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课堂教学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课堂教学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反映了教学水平,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握课堂教学艺术,我从以下几方面略作阐述。
一、师生关系的艺术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存在的人际关系,潜在影响着教学活动。我们发现,如果师生关系良好,会相处融洽,有利于教学互动,教学效果提高。反之,教师和学生好比在对立面,教学互动不协调。所以,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把握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艺术。
1、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主体。以往的课堂中,教师的教指挥着学生的学,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命令。学生没有探究学习和发言的机会。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主导,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引导、启发、合作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只有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将知识内化、理解。教师从教知识变为教学生如何学知识,要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2、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师道尊严"让教师对学生俯视,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势,动辄用严厉的说教和呵责去教育学生。只会加大师生的距离,学生对教师畏惧,不愿交流。思想在压抑的情形下,有心理负担,不可能对学习感兴趣,取得优异学习成绩根本不可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新课改强调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共同体,要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艺术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现代化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辅助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首先,教师自身要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熟练运用。比如必须学会用信息数据库来处理各种教育信息、能运用CMC环境下的各种传播或交流工具、会使用必要的软件制作工具、能用先进的工具软件设计或集成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等等。
其次,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课外信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创设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将抽象的认识感性化,化难为易,增强了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力,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四,教师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优化课堂教学。
三、课堂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工具之一,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教学要会讲、会写。如果只会讲,写不好,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板书写不好,教师的面子功夫差。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板书艺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板书反映了教师的智慧,融入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审美素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展示了文字书写、教材处理,教学构思等能力,是学生评价教师的窗口。
板书要抓住重点,难点,要提纲挈领,字简意明。让学生一目了然看清要学习的目的。②板书要清楚、条理。为了便于学生系统理解和记忆,板书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③布局合理,避免在黑板上写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整体的布局计划。不能随心所欲,公式、标题不能杂乱无章,让学生看得一头雾水。别人一看黑板,就能知道这节课所授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和教学过程,一目了然。复习时,学生对照笔记,就能回忆并再现这节课的基本内容。为了提高板书质量,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选定好板书内容,规划好板书格式,并在讲稿和教案上画出板书示意图。比如:规范的例题解答板书与优美的图形设计,适当的色彩搭配,必要的线条勾划,知识结构的列表归纳,图文的合理结合,板块的恰当拼接都可以构成一件独特的艺术品,从而倍增教学效果。
四、课堂的语言艺术
篇2
1.巧妙解决课堂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总会不时地发生一些问题行为,低年级尤其如此,如发呆,打瞌睡,玩小游戏,交头接耳,注意力不集中,四处张望,擅自起立,吃零食,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要用最短的时间干预纠正学生的行为,尽量做到既有效又不影响上课。
1.1幽默的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大部分学生在下午的课堂上都会有些倦怠,昏昏欲睡,间或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学内容因幽默而趣味化,使得学生知识记忆和巩固更高效。
1.2美丽的微笑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剂。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看到的不同情形要做出不同的反映,但一定要以不轻易浪费学生的一分钟时间为前提,不能轻易发火,要控制情绪,因为一堂课的基调很重要。
1.3巧妙的暗示
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暗示是在师生不存在对抗情绪的条件下,教师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向分心的学生施加影响,从而纠正其行为。对待有些细小的问题,我们不妨用暗示的方法,如:用目光和学生对视,用眼神告诉他,现在应该干什么;边讲解边走到发呆学生的身旁,或拍拍他的肩膀,或抚摸一下他的脑袋,提醒他要安静地听;提高讲课的声音或加重语气,以告诫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可旁敲侧击“个别同学刚才恐怕没听仔细吧”,或“南面这排同学中有一个同学没在认真听讲哦”,等等。
2.把生活中的情景带进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和生活渗透在一起,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难学。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全班44个同学分组,自愿结合,每6人一组。结果同学们无论怎样结合,都多出2人,这就和“有余数的除法”联系起来,同学们自然就知道多出的2人是余数。教师再因势利导,学生便清楚地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道理,轻松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有些现实生活情景无法在课堂上再现的,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弥补这一缺陷,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生活资源。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重在应用数学。教学中采用的例子尽量来源于现实生活,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针对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和建构数学模型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如果过分地联系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用数学,我们仍在不断探索。
