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设计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艺设计的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艺设计的前景

篇1

[关键词] 环境艺术教学;艺术教学体系;环境艺术;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众的审美品位和对高质量的生活标准追求,都有了更为明确、直接的要求和体现,这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与此同时,在这大好的发展机遇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亟待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变化需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必须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据现行的供求变化,制订一套与市场人才需要接口更为准确的知识结构培养体系和更契合市场供求需要的教学方式。

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是单纯的工程师,更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传统的人才培养定位,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性质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其目的是研究人在室内外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即人与物的关系。而笔者认为,随着群众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大众的审美、心理都较之以往有了更为明显、更为直接的变化,如:人们更加注重其居住环境对个性的追求,更希望设计师在常见的装饰工程中洋溢个人logo式的表达;另外,在装潢风格上的选择,也不再人云亦云。所以,当前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逐渐引导学生能在立足基础设计知识之上,能够敏锐的判断市场的发展前景,为人类探索和创造更为新颖的生活方式和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设计师既要;又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还要熟悉施工工序,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自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究其根源,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确实对我们的环境艺术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客观来讲,以当今的市场需求现状来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通常都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即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素描、色彩,旨在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种类型的课程设置,理论上讲是加强本身专业素质不高的学生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依旧是“灌输式”教学,虽然在传统素描、色彩的基础上加入了设计的因素,但师生间、同学间仍旧缺少相互的研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作品一昧的“求奇”、“求怪”,虽然在展览中能够赚足眼球,但大部分学生在养成了这种惯性后,三、四年级接触到造价、材料,受到诸多要素的制约,一旦发现自己的设计无法有效满足大众品味,而只是设计了一堆“华丽”的视觉符号后;一旦发现自己的设计很难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实现,就容易转而形成一种挫败感,甚至怀疑学校的教育体系是否真的适合社会,怀疑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否真的如传言所说“大学教育只是理论而非实际”……

四、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明确基础课程如三大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目的,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练习中要增强学生对三大构成同后续专业设计课的理解,如平面构成之于以后的平面布局,色彩构成之于以后的色调搭配,立体构成之于以后的建筑造型……在对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余,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有所区别。

2、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文化;艺术;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41-01

经济的大发展促使社会各方面随之不断发展变化,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也不例外。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并采取了一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环境艺术设计以促进创造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为前提,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着明显的社会时代烙印和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程度。环境艺术设计以文化为基石,优秀的环境设计是以优秀的文化为依托,所以先进的文化建设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的特性,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时代赋予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和艺术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如此,文化对设计艺术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从环境艺术上来讲,文化对环境艺术的影响也是十分广泛的。环境艺术在形式上,是指人们通过直觉方面上的体验而感知到外部形态、状态、尺寸、颜色、方位等比较直观的形态。环境艺术的形式十分重要的,文化对形式层面的影响显而易见,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维,就可以显现出来。它能够对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有着直接的反应。另一方面,文化对环境艺术的的形式上也有一些影响,因为文化可以对整体环境的情境、氛围、个性有着最显著的影响。这会对人们的情绪有着独特的刺激。所以我们说,文化对环艺的影响可以引起欣赏着的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引起欣赏着的一系列的心理状态的转变。比如,会引起人们的联想、想象的思维体验。那么从这点来讲,环境艺术就更需要人们的文化渗入,只有能够体现出文化内涵的环境艺术作品才能够真正的引起人们的共鸣,才能成为使大家认可的艺术作品。

文化是指某一民族、某一时期内,人们所有的相同的思维定势。文化对环境艺术的意蕴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环境艺术的艺术意蕴又是指什么呢?环境艺术的艺术意蕴是指环境艺术作品形式层面的结构因素,是通过一定的艺术符号所体现出来的作品内涵。它包括环境的形制、场景、属性等内容。那么他与形式上相比较,是需要人们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才能够进行的。那么文化对此方面的影响最为巨大。因为文化对环境艺术的关系,涉及到一部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问题。那么这就要求环境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进行认真的文化思考,将其进行一定的文化渗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神兼备”。为何在这一层面上,我们要强调文化的作用呢?因为只有文化才能够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内心,而形式只能短暂的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园林景观的设计,通过各种形式和特殊元素,运用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 将文化真正的融入到艺术作品当中来,就如我们所熟知的朗香教堂和流水别墅,他不仅从外观上给人们留下印象,而且还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精神的享受。这种精神的享受就是指文化上的一种共鸣。以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为例,他以一种耳朵的造型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又将听觉器官和教堂的倾诉功能练习起来。给人们这种文化上的体验,具有一种意境美。

