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综述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医学综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习教学医院的教学工作,涵盖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带教两个方面,对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更高的特殊要求。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实习教学医院中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至少要求中级以上职称,三年及以上临床教学经验,同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业务水平高,热爱医学教育事业,能严格带教,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注重实习学生实践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自2003年起,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依托江苏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举办“实习带教老师理论学习班”,组织进行系统的培训,请专家进行理论授课,对一些临床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理论进行讲授,坚持做到各实习教学医院参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对不合格者进行复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举办“口腔临床操作技能规范化学习班”,利用现代化的口腔仿真头模实验室等,举办各类技能培训,提高临床规范化操作技能及实习带教水平。此外,每年还举办“口腔临床教学工作会议”,要求各实习医院的分管领导、医教科(处)管理人员、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不仅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的专家教授进行有关临床教学的专题讲座,也邀请教学医院的代表介绍优秀的带教经验,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学工作会议为各实习教学医院提供了理论教学、临床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对提高临床教学工作整体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4]。
规范实习教学管理,统一实纲,强化临床技能
从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出科考核等方面统一带教标准,为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实习教学计划和实纲、医德医风教育、实习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以及实习期间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适应实习医院的环境。同时进行必要的临床基本技能强化训练,主要包括医疗文件的书写、基本操作技能、体格检查等,进一步强化实习学生的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接触临床,强化临床专业技能,提高实习质量,我院参照《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标准》调整修订实纲,将大临床实习安排在三年级暑假,让学生在经过四年级的专业学习后,直接进入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实习,同时对各科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指标、实习工作量等进行相应调整,专业实习时间52周,大大超过了口腔医学生的临床专业实习时间的最低标准45周。专业实习时间的延长,有助于学生临床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提高临床实践技能。
院校联动,建立行之有效的实习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
篇2
英文名称:Stomatology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9872
国内刊号:32-1255/R
邮发代号:28-7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3
1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模块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难以使学生对生命现象形成综合、整体的概念。课程门数繁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学生负担过重,知识陈旧。优化课程体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专业基础、口腔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其中公共基础模块又可细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窗口课程(英语、计算机)模块[2]。这种课程体系,充实了基础,强调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临床专业知识的三维知识结构的统一、协调,把预防医学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适应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符合现代医学的重点从个体疾病的治疗向群体疾病防治、健康促进转移的特点,体现了医学的服务性、社会性。同时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加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创新灵感的激发。对每一模块中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重复,合理安排交叉内容,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及时补充学科发展中的最新动态,从而让学生能跟上医学发展的脚步。
2开设大量选修课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在整个课程设置中,选修课比重大都在80%以上。选修课作为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以自由成长的空间。结合口腔医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设置三大类选修课:第一类是早期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选修课,如文学艺术、心理学、摄影、法学类;第二类是科研类选修课,主要包括:临床科研设计、实验动物学、循证医学等;第三类是专业选修课,如牙合学、口腔生物学、美容与整形、组织工程学等。
3加强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服务性很强的学科,它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实验环节中开设一些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加见习时间。对实习的考核,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考核知识能力和伦理道德素质并重,强调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与病人的有效沟通,加强对医生责任感的感悟[3]。
4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对知识只是机械性记忆,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法常见的有:PBL(以问题为中心)法、案例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标准病人教学法等。我院2009年起尝试在临床教学中鼓励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学科界限、基础和临床的界限,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形成科学概念,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符合口腔医学的整体性原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学会解决问题,完成一个创新的过程。
篇4
例如,在理论授课中,压缩学生在低年级时已学习过的药理学等基础课程内容,重点讲解口腔药物基本理论、处方、合理用药、新药临床以及和口腔临床密切相关的抗微生物药物、局部麻醉与镇痛药物以及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用药相关的内容[4],同时增加国内外前沿性、创新性的内容介绍,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同时给学生更多提示,促进思考。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口腔临床药物学教学以往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赖教师的组织安排,被动接受知识而不善于主动思考,课上及课后很少质疑或提不出重要的问题。在口腔临床药物学教学中,如何启迪八年制口腔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加强对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作者认为可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方面进行。2.1运用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口腔临床药物学课程内容抽象、枯燥,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许多学生死记硬背,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采用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新的内在动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而又有意义的问题,同时推荐必要的参考书和有关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之后再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达到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5]。比如,在讲授牙漂白药物前,让学生互相观察牙齿有无着色,牙齿着色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消除牙齿着色,有什么方法,用什么药物,诊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等,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之后再与同学和教师讨论、互动,针对有疑问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加深印象,得到一系列的答案。2.2采用归纳比较法口腔临床药物学教学需要重点介绍和口腔临床密切相关的抗微生物药物、局部物、镇痛药物、牙体牙髓病药物、牙周病药物、口腔黏膜病药物等,同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相似或相近,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药物进行归纳比较,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记忆,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6]。一方面进行横向比较,例如头孢菌素类药物间的比较,可通过列表比较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在上市年代、抗菌性能、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列举口腔疾病中常见的致病菌,针对设计口腔感染病例,让学生自行选择诊治方案,收效甚佳。另一方面,加强药物之间具有共同特点的纵向归纳比较,也以抗菌药物为例,哪些药物能抗革兰阳性菌,哪些药物能抗革兰阴性菌,哪些药物抗厌氧菌等,通过归纳增强知识的整合能力,融会贯通,进而增强合理选用药物的能力。2.3应用“以口腔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7]口腔临床药物学课程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口腔疾病的药物治疗水平,按照“以口腔疾病为中心”的讲授方式,更能突出口腔临床药物学的特色,提高学生合理应用药物的能力和水平。例如牙体牙髓病用药的讲授,鉴于学生之前已系统学习过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可围绕其熟悉的龋病、牙本质敏感症、牙齿着色、牙髓发生病变等常见的牙体牙髓病一一展开,有选择性的重点讲解与之相关的代表性药物,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进而掌握口腔临床常用代表性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提升学生合理应用药物的能力和水平。2.4重视课后辅导,巩固所学知识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很重要的辅助形式,辅导包括内容答疑、疑问讲解、方法指导、实践参观等多种形式,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邮件、电话、面对面等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课后辅导,学生能够理清思路,加深记忆,掌握重点,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8]。教师亦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的反馈,让学生为教师打分,即可督促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又可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也是口腔临床药物学课后辅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口腔临床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创造并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3],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为学生将来毕业后从事口腔临床和科研创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鼓励和组织学生去医院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了解口腔常用药物的使用情况,积极和医生、患者交流;去制剂室了解口腔药物的研发、生产情况,增加直观感性认识[3]。
