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颈椎病中医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颈椎病中医治疗

篇1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治疗; 思路; 方法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29-01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发生退变从而引发刺激性改变,压迫到周围组织,引发各种病变及生命体征的一系列改变[1]。发生颈椎病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颈椎间盘出现退变;二退变组织结构压迫颈部脊髓、血管神经、气管等,并产生刺激,出现对应的临床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6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72例,年龄22~72岁,平均37.6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项背肩臂痛症患者62例,痿症患者56,眩晕症患者50例。

1.2方法:将168例患者按照主要症状分为三组,进行各种中医方法的治疗,确定对其症状有效的治疗方法。

2结果

患者发病原因不同,对应的有效治疗方法则不同,根据分析结果得知,项背肩臂痛证适宜使用推拿、中药内治疗法、硬膜外药物灌注法;眩晕证适宜使用中药内治疗法、针灸、推拿,中药离子导入法;脊髓型颈椎病宜采取针灸、中药内治疗法。

3结论

3.1颈椎病病因:颈椎病主要病理原因是肾气虚损,从而引发了骨损筋伤,出现了项背肩臂痛、眩晕和痿等一系列临床病症。颈椎病的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肾气不足:清朝程杏轩有言“病在肾,则病肩、背、颈项痛”中医学认为肾虚是颈椎病发病最根本的原因。

劳倦内伤:久立则骨伤、筋乏。不良的睡势、坐姿、生活习惯以及不恰当的体育锻炼能够造成一定的慢性损伤,这些损失往往会损伤筋骨,使气血瘀滞不畅,从而增加肝肾亏耗导致颈椎病。

外感六和邪毒: 寒湿侵袭,留于筋骨,则经脉受阻,失却调养;风热侵袭,热毒侵筋骨,可使筋肉迟缓,颈椎各节失却平衡,加剧颈椎退变。

跌仆损伤:生活、交通、运动、工作所造成的意外事故等,一些不标准的推拿方法或牵引也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导致骨损筋伤。

3.2颈椎病主要症状:项背肩臂痛症:疼痛是颈椎病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往往是筋骨损伤,气血瘀滞造成的。

虚者多是气滞血瘀,肾阳乏虚,寒凝血瘀;实者多是寒湿阻滞经脉,损伤导致气血瘀滞。

疼痛主要来自于椎间盘、椎体、关节等部位的退变压迫,以至于使神经受到刺激引发所致。

痿症:引发痿症大多是因为湿热浸,肝肾亏损,脾胃虚弱。临床则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筋损骨伤,瘀滞致痿。病症多发于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后期。

眩晕症:其产生原因有虚实两种,虚症为上虚,多因肾精、肝血缺失,无法供脑所养;肝肾虚弱,肝阳过剩;风阳上扰。临床症状多是痰浊失却清阳,痰瘀交阻,无痰不眩。

多发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

3.3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法:中药内服法:可以扶正治本,泻实治标,充分体现中医学辨证理论。但是药物无法直达病所,效果缓慢,无法直接改变筋骨损伤造成的血管、神经、脊髓压迫及刺激。

中药外治法:直接作用于皮肤肌肉外周的血管和神经,能够直接改善其血液循环,并能够影响到椎管内组织从而出现一些治疗效果。但是药物同样无法达到病所,无法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

针灸疗法:可以用于局部或全身,能够调整阴阳、通络活血止痛。但是很难以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

推拿疗法:理筋手法能够改善颈椎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可以通络活血止痛,颈椎扳法能够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但是如果手法不当容易使病情加重,此法不可以在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

中药离子导八疗法:具备直流电及中药外治法双重效果,能够更迅速地直达颈椎周围组织,起到消肿止痛作用。但是其中使用的很多的中药性能还没有完全确定,而且有很多效果较好的中药没有办法以离子形态被导入体内。同时此中方法没有办法改善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只是治标,无法治本[3]。

硬膜外腔药物灌注疗:药物可以直达病所,起到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在液压作用下,可以分离黏连的局部组织,能够减轻甚至消除椎间盘压迫神经、脊髓的作用。但是目前在硬膜外腔总使用的中药有限,只能具备活血化瘀作用,消肿止痛还没有办法达到,只能配合西药使用。同时一部分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没有办法起到作用。

