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前教育问题

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策略

当代社会,尤其是在中国,有些父母爱孩子的程度已然到了溺爱的地步。不仅抑制了孩子的思维,还会影响孩子的吃苦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进行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具备社会所需的才能和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到主动学习、善于合作。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逐渐认识到幼儿时期是养成教育的良好开始。“不能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父母之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父母以孩子的发展为理,依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为了见成效一味注重速度而忽略了质量,趋于形式化,往往会让孩子产生厌恶心理,适得其反。受计划生育的影响,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所有的大人都只为一个孩子服务,使孩子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重视幼儿的学前教育就是重视国家未来的希望,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二学前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1.学前教育在家庭方面的策略

幼儿自身养成的行为习惯,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同样也受家庭的影响。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关系密切,幼儿园比较注重规则教育,家庭教育也应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家长配合幼儿园的老师,要求孩子在家庭中也秉承幼儿园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喜欢仿照父母的一举一动,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学习的模仿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希望孩子做到的,父母也必须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也一定不能做。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不要强行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要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和分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父母要做的是引导。这种自己探索的方式,正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思维灵活性、创造和创新性思维产生与发挥的重要时刻。

2.学前教育对教育工作者的策略

幼儿的学前教育期所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有助于幼儿在成长阶段适应环境,从而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要在施教过程中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了解孩子的思路和想法,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并加以鼓励,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学到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教师在引导幼儿吸收所教内容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幼儿的个性化教育,对于不同性格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需要多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对好的行为进行鼓励,不好的行为进行督促。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应多鼓励孩子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多参加交际活动,多发展人际关系,促进孩子的沟通思维模式。多鼓励孩子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过程中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协作能力,并加以引导,能够让孩子懂得团队协作的优点。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是孩子启蒙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一步。幼儿的学前教育是在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各方各面的相互配合下才能达到的特殊项目,对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大意义。幼儿学前教育工作光荣而又艰巨,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摸索和进步,以提高当前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华梅.探讨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3)

[2]王瑞.谈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OL].学周刊,2016(35)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常见问题

一、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由于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起步较晚,因此,社会上对学前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农村地域,由于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家庭并不重视学前教育,忽视了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多家长甚至将幼儿园看成托儿所,认为只是负责看护、照顾儿童的机构,所以,更无法对学前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些情况在农村等偏远地区较为突出。

(二)学前教育的模式缺乏创新

就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而言,其教育模式较为滞后。这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上。现在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理念都较为落后,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少部分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理念较为先进。另外,当前我国理念比较先进的学前教育机构多数是国外的教育机构,因此,这些教育机构的各项费用也会较贵。而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学前教育机构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尽管很多幼儿园的标语上宣传着所谓的“蒙氏教育”,但是其教育模式或是灌输式的教育,抑或是放养式的教育,使幼儿园成为托儿所,幼儿无法获得科学的教育。

(三)学前教育机构教学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主要为私立机构,而公办的幼儿园数量较少。大城市中大部分幼儿教育机构的设施都比较先进,而农村地域的设施较为落后。很多教育机构没有完备的幼儿活动场地及设施,也没有完善的学习设施,很多教学活动都无法很好地开展。因此,这也导致了幼儿教育质量的落后,使幼儿缺乏很好的教育。

(四)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普遍较低

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其对教育质量有着决定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在农村等贫困落后地域则更为明显。在这些地域,许多学前教育老师多为大专学历,甚至有很多教师没有文化程度,只是单纯地照顾幼儿。由于许多私立教育机构因为资金等问题而控制教学成本,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导致许多教育机构的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由于教师的素质较低,使音乐、舞蹈等教学活动无法很好地开展,这使幼儿身心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认识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宣传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可以采取海报、讲座、宣传页等方式,来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增加幼儿的入园率,增强家长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二)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是教育机构的灵魂,先进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鼓励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部门应该采取监督、帮扶等方式,积极督促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定期进行检查。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外的合作交流,组织国内的教育机构去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三)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各方面较为落后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给予学前教育机构资金支持,使其能够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施,聘请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对于私立学前教育机构,政府应该给予政策上支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使私立教育机构获得更好的发展。(四)提高对幼儿教师的素质幼儿教师的素质偏低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阻碍幼儿获得良好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必须在各方面具有高水平的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工资水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域,因此,很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幼儿教育,使教育机构无法获得更多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政府应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从而使更多毕业生愿意从事学前教育。(2)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政府应该经常组织幼儿教师去高校进行专业培训,或者聘请国内外相关方面的教育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一些有能力的私立机构也可以组织教师去国外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总之,幼儿作为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其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必须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面对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适时作出相应的变革应该迫在眉睫,这也关乎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潘跃玲.教室空间构造的现象学研究[D].宁波大学,2013(5):121-124.