3改革传统考试方法,创建多种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
篇5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因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如怎样有效快速的获取信息,和准确的判断获取信息质量的高低等等,错误的信息非常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对于口腔医学专业来说,不当的结果往往是以牺牲患者的健康作为代价,显然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在学习阶段,口腔医学生应该象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样,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能力。口腔医学属于医学的分支学科,患者的病情因人而异,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并不是严格一对一的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而在学生学习阶段,由于实际工作的缺乏,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加以了解和体会,使许多学生养成了读死书的缺陷。因此学生要通过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尽可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并以此为途径,了解口腔临床工作实际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2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信息能力的养成
2.1认真学习文献检索课程
医学文献检索课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学生要认真学习。同时,在课堂之外,学生也应该通过撰写综述等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2.2积极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培训
文献检索课程能够系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但具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和知识内容的局限性。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纷纷开展了与检索能力相关的讲座。这就需要学生对图书馆的各类宣传海报加以关注,通过积极参与以上培训,与时俱进的掌握资源更丰富、检索更便捷的数据库使用方法。
3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养成
3.1主动参加校内外组织科研讲座
高等学校针对学生开展的科研培训讲座较少,但外针对教师开展的培训活动却非常丰富,如优秀课题汇报、科研学术年会等等。因此有科研学习兴趣的学生应该主动的参与到各种培训中,拓展科研和学习的范围和眼界,吸取优秀专家的科研经验,提升自我科研能力。
3.2力所能及的参与到各项科研工作之中
高校教师承担大量的科研课题,因此有许多科研任务需要有人为之分担,而学生则中适合的群体。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从事基础的调研、文献检索等工作,力所能及的融入到科研工作中,从点滴做起,逐渐培养科研能力。
3.3主动申报各类大学生科研项目
国家教育部门十分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每年均有各个层次和数量的大学生科研项目供学生申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也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一种检验。其弊端主要在于成功立项的比例过低,降低了学生申报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无论是否申报成功,都给予学生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因为首先从申报过程分析,在申报指南上已经明确列举了近期医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学生在申报时能够直接的进行了解和掌握,即使本次没有申报成功,对未来科研工作的开展也指明了方向;其次申报书规范的撰写格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的科研工作习惯,使之终生受益。
3.4独立组织科研小组
与以上几种方法比较,独立组成科研小组更具有普遍性和可行性。如同一寝室或有相同科研兴趣同学,彼此间通过知识的讨论和交流,可以对知识加以提炼和升华,同样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4对学校开展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教育方面的建议
4.1信息素养方面
提前文献检索课的开课时间。建议将文献检索课程提前,最好能够在大一阶段开展,使学生及早受益。同时由于文献检索课的开展是以计算机课程为基础,因此首先需要有针对性开展计算机基本操作短期教育,然后再开展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建议图书馆组织的各种培训形成体系。图书馆组织的关于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往往都是独立开展,由于时间较短,如一般只有1个小时左右的培训时间,无法使学生很好的了解和掌握,且各个培训在内容上往往相互孤立,没有进行很好的扩展和关联。建议图书馆能够将日常组织的培训规模化、系统化。如可以以月份为一个培训周期,围绕同一主题开展培训,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提高信息素养能力。
4.2科研能力培养方面
开设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学生科研能力基础都非常薄弱,若直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或直接申报各级别的课题,绝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当口腔医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如在大三阶段,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向学生开展科研能力的基础培训,主要内容如论文格式、数学统计软件的使用等等。同时以组织论文竞赛和模拟组织课题申报的方法,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将科研能力纳入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现阶段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主要是学习成绩,即学生的好坏与分数的高低相对应,显然不利于学生主观上科研能力的培养。建议高校要充分发挥“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的正面引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科研创新体系及科研活动评奖评优制度。有条件的高校可设立各种科研创新专项基金,支持和奖励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并根据科研成果的不同给予奖励,使医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得到资金保证,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篇6
【关键词】糖尿病;牙周脓肿;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的疾病,,血糖增高引起全身并发症,已成为致残、死亡仅次于肿瘤及心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1];而牙周脓肿是牙周炎反复发作到晚期出现的一个并发症,牙周炎也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感染性疾病[23],为我国口腔三大疾病之一。发病往往与某些全身因素有关,国际医学界已公认,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456]。两种疾病都呈现出较高的患病率,有些患者是因牙周炎、牙周脓肿就诊时才被发现患糖尿病。本文就牙周脓肿疗效与糖尿病血糖水平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5年5月~2009年11月间收治的牙周脓肿患者60名,年龄32~60岁,平均46岁,男性43名,女性17名。其中糖尿病患者48例,非糖尿病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22例,血糖控制不满意者26例。
1.2临床表现
牙周脓肿的临床表现为深牙周袋,牙龈红、肿痛,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有叩痛。轻压牙龈有脓液自袋内流出,有些伴有明显的全身不适。x线显示:牙槽骨吸收,形成骨下袋。
1.3治疗方法
急性期口服罗红霉素与甲硝唑,或肌注青霉素和口服甲硝唑,或直接输青霉素和甲硝唑。
局部行牙脓肿薄弱处牙周袋切开引流、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牙周袋上药注射缓释四环素膏;糖尿病稳定者行牙周基础治疗[7]: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有一例经上述治疗效果不好经根管治疗,一周后痊愈。
1.4疗效标准
治愈:牙痛和牙龈红肿消失,无全身症状,半年以上不复发者。
显效:牙痛和全身症状暂时缓解,半年以内复发者。
2结果
牙周脓肿患者的疗效与血糖控制水平有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行x列卡方检验x2=9.624、p
表1牙周脓肿患者各组的疗效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
血糖正常组的牙周脓肿患者治疗后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
表2 牙周脓肿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mmol/l)的比较
3讨论
糖尿病是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主要导致微血管病变,还可以引起白细胞功能缺陷和胶原代谢紊乱[8]。牙周脓肿可加重胰岛素抵抗,脓肿的炎症过程使机体对胰岛素需要量增加。胰岛素不足将产生较多的糖基化终末产物,这些产物使血液流速减慢,消弱了机体对细菌抵抗和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加重牙周脓肿。
牙周脓肿经治疗后降低了患者血清中TNF-α的含量,缓解了胰岛素的抵抗,有效地控制了血糖的水平。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满意使牙周脓肿不易控制[9],疗效不尽满意,反之易然;牙周脓肿经治疗后有助于血糖的控制,甚至使血糖恢复正常。总之,血糖控制和脓肿的治疗对疾病的治愈或好转有互为促进的作用,即具有一定的双向性[10]。
牙周脓肿伴糖尿病的患者除积极治疗脓肿本身外,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有利于牙齿的保留,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较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isuzu Fujita,Koichi Ueno,Akira Hata. Lower Frequency of Daily Teeth Brushing Is Related to High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Exp Biol Med 234:2009;387-394.
