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运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运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运营管理

篇1

现阶段我国绿色住宅建筑的开发建设已经处在全面高速发展时期,但获取运行评价标识的项目数量远不如设计标识,这样的现象意味着绿色住宅建筑的运营管理才刚开端。本文分析了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出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同激励方案设计,旨在使得业主享受绿色生活,物管企业获取利润激励的同时,推进绿色住宅建筑运行标识的申报工作。

关键词:

绿色住宅建筑;市场主体;运营管理;合同激励

0引言

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累计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已达4314个,累计建筑面积49988万平米,其中绿色住宅建筑的数量为1986个。据有关机构预计,到2020年,新建绿色建筑市场增量规模将达到21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24%。然而,在政府大力推动下,如此快速的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其运行标识的推广滞后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住宅建筑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数量在2008-2016年间呈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但运行标识的数量仍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甚至在增长率较高的2013-2016年,运行标识的数量反而呈现出萎缩的态势。按照目前统计,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标识占评价标识总数96%,运行标识占4%。这样的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绿色住宅建筑产业只重形式、轻长效的薄弱环节。如若想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绿色住宅建筑的运行将是下一阶段将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1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发展动态分析

1.1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市场主体分析

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的参与主体是指在其活动中所涉及的各方参与者。现阶段涉及到的运营管理阶段参与主体一般来说有三方:政府,物管企业和业主。而政府又是以一个宏观调控者的姿态出现在运营活动关系当中的,物管企业与业主即是本文所指市场主体。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已有众多研究绿色建筑推广与运营管理的激励,对于激励的主体也较集中于政府对于开发商的激励,市场主体间的激励相对较少。特别的,对于市场双方主体的互动激励更是几乎没有。①政府。政府既是绿色建筑开发行为的有力倡导者和推动者,同时也应该是运行标识的宣传者与推行者。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性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来积极引导绿色建筑的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②物管企业。绿色住宅建筑主要运行操作方是物管企业。该机构有两种成立的性质。一是由开发商的直属部门组建或由开发商聘用,二是业主委员会自主聘用。两种方式组建的物管企业的目标均是在物业合同约束下为业主提供服务。③业主。业主是运营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绿色消费的直接消费者。我国城市化现已步入稳定期,城市住宅业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知识涉猎维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其绿色消费承受能力有高有低,行为特征也各不相同[1]。但就总体而言,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城市住宅业主已经具备节能环保的意识,行为中也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目标。

1.2现阶段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①物业服务内容狭窄。物管企业的服务对象即是其所管物业范围内的全体业主。这一特点使物管企业管理的针对性更强,可根据业主的要求定制相应的服务,根据业主的反馈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和程度。但这也是制约其主动性的最大症结所在,物管企业常常只关注并提高物业合同内的服务。如若没有约定有关绿色建筑运营的服务项目,物管企业将忽视或者置于不顾。②物管企业存在绿色意识盲区。有些物管企业认为建筑物是否绿色取决于建筑物规划、设计和施工,物管企业在这方面其实无能为力。还有的认为建筑项目在设计阶段采用了绿色节能技术,在运营阶段就顺理成章能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再者,有些物管企业考虑自身盈利甚微,更不愿把资金用在物业项目的节能管理上。甚至有些项目尽管资金充裕,却不知道将此部分改善的资金作何用处。这些绿色意识的盲区和误区严重阻碍了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进程。③物管企业自身能力不达标。现阶段,我国物管企业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物业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技术、方法、手段等与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要求相去甚远。主要表现为劳动密集型的管理,以人工劳作为主,管理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无法适应绿色建筑物业管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难以实现物业管理专业化、精益化和规范化的要求。④费用结算条款存在缺陷。目前大多数物业项目中,物管企业负责代缴代付设备运行发生的各项水、电、柴油和煤气等费用,业主也按实结算。在该运作模式下,物业是否绿色和节能与物管企业便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和责任关系,物管企业便会逃避责任或者丧失节能环保的积极性,使服务动力变差。⑤激励力度弱,条款不明确。尽管现阶段我国政府已有完善的激励政策出台,不同地区对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均有一定程度的奖励,但运行标识评选情况仍不尽如人意。说明政策奖励力度终究不足以调动运营各方的热情,难以改善运营管理中一成不变的现状。与此同时,合同激励办法的缺失,节能得利分享条款的缺失,同样也无法帮助保持物管企业的节能环保热情。

1.3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激励发展方向探索

已有学者在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与探索。刘玉明(2012)认为政府应逐步降低对绿色建筑的激励力度,运用反向激励即市场激励的方法,来扶持绿色建筑发展[2]。刘飞(2014)认为绿色建筑运营市场需要政策限制、宣传引导和市场调节三方来平衡,强调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3]。杨宇(2015)从加强政府管理职能、提高企业执行能力、解决市场需求,健全市场体制三方面提出运行标识的推广对策[4]。综上所述,先前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利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发展。此方向的研究将成为响应政府政策转变,适用于未来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发展的有利先导。并且,现已有青岛市利用“市场+”的方式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先例[5],可作为借鉴的实例。考虑到政府未来将减弱政策激励,用意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研究市场主体双方的物业合同激励,将是顺应利用市场化的大手调用社会资金运转、调动市场经济活力的大势所趋。

2绿色住宅建筑物业合同激励方案设计

2.1将绿色建筑运营评级项加入合同条款

为了更好的明确物管企业的服务范围与责任,需要在合同当中载明绿色建筑运营评级的等级要求,控制项与评分项的要求,做到有据可循。

2.2约定激励方法与合同价

在合同激励条款中,写入当地政府补贴与减税等相关政策优惠,约定合同价计算方式与进度款拨付方式。在其中明确约定剩余利润分项系数进行节能收益的分配。如此,物管企业在政府激励的同时,也能够在市场化中获取利润,此举有利于未来政府减弱优惠,缓解财政压力。

