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管理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城市管理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形势背景
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城市秩序和优美的城市环境,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以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为归宿点,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执法体制,从而达到执法的最佳效果。但从整体来看,城市管理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执法是“下游”,是出现问题后的处置。执法是最后一步,规划合理性、科学性、便利性,更为关键。
做为我市首批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单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多年来,我区在城市管理方面亮点频现,并曾多次在全市推广。
二、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居民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任务越来越重,就要求执法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进一步增强人性化管理意识,建设人民满意城管。
2014年,我市为积极破题行政执法困局,经过多年的积极摸索试点,通过了《天津市街道综合执法暂行办法》,我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权重心下移到街镇,执法人员一并划转,初步形成“一支队伍管全部”、“一支队伍管到底”的模式。
三、发现问题
尽管全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要清醒看到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尚不健全
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观念;仍存在突击式、运动式的管理模式;仍缺乏对城市管理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对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仍然不足;很多问题存在整治、回潮、再整治的现象。
(二)城市管理的联动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区城管执法队伍的执法措施还显得十分薄弱,执法手段单一,实际工作中办法不多,无法单独完成复杂的执法任务;而来自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的辅助力量不足,造成权责不均衡,仍存在“有权管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的不和谐现象;还未形成管理合力。
(三)居民的法治意识比较薄弱
居民自我法律意识欠缺,违法后还蛮不讲理的现象较为严重,从整体来看,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不强,客观上加剧了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四)基层城管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作为城市管理“主力军”,城管执法人员职责多、任务重、标准高,且城市管理工作反复性强,反复清、清反复,队员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时间一长,就会对工作缺乏信心,影响工作效果。
四、原因分析
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一种行政措施,是城市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城市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作为直接面向来百姓的基层执法人员,其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群众对管理体制的信任评价。当前随着城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管理手段与多元化社会中日益复杂管理对象之间的不协调凸显,然而城管执法系统改革、立法进程相对滞后,致使城市管理执法成本较高,城管发展出现困境。
五、工作建议
通过此次主题教育学习内容,根据具体调研情况,就镇街如何开展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发挥镇街主体作用,强化属地管理,避免推诿扯皮
应该说镇街在行政执法上,有先天优势和特有的资源。城管执法、公安、工商、卫生、民政、劳动等部门日常工作都归街镇管理,这样能发挥很大作用。街镇辐射半径大、反应速度快,发现问题后,相关职能部门就可以赶到现场,当即叫停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这样就是扬长避短,发挥街镇先天具有的管理优势,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推进街镇综合执法,从而彻底解决“有权管的看不见、看得见的无权管”的行政综合执法困局;同时有效避免对于一些执法成本高、执法风险大或是执法部门认为“无利可图”在各部门之间容易相互推诿、扯皮,导致形成管理“真空”、执法“空白”的情况;此外,还可以解决各部门之间执法力量分散,缺少统一协调,不能形成合力的问题。
(二)镇街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要打造“为民、便民”的品牌,提高居民参与意识
街镇工作政策性强,管理事项多,覆盖面大,与百姓群众联系紧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属地”成为了落实责任的主要途径。据统计,当前群众对城市管理问题的投诉举报中,有大部分的问题发生在社区、村居,如违章建筑、圈占绿地、占路经营等。但目前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群众参与度非常普遍不高,社区、村居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一些城乡结合部甚至成了城市管理的空白地带。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一线人员有限,存在“裁判员多,运动员少”的局面。二是基层城市管理问题主要依赖群众反映,缺少主动发现。社区、村居委会还缺乏与城管执法单位等专业部门的有效沟通协作。为了加强管理建议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居,设立城市管理工作站,做为行政综合执法权重心下移的重要举措,执法人员主动贴近群众,转变工作理念,将管理服务关口前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居民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管理服务重心下移、主动服务拉近与社区居民的关系,赢得居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将60%的精力用在服务,30%用在管理,剩下的10%才是执法。关键是搞好服务,将基层事物纳入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建立良好的秩序氛围,促进大家自觉守法,实现了居民与镇街互动合作双赢的目的。
(三)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综合素质,铸就文明之师
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行政综合执法事业的发展。当前锻铸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训练有素、服务至上、和谐共进”的文明执法之师是迫切需要。镇街要进一步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致力完善公开、透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执法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量化考核机制。一要加强基层建设,通过抓学习、讲团结、严作风、求自律,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加强教育培训,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有效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三要培育严明的执法文化,践行文明执法操守,激发团队活力,建树精英形象,迈向和谐共进,旨在培养锻炼“文明、高效、规范、守纪”的执法队伍。
(四)强化城市管理意识,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城市排水管网作为城市一项重要公用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面貌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着多方面考验。近几年,我国多个城市在暴雨季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给城市交通以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如何充分发挥城市排水管网效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此,文章针对我国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现状浅议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
1.城市排水管网现状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建立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加大对城市发展及建设力度,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也在逐渐健全,排水管网的普及率也在获得了较大提高。但是目前看来,我国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还存在众多问题: 如城市发展建设与排水管网规划、设计不协调,致使污水处理技术条件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人们保护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接排人河道造成水系污染; 污水处理厂建设与排水管网建设不协调,二次污染时有发生; 排水体制区分不确定导致雨污水合流,致使污水得不到合理处理; 排水管网设计标准较低; 已建成排水管网系统管理及维护经费不足; 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致使排水管网建设落后与城市发展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城市排水设施的发展。
2.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与管理
2.1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城市排水管网
城市排水管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城市排水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划一般为几年或几十年,然规划蓝图一经实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改变,其影响是深远长久的。目前,很多城市都存在排水管网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另外,如果大范围进行排水管网改造又是极其困难的,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施工复杂,影响人民生活和交通。所以,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工作应当统筹安排、近远期综合考虑,努力克服短期行为。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应从深度处理、污水回用等多个方面统筹规划,从城市的功能性出发,以工业、农业、商业等设施为基础,准确地做好城市排水管网的调研,切实有效地将现有和潜在的排水量考虑到规划中。另外,合理地进行管网定线以及污水处理厂选址,形成“集中处理、合理排放”的良好局面。科学地设计排水管网对排水效能也有较大的影响。在进行城市排水管网设计前,首先应该了解当地自然条件、现有排水设施、气候、地形以及污水回用情况; 其次,应针对具体工程,摸清现有其它地下设施埋设情况,避免重复以及冲突发生; 再次,设计人员宜参考排水管网维护管理部门意见,他们掌握了城市排水管网运行中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对排水管网中存在的问题十分了解。最后,设计人员应与时俱进,关注本行业发展动态,多采用先进管材,改善排水管网水力条件。
2.2完善排水管网建设、运行方面的法规条例
较发达国家或城市地区,我国关于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和运行方面的法规条例相对较少。政府对排水管网建设监督及扶持力度还不够强烈。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条件,建立健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相关的法规条例。以此来规范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维护管理等行为。从而确保城市排水管网的健康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利用,杜绝或减少水污染发生,保护水资源,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2.3 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多开发及使用新技术
施工过程是将设计成果转变为产品的过程。城市排水管网施工工序大多是隐蔽工程,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质量管理不严,存在“完工了事”的错误思想,必将给排水管网系统埋下巨大的隐患。所以,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每道施工工序,确保施工质量,从而保证管道达到设计过流能力,具有良好的排水效能。一个优秀的施工单位应当完善自身内部质量管理,健全自身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开展以领导为首的质量管理机构,从下至上形成质量管理控制网络。使各级从业人员有章可循,严格工艺纪律。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下道工序监督上道工序。采用自检和互检相结合监督机制。必要时,甚至可以采用经济手段参与质量管理,奖优罚次,从而提高企业员工质量安全意识。另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中,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工技术得以发展和应用。如管道非开挖技术、降水技术和顶管技术等。大大地缩短了施工工期,并且便捷地解决了以往传统方法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城市排水管网以后充分发挥排水效能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2.4加强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维护管理
