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物保护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文物保护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文物保护的意义

篇1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走向昌盛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也是维护人类文化的多元,促进世界趋向和谐和平的重要因素。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合法利用,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深圳市宝安区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年前祖先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自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建县始已有16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30年来,宝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随着深圳经济高速发展,许多本土民间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如何保护好当地具有民间特色的文化艺术,成为宝安区的一项重要的刻不容缓的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工作方针,2007年9月5日,宝安区正式成立了由副区长任组长的宝安区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各项组织协调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应该是每一个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荣使命。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初见成效。宝安区已成功申报了区级名录18个,其中,已入选省级名录的有:石岩街道《石岩客家山歌》、石岩街道《应人石传说》、观澜街道《观澜舞麒麟》、观澜街道《观澜客家山歌》、观澜街道《红釉彩瓷“满堂红”生产技艺》、福永街道《福永醒狮舞》、松岗街道《赛龙舟》、沙井街道《沙井蚝民生产习俗》。新安街道《上川黄连胜醒狮舞》、大浪街道《大船坑舞麒麟》、公明街道《玉律舞麒麟》、 松岗街道山门《传统七星狮》、福永街道《望烟楼传说》、松岗街道《赛龙舟》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一方水土的保护,离不开一代代的薪火相传。为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安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举办专题展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每年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宝安区都在《宝安日报》和宝安电视台上刊登和播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专版及专题片,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2008年6月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还专门将已列入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活动展板,在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大厅进行展出,之后又在宝安区所辖10个街道进行巡回展出,历时4个月。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有5万多人次观看了此专题展览。2012年4月12日,宝安区又对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行公开授牌,并举办专题展览向公众展出。通过广泛宣传,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将正式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民间音乐《石岩客家山歌》和列入市级“非遗”名录的民间文学《应人石传说》编排成客家山歌小戏《应人石传说》,参加广东省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比赛,荣获金奖。宝安区还在观澜、石岩、大浪、龙华、民治、西乡等客家人聚居地区的街道,组建了6支客家山歌代表队,参加深圳市第二届客家山歌艺术节。通过比赛使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山歌,传唱客家山歌。

此外,区群艺馆还将省、市、区名录的“松岗赛龙舟”、“沙井蚝民生产习俗”编排成舞蹈《龙舟竞渡》和《蚝妹情》,参加深圳市2007年“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比赛,也获得了金奖。每年春节、元宵节和“文化遗产日”,宝安区都组织被列入省、市、区代表作名录的福永醒狮、观澜舞麒麟、大浪大船坑麒麟舞、新安上川黄连胜醒狮舞、松岗山门七星狮等“非遗”项目到广场、社区、工业区进行表演,丰富广大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

开展“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一个新举措。近三年来,宝安区分别在区群艺馆文化广场、观澜世纪广场和西乡大众广场、松岗第二中心小学、福永怀德社区等地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多项活动,每场观众均达数千人之多。既丰富了市民和来深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提高人们对“非遗”的自觉保护意识。

我国实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保护制度,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措施。区群艺馆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加快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并按照申报要求进行整理相关图文、声像资料,争取将区内所有的非遗项目全部申报成功。

在深圳市“非遗”保护中心、宝安区“非遗”保护办公室、大浪街道办的指导下,大浪街道文体中心根据街道的实际,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大船坑舞麒麟项目的保护。该中心组织专人了解“非遗”项目目前的生存状况、传承人、相关场所、实物资料、相关民俗活动等,掌握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文字、相片、音像、数字多媒体等对“非遗”项目进行系统的记录、整理,予以妥善保存,建立较为完善的档案,通过多种方式、渠道对大船坑舞麒麟进行宣传。一是以文化遗产日、重大节庆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麒麟作为吉祥的象征,参加了市举办的“非遗日”、“非遗进社区”等演出、在大浪街道辖区范围内进行社区文化节的演出;二是通过举办展览、开展专题演出等形式,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借助《宝安日报》、深圳电视台、《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和展示。

宝安区大浪街道文体中心与街道成人学校合作,将大船坑舞麒麟项目及“非遗”有关知识编写成《社区教育教材――大船坑舞麒麟》,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是每一个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荣使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文宁.让我们从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N].工人日报,2006-02-24.

