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常见症状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常见症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蛋鸡;初冬;慢性呼吸道病;诊治;预防
鸡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使蛋鸡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降低甚至死亡,是蛋鸡饲养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流涕、眶下窦脓肿等,任何日龄的蛋鸡都有可能发生此病,且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初冬季节天气骤变,气温下降较快,容易引起蛋鸡免疫力下降而感染该病,因而,强化初冬季节蛋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极为重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1 初冬蛋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
蛋鸡饲养中,初冬季节可能发生的疾病很多,其中与慢性呼吸道病症状类似的也较多,为了更好地对该病进行诊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 与传染性鼻炎相区别
鸡传染性鼻炎的症状与慢性呼吸道病的症状极为相似,且两种疾病常常同时产生,其区别是:传染性鼻炎的症状以流眼泪、面部肿胀和流鼻涕为主,无慢性呼吸道病的气囊炎和呼吸音症状。
1.2 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相区别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为病毒性疾病, 鸡群发病比较急, 输卵管有特征性病变,常伴有肾脏病变,成年鸡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并出现严重畸形蛋,各种抗菌药物均无效。此外,该病易与慢性呼吸道病相互诱发造成混合感染。
1.3 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相区别
传染性喉气管炎通常仅发生在成年鸡身上,这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传染性较强,感染鸡群精神委靡,张口呼吸,甩头,咯血,病情发展较快,很多鸡来不及救治就死亡了,各种抗菌性药物都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1.4 与新城疫的区别
鸡新城疫为病毒性疾病,表现为全群急性发病、症状明显(非典型性新城疫症状不明显),虽然呼吸道症状与慢性呼吸道病相似,但消化道出血严重,并且有神经症状出现,这与慢性呼吸道病很容易区别。另外,鸡新城疫可诱发鸡慢性呼吸道病,往往在新城疫症状消失后,慢性呼吸道病的症状才逐渐表现出来。
1.5 与维生素A缺乏症相区别
缺乏维生素A的鸡通常消瘦,羽毛干枯、无光泽且蓬乱,腿脚褪色,用抗生素治疗无疗效,而慢性呼吸道病用抗生素治疗是有疗效的。
1.6 与曲霉菌病相区别
初冬季节若降雨过多,可能引发梅雨季节易患的曲霉菌病,该病通常是暴发型,且日龄较小的鸡只越容易感染,表现为呼吸困难、音。
2 初冬蛋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防与治
2.1 接种疫苗
科学接种疫苗对防止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是活疫苗F株疫苗。F株疫苗给1日龄、3日龄、20日龄雏鸡滴眼接种不会引起任何可见症状或气囊上的变化,而且不影响增重。饲养者应正确接种,有效避免慢性呼吸道病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2.2 科学使用防治药物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对细胞壁起作用的药物对支原体没有效果,常用的有效抗生素主要有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螺旋霉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由于任何病原体都有一定的耐药性,为了保证药物有效,应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进行疾病防治,最好几种有效药物轮流使用。此外,为了巩固防治效果,应将每个疗程控制在3~7d之间。
2.3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
首先,引进种鸡、种蛋时要把好质量关,坚决不从有病鸡场采购;其次,要对不同日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种鸡进行分类饲养和管理;再次,要做好鸡舍管理,严防猫、鼠、鸟等进入鸡舍。做好饲料管理、注意营养均衡,以提升蛋鸡抵抗力;此外,鸡舍要经常通风和打扫,时常消毒,以消除病原体,避免鸡舍拥挤,合理安排饲养场地,仔细观察鸡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认真地诊断和治疗。
2.4 阻断种蛋垂直传播
阻断种蛋垂直传播是减少慢性呼吸道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可采取以下2种做法:(1)抗生素处理法。孵化前将种蛋加温到37℃后立即将其放入5℃左右对支原体有效的抗生素溶液中浸浴15~20min;也可以将种蛋放入密闭容器内的抗生素溶液中,抽出一部分空气,再注入空气以促使药物进入种蛋中;(2)加热法。将种蛋放入孵化器,通过加入热控提升孵化器中的温度,从而达到消灭支原体的目的,但采取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控制好温度,避免影响孵化。
3 总结
慢性呼吸道病严重威胁着蛋鸡健康,该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是蛋鸡饲养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在发现蛋鸡健康情况出现异常时应及时进行诊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使蛋鸡慢性呼吸道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岩松,李金岭,石维.常见鸡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J].兽医导刊,2013(3):27-28.