2.3借助数据化管理

要求物管企业定期公示管理账目明细、设备运行记录、能耗监测记录等。此举在合同当中的目的,一是帮助业主动态监测物管企业实际服务工作量,监督物管企业是否遵照合同内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绿色物业服务并严格控制成本;二是将物管企业的努力程度尽可能地量化成其绩效,有助于进行精确合理的奖励;三是可根据激励措施执行效果及时调整。

2.险责任划分

在风险条款中,明确约定合同双方的责任。给业主与物管企业强烈的信心、勇气与工作积极性。业主的风险分担与利润共享有助于降低物管企业的风险规避度,以增加业主的效益,使得激励机理能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得到最佳的动态合作激励效果。

2.5引导广大业主主动支持和参与绿色物业管理工作

在合同当中约定,物管企业须设置节能标语与节能标志,号召业主对生活废弃物自觉进行分类收集和放置、主动节水节能、进行环保家装等。带领业主群体参与到绿色物业工作当中来,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行为与风气。

3结论与展望

现有的绿色住宅建筑物业合同当中已有有关运行评价的条款,但仍然不够完善,激励条款欠缺。本文通过分析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当中的问题与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市场化的发展方向。通过绿色住宅建筑物业合同激励方案设计,为绿色住宅建筑运行标识的申请提供了合同条款思路的支持。希望绿色住宅建筑开发商与物管企业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采用市场化的先进思想与方法,积极带头申报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最终形成政府期望看到的良好市场氛围,营造全社会的绿色住宅环境。而绿色建筑的绿色物业管理的实施,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也不仅仅是靠着物业服务企业一方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更要联合业主一起,相关多方通力参与,合作推动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产业的发展,共同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尽一份力。

作者:李云飞 申玲 宋家仁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静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住宅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2]刘玉明.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46-51.

[3]陌扬.刘飞:拿到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相对比较靠谱[N].中华建筑报,2014-11-14014.

篇2

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超市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一年,作为重百超市###店的老员工,我也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了。我叫,现年24岁,现在担任重百超市店收银员一职,我竟聘的职位是___店营运兼后勤主管助理。

当我踌躇满志的走出学校大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第一步就与重百超市###店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的金秋十月、伴着重百###商场的开张锣鼓和冲天的喜气,我穿上了超市的

红背心,成为重百超市###店的一名收银员,望着身上的红背心,我既兴奋有紧张,但更多的是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收银员,但我的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都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代表了企业的形象,是我们重百超市对外服务的窗口,当我走上收银台,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做一名合

格的优秀的收银员,不辜负公司的培育和领导的信任,不后悔每一天!

在收银岗位上,我经手的现金何止千万,但没有错过一分钱;夜班要下班了,只要有一个顾客没有离店,我的收银机就不会关,上班早几分钟,下班迟几分钟,便让领导多放几分

心,当收银员没有多久,我就被评为重百超市的“优秀员工”,从经理手上接过了烫金的“荣誉证书”,这充分证明了我工作的每一天,我不留遗憾,没有后悔。

一、我的个人情况

我毕业于成都水力发电学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今年24岁,我和重百共成长,我自从2000年10月28日进入重百###商场超市部以来,通过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使我对连锁经营模式

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思想政治和业务技能水平.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竞聘___店营运兼后勤主管助理这个职位,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是具有正直的人品、良好的修养以及完善的工作作风。始终做到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善解人意,与人为善,不搞小动作。始终认为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修养不是凭空与生俱来

的,而是经过不断学习,修练培养而来的,所以,平时我只要有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努力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有修养的人。能吃苦耐劳,认真负责。

别人不愿做的事我做,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从不揽功诿过,假公济私,与人争名利。领导布置的工作总是尽力去做,从不无故推诿。

二是具有较全面的组织、协调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识大体,顾大局,处理问题较为周全,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团结同志,正确处理与领导和其他同志的关系的素养;做工作,办事

情,能够做到思路清晰,行止有度,头绪分明,恰到好处。

三是热爱工作,奉行做事就竭尽全力将它做好的原则。遇到问题从不退缩,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以提升。有较高的业务技能水平,在超市

收银台工作的五年时间里,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熟悉了收银系统的操作和维护,了解了门店的工作流程及营运模式。在2001年、2004年被评为门店优秀员工,2004年被评为商场

优秀岗位示范员。

四是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我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爱学习、爱思考、爱出新点子,工作中非常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这有利于开拓工

作新局面,尤其适合在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工作。

三、对竞聘岗位的认识

作为营运兼后勤主管助理,必须熟悉门店的工作流程,协助主管开展营运日常工作。能够组织验收各类商品,把好商品入库质量关;能够根据信息系统操作规程、组织指导录入各

类进货和退货单据,能够按照相关安全保卫制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组织相关赠品发放管理,处理好顾客投诉,完善售后服务;组织退货管理和发票管理;指导监督收银员严格

按照相关制度流程开展工作;对收银员进行培训指导;负责收银台的日常维护,做好收银台的安全检查工作,杜绝安全隐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文 章 超 市

四、竞聘成功后的工作设想

首先,作为主管助理,必须了解店长及主管的主要工作思路和目标,我理想概括为20个字,即“搞好服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拓发展,自强不息”。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商场的各项决定,加强学习,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用诚挚的感情团结全体同事,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同心同德,搞好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和规范一系列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分工细化,自上而下,使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做到规范有序,有章可循。

篇3

关键词:BIM;建筑运维管理;探索

中图分类号: TU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34-2

0 引言

建筑是有生命的系统,建筑由诸多系统构成,建筑需定期维护才能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功能的正常使用。建筑业长期以来重建设、轻运营维护和房地产开发的快速建造,造就和积累了大量的建筑隐患,而要保证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正常运行,必须投入大量的维保资金才能保证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和安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节约运维资金,提高运维效率,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BIM技术的运用为物业运维企业节约运维成本、提高运维企业工作效率提供了一种技术上的可能。