篇3

【关键词】城市化 农村 学前教育

一、农村学前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在管理体制、方针政策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却日益严重。

(一)农村幼儿园布局现状

因“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学龄儿童不断减少和城市化进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村尤其是西部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布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很大一部分农村孩子只能到规模大一点的镇或者到县城才能接受到学前教育。

(二)农村幼儿园师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师层次偏低,教师的数量和结构也不合理,农村教师流失非常严重,代课教师仍普遍存在。乡镇幼儿园的教师大都年龄偏大,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培训,在音乐、美术、外语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更是十分欠缺,且缺乏提进修提高的机会。

(三)农村幼儿的求学现状

一方面,农村学龄儿童越来越少,使得农村办学质量低、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乡村学校的学生主动外流去选择更好的学校,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变得更加困难,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短短的几年里,农村幼儿园的入园比例已从2004年的56.27%下降到2012年的34.37%。

二、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对幼儿身心发展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农村儿童到城镇接受学前教育,对其成长及身心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城镇的幼儿园中,农村儿童进入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异己世界,并与原来的农村生活渐行渐远,在两个互相排斥、冲突对立的二元体制中徘徊游离。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现在却要让他们在幼儿园接受一些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但当他们回到家中,或者回到农村面对的还是农村的一些思维或习惯,这会让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所接受的教育发生脱节。

(二)学生的外流加重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目前农村的教学点不断减少,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不断下降,使得大部分学生被动或者是主动选择外流。而外出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年龄太小,家长大多不放心把孩子送去全托。他们会选择在城镇租房,由专人负责照看和接送。这无疑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一方面,孩子到城镇上幼儿园必须专人照看,这使得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在城镇租房与生活,使得负担变得格外沉重。

(三)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会对农村社会产生一定冲击

农村家庭送孩子到城镇上幼儿园,使得这些孩子从3、4岁的时候就开始逐渐脱离农村,生活经验几乎全部来自于城镇,这会使得他们不懂得农业知识、缺乏农业技能,有些孩子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农作物都分不清。他们不仅没有对自己家乡产生亲切感,没有留下什么乡愁,甚至部分孩子从心底产生一种抵触农村,甚至蔑视农村的情绪。这会使得一些优秀的农村文化,一些浓厚的乡村习俗,从他们这一代开始被淡化。现在的农村家庭为了将孩子培养成才,宁愿倾其所有。这也无形的给孩子灌输了一种厌恶农村的思想,因此,即便是培养出人才,也是向城里输送,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结论及建议

显然,城市化对农村学前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社会产生了不少影响。我们应正确认识城市化和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之间的矛盾,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使矛盾得到调和。

(一)加大城镇幼儿园的建设力度

在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农村家庭会用脚投票,选择去城镇教学质量好的幼儿园。对此,政府应该视城市化的发展状况,适时加大城镇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在农村幼儿不断向城镇流动的过程中,确保师资、教学质量、硬件设施等方面能够得到保证,使每位幼儿都能顺利入园并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加强农村进城求学幼儿家庭之间的合作,解放劳动力,降低教育成本

由于农村家庭送小孩到城镇上幼儿园需要专人照看和接送,且他们不容易在城里找到能兼顾接送孩子的工作,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此被束缚,使得农村的教育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应鼓励平时关系较好,同时送小孩到城镇上学的农户之间加强合作。鼓励他们实行周期较短(一周以内)的轮流照看制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劳动力,使他们在农忙时能够不耽误农活,从而降低教育成本。

(三)密切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

农村幼儿被送到城镇上学,他们过早的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一些和自己生活脱节的东西,容易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一些影响。因此,在送农村幼儿到城镇学习时,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以确保他们能够快乐的成长。

(四)改变教育观念,培养热爱农村的人

因为城乡二元体制的分割,使得所有农村孩子都想跃出农门,所以他们很小就被送到城镇接送教育,这使得他们逐渐脱离农村,且在无形中被灌输抵触农村的思想。我们应改变农村家庭及农村学前教育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给孩子传输城市的先进文明,还应给他们灌输农村的优秀文化,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思想和意识。这样才能在农村发展时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才能打破农村教育的恶性循环。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前言