[2]庄宏伟,单雪梅,刘金平等.鸡慢性呼吸道病及其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188.
篇2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因素;防治措施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不仅影响孩子生活还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免疫力比较低是造成孩子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发之一,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鼻腔至喉咙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治疗时必须明确感染的病原体从而选择有效的药物。下面针对我院住院的30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在我院2012年9月~12月住院的30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分析,其中男孩18例,女孩为12例,平均年龄在6~14岁,发病率较多的儿童年龄在3~6岁,7~14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率较少。发病时间平均在48~96 h。
1.2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以中高热为主,出现呕吐、食欲差,病情严重时有畏寒寒战等情况。一部分伴有普通感冒现象,出现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且年龄越小,呼吸道感染症状越不典型。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状初不明显。发病时间平均48~96 h。
1.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为3.0×109/L~16.8×109/L,其中淋巴细胞升高25例,占总数的83%,中性粒细胞升高3例,占10%,血生化电解质分析以血钠偏低多见,其他无明显异常[1]。
1.4诊断标准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大多由于病毒通过飞沫、雾滴传播,在天气骤变、气温下降时节,患儿到过人口过于密集地段,封闭室公共场所,年长的儿童由于饮食上进食了冷饮辛辣的刺激性食物,通常突然发病,表现为发热、咳嗽、纳差、呕吐,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其中腹胀、腹泻常为少见伴随症状,血象常表现为外周淋巴细胞升高,有些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血白细胞升高或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目前存在的现况是由于滥用抗生素现象,使耐药菌珠增多。
1.5方法 ①对于咳嗽症状的患者可以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减轻患儿的咳嗽程度[2]。②口服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板蓝根、蓝芩口服液,"胃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及促消化药"健胃消食片"等进行口服药剂治疗[3]。③对于呕吐与腹泻较重的患儿伴有脱水严重及离子紊乱的患儿,轻度的可以进行口服补液盐,严重的患儿要给予静脉补液,如果出现发热频繁的患儿和外周白细胞升高的都可加用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呋辛等进行治疗[4]。④加强对患儿的护理,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合理的喂养与用药,以易消化饮食为主。⑤对于无细菌感染指,应该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2结果
多数患儿在出现咽痛、咳嗽、鼻塞、流涕及发热后,经药物治疗后会缓解95%,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发热症状缓解度达到60%,一般的疗程在2~3 d。情况严重的患儿一般治疗时间为4~7 d,30例患儿中有16例是2~3 d后治愈恢复,缓解健康的,而出现发热严重的10例患儿在4~7 d治愈恢复,还有4例是发热加腹泻,出现咳嗽、咽痛、声音嘶哑、白细胞升高的患儿采用了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后病情得到好转[5]。
3讨论
我社区出现的患儿呼吸道感染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天气、饮食、小儿体制弱、生活不规律、无指征滥用抗生素等因素导致儿童免疫力下降所引发呼吸道感染。主要的防治措施:增加孩子的体格锻炼,有利于孩子增强体质,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增强孩子营养上的补充,补充一定的维生素A、钙、锌等营养元素,提高自身免疫力。按时预防接种如:百日咳、风疹、麻疹的预防针,这样就可有效的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准备工作,从而切断呼吸道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无细菌感染指征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呼吸道感染。
综上所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发原因复杂,对于这种病家长应该重视其严重性,家长要提高育儿知识,对于儿童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家长要进行正确的教育,采用正确的防治措施,有效的防止孩子呼吸道感染引发的病情,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泽雄.玉屏风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9,(32).
[2]张志华,罗悦性.小儿营养不良110例病因分析与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0(,29).
[3]周云芳.加强儿科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J].临床儿科杂志,2009,(06).
