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 频发 原因 措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品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总让人忧心忡忡,如果食品都不能让公众放心,那还有什么可以代替食品来让人们赖以生存呢?种种的担忧,让人们对现今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思考,到底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源自何处?频发的原因到底归结于什么?

一、食品安全的定义

那么,何谓食品安全呢?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食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文件,曾把“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作为同义词,下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也有学者把食品安全归纳为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 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健康的隐患。

二、植物奶油事件背景

植物奶油,又称氢化油、植物黄油或植脂末,由于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被指“堪比杀虫剂”,从而被专家列入人类食物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2005~2009年卫生部对中国食品市场167种产品调查发现,我国87%的食品含有氢化油;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油炸薯条等小吃也含有;约90%的冰淇淋、80%的人造奶油、71%的饼干均检出含有氢化油,其导致的后果是: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从1994年的2.5%到2002年的5.5%再到2008年的9.7%;我国有体重超重者2亿、肥胖者8000万、糖尿病患者2000万。这一数据看得人们有了恐慌感,植物奶油的危害是如此之大,很多国家早前就禁止使用植物奶油,可中国这个以人为本的国家却仍在大量使用,严重伤害了公民的健康,扰乱了社会秩序。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一)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

温总理在金融危机时曾说过:“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在当今社会,诚信和道德是现代社会最应当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企业如果只考虑自身利益至他人而不顾,把挣钱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乃至生命之上,这是可怕的,没有道义的。社会责任其实就是一种利益,对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在消费者心中需要占足够多的分量才能让企业长久发展.

2 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的每一次消费,只有在真正拿到货并食用之时,才稍微放下一点心,没人知道后面还会因为吃了这个食物而发生何事,很多时候我们买物品也正如此,很多时候,消费者都是选择有品牌的食品,因为这能让消费者安心,觉得这是个有保障的物品,但是往往在得到众多信任后,品牌商品便开始了掉以轻心,觉得只要是不会让消费者倒下的食品就都能吃。

3 从政府的角度分析,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存在漏洞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缺乏规范性,执法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许就只有“食品安全法”,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之时,总会发现有很多权利没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还不知道应该找何部门进行投诉,这就说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过于笼统,法律与法律间协调不好.

2.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强

一般来说,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三种模式:多部门分工监管、单部门主导监管和专设部门独立监管。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是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用“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确立了多部门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也就是从田间道餐桌,由农业部、质检总局到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的监管。但是,这仍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四、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措施

1、食品企业的自我监督尤为重要

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源于食品企业的诚信,他们想着自己的利益,视顾客的健康于不顾,使用一些在受污染地区生长的原材料,或是大量超标、国家禁用的配料,使得食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食品企业加强自我监督,优选料,常自查,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标准为目标,守法遵章为准则,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在企业严格自我监督的同时,加强政府和公众的监督,以此保证食品市场的安全有序。

2、健全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政府是市场中的责任人,直接对企业进行监管,2009年,国家制定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企业加强自律,并要求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建立企业信用可评价机制,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政府对其指导、管理的指标体系之中,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以此保持食品市场的安全,对百姓们负责。

3、建立完善的食品产业链

我们应该知道,在2004年国家已经明确将食品安全监管分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四个环节,按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理顺了实盘全监管职能,但成效并不明显。那么,想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控制整条食品产业链.

4、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增加执法公正性

前边已经提到政府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我国现在是多部门监管的模式,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会涉及到很多部门,且各部门总会有重叠的地方,会出现推脱责任的情况。《食品安全法》规定由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其来接收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将各环节分发给各部门负责检查和监督,大家相互协作,积极应对,一一制定及完善相应的规章条例法案及评估机制,规范各部门责任范围,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协调执法.

5、监管部门应填充专业素质人员

监管部门大多数是年老的工作人员,陈旧的思想和专业内容已不能跟上如今问题得解决,填充大量专业素质人员是非常必要的,他们拥有较高学历,有钻研精神,能将学到的先进知识运用到适当场合,能够使相关部门及时更新卫生标准限量指标,这也是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急于解决的任务。

6、及时向公众提供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

政府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因为食品安全信息不能单纯地靠市场自发调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还使消费者及时了解食品安全信息,防止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主动收集、整理、传递信息,确保各部门间评估、决策及事故处理等方面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新京报.2010,卫生部正评估植物奶油风险 被指“堪比杀虫剂”[EB/OL]. news.省略/20101110/n277497592.shtml

2、包昌红.刍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11)

篇2

关键词:旅游城市;居民;食品安全;关注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49-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我们于2011年7月对4A级旅游城市一阆中市进行了食品安全关注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阆中市城镇、农村居民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在本次调查中,对阆中市城镇和农村居民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本次调查发放问卷为1115份,收回有效问卷1053份,问卷有效率为94.4%。

1.2.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形成《阆中市居民食品安全关注度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资料收集,采取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问卷当场收回,由调查员认真审查,保证问卷质量。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1053名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均衡,20~40岁、居住于城镇的对象为主,初高中文化程度、月收入低于两千者占70%以上,具体情况见表1。

2.2 对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的知晓情况

知道双汇瘦肉精事件的达85.1%,知道染色馒头事件的为67%,知道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达91.1%,知道苏丹红染色事件的为59.7%,知道毒生姜事件的为33%,知道毒豆芽事件的为62.5%,而知道面粉增白剂掺石灰事件的为62.4%。由以上数据分析得出,阆中市居民对食品安全事件普遍比较关注,而其中的三鹿奶粉和双汇瘦肉精事件更是广为关注。

2.3 消费者判断食品优劣方法

2.4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途径

阆中市居民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通过电视、广播的占60.1%,网络占24.1%,询问有购买经验的人占17.7%,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占15.6%,相关知识讲座占8.4%。不难看出,其主要方式是通过电视、广播收看或收听相关食品信息,食品相关部门可以将这两种途径作为载体来加大食品相关知识的宣传,以便于群众获得更多的信息。

