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经济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旅游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旅游经济

篇1

1新乡市旅游经济发展背景

1.1宏观背景

从宏观方面说,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在世界都有目共睹。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迅猛提高从供求两方面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我国的产业政策中已经明确了将住宅建设、信息、旅游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就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目前河南省以及新乡市领导也都认识到了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发展本省本市的旅游业。比如:新乡市政府提出了“五城”共建策略,将新乡市建设成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信用城市、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在很多地方实施了“拆房透绿”工程,将门面房、围墙拆掉,透出绿色为市容增色,同时建设了很多公共绿地,到处都是赏心悦目的风景,除了绿化,还有道路设施的改善等,城市建设效果显著,为发展旅游经济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2微观背景

就主体———旅游者方面而言,平均可支配收入在上升,余暇时间在增多,这就使旅游需求增加;就客体方面而言,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人文类旅游资源,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等;各种旅游设施如宾馆、饭店、旅游、交通等都较为完备;旅行社等各种旅游服务部门的服务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从供给方面保障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2新乡市旅游经济发展思路

现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宏微观条件良好,要快速有效地发展新乡市旅游经济,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新乡市的旅游形象定位与宣传

新乡市政府已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与宣传上还做得不够。一个地方或一个城市要发展旅游,首先应该找准切入点,根据定位来宣传,才能起到作用,否则没有重点地宣传,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

新乡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进行形象定位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从众多资源中找出一个亮点,让它成为新乡市的代名词,就像大家提起麦加就会联想到穆斯林一样。新乡市是众多姓氏的发源地,因此可以效仿麦加,在人们心中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感觉,想起祖先、想起自己的根,就会想到新乡。

定位之后,还要宣传,通过广泛地宣传扩大知名度,宣传时可以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介。在此基础上再对本市的其他有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宣传,以增加客源。

2.2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包括城市的风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得好,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还可以作为一个集散中心,带动周边县区的旅游发展,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城市建设。目前,新乡市在城市建设中已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依然存在问题。

2.2.1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很多交通要道如北干道、建设路等,在原本并不宽阔的自行车道上又划出了一排停车位,占去一多半车道,使很多人将自行车骑到了汽车道上,不仅难看,而且危险;同样会引起自行车转到汽车道上的还有道路排水问题,因为有些路段排水能力太差,一点小雨就能使地势较低的自行车道上布满积水,这些都需要改进。建议:开辟专门空地作为泊车位,不要占用道路,并加强停车方面的执法力度,同时也要设计好道路的排水设施。

2.2.2城市建设的实施问题在拆建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令人不解情况,例如:一条几百米长的路,花了近一年还没有建,有一些房子墙上写了大大的“拆”字,几个月下来也不见动静;更有在黄金地段矗立的一座被拆得千疮百孔的楼,楼上拆得只剩一圈没有窗户的墙,而一楼仍在照常营业,且持续大半年之久也无人问津。

这样的情形被游客看到后,新乡市的形象一定会大打折扣,其损失将难以估量。建议:用行政手段或者经济手段来解决此类问题。

2.3旅游产品及其客源市场的开发

新乡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比较分散,因此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应该学会取舍,将精力、财力集中在一些特色产品上,笔者认为以下几种产品可以作为重点来开发。

2.3.1寻根朝敬游

新乡具有寻根朝敬的良好资源条件,如:苏姓的发源地在辉县百泉苏门山;华夏林氏寻根地———比干庙,姜姓、吕姓、卢姓、崔姓等60多个姓氏的血缘始祖———姜太公及其故里都在卫辉;原阳是娄姓、张姓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些都是人们寻根朝敬的重要资源和场所。中国人老祖宗的观念比较重,此项产品将吸引大批海内外相关姓氏家族的注意,便于新乡市在海内外知名度的提高。其客源市场主要定位于海外华人,因“叶落归根”是大多数海外华人的观念,能在有生之年回到祖先之地看看也是很多游子的梦想,如果能把这些客源吸引过来,将会使新乡市入境旅游人次大幅度攀升。像2003年10月26日至28日在郑州举行的“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值得借鉴。

2.3.2红色旅游

新乡市的红色资源尤为丰富,是全国乡村干部名人最多、特色农村涌现最多的地区之一。如:我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代表———七里营刘庄及其干部史来贺四十年前就闻名全国,后来又有京华园的缔造者、全国乡镇干部楷模吴金印、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张荣锁等,将这些资源配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农家民风,极具开发潜力。此类产品的客源主要是那些积极要求进步、希望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还包括那些没吃过苦、没经历过艰辛岁月的年轻人,通过红色旅游使他们体会到创业的艰难;另外,也可以让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游客了解到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3.3健康游

健康游产品的开发源自于前阶段流行的SARS疫情,经历过这样一场重大的灾难性疾病,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明显增加,此时推出健康游是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健康游可以利用自然山水作依托,辅以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项目或比赛之类,增加其大众参与性和趣味性,并将环保和卫生放在第一位。例如:就餐时实行“分餐制”。这一类产品主要先针对近距离游客推出,然后逐渐向外辐射,争取将来能吸引到国内各地的游客。新晨

2.3.4中原饮食文化游

新乡市长垣县是全国著名的厨师之乡,其厨师遍布全国,今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就是长垣人。中国人素来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因此新乡如果能推出相关的产品,发展著名的饮食品牌,定能吸引众多爱吃、会吃人士前来光顾,且此种产品的游客重游率会比较高,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

但要注意饮食方面的卫生状况,此种产品在开发时最好与当地的其他特色相结合。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协调各种相关行业的发展比例。目前新乡市的饭店业、旅行社业发展程度较高,景区景点建设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所以应引导资金投入流向景区景点建设上。二是旅游业是非常脆弱的,各种各样的金融危机、财政危机、战争危机和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影响其发展,旅游企业应该学会未雨绸缪,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三是服务的完善,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内容,服务上去了,旅游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好,这里的服务不仅指饭店、交通、景区景点的服务,还应包括各种方便游客出行的服务如咨询、宣传等。

比如:可以在街头树立旅游标牌、旅游导游灯箱图等,方便自己驾车出行的游客。

相信新乡市旅游经济在政府的引导下,在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定会迅速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修订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会展;旅游;城市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136-02

会展旅游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行业,中国会展旅游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国务院[2008]134号文件,要求“利用节假日闲暇时间多,喜庆气氛浓,群众购买欲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扩大市场销售……促进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

一、会展、旅游与会展旅游

“会展”,狭义地说是会议和展览的统称。而广义的会展不仅包括会议(Meeting)和展览(Exhibition),还包括奖励旅游(Incentive)和大型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输、广告、交通等行业,是会议、奖励旅游、大型活动和展览的总称(MICE)。

“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过一年的活动,这些人不会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其根本特点就是旅游者的“异地性”,这与会展及会展旅游极为相似。

“会展旅游”简单的说是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国内知名会展专家应丽君(2003)认为会展旅游是由于各种类型的会议、博览、展览等活动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式专项旅游产品[1]。对于会展旅游的定义,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这里采用国际上的定义:会展旅游就是MICE,即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和奖励旅游。

