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插旗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1年度插旗镇堤防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
《2021年度插旗镇堤防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由插旗镇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插旗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9日
2021年度插旗镇堤防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切实加强我镇堤防工程规范化管理,落实《湖南省洞庭湖区堤防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和县指挥部堤防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坚持“统一管理,分片负责,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的原则,完善堤防设施建设,确保堤防工程安全运行,现结合我镇堤防管理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依据2021年县指挥部提出的“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乡镇负责所属堤防的日常管护,建立堤防日常管护制度、分段包干制度”要求,报请镇党委、政府同意,以各村(社区)分别负责的一线大堤、东湖渍堤防汛责任段,由各村(社区)设置专职护堤员,具体负责本责任段堤防(含堤身防汛通道、平台、巡逻路等部位)的日常管护,形成堤防日常管理常态化模式,充分发挥堤防工程安全效益,确保我镇堤防工程管理工作在2021年底达到县指挥部堤防工程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二、组织机构
根据《湖南省洞庭湖区堤防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按“统一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成立插旗镇堤防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唐忠爱
副组长:方佳立
成 员:王立成、朱本胜、杜 军、胡 祥
办公室:王 飞
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一线大堤9.2km和东湖渍堤9.8km堤防规范管理巡查、督查及组织年度评比等活动,并对年度堤防管理进行综合评定和奖励,确保堤防规范管理工作责任的落实,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工作要求
为了确保防洪安全,要求各村(社区)对所属防汛责任段定期进行规范管理,工作要求如下:
1、堤面长期保持平坦、无坑槽,无明显的波状起伏,雨后无积水。(属地村负责)
2、堤身、平台无高杆植物和杂草。(防守责任村负责)
3、堤面、堤身、平台做到无杂物、牛粪等垃圾堆放。(属地村负责)
4、堤肩与堤脚完整美观,做到无坑槽、无缺损、无吊坎。(属地村负责)
5、堤身、平台不允许新增上下坡路。堤身、平台、禁脚范围内无牛坑、无雨流沟槽。(属地村负责)
6、堤身和禁脚地范围内无违章建房、采砂、打井、挖洞、开沟、埋坟、搭蓬、堆放物料和垃圾、违章种植,发现有其它损害堤身和禁脚地安全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并上报。(属地村负责)
7、加强工程管理设施管护(如水尺、公里碑、分界牌、险工险段牌、工程简介牌),保障无损坏。(水利服务站负责)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督查考核
镇堤防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县部规范管理和我镇制定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求,每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同时针对各村(社区)管理工作内容年底进行全面考评,年终评分结果将作为镇人民政府对各村(社区) 2021年度评先评优依据。
2、建立奖励机制
篇2
【关键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以人为本;和谐执法;新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进一步突显,它同其它执法部门相比,成为人们反映意见最多的一个部门。近年来,各地都积极开展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力求为加强城市管理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又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城管执法。
城市管理是一个内涵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城市规划、市政市容、绿化环保、工商管理、食品卫生等诸多方面。而有一个管理内容,就会有一支执法队伍。为解决城市管理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扰民的现象,一些地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开始进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改革,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但也有一些地方依旧沿袭了以往的管理体制,由城市监察部门负责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与处罚,如我市就是由包头市城监支队受包头建委的委托行使处罚权。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与传统的行业主管部门执法相比有明显的进步。一是执法体制由多头多层执法向综合统一执法转变;二是执法力量得到集中,执法力度加大,执法效率有了提高;三是执法队伍向专业化转变,素质提高,执法形象得到了改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城市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相对落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城市管理法制化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首要前提。近年来,随着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日趋重视,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可以说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是相对于其它执法部门来说,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明显落后。至今国家没有一部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专门法律,仅有的一部行政法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还是国务院1992年制定和实施的,各地虽然都制定了自己的地方性法规,但大都比较简单,仅仅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却找不到明确的法律依据,必然会影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缺乏全国性的统一立法,使得各地在综合执法中没有明确的标准,往往各自为政。如关于综合执法范围的问题,目前仅能依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归纳为八个方面:1、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2、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职能;3、城市绿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4、市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5、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6、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7、公安、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8、城市其它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依据这些规定,除少数地方作了少于七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外,大部分地方都作了扩张性规定。
又如,综合执法部门同其它行政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的划分上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法律界定。
没有统一的立法,使得执法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常常无所适从,找不到明确的法律依据,也影响了行政执法的严肃性。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的体制不明,关系不顺。
目前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正处于试点阶段,新旧
体制并存,即使在实行了综合执法的城市中也存在着体制混乱的问题。如杭州、济南等城市,专门成立独立的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而不行使行政管理权、行政审批权等;又如广州、深圳等城市,将两个机构合为一体,既行使行政管理权又行使行政处罚权;再如山东寿光,把行政执法局作为建设局的一个二级单位;佳木斯市,在建设系统内部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执法机构,没有跨行业行使处罚的权利。
体制不明,关系不顺,使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缺乏明确统一的业务主管上级,各地无法开展正常的业务交流,使综合执法水平得不到迅速提高。
(三)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执行难,有时还会出现暴力抗法现象。
在综合执法中面对的多是一些社会底层的各类弱势群体,文明素质相对低下
,不能主动配合执法人员的工作,更不愿自觉履行处罚决定。再加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经验不足,宣传不到位,而现行法律又没有赋予综合执法机关必要的强制手段和措施,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面对执法中的这些困难,有的执法机关不能很好地研究解决,而是搞“”,野蛮执法,激化了和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损害了执法队伍的形象,执法效果也不明显。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如何做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使其能够真正服务于城市,服务于人民,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立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
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城市综合执法机构的性质、地位、职责,明确其主体资格,规范其法律责任。清理、修订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消除和减少法律冲突和矛盾,加强立法解释工作,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首先要界定综合执法机构与其它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划分,从根本上理清关系,合理界定综合执法的范围。其次严格规范执法人员的处罚程序,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现有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关于处罚程序方面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如我市城管执法最重要的法律依据《包头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关于处罚程序的内容仅有第十条以禁止的方式加以规定。缺乏处罚程序的规定,不利于约束执法人员的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理顺体制,加强交流,提高执法水平。
