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资源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99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0 引 言
现如今,档案网站具有受众面广、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其已成为档案部门信息资源对外的“窗口”。档案网站的信息资源建设,一方面使档案馆(室)从传统的、封闭的、单向的工作方式和环境中转向现代化、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工作方式和环境,并慢慢融入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大数据环境;另一方面让传统的档案馆馆藏资源的利用发挥了更大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组建的“档案网站调查和测评项目组”曾在不同时期多次对我国省级档案网站进行测评,通过测评报告可以看到我国有32个省级档案部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为信息资源的增值、共享提供了宽阔的平台。但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档案网站的信息资源建设依然处于初步阶段,这主要体现在:整合建设层次较低、建设资源单一、重资源建设,轻资源利用、检索功能不健全,公众对网站熟R度低等。
1 国内外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情况的分析
近年来,国内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但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档案信息的资源无论是采集模式、接入容量和资源丰度等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档案界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幅增加,档案部门配置的信息化设备越来越多,档案信息化的相关法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省级档案馆都建立了基于数据库的档案业务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各类档案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加速。国外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基础,发展相对较好。英、美两国关于数字档案馆的研究比较集中,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的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也有较好的基础。
2 档案网站建设内容的构建
目前,由于档案网站普遍存在信息匮乏、类型与级别单一、检索功能不完善、缺乏特色等问题,导致在推广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阻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构建目录和文件、文本编辑和研究并重的档案信息资源组织模式。
2.1 行业纵向联合,加强网站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与机遇,还处在落后状态的档案管理必须要抛弃“闭门造车”的思想,充分利用后发之势,主动与其他文化信息部门进行横向协作,加强网站信息资源的建设,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进入到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核心中,并一举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力量。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使档案网站与社交媒体相融合,从而达到时代的要求。
2.2 档案目录、原文与编研成果三级信息并重
构建数据库和目录信息、研究信息相对应的文本信息,信息资源的存储依靠的是强大的信息数据库,所以数据库是档案网站的核心,是网站内容的支撑。
2.3 永久保存、服务、镜像、链接四级资源共存
构建科学、合理配置的信息资源网站,可以使网站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可将档案网站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划分成以下四个级别。
永久保存级:这是档案馆的特色,只有在本网站才可用,其他的档案网站均无法使用,本馆对其负有永久保存的责任。
服务级:可以丰富网站资源,但不在本馆馆藏范围内,不具备所有权,不负永久保存责任。
镜像级:对站点资源有辅助和补充作用,而不是本馆的馆藏。保存其他机构的文化和档案信息,或者和档案馆收集范围有交叉的数字信息被复制在本网站的副本。这是目前应主要考虑的问题。
链接级:网站资源的补充,可以显示分散在不同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
3 档案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被利用”是档案部门收集保管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目的,而档案网站作为网络家族中的成员,具备网络传媒的优点,如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存储能力强、互动丰富、传播灵活。更具有传播时间上的自由、传播空间上的无限、传播方式上的多样等特点。但传统的思想观念、业务模式及资金、人才与技术短缺等因素也导致了一些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优化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具体如下。
3.1 可用资源匮乏
纵观我国绝大部分的档案网站,都普遍存在:①信息资源获取途径单一;②基于数据库的档案展览少;③没有国外详细的信息分类,又不像国外档案网站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和法律等多个层面;④一些档案网站甚至没有分类信息资源数据库等诸多问题。
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的全面性差异主要体现在馆藏信息数字化的程度上。档案馆藏资源数字化的数量又决定了档案网站获取档案资源的全面性。而信息资源的全面性保障要有强大的数据库做后端支持,国内档案网站对数据库的开发还相对较少,我国档案网站获取信息资源的全面性还相对落后。信息资源可以通过传递或交流来满足人们在某一方面的需求,在档案网站建设的过程中信息资源是实现档案信息开发价值的基础,而可用信息资源的匮乏,使档案网站的建设与利用成了无稽之谈。
3.2 检索功能不足
我国档案网站的检索能力较弱,检索工具总体数量较少,数据覆盖率低,界面使用不方便,检索速度较慢,而个别网站甚至没有检索工具,再要么就是专业性太强且使用介绍信息过少和其只是一个网页,形同虚设,根本没有检索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对普通档案需求用户来说使用太过专业的检索工具难度太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专业用户对档案的获取和利用;②使用的检索工具普遍太过简单,检索方式趋于单一化;③缺少强大的数据库支撑,使检索只限于案卷级或目录级,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检索。
4 档案网站建设的优化策略
4.1 确保信息资源的质量,完善网站的服务功能
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以服务于人为目的,提供真实、可靠、实时的档案信息。研究和尊重用户的需求,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化和大众化,以自身有利的资源为依靠,丰富档案网站,档案从业人员,尤其是服务于档案网站的工作者应本着分步骤实施、优先利用的原则,创建有自身特色的信息资源,彰显本网站的优势,确保信息资源的质量,提高网站的服务功能。
4.2 提高检索工具的易用性,实现快速查询
目前,档案管理负责人应对检索工具进一步开发,为用户提供一个多功能的访问途径,真正实现方便、高效、快速的检索功能。为了改善信息资源的易查、易用性,一方面可以提高z索工具用户界面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应适当增加检索工具使用的介绍信息。档案网站服务的水平取决于用户的满意度,而用户的满意度又取决于实际工作中档案网站技术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因此,组建一支拥有高知识技能、高业务素质的人才队伍不可或缺。
5 结 语
网络信息多而杂,而传统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已深入人心,广大受众期待从传统档案中利用新媒体获取真实信息。在数据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各级档案馆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档案馆不仅应重视信息安全的管理,还应加大馆藏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特别是将受众感兴趣且有时代意义的特色档案加以整理并在网上进行传播。档案网站存在的核心价值就是服务于广大用户,且还能充分展现档案工作以及档案工作者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目前我国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数字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档案还没有实现全文识别;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完善;服务模式比较单一;在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建设,也分散了研究力量。因此,为了在数字时代更好地实现档案馆作为永久保管机构的职责,本文将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数字档案馆服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每一个阶段的相关研究现状、技术应用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高校档案馆建设的策略,进而为高校档案馆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可以参考借鉴的方法。
数字档案馆资源建设
由于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其创建、组织、保存、检索、传播利用的方式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数字档案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对各类型数字资源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类信息资源的个性特征及潜在关联,选择合适的元数据标准、信息组织方式及资源展示模式,为智能化的信息检索和知识服务提供基础。
1.信息资源的创建
高校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首先应规划资源数字化的范围,即哪些资源需要数字化、数字化的程度如何等。在这一过程中应考虑到高校自身的特色,对重要资源及使用率比较高的资源进行优先投入、重点建设,使数字化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尽可能的系统、完整。以交通大学馆藏资源为例,对于纸本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首先考虑利用率较高的文书档案(主要包括校发文、学生成绩、新生录取名册及毕业生名册以及其他材料)、基建档案、照片档案等。