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关于加强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维护管理规程出台了不少。但是,实施的具体情况让人堪忧。目前国内仍有许多城市养护队伍人员专业技术差次不齐,甚至有的城市连起码的维护队伍都没有,排水管网被敷设后,基本上没有养护管理过,何谈对定期检查管道了。所以,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应当提高对城市排水管网养护管理这一块的重视程度。优良的排水管网规划、设计以及施工对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良好的排水管网设施维护管理也同等重要。在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中,管网维护管理应做到: ①建立完善管网巡查制度,确保城市排水管网的完好运行; ②加强排水管网调查,确保管网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正常化开展; ③尝试推行排水管网管理专业化、市场化,引进和培养高技术专业人才,形成优良的养护作业队伍;④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逐步实施养护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质量,同时降低维护成本。⑤借鉴发达国家或城市排水管网先进养护管理经验,提高管网养护管理水平,科学治水。
2.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爱护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的自我意识
各级政府应当增强人们自觉爱护排水管网设施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排水管网设施管理办法,形成人人自觉爱护管网的良好现象。对故意盗取城市排水管网设施以及乱接管道等行为,应依法严厉制止和处罚,减少城市排水管网设施遭到的破坏。
2.6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效能
加强监管,确保排水用户达标排放排水管道排水不畅有时是由于用户将超标污水排入管网造成的,部分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粘稠渣油、柴油、汽油、油脂、浮渣等杂物,生活污水中也有一些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丝网、纺织物等易堵塞管道的废物。 油脂 、渣油冷凝后犹如沥青一般,不仅堵塞管道,而且很难清掏,柴油、汽油等容易引发火灾,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发生爆炸。对此,一方面,新增的用户排水出口与市政管网接口前必须增设化粪池,各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等,在污水出口处必须增设隔油池。 另一方面,结合排水许可制度,通过对排污用户排水水质、排污量、排污口设置、特征污染物等情况的了解逐步建立排污档案,根据排污量和污染物特点建立排污户分级制度,针对不同级别的排污用户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从而实现污水排放的源头控制,进一步保障排水管网设施和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
3.结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确保城市排水管网可靠运行,关系着城市的市容市貌、卫生条件,联系着每家每户; 对城市度汛和发展等都非常重要。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其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广大建设和管理者深入探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蓸炳芹,鱼永强,邢蓓.谈谈市政排水管网的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96.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建议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支柱产业,建筑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多、规模逐渐扩大,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土建造价施工中含量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多方面不同专业的知识,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符合建筑规范标准,是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能够有效预防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的产生,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实现了建筑企业的高效建筑工程管理,避免了工程质量通病,降低了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成本,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项目建设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成败与否。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能够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民创造出高质量的建筑。同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整个建筑工程有重要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保证土建工程的按期交工,还能够提高土建工程的最终质量和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对整个项目的每个环节都进行质量控制,从建筑的投资到是施工完毕,都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系统。
3.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施工企业缺乏施工质量管理意识
由于施工企业把工程效益放在首位,再加上建筑项目的复杂性,施工企业常出现赶工期的现象,对工程施工质量没有加以重视,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不足。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经常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没有充分考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制定的施工方案存在很多问题,无法科学的指导现场施工,放松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忽视了工程的质量控制,降低了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
3.2 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今年来,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了明确的额规定,要求建筑单位加强内部的内部的管理水平,监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我国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人员仍然存在业务素质较低的问题。有的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的学历较低,并不具备基本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的质量控制管理人员是其他专业转换过来的,甚至有些是下岗或者退休后才参与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这些都是造成了施工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较低。
3.3 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不够
对于任何一种施工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是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不例外,如果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必然不能够建设出处高质量的工程项目。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原材料选择不正确的情况,不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质量不符合要求,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受到影响,不能够正常的进行计划中的施工,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
4.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4.1 严格把关施工原材料的质量
施工原材料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严格把关进场材料的质量,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建筑工程施工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钢筋以及植物材料,另外还有如施工机具、构配件和草坪等。在这些原材料的采购环节,要选择认证的供货商,并对原材料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进行比较分析,保证植物材料无病虫害,保证材料的质量,提高植物材料的成活率,避免浪费。在原材料的使用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进行确认,避免出现问题而影响施工正常进行,不仅能够保证施工按时完成,还能够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2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仅代表了建筑单位的形象,还是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否能够达到标准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筑工程单位必须要重视监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得到落实。要对建筑监理单位执业人员进行施工图的培训及考核,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熟悉施工图,并且能够分析施工图的设计意图,对施工图的细节要熟记于心,总结出施工图的关键施工部分。并且,要开展工程管理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真正需要,更新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施工现场过程中,加强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指挥,发现纠正不规范的施工操作。
4.3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了一批新的施工技术,并且施工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在开展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同时,需要提高管理水平,施工企业要学习现代的施工理论,将先进的施工理念和施工技术应用于实际施工中,能够解决传统的施工技术中的质量问题,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有效的实现施工技术和质量的控制。通过应用先进的施工理论,指导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更加高效的施工质量的技术和管理,提高控制管理的合理性。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要具备现代施工预防理论,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分析建筑施工质量的常见影响因素,并详细分析所有的影响因素,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降到最低,及时发现施工中产生的技术及质量问题,通过改进施工技术方法和方案,保证施工过程中准确性,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影响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
4.4完善工民建施工质量的监管机制
质量监管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工民建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能够进一步提高工民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政府和企业监管机制不足。因此,政府要建立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工民建进行规整,施工单位也要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不断完善企业质量监管机制,并真正落实到工民建项目施工过程中。
结 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施工企业缺乏施工质量管理意识,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不够。在实际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要严格把关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完善工民建施工质量的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张燕芳.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李平. 浅议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 改革与开放,2011,04:86.