在我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国民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学前教育是否能够健康安全发展现已成为重中之重了。研究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奠定我国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可以使我国拥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近些年不少地方不断改革学前教育的模式,分析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况

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国家没有所谓的学前教育,但是渐渐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国很多地方都设立了学前教育的机构,学前教育的形势与真正的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形式是不一样的,学前教育一开始可能是因為家长因为工作,不得已将孩子放在学前教育机构,但是现在越来越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在入学之前能提前适应,能明白集体生活,能够更加的独立,并且在此期间,能够学会一些技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形式不能是枯燥的,进行学前教育的学生还处在比较好动,比较活泼的阶段,太过传统,太过枯燥的学前教育是不合适的。运用比较活跃比较开明的管理,效果可能会更好。相比于传统班级管理,活跃的教学的方式更便于教师使用以及调节学生的学习进度,便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以及记忆知识。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是现在基础教育教学地主要方式之一,加快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地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地健康稳定地发展确保了我国的各类人才地培养,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的国民素质以及经济发展。现在人才资源好坏与否已经成为现如今各国实力比拼的一大看点,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教育事业地健康稳定地发展确保了我国的各类人才地培养,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的国民素质以及经济发展。现在人才资源好坏与否已经成为现如今各国实力比拼的一大看点,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现在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是一种大热的趋势,全国各地都努力的创新。不过因为我国现有的发展受限,现在我国的学前教育的研究还有着很多问题,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尽快的解决现有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体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大力的支持,促进我国优质人才地培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3学前教育的基本现状

3.1分析学前教育问题的必要性

我国现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入WTO已经许多年了,并且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人民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越来越不可小觑。与世界接触越多,我们国民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孩子时期打好基础更为重要,所以学前教育的创新,实践出真知,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性情以及知识掌握程度,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提供基础。现在学前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学前教育时期学到的知识以及品德教育往往一生难忘,学前教育往往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在此时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以及对以后学习的方式态度等都有很大的意义。学前教育是否可以更为生动,更为形象,更为快速的管理好班级,可以更为便利地向学前儿童传授道理,更为便利地调节课堂进度。这些才是现在学前教育的重点问题。学前教育早就有,如何研究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得它更为适合现在的国家情况以及现在的学龄前儿童的情况,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虽然现在许多学前教育还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够成熟,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在学前教育管理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加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加大学生的记忆点。

3.2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

我们已经清楚了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就目前我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第一点,就是我国的有些学前教育的教师对现在教学形势的了解并不够多,对学前教育管理的熟练程度不够。虽然现在我国的学前教育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能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能把学前教育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并不多,使得有些学前教育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并不能快速有效的使用起来,不能发挥自己真正的教育水平,浪费了自己的教育才华。所以我国可以培养教师了解现在教学形势的能力,使教师能够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手段将自己的学前教育水平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第二点就是现在的地区间学前教育的研究不平衡。像是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地区,学校吸收新鲜正确思想或者人才的速度会比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快,经济发展也会快不少,长久以往下去,地区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需要国家对经济基础较弱地区经济的大力扶持,还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分配到各个地区,并尽量做到每个地区的生活工作得到相应的保障。第三点就是现在新时期下出现了许多在学前教的教学队伍的工作作风不踏实的问题,工作中有弄虚作假的问题存在,学前教育工作是一个需要脚踏实地,能吃苦,付出很多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学前教育的队伍中成员个人的工作态度。

4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现在教育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我们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学前教育的利用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地加强。

参考文献 

[1]王培峰.我国学前教育的五大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应对———兼论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学前教育安排的政策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1(6):25~34. 