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意蕴层面不仅仅从形态、结构和内涵三面体现。而且对人们的情感体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的情感体验就是指艺术作品不仅仅具有形式上的功能,还能够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国家的设计艺术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在环境艺术方面还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那么如何能够在世界上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就是我们目前应当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国家从古至今就讲究“以人为本”,所谓的以人为本在当今社会看来,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惬意的生活。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把文化放在首要地位,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他给我们环境艺术设计师提出了一种重大命题,就是如何能够将中国的环境艺术事业提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我们所熟知的北欧设计,擅长以人为本。既然北欧各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那么我国也应当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情,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将情感因素纳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上。例如,阿尔瓦·阿图所做的一些设计,具有典型的情感因素,他将自己对北欧的热爱,以及北欧人民对自身环境的热爱,融入到了建筑、环境艺术上。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大国,历史悠远流长,我们应当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环境进行“情”的设计,只有这种设计才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才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我们环境艺术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创意思维

通常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联系并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心理活动就叫创意思维。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和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创意思维,可以使作品更具创新性和艺术魅力。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类艺术精华,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突破自我,以创意思维为核心丰富艺术设计的内涵,创新设计功能。可以说,艺术环境的发展是离不开创意思维的。

一、当前我国艺术设计中缺乏创意思维的原因

创意思维在建筑设计出现之初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创意思维探索之初对创新性认识不够,导致了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意思维的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追求国际主义。一个新鲜事物出现之后往往会引发某种潮流,难免出现盲目跟风。在环境艺术领域表现就是完全的照搬照抄国外的建筑艺术形式,一味的追求与国际接轨,以国外的建筑形式作为现代建筑的标准,导致大量的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出现在我们国家,建筑形式出现了趋同性、单一性和不合时宜性。虽说目前我们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建筑艺术风格也独具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的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在对外国建筑艺术工艺进行有选择性的借鉴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

2.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艺术设计根本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得艺术设计系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意。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承,因而多数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主观性,造成了学生对教师和课本的过于依赖性和迷信,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即使安排了一些艺术设计练习也往往为了效率或是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因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人才往往没有创新意识,缺乏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应该适当的做出教学体制改革,实施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

3.设计师设计思维的外部制约。外部制约对设计思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类型会对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内容和方式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以隐性的方式起到引导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很容易受到不同文化文化价值的引导,一方面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作,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另设计师陷入“经验主义”中约束设计思维的发挥。其二、社会制度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设计工作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不可避免的就会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思维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会特征。社会制度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对设计的导向作用;法律、规范对设计活动的具体规定等等。其三、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也往往被看成是商品,因而片面的追求创新,并且在市场化、商品化的驱使下,为了迎合大众眼光相互模仿和抄袭,并以创新做标签,不利于创意思维的发挥。而在一些经济条件不是很发达的地区,一些设计师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却可以通过设计思维的发挥而有所创新。

二、创意思维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民族性是创意思维的基础。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不仅要借鉴国外现有的比较优秀的设计,更要结合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形式,充分运用中国传统的古典艺术元素,对其进行创新、修正,创造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例如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在主持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就充分的结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使其室内风格做到中西结合,极具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好评。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独创性原则。在艺术环境设计中不能一味的模仿和借鉴,造成设计趋同性,二是应该积极运用创意思维,进行观念的重新组织,从而产生一些新颖独特的思维,这就是设计的独创性。环境艺术设计应该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将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历史背景和本土文化作为创作的源泉,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源,将城市特色和文化传统融入到设计元素中,形成特色鲜明的主题。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馆“鸟巢”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就充分发挥了创意思维,是独创性的典范。鸟巢的形态像孕育生命的“巢”,又像一个摇篮,其设计就是源于自然,然而字设计人员的创新下,又高于自然,寄托着人们对生命的感恩,对未来的希望。

3.“以人为本”的创意思维原则。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性化设计。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设计出的作品要能满足人们在使用时的心理需要和欣赏中的心理需要。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往往比较重视景观的营造,而忽视了对人们实际需要的思考,人们根本无法从设计空间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在设计中,人是环境的主体,环境设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应用创意思维方式,营造出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构建出和谐的社会关系。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意思维的表现与发展方向

