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学习能力;教学时数;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然而,我国护理职业教育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其教育目标与途径尚未规范[1],培养的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并没有增强[2]。护理职业教育改革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具体来讲,在人才培养方案方案,还没有定型。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很大的差别,人才培养方案还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中。如何修订,修订什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厘清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1.是培养人还是培养人力的教育
目前国内高职教育现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度强调“高技能”培养,相对轻视“高素质”培养的倾向。不同专业各种规格的技能大赛成了所有职业院校竟相争夺的目标,它成了衡量一所职业学校排名的重要指标。在日常的护理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与大学生素质要求不符的例子。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消极化”的倾向,对其人生观、道德观、学习就业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学生连申请书、请假条、总结等都不能顺利完成。实习医院对我们学生的评价是技能比较强,理论基础比较弱。学生体能堪忧,有的学生教学见习时竟晕到在病房。
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早就强调,对一个人来说,还有一个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或说使人的知识、能力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这就是素质。,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精神需求。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地说就不成其为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包括大学教育中抽离出来的,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因此,我们要用是培养人的教育还是培养人力的教育来衡量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体现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职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的需要,是否体现了基于高素质的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需要。
2.学习能力与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
由于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原因,高职护理学生的录取是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的高考成绩是可想而知的。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设计和安排。护理教育的重点不仅是基础医学知识、护理技术的掌握以及护理病人的能力的培养上,更加注重认知、情感、交流等层面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以及持续发展与合作能力等[3]。
由于高职课程有不同于基础教育的特点,如不需要逻辑推理,大量的公式演算等,只需要记忆、模仿等技巧,学生学好高职课程是完全可能的。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必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
3.课程教学时数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在学校的分配体制上,教师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课时费。这决定了教研室在课程开设和学时安排上具有个人倾向性。课程教学时数越多,当然对学生专业能力有帮助。然而在2+1学制下,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每门课程到底需要多少学时才合适,或者说,不能顾此失彼。因此在素质教育框架中怎样在课程时数设置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很重要。
作为教师来讲,涉及个人利益方面难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但作为教学管理者来讲,一定要摆正素质教育的位置,坚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作为人才培养纲领性的文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职业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大素质教育模块内容,和适应护理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应用与实际操作能力,及奠定个体生涯发展基础的社会适应和社会实践能力、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创业创新和学习发展能力等五种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层层分解细化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素质拓展教案的编写、职业生涯规划、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以及其他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真正实施“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的教育目标。
4.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换档升级而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而职业院校往往把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混为一谈。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内容说成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途径。因此,必须从职业院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有全方位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4]。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时数的合理性以及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作出适当的裁剪与补充,适应社会对护理职业教育的期待,也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严彩红,曹晓慧.浅谈本科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对策[J].黄石理工学院报,25(4);54-56.
[2]傅静,鞠梅,张世友,等.我国涉外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差距与改革思路[J].泸州医学院院学报,2010,33(4);475-476.
篇2
关键词: 内科护理 实训教学 实训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研究在对《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围绕促进健康这一护理的根本任务,将改革着眼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构建基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体系,以期提高护生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强化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
1.内科护理实训课现况调查
1.1对象与方法
本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前的调研对象以江苏省南通卫生高职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大四的学生,以及该校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教师为对象,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如表1。
1.2结果
我校内科护理任课教师共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助教2名,发放调查问卷9份,回收9份,回收率100%。随机抽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100名,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1.3结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9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92%学生愿意开展,并且73%的学生认为内科护理实训课内容应该以内科疾病护理为主。而100%的内科护理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77.8%的认为该以内科疾病的护理为主。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的难点排在前三位的是:无现有的,适合本校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没有现成的可供内科护理实训课使用的教材、开展实训课的实训室及教师资源紧张。
因此,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是十分必要的,但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编写实训课可用的教材及解决实训课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制订
“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而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就是关于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具体计划,包括实训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步骤、评价方法、具体要求等。通过方案的制订,加强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规范性、计划性、可实施性、可评价性。
2.1内科护理实训目标
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制订方案时,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关系到实训课的内容选择、实训方案、评价方法。按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医院对护士的要求,内科护理教学目标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从护士职业成长来说,今天在校的学习是为了成长为一名临床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护士。而护理人才的成长有其阶段性、复杂性、实践性。我认为阶段性大体包括三个阶段,即护生的在校教育、临床见习、临床工作。可以说,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是贯穿整个护士职业生涯的,但每个阶段又有侧重点。护生在校期间,就内科护理学这门课来讲,主要是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基本专科技能、了解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以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促进专科技能掌握和应用、在内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搭建平台。而这一切都是以护士核心能力[1][2]培养为中心,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成就明天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2内科护理实训内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从事内科护理教学的人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等作为内科护理实训的主要内容,少有人将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作为内护实训课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内科护理学要教给学生的是“如何护理内科病人”,培养护生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而“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等诊疗技术不仅内科护理中用得到,外科护理中同样用得到;至于“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内科护理病人病情监测、咳嗽咳痰的护理等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等技术是具有内科护理特色的、体现内科护理技能的项目。所以,内科护理实训内容应该以后者为主,即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一些症状体征的护理、内科病人病情监测及内科护理中常用的一些技术。
