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知识与运用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学知识与运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深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各高校逐渐形成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对原有培养方式的改革。本项目组积极响应学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参与式教学法的涵义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的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在这种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教师让学生参与的环节可以是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任一环节。
2 参与式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政治经济学是所有学经济的学生都必须学的基础课程,也是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因此,国家政策提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除了政策要求改革教学方式外,还有以下原因,使得政治经济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成为必要:
2.1 理论实施的必要性
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中的老师主讲,学生识记的“注入式”教学法形成鲜明对比,是教学方法上的一次变革,理论证明,这种教学法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和适应社会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操作价值,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2.2 大学生对参与式教学的需求
本项目组为了更好地了解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开展参与式教学的效果,对经贸学院2014级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部12个班共609名学生的调查结果(问卷见附件)显示,他们最喜欢的教学方法就是参与式教学法。其次是在教学中局部进行互动式的教学,而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几乎没有人选择,如表1,71.92%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被改革。因此,亟待用新的教学方法加以革新。从表2中可以看出,80.79%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本项目举行的大型辩论赛和论坛试教学中。
2.3 大学生对综合能力的需求
目前社会急需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大学生对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有了新的要求。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访谈,得知组织、协调和创新等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这说明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对参与式教学的认同感。
3 参与式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参与式教学法的授课过程中有很多种让学生参与进来的方式,本项目组成员主要尝试了以下方法:
3.1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熟练掌握电影、电视、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并且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商品这一章时,对于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的内容,教师就将平时生活中的常见电视广告视频等录制,并转移到课堂上,让学生有一种所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简单又实用的感觉,这样教师再通过问题引导逐渐让学生在课堂上回顾生活中的细节,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商品相关内容的讨论与学习中。可以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理论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材料展现出来,与单纯的理论讲授相比,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2 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配合性,为学生创造一种情景,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本项目组成员在每一张甚至每一节的授课内容中都会引入案例。通过一层一层的分析,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答案,可以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告知答案,可以使学生很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求知创新的欲望。
3.3 运用辩论式教学
针对一些重要的,又比较热门很有探讨价值的内容,采用辩论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本项目组成员根据教学大纲重难点的要求,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一内容上采取了辩论式的教学,教师讲解完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后不知辩题“劳动创造价值还是自动化创造价值”,在所有12个班级举行了7场辩论赛。期间,学生自己寻找辩手,写方案,辩手自己寻找论据。都显现出学生积极参与的心态。辩论赛结束后教师的总结也让学生获得启发,赛后积极地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吸引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自己主动地去学习知识。通过辩论式的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与创新能力。
3.4 运用论坛式教学
教学中,也有一些知识点就像一个专题,此时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该专题的内容,制作课件,并上台讲解,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只是予以辅的答疑。比如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项目组成员就将当代资本主义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为论坛的专题让学生参与进来,从查资料、写教案、试讲、正式讲授到答疑,学生会有一种荣誉感,并与教师产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另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能牢固掌握知识,拓宽知识面,使其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3.5 期末考核的配合
为了检验参与式教学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期末考核,将参与式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问题纳入期末考核内容中,比如项目组就将辩论时的辩题纳入期末考试,这样就能保证参与式教学的实施。