[2]翁文艳.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综合路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12):41~45.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问题;改革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1]。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一个家庭,而且关联着一个社会的发展,甚至关联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一方面表现在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着领导、组织的重要作用,是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积极向上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孩子的更好发展,需要正确有效的管理体制改革。

二、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权责分配不明确

目前,对于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各级政府对自己的职责处于相对混乱的阶段,对自己的定位即职责不明确,权责分配混乱,对于学前教育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目前,我国在开展学前教育过程中,国内各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相对较为薄弱。而相关部门没有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没有很好的对学前教育进行监督和管理,互相推诿的情况时常出现[3]。此外,我国政府部门对于责任的落实尚且没有一套完善的规范与标准,这使得在权责不断下放的过程中,错位日益增大,特别是在资金的管理问题中,这对学前教育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缺乏可靠的部门协同体制

学前教育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从而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协同合作体制的应用对于学前教育水平的提升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该体制的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层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问题,使得其应用效果往往相对较差。另外,由于政府体系的复杂性,也使得相关部门的引导权利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例如教育部门无法对同级部门进行管理,且在配合与交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的进步。

(三)法律监督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管理的相关体系还不够全面,尤其是对教学活动的监督方面。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有部门地区已经针对幼儿园的类型进行必要的分类,也制定了可靠的监督体系。然而其相关规定往往都只适用于公立幼儿园,而对于私立幼儿园,其还缺乏必要的法律监督。目前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这使得私立幼儿园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同时监管漏洞也不断增多,因此,这要求相关的教育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学前教育的监督体制进行完善与改进,增大监督力度,确保学前教育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四)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不足

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是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尽管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学前教育力度的不断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在教育财政性经费中的占比大幅增加。例如2010年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为1.6%,而这一占比在2016年达到了4%左右,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4]。但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总体仍然较低,与同时期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目标严重不相适应。

三、我国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相对不够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这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体制的完善和升级,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当下的学前教育领域。

(一)注重权责合理分配

根据我国相关法规、政策的具体条例与要求,“公平、高质”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则。首先,“公平”主要体现在确保每一位孩子都具有平等的上学机会。“质量”即确保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进入好的幼儿园。因此,也可以说“公平”是“质量”的前提与基础,“质量”是“公平”的延伸与发展。为了进一步确保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与公平,这要求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权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对教育活动的有力监督与引导。

(二)加强各级部门之间的合作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学前教育体制也需要進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与部门结构不断分离,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前教育的管理效率,使得社会资金逐渐成为教育活动开展的主导力量,而政府的权责不断削弱。因此,在相关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其应该增强学前教育的公益作用,削弱其利益性,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监督与调节。

(三)建立系统的教育管理体制

仅靠一种管理体制是无法较好地适用于我国的全部省份与地区的教育活动的,并且,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对学前教育管理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因此,这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与阶段的经济特征,制定可靠的管理体制。另外,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差距大、教育发展程度不一,因此,这要求国家在制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在部分内容上不必过于细化,应该为当地政府与教育机构预留一定的空间,从而使得体制的应用效率大大提升。

(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制定财政拨款标准,确保财政经费及时拨付到位。在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应创新合作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公益组织、慈善家等社会力量在农村举办普惠性学前教育,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多方筹措学前教育经费。例如,山东省聊城市冠县采用“民办公用共有”的合作模式,以政府为主,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建设幼儿园,大大提高了社会力量办园的积极性[5]。

四、结论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常见问题;优化策略

在对学前教育问题的关注方面,我国许多地区都比较欠缺。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更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家长片面认为,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作用,甚至选择不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而在学校方面,有一些地区设置较高的门槛导致学生入园困难,或者是因为相对高昂的门槛费,让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望而却步。另外,教师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也成为严重影响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常见的问题分析

1.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在我国的城乡以及东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东部经济发展较快,因此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较高,幼儿园的数量也在不断提升。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迟缓,不足以支持更多的幼儿园建立,因此就形成了较大的入园压力,更多的人都想要争取进入幼儿园。而城市和农村之间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必然会造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2.入园难并且入园门槛高

目前许多幼儿园都有相当高的入园门槛,一方面是大家都想把孩子送到公办幼儿园,一方面是幼儿园的数量还不够多,入园压力就相对较大。所以一些幼儿园就私自设置了较高的入园门槛,而要想进入幼儿园,就必须支付较高的入园费用,这就加大了许多家长的经济负担,造成自家的孩子难以进入心仪的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3.学前教育门槛设置存在不公平性

一些地区的幼儿园门槛设置非常不公平,许多家庭地位显赫或者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都可以将孩子送到公办幼儿园,而一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就只能选择到民办类幼儿园受教育。学前教育将家庭情况作为门槛来约束,显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

4.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水平较低

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整体水平较低,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相对闭塞,教师对于一些新的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较差,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忽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教师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就相对欠缺,因此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的水平较低已经成为相对普遍的现象。

