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艺术文化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官艺术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企业通常会注重品牌的塑造,那就是他们很自然地在商品中融入特定的文化元素,由此,译介的传播任务便在很大程度上是宣传介绍某企业的文化内容。这种宣传过程便携带有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社会责任、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等。譬如“:凝聚典雅”“、理解就是沟通”,它们就是国际商务活动在中文译语中体现译介的成功。中文读者或受众便能意识到对应商品促销过程所负载的企业文化精神。因此,相应的企业形象或其他文化因素就能在译语市场渐渐地为人知晓熟悉。同时,这样的宣传文字还包含了关于先进的科技技术、信息材料、消费意识和价值引导等文化内容。国际商务译介就是帮助实现原文文本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帮助国际商务活动主体实现营销目的,译者综合对比原文文化和译文文化,把译文受众视为接受主体,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技巧与策略,最终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的创造性过程。
语言系文化内容的一部分,且又系文化之载体。同时,语言反作用于文化,丰富着文化的内容。通过国际商务译介,商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自然就传播给目的语受众(消费者)。也就是说,它们向目的语市场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商务译介也会影响冲击译入语文化。国际商务译介一定要瞄准译语受众对某商品的认可,一定要尽显劝说消费群体购买的力量。那么译介就须完成对原文的内涵的诠释,以目的语受众为主体,使目的语受众能像原语受众(消费者)一样能为某商品的推荐言辞而心动。谭载喜认为:翻译远不止局限于原文的语言层面的理解,而是深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要深刻了解相应的文化内涵。因此,译介要有助于与目的语市场文化的协调,符合其消费受众的心理预期,避免文化冲突。奈达(Ni-da,116-118)指出:译文受众和译文内容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受众和原文内容之间的关系基本一致。商务译介积极地采取综合文化要素来帮助实现有效的营销目的。通过译介,商品的推荐便包含了多样的文化要义,迅速而广泛地在目的语市场传播,逐步地影响着译语受众的文化,实现着跨文化的语言文化传播意义。译介活动在进行商品宣传过程中,改变着译语受众,具体体现就是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譬如现代生活中我们购买世界知名品牌的服装、首饰、汽车等。从语言上看,译介活动引入了许多外来词,即是跨文化活动的结果。外来词正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在形式上被固有语言文化所改造,发生内容上的嬗变,实现的是文化融合(史有为,2004:18-20)。译介帮助传送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描绘理想的生活蓝图,介绍消费时尚。它们的文化意义所指向的是品牌价值,以及极具诱惑力的诉求如“现代生活”“、贵族风范”“、成功标志”、“个性风格”等。各种各样的诉求则帮助人们联想到自己的事业、生活、健康等主题。
文化意义之强大,就是在于它可以通过渗透到各种各样的商品、服务中去,从而使其变得具有更加深刻的价值意义,并能引人瞩目。例如,德国生产的BMW汽车,在德语中它除了携带品牌信息外,并无其他的文化涵义。但是巧妙的译介却创造性地让这一异域品牌形象转化为目的语中积极正面的文化意象,深刻而丰富。从文字选择搭配来看,“宝马”凝聚了汉字象形和会意之特点;从文化传统来看,它负载了中文里积极意义的典故,使中文受众迅速地联想到“汗血宝马”这一美好的文化意象。译者把原文的BMW转换为“宝马”,这是成功的文化的嫁接,是创译。“宝马”具有意义积极、联想丰富的特点,它给消费者“成功”、“气派”、“尊贵”之意象。所以创造性的译介,一方面能积极地帮助商品促销,另一方面能创造文化产品。国际商务译介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可以理解为新的文化潮流运动,它负载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在国内,人们已经学会尊重隐私,学会行动前的预约。商业活动中,我国各大中城市可以看到超市、连锁店及各种各样的专卖店。高档商场的奢华商品正吸引着广大消费者的目光。生活中、工作时,我们可以经常听到洋气的金融术语,或股票、或期货、或外汇。语言上的变化还可以以电脑技术术语为例,电脑技术本身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内容。中高档消费群体谈论的主要话题常常是某某汽车、服装、化妆品等。从产业上看,以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技术也正改变着中国的产业面貌。从外来词看,通过译介引入的外来词频频出现在商业文件、报刊文章及学术活动中,涉及科技、生活、教育、广告等诸多方面。无论是言辞翻新,还是人们的行为习惯变化,它们均蕴含着多样的文化意义,代表了新的事物或观念,而且渗入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领域,最终产生对汉语文化的影响。
我们注意到,这种影响是普遍而深刻的。试看一经典的译例:原文:Goodtothelastdrop.译文: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是美国Maxwell咖啡的广告语的翻译例子。译文行文流畅,意义积极,形式地道,它的营销和劝说功能读起来却胜原文几分。本例实乃又一成功的商务翻译典范,它帮助实现的是商业营销目的,还实现了跨文化的交流,更让中文受众在自己的消费内容、消费意识上发生了改变,人们日渐学会了理解生活、享受生活、品味人生。从译介技巧上看,它兼顾了汉语语用意义、修辞手法、审美情趣等要素,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为中文消费受众描绘出美好的感受,从而帮助实现商品促销的根本目的。整体上看,我们认为,只要通过译介的交流能为我所用,就可以促进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传播和影响也正是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的主张,就是要重视在目的语环境下的功能和影响,突出目的语受众的需求。这种翻译就是充分考虑目的语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它弘扬的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制约和影响。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国人消费国际品牌的愿望非常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本地产品的品牌文化的培育,抑制了民族性的发展。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看,结果就是一种对译语文化的冲击。不过,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或品牌名称对西方影响也日益增强,如格力电器(Green)、吉利汽车(Geely)、北方绿色食品(NorthGreen)等,彰显了中国国力强盛以及世界消费者对中国的认可,它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反映。结语国际商务活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在译语市场的成功的商业营销活动,而译介则承担至关重要的媒体作用。因为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需要译者研究原文和译文文化环境下的传统习俗、消费意识、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通过译介来激发译语受众的接受心理并唤起购买欲望,从而帮助实现商品的市场份额的积极响应。更要看到,国际商务译介在译语文化中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它可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生影响。归纳起来,译介的跨文化意义就是:科学技术革新和新的理念已经影响和改变着译语受众消费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并部分地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篇2
学科化服务营销是让医学科研用户广泛了解学科化服务的有效方式。科研人员已经习惯于到图书馆或图书馆网站寻求服务,而学科馆员主动了解需求、主动为用户设计服务、上门服务、主动配合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化服务是大多数科研用户所不了解的,要让科研用户知道、认识、接受并依赖学科馆员的服务,从而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建立一套适合科研用户的学科化信息服务营销策略具有深远及其重要的意义。
1.1突出中医药图书馆在科研、医疗和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源也呈现爆炸式增长。面对当今这样信息泛滥、供过于求的环境,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虽然强烈,但是却不知从何入手,鉴别、组织、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图书馆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服务观念,充分推销自己,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了解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为之提供学科化信息服务,加强信息资源利用,主动引导用户使用有效信息,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使中医药图书馆真正发挥在中医药科研、临床及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1.2提高用户对专业图书馆的认知度,以提升图书馆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由于目前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和检索工具的快速发展,使很多用户已经将搜索引擎作为信息获取的首选,结果导致用户与搜索引擎的关系日渐密切,使图书馆失去了很多用户。因此,中医药图书馆要想在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采取学科化服务营销,加大学科化服务的力度,让科研用户广泛了解并接受学科化服务,以提升图书馆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1.3深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利用
