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的举措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环境的举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环境的举措

篇1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生态环境及其现状

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的生存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森林面积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几乎1分钟就有超过20xx0平方米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

多年来,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违法征占用林地的行为屡禁不止,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重,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据统计,20xx年上半年,

全国林政案件20.95万起,其中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占60%;共查处林政案件20.75万起,查处率为99.02%。与20xx年同期增长3.4%,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案件增加21.6%,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增加12.3%,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增加5.5%,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基本持平。20xx年上半年,因林政案件造成林木损失21.7万立方米,其中,48.7%因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造成。另外,森林火灾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这个家园里,人是地球的主人.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有生命的物质,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这些生物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体中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导致死亡.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各类植物是氧气的加工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植物,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将不复存在.野生动物依赖于植物,也可以保护植物.以鸟类为例,90%的鸟类以昆虫为食,许多益鸟是庄稼,树木的卫士,是害虫的天敌.100条树虫十几天便可以吃光一棵大松树的树叶,而一对大山雀一天可以吃400多条虫子.如果没有这些

益鸟,害虫就会泛滥成灾.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依赖的"生物圈"、"朋友圈",谁也离不开谁.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为生态平衡的缘故.地球给我们人类乃至所有生命的形式,提供了一个生命支持系统--空气、水、适当的光和热、以及能源等等.事实上,这种原始的生态平衡从全球范围来看是极其难得的,我们今天或许只能在人类未曾涉足的地方才得以看到.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遭到了人类机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

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多辟渠道、形成机制;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局面。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铸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城,中华大地就一定会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从我做起,爱惜环境

当我们这样一群小孩儿为着环保而无可奈何时,突然发现,只要尽力,任何事情都能办到。

有时,会看见一两个人弯腰拾起垃圾,但这是很少看见的。在那么一大批人中,只有一两个人会自觉地把手中的垃圾扔进垃圾桶。

看着碧绿的山林转眼变成沙土,看着清澈的溪水瞬间变成污流,看着青翠的草原被沙漠吞噬,我们焦急而无奈,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惩罚!斗转星移,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看见无限美丽的风光被毁,看见一条千万年形成的生物链就这么断掉,你能无动于衷吗?

我不明白,把垃圾扔进桶里,这个动作就很难吗?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呢,难道我们愿意生活在肮脏的环境里,生活在灰暗的世界里么?

为了我们生长的环境不被污染,为了美丽的山川不被垃圾堆满,我们每个人都要参加环境保护。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废物,可以在其它的场合被利用而成为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变废为宝,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回收利用,都可以成为宝贵的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例如:白色垃圾——泡沫、塑料袋经过处理后可以变成油;废电池可以提炼出贵重的金属;废纸可以制造再生纸;废玻璃可以用来再制造玻璃;果皮、菜渣等可以用来制造很好的有机肥料„„

(一)大力去制止那些公害的发生,大量种植树木,保护原始森林,保护珍惜的动植物,绿化空气绿化我们的地球妈妈;

(二)不让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大海,河流,小溪中去。否则蓝蓝的海洋,清澈的河流及小溪将会变成一片污水,直接会伤害到人类。

银杉是高20米的树木,仅生存在我国。目前只有20xx多株,被称“植物中的大熊猫”。大自然中的水,空气,土壤,植物,动物等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方面遭到破坏,其他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类。同学们,当年恐龙因为吃光了地球上的食物,吸干了地球妈妈的乳汁,而导致死亡。这悲惨的一幕,我不希望在我们人类身上重演!