二、有效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现状的策略和方法

1.明确学前教育定位,政府给予引导

要想更好地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政府就必须站出来给予足够的正确引导和规范。首先,要明确学前教育的定位,学前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进入小学之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最基础的是非观,为之后的小学生活打下基础。其次,政府要对教育经费进行合理分配,一部分要投入到非教办园当中,避免经费的过度集中,也避免民办类幼儿园因为经费难以落实,造成教学效果的大打折扣。

2.避免入园难和入园贵的现象

政府要努力推行普遍惠及的幼儿园政策,让这一政策更好地融入更多的幼儿园当中,这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入园难和入园贵的问题。首先,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首先推行这一政策,对于那些低收入的群体可以更好地让他们把孩子送到具有优惠政策的幼儿园当中。其次,政府要落实公办幼儿园的一切优惠服务政策,为更多人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优惠,让更多孩子可以进入幼儿园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3.避免因为家庭条件差异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在进行所谓的门槛设置的时候,要避免因为家庭条件差异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对于公办园,不应该是某些特权阶级专有的福利,而应该广泛并且普遍惠及社会的每一个阶级。公办幼儿园在招生的时候,要张贴公开透明的招生计划,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同样的受教育权利,严格规范幼儿园的招生行为。

4.提升欠发达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

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幼儿园教师的水平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的填充,避免因为自身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另外,幼儿园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要经常教学生唱歌和跳舞,将一些简单的乐器带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乐器的演奏。再比如,还应该加强一些实践课程的开展,包括手工课,计算机课等,让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可以接触到计算机这类相对先进的设备,从小培养孩子形成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前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是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必须要接受的相关教育。学前教育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就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必须要客观分析学前教育中的问题并且积极解决,才能够更好地确保我国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

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 本科课程; 问题; 对策

       当前,在国家三级师范体制逐渐向二级师范转型(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已基本实现转制和升级)并逐渐向一级师范过渡的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培养层次已逐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的学生更多地要直接走向一线幼儿园,以缓解幼儿在园人数、学前各年级的毛入园率大幅增长后幼儿园师资紧缺的矛盾。由此可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办学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承担起师范性和职业性的双重任务。而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逻辑起点是课程,它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办学水平。然而,在新时期、新形势和新机遇下,许多高校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禁锢,囿于知识本位的思想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调试与革新。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的问题反思

(一)课程目标学术化倾向严重

虽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较为随意,但其课程目标选择的方式与内容却较为趋同,表现出明显的学术化倾向。一方面,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普遍推行自上而下的目标模式,一般采取“只要如此,就必然这般”的简单线性思维,将幼儿教师从业需要具备的信念、知识、技能条分缕析地分解开来,试图通过设置对应的课程或采取那些理论上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培养,从而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千校一面,统一而缺乏弹性,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目标体系中,普遍以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为主,存在着重训练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然而,知识不是永恒的,学前教育本科阶段的课程不可能为学生提供一劳永逸的知识,不能满足他们终身性专业成长的要求,这种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目标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极为不适。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之间的顺序和它们所占的比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课程一般可分为通识课程、师范性课程、专业课程三大模块。通识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的;师范性课程是培养作为一个“教师”所必须的, 包括普通教育心理理论以及基本的说写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专业课程是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的,包括专业理论类课程、专业应用类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但是延续了传统“三学六法”(指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和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体育教学法)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的专业技能类课程比例失调,实践类课程非常薄弱,主要集中于最后一学年,且形式化问题严重,其他课程又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与实践的配合联系,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发展,入职适应时间较长,综合教学能力普遍偏低。而且“当前我国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趋同,都是理论课、艺术课、实践技能培养等,没能体现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的优势和特色难以体现,再加之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程比例多,选修课比例小,份量少,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兴趣不广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课程内容脱离幼儿园实践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教师一般长期深居高校,通常将教材与学术期刊著作作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要渠道,对幼儿园日常教学实践关照不足。以学前教育理论性课程为例,许多教师主要依据学科体系结构而非实践问题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对理论知识的体系化建构,却弱化与实践现状的结合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学习之后,只会死板地记住这些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而“这些理论性知识和诊断性信息并不会自动导出恰当的教育行动。”他们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就容易显得无所适从,不会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更难以领会这些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经常出现食而不化的现象。此外,学前教育专业所设置的许多课程内容陈旧僵化且交叉重复,有的内容在几门课程中都会涉及,如果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师之间沟通不畅,诸如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法的内容会被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学与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同时纳入,造成课时资源浪费。