城市管理领域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从1997年开始至今已有十多年了。然而由于没有明确的立法和行业主管部门,各个城市各行其是,有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单位归城市建设委员会管理,有的则单独设立,在名称上也不统一,有的叫行政执法局,有的叫综合管理局。
面对当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混乱的问题,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三种构想:一是国务院成立新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城市管理总局,专门负责全国各城市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可以参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管理体制。二是国务院在建设部内增设城市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建设部城市管理总局同地方各级城市管理局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关系仍然是垂直领导、分级管理。三是国务院在公安部内增设城市管理警察总局,将全国各城市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并入公安局成为城管警察队伍专门行使城市管理警察职能。
不论选择怎样的体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都必须走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可确保全国法制的统一,促进各地业务交流,提高执法水平,树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宣传,以人为本,和谐执法。
1、拓宽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和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理解。对于综合执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纠纷,民众往往站在违法者一边围观起哄,甚至引发暴力抗法事件。这都说明综合执法的宣传工作开展得很不够。为此,执法部门应拓宽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如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节目,通过解答问题、剖析案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社区和单位的宣传栏,让法律、法规进社区,到居民。一方面逐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营造人人遵纪守法,维护城市形象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让广大市民了解城市管理,进而支持城市管理,为综合执法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
2、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素质。
执法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执法水平和执法艺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综合执法队伍是和谐执法的基础。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其它执法部门的人员相比,普遍较低。而现代化的城市管理需要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因此必须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严把入口关,新进的执法人员除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外,所学专业应为法律专业,以逐步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其次对现有的执法人员来说应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观念;加强法律业务培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要求,严明纪律,坚决纠正综合执法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努力建立起一支业务精良、廉洁高效、公正无私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
3、转变观念,树立起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期望,也是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职能部门,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把执法工作同科学发展观、同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树立起以和谐为特征的新的执法理念。
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主要三个特点:一是以和谐为目的,强调通过执法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二是执法的重点在教育帮助整改规范上,处罚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处罚增强行政相对人自觉守法的意识。三是在工作方式上强调执法的整体协调性,包括执法与监管、执法与服务,与行政相对人建立起和谐的工作关系。总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行政执法与行政相对 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变逆向工作为顺向工作。
4、以人为本,和谐执法。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化法治社会对每一个行政机关的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来说,就是要在做出每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时都必须有足够的事实依据、都必须有充分的法律依据、都必须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
文明执法。依法行政是基础,是一条根本性原则,文明执法是目标,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执法人员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做到文明有礼,和蔼待人,使行政相对人易于接受,有利于达到更佳的执法效果。
换位思考。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对流动摊贩的治理是一个难点,这种现象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普遍存在。流动摊贩的长期存在是一种由历史发展决定的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客观现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有企业改制等原因导致劳动力大量剩余,而社会又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于是一部分人不得不靠摆小摊谋生,这是我国社会经济还不够发达,部分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集中体
篇3
通过依法治理工作的扎实开展,提高我局执法人员乃至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知法守法用法水平。为依法治县在我局得以实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内容
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城管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省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管理条例》、《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专题教育》、《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禁毒禁赌条例》等以及与城市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条例、规程和国家、省、市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
三、任务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城管工作的领导,把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城管工作纳入我局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全体职工的法制教育工作
1、继续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继续坚持领导班子和职工学法制度。重点学习《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省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管理条例》、《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强力打造城市环境,突出抓好城市“净化、亮化、绿化、美化、规范化”工作,有力推动我县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2、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在进一步落实我局领导干部人员学法用法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法用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维权的意识和依法决策的能力。
(三)结合实际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1、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相关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执法技能等业务知识,加强队伍建设、队容风纪、文明执法、打造一支过硬的优秀城管铁军,搞好全县城市管理工作。
2、进一步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创造和谐,宜居、宜业的生态县。搞好“四城”创建,达标城市“五化”工作要求,对城区主次干道的违章占道,“马路市场”、车辆乱停乱靠,广告乱挂,“牛皮癣”等现象进行综合整治,加强部门联动,切实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行动。以落实执法巡查制度为重点,推动建立运转高效,保障有力,实行分片分区,定人定点督察巡查机制,推进城管进街道社区的管理模式。
3、实行分段管理,城区实施全天候“两扫一保”的清扫保洁制度,实行全天候三次的洒水降尘工作,消除卫生死角,加大环卫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对公共场所,大街小巷,沿街门店等垃圾外扫、乱倒垃圾,施工工地违法倒放渣土、淤泥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规范环卫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完善工作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篇4
