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心理疾病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患心理疾病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患心理疾病的原因

篇1

[关键词] 冠心病;便秘;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b)-121-02

Cause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NG Yi

Department of Medicin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79 cases in our hospital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 constipati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was 9.1% in 79 patients,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for the emergence of constipation caused by heart failure and other serious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resolved can reduc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the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constipation, so i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stipation; Reasons; Care

冠心病患者因为存在心脏方面疾病,担心排便不畅时可引起血压升高等不良后果,而对排便产生一定的恐惧感,以致不敢排便,从而引起排便困难造成便秘。长期便秘会对身体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如可引起肛裂、痔疮、直肠脱垂等疾病,特别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便秘会诱发心绞痛、脑出血等[1]。对于便秘问题的处理,护理上有许多方法是值得推广的,本文主要总结本院的临床经验,以更好的配合医师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便秘的患者79例,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53~82岁,平均(64.5±4.9)岁,平均住院时间为(3.1±0.4)周,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急性心肌梗死3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32例,血管疾病51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5例,排除入院前以及入院后前3 d存在便秘现象患者。

1.2 便秘原因

1.2.1 饮食原因 老年患者由于牙齿松动、脱落不愿进食新鲜蔬菜或由于糖尿病无法进食多种水果导致饮食单调、缺乏维生素,进食过于精细,食物残渣相对减少,加上肠蠕动减慢,大便量减少,水分被过度吸收,不能有效刺激肠蠕动,引发便秘[2]。其中大多数患者治疗中需要严格卧床休息,本身合并心功能障碍,每搏心输出量减少,消化系统血流量相应减少,在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的情况下,不能引起排便反射,导致便秘的发生。

1.2.2 不习惯床上排便 患者在住院后,因为碍于面子,大多不习惯于在病床上排便,对排便时有人陪伴亦会感到不舒服,因此在有排便意识后,患者也会加以抑制,克制自己不排便,从而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粪便结为硬块,从而引起患者的排便非常困难,导致或加重便秘[3]。在排便条件不合适的情况下,机体的排便中枢处于抑制状态,长期以往,排便反射经常受到抑制,患者便产生便秘,因此排便的环境、习惯以及排便的方式对排便有着重要的影响。

1.2.3 医源性原因 随意反复使用导泻药或灌肠来排便,至使肠道应激力减弱,加重便秘,同时进一步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加重对药物导泻或灌肠排便的依赖性,造成医源性习惯性便秘,同时一些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使肠壁肌松弛,也会引起甚至加重便秘[4]。

1.2.4 其他原因 某些患者合并有痔疮、肛裂以及肛周脓肿等外科疾病,在排便时常常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对括约肌造成长期的不良刺激,导致反射性痉挛,而引发便秘,同时冠心病患者,担心在用力排便时出现的不良后果,每次排便时,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尤其是肥胖的老年患者,腹部脂肪厚,肌肉缺乏必要的力量而提高腹内压,加之肛周肌肉的收缩力减弱,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而对于合并糖尿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随着患者合并疾病病程的延长,便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2 护理对策

2.1 饮食控制

患者应多吃水果,增加粗纤维素的摄入量,有助于消化过程和保持大便的通畅,尤其要重视饮食三餐有节,忌饱餐,避免暴饮暴食[5]。护理上最好提高重视,责任护士需要尽量掌握患者的饮食习惯,对于在院外就餐的患者,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饮食注意事项以及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在就餐时间,多到病房进行巡视,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饮食状况,及时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2.2 合理使用药物辅助治疗

适当给予药物进行治疗,如番泻叶代茶饮,开塞露塞肛,石蜡油灌肠,口服通便灵等。对于不同的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不同的护理,如喝番泻叶导泻的患者,排便大多在夜里进行,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且合并多种内科系统疾病,夜间多次起身解大便,对患者的睡眠影响很大,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的休息治疗,所以要告知患者尽量养成良好的、符合生理要求的排便习惯,提高治疗效果。

2.3 人工排便

对于服用泻药后仍不能通畅者,应采取人工排便的方法:戴无菌手套,外层涂石蜡油,用示指缓缓插入将粪便取出[6]。护理上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该注意因排便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可在排便的同时,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进行心电监护,避免病情变化而引起的意外发生。

