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分析化学文物保护;重要性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分支,是以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重要方法,是在现代文物保护和修复中的不可或缺的,而且还在矿物学、生物学、医药、考古学等诸多学科中得到了V泛的应用。

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我国灿烂辉煌的悠久历史,很早就有学者开始研究在古遗址、古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出土文物的保护问题,但在我国把化学这门学科应用到文物保护中却是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工作者所重视。

文物是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实物,是研究人类社会情况的凭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鉴赏价值。由于文物年代的久远、出土后环境的改变,极有可能造成文物的腐烂、霉变、金属的锈蚀使文物材质外观的改变,给考古工作者在进行文物保护研究上带来一定的误区,因而可以通过分析化学这门学科对出土文物进行研究来得出精准的数据。

一、化学在出土青铜器保存上的应用

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量的青铜器被发掘出来,而一般学术上的青铜器是指铜、锡、铅的合金,而云南省个旧市锡文化历史悠久,锡矿业开采从汉代开始至今持续开采了两千多年,个旧卡房镇黑蚂井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往异国(越南)的重要通道,又是红河州的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联系的必经之路,银铜业发达,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锡金属的地区之一,城市因锡而生、因锡而兴,有“世界锡都”的美誉,锡产品享誉全球,锡业的繁荣促进了个旧地区的社会进步。

1989、1994、1995、2010年由云南省文物考古所、红河州文物管理所、个旧市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黑蚂井汉代青铜墓地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其中青铜器占的比例很大,这些青铜器从地下发掘出来后,随着存在的环境改变,在空气中受到了水、光、温度、酸、碱等的影响,造成了这些青铜器的表面发生了化学变化,外部极易产生“铜绿”这种碱式碳酸铜,俗称青铜器病,化学式为:Cu2(OH)2CO3 ,其中一个青铜器得病会传染给其它的青铜器,严重地影响出土青铜器的保存,为了让这些在地下沉睡千百年的文物更好地保存下来,使更多的子孙后代能了解我们的先祖们在锡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出的青铜文明,个旧市文物管理所的文物工作者有义务来研究用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

从个旧市黑蚂井出土的两件出土青铜器可看出表面已经有很多“铜绿”样的物质存在,因而我们要用化学的手段来对此“铜绿”进行有害锈和无害锈的测试。

物理去锈法:采用刻刀将粉状锈粉末进行取样,浸泡在去离子水(俗称二次蒸馏水)中,一天后用试管取10毫升浸泡液看是否有氯离子析出,方法是:在浸泡液中滴入稀硝酸,用PH试纸测量其为酸化后,再滴入配制好的0.1个当量的硝酸银溶液(称取1.7克硝酸银配入100毫升去离子水中),如果有乳白色的悬浮物说明有有害锈存在急需要去除,如果没有乳白色的悬浮物说明此铜绿为无害锈。无害锈的去除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法,

也就是只清除铭文、 纹饰部位的锈蚀,无纹饰素面部位稳定的无害锈层应予保留,一是可以对器物起保护作用,二是年代久远的象征。

化学去锈法:青铜器有害“铜绿”的化学去锈法有很多种,传统的去锈法是用老陈醋贴敷在锈层上,保持一定的湿度将锈逐渐软化后用刻刀剔除。但此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锈蚀比较严重的器物,用此法不容易除彻底,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时候需要借助化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通过我们的实际操作看这几种方法除锈效果很好,达到治理青铜病的要求。

(一)EDTA法(化学名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法,配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0克溶于650毫升去离子水中,再加入350毫升氨水)。此法是通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与氨水的络合作用来将锈化层软化后用刻刀等工具去除。

(二)六偏磷酸钠法:用棉花蘸取15%六偏磷酸钠去离子水溶液敷在青铜器上面,去除石灰石和坚硬的泥沙。

(三)稀硫酸法:用10%稀硫酸和10克重铬酸钾或者用10%的磷酸加3%的硝酸、5%的六次甲基四胺、5%的醋酸与去离子水溶液去除坚硬的铜锈层。

(四)酒石酸钾钠15g、氢氧化钠5g、去离 子水1000ml,再加5%过氧化氢。约40分钟 以上可以软化硬锈壳,去除硬锈层。

(五)10%硫酸稀释液加10g重铬酸钾去除氧化亚铜。10%碟酸稀释液,可以去除氧化亚铜,再加5%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3%硝酸、5%草酸或醋酸与去离子水稀释液均可去除质地坚硬的铜锈层。

(六)为了不被二次伤害,我们在处理青铜器时都非常谨慎,一般采用先用钢针、手术刀等工具小心地把锈蚀坑挖出所有的有害锈,用5%倍半碳酸钠溶液中冷热交替处理,再用滴定硝酸银法测定氯离子的存在情况,直到水质清澈无氯离子存在,用此方法清除有害锈比较安全,对文物本体无损害。