现代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及相互交织性,使得原有条块分割的部门执法体制捉襟见肘,旨在实现多部门综合执法职能的城管执法应运而生。但是,自从建立伊始,城管执法便面临没有“婆婆”的体制尴尬。由于缺乏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统一的立法指引,各地在城管执法体制设置上五花八门,组织机构、职权范围、执法监督等都不尽一致,客观上造成了实践中城管执法失范。
要改变“九龙治水”的部门执法弊症,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首先必须从组织体制入手,在现有的行政结构中组合出科学高效的城管执法体制。此前,一些地方在划分调整部门职能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城管部门。例如,北京市以原市政市容委为基础,成立职权范围更广的城市管理委员会。但从国家层面看,中央政府始终缺乏专门的城管机构,相关职权虽然划归了住建部,但在住建部中也缺乏专门性机构,不便于更加专业、更为集中地开展工作。
此次住建部设置的城市管理监督局,严格意义上讲并非全国城管执法的“婆婆”。从职能上分析,城市管理监督局只是住建部的“内设机构”,并不直接对外行使执法职能,负责“指导”而非“领导”全国城管执法工作。但是,这种定位更加突出了规则供给和监督查处的功能,回应了当下执法实践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有益于促进全国城管执法的规范化、法治化。
篇5
一、强化组织建设,确立依法行政中心地位
我局将依法行政工作作为统领全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作为促进行政执法工作创新发展、树立行政执法部门勤政、务实、高效形象工程来抓,作为贯彻行政执法各项工作的一根主线;坚持依法行政“四个结合”,即与思想解放、实现职能转变结合起来,与机制健全、提升工作效能结合起来,与程序规范、文明公正执法结合起来,与服务创新、体现工作成效结合起来。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促使依法行政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整体推进了全区城市管理水平。
二、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依法行政品牌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树立管理执法新形象的核心。多年以来,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突出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行政执法工作的队伍素质的瓶颈。
(一)实施“三项举措”,提高执法能力。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新队员、业务骨干、法制员的分类培训,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架构,提高了城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考核,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实行案件考核月度通报制,对办案率、自由裁量标准、从重处罚等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提高了案件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三是严控办案环节,规范依法行政程序。建立案例评审小组,实行全员办案、大额罚款案件多人协作办理制度,严控事实、证据、时限、程序、法律适用和裁量“六大要素”,实现案件立案、审批、处罚、结案各个环节的动态监管,有效地确保了执法公正。
(二)推进“四个转变”,构建和谐城管
一是变“对民执法”为“为民执法”,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执法人员必须克服执法就是罚款、就是管人等错误认识,时刻体现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和关怀,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和谐执法理念。二是变“刚性管制”为“柔性疏导”,广泛开展法规政策宣传,主动进行换位思考,充分尊重相对人的人格尊严,不断加强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执法心理和技巧等知识的学习积累,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具体执法工作中;三是变“重实体,轻程序”为“实体与程序并重”,力求执法程序规范和实体公正,执法中不仅看与定性直接关联的违法事实的基本证据,还综合考虑与量罚密切相关的情节、责任、前因后果等相关因素。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四是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积极适应城市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思路前置,转向对问题根源的治理,逐步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绩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三、强化制度建设,创优依法行政制度环境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依法行政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我局在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的同时,积极扩展法制工作的领域和深度,法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制度环境不断改善。
(一)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内部管理制度。我们先后制定了《行政处罚操作规程》、《自由裁量权运用一般规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岗位考核奖惩细则》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执法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考核评议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一是加强政务公开,推进阳光行政。为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渠道,我们在**政府网建立网页,对应当公开的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及其法律依据、执法机构、办理程序、标准、时限等信息予以公示,公布社会监督电话,接受群众广泛监督,大大提高了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正确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赏。二是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我们完善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工作的社会监督体系,广泛聘请了人大、政协、区直部门、派、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多层次的社会监督员,参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还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各方面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有效促进了依法行政工作进程。
(三)推行说理式处罚文书。为实现和谐执法、建设阳光城管,做到行政执法办案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区城管执法局在全区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对行政处罚文书制作、案件查处过程、事实证据、办理程序、法律法规、行政处罚依据及自由裁量权的适用等方面予以明确,从而确保让相对人得到一个公平、公正的执法结果,将规范化、服务型城管建设工作引向深入,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执法形象,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创新执法规范,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我们将执法重点放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施以有效的宣传、引导,以亲民爱民的工作措施感化管理相对人,消除部分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抵触情绪,促进了城管执法工作有层次、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一)实施文明执法、“换位执法”,不断深化依法行政理念。把文明执法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执法就是为民、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推行人性化执法和亲民型管理,正确地处理了堵与疏的关系。一是亲情执法。以执法服务为前提,充分应用行政指导措施,以宣传教育为主,平等、尊重对待相对人,实现执法零距离。二是主动帮扶。在执法管理中主动问询征求单位、社区、居民合理建议,对存在困难需要帮助解决问题及时协调妥善处理,主动化解矛盾根源。三是交流互动。注重执法单位与管理单位、个人间交流互动,通过上门宣传等形式调动单位、个人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其建言献策作用,为执法工作提供良好反馈意见。四是问题回访。对单位、个人提出诉求问题处理后进行回访复查,注重后期长效监管,提升执法公信,切实做到执法服务到位。
(二)坚持控制为主、处罚为辅的工作方法,行政效能初见成效。采取提前介入的工作方式,超前宣传、超前纠违,逐步把关键点放在预防上,投入更低,效果更好,既避免了群众因违章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又能够使他们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消除执法障碍。如在对城区内早市进行治理和整顿中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扩大早市管理人员巡查范围,由原有的市场周边巡查扩大到城区范围;二是严格控制早间市场收市时间;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四是对不听劝阻的无照经营予以坚决取缔。通过持续治理,早市秩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居民提供了便利。通过工作方法的创新,逐步建立了执法链条,消除了执法缺陷和执法“盲区”,从而使违法现象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基本构建起了城市管理的标准化执法平台。
五、案件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局共办理一般行政处罚案件×起,其中,城市运输管理类×起,乱倒垃圾类×起,乱摆摊设点类×起,擅自张贴宣传品擅自悬挂横幅×起。处罚×人次,责令整改违法行为×起,警告×人次,罚款×元。所有案件均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罚适当、手续完备。无陈述、无申辩案,无复议、无诉讼案;行政许可×起。
六、复查得分
篇6
