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关键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篇1

摘要:目前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生不重视英语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差,教师采用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忽略能力培养、教材单一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创新、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关键词:专业英语;工程管理;启发式教学法;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73-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采用国际公开招投标方式、国际援建、多国共同参与的土木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国际工程技术交流及合作日益频繁,这些均表明土木工程领域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加速,因此对既懂英语又懂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阅读专业英文书籍文献、撰写英语科技论文、看懂FIDIC合同(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法文缩写。FIDIC的本义是指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这一独立的国际组织。习惯上有时也指FIDIC条款或FIDIC方法)文本、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策划和现场施工管理、出席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引进国外仪器设备的使用,这些对人才的要求光学普通英语已不行,必须以专业英语作为强大的后盾。

教育部明确要求在高校本科教育中,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普通英语(Common or Ordinal English)学习的是通用而且普遍的基础词汇以及日常生活所用的听说读写,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科技英语的一部分,以表达科技概念、理论与事实为主要目的,主要特点是表达准确、精炼和正式。专业英语又因各专业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专业英语不能照搬普通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且每个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工程管理专业英语要求内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外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一、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和教师作为课程的两大主体,在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教学目的偏离了学生能力培养的中心。

1.学生方面。首先,学生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上,认为四、六级证书是找工作的“敲门砖”,而且毕业后没有出国就业的打算,错误地认为专业英语在工作和深造学习中毫无用武之地,思想上不重视存在应付考试的心理。其次,专业英语一般在第6或第7学期开设,既要求学生具备大学英语基础,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简单且能力提高明显,相反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根本就听不懂,只能死记硬背,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学习效果不理想。

2.教师方面。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英语讲课,一般是由本专业英语较好的教师授课,他们并非英语专业出身。在课程中老师通常采用词汇讲解、课文阅读、逐句翻译的传统教学方式,过多强调语句语法而忽略了用英语国际工程案例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差的学生易产生抵抗心理,影响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另外,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材比较单一,可选择面窄,并且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2]。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兴趣和好奇心是学习专业英语最好的老师。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启发、问题启发等,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用兴趣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起到令课堂氛围生动活泼,使学生专业能力得以提高的效果。

1.教学内容的设置。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为激发所有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达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主题模块式”教学内容设置,突出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化。围绕某个主题开展一个模块的教学,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参与到主题中,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引出第一个主题――工程管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如图1),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承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亏损41.53亿元,将案例背景告诉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项目失败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英文EPC合同(Engineer,Procure,Construct头字母缩写。其中文含义是对一个工程负责进行“设计、采购、施工”)不熟悉,没有准确理解合同条款。使学生在案例情境中切实感受到专业英语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成败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其他四个主题分别为建设项目、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建设过程、工程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模块化教学的内容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在主动思考中提高能力是本课程的核心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采用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图2)。

在第一个主题中以失败项目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并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向学生提供大量生动的建设项目图片,设定任务要求学生以5人小组为单位将图片中的建设项目根据以往的专业知识进行分类,启发学生对第二主题模块建设项目的理解。邀请继续深造研究生和已毕业从事国际工程管理工作的学生就自己的经验和遇到的专业问题展开交流,引发学生对第三主题工程项目管理的主动探索。播放TED演讲集:奇观建筑系列小视频,学生对形象生动的建筑短片非常感兴趣,结合国外项目建设理念和施工过程学习第四主题项目建设过程。针对第五主题向学生提问“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管理人员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根据学生思考后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梳理,水到渠成地讲解本模块内容。

3.考核方法的改革。保留考勤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划分,明显提高过程考评所占比重,将平时成绩由20%增加到40%[3],平时成绩取决于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性、回答问题、完成课程任务情况等。既然课程中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就应在最终成绩中对学生的参与度有所体现,从各方面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三、Y语