2.3内科护理实训方法
首先,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用什么样的实训方法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呢?用什么样的方法有利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呢?无论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是护士核心能力,都有其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要想获得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还要像做临床工作一样去学习、训练。内科护理实训方法总体来说是模拟训练,具体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仿真教学、标准化病人等。
其次,每次实训课都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训练、课后反思三部分。每次实训课前教师提前把实训课内容布置给学生,请学生做好理论知识、实训用物、分组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训练满意结果的必备条件。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个护理技能进行训练、讨论、讲评,没有反复的训练就没有技能的成熟,讨论是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讲评的目的是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课后,让学生反思、总结本次实训课,以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2.4内科护理实训教材编写
内科护理实训教材不仅是实验内容的体现,更是内科护理实训目标、方法的体现,含有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的指导思想。目前内科护理实训教材多以内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及内科护理技术的护理为主,很少有以疾病护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因此,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迫切需要一本能提升护生护士核心能力的实训教材,内容以疾病护理为主,在疾病护理中运用一些内科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应该在护理内科病人中得到训练,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实训项目。因此,我和几位内护教师一起编写了《内科护理实训指导》。
2.5评价方法
参照内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目标,结果评价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理论考试,很多研究证明内科护理实训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内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4]。另一方面是技能抽考,关于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技能及内科疾病的健康教育情况。同时,效果评价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对内科护理实训课的体验,及时了解并设法解决学生及教师在内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常见问题。
3.讨论
关于内科护理实训的研究从未终止,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必须理清以下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结合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即获得日后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或提升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对于在校护生应该夯实理论基础、掌握专科护理技术、了解内科护理理论与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内科护理实训课“练”什么?应该突出内科护理专业特色,即护理内科病人需要的技能,如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护理内科病人所需的内科护理技术、内科病人的健康教育。
第三,内科护理实训课怎么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训方案。显然是后者,方案是有序、有效实施的保障,是广泛推广的必备条件,更是不断提升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水平的研究方法。
第四,内科护理实训效果如何评价?结合实训课开展目的采用理论和技能双项考核方法,再按各自比例综合成内科护理这门课的成绩。
护理人才的培养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对护理人才培养有宏观认识。同时知晓,自己所任的这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既知道学生在这门课应达到的理论水平,又知道这门课应达到的技术、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实训课不仅促进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还是培养护士核心能力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架构之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
[2]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3]张莉,裴琦,赖桂荣等.模拟病房与标准化病人结合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106-108.
篇3
2009年起,学校每年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行业实践,重点调研用人单位专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由护理专家、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学校骨干教师等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不断修订完善,逐步形成适应新疆区域特点的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我校深化与医院的合作,重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三统一、两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思想,“三统一”指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统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任务统一、专业教师与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统一;“两贯穿”指将人文素质培养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2“3+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2.1新模式基本内涵
我校2009年以前沿用“2+1”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第1年~第2年学生在校完成相关课程学习,第3年临床实习。该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的特点,但实习过度集中于后期,前期也未安排临床见习,学校专职教师与临床护士缺乏有效沟通,致使教学与护理岗位实际存在差距。新《护士条例》实施后,允许应届毕业生当年参加全国护士资格考试,而“2+1”模式第5学期~第6学期学生正在医院实习,无法集中进行考前系统培训,同时学生也不够重视,导致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针对“2+1”模式局限性,根据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要求,我校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遵循“三统一、两贯穿”指导思想,以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导向,构建并应用“3+2+1”人才培养模式,即第1学期~第3学期学生在校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并将护士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安排寒暑假临床见习;第4学期~第5学期临床实习;第6学期返校培训并参加全国护士资格考试。从学校—医院—学校、理论—实践—理论,不断总结、凝练和提升,使学生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并提高双证(毕业证及护士执业资格证)获取率。
2.2根据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2.1护理专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对昌吉地区4家医院12位护理专家和我校5位护理专业课程负责人调查,结合岗位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以下典型就业岗位。2.2.2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就业岗位调研情况,结合学生特点,确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在各级各类医疗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从事护理、预防保健、康复锻炼、健康教育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
2.3重构课程体系
为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对护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原则是医学基础课开设不必追求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够用”为度[5]。现代护理模式下护士除具备丰富的生物医学科学知识,还应有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6]。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习者应享有选择学习内容及自主学习机会,要确定好必修和选修课比例[7]。因此,重构课程体系设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及实习五大模块,其中选修模块包括拓展①~③共10门课程为校内选修课,每门选修课计1学分,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需修满选修课10学分方准予毕业。
2.4校企共同打造“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