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试点启动于1997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是我国城市行政执法体系日益完善。随着全面依法战略的实施,关于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实践性较强的法律体系,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行政执法的效率得到提高。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前,我国城市管理一直受交叉管理问题的影响,进而导致在执法过程中存在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的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而在城市城管部门明确了城市行政执法主体之后,降低了执法的成本,形成了执法合力,为公民提供了良好的城市环境。三是实现了执法形式的多样化,为行政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了经验。尤其是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了执法的透明度,有效杜绝了各种腐败行为。我们在肯定我国城管执法所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所存在的问题。
1. 1 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保障有待加强
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城市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支持力度,然而结合当前的工作效果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保障还不充足:一是政府部门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薪酬划定标准不高。通过调查大多数的城市,尤其是基层城管部门的执法人员,他们大多数属于临时工,工资水平不高,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出现消极执法的情绪;而且基于临时工没有编制,因此其工资不能从财政资金列出,这样无形就会增加行政执法的文明难度。二是财政资金对行政管理执法的经费投入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城管部门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导致其行政执法的设备不完善,最终影响执法效果。
1. 2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有待规范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不规范是当前城管执法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造成城市行政执法程序不规范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行政执法的相关文件的效力有限,缺乏相应法律的规定。例如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大部分属于试行法规,这样就会导致其约束力不强,进而使得在具体的运行中容易被随意的解释与更改;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传统强制行政管理思维的影响,导致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缺乏人性化的理念,进而出现了为了执法而执法的错误现象。
1. 3 城市行政执法的手段有待完善
城市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一个舒适的城市生活、工作环境,如果作为行政执法人员采取暴力行政执法手段必然会引起社会的恐慌,例如近些年发生的城管伤人事件充分表明了公众对城管执法行为的否定。野蛮执法的现象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需要相关部门遏制暴力执法、野蛮执法。
2 完善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对策
基于当前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提出优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对策。
2. 1 构建完善的城市行政执法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是开展城市管理的前提,基于在城市行政执法中所存在的依据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明确城市行政执法工作的法律授权问题,确定城市行政执法的法律地位,确定城市管理执法机构的合法性,划分具有法律保障的权利体系。例如针对城市管理执法中所存在的强制执行问题,我国法律要给予明确的规定,从而避免出现暴力执法;另一方面构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执法保障规范。城市行政执法过程中需要财政给予相应的资金、人力等保障,因此需要法律层面出台管理行政许可审批、监管以及处罚的法定职责,以此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坚定的后盾。尤其是在人员配置方面要建立系统的规则制度规定,以规则制度的形式确定城市行政管理人员的编制问题,保证各项基础工作顺利开展。
2.2 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
首先建立与完善城市管理领导体制,组建垂直领导体制,形成高效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其次整合城管部门的职权,建立责任清晰的岗位制度,推行阳光执法,并且行政执法机关要积极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管理模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政管理机制;最后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队伍培训机制。行政执法人员的个人素质决定着执法工作的水平,因此要引入准入机制、培训机制、奖惩机制和退出机制,实现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2.3 创新城市行政执法工作方式
一是要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的效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属于系统的工作,基于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实践中应该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体制模式,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虽然城管执法机关具有集中城市的管理权限,但是其更多的表现为行政处罚权,并没有行政强制权,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联合执法机制,将公安、法院以及工商等部门纳入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系中,以此形成组合。二是引入对话机制,减少野蛮执法、暴力执法。通过对话可以将利益需求方的诉求合理的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对问题的根本解决,因此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要与行政相对人进行协商,形成契约,并且按照契约进行,以此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2.4 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督制度首先应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制化的方式对监督主体与被监督客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予以规范,然后结合各地城市化的实情,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关于行政执法监督的规范性文件,在注重监督实效的同时,避免监督的无依据和随意性,从而确保监督的成效。其次,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在权力运用过程中的规范意识,不断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约束。对此,在监督的过程中,注重对行政执法权的约束和管控的同时,加大相对人权益保护的机制设计。虽然,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的追究程序已经日趋独立,且对追究程序中的各环节已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可增加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环节,使得责任的追究程序更加公开、透明。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责任追究机制,使得行政执法人员在城市管理的执法实践中提高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同时亦促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更好地符合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最后,在行政执法的监督力量来源方面,应拓宽监督的渠道,结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实情,创设可行的条件,使不同渠道的监督力量得到整合,实行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并举,权力部门的监督、司法部门的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均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形成监督的合力。
篇7
[关键词] 行政执法;效能;问题
具体来讲,行政执法是执行和实施行政法律规范,并将行政法律规范适用到具体人和事,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从而实现国家管理职能。现代行政法的重心是服务行政,现代行政法的实质是服务行政法,它的价值取向在于维护社会正义,增进社会福利,实现法治社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实质也应是服务行政,目的是增进广大民众的社会福利,推动依法治市进步,实现依法治国目标。本文拟从上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能力存在的问题切入,详细分析目前上海城市管理执法效能低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对其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能力存在的问题
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一种委托一关系,公民同意推举某人以其名义进行,但是必须满足公民的利益并且为公民服务。为此,必须要认清导致执法效能低下的痼疾,痼疾的治愈过程也就是执法效能提升的过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低下凸显出执法能力的症结。从社会利益关系的角度看,执法效能低下在一定程度上是执法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利益冲突的客观反映,而从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的角度看,过度的、无序的政策执行博弈行为暴露了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组织体系不同程度存在的执法能力不足问题。当前上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主要存在执法信息传播力不足、执法方案抉择力不足、执法资源调配力不足、执法行动协调力不足、执法过程监控力不足问题。
1.执法信息传播力不足。首先,上海各区执法信息管理规范化水平较低,信息管理的机构和制度不够完备,缺乏规范化的统一管理。其次,执法信息调研实效性偏低,大多数政策法规研究机构具有政府背景,官方色彩浓厚,往往根据行政上级的意图开展工作,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一定程度上失去可信度。最后,各区执法信息透明度较低,少数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缺少信息公开意识,管理意识强,服务意识弱;在制度建设上,信息公开还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尚未上升为公民维护信息权利的自觉行为,相关法律法规配套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信息传播力不足。导致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受到一定影响,甚至发生扭曲、残缺、失真、屏蔽等现象,破坏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阻碍了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对城市管理领域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支持。