以上几种方法除完锈后均需用去离子水把器物彻底清洗干净,晾干,以免给出土文物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二、化学对出土文物锡器的保护处理上的应用

2010年个旧市卡房黑蚂井考古发掘出了大量的金属器皿,其中就有一些是锡制品。

锡器由于在地下埋藏了几百年,这些锡器或多或少也被氧化,变成粗粒状灰黯色的氧化亚锡,如果出土后不能很好地被保护,会继续腐蚀,变成粉末状的灰锡,已有的锡器长期与空气接触,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对锡器已经起到保护作用了,如果有松软的的氧化锡,遇到空气后被激活,构成对整器的感染破坏,可用三甲树脂、有机硅树脂减压浸渗加固处理。

腐蚀不严重的锡器,可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作电解质,锌、铅或镁作阳极这种电解还原法处理。

三、化学对出土文物质地的鉴定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高超的技术制造工艺,由于文物在地下埋藏时间久远,出土时很多器物外观已经发生改变,单凭肉眼观察是很难判断是什么工艺和质地的材料做的,而应用化学分析则可以非常准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湖北省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就是应用光谱分析确定其剑身为铜锡为主的青铜合金,并过含Cu2S・FeS等硫化处理,所以它的外观具有更加光滑、美观、耐腐蚀等特点,这就充分证明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器硫化处理工艺了。

2010年个旧卡房黑蚂井汉墓出土了一组金属,这组金属文物出土时由于埋藏的时间久远,在外观上呈灰白色,已看不出是什么质地的金属器物,有人说是金属锡的冶炼产品,也有人说像金属银,还有人讲像金属铅,一时间众说纷纭,大家都只能猜测,这时候用科学的方法来鉴定就很有必要了,在2010年4月份个旧市文物管理所对这组出土文物取样送往云南锡业集团公司云锡研究所分析室进行了光谱定性分析,从报告单上看出铅含量远远大于10%,充分说明此金属物是以铅为主的金属饼,所以化学学科在文物质地的鉴定领域是其他任何方法不能替代的。

四、铅同位素分析法在青铜器原料来源追踪上的应用

晚商时期的青铜器生产,已经达到鼎盛阶段。在河南殷墟等地发现的大型冶铸遗址和属于这一时期的巨型器物如司母戊大鼎等,显示了当时中原青铜铸造业的巨大规模。河南一带的锡矿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大量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原青铜主要是铜、锡、铅合金。从现代地质资料看,黄河中下游所谓中原地区仅有部分铜、铅矿产。因此,晚商中原这么大的青铜器生产矿料特别是锡的来源,这时我们就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中原河南殷墟大型冶铸遗址用是矿料是不是由云南省个旧市黑蚂井一带矿山供给,这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

而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和台湾学者石璋如认为商代中原地区青铜器铸造业有可能采用中原本地开采的锡矿,但是由于证据不足很多学者对此说法持保留态度,直到今天都还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在中原地区开采过锡矿,如果要证明在中原地区是否开采过锡矿就要考证是否存在锡矿的问题,建国以后有关部门曾经组织过中原地区地质矿产普查工作,结果表明没有锡矿的存在。

针对中原地区在商代青铜器非常巨大的铸造规模以及铸造矿料来源,1984年中国科技大学的金正跃教授就对商代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铅同位素测定分析认为: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矿物来源于云南。2008年金正跃教授率助手到云南省个旧市黑蚂井对大约50个出土青铜器进行铅同位素采样分析比对,认为2008年到云南个旧市黑蚂井对大约105个出土青铜器进行铅同位素采样分析后推测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矿物来源极大的可能来源于云南个旧黑蚂井一带的矿山。

五、化学在文物做旧处理中的应用

应用不同的化学试剂配制不同的配方,可用做对出土青铜器地子皮做旧,可以做出褐红色、黑褐色、黑灰色、茶褐色等。比如氨水中加碱式碳酸铜,加少许硫氰酸钾浸泡铜质表面呈黑灰色。用氢氧化钠、过硫化钠、硝酸铜、氯化铵氯化钾等多种化工颜料按照不同的配比,将出土青铜器修复部位铜表面腐蚀生成一体的蓝绿色古铜锈斑,使修复后的青铜器更真实,更具有整体性。

六、化学方法在青铜文物封护中的应用

封护涂层化学保护法是青铜文物保护过程中的最后步骤,目前国内外在青铜文物保护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将器物浸泡在温度为60度、5%的苯并三氮唑的乙醇溶液中8小时。但是现在金属器物的封护采用最多的是3%的B72丙酮溶液来进行封护处理。

2014年,云南省红河州博物馆从收藏的青铜器中挑选了15件急待修复和保护的青铜器请个旧市博物馆进行修复、封护处理,这批青铜器存在着残缺、断裂、锈蚀、裂隙等多项病害,个旧市博物馆修复工作人员接手这批青铜器后,科学地制定了修复方案,修复完成后就是使用3%的B72丙酮溶液来进行封护处理的。

通过以上几个有关化学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化学与文物保护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化学可应用到文物质地的分析鉴定、文物保护、文物考证、文物修复等多个方面,化学向文物保护领域的渗入,构成了文物保护技术的革新,为文物工作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反过来也为化学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科研课题来为文物保护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武钰等:文物出版社《首都博物馆文物养护工作手册》23―25页.