2.信息资源组织
信息组织也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方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数字档案馆的信息组织应尽量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能对各类档案信息进行定义、标记、描述、识别等;(2)能对各类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多个角度的加工,如检索、传递、过滤、链接、合并、重组等;(3)能按不同的要求,如档案类别、档案用户对象等,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组织。
目前国内高校档案馆的信息资源组织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在资源描述方面,各高校的资源描述方式不尽相同,对相同资源的描述元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数字化环境下会暴露出更大的弊端,一方面不利于校际间交流;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给信息资源间的互操作以及档案系统软硬件革新带来更大的不便。在信息资源组织利用方面,各档案馆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和知识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标准化建设应该是目前乃至未来高校档案领域资源组织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此基础之上,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组织应考虑到馆内信息资源的收集、描述、检索利用等整个过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从用户角度出发,在符合通用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机构的元数据应用方案,功能全面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化的档案服务。
数字档案馆资源利用及服务模式研究
1.档案馆门户网站建设研究
档案馆主页是档案馆提供服务的窗口,通过对国内外档案馆主页的分析调研,笔者认为高校档案馆在原有功能基础上还应适当扩充模块,增强界面的友好性和易用性。
对此笔者调研了国内知名大学的档案馆网站,选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8所高等院校作为调研对象,对其门户网站的内容、形式和功能模块进行比较分析。各个档案馆的网站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档案馆概况介绍模块,主要包括新闻实事、档案馆基本情况、校史、档案展览、本馆资源收集利用方法、档案法律法规、工作动态等等的介绍;(2)档案馆服务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为用户提供的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查询及获取服务、以图片或多媒体形式进行的档案资源展示、网站导航、常用样本下载等;(3)交流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档案会议信息、档案学术研究进展、学术交流、内部论坛等。某些高校还提供了档案利用的预约服务以及针对本馆馆藏的特色服务等。
综上,通过对高校档案馆网站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的档案馆网络服务主要是以馆内资源作为服务的出发点,提供基于资源的服务,并没有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这样的网络服务模式无法时时了解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知识层面的服务。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高校档案馆信息服务应该从一般服务向知识化服务转移,着重提高为用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在档案馆主页增添档案馆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是信息机构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的基础,主要包括事实性和知识性咨询、方法咨询、专题性咨询等,提供信息咨询的方法也包括计算机检索以及专家咨询等。(2)档案馆对于个别机构用户及个人用户,应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例如针对校史编纂、校庆等主题提供定题服务、针对某个机构提供主动推送服务等。以交通大学档案馆主页为例,原有的功能可参考其他高校进行进一步完善,如在资源展示模块可以采用图片、多媒体以及立体三维展示功能,在交流功能方面可增添档案学术交流模块及内部交流论坛等,在服务功能方面增添个性化信息空间、参考咨询服务、情境敏感识别等功能模块。
2.信息资源的检索及获取
目前国内高校档案馆所提供的检索方式主要包括关键词检索和高级检索,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关联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和复杂,用户的信息素养逐渐提高,对检索结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数字化环境下,高校档案馆应该与时代共同进步,充分利用全文检索、语义关联及智能检索等技术来完善信息检索过程,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检索及信息获取服务。
篇3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资源 建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06-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开始朝着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两个方向发展。面对着如火如荼的信息技术浪潮的席卷,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社会信息的激增导致图书馆置身于信息海洋之中,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作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该遵循一定原则,以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一)系统性原则
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文献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统一于图书馆这一整体之中。系统的相互联系性,为我们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实用性原则
图书馆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文化的需求而建设的,所以它的资源建设离不开实用性原则,当然不同的图书馆区别也是有的。如有的图书馆主要是为全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服务的,而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各类型图书馆有自己特定的读者对象,各类读者的需求也不一样。
(三)特色化原则
信息资源特色化是指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具有独特风格。特色化主要包括专业特色、地方特色、文献类型特色、文种特色。同时,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地方情况来使自己的资源具有独特风格。
(四)协调合作原则
协调性指各级各类图书馆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协调合作。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时,可以联合议价、联合购买使用权等。
二、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随着网络的普及,图书馆的建设方面很多:如文献资源的建设、数据库资源的建设、网络资源的建设、检索功能的建设。只有将图书馆的资源与网络资源结合在一起才能称得上完整的信息资源建设。
(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国家信息资源建设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国家信息战略的底线。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方式有两种:陷入方式和非购入方式。购入方式是指图书馆用货币购买文献资源,它包括预定、委托代购、邮购、复制等方法。非购入方式是指图书馆免费或使用少量经费获得各种非卖品文献,这是广辟途径扩大文献资源的重要方式。许多内部资料学术性强,情报价值高,但又不作为商品销售,对这种文献只能采用呈缴、调拨、征集、交换、赠送的方法获取。
(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虚拟馆藏,而非图书馆实实在在拥有的,相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而言,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采集、组织、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自己图书馆的资源上传到网络上;二是取其精华获取网络资源为读者服务,只有满足于读者合理需求的图书馆才能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
网络在空间上是无限延展的,它里面包含了国内外的无限的资源,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资源宝库。日前,获取网上信息资源的途径主要有:购买、租赁和免费取得。获取网上信息资源的方法有:1.精心筛选信息。本着为图书馆和读者负责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把一些充满负能量的内容筛选出去,留给我们广大读者有用的、有意义的、充满正能量的信息资料。2.网上直接获取信息。在因特网上浏览时,可以直接将有用的信息转移到指定的文档中以便利用。3.利用搜索引擎。网上信息均有相应的检索工具即搜索引擎。4.订阅网。档案图书馆可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地配置资源,订阅一些网络空间里检索不到,但是该区域的读者还需要的信息。
(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目前,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另一类是非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即传统的文献资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是指文献资源的数字化。
(四)数据库建设