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 循环再用

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周围的环境,只要人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xx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xx年增长了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xx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xx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xx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34位,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水生态系统失衡,20xx年,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入世给我国环境保护带了新挑战 我国在20xx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通常所谓的入世。入世后,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发达国家会要求我们执行与之同样的高环境标准。[1]因此,WTO的一些绿色条款,有可能对我国商品出口造成影响,限制了国内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商品的出口贸易。这就要求国内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行为,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高环境标准又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降低产品竞争力,阻碍其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如何协调高质量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入世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4、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 二、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

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

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三、政策科学视角下的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是一项具体的政策,而是形成的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下面笔者将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做出具体分析。 1、在政策目标取向上,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政策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在制定政策方案过程中的价值抉择。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仅考虑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注重环境对经济系统可能造成的负担。一般来说,我国环境政策的总体战略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的,而不是“环境优先型”的。

这一特征与我国环境政策的政策背景相一致,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追求“环境优先”的政策取向是不现实的。 2、在政策主体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政策主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个人或组织。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制定主体也有所差异。我国在以政府为本位的现实状况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我国政府担当着环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虽然也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但由于环境保护政策已把权力基本上都授予政府,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缺乏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为政府理性是有限的,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方面都有局限性,会面临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困境。正是这些局限性为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空间。 3、在政策作用点上,注重同时从根源上预防和从后果上治理。我国“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政策表明环境保护政策既要处理已经出现的后果,更要采取措施预防新的环境问题。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可以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则是一种补救式措施。所以,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坚持把预防与治理二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作用,追求理想的政策效果。 4、在政策的实施机制上,管制性手段和诱导性手段相结合。管制性手段是政府直接利用政策干预环境保护,而诱导性手段是政府借助市场机制诱使企业因符合自身利益而保护环境。

目前,管制性手段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价格、税收等一些起到诱导性作用的经济手段使用得较少。而管制性手段因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自利行为会呈现“软化”现象,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从长远来看,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我国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遏制。这与各项政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工具。以20xx年为例,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年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80079件,确定交纳排污费单位73.3万个,共征收排污费94.2亿元,当年办理环境设立项目323264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9.3%,“三同时”制度实际执行项目78907个,合格项目76038个,执行合格率95.7%,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22649项,关停并转企业13338个。*进入20xx年以来,又先后有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河南冶金研究所焦作东方金铝公司电解铝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因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被叫停,并责令限期整改。近期,因松花江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掀起了新的“环保风暴”。

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是较大的。其中,这与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对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是环境保护政策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 首先,有些政策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生成和发生作用的。如果政策的环境变化,政策也要随之改变。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就是我国公共政策的客观政策环境,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与这一转变相适应,环境保护也是如此。我国从开始实行环境保护以来,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客观法理依据,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如“三同时”制度原本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但这些管制性措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硬的预算约束机制使企业投资于治理污染设施缺乏利益上的激励,加上政府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着眼于短期效益最大化,而尽可能减少环境方面的投资,从而使“三同时”制度逐步失去应有的效力。 其次,有些政策未能充分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原有的目的。如排污收费标准应根据污染物的治理费用和社会损失费用确定,至少不能低于污染治理成本。但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偏低,仅为治理设施运转成本的50%左右,某些项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致使许多企业宁愿交纳排污费而不愿进行治理。 最后,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不合理,弱化了其他治理主体的责任。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政府仍承担着主要治理者的角色。

篇2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我和几个同学调查出来的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头在那里: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2、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们乱扔的塑料袋、废矿泉水瓶子……。3、各个施工单位上的噪音使人听力受损。4、汽车排放的尾气严重污染了清新的空气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6、工厂的废水被排放到长江流域中,使原本清澈的河水不再清澈。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当前,我国充分意识到了将环保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在环境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它必然在初中学校环保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将环保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求

保护环境就是通过一系列人为措施来保护人类的居住地,防止地球被严重污染。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重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众所周知,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在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前,保护环境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保护环境需要依靠全人类的力量,将环保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育中,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是满足时展需求的重大体现。

2.培养初中生环保意识的需要

初中生代表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要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得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民环保意识上抓起。由此可见,教育在环保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初中生环保教育工作的发展。而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初中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地球环境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学科。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既能够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又能够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是促进我国环保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举措。

二、地理课中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

1.让学生在地理课上了解目前世界及我国的环境状况

教师在上地理课时,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世界以及我国的环境状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理教师在初中生的环保教育工作中,担当着主要角色,必须发挥引导教育的作用。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球被污染的状况,如向学生展示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并告诉他们这些空洞是如何产生的。教师也可通过周边的一些例子,例如,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让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到一定的环保知识