[2]赵静,高津福,吕品.牙周病与肺部炎症相关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9,23(4):406-410.
[3]王伶俐,戚向敏,颜世果,等. 急性牙周脓肿治疗方法的探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8,24(1):132-133.
[4]孙焱,郭德惠,张雪冰,等.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7):1594-1595.
[5]任姝丽,许跃.牙周病前牙漂移正畸治疗的保持与复发.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09,3(3):312-316
[6]黄青.糖尿病与牙周病.医学综述2009,15(11):1698-1701
[7]胡文杰. 规范牙周基础治疗的几个关键点.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09.8,3(4):1-5
[8]张绮霞.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249-251
[9]ADag,E TFirat,S Arikan,AK Kadiroglu,A Kaplan,The effect of periodontal therapy on serum TNF-α and Hb AIC levels in type2 diabetic patients.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 2009;54;17-22
[10]Rebecca S. Wilder, AnthonyM. Iacopino,Cecile A. Feldman, etc. Periodontal-Systemic Disease Education in U.S. and Canadian Dental Schools. Transfer of Advances in Sciences into Dental Education, 2009,1,38-52
篇7
[关键词] 翼外肌; 功能矫治; 改建
[中图分类号] R78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3-10-02
功能矫形治疗是利用功能矫治器,对处在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由于口颌面肌功能异常所引起的颌面部错 ■ 畸形进行治疗,从而将咀嚼肌的功能向正常的方向引导,同时也使牙弓、颌骨及颞下颌关节向正常方向发育,改建成为咀嚼肌的新功能与咀嚼系统的新形态。临床对下颌后缩的轻中度骨性II类错 ■ 的青少年,常通过功能矫治器前伸下颌进行治疗,利用肌能力引导口颌系统的正常生长发育。翼外肌(lateral terygoid muscle,LP)是参与功能矫形治疗的主要肌肉,翼外肌是颌面部主要的前伸下颌肌,是唯一直接进入关节并对髁突施加应力的肌肉[1,2],翼外肌的功能活性与髁突组织的增殖密切相关,其功能的加强有利于引导下颌前伸,改善儿童下颌发育不足的骨性畸形。本文就翼外肌及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翼外肌的改建做一综述。
1 关于翼外肌
1.1 肌纤维的构成及功能
翼外肌肌纤维由I型、II型和中间型构成。I型纤维最适合完成维持姿势的张力性活动。II型纤维适合完成强大的位相性活动。中间型纤维使肌肉适应多种功能活动,完成张力性或位相性活动,并随特定功能需要转化[3]。
1.2 分头与附着点
早期的解剖学发现,翼外肌分三头:上头、内侧头和下头,上头附着于颞下颌关节盘、关节囊和髁状突,内侧头附着于关节囊内侧,下头附着于关节翼肌窝。近年来,Abe S等[4]对41具尸体79侧颞下颌关节的观察发现翼外肌分两头者占67%,一头者占27%,三头者占6%。Wilkinson T[5]对5侧颞下颌关节尸体解剖标本的研究发现仅1侧标本存在三头。而其他研究者多把翼外肌分作上、下两头研究[6]。
翼外肌位于颞下窝于下颌支内面两头部之间有筋膜相隔,上头部较小,起于颞下颌窝和蝶骨大翼的内下面,部分肌纤维止于颞下颌关节囊前部及内侧部,并贯穿关节囊至关节盘前、内侧部,另有部分纤维与下头部纤维交织,共同止于髁突颈。下头部较大,几乎成水平向后止于髁突颈的关节翼肌窝[7]。尤其是翼外肌上头(SHLP)的附着点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Wilkinson,张立等[8,9]认为SHLP主要附着于髁突。Heylings D,Velasco M[10]则认为SHLP主要附着于关节盘。Naidoo LC[11]对40具尸体颞颌关节作了肉眼解剖研究及显微镜下组织学检查,发现SHLP有65%附着关节盘和髁状突;27.5%附着髁状突;7.5%有其它一些附着关系。
1.3 神经分布
支配翼外肌的运动神经,公认是第V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第三支――下颌神经支。崔益群[12]研究发现翼外肌两头分别接受不同的神经支支配,而陈传俊[13]认为,翼外肌上下头的神经支主要由颊神经发出。张跃蓉[14]通过改良Sihler氏神经染色法研究认为翼外肌的神经主要来源于下颌神经前干,且上下两头分别接受独立的神经支配。
2 功能前伸下颌后对翼外肌的影响
2.1 功能前伸下颌后对翼外肌结构的影响
王昕[15]研究发现,大鼠在功能矫形下颌前伸后,肌小节数减少,可能导致翼外肌的解剖长度变短。但肌丝的长度不改变,所以肌小节长度增加只能是粗细肌丝位置进行重组排列的结果,这样使肌小节收缩的最适长度增加,有利于产生较大的张力,维持下颌在前伸姿势位的稳定。
2.2 功能前伸下颌后对翼外肌生物力学的影响
2.2.1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对翼外肌收缩速度的影响 学者们已证实[16],功能前伸下颌后翼外肌被动收缩,为了适应肌肉持续张力活动,氧化型纤维增加,酵解型纤维减少,翼外肌收缩时间明显延长,收缩速度明显减慢,收缩力明显增强。
2.2.2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对翼外肌收缩张力的影响 Oudet C[17]前伸大鼠下颌实验,结果发现翼外肌的I型纤维比例增加,II型纤维减少,翼外肌的横断面积增加,收缩张力明显增强。
2.2.3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翼外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及组织化学研究
2.3 超微结构的变化
在横断面扫描电镜下翼外肌线粒体在肌膜下聚集,散在分布。透射电镜下横断面线粒体多呈球形,纵断面线粒体多呈短杆状后卵圆形,线粒体沿Z线对称排列,膜结构完整,线粒体嵴致密,线粒体周围有较多的糖原颗粒。矫形后[18]扫描电镜下见翼外肌线粒体明显增大,一些增大的线粒体段相连,在肌原纤维间形成线粒体链,在透射电镜下见实验两周翼外肌线粒体已有明显增大,线粒体周围的糖原颗粒减少。实验4周翼外肌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糖原颗粒明显增大。
2.4 组织化学的研究