篇3
[关键词]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儿童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b)-0095-03
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compound pholcodine oral solution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HEN Min1 LUO Si2
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Hunan People′s Hospital,Changsha 410000,China;2.Science and Education Division of Hunan People′s Hospital,Changsha 41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pound pholcodine oral solu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Methods 8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mpound pholcodine oral solution treatment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ith grams cough treatment of pediatric cough syrup,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cough,sputum symptom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0.32±0.11 and 0.28±0.02,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0.94±0.03 and 0.79±0.10),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Compound pholcodine oral solution;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Clinical efficacy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且其是引起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咳嗽多痰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症状,由于小儿呼吸道纤毛功能远低于成人,因此易造成痰液积聚阻塞呼吸道,从而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是处方药,具有中枢性镇咳的作用。本文就该药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均符合胡亚美主编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所有患儿均伴有中度以上的咳嗽、咳痰症状,但无明显气促胸闷,同时排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甲状腺疾病等患儿,且80例患儿在纳入研究前3 d均未应用过镇咳祛痰平喘类药物。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2岁,平均(6.37±2.01)岁,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17例,气管支气管炎12例,肺炎11例,其中7例(15.0%)患儿伴有轻度发热;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6.08±2.14),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18例,气管支气管炎13例,肺炎9例,其中8例(20.0%)患儿伴有轻度发热。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原发疾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给予适当抗感染和退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生产企业:南昌立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商:南昌立健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358)治疗,剂量为6岁患儿:10 ml/次,3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克咳小儿止咳糖浆[生产企业: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2020503(非处方药)],剂量为5岁患儿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的观察周期均为5 d。
1.3 观察指标
应用症状分级标准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依此作为疗效判定依据,其中咳嗽0分:无咳嗽;1分:轻度咳嗽,表现为间断咳嗽,且不用做正常生活和学习;2分:中度咳嗽,介于轻度咳嗽和重度咳嗽之间;3分:重度咳嗽,表现为昼夜均不停咳嗽,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咳痰0分:无痰;1分:轻度咳痰,表现为咳嗽伴痰声,但痰液不多,且易咳出;2分:中度咳痰,介于轻度咳痰和重度咳痰之间;3分:重度咳痰,表现为咳嗽伴咳喘,两肺可听闻痰鸣音,且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积分减少≥2分或变为0分;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1分或变为1分;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比较(分,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2.2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2.5%)患儿出现了轻度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但症状均较轻微,均不影响治疗,多数患儿耐受性均较高。
3 讨论
由于小儿自身生理功能特点,免疫功能较差,因此易患呼吸道感染,且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咳嗽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临床表现,其往往与患儿上、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肺部疾病同时出现。咳嗽本身是一种正常的防御机制,良好的咳嗽可清除呼吸道内异常分泌物,而剧烈咳嗽不仅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睡眠,同时还有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不良后果[2]。这主要是由于小儿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软,淋巴血管丰富,而又加之感染后黏膜充血水肿,进一步加重了气道狭窄,且小儿纤毛运动较差,腺体分泌较少,咳嗽排痰能力较差,因此易发生痰液阻塞造成急性窒息等严重后果[3]。因此当儿童患有呼吸道感染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而止咳化痰是一种重要的对症治疗手段。
市场上小儿止咳化痰药物品种复杂多样,但是部分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能完全肯定。而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作为一种复方止咳化痰制剂已上市多年,其主要成分福尔可定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4],而其他成分如盐酸苯丙烯啶为H1受体阻滞剂,是具有中枢镇静作用的抗过敏药;盐酸伪麻黄碱为拟肾上腺素药,具有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可减轻鼻塞、流涕症状[5];愈创木酚甘油醚是一种祛痰剂,其可通过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微的恶心而反射性地使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从而痰液稀释而易于咳出[6],总之,复方福尔可定中的多种成分均具有镇咳、化痰的作用,同时其主要成分福尔可定成瘾小,在人体内部会代谢产生吗啡,因此安全性高,且临床认为尤其适用于儿童或婴幼儿[7]。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咳嗽、咳痰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总之,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用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显著的镇咳、排痰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同时服用方便,可更好地增加患儿的治疗配合度,从而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99-1120.
[2]邱一升.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辨证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3(19):2703-2704.
[3]叶剑波.复方福尔可定糖浆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止咳化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亚太传统医药,2012,11(11):62-63.
[4]杭琴红.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佐治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4):211-213.
[5]甘燕,戴迭宗,莫荣剑.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辅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3):64-65.
[6]聂永强.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86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3):16.
[7]孙欣荣,马彩玲,赵建平,等.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07,28(11):1290-1291.
[8]刘蓉,何晓芸,余静,等.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化痰止咳作用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13(7):538-539.
[9]许秋英,孟平英,陈敏.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 4(36):142-143.