篇2

一、主要做法

(一)广泛发动群众参加

现在各种类型的志愿者队伍很多,如何让群众了解、认识文物文物保护的意义,从而接纳、参与到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是首要的任务。首先要扩大社会影响。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首先通过*区官方网站向社会进行公开招募,并将文物保护的意义、参与的办法、条件等进行公示宣传。其次通过基层文化站长向街道社区进行选择性招募。采用板报、会议等方式向社区居民进行传达动员。再次结合文物普查期间的了解情况进行动员招募,对于一些热心文物保护工作的个人进行动员。经过3个多月的报名时间,共收到了70多人的报名申请。

(二)认真挑选高素质志愿者

文物保护志愿者相对来说是专业的,任务也是单一的,因此志愿者的选择至关重要,要始终贯彻文物保护为先的前提。在挑选的时候坚持了三个原则。一要是文物爱好者,同时也是品行端正者;二要熟悉街道社区情况;三要身体健康。从年龄、职业、个人素养等方面遴选了65人,体现了如下的特点:一是老中青搭配,65名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年龄阶层,最大的年过花甲,最小的还是在校小学生,但中青年占到80%。二是来自不同的行业,有教师、学生、公务员、医生、社区工作者,其中社区工作者(含社区义工、楼栋长)占到70%。三是部分精英人士。*区的文物保护志愿者中有人大代表2名、政协委员2名。这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非常关注关心文物保护工作,多次撰写建议、提案,促进了文物事业的发展。

(三)提升志愿者文物素养

由于志愿者来自不同的职业、接受不同的教育,素质参差不齐,一些队员的文物素养急需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志愿者承担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者的角色,更甚于其文物保护、巡查的角色。一是加强业务培训。主要灌输文物基本知识,以趣味性为主要。内容包括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文物的基本鉴定方法,如何进行文物巡查,如何发现文物安全隐患以及文物巡查中的自我保护等。二是组织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提升文物志愿者的兴趣,增强责任感。带领志愿者熟悉自己巡视范围内的文物点,了解其文物保护范围,布置其巡视要点和注意事项。带领志愿者逐一参观我区的文物点,助其了解我区文物的基本情况。

(三)加强管理与激励

志愿者队伍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为把这支队伍运用起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不定期举行活动。如培训、知识讲座、文物点集中参观等,构建一个相互交流、提升的平台。二是分片进行管理。按街道区域分配了志愿者,志愿者的工作基本由街道的巡护人员进行指导和安排。街道可以按之际情况组织活动、开展活动,并将志愿者的活动情况纳入对巡护人员的考核之中。三是奖励和表彰。对一些优秀的志愿者在年终进行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在媒体上进行报道,既是肯定推广,更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主要成效

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成立以来,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增强了全区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系数

加强文物保护是文体局组建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的初衷。*区是长沙市中心城区,仅40.8平方公里,却有省级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另有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8处,重要的史迹标志17处。中心城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环境复杂,人员流动量大,被损毁的几率高,巡护的任务比较大。由于经费有限,文体局聘任的巡护员基本都是兼职,难以实现全天候的巡查。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与巡查队伍相互配合则可构成无缝网络。任何有危及文物安全的可能情况,文物巡查人员和志愿者都在第一时间报告给我们,得到及时的处理。自文物普查开展以来,由于得到了及时的巡护,*区新发现的文物点没有一处被损毁、被破坏。在建工程的文物发掘现场也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二)提高了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通过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拓展了一条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渠道。志愿者首先是宣传员,通过志愿者以点带面地将文物保护的知识在群众中进行有效传播。志愿者队伍成立前后,共组织宣传动员活动2次,发放《*文物保护宣传手册》*余本,发放志愿者倡议书5000余份,街道社区办专栏板报30余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通过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架设了一条加强文物保护的沟通渠道。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的志愿者,为*区进行文物保护的高位协调、反映问题、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提供了很好的通道和平台。通过志愿者也构成了一条与群众沟通的渠道,达到了影响群众、服务群众的目的。通过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还架设了一条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渠道。目前全社会文物保护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有意无意破坏文物的现场依然存在。通过志愿者,将加大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同时我们选择了一些小学生担任志愿者,目前区文体局正在选择几所学校为文物志愿者培训基地,加快文物保护知识进学校、进课堂的进度,对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了全区文物工作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博物馆 文物管理 文物保护 措施

一、引言

文物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迹,具有很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如何做好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我国应当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呢? 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二、当前形势下做好文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

