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汇总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汇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汇总

篇1

关键词 老年人 口腔健康 社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年人口比重的逐年提高,口腔疾患作为老年人群众的常见问题,也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次研究通过调查800名社区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现状和医疗状况调查,发现这一人群的一些普遍特征,也是今后开展社区工作的一个参考。

资料与方法

社区老年人:总人数800人,男357,女443;年龄55~75岁,以2006~2007年本社区老年患者门诊符合入选条件(入选条件:55~75岁;沟通无障碍;可配合口腔检查与问卷调查)。

研究方法:基础资料部分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一般情况及资料结果,总计发出问卷800份,回收800份;口腔专科检查部分以口腔科查体、就诊病历记录及专科问项的资料汇总统计分析[1]。

结 果

基础资料显示:55~65岁522人,其中至少有1项慢性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201人(40%);66~75岁378人,其中至少有1项慢性病231人(62%)。

口腔专科检查部分显示:检出各种龋、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疾病人数504人(63%);检出牙周病768人(96%),有牙周治疗需求的总计不足28%;牙列缺损(包括无法保留的残冠和残根)和牙列缺失681人(85%),有修复治疗史和现要求修复治疗的患者总计不足33%,近期有修复计划的约15%;口腔黏膜病32人(4%),其中以溃疡、白斑、地图舌、口干综合症多见,3例诊断不明转诊上级医院。据统计该调查人群中86%患者要求治疗或拔除主诉牙,而对于临床检见的其他口腔问题不予关注或要求暂缓治疗,集中表现在对牙周问题及牙列缺损重视不足。

讨 论

通过对社区老人这一人群口腔健康调查的汇总,55~75岁年龄段各种常见口腔疾病患病率高,与一般人群横向比较远高于平均患病率[2]。同时口腔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咀嚼消化、营养吸收,进而关系其身体素质和日常生活质量。而结果显示该年龄段慢性病患病比率本身基数就大,所以保障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疾病及相关保健知识了解途径少、信息窄更新慢的现状[3],加强宣教增强老年口腔健康意识和大力发展老年口腔医疗服务成必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2005:1-30.

篇2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管理;慢性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3-137-02

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性疾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严重损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疾病。它的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累及心脑血管、肾、神经多个器官,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社区医生通过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及防治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及患者死亡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医务工作者研究的中心问题。但是对糖尿病的防治效果一直不理想,人群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并发症高的特点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为此我们对本小区30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档案系统管理、规范治疗、定期随访,现对干预结果进行汇总、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7月~2010年7月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乌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瑞祥小区糖尿病患者304例,其中男166例,女138例,年龄40~82岁,40岁以下22例,41~50岁72例,51~60岁104例,61~70岁84例,70岁以上22例;无并发症144例,男80例,女64例;视网膜并发症118例,男62例,女56例;肾病42例,男24例,女18例。患者均自愿参加档案管理,并积极配合医生工作。

1.2 方法

1.2.1 自定义健康档案 格式一般项目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址、电话等,详细的发病史及家族史,确定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患者有无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存在,制定相应的饮食治疗和药物降糖方法。对所有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治疗的基础,包括膳食、体重的控制、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戒除烟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体重正常者应用胰岛素促分泌类药物和α-糖苷酶抑制剂,对体重肥胖者应用双胍类、格列酮类及α-糖苷酶抑制剂,对单一药物不能控制者应合并用药,两种药物不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加用胰岛素治疗,仍然不能控制的患者需要转诊治疗。随访时间:血糖控制良好者每2个月随访1次,血糖控制不好及有并发症者需要每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4项:近期血糖是否达标;药物治疗是否合理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的干预;主要督促患者及时进行各项检查及时记录检查结果。

1.2.2 问卷调查 2008年3月开始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糖尿病的影响、最近的饮食治疗、体育锻炼及药物治疗,2年后再次问卷调查,内容相同,比较两次调查结果,进行评估。

1.2.3 健康教育 不定期进行健康大讲堂,内容包括糖尿病现状、如何控制好血糖、饮食治疗、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及血糖的测量方法。

1.3 血糖控制判定标准[1]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OGTT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空腹血糖≤7.2mmol/L或下降30%以上为优良;空腹血糖≤8.3mmol/L或下降10%~29%为尚可;血糖无变化或下降<10%为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Ridit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效果

304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优良92例(30.3%),尚可124例(40.8%),不良88例(28.9%),304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为71.1%。

2.2 相关知晓率

健康档案管理前后304例患者对糖尿病的诊断、并发症、合理运动、自测血糖、规律用药等的知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在我国已成为困扰居民、尤其是城市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结果显示,我国大城市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6.97%。糖尿病患者门诊及住院费用逐年升高。卫生部《中国慢性病报告》[3]显示,2004年糖尿病患者住院医疗费用为4.40亿元,给国家、家庭和个人都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糖尿病还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但是通过积极预防血糖可以控制其并发症,延缓疾病的发展,降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危险,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已成为全球共识。国内多项研究社区健康教育项目显示出对慢性病的防治效果。糖尿病要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即应积极治疗,治疗越早,血糖控制越好越易达标,达标越早,预后就越好。早期治疗是保护靶器官的关键。健康教育是一种干预措施,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改掉不健康的行为和饮食习惯,消除和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干预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进展。我们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特殊需求,开展了长达2年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管理该人群,营养知识、对待疾病的态度、饮食行为及生活方式都有明显的改善,增加了运动锻炼,强调膳食结构个性化管理[4]。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是居民获取营养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十分必要,但应注意连续性和系统性。居民对饮食行为干预和对控制疾病的信任度明显提高,愿意通过改善饮食方式来控制糖尿病,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5]。

[参考文献]

[1] 钱荣立. 糖尿病临床指南[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3-14.

[2] 王陇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报告[R]. 2006:11-13.

[4] 付萍,杨正雄,薛安娜,等. 糖尿病人膳食结构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4):151-153.

[5] 李新华,陶金. 浅谈健康和健康教育[J]. 中国全科医学,2001,4(5):337-339.

篇3

1团队构成和任务

1.1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科

2006年7月万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科,共6人。其中5位是全脱产联村医生,分别负责7个村的工作。2007年7月已增至10人,达每村至少1人。10人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初级医务人员5人。其中2人已获得全科医师资格。联村医生主要工作职责为掌握责任区内人口基本情况和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恶性肿瘤4种慢性病人数及个体情况,并对他们跟踪服务及健康教育指导。对责任区内常见病、多发病提供上门巡、出诊服务,为康复者提供医疗康复咨询服务,配合做好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做好双向转诊、上门随访服务及健康教育工作。为责任区内的村(居)民当好电话医生。

1.2设立全科门诊

2006年8月设立全科门诊,联村医生3d/周下村上门服务,1天全科门诊值班。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发现病人需作进一步检查治疗者,预约至中心全科门诊以达到联村医生对责任区内服务对象的全程保健服务。服务包括检查治疗、联系会诊或转诊等。2006年8月―2007年6月,全科门诊共诊治预约服务病人1 103人次。

1.3团队组成

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由联村医生、公卫医生、乡村医生和专科医生组成。我们共组建8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分别为7个村和1个居委服务。联村医生是团队领衔者,负责对团队工作的组织、联系、安排及对全镇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人、残疾人、0~6岁儿童和孕产妇的健康保健服务合同的签约。团队的重点工作是完成每年1次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免费健康体检,并为所有服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2006年我们已对万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3 406人、15岁以下儿童2 254人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建立起个人健康档案。故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每年有3~4个月需把重点放在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中,其余时间则重点放在上门、跟踪随访服务、健康教育、资料汇总、信息化处理上。

2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万祥镇已基本实施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乡村医生的定职、定岗、定工资由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安排实施,这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工作开展落实起了关键作用。在工作中联村医生、公卫医生、乡村医生在服务团队中能形成一股合力,分工合作统一指挥,政令更易畅通。

3考核方式和成效评定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分3个层次进行。首先区卫生局对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半年度和年度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3个主要科室的季度、年度和年终目标任务考核。考核内容除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外,重点放在群众满意度上,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是改善卫生部门在群众中形象的工程,是政府为群众做实事,让群众获得实惠,解除群众后顾之忧的民生大事[1]。因此,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最后是团队对卫生所工作完成和改进提高状况的考核。近2年来政府财政明显向基层倾斜,卫生所的硬件建设日益规范化、标准化。到2007年底,万祥镇7个村卫生所中5个村按市卫生局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并新建一个新居委的标准化卫生所。硬件建设的迅速上马,促使软件建设的跟上,工作以医疗为重点向“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转变。