2.4 改善病房环境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可为患者用屏风遮挡,必要时可放轻音乐,并喷洒芳香剂除臭,以消除患者紧张、尴尬情绪,以上方法既可单独运用,也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几种方法联合应用[7]。护理上需要尽量减少或消除患者因便秘导致病情变化而引起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甚至甚至死亡事件的发生,尽量为患者提供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解决患者因便秘带来的失眠、烦燥、多梦甚至抑郁等心理障碍。

3 结果

本组通过总结本院冠心病患者存在便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应对措施,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计划,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71例,仅出现79例便秘患者,便秘发生率为9.1%,在患者治疗便秘期间,未出现一例因便秘导致的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4 讨论

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中,便秘的发生率是十分高的,而患者在出现便秘后,一旦在排便时用力过大,耗氧量过多,腹内压急剧升高,心排血量下降,心率增快,心肌的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很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影响[8],本组主要总结本院对于冠心病合并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在解决患者便秘,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减少患者因便秘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颖芳,孙伟.老年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6,4(22):48-49.

[2] 刘丹木.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6):191.

[3] 赵淑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2005-2006.

[4] 赖红辉.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广州医药,2005,36(5):73-74.

[5] 吴美凤.老年冠心病猝死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09,20(6):152-154.

[6] 高丽红,田革,皮文艳.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12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9.

[7] 钟海靓,李颖.浅谈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便秘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3):203.

篇2

冠脉介入术又称冠状动脉血管形成术,是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逐渐成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1-2]。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身的机体素质较差,在接受冠脉介入术这种侵入性的治疗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因此,需要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3-4]。为进一步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为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冠脉介入术手术指征,其中男性患者13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在63-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9±5.42)岁。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常规穿刺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选择冠脉介入术的具体术式。术后进行常规抗凝治疗,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本组患者冠脉介入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 本组185例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腰部酸痛、尿潴留、形成血肿、拔管综合征、造影剂不良反应五种类型,其中腰部酸痛发生率最高,为61.1%。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3讨论

篇3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变及先天性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心肌缺血再灌注、物等影响均可在短期内加重心功能损害,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氧血症12例,通过术后严密的监测及护理,有效地降低死亡率。现将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及和护理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和监护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2岁,平均48.5岁。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6例,Ⅳ级4例;单纯二尖瓣置换3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双瓣置换7例,均采用人工机械瓣膜。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经积极治疗和护理,除1例因并发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外,余11例均治愈出院。

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氧血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长期吸烟史及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没有得到满意控制:本组患者术前有吸烟史4例,慢性支气管肺炎2例,肺部感染未能控制2例,肺动脉高压1例。吸烟史、慢性支气管肺炎和合并肺部感染没有得到满意控制的患者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痰量多、黏稠,不易咳出,咳嗽或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形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影响肺通气和气体交换,从而使PaO2降低而并发低氧血症。采取有吸烟史患者术前1个月绝对禁止吸烟,常规评估呼吸功能,对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术后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用最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达到最好的通气效果,纠正低氧血症。

术前心功能差及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本组患者有4例术前心功能差,射血分数减少表明左室射血减少,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流减少,而肺血流减少则出现低氧血症。体外循环时间延长和灌注肺可引起肺损伤,从而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充分的术前准备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应用强心、利尿、补钾及血管扩张等药物,改善心脏功能。术后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动态监测动态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同时严格记录出入液量,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左心衰竭。

术后肺部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为胸腔积血、积气、肺部感染及肺不张。术中止血不彻底及抗凝药物的应用,胸膜损伤以及放置胸腔引流管位置不好、引流不畅引起胸腔积血、积气;由于麻醉及镇痛药物的应用,患者的呼吸模式发生改变,自主呼吸及深吸气动作减弱,加之术后伤口疼痛,不能有效地做膨肺动作,易并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胸腔积血、积气、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直接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术后定时观察胸廓运动,听诊双肺呼吸音,拍床边X线片,了解心脏和肺部情况。一旦并发肺部并发症,应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在纠正低氧血症的同时尽早进行胸腔穿刺,严重时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免肺组织受压造成肺不张,并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讨 论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由于术前反复心衰、缺氧、肺部感染和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创伤大,时间长,肺部挤压等,术后气管插管、疼痛、腹胀、胸腔积液积气等因素,不可避免造成呼吸功能下降,易引起低氧血症。术前对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训练和指导,可以明显增加吸气肌肌力和耐力,有利肺泡扩张。术后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有效护理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使患者早期脱离呼吸机,恢复呼吸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早发现低氧血症。术后严密观察呼吸机的各项指标,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对人工气道的管理要遵守“无菌、无创、快速、有效”原则。时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掌握吸痰指征,每次达到有效吸痰,切忌反复多次无效吸痰而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诱发低氧血症。常采取持续的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与定时的动脉血气分析监测,能及时发现低氧血症,及早进行处理,有效的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