[2]刘树林等:中国书店出版《金石杂项类文物修复》76-78页.

篇2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8-0063-02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提出“文物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对文物保护工做出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批示。近年来,随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的不断加大,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大部分基层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组织和机构,对文物保护进行大力抢救和全力保护。但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一些农村,由于有些村民法制意识淡薄,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使一些重要的文物遭到损毁。因此,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力度,1982年,我国出台了《文物保护法》,并于2013年进行了修订,将文物保护工作提到了法律的高度。但总体来看,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从政府层面而言,由于文物保护工作不是大多数基层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工作项目,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上,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非常不足,工作大多停留在喊口号上,缺乏具体的工作措施,“等靠要”思想严重。此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文物管理站负担着文物管理、勘测调研等众多工作,管理站各种应接不暇,对一些工作能应付就应付,工作不重视。从基层群众层面而言,很多农村群众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法制观念淡薄,对文物保护工作欠缺足够的认识,导致一些损坏、破坏文物的现象频发。

(二)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经费缺口较大

虽然党和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工作经费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文物工作经费的缺口仍然很大,与文物工作的发展要求仍不匹配。在国家层面,每年都会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文物保护和开发工作,但“僧多肉少”,专项经费十分有限。而且文物保护是一项十分耗费资金的工作,一些需要修复、维修的建筑、博物馆建设等项目动辄需要耗资上万元或上百万元,单靠上级拨款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文物保护单位只能依靠上级单位或同级政府拨付资金,因此,工作经费短缺使文物保护工作陷入僵局,对一些损毁的文物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不够

一方面,在基层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上,有些基层政府没有将文物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议程,不能像经济建设一样重视和扶持,没有将文物保护作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没有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和建设也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抓手。基层文物保护和管理部门在职责履行上也存在着工作拖延、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使得一些文物得不到及时保护和整理。另一方面,在文物保护执法过程中,执法力度不足使得保护工作不能落到实处。执法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往往也成为政策的破坏者,在城市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损毁遗址、违法拆除改造等情况时有发生,政府的强制行为与文物保护形成对立面。近年来,一些人大代表、文物保护协会等人员和组织上屡屡发声,声讨政府在城市化建设中对文物损毁的行为。立法和执法的冲突使文物保护工作流于形式。

(四)基层文物开发与保护不平衡

文物保护单位对文物的开发和利用是体现文物价值、传递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目前,随着人们对文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视等媒体上的“淘宝”、“鉴宝”等节目火热,文物开发也在这阵大潮中被炒热,比如有些地方热衷于对古迹遗址的创造性修改或重建,不在意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实物完整性的保护。而文物过度开发对文物保护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基层文物开发与保护日益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有些基层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不重视,为给经济发展让路,许多文化遗产遭受保护性拆除或建设性大破坏,这些行为和做法只是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文物保护为了经济发展被牺牲。

二、新时期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对策

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要求各级政府要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力度和管理水平,要保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物遗产。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必须首先从意识上提高认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改善。一是基层政府要强化宣传教育。作为基层党和政府,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要求,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基层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得好,开发得合理,可以有力带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作为基层政府,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将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工作结合起来,找准工作切入点,大力发展文物旅游行业,充分利用自身的文物资源,形成本地的特色。二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文物保护意识深入到群众的观念。还有很多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他们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还不充分。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多种形式来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群众的发展观念,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提高文物管理站所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人员要通过对《文物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将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依法行政,加强保护执法力度

加强文物保护执法力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要明确执法人员职责。文物保护工作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执法人员在执法前可以对责任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明确自身的责任范围,并通过向群众公示联系电话、照片等信息,使群众一旦发现有破坏文物行为时,能第一时间联系到执法人员。二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文物保护法》是文物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要求的实施意见,作为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要不断的从实践中总结问题,推动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三要制定有奖举报制度。通过给予举报者一定的奖励,调动广大群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在给予奖励的同时,一定要对举报人的信息进行严格保密,确保举报人的安全不受损害。四是在环境开发和文物保护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将文物保护放上重要的位置,对一些基层政府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惩处和制止,使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均衡发展。