4 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4.1 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素质
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团队合作,强调沟通。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师生间的合作对学生大有裨益。如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自信心等。同时,参与式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观察,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可以实现多途归一的效果,这样扩大了思路,提升了创新能力。甚至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协调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如表3,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参与式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诉求是一致的。
4.2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素质
篇2
【关键词】医学临床实践教学;困境及模拟教学;运用价值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以提高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加大实践技能训练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特别是本科生的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但是,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生、护士执业许可制度的建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病人维权意识的明显增强,医患关系显得愈加紧张,使得在病人身上进行医学实践技能操作的困难与弊端愈加凸显。临床实践教学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大大地影响了医学实践教学的质量。为解决上述矛盾,临床模拟教学应运而生,以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医学实践教学。临床模拟教学通过模拟临床情境,以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1](训练真实性、时间方便性、病例多样性、训练可调性、病人安全性、操作纠错性、过程可控性、记录和回放、成本低耗性、团队合作性)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目前医学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1.1缺乏现行法律法规的支持:《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对医师的权利、义务和医疗事故的认定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对实习医生可以从事的临床诊疗活动、书写的医疗文书的效用等并未提出具体要求。医学生参加直接针对患者的临床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不合法性,使学校、医院和带教教师在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2]。
1.2在患者身上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全民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加之近年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学生像过去那样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有创操作难以在病人身上多次操作。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下,病人有选择医院和选择医师的权利,多数患者不愿让实习医学生为自己诊疗疾病,而愿意选择资深大夫为自己诊疗或手术。
1.3教学医院和带教教师承担着巨大风险:医疗行业本身属于高风险行业,而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差无疑又加大了医疗行业的风险性,但社会对医疗服务高风险性和医疗技术有限性的认识不足,在医疗纠纷中媒体和社会往往偏向“弱势”(患者)一方,而对医生缺乏相对科学和公正的法律保护和保险保护。在现行体制下,优良的带教传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不少情况下,临床实践教学被认为是医务人员的额外负担。更重要的是,医学生的实习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出现纠纷和差错一律由医院和带教教师承担,因此,相当一部分带教教师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引起纠纷和投诉,影响自己的声誉,给医院、科室和个人带来麻烦。
2模拟教学的运用价值
2.1模拟教学的优势:医学模拟教学即利用模拟病人、模拟操作系统和标准病人等手段对学生进行临床诊疗的教学和训练。目前在各大院校已得到广泛重视。模拟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病例可以多样化随机再现,操作安全,纠错性强,有利于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3]。在当前形势下,大力发展模拟教学无疑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各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应不断扩大对模拟教学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建设,将现代化的技术和理念应用到教学当中去,使学生在严格的模拟训练后再走入临床,最大限度地缓解实践教学中的矛盾,降低教学风险。
2.2模拟教学的实践: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建立,使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得以很好地结合,同时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完善。实验教学课小组化,学生操作的次数和时间增加,多种学习方式如扮演病人、SP病人、模拟病人、小组合作等都在模拟医院被有效的应用和实施。各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掌握在操作过程中与病人的语言沟通技巧。平时结合标准化病人和模拟设备进行技能教学和训练,考试时分作多个考场,按照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要求进行临床客观结构化考试,主要包括:采集病史、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辅助报告认读等方面的考核。利用模拟技术可以创造出多种真实的甚至凶险的病例进行住院医师实践技能训练,以减少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临床教学要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遵循医院管理机制,医学模拟教学就是医学教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将会带动临床医学教育的改革,医学模拟教学必然是临床教学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0-22
篇3