2.执法方案抉择力不足。一方面,少数领导干部法律水平偏低。虽然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我国各级政府的机关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与现代社会治理的法律实践需求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之处,这也直接导致少数城市管理执法者未能准确把握法律目标、领会上级精神实质,进而难以作出科学的执法方案决策的结果。另一方面,执法方案抉择民主化不足。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现代社会对政府决策工作的基本要求。民主决策既有利于集思广益,又有助于赢得理解和支持,推动执行。当前“拍脑袋”决策、长官意志,听不进不同意见等情况,在少数领导干部中间仍然存在。民主决策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已经制定的决策机制和程序落实效果不够理想。
3.执法资源调配力不足。城市管理执法涉及的资源包括人、财、物、制度、权威、管理等多个方面,当前城市管理执法资源调配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资源调配力不足,执法信息质量缺少保证。上海各区县信息资源调配力差异较大,受硬件和技能限制,个别偏远区县的部分执法者缺乏信息意识,科学调配和合理使用法律信息的能力明显偏低,许多重要信息在烦琐冗长的行政环节中被延误、失真,直接导致其使用价值的降低和丧失,甚至最后误导执法行为。二是权威资源调配力不足或者使用不当。由于法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等现实条件的制约,或者因行政权威使用不当,导致违法行政、侵害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等事件的发生,个别区县、个别部门的政府组织行政权威受到损害,社会支持度下降,从而间接增大了执法的阻力。三是财力资源调配力不足。政府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导致执法任务得不到必要的财力支持。
4.执法行动协调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的协调不畅:一是执法人员协调不畅。改革开放以后,军事命令式和政治服从化的执行管理模式已在上海逐渐淡化,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保护和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体绩效的提高。但由于上海一般是以组织整体的形式充当执法主体、履行执法任务的,因此,团队协作和绩效整合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随着独立性和自由度的逐渐提高,执法人员的协调、管理和整合难度进一步增大。二是执行组织协调不畅。组织的协调性取决于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经过多年的行政体制改革,虽然上海城市管理领域的各级主体的行政体制设置和运行机制设计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机构运转的平顺性显著提高,但组织内部的责、权、利还不够统一和匹配,组织之间的权责边界还不够清晰,交叉、空白、重叠、冲突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推诿塞责等执法不畅现象还时有发生。
5.执法过程监控力不足。一是部分监控主体存在虚置现象。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制约和人事财务方面的联系,纪检监察部门对同级城市管理部门的执法监督存在一定难度,其监督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切实体现;受职责权限和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影响,地方人大的监督效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虚置现象,执法过程的监督控制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二是监控内容有失偏颇。执法过程监控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执法全过程的监督,及时纠正执行偏差,将执法行为始终控制在合法范围内,确保法律法规意图得以有效落实。因此,执法监控的内容应当覆盖执法的全方位、全过程。但上海城市管理执法监控的现实情况是:各类监控主体对执法的监督事后多于事前、结果多于过程、形式多于内容,监控力度分布不均,监控效果不够理想。三是缺少行之有效的执法绩效评估方法及其指标体系,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评估结论,从而使得以此为依据的执法监控活动有时难以取得实效。
二、执法效能低下的集中表现
城市管理执法系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和社会公众对部分执法的不理解、不支持都使预定的城市管理执法效能面临困境。许多法律法规因种种原因在执行过程中被过滤、被扭曲、被抵制,甚至陷入法律目标完全落空的境界。上海目前常见的城市管理执法效能低下集中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1.执法附加。所谓执法附加,是指执法主体在
执法过程中人为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法律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原本的要求。影响了原法律法规精神的真实表达。执法附加表面上看起来是区县大队和分队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其实质是利用附加不合理的条款为法律法规强行增添若干新的目标,变相扭曲法律法规精神,从而达到谋取自身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2.执法替代。当执法主体与上级执法主体之间出现较大的利益冲突时,执行主体利用法律的抽象性特征和自由裁量权,以本地区或本部门具有特殊性为借口,作出不同于原有法律法规精神实质的解释,从而扭曲上级精神,甚至以自行制定的“土办法”直接替代原要求。执法替代的实质就是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打着实事求是的旗号对上位法律法规搞阳奉阴违,因此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和破坏性。
3.执法残缺。城市管理中一项法律措施都是由若干相互配套的具体条文和措施所组成的,从而形成一个多层面、多因素的有机整体,共同指向特定的政策目标。在执法前,应当对法律内容全面领会、整体把握。但个别执法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法律条文是否符合以及多大程度符合自身利益为依据,对法律条文分别采取积极执行、消极执行、拒绝执行等行为,使原本完整的法律措施在选择执行中残缺不全。影响了法律整体功能的发挥。
4.执法敷衍。执法敷衍即在执法过程中执行主体只做表面文章,不落实具体措施,使执法行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实践中执法敷衍常常表现为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贯彻执行停留在一般性的宣传号召曾面上。导致执法敷衍行为的根本动因是该项规定有损执行主体利益,或者无损利益,但执行起来耗费人力财力,得不偿失。执法敷衍使法律规定成为一纸空文,在阻碍法律目标实施的同时还极大地浪费了公共资源,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5.执法合谋。当某项制度规定同时影响到执法主体和部分目标群体的利益时,此两类主体可能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实施执法合谋,联合抵制上级部门的制度。执法合谋的最典型表现就是合谋双方结成利益联盟,互通信息,共同进退。由于在现行的行政体制环境下,制定政策的上级部门获取执法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过分依赖于作为执行主体的下级部门的单方面汇报,因此,在执法主体与部分目标群体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情况下,更容易加剧执法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进一步加大执法监控的难度。
三、利益冲突是影响执法效能的根本动因
1.法律和利益二者的关系。利益是指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的不同需要,法律在保护利益的同时,利益的不断变化也推动着法律不断发展。例如,当出现新的利益需要保护时,法律就要作出调整,以确定对这种新的利益是否加以保护或者保护到何种程度。同时,利益的多元化使得各个利益集团之间不断进行着权力的博弈,当某一方的力量占据上风的时候,就会通过修改法律,调整现有的利益格局,把自己所代表的利益放在优先保护的位置上。其实,任何一种权力也都是受到利益支配的,并且是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而服务的。而法律,正是这种权力意志的体现,因此从根源上来看,利益对法律的发展,是起到一定的支配作用的。法律正是在利益格局不断被打破和重整过程中逐步向前发展的。由此,笔者认为城市管理法律的实施过程就是对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和平衡。
2.利益冲突是影响执法效能的根本动因。人性假设是社会行为分析的基石,它决定了理论研究的理念、思路和范式。在政策和法律研究的现有文献当中,曾出现过“经济人”、“政治人”、“社会人”、“公共人”、“比较利益人”等诸多人性假设。我们认为。相对于“经济人”和“公共人”假设,“比较利益人”观点更贴近政治与公共行政领域的行为人特征。
就组织整体而言,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政府是全体公民的人,其权力来源于代表民意的立法机构的授权,其合法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因此,在城市管理监察组织身上承载公共利益既体现了现代政治的民主理念,又具有推进政策和法律实践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城市管理监察组织的存在、运转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人、财、物资源支持。因此城市管理监察组织及其下属组织也必然存在其他社会组织所共有的组织利益,这种自身利益既有法律允许的合理成分,也有法律虽未禁止,但有悖道德规范的利益。
就组织个人而言。执法人员具有承担社会公职、行使公共权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职责;另一方面,执法人员又是社会的一份子,具有其他社会公民所共有的个人利益。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扩张必然导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上级与下级执法组织之间、同级执法组织之间利益冲突的形成与累积。
社会利益的进一步分化使得上层群体、强势利益群体往往能够利用其资源优势,对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施加更大的影响,使得法律内容发生进一步倾斜,从而带来利益分化的“马太效应”。处于阶层排序末端的社会群体得不到充分的政策关注,民生问题逐渐积累,社会群体间矛盾由此进一步激化,利益分化的“马太效应”造成了弱势群体救济不足。因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提升的研究应以“比较利益人”为人性假设基础,必须认识到利益冲突是对执法效能的客观影响。执法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比较利益”问题、执法机关间利益的冲突和社会利益的进一步分化,直接影响执法效能的高低。
[参考文献]
[1]陈泉生.论现代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5).
