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性上呼吸道症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细致、全面的临床护理方法。
结果:经过临床有效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得以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得以大大减轻。
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尤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不分地区、性别和年龄,多数均有着良好的预后效果,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必须积极的加以防治,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护理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37-02
所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体指的是由细菌或者病毒所导致的局限于咽喉部、鼻腔的一种急性炎症,其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其中因某些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有着相对较强的传染性,比如SARS以及流行性感冒等。按照解剖的部位,上呼吸道感染只限于隆突、中耳、鼻、喉、以及咽以上部位气道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大量的流行病学特征充分的表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不分地区、气候、性别和年龄的,每年都可能发病,其流行性感冒的特征主要是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及易导致大流行或者爆发流行,对有基础心肺疾病和老年人患者存在着极大的威胁,经常性的引发死亡,需要医务人员予以高度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患者,对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患者中,23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6周岁,最小年龄为2周岁。由临床病理分析及检查得知,5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2临床表现。①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又被称作是“伤风”,绝大多数的患者基本上都是由副流感病毒以及鼻病毒所导致的。普通感冒有着较短的潜伏期,而且起病非常急,初期有喉痒和咽干等症状,继而会有流涕、鼻塞、打喷嚏等,有时还会因耳咽管炎造成听力减退及流泪,出现声嘶、呼吸不畅等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及发热,或有轻度畏寒、全身不适、低热、头痛等,如果不存在并发症,通常一周便能够得以痊愈;②病毒性喉炎、咽炎。主要有急性病毒性咽炎和急性病毒性喉炎,其中,急性病毒性喉炎临床主要特征是咽部灼烧感、发痒,咽部疼痛不明显,持续时间不长,可伴有乏力及发热,而急性病毒性喉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说话困难和声音嘶哑,伴有咽痛、发热;③细菌性咽—扁桃体炎。主要症状是起病较急,有显著的发热、畏寒、咽痛,体温很高。
1.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在血象检查方面,病毒性感染时往往白细胞偏低或正常,分类淋巴细胞上升。而细菌感染时则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增多,可出现核左移等现象;在细菌及病毒的检测方面,进行血清学检查与病毒分离检查,以将病毒类型确定,经细菌培养可将细菌种类予以确定。
1.4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全身酸痛及发热的情况,可采用解热止痛药物诸如阿司匹林等;咳嗽时给予患者咳必清、必嗽平;流涕和咽痛时给予患者麻黄素点鼻;咽痛时给予患者消炎喉片,并且附加局部使用雾化治疗。与此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因,目前尚且未出现相对较为成熟的治疗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因而对于细菌感染患者则需要选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1.5护理方法。其一,病情观察。护理人员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咳嗽、咽疼和体温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如果近4天以内,患者有较多以上整合症状,便需要全面的警惕是否发生流感;其二,休息护理。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或者老年人患者,应当告知其要卧床休息,而症状较轻的患者,则应当让患者适当的休息;其三,饮食护理。要给予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和清淡的饮食;其四,症状护理。患者出现高热时,护理人员要严格的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解热剂,在出汗较多时要将皮肤护理做好。当出现声音嘶哑、咳嗽和咽疼的症状时,如果需要则需要遵循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在治疗过程中,应当谨遵医嘱用药,切勿滥用抗生素药物;其四,健康教育。要针对患者的病况和认知水平,要适时的开展健康教育,比如避免过度劳累、受凉等诱发因素,进行合理且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坚持冷水洗脸、冷水浴,以便于提高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在上呼吸道感染高发的季节,也别是疑有流感流行的时期,应当尽可能不去拥挤人多的地方,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结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多数均有着良好的预后效果,部分患者有急性肾小球炎、风湿热和心肌炎并发症,经过有效的治疗,患者均得以好转出院。
3讨论
绝大多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本上都是病毒所导致的,常见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细菌感染后会继病毒感染后或者直接发生,较为多见的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便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等,有时还可见革兰阴性杆菌。当呼吸道与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时,从外界侵入的或者原存于上呼吸道的细菌或者病毒便会得以快速繁殖,进而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常常是通过飞沫进行传播,还会借助于被污染的用具、手传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能会发病,而春季和冬季是多发季节,基本上都属于散发性,但是在突变的气候中流行。正是因为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毒有着很多类型,感染各类病毒后,机体的免疫力便会大大降低,所以,一年内一个人可能会多次发病。本研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多数均有着良好的预后效果,部分患者有急性肾小球炎、风湿热和心肌炎并发症,经过有效的治疗,患者均得以好转出院。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尤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不分地区、性别和年龄,多数均有着良好的预后效果,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必须积极的加以防治,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及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丁续荣,孙学平,牟淑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心得[J].中外健康文摘,2011(33)
[2]王丽辉,迟丽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12)
篇2
【关键词】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退热;热毒宁注射液
近几年来由于空气质量的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率急剧上升,由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全,机体抵抗力较差,因此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好发人群,其发病率占总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的重要构成比,我院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发热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显示此次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信息,现做如下详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我院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发热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其抽签结果进行分组,每组40例患儿。其中组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均分布在2月-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岁,患儿入院前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查体见扁桃体红肿,或咽喉部充血,所有患儿发热时间