在信息资源建设中,数据库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把它单独列出来。目前,国内许多图书情报机构正在建设数据库,通过图书情报网络可以统筹建设各类数据库,达到节省经费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应从实用性原则出发,控制信息资源数量,提高信息资源质量。实用性原则的本质是针对实际使用需要建设信息资源,它不是以信息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的,而是以建立符合实际使用的规模适度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体系为最终目的。特别是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而言,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问题,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 烟草信息资源 建设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烟草信息资源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信息化的发展。烟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税收有着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拓宽烟草信息资源的提供渠道,深化烟草信息资源的服务内涵等加以分析。
一、烟草信息资源建设的的迫切性
网络环境下烟草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他行业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行列,以及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盈利,如果烟草行业不能够快速实现信息资源建设,会大幅度地落后于时代,从而严重制约其自身的发展。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烟草信息资源受众群体不断拓宽,如果不能尽早实现烟草资源信息化,就容易导致服务提供不完善,获得信息资源困难等,从而影响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进程。
二、网络环境下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就必须符合网络发展的要求,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以及用户的实际需要。所以,在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在网络发展的要求下不断符合企业的要求,并且根据用户的需要来不断进行建设。
(一)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必须要有一支能够胜任信息资源建设的队伍。在烟草企业推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就必须保障企业内部员工能够掌握烟草信息化知识和技术,能够对烟草信息资源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并且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地根据企业以及用户的需要进行创新。只要这样,才能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公布,能够促使信息资源库的不断扩大和及时更新,使得信息资源库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培养一支能够胜任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任务的人才队伍,通过对各级烟草公司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信息化技术;同时,开辟出一条信息传递渠道,使得信息资源能够准确快速地共享。
(二)烟草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应尽量做到全面准确。我们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库建设,就是为了实现烟草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查询,使得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烟草信息动态,所以烟草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一定要做到全面、准确。在烟草信息资源库的整体架构中,应该通盘考虑各个地方存在的实际情况,在基本信息一致的基础上对各个省份的具体信息统计内容做一定程度的增减,使得信息录入能够更加符合本省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建设烟草信息库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省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充分掌握各省的烟叶种植类型、卷烟制作类型、卷烟销售的主要品牌、卷烟库存状况及订购状况等,按照具体的需要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库建设,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烟草信息资源库的结构合理性和内容全面性。其次,给省级企业烟草企业的资源库建设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使得资源库的建设能够符合本省的实际要求。
(三)烟草信息资源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必须对信息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信息安全是网络环境下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进行烟草资源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旦烟草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我们的信息资源库数据被窃取、被篡改、被非法利用等一些列问题,使得我们企业利益受损。所以,很有必要对烟草信息资源的信息安全进行多重防护。首先,在烟草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就必须保证烟草信息的安全。在烟草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采用多种防护手段,来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密,同时提高信息资源的安全级别,避免出现因为攻击而将资源库暴露于危险之中。其次,在平常的运行过程中应对服务器等进行维护,避免服务器故障引起的风险。在平常的运用过程中进行服务器维护就是要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加强对服务器的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排查与维护,避免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
三、网络环境下烟草信息资源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在省级公司之间实现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很多省公司等都有自己的烟草信息门户网站来公布烟草信息,让经销商通过网络渠道订购卷烟、查看卷烟供应的基本情况等,基本实现了烟草信息资源的公开以及烟草订购的信息化。在这些省级烟草公司信息资源化的建设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自己管自己,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建设,没有考虑到同内网的兼容性也没有同其他的省级公司进行合作,这导致了技术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的大幅浪费,造成了信息的大量重复以及人力与物力的浪费。所以我们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推行合作开发,共同维护,减少成本,提升效率。
(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中应该注重信息开发的效益。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就是为了促使烟草行业的资源信息化,使得烟草信息能够实现方便的存储、统计、提取和共享等,从而提升信息共享的效率,获得企业效益的增加。所以,在进行烟草信息资源建设中一定要坚持速度和质量并重,实现烟草信息资源建设的效益化。不能够只注重烟草信息的存储而忽视了信息的统计和处理,使得信息存储变得毫无意义;也不能够只关注烟草信息的统计和处理而忽视信息的录入,使得前者为无本之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对烟草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对烟草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信息资源队伍的建设,使得建设好的信息资源库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和维护;对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应该要求内容涵盖全面等,只有如此,烟草信息资源建设才能够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摘要:主要介绍了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七年来特色资源建设的进展情况,提出了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
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以下简称“共享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财政厅和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按照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快构建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资源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在进行地方特色资源整合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资源服务模式,使资源建设呈现特色。截止到2009年,共享中心接受国家中心资源15TB,购置、自建资源达l0TB资源总量共计25TB。内容涵盖电子文献、舞台艺术、音乐美术、影视作品、农业科技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图文声影并茂、形式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为本省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数字文化资源服务体系。
一、理清思路,保障建设
几年来,共享中心依托河北浑厚的燕赵文化底蕴,以河北地方戏曲、杂技艺术等资源为主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音、视频资源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独立研发的互动系统为媒介,建设形成独具河北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