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氧血症,可使组织缺氧,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采取术前绝对禁止吸烟,常规行呼吸功能检查,对怀疑呼吸道感染者,应用抗生素,防止术后早期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的发作。进行呼吸道准备,能改善术前的呼吸功能,有效预防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术后适当延长呼吸机应用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用最佳的PEEP。严密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采用鼻塞和面罩同时供氧,充分镇静,使术后低氧血症得到改善和纠正,促进患者康复。

篇4

什么是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是以焦虑、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疾病,许多原因均可诱发。

焦虑是一种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好的事情而又不知如何应对的不愉快体验,患者表现为自发性、持续性痛苦,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通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如心悸、心慌、气短,全身疲乏感,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消化功能紊乱症状,手抖,减退,恐惧,晕厥发作等。

抑郁是一种持久的情绪低落的心境,表现可以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心情沉重,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等。

焦虑和抑郁这两种表现可同时存在也会互相转换。

老年人常常伴有多种躯体疾病,往往把情绪障碍归因于一些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而忽略了心理疾病。躯体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症状,常常诱绪障碍;长期的焦虑、抑郁情绪又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免疫功能下降。

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50%以上的门诊患者同时存在焦虑、抑郁或躯体化症状。中国的调查表明,超过26%的内外科门诊患者伴抑郁和焦虑状态。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容易发生心理疾病,尽早认识并积极改善情绪障碍才能安度晚年。

怎样才能预防和改变情绪障碍

老年人常常是躯体疾病和抑郁、焦虑情绪同时存在,应在积极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重视心理疾病的防治,否则,躯体疾病会加重情绪障碍,而情绪障碍又会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情绪障碍的治疗分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两种。

非药物治疗指的是心理行为的治疗。医生、家属、朋友的心理疏导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认识到情绪障碍的危害后,自身的情绪调整和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老年人需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生活充实,才能乐以忘忧,并且使大脑和全身各器官得到锻炼,延缓衰老。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起居有规律,睡眠有保证,是预防情绪障碍的有效方法。

篇5

―份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将达到本科以上水平,几乎100%的家庭赞成在孩子0岁~3岁期间进行教育,并有相当部分的家庭用智力开发的形式来代替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遗憾的是,这种“拔苗助长”同儿童注意力只集中几分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违背,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时间一长,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渐渐会失去控制和协调能力,极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由父母心理错位引发的常见儿童心理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习焦虑症 心理学家认为,过度焦虑会使人失去心理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恐惧心理。孩子放学回家便被父母关在家中做作业,心理上会受到很大压力,从而产生了“作业恐惧症”;二是应付心理。大量作业给孩子带来的是苦涩,有的孩子不得不被动应付,以“交差”了事;三是反抗心理。孩子们渴望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不能容忍家长的粗暴态度,一些个性倔强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采用“不会做”、“身体不舒服”为借口以示抗议。

神经性紊乱综合症 该综合症是由于学习紧张、心理压力过重引起的,患神经性紊乱综合症的学生对课堂有一种神经性的条件反射,一进教室就不由自主地挤眉弄眼、打嗝干咳、四肢抖动、目光散乱、自言自语,而这些行为一开始并没有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表现,往往被误认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从而使病情加重,得不到及时诊治。

感觉统合失调症 其主要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一考试就紧张,人多不敢说话,学习丢三拉四,挑食厌食,爱哭爱闹等。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智力一般在平均或平均水平以上,但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会出现学习成绩落后、运动技能差、适应能力差等现象。

篇6

有没有发现,最近身边说出这样话的人特别多,到底是为啥?没啥原因,咋就是烦呢?

冬去春来,本来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候,可是,人们却没有了精神,心理压力咋还越来越大了呢?而且近期的心理门诊患者竟然也多了。

小娟(化名),前几天刚刚被家人从窗台上救下来,原本好好的一个人,竟然有了自杀的念头,她的妈妈想想就后怕,赶快将她送到了医院。

据她的妈妈说,自从立春过后,小娟的情绪就和天气一样变得捉摸不透,一会叹声叹气,一会潸然泪下,前一天晚上还喜笑颜开,早上起来就愁眉苦脸的。

医生:为啥这么想不开啊?

