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康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业康复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专业康复护理

篇1

关键词:康复护理;专业建设;残疾人;人口老龄化;康复治疗师

康复医学是继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之后又一新兴的医学分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生机的学科。作为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康复,又以其成本低、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康复形式。为此,我院2009年开始筹办此专业,经过两年来的筹办,我们对兴办这个专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认识,更坚定了办好这个专业的决心和信心,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搞好康复护理专业建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

康复护理CBR(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是相对于机构康复IBR(Institution-Based-Rehabilitation)而提出的,它与机构康复同属于现代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两种不同的康复形式。机构康复是以院所为基地的康复,由专业人员应用机构内拥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康复,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独立的康复机构。但目前机构康复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费用较高、服务面小,仅能满足少数疑难、复杂病症患者的康复需求,而大多病、伤、残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81 年提出了社区康复的新概念,即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康复护理较之机构康复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康复方式,特别值得发展中国家推广。康复护理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残疾人、老年病人以及存在功能障碍以致于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人。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各种类型的残疾人逾六千万,约占人口总数的5%,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各种因交通、意外事故致残和各种自然灾害受伤致残的人数将逐年增加。2000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 亿,巳占人口总数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以每年3% 的速度递增,形势十分严峻。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约有50%需要得到康复医学服务。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者为数也不少,这就使我国的康复事业的任务变得愈加繁重。

面对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病、伤、残患者康复需求,对于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现代康复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确实构成了巨大压力。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康复医技人才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已陆续在一些医学院校增开了康复医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康复医师,此后也陆续增开了大专层次康复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师,但培养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目前我国现有康复医学方面的医技人员大约在8000一10000 名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资料,康复医师需求量为 1/10万人口,物理治疗师为15/10 万人口,作业治疗师为8~10/10万人口。据此推算,我国康复医技人员总需求约为31.2万。其中,康复治疗师等技术人员约占96.15%,显然,现有的康复医技人员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二是康复机构严重不足。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如何发展我国康复事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99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指出: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康复护理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和积极推广社区康复是推动我国康复事业,解决大多数病、伤、残者康复需求的两项头等重要的大事。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院开辟了康复护理专业顺应了时展,其前景广阔。目前医学类和其它院校暂未直接开设社区康复专业,这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以积极务实的精神搞好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学工作的一件大事。社区康复专业开发和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

二、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

康复护理是一项全新的康复形式,康复护理专业也同样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康复需求。为此,要办好康复护理专业就必须充分地认识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明确医学在康复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我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的办学思想。

l、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

康复护理是一种基层康复,它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覆盖面广。据国外统计,机构康复人均费用为100 美元,仅覆盖了20% 的康复对象,而康复护理人均费用仅9 美元,却覆盖了80%康复对象。据国内资料统计,以脑瘫儿童为例,到康复机构训练,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费用近万元。而康复护理服务可以就地进行,甚至可以在家庭中开展训练,不受疗程限制,且经济投入数百元就可以满足训练设备的要求。因此,在康复护理实践过程中应始终遵循:(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2)以康复护理为本的原则;(3)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4)因地制宜和技术实用的原则。康复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也应按照这些原则,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好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于开展康复护理服务的工作能力。#p#分页标题#e#

2、医学在社区康复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时展,现代医学的模式巳从单纯的生物学向生物- 心理- 社会学模式转变,现代康复医学也同样进行这样的转变。尽管康复医学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诸多学科,但是医学仍然是康复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学科。目前,我国正规康复医学机构对于病、伤、残患者的康复已不仅仅限于生理上康复,也同样注重精神、心理、语言、教育和职业康复。通过功能训练,选择适当支具、助听、助行器具,使病、伤、残患者生活能够部分或全部自理: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消除病、伤、残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使他们振作精神,面对人生;通过对残疾人兴趣爱好了解,进行智力及职业能力评定并结合其自身条件,对其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提出建议。

康复护理肩负着机构康复的后续任务,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帮助病、伤、残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为病、伤、残患者进一步实现教育、职业和社会康复创造条件,但并不要求康复护理工作者直接成为教育康复的实施者、职业康复的培训者和社会康复的组织者。康复护理工作者除了承担医学康复任务之外,还肩负着利用资源,协调力量,在残疾人潜在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后,帮助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进而达到回归社会,全面康复。明确了康复护理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以及康复护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后,对我们办好康复护理专业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使我们明确康复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应以医学康复技能培养为主,同时兼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辅导和社会工作的能力。

3、坚持以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推动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便我国康复事业耳目一新。但是,现代康复医学的全面实施需要有一定条件和经济基础,并且,现代康复医学也不是万能的法宝,仍然有许多康复问题不能解决。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许多技术至今仍被世界公认为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并且,传统康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单、对人无损害等诸多优点。因此,要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就必须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走一条有中国特色地康复事业发展之路。社区康复作为培养基层康复护理技术人才的专业,在重视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同时,更应突出传统康复技术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用简捷、有效、实用、低成本的康复技术为社区病、伤、残患者服务。

三、康复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按照上述办学指导思想,将极大地拓展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项技能学习和技术训练,都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笔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至少可在下列领域谋求到就业空间。