在建设过程中,共享中心根据2004年河北省文化厅下发的《关于整合省直文化系统信息资源的通知)}(冀文社字〔2004]20号)成立资源建设和策划指导小组,由精通资源建设、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建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等领域的专家或行业带头人组成专家委员会,对资源建设的选题、加工进行审林指导;并落实专人负责栏目刊载信息内容的搜集、整理与提供工作。使得共享工程的资源整合与加工工作更加专业、详实、有序和合法。
二、资源整合,特色鲜明
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的核心。要保证共享工程长久、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建立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以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收集、整理、加工、整合共享工程地方的、民族的、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库群,要充分体现资源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主导地位。为此共享中心在对全省各地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了《燕赵文化信息资源总目录》。其中视频600部,共计6506;图片1500幅,共计25G;书籍200册,共计6000万字。
资源建设中始终贯彻由专家小组对资源建设课题进行论证,对决定加工制作的资源进行筛选和审核,对加工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的原则。七年来,共享中心以共享中心网站为服务平台相继推出了燕赵文化名人数据库、河北精品杂技数据库、河北梆子数据库、红色旅游数据库、燕赵十三梅数据库等一批具有燕赵文化特色的高质量精品资源数据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燕赵名人数据库收录了河北历史文化名人,共计8646条。河北精品杂技库收录了“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1-12届的参赛作品、演出剧照、杂技评论等,共计200条,视频50部,图片60幅。河北梆子数据库主要包括河北省各个院团的精品演出剧目、演出剧照、艺术创作理论等,共计100条,视频30部,图片50幅。红色旅游 数据库包括河北省著名红色旅游景点、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红等栏目,共计300条,视频5部,图片100幅。燕赵十三梅 数据库,完整的展示了河北艺术届十三位荣获全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演员的生平、艺术创作、生活趣事等,共计220条,图片200幅,文字150万字。这些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河北文化的独有魅力。
三、规范建设,打造精品
2008年,根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共享办仁2007]12号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7年地方资源建设指南》通知的要求,共享中心经过深入调研,认真筹划,科学论证,集中制作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文化数据库。数据库的策划立足“燕赵文化”这一主题,表现独特的内涵和特点。著录细则和加工数据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标准规范》执行,著录项目按国家中心的要求,参照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支持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的研究成果等标准进行;对于电影、电视、音像出版物等视频资源的元数据描述,按国家中心推荐、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进行。目前,己完成河北地方戏曲资源数据库、河北古建筑及风光资源数据库、河北红色旅游资源数据库、河北年画、内画资源数据库、河北皮影资源数据库、河北陶瓷资源数据库、吴桥杂技资源数据库等七个特色数据库,共计数据2200条,视频175集,共3350分钟,图片1800幅。2009年,共享中心又着手构建河北皇家陵寝资源数据库、河北民歌资源数据库、河北民间故事资源数据库、河北民间剪纸资源数据库、河北谚语资源数据库等五个资源数据的框架,建设完成后将与前面七个数据库构成体现时代性、艺术性、研究性的大型燕赵文化数据库群。
四、技术研发,创新模式
在共享工程实施过程中,共享中心感到在文化资源的传递中,群众的参与性不够,互动性不足,在资源建设上缺少贴近最基层群众的资源。共享中心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通过对其可行性分析研究,决定研发一款更具针对性、灵活性的文化服务互动系统,进一步拓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服务功能,增强共享工程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广大基层群众多受益。遂自主研发了“网上跟我唱”音乐戏曲互动系统、“我的DV”网上行系统。 (一)“网上跟我唱”音乐戏曲互动系统
河北广大基层农村拥有身深厚的戏曲文化基础,针对农民群众喜欢唱戏听戏这一特点,以“打造文化服务新品牌助力和谐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历时一年,自主研发了专门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需求的文化娱乐系统—“网上跟我唱”音乐戏曲互动系统。
该系统收录京剧、河北梆子、老调、丝弦、西河大鼓等唱段300多首,集学、唱、赛为一体,具有强大的搜索、唱录、录制上传和在线演唱等多种功能。真正实现了自点、自播、自唱以及开展比赛或联谊活动需求,既可自娱自乐,又可以戏会友,是基层群众充分体验在线娱乐的感觉。
2006年11月,“网上跟我唱”音乐戏曲互动系统正式在共享中心网站和河北省近千个基层服务点开通使用。利用此平台,共享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网上跟我唱”活动,并到农村、社区、学校、军营、企业开展推广活动,一周内有5000余人次参加了网上演唱、比赛活动,上传群众表演的戏曲唱段近千段。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彦博称赞说,“网上跟我唱”是一个创造性的举措,创新了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模式。2007年11月,这一服务系统荣获了2007年度文化部“群星奖”中的服务奖。
(二)“我的DV”网上行系统
一直以来广大基层群众面临着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以往的服务模式,诸如:光盘下发、移动硬盘拷贝、卫星网络接收、电影放映车等虽能缓解部分问题,但相对基层群众的巨大需求还是显得不足。另外,随着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基层群众对于资源利用的互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这一需求,并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共享中心开发了互动系统之二—“我的DV”网上行。
该系统使用户可以在WEB端通过浏览器以及DV客户端进行视频点播、文件上传、语音聊天、视频聊天、视频会议等的操作,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和其他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咨询,起到了综合娱乐、互相学习交流等效果。视频点播服务中有大量的戏曲视频可供基层群众欣赏观看,可为5万个基层服务点提供服务。与以往的服务模式相比有着节目更新及时、操作使用简便、播放速度流畅等优点。良好的互动性,使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上传自己拍摄的精彩视频供其他参与者欣赏。
篇6
网络信息资源促进了东西方图书文化理念的融合。网络带来了东西方整个文化的一次大的交流,在图书管理理念、方法及图书服务工作方面也使得东西方的图书学界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双方不同自然地理文化环境、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科技文化环境、教育文化环境、宗教文化环境,产生的图书馆文化也就不同。但随着文献活动面越来越大,受传者越来越多,公开性和普遍性就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东西方图书文化越来越趋于融合,整个图书馆文化就越来越多元化了。
网络信息资源促进了东西方信息管理技术的交流。网络条件下,东西方图书管理的技术传播更方便了,不同图书馆之间的技术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大家相互取长补短,使得各自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总之,网络对于现代图书馆的冲击是巨大的,在采访、流通等各个环节,在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各个方面,在服务技术和效率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现代图书馆人,只有不断进取,适应并且掌握它,才能不断扩大现代图书馆的影响,成为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
高校图书馆网络化的发展现状
就整体而言,我国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建设起步比较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10月,云南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一期工程进入运行阶段,该网络联结整个云南省的高校图书馆,并与Internet网络互联,为科研人员提供进入文献领域快速便捷的通道。此项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络建设的良好开端。同时,在原国家教委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各成员馆的建设大部分都已完成。CALIS是以CERNET为依托的资源共享系统,由全国性的文献信息中心、地区性的文献信息中心和“211工程”立项高校图书馆三级构成,并与国外文献信息系统互联,形成中国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的文献保障体系。这一系统整体性强,目标明确,资源布局合理,是中国高校图书馆网络的重心。
就个体而言,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包括了图书馆各部门关系网的建立;运行和检索办公自动化系统、本地书目数据库、各类资源数据库等虚拟图书馆的建立;图书馆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与Internet的衔接等。事实上,我们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网络化,我们正处于网络化的发展阶段,所以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我国高校的现状进行图书馆网络的合理组织。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问题