1 建筑运营维护的现状和常见问题

建筑实体由设计、施工过程转化而来,建筑运营维护难易一定程度上基于设计和施工期间的水平和技术力量。

设计期相对整个建筑生命周期较早,建筑运营期要远远长于建设期。设计时的思想和理念遵循当时的法规、规范做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设计规范同时在逐步进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需要。建筑逐渐变得更加节能、绿色、环保、造型各异。随着时间效应的增加、建筑结构负荷的增加、外部环境的侵袭,建筑发生安全事件的概率会越来越大,老旧建筑突显出功能和安全的滞后性,建筑运维难度不断加大。

建设期,由于房地产开发节奏过快,为了赶工期,快速回笼建设资金,大量建筑被快速建造,这样,势必造成潜在的建筑质量问题,在建筑运维期时有安全事故发生,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如由于围护材料的开裂,常有外墙抹灰空鼓脱落后砸伤路人;防水施工质量差,不按规范施工,北方地区温差大材料老化变化快,形成屋面漏雨,给业主造成损失;各种管线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常有跑冒滴漏发生;电气等隐蔽工程不按规范施工造成严重的火灾灾害和隐患。繁杂的质量缺陷对建筑后期的运营维护企业造成的后果就是运维任务繁重,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巨大,而运维效果不明显。

运维期的业主装修拆改问题十分严重。如墙体的拆改、移位,改变了原有的建筑结构,结构受力随之发生改变,可能造成建筑结构抗震破坏的隐患。再如为了追求个性化需要,家庭装修过于复杂,装修增加荷载超过原设计,给建筑物的耐久性带来潜在的危害。

建筑的运营维护需土建、水、电、暖、安防、消防多专业配合。而物业运维企业现状是为了节约成本往往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是人员少,任务重,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一人分饰多角,综合工种开展维护工作,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物业运维企业在接收项目时,往往收到的竣工资料或图纸档案不全,接收到的档案资料不能如实反映建筑实体信息,运营维护企业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程度不高,缺乏现代的运营维护方式,效率低下,运维效果差等问题突显。

2 建筑BIM概念

建筑业信息发展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建筑业信息化进程从设计师的图板手绘到计算机CAD辅助设计,再到计算机辅助管理ERP,再到如今的BIM概念和Revit应用,每个十年都是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实现着建筑业界的高速发展。

BIM简单地说就是建筑三维模型,是设计师将想象中的设计思想变为三维模型,再由建造者演化为实体的三维过程。它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构件演变成三维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面前,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体都是可视化的,以得在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都可以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建筑三维模型的信息化、参数化、构件关联性集成是它有别于其他模型的特征,它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详尽的数字化表达。

基于BIM的建筑融合了以下思想: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起单一的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建筑的所有信息来源于模型,并将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在数据之间创建实时一致的关联,并支持多种方式的数据传输,特别是支持网络传输。单一建筑模型;统一的关系数据库实现了信息集成;实现了信息共享,协同工作。BIM成为业界建筑管理的最佳、最有效、最便捷的工具之一,它的运用使使用者变得更加直观,易用性更强。

3 BIM与建筑运维管理的关系

在建筑的使用寿命期间,建筑物结构设施、设备都需要不断维护,一个成功的维护方案将提高建筑性能,降低能耗和修理费用,进而降低总运维成本。

BIM技术是三维数字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它基于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软件构建“可视化”的数字建模,为各环节人群及最终用户提供“虚拟模型和分析”的平台。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建筑的各种相关信息,在建筑项目的运维周期中进行信息共享和传递,为管理方提供完整的项目建筑信息,直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风险。

经BIM理念设计的建筑可以在建设项目完成建造投入使用移交到物业管理部门时,获取到建筑全局信息的真实状态和与运维相关的文档和资料。实现包括隐蔽工程资料在内的竣工信息集成,不仅为后期的物业运维企业管理带来便利,并且可以在未来进行了翻新、改造、维护过程中为业主提供有效的信息。

4 BIM在建筑运维中的必要性和应用优势

现代建筑越来越在提升功能、安全适用、环保节能、轻质高强新材料等应用上下功夫,建筑造型变化多样,促使建筑管理不能依旧停留在旧有的平面阶段,而有了BIM建筑模型,就可以充分利用模型信息,快速地被查询、调用、修改,并在可视化模型的状态下对建筑进行更加有效快捷地管理,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5 BIM的应用优势举例

5.1 便于数据的统计分析

BIM富含的大量建筑信息数据,可以详尽记录建筑构件、设备信息。借助这些信息,通过导入所需软件中,可以快速调用原始数据,对所需进行的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大大减少了录入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强度,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数据错误,尤其对体量巨大的建筑项目更能发挥其高效的优势,提高运维管理水平。

5.2 与公用设备、设施的系统嵌入

①安防监控系统。可以把现有的安防监控系统纳入BIM建筑模型中,更加直观地观察每个监控的所在位置,并通过监控对各类人员进行动态观察,对可疑人员进行有效的观测和威慑,对突发事件能及时发现并快速到达现场处置,使整体安保工作的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同时,有利于管理者对安保人员的巡视状况管理。电梯系统与监控和BIM模型的动态结合,能快速地定位某部电梯的故障和人员被困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解决问题。

②供水、供电系统结合。与水箱水位和水泵传感器的连接,在可视化模型中能实时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故障进行处理;电气系统中的电力故障在BIM模型中显示的清晰明确,兼具由于电气系统故障引起的火灾防范的及时应对。

③结合条码、二维码和射频技术,合理制定公共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计划,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模型中的设备能看到其在三维建筑中的位置信息,再结合设备条码或二维码射频标签,在设备运维管理中,维保人员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扫描,快速高效地读取设备维保信息,巡查设备的使用状态和,并将巡查结果通过网络传回系统进行数据的更新,根据模型信息合理制定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对设施设备提前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6 现阶段BIM在建筑运营维护企业应用的难点

①建筑设计阶段运用BIM建立模型本身难度大,还要把各类数据附加其上,集成应用起来难度较大,需更多的成本投入,要使BIM真正发挥作用,还要参与各方和业界管理者付出更大的努力。