2.4.1 纤维类型的变化 翼外肌由I型纤维(氧化型纤维)、II型纤维(酵解型纤维)和中间型纤维构成。王昕等[4]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大鼠翼外肌细胞内线粒体酶的变化规律。结果提示,大鼠下颌前伸后,翼外肌被动收缩,肌张力增加,翼外肌中大量的中间型纤维转化为氧化型纤维,这种变化表明,在下颌处于前伸活动中,翼外肌的功能也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化,肌肉的张力性活动增强。
2.4.2 翼外肌Na-K泵功能状态的影响 骨骼肌的Na-K泵大部分存在与肌膜上对保持骨骼肌的兴奋性以及收缩性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倪林[19]研究发现佩戴功能前伸矫治器的实验大鼠其翼外肌Na-K泵活性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产生不同的变化。佩带矫治器第1、3天,Na-K泵活性及增加,佩戴第7天,Na-K泵活性显着增加,在21天达到最大值。提示:功能前伸下颌过程中,翼外肌处于持续收缩状态,肌张力增加,为适应这种持续的张力活动,翼外肌发生了适应性改建。
2.4.3 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n-AchR)结合容量的影响 三叉神经是支配翼外肌的主要脑神经,乙酰胆碱是存在于三叉神经外周运动支中最主要的化学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的n-AchR结合后,触发突触后细胞的电反应和化学反应,引起细胞收缩,介导三叉神经对肌肉的调控作用。n-AchR是翼外肌细胞膜上最主要的神经递质受体。陈开云等通过放射受体分析法得出功能前伸下颌后青春期大鼠翼外肌细胞膜上n-AchR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增加。这说明功能矫形力作用在青春期大鼠翼外肌细胞膜上,使细胞膜n-AchR的结合位点增加,更多的乙酰胆碱与细胞膜上n-AchR结合后将触发更强的突触后细胞电反应和化学反应。
2.5 功能前伸下颌后对翼外肌肌电的影响
王昕通过记录大鼠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前伸肌肌电活动的变化发现,对照组大鼠在下颌姿势位时翼外肌有肌电活动,且在整个实验期间平均电压波动很小。实验组显示戴入矫治器翼外肌肌电活动水平显著高于戴入前水平(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功能矫治器自应用于临床10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机制、矫治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迄今为止仍存在分歧。一些学者认为下颌前伸功能性矫治能够刺激促进下颌的生长,促进软、硬组织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重建新的功能形态平衡,有效的矫治II类错 ■ 畸形。有研究认为,下颌前伸功能性矫治对刺激促进下颌骨的生长的作用极小或只能短期刺激颌骨生长,造成颌骨生长量的预支,颌骨的生长总量不能发生改变。但是,大量的生物力学、动物实验、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证明,功能矫治是治疗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骨性II类错 ■ 畸形患者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本文从翼外肌肌肉结构、生物力学、超微结构、肌电四方面对功能矫治引起的肌肉改建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功能矫治过程中翼外肌发生了适应性改建。
[参考文献]
[1] Wongwatana S,Kronman JH,Clark RE. Anatomic basia foedisk diaplacement in temporn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J]. Am J Orthod Dentofical Orthop,1994,105:257-264.
[2] 王昕,罗颂椒. 功能矫治前伸下颌后幼年大鼠下颌伸肌的组织化学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2,10(3):220-223.
[3] Abe S,Takasaki L,Ichikawa K,et al. Investigations pterygiod muscle in Japanse[J]. Bull Jokyo Dent Coll,1993,34:135.
[4] Wilkinson T,Chan EK. The anatomic relationship of the insertion of the superior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to the articular disc in tempormandibular joint of human caclavers[J]. Aust Dent J,1989,34:315.
[5] Fujita S,Iizuka T. Variation of head of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and morphology of article disc of human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atomical and histological analysis[J]. Oral Rehabil,2001,28(6):560-571.
[6] 刘静,张永. 人翼外肌的肌构筑特征及其与颞下颌关节的附着关系[J].遵义医学院报,2002,25(4):305-307.
[7] Wilkison TM. The realitionship between the disk and the lateral pteragoid muscle in human temporomandibular joint[J]. J Prothet Dent,1998,60:715.
[8] 张立,孙莉,马绪臣. 翼外肌上头与颞下关节盘关系的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33(5):267-269.
[9] Velasco M,Vazguez R,Lollado J.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MJ disc reletel masticatory muscles in human[J]. J Oral Maxiclofac Sury,1993,51:390.
[10] 崔益群,杨胜杰,孙学敏. 翼外肌及其血管神经解剖[J]. 青岛医学院报,1995,31(2):102-103.
