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教学设计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教学设计的方法

篇1

【关键词】新媒体;书籍设计;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挣脱了传统媒体的束缚,以多种方式传播媒体信息,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传统书籍利用纸张通过文字、图片、数据等方式为读者传达信息,形态、样式固定,并运用特定的印刷方式进行装订印刷。因此,传统的书籍设计教学通常将重点放置于书籍封面设计、板式设计、印刷工艺等方面,通过课程教授使学生掌握书籍的形态,但是却因没有与实际向结合,造成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况相脱节。

新媒体背景下的书籍设计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直观感受书籍,同时,读者通过点触屏幕将自己与书籍融为一体,提升了读者的参与性。有些新媒体书籍设计还会插入短小视频或者动态图片,通过动态的方式提升作者的阅读体验感。新媒体下的书籍设计开辟了新的设计理念,通过新的载体、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内容为读者传达信息,为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方式。

一、改革书籍设计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传统书籍设计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图像处理、文字排版上,计算机成为设计过程中图片处理以及文字排版的工具。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在进行书籍设计学习过程中,重点学习图像处理和文字排版,不会分散太多的注意力在计算机软件上。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布置学生自行设计一本书籍,学生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书籍设计,用相应的印刷工艺完成一本书籍。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只停留在设计表层,从未深究过书籍文字排版内容、纸张材料选择、印刷工艺是否合适,使学生的设计作品与实践应用相不符。

新媒体背景下的书籍大多表现为电子书,因此,在书籍设计教学中引入新媒体技术时,教师应改变一尘不变的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重新划分,更加注重设计理念的深化。教师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书籍内容的独特之处,促使学生进行书籍设计时紧扣书籍内容的特点。在实际操作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书籍设计,除了传统的图片、文字以外,引入合适的短小视频或者动态图片,丰富书籍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开辟新的设计道路。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学生设计理念不同,涉及实操能力也不同,教师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阶式教学,将传统书籍设计的优点与新媒体电子书新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体现了艺术的美感同时具备较高的技术性,从而顺应新媒体形势下的书籍设计。

二、改革书籍设计教学内容

传统书籍教学课程中,教学出发点大多从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出发,引导学生设计实操时对于封面图片处理和内容板式的关注较多,忽略了书籍设计更深层次的表达,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更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书籍的追求,因此进性新媒体背景下的书籍设计教学应有机结合传统书籍设计与新媒体电子书籍设计,结合两种设计的优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书籍设计内容。

(一)增强书籍版面艺术表现力

新媒体背景下的书籍大多为电子书籍,电子书籍与传统书籍具有较大区别,首先最为不同的就是载体不同,载体不同对于书籍版面设计的要求也不同。电子书籍载体一般常见于计算机、手机、移动储存设备,因此,电子书籍设计时可以利用视频、动态图片等新型表达方式。

如,教师教授学生如何增强书籍版面艺术表现里的时候,可以将少儿教育电子书籍版面设计当做示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书籍内容,在了解书籍内容后,把握少儿喜欢新鲜事物的特性,在电子书籍版面设计中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可以插入可爱小动物的图片、色彩斑斓的糖果动图等,通过不同技术设计不同风格,增强书籍版面的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少儿对于书籍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不断的支持与鼓励,使学生不断找寻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及风格。

(二)提倡交互式设计教学

读者在阅读传统书籍时使用采用翻页式阅读。电子书籍进行阅读时可以选择读者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为满足读者的需求,教师在教导学生设计方式时可以引入交互式设计,学生运用交互式设计进行书籍设计,使读者在阅读电子书籍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图标进行菜单交互,增强了读者阅读的趣味性,但是,教师也应教授学生过度交互设计会带来的问题。

如,目前常用的W电子书籍阅读器,读者在进行阅读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选项设置,因此,读者在进行阅读时,不仅要顾及文章内容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要设置阅读选项,原本作为放松的电子书阅读成为了一种负担,由此可知,电子书籍的交互设计需要适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交互式设计教学时,应以反例让学生了解过度交互设计的弊端,学生以反例为戒约束自己设计过程中与实际相悖的地方,从而促进书籍设计的方便合理性。

(三)加强实际操作

一直以来的书籍设计课程实操采用的是虚拟课题,这种虚拟课题大多以书本理论为基础脱离了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书籍设计教学实训时,应对读者的需求进行调查,以读者的需求为实操课要求,请学生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书籍设计,促使学生的设计与实际相接轨并展示出独特创意。