②BIM是近十年建筑业发展的新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设计、施工阶段,虽BIM模型建立了大量的信息数据,但在运维阶段的运用经验还甚少,可借鉴的案例也不多。

③运营维护企业管理层对BIM新技术认识投入不足,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的滞后影响其推进速度。

④中小城市对新技术推广缓慢,没有形成业界的足够重视,没有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造成相关人才的缺失。

篇4

摘 要 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所有的管理目标、管理思想、发展战略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一个班组。班组自主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提高员工的生活价值和工作价值的过程。通过潜移默化来影响员工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对于提高工程、工作、产品和服务质量,保证安全运输,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关键词 班组 自主管理 实践应用

作为煤炭铁运企业,推行班组自主管理,是提升员工自我约束能力、班组长独立管理能力、班组自主运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工程、工作、产品和服务质量,保证安全运输,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一、班组自主管理的内涵和外延

自主管理作为管理创新的一种新追求、新手段,是管理文化向较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班组自主管理是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对员工个人价值的尊重,可以为员工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最优最美最佳地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提供空间。具体讲,班组自主管理主要有“三层含义”。

一是班组自主管理强调班组职工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这就是说,在生产经营要素的有机结合中,人人要按照管理科学、管理规律、管理程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控制,使其符合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不靠检查,不靠监督,自觉按着标准干,跟着程序走,人人干好自己应该干的事。

二是班组自主管理强调班组职工人人尽职尽责,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要素中最活跃的职工,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由于每位职工在班组所处的岗位不同,职责不同,所以,管理的幅度、范围不同。因此,要在遵章守纪、管好自己行为的同时,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各尽所能,对自己所负责的岗位的生产经营要素进行优化控制,使人、机、料、法、环优化配置,实现效能、效益的最优化。

三是班组自主管理强调人的潜能的发挥。管理无定式,管理无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职工作为企业管理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生产经营要素的优化管理,作为“实现自我需要”的载体和有效途径,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方法,通过对生产经营要素的创造性管理,达到“满足人的愿望,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的目的。

二、班组自主管理建设的途径

班组自主管理建设不是单一的专业管理,而是各种管理的综合体,有对人的管理,也有对物的管理;有对时间的管理,也有对空间的管理。班组自主管理建设是企业管理综合系统中的子系统,必须树立系统的观点,对自主管理班组建设进行系统管理,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协调运作的领导机制。各级党政工团组织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通力协作,高度重视、关心自主管理班组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对自主管理班组建设的领导,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共同为自主管理班组建设做扎实的工作。总的来讲,班组自主管理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人手。

一是规范个人行为重自律。按照“有岗位必有职责,有职责必有指标,有指标必有考核”的原则,以自我检视、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四到位”为创建标准,把班组工作任务和安全技术指标等细化、量化到岗位,使每项工作有标准,每个员工都担负工作责任。二是抓住关键环节重自主。班组是推行自主管理的最前沿,是抓好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要从工区班组管理切入,全面下放管理权、考核权、分配权,明确由班组自主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使班组管理从安全生产到材料使用,从工作质量把关到工资考核奖罚等形成了自主管理链条,激发了班组成员自动自发参与安全运输管理的主动性。三是创新管理机制重自治。段办以引导、指导、督导为重点,为班组提供技术、业务方面的支持,使标准贯穿到每一个环节、指标细化到每一个岗位、任务分解并考核落实到每一个员工。通过重点培育、建立档案、效果评估、定期授牌等方式,全面实行基础量化考核、过程集中评估、以绩效检验成果的工作机制,推幼灾鞴芾硐蛉员、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动态达标迈进,从而建立起指导全局、多层推进的保障机制。

三、枣矿集团铁运处推行班组自主管理的实践

枣矿集团铁运处推行班组自主管理的实践和探索,找准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源在于加强班组建设。为把准班组建设的脉搏,铁运处党政启动了新一轮的班组建设现状调查,在调研中确立了“五个审视”,以客观分析班组建设现状。即:一要跳出原有的班组建设模式去审视;二要带着敢于否定自我的眼光去审视;三要从重制度建设到优化制度及关注制度的执行力上去审视;四要从回归班组属性,还班组本来面目角度去审视;五要用新的视角去审视。“跳出铁运看铁运”的思维模式,使各区站班组建设独具特色,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学的班组管理制度,形成具有铁运特色班组自主管理体系。

强化理念渗透,突出班组自主管理品牌引导力。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安全。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是建立安全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尊重员工基本生存权的具体体现。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从而推进班组自主管理。

一是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

二是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企业自主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三是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操作。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证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的去工作。

篇5

【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十二五”发展规划 人才需求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1-0083-01

为做好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工作,我先后对辽宁、吉林、内蒙古及沈阳铁路局的规划、建设部门和运输系统的运营单位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了解铁路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铁路的建设、规划、发展情况;了解未来铁路行业的人才需求走向。通过调研让我们感觉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在今后一定时期,不但要办好本专业,还应该将本专业继续做大做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做好专业的建设工作,提高办学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及优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 办好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铁路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铁路运输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人员交流、物资运输、国防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近年来变化最多、发展最快、作用最大、远景最好的一个运输行业。

1.“十二五”期间铁路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铁路将投资2.8万亿元,新线投产总规模达3万公里,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12万公里左右,西部地区铁路将达5万公里左右,高速铁路网将达到4.5万公里。

2.“十二五”期间沈阳铁路局路网发展规划

沈阳铁路局是铁道部所属18个路局中最大的一个局,为了加强铁路建设,更好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从2008年起,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共与铁道签订9批“关于加快铁路建设方面的协议”,涉及建设项目55个,里程6000公里,投资总额3500亿元。如已经竣工开通的长春至吉林快速城际铁路以及在建的哈尔滨至大连、沈阳至丹东、吉林至图们至珲春、盘锦至营口客运专线等。