图书馆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馆藏资源、中外文文献数据库等。学科馆员要不以盈利为目的推荐宣传使用,提升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学科馆员的服务,真正满足科研用户对中医药信息的需求已成为图书馆努力的方向。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是和科研用户进行有效沟通,便于科研用户更好地了解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高各种信息资源利用的需要。
2学科化服务营销策略
中医药图书馆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其核心内容是资源营销和服务营销,资源营销也是信息营销。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是我们营销的基础,加强信息资源的利用,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升学科化服务质量是我们营销的目的。
2.1资源营销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中医药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我馆馆藏图书32万余册,其中中医古籍5千余种6万余册,约占存世中医古籍的50%;中医珍善本为1300余种1.6万余册。1911年以后出版的图书5.8万余种,其中中医药图书达2万余种,外文传统医学图书3000余种。另有馆藏中文期刊1867种,现订阅中文医学期刊650余种;馆藏外文传统医学及相关期刊过刊280余种,现订阅期刊180种。还有近百个专题文献数据库,以及声像资源、电子全文数据库等。下面将我院图书馆的主要电子资源进行简要介绍。
2.1.1电子图书
超星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方正电子图书,EBSCO(艾博思科)外文电子图书,中医药古代文献知识库,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辞典数据库,期间中草药实用手册。
2.1.2中文文献数据库
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文摘型,中医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题录型,《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医药专题(1949年以前)-题录型,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库)-文摘型,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题录型,CNKI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年以后)-全文型,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1993年以前)-全文型,CNKI期刊、论文、会议、报纸、生物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群(镜像库)-全文型,万方数据资源库群(远程访问)-全文型,维普医药资源信息系统-全文型,中国引文数据库-题录型。
2.1.3外文文献数据库
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xpanded)、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情报服务系统(FMJS)、OVID循证医学全文数据库(EBMR)、OVID药物信息全文数据库、OVID国际药学文摘数据库(IPA)、EBSCODynaMed(循证临床信息数据库)、EBSCOAltHealthWatch(补充替代医学)、EBSCONatural&AlternateTreatments、EBSCOMedline1400种全文期刊、PubMed、HighWirePress、NSTL(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Library)提供的外文现刊数据库、NSTL提供的外文回溯期刊全文数据库、FreeMedicalJournals、Socolar、《医师信息和教育资源》(Pier)、InfoSci-OnlinePremium数据库、冷泉港实验室实验方案、F1000Posters壁报文献开放获取数据库等。通过上述介绍,便于科研用户更好地了解我院图书馆可以提供的信息资源,使之能够有效地被利用,从而满足医学科研、临床及教学对信息的需求。
2.2服务营销
2.2.1加强宣传
图书馆现在虽然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但是在使用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图书馆还未建立一站式检索,所以文献查找比较繁琐,并且大部分用户缺乏相关检索知识,对图书馆拥有的电子资源和馆藏纸质资源不甚了解。因此学科馆员应该走出图书馆,面向广大科研用户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指南》宣传手册,向各科研单位发放,让广大科研用户真正了解和学会使用众多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2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
在我院各二级院所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与各临床院所的图书馆配合,服务站就设在二级院所的图书馆。学科馆员通过宣传、培训、拜访研究所领导与科研人员等方式,主动开展信息资源与服务宣传介绍,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科研人员开始认识并逐渐接受学科馆员为科研用户提供学科化的知识服务。在我院各二级院所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是我们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加强学科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2.2.3建立学科化服务平台
学科馆员以科研人员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科研用户需求为目标,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主页上建立学科化服务平台。一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资源链接,以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二是科研用户通过平台与学科馆员进行实时沟通,科研用户提出学科化信息服务需求,学科馆员根据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具有使用价值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或通过飞鸽、飞信、微信、QQ、MSN等网络工具与科研用户建立交流沟通渠道,学科馆员可以不受时间、不受地点制约,随时掌握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提供实时的学科化信息服务。
3小结
篇3
文献标识码:B
国内外著名图书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高科技与占有信息储存的资源优势。在新一轮的图书馆竞争中,差异化服务是最具活力的核心资源,尤其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高科技与占有信息储存资源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寻找服务的优势资源,实施差异化服务战备,是我们与国际著名图书馆竞争的一件利器,同时也是我国图书馆形成生机勃勃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差异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最具活力的核心资源
公共图书馆的成功与否是能否拥有更多的读者,要想获得更多的读者,仅仅靠藏书量与它的面积是不够的,为了把公共图书馆办的有声有色,就应在了解读者的需求上人手,尽可能的满足读者的所有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用特定的方法来吸引读者,服务读者,培育读者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可复制的核心资源,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何谓差异化服务呢?
通俗的说就是:在众多的公共图书馆中,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单位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差异化的定位和设计,提供比其它公共图书馆更好和更富有人性化的服务。这样的服务我们称之为差异化服务。
大家都具备的同质化资源,如:藏书量,书库面积,地理环境,现代科技阅读手段,信息的传输速度等等,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这些都会得到解决,除此之外都有相应的服务公约,局限于被动的服务需求中,如:一些国家重点项目的设计资料查阅,如果在信息量不够的情况下,通常是通过馆际间的信息交流来解决的,并未进行深度的跟踪服务,如果提供读者档案中其他专家名录,牵线搭桥提供更好的专家咨询,那么这种服务就是差异化的了。目前的服务同质化趋势明显,所以寻求差异化服务的空间很大,关键是能不能认识差距,寻求资源,创新突围,这是我们公共图书馆管理层所需思考的,否则只限于被动的为读者简单服务,不在本馆的资源中提炼个性化的优势资源,那么容易误人模仿和克隆的歧途,最终形成:比规模走形式,要资金、要项目,相互攀比、相互摆阔的局面。
2.公共图书馆的核心资源――差异化服务
现代化的科技服务手段无疑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有益的,但从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入手,寻求公共图书馆的核心资源是我们管理者必须要前瞻问题。大家知道,读者在走进图书馆的那一刻起,他们的每一项需求都是通过每一个个体的人去辅助完成的,这个自然人是服务的主体,也可能是一个专业化的服务团队,通过每一个完美的专业的服务链接成一个无形的服务网络,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整体的服务产品,不能因为是公益的,读者不直接支付给我们任何费用,就认为我们免费提供给他们的精神食粮就不是赢利。作者认为:读者每一次获得满意的服务,我们既获得了一次品牌美誉的加分,日积月累的口碑转播,对品牌的培育是极其有益的。在众多公共图书馆提倡以服务读者为导向的今天,他们尽所能及的提供这样或者那样的特色服务,力求开发一些新的服务来取悦读者,寻求一些差异化的服务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关键的问题是大多数服务的开发极容易被他人模仿或克隆,很少有创新的服务能保持长期领先的地位。服务营销大师李加特・图说:“服务营销的四个P是:人,人,人,还是人。”我们不妨用营销的观点,把读者作为消费者,来设计一个任何竞争者都无法效仿的服务系统,通过特殊训练的图书馆服务团队将之演绎成差异化服务的标准,那么,这种无形的资源将变成美誉全球的核心竞争力,镌刻上古老文明的中华巨符。