二、会展旅游的特点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在一些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已经引起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它被认为成为改善旅游业产品结构的一个支点,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的一个新的动力。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会展旅游渐显繁荣,充满活力与竞争,呈现出以下特点:

1.消费档次高。由于会议人员的费用通常由公司或政府负担,都是因工作带来的旅游,一般不会太计较价格,更重质量,特色、服务等,而且参加会议、展览的人士通常都是有一定地位和职务的人,收入水平高,对产品和服务要求较高。他们与普通旅游者相比,消费档次高,消费能力强,服务要求高。

2.停留时间长。一些会议、展览,特别是国际性的会议展览,持续时间长,因此会展旅游者停留时间比普通旅游者要长。根据拉斯维加斯会议及展览协会提供的数字,会议旅游者平均每人在该市停留4.1个晚上,而普通旅游者平均停留仅为3.7个晚上;据香港贸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99年香港普通观光旅游平均停留3.36个晚上,消费4 778港元,而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者停留5.1个晚上,消费10 060港元[2]。

3.综合效益大。会展业是高盈利、高收入的行业,据有关专家测算,利润率一般有20%~25%以上。从国际上来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美国纽约及新加坡、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和城市繁荣。美国每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览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38亿美元。2000年香港举办了60余个展览,240个各类会议,吸引了31万海外参观者,这些人平均在港停留4.8晚,人均消费1.61万港币(不包括参展费用)。

会展旅游的发展还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推进城市市政建设、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如1996年举办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德国政府拨款70亿马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汉诺威成为世界公认的“展览王国”,并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4.创汇能力强。由于国际性会议和展览吸引的海外客商不仅数量大,而且消费档次高,因此与普通旅游者相比能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参展商为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例如即将举办的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达到历史之最,其中有一项就是展示美食的,可以让大家吃到正宗的外国美食。

5.不受季节影响。一般旅游,由于旅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每年的春秋两季,尤其是劳动节、国庆节期间,是中国各大城市的旅游旺季。游客可能会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而放弃一次旅行计划。但是会展旅游,尤其是会议旅游,因为他们是在会展或是会议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不会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因此弥补了旅游业的不均衡性,增加了旅游淡季的营业收入,而且还促进了旅馆业等旅游服务行业的稳健发展。

会展旅游综合会展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优势而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是会展业优先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展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会展旅游为城市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开发出一个极大的市场。在法国一年举办的700多个国际会议中,巴黎占了400 多个,1998年,巴黎的会展旅游收入就达到了40 亿法郎,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展之都;2002 年上半年,在浦东召开的各类会议达407 次,游客达734 万人次,使浦东的旅游收入超过15 亿元[3]。这些例子都很好地说明了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会展旅游能为城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城市发展会展行业,一般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昆明市99 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会展期间,参加者近千万人,均告爆满,出入昆明的飞机票、火车票也售罄。大批游客如潮水般涌入,给云南的旅游、餐饮、娱乐、宾馆、交通、通讯等行业带来了滚滚财源,仅前九个月的旅游总收入就达174亿元,同比增长62.45%,旅游外汇收入达2.38亿元,同比增长31.8%[4]。可见会展行业的发展,给会展的举办城市创造了丰厚利润和空前繁荣。

2.会展旅游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会展旅游消费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方面的消费,而无论是国内数据还是国外数据都已经证明,商务会展游客是不同旅游细分市场中消费支付能力最强的群体。因此他们的消费注入会展举办城市,很大的增加城市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娱乐各个部门的收入,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几年,中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会展经济发展迅猛,现已初步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会展经济体系。就上海而言,有40 多个海内外知名国际性会展选择在上海定期举行。上海有四大著名展览场馆,2000 年上海举办了199 场展览会,而APEC 会议更是提升了上海会展业的地位。再看广州,中国最大的广交会每届成交额超过150 亿美元,带来的直接收入是60 亿元人民币。有资料称,广州一次大型会展,其投入和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之比是1∶10 。北京在举办奥运会成功后,发展会展旅游更有优势。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经济的平均拉动系数为1∶9[5]。

3.会展旅游的开展能实现城市产业升级。会展旅游的前提是举办国际性会议和展览,由此而引发的旅游。举办国际性会议或展览必须要有相应的设备与之匹配,为了迎合需要,必须建造大型的场馆设施,如为了举办2008奥运会,成功的建成了鸟巢,奥运村等基础设施;为了2010年的世博会,上海在浦东建立世博会展中心。这些设施在举办完展览之后,必定会引来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去观光。会展有助于企业了解有关产品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加速技术的传递和流动,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4.会展旅游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会展是最为有效的营销中介。在每个大型会展之前,会展举办方都会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宣传,增加其知晓度,这就从一定程度上为参展商做了一个宣传,只要在展览期间好好表现,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接触各个行业或市场的众多客户,让他们发现未曾有过的消费品或消费信息,促成大范围、高效率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供给信息与市场需求高密度、低成本,面对面的配置,免去自己花大量成本为自己做宣传。

5.会展旅游的发展能增加社会就业。据统计,在香港每年会展业大约可提供90 000 个就业机会,1996 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创造了10 万个就业机会,获得了145 亿马克的利润及45 亿马克的税收。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计算得知,每增加1 000 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而在中国,专家预计会展业的带动效应相对弱一些,但无论如何,对于人口密集的中国大城市而言,会展旅游的发展无疑为增加城市就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另外,会展旅游可以与旅游消费券联系起来。发放旅游消费券也是拉动旅游消费的一种方式。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认为,旅游消费券的收入弹性系数为1.88 [6],也就是说,消费者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消费就会增加1.88个百分点,因而“乘数效应”明显。所以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展旅游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对其整体规划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就旅游行业而言,会展旅游并非大众产品,但确是旅游行业中最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分支;而就旅游产业的功能而言,会展旅游的开展,将最能体现旅游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应丽君.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10-11.

[2]赵春霞.会展旅游管理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7.

[3]魏园园.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4]黄远水.旅游资源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7.

篇3

[关键词]旅游经济 产业脆弱性

一、传统旅游经济城市发展背景

(一)社会背景

旅游经济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经济结构的转变成果日益显著,旅游产业这种新型的“无烟产业”,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日益显示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了表现。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其中,城镇居民31.95亿人次,增长14.03%;农村居民12.4亿人次,增长4.38%。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增长15.19%。其中城镇居民花费3.22万亿元,增长16.77%;农村居民花费0.71万亿元,增长8.56%。同时中国旅游局预测,未来几年中国仅国内旅游业都将保持高位增长,2017年预测表如图1所示。

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经济的高效益可以

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促进各个产业的发展。在活跃经济的同时,旅游业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对劳务量需求较大,可以为社会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二)城市发展方向的自我选择

旅游城市大多以自身条件为依据,进行发展方向的选择,以此其分为了资源性、经济型、混合型三种旅游城市类型。而传统旅游经济城市大部为资源性城市,依赖自身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以开封市为例,一方面,开封属于八朝古都,历史悠久,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业发展基础,不论是城市文化底蕴和城市的环境建设都具有古风古韵。另一方面,开封城市面积小,人口数量少,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不具优势,所以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就成了开封重点发展层面,逐步发展为以旅游业为单一支柱产业的经济结构。这是城市长年发展方向自我选择的结果,也是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的结果。