小针刀疗法:拥有针和刀两种作用,可以解除组织黏连,而且没有任何疼痛,是一种特殊疗效。并且小针刀能够松解棘闻韧带和横突间韧带,可以与推拿相互协助治疗颈椎滑脱。但是在颈椎病中能够进行手术的部位受到限制,无法改变筋骨损伤造成的血管、神经、脊髓压迫,治标不治本。

参考文献

[1]冯飞, 姜亚军. Feng Fei, Jiang Yajun.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881-883

篇2

本病主要表现为头、颈、肩臂或胸部疼痛、麻木,甚至出现肢体功能失常,导致瘫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本病属中医“痹症”“头痛”“眩晕”“项筋急”“颈肩痛”等范畴,多因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以致筋骨劳伤、气血瘀滞或痰瘀阻络。据临床验证,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临床常见的证型介绍于下,供读者参考。

一、寒湿阻络型(本型常见于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方药:黄芪、党参、红花、地龙、威灵仙各12克,加水500毫升,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续煎30分钟,取汁100毫升,每剂煎服2次,每日1剂。

二、气血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方药:黄芪、葛根各30克,白芍20克,威灵仙、穿山甲、天麻、羊藿各10克,蜈蚣2条,土鳖虫8克,熟地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2剂为1疗程,停药3~5日,可再服第2个疗程。

三、气阴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宜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方药:白芍30克,丹参20克,天麻、川芎、杭、枸杞子、沙参各12克,炙甘草、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地龙、夜交藤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篇3

关键词:颈椎病;牵引;推拿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压迫或刺激邻近组织,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食管等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该病尤以40岁以上人群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我院自近年来采用颈椎牵引联合中医推拿的方法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排除颈椎骨质增生、先天性颈椎畸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120例患者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27~79岁,平均56.8岁;病程2~49个月,平均16.8个月。

1.2 治疗方法 均给予颈椎牵引联合中医推拿法治疗。

1.2.1 颈椎牵引 采用坐位牵引或卧位牵引,牵引重量从3kg开始,2~3d后可增加至5kg,最多不超过10kg。开始牵引时间为0.5h,随后逐渐延长至2h以上,2周为一个疗程。

1.2.2 中医推拿法 患者取仰卧位,低枕,医者站于患者头前床外,右手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并拢,放于患者枕部,右手拇指指腹贴于患者右侧乳突下方枢椎横突处,将患者头向上仰动几次,以使其颈项部放松,医者左手托于患者下颌部,用左手尽可能地将患者的头向左侧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左手突然将患者的头向右旋转,同时右手拇指用力闪动下压,此时可听到响声。每隔1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表现如上肢麻木、肩臂疼痛等完全消失,颈椎活动范围正常,不影响正常生活;显效:以上临床表现基本消失,颈椎活动范围基本正常,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以上临床表现有所改善,颈椎活动范围较前改善,影响正常生活;无效:以上临床表现和颈椎活动范围基本无改善,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73例,显效29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85.0%。

3 讨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1],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乎均为7.3%。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电脑、空调、汽车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邪的机会不断增加,颈椎退变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颈椎牵引疗法和中医推拿疗法均为当前临床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颈椎牵引疗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尤其对于早期病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通过对头颈部的制动与固定,有利于颈部组织充血及水肿的消退;能够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局部的炎性反应,缓解疼痛。本组患者通过颈椎牵引与中医推拿疗法的结合应用,在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73例,显效29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85.0%,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篇4