2006年万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全镇3 40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体检人数占应体检人数的96.8%,查出患有各种疾病或疑似疾病1 840人,占体检人数的54%,其中血压≥140/90mmHg共1 011例,占29.69%,收缩压≥180mmHg 80人;餐后血糖≥11.0mmoL/L者119例,占3.5%。B超检查发现肝、肾囊肿、结石、胆囊炎症、胆囊息肉多例,还查出阻塞性肺病21例,心电图波形异常907例,占26.6%。

万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与万祥镇60岁以上老年人100%签订2006年度保健服务合同。通过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我们对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有了基本评估,2007年又增加对慢性病患者、0~6岁婴幼儿、孕产妇的健康保健合同,签约率达90%。通过签约,将卫生服务按不同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推向不同人群,服务内容针对性强,效果更明显。

1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推进,工作目标经多方评估,取得了一些成效。首先是群众满意度上升。2007年6月我们给万祥社区群众、保健服务签约乙方及部分村干部进行了书面卫生服务满意度征询,结果显示,对“六位一体”知晓率为100%,知道本村联村医生姓名和电话号码的分别为94.9%和89.7%,对开展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满意率100%,对联村医生服务态度满意率100%。认为目前在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方便者占97.4%,认为看病不贵者占90.15%。因此,87.2%的居民首先考虑在本村卫生所或万祥医院就诊。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进,居民所获得实惠十分明显,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均医药费2005年为113.27元,2006年为106.16元,2007年第1季度为98.06元,呈明显下降趋势。门诊数2005年为35 020人次,2006年为41 731人次,2007年第1季度为14 347人次,呈上升趋势。

现在居民逐渐知道医院派医生上门服务,医生下村进行健康教育讲课,医院下村预约就诊,也可打电话直接找医生咨询,社区卫生服务离群众更近,服务更直接,服务范围更广大。万祥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1年,经考核得到镇政府、卫生局基本肯定。

4深化和发展

4.1郊区与市区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式上有差异

市郊农村以农民为主,一直有以村卫生所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乡村医生队伍相当健全。而市区原街道医院下面基本就没有卫生网络系统。所以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重新组建中心下面卫生点,从头开始。而市郊农村因为有健全的村卫生所,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必然以镇村卫生管理一体化为推动力,把村卫生所从以医疗为重点转化为“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从而在一定时间内依靠联村医生责任制和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方式来促进这一程序的发展。万祥社区的这一模式是适合本地区具体状态的社区卫生服务方式,在南汇区也属试点之一。我们认为目前是一种过渡形式,随着进一步发展,可发展到与市区一样方式上去。同时农村城镇化进展较快,万祥镇相当一部分地区正在开发或已规划开发,人口向城镇居民化发展,2007年一部分农民已搬迁到新小区生活,新居委已成立,新居委的卫生所也建成,社区卫生服务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4.2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明显

随着时间推移,新的全科医生将大量毕业。乡村医生队伍以往是本村定向培养,以后全科医生队伍出现是否取代乡村医生,最终村卫生所转化为与市区相似的镇卫生服务中心下的卫生点形式,我们从发展角度来看是有可能的。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增加,服务人员覆盖面扩大。社区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家庭医生的形式是否也会出现和推开,我们目前所做的不同人群的保健服务合同签约式服务可能是家庭医生的初级探索模式,以后如何发展值得研究探索。

4.3财政保障

2007年7月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收支二条线。从财政上给予中心经济保障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社会效益为主更加彰显[2]。但目前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尚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例如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是进村服务的,这虽然是送医上门的实事,但如果有方便携带的全套设备下乡,那更受群众欢迎。我们开展进村健康教育讲课。群众100%需要和欢迎,但能配备电化教育设备肯定将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健康档案我们是按实际需要简单明了、可操作、可应用角度建立起来,但是能否与全市联网,有待研究。村卫生所是合作医疗的基础,虽然万祥社区已镇村一体化,但乡村医生的体制仍是原来体制,以后向什么方向发展亦有待研究。

联村医生上门服务实施仅1年,他们工作十分辛苦。如果长期在农村从事这项工作,群众是欢迎的,但联村医生个人的业务晋升等问题如何解决,尚未明确,可能成为一个瓶颈问题。

5参考文献

[1]王培英,李荣华.对上海郊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 24(11):17.

篇4

为切实加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评价和分析全市XX年度防病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根据市卫生局年初下发的《关于印发<二一年xx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及考核细则>的通知》(xx卫发〔XX〕16号)文件要求,市卫生局组织考核组自XX年12月6—11日对全市各医疗单位进行全年度防病工作检查,现将检查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急性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消毒杀虫、麻风病防治、性病azb防制、结核病防治、血寄地防、健康教育、食品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职业放射卫生等工作要点的内容。

二、考核结果

根据市卫生局的工作要求,通过查现场、看资料、结合平时工作,对XX年全市各医疗单位的卫生防病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总的认为各单位高度重视卫生防病工作,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及时有效,各项工作均得到有效开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项考核评分如下:

评分综合得分第一xx卫生院、第二xx卫生院、xxxx卫生院与xx卫生院;各单项得分第一分别是:传染病防治xx卫生院、计划免疫xx卫生院、慢病防治xx区医院、xx防治xx卫生院、寄地防xx卫生院、xx卫生xx卫生院、健教xx医院、结核病防治xx医院、血吸虫病防治xx卫生院。

三、检查情况

(一)急性传染病管理

1.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良好。大部分医院能按规定做好内(儿)科门诊日志、门诊传染病登记本、进出院病人登记本、化验室阳性病人登记本及放射科肺结核病人专用登记本的登记工作,今年各医院上述登记本上登记11种法定传染病781例,经与疫情报告网核对,漏报4例,漏报率为0.51%、报告及时率为98.46%,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6.41%;传报卡与网络信息一致率为96.01%,各单位传染病报告调查情况见附表1。

2.肠道门诊及时开设与运行。各单位都能在4—10月份开设肠道门诊,肠道传染病防治组织、肠道门诊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都张贴上墙,相关人员“02”病防治知识培训台帐资料较为齐全,并能及时整理归档,消杀与抢救药品按要求配备到位。4-10月份各医疗单位肠道门诊共登记腹泻病人1726例,采样送市疾控中心检测803例,检索率为46.52%,占年终总人口数的1.03‰,无霍乱弧菌阳性标本检出。采样送检率和全全人群检索率均超过上级考核指标要求。

3.病毒性肝炎的分型率有所提高。今年1-11月全市共报告各类急性肝炎病人127例,其中血清已分型111例,未分型16例,分型率为87.4%,高于上级下达的85%指标要求,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三院、五院、天目湖镇卫生院及上沛卫生院等6家单位按要求采集了52份血清样本送常州市疾控中心检测,采样送检率40.94%。

4.传染病流调及疫点处理及时率有明显提高。今年全市应流调及疫点处理的相关传染病389例,截止到11月底,共收到流调表327张,上报率84.06%,及时上报255张,及时率65.56%。

5.学生等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有进展,对辖区内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地、厂矿企业等场所进行重点摸排,加强了农民工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计划免疫

1.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政策,各预防接种单位按照《江苏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开展计免工作,11月份完成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升级,认真做好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的计划免疫知识宣传,预防接种门诊程序合法、场所基本各个领域规范要求,能认真落实预防接种前知情同意书,认真进行健康询问和要求接种后30分的留观。配备预防接种用抢救药品,并建立一次性注射器毁形台帐。

2.计划免疫继续保持高水平接种率。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信息系统XX年出生儿童5329人,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7.63%,其中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95.82%、全程接种率为98.01%;卡介苗接种率为99.6%;糖丸接种率为98.25%;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2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实种5233人,接种率为98.20%。基础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3.69%;流脑疫苗接种率为94.61%。

XX年出生儿童5099人,其中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5.04%;麻风腮三联疫苗接种率为96.21%;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6.14%;乙脑疫苗接种率为86.27%;XX年出生儿童4788人,a+c流脑加强接种率为87.39%。各单苗接种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超过省免疫规划接种率要求,“两脑”的全程接种率尚未达到90%的指标要求。

3.冷链与生物制品管理落实。各预防接种单位目前有正常运转的专用计免冰箱57台,有每日测温两次的记录,均有维修记录及冷链设备登记表。核对冰箱内疫苗及进销存台帐登记数基本一致,未查见无失效疫苗。

4.预防接种副反应管理。大部份单位能及时上报预防接种副反应,截止11月底,全市一、二类疫苗接种达192701针次,副反应报告132例、报告率0.68‰,达到≥0.5‰的要求。