专业英语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词汇、语句、语法的讲授,更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必须从根本入手,认识到专业英语对于项目成败的关键影响,运用案例、问题、视频、任务等多种启发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在课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法在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对培养国际化背景下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财经院校;项目教学法;公共关系

我国高校现阶段已经普遍开设《公共关系》课程, 由于对该课程的性质和定位不同,因此有的高校界定《公共关系》为素质课,有的界定为能力课。财经院校培养本科人才的目标既非完全学术型人才,也非完全实务操作型人才。而是要兼顾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方面,走符合财经类院校发展规划,及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的具有学校办学特色、具备专业特点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行业对于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上升,无形中社会对高等财经教育寄予了更大的期待,希望大学毕业的财经人才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及突出的专业技能。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及学生需求的高标准为财经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供了多样性的展示空间和凸显特色的现实可能。

财经院校培养人才除了要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还应当通过学科知识的交叉传授,使学生具备知识的迁移与转换能力。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等, 注重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素质和能力。

《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和理论、能力和素质综合的课程,既有显在的、务实的技能要求,也有内在的、抽象性的理念需求。因此设置《公共关系》课程目标就应全面综合的地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力求使学生达到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需求。在《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出发点是将老师作为引导者,依据未来就业的职业要求,将工作中的技能要求作为教学目标,将目标设置为不同的项目,以课本知识为补充,以技能达标为根本,将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践相结合,通过学生一步步完成项目,达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三项原则,一是以实践技能为目标。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以专业为课程为支撑。

在项目教学法实践中关键要有四方面的转变:

一、教学内容及结构改变

项目教学法的出发点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课程的结构设计服从于课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不同的教学任务模块或并列或递进,但都是直接指向课程目标。

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操作方法是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分解,按照章节或技能点拆分成若干项目,在项目之下有相关模块训练,在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引导下,以项目任务的完成作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全程教学中,尽可能到现场或模拟情境教学,学生是场景中的技能操作者,在动手实践中让学生明确知识在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及如何运用的。

教学内容上参考欧美流行的一种编制职业培训课程的方法即任务分析法,具体作法是按以下顺序逐步分解:岗位职责任务完成每项操作步骤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而后,对各项任务每个操作步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解。

以模块二庆典礼仪为例,第一步准备工作需要确定来宾,这就涉及到活动规格与规模的确定,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来宾级别、社会地位进行认知了解。其次要对场地安排布置技巧进行演示。再次要讲授庆典的规范仪表,如何着装,演示如何迎住宾客入座。第二步现场礼仪。核心是把握规范的程序,因此在此模块又分成以下步骤:第一步接待宾客,在此环节首先要补充知识点:接待多方客人时约定俗成的方法,排列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身份的各方客人。第二步庆典互动礼仪,需要给学生讲解言语交谈礼仪知识。技能点要演示如何以主人的身份照顾好宾客,如何处理突发的问题。第三步送行礼仪,要给学生讲授如何安排乘车座位。二是用餐之中餐礼仪,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进行对比讲授因为中西文化不同,所以用餐座次、用餐禁忌、用餐交流话题、用餐餐具都有所不同,在讲解中,让学生先进行操作,在纠正错误用餐行为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正确的礼仪有明晰的理解,实现知礼、懂礼、习礼的目的。

以上教学结构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根本,先罗列出完成任务要开展的步骤,之后围绕任务确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每实施一步就加入所需要的知识讲授和技能演示,不以书本教材顺序为依据,而是以完成项目,提高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角色改变