网络信息缺乏深层次控制,分类体系不规范从而造成信息资源浪费。高校图书馆在组织网络信息时,只是注意对网站的链接,缺乏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揭示和深层次加工,只能为用户提供查找途径,不能为用户提供知识单元和信息处理结果,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不同于传统信息资源,其文件名、题名、内容、地址频繁地更改,无法用传统的编目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编目。各搜索引擎使用各自的分类体系,缺乏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它只能提供网络分类目录浏览的查询方式。由于信息组织与标引缺乏控制,使误查率、漏检率较高,往往输入一个检索式,检索出一大堆网页地址,其中大部分是冗余信息。信息资源因为没有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而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有的数据库建成后即成死库造成资源的浪费。
搜索引擎系统收集的信息缺乏针对性,缺少本校特点的自建数据库。搜索引擎系统收集的信息由于缺乏针对性,无法区别对待不同用户的检索需要,更无法提供多层次的检索需要,使用户不能鉴别网络信息的质量,在检索原理上,其检索效果的输出一般以检索词的相关性大小排序,它并不按照信息的相关质量标准排序,其检索过程增加了个体判断信息准确度的强度,不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许多高校图书馆缺少自建网络检索工具和学科导航库,虽然一些高校图书馆引进了数据库,但大多数是一些一般性、通用性的,专题、专用的数据库,搜索工具不多,检索出的信息数量大,检准率、专指度差,所获得的学术信息低。另外一些高校电子阅览室等各部门设置了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应用、不同的技术平台,信息难以交流与共享。
图书馆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高校从事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的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既懂英语又擅长计算机和网络操作,同时又掌握有关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才不多,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软件设计人才严重缺乏,从而严重困扰了网络化资源共享的发展。由于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广泛化和个性化,分工将更加明确,网络导航员、参考馆员、学科馆员将越来越受到欢迎,熟悉传统馆藏的馆员在复合图书馆时代将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文献资源的网络化,为图书馆的资源构造了新环境,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同时又由于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诸多困难,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挑战。作为提供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如何在网络时代,增强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适应社会信息资源网络化的要求,这就是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新任务。
更新观念,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一是要更新文献资源建设观念,要适应资源建设的内涵、功能、性质和方法发展变化的现实。二是更新分散发展的观念,适应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在各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要因地制宜,寻求适合自己馆藏特点的模式。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各种文献信息资源,要注意与科学结构的一致性、等级结构的协调性、知识结构的互补性、类型结构的梯次性,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和筛选,形成一个与印刷型文献交叉、渗透、互补的完整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尽管互联网的出现拓展了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但是馆藏建设仍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何选择最有用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网络上各类型信息资源的收集、筛选、组织和保存,充实参考馆藏,做好馆藏评估及维护的工作。首先,根据客户的信息需求,选择一批有参考价值的网站和信息源,并根据需要设立相关主题词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二个来源是各种数据库,如期刊论文等数据库,从中可检索到数量可观的本地文献资料。第三个来源是各种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网站等。此外,新网站不断涌现,可借助搜索引擎或网络机器人自动搜索,密切关注,以便发现最新信息。
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向广泛型、综合型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传播的环境,逐步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一,加强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一方面,实现采、编、流、典、阅的计算机管理,其前提是必须有本馆的书目数据库;另一方面,实现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必须有联合书目数据库。第二,建立网络信息指引库。网上的信息资源要成为本馆的虚拟馆藏,必须经过技术处理,使之有序化。为此,图书馆要对信息源进行分类,建立指引库,以便使读者方便地通过指引库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第三,建立馆藏特色资源数据库。本馆特色数据库要以共享为目标,坚持标准规范地建库,才能保证本馆具有共享性与永久保存价值。
加强队伍建设,改善信息服务的方式,开发智能搜索引擎。随着图书馆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已成为共识,要求图书馆组织一批高水平、高技能的业务精英,研究、开发功能强大的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的配置工作是以信息的不断流通来维持其正常活动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能量输入、输出和信息传递、反馈的运行系统,要适应这一系统的运行,应把基点放在信息的交流上,实现两个转变,即完成由知识型的内向素质转变为信息型的外向素质,完成由信息服务的窄面素质转变为配置型的宽面素质。一是个性化信息服务。应用智能、数据推送等技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完善个性化定制机制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对具体用户所需的系统界面、资源集合、检索工具与技术、检索结果等进行定制,实现完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从而大大提高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效率。二是主动信息服务。信息咨询工作应从被动的信息传递转到主动的信息服务,利用互联网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工作人员回答用户的问题或指导用户利用信息,突破服务时间的限制与不便,让图书馆的咨询服务能更深入、更有效率。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扩展了其信息服务能力,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分析,积极采取措施,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技术加以科学的研究,克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不利因素,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和完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质量,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信息资源建设质量,满足用户最大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谷雨、张丽丽:《网络信息组织的方式与方法》,《信息技术》,2007(2)。
2.张丽辉:《浅谈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改进》,《河北科技图苑》,2006(4)。
3.邰峻:《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中国信息导报》,2006(2)。
4.吴菁:《21世纪信息资源管理的趋势――知识管理》,《现代情报》,2006(2)。
5.张伟:《浅析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科技信息》,2006(4)。
6.于纯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
篇7
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研究
城市建设信息是城市建设全过程的宏观与微观的真实的记录,同时是城市未来建设的背景信息源,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建档案馆保管的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数据信息,利用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成为城建档案馆的重点工作之一,更是城建档案馆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使命。
1.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的目的
城建档案实体的作用已经被广大专业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认可,为社会、为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仅提供实体档案服务,更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不仅仅局限于表层档案信息的开发,比如馆藏档案数量上的统计,更要挖掘城建档案中深层次的内容信息。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正是这种深度挖掘专业内容信息的集中体现。要充分实现这一目标,城建档案馆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有效合理开发利用的统计项目体系,从城建档案本身的基础建设入手,对馆藏档案的数据进行充实与完善,进行统计、分析和编研,使城建档案馆提供的信息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参考与服务。
2.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的意义