5.切实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各单位均建立流动儿童计免专用帐册,并按要求每季度开展一次辖区内流动儿童摸底调查,我市0-7周岁流动儿童建卡率为98.37%,一类疫苗基础接种率均达到90%。

6.及时落实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我市应开展查验的学校数为141家,实际开展数为141家,全市在托在校学生总数为79242人,开展查验者79242人,查验率为100%,其中无证人数为2640,补证人数为2582,补证率为97.80%;应补种各类疫苗人数为6351,实补种6092人,补种合格率为95.92%。

7.及时开展了乙肝查漏补种工作:XX年继续完成乙肝查漏补种项目工作:4月份完成1994~1995年出生儿童第三轮补种工作,应种1545人,实种1504人,接种率为97.35%;10~11月份完成1996~1999年出生儿童摸底与补种工作,全市共摸底目标儿童28012名,其中第一轮需补种2905人,补种2818人,接种率为97.00%,第二轮应种2337人,实种2310人,接种率为98.84%。

从各接种单位抽查产房乙肝二联单575张,显示乙肝首针及时率为99.30%,项目填写完整率为80.17%。

(三)azb防治

azb防治工作得到重视。能根据年度目标工作任务及工作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XX年各单位均能利用院内和中心村卫生室宣传栏宣传性病azb防治知识;组织对院内就诊者开展azb防治知识专题讲座;开展针对农民工宣传活动;在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对乡村医生和院内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全市累计发放azb防治宣传材料33500份,其中宣传材料入户28500份,入户率达10.9%;发放农民工宣传材料5000份。

全市14个azb初筛实验室均开展hiv抗体检测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检测数据。XX年全市各初筛实验室共检测术前、婚前、产前、无偿献血、性病门诊、羁押人员和专题调查等各类人群36847人,初筛阳性8人。溧城、开发区医院azb初筛实验室已通过初审。

(四)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继续抓好院内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绝大部分单位的结核病防治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已上墙,发现肺结核病人能及时进行转诊和网络直报,并认真做好项目病人的督导管理工作,未到市疾控中心就诊的病人能够及时追踪。各单位能够结合3.24结防宣传日认真做好辖区内的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并对院内医务人员及村医进行结核病防治培训工作,大部分单位能使用结核病健康教育资源库中的宣传培训材料至中小学进行宣传培训。

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共就诊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489例,均能按要求进行转诊和网络报告转诊到位率88%。本地报告外地25例,外地报告本地67例,各单位应追踪疑似肺结核病人73例.均能及时追踪和追踪率100%;追踪到位73例,追踪总体到位率99.6%;全市共完成痰涂片检查3295人次,完成新发涂阳病人任务261例,完成全年新发涂阳任务数的101.2%;XX年7月至XX年6月已完成疗程355例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大于95%,涂阳病人治愈率大于85%,XX年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91例,系统管理377例,系统管理率96.4%;登记涂阳肺结核病人274例,治愈247例,病人治愈率90.1%,全面完成结核病控制项目”五率”指标。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

1.慢性病人建档及老年人群建档有新进展。各单位高度重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农民健康体检、门诊服务等逐步建立动态的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开展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建立健康档案,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其中XX年全市60周岁以上老人规范建档数8916人,随访70653人次;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全年累计建档284人,随访15955人次,规范管理3620人,规范管理率68.5%,尚未达到80%的指标要求。

2.首诊测量血压工作有所提高。按照常州市卫生局《关于在35周岁以上人群开展首诊测量血压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单位均实行了35周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建立了相关的台帐资料,截止11月全市门诊病人首诊测血压47289人次,测血压率79.69%(47289/59338),尚未达到95%的指标要求。

3.基础信息的收集有进步。各单位均建立较完善的死亡和肿瘤上报制度,及时统计数据, 1月-11月全市共累计上报死亡3240人,肿瘤631人。上黄、平桥、周城达到死亡病例报告较好,年报告率不超过0.6%的要求。市八院、口腔病防治医院年报告率均<0.3%,全市死亡病例报告率仅较低。

4.慢病干预重点项目开端良好。各单位均未能按要求建立慢病防治试点村,开展试点干预活动(试点内建立了健康档案、出生死亡报告、健康体检、病人管理和相关干预)。

(六)血寄地防工作

1.血防工作成果巩固。各流行单位能切实按照《xx市XX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要求开展血防查螺、查病任务。全市共调查流行单位13个,流行村(工区)46个,完成查螺工日3827个,调查面积313.885万m2。各流行单位合计血防监测查病4519人次,未查出阳性病人。

2.寄地防工作稳步展开。各单位能按照工作计划和要求,要求认真开展寄生虫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各疟疾镜检站切实开展疟疾血检6804人次,检出阳性9人次;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认真开展中小学生驱虫工作,全年全市共驱虫22600人次。

(七)健教工作

健教工作开展有效探索,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健教网络的进一步健全,院内画廊的建设与维护,健教设备的配备与完善,健教人员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及院外健教工作有效地开展等方面都较往年有了较好改观。戴埠、上黄组建卫xi项目两个试点村的村级女性宣教员有效的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单位利用计免宣传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等各种宣传日(周),以多种形式开展了慢性病综合防治全人群和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活动。

(八)公共卫生工作

各单位能重视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病防治、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 建立健全了基础台帐,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开展从业人员体检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合理膳食宣传、农民健康工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常见病防治的检查指导,落实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建立了工矿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及辖区有毒有害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情况,开展了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四、存在问题

(一)全市医疗单位门诊日志、进出院病人登记台帐,项目设置达不到传染病管理的规范要求,填写不完整,传染病病人就诊登记的信息不全。检验异常结果不能按照要求反馈。1.传染病报告存在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不强、职能科室的督查不到位,科室之间协调联系不够,仍有传染病漏报、迟报;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准确,报卡内容与网络信息不一致。大多数单位未能按要求采集急性肝炎病人血清进行送检;2.个别单位传染病疫情网报人员不能及时上网浏览辖区内传染病疫情,辖区内的传染病例未及时进行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理,信息反馈不及时。

(二)肠道门诊在日常工作中都不能保持正常运行,门诊室关门现象普遍存在,少数单位存在肠道病人不归口治疗现象,肠道门诊病人登记数及大便送检率偏低,存在有疫情出现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隐患。

(三)预防接种部份单位无单独设置的留观室,未建立接种后留观登记本。个别卫生院急救箱内备用注射器过期、抽查7月份疫苗进出库消耗数及常规免疫报表接种数不一致。少数单位二类疫苗收费仍不规范。

(四)乙肝查漏补种、预防接种证查验台帐资料整理不规范:部份单位乙肝疫苗补种情况与报表数据不一致,预防接种证查验后续工作不完善,补种信息不及时登记。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内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加强接种率偏低,白破疫苗接种率偏低。

(五)肺结核病部分单位转诊单红联上交不及时或由病人转交至市疾控中心结防门诊;村卫生室没有向乡镇卫生院转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部分单位肺结核病人报告和转诊登记本中登记病人未登记在筛查登记本上。

痰检登记本登记不规范,初诊病人大多只有两份甚至一份痰标本;少数结防医生信息报告不及时,影响市疾控中心结防门诊掌握管理病人的服药和预后情况。对未做药敏试验病人未能优先使用国家免费一线抗结核药。

(六)慢病工作

1.慢性病综合防治参差不齐。全市仅几家单位对院内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档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首页)〕,并能按规范开展病人的随访工作,其余各单位未开展院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的建档和随访工作。

2.死亡病例报告数不足。死亡病例数与本地区的人口数的比例远远低于0.6%,少数单位的死亡报告率仅为0.2%左右,忽略了街道和镇区的数据,大部分单位未能计划开展死亡漏报调查;不明原因诊断占所有死亡病例诊断的比值太大。继发病例作为根本死因。

3.慢病月报和公卫双月报情况。报表上报不规范,大部分单位没有报表的纸质存档,及时性差;有些报表项目的概念不明确,理解错误。慢病月报存在建档数大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数。居民建档数、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数以及慢病病人随访数存在严重的虚报,有数据却拿不出档案和随访卡;慢病月报和公卫双月报上有个别项目数据不一致,有的数据确实相差甚远。

(七)血寄地防工作

部分单位存在血防查螺资料不完整或资料质量差;查病资料上报不规范的问题。少数单位疟疾血检质量存在问题,报表不及时,驱虫工作多数单位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部分单位未完成重点人群尿碘采集任务。