1、康复治疗师

我院将康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者,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康复治疗师的从业岗位也有层次之分,同样是康复治疗师,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中心)工作,也可以在社区工作。能否进入正规医疗机构,不在于医疗机构的“门槛”高,而在于康复治疗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最近调查了湘潭市数家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发现它们有较高层次的专业康复医师,但康复治疗师几乎都是由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转岗培训而成,极少有较高层次专修康复治疗的康复治疗师。这就暗示我们即使是正规的康复机构,其康复治疗师也同样人才匮乏。在这种康复技术人才现状下,我院若能把握好机遇,提升办学层次,相信我们不仅能守住康复护理阵地,而且也能够挺进正规的康复医学机构。

2、社区康复的护理者

社区不乏行政康复、护理人才,但缺乏既懂康复又会护理的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较扎实的康复护理理论与技术,又熟知护理工作,且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社会工作技巧,应该说,他们是最理想的社区康复护理者。

3、未来的医学社会工作者(简称“医学社工”)

医学社工是我国一项尚待开发的就业岗位,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职业将逐渐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本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又有较丰富的社会学知识,他们完全能够成为合格的医学社工。他们可以到医院、老年人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谋求到发展空间,成为联系医院、老年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的纽带与桥梁。

4、保健按摩师

本专业的学生接受了较扎实的传统医学技能学习与训练。同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融入了一些头面部按摩、护理、足浴、医疗体操等技能学习,仅凭他们手中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在未来社会中从事休闲保健按摩、足浴、美容、健身等工作,成为社会需求量极大的保健按摩师。

5、老年人服务工作者

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年人心理,又富有民政院校学生所特有的爱心,他们是一支不可多得的高素质老年人服务生力军。他们可以在社区、在民政福利机构、在老年人护理服务机构找到自己的岗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利用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低成本、高素质的优势,完全可以把他们推向全球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老年人服务国际人才市场,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

四、康复护理专业建设的设想

鉴于目前国内康复医学任务繁重、培养滞后、人才匮乏和康复事业急待快速发展的局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多层次、多渠道加速康复技术人员培养的对策。其主要途径有:1、鼓励中等卫校开办康复专业学历教育,目前已有广州、湖北咸宁等20 余所卫校开办了康复技术专业。2、鼓励体育学校发展体育康复19 第2期保健专业。目前已有6 所体育教育机构开办了此专业,并诞生了我国第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师。3、创造条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如华西医科大学等数所学校开办了大专层次的康复技术专业。4、加强康复医学继续教育,为在职医师和护士进行转岗培训,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全面掌握治疗技术。#p#分页标题#e#

我们选准了专业,但并不等于办好了专业。面对着已经开始并即将形成的康复教育热大潮,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笔者认为加快我院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l、借助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本省的湘雅医学院康复医学资源十分丰富。借助于他们的师资力量和丰富康复医学实践经验提升我院办学水平,是一种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办法。初步尝试,巳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2、加快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两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已深感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们应在迸一步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加快在职教师的进修培养。

3、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突出本专业实用技能教学,必须加大投入。两年来我院加大了专业投入,办学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为了专业的发展,还必须增加投入。

4、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专业教学的大纲。专业教学大纲制订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计划的修改、完善。不仅要与康复医学专家探讨专业教学计划,而且也要与直接用人单位共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真正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5、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类新型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兴办的康复技术专业都普遍存在着教材建设滞后现象。替代教材不适用,某些课程甚至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教材,因而造成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突出,难以保证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教学,将影响教学质量提高。为此,应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6、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每一项康复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必须加快实习基地建设。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应包括机构康复实习基地和康复护理实习基地。只有经过这两个实习基地训练的学生,才能既掌握较高层次的康复技能,又熟悉护理的实际工作,将对拓展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极为有益。

7 、加快图书资源的投入

我院学生都是经过全国高考而被录取的,各方面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自学能力。大多数学生不满足课堂教学,常常需要阅读一些课外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学院应加大专业图书资源的投入。

8、成立对外服务的康复护理中心,加快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本专业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已成立了服务于学院社区的康复中心,限于场地和病人来源等多方面限制,该中心服务层次还有待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成立对外服务的社区康复中心,扩大病人来源,扩大服务面。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层次的训练基地,也为专业教师开展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创造条件。

9、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笔者最近浏览有关网页,发现目前国内外康复医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而我院却较少参加。这对于提升一所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极为不利,必须尽快加以改善。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又充满着激烈地竞争。如何把握机遇,提高专业办学的竞争力,需要我们不断研究这个专业,加快这个专业的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使这个专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新血管康复医疗杂志,2000,(4) .

[2]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M].1996.