关键词:通阳;小儿外感热病;临床经验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通脉四逆汤"散阴通阳",白通汤"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开创性地应用了通阳之法,直至清代叶天士提出"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并创造性地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治法后,通阳才真正引起医家重视,并不断在临床中应用。导师李学麟在临床中也一贯重视阳气的作用,倡导"通阳",认为所谓:"通阳":即是使郁遏之阳气得以舒展、畅通、宣泄,从而使气机得以畅达,津液得以敷布,精血得以运行,机体得助而驱逐外邪,阴阳从而恢复平衡。现将其应用通阳思想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略述于下。
1 小儿外感发热疾病中通阳法的应用
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临床大多以解表为初期最重要的治法,或辛温、或辛凉、方药也多为桂枝汤、小柴胡汤、桑菊饮、银翘散之类。导师对于小儿外感发热这一类疾病有个基本的认识:无论是风寒表虚证、还是风寒表实证,无论是风热还是湿热病邪外袭肌表等所致的外感热病,卫表阳气的郁闭是其共同的病机特点。寒性病邪本身具有收引特点,阳气郁闭容易理解;热性病邪侵袭肌表,在疾病的早期也存在郁闭肌表的情况,只是郁闭的程度上有所不同。当然这里的汗并非大力发汗,而是通过轻清辛凉之品,达到解肌,卫阳得以宣通的目的。
鉴于小儿体属纯阳,患病之后容易从阳化热的病理特点,在小儿外感热病的治疗中,导师主张一方面遵循"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及"在卫汗之可也"的思想,使郁遏之邪热向外透达。在临床创"抗感一号"治疗风热类病邪所致发热;"抗感二号"治疗湿热外感所致发热。"抗感一号"脱胎于银翘散,辛温辛凉并用,方中金银花、薄荷合荆芥、淡豆豉宣透表邪,甚至加桂枝通行经脉,促进表邪外散;连翘、黄芩、石膏内清里热。抗感二号以三仁汤为主方,仍加桂枝、淡豆豉通阳疏表,黄芩清热化湿。
小儿外感发热又容易出现夹滞的情况,特别是常规解表而发热不退时,或者患儿发热退而复升时更要考虑有无积滞的存在,此时当以山楂、槟榔、神曲、麦芽之类消积导滞。此时的清里热、消积滞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使体内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机宣通,三焦通利而使阴阳平和。
2 小儿乳蛾通阳法的应用
小儿乳蛾有急乳蛾和慢乳蛾之分。急性乳蛾临床表现中一般均有发热,故该病的治疗类同与其他外感热病的治疗。这种里热或为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饮食积滞化热而来;或为风热之邪迅速入里化热而表邪未解;或为平素本有肝热,遇风热外邪,两热相合而致病;或为平素大便干结难行,大肠传导不畅,再感受外邪所致。临床中常见到的高热患儿肢末冰冷即是阳气郁遏的典型表现,这种情况在急乳蛾中更为多见。
急乳蛾的治疗导师主张表里同治,在清热解毒药物应用的同时,强调通阳。阳气畅通,疏散,则邪热得以宣泄,气血得以畅通,肿大之喉核得以消散。在药物的应用上除了应用桂枝、淡豆豉、藿香、荆芥等辛温发散,祛邪外出等通表之药或薄荷、蝉蜕、僵蚕等辛凉解表药外。同时也注重通里药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类:①清里热药:如黄芩、板蓝根、马勃、石膏等;②消食导滞药:如山楂、神曲、槟榔、厚朴等;③泻热通腑药:如瓜蒌仁、火麻仁、甚至大黄、芒硝等急下通腑泻热。这些通里药的应用目的也在于使周身之阳气运行通畅,气血得以流通,从而使外邪通过外散内消或二便等形式消散。
案例1:患儿男,6岁,发热咽痛2d,体温最高达39℃,时有畏冷感,咳嗽偶作,痰少未咯出。来诊时见面目红赤,口唇干红,舌红苔薄黄微腻,二便自调。夜间辗转俯卧难安。血象示WBC13×109,N85%,查体面色红,鱼际偏红,咽充血明显,双扁桃体Ⅰ°,未见脓点,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西医诊断:急性扁桃体炎。予以头孢羟氨苄及退热药服2d,热势稍降复升,至傍晚热势更高。辨证风温袭肺,表里同病。治当辛温复辛凉,双解表里。处方如下:蜜麻黄6g、苦杏仁6g、银花15g、连翘10g、桂枝10g、毛柴胡12g、荆芥12g、黄芩10 g、生石膏40g、淡豆豉9g、马勃10g、山楂10g、神曲15g、全瓜蒌15g、甘草3g。
1剂后患儿汗出热退,至夜未再上升,次日再诊,精神好转,食欲不佳,咽仍红,为热病后余热尚存,脾胃损伤之故,2剂在原方基础上减去豆豉、柴胡,石膏减去30g,2剂后诸证消退,神情自安,嘱以清淡饮食调养数日,不可骤食油腻肉类生冷瓜果,以防食复。
按语:该方麻黄、桂枝辛温通阳和卫,银花、连翘辛寒疏风清热为君;荆芥、柴胡、葛根、豆豉诸药解表透热,共为臣药;佐以黄芩、大青叶苦寒清热解毒以除内热,杏仁开宣肺气以止咳;因小儿多积,酌加山楂、神曲导滞泄热,瓜蒌润肠通便。该方融温凉于一方,表里兼治,故可快速退热。必要时还须应用温热药鼓荡其闭遏或不足之阳气,使其振奋而能驱邪外出,但使阳气得到舒展、畅通并有所宣泄。只有这样,才能使闭者开,郁者伸,滞者通,结者散,达到阳气流通,畅达无阻,津液敷布表里上下,气机升降出入有常,恢复小儿体内阴阳相对的动态的平衡目的。
案例2:患儿男,5岁,2013年3月25日以"发热、咳嗽2d"就诊,就诊前2d傍晚出现发热,体温升至39℃,畏冷,无汗,鼻塞流涕,咽痒,头痛,咳嗽不剧,痰少未咳出,夜间可闻及喉中痰鸣,咳甚或饮水则呕吐痰涎,纳呆,大便微溏,夜卧不安。查体咽充血,双扁桃体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罗音,心律齐,舌红苔白厚。治当解表宣郁,清化湿热。处方如下:藿香15g、青蒿15g、桂枝6g、厚朴6g、苦杏仁10g、茯苓10g、煮半夏9g、黄芩15g、淡豆豉9g(后下)、板蓝根10g、辛夷花10g、白芷10g、北山楂10g、甘草3g。
该方服1剂,至午夜方微汗出,体温渐降,次日复诊,热势已退,然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更甚,舌苔由白转黄,表邪已解大半,邪热与痰搏结,闭阻肺气,转以宣肺化痰为主,方如下:蜜麻黄6g、苦杏仁10g、紫苏9g、连翘12g、黄芩10g、厚朴6g、浮海石15g、辛夷10g、苍耳子9g、射干10g、地龙干20g、北山楂10g、甘草3g。
篇4
关键词:医药产业经济学;医药贸易专业;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238-02
为适应社会对医药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很多中医药院校开设了医药经济贸易、医药营销、医药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是由医学、药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学科的交叉形成的新兴专业。教学实践、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表明,在这类专业中开设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是必要的。该课程立足于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针对医药院校的医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
一、医药产业经济学是医药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1.医药产业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介于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产业”,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产业自身、产业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布局规律等的科学。医药产业经济学是将成熟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用于分析医药行业,以医药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中观产业层面剖析医药经济的性质和运营状况,运用产业分析的基本框架揭示医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医药领域的宏微观决策提供支撑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医药产业经济学体现了有关学科交叉的特性。医药产业经济学是由产业经济学、医药学综合知识、药事法规等多种学科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而不是几门学科简单拼凑。它从相关学科交叉点出发,展开医学、药学、经济学等多角度探讨,建立完整体系的学科。医药产业经济学一方面作为产业经济学的分支,要应用其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同时医药产业本身是一个特殊产业,又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特别是结合医药产业实际,注重产业经济理论的运用。如对医药产业经济总体运行状态、医药产业内部结构协调与发展、医药产业内各企业的竞争与合作行为等问题的分析都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