[3]董秀良,申国军,罗玉堂.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致富向导,2014,26:306+333.
篇4
关键词:管理、施工、策略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目前企业施工项目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成本管理责任没有明确,对于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安全目标、质量目标以及安全责任、质量责任,却对成本管理、成本目标没有明确的责任规定。企业在施工中将成本管理的任务直接归于财务部门,在施工中如果技术人员采用了可行但是不经济的技术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势必会增大工程的成本。一旦调度人员没有合理安排生产就会造成材料倒运费的增加,如果生产工人不注意零碎材料的使用和管理就会造成浪费,必然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大。所以我们可以说成本管理的主要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财务人员只是成本管理的组织人员,所以施工项目中的所有人员都负有成本管理的责任 在项目的实施中成计划以及成本控制均不到位。因为建筑企业长期受经济体制的影响,生产组织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预结算人员等都各自管理自己的职务,企业在完工后的市价损耗成本得不到真正的实现,但是工程项目却具有唯一性,所以企业以后在遇到类似项目也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成本管理办法。所以企业在制定成本计划时只是简单的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百分之几后的成本作为目标成本,却忽视了该工程当时所处的市场环境、现场施工条件以及质量工期等要求。企业在工程的成本控制方面只是简单的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和一些没有实际作用的理论性规定。
二、影响企业施工成本的因素
施工组织计划影响工程成本。施工组织计划不仅是领导施工的重要文件,还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工具。企业想要控制工程造价,那么每一个建设工程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经济上、技术上的全面分析选出最能合理使用物力、人力、财力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作用。在工程项目需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时,就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论证分析,看用什么方法能够提高劳动率,降低工程成本,最后在进行运营推广。例如在工程中采用混凝土还是自拌混凝土,是采用机械挖土还是人工挖土,使用挖土机还是推土机,以及填土,石方的运距,确定余土外运与土源的具体地点等,这些容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对工程的造价影响比较重大所以企业要做到统筹兼顾,对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出很好的论证。
施工进度能够影响工程的成本。任何工程都有规定的工期,企业可以在施工组织时利用网络技术的关键线法来保证施工项目的合理进行,这种方法能保证项目按照计划进度的实施,且具有很高的效率并且工程费用最省,能够让有限的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使用。不管施工进度比预期的建设时间长或者短,都会使工程费用增加。如果企业只是一味的考虑施工时间,过多的重视工程的形象就会不知原因的压缩工期,最终导致材料、设备的采购费用增加,降低生产销率。从反面来说,如果延长工期势必会造成材料的积压和人力的闲置浪费。所以加强管理让工程按照预期规定完成就会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企业应在施工前明确工程成本管理责任。工程在开工之前企业要确定项目的责任成本。首先企业要根据中标额度调整预算成本来保证工程的成本预算,从中标额中减掉将计取间接费用、计划利润、定额编制测定费等项目。根据需要对临时设施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先把从业主你哈里收取的费用减掉,然后再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项目经理部做出该费用的使用计划,最后在计算出项目的成本计划,最后项目经理部再根据项目的总预算成本将资金分到分部分项目工程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对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做出科学的预测才能编制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在编制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仔细、详细的搜集分析市场行情和供应条件等相关做资料,保证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实施动态的管理模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1、首先是材料成本的控制。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所以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是材料成本的控制。材料根本控制可以分为价格控制和数量控制。把好进货关,对那些需要量较大的材料要要采取招标的办法,通过比较的方式将价格降下来也可以采取直接从厂家进货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减少运输的中间环节,节约材料的差价。然后零星的材料实行代储代销式的管理并尽量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这一条件减少费用,做到用多少结算多少,减少库存积压带来的损失。在材料的数量上采用限额领用制,施工队伍领出使用完工后按一定的比例扣除损失归还给库房。对于盘点、回收有困难或消耗性大的低值材料可以包给施工队伍,由施工队伍管理采购和价让,避免浪费现象的产生。
2、然后就是人工费用的控制。在施工方面,各施工班可以按分项工程以及王城的工作量进行总价或者单价的工资承包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工人不出力工作的情况。分配并培养一些有专项技能的工人,合理调节各环节工作人员的松散情况,不仅可以加快工程的进度还可以节约一些人力费用。
3、在施工机械上损耗的费用企业也不能小觑。企业想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降低配件与燃料的损耗就要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采用将设备中的中小维修费用与燃料消耗费用一同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承包,对于那些需要外部租用机械的要做好工序衔接的工作,提高机械的利用效率,促进其满荷运转,而那些按工作量结算的外部设备,要做好原始的的记录。施工机械要采取单机成本核算的方式,在费用支出与机械产出比例没有效益时可以采取市场手段出租、淘汰、或者转让。
伴随工程行业的逐渐扩大,工程量清单的不断实施,企业实行自主报价,市场形成工程报价已经成为必然,所以施工单位自主报价的根本依据就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因而建立健全企业定额的源泉就是施工过程中经验与成果的积累,施工典范的掌握和运用,施工成本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分析,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成本管理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对建筑类行业中的成本管理可以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类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运营方式的转变,可以帮助企业强化在市场中的稳定性,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率。
项目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主题,建立健全可行的责任成本,完善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责任系统等等管理体制,让目标成本有制度可循,有序可依,让人人明白。强化施工人员的成本包干定额制度,可以防止企业效益的实施,配置合理的生产要素,优化的施工方案,能够强化强化工程运作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企业可以实现低成本运作,达到提高营业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建筑类企业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运作中保持企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侯庆春,王敏,郗国华.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1)
篇5
关键词: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对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园林发展己成为城市建设中一个亮点。城市园林规划与管理如何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是当前市政建设园林规划工作人员的新课题。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绿色家园,和谐家园的构想,为市政园林规划和管理部门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1、现代城市风景园林的概念