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是掌握环保知识,并将之付诸于行动。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上,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到严峻的环境形势,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环保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对此,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展示环境被严重污染的图片之后,应该详细解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引导他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例如:针对臭氧空洞问题,教师要告诉学生,臭氧空洞是由氟利昂引起的,而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含氟冰箱,就会释放大量的氟利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可让学生告诉家长不要购买含氟冰箱。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1.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内容

地理源于生活,并根植于生活。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就有不少关于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内容。如地理课本上的关于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等,都是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地理课本内容来实施环保教育。例如:通过课本上讲述的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内容,告诉学生节约能源的重要性;通过“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居住环境”等知识,告诉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2.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环保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地理教师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行动的能力。对此,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教学,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例如:利用情境教学方式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深入体会教材深意,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加强地理环保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掌握了丰富的环保知识,却没有将之付诸于实际行动,那么这些环保知识就毫无意义。很多初中生并不是不了解环保知识,只是不知道如何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致使环保知识缺乏实际的意义。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在仔细研究地理教材之后,应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将生活经验引入地理课堂,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并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公众所关注的话题。将环保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育中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满足时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篇4

一、本人观点

在调研中,我了解到,近年来我县环保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是领导重视,宣传到位,促进公众参与保护环境。

每年“六五”世界环保日期间,县政府分管领导都要作重要的电视讲话,号召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我局采取多种形式在乡镇、学校、厂矿集中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号召学法用法,通过开展群众咨询服务、环保知识讲座等,使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面逐年得到扩大,公众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二是抓责任落实,企业由“被动治理”为“积极治理”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转变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管理,思想意识由以往的只重视经济效益向经济环保并重转变,一些企业主由以往一问三不知的环保“门外汉”逐步成为行业污染治理方面的行家里手,通过完善治污设施、生产技术改进、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取得“减污增效”的实际效果。在治污设施提标升级改造中不再是以往的“被动治理、消极观望”,而是积极寻方案、找技术、舍得投入,“重企业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效益”的老观念有了重大转变。

三是抓源头管理,促进环保工作制度落实。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按照环保准入政策,提高准入门槛,认真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对重点企业采取连续跟踪检查,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加大监察力度,查处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切实做到环保审批“关口前移”,促进了“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四是抓环境执法,企业“软件硬件升级”发展的内部环境有了较大转变

结合环保专项行动工作的开展,加大现场检查和执法力度,企业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现场环境“脏乱差“的现场已不多见,在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的同时,厂容厂貌也得到长足的提升,雨污分流等细节显示出企业在污染防治硬件方面有了较大转变,制度标语上墙,台帐资料完整、专人定岗定位等措施也显示了企业在管理软件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企业内部生产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转变。

五是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保护区生态建设

生态经济强调生态资本在经济建设中的投入效益,强调生态建设和生态利用并重。生态环境既是经济活动的载体又是生产要素,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构建生态××的目标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切实推进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大力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县在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区域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调研中我深切感受到我局的环保执法环境进一步优化,绝大多数企业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升。这些进步与我们近年来所做的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但在肯定监管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到环境监管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亟需在今后工作中着力解决:

(一)、工作成效与当前严竣的环保形势尚有差距。(二)、业务能力有待加强,服务水平还待提高。

三、建议

1、继续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融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内容,推进公众参与保护环境。

2、切实抓好老污染源治理,继续抓好重点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加大对企业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整治力度,确保达标排放,防止污染反弹。

3、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

篇5

大学生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庄焕然一新!而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更为了我们的后代,树立好榜样,奠基好基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呢!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有责!看你的行动喽!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大学生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近一个星期来,我们有组织地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做调查,报告如下:

一,河水污染。

近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人们只顾着怎样节省原材料的消耗,而对于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害的物质并没有引起重视,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流污染情况严重。我们在调查中就看到好几家工厂,把深绿色的、浓黑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排污口处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随手将剩菜剩饭、家庭垃圾都装进塑料袋往河里倒,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已经遍体鳞伤,成了一条垃圾河。

二,空气污染。

我镇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蓝天,企业燃用汽油、柴油,产生的废气及烟尘也弥散在空中。同时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人们燃烧使用的煤,液化气等,能源消耗量增加,产生的废气也成比例增长。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尾气排污量加大。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大气污染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 垃圾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明显增多。一次性袋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碗筷,以及被用旧的废弃的生活用品,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需要处理。人们在使用后,只是随手往街头巷角一扔。我们走在大街上,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随处都有丢垃圾的地方。有些垃圾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使你不得不注目观看。这一些垃圾不能及时处理,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不难想象,如果突然来一阵狂风,刮起满地的垃圾,会是一副怎样的图景?