[11] 陈传俊,皮昕. 翼外肌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1,7(4):227.
[12] 张跃蓉,刘静. 人翼外肌肌肉神经肌梭的分布及其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杂志,2007,25(5):525-527.
[13] 王昕,罗颂椒,杨名仲. 矫形力咀嚼肌结构影响的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4,12(4):303-305.
[14] 宋一平,周秀坤. 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对其咀嚼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8,14(3):169-171.
[15] Easton JW. A daptation of the lateral pterygoid and superficial masseter muscles to mandibular protrusion in the rat[J]. Am J Orthod Dentafacial Orthop,1990,97:149.
[16] Oudet C. Relation between facialmorphology and activity of masticatory muscles[J]. J Oral Rehabil,1974,1:731.
[17] 陈开云,罗颂椒. 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特性变化的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21(5):400-402.
[18] 王昕,罗颂椒.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大鼠翼外肌和浅层咀嚼肌活动的实验研究[J]. 口腔正畸学,1995,2(3):100-102.
[19] Shigetoshi H. Neuromuscular and skeletal adaptations following mandi- bular forward positioning induced by the Herbst appliance[J]. Angle Orthod,2000,70(6):442-453.
篇8
关键词:根管显微镜 超声震荡 根管治疗
Clinical Effect of Root Canal Microscope Combined with Ultrasonic Oscillation in Root Canal Treatment
HUANG Dacui ZHAO Suli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Yicha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Yich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oot canal microscope combined with ultrasonic oscillation in root canal treatment.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80 patients who needed root canal treatment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f our hospital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root canal therapy with microscope combined with ultrasonic oscillation technology,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ot canal therapy with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and measured the content of serum interleukin-6(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an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also assessed. Results: The VAS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content of IL-6, TNF-α, and hs-CRP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77.50%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the root canal treatment used by microscope combined with ultrasonic vibration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reduce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root canal microscope; ultrasonic oscillation; root canal treatment;
牙体牙髓疾病是口腔科常见疾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针对包括急、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在内的牙体牙髓疾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1]。由于根管系统解剖的复杂性,根管治疗器械的局限性以及医生操作空间的狭窄性等,对常规根管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复杂根管、钙化根管等,治疗效果不佳[2]。随着科技的进步,显微镜技术开始应用于根管治疗,放大手术视野的同时也有更好的照明,使得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视野更清晰[3]。超声震荡技术,能够较为彻底地清除坏死组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率[4]。本研究尝试将显微镜与超声震荡结合起来,分析其在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岁;(2)均能明确诊断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的单颗牙(均为单根管前牙或双根管前磨牙);(3)既往无根管治疗史。排除标准:(1)重度牙周炎、牙周病、根分叉病变、根尖囊肿者;(2)重度根管钙化、弯曲根管者;(3)伴有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0.82±3.54)岁;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3.51±3.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18]第008号)实施,并充分履行告知原则,全部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3 试验方法
术前对患牙行根尖片、CB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根管走向、牙根形态等,通过10#~15#的K锉探寻根管口并初步疏通根管,根尖定位仪测量根管长度,随后使用镍钛根管器械,通过冠向技术进行根管预备,应用2%次氯酸钠作为冲洗液,EDTA作为疏通剂,氢氧化钙糊剂换药后暂封,最后通过热牙胶系统充填,术后拍根尖片明确治疗效果。整个治疗周期为2~3周,每周换药1次,术后1周评价其疗效。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震荡进行治疗:通过显微镜放大根管口,在疏通根管、换下一型号机扩锉及填放氢氧化钙糊剂前应用超声根管锉(15#)插入根管内进行上下荡洗,配合2%次氯酸钠作为冲洗液,水速为每分钟20 mL,使用剂量为20~30 mL。为了减少磨牙复杂的根管系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本次研究治疗的患牙均为单根管的前牙和双根管的前磨牙。
1.4 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其中0分表示完全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2)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无任何不适感,咀嚼功能完全恢复正常,X线片示根充严密;显效: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或偶有不适感,咀嚼功能无明显影响,X线片示根充基本密实;无效:患者存在明显不适感,咀嚼功能明显受影响,有叩痛,X线片示根充不密实,根尖周暗影无明显变化。(3)总体有效率(%)=(成功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4)炎性因子:治疗1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等水平的改善情况。其中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6和TNF-α;乳胶免疫比浊法(turbidimetric inhibition immuno assay, TINIA)检测血清中的hs-CRP。(5)患者满意度:完全无痛或者无明显疼痛即为优(3分);疼痛缓解,但患者仍感不是即为良(2分);术后疼痛症状相比术前无改善即为差(1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术前VAS评分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在治愈率上高于对照组,在显效率和无效率上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IL-6、TNF-α、hs-CRP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TNF-α、hs-CRP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口腔保健意识逐渐提高,保留患牙的愿望也随之增强。目前已知,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等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机械和化学等方法能够有效清除根管内的坏死感染物,最大可能地保留患牙[5]。但根管系统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根管操作的空间和视野较为局限,因此如何高效、舒适、便捷的进行根管治疗,成为临床医生们长期奋斗的目标。根管显微镜能够放大局部牙体组织,并有良好的照明,便于术者在直视下进行操作,为探寻根管口,降低侧穿、底穿、断针等手术风险提供了巨大帮助,有专家认为根管显微镜将牙体牙髓的治疗带入了新时代[6,7]。
根管治疗需要充分预备、冲洗和消毒根管。残留在根管内的碎屑、坏死组织等污染物,能够造成根管的再次感染,从而导致根管治疗的失败[8]。常规方式进行根管治疗时,根管冲洗多为注射器冲洗的方式。由于根管系统的结构十分复杂,对于根管下段较为狭窄的部分,以及侧支根管、副根管、细小根管等很难得到有效的冲洗、清理和消毒,从而降低碎屑和坏死物的清除效果[8,9]。超声震荡可以通过超声波产生局部循环和涡流,能有效清除根管壁上的玷污层, 杀灭悬浮液中的微生物;哪怕是镍钛器械很难疏通和预备的细小根管,通过超声震荡亦可达到有效灭菌[4,10,11]。同时有研究表明,在根管预备过程中,镍钛锉和普通扩大针切削牙本质时都能使有机质变形, 从而让牙本质碎屑、残髓等粘附于根管壁形成一层玷污层,因其微小,可进入牙本质小管形成堵塞, 用一般的冲洗方法不能去除,而超声震荡能够有效清除这些污物,使得玷污层明显减少[12]。
研究表明,IL-6、TNF-α、hs-CRP在组织发生炎症时有明显变化,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在临床研究中被广泛使用[13,14]。本试验通过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1周IL-6、TNF-α、hs-CRP的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组织炎症程度,从而反映出根管治疗的疗效。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IL-6、TNF-α、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种方式的根管治疗均有一定效果;而研究组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也表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根管显微镜结合超声震荡,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根管治疗后的疼痛,降低血清IL-6、TNF-α、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根管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根管显微镜能够为操作者提供清晰的视野,方便、快捷、高效的探寻根管口,减少了侧穿、断针等风险,节省了操作时间;在传统根管预备的基础上,配合超声震荡可以有效清除坏死物,减少玷污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和堵塞,使侧枝根管口和牙本质小管开放,根管消毒药物能够充分发挥功效,再通过完善的热牙胶充填技术使得根管充填密实,有效提升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震荡在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疾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安全高效,方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姜雨然,朱琳虹,张敬.根管治疗后疾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0,36(2):373-377.