及作用现代城市风景园林已不同于传统园林的掇山理水、种植花木,它是在继承传统园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求,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内涵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有了很大的区别,它的立足点已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所营造的美的感受,而是植根于现代城市的生态建设的需要。因此现代城市风景园林的功能也和传统园林的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它不仅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更可以创造适宜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城市风景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具有公益性。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场所,也为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来了种种方便。它不仅可以是美化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它具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城市风景园林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基础性设施。无论在国内或国外,作为生态基础性设施之一的城市风景园林在城市建设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成为展示当地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橱窗,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风景园林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风景园林工程是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风景园林工程对于提升城市品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风景园林工程管理,有利于保证风景园林工程质量,从而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加强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维护城市的生态安全,为人类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强风景园林工程管理,提高城市风景园林工程的整体水平,从而为人类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3、城市风景园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起步较晚,思想先进性不足,在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迟缓的当下,很多城市的经济建设依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上的投入不多,最终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加之,一些城市管理者尚未清楚认识到风景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以致在这方面的管理规划意识淡薄。
3.2管理部门对园林的布局规划不科学,缺乏系统性
城市风景园林究其根本是建立一个清新宜人的人居生态环境,但是在现阶段,园林的绿化布局的不合理、不科学妨碍了绿色环境的形成,很多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缺乏长远的考虑,使规划与实施脱节,以上海市为例,有些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互相攀比,造成资金的浪费,却没有收到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的地方风景园林过于追求模式统一、结构对称、没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自然种植的比较少,大部分靠移植,浪费资源,没有重视生态效应。
3.3城市风景园林管理措施的不科学,不规范
现阶段,风景园林管理工作并没有形成一套标准的管理措施,导致部门在管理上出现了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不能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导致了相互推诿责任、管理养护工作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的情况。而且发生了城市园林绿地被随意侵占、树木被砍伐、绿地被毁坏的情况等不良现象,极大影响了城市园林的绿化事业。在我国,政府对城市园林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将其纳入考核议程,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也制约着园林管理的科学性。此外,园林养护的工作人员也是园林养护的短板,现在,大部分的养护工人只会做基本的浇水、修剪、垃圾清理的工作,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则对他们的职责、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和监督,导致了养护工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养护效果比较差,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植物活着就行。
3.4园林规划管理没有形成管理体系
在目前的园林规划上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规划上由市政设计,园林建设集中在建设部门,日常维护又由绿化部门执行,这样规划、建设、维护部门相互脱节,形成园林管理上的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建、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这样就造成园林在城市建设管理上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一些城市园林行业的准入门槛低,城市园林行业内的许多园林公司的管理人员都是经由其他相关行业转变而来的,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因为得不到解决或者得不到正确解决而为以后的施工或者养护埋下新的隐患。
4、城市风景园林科学管理策略
4.1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章程
必须明确对于风景园林工程来说,必须非常关心施工的质量,如果质量得不到保障,这样不仅导致当初设计时候的理念不能很好的被展示出来,还会导致在以后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不良后果,同时还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很大的不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所以对于绿化工程的管理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要让风景园林这个行业越来越规范有序,同时还要注重对管理制度的完善,不仅要明确还要更加的规范化。这就要求做好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就是采用报批程序。如果一个绿化工程单位要开始施工,那么就必须要进行审批的工作,这个是由风景园林管理部门来完成的。对于施工单位的设计方案,一定要非常严格的进行审查,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景观性、实用性以及施工单位的综合素质都要包括在内;其次就是可以实施市场准入机制。要善于运用市场的一般规律来调节,在竞标的时候要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有相关的资质,如果没有就不能进行施工活动。
4.2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管理工作
城市园林规划统筹工作要以大量的调研分析为基础,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保障,从大局出发,用科学理论、技术来统筹规划园林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确保管理工作的长远性、科学性,使园林规划满足生态城市建设需求,与城市长远发展相适宜。对城市绿化格局的规划要按照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认真分析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脉、审美情趣等因素,对园林布局、植物配置、景观视线等进行长远而科学规划。
4.3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加大管理部门执法力度
为了维护和巩固城市的风景园林事业,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必须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自觉爱护绿地意识、确立建设和谐生态环境的观念。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风景园林的管理工作,做到高度负责,对园林的养护、灌溉、施肥、病虫防治等工作进行认真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重视对古树名木的养护问题,古树名木是一道风景,本身带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都是不可复制的。要对其进行保护,定期驱虫、施肥、松土、换土等等,保证良好的生长状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财富。
4.4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园林工程施工的最终效果与管理人员密切相关,因此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必须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我国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合格,如园林项目的管理人员由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监管,相关专业知识欠缺,导致园林工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如在施工过程中,要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气候自然环境,掌握当地树种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园林工程植物的栽植。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按时完工。
4.5规范城市风景园林管理,建立监管体系
为进一步促进风景园林养护市场的形成,要建立风景园林养护资质审批制度,规范风景园林养护市场的管理,确保风景园林养护质量,制定相关审批办法和管理资质标准,鼓励成立风景园林养护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景园林精细化管理技术标准和监管考核体系,完善专业风景园林管理制度,制定各项考核评估办法,完善园林养护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规范管理工作,以此作为绿化养护管理督导检查的依据,并将结果与养护经费挂钩。最后加强检查、督导、巡视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市的风景园林管理进行督导检查。
结束语:
总之,园林工程的管理是一项复杂、多方位、多学科并容的工作,这就需要管理者要有全局的理念,多方面的考虑,并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加强成本控制、施工质量、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管理,使我国园林工程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不断完善,逐步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参考文献:
[1]杨寅正.浅谈市政园林工程项目管理[J].中华民居,2011,07:7-8.