3.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教学的情境又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又要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创设情境,寓教于乐,以趣促思,开发心理潜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从前有300个长工为财主干了一年活,除夕晚上财主不情愿地拿出5000个铜板作为长工的工钱。他贼眼溜溜,假惺惺地说:“我来给你们分工钱,我说过5000个铜板全分给你们。”他一边在纸上算,一边说:“你们看5000除以300等于16余2,就是说你们每个人应得16个铜板,至于剩下的2个就当你们这一年的住房费吧!”长工们听完,有的点头,有的拿起16个铜板就准备走。这时,机灵的阿凡提站起来说:“财主,别耍花招,我们可不上你的当。”说到这里,老师提问:“为什么阿凡提说财主耍花招?”然后再进入新课。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探索发现新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
4.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等手段进行教学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比较敏感,教学中可利用弥补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缺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及操作学具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摆一摆、数一数等方法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一样多?请你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篇3
教学艺术是教师熟练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科学的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独创性和教学实践活动。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娱乐性、创造性、魅力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就是一些艺术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利用艺术本身独有的魅力,感染教育者,吸引受教育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艺术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使人激动,使人产生兴趣,使人兴奋。第二个功能是让人放松,使人思考,使人感悟。正是因为这两种功能,充分体现了教学艺术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的利用价值。
教学艺术是教师熟练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科学的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娱乐性、创造性、魅力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低段学生还处在六、七岁的年龄阶段。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他们还是非常天真和幼稚的,他们好玩、好动、爱模仿,喜欢小动物和动画形象,语言富有童趣,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记忆力强,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作为一名低段数学教师,只有牢牢抓住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积极运用教学艺术的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新课导入的艺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第一步。
1、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低段学生还是非常有幻想能力的,在教学的开始给他们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他们的注意力马上就会被吸引过来,教师就能很好地导入新课,激发他们积极地思考。例如,我在教学《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这一课时,开始是以数学王国里的小客人要来参观我们的教室的情境引入的(请5个学生每人手拿一张数字卡片来到教室),这下孩子们马上就坐得很端正了,还做出一副很认真听的样子。接着,我又说了一句:“他们都是乱哄哄地进来的,谁能给这些数字朋友排排队呀?”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小手高高地举起来了。以学生表演的形式,巧妙地引入了课题,寓教学于情境之中,学生仿佛立即置身于情景交融的动画世界里,迅速地被教学内容所吸引,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和思考之中。
2、猜谜语导入。低段学生平时很喜欢猜谜语、脑筋急转弯一类的,还时不时地给我出题目,想要难倒我。在上《认识整时》这一课的开始时,我编了一则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学生兴趣就一下子上来了,他们异口同声地答道——“钟”。以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显得既新颖别致,又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使我非常顺利地进入了这节课的主题上来。
3、以动画人物的出现导入。低段儿童又非常喜欢看动画片,蓝猫就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卡通形象。在《认识立体图形》的课堂教学中,我先出示了蓝猫的形象问学生:“谁来了?”学生很兴奋,齐声答道:“蓝猫。”我又紧接着说道:“蓝猫给我们带来了一篮子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的注意早已经被“蓝猫”给吸引住了,蓝猫的话也成了像圣旨一样必听的东西了。 学生们走进了老师早已设计好的“圈套”之中,就可以通过操纵蓝猫来调控这些爱玩、好动的孩子们了。
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做为课的引入很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课的要求,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很快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堂课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除了上述这些方法,还有如歌曲导入、图片导入、悬念导入等等。作为一名教师,就一定要去研究新课导入的艺术。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监控之中,然而教师的这一切又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契机,发挥课堂教学艺术,如果一个身体姿势、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向他们传达你所要传达的信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那才是一个真正有本事的教师。
在《认识立体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蓝猫的形象提出教师的要求的。如让学生分不同的实物时,我说:“蓝猫想考考我们,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吗?六个小朋友一起试试看。”在结束课的时候,我说:“小朋友,请你回家当个小小侦察兵好吗?去侦察一下自己家中的物体形状是什么样的。”
这些富有童趣的语言学生很爱听,听了也感觉很亲切。从这一点上来说,教师已经能亲近学生,学生也能接受教师。这不是我们一真想要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吗?