二、差异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品牌的识别物
最快,最新,连续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的新闻服务,使你想起的是美国电视媒体CNN;在万里长空中的旅途中给你留下终身难以忘怀的最甜美的微笑・・・使你忘不掉新加坡航空公司;世界上面积最大货物最全的底价超市我们想起了沃尔玛;这些都是全球以服务见长的世界500强;它们的不间断,它们的微笑就象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中国的黄山是不可复制的识别物。作者设想把中华民族的品德与独有的礼邦之国的专业化服务溶为一体,演绎成为一种特定的服务系统作为世界读者识别我们的标志和识别物,一想起这种东方的礼仪服务便想起中国。
识别是读者一次心悦的体验,这种借阅的过程已超越了借阅需求的本身,它是读者心灵的一种洗练,让其感受这种文明环境下的知识氛围,从而识别这个文化品牌的感觉。品牌是一种感觉,沃尔沃汽车给你的感觉是安全;万宝路香烟给你的感觉是骑士;劳力士手表给你的感觉是成功……所以说,品牌是一种感觉。同样,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是让读者体验一种感觉,通过感觉来识别与众不同的服务。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讲培养读者的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提高它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我们要让读者一次借阅,终身受益,从每一个管理员的服务的开始,在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注重每一个细节,做读者想不到的,想读者想不能到的,特别是各职能部门对读者的借阅活动进行登记并适时定期跟踪回访,服务的差异化更多的体现在细节上,同样一件事,你的态度服务意识不同,做出来的效果就截然不同。如:外地来出差的流动读者,往往没有借书证,但读者又急需该图书资料,怎么办?这些情况都必须通过差异化的服务系统来解决。
三、差异化服务的定位
差异化服务的定位是公共图书馆对目标读者群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读者群的各种需求进行分类,并对他们的各种需求进行分类处理,这种分类就是读者的需求的差异化,那么既然有那么多的差异化需求,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相对应的服务呢?设计各种相对应的差异化的服务?用一种同质化的服务怎能应对各种差异化的需求呢?所以,公共图书馆应该对本馆的资源加以整合,进行差异化服务定位,对目前的服务进行筛选,哪那些是实用的,读者是欢迎的;哪些是走形式的,中看不中用的;还有哪些服务需求我们未能重视的;服务中哪些是我们的盲区,哪些服务是我们的优势等等,把这些梳理完毕后,进行重新定位。
定位就是对服务进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读者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具备他人所不能的服务行动,使之与整个服务系统匹配而完成其独有的任务。定位是对公共图书馆的提供物(阅读物与服务)和形象的设计行为,以便使其识别自己的读者群,了解和辨别自己与其他公共图书馆所处的不同位置,选择和使用自己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资源进行定位。首先,必须确定服务、人员、和形象等方面能与其他公共图书馆相区别的差异化;其次,必须运用各项资源以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服务为中心,如:成立读者服务中心,让最具专业化知识的图书管理员组成一个解决读者难题的专业化团队,不间断的提供解决读者问题的答案,而其它职能部门的服务皆以该服务中心为轴心开展工作,设想这样一个以读者服务为导向的公共图书馆定位,就会大大的提高服务速度以及专业化的服务质量。那么该图书馆给读者群显现出快速、专业、人性化服务的特点,由此可见,这个图书馆的差异化服务定位是成功的。
四、差异化服务的标准化设计
一旦我们选择了自己的目标读者群,确定了我们所希望的差异化定位,那么就应该准备开发创新希望能够成功并与之匹配的服务,来形成这个强有力的核心资源,除了对我们的差异化服务进行精心设计外,我们还必须配备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化的培训,这其中除了本专业的培训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训练、语言训练、仪态训练、行为艺术素养训练、仪表的训练等等,使其成为全世界最具东方美德的专业化服务团队,他们既会藏语、苗语、新疆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又会阿拉伯语、印地安土族语等冷辟语种,可以想象这个为世界读者服务的团队是难以复制的。
差异化服务的关键是需要我们在“差异”上下功夫。如:
篇4
关键词:维吾尔族;舞蹈;文化;民族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76-01
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有着独特风格歌舞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生活主要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伊犁和北疆各地也有分布,人们的生活是以游牧逐渐转变为定居生活的。维吾尔族遍地都弥漫着丰富多彩的舞蹈气息,人们的着装更是别有一般特色,人们的穿着很别致,女子的着装是以各式各样的大裙子为主,色彩鲜艳,非常华丽,人们都说女人天美,天山上的女子更是美丽动人,她们喜欢梳着满头密密麻麻的长辫子,这也是维吾尔族女子的特色之一。
维吾尔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各式各样,每一种形式都具有代表。舞蹈一般分为自娱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其中这些舞蹈的内容除了有表演性的,还有的带有宗教色彩,各式各样的舞蹈其特色也随着生活习俗的不同而改变。
维吾尔族人们更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创作舞蹈,为生活添加乐趣,生活中不仅仅有乐趣,礼俗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吾尔族舞蹈中自然是不可缺少,带有宗教色彩的舞蹈更是不可缺少的。在维吾尔族舞蹈中还有一种是表演性很强的舞蹈,这类舞蹈在表演时通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道具,而且这些道具在生活中都是常见的。人们总是非常在意细节,生活中也总是充满乐趣。即兴表演在舞蹈中也占有很重的分量,它让维吾尔族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翩翩起舞,而且每一个舞蹈都形象的表达着他们所要表达的意义,传送着人们的情感。要更深的了解感受维吾尔族舞蹈须从舞蹈的风格特点入手,维族舞的特点在于节奏变化、舞蹈动律、舞姿以及技巧的运用方面,运用身体的各部位的动作和眼神配合在一起来表达情感,传递情感。
维吾尔族有独具民间风韵的民间舞蹈,同样的也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音乐中大部分是运用套曲形式。维吾尔族的民歌非常丰富,有劳动歌、生活歌、历史歌、习俗歌、情歌,种类很多,但在内容上表达出来的意义却是基本上相同的,表达的都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和对情人的思念、赞美或见面时的愉快心情。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在于它的节拍和节奏,节奏变化多,强弱分明,常用切分、附点的节奏型,最为突出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特色的是在哈密地区一些中老年人表演的“多郎舞”。
维吾尔族舞蹈通过在平日的学习和实践中,练习到了很多,在舞蹈作品中也欣赏到许许多多的优秀舞蹈作品,在所欣赏的作品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摘葡萄》,这个舞蹈作品充分的体现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色。这个作品分为三部分,开始先是由一位男子手持手鼓站在舞台前边,敲打着欢快的鼓点,由此引出一位用敏捷的碎步,横移着出场的少女,眼神非常媚丽,柔腕优美及旋风骤起的快速旋转后突然下板腰,还有那漂亮的碎抖肩,都表现出少女看到葡萄丰收时的喜悦。第二部分是女演员小碎步横移,表现的是在葡萄园里摘葡萄的情景,她在表演时绕腕很柔美,眼睛忽闪忽闪的让我们通过她的表演仿佛看到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的葡萄,接下来一个后抬腿跳步,手一上一下摘了一串“葡萄”,放进嘴里,只见她皱紧眉头,闭上双眼,抚脸摇头,形象表现出那葡萄的酸,让人感同身受,少女在园中不断旋转快速地采摘葡萄,在旋转数圈后忽作一个侧旁软下腰,这时的鼓手在一旁禁不住嘴馋,追逐着少女,时而二步一跪,时而单跪,而少女挑眉、动脖、边单手绕腕,想给鼓手葡萄而又不舍的表情和动作,经过一般后还是调皮地放入自己口中,少女露出开心的笑容,随着轻缓的鼓点,她一边动脖,一边托帽式或夏克,加上柔腕,尽情体现了她心中的喜悦,第三部分鼓点由慢转快舞者的步点也随之急促,情绪更加热烈,引出舞蹈的部分。
这个舞蹈作品运用了维吾尔族典型的、富有代表性的生活体验摘葡萄为题材,把切身的生活感受转变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舞蹈艺术作品,演员的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特别是“吃葡萄”让观众感到仿佛自己在吃,表演吃酸葡萄的时候让观众酸掉了牙,表演的非常形象。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发挥了维吾尔族舞蹈以脚为核心的特点,并让全身各部位的动作与面部的眉目传情协调统一,同时还选用了维吾尔族典型的下腰和旋转的技巧,如女演员望着累累硕果时柔软中有硬,硬中带着柔软,中间加上下腰和紧接的连续旋转二十多圈后突然停住的动作,为维吾尔族舞蹈增添了新的活力,更加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欣赏这个表演形象生动、热情奔放的舞蹈,能够感受和体会到维族人民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维族舞蹈的优美之处。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分析,来讲述人文风俗、地理文化是维吾尔族舞蹈生长、发展的丰厚土壤,了解到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质朴、短小,群众性强,主要来源于民众,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这些传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传统音乐中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不断改进总结而得出的这独具特色的艺术。
参考文献:
[1]马力学.中国民间舞教材及教学法[M].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1997.