(八)健教工作

台帐资料不齐全,整理归档不规范,未能及时装订。所开展的工作缺图片等原始佐证资料;部分单位未能结合自身工作,适时开展院外社会健教活动;健教培训与讲座只仅仅局限于院内医务人员或乡村医生,没有覆盖到农村各类目标人群;《健康之窗》宣传画使用不规范,不按要求正确张贴。部分单位门诊及病区未能利用黑板报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对病人及其家属未能进行卫生宣教。

(九)公共卫生工作。部分单位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对抽样方法、调查对象等概念不清,调查表上交不及时。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各单位要按照医疗机构诊疗规范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本,放射科和检验科必须建立异常结果反馈机制。严格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把传染病发现、登记和报告工作落到实处,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和迟报。

(二)有关单位按要求做好计划免疫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流通管理条例》及《江苏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严格执行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加强并重视冷链及疫苗管理工作,接种日前能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及时核对疫苗进出情况,做到帐、苗相符,对于规定程序内接种相关疫苗的儿童应及时通知、及时接种,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

(三)各单位要严格对照考核标准,切实加强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和转诊工作,杜绝漏报、漏转的发生。加强初诊病人查痰工作,提高痰片涂片质量,努力提高病人阳性检查率。

(四)各单位要对院内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由首诊医生及时建立管理卡,完整填写卡上的每项内容。管理卡分发到病人所在地卫生服务站,由服务站医生按管理规范对病人进行随访,要加强对村医的业务培训工作,督促村医开展在就诊过程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的建档和随访工作,及时上报建档和管理数。

(五)各单位应采取每月开展一次死亡漏报调查等有效的措施,提高年报告率,推进网络直报工作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对死因网报工作的培训,重点是疾病的编码和根本死因的确定方面,努力提高死因网络直报工作质量。

(六)各单位要重视报表的质量,应该严格审查,确保报表质量的完整性、准确性。要及时、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及慢病工作的记录和资料管理,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台帐,并按照月报的要求,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如实反映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及慢病工作的进展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双月报表和慢病工作报表要核对、数据应一致。

篇5

社区服务目标责任书【1】

为全面贯彻落实XX区党工委、管委会及社会事务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办公室规定的卫生工作方针,保障XX区创业服务中心医疗服务,确保XX社区卫生服务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日常工作职责

1、工作人员由服务中心统一安排、调配,在站负责人的带领下,以服务中心总体工作目标为指导,严格落实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及政策,认真完成服务中心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2、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恪尽职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不旷工、不玩岗,做到勤俭节约、爱护公物,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

3、工作人员要无条件服从服务中心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XX社区所辖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医疗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10大类41小项)。

4、工作人员对服务站内的各种文书(包括处方、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本、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登记本、紫外线消毒记录、医疗废弃物焚毁记录、收入日报表、财务收(支)报表及死因检测报表等)要及时、准确、认真的填写。

5、建立工作人员交接班制度,每日对药品、固定资产及账目进行交接,否则,出现差错由当日值班人员负责。

6、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按照服务中心制定的医疗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和巧立名目分解收费项目收费,严禁收费不开收据。

7、严格执行新农合报销和城镇居民医疗报销制度,不得出现弄虚作假、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如经查实将给予套取新农合资金总额的5-10倍罚款,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8、上班期间禁止干私活,上网玩游戏,对由此造成微机数据丢失者给予罚款300元,并责成限期内自费修好。

二、药品使用、管理规定

1、服务站所有经营的药品一律经服务中心药库代购分发,做到提前将药品使用计划报药库,药库根据实际情况报服务中心主任经批准后予以采购。不得私自购药,如经查实除没收全部药品外,将给予药品进价总额5-10倍的罚款,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原则上不允许欠药库药款,如有特殊情况,需写出书面申请由服务中心主任签字批准。

2、严格做到取药有处方、报销有单据,药品出库要及时。

3、药品统计报表应做到正确及时,做好药品进、销、存的数量品种的统计,报表中有关金额核算应由服务站负责人填写。

4、月终进行一次盘存,以处方实际消耗量为该月消耗量。关于药品赠损报销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必须做到每天交接,每月盘存。

三、账目管理规定

1、服务站的所有票据在服务中心统一领取,并认真做好票据领用和回收的核销登记工作。领用门诊收费收据,将收据存根退回服务中心以待稽核,并与收入日报表,现金缴款单相互核对,核对无误,登记在服务站票据领用、收回簿上,然后再接基数领取票据。

2、服务站的业务收入不得擅自挪用、少开、坐支,一经查实,将严肃给予经济及行政处罚。本站收入要及时结算,并存入服务中心财务专户或与中心财务人员按照严格的交接手续交接,服务站及个人不得私自收费、私设小金库,如经查处给予5-10倍罚款,并追究当事人和服务站负责人的责任。

3、门诊及收入明细登记本要按照要求逐日、逐人详细登记,复写一式两份,拆本实用,一份作为卫生室存根,一份作为报账依据。每日合计出就诊费用、非参合人员就诊费用、报销金额、治疗费用、参合患者门诊及输液人次、非参合患者门诊及输液人次、十日一汇总,按顺序装订整齐、计算无误后作为记账依据。

4、每月1号、11号、21号服务站负责人负责将十天的日报表报服务中心财务科,将药品销售明细单报药库并负责还清药库药款。

5、服务站要及时建立、保存固定资产明细账,确保固定资产不受损失。

6、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服务站健康发展,服务站业务收支有结余,按纯利润50%的比例提取基金,用于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奖励利。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各执一份。

社区服务目标责任书【2】

为了确保辖区20XX年度各项卫生工作任务的完成,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我辖区的实际,特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以下目标责任书。

一、目标责任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单位管理规范和谐。

2、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切实把公共卫生服务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同时加强全科医疗和中医药的发展。

3、根据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目标和计划,资料完整,年终有总结。

4、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换一期;健康教育处方不少于六种资料;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其中包括重点人群(至少包括妇女、儿童、老人、青少年),全年不少于12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

5、负责报告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病例、死亡病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持疫情网报直报系统正常运转,开展传染病病例的个案调查。负责社区内的传染病管理工作。

6、做好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掌握社区7岁以下儿童基础资料,常住儿童建证(卡)率达100%;单苗合格接种接种率95%,全程合格接种接种率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每月按时上报各种报表。

7、实行慢性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疾病的筛查,对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率为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档案,对接受服务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管理,按时进行随访,能够利用中医药的知识进行指导。

8、对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和残疾康复期病人进行系统管理,每月对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随访,为残疾人利用中医药的知识进行康复指导。

9、社区07岁儿童及育龄妇女建卡率达100%,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9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掌握本辖区07岁儿童数、孕产妇数及孕情,按时上报各种妇幼信息报表。

10、加强流动人口中孕产妇的保健管理,为她们提供与本地孕产妇相同的保健服务。

11、开展老年保健工作,对老人开展老年保健知识宣传及指导,有康复指导计划。

12、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协助中心、公共卫生管理站做好各项工作。

13、加强基本医疗服务,五免工作开展有序,确保服务质量。

14、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设置独立的中医药诊断室、中药饮片不少于200种、中成药不少于50种,发扬祖国医学。

15.年底前完成所有符合资质人员的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工作(以20XX年9月人员调查表为依据),并积极参加其他专业类别的培训。

16、自觉接受中心及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考核与奖惩办法

1、考核采取平时掌握、半年考核与全年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2、考核实行百分制,由中心各业务专干定期考核得分。

3、经考核后,考核成绩在85分以上,公卫经费全额拨付。考核成绩每下降5分,扣除公卫经费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

单位(盖章):

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

单位(盖章):

二xxx年三月十九日

社区服务目标责任书【3】

一、工作目标:按照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完成镇卫管中心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1、制度与管理:各项管理制度齐全,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建立规范的医疗卫生服务台账,及时上报卫生服务信息。

2、人员及培训:在岗服务人员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按照要求参加各类专题培训和岗位教育。

3、一体化管理:按八统一的要求做好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4、健康档案:协助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及时使用和更新档案。

5、健康教育:按规定设置宣传栏并及时更换内容;按规定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按时开展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6、预防接种:通知预防接种对象进行接种,及时发现、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

7、儿童保健:在镇卫管中心指导下开展新生儿访视,进行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协助进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

8、妇女保健:协助镇卫管中心开展孕产妇保健,按时参与产后访视。

9、老年人保健:按规定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

10、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疑似病例;协助做好疫点处理和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等工作。

11、慢性病管理:按规定为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随访。

12、精神疾病管理:协助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开展系统管理。

13、开展社区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开设家庭病床,提供上门服务,服务热情,认真执行各项收费标准,不发生医疗事故。