1.追求自然美。在当今时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空间不断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近年来,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境污染严重、噪音扰民等现实问题被摆在了人们面前,人们物质日益丰富的同时生活质量却在下降,因此人们强烈呼唤绿色世界,重归大自然的怀抱。而环境艺术设计师要贴合回归自然的主题,在设计表现手法中就必须做到:艺术与环保的结合,美感与实际的平衡,表现出人们对于自然、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

2.传承民族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意就是以突出突出表现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格和特色为目的,着重的渲染、塑造民族文化的特性,从而从更深层次的发掘民族文化的内在意蕴和实质,其是根植于一个民族心灵深处的形象。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重视这个特性的渲染和营造,通过题材可塑性的挖掘来表现出民族文化内涵。例如在室内设计中,很多的设计师会用一些传统的吉祥图案做装饰,营造出具有民族感的氛围。

3.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通过对艺术设计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创意思维不仅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而且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充分结合起来。虽然每一项设计的风格都不一样,但是都无一例外是融合了文化价值与现代艺术的典范。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中国国家馆在外观设计和内部展示设计中,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田伯安.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8(05)

篇4

整体环境艺术化

随着社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欲望都越来越高,而不仅仅局限与表层的东西,而是想越来越高的地方看齐。室内环境设计,它是一门很深的艺术,需要把握好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很多好的室内设计方案在整体结构上都是非常一致的。那么,人们在这种生活环境下成长,时间久了,也会常常想起从前的那种生活,当我们看到很多从前的生活的一些象征的时候,我们就会渐渐的想着之前的日子。我想可能这就是沈天游先生设计北京亚洲大酒店老船坞的理由。

高度环境现代化

室内环境空气的指数,这个就要设计师在选择装潢材料下一些功夫,比如选择一些环保、节能的材料,有国家相关部门认证并同意的一些材料,这些对我们的室内装潢是非常好的,只有选择了这些好材料,才能把空气质量做好。随着现在科技的越来越完善,技术也越来越高,设计出来的产品和感觉效果都实现了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创建出人人都喜爱的环保环境来。

高度民族风情化

于此同时,在过度追求高质量生活和环境时,我们往往会忽略了很多传统的东西,但是我们很多又不想失去这些,所以这二者的融合,是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我们在其他国家学习设计时,像那些外国人,都比较注重那些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设计。比如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室内设计,无论是从材质上还是室内装潢的细节,都无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处处环境美,处处有设计”给每个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个性多样化

如今,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也趋向于相同,比如一样的形状,一样的布局,一样的结构。但多了就显得很没有个性,其中有2种设计方法:1.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这样子就不会那么单一,有立体感。2.利用色彩、图画、图案,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

服务方便化

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向城市集中,生活越来越好,所以像国外的一些装潢设计师就比较注重现代化设备。在日本采用高科技成果发展城乡自动服务设施,一些设备基本上都实现了自动功能,自动咨询,自动问答,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系统,这些东西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设计都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高技术高情感化

篇5

关键词:道路 设计环境保护

0 引言

环境保护,是实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要必须实现我国这一项基本国策,就需要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道路设计新概念,也成为了道路设计工程在从事道路设计时必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公路工程线长面广,对环境的影响大,为了减轻对环境负面影响,公路设计工程在外业勘测、内业设计阶段应妥善处理好主体设计工程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尽最大可能从路线方案,指标运用上合理,不过多依赖环境保护措施来弥补。下面就有针对性做出分析:

过多依赖环境保护措施来弥补。下面就做出几点分析:

1 公路线形设计:若要在公路选线时考虑到环保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考察当前土地利用情况,着重考虑土壤对有害物质的产生、面积占用、地下水沉降及分割等的灵敏度。

1.2 考察由于道路用地、取土弃土等对敏感性动植物资源、农业资源的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交流关系的影响。

1.3 在比选方案中应着重考虑减少填挖方数量、减少植被破坏和少占高产耕地等因素以确保环境得到保护。

1.4 在线性设计中社会环境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路线应尽量避绕城镇,尽量少拆学校、医疗保健点、大型居民区、文化设施等。这样公路既可配合沿线城镇社会经侪平稳而迅速发展,又可充分吸引交通量。

1.5 在线性设计中,对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文物古迹资源等的保护级别、分布情况、保护价值等充分考虑。

2 路基路面设计

2.1 高填深挖设计由于近几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线形的标准越来越高,到此在设计中常常不可避免地遇到大量占用林地及高填深挖等情况出现,这些都会对植被造成砍伐及破坏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因此在进行路基设计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应尽量避免高填深挖设计,这时可在此选方案中选择替代方案,如线形的避绕,改填为桥等。

