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教学设计

篇1

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学习情境,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会动的玩具”这节课中,笔者根据学校的条件,在第一节导入课中安排学生观看了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来引发学生对玩具的兴趣。这时的情境是宽松的,只有适度宽松的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接着笔者用课件展示几个制作方案作为借鉴,同时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参考意义的原理来制作会动的玩具。由于制作的复杂性,课堂往往会变成一个“车间”,这时教师就需要格外地小心安全,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根据不同的需要控制情境是在教学里特别要注意的。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笔者围绕着美术课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1.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

2.以激发兴趣而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设计的目的是使图形有意味,或者奇特,或者新颖。学生观察教室,包括课桌上的文具、课本等,看看哪些可以去设计,用铅笔把它记录下来。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启发点拨;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总评。总评要侧重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闪光点,对绘画上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3.以生活化的图形“引”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会主动、积极学习。而人们对熟悉的东西总要更感兴趣一点。因此,本节课笔者从学生最熟悉的苹果入手,选择大量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化的图形,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到图形变换的趣味性和奇特性,始终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趣味性,积极性很高。教学“标志设计”一课时,正值之际,笔者在课前先制作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案,上课开始时即把图案亮出,逐个提问:这是什么标志?它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发言踊跃,兴致很高,导入新课的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二、“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的作用

在“会动的玩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根据玩具的运动原理组成小组,“协作”完成玩具。而开展“协作”的重要前提是合理而有效的分工,否则就会产生忙的忙、闲的闲的“不协作”的局面。每个学生按分工寻找制作材料,分别完成自己的设计和制作的任务,最后“协作”表演节目,展示作品。

三、“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形成集体思维。其实“会话”是学生互相帮助、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实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会动的玩具”就是一节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动手能力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示学生按三个步骤进行:

1.取材,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

2.构思,对搜集来的材料作一番研究,展开想象的翅膀,考虑用它做什么玩具最合适、最有创意;

3.制作,有了材料,又经过构思后,接下来就是动手制作了,材料不同,制作手法也不一样。

篇2

意象性艺术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对教师开发课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意象性艺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二、意象性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四个要素

1.教师要养成素材收集习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天成事物“乱”象本身就具有特殊性,让学生多接触感受可以丰富对事物物象多样性的感知,改变学生因接触面窄而形成的固有视觉图式,让学生获取第一手的物象印记,为意象性表现打下基础。素材的收集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物象,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各艺术派别的艺术作品,诸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大家作品图片资料收集,可在介绍作品成就的同时,让学生领略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客观事物与表达画家主观感受的方法。

2.教师要具有教学案例设计能力

美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美术教师为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必须具备美术教学案例设计的能力。例:《指甲长长啦》教学设计过程收集资料:2011年9月14日,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专业歌手克里斯•沃尔顿,艺名“公爵夫人”,在纽约公立图书馆前展示她刚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最长手指甲。她的左手指甲总长10英尺2英寸(约3.05米),右手指甲总长9英尺7英寸(约2.87米)。只需484个她左手大拇指指甲那么长就可以够到帝国大厦的顶端。分析与设计:小朋友的指甲是不可能长长的,以上的资料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长的指甲。指甲,其长长后并没有固定模式,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猜想,于是《指甲长长啦》这一意象性绘画教学课案例经多次修改设计完成。

3.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读“画”

意象性艺术因过多强调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表现世界。因此艺术家就需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眼见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即在表现对象时有意或无意地改变对象的自然形态,以符合自己的创作所要表达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再现客观对象时,有具象表达和意象再现两大形式,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意象艺术作品时应更多从体会作者对事物的主观感受入手。创造美、表现美的标准不具有唯一性,从而为理解、接纳美术作品奠定感性的理论基础。