引聘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聘请护理专家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全面参与护理专业建设,聘请护理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行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结对子,进行课程开发、参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学生校内外实训,完成教学任务;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进行1个月~2个月行业实践,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了解专业最新动态;到其他中高职院校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和理念,提高专业素养;配合专业带头人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编写具有行业地域特点的特色教材,如课题组编写《护理岗位核心能力实训》,2011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立项为新疆中职教育地方特色教材,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课程建设,与行业紧密对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5建立校企双重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以全过程成绩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包括对各个实习点医院进行检查,强调规章制度,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医院也全方位参与学生管理,建立学生个人考核档案,每个科室实习完毕均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更重视实习期间的表现,各按50%权重计入实成绩,作为就业录用的主要依据。由于建立学校和医院共同管理学生的保障体系,因此实现了学生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3“3+2+1”人才培养模式效
3.1加强了校企合作深度
“3+2+1”模式密切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学生通过企业见习及顶岗实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实践,也感受到真实工作环境与企业文化,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能力;顶岗实习使学生和企业相互了解,更好地促进就业。由于新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紧密对接,深度融合,使资源发挥最大和最优化作用,达到人才共同培养目的。
3.2提高学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篇4
关键词:就业;民办本科院校;护理教育改革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学科目录,新增护理学为一级学科。在新的学科背景下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民办本科护理院校的护理工作者和护生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显示,尽管我国护理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护理人力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各大临床医院护理人才不足,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护生从事非护理工作,造成护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民办本科护理院校较公立院校在名气上不占据优势,此类院校必须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使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本研究结合我校现阶段护理教育的特点,探讨在一级学科背景下我校护理教育改革的模式。
一、护理教育模式改革
近几年,医疗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护理服务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被动执行医嘱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乃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对护士的要求也大为提高。天津市内医院招聘护士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如何使护理教育适应日趋国际化的发展,使护理人才适应天津及其他省市的需求,是摆在本校护理专业面前的首要问题。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已有的护理教育经验基础上,结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
1.课程结构改革,构建新的课程结构
现阶段,护理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理论多,实践少,讲的疾病多,讲的护理少,护生进入临床主要以执行医嘱为己任,对医嘱的过分依赖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暴露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不足。因此,在课程结构改革上要重视护理专业知识所占比例,任课教师应有所侧重,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组建多元师资队伍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护士多元文化知识与患者多元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临床缺乏能够适应多元化护理需求的护理人才,因此护生在校时就应对其进行多元文化护理的教育。但是,目前我校师资队伍单一,应该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引进和培养护理教师。
(1)“引进来”指的是护理工作者的引进。目前本校护理教师趋于年轻化,大多数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相对于临床教师,他们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学院应从长远考虑,为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储备有临床带教经验的双师型优秀护理教师。
(2)“走出去”指的是已入职护理工作者的培养。倡导多元文化教育的必备条件就是强化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多元文化意识。目前,本校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理念太过封闭,年轻教师得不到良好的交流培训机会。学院应采取多种渠道培养教师队伍:①利用寒暑假时间,派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到医院相关科室参加培训,以便能够更好地向护生讲授专业知识;②选送优秀教师1~2名参加国内护理学术交流,紧跟护理专业发展的步伐;③争取每年派教师到国外知名护理学院交流学习,不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并且为本校护生的国外就业方向做铺垫;④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进修社会学、人文科学类相关专业课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定期参加相关专题讲座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
本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这些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试,而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思维活跃、记忆能力不强,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再加上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遗失殆尽。学院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来改变现状,如,《护理伦理学》的考核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饰演一段在医院所遇到的模拟情景,学生可当众演出,也可拍成VCR播放等;《护理美学与形体训练》的考核可以让学生身着护士服实地演绎护士的各种规范礼仪,也可排练成小话剧等。
4.学生应早期接触专业课,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工作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理论和实践衔接不紧的问题,教师应提前告诉护生他们将来所从事工作的内涵和性质。教学安排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早期进入临床的观点。因此,应在第一个学期安排本校的护生接触临床实践,接触临床实践的时间应随着护理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逐渐增加。
二、护理实验室的管理改革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设备是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媒介,本校护理专业实验室正处在建设中,目前实验室的规模能够满足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但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尽完善,应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更新护理实验教学理念,注重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2)申请实验科研课题,探索新型实验操作方式改变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回示―教师总结”为主的教学方式。(3)专职实验员应明确实验任务:实验员除了管理实验室和实验用物以外,还应该参与实践教学。(4)改革护理专业培养方案:本校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很多专业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只占专业成绩的30%,任课教师的不重视加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实验课的开设比较困难,可以吸收其他院校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即各专业实验独立成一门百分制的课程。
三、展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逐步形成,而医院的高需求、护理模式的新变化、生源素质的改变等因素需要民办本科院校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护生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在我国今后较长时间内将是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实用的技能型护理人才的一种有效
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EB/OL].(2011-03-08)[2012-02-16].
[2]尤黎明,万丽红,刘可,等.中国护理教育规模结构与护理人力需求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05).
[3]邓春琴.护理人力现状及缺失成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0(11).
[4]王政芳.论市场导向下高职教育的人才规格设计[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5]梁涛,李扬,沈宁,等.护理课程设置改革中教学内容、安排、方法的变革: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学改革介绍之二[J].中华护理杂志,2000(10).
[6]何英.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护理教育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2(15).
篇5
[关键词]教学艺术;能力培养;教学目标