[2]谢传祯,伍振兴.浅析市政园林工程施工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9:202.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是以系统论观点、科学方法,对施工技术构成要素和活动, 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施工技术构成要素,是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及技术责任等。技术活动,是熟悉与会审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包括了工程建筑全过程的各项技术工作。
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意义,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辩证的统一,具体表现在:
1 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3 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4 技术管理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经济竞争能力。
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方面:
1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
(3)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
(4)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
(5)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
(6)工程竣工,技术档案及竣工图的编制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应达到所列项目齐全,试验数量符合要求,数据准确,内容填写齐全,书写清楚,装订程序合理、整齐。竣工图是对工程进行交工验收、维护、改建、扩建的依据,所以编制时应做到及时、准确、系统、科学、完整;
(7)材料质量控制管理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际工程中,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控制材料质量:①材料计划的编制与执行;②材料采购;③材料的验收分类堆放;④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
(8) 机械设备管理,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 经济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和工具,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 从而确保机械设备处于一个最佳使用状态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
(9)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2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
(1)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我们现在有些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3)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分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定、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结束语
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常见的施工工程中技术管理是人们不容忽视的重点。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哄而上”的格局,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势在必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贯穿着整个施工过程,因此技术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俊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4) .
[2] 彭卓晓.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 2010,(15) .
[3] 梁明芳. 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 2010,(19) .
[4] 陈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商业, 2011,(02) .
篇7
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水污染问题,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对未来我国水环境污染趋势进行科学的判断,将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措施,遏制水环境污染的趋势。
中国不仅是一个水资源极其缺乏的国家,还是一个用水非常浪费的国家,据统计,2005 年各地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指标全国平均为169立方米/万元,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中国的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Ⅰ类――Ⅲ类水所占比例不足5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水资源危机愈发严峻。
污水处理行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各城市污水处理率的平均水平在40%左右,沿海及重要省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70%,而内地许多地区却还没有开展。据统计,2005 年底全国还有二百七十八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没有进行污水的实质性处理,一半以上的城镇化的人口、工业污水的处理不足。建设部目前定下目标,至2010 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要达到60%,其中主要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0%。为达到此项目标,2006-2010 年间我国将向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循环行业投资达上万亿元人民币,因此污水处理行业潜力巨大。
1、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面临着重要的考验,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量。而工业废水、日常生活排放污水在城市内部的流向对流经城市的河流以及浅层地下水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也使得我国多数城市水源受到污染,加大了城市生活用水处理的费用,加剧了我国城市废水污染程度。近年来为了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促进我国水资源优化、保护环境,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了对城市内污水流向的治理,减少污水在城市内流向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大力应用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加快污水处理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分析
2.1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分析。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经过改良的新一代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它既可以用于污水的二级处理,也可以用于处理出水需要回用等其它要求的污水深度处理,并且能够达到很高的排放水质标准。由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将滤池和生化反应器结合起来,因此不再需要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是常规工艺的1/4~1/5,节省大量征地和地基处理费用;池容小,土建工程量比其它工艺少20%~40%;全部模块化结构,改扩建容易,工期短;上部出水为清水,滤头不易堵塞,检修和更换容易。无需放空滤池中滤料;可对厂区进行全封闭,无臭味污染,视觉和景观效果好;不需要单独的反冲冼水和反冲洗水泵,降低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穿孔管曝气,节省设备投资和维护费,效率高。而膜式曝气头通常在运行两年后开始丧失其效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少;低温运行稳定,受温度影响很小;由于其具有连续的物理过滤能力,一旦生物反应发生问题,滤池仍可去除绝大部分的悬浮物;而且仅需要几天即可恢复生物处理能力,而活性污泥法需要几个星期才能恢复;由于其具有的众多有点,我国已经在2002年在广东南海新建了一座设计流量为50000m3/d的新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厂,从近6年的处理运行情况来看,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是投资较少的一种新技术应用典型。
2.2天然有机化学污水处理技术的分析。天然有机化学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优势已经被人们认可,也使得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化学混凝与生物法共同作用污水处理法已经成为了天然有机化学污水处理发展的新方向。该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磷和氮,使出水水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有些国家把化学混凝法加生物处理作为主要的处理方法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如挪威、瑞典、丹麦,其70%的污水都用混凝法+生物处理。其它一些国家如美国和香港用一种叫做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法,该法比化学混凝法需要的混凝剂量更少,但足以去除大部分磷同时大大加快沉降速度。
