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呼吸道梗阻最常见原因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麻呼吸道梗阻最常见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麻呼吸道梗阻最常见原因

篇1

[中图分类号] R782.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1

腭裂手术是口腔科常见手术之一,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间成功实施158例腭裂修复手术,因全麻及手术部位的影响,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梗阻,常可危及生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58腭裂患儿,其中男105例,女53例,年龄4-12岁,平均7.2岁。腭裂类型:软腭裂42例,不完全腭裂41例,单侧完全腭裂46例,双侧完全腭裂28例,术前检查心肺功能正常,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经口或鼻插入气管导管,行腭裂修复术,手术时间58.30±25.25min,术后有吞咽,呛咳反应及自主呼吸时拔管回病房。

2 呼吸道阻塞的原因 (1)舌后坠是拔除气管导管后最常见的呼吸道阻塞,拔管时机掌握不当,、肌松药残留,肌力尚未完全恢复是引起舌后坠的常见原因,此外,小儿舌大,颈短,呼吸道管径较小,容易发生舌后坠。(2)由于手术对咽部组织的损伤以及压舌板长时间使用,可造成不同程度咽部、舌根部组织水肿,可引起呼吸道梗阻。(3)气管插管拔管后出现急性喉头水肿。(4)呕吐与反流在麻醉恢复期间较常见,如不及时引流和吸引,患儿吸气时可将呕吐物和反流物误吸入下呼吸引起窒息,另外创面的炎性渗出使口腔分泌明显增加,进一步影响了呼吸道通畅。(5)喉痉挛是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声门不合反射速度亢进的表现,是严重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之一,常妨碍气体交换。(6)麻醉剂残余作用可是呼吸浅慢,气体交换不足。

3 护理

3.1 加强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患儿神志、面色、肤色、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并进行评分,每5min记录1次。头低屈膝,无枕卧坐,头偏向一侧,以便口内血液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拔管前吸净口、鼻、咽部积血及分泌物,常规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拔管后如有鼾声或轻度缺氧时可能发生舌后坠或呼吸道不畅必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将下颌托起或亢舌拔出,即使报告医师,严重时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正确使用吸痰器,选择吸痰管粗细适宜,每次吸引前加大吸氧流量,要注意习惯从侧方口角放入咽部或从鼻腔进入咽部,吸引时间≤15s,压力为0.02-0.05RPa,避免吸引时间过长,压力过高可能导致喉痉挛,心率紊乱,血压变化等。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可采用向气管内注射湿化液(庆大霉素8万+α糜蛋白酶1支+生理盐水10ml)以稀释痰液、利于吸出。

篇2

【关键词】麻醉苏醒期;躁动;护理

全身麻醉苏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作用并未终止,各种保护反射尚未恢复,易发生呼吸、循环系统等并发症[1]。全麻手术后患者一般可在短时间唤醒,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极度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情况[2]。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苏醒期间加强护理,尤为重要。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对108例颅内肿瘤术后全麻苏醒期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对108例颅内肿瘤术后全麻苏醒期患者,其中男65例,女4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7岁。神经上皮性肿瘤43例,脑膜瘤30例,神经纤维瘤12例,垂体瘤4例,血管性肿瘤9例,颅内转移瘤3例,颅咽管瘤3例,胆脂瘤2例,脊索瘤2例。108例患者均是全麻颅内肿瘤术后意识、自主呼吸尚未恢复,带气管插管接呼吸复苏器由手术室送回病区重症监护室者。

2 原因分析

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发生躁动的患者,表现为兴奋,高度烦躁,强烈挣扎,企图拔除气管导管、输液管、胃管和伤口的引流管,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随访,大部分患者对躁动时发生的事情无记忆,只有小部分患者记起躁动时发生的片断。

2.1 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气管导管,疼痛,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的刺激。

2.2 残余作用可导致患者严重的焦虑和躁动,发生原因可能是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患者烦躁,误以为是由于气管导管引起的,如果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患者会更加烦躁,并出现无力咳嗽,舌后坠,呼吸道不全梗阻,是SpO2下降,出现高碳酸血症。

2.3 心理压力过大,术前过渡紧张。多见出现于女性患者。患者表现为多语,乱摇晃头部。

2.4 另外与其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及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3 护理措施

3.1 接收术后患者 在重症监护室备好麻醉床、呼吸机、监护仪、负压吸引器、氧气装置、固定手脚用的布带、常用的药物等。当手术结束患者由手术室送回病区重症监护室,病房接患者护士须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及医生一起将患者平行托起平稳过床,同时要注意保护气管插管、输液管、引流管,防止过床时各类管道脱落、扭曲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3.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术后回病区监护室时麻醉未醒,意识、自主呼吸尚未恢复,带气管插管接呼吸复苏器,需辅助呼吸,要立即将已经准备好的呼吸机与气管插管连接,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连接监护仪,听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交待患者术中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同时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3 控制术后高血压 高血压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当血压超过基础血压25%~30%、血压≥160/100 mm Hg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利喜定25 mg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后持续静脉输注降压药,根据患者的血压,用微量泵随时调节降压药的流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预防高血压引起的术野出血和脑水肿等。

3.4 注意保温 因术中暴露太久或大量输液、输血,全麻后患者多伴有体温过低,有的出现寒战[3]。而寒战可使机体的代谢率显著升高,增加机体的耗氧量,从而加重心肺负荷。因此,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患者体温过低,应及时用热水袋进行保温,热水袋的温度不超过50℃,并用热水袋套或毛巾包好,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防止烫伤。调节室温,增加盖被,减少对流引起的热量散失,至体温恢复正常,寒战停止。