1确立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计划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首先考虑的问题或者说应确立的教学理念。众所周知:21世纪的人才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能力的较量,而非秀才式的纸上谈兵。因此,教育部在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21世纪的护理人才培养“应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并确定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医疗卫生保健行业一线的初、中级实用型护理人才。在明确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后,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穿这个理念,达到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中职护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一种观念,三种素质,八种能力”。一种观念,即指导学生建立为人的健康服务的整体观念;三种素质,即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八种能力,即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体现人文关怀与实施身心整体护理能力,对常见疾病病情变化和常用药物疗效、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英语会话能力,运用保健知识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创新能力[1]。而这一观念、三素质、八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每节课教学和每项操作中。如在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法这节课(这项操作中)既要让学生对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机制、预防措施、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及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等有关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又要遵守操作规范,具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思想品德素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万一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能干练果断、有条不紊配合抢救的心理素质。在能力方面,仅此一项操作即可现出学生的五种能力;询问“三史”的沟通交流能力;准确配制皮试液及皮内注射的操作能力;正确判断皮试结果的分析观察能力;遇到过敏性休克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皮试结果阳性时给患者讲解预防再次出现过敏反应措施的健康教育能力。因此教师上完每节课后,在作课后评论时,不仅要反思本节课内容中的知识点是否向学生交待清楚,同时还要评价本节课,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是否已达到。
2备课
艺术教师备课的一般步骤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课堂教学方案。
2.1合理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所需要实现的学生行为的变化,它涉及认识、技能、情感、态度、品德等各方面,这种行为变化以教学完成时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便于教师有效地调整和控制教学过程,便于测定和评价教学效果。但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度,目标过高,学生“吃不了”,容易产生畏难消极情绪;目标过低,学生“吃不饱”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降低教学效果。目标的适度,就是要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教学中有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满足感,从而不断开发新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发展[2]。具体而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三点: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大纲是各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中规定着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体现大纲的要求,保持与大纲规定的一致性;目标的制定还要考虑学生的初始能力,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使目标的广度和深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内容的特点,既要体现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又要防止“节外生枝”超出教材内容的范围。
2.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就要寻求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和途径,也就是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教师拟定课堂教学方案时,应着重考虑学生的学情(即备学生),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备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备方法)。备学生:中专护生招收的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只有15岁~16岁,他们求知欲强,但由于文化教育课知识基础较薄,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差,自学能力有限,不能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时,要把握教材,以书本知识为主,尽量少增加和补充内容,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弄通弄懂就行。同时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多选择直观性强的挂历图、模型、标本、幻灯、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的图形,多使用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等,这样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3选择教学方法
在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后,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有一套教学方法。
3.1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注射法时,我们一开始不是讲注射法这项操作对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多么重要,而是设置这样一个情景:假如今年寒假期间,同学们回到家乡农村,你的邻居家有个小孩突然感冒发热,体温高达39℃,此时怕出现高热惊厥,邻居家有安痛定、柴胡退热药,知道你在卫生学校上学,希望你能帮忙给孩子把这一针打上,而你这位未来的白衣天使会做出何种反应?能否回答:对不起,我还没实习,等我将来实习完再给孩子打针,行吗?来得及吗?这样通过情景设计,即使学生认识到注射法是临床常用一项操作,同时又激发她们有种紧迫感、使命感,深刻体会白衣天使的神圣与伟大,于是她们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
3.2注重实验,培养学习的动手能力
“医生的嘴、护士的腿”,医生开医嘱,护士去执行,护士在临床大量的工作是进行技术操作。因此,护理教师必须注重实验课教学,培养学习的动手能力。在上实验课时,教师对操作项目除课前进行规范完整的演示外,练习中还要不厌其烦,手把手教会每一个动作,对一些高难度动作,还要进行分步骤示教。如在安瓿瓶抽药法,教师先让学生一人准备一个注射器、一个安瓿瓶,然后带着学生从核对一弹一居一消一折,这样一步一步跟着老师模仿练习,才能正确掌握。当实验课结束时,教师在测评反馈时,学习回示是测评矫正巩固课堂效果是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回示,使师生双方即知道哪些已掌握,同时又可发现学生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及时指出问题,给予纠正,比单纯由教师来总结重点掌握哪几步有效的多。
3.3多做临床见习,巩固课堂效果
医学及护理归根到底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因此,一定的临床见习和实习是巩固课堂效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途径。2004年冬天给高护1、2班上精神科护理时,由于精神科疾病许多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年龄小,人生阅历浅,她们对精神受刺激等很难深刻体会,这样在讲完常见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等,我带学生去精神病医院参观,去了以后,学生亲眼看到一位因失恋而患躁狂症患者,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演倒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她们对躁狂症的“三高”(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激发了学生对精神患者的同情,坚定了她们从事白衣天使这一神圣职业的信心。一位同学这样写到:“我要用我的爱心和知识抚平他们那颗受创伤的心灵,使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和我们一样,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3.4注意比较,总结特点,帮助学生记忆
医学知识纷繁复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重点,准确迅速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比较教学法,总结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如在讲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后,教师通过列表比较四种注射法在目的、进针深度、进针角度、吸收速度、用物准备等方面不同,总结出每种注射特点,帮助学习记忆。另外可把一些复杂的操作项目,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如穿脱隔离衣,步骤较多,学生容易忘,教师可归为穿脱口决,促进记忆。
3.5注意身教,塑造良好的角色形象
在学生心目中,护理教师就是标准的护士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都会被学生视为模仿对象。因此,护理教师无论在仪容仪表,还是在言谈举止方面都要扮演好双重角色,即良好的教师形象和标准的白衣天使形象,从而影响学习,带动学生,使学生早日成长为社会期望的白衣天使形象。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宏观把握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构筑好人才培养的框架,又要通过每节课教学,精心添砖加瓦,打好楼房的基础,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立于市场竞争中的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护理专业 人才需求
一、调研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临床新知识、新技能的涌现,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加,对护理人员的数量、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职毕业的护生难以满足临床发展的新要求,以致人才市场提供的中职毕业生岗位日益减少。无论是中职护生还是家长都希望继续接受教育。虽然当今中职护生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多,如参加技能高考,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但名额有限,真正能升入高职的人数较少。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3+2”中高职分段培养)即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学习 3 年,然后经考核部分或全部转入挂靠的高职院校深造两年,毕业以后享受与三年制普通高职毕业生同等待遇的一种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其实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沟通,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湖北省教育厅于2014年9月湖北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通知[1]。为深入贯彻《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办法》,本着深入行业,紧紧把握用人单位及学生需求的原则进行此次调研,为高职院校开设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3+2”中高职分段培养)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内容
1.明确襄阳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临床护理领域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等方面要求。
2.了解襄阳市中职护生及家长对五年制高职护理(“3+2”中高职分段培养)的认知与需求。
(二)调研方式与对象
走访:走访襄阳市各级医院,了解其发展现状。