4.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形式美法则

篇3

关键词: 初中美术 教学设计 适宜性

初中美术课程中教学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按照教材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审美实际,做到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审美,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审美的提升作为目标,切忌教学时过多信息、过大跨度、过高要求,超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本能力。笔者结合所教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教学案例中探究教学设计的适宜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美丽的书》是一堂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手工课。通过以上两次单独的手工制作课,基本了解每个班的制作水平和制作高手。在《美丽的书》这节课上,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从书籍封面、封底和书脊,再到内页,如果单独看都是平面的,但随着人们的翻阅、视觉的流动,这些平面则组合成一本立体的书籍,带给人美的感受。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书籍设计,融入到书的丰富多彩的美妙世界之中,形成“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设计思想,提高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根据学生个体及材料准备,可分层要求完成书籍的创意设计、制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设计意识,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书籍设计不仅是为书装扮一件漂亮的外衣,而且能在制作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制作的乐趣。

图(一)学生作品展示 图(二)学生作品展示

以上图片是学生利用两节课时间制作的属于自己的《美丽的书》。当学生呈现作品,我顿生一种想法,如果我是他们,希望在我交给老师的一瞬间,老师是什么样的表现呢?其实在我们这样一个江南小镇上的农村中学,初中学生是由本地的农村孩子和来这里务工的外地孩子组成的,相比于城市的孩子多了几分腼腆和憨厚,又多了一点淘气。在课堂上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总是刻意收起笑容,我有时有这样一种想法,我要做一个微笑的美术老师。我也这样尝试了,我给每个学生做了作品档案袋,把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瞬间用相机记录下来。我有时和学生开玩笑说,等若干年后,你再来看美术老师,我能翻出你学生时代上美术课的照片,那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呢?看着学生灿烂的笑容,我心里想孩子们现在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成长、不知道什么值得珍惜,可是老师知道在你们学习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美好的记忆。

图(三)《美丽的书》学生作品 图(四)《美丽的书》作品

通过以上案例,我对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适宜性有了一些想法,与同仁一起探究。

一、美术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适宜性应该联系学生实际而展开。

如地处江南小镇的农村中学,结合现在的教学条件,制定适合学生的课程是很重要的,如果老师要求过于浮夸,让学生有种遥不可及的感觉,那么这样的教学设计注定是失败的,是没有响应者的,也会给那些比较调皮的同学可趁之机,这将是从教的小学老师最头疼的上课纪律问题。记得这届初二学生不是我从初一开始带起的,在初二时才接手,接手时,我就制订了计划,第一个星期不急于上新课,我准备把这个星期定为互相熟悉周,让学生了解我的教学风格,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每个班的具体情况,尤其重要“军情”(班中的皮大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的设计适宜了你的学生吗?好比你做好了自认为很可口的饭菜,可是客人不喜欢吃,你就是白忙活。记得上课时总会碰到几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有时我会想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每个小家伙的动机是不同的,抛开学习成绩这件外衣不看,老师真正用心观察过学生吗?传统意义上认为学习不佳的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最丰富的,大部分人很希望甚至更强烈地期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肯定。在设计教学中千万不能忽略这些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学习能力,如果兼顾到这些同学并使他们从学习中得到肯定,你的课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美术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适宜性应该联系环境而展开。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先体会课程的可行性,有时我是这样想的,把学生想象成孩子,如果我的孩子在上初中美术课,教师要求带的美术用品是我能够准备的而且乐于准备的,那么我就会对这样的美术老师很敬佩,反之,准备了一大堆,又花了很多钱,心里肯定不舒服。我在读研时,听钱初熹老师的课,大受启发,在日本很多美术作品都是用家中不起眼的废旧用品制作完成的,有一种变废为宝的神奇魅力。而且能锻炼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

三、美术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适宜性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的成效性。

篇4

通过《中国古代石雕》这一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对上述认识更加肯定,并有了更全面的补充。

首先,高中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学业负担过重,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考学的双重影响下,高中生习惯性的把美术欣赏课视为副课、休息课,而得不到学生的足够重视,不能正确认识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真正用意和目的。这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由于基础学科学习压力大,高中生不愿意在他们认为对高考无用的学科上花费精力来获取新的知识。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会拒绝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有趣的新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否能够把你所讲的内容很好地寓教于乐,是能否达到预期授课目的的首要环节。