2.2 取土坑、弃土堆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量的路基用土,必须有适当的取土和弃土的位置及数量,因此也可能造成一定量水土流失。所以在进行取土坑及弃土堆设计时,定量水土流失。所以在进行取土坑及弃土堆设计时,就不能简单地只给出可取、弃土的位置

和数量,而应以尽量小的借土,弃土为原则。但确需取、弃土时,应首先减少占地面积,其次要有一定的保护措施。

2.3 纵坡坡度与路面设计在环境保护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环境空气质量及环境噪声影响。在公路附近地区上空,往往形成一浓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排放污染物区域,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同时亦将对动植物和水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噪声中,公路营运期交通噪声影响是长时间的而且是较严重的。在进行公路设计时,如何在考虑上述环保问题的前提下优化设计路线坡度是值得研究的,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坡度以小为原则,这是因为在公路纵坡引起的交通噪声修正量中,与坡度值成正比。②确定坡值时应考虑地区影响,如对空气质量问题,沿海地区空气扩散比内地平原地区好。③在一些复杂地形确定坡度时,除要考虑坡度值外还要考虑坡面问题,因为污染物的浓度值与风向有很大关系。在了解基本风向的前提下,对废气较难散开的地形,如公路依傍峭壁处,应尽量减少汽车由于爬坡而造成的大量废气排放。④路面等级应为高级。因为高等级路面平整,汽车驶过时可以避免较大灰尘。⑤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较,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时设置的搅拌站对环境影响较严重,应设在距空气敏感点300m 以外的区域。但沥青混凝土路面对交通噪声修正量(L 路面)为0dB,而水泥混凝土路面为1~2dB。⑥设计时可设计低噪声路面,国外近年来提出一种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可降低车辆的轮胎噪声2~8dB。

3 排水工程设计

在进行排水设计时应照顾到这样几个的环保问题: ①当排水设计与水域相接时,必须符台相应的水质标准,不符台时要进行水质处理。②有些排水工程兼有农田灌溉功能,此地应符合农田灌溉相应的水质要求。③在经过应用水源地时,应优化选择桥址及排水,注意对水环境的保护。④在桥梁的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中出渣需采取措施,不能直接排放水体,以防污染。⑤高速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应对生产废水、废弃物等进行综合治理。

4 绿化设计

公路都有绿化设计考虑,如坡面种草,路基两侧种树,中央分隔带种植物等等,这些绿化设计也可以兼顾环境保护的问题。①绿化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防护、美观、净化空气,如果考虑到环保问题就应有针对性地选择绿化树种,绿化结构和层次,提高绿化防治措施。②道

路两侧的树木除引导视线,美化环境外还可以起到对交通噪声的衰减作用。当预测总的视线被树林遮挡看不见公路,且树木高度为4gm 以上时:当树林深度为30m,噪声衰减量为5dB;当树林深度为60m,噪声衰减量为10dB。③坡度栽植主要为了防止边坡侵蚀,加快恢复自然的效果,通常栽植树苗,植被类或种草。④为保护公路占地内和相邻地带原来保存的植被,通常在四周栽植,即所指“篱笆围墙式栽植”。⑤栽植设计时,要在考虑现在和未来沿线建筑物种类,户数和按环境标准确定的地区划分用地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栽植形式和规模。

5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减缓对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的影响,并符台下列要求:①做好施工便道的调查与设计。②应采取临时工程措施,以确保受干扰地段的排灌系统不被中断。③应采取预防措施,使施工作业产生的粉尘污减至最低限度。④沥青混台料拌和厂与二灰碎石拌和场。⑤限定产生高噪声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⑥对爆破作业应采用能保证路基与边坡稳定并可能减少对环境扰动的施工方法。

篇6

一、要重视幼儿在教育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作为有思维能力的个体,他们对教育环境有自己的要求。所以要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环境。幼儿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创设的环境就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孩子是幼儿园的主人,在教育活动中,应该鼓励幼儿自己管理环境,以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把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幼儿自己管理,他们会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条件,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之中,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个性,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心,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有教育作用的环境体系

我们在设计幼儿的活动区域时着重体现出环境的教育性和系统性,让幼儿有充分的条件和更多的时间在活动区内学习,以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幼儿园的活动区建设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注意动静交替,要体现出活动区域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然区

自然区是以养殖、种植动植物为主要内容的幼儿活动区。其教育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生物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知识。

2.手工区

手工区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小肌肉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所设计的以幼儿手工创造活动为主的教育环境。在手工区内进行构造活动可以对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和精细动作的锻炼有较大作用。