篇4
【关键词】 儿科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82-01
对于儿科患者的上呼吸道发生感染有九成以上是病毒造成的,其中,主要的病毒为鼻病毒以及冠状病毒,占到60%左右。另外,还有流感、副流感等病毒,还有的就是呼吸道的合胞病毒以及腺病毒等,还有柯萨奇、EB和埃可病毒,这些病毒都可能导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而只占10%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细菌发生感染,其中儿科患者的细菌感染最主要的类型为肺炎的链球菌以及流感的嗜血杆菌或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上为最常见的感染细菌,另外还有大肠杆菌和厌氧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当患者确诊细菌性感染才能考虑应用抗生素。本文就抗生素在治疗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以及注意事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0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所有患者均确诊由细菌性感染导致上呼吸道病症,症状主要有肺炎和流感,体温查过39摄氏度、鼻分泌黏液脓性物、面部肿胀,同时鼻塞伴有头疼、牙痛等症状。个别发生急性的细菌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等。
12 治疗方法 各类的感染性疾病和各部位感染的常见病,病原菌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急性的咽炎或者扁桃体炎,其致病原因一般为细菌性,溶血性链球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对于这类细菌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对于皮试过敏者,则建议改用红霉素,或者是其他的抗生素,比如一代头孢菌素或者是二代的头孢菌素等。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简称CAP,致病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的链球菌,大约占到CAP致病原因的1/3上下,致病菌还有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卡他莫拉菌等,还有极少的致病原因是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以及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当病原明确的时候,可以根据药敏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建议选用抗生素有青霉素以及阿莫西林,还有第一代头孢菌素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危重患者可以用第三代的头孢菌素以及一些大环的内酯类药物。
2 讨 论
21 关于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九成以上原菌为病毒,其中主要是鼻病毒和冠状病毒为主,占到60%左右。而只占10%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原因是由于感染细菌,而只占10%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细菌发生感染,其中儿科患者的细菌感染最主要的类型为肺炎的链球菌以及流感的嗜血杆菌或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上为最常见的感染细菌,另外还有大肠杆菌和厌氧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当患者确诊细菌性感染才能考虑应用抗生素。近些来,肺炎支原体上升趋势明显,占到儿科患者肺炎10-20%,流行期高达30%以上[1]。
22 关于抗生素在呼吸道疾病治疗时的指征 一般普通感冒不需要应用抗生素,当感染的症状持续了1周到10天左右时,仍然不能有所缓解,且可能越来越严重,或者伴随发热,白细胞的量升高以及C反应的蛋白出现升高,有的还会发生中耳炎的症状,或者是全身以及局部的症状较为严重,高热且耳痛,患儿的鼓膜发生充血膨出,外耳有见血性的脓液等,这时需要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
23 对于抗生素一定要掌握使用的疗程 由于患儿感染的病原菌不同等其他的原因,在一般的情况之下,用药直至体温恢复到正常,一些明显的症状逐渐消退了七十二小时或九十六小时之后。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咽炎和扁桃体炎需要较长的疗程,一般情况下为十天左右,而急性的细菌性中耳炎会持续一周或者十天时间,急性的细菌性鼻窦炎的疗程造十天到十四天左右。
24 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对疗效评价和对治愈后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如果在用药后的三天之内,患儿出现了病情稳定以及好转的趋势,比如在临床上患儿的体温出现了下降趋势,临床上的症状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所改善,我们就可以认定药物产生了效果,在治疗有效的情况下,不要盲目的因为病情恢复慢而换药。通过一些研究资料发现,对于临床上一些病原体进行经验性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儿科患者的预后,但是那些特异性病原学的诊断对临床的治疗影响不大。因此得出结论对于经验性治疗,如果治疗的三天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那么病死率就会出现降低,而如果在三天之内没有效果,患者的病死率则会升高。
参考文献
[1] 丁嘉寅,王剑,李旭梅,涂厉标我院急诊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2009(12)
篇5
关键词:利巴韦林注射液;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57-0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含病毒的唾沫、污染物品等,90%为病毒感染。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热及其它临床症状,往往具有变化快、发病急、热势重等特点[1],甚至引发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2]。临床上常用的利巴韦林注射液,是治疗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为了观察利巴韦林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间采用利巴韦林针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者35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间收治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0例,24h内出现发烧、咳嗽、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入院体温≥38℃,CRP≤10mg/L,WBC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综合性治疗,进行止咳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每天每公斤10-15毫克加入1/4~1/5的液体需要量中,1天1次;对照组只采取常规综合性治疗,3d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热、咳嗽、鼻塞、咽痛、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总体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进行统计分析。