【关键词】中医疗法;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3-0063-02

目前,颈椎病在临床上成了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学里并没有颈椎病病名。颈椎病包括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椎间盘膨出、突出,颈椎左右侧软组织损伤。中医一般将此类疾病归为头痛、眩晕、痹症范畴,认为是风、寒、湿引起,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治疗起来相对困难,甚至久治不愈。但在中医推拿正骨行业里,则认为此类疾病属“筋伤”、“脊椎筋伤”指的是脊柱骨间软组织损伤。颈椎间盘只是椎间组织中的一部份,除此之外,还有椎间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筋膜、鞘膜,以及神经、血管等。中医特别强调整体观,椎间盘位于两椎体间,受到周围韧带、肌肉的保护,脊柱筋伤一般不会只伤椎间盘而周围组织不受伤。临床实践发现,凡有颈椎椎间盘突出者,绝大多数患者都有软组织痉挛,同时病者感觉有头痛、头晕,并波及双上肢(一般男左女右即男性多见于左侧上肢麻木胀痛,女性多见于右侧上肢)大多数患者以及部份医者则认为是肩周炎或外感,是肩周炎不假,但并不是单纯肩周炎,而是颈椎病伴发肩周炎,其病因是由颈椎病变,如颈椎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或骨质增生压迫神经、血管而引起的症状,这就不能头痛医头,而应辨证求因,治病求本。如进一步发展压迫脊髓,可引起会身瘫痪,所以必须重视本病,及早治疗。

1 临床资料

288例中男性108例,女性180例,年龄25~77岁,50岁以上为208例,外伤车祸20例,其余为疾病造成。致病原因:长期不良睡姿尤其是高枕、长期伏案工作,司机长途行驶、用力不当、超负荷负重等,病程1月至5年,其中在外地治疗无效30例。

2 治疗方法

2.1 采用简易牵引器进行牵引 一般牵引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牵引力度以患者自觉适宜为度,不可过度用力牵引,牵引的功能为拉宽椎间隙,通过后纵韧带和纤维环产生的张应力,对突出物产生向椎间推挤,促使突出物尽量回纳或变形,从而减轻其对神经根及周围组织、血管的压迫作用。此法也可在家庭中使用。

2.2 采用成都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的中频电疗仪 中频电流能进入肌肉深部而不强烈刺激皮肤感觉器官,因此可使横纹肌产生强烈收缩而不引起疼痛,感觉舒适,电疗具有镇痛、消肿、消炎、脱敏、缓解肌肉痉挛,加强组织张力,促使恢复正常的神经传导和调节功能。电疗还可加强免疫功能,无任何不良反应。方法:将两电极板并置于颈椎两侧不适点,时间30 min,病重者可能四个电极板分别置于颈部及肩部及肩部上下,每日1次。

2.3 针刺治疗 根据患者疼痛部位通常选用大椎、风府、天柱、天突、尺泽、孔最、列缺、合谷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我科一般使用电针仪,采用密波刺激,以增强和维持针感,留针30 min,每日1次或隔日1次。注意:压迫血管者不宜针刺,即眩晕型。

2.4 手法治疗 临床常用颈部推拿手法有端提旋转法和颈椎顶点旋转复位法。方法:病员采用坐姿、医者采用站姿,全神贯注,用双手分别上下左右置于患者头顶部及面部,先旋转后端提,当旋转至一定程度时突然用力搬动端提,可听见“咔嗒”声。此时效果最佳,但一定要注意年老体弱者慎用,且动作要熟练轻巧,用力不可过猛,不可单纯追求响声。我科一般采用先牵引后手法治疗,然后再进行电疗,这种顺序患者感觉最好。

2.5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中药内服要辨证分型。寒湿型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寄生15g,防风10g,细辛3g,川芎12g,当归10g,丹参25g,藁本12g,伸筋草30g,路路通30g,甘草3g。气滞血瘀型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红15g、红花15g,当归10g,生地12g,川芎12g,赤芍12g,丹参20g,伸筋草30g,路路通30g,甘草3g。肝肾不足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党参30g,熟地15g,泽泻15g,山茱萸20g,淮山药30g,茯苓15g,酸枣仁15g,柏子仁20g,五味子15g,伸筋草30g,路路通30g,大枣10g,白芷10g。中药外敷用自制“消炎止痛膏”一般在治疗后贴在颈肩部疼痛处,时间6~8 h,隔日1次。

3 结果

288例中经以上治疗后效果显著,痊愈率达到90%,30例经以上治疗后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显效达到95%。

篇5

关键词:颈椎病治疗方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24-01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颈部扭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本病原则上以保守治疗为主,选用两种或多种疗法综合治疗较为普遍,均取得一定效果。

1针刺

1.1电针。鞠丹等1采用夹脊电针疗法,取颈部夹脊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取穴,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0.00%和5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0.00%,经统计学检验P