篇2

关键词:康复护理课程 现状 存在问题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65-01

1我校康复护理课程开展现状

1.1准备工作

1.1.1教学目标

通过康复护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康复护理知识,掌握与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功能训练及康复治疗技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功能的早期恢复;能够运用康复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并运用康复护理理念,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1.1.2课程设置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石凤英主编的《康复护理学》一书为教材。第四学期开课,总学时为30 学时,其中理论课18学时、试验课10 学时、考试2学时。内容包括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的一般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常用康复护理技术;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等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

1.1.3实验室建设

设置三个实验室,分成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 PT) 、作业治疗(OT) 、言语治疗(ST)等四大块内容。实验项目包括:康复评定;物理因子治疗、言语治疗;运动疗法2学时;作业疗法;良肢位摆放、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体疗手法。实验设备包括:多功能关节活动测量表、角度尺;上肢运动治疗器械(墙拉力器、手支撑器、关节练习器等);下肢运动治疗器械(悬吊牵引架、平衡杠、坐式踏步器等);沙磨板及附件(可调式)、可调式OT桌、木插板等作业用具;PT训练床、PT椅等体疗用具。操作示教课均在多媒体示教室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操作在实验室进行。

1.2教学方法

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示范教学、回示范、操作练习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理论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康复护理基本知识,示教演示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康复护理操作的基本要领,实验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康复护理操作技能。

1.3考核办法

学生评价方法多元化:(1)考核方式为考查。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2)结合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出勤情况等方面的考察,综合评定成绩占30%。(3)理论考核:占总成绩70%。

1.4教学成果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康复医学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基本树立了康复的观念,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康复护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

康复护理学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虽有很多护理院校将康复护理设为选修课程,但学生多认为对以后的护理工作没有多大帮助,在学习过程中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2教师

我院康复课程授课老师为护理专业毕业教师,上岗前自学康复护理理论内容,在康复护理中心接受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在上课过程中,对部分康复专业知识的讲授感觉力不从心。

2.3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能够满足教学一般需求,但与学生互动较少,教学方法灵活性待加强。实验课均为实验室练习,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场所收到限制。

2.4实验课

我院康复护理的实验室面积较小,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实验无法系统展开。实验课程设计单调,无法联系临床病例,见习基地还未建立,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动手机会。

3对康复护理教学的建议

3.1 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

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医学模式转变及全球老龄化的挑战, 康复医学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与保健、预防、临床并列的现代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康复护理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

3.2师资队伍建设

选送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康复护理相关课程,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及学术会议,定期下临床进修康复护理临床技术。制定教师考评方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监督、促进,并制定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学习新理论技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3教学方法

康复护理课程实践性强,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如采用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病例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等。

3.4加强康复护理实训,建立康复护理社区见习基地

加强康复护理技能实训,为护生提供见习场地,有利于护生今后的康复护理工作。基本的康复技能应由教师在课堂示教后,让护生在实验室练习,并及时在医院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巩固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社区有很多康复护理对象人群,建立社区见习基地,增加护生实训机会。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小儿脑性瘫痪;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门诊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4例脑性瘫痪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6岁,平均(3.21±0.18)岁;其中不随意运动型13例,共济失调型20例,肌张力低下型6例,混合型3例;平均康复护理时间(9.8±1.7)个月。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5岁,平均(3.31±1.21)岁;其中不随意运动型12例,共济失调型23例,肌张力低下型4例,混合型3例;平均康复护理时间(8.8±1.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1]中诊断标准: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对噪声或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非进行性脑损伤;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以癫痫、听力、视力及语言障碍为常见现象。

1.3排除标准

有先天性精神疾病者;脑积水者。

2护理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每日进行肢体被动锻炼,刺激患儿的组织神经以改善神经阻滞现象,锻炼患儿的视力、听力等。根据脑性瘫痪患儿的伴随症状,给予相应的脑电放射、低频电疗、语言训练、作业康复干预等。每日配合进行功能锻炼,每次30min,3岁以下患儿每日1次为宜,3~6岁患儿每日2次为宜。在康复护理训练期间做好家长的心理辅导及康复指导,尤其是在粗大运动发育的关键时期。

2.2观察组

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联合家庭康复护理。家庭护理模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协同作用:家庭护理服务团队及非正式支持系统。家庭护理服务团队包括护士、医师、理疗及康复师等,其中护士是主导实施者;非正式支持系统是由家属、邻居等构成。家庭康复护理由护士对患儿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的指导工作,即要求护士注重与患儿家属的配合和合作,护士必须规范科学地持续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家庭康复护理包括:第一,根据每位患儿的不同情况制订康复护理计划,并指派资深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培训。第二,对患儿进行人格培养,实施家庭护理期间要指导患儿帮助自己与正常儿童的人格发育一致,要求家长在此过程中主动对其进行引导活动,帮助患儿培养正常的人格。在此过程中避免用苛刻的语言训斥患儿的过错,避免出现人格缺陷。第三,功能训练及康复指导,要根据个性制订康复计划,要求家长利用周围环境,开展语言或玩具诱导方法,完成小儿在发育各个年龄段的功能训练,如坐、站、爬、行走等。另外,需要根据患儿自身的患病特点作出调整,保证功能训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在康复指导中做好首次康复指导每日康复指导阶段性康复指导。①首次康复指导:主要是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家长情绪,增强家长的康复信心。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让家长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在家能自行对患儿康复进行合理评估。②每日康复指导:康复训练时观察患儿面部神情,保证患儿能紧跟脚步,做好能力训练状态的记录;布置训练作业,教授学习康复技能;康复护理师与家长相互反馈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及时增减护理措施,定期进行训练效果评价,根据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训练方法,全面加强日常活动行为的训练。③阶段性康复指导:家长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对患儿头部、肘关节、下肢等进行训练,如让患儿在坐位时以“米”字形进行头部活动;患儿平躺,帮助患儿不同翻身;俯卧时让患儿爬行,以锻炼肌肉力量,促进关节运动功能康复。对患儿的运动疗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其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此阶段普遍在患儿粗大运动发育的关键期实施。第四,指导日常生活技巧,要求家长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交会患儿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中,避免教导过快而造成患儿无法接受的情况。第五,语言训练,多数患儿语言功能发育迟缓,无法正确表达内心想法,或由于语速过慢造成的语言功能障碍,此时要求患儿家长制订康复计划,帮助患儿完成语言训练,提高其交流沟通能力。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中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价患儿的运动功能康复水平。该量表包含5大功能区,共88项指标,总分0~125分,评分越高表明康复效果越好。同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对运动功能进行分级(Ⅰ~Ⅳ级,Ⅰ级最低,Ⅳ级最高),运功功能表现越好,级别越高。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1)GMFM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GM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两组GMFM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GMFCS分级比较观察组GMFCS分级中I级33例,占比78.57%(33/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4