在项目教学中,老师由传统的填鸭者变能了目标的引导者,学生不只是带着耳朵听课,而是要成为全程活动的实施者,要用脑思考问题,用眼睛观察示范,用行动操作技能,用嘴与师生沟通,最终通过知识的举一反三,实现心灵的感悟,技能的达标。在全程活动参与中,教师不是权威的命令者,而是现场的导演与主持人,将每一教学环节变成学生可以操作的演习过程,学生成为演员,观众是同学与老师,其他学生进行观摩,老师进行评点。每一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不但是个体,还要与其他同学组成团队,在学习过程中有个人实践活动,还有团队集体创作,既能体现个人的学习状态,又能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在做与学中不断强化反思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思考后实践,实践后再思考的反复循环中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启发式;探究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填鸭式教学而言的,在传统的注入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将学生当做盛放知识的容器并对其进行专制的、单向的教学,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启发式教学是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出发,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深入的思考,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能力,从而发挥其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对于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教育界更多的是从教学思想而非教学方法领域进行探究。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活动,都可称为启发式教学。

一、现阶段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课上,有些教师或教学经验不足,或知识储备不够,或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高分,使得他们在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时,出现了很多问题,追其原因,主要是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应试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影响和束缚;主观方面是语文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有误区,实践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

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与中考均追求升学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大多老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方式。由于注入式教学是把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像个容器一样,被动地接收知识,这样便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抑制,更有甚者会产生消极影响。

很多语文教师只是粗浅地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启发式的理论识相当肤浅,更不清楚启发式教学的重要规律,另外,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和精髓,即启发式教学的特质的认识更是非常浅薄,更别谈深入地进行研究了。正是由于语文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特质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才大大限制了启发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由于启发式教学并没有一个准确、科学的模式,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实施启发式教学,有时很难驾驭课堂。如果没有一定的教学技术或教学技术上有问题或对启发式教学理念把握不准,教师可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善于启发的几个要素有:启发的深浅度、什么时候进行启发、启发的切入点是什么、朝着哪个方向启发等。

二、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经上所述,我们发现通过以下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合理利用教材、开展针对性教学、精心设计问题、采用合理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合理运用教材。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以后,教材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它由教学工具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必须认识到教材运用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确立教学目标,对学生思考问题要进行合理的设定,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去研究教材,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

第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以带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为根本目标。可以说启发式教学不论是在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方面,还是选择课堂模式方面都是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展开的,并针对初中生教育教学特点进行相关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动学生积极性,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首先,必须注意的是,进行启发式教学问题设计要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并使其符合教学内容。在以上基础上,还应使设计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学生问答的积极性。

第四,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直主导着初中语文课堂,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应做出积极调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这一课堂主人翁的作用,开展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从旁辅助的双向教学模式,从而带动初中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作为一门语言,尤其是一门母语,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教学优势。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利用教材中的美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生动、形象、简练、准确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增强自身的感染力,活跃课堂氛围。教师知识面的广阔度,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决定了他教学中创造性的灵感,决定了他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没有这个基础,他不仅不能在语文教学中调动自己的情感,深刻地进行思维,在备课准备中接近不了作者在作品所显示的思路与情感,而且调动不起学生的相应情感,来展开他们的思维,形成与作者在作品中显示的思路与情感的统一了,也就更无法诱发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欲望。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 的结论。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

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月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

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运用。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当然,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还要注意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原理。一般来说,较紧密的模式结构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而松散的模式结构则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当然,每个模式都可以修正,提高或降低结构的松紧,以使模式适应学生进行最佳学习的那个理性水平。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启发式教学 基本内涵

当前教育正处在积极改革发展的阶段,在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退去,而新的教育体制还没有确立的情况下,我国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为将立足于这种社会背景,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存在学习主体意识不强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他们认为语文是自己的母语,自己一出生说的就是汉语,因此没有必要学习语文;二是语文课本的设计有些比较枯燥,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语文学习的进步是比较慢的,学生就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数学、外语这些提分比较快的科目上。因此语文课听不听、学不学都无所谓,语文课成了学生调节休息的时间。

(二)教育观念存在问题

受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体制形成的长期影响,素质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或者说并没有全面的落实。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一些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虽然有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存在,但是整个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依然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十分的不利,也是不利于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的。

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分析,我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问题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逐步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1.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见,也是教学大纲设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之所在。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或者是学习兴趣很低,他是不可能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就是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了所学习的知识,也是不可能会灵活运用的。因此,我们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就要充分地考虑这些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要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不断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学目的真正可以实现。