(三)互联网的推动:

互联网的社会全面覆盖给旅游业提供了大量发展渠道。对于传统旅游经济城市而言,互联网的发展更无疑是一双无形的手大力的推动其发展。首先,互联网将传统城市宣传难度大幅减小,使得其被众人所知,获得持续消费者。其次,互联网为消费者解决了在小城市找住所难,到了旅游地却没地方住的难题,实现了线上预约,方便了消费者,消费可能性高位上升。

(四)消费者选择导向

社会经济得到发展,随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物质消费能力提升,闲暇时间增加,必然性的导致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享受型消费占比逐年上升,旅游自然而然的便成为了最具竞争力的选择。旅游形式多样化,在线旅游、移动旅游等逐渐兴起,旅游者对旅游服务品质的追求也不断加深。

二、发展的脆弱性

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阿什沃斯和佩吉(Ashworth&Page)认为,旅游业能够给城市带来持续的经济利益,但那些高度依赖于旅游业的城市经济却从旅游业获利较少。旅游业是敏感性行业,易受外部环境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以旅游业为单一支柱产业的城市经济容易受到旅游需求变化的冲击。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众多旅游城市中,将旅游业作为单一产业支柱的城市所占比例不小,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传统旅游经济城市,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便成为了公众关注的问题。

旅游业具有依赖性、波动性以及季节性等弱点,是一个敏感性较强的大产业,旅游城市对旅游业强烈的依赖性必然会导致旅游业的弱点暴露在其经济系统中,从而表现为旅游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一般来讲,旅游城市对旅游业依赖性越强,其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就越明显。一方面,传统旅游经济城市的脆弱性主要在于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以旅游产业为单一支柱产业,在此前提下,城市的环境、文化等方面的的建设就具有方向性,围绕旅游的主题进行发展,就业机会也大部有旅游业单一渠道提供,这就意味着一旦城市旅游业出现发展难题,那么传统旅游经济城市的失业率就会大幅上升,不仅影响经济的长足发展,也将带来难以在短期解决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也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了持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城市经济波动加大,经济辐射能力差,较难实现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难度较大,这就加剧了城市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

三、产业多元化调整

传统经济旅游城市的产业结构脆弱性要求其实现城市产业多元可持续发展。

首先,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从根本上降低城市经济对旅游业的依赖性以及就业机会提供渠道也将多元化,从而增强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和产业吸收能力,与周边城市a业进行交流合作,发展相关产业,进一步实现多元化发展。从基础上来说,提高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多元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教育投入的提高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呈现正相关,它们的提高意味着城镇人民的自我认知和就业选择的提升,进一步将增强传统城市的应对能力,降低其在经济波动阶段的受影响程度。

篇4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旅游 资源 开发保护

一、相关概念分析

1.循环经济理论的含义、本质及遵循原则

循环经济就是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按照生态规律规划、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及环境容量,尽可能以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为来源,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自然循环过程中,融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为一体经济活动,以使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充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少的程度,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得生态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向,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循环经济中的物质利用模式遵循了生态规律,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因而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在实际操作中,循环经济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减量化原则是针对输入端的,旨在减少物质和能量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从而达到尽量节约资源及减少废弃物排放之目的;再利用原则:目的在于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地使用产品,延长产品从投入使用到成为垃圾的时间;资源化原则(再循环原则):就是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实现回收利用的最大化,以减少末端处理量。

2.生态旅游城市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旅游新时尚,生态旅游的主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满足人们对自然区域的向往,保护其资源与环境;二要考虑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使经营者意识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的并重性,从而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促使旅游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这与传统旅游最本质区别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的同时,寻求适宜的利润和环境资源价值的维护。生态旅游区的建立则可以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此对生态旅游城市进行如下定义:所谓生态旅游城市是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原理,遵循生态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以生态城市的建设为基础,以城市生态旅游为主线,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为核心,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生态旅游城市是生态系统、旅游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平衡体系。建设生态旅游

城市,必须要综合协调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促进文明、舒适、可持续的人文环境的发展。

二、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的内在联系

1.两者都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论

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宣言,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诞生。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自循环经济诞生之日起,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而生态旅游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甚为密切,早在1983年“生态旅游”一词被IUCN生态特别顾问谢贝洛斯理解为: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方式是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里已蕴涵了可持续发展的特质。现今,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它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并将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于旅游业各个层面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也是生态旅游的灵魂之所在,因而,可以说循环经济与生态旅游因贯彻可持续发展而联姻,同时生态旅游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走着循环经济之路。

2.两者都以生态经济为实质内容

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将经济系统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的一个分支率先触及了循环经济的实质――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而生态旅游无论其核心理论、支撑理论,还是相关理论都体现出其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实质是实现旅游业发展的真正生态化。

三、生态旅游城市的循环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无规划,造成了城市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文明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必须建设生态旅游城市,重视循环经济理论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

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就是城市生态发展的结果,倡导的就是城市与自然环境、人与生存空间的和谐统一及良性循环。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应该充分认识城市的循环结构系统,并应该借鉴生态系统的共存原理,加强城市系统的内部循环与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高效利用,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与能源,建立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建立城市与自然环境、人与生存空间的和谐统一及良睦循环。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循环经济理论是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取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上,应该把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和城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并实现其内部之间的循环和谐,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建立生态城市系统,取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旅游城市,要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根据循环经济理论,以最小的环境资源代价谋求城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而放弃发展。既要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休憩质量,又要确保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而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和循环经济型的现代城市发展之路。

四、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生态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城市旅游资源是城市居民所共用的自然、社会资源,其开发利用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融入循环经济理论的原则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综合地开发与保护,并将其与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融入一体,从而使城市旅游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城市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该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3R原则,系统地减少和避免过多的旅游资源破坏,进行合理的规划,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旅游废弃物的排放,最终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

1.重视对城市旅游生态的综合保护

对全民进行教育和宣传,更新陈旧观念,提高生态保护的自觉性。改变长期以来,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忽视旅游污染的思想观念。同时,加强对旅游城市和景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治理污染源。要建立和健全旅游城市和景区的生态管理和监测机构,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指标体系、培养和提高生态保护的专业技术队伍,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治理。另外,还应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基金,除由国家从旅游收入中适当拨款外,主要应由游客和旅游经营单位缴纳,以弥补生态资源的耗费。生态环境基金也要建立有偿使用机制,使之不断增值。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开发、保护城市旅游资源,必须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务院己颁布《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环境保护法》、《森林保护法》、《海洋保护法》等10个有关保护生态的法规,并酝酿制定《旅游法》。各城市及其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法规,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并逐步组建一支生态执法队伍,宣传生态法制,严肃处理破坏生态的案件,培养公民的生态法制观念,促使生态保护走上法制的轨道,蔚为风气,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实现良胜循环。