小娟:不知道为啥,就是闹心,说不出来的闹心。

医生:那也不能想要跳楼啊?

小娟:唉,其实也不想,也不知道当时咋想的,就觉得人生没有意思了。

门诊 就诊量增加三四成

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春天万物复苏,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彭超英指出,从我们门诊的就医情况来看,每年春季都是就诊高峰的时候,大概能增加三四成左右。

记者随即调查了20名白领,其中,12名白领表示自己心理压力较大,无缘无故地闹心。

很多人会认为,春季是生发的季节,人们的心情应该放松快乐才是,咋还抑郁了呢?

其实,天气转暖,代谢进入旺盛期,人体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影响人的情绪;另外,春季气压较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体内外失去平衡,加剧心理机能的混乱,出现抑郁、躁狂等症,更严重的可导致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病。

也有研究表明,春风频率过低,极易产生次声波,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春风还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大大减少,使人体化学过程发生变化,在血液中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疲劳,导致精神失常。

失眠、坐立不安是早发症状

虽然春季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但是很多人却没有重视,特别是患者的家属,在患者早期发病的时候忽略病情。

“开始失眠、坐立不安、易激怒、狂躁,这些都是春季心理疾病复发的早期症状。可是,当患者出现了症状,很多家属并不知情,或者认为没有关系,也不及时上医院。”孔繁晔说,“由于心理类疾病是逐渐加重的,所以耽误病情的患者很多,不少从春季开始发病的,一直拖到四五月份才来就医。”

因此,家属在春季应细心地观察患者,开始失眠就是再次发病的先兆。

解决 “顺其自然 接纳痛苦”

对于春天的烦躁,很多人并不会排解痛苦,只会自己陷入更加烦躁的怪圈之中。到底如何能够摆脱春天的“痛苦”呢?

彭超英表示,如果白领们觉得自己的压力特别大,很难缓解,不如试着顺其自然,接纳痛苦,可以试着将自己的满意度降低,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转移不良情绪,或到户外运动等解压方式放松心情。不要让浮躁、乏力、心绪不宁这些症状长时间持续。

篇7

1、冠心病的含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2、冠心病的分类。

冠心病的种类较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隐匿性冠心病。隐匿性冠心病是指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主要是指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

2)心绞痛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是指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4)心力衰竭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是指(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5)猝死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是指,患者心脏骤停引起的。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二、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在当前社会,冠心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冠心病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死因。引发冠心病疾病病发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主要危险因素和次要危险因素,以及近年来发现的新因素。

1、主要危险因素。

引发冠心病病发的主要因素有:

1)年龄。据研究表明,年龄也是冠心病病发的主要因素之一,40岁以上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要高于40岁以下的人群。

2)性别。性别也是引发冠心病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相较于女性来说,男性患冠心病疾病的风险更高。

3)血脂、血压。血脂和血压也是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异常和血压增高都会增加冠心病疾病病发率的增加。

4)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也是瘾大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人群和被迫吸烟人群患冠心病的几率更大。

2、次要危险因素。

引发冠心病的次要危险因素有:

1)超重。体重的不合理增加是引发冠心病的次要危险因素之一。

2)西方的饮食方式。西方的饮食方式中,粗质谷物的摄取量很少,胆固醇等高含量的食物较多,因此,西方的饮食方式更易引发冠心病的病发。

3)遗传。遗传也是引发冠心病疾病的次要危险因素之一。

3、近年来发现的新因素。

除了主要危险新宿和次要危险因素外,还有近年来发现的新因素也是引发冠心病病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胰岛素抵抗、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血中凝血因子增高、病毒病原体感染等原因也是引发冠心病疾病的中药危险因素之一。

三、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特征的分析以及护理

1、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1)恐惧不安。由于很多的冠心病患者对于冠心病并不是很了解,在冠心病病发的病症中,心绞痛、尤其是心肌梗死等产生的突发胸痛和胸闷等症状会使冠心病患者产生濒临死亡感,由此心里会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另外,一些缺乏相应医患只是的病患在入院后接受的吸氧和监护等护理而产生不安恐惧的心理,更不益于冠心病的护理。

2)忧郁、焦虑心理。冠心病对于患者来说本来就是一种很强的心理刺激,冠心病患者会经常担心自己是否会突然爱网,会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会突然反复等,这样紧张不安的心理极其不利于患者康复的实现,除此之外,患友病情的突然恶化也会对冠心病患者带来强烈的不安和焦虑。