如,目前读者更喜欢版式内容新颖,封面、插图具有较强冲击力的电子书籍,学生进行实操课程时,把握读者的需求,对近期热点话题进行关注,进行封面设计与插图匹配。在进行体育相关的电子书籍设计时,可以引用2016年里约奥运会热门话题乒乓球选手马龙、张继科,配合年轻人之间流行的表情包,进行电子书籍中的插图。不仅符合书籍的体育主题,同时兼顾了近期热门话题,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操时,应充分尊重读者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的设计作品与实际情况相接轨,当学生离开学校步入设计岗位后,能够顺应需求进行书籍设计,增强了书籍设计的实用性。

(四)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传统书籍设计理念以当时社会文化与社会属性为来源,书籍设计成果带有鲜明的时代性。作为新媒体背景下的书籍设计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教师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教授书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时代因素,不可完全摒弃传统理念只采用新的理念,应引导学生正视传统设计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与新的理念相结合,促使书籍设计具有传统艺术积淀的同时具有鲜活的时代表现力,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的书籍设计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设计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实际需求接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设计工具设计出符合自己理念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胡宏伟. 高职院校书籍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 建材与装饰,2015,47:166-167.

[2] 谢晋业. 书籍设计新概念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2015,07:148-149.

篇2

关键词:数字媒体;多媒体;艺术;案例

中图分类号:TP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The Research of Experiences and Method of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Digital Media Designing

Jiang Mingxing

(Anhu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Hefei231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industry,the major of digital media has flourished in a number of college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But,at the same time,it exposes a range of issues.The author summed up a number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from his own teaching and practical work combining feat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Digital media;Multimedia;Arts;Case

一、引言

数字媒体,从一开始就是艺术创作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结合日趋紧密,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展示个人艺术才能的新天地。如今,摆在艺术创作人员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些艺术概念,而是现代的网络、计算、电子等与艺术毫不相干的技术术语也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所以,只追求艺术,不重视技术,是创作不出精品来的。作为新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势头非常迅速,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近些年来,社会对数字媒体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一些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类院校纷纷开设这类的专业或课程,而该领域最缺就是具备一定设计能力的软件使用人员,我们在数字媒体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技术和艺术能够完美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和数字媒体设计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该领域的综合技能。

二、数字媒体设计类课程特点

数字媒体产业包括用数字化技术生成、制作、管理、传播、运营和消费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具有高增值、强辐射、低消耗、广就业、软渗透的属性。数字媒体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数字媒体设计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数字媒体设计类课程属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课程,特点是信息量大,实践性和艺术性强。在高职高专院校,该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分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两个部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该课程表现形式上,主要使用一些媒体设计软件,比如音频编辑软件、动画创作软件、视频处理软件等,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课程目的很明确,主要包括动画、图像、影视作品等媒体设计类课程,课程联系密切,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艺术设计和编辑软件的综合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教学体会

数字媒体是视觉艺术与电脑制作技术的综合表现,设计者用数字媒体作为自己创作或设计手段的一种媒介,在很大程度上更为注重和强调受众的感官刺激和行为感受,同时,在设计领域和信息传播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数字媒体人员大都是从相关专业转行而来,对数字媒体专业缺乏深程度的理解,大部分教师注重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数字媒体产品背后所支撑的美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就自然如此了。现在所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学校大多数都是从技术的掌握程度来作为专业衡量的标准,这样从教师到学生普遍对数字媒体的理解大部分停留在技术的熟练程度,对美学素养关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类似的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比较多,但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课和实训技术课较少,同时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陈旧,加上教学资源不足,现有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行业要求。在这类课程教学中,学生也往往会重视对软件操作方法的掌握,而轻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设计理念的培养。在设计实践中常常学生也忽视设计文化、设计理念在技术上的应用,造成过分重技术、轻设计的局面,这样设计或处理的作品也是缺少美感和创作性。在多媒体作品创作之前,先是有创意,而电脑技术只是完成设计的工具。

四、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在数字媒体设计类课程中主要采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中,主要侧重在对学生理论理解的培养,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由于学科的交叉性,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才是数字媒体的显著特点。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从中外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和本土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充分发挥独立思考和善于动手的能力,并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发展求异思维。因此,在实践环节上,可以布置一些多媒体创作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策划和设计来完成该作品,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和创作意识。例如,动画制作中常需要插入一些声音,比如人物的配音或背景音乐,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动画短片自己录制声音,通过音效处理,最后加入到动画作品中。