2.重点保护城市的建筑格局和文化遗产

城市是立体的图画,流动的风景线。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承载、凝固的不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也是文化产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结晶。大众的流行文化和心理,鲜明地积淀在城市建筑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性质的城市名胜古迹、建筑景观不一样。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开发城市旅游资源时要注重保护历史遗留的古城遗址、古建筑风貌,加强各名胜、景观、景点的防火、防盗、防腐蚀等安全保护措施,加强人们对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同时加强执法监督,杜绝破坏景观、景点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通过城市现代化建设优化城市旅游环境

旅游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和享受,游客到一个城市首先接触的是城市的旅游环境,它体现着城市的物质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水平。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目前,各城市都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步伐,并在不断改善、提高城市的综合环境质量,如各城市均在努力争取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文明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另外,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提供了现代化科学技术,从而提供便捷的交通、通讯,满足了旅游者对旅游城市、旅游景点进得去、出得来,交通方便、安全、舒适的要求。再次,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加强了城市的法律效力,使得城市旅游能够做到依法加强管理,从而保护景点、景区的旅游设施,以及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正泰等: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管理[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张广瑞等:2002~200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篇5

关键词:旅游经济联系度;旅游经济隶属度;动力机制;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235-05

1引言

近年来,山东省旅游业快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陆相林利用SWOT分析模型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提出了山东省旅游发展的战略构想[1];张广海、孙文斐以山东滨海城市为例,量化分析了滨海城市发展的七大动力因子[2];张广海、杨坤对山东省城市间旅游规模差异的发展趋势及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3];海洋旅游兴起后,赵玉杰,焦桂英对山东的海滩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4];张广海、张婷婷通过分析山东省海洋旅游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产业贡献率速度和国际客源市场等地域差异性提出了构建山东省三级海洋旅游园的空间发展模式[5]。这些研究成果为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多偏重于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很少,且缺乏对山东旅游经济联系时空差异和动力机制的研究。因此,本文对山东省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时空差异及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

2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与隶属度的测定

城市或区域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是指各城市或区域间以旅游客流为基础,兼有旅游劳务、旅游资本、旅游技术、旅游信息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如旅游设施的共建、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旅游企业相互间的投资、旅游市场的联合拓展、旅游人才的联合培养等[6]。

旅游经济隶属度是指一个城市或区域相对于另一个城市或区域的隶属程度,它关系到旅游经济圈的划分和旅游经济的影响范围,是研究城市之间旅游经济联系的重要指标[7]。

经济理论认为,万有引力原理也适应于经济联系。采用类似于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的计 算公式测度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是经济学者常用的方法,本文采用类似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公式来分析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状况。

通过以上定量分析及图2可得,相对密切的旅游经济联系使山东省旅游形成不连贯的“H”型空间结构。鲁中地区形成了以济南、泰安为中心的“双核”旅游城市群,和济宁、滨州一起构成“H”型的“一纵”,其中,泰安是旅游经济强中心,形成“山-水-圣人”旅游景区;鲁东地区以烟台、威海、青岛为中心构成“H”型的另“一纵”,是山东的滨海风光旅游区;而胶济铁路沿线上的城市则构成“H”型的“一横”,成为山东的民俗文化旅游区。鲁西地区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较弱,空间相互作用力较小。

4山东省旅游经济隶属度时空差异

吴军、赵岩[9]对山东省17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研究,李雪、董锁成[10]等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进行动态仿真与评价,得出青岛和济南是山东省旅游竞争力最强的城市。通过隶属度模型,计算出2004年和2010年山东省各市对济南、青岛和泰安三市的隶属度值(图3、图4、图5)。

5山东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时空差异的

动力机制5.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旅游发展。2004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为814.67亿元,到2010年成为3058.8亿元,是2004年旅游总收入的3.8倍,数字上的差距说明山东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及城市化的推进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所以2010年相对2004年,山东省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各市旅游发展,对济南、青岛和泰安的旅游经济隶属度值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水平还影响城市人们的收入水平、旅游消费水平。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旅游消费水平相对高,进一步影响了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和旅游经济隶属度。再者,经济发达的城市凭借其影响力本身就容易吸引旅游者旅游参观。

5.2旅游区位条件

旅游区位是指旅游目的地与其客源地的相关位置,既影响到本区域对游客的吸引力,又影响到游客进入时的可达性[11],资源、市场、交通和从业人员等都是影响一个城市旅游区位选择的因素,而其中以交通最优为重中之重。2010年山东省客运总量为248720万人,是2004年客运总量的2.8倍;旅客周转量为164471百万人公里,是2004年的2.2倍;公路密度为146.3km/百平方公里,是2004年49.6km/百平方公里的2.9倍,这说明了近年来山东省交通条件的改善,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旅游经济联系最密切的泰安、济南,一个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研发中心[12],历史文化名城,省际交通枢纽,一个是邻近省会济南,便利的交通,不论是2004年还是2010年,泰安、济南是山东省旅游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城市。鲁东地区特别是青岛,海陆空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区内旅游经济联系密切。与之相比,枣庄、临沂等城市,无沿海优势,又远离省会济南,受中心城市辐射的经济带动作用弱,区位条件最差。

5.3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旅游基础设施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相关联。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中,济南和青岛两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丰厚的物质保障,因此,星级旅游饭店量、旅行社数量、人均道路面积和国际互联网普及率等都比德州、临沂、聊城、枣庄等城市高。另外,山东省旅游基础设施状况存在地域差异,中部和东部滨海城市要比西部内陆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容易吸引旅游者。

5.4旅游资源条件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山东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最著名的是“三孔”和泰山。泰安和济宁与济南、青岛等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有著名的旅游资源。再加上与济南的近距离优势,和济南的旅游经济联系密切,特别是泰安,凭借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在国内外的旅游影响力,各市对泰安的旅游经济隶属度值不降反增。山东省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山水圣人”旅游景区集中在济南、泰安、曲阜和邹城一线;滨海风光旅游区以青岛、烟台和威海为一体;民俗旅游区主要以潍坊为中心,突出的旅游商品为风筝,杨家埠木板年画;齐文化旅游区以淄博齐国故城、蒲松龄故居为主体;黄河口旅游区主要集中在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自然风貌为主体的东营;“水浒”旅游线集中在梁山、阳谷。可见山东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以山东中部和东部居多,且旅游资源种类多,地域组合好,有旅游优势。

山东西部城市,像德州、聊城,身居省内,与济南、青岛、泰安相比,既无区位优势又无旅游资源优势,所以无论是2004年还是2010年,它们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值较低,彼此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不密切,且与中部和东部旅游城市的联系较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是导致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时空差异的重要因素。

5.5政策条件

近年来,山东省逐渐开发省内西部城市的旅游,形成了“水浒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特色景区。各市政府也积极发展旅游业,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出台旅游优惠措施,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各市对济南、青岛的旅游经济隶属度值降低,这是山东省各市旅游业发展的结果。2003年,山东“村村通”道路建设全面开工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交通便捷性,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山东省政府加强宣传力度,打造“好客山东”的旅游品牌,形成“好客山东”休闲会和“好客山东”贺年会两大旅游主题活动,成为山东的文化灵魂,提高了山东旅游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山东省还每年举行很多旅游节活动,像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海洋节、潍坊国际风筝节、青州花卉博览会、菏泽国际牡丹节等,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2004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为814.67亿元,到2010年成为3058.8亿元,是2004年旅游总收入的3.8倍,旅游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实施全民游计划山东旅游经济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3]。

参考文献:

[1]陆相林.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旅游发展战略构想[J].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2006(23):96~100.