1.2 治疗方法 本次试验我院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发热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其分组结果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利巴韦林10mg/kg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热毒宁注射液0.1ml/k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滴速控制在30-40滴/min,每天1次,疗程为3d,给药后记录体温及症状变化,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我院根据本次试验参与患儿治疗后的病情恢复情况将其临床疗效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痊愈:治疗疗程结束后患儿入院前发热、咳嗽、咯痰、流涕、食欲不振、扁桃体红肿或咽喉部充血等症状体征均消失,异常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显效:治疗疗程结束后患儿入院前发热、食欲不振、扁桃体红肿或咽喉部充血等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咯痰、咳嗽、流涕等症状消失,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疗程结束后患儿入院前食欲不振、扁桃体红肿或咽喉部充血等症状体征部分消失,体温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异常的白细胞计数有一定改善。无效:患儿治疗结束后病情并未恢复或有加重现象。其中定义: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我院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发热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显示此次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列表加以详细阐述,详见表1。
如上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为25±10小时,明显短于对照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出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1],可有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诱发此病[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咯痰、咽喉部充血或扁桃体肿大,临床上大多数采用利巴韦林静滴治疗[3],有资料显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热毒宁注射液为中药新药,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4],我院本次试验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作比较其结果证实了热毒宁注射液对于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小民,柳于介,何煜舟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11(4):470-473.
[2] 莫为春,孙宏,张峰等.热毒宁注射液及安乃近注射液对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退热作用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8):3290-3291,3294.
篇3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宁注射液;利巴韦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系统常见急性感染,多种病原体可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多数是由病毒感染所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中耳、咽后壁等部位感染。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措施中,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本文观察炎琥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82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患者在起病2天内,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临床症状,咽部表现充血,部分患者可合并扁桃体肿大,但肺部听诊没有罗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没有超过12×109/L。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66岁,平均年龄为37.4±5.1岁;对照组患者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为38.1±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纠正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剂量为10-15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炎琥宁注射液5-15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鼻塞、咽部充血、咳嗽消失时间。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治疗3天后体温降低到正常范围,患者鼻塞、咳嗽、流涕、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为显效;患者治疗3天后体温有所下降,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有所缓解,为好转;治疗3天后体温、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没有显著缓解,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鼻塞、咽部充血、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组别 n 咳嗽消失时间(d) 鼻塞消失时间(d) 咽部充血消失时间(d)
对照组 41 7.4±2.1 3.8±1.1 5.4±1.0
观察组 41 5.1±1.8 2.6±1.2 4..1±1.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4例,好转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5例,好转7例,无效9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性感染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属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常见疾病,可通过飞沫等途径传播。当患者抵抗力低下时,在受寒、劳累等因素诱导下,外界入侵的病毒或者细菌趁机迅速繁殖,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研究表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病毒感染所致,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措施中,没有抗病毒治疗的特效疗法,虽然有利巴韦林的抗病毒药,但其疗效有限。炎琥宁注射液属于穿心莲提取物制剂。药理学研究表明,炎琥宁注射液对内毒素导致的发热家兔有较强的退热效果,能够使发热体温降低,并能够维持一定时间[1,2]。炎琥宁注射液能够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能够延长改善动物睡眠;能够显著提高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应急能力[3]。在体外实验中发现,炎琥宁注射液具有一定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鼻塞、咽部充血、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炎琥宁注射液具有一定解毒效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咳嗽、鼻塞、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痛苦,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霞,吴迪,王家秦,等.穿心莲破坏内毒素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7:212-214.