[2] 蒋文凯,吕海鹏,张亚庆.老年人阻塞根管治疗复杂性探讨[J].口腔医学研究,2019,3(35):221-223.
[3] 王捍国,余擎.显微根管外科手术相关临床问题的思考[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9,54(9):598-604.
[4] 蔡雪,王晓燕.根管超声冲洗效果的影响因素[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41(1):72-76.
[5] 周楠,丁梦,何琴,等.不同材料CAD/CAM髓超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9,12(2):87-91.
[6] 田萍兰.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96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6):933-935.
[7]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牙体牙髓病诊疗中牙科显微镜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0,55(5):333-336.
[8] 余擎,邝容.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5):497-501.
[9] 舒绍兵,陶波,王应富,等.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1):56-58.
[10] Verhaagen B,Boutsioukis C,Jiang LM,et al.Ultrasonic cleaning of the root canal [J].J Acoust Soc Am,2012,131(4):3440-3448.
[11] Koçani F,Kamberi B,Dragusha E.Manual sonic-air and ultrasonic instrumentation of root canal and irrigation with 5.25% sodium hypochlorite and 17%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y [J].J Conserv Dent,2012,15(2):118-122.
[12] 刘桂香,王青,窦慧芹.超声冲洗对感染根管内毒素的灭活及清除作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2):50-53.
篇9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牙周组织抗腐蚀性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0-0177-02
磁性附着体是利用磁性材料间的磁力将义齿吸附到基牙或种植体上,使义齿获得固位和稳定的一种装置。随着口腔材料学的发展,磁性附着体由于有增加修复体的固位,提高义齿的咀嚼效率舒适美观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磁性附着体的应用理论和技术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并已成为改善修复体固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对磁性附着体的研究越来越多。
1磁性附着体在覆盖义齿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
普通覆盖义齿在对牙列缺损及缺失的应用中存在固位不好、支持不良以及缺乏美观等问题。磁性附着体义齿通过磁体与衔铁之间的磁吸引力增强了义齿的固位力,提高咀嚼效率,其应用越来越广。徐强等通过对32例牙列缺失及牙列伴牙槽骨缺损病例进行修复,并对患者主观感觉和临床客观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与常规义齿比较,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更能提高咀嚼效率,义齿固位良好且美观[1]。磁性附着体义齿还能够缩短患者对义齿的适应时间,保护基牙。陈桂军等对24例患者采用46个Magfit磁性附着体做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义齿的固位力,稳定性及咀嚼功能良好,基牙健康无龋坏,患者适应期短[2]。由于下颌全口义齿受下颌骨活动,支持面积小,其固位力受到明显的影响。近年来,应用磁性附着体义齿来修复下颌牙列缺损越来越广泛,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2磁性附着体磁场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义齿修复中,但无论是闭合磁路或是开放磁路,漏磁的现象却始终存在。磁场对人体组织有无影响尚无定论,目前,普遍认为低强度的磁场对机体无害,有时甚至有益。近几年,很多学者对磁性附着体磁场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做了很多的研究。胥春、范震等采用细胞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加载静磁场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表明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在实验条件下能使牙龈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3]。他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得出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在实验条件下能使人牙周膜细胞细胞骨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4]。同一年,杨凌等人就静磁场是否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具有致突变性作用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在设定条件下,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染色体和DNA无明显损伤作用[5]。笔者认为,这些研究对磁场附着体在口腔中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静磁场对牙周组织有一定的影响,也有学者研究如何减少其影响。姚江武等通过静磁场下对两种口腔磁性附着体漏磁量的测定与分析,得出将磁性附着体精确对位是有效解决漏磁的关键[6]。
3磁性附着体材料及抗腐蚀性的研究进展
磁性附着体是近年来比较新的固位装置,其材料和技术还不够成熟。口腔是一个很复杂的环境,磁性附着体易腐蚀,从而影响其固位效果。目前,对新型材料的研发及抗腐蚀技术的改进研究也很多。最近有研究发现,铁铂(Fe-Pt)合金具有良好的磁性、可铸造性及优异的耐腐蚀性,可用来制作衔铁[7]。激光焊接技术具有能量高、定位准确、热影响区小、快速等优点[8],激光焊接的衔铁较铸接式衔铁表面光洁度高,也有利于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又有研究表明,氮化钛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采用PVD技术制备的氮化钛膜非常薄,不影响磁性附着体的磁性[9]。所有这些,都对磁性附着体的抗腐蚀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结束语
磁性附着体的应用,无疑是口腔修复学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改善了义齿的固位力,提高了患者的咀嚼效率,从而使修复体更加美观、舒适。但是在其磁场对人机体的影响、耐腐蚀性材料的开发应用及抗腐蚀技术的提高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仍需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强,郭洁,帕拉提•牙生,梁照忠等.磁性固位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报,2005,28(10):954~955.