1.3 疗效标准。治愈:完全退烧,恢复至正常体温(腋温≤37.5℃),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显效:自基值体温下降≥1.0℃,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其他基本达到痊愈标准。有效:自基值体温下降0.5~0.9℃,病情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无效:持续升高或自基值体温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士S表示,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治疗组患者发热(2.3±0.7)、咽痛(2.5±1.7)、鼻塞(2.1±1.3)、咽部充血(2.3±1.0)及咳嗽(1.7±0.4)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2.9±0.9;3.0±1.4;2.6±1.4;2.7±1.6;2.3±0.6),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35例患者,治愈23例,治愈率为65.7%,显效9例,显效率为25.7%,有效2例(5.7%),无效1例(2.9%),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35例患者,治愈16例,治愈率为45.7%,显效9例,显效率为25.7%,有效和无效均5例(14.3%),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期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流涕、食欲不振、鼻塞、咳嗽、呕吐、喷嚏、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头痛、咽部不适、腹痛,时常伴扁桃体肿大、充血,并有颈淋巴结肿大的可能。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常规治疗以抗病毒、抗炎对症治疗为主[4]。利巴韦林是一种核苷的一种类似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抑制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诱导病毒RNA发生突变,使病毒RNA复制出现程序错误。因其作用确切,临床常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本文应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35例,治愈率为65.7%,有效率为97.1%,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吕连菊,贡树基.利巴韦林与地塞米松混合液滴鼻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4):228-229
[2] 岑丹阳,赖文玉,薛红漫.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219-3220
篇6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痰热清注射液;必嗽平;临床分析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我国各类疾病中占首位。由于发病急、变化快,有一定的并发症。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26例均系我院住院患儿,男128例,女9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3岁,6个月~1岁55例,1~5岁68例,5~10岁58例,10~13岁45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组72例,下呼吸道154例。
1.2诊断标准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均参阅诸福棠《实用内科学》第6版标准。
1.3方法将选入对象分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实验组114例,给予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的痰热清注射液,剂量0.3~0.5ml/(kg•次)(最大20ml/次),每日1次,对照组112例使用针剂必嗽平4~8mg/次,每日1次。两组患儿连续使用7d为一疗程。
1.4疗效标准
1.4.1痊愈主要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缓解,客观检查恢复正常。
1.4.2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接近正常。
1.4.3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客观指标有所改善。
1.4.4无效客观指标无变化,客观指标不明显或加重。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86.6%,有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两组在研究期间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稳定,痰热清组未发现1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轻微腹部不适。
篇7
【关键词】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治疗;上感颗粒
【中图分类号】R3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65-02
呼吸道感染常见疾病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发病人群分布较广,疾病在一年四季均能发病[1]。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因为各方面的病毒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对患者上呼吸道不同的位置均有可能侵犯。为了探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区别,以观察组和对照组区分,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实用内科学》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西医临床诊断,根据《中医外感高热症急症诊疗规范》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中医临床诊断,本组研究对象与中西医诊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标准互相符合。男42例,女38例,年龄在17~80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2.3±2.1)岁。本组研究对象均为急性起病类型,病程在10h~40h之内,平均病程为(21.3±3.2)h,患者的体温均高于38℃。其中12例气分证,40例卫气同病,28例卫分证。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诊断标准、性别、年龄、病程、体温等临床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百服宁片剂给予临床治疗,每次给予1片日用片,2次/日,每天临睡或者夜晚采用1片百服宁片剂夜用片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上感颗粒给予临床治疗,上感颗粒中含有生甘草、鸭跖草、大青叶、石膏、青蒿、黄芩、柴胡、薄荷、羌活等成分,给予口服治疗。如患者的体温低于38℃时,则每次采用1包上感颗粒给予临床治疗,2次/d。如患者超过39℃时,则应该每次采用2包上感颗粒给予临床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多饮用水、重视休息。如患者疾病需要,则应该给予补液治疗,3d为1个治疗疗程。
1.3 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本组研究对象临床治疗效果均根据《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具体体现如下:(1)痊愈效果:患者体温往正常温度恢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显效效果:患者有着正常的体温,临床症状消失超过70%以上。(3)有效效果:逐渐降低患者体温,临床症状消失超过30%以上。(4)无效效果:患者的体温没有降低或者以逐渐升高呈现,临床症状消失在30%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x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以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治疗效果为92.5%,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疗效果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患者咳嗽缓解以及体温恢复正常的情况