二、医药产业经济学在医药贸易类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1.医药产业经济学是医药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当今医药行业不仅需要专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即既要掌握医药专业知识,熟悉医药市场,具备医药的学术背景;又要兼具经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能够将经济管理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医药产业中的人才。目前,这种综合素质的医药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也正是由于相关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不够完善,使得现有的医药产业经济研究水平整体不高,研究体系也不够健全。因此,客观上要求建设一个具备完整且综合知识体系的独立的学科专业,医药贸易类专业作为交叉型学科专业,较好地适应了这种需求。
在现有医药贸易类专业中,经济学类基础课程一般都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医药类基础课程大多开设了医药学综合、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程有医药国际贸易学(偏宏观)、医药商品学(偏微观)、医药市场营销学和医药营销实务(偏微观)、医药企业管理学等。医药产业经济学作为中观经济学,是该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的开设使该类专业培养计划更加合理,课程体系联系更加紧密,知识结构更趋完善,适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能很好地解决了人才培养计划中宏观与微观经济理论知识之间的沟通问题。也融合了经济管理类知识与医药专业知识。如医药产业的分类与介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整体概览;医药产业结构与关联理论对医药国际贸易和医药商品学的学习都提供了很好基础。
2.有助于提高医药贸易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医药产业经济学的作用不仅在于成为两类知识的纽带,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管理知识去理解、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侧重于从总体上把握医药市场,将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药产业各环节的分析中。如运用医药市场结构理论可以进行医药竞争者分析,解释医药市场中的“过度营销”现象;企业行为理论不仅对医药市场营销学中4P策略的学有裨益的,也可以分析医药企业的产品差异化、技术创新行为等许多实际问题;产业政策的学习和相关案例分析则有助于理解医药政策法规,并有助于学生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相关政策的能力。
三、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探讨
医药产业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该课程的内容设置特点,课程设置既要实现医药学与经济管理两类知识的沟通,又要注重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提高;既要考虑到它是产业经济学的分支,又要体现医药产业的特点。
1.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内容设置与知识结构。该课程的前期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医药学综合知识和药事法规等。内容上将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贯穿其中,以医药行业的分类为起点,研究医药产业结构与关联、产业组织等基本问题,揭示医药产业经济的特征和规律。就内容设置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医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以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概述。第二部分为医药产业的结构与关联。主要介绍医药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医药产业的分类、医药产业结构和医药产业关联的学习,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医药产业的概貌,掌握医药产业链各环节,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理解医药产业结构演变及其规律,了解中国医药产业的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第三部分为医药产业组织。主要介绍医药产业组织理论和分析框架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本课程核心部分。通过产业组织理论和分析框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和思维模式分析医药产业中出现的大量经济现象。特别是熟练运用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理论。并将医药企业的研发和技术进步等内容纳入到企业行为章节中。第四部分为医药产业的布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目前医药产业的区域发展状况,能够运用空间聚集理论分析医药产业中的一些问题,了解中国医药产业的高新园区的建设等。第五部分为产业政策及其运用。介绍产业规制理论,分析中国现行医药产业政策,提高学生运用政策的能力。
2.医药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由于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注重原理方法的讲解,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理论、方法的讲解与其运用相结合,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课后查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如在医药市场结构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中,就要求学生完成关于中国医药市场结构分析的课后论文,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市场结构度量的相关方法。如针对中国出台的新医改政策,就要求同学们先查找资料后,在课堂上就该政策实施后对医药行业的生产和流通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
四、小结
医药产业经济学科是交叉学科,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加之中国医药产业处于不断发展变革中,因此开展该学科的研究以及学科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等医药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医药产业经济学科在医药贸易学科中的地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肯定有很多不足,旨在共同推动这门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曹 燕.吴世玉.姜卫.关于医药经济学研究的若干思考[J].药学进展2004,(10):471-474.