3)苦闷心理。很多冠心病患者在入院之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苦闷心理,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病痛的折磨都是造成这种苦闷心理的原因,特别是对于那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其被要求绝对的卧床休息、谢绝探望的,无人倾诉加之病痛折磨更易产生苦闷心理。

2、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耳鼻喉科疾病患者80例对象,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范围5-86岁,其中鼾症7例,突聋12例,鼻窦炎10例,鼻息肉25例,喉癌26例,急性会厌炎6例。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本文采取自行设计的调研方法,向本院和附近医院的耳鼻喉科室的护理人员和耳鼻喉疾病患者发放调研问卷300份,回收286份,回收率95.3%,其中有效回收率94%达到有效标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和会诊资料,所在工作区域、年龄、患病原因、就诊地点、护理人员、就诊次数、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护理对象、护理次数、护理法案、心理疏导是否到位等。

1.2.2统计方法汇总调查资料并作统计图表,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分类资料用(X2)表示作检验,组间采以t检验,以p

2结果

了解统计调研资料并与耳鼻喉疾病患者沟通、询问详情和追踪观察,得出耳鼻喉疾病患者遍布各个年龄阶段,依据调研数据研究总结得出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焦躁、急迫、抗拒、恐惧、暴躁等。本文特此罗列针对耳鼻喉疾病的特征和患者易产生的心理疾病问题,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取得良好成效。

3讨论

耳鼻喉科疾病涉及到听觉、嗅觉、发音三个感觉器官及双耳、双鼻、喉咙5条通道。可见耳鼻喉疾病的诊断是极为复杂的。其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器官性、多通道性、多疼痛部位,同时伴随着多样突发症状,可以说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中一部分患者因身理缺陷往往会诱发一些心理疾病问题,情绪很容易被波动,心理机能失常。严重者且会伴随心、脑或其他系统性机理疾病的患发,导致病情更加严重,心理上会产生更加严重的阻碍。

3.1耳鼻喉患者的心理分析

3.1.1焦躁心理焦躁心理是耳鼻喉疾病患者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患者表现占有率为88.6%。由于心理障碍比较轻微,绝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在简单的心理疏导后都能治愈出院,但由于耳鼻喉疾病有易反复出现的特征,大多数患者就担心病情的复发和严重化,这样焦虑心理又会反复发生,这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进行细心的疏导和护理。

3.1.2多疑心理据完全统计,耳鼻喉患者中,大部分疑心较重本次调研中此类病人占有42.6%。这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承受能力及精神面貌,往往他们会疑虑家属和医务人员隐瞒实质病情,过分疑虑病情的严重后果,从而给心理带来巨大负担。

3.1.3恐惧心理恐惧心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中占有最大比例,其高达94.7%,特别是喉癌患者,疾病本身的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强大的心理恐惧和阴影,加上喉癌患者本身的身理机能的抵抗力弱,喉癌带来的一系列身理症状给患者巨大的心理压迫感。

3.1.4失望悲观心理失望悲观心理主要在绝症患者和难以治疗的疾病患者上有强烈的表现,其中在调查的耳鼻喉患者中占有52.3%的比例。尤其在喉癌患者中占有巨大比例,为96.1%。因为这类患者病情严重遭受疾病的长期蹂躏,同时感到给家人造成了巨大负担,内心非常的痛苦又及其的自责,久之内心封闭,不愿与外人交流。给我们的护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2心理护理的对策作为耳鼻喉科患者直接身心的依盾者的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是关系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因子。注重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提高其专业素养能力对耳鼻喉疾病患者的早日康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细节上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能够细心地疏导患者,给患者心理减压,系统的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需要注意的细节,让他们正确面对疾病,鼓起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让其对疾病的康复有强烈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治疗实现康复和治愈。最后收获喜悦。

篇9

[关键词] 焦虑症;中学生;青少年;电子问卷调查;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R39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6)20-141-05

The online-survey of prevalence of anxie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YUE Peilin1 HUANG Zitong1 WEI Yanyu1 ZHAO Maoyu2 LUO Jun1

1.Beijing No.171 High School,Beijing 100013,China;2.Beijing Hospital,Beijing 1007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anxiety disorder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Methods All Data was obtained via electronic questionnaire of WenJuanXing in WeChat platform,of which all the IP address came from Beijing. Results A total of 226 electronic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38 junior school students and 188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ged from 12 to 18.About 96.9%(219/226) students heard about anxiety while 3.1% (7/226) students didn’t.79.6% (180/226) students thought themselves to have anxiety while 20.4% (46/226) didn’t.13.3% (30/226) stud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anxiety (SAS≥50).The SAS of all the students ranged from 25 to 76 with a mean (39.43±0.65).The mean SAS of Junior school students was (39.11±1.88),and the mean SA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39.49±0.68).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Anxiety disorder is the most common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Academic stress is the main cause to anxiety disorder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and other causes include excessive self-esteem or inferiority,family environment etc.The societ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dolescent anxiety disorder.