3.5 撤离呼吸机和拔除气管插管护理 患者术后麻醉未醒、自主呼吸未恢复,带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当患者麻醉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呼吸平顺,监测血氧饱和度>95%,有良好的吞咽和咳嗽反射时,报告当班医生,遵医嘱撤离呼吸机,给予氧气吸入。在撤离呼吸机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撤机后患者自主呼吸1 h,并可根据指令睁眼、握手,有呕吐、吞咽反射,通知医生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首先嘱患者咳嗽排痰,咳嗽反射弱时,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6 心理护理 患者麻醉清醒时,在病区重症监护室,没有家属陪伴,感到孤独、恐惧,护士应及时主动与患者交谈,告诉患者手术顺利结束,现在已经回到监护室,气管插管造成的不适和疼痛只是暂时的,拔除气管插管后疼痛会逐渐缓解,使患者心中有数、安心休息和配合治疗。主动询问患者有何需要,及时给予满足,从精神、行动上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

3.7 术后颅内出血的观察 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或电凝止血血痂脱落,此外,呼吸道不畅、二氧化碳蓄积、躁动不安、用力挣扎等引起颅内压骤然增高,也可造成出血[4]。由于颅脑手术术野表面有颅骨覆盖使得术后出血观察困难,术后出血量较大的,若未能及时发现,随着出血量逐渐增多颅内压将增高,甚至导致脑疝形成。因此,颅内肿瘤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道分泌物多的及时给予吸除,躁动不安的不能强行按压,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一旦发现患者有颅内出血的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3.8 伤口及引流管的观察 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包扎是否完好,伤口渗血、渗液多的,要及时报告医生,检查伤口并更换敷料。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好,注意引流袋的高度,避免受压、扭曲、打折,保持引流通畅,给患者翻身时要注意避免牵拉引流管,以免引流管脱出。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并准确记录。发现引流不畅或引流液颜色、量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全身麻醉苏醒期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术后高血压、体温过低、呼吸道梗阻、颅内出血及孤独、恐惧心理等,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使术后患者能够平稳安全的苏醒恢复。

参考文献

[1]钟泰迪.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2] 杭燕南,庄心良.当代麻醉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70.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本科出现的89例全麻苏醒期躁动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麻醉用药、术后不良刺激和个体差异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 躁动 护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妄想思维等,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因此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相当重要。、2010年本科出现了89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采取了相应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本院复苏室病人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共89例,男51例,女3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42岁。手术类型为胃肠、肝胆、骨骼、泌尿外科病人。其中经静脉麻醉67例,吸入麻醉6例,静吸复合麻醉16例。

2 引起全麻苏醒躁动的原因

2.1 术前用药 抗胆碱类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可引起麻醉后躁动不安;阿片类药物如杜冷丁‘苯二氮唑类药品如咪唑安定等也可引起麻醉后病人躁动。

2.2 麻醉用药 麻醉诱导药物与术后躁动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用硫喷妥钠、氯胺酮、依托咪酯作麻醉诱导时,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17.19%和32.03%、43.75%;还有吸入如七氟烷、异氟醚等,也容易引起病人苏醒期躁动。

2.3 术后不良刺激 术后各种不良刺激是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最常见的原因,比如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心理应激等。经分析,术后疼痛引起躁动占99.44%,气管导管刺激占61%。

2.4 术后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如气道梗阻、低氧血症、酸中毒等可引起病人躁动;循环系统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其它如胃肠胀气、尿潴留等均可引起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

2.5 其它原因 老年人、学龄儿童、术前高度紧张的病人,在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机率要比其他病人高。还有术中低温、术后不恰当使用催醒药催醒的病人,也易发生苏醒期躁动。

3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3.1 一般护理 全麻患者术毕 ,专人守护,给以氧气吸入,继续心电监护。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用药情况和病人的情况,分析可能引起躁动的原因。

3..2 防止意外损害 全麻苏醒期病人意识模糊,躁动,易发生坠床。须加强安全管理,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床栏等保护措施。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病人拔管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鼓励病人咳嗽排痰。认真观察病人,出现鼾声、血氧饱和度下降时,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

篇4

[关键词] 手术患者;麻醉;转运中并发症;防治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54-02

任何需要麻醉的手术结束后,停止应用,切断监护仪,患者被送至术后重症监护室(ICU)、麻醉后监护病房(PACU)或直接送病房[1]。在此转送过程中,偶尔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的潜在的并发症,并致死致残率也相对较高。重大心血管手术;一般清醒或麻醉状态下,直接送至术后重症监护室,继续监护治疗。由于行此种手术的医院专业性强,一套专业人员监护下;通过安全“快通道”护送,出现意外率低。而其他全麻或神经阻滞下进行的手术患者清醒或未清醒状态下,自主呼吸恢复之后直接转送患者,尤其未设苏醒室或基层医院因条件及各种原因引起出现意外率较高。预防或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文现将回顾性地安全护送的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8月~2012年7月本院共手术患者19 700例,其中硬膜外麻醉908例,全凭静脉麻醉9 980例,神经阻滞387例,腰硬联合麻醉7 930例,局部麻醉495例。合并症:糖尿病20例,原发性高血压147例,冠心病50例。年龄最小1个月,年龄范围1个月~92岁。

2 结果

心跳骤停3例(0.015%)。单纯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7例(0.037%)。严重血压下降13例(0.066%)。躁动不安18例(0.091%)。另有途中患者清醒之后(脑外伤患者)自己拔出气管导管及输液管9例。见表1。

3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3.1并发症原因

3.1.1医院方面 1)未设术后监护病房;2)未设护送患者的“快通道”,如(专用电梯);3)未提供护送设备(包括推车、抢救用品及监护仪);4) 规章制度不健全。

3.1.2 护送人员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患者未达到离开手术室及PACU的标准);2)让无经验、初学者护送;3)未带抢救设备及药品;4)人员之间合作不协调等。

3.1.3 患者方面 1)有潜在的内科重患疾病(如心梗、心律不齐、内分泌疾病);2)影响呼吸及循环的外科手术(如口腔耳鼻喉手术)。

3.2 安全护送措施(并发症的防治)

3.2.1详细评估患者 重点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评估能或达到离手术室及苏醒室标准。

3.2.2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 如解除呼吸道梗阻口咽通气道、喉罩、面罩、简易呼吸器、气管导管及喉镜、简易吸痰器,必要时带监护仪;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多巴胺、阿托品等。