[2] 陈桂军.磁性附着体在覆盖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J].广西医学,2006,28(7):1037~1038.
[3] 胥春,范震,巢永烈,杜莉,刘伟才,张富强,等.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2):81~83.
[4] 胥春,范震,巢永烈,杜莉,富强,等.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细胞骨架影响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8(4):681~684.
[5] 杨凌,巢永烈,杜莉,等.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致突变性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23(3):369~372.
[6] 姚江武,李水根,等.静磁场下两种口腔磁性附着体漏磁量的测定与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2):185~187.
[7] Haoka Kanno T, Takada Y, et al.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Pt-Fe-Nb magnets for dental-casting[J]. Dent Mater J. 2000,Sep;19(3):270~282.
篇10
【关键词】 纤维桩; 抗折强度
根管桩常用来加强残根残冠的保存修复。早期主要使用金属桩,由于其整体透光性差,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差很大,容易导致根折等缺点,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随着美容美学的修复,尤其是全瓷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纤维桩成为近年来牙体缺损修复研究中的一个活跃领域。其具有美观性、耐腐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操作简便且其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当等优点[1-2]。但纤维桩核系统因各种原因仍然存在一定的失败率。本文将对纤维桩修复后其整体抗折强度的影响因素作一简单综述。
1 剩余牙体组织量
一定程度上保留较多的剩余牙体组织有利于加强其整体的修复强度。剩余牙体组织的强度直接关系到修复体整体的强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箍结构、肩台设计、根管牙本质厚度等[3]。国内外学者对于剩余牙体组织高度界值的界定尚未得出一致结论。Sadek等[4-8]认为,当牙体组织剩余高度在1.5~2.0 mm时修复体的抗折强度可以满足临床修复需求。而聂二民等[9]认为,当界值小于2 mm时,剩余牙体组织提供的箍效应作用降低,抗折能力也显著降低。Ferrari等[10]通过实验回访证实,纤维桩修复患者中出现冠脱落或纤维桩脱落主要是由于冠部牙体缺损太多所致。因此,当牙冠剩余牙体组织的量不能满足修复需求甚至无法制备出牙本质肩领时,常需要通过采用冠延长术或制备龈下肩台来获得所需要的牙本质肩领,否则应慎重修复。
2 根管治疗
完善的根管治疗是患牙行任何一种桩核修复的根本前提要求。杨茂林[11]认为牙髓治疗后,牙体失去来自牙髓的营养,硬组织脱水,有机物含量减少,组织变脆,容易发生折裂。通常,根管治疗后的患牙常伴有牙冠的大面积缺损,因此,为了增加全冠修复体的固位形和抗力形,常需对其进行桩核修复[12-13]。Cagidiaco 等[14]通过纤维桩修复长期回访结果证实,由于根管治疗失败而导致修复失败占总纤维桩修复失败率的33%。
3 桩道及牙体预备
3.1 桩道预备要求及时机 根管治疗后,预防了根尖病变的发生,但口腔内是一个污染环境,根管内的所有操作都与口腔环境相通。因此必须保留不少于4 mm的根尖充填材料以隔离口腔与根尖周[15]。在直接影响桩冠修复的远期临床疗效中,桩道预备前后提高根管的封闭性至关重要,目前桩道预备的常用器械是纤维桩配套的钻[16]。Coniglio等[17]认为在预备卵圆形根管的桩道时,使用卵圆形的超声工作头更能显著减少残片的出现率,增加开放的牙本质小管的数量,可有效去除根管内的玷污层并且对根管封闭无显著影响。而对于根管治疗和桩道预备的时间间隔问题尚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桩道预备可以在根管治疗后立刻进行, 也可以在根管封闭剂固化一段时期后延期进行。Boone 等[18]的研究表明即刻预备与延期预备对纤维桩粘结力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而Vano等[19]认为根管治疗24 h后和1周后的延期桩道预备,其粘结强度显著高于进行即刻桩道预备的强度,这是由于进行即刻预备时,根管封闭剂尚未固化,易在操作过程中污染整个桩道。
3.2 牙体预备要求及时机 张瑞等[20]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间隔牙体预备时机对纤维桩粘结强度的影响,设置分组为5、15、30 min以及24 h时间点,所得结果显示,随着牙体预备时间的延后,纤维桩的粘结强度呈显著性增加趋势,于24 h后达到最大。
4 粘结系统
4.1 桩的种类及材质对粘结系统强度的影响 纤维桩根据纤维的类型分为玻璃纤维桩、碳纤维桩、氧化锆纤维桩、石英纤维桩和有机硅纤维桩等,临床实验中最常用的是玻璃与石英纤维桩。纤维桩根据外形的差异分为平行状、双圆柱体形、阶梯状等。
纤维桩为纤维增强树脂基质复合材料,其成分影响到与树脂材料间的黏接[21]。纤维桩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和其他一些碱金属氧化物等。其中,二氧化硅在石英纤维桩中主要以晶体的形式存在,在玻璃纤维桩中是以非晶体的形式存在。董颖韬[22]实验研究表明,石英纤维桩的并发症小于玻璃纤维桩且患者的满意度较玻璃纤维桩高,弯曲强度及效果也好于玻璃纤维桩,更适用于临床。
4.2 粘结剂及其操作步骤的影响
4.2.1 粘结剂种类的影响 临床上常用于黏固纤维桩的树脂粘结系统主要包括三类:自酸蚀粘结系统、全酸蚀粘结系统和自粘结树脂水门汀。但是目前关于自粘结树脂水门汀用于粘固纤维桩的研究尚少,对粘结效果的评价也并不一致;对于全酸蚀及自酸蚀粘结体系统粘固纤维桩的效果,也存在争议。王泽等[23]通过对30颗单根管前牙用于纤维桩粘结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为全酸蚀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优于自酸蚀粘结系统,具有良好的纤维桩固位性能。而许诺等[24]通过实验,对三种树脂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可知:RelyX Unicem自粘结组最高,其次为Panavia―F自酸蚀组,最后为DUO―LINK全酸蚀组。
4.2.2 操作步骤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全酸蚀进行处理时,由于桩道内残留的酸蚀剂不易彻底清除,则会造成比自酸蚀粘结系统更大的微渗漏,这表明纤维桩的成功不仅与粘结强度相关,同粘结操作的便利性也具有直接关系[25]。目前,自酸蚀粘结系统目前更广泛应用于临床纤维桩的粘结。
4.3 其他因素
4.3.1 桩道预备后不同冲洗剂对桩道内壁玷污层的清除 张晓等[26]认为,冲洗处理对桩道内牙本质表面有影响,5.25% NaClO溶液和15% EDTA溶液联合应用冲洗效果好,能有效清除玷污层,增加桩的粘结强度。
4.4 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可以提高界面的粘结力,其可促进不同成分之间形成化学或机械的固位。Sahafi等[27]认为,纤维桩的表面处理可以增强树脂材料与桩的粘结强度。目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主要有硅烷化处理、酸蚀和喷砂等技术。
4.4.1 紫外线照射 Bo等[28]指出增加纤维桩的粘结强度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在距离纤维桩表面1 cm处对其照射3 min测得的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结强度高于距离纤维桩表面10 cm对其照射10 min。
4.4.2 等离子处理 Yavirach等[29]用氩等离子体(Ar)、氧等离子(O2)、氮等离子体(N2)以及氦加氮等离子体(He+N2)分别处理FRC posts和DTLight-Post,结果发现:Ar、O2、N2以及He+N2等离子体可提高FRC posts与树脂之间的剪切粘结强度;Ar、N2、He+N2等离子体可提高DT Light-Post与树脂之间的剪切粘结强度。