观察组在治疗后1d、治疗后2~3d、治疗3d后咳嗽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中医学中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作为风温、感冒等范围,通常是因为时行疫毒、风邪等感染疾病,病菌分别从口鼻、皮毛等进入机体[2]。通常情况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卫气同病以及卫分证类型,相关研究治疗表明,采用辛凉轻剂给予临床治疗,获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倘若患者存在挟风等症状,则将薄荷牛蒡合理添加,倘若患者存在挟湿症状,则将芦根滑石之流合理加入。上感颗粒药物中以黄芩、柴胡作为主要成分,能够起到清解邪热等效果,羌活、青蒿、石膏、薄荷等药物作为臣药,能够启到除烦止痛、透表解肌的效果。鸭跖草、大叶青等作为辅佐药物,能够起到泻火、解毒、清热等效果。通过分析相关药理学研究得知,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采用上感颗粒给予临床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肺部损伤的情况,启到免疫调节、抗炎、抗病毒等效果,对肺组织中PKR mRNA、TLR3的表达启到抑制的作用,确保破坏宿主细胞的情况得到减轻。
研究表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上感颗粒给予临床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氨溴索注射液 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呼吸道症状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年龄0.5~10岁,男女不限,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伴有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等。参照相关诊断标准[1]。统计病例120例,其中毛细支气管炎66例,急性支气管炎26例,支气管肺炎2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资料统计如下(见表1)。
方法:患儿诊断明确后,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静脉用盐酸氨溴索冻干粉剂(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入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溶液中,其中月龄6个月者每次5mg,6~18个月者每次7.5mg,每日2次,缓慢静脉注射,疗程为5天。对照组给予中药化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呼吸道症状改善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5天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②有效:5天内临床症状、体征减轻;③无效:5天内所有症状、体征未消失。显效+有效为总有效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
两组治疗5天后咳嗽症状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3.3%、80%、86.6%,对照组分别为3%、21.6%、46.6%,P<0.05;咳痰难易程度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10.0%、70.0%、96.8%,对照组分别为0、35%、48.3%,P<0.05,在减少痰量的有效率上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故盐酸氨溴索对于改善小儿呼吸道症状有显著疗效。见表2。
讨论
呼吸道疾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其中咳嗽、咳痰、排痰困难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盐酸氨溴索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黏液溶解剂,可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调节浆液性与黏液性的分泌,稀释痰液,使呼吸道内黏液生化特性正常化,增加溶胶层厚度,使纤毛活动空间增加,加强纤毛摆动的强度和频率,使黏液纤毛运输能力提高,使支气管分泌物易于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2]。盐酸氨溴索可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的恢复,加速黏膜纤毛的运动,改善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功能,能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克服以往反复吸痰状况,以减少黏膜损伤的机会。其次,盐酸氨溴索可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及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和肺不张,协助无纤毛区痰液的运送,改善肺通气和呼吸功能[3]。具有抗氧化作用,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释放,控制白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减少超氧化物阴离子及过氧化氢等的生成,减少肺氧化性损伤,减少过度炎性反应,抑制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减少液体的渗出和水肿的程度。盐酸氨溴索还具有协同抗生素的作用,使抗生素的肺组织/血浆浓度比值上升,缩短抗生素治疗的时间。
年龄幼小的患儿,由于口服用药困难,易于呕吐 ,导致疗效不显著,病程长。传统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由于雾气凉、流量大,多数患儿不合作,哭闹烦躁,拒绝吸入,从而加重呼吸困难,使患儿家长也不能接受此给药途径。我们通过临床研究,静脉途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避免了患儿服药难、呕吐等情况;同时也克服了雾化吸入带来的不便;并且静脉给药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改善小儿呼吸道症状,缩短疗程,并取得很好疗效。治疗组用药期间有8例患儿出现腹泻,继续用药,症状缓解,考虑与用药无关,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和其他过敏反应。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着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
篇9
[关键词] 复方甲氧那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气道高反应性
[中图分类号] R9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087—02