[2]张广海,孙文斐.城市旅游竞争力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76~81.

[3]张广海,杨坤.山东省城市旅游发展规模差异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3):1~5.

[4]赵玉杰,焦桂英.山东省海滩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95~98.

[5]张广海,陈婷婷.山东省海洋旅游经济地域结构研究[J].海洋旅游,2005(4):71~72.

[6]肖光明.珠江三角州九城市旅游经济的联系状况分析[J].江苏商论,2008(6):112~114.

[7]刘丽华,林明水.海峡西岸旅游区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25(4):108~113.

[8]齐邦峰,江冲.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9):37~38.

[9]吴军,赵岩.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实证研究-以山东省17市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7(4):117~120.

[10]李雪,董锁成.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竞争力动态仿真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8(6):17~18.

[11]赵亮,李红娜.辽宁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演变及其动力机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27~229.

篇6

关键词:城市旅游竞争力;因子分析;贺州

一、贺州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 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背靠大西南,面向粤港澳,将成为大西南东出粤港澳和出海的重要通道。贺州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及迷人的民族风情,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内涵深邃。近几年来,贺州旅游业总体上呈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贺州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92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9.7亿元,分别比“十五”同期增长96.3%和198.9%;接待入境游客66.4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1896.2万人次,分别比“十五”同期增长98.7%和99.8%。但是贺州市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值得注意的问题。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贺州市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有效地对贺州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为提高贺州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二、贺州市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对贺州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采用计量经济学界普遍承认的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把众多的观测变量浓缩为少数几个因子,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在多个变量指标中寻找主因子,用主因子来充分反映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以达到降维的目的,所得的结果比较符合客观事实。在因子分析中,当各公共因子对原指标反映不明显时,可通过因子旋转法,使得公共因子的贡献较分散,即第一公共因子代表一部分变量,第二公共因子代表另一部分变量,依次类推,这样的处理使各个公共因子有明显的实际含义,有利于分析与解释。

因子分析的核心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将这一思想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设原有 个变量 ,且每个变量(或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均值为0,标准差均为1.现将每个原有变量用 个因子 的线性组来表示,即有:

上式便是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也可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 。其中F称为因子,由于它们出现在每个原有变量的线性表达式中,因此又称为公共因子。因子可理解为高维空间中互相垂直的k个坐标轴;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 称为因子载荷,是第i 个原有变量在第 j个因子上的负荷。 称为特殊因子,表示了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解释的部分,其均值为0。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旅游竞争力涉及的面相当广,它涵盖的指标数量复杂而庞大。贺州旅游竞争力评价是对柳州旅游竞争力状况的一种全面测评和分析,需要构建一套综合、简明、准确、易于操作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反映一个复杂系统的多个指标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计指标群,以此来全面、准确反映贺州旅游竞争力诸多方面的现实情况。从理论上看,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固然越全面越好,但由于受到评价方法和统计数据的限制,往往只能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本文拟建的指标体系在遵循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的情况下,在借鉴前人的关于对城市旅游竞争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西14个地级市的实际情况,构建的指标体系如表(一)所示:

(三)综合评价过程的处理

首先,运用SPSS软件对F1旅游业规模进行因子分析过程如下:

表二是因子分析的初始解,显示了旅游业规模变量的共同度数据,其中第2列是因子分析初始解下的变量共同度,它表明,对原有12个变量如果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所有特征根,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方差都可被解释,变量的共同度均为1(原有变量标准化后的方差为1);第3列是按指定条件(这里为特征根大于1)提取特征根时的共同度,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变量的共同度在96%以上,最大的达到99.7%,最小的也达到96.3%,这表明变量信息丢失较少,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显著,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三、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

终因子解情况,因子经旋转后,累计方差贡献率并没有改变,但却重新分配了各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使得因子更易于解释,其中第1个因子的特征根为3.715,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53.074%,累计方差贡献率53.074%,第2个因子的特征根为3.127,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44.667%,累计方差贡献率97.742%;只要选择前2个主因子,其所代表的信息量已能较充分地解释并提供原变量所能表达的信息。所以,选择2个主因子的信息已能比较充分地反映和代表各个样本代表的旅游业规模。

表四是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法旋转后得出的旅游业规模因子载荷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广西14个地级市2个主因子上的单项因子得分(单项因子得分为因子分析过程中自动生成新的变量),然后以各主因子的贡献率为权数,来确定综合因子得分的计算式为:F1=0.53074F11 + 0.44667F12。

篇7

【关键词】反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探析

引言

进入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我国对外开放越来越深入,这使得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项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热潮的出现使得各级地方政府开始认真规划本地区旅游产业,而旅游区和旅游公司也趁机大量发展旅游事业。城市以其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新颖的建筑风格吸引着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人们的到来,城市旅游已经成为当代旅游业的重要一方面,传统的以自然景区为主的旅游模式不再固定,城市旅游产业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传统的城市旅游规划大多是在原有的城市规划基础上进行,不但不能满足本地区居民的生活要求,而且不能满足外来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城市现代功能与自然景观设计上的冲突越来越明显,采用正向思维已经不能解决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因此,很多学者提出了“反规划”的思维,这种逆向思维能够发现传统的城市旅游规划中的问题并以独特的视角提出解决的方法。

1.“反规划”理论

与很多新颖的理论一样,“反规划”理论也起源于外国,最早国外专家提出了“自然与绿地系统优先”的思想用来解决在城市规划中出现的自然景观与城市现代功能矛盾的问题。后来,这种思想出入我国,最早提出“反规划”的是我国学者孔坚,他指出,“反规划”并非放弃规划或者消极规划,只是其思维方式与传统的规划方法不同或者有很大区别甚至截然相反,学界才将其称之为“反规划”,它是在传统规划方法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思维的规划方法,对城市旅游规划起着醍醐灌顶的作用,面对城市规划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它往往能够给出独特的解决办法。

很多年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自然生态平衡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城市建设中往往不能兼顾可持续发展,为了城市建设牺牲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短期内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然而长期下去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反规划”思想重视的是尊重自然,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城市规划,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从建设用地进行规划,而“反规划”反其道而行之,从非建设用地入手进行整个城市功能区的规划,这种规划方法首先保证了绿化区用地,维持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传统的规划方法是以保证建设用地为目标,而“反规划”思想则是以生态基础设施为目标,在城市规划中优先考虑城市旅游区的自然、人文和生物过程作为优先考虑的过程,通过景观安全格局途径,遵循景观表述、分析过程、景观评价、景观改变、影响评估、景观决策6个步骤,在宏观、中观、微观3个尺度上来规划生态基础设施。