【关键词】 PDCA循环系统;中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48-01

PDCA循环[1]系统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反应了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之所以将其称为PDCA循环,是因为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尚未解决,或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次循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康复护理着重于自我护理,鼓励协同护理,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基本康复专业知识的导入,鼓励和帮助患者。减少其对家属和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尽可能的使他们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一般的情况下,我科室在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效果不太满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科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1.1临床资料

6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均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8~75岁;病程3月~5年。

1.2诊断标准[2]:中风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过CT或MRI确诊为中风(脑出血或脑梗死),处于恢复期的病人。

1.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诊断标准,CT或MRI结果阳性;②中风后病情平稳处于恢复期者;③年龄在38~75岁者;④住院患者;⑤知情同意者。

1.4病例排除标准:①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不愿意接受本治疗者。

2 方法:

2.1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

2.2评定标准: Barthel指数评定等级法[3]。

2.3评定标准:分数无提高为无效,提高5-20分有效,大于20分显效[3]。

3 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

3.1制定计划阶段(P)

3.1.1在患者刚入院时,分析患者的病情,用Barthel指数评定自理能力,确定康复护理的计划目标。

3.1.2拟定康复护理计划,分别针对病人的良姿位的摆放、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方面进行计划。

3.1.3康复护理的形式,①首先对责任护士进行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责任护士了解康复护理方面的新动态,新进展,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②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患者的病情应该熟悉掌握,进行一对一式的康复护理。

3.2康复护理的实施(D)

3.2.1良姿位的摆放 上肢伸展位:包括肩、肘、腕、指关节的伸展。下肢屈曲位:髋和膝屈曲、踝关节中立以防止髋内外旋。

3.2.2进食:经常巡视病房,指导病人用餐。对于手和上肢功能处于Brunnstrom分级1-3级的患者鼓励用健手进食,Brunnstrom分级4-6级的患者鼓励用患手进食,提供的帮助有切割食物、固定碗和盘、创造进食环境、根据手功能状态适当改造餐具等,对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技巧的灌输:如构音器官的运动、口鼻呼吸的分离、发声的练习等。

3.2.3洗澡:帮助患者学会单手操作拧毛巾和擦干后背部的水分。未避免滑到,可以在卫生间置放防滑垫。

3.2.4修饰:着重于洗脸、刷牙、梳头、剃须、电动剃刀和吹风机的插头练习。3.2.5穿衣:开衫的穿脱技巧为先穿患肢、后穿健肢:先脱健肢、后脱患肢。套头衫脱的时候先用健手在领口后捻住然后一点一点往后拉,全部捻住后把头退出。

3.2.6大小便:包括进厕大小便、自我清洁、整理衣裤、冲洗或倾倒便盆。尽量未操作轮椅的患者提供无障碍通道和提供卫生间内保护性装置。

3.2.7床--椅转移:教会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轮椅与床或椅子的放置角度和位置。

3.2.8上下楼梯:为了练习上下楼梯的能力可以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为了增强患腿的力量可以患腿先上、健腿先下。

3.2.9行走: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以和康复治疗师一起进行平衡训练、坐站训练、患腿支撑训练、步行分解动作训练等。并告知支具的正确穿戴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

3.3效果评价检查阶段(C)

护士长每周对责任护士康复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进行询问,看是否熟练掌握,检查责任护士是不是在按照拟定的计划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康复指导,并对接受专业的康复护理后62例患者或者家属,询问其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及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

3.4总结阶段(A)

护士长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对责任护士对康复护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问题,督促其进行再学习,并鼓励其多提问题,通过询问上级护士及查阅资料共同解决。对意见和建议,通过多与病人,病人家属、主管医生沟通,共同解决。

在一个月的运作中,每一轮护士长,责任护士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把好的措施坚持下来,并进一步完善,把不足之处编成新问题进入下一轮需要解决的问题中。

4结果

患者在接收PDCA循环系统在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一个月后,再次测量用Barthel指数来测量,48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大于20分,情绪得到了好转,增加了自己康复的信心,认为自己还有一些自理能力,更加的配合治疗和康复;9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在5-20分,为有效。5 例患者Barthel指数无提高,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1.9%。