篇5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外延比较丰富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非物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表现为无形的制作工艺、民俗活动、传统知识、节日文化、传统技能等。这种非物质性增加了界定创作主体的难度。第二,创作的集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存在于特定群体中,由于年代久远,常常难以确定最初创作者,并且由于传承者不断加入创新元素,因此难以将智力成果界定为某个特定个体。第三,创作的延续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口口相传中,传播者不断加入一些新的创意或元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处于“被创作”的过程中。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照相机、扫描仪等设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储存、加工、传输和以数字形式再现,所以通过数字化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象、文字、声音等形式被固定下来。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分散性和非物质性等特性,因此,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数字化作者对于内容取舍、结构安排等作出选择,凝结着较高的智力成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权利界定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者的权利
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作品,其保护范围限于表达方式,不延及作品的思想、程序、操作方法、原理等因素。P根据著作权法的原理,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主要针对它的代表作而言。Q但从前文分析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通过世代相传流传至今,大部分没有形成有形作品,或者即使形成了代表作,对于其他参与创作的主体如何保护,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受著作权法保护,但由于其特殊性,应当通过制定著作权法的特别法,以单行法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因为《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者应当享有的权利包括:
第一,人身权。(1)署名权,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确定由某一个民族、村庄、部落创作时,应当保护其署名权;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确定创作群体时,也应当清楚地表明其渊源及流传的范围等基本信息。(2)修改权,这一权利由创作群体行使,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具有延续性,一直都将处于被创作的状态之中。(3)保护作品完整权,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者通常是一个松散的群体,当发生侵权行为时,容易产生搭便车心理,因此,应当授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行使。(4)发表权,非物质文化遗产随时处于创作中,并且由于口口相传等原因,其创作和发表在时间上往往具有同步性,再创作完成之时即为发表之时,因此,这一权利也应由创作者享有和行使。
第二,财产权。财产权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群体,但应授权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和基金会行使。行使财产权所得的资金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按照其设立时所制定的章程代为保管和运用,主要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保护、传播等工作。财产权的行使方面的内容,详见下文阐述。
(二)数字化作者的权利
数字化技术能够以特定形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如何界定相关主体的权利并对其进行保护。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者受到什么程度的保护,与其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相关。
1.数字化作品具有独创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与普通作品的数字化不同,后者通常只对原有作品进行数字化转换,这一过程由机器完成,基本没有独创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没有固定的形式,数字化作者在选材、摄影、录音录像过程中,凝结了较多的智力成果。不同的数字化作者对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其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如果数字化作者经数字化所形成的作品达到“独创性”这一标准,就应当享有著作权法规定的权利。
2.数字化作品不具有独创性
如果数字化作品仅对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简单复制和再现,不具有独创性,则可以通过邻接权进行保护。邻接权保护的是一种再现、复制和传播他人作品的劳动,数字化作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特定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传播,属于作品的传播行为。虽然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邻接权只包括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和广播电视组织权,但邻接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和新技术的发展,其外延可以随之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录音录像和无线电传播技术的发展导致了邻接权的产生,当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作品传播方式,那么这些传播者的权利也应得到保护。笔者认为,应当在邻接权中增加一类――“数字化作者权”,以保护没有产生独创性作品的数字化作者的权利。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体管理制度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集体管理制度的理由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者是无名的或者是归属于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居民,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属于这一群体所有,群体中的任何人都可主张权利,但任何人又无权单独享有权利。权利主体的群体性、不确定性使得权利的行使难以获得有力的保障。R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作品的创作群体不宜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主体主张权利,况且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不明确,因此,有必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代表特定群体行使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可以在保证权利主体利益的前提下,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由于群体的具体成员众多且难以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取得的许可使用费不可能像其他著作权协会一样扣除必要的管理费后返还给权利人。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可以保证许可使用费用于实现保护目的。特定群体为保护、丰富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可向基金会提出申请,基金会对于符合章程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准许,拨付必要的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另外,基金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者和保护者支付一定数额的报偿或者给予奖励,尊重他们在收集保护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同时,收集整理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使用人向确定的权利行使主体支付使用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使用,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增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增进社会财富增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和基金会职能划分