在此期间,还将投资新建沈阳至北京、盘锦至朝阳、朝阳至赤峰、通辽至阜新等客运专线,长春经白城至乌兰浩特、四平经通化至长白山快速城际铁路。到2015年,沈阳铁路局将新增营业里程3000余公里,占全路12万公里的十分之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未来的铁路运输系统,特别是沈阳铁路局各运输站段,将需要大量的技术性、服务性、开拓性人才。因此,办好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铁路发展的要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把握好这个时期,加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是寻求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 做好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工作的主要措施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为铁路运输系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类专业。通过本专业三年的专业学习,应该能够让学生基本具备铁路行车、铁路调车、调度指挥、客运组织、货运组织五大系统20多个工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初步的实践技能,经过现场的短期适应后,迅速成为铁路运输生产一线的主要骨干力量。

为了专业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办出特色,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真正达到专业岗位的培养目标,对专业建设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具备科学性

人才培养方案是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必须要紧密结合现场需求进行制定,并结合铁路发展特点及时进行修订,使其逐步得以完善,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2.课程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本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从事20多个工种的作业,为了提高学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专业的重点课程中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为依托,充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精讲多练,使学生走入现场就能置身工作,缩短实习时间。

近几年,铁路行业可谓是发展迅速,高新技术逐渐得以广泛运用,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还要体现先进性。

3.做好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使实践教学环节联系现场实际

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聘请经验丰富的现场专家进行分析、研讨,组织立项课题小组,完善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重点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施校企联合办学。

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1)要正确选题,通过实训演练,真正达到提高动手能力的效果;(2)要完善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确保实践教学的开出率。

4.师资力量要体现复合型的结构配备

篇6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能建筑起步较晚,相应的弱电技术发展也还不是很成熟,在弱电系统的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智能建筑弱电维护行业运营管理中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智能建筑是建筑业中的后起之秀,起步较晚,各项技术发展还不是很到位,与其紧密相关的弱电维护行业作为新兴的行业之一也呈现出各种不足。弱电维护专业人才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弱电行业的维护、管理一度陷入两难境地。加之,现有的维护人员大多数是临时培养或者仅有一点常规机电知识技工,对弱电行业的核心知识知之甚少,在实际的操作和维护中常常捉襟见肘。当智能建筑中大的弱电设备出现故障时,缺乏专业人才去对设备进行准确地诊断和修复。这直接导致了智能建筑大型设备一旦有问题,整个建筑将陷入长时间的瘫痪状态,项目系统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1.2智能建筑弱电维护行业运营管理中专业检测设备不足

智能建筑中各项线路复杂,对设备的调控能力要求较高。其中的弱电项目众多,分布广泛,作用与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检修的仪器和手段也应区别对待。但就目前智能建筑中,弱电维护行业所采取的工程检修设备而言:①检测设备种类单一,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各项设备的检修需要。在实际中对不同设备的检修多采用同种设备和单一的手段、流程,往往导致诊断不准,修复困难。②用来检测弱电的设备专业性较差,且较为缺乏。在实际操控中对智能建筑中的弱电设备进行常规的检测或故障的诊修时,大多采用技术人员目测耳闻、手工维修的方式,常常检测不出真正的故障。而且,投入人力大,检测效率低,对智能建筑弱电维护行业运营管理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1.3智能建筑弱电维护行业运营管理方法落后

在智能建筑的弱电维护中,我国弱电维护行业的维护方法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维护观念占上风,没有忧患意识,只是在设备真正出现了故障时才去维护。对于弱电设备的维护没有制定新的方式方法,没有树立常规的、定期的检测,及时对设备的异常情况加以注意和调整,也没有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护理,导致设备运营时间较长而出现大的故障。出现了问题才去维护的传统维护观,使得智能建筑弱电维护行业运营管理方法落后、不科学,缺乏系统性、有效性、迅速性,不适应智能建筑的智能化、速度化要求。

2智能建筑弱电维护行业运营管理的策略和手段

智能建筑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要坚强对弱电维护行业的管理采取有效的策略、方法,解决影响智能建筑弱电控制中的不足,提高我国弱电维护行业的发展水平。

2.1智能建筑弱电维护行业运营实行高速度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实现智能建筑弱电维护的高速度信息化管理是提升弱电设备维护行业维护水平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弱电管理手段已经不适用于当今智能建筑的运营要求。传统的检测手段对于职能建筑中各项复杂的设备故障的诊断也已落后。只有采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方式,对智能建筑实现高速度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对智能建筑中的各弱电项目、工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对设备故障的精确诊断和有效记录,形成系统、科学、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确保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维护行业有所进步和发展。

2.2智能建筑弱电维护行业运营实行自动化检测管理手段

智能建筑对弱电系统的安全防范性和自动控制性要求较高。弱电维护业只有完善弱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功能,才能实现对弱电维护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加强弱电设备的自动检修功能来实现弱电维护的自动化管理,可以提升弱电维护行业的运营速度。例如:智能建筑常常需要满足成员的舒适程度要求,通过传感检测可以对其空调系统进行全面地控制,可以实现自动开关机、自动调节温度以及对与其相关的各种设备的自动调控。这样就方便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自动化控制,及时、准确地确定设备的故障点和故障原因,实现智能建筑中弱电设备维护的自动化管理。

2.3优化智能建筑弱电铺设程序,加强防雷接地维护

提高智能建筑弱电维护行业运营的管理水平,可以通过规范施工过程来简化管理过程的繁杂性。例如:弱电项目施工前形成专门管理部门,设计时依据实际建筑需求优化设计方案,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全面监控进行弱电系统的试运行,及时反馈实际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的维护,只有防雷接地设计足够的完善,才能保证弱电系统的安全运营。通过这一系列的程序优化可以减少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实际运行出现的故障,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3结语

篇7

【关键词】节能建筑;特点;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15-01

一、节能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节能住宅建筑是利用现代节能保温材料以及科学的设计实现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节能目标的建筑。受其设计目标影响,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工作的难度。例如:利用技术的节能住宅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有效控制,还需要对光伏技术应用基础进行管理。针对光伏技术运用中对建筑结构的需求进行强化控制,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需求。在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的调研与分析中可以看出,节能住宅的施工中应用了更多的新型材料与新兴施工技术,同时其节能设计也与传统建筑结构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进行管理工作的改革,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建设使用目标。