问卷: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及护理行业专家指导下,设计调研问卷,通过医院各科室护士长,人力资源负责人填写问卷,了解襄阳市各级医院护理人才结构现状;通过对襄阳市中职护生及家长发放问卷、座谈等,了解其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座谈:通过与各级医院科室护士长、护理骨干进行深入座谈,了解当今护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对本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学历、资格证书等的要求,并征求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或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护理行业人才结构现状与需求分析
根据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情况,分别抽取襄阳市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5家,一级医院4家,围绕医院的规模与人员结构、人才需求及规格等进行调研。
(1)各级医院床位数与床护比
以上数据显示,襄阳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床位数与护士比分别在1:0.5以上和1:0.4以上,比“十一五期间”有所提高,而一级医院仍未达到1:0.4的最低配置标准。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全国100%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床位与护士比分别不低于1:0.8、1:0.6。通过与医院领导及人事部门的访谈,预计未来三年,三级医院招聘大专毕业护理人员平均每张床0.08人,二级医院平均每张床0.16人,一级医院平均每张床0.12人。所以襄阳市各级医院对护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仍很大。
(2)医院护士年龄与学历结构
调研显示,三级、二级医院中20~30岁护士所占比例最高,一级医院中,41~50岁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在与医院的访谈中了解到,在过去的10年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新招聘护理人员数目较多,且招聘护士的起点学历为大专,而一级医院近年来新招护士较少甚至难以招到新护士。
(3)人才需求规格
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背景下,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通过与行业专家的交流总结如下:
知识规格:具备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知识和理论;掌握常用护理和各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护理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
能力规格: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规范完成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能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初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具有专科护理方向发展基础。
素质规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4)医院护理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各级医院对护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一级医院床护比例不达标和护士岗位缺编的问题严重。但二、三级医院招聘护士的起点学历均为大专,尤其是三级医院会逐渐增加本科、硕士学历护士的招聘比例。这就造成中职护生的就业空间很小。有必要对护理教育布局作出相应调整,大力发展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以满足目前各级医院需要,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2.中职护生及家长对五年制高职护理(“3+2”中高职分段培养)认知及需求
选取湖北省襄阳市的襄阳市护士学校,南漳县职业教育中心,谷城职教中心的2012-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及家长为调研对象,各发放问卷200份,回收学生问卷186份,回收率93%,回收家长问卷180份,回收率90% 。
(1)中职护生调研结果及分析
近几年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就业压力较大。通过对中职护生的调查,60.22%的中职护生表示愿意接受五年制高职护理(“3+2”中高职分段培养),并表明希望通过继续学习提高学历,争取较好的就业机会。有调查显示,中职生的内心学习期望并不低,其实他们渴望成才,渴盼有成就,有时只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少部分学生因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认识不全面或厌学心理而处于拒绝或犹豫状态。
(2)中职护生家长调研结果及分析
调查中80%的学生家长表示愿意让孩子接受五年制高职护理(“3+2”中高职分段培养)。因中职护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城市贫困家庭,父母学历低,加之当前家庭中子女较少的现状,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强烈。且五年制高职护理不用参加高考就有“直升”大学拿专科文凭的机会,因而父母希望子女通过继续学习,提升学历,为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综合上述调研结果,在当前中职护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环境下,无论是中职护生还是家长对五年制高职护理(“3+2”中高职分段培养)都有较高期望与需求。同时开设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加快建设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
三、关于开设五年制高职护理(“3+2”中高职分段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一)做好培养目标的衔接
为有效地做好“3+2”阶段的衔接,分清阶段目标至关重要。中、高职培养目标上,中职教育是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高职培养的学生要具有高职业性和高层次性,突出“中高职一体、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因而应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和检验标准。
(二)确保课程衔接
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有效对接的核心和落脚点,应达到二者课程相对独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和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在护理专业课程结构衔接的设计上要贯彻和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
课程内容的制定,首先根据岗位需求和学生发展确定课程,制定从政府、行业、学校等多个角度,多层面参与的课程开发制度,其次组织中、高职院校一起编写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五年制高职护理(“3+2”中高职分段培养)教材。
教育教学的执行结合学生的专业经验和认知发展规律。定期开展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研讨会,统筹课程设置,合理统一安排各门课程教学计划与内容。中、高职相同部分之间采取立体式联通方式进行融合,即中职阶段学习掌握的内容在高职阶段以复习为主。高职阶段考虑到学生已经具有临床实践经历的特点,采取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解决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叠、技能训练重复的问题。
(三)建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成立中高职一体的教学督导,全面监控中职和高职阶段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管理。构建“334”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卫生行业院校合作工作委员会、护理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三级指导,学院、医学院、护理研究室三级管理,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监控与评价。
篇7
专接本是江苏省教育厅在普通高校中开展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是高职高专院(校)参与自学考试本科层次教育的有益尝试,是衔接本专科教育、改革自考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2]。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于2014年6月始,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专业专接本工作。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指导下,我们切实履行主考学校的职责,充分利用我校护理专业优质的教学资源,满足江苏省各卫生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扩大就业竞争力的需求[3]。
1.护理专业专接本的调研活动
为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确保护理专接本工作的良性发展,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护理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相关专科院(校)召开专题研讨会,并赴省内、外兄弟高校开展调研活动。
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序开展专接本工作
2.1遴选优质的专科院(校)作为专接本对接单位,为护理专业专接本提供教学保障。
针对护理专业的特殊性,为保证专接本工作的顺利开展,遴选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办学质量较高的专科院(校)开展专接本工作。要求申报对接的专科院校为江苏省卫生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每年护理专业招生人数在300以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在98%以上。
办学条件与设备能够满足专接本办学需求,学生在校能够共享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文体场所、餐厅、宿舍等资源。经相关专科院(校)的申报、组织对专科院(校)的实地考察以及我校审核研究,决定从2015年开始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八所高职院(校)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专接本工作。
2.2通过招生宣传选拔优秀的专科学生,为护理专接本提供生源保障。
在宣传阶段,引导高职院(校)根据生源状况和办学条件,面向本校护理专业在籍学生举办专接本,不得跨校组织生源,不得安排插班生。在各类宣传中,凡涉及护理专业专接本,均须明确说明其自学考试性质;凡涉及南京医科大学,均须经我校审核同意。
在组织生源阶段,选拔成绩优良、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护理专接本的学习。要求专科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才能报名参加学习,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才能报名参加本科实践环节考核。
2.3科学合理的考试计划,为护理专接本提供品质保障。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思想已达成共识,但现行的考试方式制约教学改革的深入。因此,高等教育进行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2.3.1调整急救护理学课程的考试方式。
急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临床护理判断与决策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本科段)的考试计划中急救护理学课程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形式,弱化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为保证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将急救护理学课程的考试方式由理论考试调整为实践应用考核。
2.3.2增加护理程序应用和护理实践技能两门课程的实践考核。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有娴熟的救护技术,甚至直面急诊科室和ICU,于第一时间识别并解决危急病人的问题[4]。护理人员需要长期在行业一线工作,最需要的是实践操作技巧和能力。然而,在护理专接本的考试计划中,实践考核较少,难以满足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因此增加护理程序应用和护理实践技能两门课程的实践考核。
2.4合理安排集体备课和教学计划,为护理专接本提供质量保障。