(三)强化管理投入,加大文物保护扶持

文物是历史留下的珍贵遗产,是不可复制和倒流的,文物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价格的高低上,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因此,对文物的保护必须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首先,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通过落实专项经费用于基层的文物保护。此外,基层政府也要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将文物保护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且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来不断增加,专项工作经费要确保专款专用,加强财务管理,防止经费被挪用或截留。其次,基层政府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规划工作,特别是对文物资源比较丰富的村镇,要提前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规划和统筹,根据文物资源项目情况,向上级申请项目专项保护经费。同时,要统筹执法、宣传、文化等部门,多部门协同管理。再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文物保护既是政府的职责,同时也是社会大众共同的责任。政府可以通过多渠道发动社会大众,寻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支持,发动保护文物的社会组织或爱心人士,争取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通过正当渠道进行筹款,用于文物的抢修或复原等工作。

(四)强化协调联动,健全文物保护工作机制

篇3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管理;措施;问题

文物博物馆是开放的场所,所以如何进行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对于博物馆来说是重要的课题。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在整理的过程中,供人们赏鉴的过程中,更加仔细的进行管理,才能避免文物遭受损失。在博物馆的管理中,不仅要注意避免文物的虫蛀、破损等损失,更要注意加强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尽可能的保护文物完整性,也让其实现自我价值。

1 文物保护重要性

文化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都是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文物也更加的具有意义,可以让人们对于国家的文化历程更加了解。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人们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相对的,当人们了解了文物的重要性,盗窃手段也在不断跟随着科技在进步,人们在与盗窃者的斗智斗勇中,需要不断跟随科技脚步,加强博物馆管理的技术,并且要提高人们的管理意识,加强政府对于文物保护的注重性,也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也能让文物博物馆的管理技术更加先进。

2 文物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意识薄弱

在很多的文物博物馆中,管理人员对于博物馆管理并不具有积极性,在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是按部就班的管理行为,并不会主动提出改进办法,对于文物重要性也并不了解。政府在文物博物馆的管理上,法律法规并不多,相对政策也并不完,对于文物保护方式或有提及,但是对于博物馆管理人员却并未有什么要求,政府对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所以就会造成,博物馆管理人员对于文物管理管理的意识也薄弱。

2.2 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不断前行,科学技术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在文物博物馆的管理上,管理手段并未做到与时俱进、实时更新。很多博物馆的管理设备依旧是旧设备,导致文物安放的环境并不适合储存文物。落后的管理设施,不能满足文物适应存放的湿度、温度,这样就会对文物造成伤害,损害文物的使用年限。

2.3 管理水平比较低

管理人员自身水平较低,管理设施的落后,都造成博物馆管理水平的地下。在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博物馆并不能指定适合文物存放的条件。在很多大城市,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尚不能达到很高水平,中小城市的博物馆在管理上水平就更加落后。博物馆作为不盈利的公益性单位,并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更高工资,就造成了专业人才并不满足薪资待遇,能接受薪资待遇的管理人员却不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也就造成了博物馆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对于文物保护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 提高博物馆文物管理水平的措施

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针对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还要使工作人员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还要引进先进的设备,这样才能保证文物展览环境的优质性,才能避免文物受到破坏或者出现破损。

3.1 规范博物馆的基本操作流程,加强管理意识

《文物保护法》对馆藏文物的规定有十一条,但如何来管理这些文物却也只有总体的规定,如“必须区分文物等级,设置藏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而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对于每个博物馆,都应有一套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并根据各馆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文物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有:藏品来源、移交入馆、馆内清理、入库、库内整理。在馆内,通过规范这一基本操作流程,使得馆内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文物管理保护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应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奖惩机制,双管齐下,加强其管理意识。

3.2 引入先进计算机设备,使管理工作数字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博物馆管理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如果可以更好的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引进计算机进行文物管理,可以使文物的整理更加具有规范化,对于文物的管理也能更加具有实时性以及有序性。计算机形成的大的文物资料数据库,可以容纳更多的文物信息,对于文物资料查找也更加便捷,也能增加文物的信息传播性,提高文物资源利用率。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引入先进计算机设备,使管理工作数字化,充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是改善文物管理的重要途径。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文物信息的数据化管理体系。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信息,准确、系统、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

3.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聘用相关专家相结合

管理人员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管理人员,承担着文物保护的重要职责,也要负责日常的文物整理、借阅、收集等许多工作,如果管理人员能更好的进行文物的归档整理,借阅传播,就可以让文物的利用率更高,保护程度也会更好。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可以更好的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增强文物鉴赏能力,加强文物保护知识,对于博物馆管理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文物保护也有重要价值。