二、节能建筑所受到的制约因素

建筑行业在施工、运营阶段由于管理严重脱节,再加之建筑施工的多样化形式,如地质、气候、经济、生活习惯等诸多不同,导致了千差万别的运营模式。虽然节能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工程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混淆不清,政府管理部门及公共建筑部门管理不利所导致的能源消耗问题仍很严重。

(一)运营管理水平低下所造成的原因

运营管理作为节能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行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就目前来看,运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运营管理的工作实际上是“看机器”与“维修”为一体。而缺乏了对整个项目系统的掌控和调节能力。缺乏能源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提高了其运营成本。另外,对于大型设备运营情况,工作人员只是利用机械做数据信息记录,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设备信息数据记录的重要性,使刻录不完整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对运营数据无法进行整理与分析,造成了数据源的大量流失。另外,由于施工的设计人员基本不到现场,而运营管理人员又无权参与前期的方案与技术探讨,被动接手施工方案使原本的设计理念无法真正传达出去,导致设计与运营岗位之间严重的脱节。

(二)政策和管理缺失的问题

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与其相关的政府与管理部门众多,如果按建筑过程来划分的话,设计部门由规委协管,而施工则是由建委协管的。建筑工程建成以后的使用管理缺位严重,导致了有些问题出现多头管理、而有些问题则无人管理的现象,建筑节能中的政府错位现象十分严重。地方政府即便是要求负责也不知道该让哪个部门负哪一方面的责任。同时,建筑节能所要求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管理质量都是十分高的,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人力增加,而建筑行业节能的效果则是长效的。“节约没好处、浪费没关系”是目前建筑节能的一个不利状况。

三、墙体保温施工技术关键

墙体节能的过程中,墙体保温系统的实施处于重要环节。在设置保温层的时候,一般都设置在墙体的里面或外面其中一侧。将保温层设置在墙体外侧的优点是不占用房体内部面积,但也存在黏结性弱、造价高和易出现建筑方面问题等缺点。保温层施工采用抹灰的方法,保温材料和施工方法也因施工技术措施的不同而变化。

(一)施工前应做好保温砂浆的验收工作,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查并确保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施工的时候,通常使用抹灰方式,从上到下进行保温砂浆的涂抹。在施工的过程中,以下四方面是需要特别注意的:1.需要做好基层的表面处理工作,如清洁、湿润等;2.需要依照设计标准弹好所需的各种线,如标准水平线等,同时做好护角等相关工作;3.抹灰的厚度控制在10mm左右,抹灰时应在底层有强度后方可抹第二层,同时注意养护时不可用水冲;4.通常保温砂浆设置在内侧,如需设置于外侧,则应做好相关的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二)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涂料等通常运用喷涂的方法进行

要按照各种产品的性质和要求来限定施工时的湿度和温度,喷涂之前要做好基层表面的处理工作,喷涂时应保持喷涂均匀,把握好喷涂角度和距离。

(三)干挂工艺

干挂工艺通常用于外侧保温,具有效果优以及隔热性和防水性较好的优点,不足的是造价高,因此民用住宅使用较少,通常用于公共建筑。在施工之前,要处理好施工现场的易燃材料,确保无明火;干挂系统需把各种不利方面考虑进去,确保体系的强度及稳定性。施工过程中也要把好各种物件材料的质量关。

四、保温屋面施工技术关键

一般来说,保温屋面施工技术是指将保温材料放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两者中间的施工措施。依照这种正铺法,现在有多种保温材料可供使用,这些保温材料根据形状、组成材料等不同而分为多种。与正铺法不同,反铺法是把保温层放在防水层之上。

篇8

智能化社区网络属于园区网络。其物理网络传输技术即可以采用以太网等局域网络技术,又可以采用有线电视网络数据传输或数字用户线路等广域宽带接人传输技术。与传统园区网络相比最大不同点是:它是一个公用的运营网络。智能化社区网络设计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基础物理传输网络设计,包括物理线路、传输协议等。

网络逻辑设计,包括路由服务、网络流量控制等。

网络运营管理平台设计, 包括基于用户的认证、计费、网络安全、服务质量等。

Internet服务网络平台设计,包括防火墙、WebCatche、LoadBalanceServer等。

作为全球知名的网络厂商,3C。m一直致力于向客户提供优秀的网络解决方案。对于智能化社区建设,3Com根据不同的运营环境和用户要求,提出了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解决方案介绍给大家:

智能化社区以太网园区网解决方案

智能化社区有线数据网络解决方案

智能化社区10Base-S网络解决方案

智能化社区以太网园区网解决方案

此方案是以太网技术为基础,建设智能化社区的园区网络。在住户的家中添加以太网络RJ45接口,提供10M,甚至100M的网络速率。

由于采用以太网技术,故其基础网络设计方案和技术实现比较简单成熟,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园区数据网络结构化布线:在楼字之间采用光纤形成网络骨干线路,在单个建筑物内一般采用五类双绞线到每户内的方案。

2、以太网络设计与实现:网络结构基本上分为核心和边缘。网络核心即社区网络管理中心,一般采用核心级以太网骨干交换机。网络的边缘即各个建筑物内,一般采用工作组级以太网交换机。可根据每个建筑物内用户数量,来确定交换机端口数量,从而决定采用交换机的数量。

在网络整体方案设计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由于本方案采用以太网技术,所以网络布线结构和线缆的选择设计应参照以太网设计要求而制定。比如采用10/100/1000M以太网技术其采用光纤的种类,及其传输距离是不同的。

以太网技术的选择:可采用千兆Gbps以太网、快速100Mbps以太网、10Mbps以太网技术。一般园区骨干可采用千兆或快速以太网技术,到每个住户内可采用10M以太网技术即可。