14、积极完成镇卫管中心及香山医院布置的各项工作,参加镇卫管生中心及香山医院组织的各项会议及业务活动。

15、服务质量:严格根据限定的诊疗项目开展医疗服务;处方书写规范,台账记录完整清楚;合理用药,不滥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医疗废弃物按照规范要求处理。

16、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农保、医保药物按国家规定价格执行,做到账目清晰,严禁调换药物;所需药物定期到香山医院药库请领,禁止卫生服务站自行采购药品。

17、农保服务:做好农保政策宣传,做到门诊费用网络结报,定期公示参保居民医药费用报销补偿情况。

18、医德医风、服务态度良好,服务环境整洁。

19、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90%。

二、人员管理

1、聘xxx同志为占文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香山医院分部)负责人,负责占文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香山医院分部)的全面工作。

2、占文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定岗定编为7人,其中药库2人(含收费员兼信息员一名),医生2人,护士2人,清洁工1人。所有人员工作由缪德明同志统一安排,力争一专多能,共同把六位一体工作做好。

3、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清洁工除外)基本工资维持不变,按月发放,奖金暂时按固定额预发,金额每月为10001500元,到年底,以收支平衡为基准(含政府的补贴),依据工作业绩,结合各项综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增补或扣减,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奖勤罚懒;清洁工只发工资,没有奖金,每月工资1000元,按月先发800元,每月剩余的200元用于服务站清洁卫生工作考核,考核合格,年终一次性发放。

xxx医院

负责人签字

占文社区卫生服务站

篇6

一、政治思想工作

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质量;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二、加强医院管理,医疗安全,健全规章制度,

今年4月我院与在职职工签订“医疗安全责任书”,细化了各岗位责任,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建立健全了病历书写制度、“查对”制度,首诊负责制。严格交班制度,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提高了医疗管理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得到加强。

三、公共卫生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辖区常住人口7000人,截止10月底全乡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964份,建档率99%,本年度新建档案169份,合格健康档案2452份,合格率35%。  

2、健康教育:按照规范的要求,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发放教育印刷资料14种,健康教育宣传栏35期(院10期,村卫生室25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36次(院11次,卫生室25次),开展健康咨询活动9次。 

3、预防接种: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为792,已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为792,建证率达100%,Ⅰ类疫苗接种1080人次,1685针次,未发现及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  

4、0-6岁儿童保健管理:辖区0—6岁儿童794人,健康管理135人,体检人次248,健康管理率,17%,辖区内活产数148人,新生儿访视73人,访视率49%。 

5、孕产妇管理健康:辖区内活产数148人,早孕建册73人,早孕建册率49%,孕产妇系统管理62人,系统管理率41%,产后访视产妇数62人,产后访视率41%。全年无孕产妇死亡报告。 

6、老年人健康管理:辖区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565人,健康管理181人,健康管理率32%,健康体检表完整率90%。

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辖区内高血压患者206人,管理高血压162人,管理率78%,规范管理22人,规范管理率10%,血压控制99人,控制率48%。辖区内糖尿病49人,管理糖尿病46人,管理率93%,规范管理12人,规范管理率24%,血糖控制6人,控制率13%。 

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调整了严重精神障碍领导小组,对我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一步排查、摸底,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发、住院、迁出、死亡、走失等情况。现登记在册患者17人,管理17人,管理率100%,规范管理14人,规范管理率82%。 

9、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全年登记传染病1例,报告1例,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

10、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院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以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非法行医等工作出发点,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认真对中心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到各村巡查非法行医,排查公共场所单位和个人;全年开展巡查21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1、中医药健康管理: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565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81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32%,0-36个月儿童245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73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30% .

12、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辖区管理结核病患者10例,管理10例,管理率100%。 

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整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家庭医生签约实施方案,成立签约服务团队1个。截止到10月底,规范签约2703人,签约率38%,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80%。 

14、为辖区内村民宣传避孕知识,并发放。

四、临床业务工作

(一)、医疗质量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

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

水平。

(1)组织各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

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

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

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4)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成立医院病案治理小组,搞好病案归档工作,积极开展优质病历评选活动。

(5)一年来截止12月我院共完成业务收入72余万元,总诊疗人次15680余人次,在一年工作中没有出现任何医疗和责任事故和差错;书写了各种病历302余份。

(二)、护理质量

1、建立护理治理机构,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护理部在分管

组长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全院的护理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定期督导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总结经验,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改。

3、进一步规范各种护理文书,认真填写五种表格,根据具

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4、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惩护理差错,护理责任人应严格把关,勤检查,重督导,竭力避免因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

纠纷。

五、廉政文化进医院和行风建设工作

1、成立了沙腔乡卫生廉政文化进医院及行风建设工作领导

小组,以院长担任组长,各有关成员为成员。

2、4月份正式开始启动我院的廉政文化进医院活动及行风

建设工作。

六、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

参合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的兑付情况。截至目前我院参合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357人次;住院总天数1766天;住院病人费用统筹总额205430.37元,精准扶贫救补助资金86963.37元。门急诊病人2421人次,门诊统筹费用总额76798.00元,补偿金额总计413692.00元。

七、来年工作打算

(一)院内感染治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1.成立院感控制责任小组,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2.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意识。

3.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4.以“产房、治疗室、换药室、”为突破口,抓好重点科室的治理。

5.严格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二)医疗安全治理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意识的转变,各地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疗安全工作一直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防范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

1.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急诊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认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宣教,深入学习岗位差错评定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落实差错事故登记上报制度。

3.及时完善各种医疗文书确实履行各项签字手续,抓好门诊观察病人、新入院病人、危重的病人治理。

4.坚持会诊制度,认真组织急危重病症及疑难杂症讨论,积极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会诊。

5.手术病人要严格遵守手术规则,认真开展术前讨论,严禁超范围手术。

6.切实加强管理急危重病人的治理和转诊制度,对急危重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和征象,应严密观察和监测,随时出现随时处理,以便为拯救生命赢得时间,并及时做好病危通知和抢救纪录。

7.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三)医疗质量治理

医疗质量治理是针对医疗系统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医疗治理从而提高全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建质控小组,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质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1)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等。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4)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搞好病案归档工作。

(四)护理质量治理

护理质量的高低是反映一个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是医院服务形象建设的窗口,也是医院医疗业务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

1.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定期督导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总结经验,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改。

2.进一步规范各种护理文书,认真填写各种表格,根据具体疾病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3.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惩护理差错,护理责任人应严格把关,勤检查,重督导,竭力避免因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纠纷。

(五)加强医技科室建设提高辅助检查水平

加强医技科室建设是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

1.加强业务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水平。

2.利用现有设备,搞好设备维护及保养,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使用价值。

3.制定完善各辅助检查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4.积极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医院将尽可能添置设备及试剂,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5.认真做好各种检查的登记、报表工作。

(六)药品质量治理

药品质量的好坏是关系老百姓生命安全,其优质可靠的药品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1.加强药品治理,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药品治理领导小组,并履行其职责。

2.履行药品集中网上采购的相关规定,药房管理人员要严把质量关,严禁假冒、伪劣药品入库,确实搞好药品治理,杜绝药品过期、失效、霉烂、变质的事件发生。

3.毒、剧、麻、精神药品的治理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4.药品采购人员要及时把握药品质量价格信息和临床用药需求信息,保证临床用药。

(七)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国家制订的一系列疾病防治法规和政策,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预防接种等各项疾病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结核病、霍乱、疟疾、肝炎、布鲁氏菌病、性病艾滋病、非典和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血吸虫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职业病。重点防控甲肝、流感、肠道传染病。健全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加强各类重点传染病的监测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对重大疫情、集体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发现和救治控制水平,完善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肠道门诊、传染病区的工作。

(八)继续认真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坚持依法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加强产科建设,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狠抓产科质量,严格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转诊,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开展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遗传咨询、更年期保健、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认真扎实地完成妇幼卫生监测及年报工作,加强出生缺陷的监测和干预,开展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努力减少各种缺陷儿的出生和儿童残疾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九)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篇7

【关键词】家庭医生式服务 全科医生 社区居民 卫生服务利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08-04

中国早在1999年《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中便提出“使社区居民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全科医师”,后于2005年、2006年相继命名两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2006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2011年2月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以此为依据的2011年各地医改工作进展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1月底,全国有41.5%的市辖区推行了社区全科医生团队、家庭签约医生制度。北京市朝阳区为第二批被列入的社区医疗试点地区,从人口到医疗环境和条件均支持该项研究的开展。朝阳区按照“六普”人口数据为354万人,由此全区应建立1475个团队,需要4425名社区医务人员。本研究是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影响居民就医的假设基础上开展调研,旨在为找到一个促进卫生资源利用、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可行方案而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 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目标区域,以该区域内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所覆盖的居民为目标,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从中选出四家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后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各抽取5名在其中工作的全科医师、5名其所覆盖的签约居民,共计20名签约居民和20名全科医生作为样本,展开调研。