市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农村居民高,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越高。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食品卫生、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经被认为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元素。

2.5 居民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2.6 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食品安全部门执法不严(65.5%),国家免检等食品安全机制(27.3%),食品相关法律不健全(28%),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43.9%),中国国情的必然现象(10.4%),其他原因(2.5%)。在阆中市居民看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与食品安全部门执法不严和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很大关系。居民们希望政府和食品相关部门能够加强执法力度,严惩不法商贩,并且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希望商家能够倡导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性,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能力,以避免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保障人民健康。

3 结果分析与建议

篇3

关键词:环保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X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094-01

前言

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尤其能够看出食品对于人们生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想提高食品的安全性,除了人们自身对其种植和生产进行监管以外,还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降低食品所遭受的污染,并为食品的种植和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虽然我们高中生无法全程参与到食品种植与生产过程中,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对环境和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确保两者能够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下面笔者就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阐述。

一、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近年来,我国频发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人的高度重视。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如食品监管体制不健全等[1]。而食品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主要体现在:(1)种植问题。很多农民在种植食品原材料时,为了追求产量和外观,很多时候忽略了农作物的质量,通常会使用一些违禁农药,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农作物的质量,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农民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没有充分考虑到种植位置等因素,如果在重工业园区附近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虽然也能够种植出农作物,但是农作物极容易受到重金属污染,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2)生产问题。很多食品在供人们食用之前都会进行再加工,而再加工的过程若不合格也会造成很多食品安全问题。例如,我国存在很多食品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当中很少有国家所颁发的经营许可证,而且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很多方面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甚至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来的食品,极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威胁到人体健康,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二、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各个地方的环境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环境上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的安全性。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影响食品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生物因素。生物污染是产生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其所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很大危害性,如在我国香港所发生的禽流感事件等。其次,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当前我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最常见的因素。现阶段,我国在种植食品原材料时,有的农户为了能够使种植出来的农作物看起来品质更好,经常会使用一些具有较强污染性的农药,这使得农作物也带有一定的毒性,从而威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还一些食品的生产厂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会采用质量较次的包装材料,这种包装材料当中残留很多有害物质,当这些有害物质深入到食品当中,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后,不确定性因素。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根据当前技术无法准确判断出转基因食物是否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尤其是其所具有的长期效应。上述种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需要人们加强对其的管理,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三、加强环保工作缓解食品安全问题

1.使用环保药剂种植农作物

用大量药剂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使人们开始注重选择和使用绿色农产品。通常绿色农产品都很少使用化学药剂,但是在这种种植模式下农作物的产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而且生产成本也较高,不利于规模化种植生产[2]。因此,我国相关企业开始开发生态环保药剂,在保障农作的质量和产量基础上,尽量降低其给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环保作用,还能够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应当普及使用此类药剂。

2.加强企业环保工作

重工企业是给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源头,其所造成的水土污染和空气污染都会严重影响到附近农作物的种植[3]。所以,企业应当加强环保工作,应当引进先进的设备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物进行处理,在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也能够达到我国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农户在选址时,应当尽量避免选择在工业园区附近,以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

政府部门加强在食品生产方面的监管工作,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首先,应当取缔小作坊。政府部门应当对容易出现小作坊的地区进行严格排查,避免更多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流入市场。其次,加强对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其所造成的危害性更大(如三鹿奶粉事件),应当加强对其的管理,使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够达到食用的标准。只有政府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使其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我国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出现安全问题[4]。

总结

总之,食品安全和环保两者之间一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食品在种植、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环境被破坏的较为严重,产生了污染,那么必将产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应当加强环保工作,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够促使食品得到安全保障,避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对我们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颜易.圣通环保:从源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J].国际融资,2013,03(07):32-33.

[2]雨生,张琳,梁杰.环保型农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04):32-35+40.

篇4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不仅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而且全球化发展也可使其通过国际贸易的形式波及世界其他国家,造成全世界的食品安全问题,对该国的食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基于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浅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影响,从而更好的健全与国际贸易相关的食品安全法法律法规体系、着力构建食品贸易的贸易壁垒预警和反制措施、掌握和运用WTO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关键词: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法律思考

一、国际贸易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规范研究以及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遭遇“绿色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商品进口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法规、标准以及合格性评定而形成的贸易障碍①。树立绿色壁垒的发达国家以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便利条件,制定出针对其更为有利的国际贸易准则②。GATT第20条(b)项允许成员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这是国际食品贸易人士可采取非关税措施来保护相关者利益。而多边谈判中又达成了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两个主要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SPS协议)。这两个协议对动植物生命做出更具体的规定,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贸易,同时也采取使规定具有约束力的措施。在WTO框架下先后达成的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种种贸易协议为保护国内同类食品产业,树立贸易壁垒提供了法律支持。并且发达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情况和整体的食品贸易情况有计划的调整贸易壁垒的高度,从而维护国家利益。③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足

我国食品监管问题主要指监管环节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不接轨,例如食品出口环节的检验检疫不完善,技术水平达不到国际标准,不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检出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别,同一有害物质的检测流程复杂繁琐、成本价格高昂。不少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采用全套的国外进口设备,忽视了自主研发,过度依赖国外的技术。调查显示,不少国家滥用权力,制造借口对中国出口食品、农产品采取加严检验和限制性措施。并且这些国家对本国出口食品所设立的检测设限范围不断扩大,面对不同情况,这些国家还会采取相应变化升级手段。

(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欠缺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1年施行《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虽规定中已提到SPS协议中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等机制,但落实方面有待提高。《食品安全法》虽立足于对风险评估机制的原则性角度出发,但措施配套跟进力度不大,缺少相应的监测系统、分析系统等配套系统。另外,对比其他发达国家,本国的食品创新能力较弱,需开发新研究点。由于当下的风险评估体制不能及时与国际标准接轨,造成食品安全的准确风险评估有一定困难。