再次,由于高中生课内外阅读量的增加,对于美术欣赏课本中的图片、文字资料大多比较熟悉,因此过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美术欣赏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他们渴望获得书本以外的更多有趣的知识。

在《中国古代石雕》这一讲,考虑到学生们的以上诸多问题,我做了一些十分有益的课前准备工作,首先基于课本查阅大量史实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几大重要发展时期,上网了解与作品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人物以及佛教的传入发展概况,同时要通读一些关于本课内容的文学评论(李泽厚《美的历程》关于汉代以及佛教艺术文化的论述)。这样均是为了增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找到课本外有益的知识,故事,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让学生们从历史故事中更好地了解人以及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创造出来的艺术。在本课中,我利用昭陵六骏的被盗史,引出了一个很好的点——国宝的流失,中国的耻辱,平凡人的爱国心,以激起同学们的一种自发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的强国心,效果十分明显。

此外,美术课不能光高高在上的谈经典,这样会使学生对艺术产生距离感,从而使他们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因此,美术更应该接近生活接近学生。由于古代石雕本身已是时代久远的一种艺术形式,距离感的产生很自然,我要做的就是使同学们感受到现代生活中雕塑的存在,雕塑产生的一种自然性,必然性与其制作的传统手法。对此,在讲课之初,我便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整体提问的形式,引出雕塑的分类及定义,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反应及整堂课的最终效果能够看出这样做的益处。

篇5

本课属设计应用范畴。重点是继续探讨教师课堂示范的有效性。有趣的吊饰通过有趣的吊饰的设计制作,有趣的吊饰让学生在想一想、画一画,做—做中进行制作活动;使学生在动脑与动手中进行学习活动,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收集资料,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展示自己的资料;通过课前设想把教师课堂示范有效性这一教学辅助手段放在制作环节中,教师采取示范吊饰的全过程制作方法,示范吊饰具体装饰细节制作方法,及针对个别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而有针对性示范制作。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引导学生更好更直观了解吊饰的制作方法。从而突破本课重难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使学生可以更深刻的掌握制作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制作热情。

通过拼贴游戏的方法简化复杂的造型过程,让低年级的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造型设计。组织学生“物以致用”美化教室,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有趣的吊饰。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用彩色纸材,采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练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与动脑结合,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的方法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举行用吊饰美化教室的活动,使得“物以致用”同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三、重难点:

1、重点:运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制作。

2、难点:组织学生用吊饰美化教室,激发学生美化生活。

四、教学用具:

教师:教师示范制作的吊饰,民间饰物及其图片、彩色纸、剪刀,胶水有趣的吊饰。

学生:画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设计:

1、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吊饰和民间饰物及其图片。

2、学生介绍展示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启发学生设计思路。

设计制作

1、通过教师示范吊饰的全过程制作方法,示范吊饰具体装饰细节制作方法,及针对个别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而有针对性示范制作。而更好引导学生制作并请学生总结方法。

2、可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并请学生作方法介绍。

20分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启发学生有创新设计思维,使学生掌握各种制作方法。

美化教室

分小组,分小组地进行,并评讲布置效果。

10分钟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欣赏民间饰物和图片,引入本课。

2,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并用简短的语言作介绍。重点介绍造型和色彩。

3、教师小结学生的介绍并总结民间饰物;造型夸张、简洁、色彩鲜艳。

(二)进入新课:教师示范用组合拼贴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设计制作。并展示吊饰作品。

1、教师表扬资料展示充分的学生,并鼓励学生设计夸张简洁的造型

2,教师以一福字吊饰的造型为例,具体制作吊饰的全过程并提议讨论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细节。

3、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请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造型,并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教师一边完善、一边示范装饰部分的细节制作。最后请学生试着总结制作方法:

1)构思形象

2)用画、剪、折、撕等方法得到基本图形。

3)组合拼贴造型。

(三)学生设计制作:鼓励学生开展思路设计各种造型的作品,贴成一串,成小吊饰。教师随机检查修改并重点有针对性的示范,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最后展示学生作品以激发别的学生设计制作思路及热情。

(四)进行美化教室的活动

1、组织学生分小组布置美化分配的场地,要求小组协作。

2、学生评价所布置效果,教师小结,评出优胜组

(五)延伸教育: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海豚以及海豚的习性。

2. 了解海豚简笔画的画法步骤。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海豚及其习性,了解海豚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见过蓝色大海中的海豚吗?如果没有见过,那么今天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认识海豚呢?板书:《可爱的小海豚》

二、新授

     同学们请看这段关于海豚日常生活的视频,然后回答老师以下几个问题:

1、海豚是什么颜色?

2、你认为海豚最可爱的是什么部位?

3、海豚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最喜欢吃什么食物?

同学们观看完视频后交流讨论5分钟时间,然后请同学回答。

了解了海豚的生活习性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可爱海豚的简笔画画法,请同学们睁大小眼睛看仔细啦!(见附页)

篇7

教学主题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风来了》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教师以春夏秋冬四季风不同的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来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风的形状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怎样表现风来了呢?这便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学习问题。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感觉,体现出用线条表现风的感受。旋转的涡状线和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表现出不同的疾风景象,借以启发学生从可视的线条形象中去体味风的方向、大小、疾缓,帮助学生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的体验。

二、学生分析

对于绘画自然的景象。看不见也摸不到,所以通过简单的线条来表现风,由浅入深,从而由风来了,各种事物等等发生的变化来感受风的存在。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电子白板、移动平板电脑等多媒体技术:

创设课堂情境,提供资源、拓展教材,扩大信息量,形象直观,展现不能展现的东西,展示评价,反馈信息;

使用多媒体的预期效果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扩大信息量,拓展教材。在展示评价环节我还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平台进行了作品展评。使用这些技术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为课堂节约了时间,很直观的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效。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小实验导入

老师手里转动风车,小风车转起来了。提问:风车为什么会转哪?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16.风来了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通过小实验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风来了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欣赏老师准备材料,教具。

二、回忆想象

我们的大自然处处有风的影子,它给我们什么感受?课件出示四季图片感受风的存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风来了时自己的自身感受。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

学生回忆想象

三、自学1.出示《风》这首诗?风都做了哪些事情?

2.风的种类名称?

3.风的等级?

4.现实生活中风的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观察图片,学生可以更直观清楚的了解风。

通过欣赏,图片直观展示,学生观察想象

学生回答

白板工具使用刮奖刷

四、深入内容,动态图片讲解

大风-强风-龙卷风-台风

设计意图:风的不同带来的感受不同。学生深刻感受风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风的了解

观察认真,深有体会

信息网络资源动态图片

五、风的坏处与好处图片对比欣赏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创作思路。

展示实际现象图片,激发学生的绘画表现兴趣

学生认真欣赏

通过白板展示

六、小游戏,表演风中走的情景。

逆风走,顺风走。

3.整理。

设计意图:学生亲身实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

老师安排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游戏,感受体验

播放风声背景音乐

七、图片深入了解欣赏

风中人物事物形态的变化

风中人物图片,蒲公英图片

设计意图:为绘画做准备。

展示讲解

观察

聚光灯白板等工具运用

八、画风

运用线条表现风的方向和形态。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记忆。

教师演示

学生观察

白板演示

九、找错误。

学生上台找图片错误

十.欣赏诗歌描写风

设计意图:感受白板,激发兴趣

教师指导

积极配合展示自己

白板工具笔的使用

十一、绘画作品欣赏

十二.学生作业要求。

通过回忆刮风时的场面,分析和认识不同季节和不同风力下的人们生活情景变化,描绘风出来时的情景,注意人,物和风的一致性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作业

白板课件图片欣赏展示,背景音乐

十三:作业展评

师评

生评

投影展示

十四:拓展

总结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篇8

教学课题:《五彩的烟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烟花的形状、色彩,学习用不同的点、线组合表现烟花。