(二)提高CAI课件质量,注重课程教学的互动性。现有的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虽然丰富多样,但其应用的目的还是服务于教学活动,所以在设计和制作中应该考虑课程教学特点,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包含的信息量要适中。同时,在课件的编辑合成过程中,将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有机地统一起来,突出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将较好的创意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课件的画面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设计观念的语言表达,使师生在互动式教学中更加强化所学知识。

(三)建立课程的教学网站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网站不仅可以为老师提供教学文件和网络课件的平台,还可以上传多媒体作品创作的素材,而相应的论坛也会为师生提供更多讨论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网站中,可以考虑开辟优秀作品区,用于展示师生自己优秀的做多媒体作品,供大家相互学习和欣赏。

(四)突破课程教材要求,注意行业应用。目前数字媒体类教材存在着软件版本滞后和专业性不强的缺点,难以达到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所以老师在教学中根据数字媒体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可以做出一定的调整。在进行数字媒体设计类课程的内容讲解时,注意由浅入深,层次分明,使得知识的讲解变得深入浅出,容易掌握,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的教学。第一阶段,电脑美术素养的培养,以及常用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的介绍和练习;第二阶段是高级阶段,围绕行业应用和就业需要选择教学和实验内容,选取了一定的来演示操作和评议设计理念,来强化对软件功能和特点的体会,了解相关领域的行业规范,逐步培养学生的电脑艺术设计的表现能力;第三阶段是更高一级的课程训练,结合经典的多媒体,使学生进入专业的动态设计中,比如三维动画、影视作品特效,其中包括一些设计软件的联合使用,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创意能通过电脑技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五)在课程考核上,应突破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数字媒体设计类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不太适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必须采用创新的考试方式。一般院校都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合成来给出学生某门课的成绩。平时成绩可以结合平时教学和实践形式,进行相应的检查评价,评价的方法一般有:实验小组自评、教师评价。期末考试可以采用实践考试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给出成绩,实践考试一般要求包含课程要求的重难点,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依据相关背景或主题完成相关的。

五、以就业为导向,做到课程教学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目前,数字媒体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涉及很多的行业领域,教师应该依据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和人才素养,在教学中应不断挖掘该类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的能力,为该领域相关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影视作品编辑等工作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和实训中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东西,就业时能够胜任企业或单位的岗位要求。

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关于数字媒体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我认为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就是,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生动得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行业也使学生的设计制作得以“规范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需要专业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及时了解行业规范和行业应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R].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2005,12

篇3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术;教学设计

审美能力是现代文明人的素养之一,即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高中美术课程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美育人文性,趣味性,欣赏性,教育性,可操作性等诸多教育功能,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备审美、创造、感知、形象思维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情趣和健全的人格。笔者在从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构建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意义重大。

一、目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应试教育成为制约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从一定程度上说,应试教育阻碍了美术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高中学生更在乎高考分数,对于不是高考科目的美术课程并不重视。自然而然在美术课堂上也就收不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绝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及实践绘画能力,无法在课堂上和教师一起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有机联系。在美术课堂上,只听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课堂上的学生大多神情漠然,课堂会逐渐滑向单调与枯燥。

2.高中美术教学改革涌现出重人文、轻技能倾向

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高中课堂上学生纯粹的“动嘴、动眼”,没有多余的学时来“动手”,谁都知道,没有美术技能,也就没有美术,技能并非是美术家的专利,它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要培养形式感的眼睛,获得较高的感知力和欣赏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必须通过审美操作的参与,也就是对技能的学习。那种以为仅凭美术欣赏,让学生背诵出几个画家和作品的名字,就能提高审美能力,这只不过是某些理论家一厢情愿的美好幻想。凡是从事美术技能教学实践的教师,都会了解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技能上优秀的学生,他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知、鉴赏、分析的能力也相应较高。

二、课堂教学缺乏师生双边参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美术课堂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师生双边参与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兴趣的最重要因素。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过程,但现实的美术课堂教学中老师自始至终一如既往地执行自己既定的教案,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中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即要求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获得平等、和谐、自主的发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性原则。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定向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美术教师除了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外,还必须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加以认真思考。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应只局限在传授绘画的知识、技能和立体空间的表现形式,而应运用综合的,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开阔眼界,接受高层次的艺术熏陶。