文物保护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其受到损害的过程,是一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在目前人才匮乏的条件下,政府和文物市场开发部门应加强合作,通过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来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不仅如此,还应做到既能够吸引人才又能够留住人才,并积极对原有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尽快达到文物保护工作的要求。此外,还可以采用聘用方式,聘用经验丰富、知识渊博、能力强的人才担任文物保护的重要工作。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合聘用相关专家相结合,不仅能够缓解文物保护人才匮乏的现状,保证博物馆的正常运作,还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

4 结论

文物博物馆的管理相对图书馆管理需要更加谨慎、严格,只有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管理意识,管理技术紧随潮流、与时俱进才能让文物博物馆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才更加能保证文物的安全,也能让文物存留时间更长,更加能发挥价值,传播文化历史,也更加有利于建设现代文明。

参考文献

篇4

一、甘肃省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工作现状

制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工作,甘肃省是从1995年开始的,选择大地湾遗址、骆驼城遗址、悬泉遗址、锁阳城遗址作试点,由文物部门自己制定保护规划。从1997年开始,根据“五纳入”的要求,进一步狠抓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制定工作。一是委托一些有资质的专业规划部门做规划。二是要求地方政府协调土地、城建、宗教、旅游等部门的关系,互相配合支持,力争把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中。2000年初,甘肃省文物局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精神,确定了“在西部大开发中,抢抓机遇,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力度”的指导思想,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甘肃省“十五”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的专项规划有《莫高窟、榆林窟环境景观保护规划》、《嘉峪关城景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麦积山石窟环境景观保护规划》。正在制定的有《大地湾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锁阳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骆驼城遗址保护规划》、《鲁土司衙门古建筑群保护规划》。另外,为了把丝绸之路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已着手制定《丝绸之路各类遗址保护规划》。

二、存在的问题

1.甘肃省缺乏能胜任制定文物保护规划的设计单位。

2.制定的规划没经过相应级别的政府予以公布,缺乏一定的法规效力。

3.个别地方政府迟迟没有完成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中没有文物保护的规划,致使大量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古迹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旧城改造中遭到破坏。

4.在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一些大型的文物景点没有制订合乎规范的保护利用规划。在开发利用的问题上,由于文物、旅游、宗教、园林、城建等有关部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认识上有时不够统一,协作配合不够,各搞各的,造成了工作的重复和资金的浪费,形不成发展合力,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三、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在当前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篇5

【关键词】文物保护 管理机制

文物是集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而产生的结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文物的出现也给研究者带来了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艺术观赏价值以及历史研究价值。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博物馆作为保存文物的重要场所,更是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职责。近几年,我国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和管理上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且在发展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过于落后等因素,我国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和管理上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缺乏对文物保护的专业人才、文物保护经费有限以及基础设施过于简陋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就会严重制约当前博物馆对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文物保护管理上的重要性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Y源,直接影响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物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很多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对外合作以及交流上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所以,有效保护和管理文物已经是当前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了。但是在现阶段,由于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对文物资源的保护,导致个别风景名胜区和古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除此之外,还经常出现盗窃文物和挖掘古葬墓等现象,造成文物的严重损失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就必须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二、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一)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文物保护和管理队伍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没有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的文物保护人才。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和管理的主要部门,要想能够进一步地促进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专业的人才队伍。博物馆在选拔人才时一定要严格把控,可以通过高校以及社会聘请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要对聘请的人才进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专业人才对文物保护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讲演或者让员工外出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通过这种对专业人员的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员在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上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还有助于建立一支专业的文物管理队伍,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要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进一步拓宽对文物保护和管理经费的投入渠道

要想能够顺利进行对文物保护和管理的工作,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保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拓宽对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投入渠道。关于投入渠道,可以先让当地政府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并且能够将文物保护纳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来调动社会中的力量参与到对文物保护大工作中,如一些企业或者个人都可以能积极参与进来。博物馆也要不断地探索和寻求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的其他途径,如可以结合当前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管理上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一些有偿性的服务。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不足所带来的困难。

(三)加强对文物保护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保证文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健全。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文物,相关管理部门要注重对其进行强化管理,并且还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在制定管理机制时,一定要结合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措施,严格规范对当前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对文物的出入情况进行详细地记录。其次,要建立并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自身在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上的能力和水平。最后,还要健全对参观文物人员的管理机制。目前有些博物馆是属于经常性的开放,为了能够保障文物的安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参观者管理机制。

(四)不断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对文物安全的防范工作

众所周知,文物的安全存放主要是依赖于相关的基础设施。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进行。基础设施所包括的内容有很多,如库房、交换机、服务器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等。所以博物馆在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时,首先要先完善对库房的建设。库房是大多数文物存放的主要地方,库房的结构、布局等方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物的安全性。博物馆必须要改善库房的设施,通过减少由外在因素对文物产生的损伤。其次,博物馆还要不断地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建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采购现代化高科技的机器设备,通过这些设备能够在文物保护和管理上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最后,博物馆还要对软件系统进行不断完善。软件上的完善,主要是为了能够在目前信息化时代下更好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博物馆要根据文物的类别来建立相对应的软件系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物的安全性。