3.2.3护送 护送麻醉医师是应本患者的麻醉者,最好亲自送,因其最了解患者的术前术中情况及用药情况(包括及治疗药),对途中发生情况有预见处理能力。其他人替送也应为具有执业证件及处理能力的麻醉师,而且把术后护送与术中一样同等重视。

3.2.4各科全力合作 开通绿色通道,各科全力合作,护送前通知相关科室,并汇报病情,预先取得联系,尽可能缩短等待时间,以免延误病情[2]。

3.2.5护送前患者的准备 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如果未清醒,呼吸循环平稳,呼吸道通畅,口腔及气道内无痰、分泌物及呕吐物。带气管导管者,送前吸痰。必带一条有效静脉通道,应急情况下确保顺利给药。检查各引流管,倒掉引流液,病情允许夹管的尽量夹管,不允许夹管的要保持引流的有效性,防止倒流[3]。颈椎骨折的应用颈拖固定(搬运时注意颈椎的保护)。护送前充分镇痛、镇静,以免烦躁。

3.2.6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 急性呼吸道梗阻时清理呼吸道堵塞物,扣面罩,放口咽通气道,给气(直接吹气或用简易呼吸器吹气)。效果欠佳者,气管内插管。心跳停时按心肺复苏处理,同时找其他人员帮助或指导。对躁动的患者扶送者的团结合作及家属的配合是关键。认真做好交接,护送麻醉医师把患者护送之后,向病房主治医师、护士及家属认真交接,尤其神志不清、带气道通常工具的、老年幼儿及循环不稳定者,更认真交代注意事项。

4讨论

麻醉手术后患者的转送过程是麻醉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抑制是麻醉苏醒期或转送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绝大部分与气道梗阻、通气不足和低氧血症有关,并主要发生在全身麻醉后,因患者的生理解剖关系及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的残留作用,呕吐误吸等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或呼吸暂停、缺氧、甚至心跳骤停。循环系统常见的有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术后血压的波动或患者心脏本身的潜在疾病(如冠心病、高心病)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成功也可能导致脑死亡甚至成为植物人。全麻后躁动多因术后镇痛不完善、患者术前有精神疾病、小儿、酒后、脑外伤、严重创伤等术后苏醒阶段容易躁动不安。护送途中易引起坠床、坠车,导致二次受伤。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拔掉输液管、气管导管、引流管、导尿管、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麻醉医师护送患者时,按规章制度,重视护送过程。途中一旦发生意外及时果断处理并求助,抬患者头部时,注意气管导管的脱出、扭曲及颈椎的保护。对于危重患者护送中应监测血压、心率及SpO2,以确保护送患者安全,不容忽视。现代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紧张,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士、手术医师密切协作陪送患者,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因此团队默契配合是安全护送的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岳云. 摩根临床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839.

[2] 潘春风.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安全护送[J].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2010,15(3):405.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0年收治的12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12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3例发生窒息,所有患者经治疗与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及护理人员的热忱服务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术后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护理

睡眠医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很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睡眠研究中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发病率很高并且影响多器官功能的潜在致死性疾病。患者大多存在上呼吸道狭窄及通气障碍,从而并发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左心衰竭等严重的呼吸及循环系统异常[1]。外科手术是治疗OSAHS的主要方法,但是OSAHS治疗绝非是某个单一的治疗方案能够奏效,需要有详细有序的治疗计划[2]。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冶125 例患者,均予以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治疗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5例患者中,男86例,女39例;年龄26~61岁,平均46.5岁。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20.4~68.5,平均 39.5。并于术后6~12个月复查PSG,与术前进行对比。

1.2 方法:全部患者在全麻下行UPPP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予抗炎、消肿、止血等治疗,加强护理,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对125例患者术后采取了各项护理措施,并进行评估。

1.3 结果 :125例患者术后疗效显著,窒息3例,均经积极抢救后成功得救。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创口疼痛,术后平均7d康复出院。

2 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2.1 气道阻塞:术后24h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如有吸气困难、痰鸣、三凹征、出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应及时给氧,行氧饱和度监测。术中如出现呼吸道梗阻,可影响呼吸道通畅,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是腭咽成形呼吸道意外是引起UPPP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最常见原因[3]。主要与全麻插管引起的喉水肿、麻醉复苏不全过早拔管、术后咽腔局部肿胀压迫、过度使用镇静剂等有关[4]。术后持续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并安置在ICU病房。如何保持气道通畅是护理的重点,必须加强呼吸道护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防止痰痂形成,预防肺不张。拔管前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拔管时机应权衡患者个体呼吸道情况,拔管过早患者未清醒易致呼吸道意外,充分苏醒后再拔管至关重要。拔管后鼓励其咳嗽咳痰,并予以面罩吸氧防止低氧血症,严密观察并作好重新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2.2 出血护理:此手术创面较大,局部无法采取压迫止血,存在着术后出血、窒息的危险。所以术后观察伤渗血情况是护理的关键。应告诉患者口腔内有血液及时吐出以便观察,也可避免因血液下咽而导致的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术后应仔细观察患者口腔分泌物,有无新鲜血液。全麻未醒或睡眠时有无频繁的吞咽,如有及时吸出分泌物或叫醒患者轻轻吐出,勿用力咳,以防伤口裂开出血,向患者说明咽下血的不良后果。出血较多可给予缝合止血,减少活动。痰中带有血丝表示少量渗血,吐出满口鲜血表示创面出血,常规颈部冰敷,术后4h口含冰块置口咽部,每隔1~2min更换头位。及时吐出口腔分泌物与融化的冰块,每30min重复一次。利用冷的生理反应使血管收缩,减少创面出血,术后6 h进低糖冷流质。手术当天禁止漱口,防止出血。