[2]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依法行政的部署,加强务党学习和城管执法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以“三严三实”为标准,真学真懂并充分用于城管实践工作中,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城管执法形象,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为民、务实、公正、廉洁、高效、文明的城管执法队伍。
二、工作目标
(一)努力学习党务知识,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握好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理想信念,最终把服务好人民群众作为城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城管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实现普法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显著提高,形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
(三)行政执法人员全年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不少于15天(包括日常工作中的自学、讲座、案件研讨和集中培训时间),全体执法人员受训覆盖面达100%。
(四)领导干部法律素质、业务能力、执法效能进一步提高,法治理念、服务意识、履责能力进一步增强,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做到公正、规范、文明。
三、工作任务
(一)认真抓好党务学习,以反对“”、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三十条规定”、市委“三十二条规定”及区委“三十四条规定”、《重要讲话材料汇编》、《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材料》和区活动办统一布置的内容为等学习重点。
(二)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结合教师节和重阳节开设不少于2次道德讲堂,以尊师重教和尊老敬老为主题。
(三)公文规范写作知识培训。
(四)信息采编、写作知识培训。
(五)认真抓好普法依法治理教育。积极举办各类执法队员法律培训班,以《市区城市管理工作人员手册》和《市区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按照7十ⅹ职能方面的法律法规、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安排好学习和辅导。
(六)举办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专题培训及法律文书制作讲座。
(七)环卫工人、环卫作业技能培训。
(八)安全生产及应急救护培训。
(九)执法队员、环卫队员心理健康培训。
(十)军事训练和体能及团队意识培训。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学习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局学习培训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把转变思想作风同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努力在抓工作强素质上下功夫,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达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
篇9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创卫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民城管意识,是行政执法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搞好行政执法工作的前提,行政执法工作的目的,重点是加强对人的教育,提升其素质,处罚只是一种手段。在实践中,我局始终以人为本,以加强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为先导,以强化行政执法为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通过新闻媒体及派发宣传单张等方法,普及宣传社会面,扩大宣传教育效果。
(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
我局在筹建初期,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社等主流媒体,开展全方位的群众性宣传工作,大张旗鼓地制造舆论声势。1月份,我局和市委宣传部、禅城区政府联合举办了“共同维护美好家园――***城管与市民心连心”为题的“城市论坛”活动,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集思广益,让群众参与城管决策。在2月份封闭集训期间,也通过各大媒体从不同角度广泛报道集训动态和成果。在3月3日挂牌当天,组织执法人员上路展示队伍形象,先后组织30多家新闻媒体召开新闻会,各大媒体报道有关行政执法稿件300多篇。
(二)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原则
为了使群众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有个适应过程,一市三区执法局把挂牌成立第一个月作为“宣传教育月”,也叫执法适应期,主要是以宣传教育为主,向居民住户派发宣传单张,向违章者发出违章行为警示通知书,纠正违法违章行为,一般不作处罚。“宣传月”期间,市、区执法局共纠正违法违章行为85000多人次,派发各种法律法规宣传单11万多份,传媒对此而展开的各类报道也从来未间断,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卫活动
4月,我局会同市团委、市爱卫办组织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清洗城市“牛皮癣”活动,目的在于为开展全民“治癣”运动造声势。此后,我们又把重点转到查挖窝点和寻找疏导措施上来,务求堵疏结合,以达长效。上半年组织各区执法局开展法律法规咨询活动近十次,局长关天安同志亲自走上街头,接受市民的投诉,解答市民的咨询,受到市民的好评。同时我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万多元制作城管法律法规知识的公益广告,在***电视台及各区电视台滚动播出,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发动群众整治脏乱差方面,我们注重深入社区,充分利用基层组织及其管理力量清死角,治黑点,改旧貌,收效良好。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卫活动,提高了市民的法律法规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创卫社会氛围。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后,政府重新配置了相关部门行政职能,对过去集中在一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进行分离。在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我局密切与公安、工商、建设、规划、环保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理顺职能划转的衔接,建立良好的工作协调和情况通报机制,及时解决执法工作中处罚与日常管理脱节的矛盾。此外,我们注意充分发挥市城管委的职能作用,明确城管委成员单位的职能任务,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发挥整体效能。针对中心城区摩托车、残疾人车、人力三轮车非法搭客日益猖獗,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我局以城管委办的名义先后组织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开展了12次“三车”(摩托车、人力车、残疾人车)非法营运搭客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三车”共1560多辆;协调、组织工商、卫生、食品监督等部门取缔了2个严重影响市容卫生的占道非法市场,会同环保等部门对污染环境、噪音扰民的典型案件进行重点治理,进而使市容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有了较大改善。
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
城市管理责任重、要求高、执法范围广。为了实现管理工作人性化,执法工作规范化,我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市容市貌管理,不断加大综合整治的力度。近两年来,市、区执法局对各类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共42300多宗,其中开展综合整治2530多次,取缔违章占道、无照经营7800多宗,查处大排档占道经营、噪音扰民案件1260多起,出动执法人员超过120000人次。
(一)整治乱摆乱卖,维护市容秩序
占道经营乱摆乱卖,扰乱市容,妨碍交通,污染环境,是我市近年来治理脏乱差中的难点。近两年来,为了持续整治这一违法经营现象,市、区执法局深入调查,周密计划,定期不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占道经营乱摆卖进行综合治理,共组织人力27000多人次,清理了在主要道路上的烧烤摊、水果摊、日用品档等乱摆卖及无照经营户2230多宗,教育纠正占道经营行为83500多人次,有力地遏制了其蔓延趋势,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同。
(二)清理乱搭乱建,维护规划权威
随着行政区域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违法当事人在利益驱使下,擅自乱搭建、抢建之风又开始抬头,严重影响城市的容貌和规划的正确实施。市、区执法局根据执法职能,多次对禅城区石湾、张槎、环市,三水区西南涌沿岸,高明区常安路,南海区桂城、黄岐、大沥,顺德区大良、容桂等区域进行整治清理,责令当事人自行拆除或组织依法违法建筑。南海区为全面整治东西、南北大道景观,多次会同各职能部门集中开展强拆行动,仅半年时间就拆除多起违法建筑15万多平方米,维护了规划部门的严肃性,恢复了道路景观容貌。近二年来,全市共组织大的行动8次,查处违法建设案件8000多宗,建筑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
(三)治理乱张贴、美化街区环境。
乱张贴、乱悬挂属于市容顽症,严重损害城市形象,广大市民对其深恶痛绝。市、区执法局将其列入管治重点,充分发挥执法人员的聪明才智,并与各街道办紧密合作,将这项工作深入到各基层。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多管齐下,对禅城区祖庙路、大福路、汾江路,三水区西南中心城区,高明区中山路、沧江路,南海区桂城、黄岐、大沥,顺德区大良、容桂等区域的乱张贴、乱悬挂进行多次反复的清理,初步净化了城市环境。据统计,各区相继查处乱张帖、乱悬挂案件30000多宗,收缴非法广告40多万张,端掉制作虚假广告窝点7个。今年国庆节前,全市将开展规模浩大的全民治理乱张帖大行动。