网络设备的选择:核心网络骨干交换机作为网络的核心,应具备:高性能、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具备丰富和强有力的网络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可管理特性。网络边缘交换机构成建筑物内用户直接接入网络,应具备:灵活性、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和一定的网络服务质量和控制能力。

服务运营管理平台实现。社区网络作为一个公用的提供接人服务的运营网络,其运营服务管理应特别考虑以下两点:

a)用户认证与计费。

b)网络安全。 其中包括两方面问题。由于以太网技术本身的一些弱点如:广播、SPT等,对整网的服务可靠性造成威胁。同时如果不采取措施,以太网内的用户,将面临本地黑客从网络第二层次的直接窃听甚至攻击。对于以上问题,一般采用虚拟网络技术从用户端口到网络出口建立专用逻辑通路。但由于一般网络将承载数以百计的用户,网络管理员通过静态设置,管理同样数量的虚拟网和路由,其繁杂度和不灵活性可想而知。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此种设置方案下,网络设备的承载能力。

由此可见,社区网络设计中网络运营管理平台的设计建设与接入网相配套是非常关键的。3Com公司在提供接入网络解决方案的同时,将向您提供相对应的有效和完备的网络运营管理方案。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C3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行业造成的能源消耗比较大,给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压力。随着现代低碳、绿色、环保等理念的推广,绿色建筑已成为现在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绿色建筑重视的是节省能源与保持生态平衡,也就是节能环保。在建筑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能有效起到降低能源消耗,对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智能、绿色建筑的一体化发展

1.1智能化系统与绿色建筑的融合

我国于1994年提出建筑节能,但是在以往的节能设计中,往往只注重围护结构的节能,而缺乏对建筑整体的节能创新。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障措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多处涉及到了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内容,包括照明监控子系统、可调节外遮阳装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子系统、空调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等等。智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现代建筑从规划设计开始就有必要将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两者有机地融合,以形成绿色智能建筑的整体观念。智能与绿色柔性融合,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以绿色理念促进智能化,是拓展传统建筑模式,满足以人为本,追求更加安全舒适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有效途径。

1.2智能、绿色建筑的发展智能、绿色建筑一体化发展

是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融合来实现人、资源与环境的最优化发展。绿色建筑要实现的大部分目标及实施方案都离不开智能系统,智能系统与绿色建筑有着同生共存的紧密关系,因此智能系统的功能、性能及成本成了绿色建筑的关键部分。绿色建筑中的智能系统涉及多个学科,在一个子系统中往往就需要通过系统集成将多种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对这些对象的监控管理。绿色智能建筑需要具备及时响应建筑物内、外环境动态变化的能力,达到“智慧”状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但是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与传统工业系统的要求差别较大,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达到提高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能耗的绿色建筑建设总目标,各个子系统之间也需要有机整合,采用多目标优化控制技术协调实现。

2、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2.1绿色建筑的施工要点

主要包括场地环境、节能与节水,以及材料资源与节材等。其中,场地环境为施工场地、保护水文环境和降低环境负荷三方面;节水主要是提高用水效率,而材料资源与节材为使用量绿色材料、节约材料等。在建筑施工阶段,建筑智能化技术在节水、节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施工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工程管理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等,涉及多方面内容,而施工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可高效采集、加工与传递管理中所需要的信息,从而使管理活动科学化。

2.2运营管理的技术要点

运营管理包括网络、资源、能耗、垃圾与绿化管理等。智能化技术在运营管理上的应用明显,一是在信息设施系统中的应用,通过综合布线为运营管理提供物理网络平台监测环境数据,发现异常及时响应报警,二是可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设备运行的回检,按照数据来制定维护与保养计划等。

3、在绿色建筑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3.1智能遮阳板控制系统

智能遮阳板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亮度传感器实现对遮阳电机的自动控制。智能遮阳板控制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可根据阳光光线的强弱、照射角度等因素实现对遮阳板开启/停止与转动角度的自动化调节,能有效防止阳光对建筑物及其居住者的直射。如在炎热的夏季,可以起到遮蔽阳光的作用,通过减少太阳光线的直射,以减少过多热量透过窗户,从而起到避免室内温度过高的作用;而在冬季可通过自动调节遮阳板,以提高阳光的利用率,有利于控制室内的热舒适度,从而起到节能、减耗、绿色、环保的作用。

3.2楼宇自动化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楼宇自动化系统通过运用计算机、传感器、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对楼宇设备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建筑设施的高效、可靠运行。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指对建筑内照明、通风、空调、供配电、给排水以及电梯等系统进行控制与监控的综合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有效实现机电设备的开启/停止控制操作,还能实现对设备运行状况与故障报警信号的监测与储存,并按照预定程序自动调节系统的被控参数,以保证其可靠、节能运行。另外,楼宇自动化系统在实现自动控制的同时,还能实现就地与远程控制,自动生成系统的运行、设备故障报警、设备维修等报告。楼宇自动化系统还能实现公共安全系统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建筑电气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楼宇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变频节能技术与综合控制策略能有效缩短设备的运行时间或者降低设备的运行强度,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通常能减少建筑设备能耗的20~30%之间。

3.3空调、通风、冷冻、采暖智能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空调系统通过对建筑室内温、湿度的分析,并结合设定值,通过DDC计算实现对水阀开度的调节,以实现对空调机组开启/停止的自动控制,在满足人类居住舒适性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而通风系统则是根据各个区域的CO2、新风含量等进行送排风定时开启/停止的设定,在确保室内良好通风的同时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目的;冷冻系统主要通过温感探测器与压力探测器,对冷水机组、冷冻水泵等设备之间的连锁关系进行自动控制,参考供回水的流量、压力、温度等进行系统冷量的计算,以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采暖智能系统主要是通过温感探测器进行控制,通过热交换器从而为中央空调提供热水,而该监控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可在控制热交换时保证热水的流量、压力及温度,同时根据热水总流量、热水温度差进行热负荷的判断,并明确热交换器阀门的开启大小,在保证设备可靠运行的同时体现节能、减排的作用。