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物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认为大量的投入是浪费,认识不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导致了当地的文物管理工作开展的困难。笔者认为文物的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地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博物馆,应当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以人为本,提高藏品科学管理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管理问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管理水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所以我们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通过学习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及热爱博物馆事业的道德情感。其次,要以事业留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要为藏品管理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深造、工资福利方面敞开绿灯,以事业留人。最后,要吸引外来技术和人才。在文物管理方面,我们要放大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国外专业同行的技术,可以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三)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为此,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藏品接收、鉴定、登帐、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二是,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管理工作。这些制度应包括藏品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复制制度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等。同时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日益完善。三是,要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四是,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五是,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四)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管理的关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当前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尚不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当前许多建设工程没有依照法律审批的程序建设,文物保护的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常常导致文物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还对文物造成了损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为政府应当加强基础建设中的文物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条例,解决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工程在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以后,应当严格的按照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行建设。博物馆管理者应当积极的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保证博物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文物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

(五)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

作为博物馆首先在本馆内向工作人员灌输文物的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工作的安排与部署,将文物进行合理的分配,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切实的做到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另外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在现代信息社会,文化遗产地不应将自己封闭起来,孤立于社会之外,而要让其历史气息、文化氛围为人们带来愉快、熏陶和启迪。我们要广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增强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完善文化遗产的社会监督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篇4

关键词:文物保护 旅游业 发展

追求知识、探索祖先的生活遗迹是人类了解自我、探索社会的种重要活动,对自己的祖国、民族、故土的了解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本能渴求。古人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探古求知,不外乎两种途径:是通过书本知识,另者是观览文物古迹。作为文明的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客观、形象而生动的感受。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猎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保护文物的日的是为了史好地利用文物,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巾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文物作为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既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言传、教育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并可使文物本身得到定的保护,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发挥了文物的作用,又达到了发展旅游的目的,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可谓是相互促进的。

旅游的发展,对文物保护有定的负作用,这是小容忽视的事实。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将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截然对立起来,仟何极端的观点和行为都是极为有害的。忽视负作用,对文物只用小保,既小利于文物保护,又会损害旅游景观,从而降低经济效益。味地夸人负作用,只保不用,既违背了我们保护文物的根本目的,又无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需求。正确的策略应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文物为旅游服务,边用边保,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尽量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而影响。

一、文物保护与旅游的关系

(一)为吸引游客,注意文物保护

由于探古求知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而文物古迹可满足这需求,文物古迹遂成为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它,可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界人士认识到文物古迹在旅游中的这重要作用后,为了吸引旅游者,必然会注意保护文物,以便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二)为了文物这项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文物保护

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使文物能永久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

(三)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我国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无经费来进行维修与保护而遭毁灭。发展旅游可在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文物古迹既然可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旅游区就应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用于区内的文物保护,无论对国家,还是对集体来说,这都是件有益的事,这个办法应当是切实可行的。这样,人类文物就可得到抢救和保护。

(四)增强人们的文物意识,利于文物保护

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面对旅游者,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文物的这此社会效益可使人们懂得文物的重要价值,认识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文物意识,使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二、相关对策

在介理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切忌对文物资源进行人为的、建设性破坏。近年来,些地方因为在重点文物保护(点)区进行乱开发、盲目建设而使古文化遗迹受到毁灭性破坏的事例一再发生。从这些案例给了我们严重的警示:要切实搞好文物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部门与旅游主答部门要认识到加强文物保护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首先,文物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旅游业认识到文化古迹等在旅游中的意义后,为了能够有效的吸引游客,会提高文物保护的水平,以更好的将文物呈现在游客眼前,从而提升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文化遗产作为 一种非再生性资源,当受到破坏以后,很难进行恢复,从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旅游吸引力,影响旅游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文物资源的旅游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需要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

其次,由于我国文物古迹众多,但是国家投入的文物保护资金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远远不够的,很多文物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维修与保护,陷入了毁灭的境地。通过发展旅游业能够在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得缺失。文物古迹既然可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旅游区应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用于区内的

文物保护,无论对国家,还是对集体来说,这都是件有益的事,这个办法应当是切实可行的。再次,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文化遗产直接向观众开放,提高了人们对文物等文化遗产的认识水平。人们在得到文化熏陶、艺术欣赏的同时,使得自身的文化索质得到了提高,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