篇5
[关键词]工程素质;工程经济学;教学;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61
[中图分类号]G642;F06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1
0 引 言
工程经济学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不仅是学好工程管理课程的基础,还是工程管理学科中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工程经济学,可以使学者了解工程项目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为将来的课程学习打下重要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课程的特征,结合实例分析经济问题,希望可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提供一些参考。
1 工程经济学基本特征
1.1 综合性
由于工程经济学涉及的内容、知识比较广泛,形成了其综合性强的特征。工程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强调对经济意识、经济观念及工程经济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基本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工程经济学在市场环境下,以经济为学习主体,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分析多样化的投资方案,从而形成学科的学习内容。工程经济学并不单独成立,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着密切关系;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相互联系。在一些设计、工程、经济管理方面的运用都体现了工程经济具有与较强的综合性特征。
1.2 实践性
在人类长期以来的工程技术活动中,形成了具有实践性意义的工程经济学,其理论和技术是基于实践的深化与总结。实践得出理论,同时理论指导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工艺的不断创新,两者将会不断完善和优化,继续推动工程学科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创造有利条件。
1.3 实用性
上文提到了工程经济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只有将工程经济活学活用,运用到实际的工程案例当中,才能发挥实际性的作用。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较为严密,难度也较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理论体系,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延伸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将掌握的理论运用到案例当中,学会分析,能够更深地理解,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工程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方式的落后。大部分授课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只听不动的方式,并没有起到授课的效用。②缺乏实践性。工程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实际工程案例当中,并掌握技巧的使用方法。当前的工程经济学缺乏的就是开展实践活动。③自主学习时间的调控。自主学习的时间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决定,但往往由于章节的内容不一样,遇到比较复杂的内容学生提问的次数较多,就造成讲解的时间过多,影响大课程的进度。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对自主学习的章节进行调整,控制讲述时间。
3 工程经济学教学创新
3.1 教学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的方式。然而,在当今的教学中,总学时有所缩减,但工程经济学的内容不变。因此,在较少的课时完成较繁杂的课程,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授课。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主体型向学生主体型转变,教师进行辅助授课。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提倡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到讲台上讲课的形式,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进行活学活用的讨论分析。其次,要将课堂知识扩展到课外,积极引导学生到课外进行学习,留意观察课外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积极总结观察结果,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明确学习目标。每节课上给学生布置小任务,让学生多一些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将阶段所学知识运用到课程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3.2 教学手段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教师授课主要是基于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主要是听,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难以起到互动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对教学手段作出调整。
3.3 提高教学实践性
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工程素质,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成果。工程经济学要求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应该重视教学实践的意义,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例如:选取一个工程投资案例让学生进行经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原始数据的预算、资料的收集、报表的编制与项目风险,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实体工程中,尝试工程前期或后期阶段的基础工作,让学生真切感受工程经济学在实际工程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 语
工程经济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为学生日后学习相关课程做好铺垫,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课程优化建设 原则 总体思路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优化建设的意义
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审定的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门学科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学科。是对资本主义运行的基础――市场机制的经验性总结,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其中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于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优化建设,对提高经济学教学质量,推动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优化建设的内容
1、西方经济学优化建设的原则
(1)科学化、系统化原则。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既要充分体现社会需求,又要遵循课程设计的规律,从理论到实践,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要求,课程优化建设,不仅要遵循课程内容的系统化,还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作用,体现知识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2)适应社会需求,彰显商业伦理。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新旧体制交替阶段最容易出现道德缺失。目前,在商业领域出现的部分企业“见利忘义”、“急功近利”等现象就反映了这一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行为更加频繁,也就更加迫切的需要对未来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商业伦理教育。商业伦理教育可以贯穿于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最大化相统一问题,探讨企业如何“义利并举”、“取才有道”;引导学生思考公平竞争的问题;在商业活动中企业经营者应奉行交易自由与诚实守信原则的教育,可以贯穿于各个章节的学习中,因为作为西方经济学根基的市场经济本身就建立在自由交易的基础上,诚实守信更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保障。
(3)坚持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前沿性理论为辅的原则。前沿性理论是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突破和发展,如果不向学生重点介绍经济学基本理论,那么前沿性理论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不向学生介绍前沿性理论,那么学生无法了解经济学的研究动态,教师也无法实施研究性教学。因此,应坚持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前沿性理论为辅的原则。
2、西方经济学课程优化建设
(1)基本思路。首先,在思想上明确,“西方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构成许多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经济类专业的公共必修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给其他学科和课程的研究学习铺设道路,必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为将来更好地从事经济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西方经济学的特点在于其内容抽象、广泛,又有较强的逻辑性、条理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和难点,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上,从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有所侧重,突出针对性。正确处理理论知识讲授与现实问题分析的关系。使理论讲授的系统性与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很好的结合起来,运用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通过现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对课程理论讲授的内容要精选精讲,务求精而不求多,抓住重点,讲清讲透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把握西方经济学框架体系,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分析方法、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除注重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外,尤其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个目标,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丰富理论、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训练能力的重要过程,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篇7
【关键词】试验方法 经济学 应用价值
实验方法是在经济学教育体系改革中提出的,作为经济学革命的新型产物,实验方法通过多次的研究和探讨最终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得出。经济学在教育中需要建立研究团体对经济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需要运用实验室的相关设备计算所需数据,由此,经济学在逐步发展中变成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有效的采用实验方法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思考能力增强、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应用实验方法已经成为经济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试验方法在经济学中存在的模式
其实,在不同院校中经济学的教学体系是不同的,同样的老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育学生。经济学中实验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种,针对问题采用不同的实验模式,是当下学生学习的优势。因为传统的实验方法是手工模式,很多经济学所需数据都要动脑、动手、动笔一步步算出,出现数据不准的情况非常常见,学生因此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呆在实验室中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计算,同时教师也要将准确的实验数据整理记录来作为以后学习中的参考资料。