当然,还有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衷心希望有关领导充分关注污染问题,采取有利措施,还我们一个明净的家园。

大学生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在街街道随机抽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8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人,占45%。看来,大家还是对环境问题不太重是啊。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藓、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一些回答不会去的有13人,占65%。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大多数回答说不会,、只关注一些娱乐或别的方面的,占55%。回答会的只有1位,占5%。回答有时候会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视,只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无关的有8人,占40%。

地球上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 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 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后记:人们将面临的危机有很多,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

【我们身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建筑废料,塑料袋,动物的死尸,粪便,一次性饭盒,木块和果皮.】

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死尸会影响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公厕排出的粪便不仅对水有污染,并且还影响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积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话,那水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会水浸.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篇6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度科研课题《非政府组织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影响和对策研究》(DSK20153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X3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活跃于国际舞台上,尤其是环境问题领域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这在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GMS)也不例外。大湄公河次区域活跃着大量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资源环境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它们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和地区设有许多活动网点,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广泛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站在不同于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角度关注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环境问题,形成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不仅对当地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也对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公民社会层面,非政府组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治理,一直将提高当地民众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和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作为其基础性的工作,积极开展环境意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活动,从而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民众环境意识的重要倡导者和宣传者,另外,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家和地区分布着广大的农村,其农村人口大多生活贫困,受教育程度低,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弱势群体的主体。非政府组织一直将公益性目标放在首位,有着改善弱势群体生活和生存状况的激情和动力,能够深入社会基层,优先关注那些被国家、市场所忽视的弱势群体。

在企业层面,非政府组织调动一切宣传工具,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加大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和舆论监督,促使企业及其经营者打破旧的思维定势,促进企业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环境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但是,当非政府组织认为某些投资项目造成的环境破坏时,就会将这些情况及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使该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从而给投资企业施加环保压力。

在国家层面,非政府组织积极填补了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某些政府失灵情况下的空白地带,同时,它们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开展大量环境项目,并利用各种现代媒体相关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从而收集和传播各种环境信息,使这些信息成为政府相关组织机构采取环境行动的重要借鉴和依据。

在国际环境合作层面,非政府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项目增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社会的环境意识,扩大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环境合作的社会参与程度,并推动了各国政府加快解决跨境环境问题的步伐。

目前,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区域发展与协商合作,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有着广泛的经济活动。但这些经济活动尤其是水电开发已经面临着非政府组织所施加的种种压力,甚至在处理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其他五国的关系上也会受到非政府组织施加的环保压力的影响。因此,如何处理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是缓解中国政府与中国企业的环保压力、减少经济发展阻碍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可以搭建一个系统、完善的与非政府组织交流的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一方面可以加大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相关政府机构部门、非政府组织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环保信息的共享与更新;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向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展示中国政府积极开展环保活动的新闻和成果,树立中国政府的环保形象。

第二,加强对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和政策宣传,通过这些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向境外非政府组织传达中国保护环境的理念和信心,使这些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成为中国政府与活跃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非政府组织的对话“桥梁”和“纽带”。

第三,健全和完善中国在环境方面,特别是关于投资时保护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使中国投资企业完善自身的环保意识,加强自身的环保责任,使这些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境外投资活动时能够树立起中国企业的环保形象,赢得当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减少和避免一些环境问题的产生。

第四,鼓励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在扶贫项目和环境项目上的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使使非政府组织通过项目合作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政府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项目实施地区受益,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

第五,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媒体,加大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舆论宣传,表明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同时要加强与投资所在地媒体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向这些媒体提供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保公益事业的最新动态,在遭受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指责和抗议时可以通过这些媒体进行及时的解释,还可以邀请这些媒体直接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报道。