在我国文物属于国有资产,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有责任负起对国有资产,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有责任负起对国有资产保护和管理的责任;作为具体的管理者,文物旅游主管部门更是责无旁贷。然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在些文物场所,甚至是重要的保护(点)区出现监管“缺位”的现象,往往是这些文物受到人为或自然的破坏、毁坏之后,没有人或单位进行监督管理。正如上而所述,文物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而且是一种不可再生性资源,其价值往往超出了旅游的经济价值,还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可以说文物保护是“功在当代,利用千秋”的大事。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或者经费短缺而弱化了对它的监管和保护。

(二)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

针对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文物保护工作实际,从文物旅游主管部门而言,应当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要防患于末然,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路子,而要从源头着手,末雨绸缪,切实加大预防工作。首先,要各级文物进行次摸底工作,做到弄清家底,使文物都纳入管理的“视野”之内。其次,要制定规划,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分级网络机构,对各县、乡、村的文物景点进行分级保护。对于重要旅游景点的文物要实行跟踪监控,保护工作“前移”。还有是对于已破坏的文物资源加强抢救和治理力度,使文物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篇5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

文物之所以被称为文物就是因为它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的遗迹,它具有极强的历史,艺术遗迹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为我们再现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具有极大的作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使我们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个人觉得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政府出面支持,加强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

由于文物具有珍贵且不可再现的特性,也就是一旦损毁就无法修复,这样就加大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人为地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作为保障。但是大量的资金量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光凭个人的一几之力是无法做好该项工作的。所以政府就不仅仅要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资金链上米娜更要给与一定的支持。同时还要参数文物保护的个汇总活动中来做好榜样作用。但是现在又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认识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看不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他们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看不到现时的利益,因此很多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到文物保护工作中。这样一来是,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就很难开展。所以现在一个该赶紧解决的问题就是让政府能够大力的参与。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多城市旅游业给一个城市带来的经济收入可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如果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的话这样也可以给地方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二、要做到以人为本,提高文物的科学保护水平。

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是飞速的,在文物保护方面现在也可以借助现代化得科学技术然后结合传统工艺来解决。现代社会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水平。在使用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为即使有先进的技术没有相关的会运用该技术的人也是不行的。因为技术和设备都是需要人来操作才可以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开发人才资源。要定期地组织各种学习和专业的技术培训来强化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热情。并且,要提倡以事业留人的方式。博物馆的发展是离不开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的。一定要为博物馆藏品保护专业人才提供一个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最好能够吸引外来的技术和人才。在藏品的保护方面一定要博采众长,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应用到现在的藏品保护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藏品的保护工作一定确保制度健全、鉴定确切、账目清晰、编目详细明确、保管妥善、查用方便等原则。所以,如果想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健全的科学的管理套路。严格按照藏品接收、鉴定、登帐、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其次,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下才能够按部就班的开展藏品的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在这些制度中一定要包括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复制制度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等。并且,要根据实际工作的中经验和具体情况不断地完善这一套制度。并且一定要确保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藏品文物的保护工作设计到国家的财产安全的一项工作,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万不可作出有违法律的事情。再次,要积极的应用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最后,充分发挥藏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文物藏品的保护工作中去,一点点提高博物馆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四、做好基础件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协调工作

我国现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非常快,但是当前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识不足,很多地方在尝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很多的有价值的文物。文物的保护措施没有得到一个有力度的落实,常常导致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受到了不必要的损坏。这不仅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政府应该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规则,来解决接触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工程要在相关部门设审批结束以后,严格按照当地的文物保护管理规定进行。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的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联系,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参数与进来监督和指导,保证文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五、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

在博物馆内部首先应该向全体工作人员灌输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并且政府一定要帮助当地博物馆进行工作的具体安排,合理地分配文物的保护工作。保证保护工作可以落实到个人,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落实文物保护工作。在社会上也要积极地通过各种能够利用得到的途径来向民众来宣扬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六、结束语

文物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应该在政府的协助下积极地加强文物的保护工作,向全社会积极宣扬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同时将文物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向全世界开放,这样在去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加大宣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作用,宣扬我国的文明大国形象。

篇6

关键词:文物与保护;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13-01

文物记录人类发展过程,包括各种艺术珍品,前人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雕刻等,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所以文物见证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不仅具有人文艺术价值,还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当前,对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应当准确认识两者关系,研究如何做到有效保护,并且合理利用这些文物文化资源创造经济收益。