2.3 咽喉部水肿与疼痛护理:颈部术区创口疼痛、轻微头痛等。给予患者充分的解释,减少其恐惧心理。一般术后第1天咽痛明显,吞咽时加重,鼓励患者饮水,经常漱口,减少食物残留对创面的刺激。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讲话,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痉挛、防止粘连。进冷流质饮食,口含冰块,减轻疼痛。若因麻醉及活动引起的疼痛,向患者解释并协助其调整。

2.4 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术后咽部创口感染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因此预防创口感染非常重要。术前遵医嘱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雾化吸入,局部预防性抗炎。术后合理静滴抗生素,并根据抗生素药效特点调整给药时间及给药速度,发挥药物最大的抗感染效力。局部继续雾化吸入起到抗感染、消肿的作用。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同时密切观察咽部创面情况及体温变化。本组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5]。

2.5 心脑血管意外:术后因机体应激反应等原因可诱导患者伴随疾病的发作或加重,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本组69例伴有高血史,病程在1~10余年。因此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常规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及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危险征象及时处理,术后常规吸氧,输液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情绪激动,保持排便通畅,加强夜间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血压高于常时予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针微泵推注。恢复饮食后改抗高血压药口服,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同时应观察创面出血情况。

3 讨论

UPPP术是治疗OSAHS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本组患者术后在气道阻滞、创面出血、心脑血管意外、咽痛等问题上采取的各项针对性护理措施,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痛苦,防止了呼吸道意外的发生,使患者于术后顺利、迅速地康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Ryan CM,Usui K,Floras js,et a1.Effect of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on ventricular ectopy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J].Thorax,2005,60(9):781-785.

[2] 殷善开,关键,曹振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序列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12):765-766.

[3] 杜玉凤,马丽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3):75-76.

[4] 周亚芬.2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早期窒息的原因及预防[J].护理学杂志,2007,22(18):63-64.

篇6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26-02

目前腹腔镜手术在妇科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手术创伤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由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妇科中的适应症也逐渐放宽,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常见的有皮下气肿、疼痛、感染、穿刺部位出血等[1]。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仅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我院对106例在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护理措施做了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0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5-60岁,平均年龄为(44.1±3.4)岁,未婚34例,已婚72例。疾病类型:异位妊娠37例,卵巢良性肿瘤31例,子宫肌瘤38例。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诊断,不存在腹腔镜手术禁忌症。

1.2 手术方法 术前进行常规心电图、B超检查,帮助患者做好皮肤准备。手术均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人工气腹后,在患者脐下、右腹下、左腹下行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后进行操作。

1.3 护理方法 针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

2 结 果

在本组研究中10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出现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3%,其中术前1例,属于穿刺部位出血;术中3例,包括腹腔内出血1例,输尿管损伤1例,麻醉术后并发症1例;术后10例,包括皮下气肿2例,肩部及肋下疼痛2例,感染3例,恶心呕吐2例。所有并发症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后,均得到有效控制。

3 讨 论

3.1 并发症原因分析 ①穿刺部位出血。主要是腹腔镜盲穿中对腹壁下血管造成损伤引发的。②麻醉术后并发症。由于麻醉操作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以及腹压升高导致。③皮下气肿。因为穿刺套管漏气或者是气腹压过高使得二氧化碳气体在患者皮下组织中扩散[2]。④肩部及肋下疼痛。在气腹结束后,腹腔内二氧化碳未完全清除干净,对膈肌产生刺激导致。⑤感染。在手术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是对潜在病灶未能及时控制。

3.2 护理方法 ①穿刺部位出血护理。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穿刺部位的观察,看有无血肿现象,当发生血肿时,需要局部加压包扎,必要的时候要给予缝合止血。对于可能存在腹腔出血的患者,术后要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穿刺孔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必要时置放引流管,观察引流物颜色,提示有腹腔出血必须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开腹止血。②麻醉术后并发症护理。麻醉术后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以及呼吸道梗阻。由于患者术后未完全清醒,不正导致呼吸道梗阻,因此在返回病房后,患者要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有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要给予止吐治疗,吐完后清洁口腔。③皮下气肿护理。皮下气肿患者要在返回病房之后,给予吸氧治疗,持续进行6h。就并发症情况与患者及家属解释原因,帮助多翻身,保证舒适,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通过加速血液循环,自行吸收体内少量的气体。对于体内气体较多的患者,因为容易导致高碳酸血症,要时刻监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体内氧饱和度,必要的时候进行机械通气。④肩部及肋下疼痛护理。手术中气腹时速度不能过快,尽量使用加湿的二氧化碳气体。术后出现肩部及肋下疼痛后护士要向患者解释原因,腹壁加压将气体排出,或者是常规吸氧6h,疼痛即可缓解。如患者疼痛明显需保持臀部高于胸部,使体内的气体集中在下半身,然后通过加强日常锻炼将气体排出[3]。⑤感染护理。术前要做好皮肤和肠道准备,保证手术部位皮肤完好。术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术后出现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要及时清洗切口,更换敷料。⑥引流管、尿管护理。临床中引流管阻塞会导致手术创面渗血、尿潴留出现。在术后护理中要对引流物的颜色进行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及时更换引流袋,认真观察引流管,保持畅通,确保引流管无扭曲或受压后固定引流管,尿管阻塞要采用生理盐水冲洗。

参考文献

[1] 盛喜霞.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15(4):420-421.