3.语言区

语言区是幼儿进行语言锻炼的活动区域,语言区一般应有启发幼儿说话的景物设计。

4.科学区

科学区一般以幼儿园常识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为主,把一些能够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物品集中在科学区内,并定期更换区域内景物设计,以激起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5.图书阅读区

设立图书阅读区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自己阅读儿童读物,幼儿能够读懂或看懂的读物是激起幼儿智力的重要工具,从小培养幼儿认真阅读的习惯是使其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设立图书阅读区是非常重要的。

6.美工区

美工区是发展幼儿美术创造力的重要活动环境,在美术活动区域内备有从事美术创造的各种材料,以供幼儿活动时使用。

7.音乐区

音乐区是发展幼儿音乐活动能力的学习环境,在音乐区里备有电子琴、录音机和各种打击乐器等。孩子们可以亲自操作录音机,听唱自己喜欢的音乐,还可以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8.构造活动区

构造活动区是利用各种构造游戏材料组织幼儿开展构造活动的游戏区域,在构造活动区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知识的了解,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各种各校的建筑或构造活动,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9.社会活动区

所谓的社会活动区是指根据幼儿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按照社会生活实际设计的某种场景,让幼儿在活动区域内模仿社会实践活动。任何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兴趣、需要、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活动环境要经常进行变换和调整,使幼儿能够经常保持较高的活动愿望,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组织教育环境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强调在环境教育中要发挥幼儿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但更要在教育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幼儿在活动区域里学习和创造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在活动区域里学习和创造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把教师的指导因素和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环境的主人。

2.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主题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材料

玩具是幼儿的伴侣,在活动环境中如果没有材料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我们应该根据幼儿教育主题的变化不断更换新的活动材料,使幼儿能够利用活动材料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3.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

幼儿在环境中的活动情况代表了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发展的潜能,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水平和学习情况的变化。如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是否愉快?情绪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幼儿的注意力能保持多久?等等。这些资料的记录可以作为今后进行个别教育的依据,也是设计新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

4.教师在活动中要主动与幼儿交往,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朋友

篇7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作者简介]李 晴(1972—),女,南昌大学图书馆馆员;李丹妮(1975—),女,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电脑美术平面设计。(江西南昌 330008)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第二课堂”,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恬静幽雅的学习和阅读环境,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图书馆,必须把握实用兼具美观的设计原则,将人文理念融入图书馆环境的艺术设计,建设一个科学的、人性的、文化的、和谐优雅的图书馆。

一、美化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意义

所谓环境,是指围绕着主体,并对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科学研究表明,美的环境会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潜在的影响并制约人的行为;人的审美活动主要来源于视觉感观,环境能对人的思想行为起到诱导作用,并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育人环境的艺术感染力对读者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古代的书院、藏书阁,是大儒或名流学者修身养性、讲经论道之所,也是广大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今日的高校图书馆作为启迪智慧的知识宝库和神圣殿堂,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望,而且能使读者在恬静优雅、舒适整洁、绿色生态的环境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调节和消除疲劳,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启迪,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增长知识,激发、培养读者的阅读心境。因此,最大限度地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使读者便于使用,乐于学习,甚至比建筑物的美丽外观更为重要。这种美好而富有特色的室内环境,有利于促进读者身心健康发展和对信息的利用,大大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

图书馆是文化建筑,有人甚至把图书馆建筑物本身看作是文化艺术的象征,人们往往将图书馆建筑作为一种特殊门类的艺术品加以设计。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传播和交流的中心,高校图书馆总是成为大学校园里的地标性建筑。图书馆中蕴藏的丰富文化遗产,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不断地吸引着一代代莘莘学子们来到这里。从传播知识信息和学生接受教育的角度上讲,高校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舒适美观要比外部造型更加重要,宁静、优美、舒适的图书馆环境,既是读者和工作人员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图书馆必备的条件。尽管已经建成的图书馆外观难以改变,但是室内环境却是可以尽力营造的。

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是现代图书馆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协调了人与建筑及环境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图书馆的空间内容,美的和谐环境必将留给读者永久的精神激励。在考虑其实用的使用功能之外,必须在内部环境的艺术设计上积极地体现美学风格,有目的、有意识地展现出高校图书馆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风采,为读者营造美的精神氛围,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满足不同读者群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二、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原则

高校图书馆,除了它的使用功能吸引读者以外,内部环境设计的高雅大方及最大限度地创造宁静舒适的氛围,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功能。从实用和美观的角度,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布局灵活,功能空间合理