二、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建议

(一)着力构建食品贸易的贸易壁垒预警和反制措施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绝大多数由“绿色壁垒”组成,因此,建立、健全绿色壁垒预警和反制机制尤为重要。包括实时关注国外食品安全产业研究动向,加快食品行业内部的信息传递,收集国外有价值的信息,研究国外“绿色壁垒”的具体动向等对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做出快速反应,形成预警机制,赢得主动权。具体的反制措施主要通过WTO架构下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应对不合理的国际贸易壁垒。

(二)掌握和运用相关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及风险评估问题

充分运用WTO规则是应对和反制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我国是WTO成员方,有权根据GATT第20条(b)项、《TBT协定》、《SPS协定》在必要的情况下实施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技术贸易措施。由此可见,中国不仅有义务保证食品安全,更有权维护其合法权益,因此采取对等措施是应对贸易壁垒的一个方面,但还需要充分掌握国际争端解决的规则,需求在WTO框架下的合作与谅解④。发达国家采取贸易壁垒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的行业发展,但是也会遭到他国的报复行为以及贸易制裁。因此,可以通过WTO框架下的谈判,针对他国发起的贸易诉讼积极应对、也可进行协商调解,达到双赢的目的。还可以研究相关贸易壁垒纠纷案例,提高本国技能运用能力。

三、结论

当今社会国际贸易交流不断频繁,经济实力随着贸易量的增加不断受影响,食品安全问题也一再受到各方的重视,处理好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对于正常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十分重要,以防止因食品安全引起的问题掀起炒作浪潮和加剧矛盾。中国作为出国大国,要坚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可持续绿色有机发展,通过WTO框架下的协商机制解决纠纷和矛盾,也要充分利用WTO规制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减少发达国家对本国的不利影响。

[注释]

①黄海,王俊.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思考[J].法治与经济,2008(11):54-55.

②李飞.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性探析[J].中国检验检疫,2008(3):34-36.

③东昱明,贾丹.从出口看食品安全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思考[J].物流经济,2008(10):28-29.

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近年来,我国农业出口难度加大,国际上针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案件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长期以来影响着国民的消费欲望,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要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要能够认真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对对外贸易所造成的影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一、食品安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食品安全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对外商品的出口。食品出口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商品,食品出口在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中所占据的地位是显著的。但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日渐加剧,我国食品出口难度加大,食品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国家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为由不断发起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食品出口进行限制,使我国很多以食品出口为主的企业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面临出口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在农作物方面,由于农药残留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的农作物出口量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据统计,一些谷物产品的出口比例自2009年起,就因为农药残留问题,出口量在逐年降低,一些企业由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食品安全问题消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目前,国际社会非常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尤其是安全得不到保障,达不到一定的安全标准,其市场竞争力就会明显减弱。一旦某种农产品出现了安全问题,这种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大幅度下降,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曾经,我国的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是很强的,正因为安全问题,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一些存在问题的出口产品,由于安全问题,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问题产品所产生的影响会波及到中国出口的一些其他农产品,这样,中国农产品整体上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就会受到严重削弱。一些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达到国际食品安全标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产品的安全生产,这样,产品的成本就会上升,企业产品的价格自然会上升。这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竞争优势就会丧失。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标准不断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在各国为了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会制定严格的措施,控制不安全食品流入到市场中去,也会制定一些食品安全法规,对进口食品进行严格的限制。很多国家都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组织相关部门严格把控食品安全,一些国家也制定了关于食品安全评定的更为复杂的评定系统,对食品安全要求非常高。这样,在国际贸易中,就很容易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一定的贸易摩擦。这是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食品出现了安全问题,都会使出口方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仅会影响到出口方的经济利益,使出口方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关系的和谐发展。为了自身的利益,出口方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往往会报复对方,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国际贸易纠纷问题,甚至引发一场贸易战争,发生国际贸易战争,结果必然会造成两败俱伤,必然会对国际间正常的贸易关系造成冲击,甚至造成贸易关系的破裂。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对对外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要提升我国食品的安全性,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削弱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有效的管理,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

1、加强对剧毒农药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剧毒农药的管理工作,不允许食品生产中使用剧毒农药,可以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农药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管理工作,杜绝国家禁止的农药在市场上流通,对剧毒农药进行市场监管。另外,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提升农民在农产品生产中用药的安全意识,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合理用药。这样,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

2、制定食品安全生产与流动的标准。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生产流通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中,要重视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标准要求的设定,这个标准设定有一定的难度。国家要能够根据相关研究,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合理的标准。在标准制定后,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要求食品零售商必须要在标签上标明产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合理的选用权。

3、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行业协会对整个行业内的商业活动具有一定的管理和引导作用。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行业协会的相关成员是食品行业中的部分企业领导者组成的,行业协会能够有效了解食品生产和销售信息,因此,行业协会如果可以发挥作用,利用行业自律原则,自觉制约一些不法商贩是可以有效保障优质食品的供给的。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使行业协会能够发挥作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管和处理,对不合格的食品进行曝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食品的生产的安全性。

4、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专门机构。要保障食品的安全,必须要加强管理,而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专门机构,才能保障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长期持久有效地开展。目前,我国的食品监管工作开展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持续地开展食品监管工作。因此,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专门机构也是现阶段迫切要做好的工作。目前,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协调小组承担着食品安全管理的任务,但这个小组工作开展不具有长效性和持久性,只是在社会上发生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才会调查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食品安全进行突击性检查。这样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国家要能够在小组建设的基础上,能够从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抽调部分力量,组成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这个机构主要负责对各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制定长期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定期走向市场,做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规范食品安全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恶性事件的发生,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安全流入市场。