1.2银质针。何林宜等2将140名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牵引加手法治疗,改良银质针艾灸组同时接受银质针艾灸加小针刀加药物注射疗法,发现改良银质针艾灸治疗颈椎病有显著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1.3小针刀。李淑文3运用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治疗236例颈椎病,每周一次。配合中药热敷一天一次。总有效率达到97.9%。认为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疗效,方法简单易行,安全,见效快,疗效稳定。

1.4刺络拔罐。姜京明等4运用刺经络拔火罐疗法治疗血瘀型颈椎病100例,取得满意效果。

2推拿

张秋实等5运用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现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综合手法治疗。

3牵引

田金尧等6采用颈椎牵引椅及颈椎推拿及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230例。经过上述治疗1~2疗程后,总有效率95.7%。发现该方法治疗颈椎病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相邻椎体关节的影响,避免了用力过度可能造成的肌肉损伤,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

4中药

4.1中药内服。杜伟华7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刺取穴风池、天柱、完骨、晕听区、百会、列缺及2~4对颈夹脊穴。口服通脉止眩汤,药物组成:地龙10g,川芎15g,红花10g,桃仁10g,羌活10g,没药5g,当归15g,香附10g,牛膝15g,秦艽10g,五灵脂10g,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早晚2次口服。发现针刺配合口服中药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或单纯中药治疗。

4.2中药外用。孙唯珺8发现中药熏蒸对脊髓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痛人症状改善显著。

5水针

曾顺军等9将60例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对照组30例常规予以颈椎病推拿配合颈椎牵引。2组均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率。治疗组复发率12.0%,对照组复发率58.8%,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穴位埋线

黄延璜10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颈椎病,近期、远期疗效满意,且方法简便,省时间,痛苦小,适合治疗各年龄段的颈椎病患者。

7练功

周勇等11对大学生颈椎病患者进行八段锦锻炼。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进行八段锦锻炼,B组进行手法治疗,C组采用药物疗法;治疗实验为6个月,实验前后对受试者颈椎生理曲度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八段锦锻炼的效果相对手法和药物治疗要更好。

8结语

综上表明,颈椎病治疗方多,新技术发展快。笔者认为,在目前众多的治疗手段中,方法的选择成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患者的体质、颈椎病的类型以及具体的临床表现,从安全、经济、疗效等方面规范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手段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鞠丹,高维滨,张萍萍.夹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32-33

[2]何林宜,邵家林,邓玲.改良银质针艾灸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0):18-19

[3]李淑文.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7(21):201-202

[4]姜京明,叶禹,杨武,等.刺络拔罐治疗血瘀型颈椎病100例[J].中医药导报,2009,15(2):59

[5]张秋实,王丰.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6-117

[6]田金尧,苏改梅,郝希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230例[J].陕西中医,2011,32(12):1653-1654

[7]杜伟华,周军霞,杜若瑾.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12):1794-1795

[8]孙唯珺.中药熏蒸对不同分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0):2671-2672

[9]曾顺军,范志勇,栗漩,等.牵引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5):732-734

篇6

【关键词】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颈椎病患者120例,①颈型颈椎病患者30例,其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均在35—60岁之间。,②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例,其中女性7例,男性13例,年龄均在40—60岁之间。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例,其中女9性例,男性11例,年龄均在45—65岁之间。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8例,年龄均在40—55岁之间。⑤交感型颈椎病患者30例,其中女性17例,男性13例,年龄均在35—55岁之间。

1.2 诊断依据 收治的120例颈椎病患者均通过我院核磁共振检查确诊。诊断标准分为五型:(1)颈型: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1.3 治疗方法

①西药: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片,10mg/次,3次/日,口服。弥可保片,0.5 mg/次,3次/日,口服。加兰他敏注射液2.5 mg/次,1次/日,肌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1次/日,静点。疗程10天。②中医方法:银杏叶片0.5 mg/次,3次/日,口服。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1次/日,静点。疗程10天。针灸治疗:取局部和手三阳经穴为主。针刺平补平泻法。以颈夹脊穴、风池穴、肩髃穴、曲池穴、后溪穴、外关穴、合谷穴为主穴。后仰困难者加哑门穴、大椎穴;转动疼痛者加中渚穴、悬钟穴。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后,继续治疗第2疗程。针灸治疗同时烤红外线。另外每天做一次中频,1次20分钟,疗程同针灸一样。