篇4
【关键词】 炎琥宁;病毒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90%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炎琥宁可迅速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在将作者应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与应用病毒唑治疗作为对照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治疗的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共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7.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采用炎琥宁治疗)和对照组15例(采用病毒唑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其中,普通感冒8例,急性扁桃体炎9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急性咽峡炎5例,急性感染性喉炎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胸部X线片无异常改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类正常或淋巴细胞增高,部分见中性粒细胞偏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病毒唑10~1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观察组用炎琥宁注射液5mg/(kg・d)静脉滴注,1次/d缓慢滴注。两组均使用对症治疗及酌情使用抗生素。每天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等。
1.4 疗效标准:
①痊愈:体温在24~48h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正常;②显效:体温在48~72h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实验室检查正常;③有效:体温在72h以后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④无效:用药5d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仍有发热,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或加重[1]。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两样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15例患儿中治愈14例,其中显效11例,有效3例,另外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15例患儿中治愈12例,其中显效9例,有效3例,另外无效3例,总有效率80.0%。
2.2 两组患儿临床体征及血象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消失或改善早,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两组患儿临床体征及血象恢复时间对比(x―±s)
3 讨论
篇5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125-0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上感)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90%以上为病毒感染所致,但临床上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却十分普遍。痰热清注射液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科学组方,严格按照中药指纹图谱生产而成,具有抗病毒、抑菌、抗炎、解热、祛痰镇咳等作用,自上市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多种疾病。我们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男25例,女35例,年龄7~14岁,平均9.0岁,急性咽炎32例,急性扁桃体炎28例。临床表现为:体温37.8℃以上,伴有咽痛或鼻塞流涕、咳嗽,双侧扁桃体Ⅰ~Ⅱ度肿大,双肺听诊未闻及异常。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稍高,中性粒细胞稍高。
1.2治疗方法
痰热清注射液规格为10 mL。常用量婴幼儿0.3~0.5 mL/(Kg•d),最高剂量不超过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控制在60滴/min以内。成人稀释比一般不高于1∶5,婴幼儿稀释比一般不高于1∶10;不得与其它药物混合滴注,如合并用药,在换药时需先冲洗输液管或更换新输液管,以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药液中出现混浊或漂浮物时禁止使用。对于本品适应证的治疗,如果与其它抗菌药物合用,则疗效更好。
1.3疗效判定
痊愈:治疗3天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有效:体温降至正常,其他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无效:仍有发热,其他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需用其他方法治疗。
1.4结果
1.4.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咽痛或鼻塞流涕、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有效:上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好转。无效:症状、体征等无改善。
1.4.2 治疗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60例患者中痊愈47例(78.3%);有效10例(16.7%),无效3例(5.0%),总有效率(95.0%),平均退热时间(36±12)h。
2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上部分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全年都可以发病,冬春较多。在幼儿期发病最多,5岁以下小儿平均每人每年发生4~6次。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患儿发热易引起惊厥、咳嗽、鼻塞、流涕,使患儿呼吸不畅、睡眠不安,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很多并发症。病原体绝大多数(约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呼吸道合疱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5天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其次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