5讨论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康复护理干预也是中风后遗症后期病人的一个治疗保证[4]。PDCA循环系统的特点是一环套一环的,环环相扣,通过循环,不断充实康复护理工作的内容,优化工作结构,保证了康复护理的连续性,提高了康复护理的质量,达到了需要的康复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当然在对这62例患者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患者的Barthel指数的提高,主要是在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和大小便方面,而在行走、转移和上下楼梯方面大部分患者提高有限。这可能还是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住院治疗的时间、康复治疗的强度、患者的配合度、物理治疗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评估制定计划的阶段,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了解患者的残存机能程度和范围,在总体康复治疗的计划下,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针对性的采取康复护理,努力帮助患者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不断的解决。因此,把PDCA循环模式引入康复护理中,使康复护理工作步入良性的循环轨道,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王仙园.现代护理管理学【M】.第11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3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篇5

【关键词】 骨科;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对疾病的康复,而是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因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康复护理的显著疗效及其重要性逐渐被认可,社会需求的增加为骨科康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我科在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密切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专业人员,对住院患者实施的一般及专门的护理技术[1]。

1 骨科康复护理的现状

1.1 患者方面 骨科住院患者多是因为突发意外事件急诊入院,各个阶层、年龄、文化层次均不相同,患者对康复的认识也不同,绝大部分还仅仅停留在疾病的恢复,认为手术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方式,只要手术就可以了,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并不重视。而康复锻炼是及其缓慢且耗时间的治疗过程,很多患者极其家属都没有足够的耐心持之以恒的坚持。

1.2 医院方面 随着康复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骨科康复事业蒸蒸日上,从业的医师、治疗师、护士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地增加,但从医院方面来讲,各种投入还远远不够,康复设施、治疗仪器、康复环境极专业人员配备均不到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康复科室的发展。

2 康复护理

2.1 康复护理评估

2.1.1 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

2.1.2 身体状况 既往史;生活状况及自理程度;护理体检: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四肢骨关节活动障碍程度,全身各重要脏器情况,局部状况:受伤部位、伤口愈合程度、手术时间;重点是对现有残存功能的检查,如感觉、运动、认知、语言及ADL能力水平状况[2]。心理因素:致残的原因,康复对象的心理状况,康复对象和家属对康复的愿望及预期目标,家庭环境包括经济状况、家庭设施条件如何,患者和家属有无康复方面的常识等。

2.2 康复护理措施

2.2.1 健康的心理状况 人的心理状况对疾病会产生密切的影响,不同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也各有所异,健康的心理对康复有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康复的效果。受伤是突然发生的,患者很难接受,残疾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自我形象,产生抑郁、悲观、绝望、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失去了信心,当抑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厌世及轻生的心理。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经常关心并帮助他们,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耐心倾听,使其情绪得以发泄,同时予以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勇敢地面对现实,树立新的生活目标。

2.2.2 病室环境因素 良好舒适的环境可以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关系到疾病的康复治疗效果。因此保持病室的清洁、整洁、安静、舒适尤为重要,整理床单元2次/d,保持床单元的清洁,整洁,各类物品摆放有序,室温应保持在20℃~26℃,以全身加温为主,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每日进行病房通风,保持干净清爽的空气。

2.2.3 饮食护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对患者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在康复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增加,因此根据患者的不同选择合理的饮食,饮食多样化,多食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高钙、纤维素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的发生。

2.2.4 康复护理措施

2.2.4.1 责任制康复护理 为保证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我们实行责任制护理,进行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的讲解示范指导,直到掌握为止,针对性的讲解有利于患者方便快捷的掌握知识,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把相关知识做成资料发给患者,方便患者随时阅读;同时固定专门时间集中为某种疾病的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课,保证患者及家属学到最需要的知识。对有阅读能力的患者及家属,我们推荐相关的读物,使患者树立良好的康复意识,提高康复功能锻炼的主观能动性。

2.2.4.2 伤残肢体的功能锻炼 ①早期康复:术后患者由于疼痛或担心锻炼使伤口裂开,内置物断裂、骨折移位等多种原因影响手术效果而拒绝活动,患者只在意手术成功与否,认为手术成功就是肢体的康复,殊不知长期的固定不活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内粘连,当后期意识到时已经晚了,必须再次进行手术。因此应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若患者因疼痛拒绝时可以给予止痛药,锻炼从简单开始,如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患肢远端指(趾)关节屈伸运动,腕踝关节屈伸、旋转等,同时辅以被动活动,使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相辅相成,达到最佳效果[3]。锻炼必须适度,循序渐进。②后期康复(伤后6~8周)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外固定已基本拆除,此期任务是促使功能全面恢复,运动以重点关节为主的全身锻炼[4]。在加大活动量的同时运用辅助器械,对上肢的锻炼,指导肩部内收、内旋、外收、外展;肘关节屈伸,腕关节屈曲训练;手指进行握拳、抓捏小皮球,可以运用握力器辅助。下肢的锻炼,指导其直腿抬高,髋关节的内收、内旋、外展;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运动防止膝关节僵硬,关节粘连,运用持续关节松动训练(CPM)进行关节活动;踝背伸,内翻防止足下垂。下肢的锻炼还可以辅助骨折治疗仪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AVbang能有效的防止深静脉血栓,促进血运循环。护士要正确的指导患者使用辅助用具,在使用拐杖时先训练平衡,单脚站立,锻炼手臂的力量。下床活动可以辅助升降台。胸腰椎受伤的患者应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三点式、四点式、五点式。在训练中注意安全,防跌倒,摔伤,有专人陪护。