“我国早在1992年即成立了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1998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成立后,国家版权局又多次指示并帮助组建文字、摄影、美术作品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从目前的趋势看,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是采用多种协会体制的。”S“我国已成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有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和中华版权总公司。在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法律上是一个社会团体法人,其以法人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T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集体管理制度可以达到对非物质维护遗产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双重目的:即在我国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行使集体管理权,其下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这一财团法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等工作统筹安排资金。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职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职能主要包括:(1)组织开展调查、收集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分类、登记建档,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2)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定群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人签订许可使用合同,并收取许可使用费。根据国家版权局《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第3条和第4条的规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也应当事先取得创作者许可――这一许可权应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代为行使。当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适用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的规定。(3)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章程,规定该基金会的宗旨、业务范围、组织机构、财产的管理和使用、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以及章程修改等内容。(4)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许可使用收入,在扣除必要的管理费用后,以捐赠的方式注入基金会。这样做可以避免目前以财政资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所带来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保障财政资金投向更为亟需的民生领域。(5)保护特定群体的署名权,禁止伤害群体感情和尊严的、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等人格权的行为。当上述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讼。(6)开展其他社会活动。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的职能
基金会属于财团法人的一种,按照章程所规定的宗旨开展活动,即“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保护非物质文化基础基金会”的章程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根据履行职能的需要而制定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的职责主要包括:(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2)基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提供资金支持;(4)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提供资金支持;(5)对其他符合基金会章程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制度与传统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区别
第一,性质不同。传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性质为非营利性的民间自治组织,非官方性意味着不得强迫著作权人加入集体管理组织。同时,及时著作权人已经自愿加入,仍然有退出的自由。U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特定民族或区域群体的财富,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权利的取得不需要经过事实上的创作群体授权,国家以保护和发展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通过立法授权协会和基金会行使权利。与其负担的职能相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管理组织具有官方色彩。
第二,维护利益的侧重点不同。传统的著作权管理组织重在维护某一类著作权权利人的利益,其在扣除必要的管理费用后将所获得的收益返还给著作权人,这种利益一般为私人利益。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制度不仅维护特定权利群体的人身性权利,更在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丰富,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属性较为明显。
第三,机构设置不同。传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一般设置协会,以自己的名义依据权利人的授权行使相应的财产权,并在协会内部设置相应的办公机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制度则不仅设置管理协会,而且由协会这一社会团体法人捐赠财产设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这一财团法人,以实现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篇6
关键词:无功补偿、电气自动化、现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备中往往受到来自比较复杂的单相电力负荷变化的影响 其非线性因素也逐渐增强。讨论无功补偿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无功补偿技术的选择方式与原则,讨论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方法,为电气自动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程度提供依据。了解电气自动化中应用无功补偿技术的现状,介绍了一些在无功在电气自动化中合理采用无功补偿技术的策略。
2、无功补偿设计的基本要求
1)在设计中的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电动机选择要合适,降低线路的感抗。当工艺条件与要求相符合时,可以通过同步电动机的采用和空歇工作制设备的选用等措施,将用电单位的自然功率因数提高。
2)在以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方法进行处理后,仍然无法满足要求的时候,可以通过无功补偿装置完成目的,多采用并联电力电容器。如果10或35kV的高压电单位的功率因数在0.9以上,或低压供电单位的功率因数在0.85以上,以并联电力电容器做为无功补偿。
3)以电力电容器做为无功补偿的装置,要将平衡原则做为主要原则。低压的无功负荷通过低压电容器进行补偿,高压部分的无功负荷通过高压电容器进行补偿。容量比较大且负荷平衡、使用频率较高的用电设备的无功计算负荷大于100Kvar时,可在设备附近就地补偿。补偿装置宜与设备同时通断电。补偿基本无功负荷的电容器组,宜在配变电所内集中补偿。集中补偿时,宜采用自动调节式补偿装置,防止无功负荷倒送。居住区的无功负荷宜在小区变电所低压侧集中补偿。
3、无功补偿装置的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就要认真分析用户的用电负荷特性,根据不同用电负荷选用不同的无功补偿装置。
1)TSC装置适用于含有大量冲击性负荷的容量较大、负荷的电流瞬时变化很大,负荷冲击强、无功负荷瞬时变化大的场合。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MSC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根本无法投入运行,不是电容器损坏就是交流接触器烧毁。若选用TSC无功补偿装置,就可以取得很好的补偿效果。例如某压延厂,变压器容量为1000kV·A,自然功率因数在0.6以下,负荷冲击强、无功量瞬时变化大,根据其负荷特性采用TSC无功补偿装置,在车间配电室内进行集中补偿,总补偿容量为330kvar,共分12组(1组10kvar、1组20kvar、10组30kvar),采用编码投切方式。该条生产线投运以后,功率因数能达到0.96以上,节能效果显著。
2)MSC+TSC装置适用于高层住宅区、大型商场、写字楼等用电场所,这些场所既存在较多的单相负荷又有电梯、空调等动力负荷。这类负荷采用MSc+TSC混补的补偿方式可取得较好的补偿效果。例如某小区原有的无功补偿采用MSC装置,白天照明负荷很小,主要是电梯负荷(启动频繁、运行时间短),MSC无功补偿装置既不能满足补偿度的要求,又由于频繁投切使交流接触器故障率很高,运行维修量很大,所以就将补偿柜退出。造成每个月都因功率因数过低而被罚款。根据该小区的负荷特点,选用MSC+TSC无功补偿装置、编码投切方式。考虑到小区内电视机、电脑等设备较多,故在补偿回路中串联了0.5%的电抗器。通过计算,每台800kV·A变压器的补偿容量为270kvar,其中210kvar用于三相共补60kvar用于三相分补。但该套补偿装置投入使用后,补偿效果明显好转,功率数达到了0.9以上。在受电端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既能够降低负荷无功功率的消耗,增加功率因数,增加电气设备的有效效率。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以静止同步并联补偿器(Statcom)和有源滤波装置(Active Power Filtet)相结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4、电气自动化中应用无功补偿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对电气自动化中的无功补偿技术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为了构成有效的滤波通路、滤除谐波、降低负荷、提高电气的功率因数,其中很多无功补偿技术的引用目的都是在基波下牵引负荷的感性无功功率,这些无功补偿技术主要有以下种:
1)真空断路投切电容器
此设备简单且投资小,但是在合闸的时候会产生过高的电压,容易导致设备发生损坏,而且对于这个设备,不能有过于频繁的投切。因为它受到开关寿命的限制。
2)可控饱和电抗器
这个设备是通过对电抗器饱和程度的调节来改变整个回路的电流,主要让并联滤波器中的多余容性无功功率被感性电流抵消从而达到平衡点。此设备的特点是可以再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长期投入;但是它会产生谐波、噪声较大、对设备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3)固定滤波器、电容器和电抗器的调压
这个设备通过连接低压母线上的电抗器或者滤波器,调节降压变压器的低压侧母线电压来调节,以达到改变无功出力的目的。这个过程的实现是通过加装晶闸管分接和通断开关来调节,实现提供稳定的无功功率并实现滤波作用的。
4)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
这个设备是以有源滤波器产生的电流和负荷中谐波电流进行中和、相互抵消,最终达到满足电源要求。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了有源补偿和无源补偿的可控性和灵活性,虽然,无功补偿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的问道使得我们队无功补偿技术的研究必须有更深的研究。
5、电气自动化中合理应用无功补偿的策略
1)深入分析无功补偿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无的基本方式和方向
在供电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是电能质量,而电压是电能质量的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常见的很多关于电气自动化系统出现无功状况,多是受到阻抗问题和功率因素问题的影响,从而导致电网受到无功效果的。我国的电气化铁路对无功补偿的应用主要方式是AT供电方式,用的是SCOTT 变压器,用晶闸管电子开关来控制电容的投切。这个策略在我国铁路的现状上看来,能够很大程度上的降低较长辐射路线上存在的负序问题。
2)采用并联混合有缘滤波器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混合式解决方案主要是并联混合式有缘滤波的无功补偿方案。此方案能够解决由电力牵引负荷的不可控制的变化带来的电力滤波器补偿量过大的问题,这个方案同时也是对大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补偿技术的协调调整方案 其主要通过LC和APF的混合,对谐波进行注入式的无功补偿。这种方案的成本相对比较低、效益与投资性价比高、适用于低压电网。
6、结语
总而言之,无功补偿是通过提高电力负载的功率减少线路电能损耗的重要节能措施,是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新型节能稳定措施。对电气自动化中无功补偿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谢常华,电气自动化的发展[J]企业导报,2010.11
篇7
【关键词】基层;艺术表演;团体;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219-01
伴随着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步伐,我们看到,历史的机遇又风尘仆仆地迎面而来。这个机遇就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几年来我们更体会到:国有基层艺术表演团体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间,是一种水涨船高的依存关系。
乐之一:农村文艺演出市场与日俱增
经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深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完全是以市场为价值导向的。然而我们对农村实际存在的演出市场到底有多大、有多深等诸多问题都还没有透彻的了解,这直接影响着我们对改革紧迫性的认识。只有积极投身于公共文化演出服务之中,我们才能对农村演出市场有清醒直观的了解。每年剧团(当阳市歌舞剧团)送戏下乡都在150场以上,但这并不是农村文艺演出市场的全部,还有不少的演出份额正在被个体演出社团所分领,但这还是不能满足农村演出市场的需求。
乐之二:农民的审美观基本没变,瞄准农民心理进行创作
一个剧团犹如一个人,如果久住城镇少下农村,或不接触农民,就会被这时尚、那风向、那思潮摇得稀里糊涂。
笔者经历了多年的基层文艺演出工作后发现:当今的农村就像一条流动的河,留下来真正务农的一是中老年人,二是留守儿童,他们立足家乡,在文化审美上颇具稳定性:歌舞类节目(如流行舞、流行歌曲等一些都市文化类节目)少儿们非常喜欢,但中老年人不怎么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舞台上讲述的有头有尾的故事、个性鲜明的现代人物、土腔土调的本地典型,这种审美观基本上延续了中国农民的传统审美观。难怪在文艺界有人这样说:只有心与心的交融才能打动人心。
乐之三:投身城乡一体化建设,冶炼剧团营运之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时时都在变。公共文化服务之所以能够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其实是农村深刻变化的结果。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又成为了农村变化的新主题,公共文化服务必将对基层剧团发出新的呼唤,二者将长期处在相互促进、水涨船高的关系上。
基层剧团和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基层剧团与政府之间、基层剧团与其他文化机构之间、基层剧团与农民之间、基层剧团自身之间的关系。
基层剧团与政府之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历来是文化工作的重要准则。由政府买单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还是固定市场行为,没有竞争对手,而基层剧团是被政府选择的对象之一。今后随着社会投资创办的文化团队的队伍扩大和演出质量的提升,基层剧团将和它们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被选择。如果仅靠剧团与政府的一点行政关系,是不一定能争取到更多更大的演出市场的。因此,基层剧团还应该加强与政府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人才队伍地建设,增强创作实力,巩固自身在各种文艺演出团队中的整体优势地位。
基层剧团与其他文化机构:基层艺术表演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两个方面尤要注意:一是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团结,如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尽管它们之间存在着有偿和免费之分,但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以服务群众为己任的,应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二是以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建立起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精神队伍,并以此不断争取社会和政府的支持。
基层剧团与农民之间:由于有人先期或后期买单,基层剧团投身公益性演出活动容易出现不负责任的倾向,出现如质量低下、草草收场等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把服务对象当人,只要钱到手,什么都忘了。实质上,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是人心对人心的交换。
基层剧团自身之间:基层剧团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要想收到较好的效果,剧团自身所表现出的作风至关重要,尤其是剧团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作风和原则是什么呢?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的“文艺家应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因此,基层文艺工作者要从自身做起,提高政治觉悟、文学修养和专业技能,更好地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更好地服务农民。
基层剧团之忧:凡事皆有两面性,乐的事总是伴随着忧虑而生。当前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妨碍基层演出活动发展和繁荣的现象,如废除剧团的事业体制遭到了个别人员的反对,但我们要坚定信念,排除万难,切实将将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推行下去。
篇8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南音
南音生南国,曲曲寄深情。
海外寻故旧,泉城有知音。
这是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为泉州南音所题的诗。诗中的“南国”,即指南音的发祥地,有“温陵”之称的福建泉州。“南音”一词,古代就有,泛指音乐或南方音乐。而南音作为一个乐种的名称,是1952年“泉州南音研究社”成立时才出现的。泉州南音的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南音的文化历史价值在于,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南音(泉州弦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泉州南音的文化价值愈发受到社会的重视,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世人的职责。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所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谓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项措施,包括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进入数字化时代,图书馆迎来了服务方式的革命,传统的图书馆提供纸质书籍的服务,而现在,音视频、网络等方式都可以成为图书馆为公众服务的新型载体。数字图书馆的理念由此诞生。数字图书馆是以信息化思路为核心建设理念,以数字化服务为主要手段的网络信息服务体。它诞生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时期,并将在信息社会中承担重要的信息和知识服务功能。