2.调查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以“家庭医生式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等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研究文献;在国务院官网、卫计委官网等以“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等为关键词搜索该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北京市、朝阳区各级政策性文件。

第二,调查研究。首先从朝阳区卫生局和朝阳区社管中心了解区域总体情况,并选取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一家签约率最高、一家签约率最低和两家签约率中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

然后以上述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分别调查各中心2010~2013年签约率、日平均门诊量及接诊频次最高的十大病种和十大常用药。

第三,定性访谈。在上述四家社区机构中,各寻找5名签约居民和5名全科医生,共20名签约居民和20名全科医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录音。访谈重点是对该项政策的理解和感受、签约对居民在选择利用卫生服务上的影响、对该项政策的满意与不满意之处以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数据录入与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和绘图;将定性访谈录音及时转录成Word文档,将现场观察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文字描述汇总,提取核心观点进行分析。

二 调查结果

1.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主要内容

朝阳区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开展内容主要包括:免费签约,每年一次健康评估及规划,“点对点”健康教育及卫生信息传达,对确有需求的老年人进行上门健康服务,费用减免、方便挂号等优待措施。

2.区域总体情况

北京市朝阳区于2011年4月28日召开了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启动大会,会上确立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工作方向,同时,区卫生局将家庭医生式服务纳入了2011年社区卫生绩效考核。截至2013年年底,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为42个,已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机构数量为42个,签约人数占辖区常驻总人数的61.01%,参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医务人员总数为208人。我们从中选取签约率最高的社区(以下简称A社区)、签约率最低的社区(以下简称D社区)以及两家签约率中等的社区(以下分别简称为B社区和C社区)作为样本进行了深入调研。

3.所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情况

第一,签约情况。总体而言,从2011年制度开始实施,至2013年年底,平均每社区签约人数由15310人增至41513人,每年呈明显上升趋势。截至2013年年底,A社区签约率从2011年的90%增至100%,B社区签约率从2011年的10%增至80%,C社区签约率从2011年的3%增至76%,D社区签约率从2011年的1.5%增至55.9%,且各社区每年均

呈明显上升趋势(见表1)。

数据说明:(1)各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总数较签约居民人数过少,说明全区过分追求覆盖面,这将直接导致服务质量低下、形式化、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等一系列问题,见表1;(2)连续四年签约居民总数平均值逐年上升,说明朝阳区总体签约人数逐年增多,又因各社区签约总数及签约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多数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认可度较高,愿意参与,见图1、图2。

表1 四家社区2010~2013年签约居民总数(签约率)情况

机构

团队总数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A社区

14

0(0)

58000(90%)

64000(100%)

64700(100%)

B社区

13

0(0)

1818(10%)

20292(76%)

20508(80%)

C社区

8

0(0)

75

(3%)

11034(72%)

11576(76%)

D社区

18

0(0)

1347(1.5%)

67076(54.1%)

69268(55.9%)

平均值

0.0

15310.0

40600.5

41513.0

图1 签约居民总数变化趋势

图2 签约率变化趋势

第二,日平均门诊量情况。从2010~2013年,平均每社区的日平均门诊量由215.75人次增至431.5人次,并呈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13年年底,A社区日平均门诊量由2010年的298人次增至928人次,B社区由2010年的215人次增至283人次,C社区由2010年的145人次增至185人次,D社区由2010年的205人次增至330人次,且各社区均呈逐年增长趋势,见表2、图3。

数据说明,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接诊人数逐年增多,这其中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对社区医院的宣传作用功不可没,看病进社区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而这也正是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之一。另外,A社区的日平均门诊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社区,联系A社区签约率最高且后两年为100%的事实,也可以推断,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是使居民愿意选择社区就医的原因之一,见图4。

表2 四家社区2010~2013年日平均门诊量情况(人次)

机构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A社区

298

512

719

928

B社区

215

221

277

283

C社区

145

147

164

185

D社区

205

255

300

330

平均值

215.75

283.75

365.00

431.50

图3 日平均门诊量变化趋势

图4 日平均门诊量增长速度

第三,常见病及常用药物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2010~2013年连续四年均以慢性病、老年病人为主,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失眠等,而常用药也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为主,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辛伐他汀、拜糖平、安定(艾司唑仑)等。由此可得,一方面,目前家庭医生式服务基本等同于慢性病管理,主要服务人群为中老年人,建议重视吸纳儿童、青年和健康成年人参与,鼓励这类人群求医问药首选社区、首选签约团队,使工作的开展更加符合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签约居民享受的免费测血压、血糖服务,看似简凡,却使居民受益良多,颇受居民欢迎。

4.访谈情况

第一,家庭医生式服务受认可程度。居民有效访谈15人,医务人员有效访谈20人。居民15人中有14人对国家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表示总体上满意;医务人员20人中有16人对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表示总体上满意,2人表示不满意,2人表示喜忧参半。而对其中的电话服务,居民和全科医生尤其赞不绝口,均提到通过随时随地的电话沟通,不仅方便居民求教、预约,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更拉近了医患关系,使双方更亲近熟悉。另外,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也受到居民和全科医生的广泛认可,有3名居民提到电子健康档案使挂号、沟通病情、拿药更加便捷;有9名医生提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后可对居民的病情心中有数,从思想上更加重视病人,病人则可以找了解自己的医生,也更加信任医生,依从性也随之增强。

问:您个人觉得开展家医服务前后有什么明显变化?

居民1:打电话方便,能找着人,要是有什么我需要的药,他还能主动通知我。

居民2:方便,有固定大夫负责,可以随时电话咨询。

居民3:有电子档案,有时候我忘了上次拿的什么药,大夫能从电脑里调出来,沟通起来更方便了。

医务人员:病人乐意电话咨询我们,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有什么问题。

第二,居民理解情况。15名居民中无一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有明确的认识,只将其理解为一项惠民政策,使就医用药更方便。医务人员也都无奈表示,居民认为既然签了约,医务人员就该提供上门服务,随叫随到,有的居民更认为医生出诊是免费的(其实只有极少数卧病或空巢老人才能享受免费上门服务),甚至有些居民因感到隐私泄露、不信任而排斥这一服务。

问:您是怎么理解这项制度的?

居民:就是觉得好、方便,有认识的大夫,可以打电话,也没多想,让签就签了。

问:谈谈您对这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医务人员1:有些居民排斥,不理解,缺乏宣传。

医务人员2:病人不理解,经常要求上门服务,有的还认为出诊都不收费,需要解释。

医务人员3:大夫出不去,病人不理解,认为自己有需求大夫就应该上门服务,需要媒体配合宣传。

第三,投入情况。人力财力投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朝阳区参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医务人员总数为208人,而按照“六普”人口数据朝阳区共计354万人,由此全区应建立1475个团队,需要4425名社区医务人员,同时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医院日平均门诊量逐年增加,社区医务人员紧缺程度已显而易见。接受访谈的居民和医务人员均谈到,医生、护士较少是目前社区最大的问题。居民提到医生太忙,根本叫不到家里,医务人员也表示虽然开展了家庭医生式服务,但人员编制和薪资并未随之增加,远郊社区医务人员更表示人才流失严重,加之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列入绩效考核,如此使医务人员工作量激增,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另外,工作中的许多具体细节仍不明确,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困惑和矛盾。

问:谈谈您对这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居民:医生太忙,力不从心。

医务人员1:可操作性不强,人员不够,管理困难,护士、防保人员形同虚设,主要工作落在医生肩上,压力太大。

医务人员2:跨步太大,需要慢慢来。

医务人员3: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上门服务有难度,如偏远的社区人员流动性大,留不住人,医务人员紧缺,工作量又大,需要壮大团队。

医务人员4:交通不方便的社区做不到一年一次入户,归入绩效考核带来更大压力,使工作质量下降。

医务人员5:人员有限,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待遇,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药物设备投入情况:访谈结果显示,目前社区药物设备的配备及使用方面存有巨大争议。有居民认为,现在的社区医院不如从前,过去常见病都能治,还能做简单的小手术,现在甚至有些常见病都得到大医院拿药;医生则表示,对社区的有些限制是必要的,如由于社区医生的诊断水平有限,限制大型设备的使用是正确的,但对许多对药物的控制的确有不合理之处,如每次开药的数量限制不合理、社区药物配备不齐全等,反而造成了居民求医问药的不便,甚至对医联体、双向转诊等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