2.2.4.3 健康肢体的功能锻炼 在疾病恢复过程中,患者往往只重视伤残肢体的锻炼而忽视了健康肢体的活动,健康肢体是为患肢提供力量的源泉,也是患肢锻炼的保证。指导患者进行健康肢体的锻炼,如上肢的扩胸运动、举重、握拳运动,下肢抬高,抬臀运动可以锻炼腰背肌功能,预防褥疮;深呼吸、用力咳嗽可以有效的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3 效果与体会

患者不仅掌握了大量的医学知识,在增加知识的同时使疾病得到康复,患者的康复意识增强,积极主动的进行锻炼,使患肢最大的程度的恢复,大大的减小了伤残的几率。在对患者的了解中得知,患者开始期待的是手术成功、输液和换药,并不了解锻炼在恢复中的重要意义。早期活动可以减轻肢体肿胀,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了骨折,身体功能的恢复。与此同时,患者对我们的满意度增强。

科学合理正确的康复护理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让患者接受锻炼在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效的沟通能促进护患关系的建立。在我们的了解中患者认为仅仅是指导患者锻炼和简单的器械不能满足其锻炼的需要,拥有专门的康复室和器械能更好的帮助功能锻炼的进行。指导患者锻炼还在于拥有足够的知识,这就要求护士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专业水平和修养,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参 考 文 献

[1] 刘文平.骨科病人的康复护理.才智,2009:32.

[2] 宋继兰,王艳,高裕惠.实用康复护理学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

篇6

了解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

医护不分家,临床工作中医生的工作常和护士的工作同时进行,互相合作,互相协调,以最佳的技术满足于患者。对每一名专科护士而言,了解本专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十分必要。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残疾的预防,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康复医学的管理。康复医疗是通过医学的手段,预防疾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减轻残疾的影响,它“治疗”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医疗手段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注射手段、康复工程手段、其他康复辅助技术、康复营养、文娱体育治疗、代偿和替代医学技术、心理和神经心理学治疗、传统的中医药学治疗等。

了解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

很多病人有多方面功能障碍,护理工作中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的发生很重要。协助和指导长期卧床和瘫痪患者的康复,比如适当的、良好肢体的位置、呼吸功能、排泄功能、关节活动能力及肌力等技术,以防发生褥疮、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学起来枯燥,但通过护士们精心护理可以对病人今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深远。护生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临床经验,不知道护理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在临床学习中常忽视一些护理细节问题。适当给护生例举护理失败病例,比如泌尿系统感染导致败血症,可让护生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篇7

【关键词】整体康复 护理 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42-01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o stroke patient. Methods 200 patient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ent of HAMD一24 score and Barthel evaluation in each group were detected. Ruslts HAMD一24 scor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decreased and in control group were ascensus after 6 weeks’nursing.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Key words】integr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自2008年12月―2011年3月,我们对在我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实行了整体康复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均为在本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经本院CT诊断为脑卒中,女98例,男102例;78例为脑出血,122例为脑梗塞;40―55岁38例,56―65岁90例,65岁以上72例;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6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实行常规病房日常护理,另外,实验组还实施了整体康复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1.2.1 开展正规西医康复护理。如对急性期患者进行床上摆放的指导、配合康复治疗师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吞咽功能训练等治疗。其中吞咽功能训练主要由护士操作,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在三餐前半小时先进行系统吞咽功能训练,再让病人进食。

1.2.2 重视心理护理。①要求护士分摊负责到个人,对所负责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变化做到随时关注,基本把握,对待病人态度要亲切,专业素质要过关。用心理暗示,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对生活的信心,并时时进行语言锻炼。②每日出黑板报,从疾病特点、康复方法、康复作用、日常保健、饮食、运动、娱乐等方面做系列介绍。③每周两次团体心理治疗,团体规模为5~8人/组。每次治疗时间根据患者身体耐受情况决定。平均30~40 min/次。团体治疗由2名具有团体治疗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担任领导者,每名治疗师带领一个团队。治疗时患者家属不参与,由护士提供照料和保证安全。每个团体由1名护士担任助手,担任助手的护士均接受过专业培训。

1.2.3 重视压疮的防治和膀胱、直肠功能训练。我科护士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压疮的经验。另外针对病情,开展了清洁导尿、膀胱冲洗等技术。

1.2.4 科内护士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方面,采取不直接代替患者去完成其必须活动,主要是通过言语提示和鼓励,陪伴患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求患者尽可能自己完成。

1.3 疗效标准

于住院第1天和住院6周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一24项(HAMD一24)[2]和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BI)量表[3]进行抑郁、焦虑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24及Barthel指数评分(x±s,分)