[Key words] Anxiety disorder;Middle school students;Adolescent;Electronic questionnaire;Beijing

焦虑症是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心理疾病,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可能发生,总体人群的大约16%一生中可能会患焦虑症[1]。所有种类的焦虑症患者都有很大可能合并功能障碍,不仅使得个人遭受痛苦,还往往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动荡和经济负担[2]。许多成人焦虑症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起病的,一些青少年时期患焦虑症后未得到重视和治疗,结果病情迁延至成年期;另一些人在青少年时期未得到系统和彻底的治疗,残留下部分隐患以至于在未来某个时段发作[3]。焦虑症的防治对于提高全民健康很有必要[4],所以,青少年时期就作为焦虑症首要预防和治疗时期。本调查主要针对北京市地区中学生人群进行,其目的是:(1)了解北京市中W生患焦虑症的情况;(2)了解北京市中学生患焦虑症的原因;(3)引起社会及家庭对中学生焦虑症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北京市中学生进行了对青少年焦虑症情况的调查。包括初中生38人与高中生188人,共计226人。年龄由12~18周岁。调查期限从2016年5月8日~5月13日。

1.2 调查方式

本研究利用微信“问卷星”问卷调查平台,对北京市地区中学生人群进行了调查研究,所有226份问卷IP地址均来自北京市区内。

1.3 评估方法及标准

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估,其采用4级评分,包括20个

相关症状条目,主要评定出现的频度:包括(1)完全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有时有;(3)大部分时间有;(4)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有。正性词陈述的按上述1~4顺序评分;负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将20个相关症状条目选项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即得到最终的标准分。根据标准分,≥50分即表示存在焦虑状态,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问题的人数进行频数、频率统计计算;SAS评分为连续型变量,对SAS进行均值、中位数等描述变量进行统计,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初中组与高中组间SAS均值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P

2 结果

2.1 对焦虑症的了解程度

接受问卷调查的226名北京市区中学生中,219人(96.9%)听说过焦虑症,其中146人(64.6%)部分了解,73人(32.3%)充分了解;7人(3.1%)从未听过焦虑症,见图1。

2.2 对自身是否患焦虑症的认识

226名北京市区中学生中,180人(79.6%)认为自己有焦虑症,其中157人(69.5%)认为自己有轻度焦虑症,23人(10.1%)认为自己有重度焦]症;46人(20.4%)认为自己没有焦虑症,见图2。

2.3 焦虑症自评结果

226名北京市区中学生中,SAS>70分的人数为4人(1.8%),在60~69分的人数为4人(1.8%),在50~59分的人数为22人(9.7%)。存在焦虑症的人数为30人,占调查总数的13.3%。全组调查学生的SAS评分范围25~76分,平均(39.43±0.65)分,中位数37.50分。接受问卷调查的初中生组,SAS平均得分(39.11±1.88)分;高中生组SAS平均得分(39.49±0.68)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中学生初中组与高中组SAS独立样本t检验表。

2.4 对待焦虑症的看法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初中生中,31%认为有焦虑症很正常,27%认为需要进行自我调整,14%认为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尊重,10%认为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或药物治疗,18%认为无所谓。在接受问卷调查的高中生中,36%认为有焦虑症很正常,22%认为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或药物治疗,18%认为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尊重,16%认为需要进行自我调整,8%认为无所谓,见图3。

2.5 焦虑症原因

46.1%的初中生认为学习压力是产生焦虑症的主要原因,28.2%为过度的自尊及自卑心理,15.4%为家庭不合或单亲环境等因素,10.3%为其他原因。52.4%的高中生认为学习压力是产生焦虑症的主要原因,28.8%为过度的自尊及自卑心理,17.0%为家庭不合或单亲环境等因素,1.8%为其他原因,见图4。