5、食品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国际上绿色壁垒的客观存在,我国的食品行业国际贸易额度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作为食品企业必须要能够加强技术设备更新,能够采用国际标准进行食品销售,做好食品安全监测工作,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这样,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提升食品质量,我国食品企业必须要通过3项认证,只有通过了3项认证,我国的食品企业才能进入国际市场,才能有效突破规避绿色壁垒,提升自身的是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对外贸易额度。食品企业在取得3项认证之后,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能够熟练掌握世纪贸易组织的各项规则,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则要求开展贸易活动。第二,要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管工作,通过加强监管,保障每一个环节产品生产的安全性,保障产品的高质量。第三,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产品的质量,打出自己产品的品牌,能够做一些宣传活动,提升产品牌形象,打造国际品牌。作为食品企业,必须要重视产品质量,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要能够通过有效措施取得国际市场的信任。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出口食品在国际上能够占据有利地位,保障相关产品能够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综上所述,目前,国际间的贸易竞争是很激烈的,在食品领域中,贸易竞争也是相当激烈。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问世质量的要求标准不断提升,我国的一些农产品要有效的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要不断提升其安全质量水平。要保障食品的安全我国必须要做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要能够通过各种措施,加大对食品卫生的管理力度,提升食品品质和质量。作为相关出口企业,也需要能够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打破技术贸易壁垒。能够采用有效措施,提升产品品质,打出品牌,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产品真正走向世界,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沈迪.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0

篇6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以此为背景,本文主要探讨了供应链中食品安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食品安全 供应链 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2006年以来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数目不断上升。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而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2010年7月,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同月,“三聚氰胺”事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对于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我国政府虽然已经制定了《食品安全法》,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屡禁不止。

对于食品供应链的研究,国内的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游军,郑锦荣(2009),从受利益驱使而做出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供应链各参与主体和食品供应链上发生的生物性污染两个主客观方面分析了供应链上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许福才,蒙少东(2010)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觉度,分析了日益加剧的食品供应链风险。本文在结合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从食品供应链安全立法进行了分析。

二、食品供应链的含义及安全问题的成因

食品供应链指的是,从农产品生产资料商、农户或农产品企业、加工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组成的自上而下的网络。通过对整个食品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活动和过程从而实现供应链中食品的安全。

然而,尽管一再的强调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监督和控制,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因。

1.食品供应链过于冗长复杂。食品供应链从源头农产品生产资料的采购到将食品销售给消费者,期间跨度大,经过的环节多,因此任何一个环节即便是出现很小的差错,或受到很小的污染也将会导致严重的食品的安全问题。特别是经营生产者有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利益的驱使下可能会在食品的制造原料中添加有害物质,从而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在供应链中日益突出,食品加工成为生物性污染的重要环节。

2.对食品供应链上游厂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由于食品供应链的特性使得监督机构在对整个生产、销售和消费的过程中监督和控制不利,往往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之后很长的时间之后才对生产制造商采取行动,而事后控制的效果往往不能挽回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目前虽然我国已经颁布并实施《食品安全法》,但是对于参与食品供应链的各方的责任划分不清,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制造商被追究责任,而忽视了参与供应链的其他成员应承担的责任。

3.食品流通过程中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特别是生鲜食品在进入消费领域之前,需要有效和适当的食品运输设施进行储运,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赚取高额的流通费用,根本不考虑整个流通环节的安全与卫生。这很容易使原本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污染,最终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在流通阶段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对于一些易腐变质的食品,企业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添加和使用一些有害的防腐剂,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将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也成为导致食品供应链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防止食品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食品跟踪制度。检验部门要对参与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密切的监控跟踪,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相互追查的制度和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产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准确地记录并保存生产环节中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信息。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和食品污染事故,检验机关要积极调查,并要求相关企业积极配合,对于食品信息进行披露,不得隐瞒,尽快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措施。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对于尚未流通的要给予销毁,而已流入市场中的要及时召回,避免给消费者造成更大的损失。

2.供应链上的企业要加强纵向协作。食品供应链中紧密的纵向协作包括生产销售信息的及时反馈,产品的及时召回等,它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加快食品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完善食品供应链体系,通过公共的信息平台相互交流信息,通过物质与信息的流通来实现其利益。在发现安全问题后,要及时通知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共同应对所产生的食品供应链危机。以有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作为这个联盟的主导者;努力在上游培育组织化的食品生产机构,建立原材料的供应基地;在下游形成稳定的分销渠道,有固定的流通商和零售商;而这个伙伴联盟要通过契约关系来维持,契约要对食品质量做严格规定,并明确归属各方的责任与利益。这种紧密的伙伴联盟将会受到共同利益的有力约束,从而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并进行信息共享,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3.鼓励消费者和协会参与对食品供应链安全的监督中。长期以来,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制造商存在着独大的结构,导致公民和社会团体的力量薄弱,然而只是单纯的依靠企业自律和政府的监督,无法完全保证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因而,要充分利用第三方主体的监督作用,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同时,培养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企业的社会道德素养。为减少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四、结束语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的健康和企业的声誉,因此要保证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一方面要靠政府的监督和企业的自律,另一方面,也要靠消费者和各个协会的参与意识。只有通过多方的参与,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食品供应链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雨,吴俊丽等.保障食品安全的供应组织模式.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5).