(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从而增强群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要不断增强群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相关人员也要重视对文物保护宣传的重要性。在对文物保护进行宣传时,首先要注重对基层文物管理的宣传,其次要加强对当地社区以及学校等进行宣传。由于基层群众缺乏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文物保护工作者就要加大对基层群众在文物保护上的宣传力度,使群众逐渐形成保护文物的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保护文物对现代工作来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物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文物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尽到的义务。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在文物保护和管理上还面临很多问题,尤其在新闻中经常出现对刚出土的文物进行盗窃的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群众严重缺乏对保护文物的意识,需要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并且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护文物。通过以上保护文物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保证对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穗子.试析如何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J].大众文艺,2015,11:260.

[2]杨勤.浅谈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J].大众文艺,2015,13:274.

[3]刘楚珊.试析做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J].大众文艺,2016,05:57.

篇6

关键词: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社会意识;有效措施

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是提高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提高了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范围及深度,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才能作用于文化强国的建设。

一、文物保护与文物保护意识的内涵

1、文物保护的内涵文物是指由人类创造的,具备一定历史价值的,其本身无法被复制的物品,我国在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系与意识形态,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及价值观、审美情趣的变化,同时也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与生产技艺的集中表现。文物保护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及行为规范避免文物受到损害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使得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也有极大程度的提升,只有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才能保证文化遗产的完整,才能有效的连接现代和历史,才能作用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进程[1]。2、文物保护意识的内涵文物保护意识即社会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理解以及思维方式,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我国制定并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并建立的文物保护工作基本原则,以文物的保护为主要的工作方向,合理利用资源,制定文物抢救措施,加强对文物的有效管理。但是,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多个部门有效配合,另外,还需要加强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只有意识的提升,才能落实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创新文物保护工作方式。

二、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作用

1、扩大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人们渴望通过文化上的交流,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提升自身的素质。因此,在当下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文物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人们开始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感知文物的魅力,正是基于人类对文物的关注,必须要大力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只有通过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才能有效的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达到文物保护的目的。另外,文化的影响力是提升地区的软实力,同时也是地方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如我国的敦煌石窟、故宫博物院等,以文物为主的学术研讨会促进了文化上的交流,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带动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2]。2、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教育是提高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让人们了解文物保护的目的,了解文物破坏带来的巨大损失,才能有效的落实文物保护相关制度,才能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物的关注,使得文物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加大了文物损坏的风险,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文物损坏事件达到4万多次,不仅加大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国家文明建设,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造成了社会不良的影响,因此,只有通过良好的文物保护教育,才能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另外,通过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可以扩大文物保护监督工作,减少文物损坏的事件,为警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降低国家的损失,规范社会的发展。

三、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1、加强政府的引导力度由于文物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因此,要想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就必须发挥出相关管理部门的作用,尤其是政府部门,在参与到社会意识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出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提高社会文物的保护意识,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文物的保护工作,近年来由于城市规划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冲突,引发了许多工程纠纷,损害了当地的文物,伤害了社会群众的感情,因此,政府必须要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3]。2、创新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凸显,为了提高文物保护的工作质量,提升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必须要重视创新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方式,要重视对青少年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力度,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提高文物保护教育的力度,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方式,直观了解文物,培养青少年文物保护意识,作用于日后的个人发展过程中。另外,还应当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媒体扩大文物保护宣传的范围和力度,合理采用广告、专家讲解栏目等形式,提高文物与保护宣传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引起社会群众文物情感上的共鸣,实现文物保护技术上的突破以及文物保护工作形式上的创新。

四、结语

篇7

博物馆 文物保护 措施

博物馆作为社会的公共服务机构,是社会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存和研究历史的见证物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长期和谐发展服务的,为社会公众服务。展览是博物馆为社会提供的最有效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序厅是展览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展览的开始部分,以内容来说它是展览的高度概括。序厅设计应当集中体现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起到点题、烘托气氛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博物馆界对于序厅设计的重要性都非常认同,却对序厅产生、发展、设计元素构成等问题则没有进行过探讨,这也暴露了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基础研究的不足。 目前,许多博物馆展览设计的资料和理论书籍更多的关注设计中的形式原则,而对使用者-观众对展览设计意义的关注度不够,无法从本质来揭示博物馆艺术设计原则中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也决定了设计者是否能真正从关爱“人”的角度出发去解决展览的设计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选题在博物馆学和艺术设计学理论指导下,试图通过对展览中的一个基本单元部分――序厅的研究,去寻找利用建筑学中相关的人与环境的理论从使用者的角度对整个展览设计进行有效研究。