篇7

[关键词] 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急诊;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20-02

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致死率、残率高等特点,需要施行急诊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本科从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了56例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15~82岁。致伤原因:车祸42例、坠落伤9例、暴力打击伤5例。脑损伤的类型及程度:硬脑膜外血肿25例,硬脑膜下血肿18例,两者复合8例,硬脑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5例。其中,合并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12例,合并脑疝10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9例。GlasgowGCS评分3~5分5例、6~8分20例、9~12分25例、13~15分6例。入院后经头颅CT扫描及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确诊颅内血肿,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其中44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

1.2 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2.1.1 伤情评估急性脑外伤患者由于颅内高压,入室后要立即检查患者头部及全身情况,重点检查受伤部位、出血情况、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四肢活动、有无复合伤,了解有无神经系统病征及颅内压增高征象,进行GCS评分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每15分钟观察1次。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应保护好创面,给予无菌敷料进行加压包扎。

1.2.1.2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功能及咳嗽反射减弱。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等可引起误吸;舌根后坠可引起严重呼吸道梗阻,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入院后立即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尽快清除口腔和咽部血块或呕吐物,侧卧或头偏一侧,深昏迷患者需抬起下颌或放入通气导管,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呼吸仍无改善,呕吐频繁及口鼻大量流血而吸痰困难,出现鼾声呼吸、呼吸道严重梗阻者,及时行气管插管。

1.2.1.3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由于手术开颅前需要快速输入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形成同时术中清除血肿时往往患者出血多,需要大量补血、补液,故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尽量留置静脉留置针,并妥善固定。按医嘱使用甘露醇、呋塞米、止血、降压类药物。

1.2.1.4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分工合作,争分夺秒,尽快进行抽血、备血、剃头、导尿、更衣、术前用药等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准备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合并其他部位或脏器伤患者,若出血较多、血压下降,同时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处理。

1.2.2 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器械护士快速、准确按步骤配合手术医生手术。(1)术中要确保输液、吸氧、引流管道的通畅。静脉通道是麻醉及术中给药、补液、输血的生命线,条件和技术水平允许的话尽量选择中心静脉。必要时可监测中心静脉压,特别适合躁动的患者,其优点在于不怕扭曲和折弯,可以快速的输液。(2)妥善作好的安置和固定。(3)颅脑外伤患者必要时在麻醉前留置胃管,预防发生呕吐和误吸。颅内血肿患者气管插管全麻达成后应用头圈将头部固定。头部位置依据颅内出血部位而定,水平方向采用头高脚低位,其目的是降低颅内压,有利于脑部静脉血回流,减少术中出血。

1.2.3 术后护理

1.2.3.1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1)生命体征的监测:早期由于组织创伤反应,可出现中度热,术后发生高热主要是中枢性高热,术后数日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并发症。若术后血压进行性上升,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提示颅内高压,应警惕继发性颅内血肿或脑疝发生。若血压下降,脉速而弱、呼吸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2)意识和瞳孔的观察:瞳孔和意识的变化是颅脑损伤程度最直观的表现[1]。瞳孔的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及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如术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加重,提示有脑疝形成。(3)肢体活动:观察肢体的肌力、肌张力,来帮助判断病情,制定康复计划。

1.2.3.2 呼吸道护理对于术后带有气管导管患者注意观察导管位置,防止导管脱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引起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短期不能清醒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处伤口每日消毒、更换敷料。掌握吸痰时机及技巧,及时、适时、有效吸痰,保持气道湿化,气管内滴入湿化液,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口腔清洁,严格控制探视,减少感染概率。

1.2.3.3 术后血压稳定后,抬高床头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深昏迷患者取侧卧位,以利于口腔内分泌物排出。对于去骨瓣患者要患侧尽量避免患侧受压,对伴有脑脊液耳鼻漏的患者,宜患侧卧位或头偏向患侧,以防逆流导致颅内感染。

1.2.3.4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妥善固定,防止脱出。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质,若发现颜色鲜红、有凝块、混浊、引流不畅等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更换引流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引流袋应始终处于引流部位以下,以防逆流。

1.2.3.5 躁动的护理颅内压增高、呼吸道梗阻、尿潴留、热刺激等均可引起躁动,查找并解除引起躁动的原因,必要时予约束带适当约束,防拔管及坠床;应用镇静剂时要密切观察呼吸、瞳孔变化,以免抑制呼吸,认真区分是处于镇静状态或是意识障碍加深[2]。

1.2.3.6 高热护理术后高热主要是中枢性高热,是由于体温中枢下丘脑损伤引起。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可冰帽冰枕或大动脉处放置冰袋,使体温控制在34~36℃,有条件早期尽早使用降温毯及冬眠疗法,能降低脑组织的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3-5]。

1.2.3.7 营养及基础护理术后必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清醒患者肠蠕动恢复后予流质饮食;昏迷患者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无应激性溃疡3 d 即可鼻饲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6]。长期卧床患者肠蠕动减慢,易产生便秘,必要时按医嘱予缓泻药及低压灌肠。加强基础护理,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床单干燥及皮肤清洁;以减少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2.3.8 使用药物护理常应用脱水剂、降压药、抗菌素、营养脑神经类的药物,同时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长期静脉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易致静脉炎的药物如20%甘露醇、20%脂肪乳等,需注意保护好血管,一旦药物外渗,应立即根据药物性质作出相应的处理,如局部封闭、50%硫酸镁湿热敷、抬高患肢等。

1.2.3.9 康复护理术后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开始时间为生命体征稳定、在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以后48 h,以防肌肉萎缩、足下垂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先由肢体的被动运动开始,先活动大关节,后活动小关节,运动幅度逐渐增大,每次30 min,每天2~3次。随着病情的好转,再由患者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进一步恢复肌力和关节的功能。同时加强语言能力及记忆力等方面的训练,尽量减少损伤导致的残疾程度,恢复自理及工作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2 结果

通过术前准确评估病情及迅速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完善各项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护理及症状护理,加强营养及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伤后0.5~1年按GOS疗效判定标准:恢复良好35例、中残9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3例。

3 讨论

颅脑外伤致颅内血肿的患者病情急、危重、变化快,尽快施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准确评估病情及争分夺秒、迅速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术后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正确的,加强呼吸道护理及症状护理,加强营养及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正确、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以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姜玉善. 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 吉林医学,2004,25(9):64.

[2]胡爱荣,刘振兰.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 中国乡村医学杂志,2003,10(12):53.

[3]何妙莉. 降温毯在重度脑损伤的应用和护理62例[J]. 实用护理杂志,2002,8(18):21.

[4]王艳梅,宋明芳,乔海燕.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124.