1.4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无效:症状及关节功能均无改善者。

1.5 疗效观察

收治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中,,显效90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100% 。治疗时间最短7天,最长2疗程。

2 典型病例

李某,女 ,47岁,干部 ,于2012年9月2日就诊,患者因颈部疼痛连及双上肢麻木,以右侧鱼际处麻木明显,偶有头晕恶心病史3个月。核磁影像提示:C3-4 、C4-5 、C5-6 、C6-7、椎间盘突出, C5-6、 C6-7水平黄韧带肥厚、并相应水平椎管狭窄;颈椎退变。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按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经治疗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并嘱其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及避免受凉。除去高枕,加强颈部活动。随访半年未复发。

篇7

【关键词】 中医推拿;颈椎病;颈型;临床疗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退行性病理性改变,颈椎病常表现为椎节松动,髓核脱出,继而形成骨刺等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颈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最多见,症状为颈后部、上背部、肩胛部(包括冈上及冈下部)、肩胛骨内侧缘、肩部、上臂、前臂及手、胸前区的疼痛,为持续性酸痛或隐痛,可有阵发性加剧[2]。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具有缓解微循环,能消除颈部肌肉的紧张,舒筋活络,临床效果明显,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推拿对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江苏昆山虹桥医院分析2年间收治的96例的采用此方法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分析得到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6例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中女患者25例,男患者23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为42岁,病程为3~16个月,平均病程6个月,实验组48名患者中女患者24例,男患者24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为43岁,病程为3~17个月,平均病程7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药物治疗,1片/次,2次/d,实验组则采用中医推拿进行治疗,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用推拿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多可收到良好地疗效,但手法要轻柔和缓,均匀渗透,决不可粗暴猛烈而急骤地过度旋转或屈曲头颈部。治疗原则是舒筋活血,理筋整复。多采用一指禅、按、揉、拿、点等手法。患者正坐,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分别在患者两侧颈部使用推法,然后分别按揉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随后,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拿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10 min,最后,提拿两侧肩井并搓患肩至前臂反复几次。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相关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经治疗后需手术者,按无效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痹症范围,多与气血不足、肾气渐衰,重感风寒湿之邪杂合为病,致血行不畅、经络闭阻、壅塞不通、筋脉失养而见诸症。西医学认为,颈椎骨质增生、关节周围结缔组织慢性炎症是本病的病理基础。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此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不少反复落枕的患者即属于此种改变。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痛苦小,易接受,且效果显著,作者认为,软组织痉挛粘连是产生一系列症状的重要原因,由于软组织痉挛,可引起疼痛,疼痛又加重痉挛,形成恶性循环,使内力和外力的平衡失调,椎体失稳,所以治疗时缓解或消除肌肉紧张及痉挛,剥离粘连是解开造成恶性循环的首要步骤,否则肌肉处于痉挛紧张状态下,强行施术,可能造成并发症。推拿学治疗软组织损伤主张舒通气血,活其经络,正如《医宗金鉴》所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芬必得口服药物治疗,芬必得可暂时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治标不治本[4]。综上可知,中医推拿的治疗效果优于口服药物治疗颈椎病,推拿具有修复髓核突出,矫正畸形的功效,并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治疗,而且安全经济,无副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可以普遍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唐汉武.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颈腰痛杂志,2013,34(2):173174.

[2]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700问.第二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22.

篇8

关键字 中西医结合;椎动脉型脊椎病;临床疗效;