2、能力目标:掌握油画棒的表现技法,通过用点、线和色彩来表现烟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油画棒、彩砂纸)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教师示范画烟花的过程进行观察、思考学习、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点、线变化的美,提高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表现能力。同时创设情景教育学生烟花虽美,但造成的污染很大,今后我们要做到少放烟花,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能运用点、线结合表现形状各异的烟花。

教学难点:设计表现不同形状的烟花,初步认识线条有旋转方向,能表现出烟花的光亮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微课、范作、黑色砂画纸、油画棒等。

学生准备:黑色砂画纸,油画棒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兴趣导入法

观察法

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美术工具,课前准备)

二:导入教学

1、情景导入:

请欣赏一段小视频。

师旁白结合视频创设情景,不小心打翻的颜料盒,动脑筋用画笔勾勒出舒展的线条,结果变成了一朵绽放在夜空的烟花。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烟花。

师:我的小创意有没有吸引到你呢?

2、出示课题:板书—《五彩的烟花》(接下来,请看视频,组织学生用挥动双手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

师:看着你们不断挥动的小手就知道你们很喜欢这些烟花。

师:“我请同学来描述下你眼中的烟花?”

生:漂亮(师引导说出哪里漂亮?从颜色、光、形状着手)

师:用你手中的画笔怎么样去画它?请两位小老师上来画一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瞧,这些烟花里有我们认识的谁呢?(引出点、线,板书出示)

生:述。

师总结烟花的形状,用千变万化形容,颜色用五光十色形容。(边总结,边进行板书出示。)

师:请大家用你认识的点、线画一朵烟花。(两分钟倒计时)

(教师巡视、观察,选取两张同学作业进行展示,组织学生停下画笔)

师:我发现这两朵烟花画的很生动、有趣。(线条在变化、旋转)

3、欣赏教师烟花作业:

师:我也带来了许多不同变化的烟花,一起看看吧?

(拉开板面,展示烟花作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烟花千变万化的线条和点,并且表达出来。)

师:我们学着用美术语言一起描述一下吧?(课件出示)

4、画烟花技法学习:

师展示自己的两幅烟花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播放视频(教师旁白画烟花的步骤、方法。)

师:我相信你们画的一定会更漂亮。

三:创作活动:

1、先明确创作活动要求。

2、鼓励学生尽情大胆的画吧!

(烟花图片播放,放背景音乐,教师训导,个别辅导学生。)

教师创设情景送给大家一片夜空,希望能绽放满五彩的烟花,请同学们先学习将烟花剪下来。

3、示范如何将画好的烟花剪下来,提示用剪刀安全知识。

四:作业展评

1、自主选择烟花绽放的位置。(教师一旁帮助同学们)

2、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评价哪一朵烟花更漂亮。(给烟花的小主人点个赞)

3、自评(请同学自己与大家分享画烟花的乐趣)与师点评。

4、引出污染环境的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唤起保护意识。

五、拓展

1、在美术的世界里有很多表现烟花的方法,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视频,教师旁白引导大家认识更多的方法。)

2、教师拿出用烟花装扮的手提袋,引导将美术生活化,用学习到的知识去美化生活。

师:你们喜欢这堂美术课吗?

生:喜欢

师总结:今天,我认识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画家们,你们用富有变化的点、线,为我装扮了一片五彩斑斓的烟花世界,我感到非常欣慰,并且你们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云朵和蓝天一定会非常感谢你们,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善于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双手创造出更加有趣、美好的生活。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下课。(要求整理工具、清理桌面)

板书设计:

烟花的形状:

千变万化

烟花的颜色:

五光十色

篇9

9.台灯的设计

课型

设计.应用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通过观察欣赏、小组讨论、体验探究、教师演示等方法,了解台灯的在性特点,简要了解工业设计的相关知识及基本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及能力。启发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并感受“设计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感受台灯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美化身边的环境。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台灯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学习设计的浅显方法,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用途设计出功能实用、造型美观的台灯。。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探究