篇7

【关键词】生命伦理,食品安全,有机农业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把改善民生和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的生产,给国民提供安全健康的绿色生态食品。

一、以生命伦理的视角扩展“食品安全”的内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和食品安全保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所在。然而,20世纪以来,人类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过度垦荒、砍伐森林等,已使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化,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但是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是从预防、法律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的,从伦理学专业角度的论述至今没有多少文章。有的也只是从伦理的多学科角度,即从生物伦理学、生命伦理学、行政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等角度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供人们借鉴的观点,但是问题的讨论远没有深入,缺少的是实际的应用。本文将从生命伦理角度扩展“食品安全”的内涵,借助目前我国凸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从生命价值的多角度分析诸多问题的深层原因,使得伦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问题中得到应用,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路径。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维持健康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每天必须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从事各项活动,所以食品质量的好坏势必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古人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之类的谚语表达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2500?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五不食”原则:“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这是中国文献中对于饮食安全的最早记录。随着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不断发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经历了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跃迁,现在正由工业文明向知识经济的时代迈进。与之相伴,人们己经完全改变了纯粹依靠传统农业和畜牧业为食物来源的主要手段,人们可以利用现代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制造出适于人类自身需要的食品。这样现代化农业就此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它在满足了急剧增长的人口对食物需求的同时,严重破坏了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人类的健康,20?世纪后期食品资源的过度开发,食品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生态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影响食品安全的全球性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而引起各国对其问题的高度关注。

二、食品的安全与否体现的是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来,大多是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的角度入手,但是任何一种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任何一种行政管理政策的出台,都是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或者说是惩罚机制出现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就是说只有某种行为造成某种程度的危害时,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政策才会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仅仅有一些外在的行为约束是不足以完全解决任何问题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例外,再加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大多是以对行为者进行罚款,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为措施,相比与这些微小的惩罚,巨大的利益诱惑足以让行为者甘愿受罚。正如舒尔曼所说:“一旦经济主义主宰了技术,利润取得了核心的地位,商品的生产就不再受到消费者当前需要的支配;相反,需要是为了商业性的原因而通过广告创造出来的,技术产品甚至不经人们的追求而强加于人们。”

食品安全问题是由多方面引起的,仅依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目前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依靠的也只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我们知道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限度,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外在的约束与内在自律的结合,食品安全问题也许会取得一定的成效。这样道德作为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律,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从生命伦理的角度而言,食品安全直接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它指的是在人类赖以存活和发展的食品领域内围绕人类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伴随食品的供应、生产、流通以及质量等问题而产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和行为规范。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实现人最基本的生命存在;二是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应该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不仅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而且不会对人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伤害。

以往对“食品安全”概念的界定存在道德缺失,缺乏伦理学理论的支撑。伦理学作为一门道德哲学,它调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问。而这种调节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达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伦理学是人类追寻现实世界中完满和谐关系的一门科学。而生命伦理作为伦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角度,它无疑为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好的理论支撑,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在这一领域的凸现,所以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问题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不安全食品的出现,在生命伦理的角度而言,是由于生命价值的原点失落造成的,即对生命神圣原则的遗弃。生命价值观是现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理念,它建立在对生命神圣论和生命质量论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之上。食品是人类生命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对于生命的尊重首先要从保持生命存在开始,同样,首先保持生命的存在才可以实现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神圣原则的敬仰,进而提升生命的质量,以至达到生命价值的实现。因此食品的生产不止是食品生产者获取利益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用此手段达到维护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目的,所以食品的安全与否首先关系到人的生命存在与健康,体现的是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

在生命伦理学语境中,对人生命的尊重就是指尊重人的生命形式,并且主要是指尊重人类每一个个体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存在和健康利益。维护生命的神圣性,作为一种朴素的道德观念,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就以直觉的方式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要尊重生命。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生命受到伤害,也就不能去伤害其它人的生命;孟子的“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当看到别人处在病痛、流血、生命遭受摧残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由于网络的广阔覆盖面,这些简单而又特殊的词语已迅速在人群中“走红”,它们在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中大受欢迎,据统计,在校大学生几乎百分之百熟悉并使用这些网络流行语。

六、结语

网络用语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阶段,与日常使用相比,网络交流时使用的很多词语的意义或多或少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变化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些新词、新义,结果虽是相对单一的,但产生这一结果的途径却相对较为复杂:有的通过词语的读音变化实现;有的通过词语的形体变化实现;也有的通过词语本身意义的变化实现。这些变化,从某个层面来说,有别于甚至是违背了一般的语义变迁规则,从此产生了网络时代下特有的“网络用语”甚至是“火星文”,有人因此就全盘否定网络用语。但我们也可以看到,部分网络用语因其表意生动形象的特点,已进入到日常用语中,成为传统词汇的有力补充。因此,对待网络用语,我们应当采取辩证的态度,既要规范约束,又要理解宽容。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林刚.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J].修辞学习,2002,(1).

[5]沈娉.网络词语语义别解类型初探[J].修辞学习,2004,(2).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87-02

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公共问题。近年来,基于现实考量,国外学术界以及实务界从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食品安全各利益相关方、食品安全治理对策这三个维度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国外学者对于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美国著名学者Kinsey教授认为食品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均与食品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并总结了影响食品安全的七个方面:一是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在种养殖过程中施用所带来的影响;二是农业环境资源,如空气、土壤、水等的污染;三是转基因等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带来的食品安全不确定性;四是食品添加剂在农产品加工及储存中的违规或超量使用;五是假冒伪劣、违法生产等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六是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七是科技进步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及技术带来的新挑战[1]。Christos Fotopoulos和Dimitrios Kafetzopoulos运用帕累托分析,确定了HACCP中11个关键因素,占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76.03%,其中首要的四因素均与雇员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雇员对有效实施HACCP至关重要,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2]。

二、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研究

具体而言,食品安全各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食品生产者、食品消费者以及食品监管者。Annandale通过研究指出,企业对安全食品的供给动机受企业管理战略的影响,其中组织学习、公司文化、规制类型、强制力度、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等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些学者则非常关注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Markelova,Hellinetal,Kaganzietal等发现小农户通过有组织的集体行动,与超市、速食店等高端市场建立稳定联系等方式可以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性[3]。还有大量学者研究了影响消费者购买食品行为的因素,Smith和Riethmuller的研究显示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与年龄及收入水平成正比。Mclntosh等人通过研究证明,消费者的亲身经历会影响其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其受到不安全食品侵害的经历会为其更加理性的消费选择积累经验、教训;另外,他们还发现媒体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众的消费选择,且电视的影响力更大。国外学者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了。Ritson & Li 认为由于风险信息的不对称性,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食品安全的社会成本增加,所以市场经济几乎不可能提供最适宜的食品安全。Holleran等在前人基础上,如阿卡洛夫的“柠檬市场”理论及科斯等关于社会成本、交易费用的研究,分析了食品安全的交易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激励 [4]。Pornlert Arpanutud、Suwimon Keeratipibul、Araya Charoensupaya、Eunice Taylor建议政府通过食品安全政策的规划,对高级管理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对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将为其带来的潜在收益加以认知,此外,他们还证实了政府信息传递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对策