3.针对性原则。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内容也各有千秋,教学设计需要体现这些差异性,具有针对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高与抽象思维,思维活跃,情感方面感性大与理性,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美感体验与情感表达,通过“兴趣”来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设计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精心制定的。

4.实践性原则。也称为可操作性原则。整个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次设定多级教学目标,充分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展艺术才能、提高艺术素质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5.有效性原则。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中所有教学策略的选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及课堂问题的设计等,都必须注重实效。教师要在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充分认识和巧用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善于引导和培养他们独立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四、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中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1.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审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该们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一是要求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审美特征和认知习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第二是要求教师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教师应努力找寻能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的作品并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阻止教学。如油画《父亲》、《开国大典》,雕塑《思想者》、《大卫》等,教师在对作品进行深入赏析的过程中,对作品的描述性鉴赏如:“农民父亲黝黑的面孔、粗糙的双手、沧桑的神态,开国大典时隆重庄严的气氛和建国的祥和愉悦的氛围,大卫的英雄气概等”来直接感染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渗透,逐步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等。

2.研究教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一堂好的美术课,是美术教师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能从兴趣出发诱导和激发学生从产生兴趣,之后到产生审美的体验和感知,再到产生探究的兴趣,最后使学生达到主动的创造。美术教师要努力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其次要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积极采取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同时注意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3.创设情境,增强课堂审美吸引力

美术教师在创新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中,对文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创设、情境体验的创设等诸多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加以巧妙利用,启发学生思路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教育目的。在进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运用跨学科教学方法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如美术与自然科学、美术与社会科学等,进行横向拓展性教学尝试,以求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成为有深度文化内涵的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才观。创设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和创造。目前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学创新,从趣味性引导到审美性

创新美术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美术作品本身具有审美特性,创新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审美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审美活动要随堂处处可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各种契机通过欣赏-体验-感知-评述―评价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通过文学情境、音乐情境、游戏情境等的情境创设,用文学艺术语言、音乐旋律等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渲染使学生在“游于艺,成于乐”的艺术情境中体验乐趣,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教师有目的的设趣,能使学生从最初的兴趣逐步达到高层面的审美心理活动,进而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这样的教育最终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懂得美的人才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只有好的审美能力才能成就好的人生,最终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晓东.高中美术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2(23).

[2]张欣.关于高中美术教学问题的探析[J].中小学教育,2011(10).

篇4

【关键词】美育小学美术教学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兴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

一、 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教师们一定要认清这一事实要求,提高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美术课堂不甚在意,老师或弃之不用,或将课“借”给其他学科老师上,又或者是叫学生自习,如此一来,美术成了摆设或可有可无的课。要上好一堂美术课,为学生的美术教育做好起航的作用,教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原有的观念,要重视美术课堂来,否则一切都是幻影。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道理更是至上真理。小孩子原本就注意力难以集中且易分散,而且他们只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因而要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吸引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显然成了秘籍所在。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因为小学生们大多数都喜欢动画片,那么,美术教师们就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一点。教师们可以将动画片引入到美术教学当中,例如,可以将《白雪公主》《铁壁阿童木》《哪吒》等动画片作为美术课程的导入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展开美术教学。

二、 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式

教学设计单一是中国美术教学很大的不足,往往小学美术课堂都是以欣赏及绘画课为主,美术教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运用“导入―绘画方法―示范―学生绘画”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也就形成了定式,造成大多数学生只会一味地模仿而缺乏创新,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毫无疑问是致命的。提高美术教学必须改进这一缺陷与不足,美术教师们应着力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改变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式。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高科技产品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们应善于去发现这些资源并收为己用。例如多媒体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就是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与美术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将其制作成多媒体教育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就拿雨来说,教师可将静态图的雨跟动态的“下雨了”分别向学生们展示以供学生理解当中奥妙,从而更好的理解与诠释雨。此外,相信这种新颖的教学设计与方法也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对美术课堂缺乏兴致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大多数美术老师只是将课本的知识依葫芦哦画瓢的讲解,毫无新意与独特所在,造成课堂沉闷无聊。因而,教师也应在这一方面做出相应改变,教师应告别老师一人在讲台上“指点江山”下面学生乌泱泱一片云里雾里地听着的现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以及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当然,美术教学也不必仅限于课堂,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春游、写生、远足等方式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中学习学识,也借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三、 “游戏”教学法,轻松学学识

传统的“灌输式”和“培训式”往往使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往往时间久了会令学生产生压迫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与耐心,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效果不佳,所以,摆脱这些传统方法的束缚采用新式教学方法显得尤为必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可知,游戏往往是他们热衷之所在,因此,何不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舒适学习环境呢?专家表明,游戏作为一种活跃性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的区域,所以,将美术活动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更令人庆幸的是原本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内容中便有很多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们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内容并加以好好利用,势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美术教学。

将美术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美术课堂上开展一下“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有趣的游戏,学生们将会很乐意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在游戏中学习美术知识。同时,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想象力得到丰富,而且游戏教学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无压力的学习环境,加大他们对于美术课堂的好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钱学敏,钱学森.论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N].人民日报,1996-11.