[5]赵守美,李荣鲜. 10%盐水冰袋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致非感染性高热患者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27-28.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共发生17例全身麻醉后苏醒恢复延迟病例,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2-87岁,平均年龄47.39±2.5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意识清醒,且非神经外科的患者亦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组17例患者均接受静吸复合式全身麻醉方式,即通过静脉注射给予芬太尼、万可松、丙泊酚诱导后再行气管插管管,术中进行机械通气,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并间断性地补充芬太尼以及万可松。在手术结束前的30min停止给予肌松药,缝合皮肤时停止使用吸入性物。所有药物的用量均根据患者的体重并控制与正常的治疗用量范围内。所有患者术中均行持续性地心电监护。本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为2.4-6.3h,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3.52±0.71h;术后麻醉苏醒延迟时间为120min-708min,平均时间为362±12.05min。

1.2 处理方法

1.2.1 维持呼吸、循环稳定: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保证足够通气,补液,维持循环血量,确保脑灌注。持续监测呼吸、血压、心率、脉搏、体温、意识状态、心电图、血糖、电解质、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尿量等。纠正酸碱失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保暖措施,防止患者体温过低。

1.2.2 复习病史及完善监测找出导致苏醒延迟的原因:认真查阅患者的病史资料,了解患者既往病史,是否并发基础疾病、术前是否服用过影响麻醉效果的药物、麻醉管理情况以及物的使用种类及用量。查找可能引起麻醉苏醒恢复延迟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

1.2.3 拮抗剂的使用:如可用0.4mg纳洛酮静脉注射拮抗麻醉性镇痛药。新斯的明加阿托品拮抗肌松等。

2 结果

2.1 苏醒延迟原因分析 本组17例患者后经各项检查及询问患者家属相关病史证实,其麻醉苏醒恢复延迟的原因分别为:物使用过量4例、术前严重贫血及低蛋白血症2例、机体代谢紊乱3例、术中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3例、体温过低1例、电解质紊乱2例、其它2例。

2.2 治疗结果 经及时的抢救和处理,本组17例患者均清醒,治愈率达100%,均未遗留严重后遗症,康复出院。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在手术结束时患者能够苏醒,并对各种刺激可以用语言或动作能作出相应地有思维的回答,是作为患者脱离麻醉状态,且安全恢复的指针。如果患者在全身麻醉结束后超过2h,意识仍然未得到恢复者,则可认为为麻醉苏醒延迟[3]。

通过对我院17例全身麻醉后苏醒恢复延迟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导致其形成的常见因素有:(1)物用量过大,是麻醉后苏醒恢复延迟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单位时间内过量、总量偏大以及由于患者自身个体差异过大而致,使得患者物的用量相对性过大[4]。另外,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如肝功能障碍时药物代谢速度减慢、肾功能受损时则可导致药物排泄延缓等情况也会导致物相对过量;(2)低血压,特别是对于伴有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术中处于较长时间的低血压状态,也会使得全身麻醉后,患者仍长时间处于意识障碍状态。(3)低氧血症,在全身麻醉状态中,由于呼吸机受到抑制、呼吸道梗阻以及慢性缺氧,可以延缓吸入物的排出。而且当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7.98Kp时,可引起脑组织缺氧,并出现意识障碍。(4)贫血,患者若在手术过程中失血量较大,造成急性地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含量处于20-50g/L时,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如果患者为慢性贫血者,其脑组织耐受低氧的能力相对较强,但是术后苏醒恢复则延迟[5]。(5)当糖尿病患者由于术前误用过量地胰岛素或潜在的胰岛细胞瘤可引起糖代谢紊乱,造成低血糖性。当小儿的血糖含量低于2.78mmol/L,成人血糖含量低于2.2mmol/L时,患者即可出现低血糖性昏迷。(6)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也可导致患者意识障碍。当患者血钠含量超过160mmol/L或低于100mmol/L时可引起意识不清;血钾含量低于2mmol/L时可并发心律失常;当患者的血镁浓度低于2mmol/L时也可引起患者意识障碍。

一旦患者出现麻醉苏醒恢复延迟时,应进行紧急处理。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监护,充分给氧,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及血液动力学的稳定。针对性地使用麻醉拮抗药以及非特异性拮抗药,及时纠正患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并处理脑部并发症。当患者意识清醒,定向力恢复,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呼吸平稳,并且能够深呼吸和咳嗽,血压以及脉搏已达稳定并且超过30min以上,血氧饱和度超过98%,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时,可以转回病房。

本组17例患者均在及时有效地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查明了导致麻醉苏醒恢复延迟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症处理,患者均安全的度过了恢复期。因此,麻醉医生要强化安全意识,术前认真执行麻醉术前访视,掌握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物的用量进行适当调整,合理用药,并注意术中的各个患者,是可以完全避免患者麻醉苏醒恢复延迟的。

参考文献

[1] 蒋建渝.临床麻醉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53.

[2] 李宁,郭影靓,薛建军.会麻苏醒期吸痰等刺激对苏醒时间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26-7.

[3] 刘白莎.全麻苏醒延迟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9):1407.

篇9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是以椎间盘退变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病理性变化,引起相邻椎节椎体后缘骨赘的形成,对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血管产生压迫,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的颈椎疾患之一。前方入路颈椎椎体间减压加支持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1]。我科200605~200805施行该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5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45~74岁。MRI均显示脊髓前方明显受压,患者双上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麻木感,双下肢软弱无力,有麻木感,行走时脚有踩棉花样感觉。

1.2 治疗结果 全麻后,患者取仰卧位,颈部置于伸直位,取颈前右侧切口,长约5 cm,按颈前入路显露椎体前方,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再以咬骨钳咬除部分椎体,以刮勺刮除椎体上下椎板,使用特别的刮勺和椎体钳,小块咬除椎体及椎体后的骨赘,去除残余的椎间盘、骨赘等致压物。减压完成后,将所取得自身髂骨植入,选择合适的钛板固定,放置引流管,关闭伤口。有效率为80%,手术后部分患者感到症状立刻减轻,绝大多数患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一般需要1~2年。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恐惧、焦虑、抑郁心理反应[2],护士应注意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根据其年龄、职业、生活与社会经历、文化层次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及时疏导,耐心解释,同时向其介绍已治愈的病例,缓解其心理压力,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有一个健康心理,取得医患之间最大程度的理解与合作,为手术创造一个良好条件。