2.3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分析。生物污水处理是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污水的总称,是现代污水处理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按对氧气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厌氧生物处理系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甲烷菌再把有机酸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如厌氧塘、化粪池、污泥的厌气消化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好氧生物处理系采用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如藻类光合作用产氧等)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动能源,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使污水得到净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费用低,技术较简单,应用比较简单。当简单的沉淀和化学处理不能保证达到足够的净化程度时,就要用生物的方法作进一步处理。生物处理中要特别注意掌握净化污水的微生物的基本特点,满足其要求条件;污水中BOD与COD比值要大于0.3。温度影响较大,冬季一般效果较差。
3、加快分流制排水管网的推进,促进污水处理的实施
我国原有城市排水管网多位合流制排水管网,其是通过在城市中铺设一套排水管网用来排泄污水和径流雨水。这样的排水管网导致后期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加大了处理量,增加了污水处理费用。而目前较为先进的分流制排水管网,是在城市中设两套独立的排水管网,分别排泄污水和径流雨水。这就使得在后期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不对径流雨水进行处理,只针对污水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铺设分流制排水管网的费用与合流制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费用相比,分流制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是综合比较可以发现,其在管网运行多年后,总体费用只占合流制管网污水处理的42.7%。因此,加快我国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改革,在建设新城区时积极采用分流制排水管网设计是污水处理发展的必然方向。
篇8
关键词: 城市园林; 园林绿化; 绿化管理; 问题; 建议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社会原因, 如实际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体制原因, 导致主管部门追求政绩和短期效益;决策者和专业人员知识和审美取向的局限性;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时缺乏统筹考虑等, 使得园林绿化发展速度虽快, 但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不到位
1.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缺乏长远性与科学性
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绿化的质量, 而园林绿化的质量又取决于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科学的布局即规划设计。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虽已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但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 比如对城市绿化格局的规划,就需要按照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对于城市的气候、 水文、 地质及绿地格局进行认真分析, 依据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 同时结合整体用地性质确定。
1.2 还有一些城市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由于没有较为稳定、 长久的规划系统来指导绿化规划, 在进行城市园林管理时没有可靠依据,导致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编制与规划实施的脱节。常常出现规划绿地经常受到一些单位和个人的侵占和吞噬, 各类绿地数量严重不足, 大大滞后于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及市民游憩出行和生态环境防护的要求。
2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2.1 园林绿化管理缺乏统一、 协调的管理体制
目前, 许多地方园林绿化规划、 建设、管理, 各自为政, 如: 各开发区、 各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等有关部门的园林绿化管理, 自成体系,缺乏全局性、 系统性、 规范性的管理体制。由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使得侵占城市园林绿地事件时有发生, 随意伐木毁绿事件更是屡屡发生。 有些城市由于管理力度不强城市整体绿化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2.2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监督机制薄弱
尽管已实行政务公开制度,但监督制度本身具有缺陷和信息不完全透明是客观事实。在我国, 很多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都未建立监督、 考核机制, 没有把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监督和考核,甚至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在政府工作议程上排不上号, 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后劲不足。
3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制不完备
有法不依,管理者法制观念不强, 在执法上存在着执法不严或某种程度的谋私问题;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着以罚代管和以罚代法的倾向。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认识不够,管理不力。 因此, 必须提高各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领导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认识。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尤其是许多地方性的园林绿化法律法规、 行业标准、 技术规程亟待健全。五届四次会议 “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精神、 国务院颁发的《城市绿化条例》 等, 但许多城市未能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城市绿
化工作的方针、 政策, 相应制定一些地方性配套的绿化法规, 因而,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 显得力不从心, 根本无法进行依法行政管理。甚至一些城市的绿化工作出现玄虚现象,造成城市的绿化目标不明确, 扩绿无计划, 绿地不落实。尤其是城市绿化设计、 施工混乱, 无证照设计、 施工十分普遍, 《园林绿化技术规程》 根本无法实施, 造成不正当竞争, 质量低下, 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执法不严, 社会绿化问题较多, 单位附属绿地、 小区绿地, 都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城市绿化制度不健全, 法规不配套, 政策不落实, 未走上依法治绿的良性轨道。 因此, 只有尽快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才能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4 城市园林绿化意识普遍不高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起步较晚,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迟缓的严峻局面。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许多城市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不协调。城市在规划建设中, 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不足,大面积、大手笔、 高质量、 高标准的绿化景观很少; 城市园林绿化过分强调草坪, 缺乏高大乔木。应提倡建造乔、 灌相结合的复层群落。树种选择偏重花色树形, 忽视其他抗空气污染的树种。 开展各项经济活动, 口头上讲生态环境是 “生存之本,重中之重” , 可在实施中, 却片面追求眼前利益、 暂时利益。由于城市园林绿化不能像其他产品一样短期内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它的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也很少有人真正关心、 认识。城市绿化在人们心目中,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只有当洪灾、 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真正造成危害的时候, 人们才可能想到绿化的重要性。
5 鉴于以上在我国城市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
建议
5.1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一般程序
5.1.1 初步设计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
在调查与预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园林绿化指标, 初步设计、 形成本城市的园林绿化系统。 包括: 人均公共绿地、 绿化覆盖率、 绿地的结构组成、 相应的防护林带、 生产绿地及专用绿地。
5.1.2 计算各类绿地的新增面积
各项绿地指标是依据城市环境目标确定的,按照指标要求逐项
计算新增绿地面积。
5.1.3 编制绿化规划
根据前面计算的新增绿地面积和新增公共绿地面积,汇同园林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实施措施即绿化规划对策。
5.1.4 绘制绿化规划图和绿化设想图根据绿化现状和绿化对策, 分别绘制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图, 近期园林绿化规划图和远期园林绿化设想图。上面所述四点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一般程序, 但实际操作中,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程序是复杂多变的, 因此, 必须灵活把握。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园林绿化管理的原则与程序,才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水平。
5.2 要遵循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 应根据城市不同的特点, 制定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项主要绿化的用地范围, 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化系统,作为指导城市的各项绿化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应考虑以下因素:
5.2.1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不同的城市对园林绿化系统的规划要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园林绿化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当地气候、 土壤、 水文、 地形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城市性质、 规模、 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 综合考虑, 因地制宜。如: 北方城市应多考虑防风带的建设, 南方的城市要以遮阳降温为主等。
5.2.2 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绿地的基础上搞好城市的普遍绿化,要与工
业布局、 居住区详细规划、 公共建筑分布、 道路系统规划密切结合。5.2.3 均衡分布, 形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不同的绿化具有不同的功能,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时, 应注意将公共绿地均匀分布, 做到点、 面相结合,以面为主, 点线
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 使各类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最大功效。
5.2.4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
篇9
广义上的家事诉讼应当包括婚姻事件、亲子事件、抚养事件与其他家庭事件。日本法上,家事审判分为“人事诉讼”与“家事审判”两部分。人事诉讼是专门确定人的基本身份关系(例如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收养关系等),并以之为纠纷对象的特别民事诉讼程序;人事之外的家事案件则按专门的《日本家事审判法》分为甲类与乙类两部分,由家庭法院按照家事审判程序进行。德国法上,规定有专门的家事审判程序,成立有专门的家事司法机构,在州法院设有“家庭事件分部”,又称家庭法院。
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渐次推行,由于家事案件所具有的特殊性质,我国现有的普通民事诉讼程序并不能完全满足案件审理需要。现行关于家事诉讼程序的一些规定散见于各类民事规范性文件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七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第八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九条等。这些规定不仅十分分散,而且过于简单,可操作性差,内容方面主要集中于规定婚姻案件,对于亲子关系案件等缺乏相应规定,尚存不少立法空白。在案件审理中,由于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为数众多的家事案件得不到妥善审理,办案法官深感为难。
二、典型案例与问题反映
原告郭某某诉被告刘某某偿还下欠的工资28700元。原告称,被告在内蒙承包工程期间欠原告工资30000元,后原告多次催收,被告只给付了原告1000元。*年,原告通过被告的亲戚多次催收,被告才于*年9月份给原告出具了欠条一张。*年9月,原告因小孩上学找到被告,被告仅付给原告300元,余款被告拒绝偿还,因此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偿还欠款。然而,在具体的案件审理过程中,实际情况并非原告诉状所述。据庭审笔录显示,原被告间曾经保持有婚外男女关系。被告刘某某在内蒙工作期间,原告一直跟随同居,被告也曾一度打算与妻子离婚,转与原告郭某某结婚。后经被告妻子张某某的不懈努力,被告刘某某改变主意,要求结束与原告郭某某的婚外男女关系,原告不允。在反复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原告郭某某选择到法院,要求被告刘某某偿还同居期间原告为其垫付的大米款和原告的工资,共计30000元。庭审过程中,被告郭某某态度强硬,声称在与原告同居期间每年给付原告不下15000元,为原告治病、寻找亲生父母和往返开县内蒙等事项也花了不少钱,出具欠条是当时为了脱身才写的,欠条并非真实债权债务。同时,为了案件事实的查清和纠纷的解决,被告妻子张某某也参加了实际的庭审过程。张某某强调,可以考虑给原告*元作为补偿。庭审结束后,双方经调解未达成和解。目前,该案已经判决结案,认定欠条具有法律效力,被告刘某某应当偿还欠款。被告刘某某不服,拟上诉。
本案所采取的诉讼程序是普通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然而,按照该程序,基于本案的特殊性质,存有以下问题:
第一,案件审理指向不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之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采取民事财产纠纷和民事身份纠纷混同审判的模式,不存在专门的家事审判程序和专门的家事审判机构,由此导致很多家事纠纷或不能进入司法程序解决,或经当事人改以其他诉由。在本案中,原告以劳务合同欠款为由,提供证据包括欠条一张和证人证言一份。依靠普通民事诉讼程序,法庭似乎已经可以认定案件事实,也能够据此作出判决。然而,这样审理既不符合案件事实,也不利于纠纷解决。原被告不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纠纷产生实质是感情纠葛所致,普通民事诉讼程序引导的审理活动并没有触及纠纷的核心部分,即原被告同居期间的财产和身份关系如何认定。
第二,公开审理与否存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之规定,就原告的诉由而言,本案是劳务合同欠款纠纷,不具有不公开审理情形。在普通债权之诉下,涉及个人隐私的,是否进行公开审理,现有法律规定比较疏阔。从立法原义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是指情节上出现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规定情形的,应当不公开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二款则是指案件案由是离婚或商业秘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同一法条出现不同裁判标准。公开审理与否采用情形说还是案由说,法官自由裁量时难以认定。本案实际庭审情形是,在得知案件特殊情形后,旁听群众自动离场,除独任法官与书记员以外,参与诉讼的只有原告及其人和被告及其妻子,事实上是不公开审理。
第三,被告妻子的诉讼地位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之规定,经人民法院允许,当事人的近亲属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人,我国立法采取了有限度承认近亲属诉讼权模式。然而,在家事纠纷中,纠纷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发生,行使权的当事人近亲属本身就是纠纷的实体权利义务人,整个诉讼行为的后果往往并不是诉讼当事人自身所承担,而是以其家庭为承受主体。在这种情况下,诉讼程序承认当事人近亲属的人地位,无异于变相遗漏了当事人或者加重了原被告的责任。以前述案例为例,在劳务合同诉由下,被告刘某某之妻张某某不能以被告身份参加诉讼,刘某某只能委托其妻子作为人参加诉讼。而在庭审过程中,张某某甚至比被告刘某某发言更为积极,并主动提出个人给原告郭某某*元以了结纠纷。张某某的诉讼行为显然不仅仅是行为,而是直接替被人被告刘某某承受了行为的法律效果,这直接与立法的权设置矛盾。而依现有普通民事诉讼程序,这种矛盾是无法避免和解决的。
三、立法建议
(一)应当设立家事诉讼程序
家庭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需要对家事事件进行特别处理,设立家事诉讼程序能更好地找出家事纠纷的症结。
(二)包含案件类型
家事诉讼程序下案件类型应当包括婚姻事件、亲子事件、抚养事件与其他家庭事件。
1.婚姻事件,应当考虑包括离婚之诉、撤销婚姻之诉、确认婚姻存在与否之诉和同居之诉等。
2.亲子事件,应当考虑包括确认亲子关系存在与否之诉、父母赡养权之诉和亲子监护权之诉等。
3.抚养事件,应当考虑包括变更抚养名义之诉、子女抚养之诉等。
4.其他家庭事件,应当考虑包括父母的看望权之诉、父母与子女来往纠纷之诉、婚外情之诉、夫妻财产纠纷之诉等。
(三)当事人标准
在家事诉讼程序下,当事人的认定应当不同于普通民事诉讼程序。
1.家事诉讼程序下,当事人的诉讼能力应当有特殊性。可以考虑家庭成员在家事诉讼程序的不同类型案件中,采取不同的诉讼能力认定标准。如在婚姻事件中,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的夫或妻应考虑认定其具有完全的诉讼能力;如夫或妻为无行为能力人,则由其法定人进行诉讼。
2.家事诉讼程序下,当事人的范围应当有特殊性。家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一般具有明确性,或是家庭成员,或与家庭有密切关系,因此应当严格限定当事人的范围。
3.家事诉讼程序下,应当实行特别制,即诉讼人在家事诉讼中须经特别授权。由于家事诉讼一般具有最强的人身自然属性,当事人的人应当证明其获得了该当事人特别授予的权。
综上,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从实体法角度来考虑当事人适格与否,把当事人适格的基础完全归于当事人对诉讼的管理权或处分权。在家事诉讼类型的案件中,较多的诉讼类型为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并不能完全统一。以形成之诉为例,家事诉讼案件中的形成之诉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其目的在于维持法律的安定性和社会的稳定性,一般应依照法律的规定或立法的精神确定当事人。有形成权或对形成权有管理权的人当然是当事人,如夫妻、撤销收养事件中的生父母等,除此之外,能称为当事人的只能是法律基于公益而直接规定的某些人,如当事人所在居民委员会或工作单位等。
(四)家事人的诉讼地位
家事权我国法律未作规定,但是在审判实践中,我国是承认家事权的。家事是表见的一种特殊情形,其实质属于广义上的无权,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无权。无权非经被人追认不发生的效果,而家事发生的效果无须经被告人追认,直接发生效果。所以,家事人在家事诉讼程序中的地位应当不同于普通人的诉讼地位。
在审判实践中,我们发现家事存在不同的表现形态。
1.无授权型日常家事。一种情形是一方没有授权,另一方以家庭名义对外进行日常事务活动。从法律上,这应当推定行为人享有权,整个家庭成员应对行为人的行为承担共同连带责任。如夫或妻一方以家庭生产生活名义对外借欠的债务,且能够证明款项用于家庭生产生活的,夫妻双方在由此引起的诉讼中应当成为当然的诉讼主体。另一种情形是人与被人为同居关系,周边人公认是婚姻关系的,一方故意以配偶名义对外发生日常家事的,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行为有效的,应推定为有权家事,若由此引讼,与被双方应是当然的诉讼主体。
2.授权表示型家事。在家事诉讼程序中,这种比较容易区分家事人的地位,与被双方应为当然的诉讼主体。
3.授权不明型家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五条之规定,授权不明的,被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人负连带责任。在家事诉讼程序中,连带责任的成立意味着与被双方都可以是诉讼主体。
4.越权型家事。根据调研,实践中越权现象有:(1)超出书面或口头授权的权限而为之的,善意相对人有足够理由相信行为人是在行使权的,构成家事,对方配偶需对此负被责任。(2)有限制的权,是指本人对配偶原有或应有的真实权加以限制,却为加以明示的情形,构成家事的,本人需负被责任。针对越权型家事,只要相对人是善意无过错的,被双方都应成为诉讼主体。
5.权限延续型家事。这种情形是指权终止后的活动构成家事的情况。根据调研,常见的情况有三种:(1)人权利消灭后,其仍以配偶名义进行民事活动;(2)向特定第三人表示过授权,但权撤销后未通知第三人的;(3)向不特定人公告授权,未公告撤销授权的。在家事诉讼程序中,如果第三人对权被撤销无过失,仍与人进行法律行为,可以考虑把人与被人都列为诉讼主体。
(五)实践探讨
从审判实践出发,家事诉讼程序仍有可以继续探讨的空间。