(四)课程实施呆板单一

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经常采取讲授法,主要按照预设内容实施课程,较少组织学生进行自学讨论、案例教学和思辨等,普遍存在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授受”而忽视“问题解决”的问题,教师成为课程实施的主导与权威,对于需要传授的学前教育理论,往往以照本宣科、空洞乏味地讲解为主,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抽象化、概括化和系统化掌握的目标之中。长此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就容易形成依赖心理,绝对服从权威,专业化自主意识欠缺,反思创新能力淡薄。而且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主要以分科教学的方式实施,教师忠实地依据学科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展开教学,预设成分多,生成内容少,课程实施方式单一,少有思考不同课程之间的整合与配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程式化地掌握了许多割裂的知识和技能却不知如何恰当地应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之中,他们在面临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时通常会感到所学非所用。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改革思考

根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建设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禁锢,基于实践取向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积极改革,以有效规避上述问题,适应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转型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

(一)理论与技能并重,突出特长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需要面向一线幼儿园的现实需求,学前教育专业 本科教育既要凸显本科理论性特点,也要努力适应和引导就业市场。体现在课程目标方面,就需要在达成“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本科毕业基本素养目标的基础上,突出特长型和发展型的目标,综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通识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知识、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协调处理好理论教育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既突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画跳说等艺术特长的发展,更重视对其活泼外向、耐心细致等个性品质的养成,做到宽基础且重专长,厚理论且显技能。

(二)学习与实践交互,重构体系

实践能力是保障幼儿教师保教质量的基本条件,实践能力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是凸显高师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标志。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唯有打破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从传统分科课程走向综合模块课程,螺旋交叉地安排通识课程、师范性课程、专业课程,才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合理培养。具体而言,学校要合理调配各类课程的顺序和比例,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课程之间的关联,增加选修课程比重,提高专业实践类课程地位,穿插安排见习实习活动,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灵活的课程体系。

(三)国内与国外接轨,贴近实践

囿于一隅,必然裹足难行,坐井观天,必然固着守旧。为突破思维局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需要紧扣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沿,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需求和未来趋势,及时吸取有益经验充实并更新课程内容,紧随时展步伐。除此之外,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内容还应以实践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筛选并组织相关理论和案例,使课程内容贴近幼儿园日常生活,既重视学前本科学生所必须的基本教育理论功底的学养,也注重学前本科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讲授与体验结合,转识成智

课程实施是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应以多元化、多样化为实施原则。不仅可以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传递学前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专业教学法课程中的相关概念、原理、教育原则与方法,也可以利用理论举证、专题研讨等方法启迪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和运用,帮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此外,还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建构式学习中化“理论知识”为“个人知识”,努力让他们在理解和掌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基础上,不断形成分析幼儿园教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实践紧扣的问题解决中生成实践智慧。

参考文献:

[1]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5).

篇8

一、安全的依恋关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鲍尔比提出的依恋,就像维他命、蛋白质对生命和健康起决定的作用一样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是不可或缺的。依恋是每个孩子在生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指儿童和抚养人(通常为母亲)之间所形成的由爱联系起来的情感上的情感体验。孩子如果在6个月到36个月期间能与养育人形成稳固的情感连接,形成安全的依恋,将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性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在延边地区0-3岁朝鲜族儿童主要是以家庭内的教养为主,因父母的外出务工学前留守儿童缺失的爱,让他们失去了形成安全型依恋最重要的基础,多形成不安全依恋,这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通常学前留守儿童是由外婆和奶奶家轮流带养,一周放在爷爷奶奶家,一周放在外公外婆家,或由其他抚养人轮流带养,这是留守儿童家庭带养中的普遍情况,但是这种带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孩子进入陌生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稳定的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需求,孩子越小对环境稳定性的要求越高,而留守儿童轮流带养刚刚要适应环境又换了新的环境。父母的外出务工也许是为了能给子女更好的教育,有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失去了父母的爱,留守儿童基本上都对父母缺乏积极的情感反应,特别是对母亲缺乏应有的母子依恋。为了能够让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0-3岁期间给留守儿童尽量选择能够长期的固定的抚养人,能够积极给予孩子“母爱”,且能对孩子反应非常敏感的人,当孩子处于不适状态时要能及时解除,使孩子对这样的依恋对象产生信任感。倘若孩子长期处于不利的养育环境则难以形成安全的依恋导致依恋障碍“依恋缺失综合征”。