三、教学设计的艺术
设计符合低段学生年龄特点的环节,特别是一些小小的游戏,能起到调控课堂气氛和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更能寓教于乐。
篇4
教学艺术就是受制于教师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巧与他或她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教学艺术依教学性质,可分为课堂教学艺术和非课堂教学艺术。这里我们只讲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的种类很多,而今我就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有些课堂教学艺术种类加以讨论。
一、课堂导入艺术
堂课如何引入,因教师及其教学风格、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甚至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说,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都把导入语的引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因而肯定会拿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导入,力求导入的趣味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例如:我听的一节课是一年级拼音教学,一上课,老师说:“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爱听故事吗?”一年级小学生一听要给讲故事,都来精神了,互相你看我,我看你,齐声说:“爱听!”私下里还偷偷地笑呢!老师接着说:“好!我看谁坐得好听得认真,老师一会儿还奖励他红花呢!”我看小同学一个个坐得笔直,就开始讲《j q x和小ü交朋友》的故事。当我讲到小ü和j交朋友时,就学习j这个声母,并与ü练习拼读。待学生掌握后又继续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来。就这样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尾时老师问:j q x为什么和小ü交朋友,而不和大u交朋友呢?至此又对小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学生对j q x和ü相拼去掉两点记忆非常深刻。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里。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
二、课堂形象艺术
课堂形象艺术指巧妙地利用具有直观可感性的事物、|图形、模型、模式等来描绘抽象知识的原型或者模样的课堂艺术操作。课堂教学形象艺术主要有手势、体势形象、口语形象、板书形象、挂图形象、模型教具对象等。
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体势形象的艺术手段,可以巧妙地表达出“弦外之音”,取得 “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孔乙己》时,用悲凉而充满同情的语调说道:“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时,不是用脚,而是用一双满是污泥的手‘走’出去的,他走了,走了,永远地走出了生活的舞台……”与此同时,教师边讲边拿起板擦,缓慢而又沉重地把黑板上“孔乙己”这个赫然醒目的课题连同其它板书全部擦去,只留下了一片空白。这个擦的动作及留下的一片空白,包含着多少潜台词!让学生久久地思索,慢慢地体味。
课堂形象艺术是最直观的艺术,也是最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堂操作艺术,所以被广泛应用。但也应该注意它的科学性、严肃性、逻辑性和教育性,否则将不能称之为艺术。
三、课堂情绪艺术
课堂情绪艺术指教师通过自我情绪传达,以调动学生情绪,师生形成情绪交流和互动状态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课堂教学活动虽然是一种理性活动,但它需要内心力量的激活和驱使。课堂上教师以充沛、高昂、蓬勃向上的情绪讲课,并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学生精神振奋、愉悦,如饥似渴地学习,必然提高学习效率。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课堂应变艺术
课堂应变艺术指教师对事先未估计到的偶况善于及时、巧妙、灵活地加以处理,从而收到意外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它是一切教学智慧与机智的艺术结晶。课堂上的偶况是相当复杂的,教师不可能都预料到或防止它的发生。在偶况下,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它,以从容的态度面对它,并灵活机智地处理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甚至获得比原来预期还要好的效果,这是一种高智慧的艺术。
篇5
关键词:提高;语文教学;课堂艺术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简单过程,而更应是滋润学生心灵的过程。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是一首诗、一幅画,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不仅能给学生以语文知识,而且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要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三种:吸收(读、听、看)、表述(说、写)和思考。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这一切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好奇探幽,并将此自觉转化为独立的探索和追求。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讲课要不拘一格,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
语文教学不可能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应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对象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中有的应重于欣赏,如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有的应重于知识的传授或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应重于思想的开启,有的应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变通。否则,即使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法,亦不免流于形式。搞花架子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其实空空荡荡,决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二、课堂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一、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二、放开学生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后面再谈。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烧野火,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二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三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却神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
三、充沛的精神是提高课堂艺术的保证
演员在台上演戏如果没精打采,唱念做打老是走神,观众就会“卷堂大散”。同样,教师在课堂上精神倦怠、有声无气或者精神不佳,学生就会恹恹欲睡。精神充沛不在于音高八度,声声震耳,那样易使学生过度紧张,造成疲劳。教书是细活,必须细水长流。侃侃而谈,娓娓动听易使人接受。教师的课堂精神还表现在专注、敏锐和机智。无论讲、读或板书,应力避出现纰漏。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掌握火候。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四、教师的吸引──讲课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其他职业,应该凝重、含蓄、简练而带有深沉的哲理性;真挚、文雅、委婉而带有职业的文明性;清晰、敏慧、活泼而带有变化的灵通性。一个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有较深的语法、逻辑、修辞的语言功底。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要提高讲课的语言艺术,讲“活”一堂语文课,至少有三个方面不可忽视。