闵存云等将痰热清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观察它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痰热清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效率为86.7%,与抗菌药新福欣同时应用的有效率为98.3%,比单独用药更有效。尤其在解热、止咳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凌如芳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72例,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经Ridit 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黄英将痰热清注射液2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给予30例老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静脉滴注,滴速60 滴/min,1 次/d,与静脉滴注青霉素组进行对照,7~10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得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上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疗效、用药安全、未见不良反应的结论。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方面,殷勇等按照0.3~0.5 ml•kg-1•d-1(最大20 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痰热清≤10 ml/次)或500 ml(痰热清>10 ml/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必嗽平4 m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缓慢推注,2次/d,均连续使用5~7 d,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2.86%,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认为痰热清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方面有明显的退热、止咳、祛痰作用,且安全性好。
痰热清注射液在规定剂量内使用安全可靠,但若输液速度偏快会引起疼痛,偶有皮肤瘙痒出现,Ⅱ、Ⅲ期临床试验未发现不良反应,Ⅳ期2 066例临床试验仅发现3例轻度过敏反应,均停药后症状消失,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胡皓夫.关于WHO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方案的若干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1996,34(6):433.
[2]陆权.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3.
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季节发生变化时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主要是给予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及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病发病率高,多数患者是由病毒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咽喉疼痛、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临床如何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大量的临床研究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疾病的康复,预防并发症。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患者。观察组52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1.45±5.21)岁,病程(14.56±2.71)h,体温(36.28±3.52)℃。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1.76±4.81)岁,病程(13.98±2.65)h,体温(36.42±3.1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温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保持病患环境舒适,温湿度适宜,遵医嘱给药,并依据患者病情给予隔离[2]。
1.2.2观察组
1.2.2.1 环境护理 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1.2.2.2心理护理 由于发热可能会使患者差生厌烦情绪,加之部分患者就诊不及时延误病情,可能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沟通,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消除患者顾虑,最大化减轻或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配合度。
1.2.2.3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体温,特别是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若患者体温持续升高,咳嗽加重,提示患者可能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若发热、头痛,并伴有脓性鼻涕,提示可能并发鼻窦炎。若出现水肿、血尿、高血压等表现,提示并发肾小球肾炎,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有效处理[3]。
1.2.2.4对症护理 对于高热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指导患者勤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进食后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以免发生口腔感染。
1.2.2.5饮食护理 告知患者进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并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补充机体所需的热量。同时每天保持摄入足够的水分。
1.2.2.6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告知患者服药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对于应用抗生素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应用降热药者,应避免大量出汗,以免造成虚脱。
1.2.2.7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尽量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注意增减衣物,以免受凉。同时要坚持适度的运动,以提高自身体质,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显效:体温基本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有效:体温有所降低,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无效:体温、症状以及体征无变化,甚至有加重的趋势[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o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耐药性菌的繁殖,临床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对症治疗,但是治疗过程中容易造成感染反复,增加患者的痛苦,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临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给予有效地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
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并且从心里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提高了临床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男男,仲卫静,夏明莹,等.浅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2):171-172.
[2]赵延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9(8):359.
[3]张丽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331-3332.