2.4.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专科学校的师资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促进护理专接本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组织我校护理学院的资深教授研究自考护理专业的课程特点,对专科院(校)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帮助任课教师深刻领会教学内容和考试大纲要求,实现本科的理论知识和专科的技能特长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2.4.2结合专科院(校)教学安排,合理安排专接本教学计划。
护理专业专科最后一年教学主要为临床实习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同时也是专接本学制的第一年。护理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质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专接本教学计划可结合专科临床实习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安排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保证并促进专科教学任务的完成。
2.4.2.1专科院(校)在安排专接本学生实习单位时尽可能方便学生返校参加专接本课程的学习。
2.4.2.2专接本第一学年主要安排理论教学。将理论教学与专科段的实习相结合实行分阶段教学。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安排第一阶段理论教学,学生进入实习的中期安排第二阶段理论教学,参加专接本10月份的考试。学生实习结束后结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安排第三阶段的理论教学,参加专接本4月份的考试。
2.4.2.3专接本第二学年以实践教学和部分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安排尽量前移,给学生流出择业的时间,毕业前安排实践操作考核。
2.5首次全国统考成绩分析。
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教学,9月份的摸底考试后及时考前辅导,10月份共633人参加英语(二)、外科护理学(二)和护理学导论三门课程的考试。除英语(二)课程是所有考生全部通过以外,其他两门的通过率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1、图2可以看出,各专科院(校)两门课程的通过率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因为各个专科院(校)对护理专接本的认知程度不同;可能因为专接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科院(校),每个学校都拥有各自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其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可能由于专接本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习游刃有余,有的则学习压力很大;也有可能由于专接本学生在经济、学习、就业等诸多思想包袱下,专接本学习时的动力不够等。
图1 八所专科院(校)外科护理学(二)的通过率
图2 八所专科院(校)护理学导论的通过率
3.护理专接本工作的对策
3.1强化认识,加强管理。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学生在校求学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层次。这个需求层次对于专接本学生而言,最具体的体现是毕业后能从事并胜任一份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就取决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及态度[5]。目前,专接本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比较尴尬,某些学生在了解社会对其学历认可程度之后学习动力会有所下降。相关机构应该强化对专接本项目的宣传力度,规范用人单位对专接本毕业生的接纳认可口径,对待专接本的学历,社会本身应该采取更客观宽容的态度,明确专接本毕业生的指导薪酬标准等。
3.2加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助学督导工作。
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各专科院(校)在我校的指导下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教研活动,但仍然存在部分任课教师对专接本的研究不够、教学缺乏针对性等现象,影响护理专接本的教学质量。同时,专科院(校)之间的教研活动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高度重视专接本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一是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学校层次教学向自考助学的转变;二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我校安排的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与各专科院(校)间的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教学科研工作,并适时召开教学研讨会。
在对专科院(校)进行助学督导的过程中,我校应根据考试计划的安排督导教学安排,不断加深对自学考试规律的认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提高课程通过率。各专科院(校)也应成立校级督导组,开展定期督查,形成反馈和纠偏机制。
3.3加快护理专接本的题库建设步伐。
在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我校组织护理学院的教师和各专科院(校)的教师共同对历年真题进行研究,探索题库建设方案,加快建设护理专接本的题库,不断提升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篇8
关键词 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自主学习;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148-0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各行业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用人单位对于就业者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不再一味注重学历,而更青睐于选择实践能力强、具有岗位胜任力的毕业生[1]。而培养适应基层的高素质技能型、实践型医护人才,对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医疗战略的实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广大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层护理人员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主力军和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护理教育改革的着眼点[3]。为了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水平,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优秀护理人才,从教学大纲、考核形式、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等多方面对护理学专科生物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开展以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1 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课程和专业建设、规范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指导方案,是引导教学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指挥棒”[4]。为了突出体现护理专业人才的技术性和职业性特征,培养实践型护理专业人才,增强其岗位胜任力,教研室与护理专业负责人经反复沟通及研讨,重新制定护理学专科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在新修订的大纲中,从面向基层、服务基层、胜任基层的培养目标出发,在已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新制定的教学大纲更侧重于基础知识与临床病理现象的关系以及生物化学基本原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夯实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新版教学大纲从护理工作实际需要出发,缩减遗传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等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不大的分子生物学内容;删减和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相重叠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大幅增加实验学时比例,切实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生物化学考核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考核内容及形式片面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实践型护理人才的要求。为了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将护理专业的职业特性与生物化学知识相融合,对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核,并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及平时学习能力的考核。
在期末理论考试试卷中,根据护理学专科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专业特点,以考核学生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增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此外,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制定量化标准,从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及听讲情况、平时作业和专题讲座等方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核。既往实验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为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容易造成学生投机取巧,轻过程、重结果的实验习惯;改革后的实验考核项目更为全面,包括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书写、主动实践能力及协同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
3 理论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内容抽象繁杂,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掌握。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教研组从护理学专业角度出发,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讨会,确定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案。