第六,企业可以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在投资地开展一些环境合作项目。这样既能使非政府组织深入了解企业的环保举措,消除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的一些误解,又能借此宣传企业的环保理念,树立企业在当地的环保形象,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第七,中国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应确保投资项目与投资所在国的环保政策相符,并应注意一些关于环保的特殊规定。由于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环保法规和系统并不完善,经常会出现新的补充和变动,因此中国企业应及时把握这些新动向,以便能够做好相应的调整。此外,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政府对某些投资活动实行与环保相关的奖励或优惠制度,中国企业可以积极争取这些奖励和优惠,不仅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还能树立企业的环保形象。

第八,中国的企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可以联合开展对中国投资企业的定期环保培训,指导这些企业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投资过程中所应注意的环保事项和应当进行的环保举措,以及如何配合投资所在地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等活动,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投资企业也可以经常对其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组织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文娱活动,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

篇7

关键词:木材;资源保护;精细加工;高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TS652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林业产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木材消费量不断扩大。这种背景虽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林业的发展,但也引发了众多环境问题,由此产生的自然灾害不在少数,如泥石流、土壤沙漠化等。基于此,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的木材精细化加工概念逐渐被人们重视,这也是做好木材高效、科学利用的关键,更是保护环境的主要举措。

一、木材加工现状

在目前林业生产中,如何让有限的木材资源发挥更大、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已成为森工企业工作重点,也是林业部门研究核心。但长期以来,受到我国人口众多、人民素质低下以及人均资源不足的影响,我国木材生产与加工长期处于粗放型状态,给林业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构成重大阻碍。就我国木材加工现状而言,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森林资源认识不够。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它的生态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其合理开发、利用对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过去我国居民素质、社会现状等方面影响,使得大多数人员对森林生态功能认识不够、对木材的作用仅局限于经济效益,而很少有人重视生态、环境效益,这就造成森林工作中重砍不重植,造成大面积森林资源破坏,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2 木材加工设备落后。时至今日,我国木材加工设备主要以木材锯等设备为主,虽然近些年来这些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变,也产生了一系列木材加工新机械,如手提刨床、手提锯等,但大型加工机械仍然以过去常见的带锯机为主,这种设计落后、结构简单、加工精度低的设备在木材加工中造成严重的材料浪费,甚至连最基本的产品质量都无法保证。

3 加工生产技术水平低。在国外,发达国家对木材加工生产技术研究已经相当成熟,掌握了各种先进、优良的加工设备和技术,特别是以数控技术为主新设备,它自出现以来使木材加工精度得到有效的提高,木材利用率也得到有效保证。以这种技术为主的木材加工产品的合格率高达95%以上,这种技术让木材综合利用率超过了八成,但就我国的木材加工技术分析,大多都沿用传统的加工技术,整个木材利用率不到七成,加工精度很低、产品合格率也不高。

二、木材细加工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森林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一种,自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为了提升本国经济实力而大范围砍伐森林资源,让木材资源成为国家工业发展的关键,虽然这种方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生态问题,引发了众多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全球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也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从局部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尘暴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自然灾害,让人类舍该村环境变得十分恶劣。面对这种情况,为了保护有限的生态环境,以保护环境为主的环保工作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我国看似森林面积大,但人均资源不到世界1/8,因此可谓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人均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开放式、破坏式森林开发与利用,那么森林资源供需危机已经不远,目前我国已经面临优质木材供应枯竭的现象,严重影响和威胁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必然会面临木材工序总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局面,这也让我们有必要对木材细加工、环境保护进行研究。

为了防止生态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更好的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我国从上世纪末就已经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口号,并且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环境保护需求制定出了一大批的有关森林资源消耗与树木培育的政策,使得木材产量和森林恢复得到有效的保障。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林木产品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年度木材消耗总量已经达到3亿平米,因此实现木材精细化加工势在必行,这是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