椎动脉型脊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为20%一25%l,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头昏、颈肩部疼痛、耳鸣、失眠、视力障碍等[1]。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椎动脉型脊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脊椎病的临床疗效,现分享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椎动脉型脊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颈椎片或CT检测,显示有颈椎骨质增生、变性、横突孔狭窄或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等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4例患者,男14例,女10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51.78±3.5)岁;发病时间(2.4±0.7)年;对照组24例患者,男16例,女8例;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50.72±3.7)岁;发病时间(2.7±0.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方式,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睡前口服,1次/d;在 250 ml 5% 葡萄糖注射液加入20 ml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1次/d[3];对于呕吐恶心严重的患者,可肌肉注射25 mg盐酸异丙嗪注射液。10 d为1个疗程, 间隔3 d后进行第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颈椎牵引以及中药进行治疗。牵引治疗时,患者取坐位,颈部前屈10到15。,以患者舒适为主,牵引起始质量约5 kg,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承受力之间加大牵引力,2Omin/次,1次/d。中药处方:葛根2O g、夜交藤32 g、石决明12g、五味子10g、枣仁12g、柏子仁12g、白芍12g、钩藤12g、丹参12g、远志10 g、天麻10 g、当归10 g,胆南星10 g、川穹8g、半夏8g。本处方应结合患者病症进行加减,如恶心、呕吐严重者添加干姜8g、竹茹8 g,有湿热者添加佩兰8g、藿香10 g,10 d为1个疗程, 间隔3 d后进行第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定性资料比较,将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的比较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24例患者,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对照组24例患者,治疗后痊愈11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0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24 16 4 3 1 95.83%

对照组 24 11 5 1 7 70.83%

2.2 不良反应的比较

实验组24例患者,出现疲倦2例,腹痛1例,嗜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6%;对照组出现疲倦3例,腹胀1例,食欲不振1例,嗜睡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显著 (P>O.O5)。

3. 讨论

人们对颈椎病的认识大多局限在颈型颈椎病,即因日常过度劳累、伏案工作、姿势性劳损并长期未接受积极治疗引起的颈椎疾患。而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脊内外平衡失调、椎动脉收到压迫或刺激,导致脊椎的椎动脉受损严重,引起椎基动脉系的供血紊乱形成的,其中中年患者的患病率较高,

临床症状有恶心、头晕、记忆力衰退,头部转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位在骨,与肝肾有密切联系。人们步入中年之后,肝肾逐渐出现亏损,容易筋骨劳伤,复感风寒湿邪,痰瘀互阻脉络,髓海空虚,最后导致颈椎失稳,形成颈椎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牵引和中药治疗,其中牵引可使患者的颈椎间隙加宽,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有助于椎间紊乱关节的复位,改善椎动脉弯曲扭转程度,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中药处方中,在本方中,葛根具有解肌止痛的疗效,尤其针对项背强痛症[3];夜交藤有祛风活络、养心安神之效,针对神衰失眠之症;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头痛、头胀的症状;柏子仁、五味子、远志以及枣仁则有助于患者的肝肾,具有养心安神功效;丹参可利通血脉、活血化瘀、养心安神;当归以及白芍可益气养血。天麻具有平肝熄风之效;半夏、胆南星则可化痰止痉、祛风散结以及止痛之效;钩藤可清热平肝熄风;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麦庆春,罗健.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2例硼.广东医学,2002,23(05):58.

[2] 郑东海.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师,2011,14(11):1654―1655

篇9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电磁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作用机制。方法 将85例颈椎病患者分为牵引、推拿手法治疗组43例和中药电磁仪配合牵引、推拿治疗组42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中药电磁仪配合牵引、推拿治疗组在改善颈肩痛、伴上肢痛、麻木、因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肌肉萎缩等方面有着显著性作用(P

【关键词】 中药电磁仪;治疗;颈椎病;作用

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变而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颈椎病根据其受累的主要部位和所产生的表现,通常分为神 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等四型,其中神 经根型颈椎病比较多见,发病率也较高。关于颈椎 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牵引、理疗、针灸、医疗体操、按摩、局部封闭等。本文拟研究在应用中药电磁仪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上述理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高枕睡者,往往呈慢性发病。(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5)X线正位摄片显示: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本组病例均有X线照片,部分病例行CT检查。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客观检查结果,且具有典型放射痛的区域与神经根支配区域分布一致的患者符合上述标准可诊断为颈椎病纳入本研究。另根据X线摄片、CT、抗“O”、血沉等检查结果排除颈肌筋 膜炎、风湿、类风湿、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骨折等病例。