1)问题式教学法,即教师提出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生物化学知识的学习[5]。如在讲解维生素D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儿童佝偻病及成人软骨病的临床实例,然后引入问题:“佝偻病及软骨病和维生素D有什么关系?对于佝偻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有什么样的特殊性?”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相应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护理要点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使学生能够在课后主动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性学习法,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自主分析、寻找研究性问题的答案[6]。例如: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后,确定研究专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在讲解完糖、脂类及蛋白质代谢后,启发学生将胰岛素代谢异常在糖尿病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这样的训练过程,不仅使学生全面复习三大物质代谢及调节过程,同时对临床常见病的发病机制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3)小组合作式学习法,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开展学习及讨论[7]。如在讲解完蛋白质构象病后,让学生对帕金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要点、治疗及预后等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文献查阅,形成论文综述,小组成员集体学习讨论,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分析及应对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全面实行教学改革后,为了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各任课教师在课堂授课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经常通过课代表及班级干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力争解决问题。同时,教研室建立生物化学师生学习QQ群、微信群、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及Web学习平台,在网络上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物化学图片、视频、PPT等资源共享。并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上述多种渠道的努力,加强师生交流,使教师同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4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整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强化实验教学,对于巩固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规范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具有重要意义[8]。实施教学改革后,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及生物化学课程需要,课程组精选与临床联系较密切的“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及“血清胆固醇测定”等实验。在实验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转氨酶”“胆固醇”等检测指标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及意义,书写学习报告,将枯燥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生动的临床生化指标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医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为教师讲解及示范―学生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在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后,增加学生的实验预习任务,强调预习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实验涉及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及原理、临床意义进行总结,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从整体上认识实验内容的重要性,并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验结束后重新回顾问题,讨论及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验教师难以对每名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全面指导。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先由实验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当小组成员意见不一致,或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时,教师并不马上给出答案,而是逐步引导提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最终自主完成实验任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能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5 结语
生物化学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但又一直是让学生头疼的“难课”。护理学专科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要想切实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护理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挖掘生物化学理论、实验与护理学专业的内在联系,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以“朋友”的身份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步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合格、胜任的基层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丹丹.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问题与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5,17(6):46-47.
[2]王黄磊,毛乐乐,卢星星.医学教育改革的多方需求[J].西北医学教育,22(3):432-434.
[3]吴小飞,王莹.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3(1):159.
[4]邢红.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9(4):46-47.
[5]崔波.“问题式”教学法在一体化课程中运用的探讨[J].职业,2014(6):97-98.
[6]朱学义.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76-178.
篇9
关键词:医工交叉;学科建设;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239-02
2016年,公布了《统筹推进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力争在我区建设4至6所国内一流大学。这是我区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进程中教育战线上的一个冲锋号。一流大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人才,更是要尽可能多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多出产创新型成果。这对于奠定一个地区可持续优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但是因为我区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投入的经费相对较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必须要善于利用有限资源打造自己具有独特优势的学科品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医学和工学交叉优势,不仅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也是医学发展的一个强劲动力,二者结合产生的是“1+1>2”的效果。因此,本文对医工交叉下的护理学发展的必要性和内容做了初步探讨。
一、医工交叉对护理学发展的必要性
1.对护理学教学发展的必要性。护理学作为一门在医学领域内相对独立的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国外诸多国家都已将护理学作为特定独立的学科进行了二级学科划分。如美国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就将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其下划分了18个二级学科。2011年,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护理学学科获批成为一级学科。但是,目前我国的护理学学科发展被看作辅质的医学学科的特点仍未改变,而这些都与基础医学学科紧密挂钩。因此,扩展交叉学科的路径能够进一步推动本学科的发展。
2.对护理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成果。人才质量的高低,不仅对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学校的培养质量存在很大的影响。护理学人才培养覆盖了从中专到博士的全过程。国外权威期刊指出:学历和职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以高职高专为例,根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尽管高职类护理专业就业对口率在半年后和三年后均为92%,但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仍然较低。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医疗发展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仍然偏低,护理学人才需求仍然保持在基本护理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护理人才竞争力不强、学科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因此,需要将提升学历和能力放到与人才培养的同等重要地位。
二、我区医工交叉学科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1.我国医工交叉学科发展现状。工学门类较多,但医工结合的学科较少,其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我国高等教育医工交叉学科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北京大学在2000年成立的“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合并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不到十年时间,医工结合的成果成效明显。在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中,上海交通大学以892项,共5.02亿元的资助强度稳居全国第一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首都医科大学战略合作,依托北航的强势理工科,特别是航空航天类的优势地位以及首医雄厚的医学资源与附属医院资源,实现了航空航天领域与医学相结合,服务于国家航空航天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西安交通大学与原陕西医科大学合并后成立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目前已经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竞争部分。
2.我区发展医工交叉学科的条件。首先具有地域优势。我区主要高校集中在呼和浩特,地理距离相较不远,这有利于各个学校开展交流。其次,我区工科高校较多,学科范围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工科专业。而我区医学高等院校相对较少,但可选择合作的范围较广,合作深度也可根据实际进一步加深。此外,我区产业布局合理,优质医疗资源也大多集中,特别是在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发展速度快,质量高。但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企业与高校之间合作的需求增大。
三、医工交叉学科下护理学教学发展的思考
医工交叉领域的研究是具有较强实用性质的课题,特别是医学学科中关键技术的研发已经取得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专门资金的支持。其中,护理学无论是从兼具临床医学、心理科学内的联系,还是与地理环境、社会科学交叉来看,其本身相对于其他单纯的临床医学学科更具有优势。此外,护理学作为与病患沟通接触最多的医学学科,大量的临床案例急需整合利用。因此,相较其他临床医技学科而言,护理学更容易和工科结合起来。对此,本文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提出了未来护理学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几点思考。