由于人工林木材直径与天然木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必须要对我国木材加工设备进行改进,让这些设备在生产中能更好的满足当今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观念需求,让其适应木材工业生产结构变化的要求。做好木材加工设备优化能更好的提高木材生产浪费现象、提高加工精度、避免二次加工的出现。

三、计算机辅助精细加工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木材工业中广泛使用高新技术,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日益普及,基本实现了从原木检侧到锯材尺寸规格的确定均以出材率最高为准则的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的自动化生产过程,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木材加工生产模式,完全避免了由于人为控制而产生的误差损失.计算机辅助木材加工生产过程将被加.工的原木经检测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计算机作以出材率最高为目标的锯解优化(BOF),再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加工过程的控制程序,实现木材加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结语

我国木工机械行业的科研、生产、信息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完全具备了彻底改变木材加工业技术设备落后面貌的能力.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大幅度减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必须加强对木材工业的科学研究,提高制材工业的技术水平,以达到既满足人们对木质产品的需求,又能减少森林资源消耗,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木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谢益林.试析高效利用木材生产“三剩物”[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0(09).

篇8

关键词 发展;环境治理;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032-01

0 引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近几年已经连连取得突破,人均GDP水平正在稳步上升。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破坏,各种环境污染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而且目前国内的污染情况比想象的要严重的多,许多地方的水资源污染已经影响到人们的饮水和生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基本国策,为促进国内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有效治理环境问题,仍是现下需要研究的重点。

1 导致国内环境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

导致国内环境问题严重的根源是人类的生存活动,分析导致国内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需要从人入手。

首先,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发展观已经走入了误区,政府单纯的认为经济发展就等同于社会发展,只有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才能够解决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问题,才能够追赶发达工业国家的脚步。这种思想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单纯的经济发展缺乏成熟的政治文明做后盾,导致社会发展失去协调性,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目前仍旧有人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模式,先发展再治理,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路径[1]。但是这一观点并未从中国的实际资源情况深入分析。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各种资源相对紧张,各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很可能在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效前蜂拥而至,导致经济发展难以承受环境压力。因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长久利益的远大战略,也是必然要求。

其次,国内目前缺乏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现有的法律规范结构也不合理。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就不能够有效的实现环境的保护。目前国内的许多法律法规的侧重点是如何防治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但是却很少提到保护生态环境,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漏洞[2]。而且,许多法律规范仅仅对如何治理环境问题的根源做出了相关对顶,忽视了由根源引发的区域性污染的治理规定。总体来说对于污染后的治理进行了规定,但是忽视了最根本的环境保护规定。

最后,环境污染也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污染性较为严重的物品被发明和使用,虽然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为环境的发展制造了沉重的压力。空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都与科技发展有紧密联系,也是当前需要大力整治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2 提高环境治理新途径

提高环境的治理,需要从环境污染的根源入手。因此,解决国内的环境问题还是要从人入手,落实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够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总体来说,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是提高环境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政府为环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力量,政府的决策直接关系到环境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影响程度。因此,政府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企业采取保护环境的生产模式,向大众宣传环境发展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营造整体保护环境的氛围[3]。加强政府的强制性只能也是保护环境的必然措施,对违反相关法规,污染环境造成影响的一律从重处罚,对各级执政单位的执政策略也要进行监督,发现以牺牲环境换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律严肃处理。政府部门作为社会的管理阶层,具备管理社会行为的权利和责任,只有正确意识到自身保护环境的责任,充分发挥保护环境的权利,才能够实现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其次,环境的保护不能够仅靠政府采取措施来完成,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行为的主体,当然更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引导大众正确认识环境污染行为的危害,正确进行经济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目前,许多国家都发起了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种公益性活动,掀起了全球绿色发展的新热潮,国内也大力宣传低碳生活,提倡人们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极大的促进了国内环境保护的效果[4]。

最后,重视对企业行为的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工业化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元凶。严格审查企业的废气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对造成污染的企业进行从重处理,建立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制度,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论

总之,随着人们对环境破坏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整体角度治理和预防环境问题,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是新时期政府需要引导和大力支持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提高环境治理新路径的实施,完善现有的环境保护制度,为进一步促进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恩钱.环境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多中心环境治理[J].桂海论丛,2005(6).