2.科学的授课模式

在启发式教学的理论范畴中认为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授课模式,因此启发式教学还有授课模式的内容。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在学习中逐步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启发式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授课方法上一改纯粹由教师授课的模式,而是讲求以学生自身的积极思考为主;二是启发式教学所需要的问题都是由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不会导致教学中遗漏教学问题的存在;三是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四是启发式教学相对于普通的教学方式来说还可以做到针对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在自我研究中不明白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启发就可以了;五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接受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创造比普通教学方式更高的价值。

三、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文对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教材运用策略

在启发式教学实践中,教材的作用不再是被老师照本宣科的工具,而是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良师益友。因此在教材的运用上,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初中生的接受水平,合理的设定应该由学生来思考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主的钻研教材、学习教材。

(二)学生针对性策略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因此不论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定上,还是在课堂模式的选择上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都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问题设计策略

在启发式教学的问题设计上我们一定要做到问题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相一致,与所要教学的内容相符合,但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到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新颖,有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调整以前的那种以老师讲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积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教学。只有采用双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才符合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结论

总之,当前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启发式教学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搞好初中的语文教学。

【参考资料】

篇6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24-01

当前大学教育多是单纯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环节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极度统一、死板、陈旧,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效果沉闷、呆板,学生被动地听、记、背、考,学生学习以考试分数为指标和以获取文凭为目的,这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出现学生重智轻能,脱离社会需要,就业难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倡导启发式教学。

一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1.什么是启发

“启发”一词最早来源于孔子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有开始、教导之意,“发”则是发生、引导发出。“愤”是指非常需要,想要搞明白,搞清楚而又搞不懂的一种着急心态,“悱”是经过独立思考、想表达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样子。

由此可见,启发的前提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等问题的迫切需求下,对问又有了一定的积极、独立思考,经过思维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惑,即当学生出现“愤”和“悱”时,教师加以指点、引导,使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原理和规律,让他们收获知识和提高技能。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2.启发式教学的心理学原理

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提倡“问题倾向教学方式”。因为问题是知识、学问的先导,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问题来源于培养目标和人才结构中的实际需要。启发式教学按照问题―需要―兴趣―动力―学习―知识技能―教学质量―人才的社会效应这一科学教育实践过程实施。

启发式教学不是单一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而是包含着许多内容和要求的一种教学理论,是研究、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它是由一系列教学活动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开展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多加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有什么”那样简单。

为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首先按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培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是发动和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在过程,它是决定人行为的内在动力,而动机又由需要而引发,动机的外在表现是对事物的兴趣和激发的注意力(需要―动机―兴趣―注意)。因此,讲明需要,引发动机,激发兴趣,培育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现实的、具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意义,了解接受教育的社会、家庭责任,以及人本价值及终身发展的意义。通过每章、节、次教学内容的介绍,使学生知道每个“知识点”,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今后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指明需要、激发动机、培育对学习的兴趣、保证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有效的措施。

启发式教学开展的第二个重要环节就是使学生开展积极活跃的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事物间的区别、联系、概括的加工形式,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思维的过程是思考,是想象,而引发思维的是“问题”,它是有目标的指导性思维。教师从教学内容中研究、挖掘、捕捉、剖析出问题,然后经过精心设计,或正向或反向推理,制造悬念,设计疑问,激发疑问,或者通过摆事实、亮矛盾、隐埋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观察、寻求、发现问题,进而引发思维。

学问,有学和问两个方面。学生不但要努力地学,更应该学会问。教会学生如何发现、提出问题,要给学生发问的机会。学生提出的问题多、难、刁是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也是启发式教学成功的标志。