1、力求清晰明白。传授知识首先要使学生听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种含混不清的语言,那种故作高深的只顾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讲课,只会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清晰,一是指语音而言,必须咬字清楚,发音准确,字正腔圆,自然流畅,令人舒心悦耳;二是指讲述内容而言。那种表达含糊、词不达意的讲解,颠三倒四的叙述,模棱两可前后不一的分析,足以使学生坠入迷宫,这是必须避忌的。
2、力求简洁精当。罗嗦是讲课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在课堂上语言精当、简洁、言简意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分析课文时要抓难突重,要言不繁,切忌把课文嚼得太烂、太碎。归纳时,要以简洁鲜明的语言予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
3、力求优美自然。形象的叙述,美妙的譬喻,和谐的节奏,亲切的语调,都可使教师的语言增加优美感。优美的语言从亲切自然的教态中产生,不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动辄骂人训人,决不会产生优美的语言。优美的反面是粗鲁,教师应以优美高雅的语言,“以风风人,以雨雨人”,使莘莘学子有“如坐春风”之感。
篇6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自然和文化自然基础之上的现代艺术教育方式。通过融合音乐学、舞蹈学、美学、艺术史、艺术创造等诸多艺术学科,通过生态方式进行有机联合,通过经典艺术作品与学生、作品体现的生活与学生生活、教师与学生等多方面、多层次之间的有机联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意义
1.艺术放松,放飞学生的艺术思维
生态式艺术教育与传统的艺术教学不同,它强调从语言节
奏、动作节奏等多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生态式艺术教育强调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中来,将小学生带动至音乐中,不但可以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实现寓教于乐,让小学生真正享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在生态式艺术教育中,通过愉悦舒缓的音乐,使得整个艺术教学处于一种放松的环境中,
让小学生天马行空起舞,培养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提升孩子们的音乐学习能力。
首先,生态式艺术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感,提升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小学生的音乐艺术学习能力;其次,运动生态式艺术教育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艺术感培养,可以帮助小学生开发右脑,提高小学生的学习速度、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2.摒弃技巧,回归自然的“参与性”
生态式艺术教育主要是鼓励和引导小学生自己发现艺术、创造艺术,这与当前我国以学习艺术基本动作,模仿教师唱歌跳舞的教学方式是极大不同的,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导小学生学习的同时,让小学生认识到创造是艺术的生命,引导小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艺术,感受艺术学习和了理解艺术之中所含的律动,让小学生自己通过对于节奏感的理解去描绘艺术、创造艺术,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艺术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生态式艺术教育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机使小学生养成了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促进小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三、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启示
1.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当前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生态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为小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中才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从中收获到轻松与欢乐。教师应该主动放下自己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进行无压力的艺术学习,才能够让其体验真正的艺术美。
2.欣赏学生,树立自信
生态式艺术教育在对小学生艺术感觉的培养过程中,让小学生掌握了学习艺术,让小学生开始了解艺术,接受艺术,全面树立小学生学习艺术的自信心。基于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小学生艺术教学活动倡导教学效果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不仅仅要把最基本的艺术知识以及艺术原理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不断创造艺术,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学习的魅力,从而对学习艺术产生较强的兴趣与自信心。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兴趣爱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在学习中强调小学生的个体感受,并且根据小学生的感受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小学生对学习艺术充满信心。
3.在游戏中愉悦心情,鼓励学生进行艺术主动性创作
篇7
【关键词】 名师;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体会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在淄博举行的“山东省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示研讨会”。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全国小语名师杨屹、贺成金、张华宇等大家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深感受益匪浅。现在,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环环相扣、思路清晰的课堂教学
在他们的课堂上,原有的学习知识时易产生的枯燥、生涩感,顷刻间便消失地无影无踪了。如杨屹老师执教的《多彩的夏天》一课,杨老师通过“夏天的多彩、夏天的炎热、夏天的有趣、以及夏天的悠闲”这四个方面,串起了整篇文章。而贺成金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一课,也是凭借着对小说中的“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三个主人公在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分析来贯串起了全文。
2 汉字魅力的彰显,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积淀
语文,顾名思义“学语、习文”,而贺老师的语文课则体现出了对语文文化品味的足够重视,让我们在听、说、读、写中享受语文所带给我们的趣味。像杨老师借用图形和自己的讲解帮助学生来区别“酒”和“洒”二字;而贺老师则提醒学生重视汉字的基本功“笔顺、结构”等。在当今拼音文字越来越显出其优势的今天,我也赞同贺老师的观点。我们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汉字文明历史的国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学者,确实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重担。因此,这些小语名师的大语文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在重视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字、词教学的加强。