3.4信息集成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对于现代绿色建筑而言,必须要建设一套信息集成系统,利用集中采集、全面分析、智能管控及综合协调等手段将各子系统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统主要集楼宇自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地热/水源热泵系统等为一体,通过进行各个子系统的有效集成,从而有效实现对建筑内设备的实时监控与联动管理。而在建筑绿色节能方面,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统能够实现对各子系统之间数据与外部系统信息的全面、综合分析,并实现对建筑内设备的统一调度,从而实现建筑的最优化节能、减排运行。同时,设备信息集成系统的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可以对建筑设备进行实时巡检,并根据设备的运营要求,对设备的运行时间、维护以及运行负荷等进行合理的调配,有利于保证设备长期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下,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绿色建筑应用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统,能实现对智能照明、冷热机组及其他计量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统计与对比,以便于建筑的节能操作。通过对各种节能系统的能耗与节能效果进行统计,以统计出设备的节能效率,以便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目的。

结束语

在绿色建筑中,其相关建设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实施运营管理来完成的。在绿色建筑中实施运营管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在改进传统物业设施服务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手段,达到建筑中节能环保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江丽,曹锋.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22:47-48.

篇10

关键词:BIM 建筑工程 发展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38-02

1 BIM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美国和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挪威、芬兰等在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中,已经相当重视给予BIM的协同工作及信息管理,强调BIM与传统业务流程整合,以促进专业合资,减少信息孤岛,视BIM为实现高效投资产业运营管理。台北、香港及北上广等城市应用也较早,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行业和城市技术联盟,尝试扩大BIM技术应用方面,希望采用BIM改进项目管理效能,计划行程记录模型来改进今后运营管理,而国内一些城市和区域,BIM才进入导入期,仅开展一些管线综合,减少设计碰撞和返工的部分工作。

2 BIM产生的原因、背景及发展历程

由于建筑工程的固有特性、唯一性、临时性,决定了每一个建筑产品外观形状、结构特点、环境、选址及施工过程的管理组织团队效率、协同、劳动素质等完全不可能一模一样,从而决定了其他施工建造方法优次不一,改进工作困难,致使建筑施工劳动效率低下,进度、成本、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施工绩效难以控制,从业者幸福指数差。

在这种背景之下,要想为建筑设施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是一个共享的信息和知识资源,这时BIM就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包含建筑设施物理技术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通过它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建设参建各方通过BIM中录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用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1975年Chuck Eastman建立了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虽然不叫BIM,但基本包含了BIM的所有信息数据,被称为“BIM之父”,直至2002年有Autodesk公司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Jenry laiserin称之为BIM。

Building能涵盖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information避免了仅仅是几何3D信息的误解,modeling体现了建筑信息管理的动态流程以及对建筑物性能和行为的模拟功能。

3 BIM的功能价值

在空间规、场地规划、场地分析、现状建模、3D设计、性能分析、虚拟建造、运营模拟、灾难规划等方面,BIM是更好的技术手段,提升项目生命周期性能;在优化工作流程、成本估算、3D协调、4D模拟、数字化检查等方面,BIM是更好的管理手段,提高建设和运营管理PDCA能力,提高沟通协调效率,减少工程变更和冲突;在数据接口、数据检索、数据共享、数据访问、协同平台等方面,BIM作为信息化手段,搭建平台,加载各阶段数据并共享,发挥数据价值,为原有各层次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在数据积累、数据资产、记录模型、决策等技术方面,BIM作为知识库为实现知识管理,提升行业生产效率,降低学习曲线提供巨大帮助,是持续改进的有力工具,具体表现如图1所示。

(1)BIM对业主方和管理方的功能价值。所见即所得,提升基础设施性能,减少变更、减轻协调工作量,加强项目精细化管控能力,降低沟通难度,优化设施运营管理,建立知识库,作为持续改进的基础。

(2)BIM对设计方的功能价值。强化复杂工程设计能力,深入评估设计方案,优化设计性能,强化设计协作能力,减轻施工图工作量,减轻现场设计和现场服务工作量,建立知识库,作为持续改进的基础。

(3)BIM对施工方的功能价值。改善施工组织设计,有助于实现精益建造,加强对分包管控能力,提高工厂预制化比例和能力,使数字化移交成为可能,改善结算环节,同样建立知识库作为持续改进的基础。

4 BIM的应用

在项目建设初期,根据项目特征、性质、目标,建立战略、BIM的应用、流程、信息、基础设施、岗位人力资源六要素的BIM的策划系统,在项目各阶段可实现如下应用。

4.1 在设计阶段

利用测量资料或者3D扫描资料输入BIM系统,建立场地信息模型,做场地分析,实现竖向及总平面运输设计,计算土方量,进行土方调配平衡;进行全日照模拟、声学分析、分环境评价、热辐射分析等可持续设计比以往利用CAD设计图分析大大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且可多次重复分析,对今后绿色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快速算量对方案评价、快速决策、图纸审查和会审缩短周期,保证准确率和进度,减少了今后的设计变更;模块化设计、施工图深化设计、专业碰撞设计加快了设计速度,减少了设计错误和交叉,提高了设计质量(图2)。

4.2 在施工阶段

利用BIM进行4D进度规划和控制,施工总平面布置,保证合理布置、材料堆放和施工机械布置,减少二次搬运,节约土地,还可进行技术方案优化、关键部位施工工艺优化、数字化预制及整个施工工况控制方面即质量和安全控制都得到了高效广泛的应用。

4.3 在交付应用阶段

采用3D扫描技术,输入系统可了解实际的建设状况,达到真实交付的目的,同时采用数字化集成交付系统,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可以达到高效运营的目的。

5 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建议

BIM的核心价值是通过可视化、数字化、协同化、模拟化、可优化几方面实现的,为此能够达到无错设计、精益建造、真实交付、高效运营的目标,所以倡议国内一般城市和地区,特别是三、四类城市的一些建筑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本着管理在先、BIM在后、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易入难的精神,精细策划、大胆创新、积极交流,在建筑工程行业及早启动BIM技术,及早拥抱智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