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的建立在充分开发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对全社会、档案馆自身和利用者都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首先,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全面反映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全面、准确、具体、可靠的前瞻性依据。此外,部分统计结果还为相关部门工作业绩考评带来了有效数据依据。
其次,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是城建档案馆有效合理开发本馆馆藏信息内容的有力工具,有利于城建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促进城建档案馆由单纯的城建档案管理者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转换,便于档案馆业务开展及对外服务质量的提高,为全国城建档案工作和城市建设工作的宏观管理提供可靠信息。
最后,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具有普遍应用价值及代表意义的统计数据,使利用者更加方便快捷的得到有效信息,便于利用者利用。
总之,城建档案馆建立和推行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促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是政府合理规划的智力支持,是城市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有力推动,是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强力保证。
3.建立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的立足点
展望城市及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来自于城市建设的进程之中,更要服务于城市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的统计利用必须展望城市及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植根于社会需求,能够反映城市建设整体概貌,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准确和深入的背景数据分析。
植根档案馆馆藏及服务。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来自于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本身。城建档案馆馆藏资源丰富、专业,数据量大,具备进行数据深度挖掘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档案馆目前所进行的利用服务也可以成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统计的基础,根据利用服务辅助设计统计项目体系。
便于社会利用。对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数据统计还必须考虑到社会利用。统计报表的利用者多是政府相关部门,也不排除科学研究者和相关设计参考部门等个人利用的可能。因而在统计的内容上,必须涵盖馆藏档案的各个方面,但要有重点、有特点地进行数据统计。在具体统计项目上也必须本着便于利用的原则进行设计。
4.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的设计
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工作,依托于具体的城建档案数据。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促进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可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立足于馆藏档案及著录数据,设置一套有针对性的统计项目体系。
制定依据。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城建档案分类大纲》1993年8月国家建设部办公厅修订后印发;《城建档案主题词表》、《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T50323-2001)。
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类型。依据不同的需求,可将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设计分为分类统计和专题统计两大块,其中分类核计内具体的统计项目主要对《城建档案分类大纲》中的分类做了适当调整后进行设计;专题统计主要对城市建设有较高使用价值的信息,按照城市建设中的热点要点进行分项统计。统计摘要如下:
根据以上设计可以形成类似的统计表:
至年区商品房项目统计表
除了以上这些统计项以外,档案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它内容信息的统计,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统计体系。如:
城建档案数据信息专题查询明细表
篇8
论文摘要:文章就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理解与掌握管理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资源组织和解决资源使用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广西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广西先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和利用是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这对扭转农村和贫困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匾乏状况.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资源建设和利用是核心和灵魂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衡量文化共享工程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广西在努力做好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同时,把资源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建设的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1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
广西位于祖国南疆,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与东南亚内陆相交,是联系中国和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和大西南出海通道。广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生态和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世界级的自然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珍稀可贵,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广西又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汉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处,文化的吸纳和辐射空间广阔。这些为我们参与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极有利的基础条件。
为了有序地开展资源建设避免重复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把握着一个准确的定位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中心与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的关系,实行适应需求、有效建设的原则。在国家共拿工程资源建设的框架下将建设的重点放在突出广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资源建设上精心策划、精心选题,寻找亮点创造性地开展资源建设形成广西特色和品牌。对于基础信息资源和共性资源建设,我们的原则是采取与国家中心共享的方式,以达到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多快好省,高效率进行资源建设的目的。
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思路是,以现己形成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工作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将原有其它系统建立的数据库资源按国家中心的相关标准逐步进行整合,为全国共享创造条件,广西图书馆于2006年实现了TRS全文数据库向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数据迁移:另一方面对新建数字资源,以广西文化系统可控资源为主,建立舞台艺术、图书馆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资源;建立适合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实用技术、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学习以及大众生活、社会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源。突出广西地方特色,使广西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成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充分理解与掌握应用系统的功能
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对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对于资源建设的构成和质t至关重要。在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中我们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理解是相关群的概念而不是多个数字资源简单的堆砌;对一条数据的理解不是平面的、独立的而是能体现知识的立体结构、有机关联的。基于这种工作思路我们在资源建设中始终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一直采用由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推荐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国家图书馆开发研制应用于”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平台,该项目2005年获得文化部创新奖。系统由资源建设体系、用户服务体系和资源管理体系组成是一个体系完整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图书馆等单位对数字信息加工、提供利用和管理的需要。该系统数据资源建设以国际元数据标准为基础制定了统一的数字数据著录标准同时采用了标准的XML文件格式使数据加工达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将各馆物理上分散的数字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和存储体现出良好的知识结构性。该系统采用灵活直观的树型数据库结构模式可使数据加工中体现出一条数据的各个层面和与其它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检索到一条数据时可获得一批相关的数据体现出知识的立体结构性。该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资源加工中可实现自动标引、自动分类、主题词自动提取等功能并能快速将加工好的信息资源送上互联网为读者提供服务。该絮统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仅支持大馆进行大规模的数字资源建设,也可在中小馆中用于规模不大的数字资源加工和组织并可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器上使用。