3 借助朗读来理解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体会其情感变化
这在每位老师的课上都体现的很明显,尤其是在贺老师的课堂上。我在第一次听贺老师授课时,就深深地被他那独特的教学风格所吸引,所折服了。这次,有幸能再次聆听他的课,自然是又有一番新的体会与感悟了。在他的课上,老师、学生动情的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让我们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课堂的存在。老师、学生、以及听者都陶醉在了这浓浓的语文文化之中。
但是,贺老师的朗读指导是有其独特的艺术的,那就是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品析。先是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回答,然后再从学生的回答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大肆夸张其优点,委婉指出其缺点;并引导其说全面,说准确。最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情感来朗读相关的段落。记得当时有位学生在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提到了“斗智斗勇”一词,贺老师马上肯定了这个词语的妙用,并让大家鼓掌以示鼓励,然后又引导她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说清楚,这样,经过老师的两次指导,学生对故事的内容概括地就很严整了。再比如“绝密”一词,学生在贺老师的点拨下,也体会到了其与“秘密”一词的区别及效果,因为“绝密”一词更能体现出蜡烛与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性命的休戚相关。再比如“娇气”一词,贺老师仅仅凭借这一个词语就把小杰奎琳的人物形象分析地淋漓尽致,甚至最后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远离战争,沐浴和平。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教学效果
衡量提问实效性,要抓住参与度与思维度这两个主要指标,设计出很好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提问能够把思维与参与的度提高呢?本文谈谈几种主要问法:设问、追问与反问,从而分析如何在其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问题的实效。传统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师“满堂灌”的倾向。一些老师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往学生的头脑中填塞知识,而不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密度,做到有张有弛,张弛有度。
一、课堂提问要提高学生的兴趣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写作方法。要使学生始终保持这种兴趣,并进而转变成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还应善于提出问题,诱导学生思考,从多角度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叶圣陶、朱自清先生早就指出教师提问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学生习惯未成,功力未到,恐怕他怕提不出什么,只随随便便地胡读一阵了事,就有给他们提示问题的必要。”他们还指出:“比较艰深或枝节的问题,估计起来不是学生所必须知道的,当然不必提出,但是,学生应该知道而未必能自行解答的,却不妨预先提出,让他们去动一动”。
二、课堂提问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性”,具有思维价值,能促发学生深度思维。那么,哪些问题具有“思维性”呢?我们可以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要素”,将问题分成六类,这六类问题的思维价值是逐步加强的。在课文《木兰从军》教学中,老师连续发问:“这篇课文的主角是谁?”“花木兰是男的女的?”“花木兰为什么从军?”“她这样做好吗?”……老师问题多、学生声音大。这样的提问效果好不好呢?我认为不好。提问的最大任务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提高思维质量,这是课堂效益的基础,也是提问实效性的标准。过去,很多老师的提问“为问而问”,注重设问,忽视追问与来自学生的反问,导致有的提问浮于表面,有的提问无暇思考,看起来课堂上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其实学生的思维没有参与问题,只是匆忙地应付老师的问题。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被激发,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的。又如:《人类的“老师”》一课是关于仿生学的,课文后的练习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谈”。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事实性问题,只是让学生搜集事实,扩大一些知识面,最多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但于思维培养无济于事。我们可以将其改造一下:如果要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就问:“你能否通过仔细观察某个动物,设想一个仿生学的产品?”这就变成了综合性、创造性问题。
三、教师课堂提问要有包容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的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第三节讲南沙是个迷人的地方。老师根据文章的特点,采取了问、读、讲、诵、问的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老师问:这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采用了怎样的构段方式?学生初步明白从总起到分述再到总结的典型的段落结构,接着让学生动手划一划南沙景物的名称,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在学生理解熟读后,老师又问:文章是怎样写出景物特点的?引导学生得出作者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运用打比方等办法写景物的特点。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后质疑。这样,问题的密度适宜,有思考性,避免了那种一问一答,问问不休的毛病。
四、课堂提问要努力让全体学生参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在重点、难点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高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怕万一说错会被同学笑话,为了消除学生这种心理障碍,我就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进行个别谈话,树立他们的信心。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我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多次锻炼的机会。经过几次活动,学生的胆子大了,表情自然了,思维清晰了。另外,我还特别注重弱势群体,给他们多点关爱,多点表扬,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水平。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画一画大榕树、树上的小鸟,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只小鸟,那么你愿做一只什么鸟?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说得很好,在这样的动手动口中学生既明白了课文所讲的内容,又懂得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又如,在《蚂蚁和蝈蝈》中,老师说:“你看过蝈蝈吗?你觉得蝈蝈的声音好听吗?蚂蚁与蝈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有两个来自农村的小朋友举手回答。这样的提问好不好呢?我认为也不好。好的提问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就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参与。而这个例子中很多学生没有参与,因为他们没有看过,老师也没有对知识进行铺垫。所以学生的参与率是低的,思维的参与度更低,这样的提问当然也是低效的。