3 讨论

焦虑症是最常见的青少年心理疾病。青少年焦虑症最常见的原因是不良学习成绩、药物-心理性疾病及功能。青少年焦虑症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五版DSM-5分类分为7类: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伴有或不伴有环境恐怖的急性焦虑症、无急性焦虑症史的环境恐怖症、特定性恐怖症、离别焦虑症和选择性缄默症[5]。美国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中学年龄段的青少年最长见的焦虑症类型为社交焦虑[6]和恐怖症[7]。

青少年焦虑症的表现多样化,最常见的表现为:(1)回避行为,通常会逃避学习活动、社会活动及人际交往等;(2)睡眠障碍,失眠或不明原因的半夜醒来;(3)躯体症状,例如头痛、肚子痛或其他部位的疼痛;(4)过度依赖及缺乏安全感,通常会在日常生活中过度依赖他人,或者过度担心坏结果的发生;(5)学习成绩不良,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6)强烈的逆反心理;(7)饮食问题,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青少年焦虑症具有一个特点,虽然青少年群体中存在普遍的焦虑状态,但通常由于某一因素的突然发生,导致青少年焦虑症的发生,例如某次考试成绩发挥不良,父母的离异,亲人的离世,青春期问题等等。据美国NCS-A(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Adolescent Supplement)在2010年一项对于13~18岁青少年心理疾病患病率的大样本(总样本量为10 123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少年焦虑症为最常见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患病率为31.9%,焦虑症合并功能障碍的青少年约占8.3%。焦虑症是青少年发病年龄最早的心理疾病,最早可于6岁出现[8]。

对于青少年产生焦虑症的机制不清,通常认为青少年焦虑症受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具体因素大致如下:(1)发育因素。有研究提到在学步期的具有行为抑制的儿童具有较高风险进展为临床表现型焦虑症[9],而青少年时期出现行为抑制的有较高风险在成年后进展为焦虑症[10]。(2)认知因素。焦虑症患者在对于周围环境所代表的意义的认知存在偏差,对于标志代表危险还是安全的认知存在偏倚,社交焦虑型的患者往往只能识别危险信号[11]。(3)神经生物因素。人类和动物的皮质-杏仁核通路对于恐惧的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杏仁核腹侧前额叶皮层(VPFC)网状通路功能的失衡会产生同焦虑症相同的功能障碍表现[12]。(4)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患焦虑症的父母其孩子具有更高的患焦虑症的风险[13]。(5)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被认为是形成焦虑症的最重要因素。焦虑症最核心的非特异性特点为不可控性,即当面对具有急迫性或威胁性的具体任务或挑战时表现出的无法控制行为,这些都来产生于外界环境[14]。

本次调查的226名北京市区中学生中,约96.9%的中学生听说过焦虑症,3.1%从未听过焦虑症。79.6%认为自己有焦虑症,其中69.5%认为自己有轻度焦虑症,10.1%认为自己有重度焦虑症。通过SAS评分自评的结果,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中约有13.3%的人患有焦虑症。在认为自身有焦虑症的180人中学生中,其SAS评分达到诊断焦虑症的标准(SAS≥50分)的人数为29人,占16.1%,即约有83.9%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焦虑症,但实际上是无焦虑症的。而通过SAS评分诊断焦虑症的30人中学生中,有1人(3.3%)认为自己没有焦虑症。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市中学生无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普遍认为自己存在焦虑状态。学习压力,过度的自尊或自卑心理,家庭环境因素分别为产生中学生焦虑症的三大主要因素,这与几项美国对于青少年焦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符合[15-18]。美国青少年不良的学习成绩及家庭经济条件是导致青少年焦虑症产生的主要因素。而在中国教育大环境下,课业压力、升学压力及家庭对个人的过高期望往往使得中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出现学习不良情绪,同时繁重紧凑的学习安排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精力习成绩波动,很容易产生厌烦感或情绪低落感,另外在中国家庭普遍存在成员之间的沟通不良,存着负性情绪的学生大多无法通过与父母有效的沟通来释放这些来进行自我疏导与调节,如此负性情绪的日积月累,为焦虑症的产生形成了主要基础条件。日后生活中出现的某一困难或挫折极易可能成为焦虑症的导火索。