1.与人体工程学的结合。照护病患是一个精细的过程,从深层而言,需要兼顾到护理时对神经学、心理学的应用。如何让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除心理层面的舒适外,在物理层面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若干原则也是一个重点。由于护理对象的体征状况具有较大差异,对不同情况的护理要求也不同。以骨科病人护理为例,其常用衡量指标为“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国内一些研究往往强调护理的成功率,而并未强调护理具体方法的改善对护理质量影响的高低,而如果对这一影响护理本质层面的因素进行科学研究,则会对护理者与护理对象起到更明显的作用。
2.与军事理论的结合。在理论研究方面,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为军队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军队护理承担着特殊的任务,有着特殊的技能和研究内容,是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军事护理学科建设,是军队护理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应用实践方面,由于军事战时环境和战伤疾病的特点,需要具备特殊的护理技术和配备特殊的护理装备。如何在日常护理规范的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这就需要紧跟军事医学的发展,促进军事理论和护理学科的交叉,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军事护理技术,不断提高军事护理技术和应急能力,从而使军事护理技术进一步发展。
3.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护理学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在不考虑护理环境的情况下依靠实时数据采取最佳临床护理手段的能力。而由于在数据使用能力上的相对缺乏,护理效果往往是循经验居多。此外,由于当下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具有资格的护理人员与被护理人员的比例仍然在急剧下降。在无法迅速增加护理人员的情况下,护理学人才如何最优化分配也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大数据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内容。2015年,Nursing Management刊登文章指出:学会运用大数据等技术,不仅会提升护理质量,同时也能够优化护理结果、降低护理成本等。如何将大数据思维与护理学人才能力培养紧密融合,也就需要护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两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
四、总结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到“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往往会导致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兴学科的产生,是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部分,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点部署”。随着人民对科技成果的认知与要求的不断提高,为学科之间交叉提供着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特别对护理学这一要求较高的学科培养而言,随着AT等技术的发展,对高级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强。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无法想象的,只有真正具备超前意识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严兵,孙秋敏,王爱平,等.医工交叉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型研究生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5,(15):35-38.
[2]刘晓鑫,李乐之.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6,(24):2985-2990.
[3]Sheikhi M R,Fallahi-Khoshnab M,Mohammadi F,et al.Skills Required for Nursing Career Advancement:A Qualitative Study[J].Nursing and Midwifery Studies,2016,5(2).
[4]黄天雯,陈晓玲,谭运娟,等.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02):148-151.
The Thinking of Nurs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Principle Develop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REN Jing1,ZU Guang-ran2,JI Dong-yan1
(1.College of Nursing,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59,China;
2.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00,China)
篇10
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在培养护理实用型人才及提高护理操作能力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加强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努力提升师资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提升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医护专业人才的载体。妇产科护理课程属于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此门课程离不开实验教学。通过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可以为临床护理实习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对如何提升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1高度重视实验教学
护理人才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二胎的开放,而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职卫生学校在培养护理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其所培养出来的护理学生应是用人单位需求比较旺的,急需性的、护理技能娴熟的“实用型”人才[1]。所以,实验教学的目标要定位在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应用型的护士与助产士,因而实验室教学的目标应该以“能胜任常规的临床工作”为核心。笔者认为,应该重视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积极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将妇产科护理的实验教学内容综合化,开展综合型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综合护理技能,进而满足社会需求。
2努力提升师资质量
师资质量的优劣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为提升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质量,则关键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一方面要有扎实的理论,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中职卫生学校大部分专业教师是从高等医学院校毕业而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任教的,往往缺乏临床经验及具体的岗位实践的经验,护理技能比较缺少,所以,在实验教学中难免会“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的质量[2]。为此,中职卫生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安排机会让教师在实际的岗位中锻炼,注重引导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
3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属于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平台。如果实验室设备简陋,那么会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也会阻碍实验教学的发展。为此,可以为妇产科实验室适当购加现代化的多种医学模型,比如胚胎发育的模型、新生儿的模型以及产前检查孕妇腹部4步触诊仿真模型、孕妇难产仿真模型、妇科检查的相关训练仿真模型以及计划生育的相关模型等仿真模型。通过这些仿真模型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如见其人”,进而获得逼真的训练[3]。也要完善各种妇产科医疗器械,比如人工流产吸引器与阴窥器等常见的妇产科的医疗器械,让学生在模拟产房与标准妇产科的操作室中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4改革教学方法
4.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对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的目标给予明确,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实验课的学习目的,指导学生明白实验课之前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及步骤进行实验,需要怎样的人文关怀等等。开展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既要教有目标,也要学有目标,让教与学能够在既定的目标中进行。为了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教学目标,则可以求学生在实验开展之前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在课中则进行反复实践训练,在课后则要及时做好实验总结,这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4.2教师要注重课堂质量
实验课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并认真做好相关的“预实验”工作,将实验课当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应该提前前准备好相关的解决方案。在课前,则要确保实验设备性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实验的用物需要准备充分;在课中则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示教时间,使得学生具有充分的训练时间及空间,并在实验课过程中注意加强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不良操作动作;在实验室的课后要给予及时总结归纳,并注意要详细归纳实验要点[4]。
4.3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对于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关键。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前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的需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愈高,则实验课的学习效率肯定愈佳。笔者认为,应该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运用模拟临床诊疗与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仿真练习”,可以得到逼真的实战操作训练[5]。例如,开展“新生儿沐浴”这个护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新生儿的仿真模型,一边给新生儿模型进行“真沐浴”,一边讲解操作要领。显然,运用这种现场演示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高度重视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师资力量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付姣 单位:衡水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雷芬芳,邓翠珍,赵亚珍,等.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16-218.
[2]彭美娣,崔秋霞,陈宏林,等.生理驱动型仿真模型在创伤性休克护理综合性实验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4-6.
[3]杨桦,郑玉.妇产科教学中将循证医学融入PBL教学中的启发[J].中国医刊,2013,48(11):99-10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