数据显示:①经过整体康复护理6周后的实验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较治疗前明显改善,HAMD-24总分是下降的,对康复治疗的疗效表现出有信心;而对照组在6周后表现出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较治疗前有所加重,对康复治疗的疗效表现出开始失去信心。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失语、心理失衡等。患者的早期康复绝大多数是在医院里进行的。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时应尽早进行整体康复护理,这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有效控制压疮、肺炎、肺不张、关节挛缩、骨质疏松、肌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整体康复护理与常规的病房日常护理是有其不同特色之处的,更适合需要长期系统康复训练的患者。

吞咽困难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2% ~65% ,康复治疗对吞咽困难者有肯定的效果。吞咽功能训练由护士操作,更能发挥其作用,可以保证在最合适的时间段来进行这一训练,每天三次,对吞咽困难患者的功能恢复大有裨益。

由于该病病程长,恢复慢,预后差,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的心理变化,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身,而患者能否恢复,能有多大程度恢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信心。住院期间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最频繁,时间最长,彼此间的熟悉度与亲密度也是比较好的。开展心理护理后,能够最及时准确的把握患者心理动态,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辅助,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实验显示:整体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1.

篇8

1.1大纲的修订

随着康复护理学的飞速发展,康复护理学在理念、内容和技术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康复护理的定位更加清晰,内容更加明确。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初步修订了教学大纲。

1.1.1探讨原大纲的不足

根据学校的三项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以教研室为单位首先由任课教师探讨原大纲的不足。

1.1.2深入临床调研

为了不与临床脱节,我校派专任教师亲自深入淄博市第一医院康复科调研学习5个月,解读医院和患者对我们学生的实际要求与我们的不足之处。临床调研发现原来课本上重点讲解的康复治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康复治疗专业的迅速发展,正规的治疗师越来越多,这些技术绝大部分有治疗师来完成,所以本次大纲修订中都做了相应的学时删减。而此次大纲修订中更加细化了与康复护理密切相关的专科护理技术,如摆放,膀胱与肠道护理,皮肤护理,呼吸训练和排痰技术等都作为重点内容讲解。

1.1.3进行跨学科讨论,征求相关课程教师意见《康复护理学》是一门专业课程,其中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有一部分重复内容,不能因内容重复而被忽视,或因重复而浪费了时间,通过与这三门课程专任教师反复探讨,重叠内容的授课课时进行调整,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的康复护理主要有内科护理学讲解,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主要有外科护理学讲解,我们重点讲解康复护理措施和并发症的预防。根据讨论结果做了大纲的二次修改。

1.1.4根据系部教学大纲领导小组对教学大纲的审定意见,再次修订大纲。

1.2新教材的编写

根据我校护生实际情况,在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参编了适合高职高专的新版教材《康复护理学》和《康复护理学实训指导及习题集》,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新教材的内容选择得当,增加知识链接,扩大知识面积,重点内容与临床常见病保持平衡,充分提炼重点。

1.3学方法的改革

1.3.1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程的老师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通过大量的感人事迹、视频、音频等丰富多彩的资料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撼,进而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互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了教学步骤,编写了实训指导,增加4学时实验,使学生们充分的感受到职场中的工作氛围。在情景教学中,我们请同学们分别扮演病人、医生、康复护士角色,让学生亲身感受康复护理专业的特色,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1.3.2初步完成课程的电子教案

原来我们的教案书写都是手写板,学生要想知道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只能通过课堂,现在我们编写了电子教案,上传至学校网站,供学生下载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有理有据,增加了信息量,得到学生肯定。

1.3.3加强课后练习

习题集的编写让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扩展,也保证课后学习有依有据。新的习题集题型难易程度不一,即保证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也给一部分好学生一个学习的平台。

1.3.4改变传统的“一卷定音”的课程考核方式

建立了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能力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和实验课成绩,理论成绩占80%,实验成绩占10%,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占10%。实现了课程评价体系的全程化。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反应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强化能力培养的思想。

2教学效果的体现

2.1学生评价

我院2011级学生对采用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评价给予充分肯定,与2009级学生相比,在实行教改后学生对康复的理解,康复护理技术的掌握和常见疾病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都有了明显提高。

2.22009级与2011级学生《康复护理学》成绩比较

两级学生考试成绩有明显差异,经过U检验,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3社会认可度淄博市第一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万杰医院等多家实习医院对我院实习生、毕业护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3总结

3.1经验与进步

3.1.1增强了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本次教学改革成果的取得源于大家的共同努力,通过新教材和实训指导及习题集的编写,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多与有经验的教师沟通学习,这样才能切实地推动我们教学水平的发展。

3.1.2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教学对康复护理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增加实践教学分量,对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掌握和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次教改中大纲的修订和实训指导的编写都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平台和帮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3.2不足之处

3.2.1加强教学研究的严谨性

因本次改革时间较紧,参编教材内容较少,在新编实训指导和习题集中一些环节不够细致,这就进一步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一定要注重严谨性。

篇9

关键词:心理 康复护理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4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06-02