学生的问就是问题。问题是研究、探索和思考的前提。提出问题后,师生共同思维,通过联想、对比、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积极思维过程,将矛盾化解,在分清主次、对错、先后、肯定、否定等过程中,发展智力与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积极科学的思维过程中对知识理论有了新的认识,不但收获知识,还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经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呈现出“愤”和“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因势利导,指点迷津,对思维过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理出事物的条理、规律、特点和区别。同时,明确概念,交代学科知识、原理和理论的要点,并提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完成授业。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广泛、灵活、准确地应用启发式教学,必将出现主导与主体共同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是学与用、智与能、问与学等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启”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这就要求老师给予指导、解释,使其清楚。《工程力学》、《机械基础》这样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理论教学学时在普遍减少,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那么对教师来讲,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论文。

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它是对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实践,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思维潜质,形成独立观点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这种启发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答案,然后通过启发式提问,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结果逼近,直到把这个结果问出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即教师向他提问他就会回答,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那么针对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弱点,应该怎样进行改进呢?启发式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问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教学生学会思考,因此,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

一、采用过程启发式教学

过程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

二、采用设疑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打破老师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产生疑问、思考疑问、解释疑问,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科学、进步、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堂管理模式、科学健康的课堂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有科学的授课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四、启发式教学要善于突破

传统教学落后于时展的主要弊端在于:施教者往往低估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只强调认真刻苦,不讲究方法,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没有灵活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教学的关键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并有所创新。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常查找缺漏,找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在课堂上,除了注重问题的创设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

五、学会把舞台交给学生

启发式教学要做到两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这样来做:(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5)总结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学习的效果。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隆友,张谦.对比启发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92-193.

篇8

启发式教学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长的历史,在我国,工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中就曾多次提到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阐述了启发的时机和程度。启发式教学法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出学生对于认知的冲突和求知的欲望,然后启发和引导学生针对相应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本文浅析了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然后研究了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初中;生物;应用研究

启发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不过这对于教师也有了较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初中生物有着逻辑结构严密、实验观察细致和分析判断准确等特征,因此启发式教学法对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是一种极为实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过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对初中生物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过长期的实验和探索后,我国教育学家和教师也总结出了许多可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校大多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需听课的教学方式,该方式极为落后、单一和僵化,因此在生物课堂上常常会出现独断专行的现象,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就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现阶段的初中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从长远来看,生物教师如果在生物课程中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也会随着下降,对今后走向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2、教学观念落后

从第一点可以看出,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学模式的弊端,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甚至有部分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讲授生物理论知识,这就造成了学生因思维方式和反应能力而产生的差异性。加上初中生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初中生物可以说是一门实用性的课程,只有侧重实践教学,改变现有教学观念才能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二、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优化

1、创设情景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因年龄和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学习动机和目的方面的认识往往不足,就常常会出现偏科和厌学等现象,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尽量采取新颖、独特以及灵活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式教学只有在课堂中起到引导作用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如当教师对生物中的某一特点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或者实物等当时对该物体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在上课时让学生针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时的教师就可以提出课堂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实验教学

在启发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感性认识是学生们学习的基础,学生在感知的基础思考问题,因此,启发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观察和思考问题,如果再辅以图表、教具、模型和标本等教学器材,能够为启发式教学生物课堂学习带来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然后再提出问题,最后对问题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不同层次的启发,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3、教学生动形象

生物学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如果适当的运用比拟法就能够让知识更加形象化,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生物知识,并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加上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大量的院校都引进了多媒体器材,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器材进行生物教学能够很好的将生物界的奇妙展示给学生们,尤其是配以声音和动画,甚至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对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起到巨大的帮助。这时教师只要抛出和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后总结出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最后只要教师做出适当的补充和纠正,学生就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恰当问题

在一般的教学中,都强调深入浅出原则,即因为文章和教学内容太过深刻,因此通过浅显易懂的措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内容。而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时,讲究的却是浅入深出的道理,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讲究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浅显的内容逐渐过渡到深奥的问题,而这中间必定需要经过启发的过程,而启发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恰当的设计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顺势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到相关的生物知识。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将启发式教学和初中生物教学相结合,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等有效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效率。另外初中生物中实验教学也很重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还能推动生物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江元杏 单位:灵山县三多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廉春.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启发式教学[J].广东教育,2014(7):127-128.