[2] 沙林.科学与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N].中国青年报,1999-6.

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65-01

小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美术学习有一定天赋和潜能,所以教师要注意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宜的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情境设计,引入多种媒体手段,拓展训练域度,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提供帮助。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给学生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审美意识,为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教师创设情境的方法众多,为体现创新性,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筛选、整合和优化,以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例如,在W习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没有像往常那样打开多媒体,而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观察校园中的车。在具体活动中,教师不时引导学生对比较有个性的车展开观察评价。有学生这样评价班主任的车:“这辆车属于三厢轿车,流线型设计,而且带有天窗,是一款中档家庭轿车。”教师急忙给出建议:“我们是观察这些车,而不是卖车,主要看车的造型有什么特点、色彩有没有个性等,要从审美角度来展开观察。”学生顿时开窍了,继续展示观察体验:“这是一辆电动车,其最大特点是车上面精心设计了一个遮阳棚,大红色非常显眼,配上金黄色的车身,显得温暖热烈。还有这车尾,车主还专门装饰了丝带,跑起来之后一定会给人带来飘逸的感觉。”……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实地观察,并引导学生展示观察体验,这是非常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当然是高效的。

二、创新媒体,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将多媒体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之后,为教师教法创新提供可能。多媒体具有强大展示和联网的功能,能够为学生提供多重感官冲击,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多媒体联网的实际应用,为学生观察世界提供便利窗口,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例如,在《海洋怪兽》课堂导入时,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一段音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海浪声此起彼伏,忽然传来一阵怪异的叫声,充满惊悚、恐惧的气氛,让学生大多吓得睁开眼睛。教师询问学生听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道:“怪兽!”教师播放一组海洋怪兽的图片,学生惊呼连连。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海洋生物有什么样的怪异外形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像鲨鱼的怪兽,牙齿太夸张了,那张开的大嘴足以放下一头牛,还有那尾翅高高耸起,真是威风八面!”也有的学生说:“这个怪兽恐怖,体型呈现不规则球形,而且能够自由变形,那长长的触角肯定有惊人的力量。”……教师启发:“这些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说它们是怪兽,只是因为它们长相怪异。如果让我们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一个海洋怪兽,该如何操作呢?”学生听后,便快速行动起来。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图片等信息,为学生听觉、视觉带来强烈刺激,通过介绍怪兽外形特点,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展开怪兽制作,为学生创新提供机会,学生有了观察经历,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差。

三、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堂训练是巩固学生学习认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因此,在设计训练内容时,教师要对训练内容、训练形式、训练评价等展开优化处理,观察从不同视角给学生带来的感知触动。特别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训练任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提供契机,帮助学生尽快构建美学认知体系。

篇6

一、教学设计上的“加”法与“减”法

1. 教学设计上的“加”法

美术课亦是一种文化,美术课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性。美术课的教材内容的编写非常精炼、概括,具有可塑性。在《有趣的哈哈镜》教学中,课本教材非常简练提供了数句的文字和几张图片。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需要有一定创意与发现,还需要借助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设计上的“加”法。

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理清思路,将教学过程初步设计成“用实物观察引入哈哈镜――美术课堂中的‘哈哈镜’――怎样制作――展示”四个环节。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能帮助学生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并有序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体验看到哈哈镜变化后的奇特画面所带来的快乐感受。

根据上课的需要,我添加一个课前预习――快乐体验环节: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不锈钢勺子当镜子照照,观察勺子中自己的样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添加课前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玩的过程中体验照哈哈镜的快乐,感受其带来的新奇感,同时也激发他们探索镜子变形的缘由,从而将“哈哈镜”这个知识点通过课外渗透到学生身上,以此体现出美g课的文化性。