图书馆平面布局要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整体大方高雅实用,最大程度地方便读者,充分体现高效性。

空间尺度的大小与形态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过于狭窄的空间会使人感到不同程度的局促、压抑;反之,过于空旷的空间,又会使人感到紧张、不安。因此,环境美首先必须设计出符合人们活动尺度和心理尺度的空间,也就是美感空间,通过空间的美感特色,透视交叉、刚柔明暗、弧度间距等多种手段体现和达到平面和立体的流动变化;特别是在内墙、走廊、梁柱、地面等重要的环境位置进行别出心裁的设计,从而引导受众在阅读的空间里享受环境之美。同时要注意低碳环保,立足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避免馆内光源不足和空气污浊。

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独立的空间设计及家具摆放。我们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个大大的阅览室中,优先被选中的位置往往是具有良好视野的玻璃窗边,或是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小空间,其他像对着门口的阅览座位,以及整个大空间里规规矩矩摆放着的众多阅览桌的阅览座位,才是陆续到来的读者们的第二选择。阅读活动的特殊性使人人都希望有较好的光线和视野,有个相对私密而且安静的阅读环境,使自己获得最好的精神状态,提高阅读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从馆内的光线、色彩、造型和布局等方面入手,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处处体现对读者的尊重和关怀,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运用于图书馆室内设计,使外部环境与艺术装饰形成有机和谐的统一体,营造出具有浓郁文化气息与时代精神的图书馆内部环境,发挥图书馆环境育人的作用,为读者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体现人文关怀,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我们要做到考虑读者的不同需求,使环境适应阅读的需要,建立有益于读者身心健康的人文景观,达到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宽大的窗户设计使自然采光充足,光度适宜、布局合理的人工照明设计,以及随处可见的室内绿化设计、色彩设计等都能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给读者以亲切温暖的呵护。因地制宜的绿化不仅有益于保护[睛,消除疲劳,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还具有防尘、灭菌、降噪、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及美化环境的功能,怡情悦性,给人一种情绪上的安定感。图书馆内的诸多公共设施,必须考虑无障碍设计,以满足身体有残疾的读者需求,形成“无障碍风景”。另外,为减少噪音桌椅脚都使用橡皮垫等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杭州图书馆新馆为例,它被称之为“市民的大书房”,其馆内各类建筑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融入绿色管理概念。书房式的布局风格,家具色调柔和稳重,随意摆放的休闲沙发,实木地板,羊毛地毯,欧式壁炉,西洋画及饰品的摆设,处处透露出幽雅宁静的温馨。阅览室天花板、书架、台灯的三重灯光设计更具人性化,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取书,书架灯光即刻感应点亮,细致又体贴。新馆内部的环境布置,体现了家具式的阅读风格,彰显了人文关怀。在开放、灵活、以大厅为主的敞开式连贯的大空间里,错落有致布置了一些相对独立的小空间,犹如沉稳庄重、幽静惬意的书房。每间大厅都实现了藏、借、阅及管理等多种功能一体化。除一部分靠墙而立高至大厅天花顶棚的密集书架之外,还大量采用较低矮的书架和期刊架,使得读者视野开阔、心情舒畅,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书架和阅览桌椅采用不规则的小方块布局模式,如组合成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品字形等,显得方便、富于幻想和创意,并能使读者间的相互干扰大大减少,布置了适合不同读者群或个人的阅读空间。另外,在阅览区周围放置低矮的休闲沙发以及舒适桌椅,为读者提供休息场所,令人产生轻松、温馨、舒适的家居感觉。

(三)意境契合,营造艺术殿堂

“意”指的是对图书馆内部环境设计的主观构思,“境”指的是高校图书馆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良好而富有特色的室内设计,必须“意”与“境”达到完美的契合。这需要因地制宜,利用本馆特色和各种有利因素,综合功能、艺术、历史、文化等要素,分析读者心理,创造出亲切舒适、风格统一的内部环境景观。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运用纪念性雕塑或图书馆主题雕塑制造文化景观;充分利用书画等艺术陈列品制造艺术景观;通过绿化设计在室内形成富有生机的园林景观。这样读者在读书之余,目力所及处满[青翠;在小憩的走廊,楼梯、转角等足迹所到之处,皆为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和文化艺术长廊,读者在这样的艺术殿堂里既可以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又可以得到美的滋养,受到艺术的,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艺术景观之中,其学习研究效率自然大为提高。