二、家长的素质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关键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其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孩子什么样的未来。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来说,就像是土壤与禾苗的关系,家长的素质对孩子的影响和熏陶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朝鲜族家长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教育,素有卖黄牛也要供子女读书的传统。学前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地家庭教育。外出务工的朝鲜族青壮年中大多数是年轻的父母,她们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一方面是希望给下一代教育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她们觉得趁孩子小外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少一些,孩子小时只要吃饱穿暖就行,因此多数家长都是选择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很少关注这时期的孩子除了身体的生长发育外心理的变化和精神的需求。据统计延边地区留守儿童与父母中一方生活的占40%;与祖父母生活的占40%;与亲戚、朋友抚养的占10%:其余10%是托付给全托。朝鲜族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基本上是50-70岁的老人,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大多倾向于用以往的经验来应对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仅要增强孩子的体质,还要开发孩子的身心潜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长期与祖辈或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较少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抚养人在教养态度、教育观念、期望值和教育方法等育儿意识存在着很多误区和盲区,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高素质家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能够得到父母家庭教育的孩子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出“兴趣广泛”、“情绪稳定健康”和“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而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则表现出“叛逆”、“冷漠”和“倔强”。

三、学前儿童的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合作共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正式提出,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制中的基本环节,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通过各方面努力延边地区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这几年取得功效,据统计2013年,延边地区共有幼儿园300所(公办68所,民办232所),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8.4%,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1.3%,比全国高出13.8个百分点,地区政府也努力尽可能地保障学前留守儿童接受幼儿园教育机会。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或幼儿园一方面所能单独胜任的,必须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发展主要是整合从两种场所所获得的学习经验的结果,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两者的优势。幼儿园教育是专业的教育,是幼儿探索世界的第一课堂,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其专业性与服务性给家长提供科学的教养指导。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家园工作的重要载体,家长在家庭中营造与幼儿园教育一致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进一步强调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世界上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2]

四、良好的早期教育在促进孩子的发展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

学前教育政策“缺席”

避免学前教育政策“缺席”,是需要有一定远见的,这种远见主要来自对与政策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宏观把握,而不是基于对学前教育学科性质本身的认识。没有这种远见,学前教育政策往往会处于被动的“缺席”状态,忙于应对出现的问题,甚至不得不采用“矫枉过正”的办法加以补救,致使政府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例如,大批民工进城不是近些年才发生的事情,这本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过程的必然,是改变我国城乡结构的重大事件。民工进城必然带来其子女有没有机会进入幼儿园以及进入什么样的幼儿园的问题,必然带来留守儿童的问题等。对于这类重大事件,我们在相应的政策方面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得怎么样?有没有政策“缺席”?

可以说,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在民工子女入园以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等方面是存在政策“缺席”甚至严重的政策“缺席”的。我国实行了数十年之久的城乡两元体制没有为民工进城所带来的子女学前教育问题留有空间,我们对自己已经习惯了的学前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和行动模式,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不愿意轻易改变。但是,在滚滚而来的民工大潮面前,相关的政策“缺席”会是很可怕的事情,它会影响民生,会危害社会稳定。我们已经经历了不少这样的事件:一方面我们下令关闭甚至取缔一些为民工子女提供服务的、不合格的幼儿教育机构,另一方面我们又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为这些民工子女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教育服务,结果导致社会不安定事件的发生。

有时,政策“缺席”似乎有点无奈,因为某项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一定会与其他方面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牵一发,动全身”。还是以制定为民工子女入园问题的政策为例,要推行一项比较合理的政策,必然会涉及经费从哪里来、教师从哪里来等一系列棘手的微观层面的问题,会涉及民工潮的流向、城市对民工的容纳能力等中观层面的问题。但是,与诸如维护现今和未来的社会稳定、推进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等一类重大的宏观层面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相比,这些政策的“缺席”不仅是不应该的,而且是不可容忍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对解决学前教育政策“缺席”问题不可怠慢,我们不能在学前教育问题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去考虑政策的制定,更不能在学前教育问题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依然麻木不仁。一般而言,一方面,问题从潜隐到显现、从轻微到严重,往往会经历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即使政策制定后,从颁布到实行、从实行到生效会存在时滞问题。因此,在某些教育政策从无到有、从存在到产生效果的过程中,政策十分容易处于“缺席”的状态,这就需要政策的制定者具有敏锐的“嗅觉”和气魄,对需要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并有能力付诸实践。