目前,学者们对纤维桩的应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信,随着材料及粘结技术等各方面的进步,未来纤维桩修复后的整体效果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Dietschi D,Duc O,Krejci I,et al. Biomechanical consideration for the restoration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Part position and micro-and macrostructure alteration[J].Quintessence Int,2007,38(9):733-743.
[2] Ausiello P,Franciosa P,Martorelli M,et al. Mechanical behavior of post-restored upper canine teeth:A 3D FE analysis[J].Dent Mater,2011,27(12):1285-1294.
[3]黄文婷.影响桩核冠修复整体强度的因素分析[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3):399-402.
[4] Sadek F T ,Montieelli F ,Goraeei C,et al.Bond strength Performanee of diferent resin composites used as core materials around fiber Posts [J].Dent Mater,2007,23(1):95-99.
[5] M ontieelli F , Toledano M ,Tay F R,et al.Post-sur faceconditioning impro ves inter facial adhesion in post/corerestorations[J].Dent-Mater, 2006,22(7):602-609.
[6]吴峻岭,张强.不同表面处理技术影响纤维桩与树脂核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J].口腔领面修复学杂志,2009,10(5):306-308.
[7]侯永福.纤维树脂桩核固位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35(5):585-587.
[8] Faria e Silva A L,Arias V G,Soares L E,et al.In fluenee of fiber-Post translucency on the degree of conversion of a dual-cured resin cement[J]. J Endod,2007,33(3):303-305.
[9]聂二民,张春元,陈霞云,等.残根牙体剩余量对纤维桩核全冠修复体力学性能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9,10(1):5-8.
[10] Ferrari M,Cagidiaco M C,Goracci C,et al.Long-term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fiber posts[J].Am J Dent,2007, 20(5):287-291.
[11]杨茂林.根管治疗后牙齿的修复问题[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3,15(3):268-271.
[12] Cheung W.A re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Post,core and the final restoration[J].J Am Dent Assoc,2005, 136(5):611-619.
[13] Pereira J R,Lins do Valle A,Ghizoni J S ,et al. Push-out bond strengths of different dental cements used to cement glass fiber posts[J].J Prosthet Dent,2013,110(2):134-140.
[14] Cagidiaco M C,Radovic I,Simonetti M,et al.Clinical performance of fiber post restorations in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2-Year results[J].Int J Prosthodont,2007,20(3):293-298.
[15]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9-100.
[16]周静,冯云枝.不同充填体系根管充填后纤维桩修复的根尖封闭能力比较[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12(2):84-87.
[17] Coniglio I,Carvlho C A,Magni E,et al.Post space debridem ent in oval-shaped canals:The use of a new ultrasonic tip with oval secton [J].Journal of Endodonties,2008,34(6):752-755.
[18] Boone K J,Murchison D F,Schindler W G,et al.Post retention:the effect of sequence of post-space perparation,cementation time,and different sealers[J].J Endod,2001,27(12):768-771.
[19] Vano M , Cury A H , Goracci C,et al.Retention of fiber posts cemented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in canals obturated using an epoxy resin sealer[J].Journal of Dentistry,2008,36(10):801-807.
[20]张瑞,宋红权,肖云鹤,等.不同间隔时间预备不同桩核系统对桩核微渗漏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2):112-114.
[21] Yenisey M, Kulunk S. Effects of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s of quartz and glass fiber posts on the retention of a composite resin[J].J Prosthet Dent,2008,99(1):38-45.
[22]董颖韬.玻璃纤维桩和石英纤维桩临床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61-262.
[23]王泽,肖月,邹庆雪,等.不同粘接系统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8):7083-7086.
[24]许诺,胡书海,杨洋,等.不同树脂粘结剂及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33(4):323-329.
[25]陈亚琴,周峰,骆小平,等.不同树脂粘接剂对纤维桩核微渗漏的影响[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5):461-463.
[26]张晓,安婕,刘婧源.不同冲洗剂对桩道内壁牙本质形态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3,29(1):101-104.
[27] Sahafi A,Peutzfeld A,Asmussen E,et al. Effect of surface treatment of prefabricated posts on bonding of resin cement[J]. Oper Dent,2004,29(1):60-68.
[28] Bo Z,Yong Z,Jianfeng Z,et al. UV irradiation improves the bond strength of resin cement to fiber posts[J].Dent Mater J,2011,30(4):45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