一、科学认识文物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1、提高文物保护认识能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文物利用与保护处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中,社会各界、各职能部门及文物部门该如何正视文物利用与保护?为此,政府制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相继出台有关法规和文件。各个文物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经济历史的潮流不允许我们停留于此,对文物利用和保护要不断提高认识。对于我们几千年历史的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而文物是不同时代的历史优秀文化的代表,继承和发扬,就必须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2、注重实践,更新观念。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资源,这就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必须主动出击,打开大门,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开发,这就要求文物单位改变原来陈旧观念,以开放型观念保护文物,将旅游开发看作是文物利用与保护的契机。

对于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首先要支持国家政策,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反对对文物的破坏性利用。文物是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对文物保护尽职尽责,配合旅游开发,才能将文化文物的科学、艺术价值得到宣传推广,提高文物的自身价值,使其得到合理利用,但必须坚持保护文物原貌,不得根据民间传闻、传记随意更改文物原貌,避免误导群众,使游人能够身临其境,领悟古人当时的盛况。在旅游开发中,利用各种形式,各种宣传渠道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这样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有利于文物保护和利用事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依法保护利用。文物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处理需要加大依法行政处理力度。在市场经济下,对文物事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必须依靠法律不断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文物单位的管理,并且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另外内部管理要有明确的分片管理,相互协作,强化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原则。

二、我国文物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文物保护意识差。一些地方文物部门领导对文物保护不重视,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建设规划,甚至违反文物保护相关法规,对一些地方文物一意孤行随意拆除,如贵州一些城市的文物在旧城改造时被大部分拆除,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四川一些单位在施工时随意拆毁古建筑物,对文物资源破坏十分严重。

2、缺乏专业文物利用保护人才。文物保护经费缺乏的同时,也缺乏专业人才,难以进行文物开发,队伍人员少、素质低,出现断层现象,文物管理部门需要历史、考古、文物鉴定与管理相关知识人才,一些地方基层部门常常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即使招聘到的人才,接受的专业培训锻炼也较少,技术人才专业不到位,现有的文物管理人员力量薄弱。

3、文物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不协调。有的地方领导在思想上一味注重经济建设,在处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时出现了矛盾,偏重经济建设,忽视文物保护工作,文物开发得不到重视,领导没有形成对文物开发利用意识,导致没有形成文物发展产业。此外,一些地方正好相反,将文物资源丰富地建设成旅游胜地,对文物开发过度利用,在各地的文物风景区经常发生践踏毁损文物风貌的现象,造成文物资源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文物的历史价值。

三、文物利用与保护发展对策

1、差异化投入管理资金。在文物利用与保护的管理资金来源上,要实现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参与的多元投资主体体系,国家投资、地方配合、企业投入、个人参与相互合作,以国家和地方投资份额以文物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决定,对于重要文物,需以国家投资为主,加强文物保护,提高管理水平,对于一线县级省级文物,从解决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上,可以慎重、适宜、灵活的选择开发文物,对不同类别、不同区域形成互补开发优势错位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文物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需得到大力宣传,提高全社会合理开发利用与文物保护的意识,自觉参与配合文物的开发利用保护工作。在开发利用中,通过多渠道筹集的文物经费,可以保障队伍建设,充实和培养专业人才,采取定向委培等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加强文物遗址周围环境整治。发展旅游业,交通便利是必要条件。政府对一些古建筑周围加强交通整治,设计旅游线路,完善景区植被绿化,对一些护栏进行维修,清除游客乱涂乱画污迹。一些城市的文物遗产相对密集,这需要政府把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整体性利用。

4、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国家及当地政府应出台具体的文物保护利用法规,对开发力度进行限度限量开发,同时加强文物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文物部门工作配合公安、文物、工商等部门综合力量联合行动,打击各类破坏文物盗卖行为。对一些古遗址而言,保护是首位,一般不进行主动发掘,对于这部分文化遗产利用是其次的。我们采取各种形式,对游客宣传《文物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使文物保护法制观念和文物保护意识得到明显的增强。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文物利用保护工作的相互关系,地方政府和有关文物部门需要坚持做到两者兼顾,在发展中不仅要做到既不建设中破坏文物,也要和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要重视利用文化资源积淀发展文化旅游,吸引外地游客进行参观,提高当地知名度,实现招商引资,实现当地经济发展。一些拥有文化资源的乡镇,尚未真正重视利用文化资源,文化资源还处于沉浸状态,我们应当追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张嘉佳:《浅议文物保护与修复》.2011(3).