(四)治理乱停乱放,规范停车秩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机动车发展迅猛,停车场建设滞后与停车位需求矛盾十分突出。个别司机贪图方便,乱停乱放现象相当严重,执法管理防不胜防,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为切实解决矛盾,走出困境,我市先在禅城区试点,充分挖掘城市道路和街区空间资源并推向市场,通过合理规划,招标投标,择优选定管理服务公司,实行临时占道停车有偿保管服务,并要求各区借鉴跟进,同步推广。推出了以停车保管有偿服务后,有效地缓解了群众停车难的矛盾。此后,城管行政执法部门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罚那些乱停乱放的违法当事人,效果渐佳。此外,对各娱乐场所、车站、市场周围车辆乱停放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专项集中整治的办法以予解决。本着“规范疏导,服务先行”的原则,及时教育纠正违章行为,主动向这些场所的负责人讲解有关的法律、法规,谈危害,并帮助他们对对停车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划定范围。这样既保护了商家利益,又改善了卫生环境和交通环境。
(五)及时办理人大议案、政协议提和其他投诉案件。
今年,由我局主办的人大议案共有18份,政协提案7份,市人大闭会期间代表所提出的建议1份,已全部按时按要求办理完毕。这些议案、提案和建议,绝大部份属于市容环境污染方面的内容。此外,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调查处理了“金太阳西餐厅”、“南桂园酒家”等9家市民投诉多年的油烟、噪声扰民案件,协调处理了顺德大都村焚烧垃圾造成大气污染投诉案。
两级执法局上路执法以来,接待了大批来访群众,接受来电投诉7000多宗,立案182宗,处理结案117宗,组织或配合专项整治18次,查处纠正违规违法行为近9000起,处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35宗,因而有效地实施了市容环境方面全方位的执法与治理。
四、突出管理重点,狠抓执法难点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及时调整思路和策略,确定工作重点,划定了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一是突出中心城区区域管理。对禅城区的祖庙路、汽车站、大福路、季华路,三水区的文锋路、过境路,高明区的中山路、沧江路,南海区的南海大道,顺德区的大良、容桂地区主要路段、窗口单位、重点场所实施重点管理控制和严格处罚。对各中心城区42条主要道路,15个窗口地区进行重点巡查布控,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道路、窗口地区秩序良好。二是对无证、无照商贩、占道经营(主要是马路餐桌和烧烤档)、噪音扰民的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并保持管理的高压态势。三是查处城市“牛皮癣”、乱悬挂。针对露天烧烤档和马路餐桌严重污染环境,且容易反弹,整治难度大的特点,在市局的统一部署下,各区采取连环滚动的方法加以取缔,效果很好。
五、积极探索长效管理路子,巩固提高综合整治效果
城市长效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城管执法者的不懈追求。市、区执法局坚持集中整治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以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并不断探索长效机制,由此煅造出创卫的新品牌。
(一)抓好经常性执法管理。为了确保市容市貌保持良好的状态,保证整治后的路段或地域不反弹或少反弹,我们加大巡查、跟踪的力度,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不等不拖,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效果一天比一天好转。
(二)实行“错时管理制”。针对“六乱”分子经常钻空子,与执法人员捉迷藏的特性,执法队伍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坚决实行“班次错时工作制”等措施,由正常上班时间向下班时间伸延,由白天向晚上伸延,以晚上为重点,错开上下班的管理方法,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管理,拓宽管理渠道。
篇10
(一)指导思想。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和“四城同创”工作要求,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注重创新制度、完善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构建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体系,加大多元投入城市管理的力度,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步伐,优化城市服务功能,为把我市建成中心城市、北翼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和湿地生态旅游城市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原则。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托城市建设构筑的载体基础,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定位,健全和完善市区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城市功能高效运转,形成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相互衔接、功能互补、优势整合、共同促进”的协调发展新局面。
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调整城市管理职责范围,逐步下放管理权限,强化市级的统筹职能,明确区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合理界定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的管理职责,明确各级的事权、财权和行政许可权,充分发挥区级政府、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工作下延,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原则。健全完善城管执法机构,增强区级管理力量,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管理水平,形成“综合执法、统一指挥,市区联动、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新体系。
坚持政企分开、有序竞争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以费养事的要求,加大城市管理作业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改革力度。积极推进环卫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厕所保洁等城市维护作业物业化、公司化、市场化,通过市场竞争降低城市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形成“政府主导、政企(事)分开、管养分离、市场运作”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二、明确城市管理职责与权限
(一)各级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责。
市级主要职责。对市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宏观决策,编制中长期城市管理规划目标,制定年度城市管理计划,并将任务分解到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进行实施;针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开展调研,拟定有关城市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对涉及跨区、跨部门的重大事项和事关全局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协调;对各区及市直各相关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对各区及市直各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和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实施监督;负责市管道路、桥梁、河道、公共场所等的市容环卫管理服务(市直管范围见附件)、负责市直管道路及市区规划红线宽40米以上(含40米)的城市道路两侧户外广告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对城市管理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区域组织综合整治和实施管理。
区级主要职责。根据市区城市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对辖区管理范围内城市管理工作全面负责,结合实际,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区级职能部门和街道,落实责任,监督实施;组织街道、社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城市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城市管理责任全面覆盖;组织区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为街道开展日常管理创造条件,将城郊结合部的城市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负责辖区内除市管外的道路、桥梁、河道、公共场所等的环卫保洁工作,负责辖区内市管道路以外的户外广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环卫设施的建设维护工作。
街道主要职责。根据区级下达的城市管理目标任务,负责结合所辖区域管理实际情况实施;负责对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指导、检查和服务。加强街道城管力量建设,接受区城市管理局的业务指导,负责辖区内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与本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派驻中队建立协调配合机制,依法处置涉及城市管理的违法违章行为。
社区居委会(含城中村,下同)主要职责。健全和落实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抓好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及时监督、制止和举报社区内发生的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违法违章行为,动员居民和辖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做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共建和谐社区。
(二)各级城市管理事权的划分。
环卫工作
市级: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环卫行业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市区环卫管理有关的措施、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环卫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计划;负责对市区环卫业务进行指导、督促、协调、检查、考核;负责环卫作业招投标工作的规范管理和运作;负责制定统一的环卫作业标准、劳动定额和质量考核制度;作为市管道路、河道和公共场所综合保洁的发包方;负责大型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在市规划局和城南规划分局报审的住宅区环卫设施的验收;负责生活垃圾、粪便和建筑垃圾的终端处理;负责城中分区垃圾中转站以上生活垃圾清运和粪便收集等环卫管理服务工作(城中分区范围内中转站以下垃圾一级清运分三年时间逐步移交给区级实施);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收缴,根据城市维护建设计划,按作业任务量和质量考核情况核定分配经费;负责组织重大活动的环卫服务保障。