2. 教学设计上的“减”法

上课前,我添加了课前体验:照哈哈镜。目的不仅是创设一个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索答案的情境,同时也是有目的地减少课堂中过多地解释哈哈镜成像原理,也为学生理解哈哈镜原理之后的制作环节节约了时间。

在课堂中,我直接导入课题“哈哈镜”,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为什么哈哈镜照出来的样子会变形?”这时课前体验和探索开始发挥作用了,学生很快地总结出:“我们把勺子当作哈哈镜,勺子的表面是弯曲的,所以照出来的样子会变形。”

在弄明白哈哈镜的成像原理之后,我讲道:“圣诞老人和小女孩,他们也想像小朋友一样照照哈哈镜。”从而巧妙地将课题过渡到折纸添画的方法上。我以变魔术的方式展示学生喜欢的圣诞老人和小女孩的折纸添画后,抛出问题:“这样的画有趣吗?有趣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画这样的画?”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

二、“加”与“减”灵活运用

激发学生求学欲望之后,并不要急于教授学生新的知识,此时要及时提出课堂要求。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在一次次惊喜后,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需要及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等到大家都安静的时候,才开始教授新的知识。为抢一时时间,少了这个必要的环节,强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做只会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篇7

一、注重兴趣引导,提高学习积极性。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要注重兴趣引导,提高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的年龄,在初中美术课堂中通过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需要,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强有力的动机。”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的认识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初中美术课堂情境教学中更需要以兴趣作为引导,着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力、感知力和鉴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作者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戏曲与美术》的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老师有一张非常珍贵的京剧戏票,请学生们一起穿越到过去,走进百年戏楼,去听一场京剧”的情境,培养和调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依次感知戏楼建筑美,京剧脸谱美、服装美,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探究式教学。

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要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探究式教学。在课堂的情境教学中,根据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经过协作和交流,达到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当学生处于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时,即达到了教学的最佳时机,此时教师的点拨、引导定能引起学生精神的高度专注和思维的高度活跃,使教学活动迭起,火花四溅,因势利导进入作业阶段。”

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教师应巧妙的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起来,通过在情境教学中“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问题”情境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还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并进行总结评价。这样才能在课堂情境教学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戏曲与美术》的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古代人们的有什么样的娱乐活动呢?”的设问导入新课。然后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观察京剧演员后台的脸谱化妆和展示京剧脸谱实物,引导学生根据脸谱的构造猜测京剧《铡美案》的主角,然后教师在脸谱实物上演示包公脸谱化妆的过程,依次在脸谱实物上加入代表不同含义的黑色油彩、白色眉毛、正红色脸颊以及月亮的标志,最后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包公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京剧角色的脸谱美,还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惩恶扬善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三、培养创新意识,提升课堂有效性。

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开展,需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课堂有效性设置,帮助学生认识有意义的新事物、新知识、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情境教学的运用,要注意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驾驭能力,教师要合理控制课堂节奏,做到课堂“形散而神不散”,防止因学生讨论或争论占用过多时间,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注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有效性。

在《戏曲与美术》的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分享了自己最喜爱的京剧角色,领略了京剧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之后,教师适时进行课堂的提升和总结,提出京剧和其他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主题,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关心和参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事业,使课堂得到情感和思想的升华。

四、充分发挥多学科与多媒体优势。

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要充分发挥多学科与多媒体优势。一方面,学会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综合运用音乐、文学、历史、表演等多学科为美术课堂情境教学服务。音乐与美术同为艺术类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美术情境教学创设中,音乐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变化的节奏,可以营造艺术氛围,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戏曲与美术》的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中,通过播放《铡美案》的经典唱段,使学生欣赏戏曲的优美旋律。在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中,还可以发挥文学的作用,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其诗画就被成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小说的讲述、散文的朗诵、诗歌的鉴赏等,让学生体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历史典故的讲述、现场即兴表演等学科手段,都可以应用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中。在《戏曲与美术》的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试穿《铡美案》中女主角的戏服,尝试进行现场表演和京剧演唱,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篇8