学前教育政策“无能”

造成教育政策“无能”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是教育政策自身的能力限度,诸如政府的实际能力难以解决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没有预期到的特殊性,推行的政策与目标群体的接受程度不一致,等等;其二是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存在主观犯错的倾向,这些倾向往往起因于政策制定者过分信奉某些理性,或过于感情用事,或急于办成某件事而不顾实情,或谋求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而不顾大局,等等。教育政策“无能”原本已会对学前教育事业带来损害,如若各级政府还要强行推行“无能”的教育政策,那么会给学前教育事业带来更大的损害。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极大的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一统性往往会导致学前教育政策的“无能”。具体地说,在一个地区能够推行的政策,在另一个地区可能会成为“无能”的政策;在同一个地区的某些地方能够推行的政策,在另一些地方可能会成为“无能”的政策。

例如,对幼儿园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规范与要求,政策的导向、规范和管理会起重要作用,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途径、方法、结果以及对教师教育的方案制定、经费流向、人员配置等。面对“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等上位规划和政策的要求,该如何制定下位的、可在实际操作中运行的政策,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如若不顾及上位规划和政策的要求,不顾及我国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水平和状况,不顾及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不顾及我国现今幼儿园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实际能力,只是凭借某些所谓的“先进理念”,凭借政策制定者的个人偏好或来自狭窄视野的自身经验等,那么就会使有关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政策处于“无能”状态。

具体地说,运用案例平台让教师通过园本教研进行反思性教学研究,这是一个已经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倡导和运用的途径和方法,对这些国家的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这种途径和方法也被我国学者引进,在小范围内试用,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如果将这种做法变成政府的政策和行动,在大范围内推行,要求所有的教师都按照这样的要求进行专业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那么这样的政策和行动就可能成为“无能”的了。之所以说其“无能”,是因为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所依据的理论十分艰深,所基于的方法并非我国幼儿园教师所习惯使用的;也因为这种途径和方法对教师的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之所以说其“无能”,是因为这样的政策和行动一旦大规模推行,其“原味”就会被泛化和异化,其应该具有的价值不仅难以得到实现,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特别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譬如说,在教师还不懂如何做观察、纪录、案例、成长档案等的情况下,要求教师都去做,不只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且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事情,不仅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观察、纪录、案例、成长档案这一类的事情是非常难做的,不是“想当然”就能做的。可以肯定地说,就连很多参与教师培训的专家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他们也不会正确地做,甚至在错误地做;就连很多参与评估的专家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他们也不知道孰对孰错,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去进行评估。

不是辨别“是非”,而是抉择“取舍”

包括学前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全社会利益以及自身利益的需要对社会生活所作出的行为准则,其本质是政府对社会实行权威性的利益分配,由政府依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综合和博弈的过程。与其他公共政策一样,学前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是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问题,应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其主要价值取向,而不是学前教育的学理所具有的属性。

篇10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髙。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知识基础的了解,而且很多教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的沟通与交流也比较少,因此使得很多教师的思想没有得到更新,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第二,实践教育不够。语文是一门实践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要让学生对各种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应该要加强对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视,但是当前很多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第三,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旧釆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釆用黑板教育和填鸭式教育,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够,比如多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因此导致语文教学实效性较低。

二、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是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基础教育,统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导致高中生出现厌学的情绪。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一)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而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得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应该要加强学习,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瓶颈进行掌握,并且能够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_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实现教师之间的沟通,在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对各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二)加强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陈旧,因此教育中各种理论性内容依旧是主要教材,没有给学生太多实践练习的机会,因此使得很多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只是了解一些表面的东西。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实践教育,将课程实践当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关键,在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性,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是对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落实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实践教学大多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尤其是语文学科,需要更多的实验教育,让学生对语文现象以及语文原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到语文课堂中。比如在加强学生对语文词汇的记忆和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我比画你来猜”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使得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而且在猜词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还可以对词汇加以理解。另外,要积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新媒体、多媒体技术进行延伸教学。在网络信息时代,最主要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借助网络资源以及网络技术,使得学生能够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在课后也结合网络媒体以及各种信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比如在课后学生可以继续对各种课件进行学习,可以给学生建议一些不错的电影视频,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借助媒体平台观看这些视频,从视频中学习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建设讨论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可以对各种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