三、学生艺术实践

四、小结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观察台灯,初步了解台灯的造型及功能上的特点,为设计台灯打下基础。

欣赏不同的台灯设计,开阔学生视野,解决教材重难点。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了解他人设计思路。

通过小组探究,启发构思。

通过创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1′

14′

20′

5′

出示凿壁借光图片,同学们谁知道这个故事,

匡衡在读书的时候借用邻居家的亮光,那么我们晚上学习的时候就是谁给我们带来光明呐?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台风设计这一课

〈一〉

出示蜡烛图片,

老师:看看老师带来的台灯。

那么台灯有什么特点呐?

屏幕出示文字说明,

〈二〉师范(画手电筒):这次是台灯了。

那么台灯到底长什么样呐?请同学观察台灯有几部分组成,他们各有什么作用呐?

其实早在古代的时候就出现了台灯。出示长信宫灯看视频,交流收获

引出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三〉引导学生欣赏学生作业。

提问:看了别人的作品,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设计一盏造型美观,功能独特的台灯。

出示作业要求:

讲评学生作业。

建议绘画的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台灯造型,收集材料,把它做成一件台灯工艺品。

出示用废旧材料制作好的一盏台灯造型。问:像一件工艺品吗?如果让你制作一盏台灯工艺品,你会做吗?建议绘画的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台灯造型,收集材料,把它做成一件台灯工艺品。

凿壁借光

台灯

生:不是台灯,是蜡烛

台灯是聚光的

小组讨论:台灯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视频总结出实际的美观和实用性

赏析书中的台灯图片。

1.欣赏书中图片。

欣赏书中学生作业。

谈谈自己受到了哪些启发?

根据你的观察与研究,设计一盏造型美观,功能独特的台灯。可以绘画,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利用收集的废旧材料制作一盏台灯工艺品。

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

习题设计

板书设计

设计要求

造型美观

功能独特

篇10

教学策略:

在本课的学习中,多让学生了解民间传统工艺的魅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雕刻制作的过程,学习不同雕刻方法,提高对雕刻艺术的认识与欣赏能力。本课内容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在雕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激发其创作灵感和动手实践的欲望。通过感悟、发现、尝试、创作、拓展学习几个环节,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雕刻的方法。本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探究,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作业展示中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评价,把他们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展示、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间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体现人际间的交流与关怀。

教学目标:

1、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雕刻一件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各类雕刻作品,认识雕刻的种类。寻找并运用身边的媒材,引导学生将平面的内容用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初步了解什么是雕刻艺术,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体验雕刻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雕刻的相关知识,对雕刻作品的设计。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雕刻的刻制方法。

教学准备:粉笔雕刻的酒杯、ppt

教学过程:

1、出示展示物,引出课题。

2、生活中的雕刻品(公园里的石像;故宫里的图腾;寺宇里的佛像;精美的玉坠)

共同特征:通过雕刻而成。

3、解释雕刻的含义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塑、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4、请学生举手发言:生活中你所知道的雕刻品。(引出雕刻的不同种类)

5、雕刻的种类(1、按空间占用分类。2、按材料加工分类。3、按功能分类)

6、雕刻的表现形式:圆雕、浮雕、透雕

图文解释各种雕刻品及形式,着重将圆雕与浮雕做对比,帮助学生分辨两种雕刻品(请学生在学习了圆雕和浮雕后,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理解。)

7生活中不一样的雕刻艺术(知识拓展:水果雕刻、冰雕、蛋雕、粉笔雕刻……)

8、介绍雕刻工具

9、学习雕刻步骤(1、设计草图。2、切基本型。3、构画样稿。4、确定刻法。

5、进行雕刻。6、尝试敲印)

10、布置作业: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件小型雕刻作品(分小组讨论,设计初

步草图)

11、课外知识补充:知识窗

传统雕刻即以手工的方式运用刀、斧等工具在木材、石材等基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