2.1.2 呼吸功能锻炼: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老年人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低下,易引起肺部感染,肺的通气量下降。因此,术前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主动咳嗽,禁止吸烟,以增加肺活量,减少气管及肺内分泌物,增加肺的通气功能。

2.1.3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前训练颈椎前路术中要求患者仰卧,颈部处于略过伸位,同时为了暴露椎体,需较长时间将气管拉向切口对侧,术后又要求患者去枕平卧至少1周,因此,为适应术中及术后的变化,一般要求患者术前1周进行气管推移训练。

2.1.4 常规术前准备:术后病人卧床7~10 d ,因此术前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非常重要,术前备皮,指导病人做好个人卫生,术前日晚上口服地西泮2 片,可缓解紧张情绪,利于休息。术前1 d 22:00 开始禁食水,更换床上用品,准备好抢救器械、药品。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脊髓型颈椎病病人术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原因有术中牵引气管、食管引起咽部水肿;颈部术区血肿压迫气管;咽痛、颈部制动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手术刺激脊髓可使脊髓水肿或脊神经根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因此,术后需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及面色的变化,术后床旁需常规备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生命体征监护仪及给氧等物品。

2.2.2 饮食护理:因术中刺激了食道、气管,患者常有喉头水肿、吞咽困难,易发生误吸。喉上神经损伤也是前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损伤表现为进食特别是饮水时容易发生呛咳。因此,应加强饮食管理,术后应以半流质食物为主,慢慢吞咽,以防呛咳、窒息。

2.2.3 观察病人的四肢及躯体感觉、活动情况:1次/d,并做好详细记录。注意与术前比较,不但有助于了解病情和判断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也可以判断有无继发性脊髓损伤。

2.2.4 防止植骨块滑脱: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易使植骨块移位脱出。当植入骨前移位时可直接压迫或刺破食管、气管和血管,导致食管瘘、呼吸道梗阻、颈部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植入骨段后移位时可压迫颈部脊髓引起急性四肢瘫痪和周围性呼吸功能障碍。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尤其是术后24 h 内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直线,至少2 人翻身,1 人扶头、肩,另1 人扶躯干、四肢,翻身时同步进行,侧卧位时身体与床成45°,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尽可能少用仰卧位,而用侧卧位。

2.2.5 预防并发症护理:注意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失用性肌萎缩、血栓性静脉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强调对压疮的预防,睡气垫床,勤观察、勤按摩,定时擦洗和更换,拆线后指导病人带橡塑颈围床上坐起活动,再逐渐离床活动。

2.2.6 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术后功能恢复及重建与功能锻炼密切相关,应对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观察患者肢体感觉恢复情况,根据具体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四肢功能训练[3]。术后1 d就应开始活动肢体和关节,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但需限制颈部活动,保持颈椎稳定[4]。上肢主要锻炼手的握与捏的功能,恢复肌肉力量。下肢主要加强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肌肉锻炼,以保证下肢负重与行走功能。2 d后可让患者自主活动四肢,术后4~5 d患者可以戴颈托于20°~30°半卧位,以促进咳痰与深呼吸动作。拆线后戴颈托下地活动,但注意刚下床活动时应有专人在一边保护以防患者跌倒。3个月复查X线摄片,如颈椎融合良好,去固定,但一定时间内仍不可长时间低头或仰头,卧位时,取头略后仰为宜。

2.3 出院指导 (1)出院后继续佩带颈托3~6个月,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2)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死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即时回院复查。(3)继续肢体的功能训练,术后3个月,经拍X线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左右侧屈活动,然后再做颈部旋转活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时应暂时停止。(4)半年左右可恢复工作,工作中注意勿长时间持续屈颈,保持颈椎正直,以防复发。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由于脊髓受到突出的椎间盘或(和)后缘骨质增生的慢性压迫导致不可逆性损害,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的前后及治疗中,根据患者出现的生理、心理及其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是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焦秀萍,周巧玲.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4,8(4):3637.

[2] 方忠,李锋,杨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5):585.

篇10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简称AAA)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所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近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寿命延长,加之检查设备的完善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该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占90%以上。[1]我科自1995~1998年收治AAA患者20例,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该病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5岁。既往病史中高血压13例(65.5%)。高血脂、心脏病4例,肺部疾患和糖尿病各2例,50%病人有吸烟史。20例均在全麻下行经腹途径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Y”型人工血管转流术。

2术前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2.1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每日不少于两次。本组中13例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6~18kPa,血压控制程度还应参考意识、尿量,以免过低造成肾脑等脏器的损伤。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限制病人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均有利于血压的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的不良后果。

2.2警惕瘤体破裂

由于动脉瘤的扩大是进行性的,随着瘤体的增大动脉瘤有破裂出血的可能。值得强调的是:病人出现突发腹痛或腰背部痛常常提示是破裂前的征象。此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同时密切注意病人心率、血压、意识情况,腹部及腰背部是否膨隆。绝对卧床休息,尽可能在床边完成必要的检查。

2.3术前指导

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锻炼胸式呼吸,讲解吸烟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劝病人戒烟(术前至少戒烟两周以上),忌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本组术前10例有长期吸烟史,其中有2例术后出现2次插管。饮食上食用高蛋白营养食品,并注意食物搭配,多食蔬菜水果杂粮,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多的食物。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紧张情绪,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4下肢循环的观察

术前观察下肢缺血征象,测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以便术后观察判断肢体的血运情况。

3术后护理

由于AAA多见于老年人,很多病人合并心、脑、肾、肺、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加之该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出血、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肾功能衰竭等。[4]因此术后护理的重点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