第一,应当成立专门的司法机构处理家事事件,由专门的家庭法院和专职法官单独办理家事案件。
第二,实行本人亲自到庭制度。在家事审判程序中,应当要求本人必须亲自出庭,因为从家事案件的类型来看,多是与亲戚、家庭成员的纠纷有关,其中包含着众多的感情因素和相当程度的生活误解,加之基于身份关系的不可替代性,实行本人亲自到庭制度,不但能使主审法官具体掌握案情作出及时准确的妥当裁判,而且能使当事人自主消除误会,恢复感情,有助于圆满解决纠纷和促使调解的成立。
篇10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建筑施工;意义
项目质量管控是实现项目综合效益,完成项目施工任务的关键。而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完善将直接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去,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还危机到财产的安全。同时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更显突出,特别是建理单位的总建理工程师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实施怎样的措施,控制好工程质量,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总结,谈一下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责任及如何控制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 总监的责任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这是国家对总监的要求,是国家赋予总监的权力,也是总监的责任。总监是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项目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外代表监理单位,对内是项目监理机构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在项目监理过程中,总监的责任重大,作用亦举足轻重。监理单位在选拔、任命总监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条件。作为项目总监,不仅本人要做好监理工作,而且还要带领项目监理机构全体人员一道做好监理工作,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管理。因此总监不仅要懂专业,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带领监理机构搞好项目监理。
2 总监的作用
总监,是监理公司履行监理合同的第一责任人。总监既是技术负责人,也是行政负责人,对项目监理部的全部监理工作负全责,总监在施工阶段现场监理工作中具有核心领导作用。作为监理企业派驻监理现场的全权代表,总监的责任是通过一系列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活动使项目目标得以实现,并且,在此过程中使项目利益相关者,包括业主、投资商、承包商、社会及项目内部成员都得到满意。现场监理工作的得失在于“管理 、程序、技术、资料”。
3 认真做好现场监理工作
3.1 监理现场管理标准化,为做好监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1.1 监理机构配备标准化 按照监理投标承诺,配备具有相应职业资格、遵守职业道德、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较高的监理人员,专业、数量,人员数量满足现场施工需要。配备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办公、生活设施、检验检测设备及交通工具。
3.1.2 管理制度标准化 建立和健全项目监理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及工作标准,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制定的监理管理规范性文件,构建结构清晰、职责明确、内容稳定、体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监理管理制度。
3.2 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预控工作
3.2.1 学习掌握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 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监理规范、委托监理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方法,明确监理的权利、义务及目标、要求。审阅、核对施工图纸,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会。认真编写《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明确工程监理的关键部位,编制分项工程、关键部位监理旁站规划及实施细则,抓住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3.2.2 认真审查承包单位 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核对进场管理人员与投标书的相符性;认真审查承包单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和分包单位有关资质资料、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开工报告、主要进场人员报审表、拟进场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报审表,符合要求时予以签认。
3.3 做好质量过程控制,及时解决现场问题
3.3.1 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保证施工过程受控 严格按照“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监理原则,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坚持用数据说话,对事不对人。现场监理要做到“五勤”:眼勤,手勤,腿勤,口勤,脑勤,想方设法保证工程质量。
3.3.2 加强施工现场定时或不定时的巡视和检测,全面掌握工程现场动态 巡视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和计划,提前计划好巡视路线,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投资控制等业务范围。携带常用的测量工具、拍摄器材和必要的安保用品等。巡视检查、检测的主要检查内容:是否按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是否合格;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质检人员是否到岗到位;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工艺操作要求、特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已施工部位是否存在质量缺陷。现场巡视、检测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等情况,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及时通知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处理;对于不按图施工、材料未经检测合格或擅自使用或存在严重隐患、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在向建设单位报告后,及时签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以杜绝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直至复查合格,同时将相关问题及处理情况在《监理日志》中做好记录。
3.4 严格过程验收,把住工程质量关
3.4.1 严格过程验收,夯实质量基础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本专业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及相关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验收: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验,专业监理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限内组织承包单位专职质检人员等进行验收。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实物检查和资料检查两部分,验收合格后签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验收应在分项工程的所有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每个检验批的质量检查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质保资料等四个部分,只有当这四个部分的检查都完成并经评分计算出质量得分后,才能得出某个分项工程是否合格的结论。施工过程的监控是质量控制工作得到落实的关键环节。根据审核合格的施工图及承包合同中工程量计算规定,对承包单位申报的已完合格工程的数量进行核验,只有合同范围内且验收合格的工程才能计量计价。
3.4.2 一定要重视平行检验 平行检验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作出自己独立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监理工程师不但要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平行检验”,更要对建设工程的工序、检验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加强“平行检验”。承包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机构提出报验。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承包单位报送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自检结果,利用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现场检测或试验,符合设计要求时予以签认。对于不合格的项目,及时发出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在“平行检验”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该留下具体的记录,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真实的监理资料。
4 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现场监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项目建设的目的,使建设单位满意。但我们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严格按房屋建筑项目建设程序办事,科学地建立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精心设计、精心管控,确保国家房屋建设的投资效益,只有做好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策划和质量控制,才能建设出更多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 黄芳,钟伟青:《住宅建筑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