那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数字图书馆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笔者结合对泉州南音的田野调查,阐释数字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1 泉州南音的传播与传承概况
1.1 对南音演出团队的调查:年轻传承人少
在泉州工人文化宫和府文庙广场经常有南音演出队的表演。这些年轻的表演者,有的是在乡镇里学南音,有的则是附近艺校或师范院校南音专业的学生。关于南音有这么一个现象:解放前,只有男性才有资格学习和表演南音,女性是被禁止的;解放后,女性才有了学习表演南音的权利。南音在当前还未发展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演出,承担养家重任的男子也就不学习南音,在学习的年轻人中以女性居多。泉州南音具有辉煌的发展历史,现在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年轻人喜欢流行乐,南音似乎成了老人家才听的音乐。
1.2 曲簿:手抄和印刷的纸质载体
曲簿是保存南音曲目的重要载体,有曲词、工乂谱、琵琶指法、撩拍符号,能够有效地把各首曲的乐音记录下来。在录音录像技术发明之前,它是记录弦管音乐最完善的手段。民间多用普通纸张抄写曲簿。印刷术发明后,才有了刊刻本。南音的历代传承除了师徒之间的口传身授,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依靠曲簿。透过纸间,曲词、琵琶指法等得以一一传播开来。
1.3 卡式磁带:老年人的娱乐
音像技术问世之后,开始有南音卡式磁带的出现。南音老艺人通常都收藏有磁带,闲暇时间播放磁带听听南音已经成为老人家的一种娱乐方式。另外,南音磁带在传播上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在闽南方言区,各地有不同腔调,而南音唱语以泉州“府城音”为准,又称“泉腔”。闽南各地的南音爱好者们,正是通过磁带逐字较音、逐音练习地道的“泉腔”。因此,磁带还发挥了校准唱音的作用。
1.4 网络:跨越空间的影音体验
网络也参与到南音的传播中,现有泉州南音网和福建南音网两个较大的南音网站。在这两个网站上,有关于南音近期活动比赛的新闻报道、已出版的南音影像资料的查询,更可以收听和下载到一些南音经典曲目,南音的概说、乐器介绍、传承人风采、以及当前南音的一些学术研究论文都有收录。值得一说的是可以收听和下载到的南音经典曲目,这极大地方便了各地听者利用网络收听南音。有些网友把录制的南音表演的音视频上传到网上,在泉州网温陵社区,就有网友展开关于南音的讨论。
1.5 众声喧哗: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传媒的关注报道
从1981年元宵节开始,泉州南音大会唱已先后举办了十届。可以说,历届的南音大会唱为海内外弦友交流南曲和情感提供了舞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都对此做了相关报道。南音的历史、演奏演唱形式、传承人、南音社团的演出、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等都会成为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
在对泉州南音传播传承状态的田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泉州南音在传承保护中的几个问题:
传承人大多年老,而年轻人愿意学习泉州南音的甚少;
曲簿仍是学习南音的重要载体,而个人收集大量曲簿的能力有限;
分布于网络的各种南音曲目良莠不齐,需要收集整理出大量且唱音规范的曲目;
各路媒体对泉州南音的报道信息纷繁复杂,受众面临信息选择焦虑,需要一个系统实时更新信息的网站;
泉州南音在全社会的推广宣传仍有限,对其文化历史价值的挖掘有待深入系统地进行。
2 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泉州南音保护中的优势
数字图书馆建设依托于公共图书馆这一载体,以文化共享工程的地方特色文化信息资源为基础,借助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人员、设备、场所优势,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拥有各方面的便利条件。
2.1 资源优势
一些图书馆,尤其是省、市级公共图书馆,还承担着从民间收集整理地方文献的工作。经过长时期的积累,福建省图书馆、泉州市图书馆已经从民间收集整理大量与泉州南音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曲簿以及各种研究文献。这为曲簿的系统化整理工作以及泉州南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资源便利。
2.2 人员优势
图书馆的人员中有大批是图书馆学专业人才,他们经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方面的专业培训,因此在文献分类、编目、索引、古籍文献的整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开展,很多图书馆吸收了一批年轻的广播电视专业人才,他们在拍摄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电视片中,承担着策划、拍摄、剪辑的职责,为图书馆系统创作影视作品提供了专业人才队伍。这一切为泉州南音的文献分类整理和电视片制作工作提供了专业人才。
2.3 设备优势
目前,福建省图书馆配置有文献信息资源采集设备、传统载体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所需摄像机、扫描仪,以及专业影视制作所需的摄像机、摄影机等设备,这为图书馆从事泉州南音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以及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提供了设备上的便利。
2.4 场所优势
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免费向社会大众开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首先,图书馆向全社会提供借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便利;其次,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空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摄影展、邀请专家学者做讲座报告、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做展演等相关活动,向社会大众宣传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3 数字图书馆在保护泉州南音中的实践成果
3.1 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泉州南音的系统研究起到基础性作用
目前,福建省图书馆馆藏泉州南音文献资料共计有60余册,包括有指谱、教程及各类研究文献。目前能找到的关于南音的最早刊刻本,是两部从海外回归的明代刊本:《荔镜记》和《明刊戏曲弦管选集》,馆藏提供有影印本。
3.2 电视专题片《古乐南音》的摄制对南音起到宣传推广作用
福建省图书馆从2007年底起拍摄,历时一年,摄制组奔波于闽南各地,采访专家、老艺人、国家级大师和传承人100余位,完成了反映闽南文化的十八集电视专题片《闽南文化》,并制作成光盘用于保存以及文化交流。其中就有揭示泉州南音的专题片《古乐南音》,该片时长30分钟,从历史渊源、技艺、传承等各方面向世人介绍了泉州南音的文化意蕴。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同时采集有大量的泉州南音图片。该系列电视专题片作为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成果,在全国乃至海外地区宣传地方特色文化,泉州南音也得此便利,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官方路线宣传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
3.3 数据库建设为泉州南音曲目以及各种动态信息提供系统化整理
目前,福建省图书馆建设有“闽南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和“福建文化记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资源数据库。数据库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各种载体,从南音的历史渊源、器具、技艺、传承谱系等方面介绍泉州南音,同时有图片荟萃、精选曲目、视频《古乐南音》、学术研究、新闻动态等相关资讯,数据库旨在为受众提供集泉州南音重要信息为一体的信息集合。
3.4 通过邀请民俗专家做讲演、非遗传承人做展演等活动在全社会宣传泉州南音
走出闽南地区,福建其他地方的人们对泉州南音充满各种未知。这几年来,福建省图书馆通过闽图讲坛平台,先后邀请过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等机构的学者专家介绍包括泉州南音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历史价值;与相关摄影机构合作,开展包括泉州南音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摄影展;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包括泉州南音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这为在全社会宣传推广泉州南音,尤其是吸引大批年轻人了解甚至是学习泉州南音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近年来受到各方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另一方面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族群乃至一个国家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理应义不容辞承担起传承和保护的作用,数字图书馆建设为这种保护提供了各种可能和便利,我们应当善用并用好数字图书馆这一平台,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尽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育科技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9月29日到10月1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32届会议上通过
[2]王芬林 吴晓.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14.