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自知力缺乏、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行为懒散等[1]。给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利于控制精神症状、缓解病情、维持药物。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证明,心理-康复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观察心理-康复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在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本医院对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心理-康复护理,康复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本医院收治的7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7例,年龄在39~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33±7.37)岁。病程在2~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2.74±3.76)年。对照组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16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2±5.32)岁。病程在3~2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88±3.24)年。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身高、体重、病因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由资深主管护师、主治医师进行讲课示范、训练。在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之前,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定制合理的的作息制度以及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由导师向患者阐述心理康复护理要求、目的、计划等。在护理过程中,主要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所到完成的事情,比如按时起床、洗漱、内务、晨练、吃饭、饮水、服药、参加各项文娱活动、作息等,使患者的生活内容更加具有规律性、多样性。每天按时督促检查,定期进行评比,采取奖励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互动性,促进其掌握生活技能。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作为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状态,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有效减少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的烦躁不安、敏感、沉默寡言以及易怒的情绪,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另外组织患者,进行集体宣传教育,对患者讲授精神疾病方面知识,训练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劳动能力等。

1.3 疗效判定。患者实验时间为30d,在治疗前后,最后由经过训练的精神科护师和精神科主治医师,分别进行护士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等量表评定[2]。NOSIE-30评分升高则表示患者病情恢复良好,BPRS、SANS评定值降低代表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最后针对患者的尿常规、血常规、肝胆肾心脑功能作出全方位的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心理康复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的NOSIE-30、BPRS、SAN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心理康复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NOSIE-30、

BPRS、SANS评分结果(X±S)

心理康复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NOSIE-30、BPRS、SAN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非常漫长,在长期的住院生活中,与外界的接触比较少,表现行为异常、感情冷漠、交往能力在衰退。这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单独采取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很难得到良好的控制,无法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通过以上的研究,在治疗前后,护士用观察量表评定总分,观察组患者NOSIE-30评分明显提高、BPRS与SANS评分得到很大程度的下降。可见心理行为康复疗法对精神障碍的疗效比较确切,特别是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中。心理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残留症状、增强患者的生活动力、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功能、社会功能、降低精神病的复发率,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程度。

总而言之,护士是心理康复护理措施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护士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护理技巧,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使患者保持正常人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措施,早日回归家庭,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康复事业的发展,康复护理也从整个的护理领域中脱颖而出并形成独立的专业体系,出现了康复护理模式[1]。我院康复医学科对中风后肩关节疼痛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病例来源于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伴有肩关节疼痛,共40例,入选标准:①脑卒中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②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③全部病例诊断明确,患侧上肢均有功能障碍,伴有肩关节疼痛。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20例,传统护理组20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在与患者交谈中,应该说话和气,诚恳礼貌,以乐观、自信的情绪去感染患者。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和观察,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进行心理疏导,解除消极不快情绪,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

1.2.2阶段性护理 40例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其中20例接受传统护理,20例接受康复护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良肢位与功能为不同,它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目的: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预防、缓减痉挛。良肢位摆放:①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垫枕,使其处于前伸位,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和手指关节伸展;②患侧卧位时,患侧肩前伸、前屈、伸肘、前臂旋后;③健侧卧位时,患侧肩和上肢充分伸展。脑卒中中、后期:预防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延长,防止半脱位的发生。坐位摆放:将患肢置于体侧,肩外旋、肘外展、腕关节背伸、拇指外展、同时让患侧负重,膝前平板、肘支撑板;站立及站立训练时,如有肩关节半脱位,佩戴肩关节吊带和使用粘贴带,在护理治疗时应避免牵拉肩关节,轮椅或床上的经常调整以保证不会因不良而出现疼痛。任何造成疼痛的活动或均应迅速改变,不再偏瘫的手上进行静脉注射。康复宣教:①教育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对不稳定的肩关节的潜在并发症有充分认识;②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中教育患者和护理者进行正确的处置,以避免肩受牵拉和被迫的过头运动。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活动,包括转移、运动时的保护、清洗腋窝和穿上衣;③教育患者关心自己的疼痛;④在肩关节进行任何运动和活动时都应避免疼痛;⑤将肩关节不稳定的警示放于患者床头,急性期支持上肢。

1.2.3饮食调护 脑卒中后患者由于大脑损伤,致吞咽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大多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康复。因此给予合理的饮食调护,以促进早日康复。早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饮食;中期宜食具有调和营血的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及钙质;后期宜滋养肝肾、补益气血。

1.2.4出院前康复指导 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一般较长,并且大多都是在院外进行,因而出院前的康复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出院后要遵照康复治疗师制定的康复计划,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疼痛,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注意加强营养,保持心情愉快,为康复创造条件。要求患者定期复查。

1.3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在康复护理前及康复护理2个月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价采用BrunnstromI-VI阶段,上田敏0~12级,评价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简式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运动积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表明:护理前两组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ADL评测、对患者护理方式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2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I、上田敏、Fugl-Meyer对运动功能的评测、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的评测、Barthel指数(BMA)对ADL的评测、对患者护理方式的满意度进行评价。两组有明显的差异,康复护理组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目测类比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康复护理的患者满意度高达94.7%,远优于传统护理的73.3%。

3 讨论

最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报道中风后34%的患者出现肩痛,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转移,转换,日常生活动能力。延缓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妨碍康复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整体残损程度。肩痛本身可以造成严重的残疾。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积极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在本文的康复护理过程方案中,护理人员依据患者机体受损状况、个体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阶段性护理。结果显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