篇7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引言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现代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的保护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进而开辟文物保护、管理的新途径。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步减少,如传统的民间习俗、手工艺以及游戏等,丰富的民间文化蕴含着民族文化,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见证。有效的保护文物资源,就必须提高人民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使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文物,是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之重点。

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具有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及管理队伍。由于基层文物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文化程度各不相同,业务素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造成文物工作人员对文物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及判断的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次,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文物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培训,造成目前不能满足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发展。所以,要尽可能地将文物管理及保护工作中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及不完善性等问题加以改善,在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学习的同时,还应对其专业知识及技术进行灌输。

(二)工作环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没有畅通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相对安全的库藏条件和安全预防设施。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管理体制及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所承担的任务较为繁多。例如文物保护管理所、考古所、研究室、钻探公司、博物馆的职能及任务等全部在基层文物机构的工作范围之内。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不仅要负责行政管理,还要负责业务工作,人员的安排上显得过于紧张,使文物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四)经费短缺。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经费一般由地方政府财政投入,而在注重抓经济建设的形势下,许多地方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尽如人意,文物保护经费仅仅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甚至连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基层文物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经费短缺,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保护措施不能落实,有的只能任其损坏,甚至遗失;许多建立起来的业余保护组织人员经费难以落实,挫伤了业余保护人员的积极性,业余保护组织形同虚设,不利于文物的有效保护;许多民间流散的文物不能及时回收,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不能及时调查上报或保护,造成文物的流失。这是基层文物工作者最痛心、最无奈的事情。

(五)开发与保护工作失调。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而言,开发利用作为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日常文物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目标的影响,造成文物开发与经济建设产生矛盾,文物法规很难得以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也很难得以落实。

三、现代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与技术性,如何做好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借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效率。

(一)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具有一定历史性和不可再生的物品,保护难度大,必须加大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因而,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财力支持。由于文物保护的对促进地方经济收益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对文物的历史性、文化性以及艺术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文物保护资金困难。而实际上文物保护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文物保护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在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护制度,尤其是文物的提取与交接制度,文物的提取必须根据文物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签订正式文物出库依据,凳记清楚名称、编号、文物的年代、完整度以及归还日期等各个细节,并且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博物馆领导签字审批文件作为提取依据。交接双方必须当面清点,检查作好交接管理、保护工作,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三)文物保护管理向智能化、全民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也正向人性化、全民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要以人为本,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在依赖于科技的同时,还离不开大量技术人员的支持,因此,文物保护不可忽视技术员的重要作用,是文物保护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文物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要注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众,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社会氛围,充分体现社会力量,使现代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呈全民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科学的进步与高科技的使用,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博物馆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实现文物保护的全面监控,提高文物管理与保护标准。

参考文献:

[1]孙璐 浅析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趋势[期刊论文]-黑龙江史志 2014(21)

篇8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古建筑保护;制度困境;出路

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城市古建筑经过了历史的洗涤,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承载了万千城市的记忆与历史,也是后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化载体。基于此,加强对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的制度困境与出路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加强对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古建筑往往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是城市文明的缩影。古时候人们通过建筑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从而激发人们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以及荣辱感。在建造古建筑过程中,蕴含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指挥与劳动,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为研究建筑史、人文历史等都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对研究我国古代文明以及建筑布局风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古建筑在当代也具有重要的旅游作用,能够围绕古建筑进行旅游开发,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对古建筑的制度保护,这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

二、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制度困境分析

(一)古建筑保护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古建筑保护条例。然而,从整体情况来说,我国现有的古建筑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多头管理、管理缺失等问题,对古建筑保护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文物保护单位的现场设立保护机构,对文物保护的作用最大,这种保护状态也是最为理想的保护状态。但是受到经费、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加上我国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不断增多,在具体操作中受到严重的阻碍。我国现有的古建筑保护机制模式,存在多头保护与管理的情况,一个古建筑保护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行政单位管理,且各个保护单位或机构之间各自为政,不仅无法发挥作用叠加效果,甚至造成一定的保护缺失,给古建筑保护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城市化建设规划的规范化不足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一项基本的国策,是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相关规划工作不够规范,尤其是在对古建筑的保护问题上,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规划办法。根据我国现有的文物保护条例、历史名称保护条例等,主要是有城市建设部门主管负责保护规划的制定、审批,造成管理与实施同类的现象,限制了相关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发挥。相比于国外有关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规划问题,主要是成立有关的专业委员会,有文物保护工作中具有影响力的市民代表、文物保护机构等共同组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群众的利益,听取大众的建议。