国内经济不断攀升的今天,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能有效的进行教学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种平台。因此,目前经济学的试验方法中有互联网模式、听众反映系统、计算机模式等学习模式都采用科学的技术。新的科学教育设备的使用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为学生掌握最新的经济形式提供条件。计算机模式的试验方法是用来计算经济学中所需的数据,并能够将数据储存,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随时使用。计算机模式的试验方法不仅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也提高学生实验的效率。互联网模式的试验方法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数据库和相关实验案例的操作步骤,辅助学生具体实施实验的完成。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当下社会中经济的趋势,使学生在学经济知识时能与实际经济动态相结合。听众反应系统是教学实验者提出经济学中的问题,学生就问题所作出的回答进行讨论。其目的在于集结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个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开阔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听众反应系统的试验方法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设计一个实验,才能在学生中进行探究和讨论。
二、试验方法在经济学中的价值体现
实验方法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能动性,善于主动尝试用实验的方法解决经济学中的问题,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教育丰富学生除经济学课本以外的相关经济学知识。这完全打破传统的课堂板书教学手法。实验方法的实际操作能够激发学生想要探究问题的根本,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并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这种实验教学手段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认可。实验方法的价值已经超越正常课程教育模式。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趋势、货币贬值等等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运用试验方法中多种科学模式对问题不断研究,尝试找到问题的症结。让学生将抽象的经济学理念转化实际的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经济学,也从中体现试验方法的价值。
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是将抽象的经济模型与实际生活中复杂的经济现象相结合教授给学生,学生对于知识的内涵难以理解,只有通过实验方法将所需要学习的经济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操作才能够理解。实验方法被经济学广泛应用,其价值就在于试验方法具有实物感知和采用模型的优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将经济学中学生不理解的知识,通过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来解决。实验方法是由“实验经济学之父”smith提出的,将实验方法融入到经济学中,这是经济学转化为实验性学科的改革。
三、经济学中试验方法需要注意问题
经济学中的试验方法与物理学、化学类的实验方法是有很大区别。通常在经济学中将试验方法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辅助学生理解经济学中抽象的知识。首先,学生在进行试验方法时注意端正态度,不能将试验方法视为一种游戏。实验方法是用来促进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使得学习经济学的学生都感受动手做实验的乐趣,但是严厉禁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任何不良行为而影响实验结果。其次,在简单地经济环境下进行试验方法的运用,实验的结果是用来说明经济理论的。学生们取得了一个个实验的成功,必将大大增强学习的兴致,提高对自身的自信心。因此。将实验尽可能的建立在简单地经济环境中,是将经济学与实验方法融入到一起的基本方式。
结束语:
教育领域中的经济学是大量以社会经济为重要元素,采用实验方法把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详细的分析和实验。提高学生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对于经济学不再有抵触心理,并使经济学的知识学习更为丰富和富有趣味性。实验方法在进入经济学时就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试验方法的价值在教育领域中逐渐被认可,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被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双语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往来越来越为密切,在人才的选择上,对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目前,在高等院校,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随着各国经济关系交往的频繁,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也跟着日益提高。
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对象是国济经济关系。它运用一般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国际货物、服务、资产等交易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其内容丰富,牵涉到的数量关系及数学模型占有相当比重。可见,国际经济学是门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依然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更不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经济类专业人才。因此,探索与国际经济学内容和体系相联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对提高国际经济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国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有重要意义,对于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类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促进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较多。其主要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高等数学方面相对薄弱,特别是对逻辑推导、图示、公式、数学证明更不易于接受,难以将这些模型公式与经济涵义相联系,故然对理解其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更是难上加难。而高校中的大部分国际经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依赖教材,过于注重基本理论、模型及数学方法的讲解,忽视了国际经济理论与现实的国际经济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使学生有学不会的感觉,以致于出现厌学的情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处,对于用理论去分析国际经济问题更是无从入手。另外,许多高校对教师考核的目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教学的科研成果。对于实践教学方面根本不属于考核范围。正是由于院系方面对实践教学方式的忽视,使授课教师也缺乏实践教学的动力和压力,最终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都隶属于应用经济学门类。随着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于经济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经济专业,不仅要求在国际经济方面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求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这就要求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人员,会经常与国外客户沟通联络,会经常使用英语专业术语。而如今,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时,依然是“黑板加粉笔”,满堂灌的中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三)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包括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是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的。美国大学就特别重视核心课程设置,比如康奈尔大学每年都要对课程设置(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与要求等)都要进行修改。目前,康奈尔大学经济系的新生入学以后,首先,要求必修三门课程,即“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等数学”。其后再修八门课程,这八门课程中,包括三门必修课程,即“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另外五门可由学生按学校规定的范围选择课程。可见,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对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案例教学不仅是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说属于课程设置的内容,部分高校教师在授课时“照本宣科”,不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就做不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缺乏兴趣。
(四)实践型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从事国际经济学教学的大部分老师中,虽说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导致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授课中,只讲本书中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忽略了这门涉外课程要求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和实践型的分析问题能力。再得,参加学术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有许多大学教师很少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使自己不能与其它高校教师或同行教学进行交流与学习,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易于教学创新。
二、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途径
(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以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因此,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此,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重视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使经济理论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师生互动,还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社会用人趋势。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阐释抽象的理论和知识的要点,而且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充分使用辅助教学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穿插一些现实经济中的案例和图片,不但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国际经济学是一门涉外经济课程,有着深厚的国际化背景。所以,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还要求掌握从事国际交流活动的专门技能,而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因此,要求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要高。大多学校都是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来体现对英语的重视,但忽视了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英语专业术语。这就要求在教学期间,一方面通过开设像经贸英语、外贸函电等相关专业英语课程,来强化学生的对英语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汉语教材为主英语为辅”的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多使用英语,渐渐实现用英语回答问题及考虑问题,特别是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市场需求。
(三)科学安排课程设置。国际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用比较通俗、直观的方法,讲述基本概念,介绍基本理论。因此,学习国际经济学要有扎实的西方经济学功底。另外,修好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学生要求具备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但是,自高校扩招以来,经济类专业的大多数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的薄弱,以至于学生对教学中讲到的经济学案例有兴趣,而对逻辑热推导、公式、数学证明难以接受。再者,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加入WTO对国际经贸人才的新要求,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所以,只有科学的安排高校学习课程,才能强化基础性理论课、外语类课、计算机运用和专业技能课,使学生有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国际经济学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在数学、英语等方面涵养,以适应国际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发展趋势。
