限控制、个性化界面定制等。
海洋经济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征,与操作系统机器版本无关。系统不依赖任何特定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中间件等。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借助于Weblogic、Websphere等商业应用服务器发挥出强大的功能和很高的系统稳定性。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实现采用目前国内外较为流行的面向对象的技术,后台数据库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 11g,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Linux企业版,客户端采用Microsoft 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要求IE7.0及以上。
2.2 系统运行实现
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作为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提供整套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涉海事业单位、涉海部门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本系统录入海洋经济监测数据,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运行后主要界面如图3和图4所示。
3 系统安全保障技术
企业的经济数据涉及到企业的核心利益,因此,系统的安全尤为重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在主机安全防护、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用户安全、安全评估、安全审计等方面进行建设。
3.1 主机安全防护
综合运用主机安全加固技术、主机核心防护技术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这三种技术手段,使服务器的安全等级达到最高。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求不低于C2的安全级别。
3.2 备份与恢复
采用服务器备份、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措施,建立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机制。
3.3 数据库用户安全
在用户组、用户、角色、操作权限四个层次上设置的权限机制,保证对数据库的安全操作。
3.4 安全评估
采用安全评估扫描工具,包括基于主机的扫描器和基于数据库的扫描器。在主机系统的安全性检测、主机系统安全漏洞发现、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关的授权与认证探测等方面,落实安全评估扫描的具体工具和措施[5]。
3.5 安全审计
采取安全审计措施,并通过多层次的审计手段,形成一个功能较完备的安全审计系统。例如,记录用户使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所有活动的过程,不仅能够识别是谁访问了系统,还能指出系统正被怎样地使用,为确定问题和攻击源提供依据;完善系统事件记录,便于迅速识别问题。
3.6 数据集成与数据服务
数据库访问中间件是解决异构平台、异构环境、异构数据库的统一访问、统一存取的最佳方案,相比传统的数据库访问,其通用性、访问权限控制、资源占用率等多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通过调用中间件提供的数据库访问接口来完成数据库访问操作,使应用系统对各种异构数据库访问的复杂性相隔离。数据库访问中间件主要支持数据库访问控制、访问权限控制、线程调度管理、数据处理等功能。
4 结束语
建立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是提高海洋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需要。“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建设既是任务,又是保障体系,通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的建立,可以为各级政府实现如下目标。
第一,使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省海洋经济数据的运行态势,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宏观了解[6]。
第二,提高各级政府对全省海洋经济的管理效率和能力,使各级政府部门中的全省海洋经济数据得以集中汇总利用,通过准确和及时数据预测和分析服务,主动为全省海洋经济运行提供数据服务。
第三,提高各级政府的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综合数据查询服务,增强政府调控区域经济、驾驭区域变化、应对突发事件、总揽全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殷克东,刘雯静.中国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5:94-99
[2] 全占岐,贺芳.辽宁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4(13):43-44
[3] 谭前进,林和平.基于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6:199-202
[4] 管仁初,林和平.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医疗辅助诊断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7.33(16):272-274
篇10
一要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依靠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从整体上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一要立足现有优势,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要依据各自的区位条件和比较优势,依托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城市配套工业和特色优势工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壮大骨干企业规模,壮大支柱产业。二要积极发展园区工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要突出产业立园、特色立园的发展方向,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以市场的理念来运作,不断提升园区开发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尽快形成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三要以产业化为龙头,加快推进农业工业化。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增收,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思路和生产组织方式来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植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延长农业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业效益。
二要坚持以城镇经济为带动。
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以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导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要尽快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把县城、中心镇和其他建制镇分为层级进行统一规划,确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在进一步修编好市区总体规划的同时,集中精力抓好县城和中心镇的规划,要按照走“县城小城市-中等城市、中心镇小城镇-小城市”的路子进行超前规划。欠发达地区面积较大,村镇分散,集镇人口相对较少,经济实力较弱,基础设施较差,要素有限。一个城镇如果达不到一定人口数量,就会造成规模不经济,城镇功能很难发挥。因此,推进城镇化进程,既不能脱离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不能重复发达地区先工业化、后城镇化老路,不能走遍地开花的分散路子,必须以创新的思路,突破集镇人口少、产业分散、财力不足的瓶颈,走出一条以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以城镇化为龙头、产业与人口加快集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三要坚持以扩大开放为核心。
要依靠招商引资的大突破,依托产业的大投入,实现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实现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投资者生财换自身发展。要善于借助外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拿出优势资产和优质项目重点招商,把潜在资源优势变成产业发展优势,把区位交通优势变成商贸流通优势。以招商引资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四要坚持以民营经济为动力。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哪个县域民营经济活跃,哪个县域的经济就能在发展竞争中获得明显优势。要坚持市场取向原则,尽快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多元所有制结构,并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区域特色化方向发展,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条件和领域。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凡是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凡是三资企业可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高科技领域、传统制造业领域和服务领域。要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重点是要支持那些对提高县域综合实力有重大促进作用,以及对社会稳定有较大贡献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强扶持,在技改贴息、科技基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产值、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 上一篇:浅谈教学中的美育
- 下一篇:孟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