2.我国传统城市旅游规划的问题

2.1急功近利

我国城市发展较快,没有经历一个相对平稳的过程,因此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地政府为了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过分强调城市旅游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加上每一届政府实施的政策不固定,往往一届政府下台后继任政府无法坚持上任的政策,造成城市旅游规划顾此失彼、虎头蛇尾。尤其是在城市旅游的短期规划中,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态度,出台了很多短期规划,不具有前瞻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利益。甲方(规划委托方)的短期需要,而在短时间内仓促地产生出一份满足甲方需要的规划,但甲方的需要不停地变化,因此规划也经常被一次又一次的改造。这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规划不但使得城市旅游规划建设中资源被浪费,而且由于其建设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城市建设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动工修改频繁,给市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外延膨胀

上面说了,政府急功近利出台了很多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短期规划,给城市整体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长期规划中出现外延膨胀的现象。即便是最长的长期规划也无法对几十年后的旅游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很多长期规划严重脱离现实,与城市发展以及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不相符,最终造成人口以及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出现危机。

3.“反规划”思想在城市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3.1“反规划”城市旅游规划的思路

首先,“反规划”思想确定了与传统城市旅游规划不同的城市旅游发展的目标,它不再以狭隘、单纯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而是旨在通过合理的城市旅游规划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指引下,“反规划”思想从城市旅游发展的背景、城市旅游发展的市场条件、城市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三方面对整个城市旅游规划进行分析,最后综合三方面的分析结果确定城市旅游战略,然后确定以维持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的城市旅游规划整体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应该将整个可开发区分为禁止开发、限制开发、重点开发、优化开发等区域,根据不同的旅游需求进行建设。这些开发规划必须与城市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计划联系起来,才不至于建成空中楼阁。

3.2“反规划”与传统规划在城市旅游规划中的不同

首先是地位不同,传统城市旅游规划子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其地位比较独立,进行规划时往往我行我素,没有考虑到同城市其他规划模块的融合性,而“反规划”则更多意义上是一种综合性质的规划,其更加注重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结合。

其次是规划目的不同,传统城市旅游规划的目的以现代视角看来比较狭隘,其比较直接,就是为了发展城市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甚至将城市旅游产业当作龙头产业来发展。而“反规划”则首先是要维护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以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进行规划的导向不同,传统城市旅游规划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而“反规划”是以升天、经济、社会的综合利益为导向。第四是规划依据不同,前者是以城市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而后者是以城市生态景观为依据。第五是空间布局不同,前者布局比较零碎,且机械化,后者则趋向于系统化。

最后是两者的理论基础有别,传统的城市旅游规划由于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因此以比较理性的经济理论以及市场发展理论为基础,而后者更加重视生态利益,因此以城市景观布局优化的先关理论为基础。

4.小结

“反规划”是有别于传统的规划方法的一种全新规划理论,其以独特的视角和更加长远的利益考虑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反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传统城市旅游规划中的问题对“反规划”在城市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进行说明,其不但能够解决传统城市旅游规划遗留的问题,而且能有所创新,使得整个规划的综合效益达到最高,因此值得在以后的城市旅游规划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南. 基于“反规划”理论的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规划及特色景观设计[D].东北农业大学,2013.

[2]耿莎莎. 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内涝防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成都市主城区 名胜古迹旅游行业 五大竞争力量模型

旅游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旅游行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成都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以名胜古迹旅游业发展最为引人注目。近年来,这种绿色无公害的服务业成为了拉动成都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成都市的名胜古迹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因此,针对成都市主城区名胜古迹的竞争状况,从行业内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潜在进入威胁,替代服务的威胁,供方的砍价能力和买方的砍价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探讨和分析。

一、行业内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

在成都市主城区名胜古迹行业中,主要存在着三大竞争对手,它们是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永陵博物馆,其均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还有青羊宫、昭觉寺、大慈寺和文殊院等著名旅游名胜古迹。其中三大竞争对手在行业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各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且差异化十分明显。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大街,处于成都市中心位置,地理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有超过八路公交车经过,附近站台十分密集,有大量人流。从武侯祠所提供的旅游资源来看,其主要用于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怀古动机,是成都古代三国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海内外华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地,也是喜欢阅读《三国演义》的读者魂牵梦绕的理想情义之境。武侯祠博物馆更是利用《百家讲坛》热播之际和易中天《品三国》热销之时,定期举办三国文化讲座,请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教授为主的专家学者进行蜀汉文化研究,将实体旅游资源与三国精神相结合,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武侯祠临近成都著名的文化名街——锦里,该街客流量十分巨大,对武侯祠经营除旅游资源服务外的相关旅游商品提供了广阔市场。以上武侯祠的区位优势和市场营销策略使之成为主城区名胜旅游行业的佼佼者。

与武侯祠几乎并驾齐驱的行业竞争者是杜甫草堂博物馆。该景点位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由于并非处于成都市中心地带,因此从交通条件来看,其与武侯祠相比具有劣势,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此外,该景点是一处极具文化气息的园林,其主要受众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一定兴趣的人。可见,杜甫草堂博物馆的目标消费群体范围受到了一些局限。与武侯祠不同的是,成都市古玩交易市场在它的附近,这有利于吸引收藏爱好者前来参观。

成都市主城区名胜旅游行业的第三大竞争者是位于永陵路的永陵博物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永陵博物馆相对较为偏僻,交通相对不便,这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吸引旅游消费者。从其自身角度上看,由于永陵是一座帝王的陵寝,对于一般 消费者来说参观陵寝在心理上有一个接受过程。

除以上三大竞争者外,其它的名胜古迹景点,诸如青羊宫、昭觉寺、大慈寺和文殊院等,也在名胜古迹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它们都是某一宗教的胜地或活动场所,主要受众是具有一定某种宗教信仰的爱好者。如青羊宫是道教胜地,昭觉寺、大慈寺和文殊院是佛教禅寺,因此对于不爱好宗教的人来说,缺乏太大的吸引力。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名胜古迹旅游行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旅游行业,这集中表现在其独特的进入壁垒上。对于想进入名胜古迹旅游行业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来说,资金、土地、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不是最主要的砝码。其进入前提十分明显,那就是在成都主城区挖掘出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包装。然而,考古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且考古发掘也有一定的周期,因此成都市主城区的名胜古迹旅游行业一直维持着均势。

但自从2001年成都金沙古蜀文物遗址被发现和发掘以来,这种行业均势被打破。金沙博物馆总投资3.89亿元人民币,是在金沙文物原址上兴建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近30万平方米,于2007年4月16日正式开馆。由于金沙古蜀文物遗址的考古发掘具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其出土文物“太阳神鸟”更是成为了成都旅游的标志,因此金沙博物馆作为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对原有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具有很大的威胁。

三、替代服务的威胁

旅游产业是一个包含很多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的第三产业。除名胜古迹旅游行业外,还有其他行业,如自然观光、人文公园、游乐公园等旅游子行业。由于旅游服务是一种弹性较大的商品,因此名胜古迹旅游行业面临的来自其他旅游服务业的竞争十分巨大。