在高校门诊部里诊治最多的疾病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感染后咳嗽是引起亚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持续时间可达3~8周[1—3],大大影响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医疗资源欠缺的门诊部容易引起误治,造成抗生素的滥用[4]。本文通过观察80例在本校东校区门诊部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的治疗疗效,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帮助解决这一困扰广大师生和校医的常见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本校东校区门诊部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中的8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18~45岁。所有患者就诊前都曾有鼻塞、喷嚏、流涕、咽痛、头痛或发热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经治疗上述症状已基本缓解,继之出现咽痒、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等症状,病程≥3周。所有患者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正常,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无慢性心、肺、肝等系统疾病,对氨茶碱、喹诺酮类抗生素无变态反应,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给予口服复方甲氧那明(阿斯美)2粒/次,每日3次,加服酮替芬每晚1粒;B组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悉复欢)1粒/次,每日2次,加服复方甘草合剂10 mL,每日3次。两组的疗程均为10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每例患者治疗前症状和治疗后症状变化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镇咳平喘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两组咳嗽疗效进行比较。
1.4 疗效判断标准
1.4.1 咳嗽症状评分,0分:无咳嗽或咳嗽消失;1分:轻度咳嗽、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2分:中度咳嗽,介于轻度和重度咳嗽之间;3分:重度咳嗽、昼夜频繁咳嗽或阵咳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
1.4.2 根据咳嗽症状评分计算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后积分×100%。分为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无效4级评定,分别指治疗后临床症状累计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0%、60%~90%、30%~59%和 < 30%。临床控制与显效两者合计为总有效,据此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利用配对资料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2.5%,B组总有效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病程比较
A组治疗后病程为(7.56±3.21) d,较B组的(11.78±4.12) 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不良反应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40),主要为头昏、乏力、嗜睡,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等不适。上诉不良反应均为轻微和短暂性出现,没有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咳嗽主要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持续时间在3~8周的咳嗽属于亚急性咳嗽。感染后咳嗽是引起亚急性咳嗽的主要原因。在高校门诊部里就诊的多是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因此感染后咳嗽亦成为门诊部里的常见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主要是由于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而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物呈高敏状态,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病毒感染和气道高反应性关系最为密切[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为病毒感染[6]。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会造成气道上皮受损,黏膜下感觉神经暴露,刺激血管的活性物质、组胺等炎症介质产生和释放[7],同时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包括α—肾上腺素能神经活动增强,β2—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低下或部分阻滞,从而导致支气管痉挛和气道高反应性[8]。
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需与其他慢性咳嗽相鉴别,如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心因性咳嗽、结节病等。在高校门诊部里无法进行诸如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检查、支气管镜、肺部鼻窦CT、食管24 h pH值监测,但对于感染后咳嗽尚可通过询问病史、体查和血象、胸部X线等简单检查进行排他性诊断,并可采取经验性治疗[9—10]。
复方甲氧那明(阿斯美)是含有盐酸甲氧那明、那可丁、氨茶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复合制剂。其中盐酸甲氧那明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那可丁为支气管解痉性镇咳药(外周性镇咳),亦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氨茶碱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同时有轻微利尿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也有缓解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是H1受体拮抗剂,结合酮替芬可更有效地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本研究显示A组复方甲氧那明与酮替芬组合治疗效果优于B组左氧氟沙星的使用,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且症状均较轻。本研究中B组治疗后亦有部分病例改善,考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为自限性疾病,随病程延长,咳嗽等症状可逐渐减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大部分是因气道反应性增高所致,复方甲氧那明与酮替芬组合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较轻,并可以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值得在高校门诊部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霓雯,彭媛,陆益民.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司特对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680—168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513.
[3] 龚震明,罗志兵. 亚急性咳嗽81例临床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6):82—86.
[4] 周新,包婺平,瞿介明. 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国哮喘杂志,2011,5(6):407—411.
[5] 李江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48例临床分析[J]. 云南医药,2011,32(2):223—224.
[6] 王晓平,王卫平. 儿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35.
[7] 胡艳平,胡艳芳,翟成凯. 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170.
[8] 李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体会——附128例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69.