篇9

(一)第一阶段:释疑解难阶段这一阶段又称为启发联想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创造启发的条件,解决在第一阶段提出的疑问,促使学生将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发生联系,达到解决疑问的目的。教师在这一阶段必须做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对于过去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做一个简要的回顾或者总结,让学生对新提出的问题产生困惑,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已经产生的观念。而对原有知识的复习,要有所选择,一般是按照新知识的学习需要选择的,目的就是要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例如在学习“宪法关系”这一问题时,我们一般要讲授的是宪法关系的概念以及宪法关系三要素等内容。而在讲授时,教师就可以先设问:宪法关系是否是一种法律关系?如果是,法律关系是如何定义的?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什么?这是学生原本已经熟悉的旧知识,对这一原有知识进行复习后,再将这一知识与新的知识联系,这就实现了新旧知识的同化。

(二)第三阶段:释疑类化阶段这一阶段又称为作用启发阶段。第二阶段我们实现了新旧知识的同化,而在第三阶段我们要做的是使取得联系后的新旧知识在联系点上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具体化的过程。奥苏伯尔指出:“这是把抽象的上位知识推广到同类的下位的具体事物上去,使抽象的知识与它所反映的具体事物之间建立联系”。[7]按照大教育家孔子的观点,其提到的“举一反三”中的“一”就是这里的抽象概括,这个“一”就具有“反三”的类化迁移的功能。这一具体化的过程既是检验抽象化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标准,也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上几个过程就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当然,启发式教学能否发挥最佳的效果,还要视乎教学材料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者的启发诱导的方式是否得当等几个关键因素。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宪法学课程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有:

(一)重结论,轻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上。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则对回答错误的内容视而不见,只注重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却对学生得出结果的过程忽略了。很多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总是本着一种希望学生能尽快洞悉教师设问的目的的心理,总是期望学生很快得出老师预设的答案,所以就势必造成“重结论,轻过程”。这实际上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在作怪。

(二)变“主导”为“主问”“启发式教学内在本质是建构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学双主体性的规律。”不过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该由教师启动,所以从这个层面而言,教师具有主动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误解其“主导”地位,将简单的提问视为“主导”。虽然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提问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启发式教学中,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适当适时地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答疑解难,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是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启而不发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体现的是教学互动。教师设问之后,必须由学生回答,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问完某一个问题之后,学生没有及时回答或回答错误,教师就会认为对这样的学生启发是白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理性分析,如在启发过程中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不同水平,有没有针对学生的兴趣,等等。

三、启发式教学在宪法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教与学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不同的启发手段,通过释疑解难,带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帮助学生认清问题,而学生在这一启发之下,主动思考,获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实现了交流和互动。此外,启发式教学还能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在宪法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方法,先对学生进行启发,把他们的思维带动起来,再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这体现的是教师在促进学生的“学”。

篇10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中专 舞蹈教学 运用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文化水平逐年提高。而随着中专课程的推进,舞蹈教学在文化艺术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拓展策略和强化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中专舞蹈教学面临着教育方法失衡、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正是针对舞蹈教育的当前形式提出的,从根本上说,启发式舞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强化他们的肢体的协调性,因此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和深刻的价值含义。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含义

启发式教学指的是在整体教育过程中,通过具体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启发和诱导的态度,在舞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效的教学设定。启发式教育在中专舞蹈教学中担负着核心性的教学作用。能够客观反映教学中的一些教学规律,从长远上看,舞蹈教学的关键环节是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进行舞蹈动作的设定和编排。