问:谈谈您对这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居民1:缺设备、缺人才、缺药,简单常见病看不了,能治的病治不了。得加强医生的培养,提高大夫水平。

居民2:药不全,拿不到所需的药,好大夫少,年轻大夫没有发展,真正有病还得去大医院。

医务人员1:药物规定有些死板,用药范围窄,病人从大医院回到社区后,后续治疗接不上;有些药,如中药、中成药,每次能开的数量过少,限制不合理,造成病人不便。

三 分析与讨论

1.家庭医生式服务在朝阳区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受认可程度较高

全区42家社区均已开展该项服务,总体签约率过半,各社区签约人数(率)及日平均门诊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家庭医生式服务在朝阳区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且已有所成效。访谈结果也表明,不仅家庭医生式服务受到了全区居民与社区医务人员的认可和欢迎,而且他们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抱以积极的态度与希望,十分有利于医患双方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家庭医生式服务各项内容的顺利开展。其中,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电话沟通服务受认可程度最高。

2.存在的问题

第一,宣传不到位,居民曲解。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具体开展细节的一系列误解,给医患沟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宣传不到位。我们认为,宣传任务不该由医生担负,而需管理层与各方媒体的配合,将服务的各项细节明确告知各家各户,并附有详细的解释。

第二,投入不足致使有些服务得不到落实,成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最大阻力。

首先是力财力投入不足。(1)发表意见的15名居民均表示社区医务人员过少,20名医务人员则表示一个团队负责800户,使该项服务显得形式化,无法落到实处,根本不能有效照顾到每家每户,更难以满足居民入户诊疗的需求。(2)团队分工不合理。参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主要是医生,护士和防保人员参与较少且发挥作用不大,而有些工作完全可以由护士或防保人员负责;医护比率不合理,有些社区因护士少,而大量工作落在医生肩上,使其应接不暇,致使工作质量低。(3)偏远社区的人员流动性大,人才留不住,造成社区医务人员不足,又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利,上门服务更加困难。(4)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许多细节不明确,责任分工不清晰,如上门输液护士用不用守着、上门服务的交通费由谁来支付等。(5)将一年一次入户服务归入绩效考核,工作量过大,可操作性不强,给医务人员带来更大的压力,使工作质量下降;(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将居住超过半年的居民视为常住人口,并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而对其中存在的流动人口管理,给社区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其次是药物设备不足且各社区参差不齐。社区药物规定较死板,用药范围过窄,病人从大医院接受治疗后回到社区,后续治疗接不上。如放了心脏支架的病人回到社区进行后续康复治疗,但社区没有氯吡格雷,病人得回大医院拿药,使社区服务失去了意义。病人也不理解,认为既然签了约,就应该在社区得到应有的服务、拿到该拿的药。又如,社区没有大医院的某些药,会用现有的药物代替,但病人不理解,会有所担心。另外,有些药(如中药、中成药)每次能开的数量过少,限制不合理,尤其给交通不便、行动不便的病人带来了不便。缺药,设备配置参差不齐,远郊社区没有心电图、B超等,社区能治的病却治不了,这是居民和医务人员普遍反映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落实和进一步发展。另外,调查数据显示,四家社区医院2010~2013年连续四年的常用药物除顺序调整外基本无太大变化,侧面说明社区未能及时更新用药,与大医院用药拉开了差距,成为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缺乏连贯性的因素之一。

四 政策建议

1.加强宣传,使居民准确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各项细节

宣传工作应由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院管理层专人负责,加强宣传,适当改变宣传策略,并重视与其他媒体的配合,保证每位居民在签约前明确家庭医生式服务理念及具体服务内容与形式,为后续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好铺垫。

2.加大人力、财力投入,确保服务质量

建议增加编制,最好有专人来负责这方面工作,改善医务人员待遇,以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一年一次上门服务的规定过于死板,应按需提供上门服务,更多的沟通通过电话形式即可完成;不应太强求签约率,强制扩大覆盖面只会降低服务质量,应少量保质,在增加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增加签约人数;增强医生规范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水平,以增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可信度;需要其他专业医生的配合,建议扩大服务网络,使更多不同专业的大医院参与进来,由社区作为牵线人,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地服务;建议增加定期居民反馈,使医务人员了解病人的想法,以更好地改进工作。

3.调整药物设备投入,确保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连贯性,减小服务阻力

建议重新评估社区药物和设备的配备权限,适当扩大社区医生开药权限,使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能充分发挥作用,更加方便居民看病用药;同时应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使居民理解社区与大医院的用药区别,并对社区用药给予信心。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等.关于印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卫基妇发〔1999〕第326号)[EB/OL]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6〕239号)[EB/OL]

篇8

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低水平,广覆盖”的保障,其最高“赔付金额”是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为2~5万元,而重大疾病医疗费用一般高达10万元以上,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商业医疗保险的空间

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从目前来看,利用商业医疗保险建立一个没有漏洞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就险种类别来看,目前上公众急需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属于健康险的范畴,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健康险也只是作为寿险的附属业务。尽管如此,我国近年来的健康险增长依然迅速,2000年度我国健康险保费达到27.69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2.77%;2001年健康险保费达到60.27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4.24%。这一成绩较之成熟市场的1/4到1/3有较大距离,但较上年增长117.65%,远远高于同期42.6%的人身险保费增长率。在七月召开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健康保险工作部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专家们认为,由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足,保障程度相对不高,为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健康保险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较为谨慎的预测是,到2008年前后,我国健康保险的市场规模在1326亿元左右,而较为乐观的估计是在2837亿元左右。这一切表明中国健康险市场充满巨大的潜力。

商业保险公司的“苦水”

市场潜力巨大,老百姓又急需,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为什么得不到保险公司的热烈响应呢?实际上,商业保险公司有其商业上的苦衷,多种因素制约了业务的顺利开展。

赔付率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各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都处于收赔相抵,甚至收不足赔的状况,个别地方的赔付率甚至高达300%,这使保险公司的利润微乎其微,不少公司对大力发展医疗保险的热情不高。

管理难度较大

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难以建立,加上医疗制度的不完善,透明度不高,保险公司难以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保户中存在着不少逆选择投保的,而且一些道德风险和索赔欺诈风险大量存在,使保险公司难以拓展市场。

经营管理方法不先进

在美国普遍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如复杂的费率厘定、承保选择、次优要求、大案管理、非比例再保险保护等,在我国还鲜为人知。

专业化程度低

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国内保险公司把健康险作为寿险的附属,极大地影响健康险的经营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人才匮乏。医疗保险对保险人员的医学知识要求较高,在核保、理赔、精算等方面都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才,而保险公司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了医疗保险业务的推广。

适合健康险业务的系统缺乏

品种单调,个性化、多元化程度差。当前,公众急需的是纯粹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而市场上没有老年护理保险,而一些险种又是以附加险形式随主险开展且以统保形式承保的,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国际上成熟的商业健康险市场一般包含四大类产品:医疗费用给付类、失能收入损失补偿类、长期护理保障类和疾病给付类。我国虽已有180多种健康险产品,但主要集中在第一类上,而且都是一年一保的短期产品。

症结所在

健康险的症结在于风险控制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

第一,从管理上说,健康险对案件的管理不是结果管理,而是过程管理。它保障的不是“疾病发生”,而是“就医事件”。“就医事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疾病发生、就医、治疗、痊愈及出院等步骤,每一个步骤不同的处理方式决定了案件结果的不同。这决定了医疗保险在精算、风险控制、核保理赔、医疗协调管理等各方面均不同于寿险和意外险。其次从协调管理上说,在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障部门、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构成了健康保险的四方关系,在这四方关系中,医疗服务提供者对发生就医的被保险人的住院时间长短、治疗方案、是否发生医疗费用及发生多少医疗费用等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部门与商业保险公司在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方面有较强的合作需求。因此加强协调管理对合理施治和合理用药方面的管理有着突出重要的意义。

第二,从风险控制上说,寿险的基础是建立在大数法则上,依赖于“死亡事件”,而死亡是投保人或是被保险人较难人为控制的事件,是一种纯粹风险。而对健康保险来说,其经营的是就医事件和医疗费用风险,被保险人可能在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配合下,“无病看病、小病大看”。因此其道德风险要比寿险和意外险严重且不可控。其次,同传统寿险相比,对被保险人的风险控制更为复杂。传统寿险通常将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及家族病史作为核保的重点,而对于健康险来说,被保险人保障水平、保险信用记录、过度利用倾向、收入水平、职业情况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行医记录等信息也是风险评估的重要部分。