新课程实施以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 ”已经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旋律。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有些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主角,而学生则成为配角和观众,形成了教师怎么画,学生跟着画的“仿造课”。学生的好奇心、自主性、创新实践能力被严重束缚。所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要充分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去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在课堂上感到新鲜好奇又好玩,从而不断去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通过几年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美术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地方还真是不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在美术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和能力,这些都必须在课前得以明确,而不是含含糊糊的,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欣赏课《漫画与生活》一课,其教学目标不是单纯地了解漫画,而是侧重于漫画与生活的联系。所以整堂课都应紧扣“生活”,无论是选择欣赏的作品还是学生的作业主题都要围绕漫画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教学。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内容和画面最好是来源与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或事,并且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教材中有很多漫画作品,不必一一呈现,要有所选择,也可以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找适合学生欣赏的素材。我选择的漫画作品主要有《小猫的玩具》、《音乐家的胡子》、《城市之痒》、《下棋》,因为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容易读懂的,学生欣赏的时候就很容易感受,所以学生们欣赏的时候反映都很强烈。此外本课在学生绘画动手体验的设计上,不能仅仅画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无关的动物、植物作为主题进行漫画创作。而应当和学生最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亲眼看到的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感而发,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漫画作品。最终从此课的学生作业效果来看,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有时经常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的知识储备一定要比学生丰富才会觉得够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多掌握一些与上课有关的知识。例如《青铜器》一课,我之前虽然了解一些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但是对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和艺术和文化的关系,还真的不是很清楚。这样一知半解地去上课,教学者连信心都没有,又怎么能上好课,对学生负责?有时候光看看教参是不够的,所以在上课之前我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了更多关于青铜器的资料,深入了解了青铜器的造型、装饰艺术和铭文的艺术和历史价值等。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又教给了学生,让中国传统文化及知识得到更广泛地传播。所以,要设计好一节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学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知识点挖掘得越深,对教材的理解才会越透彻,教学实践中运用起来才能灵活贯通、游刃有余。

二、注重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认识和获取知识,在体验过程中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传统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习结果而轻视学生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因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体验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质疑―析疑―解疑”的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通过体验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美术教学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在学生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观察、操作等能力。

体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条件灵活地运用。如可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有一种新奇感。如在教学《下雨了》一课中,选择一个下雨的日子,让学生穿上雨衣、雨鞋、打上雨伞在雨中玩一玩,学生一定会兴奋地在雨中或漫步或飞奔或游戏,在玩中感受,在玩中体验,学生一定会比平常更细致的观察,更丰富的想象,从而为进一步表现下雨奠定基础。在春风徐徐的日子里,教学《风筝风筝飞上天》一课时,让学生相互合作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风筝,然后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放飞自己亲手做的风筝。活动结束后再用绘画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开心情景画下来,学生画得毫无拘束,大胆表现,学生的作品上无不体现出他们快乐的心情,这样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今后学习美术的兴趣。

体验最好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去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景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如在设计《春天在哪里》的教学时,课前老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园里、林荫道上、操场上去寻找春天的事物、景物,去发现属于春天的色彩,回到教室后学生汇报成果,根据亲手的体验小结出的结果,学生更喜欢接受。这样的体验让学生对春天的色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觉得学习色彩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鲜活的有趣的。接下去学生们都带着激动的心情用色彩来表现春天,课堂作业效果精彩纷呈。

有时候在时间、空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有些课程设计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虚拟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体验。如在设计《出壳了》一课时,可播放蛋类孵化过程的动态录像,了解平时很难亲眼看到的景象。让学生用动作和神态来表演小动物努力破壳的样子,通过这样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各自不同的感受,懂得要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三、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相比其他学科,学生更愿意在美术活动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的美术作品。因此作为起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在美术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创造想象的空间。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新颖的、独特的美术作品。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发挥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主观意识。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教学实践。

首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教学设计时多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通过各种机会和途径,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触摸、多感受。学生有了体会后,自热而然会从客观现实世界中得到灵感,加以合理的艺术想象,便会形成一定的创造。例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树》一课中,课前带学生去观察校园里各种树木的枝干形态、树叶形状颜色,亲自用小手去触摸树干树叶,加深对树木的认识,再结合欣赏不同季节树叶颜色变化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想象各自心中最美丽的树。这样学生的作品自然就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画出各种富有创意的树。

其次,可以综合多种艺术活动进行艺术创作。画、说、唱、舞、演等艺术活动都可以进行融合。相比严肃刻板的教学,学生更喜欢轻松、自在、有趣地学,因此教师设计学生学法的时候,尽可能从学生乐学爱学的角度出发,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如《画音乐》一课,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舞蹈,在感受中完成手中的点线面描绘和色彩的运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创作。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何乐而不为?