舞蹈是一门自由的艺术,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舞蹈教育不应该是传统的“教育”关系,应该通过和谐的民主生活进行沟通和调整。而随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尊重学生的发展个性,如何强化学生的创作能力是舞蹈教师应该具有的教育能力。因此,教师积极探究式现代教学的具体形式,编排出具有强烈风格的舞蹈内容。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专舞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教师对启发式理解的关注不够

在启发式教学的融入中,很多教师都抱有错误的理解态度。一方面教师对启发式舞蹈教学的深入不够,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出现了“表面化”和“失衡化”的发展现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什么样的引导方式对他们是奏效的、什么样的引导方式对他们是无效的,把握这项发展脉络对启发式舞蹈教育来说十分重要。

(2)中专舞蹈院校缺少相应师资投入

很多中专院校因为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在启发式教学的深入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首先是对启发式教育培训的力度不够。对于舞蹈教师来说,启发式教学是一个不断从成长、不断拓展的过程,通过教育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很多学校忽略了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所以影响了舞蹈教育的发展进程。同时,很多中专舞蹈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达标,缺乏多媒体、舞蹈房的设置,所以教学质量进度相对迟缓。

(3)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教育内容单一

在舞蹈教学中,为了实现完善的教学目标,舞蹈课程的内容要根据学科主体进行详细的研究,这也是舞蹈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教师光顾着启发教育的引导作用,缺少了其中对于课程难点的针对和更新,所以无法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推陈出新。教学内容也比较多安逸,缺少了对舞蹈技能、舞蹈含义的融入和渗透。特别是由于舞蹈教师缺乏教育知识理论的融入,所以在舞蹈理论、课程难点、舞蹈编排等问题上存在重要的问题。

三、如何深入启发式教学在中专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启发式教育作为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其推进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发展特点,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针对启发式舞蹈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究,具体分析如下:

(1)引导学生融入情趣感知

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情感、形体是成就舞蹈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由音乐、情感、形体组成的情趣感知应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舞蹈教室要针对中专学生对舞蹈教育的实际掌握情况,选择一项难度适中、节奏清晰的伴奏音乐,将“传递式”教育模式转化为“感受式”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传达他们在肢体语言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舞蹈《飞吧,海燕》这一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乐曲中凝聚的感情,然后想象自己是一只自由海燕,鼓励学生针对乐曲自己编排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经过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中,由大家一体参与到《飞吧,海燕》这一舞蹈的改编中,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感受舞蹈中蕴含的思想美感和艺术魅力。

(2)加大对启发式教育的推动

在中专学生的性格特点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性格较为活泼,所以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教师要争取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将启发式教育作为一种整体的教育策略进行推广。除了要争取一定的师资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尽可能的发挥创造能力,通过感受自然形态。来产生不同的舞蹈创意。教师要通过环境塑造、创设舞蹈工作教室等形式,增加学生和舞蹈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在相关音乐、舞蹈专业知识的激励上、通过丰富的专业育林知识,帮助学生酝酿思想感情,激励更多的专业知识。

只有通过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体验和创作,才能使学生的舞蹈创造更加深刻,能够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在提升学生舞蹈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3)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

在往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摆脱单纯的教学讲解、舞蹈动作等方面的机械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带领学生欣赏CCTV舞蹈大赛网络视频、青年舞大赛作品的形式,使W生感受舞蹈中的美,进一步加深学生肢体协调、造型艺术和空间美感。同时,在启发式教学的融入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教育的多项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学生分成若干指导小组,进行舞蹈教育的评价、师生情感的交融,帮助他们学会相互学习、使学生更好的领略其中存在的价值和含义。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舞蹈中蕴含的动作,加深对舞蹈艺术的了解 ,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舞蹈是一门深刻的人体艺术,它通过动作传递感情,通过舞蹈者的演绎,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享受。因此,教师要通过启发式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舞蹈教育工作。通过不同的引导形式,开拓创新,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学习动态,解决中专学生在舞蹈形态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寇建平.提高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思考[J].学园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