篇8

关键词:环境艺术;色彩设计;灵魂

环境艺术是一个城市物化的历史和文化,体现出城市的个性风貌与气质,有人形象的比喻它是城市“会说话的眼睛”。人类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色彩对人类的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就其本身而言它是没有灵魂的,但它的变幻莫测的神奇力量,却客观上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人们从主观上也积极研究色彩的特性,并把研究的成果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丰富的色彩历史和色彩文化。现代的城市环境设计非常注重色彩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许多城市环境色彩顾问也相应产生。

一、色彩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体现

人类在早期便把色彩运用到生活中,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出土了大量的彩陶,简单、质朴、明快的色彩和几何化图案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装饰和审美意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色彩使用中的等级观念逐渐强化,同时不同的统治阶层也使得每个朝代所偏好的正色都各有千秋,在建筑和服装中便可窥一斑。西周时期,色彩作为“明贵贱,辨等级”之用,色彩被分为正色和非正色,正色即五色,指的是朱、青绿,黄、白、黑,只有统治阶级才使用。春秋时已将朱红、青,淡绿、黄灰、自、黑等色用于宫殿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和墙上的彩绘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黑色为主色,《史记》记载秦始皇“别黑白而定一尊”。到了汉代,由于盛行五行理论,青绿、朱、白、黑、黄五色分别象征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黄色居五行中央,遂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一统天下的象征之色,只限于最高统治者使用。这种使用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末。盛唐时期建筑上流行绿色、青色琉璃瓦,并开始使用深青泛红的绀色琉璃瓦,服饰色彩以红色为主,多种色彩共生,由此可见人们的多维化审美情趣。到了宋代,受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响,色彩重点表现品位,偏向清淡高雅,建筑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单纯稳定。元代吸收少数民族特点,室内装饰色彩丰富,红、黄、蓝,绿等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中。明朝受“存天理,灭人欲”的影响,追求清秀明朗、浓重端庄,服饰上盛行青衣素面。清代受华丽烦琐的艺术风格影响,油漆彩画流行,民宅色彩多为材料本色,北方灰色调为主,南方多粉墙、青瓦,梁柱用深棕色、褐色油漆。由此可见,色彩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二、环境艺术的色彩需求

环境艺术是开放性的、公众自由介入的艺术形式是公众获取情感交流体验的良好方式。直接关注人们生存的方式和品质,以自身的和谐、舒适去安慰人的精神调节人的心理,关心人的需要。创造一个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创造或引导一种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在现代城市环境中,人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日益丰富,人的活动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人的交往日益频繁,因此对环境的要求也就更加多样化,对环境的质量标准也就越来越高。如城市环境中多功能厅,专卖店、综合性商场、室内外多种的共享空间、步行街等等都是环境设计需要更新的内容。同时还有对于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的满足,老年、儿童、青年、残疾人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境况,都体现了功能性与精神性的不同特征。有关研究表明,人们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0%是来自视觉,感觉知中最初的20秒内,色彩的成分占80%。因此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视觉效应。环境艺术中这些不同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色彩得以满足。这是值得我们在设计中深掘的内容。

三、色彩的情感因素

人类生活在色彩的世界里,多少年来一直对神奇的色彩现象进行探索和研究,但是色彩仍然是一个模糊性很高的研究对象,人类无法全面地把握色彩。这是因为,客观的色彩现象所产生的色彩效果是与人灵敏、微妙的感觉相联系的,带有一定的主现性。即使是同样的色彩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如:同样的大红色在我们中国传统是充满吉祥的色彩,在某些场景中它又成为流血、死亡、战争的色彩。色彩的性格特征因人而异。人们会逐渐形成符合自身性格特征的色彩观。同时,人们对色彩的反应还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长期生活在某一种色彩环境中,会影响人们的习惯性色彩观。