篇7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病原以病毒为主,约90%以上,以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纳差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治疗不慎极易转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240,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5月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40例,入选规范:年龄6个月~5岁;急性起病:时间1~2天;有以下病症: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充血及部分有疮疹。验血常规WBC不高或略高12×109/L以下。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将2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1:1:1随机分3组,观察组1: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6个月~5岁;观察组2: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8个月~11岁;对照组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1~5岁。3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为随机分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3组均采用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1单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观察组2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利巴韦林,对照组单用利巴韦林。用法:小儿豉翘清热颗粒6个月~1岁儿童,1~2g/次,3次/日口服;1~3岁儿童2~3g/次,3次/日口服;4~5岁3~4g/日,3日/次口服;利巴韦林为10mg/(kg・日)计算,3天1疗程。
观察统计方法:3组均3天1个疗程,每例患儿观察1~2个疗程。观察记录患儿治疗前后发热、咳嗽、鼻噻、流涕等一般症状变化情况,用Ridit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3组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3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Ridit方法统计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3组平均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时间比较:观察组退热作用平均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发热时间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 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由病毒引起,具有发病率高,发热、头痛、咳嗽、鼻噻、流涕等临床症状较重,严重干扰患儿正常的生活。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全国著名儿科专家李少川50年经验方,以“透解表邪、宣泄郁热的淡豆豉和长于”清心泻火,解散上焦之热“的连翘为主,辅以薄荷、荆芥、栀子、黄芩、青蒿、赤芍等共14味”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的经典中药组成。具有清热、消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而且能够调理肠胃、增强免疫功能,全方面防治小儿风热感冒及感冒挟滞证,充分保护儿童的脾肺。缺点:口感较差,有的小儿不能接受,希望有所改进。
临床观察结果可以看出,治疗后3组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观察组1及观察组2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实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发热是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也是患儿家长和医生关注的重要疗效指标,临床观察提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消炎镇痛、在短时间内解决小儿感冒的各种症状,缓解患儿痛苦。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是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篇8
关键词:舒适护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常见病症,又称感冒,究其病理机制,多因病原体入侵咽喉以上呼吸系统而诱发的急性急症的总称,涵盖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等,易发于冬春冷暖交汇时间段,多通过飞沫、空气进行传播。据有关统计发现,大约90%左右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由病毒所致,病情严重程度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年龄等密切相关[1]。为了深入探究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44例,女性有30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在(6.02±1.47)岁之间。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7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干预:(1)环境护理:维持病房环境整洁,每日定时清理病房,行消毒处理,确保患儿病床干净;(2)饮食护理:制定一套合适的进食标准,定时定量喂水。若发现患儿消化,则配置清淡食物,确保睡眠时间充足;(3)心理护理:于疾病治疗过程中,患儿易出现害怕、烦躁等不良情绪,故护理人员必须要关注其心理情绪变化情况,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舒缓其紧张情绪;(4)雾化护理:重视雾化液温度处理,促使其与患儿呼吸道空气温度一致;积极控制雾化治疗时间,坚持每日定点定时;强化姿势护理,行雾化治疗时择取舒服姿势,确保其安心接受相关治疗;重视患儿口含器选择护理,从其年龄体征出发,合理择取口含器;关注治疗仪器护理,涵盖日常护养与消毒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并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变化,主要包括四个等级,即非常满意、较满意及满意、不满意。
1.4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WHO制定的有关疗效评判标准[2],评估两组临床效果:(1)显效:于治疗3d内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精神、食欲处于良好状态;(2)有效:于治疗3d内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3)无效:治疗后症状未出现减轻,或严重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实验组在接受上述护理措施后其中显效30例(81.08%),有效6例(16.22%),无效1例(2.70%),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3例(62.16%),有效7例(18.92%),无效7例(18.92%),总有效率为81.08%。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经由舒适护理干预后非常满意22(59.46),较满意8(21.62),满意5(13.51),不满意2(5.41),总满意率为94.59%;对照组非常满意13(35.14),较满意10(27.02),满意6(16.22),不满意8(21.62),总满意率为78.38%。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患者群十分广泛,儿童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主要包括鼻炎、感冒、喉炎等。诸多小儿基于身体各项发育尚未成熟,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对此种疾病的抵抗力不高,若救治不及时,易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其大脑发育。于季节交替时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中多施以雾化吸入治疗,将药物转变为细小颗粒,然后借助雾化装置促使患儿吸入肺中,可实现治愈目的,已得到了临床研究证实。但考虑到患儿依从性差,再加上雾化吸入治疗具有特殊性,患儿行为能力不发达,故临床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有学者通过对7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平行对照试验,结果提示,舒适护理组总有效率达94.4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3.30%),提示舒适护理能加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3]。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强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舒适护理,可缩短其住院时间,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婉.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26(11):959-959.