篇9
[关键词]县级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角色定位
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这个新词频频出现在我国的各类媒体上,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关注。2003年第三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此作出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非物质文化财富。这些非遗源于生产劳动,传承于民间,千百年来不断在人民生产生活中保存发展着。它们是一定地理区域和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和民俗、民众情绪等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反映,是民族历史、集体文化的结晶。非遗不仅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更是这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并得以延续、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力量源泉。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规定了各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加大了对非遗保护的力度。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确立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随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跟着制定出台了本省、市、自治区非遗保护条例、法规,并逐级落实保护实施方案。这些行动兑现了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也体现了中国各级政府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
2 图书馆传统职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从2006年开始,我国全面启动了声势浩大的非遗保护工程。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明确指出:“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意见》对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文化事业单位做了很清晰的规定: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管所)在当地“非物”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责无旁贷,各有重点;文化馆重在收集,图书馆重在收藏,博物馆则重在展示。因此,图书馆参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图书馆传统收藏的一个新课题。因为非遗的对象并非一般的书籍文献,它们深藏于民间,藏在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里、动作中、场景上,这无形中给图书馆的传统收藏功能增加了难度,也让县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如何处理好传统职能与非遗保护之间矛盾关系的问题。
图书馆自诞生以来,其基本功能就是聚集图书,收藏文献,为公众提供知识参考。如何把县级公共图书馆创办得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这就要靠各地图书馆想方设法开发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并加以收藏使之成为本馆的特色藏品,而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关系到本地区、本民族非遗的挖掘、收集、收藏工作。如上所述,中华民族的非遗,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和民俗民众情绪的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是民族历史的文化积累和结晶,这正是公共图书馆为公众提供知识参考的一笔财富。因此,收藏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县级图书馆自身业务的延伸,也将成为县级图书馆以后建设发展的一个新的着力点。这样看来,图书馆传统职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矛盾,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包容与收藏利用的关系。
3 县级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定位
县级公共图书馆参与非遗的保护,是新形势下历史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如何参与,它的角色定位在哪里,这就值得商讨了。笔者前面也提到过,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是“收藏”。但是这个收藏还分为“被动收藏”和“主动收藏”。所谓“被动收藏”就是你拿文献来,我放人文库里面;而“主动收藏”则要参与收集、整理、收藏的全过程。定位不同,收藏利用的效果就会大大不同。
3.1 县级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缺住
3.1.1 认识不到位。非遗的保护工作是近年的事。对这一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仅是因为图书馆本身理解不透彻,文化主管部门亦如此。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非遗保护方案中,竟然没有把图书馆列入参与单位的行列,忽视了图书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3.1.2 坐享其成,收藏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图书馆本身而言,由于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收藏非遗当成图书馆的一项基本职能,不参与收集、挖掘、整理全过程工作,只等其他单位如文化馆(站)调查、收集、整理形成文字资料之后,再从他们的手中接过现成的资料,放入地方文献专柜收藏。这样被动地接受后期资料进行保管的做法,导致了对收藏的非遗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我县有关南壮民歌、民问小调的资料,尽管文字记载了它的形成年代、历史沿革、发展兴衰,但如果没有亲自深入收集,就不能深切感受到民间歌手现场演绎这一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感情。
3.1.3 服务滞后,仍停留在纸质文献的保管上。非遗的收藏内容,包括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但是就现状来看,收藏单位没有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来处理各类音像资源,达到“藏”为所“用”的目的。
3.2 主动介入,全程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县级公共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文献资源、传递知识信息等主要功能。而非遗知识处于一种活态的文化环境之中,作为活态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文化空间密切相关,其存在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自身难以长期保存的特性。对此,图书馆应当摒弃过去只收藏保管的观念,发挥自身拥有专门人才、先进现代化设备的优势,在资料抢救工作和后续的资料整理、数字化、保存、保护等多方面对非遗进行声音、影像原生态存储,将“活态文化”物化为有形的文献进行永久保存。比如上述民族民间的民歌小调,我们在全程参与过程中,对其进行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立体方式的记录,以笔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方式真实记录下现场考察成果,并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得这些民间艺术得以保存和再现。
篇10
【关键词】综合性研究型 医院图书馆 多样化服务 对策
一、医院图书馆多样化服务的问题
(一)领导不够重视。
目前不论是县级医院还是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医院,院领导对医院图书馆的建设往往缺少基本的关心和重视。如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传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报纸、图书、杂志等,早已经计入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的新时代,因此医院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也不能以过去的要求为标准,要着眼于未来,并尽快和国际医院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接轨。但是医院领导思想多比较陈旧,认为图书馆仅仅是医院的二三线科室,不能为医院带来一定的利益,对医院的发展也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忽视医院图书馆的必要性。因此领导也不会为医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投入太多的资金,往往医院图书馆只是个空壳子,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二)落后的管理理念。
医院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很多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图书馆单纯追求图书的数量,忽视了最重要的质量,在收录图书时不作选择,只要是和医学相关的书尽数收藏,导致了很多淘汰的、错版及盗版的图书都进入到医院图书馆中;图书收藏后,利用率不高,往往都是摆设,应付检查,很少能给医务人员提供帮助。医院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奉献和创新精神,墨守成规,仅仅提供传统的借阅服务,缺少主动为用户服务的理念。
(三)经费匮乏。
国家规定医院图书馆的投入费用要占到医院总收入的5%左右,但是事实情况是医院图书馆的经费远达不到规定,很多医院不执行相关规定,投入经费过少,这就直接导致医院图书馆图书的数量和质量差强人意,不能满足医院工作人员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这就限制了医院的发展和耽误了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四)服务方向过于单一。
医院图书馆的服务仍然以传统的借阅服务为主,很少会开展其他的服务。部分综合医院图书馆甚至从未开展过文献检索的服务,因此有医务人员想要文献检索时就得不到相应的服务,极大程度的阻碍和限制了医院图书馆的作用。此外大部分医院工作人员对检索服务不具备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需要实施检索服务时无从下手,同样限制了图书馆服务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文献检索服务培训,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从而能更好的开始相关服务。
(五)缺乏专业人才。
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图书馆的人才问题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但是现实情况医院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或者是临近退休的工作人员,学历多为大专,本科及硕士学历的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他们都缺少基本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和理念。同时其他医务人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存在偏见,以为图书馆的工作就是按时上下班,保证借阅人员能随时借到书,记录借书还书的人员等。鉴于上述原因,实际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均是非本专业的人员,并且院领导也没有引进图书馆专业人才的计划,长此以往,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只会越来越脱离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止步不前。
二、医院图书馆多样化服务的对策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院领导对医院图书馆多样化服务建设的支持是最关键的,是图书馆能不断发展的保证。所以当前医院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和领导进行沟通交流,提出目前医院图书馆建设的相关建议和发展方向,阐述医院图书馆在医院综合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事先制定一份图书馆工作改革和发展计划书,用真诚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打动院领导及医院临床一线工作者,让领导真实的感受到医院图书馆在医院各科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性,这样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关注,为医院图书馆的多样化服务建设提供资金和人力,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扩大服务范围。
(二)新的服务模式。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现代化的医疗卫生单位中是不可能长期生存的,必然会被历史的进程淘汰,因此医院图书馆应当谋求新的发展服务模式。如何才能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呢,这是每一个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可以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打破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模式,让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自己想要的资料,并且开展文献检索服务,查阅者只需要轻点鼠标就可以知道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还可以直观的做对比。网络化的服务模式有效避免了图书借而不还,资源匮乏的现状,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查找文献。
(三)提高图书质量。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文化宝藏,对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现状往往是医院图书馆图书质量不过关。所以一定要提高图书收藏的质量,首先加大资金的投入,购买需要的图书资料,严禁杜绝盗版、错版的图书进入医院图书馆。并要做好剔旧工作,将一些年代久远,知识陈旧、没有参考价值的图书剔除。部分领导认为图书数量应该越多越好,剔除旧书就减少了图书馆藏书数量,长此以往,拒借率将居高不下。过分的追求藏书数量是不明智的,医院图书馆应该根据目前临床发展的情况选择收藏图书的种类和版本。收藏过程中要做到专业性强、主动了解最新学术动态、降低重复图书数量。建立一个系统的、合理的、专业性突出的藏书体系,提高图书馆图书质量。
(四)主动提供服务。
以往图书馆都是等医院工作人员上门读书,找资料。在现代化、网络化的图书馆多样化服务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摒弃传统观念,主动走进一线临床科室,走到医务人员身边,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医学信息和动态。积极的和临床科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程度,然后主动和为他们订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等。
三、体会
笔者认为,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图书馆应该是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未来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医院图书馆工作必须以医院工作人员为服务目标,根据不同科室的实际需求、不同人员的喜好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为医院塑造一份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医院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医院领导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及人才投入,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循环,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基金项目:张家口市科技局2012年度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1221010E)
参考文献:
[1]李燕琼.北京地区医院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
[2]张旭昶,孟东.天津市医院图书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1).
[3]孙玮,刘延,刘.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2).
[4]贾洪,刘丽娟.医院图书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
[5]陈励和.网络环境中医院图书馆的导读工作与文献资源建设[J].中国医院,2008,(2).
- 上一篇:工程造价的学习
- 下一篇:口腔医学重点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