文物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迹,具有很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如何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我国应当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呢?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

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认为大量的投入是浪费,认识不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导致了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困难。笔者认为文物的保护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地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博物馆,应当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以人为本,提高藏品科学保护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水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所以我们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通过学习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及热爱博物馆事业的道德情感。其次,要以事业留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深造、工资福利方面敞开绿灯,以事业留人。最后,要吸引外来技术和人才。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要放大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国外专业同行的技术,可以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三、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为此,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管理。二是,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保护工作。三是,要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四是,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五是,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四、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当前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尚不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当前许多建设工程没有依照法律审批的程序建设,文物保护的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常常导致文物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还对文物造成了损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为政府应当加强基础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条例,解决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工程在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以后,应当严格的按照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行建设。博物馆管理者应当积极的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保证博物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文物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

五、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

作为博物馆首先在本馆内向工作人员灌输文物的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工作的安排与部署,将文物进行合理的分配,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切实的做到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另外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在现代信息社会,文化遗产地不应将自己封闭起来,孤立于社会之外,而要让其历史气息、文化氛围为人们带来愉快、熏陶和启迪。我们要广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增强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完善文化遗产的社会监督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物作为历史中人类活动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博物馆的管理者,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向社会民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我国教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一、文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我县考古调查资料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遗存。而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属性很强,科技含量高的工作。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自1982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后,2002年10月28日七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再次修改并予以通过,使文物保护工作沿着正确的法制轨道不断向前,保护文物,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全社会共识。各级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形成,文物的保护、利用、管理、宣传工作逐渐向多样化趋势发展,观其现状尚存在以下问题。

1、人们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的观念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由于许多文物遗址分散,存留于民间或不同地区,传统文化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受环境制约,人们对文物的重要价值和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在认识上不尽相同,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措施不力,导致出现一些干扰、破坏文物保护工作的现象,甚至出现违法行为,对文物保护工作极为不利,加之人们理论与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文化差异,上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下至商家企业,平民百姓,或从地方经济、旅游事业,或从保护的方式方法,或从个人喜好等不同侧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轻视乃至不屑的状况,也使得文物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2、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没有一部完整配套的法律或法规予以规范,均散见于各类不同层次法律法规及通知规定之中,且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以至于职责不明或在管理上的缺失。如《文物保护法》明确由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法》明确由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明确由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等。此外,即使国务院对于有关历史城市的总体规划作过明确的批复,但都未能挡住一些地方政府《拆旧建新》的城市开发步伐,因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法制体系和法制环境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3、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不适当的开发加剧了文物资源的破坏。在热衷关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和崇尚现代建筑的今天,许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世界文化遗产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遭到了无情的破坏,甚至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某些旅游开发部门目光短浅,为了在短期内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文物进行掠夺性开发,超负荷接待游客,造成古迹的老化,破坏,甚至毁灭,让人们很难感到它的价值所在,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有些地方官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政绩心理。

4、文物部门建制低,执法力量单薄,文物保护工作又难以开展。在我国,县级文物部门均隶属于县文化局,大部分属股级单位,这也给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文物部门是分管全县范围内的文物工作,经常要与一些相关部门及其乡镇联系,由于建制低,文物部门提出的文物保护合理化建议有时根本不被相关部门所重视,吃闭门羹现象时有发生,表明我们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5、文物保护与旅游的矛盾。文物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发展旅游有利于对文物的保护,旅游的收入能为文物保护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但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作用,个别旅游部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发展经济为理由置文物保护于不顾,破坏文物景观,在文物景区内搞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超范围开发,造成了环境破坏,进而对文物保护造成威胁。

上述种种现状,足以证明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严峻性。众所周知,文物是人类祖先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重要体现,任何一件文物由于它所产生的时代,环境、历史阶段和所经历的时空特性,都有其特别保存之意义。一旦破坏,不能再生,其价值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二、文物保护的建议及对策

文物是国家的、民族的、甚至是全世界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资源。保护文物是社会进步的特征和人类文明的体现。文物保护是一项浩大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自觉和全民意识的增强,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作为基层文物保护机构和文物工作者,我们应进一步实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篇9