[2]王玉婷.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16):731-732.
篇9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输液后低血钾;危险因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102-0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钾几率较高,这与此类患者的病理特征及输液治疗的特点密切相关[1,2]。但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低血钾的部分症状有重叠,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容易忽视低血钾。对于正常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而言,短期低血钾并不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但对于老年人、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而言,低血钾可能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3,4]。因此,加强对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患者低血钾发生危险因素的分析,总结其临床诊治方法和护理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加强护理观察及早发现低血钾,对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合并心脏、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5,6]。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发生低血钾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情况,探讨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输液后急性低血钾将其分为低血钾组(42例)和对照组(258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患者发生低血钾的危险因素。
1.2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资料,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医疗资料包括抗感染药物种类、其他用药情况、输液前是否补钾、输液量、输液前是否发生钾异常流失等,对上述所有可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危险因素;总结42例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个体资料和医疗资料中存在的差异、42例患者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
2 结果
2.1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发生低血钾的因素分析
对发生低血钾和未发生低血钾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心脏病、输液前钾异常流失等是发生低血钾的相关因素,见表1。
表1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治疗发生低血钾的因素分析[n(%)]
2.2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发生低血钾的医疗因素分析
对上感输液患者的医疗因素分析显示,使用青霉素类抗感染药物、输注葡萄糖注射液、输液前未补钾是发生低血钾的相关因素,见表2。
表2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治疗发生低血钾的医疗因素分析
2.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将表1、表2分析所得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抗感染药物种类、输注葡萄糖注射液、钾摄入不足是发生低血钾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2.4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治疗发生低血钾后的诊断治疗转归
42例输液后均有低血钾的临床症状出现,医护人员怀疑患者出现低血钾,进行血钾浓度监测、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钾浓度、心电图三者确诊42例患者为低血钾。根据患者血钾缺失情况及临床状况,42例患者中,12例口服氯化钾补钾,20例静注补钾,10例口服和静注联合补钾。42例患者经过上述补钾治疗措施后,血钾浓度均恢复正常水平。
3 讨论
门诊上感输液治疗的患者中经常出现低血钾者,低血钾会加重患者病情,出现乏力、心悸、恶心、心律紊乱、软瘫等临床症状,给患者身心造成困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8]。对部分高龄、合并心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长时间低血钾将导致严重后果[9,10]。因为低血钾和上感的部分症状重叠,易被患者和医护人员混淆为感冒症状加重而忽略。因此加强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诊治及护理方法,尽量将发生低血钾的危险因素在输液前进行控制,降低输液后发生低血钾的风险,提高上感输液治疗的效果,对上感患者输液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11]。
本文分析上感输液治疗患者发生低血钾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高龄、合并心脏病、输液前钾异常流失、使用青霉素类抗感染药物、输注葡萄糖注射液、输液前未补钾是发生低血钾的相关因素,而高龄、抗感染药物种类、输注葡萄糖注射液、钾摄入不足是发生低血钾的独立危险因素。
针对上述上感输液治疗后发生低血钾的危险因素,我们总结临床对上感患者采用输液治疗时,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输液前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输液前一天是否有多汗、腹泻情况,分析输液药物种类及其他用药情况,处方中是否有补钾药物,综合评价患者是否为输液低血钾高风险人群[12]。对患者输液后可能出现低血钾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向其讲解低血钾初期的临床症状,如果出现低血钾症状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在说明上述低血钾并发症的同时,应向其讲解低血钾并不可怕,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补钾措施即可缓解病情,避免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加强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出现异常的患者及时进一步检查,及早确诊低血钾症并采取措施补钾[13,14]。
综上所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发生低血钾的临床表现较易和上感症状重叠[15],护理人员应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前对其进行低血钾危险因素评估,对发生低血钾风险较大的患者加强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病情观察,并给予患者全面的健康宣教,及早发现低血钾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以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发生低血钾几率和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史晓婧,李超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钾水平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1,28(28):116-117.