2004年10月,“第二届全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论坛”达成的主要共识包括:一是国家必须关注消费者权益;二是要构建国家层面的食品安全信息组织;三是要强化中央与地方之间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互动、交流、合作;四是鼓励政府在适当范围内与民众分享食品安全政策;五是敦促各国尽快加入国际食品安全部门网络(INFOSAN);六是要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引入生物反恐[5]。

也有学者从建立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这一维度进行研究。如Adrie,J.认为,必须满足“操作一致、国际交流、信任、透明性、与行政过程分离、以结论为中心”等条件,才能促进控制链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而只有合作的达成才能保障控制链的有效运行[6]。Rolf,M.通过对欧洲未来食物链的发展远景进行比较分析,从技术上、行政上、社会发展上总结了三种不确定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四、简要评析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不难发现目前国外对于食品安全治理的研究尚存“四多四少”几方面不足:

一是经济学视角关注多,而公共管理视角关注少。通过综述,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大多是从经济学这一学科视角切入进行相关研究。诚然,食品安全确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确,食品安全关涉公众基本福利,关涉社会稳定,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亟需其他学科,尤其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关怀。

二是对于政府的关注多,而对于其他参与主体的关注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利益相关者甚众,除了政府与食品企业以外,还包括消费者、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国外学者虽对企业和消费者有所研究,但多是以经济或利益视角切入,从利益博弈的维度加以审视。而要治理或缓解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利益博弈外,更要多方参与,实现食品行业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必须将企业、消费者、行业协会等视为治理主体加以考察,改变传统研究视域下政府一家独大的局面,推动实现多元参与。

三是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关注多,而关注中国的少。现有国外研究大多选取欧美等发达国家为研究蓝本进行理论探析,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技术模型。这些研究虽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其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普世意义尚有待实践检验。必须清醒认识到,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社会背景、国民习性等对于食品安全治理的模式选择具有决定意义。对于国外研究,我们唯有坚持批判地借鉴,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方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可行模式。

四是定量研究多,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少。在研究初期,国外学者亦将注意力置于概念界定与外延明晰等基本理论的研究之上,但随着西方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整体转向,定量研究迅速占据食品安全研究的主战场,大多数学者惯于选择样本企业或目标群体,运用定量技术,构建模型。毋庸置疑,基于数据分析的定量研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不容忽视的是,作为社会问题的食品安全,牵涉诸多价值分析与主观判断,仍无法超脱必要的定性分析,如市场内的信任体系建设、食品生产者的道德培育等。故而,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中,必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二者皆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 Kinsey.J,Will Food Safety Jeopardize Food Security?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2003.

[2] Christos Fotopoulos、Dimitrios Kafetzopoulos(2001).Critical factors fo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CCP system:a Pareto anal-ysis[J].British Food Journal,Vol.113,No.5.

[3] Maekelova(2009),The reliability of 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in the food chain:From checklists to risk-oriented auditing,Food Control,No.20.

[4] Holleran(2001).Interac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food safety activities.Food Control,No.12.

篇9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20

[中图分类号] C9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6- 0030- 04

1 引 言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由于农药、兽药和各类重金属残留,过量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加工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中细菌含量超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苏丹红、瘦肉精、三鹿奶粉、塑化剂、地沟油等问题接连不断,这些问题涉及到食品链的各个环节,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严重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忧虑,而且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和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急需找到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监管部门多,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协调,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但从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来看,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深入人们的生活,这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新的方法,在总结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后,发现要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需要从食品供应链的各环节入手,将信息化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中,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方法的不足。

将信息化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我国已经在国家层面和各级政府建立了一定的政策基础和应用基础。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在某些种类的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化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并且这些信息化的应用成效显著,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在总结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发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食品供应链延长,风险增加

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食品供应链拉长,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过种植/养殖、加工、物流、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相当复杂。食品供应链中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影响,食品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受污染,就会沿着供应链向下扩散,造成大范围的风险,进而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供应链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载体。

2.2 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渠道不通畅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缺乏方便的食品质量信息交流和共享途径,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已规定,我国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的统一公布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度,整合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进而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共享,但是从现在看来,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消费者之间,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依然存在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无法及时方便地了解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2.3 多部门分段监管协调能力差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农业部负责监管初级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监管食品流通环节;食品餐饮消费领域由卫生部进行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作为协调机构,负责履行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责任事故等职能。分段监管制度使得食品安全监管碎片化,造成各监管部门间协调不力。

2.4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于2009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在法律上对我国的食品安全作出了统一的规定,但是鉴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它依然有其不足之处。如注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之后再进行查处,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是亡羊补牢式的管理,而忽略了未雨绸缪式的事前预防工作。《食品安全法》更多的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可操作性不强,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遭遇了执行难的问题。

2.5 民众参与意识不强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同时,食品是否安全日益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因素,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对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民众对食品安全认知程度低;消费者缺乏有效的监督渠道或监督渠道不顺畅,使消费者失去监督动力,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时维权意识淡薄,最终导致民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识不强。

2.6 标准技术落后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完善,有些标准很陈旧,不能满足当前的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落后,无法快速方便地检测现在食品中越来越多的添加剂和化学制剂。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偏低,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食品安全标准比例仅为23%,如我国允许的“农残”量标准高出美国数倍,我国的原料奶含菌量标准为200万个/ml,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