第三,从费率厘定上说,人寿保险主要考虑死亡率、费用率和利率,健康险所要考虑的不仅是疾病的发生率、就医率和住院天数,更要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医疗消费水平、区域及城乡差异、投保团体的情况、医疗环境和诊疗技术的变化等因素。由于医疗保险受免责期、等待期和免赔额的影响,其责任发生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提上又不同于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智能化系统解决之道

健康险这些独有的特性决定了传统的业务系统将很难满足健康险业务的发展,因此,一套能解决业务难点、满足其特殊业务需求的智能化系统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一套好的健康险智能化系统应具备有效的过程管理、强大的数据交换功能、全方位的风险控制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智能化系统通过科学地监控疾病发生、就医、治疗、痊愈及出院整个“就医事件”,从而实现有效的过程管理。由于健康险业务的复杂性、频繁性和实时发生性,需要有效的过程管控系统,单纯的业务流程管理将不能适应医疗保险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的需要。传统的业务系统通常只能进行事后型的管理,即就医事件结束后,被保险人持医疗费用帐单进行索赔时,业务系统才开始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就医事件进行审核困难明显加大,常常导致保险欺诈,由于对某些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的发生未进行事先控制,导致理赔时出现纠纷。通过过程管理,能够有效地消除保险人、被保险人及医疗机构三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保险人可以及时获得被保险人的诊疗信息,并可在就医事件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下及时介入,防止不合理费用的发生。通过过程管理,结束了医疗费用的高低基本受控于医疗机构的情况,加强了保险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力,极大地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率。

智能化系统可同医疗服务提供者、社保机构进行同步/异步数据交换,能够及时地获取各种信息,如:被保险人的医疗信息、药品、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列表及给付比例等基础数据。通过数据交换,为过程管理及风险监控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为保险公司协调管理社会保障部门、医疗服务提供者和被保险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录入量,增强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智能化系统拥有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由于健康险业务的复杂性,在对被保险人进行核保时必须全方位的评估被保险人的风险,如:被保险人保障水平、保险信用记录、过度利用倾向、收入水平、职业情况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行医记录等。通过科学地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准确全面地揭示被保险人的风险,为核保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避免了被保险人逆向选择等风险,从而减少了保险公司的损失。

智能化系能够有效协调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三方关系,并能对就医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被保险人“无病看病、小病大看”,医院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等风险。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判断技术,增强了业务处理自动化的能力,可减轻核保、核赔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商业医疗保险费用;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统建成后,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将积累大量的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从大量的数据集合中有效发现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同时因为有了足够的样本数据,从而为健康险的费率厘定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保险公司将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化系统积累的经验将成为其他公司唯一无法赶超的“信息壁垒”。

由于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疾病发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不能按照同一种模式对各地的健康险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智能化系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使得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顺利开展业务,扩大市场,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成本。

在处理健康险业务时,不仅数据量大,而且还需要综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在理赔时,除需要知道被保险人的自身信息外,还需要知道就医医院,使用的药品明细等信息。智能化系统能处理健康险大量数据要求,协调各种业务数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数据大集中,能够处理日益显著的人口流动问题,真正支持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全国联保”,实现“风险控制到人”。由于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从管理角度而言,数据集中充分体现了公司总部的监管作用,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收集,汇总和查询,同时允许各分支公司在统一管理下的部分个性化。

此外,智能化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扩展性,由于健康险业务在中国发展得非常迅速,新的需求、保险产品、业务规则不断出现,具备良好扩展性的系统可通过很少的调整,甚至是不作任何的调整就可以处理新的业务,从而极大地节省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

案例:

太平洋补充医疗保险方案

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施后,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只能解决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而不能解决劳动者患重大疾病超过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负风险;加之参保人员的住院费用是按比例报销,职工个人负担部分较重。因此,为化解参保人员患重大疾病的大额医疗风险,减轻其住院费用负担,太保寿险在全国一些地区相继推出了补充医疗保险。

有效监管面临挑战

太平洋保险寿险总公司希望用一套健康险业务系统来统一管理全国各分支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分支公司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核赔理算,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缺少自动化导致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客户从报案到得到理赔等待的时间长,客户满意度差。而有些分支公司使用简单的系统进行业务处理,这些系统只针对当地的业务而开发,因此可扩展性差,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而且数据共享的难度大。由于各地健康险业务“各自为营”,导致总公司无法直接取得业务数据,因此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

与此同时,要开发一套统一的、集中式的健康险业务系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业务存在地区差异。由于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疾病发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太保各分支公司在开展健康险业务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使得各地协议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灵活度以覆盖绝大部分的健康险业务。其次,各类基础数据没有统一标准。例如,针对同一种药品,各地的命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没有一套标准来规范诸如药品、疾病、诊疗项目、服务项目等基础数据,导致数据交换无法进行。最后,建立数据接口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同医院建立数据接口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实现。而同社保间的数据接口,由于各地社保的数据格式不一致,因此系统必须能处理各种不同的数据格式。

集中式解决方案

该系统是一套采用B/S结构的集中式系统,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太保寿险总公司,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数据集中的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

该系统最大的四个特色是灵活的责任管理、标准化的医疗字典、强大的数据交互和复杂的业务逻辑。首先在本系统中通过责任管理,可以方便地设置、修改保险责任,并可针对保险责任设置对应理算公式。在新建保单时,可以灵活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理算公式。其次,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的医疗字典,包括:药品、疾病、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医院信息、社保机构。根据太保健康险业务的实际情况,疾病使用ICD9编码。药品以上海市卫生局HIS系统标准代码为基础,编码时将药品分为化学药品及中成药两大类,化学药品以药品用途分类为主,中成药按药理作用进行分类;所有药品,以一物一码为原则。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则使用太保提供的编码。通过同各地的数据建立对应关系,实现了数据的交换。第三,系统同社保间建立了数据接口,方便地导入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信息。通过其它的数据接口,实现批量导入客户信息及药品、疾病等基础数据。实现了对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监控,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录入量。最后,系统可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在案件内部的逻辑关系中,可实现在一个案件下的多次报案,多次立案,多次理算,多次给付。在协议书同保单的关系中,可实现一份协议书下对应多个保单,而每份保单又可对应一个投保人及多个被保险人。

此外系统记录被保险人从报案、回访、立案、资料处理、调查、理算到赔付的所有信息,实现了对被保险人就医事件的监控。

理算时,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自动计算进入保险责任的理算金额,并根据影响理算的各种因素,如:基本医疗部分的理赔情况、免赔额等,自动计算出理算结果。降低了错误的概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能适应各类核赔流程,系统使用强大而灵活的工作流,通过设置核赔规则,实现自动核赔流程。

客户收益

尽管该系统命名为补充医疗保险理赔系统,但由于设计合理根据太保健康险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因此通过简单调整即可适应80%的太保健康险业务。这样一来,一方面实现了太保寿险总公司使用一套健康险业务系统来统一管理全国各分支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扩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是一套集中式的系统,太保寿险总公司可以实时地取得业务数据,从而对健康险业务的监管更高效,更有力。

各地分支公司使用该系统后,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节约了人力成本,缩短了理赔时间,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能帮助太保寿险更好地规范补充医疗保险的业务,使补充医疗保险能够健康地发展。

个人健康管理系统

■肖桦

个人健康管理在国外的商业化应用已有20多年。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及人们对健康需求意识的改变,保险公司及企业纷纷采用此类服务,通过改善健康预防疾病来降低医疗费用。它不但能有效地调动个人在改善自身健康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筛选高危人群从而增加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由此,保险公司可以更准确地衡量被保险人的风险,为厘定费率搜集基础数据。被保险人一方面获得了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也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疾病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KYN是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之一。它是英文knowyournumber的缩写,即知道你的数字。KYN是根据美国及中国有关科研机构多年合作的成果,在美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流行病学调研结合中国人群疾病发生的特点而设计的。其目的是通过收集生物学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年龄到血糖、血脂、胆固醇水平等各项实验室指标,也包括食物摄入量、吸烟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有关的信息),对慢性病进行危险评价。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发生机率与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KYN项目有三个组成部分:1、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即收集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对服务对象目前和将来的健康及疾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跟踪并进行健康行为指导;2、个人健康评价系统,主要包括一系列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方法,用以确定个人患慢性疾病的危险程度及发展趋势;3、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即通过健康管理的办法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实施个人化的健康促进,最终达到预防及控制发病、改善健康、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