1.2 病例资料 根据上述纳入标准,85例颈椎病患者均选自2003年3月~2006年5月在本院骨伤科门诊治疗的病人。其中男58例,女27例;年龄28~81岁,平均54.5岁。其中颈肩痛85例,头晕头痛73例,臂痛81例,上肢及手麻木34例,颈部弹响32例,颈部活动受限66例;体征:颈部压痛85例,上肢感觉减退76例,肌力减退、肌腱反射减弱49例,臂丛牵拉试验阳性81例,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79例;X线表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66例,椎间隙变窄37例,骨质增生85例,椎间孔变小23例,项韧带钙化22例。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治疗方法:牵引为主,辅以颈部推拿治疗,必要时给止痛药。治疗组方法:除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外,另加用中药电磁仪治疗,每日1次,每次20~30min,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1 中药电磁仪治疗的方法 采用盛宏中药提速器SH-2000B微电脑型中药电磁仪,使用中药电磁仪C型药包,每次20~30min,每日1次。

1.3.2 颈椎牵引的方法 采用Y2-2型颈椎牵引机枕颌带悬吊牵引法。患者取坐位颈前倾20°~30°,每次15~20min,每日1次。牵引重量从6kg开始,每1~2次加1kg,按患者适应情况逐渐增加到12~15kg。

1.3.3 推拿手法 (1)“蝴蝶双飞”推按头项部:双大拇指桡侧偏峰端着力于两侧风池穴处,手腕自然伸展,自上而下,双手同时做一指禅推法的摆动操作。(2)拿颈项部:自上而下,从风池穴开始向下捏拿,另一手扶头,固定,使患者头部充分放松。动作连绵不断,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一直到颈肩交界处反复3~5遍。(3)项肩背部:从颈肩交界处向两侧延伸至手臂肩部做拿、揉法。放松肌肉、经络2~3遍。在一手做法同时,另一手配合做颈椎的被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操作5min。(4)弹拨按揉颈项部:患者端坐,医生站立其背后,以一手大拇指指腹着力于颈椎一侧,虎口张开,像拨琴弦样自外向内弹拨揉按病变节段上下棘突旁开0.5~1寸处约1min,手法要深沉缓和,使力量透达深层,以患者有较强烈的酸胀感为佳。(5)弹拨按揉肩部:在肩肿内上角附近寻找敏感压痛点或条索或结节状反应物,在其上施加弹拨按揉手法约1min。(6)拿肩井穴:拿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的肩井穴1min,以患者有酸胀感为佳。若患者肩部肌肉紧张,酸痛明显,可延长本法操作时间。(7)摇颈椎:患者端坐,医生站立在其侧后方,一手托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扶持其头顶部后侧,手协同将头摇转,顺、逆时针各5~7次,注意摇颈时应缓慢柔和,转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切忌暴力,同时头颈部不宜过度后伸前屈。(8)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旁,令患者前屈颈部至术者拇指下感到有棘突滑动时,保持此前屈角度,向患侧缓慢旋转至有抵抗时,发力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同时抵住棘突的拇指协调用力,向对侧推动,常可听到“喀哒”声响,或拇指下有棘突跳动感。

1.3.4 推拿疗法注意事项 (1)推拿手法一定要轻柔,切忌暴力。(2)颈椎扳法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操作时务必稳、准、干脆,切忌追求关节复位时的弹响,以免发生意外。(3)在推拿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头痛、头昏、心慌或上肢麻木、疼痛加剧应暂停治疗。(4)旋转摆动时要在牵引颈椎时进行,以免发生意外。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规定,本病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颈肩臂痛消失,上肢无麻木;显效:颈肩臂痛及上肢麻木明显减轻;有效:颈肩臂及上肢麻木减轻、改善,但仍有颈酸无力;无效:症状无改善[1]。同时按照颈痛伴上肢痛、上肢麻木的程度以及上肢肌萎缩的程度分为5级(0~4分),症状完全消失为0分,在可忍受的范围内依照疼痛的严重程度依次评为1~3分,症状严重到不能忍受为4分。对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做出评价。

2.2 两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 见表1、表2。表1 治疗组43例疗效表2 对照组42例疗效