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设计

通过对食品供应链进行认真分析,明确关系食品安全的各环节经营主体,他们与政府和社会共同组成食品安全监管的参与主体。同时,需要开发多个管理信息系统,供政府、经营主体和社会使用,各参与主体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系统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快速查询和有效监督。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是信息应用体系的基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监管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类数据,供用户查询使用,实现信息共享。另外,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使监管更加高效、方便。基于以上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如图1所示。

3.1 食品安全监管参与主体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政府、经营主体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根据200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食品经营主体,包括种植者、养殖者、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店、超市和餐饮企业等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并接受社会监督,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

消费者、新闻媒体、食品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可以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起到宣传普及的作用,并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举报违法行为,也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2 食品安全监管应用系统设计

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需要开发多个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些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①食品安全监管预警系统。②食品安全监管应急处理系统。③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系统。④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系统。⑤种植/养殖监管系统。⑥食品加工监管系统。⑦食品物流监管系统。⑧餐饮/销售监管系统。相关经营主体可以利用各自对应的系统获取相应环节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安全标准,以便以此为依据进行经营活动,同时,按照规定,向系统中录入信息,作为食品追溯和查询的依据。

3.2.1 食品安全监管预警系统

预警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现象,对异常现象进行成因过程和发展态势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发出相应警示信号,通过提供警示信息来帮助人们提前采取预防性的应对策略。试想,如果存在这样一个预警系统,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发生之前就被处理和解决了。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包含3个模块:预警信息管理模块、预警分析模块和预警反应模块,3个模块缺一不可。其中,预警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来自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日常检查和专项治理、食品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自我检查、群众和社会组织媒体等的监督举报等相关资料。预警分析模块根据预警信息管理模块提供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输出分析结果。预警反应模块依据预警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确定食品是否出现安全问题,如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立即做出预警反应。

3.2.2 食品安全监管应急处理系统

在食品安全监管预警系统发出预警或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应急处理系统开始发挥作用。通过诊断和分析,找出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充分利用各种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是较少发生的问题,没有合适的应急预案,则可以迅速召集相关专家与政府部门共同商讨对策,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食品安全应急处理系统包含5个模块:问题食品样本收集模块、快速诊断模块、趋势分析模块、决策指挥模块和新闻模块。问题食品样本收集模块是对出现问题的食品进行样本收集,以备检测。快速诊断模块是对收集的问题食品样本快速检测,以便了解问题所在。趋势分析模块是对已经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认真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决策指挥模块是该子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政府部门是该战场的指挥官,全权负责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工作。新闻模块是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和处理情况,消除人们的恐慌。在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中,早在3月份就有群众、专家提出三鹿奶粉有问题,但没有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如果当时应急处理系统发挥作用,相关部门利用应急预案,就不会酿成巨大的悲剧。

3.2.3 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系统

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关键环节中,对食品、饲料以及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信息进行溯源或追踪,在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国外立法经验表明,完善的食品信息追溯制度能够保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供应网络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以便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能迅速查出问题根源,将事故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一个基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系统,从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通过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不论在食品链的哪个环节,向上向下都能跟踪查找到涉及食品企业、食品的信息。如果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可以迅速查找到问题出现的源头,以便采取食品召回或其他措施,避免问题的扩散。

3.2.4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系统

该系统能有效解决“分段监管”体制下,检测资源信息分割、部门间重复抽检、结论交叉等现象,能够将各监管部门在监测和日常监管中积累的海量数据有效整合,实现相互沟通和信息共享,具备强大的食品检验检测数据实时共享、综合分析、风险分析预警等功能。

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包括食品企业信息模块、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模块、用户讨论模块、食品安全信息检索模块和食品安全教育模块等5个模块。食品企业信息模块包含食品企业的食品经营范围、信用记录等信息。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模块包含监管部门对食品的日常检测和专项治理中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予以公布。用户讨论模块用于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参与到有关食品安全的交流讨论中来。食品安全信息检索模块是方便用户检索其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教育模块是政府对社会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让社会加深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激发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5 种植/养殖监管系统

这是种植者和养殖者使用的信息系统,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生产过程安全检查模块、标识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和重大疫病记录模块。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农药/兽药标准与法规、饲料标准与法规、环境标准与法规等。生产过程安全检查模块包含农药/兽药安全检查、饲料安全检查、环境安全检查等。标识管理包含进行电子标签编码。档案管理包含幼苗/幼雏来源记录、最终销售记录。

3.2.6 食品加工监管系统

食品加工安全监管系统对象是食品加工企业,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加工过程安全检查模块、标识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检测标准与法规、环境标准与法规等。加工过程安全检查模块包含原料安全检查、环境安全检查、成品安全检查等。标识管理包含食品电子标签。档案管理包含原料来源记录、加工过程记录、成品仓储记录。

3.2.7 食品物流监管系统

食品物流安全监管系统使用对象为食品物流企业,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安全检测模块、标识管理模块和档案管理模块。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运输标准与法规、仓储标准与法规。安全检测模块包含运输安全检查、仓储安全检测。标识管理模块包含食品电子标签管理。档案管理模块包含食品运输记录、食品仓储记录。

3.2.8 餐饮/销售监管系统

该系统的使用对象是餐饮企业、超市、商店等,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安全检测模块、标识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和档案查询模块等。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食品储存标准与法规、烹饪标准与法规、环境标准与法规等。安全检测模块包含食品安全检测、烹饪安全检测、环境安全检测等。标识管理主要是条形码管理。档案管理包含食品储存记录、食品销售记录。档案查询模块包含种植/养殖档案查询、加工过程档案查询、销售档案查询。

将这8个系统有机结合起来,集成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管。

3.3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由通信网络、交换中心、数据中心和数据存储组成。通信网络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和电子政务网,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通信服务。交换中心对网络上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给政府、食品经营者、社会提供各类食品安全信息,实现信息的网络共享。数据中心的建立是为了全面、集中、主动并有效地管理和优化食品安全监管IT基础架构,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高水平的可管理性、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保障系统的顺畅运行和服务的及时提供。数据存储是数据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或加工过程中需要查找的信息。数据以某种格式记录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