[2]楼苏萍.西方国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途径与机制[J].学术论坛,2012(3).

篇9

正文: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恶劣后果的逐渐显现,人类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活空间。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6年7月,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现在初中各个学科的新课本在编排上都或多或少的渗透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而生物学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显得格外密切,因为人类是生活“生物圈”中。

人类没有预见性的盲目的生产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利影响。目前人类面临着诸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各种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生物科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能够具备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能够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贡献,是每一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的从环境中索取一切人类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开展具体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笔者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时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导入新课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的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同学马上就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千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的意识。在结束第一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课本出现的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要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草场、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伦敦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噪光污染等等,不胜枚举。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的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而最终人类是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名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学生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发达,现在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如一些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杂志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有时这些消息对学生的震动很大。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应该说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只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日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的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做着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教育环节,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利用课本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课本中有不少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例子,如七年级上册中的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七年级下册中有水俣病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课本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作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我国与青岛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数值(世界:8000立方米;中国:2292立方米;青岛:375立方米),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即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和我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

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在结束学习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我问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类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问题提出后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说在浮山上见过有人网鸟;有的说在宠物市场有卖野生鸟类的不法商贩;有的说在南山市场见到过从国外通过不正当途径进入我国的野生蜥蜴、乌龟;有的说还在早市上见过有卖死鹰的小贩,还有的说在东部有一家饭馆专门做以蛇为原料的菜……看到同学们逐渐“进入状态”,我趁热打铁的展示了几幅《人与自然》杂志刊登的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照片,许多同学的惊异、义愤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经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就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的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的显现出来,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同学们,如果其他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们人类,我们岂不是太孤单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的听,包括一些平时很调皮的学生也在认真的听,也许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真的震动了他们,真正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二、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破坏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回家调查由于人类活动而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们可以在每一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举行一些课外活动,如举办专题墙报、黑板报,请专家做环保方面的报告,参观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002年3月我带领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青岛市宠物市场出售的野生龟类的调查”活动。我们先后两次去南山宠物市场调查,同学们在南山市场认真的纪录,拍照,询问,搜集了详实的原始材料。然后到图书馆和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而后整理好,并写出了一份很不错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时正在出售的野生龟中有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种来自国外。而且在出售龟的摊位上,这些野生动物并没有受到很好的照顾,看起来气息奄奄。参与调查的同学都很感义愤。毫无疑问,他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可见各种形式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重要作用。

篇10

“十一五”期间,兖矿集团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围绕兖矿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强化节约意识和节约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化方向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企业,构建和谐兖矿。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末,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降至12.52立方米,初步建成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内容,产业结构优化,增长方式集约,消费方式科学,工业污染状况显著减轻,矿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各类能耗持续降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十一五”时期,兖矿集团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工作重点:

建设节约型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事业。

(一)围绕集团战略规划,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十一五”期间,是兖矿集团发展战略机遇期,要围绕兖矿集团战略规划目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三大基地、三个化工园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构建循环经济模式,从而构建起兖矿集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体系和管理考核体系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要求,依据规划目标,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体系和管理考核体系,将资源节约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岗位和每个人员身上,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资源节约目标的实现。

(三)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生产中的节能工作,实施节能工程

兖矿集团未来发展中的重大项目,都是以煤炭综合开发利用为基础的,资源投入量大,排放量也大。如果从项目的立项即着手考虑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在项目设计中充分体现这一思想,优化工艺、优化设计,精选节能设备,施工中加强环保节能措施,就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

(四)继续加大节能科技创新力度

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方法,开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优化产业结构,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实施多联产技术,可极大地提高企业节约水平,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推进煤炭转化深加工、矿产资源利用、“三废”综合利用三项技术研发创新,实施供水系统优化、高耗能设备改造、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五项节能工程,形成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

(五)继续抓好节能基础工作

继续抓好节能基础工作,集中力量开展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对照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科学制定节能降耗考核管理办法,编制和完善环保节能具体标准与消耗定额,加强计量统计监测工作,搞好仪器仪表的校定,抓好节能专业队伍建设,为搞好节能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