3 讨论

颈椎病其发生机制很复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动力性因素,主要由于慢性劳损、外伤等原因导致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移位而波及两侧上下横突孔,出现轴向或侧向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二是机械性因素,包括钩椎关节囊创伤性反应、骨质增生、椎间盘髓核脱出等。三是血管因素,主要表现为血管动力学异常、动脉硬化性改变、血管变异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及其软组织退变,椎间盘萎缩性退变,椎间隙变窄,关节突间关节囊松弛,椎体易移位或滑脱,小关节错位,导致椎间孔变小,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同时由于肌肉劳损、慢性炎症、水肿渗出等问题存在,最后形成筋结、条索、肿块,导致颈痛。中药电磁仪配合推拿、牵引治疗有舒筋活络、活血通脉、理筋整复的作用,对缓解症状极其有效。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中药电磁仪在治疗颈椎病时,对临床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上的治疗效果是不一致的。(1)中药电磁仪配合推拿手法在改善颈痛、颈肩痛、上肢痛、上肢麻木、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肌肉萎缩等方面有着显著性作用(P

中药电磁仪治疗颈椎病的机制:通过中药提速器,加速药物透过皮肤,改善患部血液供应,促进炎性反应物的吸收,缓解组织痉挛或挛缩,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7~10],配合牵引、推拿手法能有效地纠正颈椎关节的错位、紊乱、滑膜嵌顿,改变突出物的位置,因而改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脊髓、神经根、血管的压迫[2~10]。其方法简便、安全,能够有效地缓解或解除症状。因此中药电磁仪配合牵引、推拿疗法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中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管理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2 汪强.综合治疗颈椎病210例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07.

3 王庆华.手法加中药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6例.吉林中医药,2005,25(2):34.

4 刘志诚,孙凤岷,陆珍千,等.推拿牵引对外周单胺类物质的调整作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1,7(2):6.

5 李补常.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86例.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40.

6 孙正伟.指拨经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按摩与导引,2005,21(1):9-10.

7 刘志诚,孙凤岷.推拿按摩镇痛和调整作用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1,7(5):3.

8 王永炎,王沛.今日中医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26-1021.

篇10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护;颈椎病

中医观点认为,颈椎病主要因外伤劳损、外邪侵袭所致,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主要包括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与风寒湿痹型[1]。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中医辨证施护在颈椎病患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与颈椎病诊断标准吻合,伴有落枕史、颈肩部不适、疼痛、颈部活动障碍等症状,其中男性占有37例,女性有21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在(38.82±6.75)岁之间;病程3个月至18年,平均(11.64±4.45)年。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1例气滞血疲型,18例风寒湿痹型,10例肝肾不足型,9例湿热痹阻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2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予以所有患者中医常规治疗,施以对照组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护:(1)湿热痹阻型:卧床静修,观察患者肢节红肿程度,下床时予以颈围保护支撑,进食清热、通络、利湿食物;(2)肝肾不足型:保证病室温度适宜,降低亮度,避免噪音污染,失眠患者睡前饮用热牛奶,对双足涌泉、神门心、交感等穴进行按摩,进食益肾补肝、强筋通络食物;(3)气滞血疲型:予以患者心理开导,及时消除其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指导患者多食果蔬食物,以祛疲、活血、通络、润燥食物为主,保证病室空气流通,按摩颈肩止痛;(4)风寒湿痹型:保证病房干燥,温度适宜,夏季禁止采用空调,必要情况下予以驱潮保暖措施,适当缩短患者室外活动时间,进食性温、易消化食物,例如鹿筋煲花生汤、附子狗肉汤。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运用文字描述评分法对颈痛、头痛、上肢麻痛等症状进行评分,0分:无痛;1分:轻度疼痛;2分:中度疼痛;3分:重度疼痛;4分:剧痛;(2)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颈椎活动恢复自由;显效:主要症状显著改善,颈部稍感不适;有效:主要症状稍微减轻,能耐轻度工作;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中医观点认为,颈椎病归属于眩晕、痹证等范畴,主要因慢性劳损、气体亏虚所致,中医护理侧重动态平衡的综合护理观,护理方法灵活多样,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75%),且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中医辨证护理在在颈椎病患者治疗和康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究其根源,中医辩证施护强调依征分型,按照患者疾病的不同,以患者为中心,予以个性化护理措施,强调病情动态观察、情志护理、汤药辨证口服、健康教育指导及饮食护理,在整个疾病护理中贯穿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防止颈椎病进一步发展,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4]。

综上所述,基于整体护理基础上,予以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施护,以整体观念为导向,给予患者专门性与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保证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仁冰.中医辨证施护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624-625.

[2]彭苑妮,胡杏平.中医辨证施护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5):4617-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