3.1循环系统

3.1.1术后高血压、低血压

AAA病人高血压病人较多。本组术前高血压者占65.5%。术中由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常有血压不稳定情况出现。为了防止吻合口出血,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保持血压的平稳尤为重要。[3]尤其在术后麻醉清醒拔除气管插管过程中,常有血压急剧升高表现,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我科通常采用静滴硝酸甘油或硝普钠,浓度为10~20μg/L。使用输液泵或可调速输液器及有创连续血压监测方法,确保安全可靠。由于有时监护仪显示血压值与袖带听诊器所测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距,一般1~2h进行对比测量。本组术后有13例应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其中有10例术前有高血压史,故对术前有高血压病史者,术后更应注意血压控制。在护理过程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当病人一般情况尚好,血压平稳,无明显诱因而血压忽然升高,经过加快降压药速度仍无明显改善时,我们检查药液的浓度,静脉通路是否通畅,药液是否按规定的浓度进入人体。检查无误后再在医生指导下调节用药的浓度及滴速。当病人血压过低时应尽快找到原因如出血、容量不足等,及时升压治疗。

3.1.2术后出血

尽管术中严密止血,但因部分病人术后血压的波动,或需采用抗凝、祛聚治疗,特别是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易出现术后出血危及生命。因此术后密切注意意识、心率、血压、呼吸、尿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观察是否有贫血貌,有无皮下瘀斑、腹部切口内血肿情况等,[3]以估计是否有出血的可能。对于疑有出血者多次查Hb、RBC及HCT,床旁B超。

3.1.3心功能

高龄病人中有相当部分心功能较差,心排出量偏低。术后易出现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组有4例合并冠心病,其中有2例合并陈旧性心梗。护理中严格掌握输入液总量及输液速度,定期观察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心电图变化。当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泡沫样痰等心衰表现时,及时遵医嘱予以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并随时配合床旁摄胸片,了解肺瘀血情况。

3.1.4下肢循环

腹主动脉瘤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及附壁血栓,特别是动脉壁钙化严重者,术中阻断动脉很容易导致肢体栓塞。近端阻断时间长,肢体易出现血栓形成。上述情况均可导致下肢急、慢性缺血。因此术后及时了解下肢血供情况,包括:皮色、皮温、静脉充盈情况、肢体动脉搏动。发现异常时行Doppler检查。诊断明确者予以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尚需手术取栓。本组无1例发生动脉栓塞,有3例术后发现皮温低,动脉搏动弱,考虑动脉血管痉挛,遵医嘱给予罂粟碱等治疗,2~5h后症状缓解。

3.2呼吸道护理

造成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很多,由于全麻气管插管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长期卧床,分泌物坠积,腹部切口疼痛,胃管刺激,咳嗽无力等,极易引起肺内感染及肺不张。本组有2例在拔除气管插管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气PO2在5.2~6.7kPa,PCO2在9.2~12kPa。急行气管插管,从气管内吸出大量粘稠痰液,后经精心的呼吸道护理,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危险。这两例病人术前均有长期吸烟病史。故护理别注意:①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定时测量血气,以了解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情况,及时调整吸氧的浓度、流量和吸氧方法。②对全麻术后带有气管插管的病人至少每小时吸痰1次。③拔管后注意定时行雾化吸入。血氧分压低时,采用鼻导管加面罩吸氧,以提高血氧浓度。对于痰多,咳痰无力的病人用鼻导管经鼻腔入至咽后壁刺激咳嗽,将痰吸出。④对术后应用镇痛药者,特别注意对呼吸的影响。

3.3胃肠道护理

因术中创伤较大,腹主动脉瘤术后易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和急性胃扩张,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慢,术后必须行胃肠减压。对于同时作肠系膜下动脉切断结扎的病人,我们着重注意有无腹泄、便血、左下腹痛及腹膜炎等降结肠、乙状结肠缺血病变的征象。[2]

密切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间断胃肠减压。每日用温水冲洗胃管,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当病人腹胀,而胃管又无胃液引出时,检查胃管位置,是否打折或脱出,及时处理。本组有例术后发现腹胀,胃管阻塞。经重新插胃管后,引出200~300ml胃液腹胀减轻。留置胃管禁食水的病人常感口渴,咽部疼痛,口腔有异味,给予口腔护理。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的条件下,可以饮用少量清水(准确记录饮水量),病人多感舒适,有利于刺激肠功能恢复。饮水量以湿润口腔为限,一般为10~20ml/次。对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的患者可自胃管内注入蓖麻油、中药、汤剂或灌肠治疗,以利胃肠道功能恢复。

3.4肾功能保护

AAA有可能波及肾动脉。急性肾衰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常于术后48h内发生。虽然本组病变均未累及肾动脉,但由于应激反应,抗利尿素分泌增加可出现暂时性少尿。此外若术中长时间低血压,可引起肾脏缺血、肾小管坏死及肾动脉血栓形成,造成严重的少尿和无尿。术后主要应严密观察尿量。注意出入量是否均衡,由于循环容量不足引起的少尿、无尿现象,可在充分补充容量的同时,予以利尿治疗。因此准确记录并比较出入量,出现出入量失衡时及时报告医生是此方面护理的主要内容。失血量多者可因输入大量库血而发生某种程度的溶血现象,发现有血红蛋白尿时,应适当碱化尿液,避免管型生成。

3.5正确

术后主张病人卧床,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之后,采用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渗出流向盆腔内(盆腔内腹膜吸收能力较强)。为避免人工血管吻合口撕脱出血,形成血肿或假性动脉瘤,主张7~10天后下地活动。在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病人出汗较多时,给予床上擦浴,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干燥,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出现。老年病人较长时间卧床后,开始行走时肌力低下容易跌倒,需借助于拐杖或在他人的扶持下慢慢行走。术后3周内避免剧烈活动,有利于血管内、外膜的生长。

参考文献

[1]冯友贤.血管外科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35-453.

[2]鲁洁,姚蕴伍.腹主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中华护理学杂志,1993,28,10:59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