篇9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是义务教育中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在美术了解方面需要更多的是绘画的技巧和方法,了解更多的画家作品,老师通过了解不同的美术作品向学生传授更多美术技能和知识,从而完善对学生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各种美术的热爱之情,可以激励和带动学生发展。

一、改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发展

有效的美术教学课堂不仅需要老师富有感情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美术课。以往的教学中美术课不作为考试重点,常常被其他科目占用,尤其是在初三阶段,为了备考,美术课很少能够真正走进学生课堂。想要让美术教育体现它真正的价值,不仅要从课程上得到体现,而且要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美术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促进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学方面,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美术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关注学生发展,不仅要关心学生在美术知识领域方面的构建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方面的发展。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发展,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课堂上的主动探索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上好美术课。

二、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安排与对策,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才能上好美术课。课堂上活跃的气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例如在讲解初一《在校园中健康成长》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初中了解到题材绘画创作方法和人物情节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和对校园事物的观察力。让学生选择一些生活题材,选择一组校园活动场景照片,学生通过回忆和互相交流在校园里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并把它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加以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表现自己的构思,独立思考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目的就是在于启发创作灵感,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出更美好的画面。

激发兴趣是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改变传统的模仿教学,使用现代化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和思考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在课堂上让学生开展剪纸和折纸,动手做一些贴画之类的活动,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启发学生想象,渗透美术课堂

初中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心中的世界是无限绚丽多彩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个优点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美术课堂上欣赏是最重要的,美的欣赏让学生能够产生无限遐想,美的欣赏让学生能够进入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把学生带进一个美的意境中,使审美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讲解美术课七年级下册《校园的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向学生播放关于春天信息的画面,结合校园里春天都有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共同设计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边欣赏边提问,让学生走进校园里寻找春天校园都有什么变化?“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学生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老师在此基础上提出:绚丽多彩的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通过多种画面让学生联想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通过自己的构思和想象把它描绘出来。让学生在愉悦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尽情地创作自己眼中的艺术。

初中美术课需要学生不断创造和想象,大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力。这个过程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初中美术课堂如同一棵小树苗,它需要的不仅是肥沃的土地,还需要不断的汗水和科学的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浇水、施肥、耕耘、萌芽才能长出一棵参天大树。因此教学设计对美术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资源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小学美术 美术课堂 高效课堂

小学美术课堂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打造高效美术课堂,结合《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并查找了相关高效美术教学的书籍资料,我对美术课堂的高效性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要做到小学美术课高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而诱导过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优化,而设计的优化与否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高效教学的保障。

新课程实施以来,预设与生成充满我们的课堂,使得课堂生机盎然。预设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教学过程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是在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缺一不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教学预设设计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在成型的教学预设中,各类教学目标被分解成了具体的、操作性的目标,教学预设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环境的调适、教学评价手段的实施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安排,这一系列的安排都带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抽象的理论在这里已变成了具体的操作规范,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可行依据。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在预设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如可以在教学方案中突出某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一种新教学环境的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富有层次感。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的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而互动中生成的有效互动就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行为。

( 1)课前的充分准备是高效的预设与生成的前提。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预设和动态生成,没有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 2)老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预设与生成的保证。

新课程下的老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老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者。在精心的预设后,课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转变成引导、合作探究的角色。

( 3)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小鸟的家》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鸟和鸟、背景和鸟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活跃思维,设置一个童话故事,森林里的树丛被人们砍伐,只有光秃秃的山坡,小鸟的家没有了,怎么办呢?使学生明白鸟与大自然的关系,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兴趣,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画。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多进行添画、组画、记忆画等练习,培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

四、引导学生高效的主体性实践

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要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象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幅海底的背景图画,要求学生描绘形态各异的鱼放在其中。随即,学生运用平日所学的绘画表现技能,开动脑筋各出新意。不到二十分钟,学生的作业画好剪下来,陆续展示在黑板上的“海底世界”中。有大鱼,有小鱼有的局部是一条光怪陆离的鱼妈妈身后带着一群漂亮的小鱼;有的是一群三角形燕鱼围成圈像绽开的花朵;两只大螃蟹挥动铁钳正在比武。通过添添画画、剪剪贴贴,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缩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生动迷人的“鱼游图”伴随着旋律优美的“海之诗”音乐吸引了全班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本课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内容。而且学生情绪盎然,课堂教学形式活,质量高,效果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巩固了绘画技能的学习。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道出了动手体验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体验,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发掘创造的灵感。

五、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把评价学生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评”的机会,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儿童的童心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同时在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评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

教师要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具体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