区级:制定本区环卫发展计划;负责对辖区范围内环卫日常作业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负责辖区内除市管道路、河道、公共场所以外区域和区内后街巷道、沟河、城郊结合部的环卫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区管环卫作业任务的发包方;负责垃圾池、垃圾房、果壳箱、公厕、垃圾中转站等辖区内环卫设施建设和管理;负责在区规划分局报审的住宅区环卫设施的验收;负责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环卫责任区的确定和监督;负责辖区内除市直管范围外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的管理。
户外广告管理工作
市级: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户外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实施市区的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城市户外空间资源储备制度,规范城市户外空间的资源化利用和管理;负责市直管道路及市区规划红线宽40米以上(含40米)的城市道路两侧户外广告设施的使用权有偿出让、设置审批和执法管理;负责市区规划红线宽40米以上(含40米)城市道路两侧沿街标牌、标识设置审批的前置审查。
区级:负责属地范围市管道路以外的道路两侧户外广告设施的使用权有偿出让、设置审批和执法管理;负责区管理道路两侧沿街标牌、标识设置审批。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工作
市级: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实施市区的建筑渣土管理办法和措施,制定工程建筑渣土处置计划,统筹安排工程回填建筑垃圾。负责在市规划局和城南规划分局报审项目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核准和执法管理。
区级:负责在区规划分局报审项目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核准和执法管理。
违法建设管理
市级:负责市直管范围及城中分区规划红线宽30米以上(含30米)的城市道路两侧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
区级:负责辖区范围及城中分区规划红线宽14米以上至30米以内的城市道路两侧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
流动摊点疏导安置点设置工作
市级:负责市区范围内流动摊点临时疏导安置点的设置管理。
区级:负责区域范围内流动摊点临时疏导安置点的日常管理工作。
河道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市级:负责串及等主要河道划定区域内的城管执法。
区级:负责辖区内市管河道以外沟河的城管执法。
(三)各级行政审批权的行使。
行政审批权依法由市级行使,为与管理重心下移相适应,对部分审批事项设定范围下放由区审批,市级通过建立备案、考核、年审以及违规责任追究等制度实施监督。涉及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应当通过拍卖、招投标等方式作出决定。
市级的审批事项为:户外广告及标牌、标识设置审批;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上张挂、张贴宣传品等审批;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物料、搭建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批准;临时占用道路以及其他公共场地摆摊经营批准;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审批;环境卫生设施迁建方案批准;因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在辖区饲养家禽、家畜批准。
下放区级实施的审批事项为:辖区范围市管道路以外的道路两侧户外广告设置审批;区管道路两侧标牌、标识设置审批;在区规划分局报审项目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物料的审批;临时占用道路以及其他公共场地摆摊经营批准(不含设置流动摊点疏导安置点);在区规划分局报审项目的环境卫生设施迁建方案批准;因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在市区饲养家禽、家畜的批准。
三、深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一)调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管理体制。市城管执法局作为市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具有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组建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恢复亭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具有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各区城管执法局、市开发区城管执法大队日常工作对区负责。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区级城管执法机构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年度执法考核、重大保障工作的应急调度、指挥。
(二)实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重心前移。各区城管执法局设若干执法中队,同时向各街道派驻执法力量,负责所辖区及街道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在街道配备专职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分管领导,充实街道城管科力量。街道为派驻的执法队伍提供办公场所,执法队伍配合完成属地的城市管理目标任务。
(三)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是维护和保障城市市容环境秩序的基础,各区要根据城市规模和辖区管理任务配备相应的管理执法力量。要按照全省建设系统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快队伍规范化建设进程,严格编制管理,所有从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人员必须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持证上岗,年内市区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全部达标。
(四)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保障。市公安局城管治安分局对应市城管执法局做好司法保障工作,属地公安机关要协同配合各区城管执法机构做好行政执法工作,切实防止和减少妨碍城管行政执法暴力事件的发生,为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强化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投入保障
(一)健全管理经费投入机制。市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经费要随着城市建设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和管理手段更新而相应适度稳定增长,使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对城市管理经费安排使用情况,市有关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监督。
(二)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费随事转,以费养事”的原则,由市财政、城管部门会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按承担的事权安排经费。原市级财政安排的城中分区部分管护经费,要随着城市管理职能的逐步下放而划转到各区。划转的管护经费要根据当年的定额标准和下放范围等不同情况予以核定,以后每年按下放任务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基数,由市城管局考核拨付。各区要重点保障环卫、执法管理等方面的资金。
(三)建立市、区经费共担保障办法。强化城中分区市级扶持力度,城中分区今后新增日常运行经费由市、区按比例承担;新增服务于城中分区的垃圾池、垃圾房、果壳箱等一般环卫基础设施由区承担,市予以适当补助;新增用于城中分区的管理执法人员人头经费由市、区按比例承担。
五、完善城市管理领导、协调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市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城管委),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城管委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市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城管委在市城管局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具体负责对城市管理重大工作进行牵头会办,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城市管理协调机构,负责本区城市管理方面重大工作的协调与落实。
(二)加强部门协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法履行好各自的管理职能,强化管理,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要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工作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城市管理整体合力的充分发挥,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各级通力合作、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网络。
(三)加强检查考核。实行城市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将城市管理工作作为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之一,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有关部门和区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逐级分解责任目标,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市城管局要结合年度目标任务,明确考核标准,完善考核方法,规范考核程序,严格实施奖惩。各区也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对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实行考核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