(四)有效提高教师素质。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就是要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随着我国经济在全球地位的提高,对经济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在培养经济类人才时,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当你给学生讲课时,可能不会使你学到太多新的东西,但是也许会帮助你整理近期的思维,或者促使你思考一些问题。但当你与经济学者对话,听着名经济学家做报告,和企业界人士聊天等时,都可以获得许多让你难以获得的信息,他们的话题总是带有不同的问题,这使你能够直接接触问题,而不是经由现象再到问题。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经济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把双语教学有效地运用到国际经济学教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可以用效提高学生的用英语进行国际经济学知识交流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全方位、高层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第三版),2010,6.
王巾英,崔新健.国际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
篇9
关键词:应用能力;《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230-02
在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西方经济学》是核心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不仅是讲授一些基本经济理论,更重要的是,应着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具有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
1.内容庞杂。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以价格理论为核心,以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为研究对象,主要由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构成。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理论为核心,以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构成。
2.抽象化,理论性强。西方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西方经济学通过运用抽象方法,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一些非主要的因素与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身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导致理论性和逻辑性强。
3.数形结合分析比较普遍。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学分析工具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几乎涉及了经济学的所有研究内容。数学作为最严谨的一种分析工具,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把模糊的东西清晰化,从而能够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发展趋势。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数形结合分析比较多,学生难以消化。由于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性强,在教学上老师使用数形结合分析比较多。而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本来就相对比较差,面对数形结合分析,学生一方面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对理论性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容易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一般是一学期45课时左右完成。教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单纯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容易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目标不明确,未能体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上体现的教学目标只有知识目标,缺乏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学习西方经济学,仅仅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要学会运用所学原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帮助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或者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政策建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内在素质,能够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4.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目前大多数西方经济学课程采取期末闭卷考试方式,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西方经济学知识的能力。西方经济学虽然是一门理论经济学,但现实生活的很多经济学现象都可用西方经济学的知识来解释。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三、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应实现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知识目标是指课堂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技能目标是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态度目标是指做事应具有的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多且有些原理抽象复杂,所以大部分老师课堂时间都在讲解知识性内容,造成对其他教学目标的忽略,所以我们应结合经济学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减少课堂知识内容的讲授,将教学目标调整到教会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为了解决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弊病,切实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笔者在最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可以以案论理,能够提供真实的经济情况,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知识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应用和升华。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应尽可能贴近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介绍机会成本时,列举现在同学们上大学而放弃了出去工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计算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在讲授需求规律时,列举在节假日大型的卖场经常做促销活动,说明“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在讲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可以讲同学们在口渴时喝饮料的案例。在讲外部效应时,可以讲同学们在学生宿舍唱歌的案例,有的同学爱听音乐,有的同学爱安静,爱听音乐的同学在宿舍内放大声的音乐产生了消费的负外部性。
2.参与性教学。参与性教学,是指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交往和互动,达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体的行为参与,注重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从而教会学生学习。它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感受,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和“从做中学”的模式。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参与性教学的实施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组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性学习、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的学习情境就是合作性学习,因为这种情境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例如,在供求理论章节,将班级分成每5个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近几年石油价格和小排量汽车销量的相关资料,找到其间联系,深刻理解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更有效地进行。分组学习过程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使得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接受与传递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便需要教师从学生角度作一定的调整。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自主学习或称个别化学习。例如,在经济增长章节,指导同学们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搜集最近二十年的中国 GDP 的增长情况,并且查看各产业增长的情况,分析经济增长的原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探究教学。探究教学的本质在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主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宏观经济政策章节,让同学们收集整理2012年国家出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探讨这些政策对目前的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对国家目前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
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学习结果的考核结合起来考核,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的考核主要是学生的出勤率,通过出勤率的考核保证学生课堂的学习时间;课堂表现和参与互动的情况、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任务完成情况,促进学生平时注重思维的训练。学习结果的考核期末考试采取灵活方式。期末考试可以采取闭卷方式,可以采取开卷方式,也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答辩方式等。考评主体多样化也是很有效的方式,采用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考评相结合的新方式,打破老师作为单一评价的主体。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明确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还不足,有待改进。特别是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有些同学可能没有认真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却由于所在组的出色表现而得高分,这时可以采用组内学生匿名互评的方式,确保真实情况的掌握。
(四)增加实践教学的力度
实践教学根据课程内容、专业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充分考虑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来选择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从现实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质出发并且紧密结合经济学理论课程内容。例如在讲授“收入分配理论”时,可要求学生利用业余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数据,计算出某地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并根据结果分析该地区贫富差距现况,最终完成调查报告。这种方式无疑为学生构建一个调研平台,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挖掘自己的潜能。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高专院校应该考虑如何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教学,把知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有机统一起来。作为财经类专业其他课程的先导课《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开设,应该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具有宽阔的视野,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从而满足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魏玮,李春米.财经类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8,(10).