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认真理解系统的基本思想和资源库之间的关系掌握实现系统功能技巧灵活有效的加以应用。目前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两个省级中心和南宁、柳州市分中心利用该系统共建立了20多个数字资源库并建立起了各库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数据间的链接和跨库检索。具体数据尽可能地体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数据的内容增强可读性。同时还可根据共享工程资源利用的需要对数据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不同主题的资源提供利用。如在纪念胜利70周年活动中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就利用资源库中的相关数据共同组建了纪念胜利专题栏目。
2006年,我们在文化厅的指导下利用该系统异地检索的功能完成了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与南宁、柳州市图书馆共同打造的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检索平台建设将广西共享工程元数据分别存放在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的服务器上对象数据分别存于各参加馆的服务器上实现了两个省中心和两个市级分中心,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地的资源共享读者通过一个界面就可检索四馆三地的资源在省区共享工程资源利用中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3精心进行资源组织
利用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资源加工资源的组织是一个重要内容。要体现数字资源的知识网状立体结构资源的组织的理念不仅是建一个库的问题而应是如何建立一个主题资源群体的问题。一个主题资源的构成是由一个主库和若干个辅库组成的屯主库与辅库的关系是根据将要建立的主题资源来确定的。并且主库与辅库也是相对而言的。
如:”文化旅游”主体资源是以景区景点库为主库,与建筑、民俗、人物、作品事件、土特产等库相关联组成文化旅游主题资源:“广西文物”主题资源是以文物库为主库与作品、事件和机构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一广西舞台艺术”主题资源是以作品库为主库与人物、事件、机构和景区景点等库相关联组成的。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建立“文化旅游”主题资源时景区景点库为主库其它为辅库:而建立”广西舞台艺术“时作品库就成为主库其它库与之相关联。因此在主题资源建立时就必需确定该主题资源与其它资源库的相关关系。
在资源建设中我们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广西我们针对两个省中心和市级分中心的实际情况确定资源建设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资源厚度为背景作好资源建设的分工界定分工协调打造各自的精品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区的广西特色的品牌资源。二是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要分析好确定的主题资源建设内容和相关资源编写好资源建设角本确定元数据结构。数据制作遵循国家中心制定和推广的标准规范认真做好数字资源采集、录入、编辑、审校等工作确保录入数据的质量。
另外我们还根据不同资源库和数据所反映的主题设计确定不同的显示模板丰富数据的个性化。通过不同的网页设计将资源整合推荐出来使资源丰富多彩。
4重视版权,依法进行资源建设
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手段,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采取有效的方式妥善解决资源使用问题,避免因版权问题影响共享工程资源的正常建设和利用。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版权的使用问题:
(1 )资源收集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中对于资源的收集我们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注重平时的积累,我们利用公务活动、基层辅导和外出旅游等机会深入到广西各景区、景点和各有关活动现场等进行自主现场拍摄照片、视频和文本资料的采集;二是收集网络上公开、不涉及版权问题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三是对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汇编整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了集资源采集和制作体系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如广西桂林图书馆制作的“古东秋行”(视频)“桂林的雪”(视频),“南宁市图书馆的”老农家”等数据。
(2)通过举办活动获得资源使用许可。有目的的通过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活动组织资源与活动参与者签定资源使用协议书。如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举办的‘’八桂讲坛“和“桂海讲坛“都事先与讲座主讲人签定资源使用协议,包括图书馆举办的Flash科普动画制作大赛、摄影赛、演讲赛、读书征文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这些活动作品资源的使用权问题,获得了一批品质优良、内容丰富的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广西共享工程资源建设。
(3 )通过合作获得资源。广西图书馆加强对正在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所形成的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合,通过广西文化厅获得了一批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资源;2006年8月,在合作互惠的基础上与广西文化音像出版社签定了合作协议获得了大批广西舞台艺术资源,此外,目前还正在文化厅的协调下收集和解决“八桂群星奖“和广西文物的资源问题。广西桂林图书馆与桂林市科普联合作建设“桂林科普平台‘’,具体负责桂林市科普联有关资源的制作与加工获得了一批农业科技和科普资源:还通过征集方式从桂林电视台获得了一批地方电视专题片。
(4)力争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协商获取资源使用权。我们已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准备与共享工程合作单位,如广电、教育和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协商资源使用权问题。
广西实施共享工程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全国独有的两个省级中心的优势本着分工协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突出地方特色、有效建设的原则狠抓不懈地开展资源建设。两个省级中心都建立了专门负责资源加工制作的部门,使资源制作加工持续有效进行。特别是2005年后我们按’‘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大纲’‘的要求,加大了资源建设的力度。广西利用国家管理中心提供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搭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平台制作了广西舞台艺术、广西旅游、广西文物、广西科普、广西人物、广西农业广西政策法规、广西地方文献等地方性、民族性主题数字资源253GB。其中广西图书馆数据35223条、图片15657幅、音视频374部数据量1246日;广西桂林图书馆数据20073条图片103487幅、视频854部,总容量129GB。
南宁和柳州两个市级分中心也利用国家中心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进行数字资源制作并已制作了南宁国际民歌节、南宁印象、广西少数民族和柳宗元文献等资源。
篇9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6—0018—01
学校网站是信息时代学校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枢纽。学校网站既是教育改革的窗口,也是学校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教育创新和成果展示的重要渠道。学校网络是教师交流工作、反馈信息、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小学学生获得信息、深入学习的重要途径,更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而资源库建设是学校网站的后盾和基础。
一、中小学网站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实践证明,校园网的建设发展对中小学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探索青少年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发挥了积极作用。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开展学习,既符合时代的节拍,也符合当前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较之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且教育空间更加广阔,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形式更加生动,教育效果更加明显。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中小学校园网资源匮乏,缺少互动,内容单一,不足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校网络教育仍然无法打破教育人一厢情愿、一面之词、单向输出的单一模式,这种缺少互动的、封闭的网络环境是造成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参与度低甚至活动兴趣低的重要原因。