[2] 王恒,蒋廷波. 血钾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速的关系[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5):49.
[3] 曾量波,毕嘉欣,李燕宁,等. 静脉用药对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0,31(19):2533-2535.
[4] 陈夏冰,杨丽娴,张秀凤,等. 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科输液患者输液质量的研究[J]. 黑龙江医学,2013,37(5):362-364.
[5] 赵红清,张卫芳. 感冒输液后引起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132-133.
[6] 沈玉迎. 2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临床分析[J]. 北方药学,2012,9(6):102-103.
[7] 凌兴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低血钾性瘫痪20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69.
[8] 黄星华,黄瑞勋.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低血钾与心衰的关系[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23(6):56-57,36.
[9] 吴树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临床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12,25(6):932-934.
[10] 姚明超. 厂区劳务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低钾血症的诊治体会[J]. 当代医学,2012,18(19):42-43.
[11] 张峥. 急诊救治低钾血症性麻痹68例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9):716.
[12] 杨红蕾. 急性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67,72.
[13] 赵红清,张卫芳. 感冒输液后引起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132-133.
[14] 吴胜凯,黄沛全. 深静脉微泵补钾治疗低血钾症的探讨[J]. 中外健康文摘,2010,7(22):170-171.
篇10
方法:选取于2012年0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选取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注射用炎琥宁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高烧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该组患儿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静脉滴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明确,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减轻痛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治疗方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炎琥宁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30-02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炎症主要集中鼻、鼻咽以及咽喉部的黏膜处,严重时会向鼻窦、眼部、喉颈淋巴部、口腔等邻近器官蔓延,若不及时治疗,炎症会继续发展,会诱发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近年来,我院采取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0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为研究对象。62例选取对象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7±1.1)岁;体温38.4-39.3℃,病程1-4d;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选取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体温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62例选取对象在接受体征检查时,表现出的主要临床症状:流涕、鼻塞、头晕、低热、喷嚏、咽部不适且有疼痛感等,同时伴随轻重程度不一的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患儿存在高热惊厥;体征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明显增多。实验室检查显示患儿体内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并无明显异常情况。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静脉滴注10mg/(kg・d)利巴韦林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ml进行治疗,每天1次,持续3-5d;观察组患儿采取静脉滴注10mg/(kg・d)注射用炎琥宁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ml进行治疗,每天1次,持续注射3-5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高烧退去时间和流涕、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用药后两组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
疗效评定:显效:患儿经过上述治疗后,咳嗽、流涕、高烧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有效:高温明显消退,咳嗽、流涕等症状存在,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儿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31例患者高烧平均退去时间和流涕、咳嗽等症状平均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显示,小儿由于自身免疫机制相对不完善,呼吸道组织正处于生长期,相对较为特殊,因此很容易被各种细菌或病毒等病原菌侵袭,导致鼻部、咽部等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出现呼吸道感染指征,尤其是在春冬季,由于保暖措施不够充分,容易因为外部温度剧变,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趁机被各种病原体侵袭,通过内、外毒素的综合作用下,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采取静脉滴注抗生素效果并不佳,这与病原菌的抗药性有一定的联系[1]。
注射用炎琥宁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酯琥珀半酯单钾盐,其对呼吸道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有较强的灭活作用,同时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有着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该药还具有解热、抗炎、镇静等疗效,对机体免疫能力能进行适当调节,进而促进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本文研究显示,对观察组31例患者采取静脉滴注注射用炎琥宁进行治疗,该组患儿高烧消退时间和流涕、咳嗽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
综上,采取静脉滴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明确,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减轻痛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治疗方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急性腰病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