三、城市化进程中对古建筑保护的制度措施

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对古建筑保护工作中的制度困境,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提升对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的重要认识

提升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是强化城市化建设中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基础条件。相关人员,包括城市建设者、规划者、文物保护工作者等,都需要从内心提升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将保护古建筑文物作为城市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同时,注重对古建筑蕴含的文化底蕴、内涵等价值的挖掘,突出文化特点与优势。例如,河南鹿邑、安徽涡阳、老子故居、开封清明上河园,都说明了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强化宣传,提高民众的参与度

古建筑并非一个人的,而是社会的、民族的,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同样离不开公众的参与。通过全民参与保护工作,不仅能够壮大古建筑保护力量,还能增强社会的你能干距离,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巨大的贡献。现阶段,我国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主要是政府部门,尽管政府部门也对古建筑保护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但由于力度小、渠道窄等,公众参与度较低。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以及新型媒体,加强对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宣传,通过纪录片、文化宣传片等,对古建筑保护的意义进行宣讲,提升民众对古建筑保护的热情,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对古建筑的保护中。

(三)做好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不仅不能对古建筑进行破坏,对于那些出现破损的古建筑,还应该加强对其的修复,做好相应的修缮工作。在古建筑保护,特别是修缮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工作细节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综合研究机构,为古建筑保护制定指导方案,包括考古研究、勘测等,对古建筑历史背景、制作材料、建造工艺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运用3D技术、红外线扫描技术等高新技术,避免在研究和修缮中破坏古建筑,提升保护的整体效果。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古建筑是我国历史的产物,是现阶段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瑰宝,是我国不可忽视的非文化遗产。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合理的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通过制度加以规范,提升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促进我国古建筑以及古建筑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骄阳,解玉良.城市古建筑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以北京旧城为样本[J].科学•经济•社会.2014,13(3):145-146.

篇9

关键词:文物保护;问题;工作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遗物,保护文物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从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文物保护经费和人手不足、文物保护水平有待提高等,因此,为了保证文物的完整性,我国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大力健全文物保护法制体系与管理制度,提高文物保护技术含量,并加强文物保护管理,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一、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保护意识淡薄

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但是目前我国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虽然目前我国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大力倡导文物保护工作,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但是,社会各界文物保护意识相对来说还比较淡薄,很多地方都在重视开发建设,忽视了文物保护工作。同时,很多群众都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从而使得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私欲,经常盗取文物,给文物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

(二)文物保护经费和人手不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很多历史文物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战争的洗礼受损非常严重。比如古代历史建筑,很多古建筑经过长时间的风化,损毁严重,所以非常需要大量的经费进行维修。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文物保护经费和人手都不是很充足,这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相关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缺乏文物保护专业知识,从而使得文物保护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三)文物保护水平有待提高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起步比较晚,文物保护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科研机构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防火、防潮、防震等文化保护技术。同时,由于文物经过长时间的洗礼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因此,在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但是目前我国没有先进的技术,而且修复工作量很大,人才短缺问题非常严重,另外,我国文物单位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

二、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

(一)健全文物保护法制体系与管理制度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来说也不例外。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健全文物保护法制体系与管理制度,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对《文物保护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同时把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去,保证文物修复工作能够拥有充足的经费。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政府还应该建立文物保护监督部门,强化对下级机关的法律监督,让文物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一旦文物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追究相应负责人的责任,把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并构建立体执法体系网,从而保证文物保护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

(二)科学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

众所周知,我国很多古建筑都位于城镇老市区,因此,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应该重点关注城镇老市区的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同时,在具体的建设规划中,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尽量避开古建筑所在地,努力保证古建筑的完整性。另外,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对文物进行及时维修,并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争取做到能迁移保护的就迁移保护,从而减少对古建筑的破坏。