篇9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人们说,“开场白”要叫得响。小语教学中的导语相当于“开场白”。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思维浪花,它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上课伊始,学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因此我们就应该在短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打开学生心扉、使学生思维的齿轮运转起来,这样教师课前的导语就十分的重要。导入的类型颇多,有听曲,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开门见山,温故知新等,面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如教师在教学《月光曲》,可以先播放音乐,让学生凝听、感受、想像、表述,然后适时运用简短导语把学生带入课文: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它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而且关于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由此进入新课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了《月光曲》这首美妙的乐曲,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想通过阅读思考学习,寻求答案。
二、依靠多方面激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富有极大感染力与情感性,学生情动于中才能发于外。怎样激学生情悟课文情呢?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意境,铺垫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三、注重精讲和精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决定因素。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精讲和精练。
精讲表现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课堂开始,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教师在其中只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3)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重、难点适时疏导。
精练表现在:(1)教师对作业量必定会精心编制和挑选,增强了针对性。为了面向全体,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学生在作业练习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发展。(2)要做到作业在课内完成,这样纠正了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做法,做到讲练结合。知识及时得到强化,错误及时得到订正,问题及时得到解答,更有利于学生的及时理解、掌握和巩固。(3)作业在课内完成,下课后教师就能及时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从学生作业
四、在备课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有课前备好课,上课才能更好地去调控学生的动态,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首先要备书本备教材。备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备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教学设计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语文的课堂才会丰富有趣,才会是一个完美的知识殿堂。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尾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讲究开头、突出中心,更需要注重结尾艺术。结课方法运用得当,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尾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结尾是一堂课结束的自然表现形式,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硬加上去的。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其结尾大多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面面俱到
例如,某教师教学《认识小数》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谁来说说生活中你还在哪看到过小数?
生:超市的货架上有小数。视力表上也有小数。股票交易所的屏幕上有小数等等。
师:小数点左边的数是?右边的数是?
生: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
师:写小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小数点要写成圆点,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不能写在数学的中间。
师:读小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生:小数部分有几个零就要读几个零。
师:说说0.6元表示的意义?
生:0.6元表示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6份就是十分之六,也就是0.6元。
师:说说0.9米表示的意义?
生:0.9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9份就是十分之九,也就是0.9米。
……
这位老师滴水不漏地照顾到每一个教学内容,表面上一点时间也没浪费,实际上这种没有重点的归纳,只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如坠云雾之中,不得要领。我们老师在结尾设计上,要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不能盲目地求细求全。
2、轻描淡写走过场
下面是另一位教师教学《量一量》的片段
学生经历了“认识各种尺”、“用学生尺量”、“用各种尺量”后。
师:老师有一个建议――下课后我们到篮球场上去量一量,看看篮球场上哪些线段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打一个漂亮的“结”
为避免小学数学课课堂教学结尾草草收场,虎头蛇尾的现象,使结尾能收到“课结束,趣犹存”的教学效果。就要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打一个漂亮的“结”,方法如下:
1、建构结尾
建构结尾法是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时点拨,在课堂结尾时,让学生去思考、去表达、去小结,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如课堂教学结尾时,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与疑问?你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个评价?你想提醒大家做些什么?”等等。如课堂教学结尾时,还可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结尾时,师:“什么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样的设计,既帮助学生清理思路、固执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设疑结尾
设疑结尾法是指创设悬念产生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结尾时,师:“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又会是多少度呢?”这样的悬念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总结预习结尾
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什么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
(3)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4、延伸拓展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