(一)“城市化”建设对文物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建设性破坏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前所未有的挑战”同存的特点。1)旧城改造及很多开发商对于城市用地地疯狂争夺,导致一些地方的文物保护政策形同虚设,受到严重的破坏;2)一些地方政府出现经济建设(一手硬)和文物保护(一手软)的问题,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严重忽视了社会效益,比如政府对文物保护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抢修维修经费非常不足,导致文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二)文物保护管理体制被擅自改变,专业人员严重匮乏(1)一些地方存在由于文物管理机构事权不分导致文物管理体制上存在诸多盲点,比如某些文物景点及文物建筑由文物、军队、旅游等多部门管理,极容易出现职责不明、管理混乱的问题;一些地区的基层文物行政管理机构严重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文物政策及法规的具体落实制造了障碍。(2)为了片面地追求城市GDP的增长,出现了擅自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的违法现象,即将本属于政府实施的文物保护转嫁到企业,甚至是通过国内外招标承包的方式进行,这些都催生了一连串文物遭到毁坏事件的发生。(3)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瓶颈,比如由于有关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很难满足日益繁重的考古及文物修复工作的需要。(三)违法违规破坏文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处罚力度不够(1)一些企业法人为了满足短期利益和商业利润的极大诱惑,很容易出现毁损文物的违法事件。(2)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等行为并造成文物破坏严重后果的,破坏文物罚款的最高限度为50万,这不足以构成对一些单位及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具体威慑,导致一系列文物保护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二、增强我国文物保护政策执行力的具体建议

我国文物保护政策执行优化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及城市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吉林省一些县市文物保护政策具体执行的调研,就文物保护政策执行优化这一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具体如下:(一)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条文,提高文物保护政策执行的效度城市化建设中诸多对文物保护不利现象要从源头上进行制止,最根本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地方政府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细则,完善对破坏文物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办法等。具体做法:(1)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比如通过“文物保护先行”等行政许可制度的方式,让文物行政部门不断介入到具体的城市化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这样不仅有助于文物保护,也不阻碍经济建设和发展。(2)不断创新多元化的投入模式,从而拓展文物保护经费的来源渠道。比如制定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领域的有关规定;制订文物保护的专项税收政策,形成稳定的文物保护基金等。(二)完善文物管理机构建设,提高文物专业技能依据文物法的具体要求,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领域的系统工程,为此需要:(1)加快构建政府、机构及社会等协同创新的互访体系,从而有效整合发改委、财政部、旅游等多个文物保护的工作机构,不断确立文物部门的牵头作用,使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管理权限,从而履行相应的文物保护工作职责。(2)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的项目合作与学术交流,从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优质资源,协同解决制约文物保护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三)需要加大对一些违法违规破坏文物行为的处罚力度具体建议有:(1)设置具有警戒作用的处罚限度,可以广泛征求有关法律、经济、文保等部门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数值,从而规定文物破坏者意识到破坏文物将要带来的巨大经济风险。(2)加强对文物保护政策的宣传力度,有效传播文物保护政策理念。比如,政府可以建立一个文物保护违规监督类的网站,为公众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平台,可以及时将破坏文物的信息披露,让有关文物行政单位知情并处理违规案件。

三、结束语

篇10

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实施意见》(陕政发[]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宝政发[]4号)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就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广泛宣传,充分认识文物普查的重要性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新时期国情国力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式,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合理、准确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完善文物档案管理,促进文物保护机构建设,提高文物保护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发掘、整合文物资源,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县文化积淀深厚,文物资源非常丰富。各乡镇、各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富裕和谐新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文物普查的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开展文物普查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等形式,深入宣传文物普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并以此为契机,广泛宣传文物知识和文物保护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促进全县文物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文物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1、文物普查的范围和内容。本次文物普查的范围是全县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普查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188年文物普查时已登记的266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了解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现状和环境现状及其它变化情况。编制普查档案和普查报告,公布我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中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为相应级别的保护单位。

2、普查的时间安排。按照国务院、省、市统一部署,普查标准时间点定为年月日,我县的文物普查工作从年月开始到年8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和省市颁布的文物普查总体方案和技术标准规范,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订我县的文物普查安排意见,培训人员,开展宣传。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实地展开文物调查、信息数据登录工作。

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数据库建设,并上报普查结果。

三、文物普查组织领导和涉及部门的工作职责

1、成立机构。为加强对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副县长李小红为组长,文化局局长桑群力、县政府办副主任闫柏平为副组长,财政局、民政局、国土局、统计局、公安局、交通局、林业局、建设局等单位为成员单位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化局,负责文物普查的日常工作。

2、各部门工作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按照普查的要求,积极提供相关数据和技术支持。建设、交通、水利部门负责涉及文物的土地、道路、水利工程档案资料;国土部门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测绘和分析方面的资料,民政、旅游等部门要做好民族、宗教场所、旅游景区内文物的调查;公安部门应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统计部门要配合做好涉及文物普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方面的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四、工作要求

1、文物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工作,凡在我县行政区域内使用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文物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此次普查的具体要求,配合普查机构按时如实地填写普查信息。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瞒报、虚报、推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普查机构要通过实地调查准确填报普查信息,确保普查质量,普查队及其工作人员要妥善保存普查数据和资料,对普查中涉及国家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