人文公园旅游是名胜古迹旅游行业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从消费者的成本方面来看,由于人民公园大都实行免门票,所以当潜在旅游消费者认为名胜古迹景点收费较高时,他们很可能选择游览公园。有一些人文公园有一些文物古迹,如人民公园有四川死难烈士纪念碑,望江公园有薛涛井,青羊宫公园有十二桥烈士墓,这些公园可以一部分满足旅游消费者对文化底蕴的追求,因此对名胜古迹旅游区的替代作用较强烈。此外,一些纯自然的公园,如新华公园和海洋公园以及成都动物园对儿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们也成为对名胜旅游行业具有很大替代作用的旅游景点。

四、供方的砍价能力和买方的砍价能力分析

由于受到自身经济区域的影响,名胜旅游行业在定价上有较大的差异,如武侯祠和杜甫草堂的门票价格都在60元左右,永陵博物馆的票价为20元,而其他的名胜古迹景点的门票都在5元左右。这些定价都是景点管理部门和营销部门分析市场供求条件的基础上做出的,这种定价格局充分体现了各个景点在名胜古迹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从买方砍价能力方面来分析,由于门票价格是由旅游景点管理部门制定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买方没有砍价能力,但对于不同的旅游消费者,接受的价格程度不一样,如在校学生是半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免票,团体购票可以给予适当的折扣等。此外,如果旅游者认为门票价格过高,可以选择不去游览该名胜古迹,而去参观其它的旅游景点,或者选择人文公园以及娱乐公园游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买方的砍价能力比较强。

经过波特的五大力量竞争模型的分析,我们对成都市主城区的名胜古迹行业竞争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成都市主城区名胜古迹旅游行业内部竞争较大;新进入者威胁已经存在,威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替代服务产品的替代效应很强;供方和买方的砍价能力都很大。以上基本结论是针对成都市主城区的名胜古迹旅游行业得出的,如果把它推广到整个中国的旅游行业竞争中去,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来。

篇9

关键词:城市旅游景区;设计规划;城市规划;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058-02

1 城市旅游景区概述

通常人们在宏观上的理解喜欢把城市旅游景区狭义的简单定义为城市中纯粹的旅游景区,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作为城市规划的学生,我们不应该有这样狭隘的观念和思维。现在用这种狭隘的观点往往将城市景区定义为城市的某些具体景点极其周围的一些衍生小景点。但是在这些城市景点的周围还有一些类似于人文的历史的民俗的东西在,而这些东西往往都被人们忽略了,就此我们可以将城市景区进行广义上的定义,即以具体的城市景点为基准,以其附近的人文历史景观为辅助进行更为广阔的城市旅游景区定义。例如北京的故宫,我们在游览故宫的时候,故宫周边还有许许多多胡同小巷,这都是历史人文的东西,也应该归结于人文历史景观一类。这对我们城市规划的研究人员也是很好的借鉴,在以后对城市进行新的城市规划时,应该将这些人文的历史因素考虑进去,而不能局限于景点本身。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追寻一些人文历史之路进行旅游,例如我们现在不少旅行社提出的“重走路”的一系列的红色特色旅游。但是结合城市规划而言,这样的旅游线路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城市,它涉及的城市数量多、里程长,如果让一个城市单独的运营做这样的城市规划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此时就需要城市规划者有远见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能力。积极倡导与其他利益相关的城市进行相互合作,一起营造完善的互惠共赢的城市旅游规划蓝图。

2 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

结合本文所要论述的理论和概念,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应该从两方面出发进行考虑。一个是旅游景区自身的资源为定位出发进行新的规划和整体的包装,只有找准自身的定位才能区别于旅游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景区,不仅要将景区进行定位还要进行推广和宣传;二是把旅游景区置身于城市规划的大环境中进行整体结合在一起的规划包装,将景区的规划和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是充分利用资料的一种方式,不仅旅游景区能带来收入,还能节省城镇的建设费用,互利共赢是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的最终目标。

接下来我们先把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置身于城市规划中来看二者的相互关系。首先我们应该很清楚的知道,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旅游景区的规划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镇的规划关系到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每一个人,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与责任。我们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应该是城市规划中一个专门的项目而存在,不仅要从思想上去接受,还要积极的去建设我们的城市。同城市规划相比较,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虽然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旅游景区的整体内容相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就显得极其单一了,因为与城市规划相比较旅游景区的规划没有太强的其他目的,例如吸引投资,评选先进城市等政治目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知道,城市规划有其一定的其他功利性,如果我们在城市旅游规划中过多的加入了非景点和人文风俗之外的因素的话势必会引发人们的不满情绪,反之,就会影响城市规划制定的权威性,如果真的产生了这样的后果,对我们的城市整体规划会产生一定不必要的影响,增加不少额外的负担。

3 城郊旅游景区的规划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城市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向城市的郊区所走动。更愿意去城乡结合部去体验城郊的生活,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而为了保证城市旅游景区的质量和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城郊旅游景区的发展也归进为城市旅游景区的发展当中,但由于城郊景区受周边居民点的影响,居民点的不断向外扩张,会影响城郊旅游景区的稳定发展。

因而,我们采用的城郊景区的规划采用了GIS技术进行辅助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景区的测量分析、周围居民点的疏密程度等来进行评价城郊景区的价值。经过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后,我们得出结论,为城郊旅游景区的规划作出适合的方案与建议。

首先,我们必须通过保护城郊旅游景区的方式对景区进行维护和整治。尽量选择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的风景区来进行保护和开发。这样不仅能保证景区的质量,还能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再次基础之上,我们还必须注意景区开发的难易程度和是否利用游客去观赏。

其次,要注意与周围居民点的联系。假如景区距居民点太近容易发生冲突,同时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而相反,如果景区离周围居民点太远又导致开发景区的基础设施成本的增加。最好能通过对景区的开发带动周围居民的经济发展,互利双赢。

最后,景区的开发要具有独特性。只有找到景区的景点,可观赏性或者景区旅游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使得城郊景区旅游开发规划真正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4 小 结

城市旅游景区的规划不仅要适应城市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水平,而且要因地制宜,不能够过渡开发影响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使得城市旅游景区与城郊旅游景区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旅游景区的聚群,减少旅游中的成本,因而更能够吸引更多的旅行社和游客进行观光。同时,我国旅游行业正处于一种转型期,从原来的观光旅游转型成为一种度假、会议、观光等专项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新形式。同时,专项旅游、度假旅游已经日益成为旅游行业的主体,因此我国的旅游业也正处于一种上升阶段。如何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是我们必须去面对和攻克的一大难题,需要我们综合研究分析现状,同时调整思路,设置新的方法来进行城市旅游景区的城市规划。

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从业者而言,一个大意或是不基于详实的调查研究而做出的规划决策,会影响一个城市和城市原住民若干年的发展和生活,是不容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的。作为城市规划人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不管以后自己是不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都要以严谨的精神去做事,也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报以自己最大的热情。

篇10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语言服务 访谈调查 五大不足之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03

中国城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促进着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同时,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影响、制约着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所以,城市旅游经济与城市交通,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究竟城市公共交通该怎样定位发展,才能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而不产生反作

用力?