篇10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案例教学法;教学质量;提升
一、案例教学法与区域经济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从特点上来说,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区域经济学中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法将传统课堂上的教师单向讲解变成强调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教学过程中的举例。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起步较晚,相关案例的不充足,以及缺乏针对性和新鲜感的案例,不仅与当前社会经济活动脱节,而且也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角色的科学。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应用型和综合性。所以,在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尤为重要,不仅还可以拓展学科领域,加强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展学生在区域经济学领域的国际化视野,可以从全球化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区域经济教学中的应用和选择
案例教学法在区域经济的教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更高效果和质量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在区域经济学中的运用主要包括热点讨论、专题讲座和亲身实践等形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在不同的时刻和不同的阶段采取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分析,不能盲目的套用某种教学方式,而是将之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专题讲座
利用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区域经济学方面的观点和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其他学校和知名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邀请一些比较知名的人士,或者是其他学校的老师,甚至是一些专家、企业家和政府人员来进行相关的专题讲座的开展。采用除自己老师之外的人来进行专题讲座,有助于不同观点的阐释和沟通,可以更多的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专题讲座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理解。不同的经济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通过不同的观点的探讨和分析,使学生可以更多的打开思路,有助于区域经济教学质量的提高。
2、热点讨论
积极的参与和讨论,不同思想和观点的碰撞,势必可以激起学生灵感的火花,凸显学生的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热情和兴趣。讨论是一件很多学生都乐意参与的事情,真实的热点问题发生的背景和基础都是大家乐于了解和感兴趣的,这种真实性带给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更好的活跃课堂氛围。热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是一件可以更好的提高区域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一些章节或者某个问题的系统讲述之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选择当前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个热点提出相对比较综合的案例,提出一些观点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讨论,并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教师在讲述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的章节之后,可以提出当前比较热门的西部大开发问题,某个省份的开发问题等,来激发学生激烈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讨论。
3、亲身实践和案例报告
亲身实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的另一种形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积极主动的在课堂基础之外,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调查以及对企业的参观等方面来加深和强化课堂知识的消化。使学生不仅要了解到课堂上的知识,还要了解课堂知识的课外实践运用。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从更直观,更深入的角度来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之后的案例报告的讨论工作。案例的讨论并不是仅仅阐述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而是在分组的基础上要了解其他小组成员的报告内容,围绕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提供各自的分析内容,也可以针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的分析和讨论。对于区域经济学的学生而言,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对于每个人的认知和思想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案例报告的不同角度分析,可以使学生不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更有效的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完善自我的知识系统和能力的互补。对于小组讨论而言,每个学生都是知识和观点的阐述着,同时也是接受者。这种双重的身份不仅使学生避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思维之中,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团体合作,以及增强自我知识,完善自我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和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法在区域经济学中的运用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风靡全球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点和好处,但是案例教学法并非解救一切的良药。案例教学法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只是一种工具和方式,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案例而案例。区域经济学虽然属于应用型的学科,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理论,而这些基础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还是解决经济活动中区域经济的重要理论。所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只有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掌握,对于学科的基本体系和脉络的清晰,才能更好的将之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对于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的区域经济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是真正的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2、提倡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利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在案例教学的运用中,需要针对各个教学章节,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完成基本的理论知识的传授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采用实验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互动式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提前预习案例材料,并准备相应的提问和发言,这样,才能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像个演员一样置身于案例的具体角色中,进行踊跃的发展和讨论。而教师则需要善于组织学生参加讨论,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并加以评论和指点。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个人准备;小组准备和观点验证;全班就话题和材料展开讨论;个人思考并将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人的框架内。在采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需要强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不能将书本内容简单的“复制粘贴”到电子形式上。声、光、影的系统结合,通过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经济现象,以及模拟采集的经济数据全过程的演示,来引导学生主动的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更直观具体的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的重要目的。
案例教学法的讨论和分析,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信等方面的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法在区域经济学中的运用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我的知识储备,提高对社会热点经济问题和国际热点问题等方面的关注和了解,以提高区域经济学的案例数据库储备。只有充分加强和重视案例教学法在区域经济学中的运用,才能使案例教学法发挥最大作用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区域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迎霞.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1(09).
[2] 姚春玲.区域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03).
- 上一篇:矿用机电设备
- 下一篇:小孩提高呼吸道免疫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