篇9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特征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为人们创作出具有科学的生存环境的一种艺术活动。它的美学内涵蕴藏在整个设计过程和设计空间之中。一个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创造出符合生态原则、适应人的行为需求、具有独特风格的空间特征和文化意蕴的和谐统一的空间艺术整体,可见环境艺术设计是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体。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我们在旅游时看到的许多风景,大部分是经过设计师在原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得来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系统的艺术设计来增加场景空间的美感。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室外设计,努力地使空间环境具有美的时代感是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人们运用环境艺术设计,通过设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来愉悦身心、美化生活。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体现是设计作品成功的重要标志。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主要通过色彩、景物造型、特定的装饰等来体现环艺设计中的美感;通过不同颜色的相互融合、相互排斥、相互混合或者相互反射,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色彩引起人们的联想,使环境艺术设计达到有效、积极的心理审美反应。例如,绿色让人感觉清新,红色让人感觉热情,灰色让人感觉忧郁,橙色让人感觉明媚等等。所有这些,都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增加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不同的装饰能够突出不同的景物特点,增强设计的表现力,不管哪一种形式都能够表现出环境艺术设计不同的美学特征。只有充分地理解和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征,才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完整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表现具有完整性。“美者,合异类共成一体也。”环艺设计的重要核心理念就是环境整体意识的确立,通过整体意识的综合表现来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诸如景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绿化设计、城市雕塑、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都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要求的美感是能突出各类空间的艺术特征,又能将其统一于环境艺术空间的整体之中。此处的“完整性”不但是指单个设计的完整性,还要求它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达到高度的协调,每个设计构成建筑组群,同时又是作为该组群的一部分而存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体总是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从美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整体的美感大于各个部分之和。因此,只有从完整性的角度来对美学特征进行全面把握,才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体现出它的美学特征。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生态美

生态美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征之一。因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是我们现代生活的现实环境空间,所以随着我们周围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美的体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要求。在自然生态美的视角下,美学观是科学的生态观,是普遍的伦理观和美学观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共同体现。体现这种美学观的设计可以称为“绿色生态环境设计”。在具体的设计中,这种生态美体现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上,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通过自然环境来增强人工环境的美感。随着人们生态环保观念的不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美越来越有突出的体现。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展现出自然而然的生态美的美学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要求。

四、环艺设计中的美学特征的特色美

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还包括特色美。设计是环境艺术中的重要一环,极具特色的设计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增加整个设计的感染力。在城市风景设计中,每个风景都代表着城市的特殊韵味,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它原来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表现元素。对于一个城市的设计改造也要遵循该城市的特色,从而显示出设计的特色美。可以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体现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建筑群的构造体现城市的现代美等,这些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城市的美感和魅力。

五、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整体美、生态美、特色美等都是设计的美学特征的具体表现。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美,缺少了美的展现,设计也会失去它的价值。总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地展示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努力提高设计的审美情趣。(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大鹏.《环境艺术浅谈》[J].《东方艺术》2014年5期

篇10

一、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电脑走进了众多家庭和单位。90年代初期,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处于手动绘画的时期,要求设计者运用自身的绘画能力。90年代后期,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开始应用。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起源于我国的,而是在早些年间,来源与日本的一种名称,在这之前,环境艺术设计的被称为室内设计,之后才得到更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深,我们的社会也在高速的发展之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也开始对其逐渐重视和关注起来。尤其是到了1999年之后,电脑辅助的技术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发展,电脑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便利,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是将个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传达给他人,最终的成品则是以图像的形式,它能够促进他人充分明白设计的内容是什么,明白设计者的初衷,这算是一种明确的表达方式,通常又被人们称为电脑建筑效果图。随着我国电脑技术不断的发展,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有了细致的分工。通过电脑中的三维软件,将建筑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也出现多角度的转换,这种手法在当前社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二、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现状

当前,随着电脑技术的逐渐成熟的发展,电脑辅助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在许多的投标、广告上都可以体现出来,并且在教学上,大量的电脑绘图课程得到了关注。电脑辅助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的设计,需要具有真实性和审美性,也就是既要有真实的场景描述,又要使使用者达到审美的享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新事物、新的技术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满足人们不断追求完美的审美要求。

三、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前景

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是起步较晚的一种设计方式,它关乎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并且拥有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它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形成自身的一种设计理念和运用方式,受到了众多建筑学者和设计师们的青睐。它极大地满足了环境艺术设计对高科技的需求,对电脑辅助的需要,也成为了艺术设计领域的热点讨论对象。在当今,电脑辅助的普及,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更要适当的融入自身的情感,这样能够体现设计的意蕴和情志,拥有设计自身的特点,不受电脑程序的控制。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就需要更多的有能力的设计者,当前不同类型的环境艺术设计对人才的要求各有不同,并且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培养不同类型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学习电脑、设计方面的内容,更要牢固的了解掌握历史、文学方面的内容,培养一个专业过硬的电脑辅助技术人才是很难得的这需要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未来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必将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合理化。就目前的经济可科技的发展状况来看,未来我国的电脑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才优势也逐渐体现,这对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将会带给环境艺术设计以新的面貌,并且给人们呈现出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