城市定位理论(Peter Hall,1966)按照宏观经济影响的差异,将城市划分为国际大都市、区域辐射性大城市、一般城市和其他城市等。这种城市定位方式,从本质上,就确定了各级别城市提供的公共交通的功能表述和服务对象也必然不同。即,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位必然是“国际化”的。而体现“国际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服务语言环境的国际化,即,以多种语言提供服务。根据“短板理论”(Cask Theory)和“成见效应”(The Halo Effect),对于以建设国际大都市为目标的旅游城市―西安而言,公共交通语言国际化服务的不足之处,必然影响旅游城市的通达性(VendenBerg,BanderBorg&VanderMeer,1995),影响该城市的国外市场与国际投资渠道的开拓,影响该城市的经济发展。

多语言服务属于旅游服务水平研究范畴。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方法的改进、GIS技术的应用等三方面,罕有对语言服务质量水平的因素分析、调查方案设计和定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所以,该文将试图通过抽样调查,包括微型公共汽车,普通公共汽车、空调车在内的西安市城市公共交通多语言服务的一手资料,系统地梳理出城市公共交通国际语言服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为城市交通的国际化、规范化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性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资料获取

由于游客是旅游消费的终端,所以外国乘客是城市公共交通语言国际化服务的需求者,购买者和最终消费者,自然是语言服务的最直接感知主体和最有话语权的评价主体,顺理成章地成为本项目研究的最佳资料获取对象。

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期间,陕西省教育厅项目《西安市国际化进程中城市公交系统双语服务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组的6名成员,在途径西安市区,如大、小雁塔,钟、鼓楼等的历史古迹景点的32条公交线路上,(分别为6、21、22、24、601、610、501、503、5、19、21、402、14、27、512、223、704、208、游6、游7、16、40、46、213、229、239、608、707、五龙汽车城专线 、611、18、215),采用英、法、德、日、韩、西班牙语等6种语言,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以开放式问答形式,对外国游客做了题为“国际游客初次接触西安国际旅游城市的公共交通语言服务后的意见(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bus service in International Languages?)”的录音访谈和电子邮件反馈信件的抽样调查,共获取了223位外国游客的亲笔或亲口回答。其中,24位外国游客给予了正面赞扬(占10.7%),199位外国游客给予了负面回答(占89.3%)。本课题组将所有负面回答的反馈信息,作为本研究的基础资料予以分析、研究外国游客感知的城市公共交通语言服务不足

之处。

1.2 实证研究过程

1.2.1 资料转译文本化

本研究首先利用录音和摄像来记录、访谈了99名乘坐微型、普通和空调公共汽车的外国游客,然后将原始访谈录音转译成中文文本。当遇到时间紧促的外国乘客,就请他们完成个人资料问卷后,以Email邮件的形式反馈信息。例如:5路是一条外国游客经常乘坐的主要换乘公交线路,从西安南郊开往火车站,途经大雁塔、历史博物馆、古城墙等多个旅游景点。2011年1月23日一名叫Jana Labib的美国游客乘坐了5路公交车后的反馈信件,如图1所示。

转译后的译文文本:公共汽车上每次停靠站点的音频公告,要么声音不清楚,要么听上去声音很远。我完全不明白报站内容。如果能有像北京公交类似的视觉公告,提醒下一站的站名,将有所帮助。音频报站语素再慢一点,再清楚一点。我们的耳朵更容易接受北京地铁“英语味”的拼音报站,这可能与我们外国人刚开始学拼音的发音方式近似有关。

1.2.2 文本资料简化

将199名外国游客反馈的信息转译后,首先初步统计99名游客,平均每位游客反映3~7句文本资料,共计573句。然后提炼、简化内容,并归类文本内容相同的语句,获得初次类属的文本资料。我们发现西安市城市公共交通语言服务不足之处的具体情况相当复杂,反映了21个类别,不同层面的问题。

1.2.3 资料微观范畴化

在初步整理的基础上,根据语言“人的因素”及“物的因素”从微观层面上进行范畴化的归纳概括。(人民日报2010年5月13日:外语语言环境指一个城市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进行交流的广度、深度和频度,主要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人的因素”主要指城市不同人群对外语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物的因素”主要是指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中外语的应用范围和规范程度。)我们发现外国游客所感知的城市公共交通语言服务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11个小范畴。

1.2.4 资料宏观范畴化

为了找到外国游客感知到的语言服务不足的主要核心因素,我们从宏观层面精炼、归纳了微观层面11个小范畴,获得了外国游客乘坐公交后感知的语言服务方面不足的五个核心大范畴。并统计了各自所占的语句比例。各微观、宏观范畴涵盖的具体内容、典型事例、文本数量及各范畴所占比例等结果如表1所示。

将表1的宏观层面语言范畴化后的比例绘制成饼图,如图2所示。

图2清晰地、客观地反映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工具非常缺乏基础性国际语言服务,如:票价、购票、行车时间、公交站牌等基本公交信息(51.2%)。绝大多数外国游客无法从现有的英语服务中受益(21.4%),并且,城市公交硬件设备还需要调试(18.4%),甚至有少数极端案例(3.8%),如认得汉语基本字形的外国游客从车体上没有获得任何语言服务。

2 结语

西安作为旅游之都,其将来的发展必然将朝国际大都市迈进。这就要求西安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方向应该适应国际潮流,就必须拥有较好的公共交通国际语言服务环境。然而我们调研反映的实际情况,却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国际语言服务得到外国游客的负面评价远远大于正面评价。集中体现在,本族语―汉语的服务环节上没有到位,公共交通关键性环节的服务无对应英语,城市公共交通已有的英语语言服务很不规范,公共交通硬件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以及公交司乘人员缺乏基本的英语语言服务等五大范畴。其次,这五大类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涉及车体、车内、车外等诸多语言服务欠缺的10个小范畴。

研究表明,以国际大都市定位的城市公交在语言服务方面必须有质的改变。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城市公交的车体上,首先要完善汉语语言服务,如上、下车、礼貌性用语,公交线路运行图,警示语,行车时间,票价等基本乘车须知,再者,规范现有的英语服务,并增加相应的英语语言服务,如,增设英语站牌,提供公交使用手册等人性化服务。再者,调试车内现有视觉与听觉设备,改变游客“听不清”或“看不见”的现状。最后,提高司乘人员的语言服务意识,使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城市的“窗口”服务上感受到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Glaser B,Strauss A.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York:Aldine De Gruyter,1967.

[2] Martin P Y,Turner B A.Grounded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1986,22(2):141―157.

[3] Cathy H,Liping C,Kevin W.A model of senior tourism motivations--Anecdotes from Beijing and Shanghai[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1262-1273.

[4] Hottola P.Culture confusion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in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l(2):447466.

[5] Kellowway E K.Using LISREL f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M].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1998.

[6] Bollen K A.Structu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Wiley Series in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M].New York:Wiley,1989.

[7] Price J L.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measur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1997,18:4-6.

[8] Strauss A.Corbin 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rechniques[M].Thousand Oaks CA:Sage,1990.

[9] Denzin N K.The research act: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M].New York:McGraw-hill1,978.

[10] Kirk J,Miller M.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M].London:Sage,1988.

[11] 陈向明.质性研究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