第二,网络社会环境复杂,信息安全隐患多发,使中小学校利用网络的教育活动受限。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一些内容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为保障网络安全,根据网站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度,学校网站专题栏目信息传输都是专人管理,所有上传信息必须经教师推荐、管理员审核。大量学生注册或登录网站可能造成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需要实施监控。
二、建设高效能、低成本学校资源库的对策
网络资源库建设是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校园网站的管理,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适合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网络资源库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阶段中小学校资金匮乏的情况下,网络资源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实用、易用、有效。主要工作策略是:
1.本校资源,鼓励原创。教师是学校最主要的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库首先要把本校教师在工作中原创的教育教学课件、视频、班团队活动方案、国旗下的讲话、心理辅导案例和教育教学论文等积累起来。这些资源虽然不够系统,但它是本校教师创造性开展教育实践的结晶,大多经过千锤百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日积月累就是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对教师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下载资源,有的放矢。学校信息中心担负着资源库建设的主要任务,应该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分专题下载网络教育资源。如关于少先队的历史、党团队的知识、双百人物事迹、教育科研、全国安全教育第一课、知识百科、学习指南、安全健康常识等等。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下载资源的类别、数量、质量以及时效提出要求。信息中心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善于根据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生发展的要求主动作为,及时捕捉和搜集、下载和整理、宣传和推荐教育教学工作最急需的资源。
篇10
关键词:公共信息服务 资源整合 平台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其的日益依赖,我国的电子政务平台日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也就是说政府办公走向了网络,这给人们了解政府相关信息,提高各项制度实施的透明性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据数据显示早在2001年我国政府网的覆盖范围已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可见电子政务近年来已经成为政府办公的主流。而且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更使其办公自动化和透明化上了一个层次,通过完善的平台建设可以将众多的信息资源惊醒整合,不断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也使得市民对政府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从而减少各项政策在上传下达过程中存在的误差,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同时也加强了政府部门的舆论监督工作,这对于社会大众来讲都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主要论述目前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现状及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的问题所在,并给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供有关人士参考查阅。
一、浅议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跟国家本身在其上面的经济投入和对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尽管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我国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仍旧处于原始阶段,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一)定位不明
我国很多单位设置的信息服务平台过于简单,认为服务平台只要能够提供在线办事就可以,错误的认为信息化是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目的,因此所提供的对外服务仅仅是按照传统的行政职能而划分的,仅仅是改变了一种传递方式,由纸质转变为电子而已,服务平台的定位不十分明确。像是在企业注册过程中审核手续比较繁琐,必须要走工商、税务及国税等部门递交材料进行申请,这种电子政务没有实现简化其本身存在的价值,对于简化工作流程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且因为服务内容的过于简单很难解决市民们的各种问题。所以说这样的电子政务平台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及社会大众来讲没有实质的意义。
(二)信息孤立封锁严重,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人们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用在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上也是很有必要的。但现行的电子政务平台却因为在系统的简历上缺乏规划而造成很多信息被封锁和孤立,加之数据格式也不一致,使得很多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导致相同的数据在各个不同的系统中重复出现,且并不一致。本该协同一致的业务流程由于传统方式而被人为地分割,使得业务环节之间无法形成写作,造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很多信息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信息“黑洞”不受重视
纷繁复杂的需求使得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即使存在80%的相似性,仍有20%的信息空白,形成所谓的 “黑洞”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的需求发生快速的发展,IT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一直以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虽然一直都在重复修建,但其日益增加的需求仍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和发展,不断的投入不仅不会满足业务需求,相反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二、如何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对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来说,整合构架是成功建设平台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我们必须通过现代成熟的互联网技术结合时下流行的智能操作技术,通过系统的研发和技术探讨来进行整个巩新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实现电子政务平台的根本作用,对于此项工作的具体事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据整合
数据整合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具体说来是改造原来各分离系统中的数据,使之可以用统一的方式进行访问。一般情况下,数据整合有两种方式,一是整合物理位置上分离数据,另一种是整合异构数据。数据整合在整个是整个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也是关键,它要求我们必须建议一个统一的数据集成框架,而且要保证各种异构数据及个系统数据之间的信息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它主要采用数据聚合和数据复制相结合的策略,将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处理以满足整个电子政务平台的需要。
(二)应用整合
应用整合的目的主要是将原本分散于系统中的数据通过相应的操作进行整合,以便提供给相应的公众以体现其信息的价值。这种信息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系统间的操作将应用服务整合和访问界面整合这两项工作做到最好。
(三)流程整合
流程整合的主要作用是为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和高效化服务的,它是电子政务平台信息资源的汇总核心,它可以打破各部门的行政划分而独立存在,如此一来便可打破传统,对相应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通常在这一环节我们提倡统一管理,这样有利于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
(四)管理整合
管理整合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平台内部的统一管理,集成平台各组织间的应用及形成人机有效结合的机制,关于这点很多文章中都有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三、结束语
综合全文,本文通过对电子政务平台信息资源整合的实践过程,完善论述其电子政务平台信息资源建设的步骤。为了提高我国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我国必须要建立统一的、唯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通过这种最大限度的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让我国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更好的为大家服务,也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走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显堂.英国政府信息增值开发及其启示――以知识产权制度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9(08)
[2]陶明华,王华,刘秋生.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9)
[3]陈睿.电子政务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信息化建设,2006(05)
- 上一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
- 下一篇:数控程序编程培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