篇10
【摘要】 目的 了解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情况,分析诊断的准确性和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对2012年1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通过全面的诊治均已痊愈出院。结论 诊疗方法得当,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诊疗;临床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因细菌、病毒引起的鼻腔、咽或喉部的急性炎症,是冬季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咽痛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1。病毒引起者占90%以上,还有部分感染是由细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侵犯鼻部和咽部,其多是由多种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以及腺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该病发病急、传染力强,且病情严重时会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引起惊厥或大脑缺氧等症状。所以,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了解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发病的特点,我们对本院自2012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8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现总结如下:
1.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2~46岁;患病时间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轻度患者出现咳嗽、鼻塞、流涕、以及不同程度的发热;检查可见咽喉部充血、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扁桃体肿大等症状;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正常值范围内或稍高。重症患者还会出现腹泻、高热惊厥等症状。
治疗方法:6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轻度患者口服抗感冒类药物(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止咳药以及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类抗生素),加强保暖。重度患者应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经脉滴注抗菌药控制感染。
1.2 结果
68例患者中,41例患者在用药后24h后体温降至正常;62例患者在48h内体温恢复正常;剩余的6例患者在5天内体温全部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均已痊愈出院。
1.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医院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占医院门诊量的一半以上。患者多是由于受凉,淋雨,以及过度劳累造成的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于秋冬两季季节交替之时。开始病毒主要侵袭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鼻腔和咽黏膜有明显充血和水肿,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核细胞浸润,继而纤毛上皮细胞损伤,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及形成浅表溃疡,有较多浆液和黏液分泌,以后基底细胞增生,恢复期有上皮再生,伴细菌继发感染时,黏膜下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脓性分泌物2。对于该病的治疗,一般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患者在疾病初期,常常仅表现出一种或几种较轻的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引起细菌感染后,易导致气管和肺部炎症等并发症。由于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进行治疗,所以多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应注意结合实际症状或体征进行细致分析。一般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仅出现局部较轻微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喷嚏、流涕、咽部不适或咽痛等症状。重症患者会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还有部分患者出现皮疹。体征检查可见扁桃体肿大,咽部有充血现象,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之有痛觉。对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时应注意:(1)体温达到39℃以上,但扁桃体肿大不明显且咽部无明显充血现象。(2)患者咽部常出现晶莹的点状小点,可能为咽部淋巴滤泡增生形成的。(3)血白细胞计数在正常值范围内或偏低。一般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过程为2~4天,常会出现反复,但多在7天之内恢复正常体温。一旦发热超过4天时,应仔细检查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如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肺炎。
上呼吸道感染既有细菌也有病毒,一般90%以上由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非但无效,还可引起菌群失调,有利于病菌繁殖。而仅有少数患者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临床医生需熟悉经验疗法,并了解当前有关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细菌药敏资料,才能合理应用抗生素。如患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以及有关并发症如中耳炎、淋巴结炎等可选用抗生素治疗。而对单病毒感染者通常采用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又因其病程有自限性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则不需要用抗生素。抗生素联用时,也常出现不当之处。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为轻、中度感染,很少出现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因此,一般没有联合用药指征。刘金英等3调查发现,许多咽炎、扁桃体炎等病例联用了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若为细菌感染,通常病原菌对两类药物均敏感, 而前者的快速抑菌作用使病原菌迅速进入静止期,削弱了后者的繁殖期快速杀菌作用, 即前者拮抗后者的作用;作用机制相同的不同类药物联用。部分病例联用了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这两类药物的作用部位均为细菌核糖体 50s亚基,联用可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降低疗效。
对于有咳嗽、痰多等临床症状的患者,不能只依靠抗生素,应联合使用镇咳祛痰药。咳嗽属于清除和保护呼吸道的反射性防御机制,频繁的咳嗽、刺激性咳嗽和干咳,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应予以适当止咳。当气管和支气管受到刺激,甚至引起发炎,则分泌物增加,上皮细胞的纤毛无力全部扇走,则形成痰液,通过咳嗽反射咳出,故促进排痰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措施。使用镇咳祛痰剂时一定要结合病情合理使用,对痰少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给予咳必清等中枢止咳剂,这类镇咳剂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干咳;而是应该选用羧甲司坦,盐酸溴已新等使痰中酸性黏多糖纤维分解断裂,黏蛋白分解,使痰液黏度下降,痰液稀释易于咯出的祛痰药。
参考文献
[1] 杨立明 官德元. 内科学[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