(三)提高文物保护技术含量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个技术含量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文物保护单位在对文物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文物的历史特征,尽量不改变文物的原始面貌。与此同时,文物保护单位应该摒弃以往的传统落后技术,采用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来对文物进行修复。针对古建筑来说,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设文物档案系统,比如,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先进技术手段,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又能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四)加强文物保护管理

我国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就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文物保护制度,并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文化保护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因地制宜,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工作人员出现懒散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加强资金筹集力度,保证文物修复拥有足够的资金;再次,文化保护单位还应该加强文物库房和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最后,文物保护单位还应该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淘汰。

(五)注重宣传,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

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来说,注重宣传,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同时,还要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与沟通,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从而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积极营造关心文物、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我国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总结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问题,健全文物保护法制体系与管理制度,并提高文物保护技术含量,从而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心玉.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8:159-160.

[2]刘建美.陕甘宁边区文物保护工作述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51-57.

[3]文晓丽,王静.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

篇10

关键词:加强和完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建议

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现状

1.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环境相对薄弱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经费等多种因素制约,基层的文物保护环境相对还是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如文物库房面积狭小,室内温度、湿度均不达标,已不适应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库房容积的严重饱和,及简陋的保存条件,致使正常的馆藏文物保护工作无法顺利的展开及保护。2.文物工作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层文物工作人员的队伍结构复杂,文化水平高低不等,业务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就致使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且有明确的判断能力,但因文物保护中坚力量——专业技术的人才缺乏,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如考古发掘、文物修补等技术匮乏,使文物保护水平和专业管理工作受到到了极大限制,难以适应当前文物工作的需要,严重制约着基层文物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3.文物的开发与保护不平衡体现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就是文物保护管理单位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地方政府通常因经济建设目标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进行行政干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经常让步给经济建设,因而无法有效的落实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4.经费不足通常由地方政府负责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经费,然而,大多数地方政府着重提升当地的经济建设,忽视了文物工作,财政的投入远不远不及文物保护费用开支,甚至有些地方人员工资也处于不足状态之中。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经费不足的问题。5.文物宣传力度不够近些年,文物保护宣传有所重视,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有所增强,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单位的经费不足等原因,直接影响其文物保护宣传形式单一、力度不够,使得政府及部分领导干部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单位重视不够,更无法进一步调动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基层政府管辖区域内的文物遭破坏事件时有发生;对于一些文物犯罪的行为在查处过程中很难得到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等问题的出现。6.文物保护体制不够健全每个地区的经济实力都不一样,并且有的地区领导较重视文物保护,有的则不重视,这就给基层文物管理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与任务,如考古所、文管所、博物馆等的职能与任务都由基层文物机构所肩负,使得其工作责任较繁重,文物保护业务和文物行政管理权限不分,出现基层文物工作者是一个“全能人才”怪圈,保护业务都知道个一点,但具体保护技术都不精通。

二、加强和完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1.领导方面领导方面就是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首先,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基础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的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关键就是让领导干部充分的意识到文物工作的必要性;再次,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保障是提升文物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此外,文物部门还应大力宣传并贯彻《文物保护法》,合理的协调当地的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找到二者的共同点,使其可以共同谋促进、谋发展。2.管理方面管理方面就是要加强文物保护的行政执法管理和业务监督管理。一是要以本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依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条例或管理法则,能够运用不同的方针应对发生的不同状况,做到严格执法、有法可依;二是加强管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部门的业务,加强对其的监督与管理,贯彻落实相关的保护职责和管理措施,将其管理体系科学化、正规化,以确保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开发与保护方面对文物的开发与保护要始终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来进行,并且必须是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开发有重点,保护应全面”做到逐步的开发,将探索经验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以推动地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开展。4.管理体制方面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因此,每个地区内文物管理状况也就不尽相同。垂直管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能够上划管理文物工作,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集中进行,有利于把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推行;有利于统一调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统一平衡使用财力;还有利于避免地区差异引起的政府干涉和所受的冲击。此外,行政领导、业务指导和监督都能够统一的进行,有效的解决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了我国文物保护管理事业健康有序的进行。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根本离不开承载历史文化灵魂的文物资源去支撑。以政府为主导、全民参与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的认知,加强领导与管理,认真对待文物的开发与保护,还应加强文物机构的管理体制,使得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的工作顺利开展,从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熊文.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华章》.2014年23期

[2]俞剑勤.基层文物行政执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年2期

[3]贾国民.浅谈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