患焦虑症的青少年,不仅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不利于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且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对今后的人生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研究报道,一个既往诊断青少年焦虑症的人在成年后再患焦虑症或抑郁症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3倍[19]。虽然目前成年人焦虑症与青少年焦虑症之间关联的原因还不清楚,但既往青少年时期患有焦虑症是一个强有力的患成人焦虑症的危险预测因素[20]。一个系统Meta分析也提到早期的x别焦虑症与之后的恐惧症有显著相关性[21]。

所以,青少年焦虑症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学校在注重学生文化成绩及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心理辅导平台,及时发现及关注具有焦虑症倾向的群体,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进一步发展为疾病。家庭也应该了解青少年焦虑症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尽可能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导致焦虑症的危险因素。对于青少年个人而言,在注重德智体等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多了解焦虑症,了解自身心理状态和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焦虑症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学习压力是中学生产生焦虑症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包括过度的自尊及自卑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社会各界需要更多关注青少年焦虑症。在国内,中学生焦虑症受关注度不够,对于全国中学生焦虑症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很有限,由于各地区经济情况存在差异,所以不同地区中学生焦虑症的患病情况也不尽相同。目前,尚缺乏针对中学生焦虑症系统有效的指南给社会提供指导意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Kessler R.,Aguilar-Gaxiola,S.,Alonso J,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mental disorders:an update from the WHO World Mental Health (WMH) surveys[J].Epidemiol Psichiatr Soc,2009,18(1):23-33.

[2] SM Hendriks,J Spijker,CMM Licht,et al.Disability in anxiety disorders[J].Affect Disord,2014(166):227-233.

[3] J Kimcohen,A Caspi,TE Moffitt,et al.Prior juvenile diagnoses in adults with mental disorder:developmental follow-back of a prospective-longitudinal cohort[J].Arch Gen Psychiatry,2003,60(60):709-717.

[4] Batelaan NM,Smit F,de Graaf R,et al.Identifying target group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nxiety disorder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cta Psychiatr Scand,2010,122(1):56-65.

[5] Association,A.P.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 (DSM-5) [M].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rlington,Virginia,2013.

篇10

何谓“惊恐症”?

“恐惧”是对日常生活环境所产生的自我想像的不安定感觉,例如,不敢乘电梯是怕电梯塌下来,就是恐惧。过分地恐惧,会影响日常生活,是一种需要进行治疗的心理疾病,在医学上叫做“惊恐症”。

惊恐症又称间歇发作性焦虑,基本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强烈恐惧,并有多种身体症状,如心前区疼痛、心跳过速、胸闷、头晕、出汗等,每次发作都像心绞痛的病征。

惊恐发作大多从青年期开始,但也可发生在儿童和老年期,且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两倍。《美国精神病学》杂志曾有报道说,那些患有惊恐症或严重忧郁症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有患同样疾病的危险,并且很有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患有这些精神疾病。

这种惊恐发作可在没有任何外部威胁时重复出现。有50%~60%的病人在发作时有窒息感,自觉呼吸空气不足,常导致过度换气、肢体麻痹、出冷汗、手抖、站立不稳,少数病人有腹内空虚的感觉,有些甚至有快要死去的恐惧。

为何会“惊恐”?

最初的惊恐发作通常有一定的缘故,如亲人或朋友病故、工作负担过重、分娩或刚做完手术,也在交通意外、自然或人为的灾难后、饮用过多咖啡、浓茶或使用兴奋剂后发生。大多数病人发作时每次持续时间短则数分钟,长则达数小时。

大多数惊恐病人在发作后往往害怕再次发作,造成日后他们对可能会引起惊恐发作的情境以回避为解脱方式,就如上述所提的王教授。

惊恐症并不罕见,小心被误诊!

医生和病人通常会把惊恐发作的症状误认为严重的身体疾病,如把心慌、胸闷、出汗误认为“心脏病发作”,将头痛、眩晕、肢体麻痹等误解为“中风”。

这种心理疾病还常常导致抑郁,有34%的惊恐症病人会出现严重抑郁症状,其中有些人甚至多次想到自杀。最近有研究表明,这种心理疾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并且部分病人即便好转后也还可能复发。

你焦虑不安吗?

焦虑在医学上可略分类如下:

普通型的焦虑:没有特别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但是情况不会很严重。

惊恐症:对特定空间或场合非常害怕,例如穿越天桥,或乘飞机前会突然很惊慌。

创伤压力不适症状:被、抢劫之后的惊慌,或是地震、台风、水灾、火灾之后的不安。

身心焦虑症状:当焦虑发生时,有明显的身体反应,例如发抖、流冷汗、晕眩、无法呼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