3.4 食品安全监管数据支撑系统设计

食品安全监管数据支撑系统包括法律法规数据库、企业信用数据库和安全标准数据库。监管数据库包括企业信用数据库、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企业信用数据库反映了企业有关食品安全的信用记录。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储存了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颁布的食品安全标准。法律法规数据库包含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和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企业信用数据库存储了各食品经营企业自注册以来其食品安全经营过程中所有的信用记录数据,包括奖惩记录、违规处罚记录、各种检测结果记录等。安全标准数据库储存了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类标准数据,供平台使用者调取查询。

3.5 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技术支撑体系设计

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主要有GPS、RFID、条形码、二维码、微博、微信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提供食品及食品运输车辆的定位、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利用RFID技术,可以对附有电子标签的牲畜进行身份识别,电子标签上存储大量信息,便于追踪。条形码和二维码都能标出食品信息,包括食品名称、制造厂家、生产日期等,两者的区别是二维码存储的信息容量更大,并且可以由汉字、字母、数字等组成,条形码只能存储数字。微博和微信都是当前很热门的信息技术应用,用户数量庞大,可以作为政府与广大消费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消费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获取相关信息,向政府反映食品安全问题。

4 总 结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错综复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厘清各监管主体的权力和责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提高监管的效率;有利于企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政策,促进自我约束和管理;有利于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品行业动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合理选择安全食品,最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促进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娟.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3).

[2]亓春霞,张立涛.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框架[J].行政管理改革,2013(8).

[3]曹江涛,彭亚拉.建设基于供应链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全程保障食品安全[J].食品科学,2007,28(5).

[4]侯春生,夏宁.RFID技术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296—298.

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治理;监管

在新华网“2012两会调查”的22个选项中,“食品安全监管”始终名列前茅。网民热议的话题主要聚焦于“地沟油流向餐桌”“蔬菜水果农药超标”“奶源不安全”等几大类。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若想更好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对食品安全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一、食品安全问题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食品的概念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法律定义: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1]

(二)食品安全的概念

关于食品安全概念,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食品安全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物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二是从数量的角度,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三是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取既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注重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2]“第二种是目前普遍被大家认可的观点,即“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它主要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没有达到危害程度一定剂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加入,从而保证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方式摄入这样的食品时不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的危害,这种危害包括对摄入者本身及其后代的不良影响。”[3]

(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加之食品生产者的机会主义的严重倾向,从而导致食品经营者对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盲目追求过程中,产生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甚至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掺杂食品当中的食品质量方面的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掺假等安全性问题。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见之报端的食品安全事件有30多起,如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假牛肉、三聚氰胺奶粉、下水道小龙虾等。食品安全问题呈现着“越禁越多”的怪圈,而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新老问题并存。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没有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造成了食品的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这些老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又出现了一些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新问题。二是源头污染突出。我国当前有两亿多的农户在以分散的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包括我们所吃的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蛋奶,统统是农民生产的。以我国农民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遵守法律意识,出现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三是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占多数决定了食品加工业水平、素质差。在当前近50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以这些从业人员的素质,出现诸如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是不奇怪的。

三、食品安全问题源头分析

1.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不注重食品质量;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因为他们只在乎价格,很少考虑其它因素;而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因素,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

2.监管职能分散,协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食物链分属工商、卫生、质监、农牧等多个部门监管,由于这些部门管理体制不同,人、财、物的主管部门各有其主,有的在该唱主角时却当了配角,有的在该当配角时却唱了主角。在我国国家机构中,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不可谓不多。但这些部门采取的是分段管理、分类管理的方式,其结果有可能造成互相扯皮或重复执法等情况出现。而且,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这种情况表现的尤为明显。

3.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问题

我国的食品法规存在许多盲区,许多规章制度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内容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部分标准体系更是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的多次危害,与质量体系、检测标准偏低不无关系。

四、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措施

1.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食品是“经验产品”,消费者在消费之后的体验及其反应对于发现假冒伪劣食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消费者在消费了假冒伪劣食品之后进行举报。国家可以在对假冒伪劣食品厂商的罚款中抽取一部分资金建立起重奖举报假冒伪劣食品消费者的专项基金,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要专门设立食品安全问题举报电话,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并将检查处理的结果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并向公众公布。与此同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敬业尽责,以对百姓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对食品市场加大检查频率,拓宽覆盖范围,保证食品安全市场的“零死角”。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监管不力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

加强中央和地方食品监管部门的协调,明确各部门权责范围,有效降低政府食品监管的成本。政府应积极解决监管部门间分割与不协调问题,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提高食品安全管制的工作力度与效率。创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包含统一、高效的决策指挥系统、主体明确的综合协调系统和统筹协作的技术检测系统[5]。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特别是建立和规范食品召回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和质量电子监管网,实施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3.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食品安全法律,明确提出了食品安全的三个责任体系,即地方政府必须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三重责任体系。我们要依据食品安全法,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危害的是人的生命安全权利,法律必须给予严厉制裁。要提高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加重违法者的违法成本。此外,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隐瞒信息等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强安全检验体系建设,通过有效途径整合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合理分工,优化组合,实现检测信息资源共享。

五、结论

我国作为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近些年来所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使得民众更加关注食品安全现状,同时也给服务型政府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来增强公共安全的信心。为了保障公共食品安全与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接轨,我国也正在努力规范食品企业行为,落实食品企业责任主体。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消费者也正在积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努力发挥民众对食品安全应有的舆论监督作用。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面的群策群力,一定会得到解决,公众食品安全也会得到应有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许牡丹,毛跟年.食品安全性与分析检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王东峰.全面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10):10-12.

[3]丁松林.食品安全与道德规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