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保健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婴幼儿保健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婴幼儿保健知识

篇1

一、调查类别

1.调查地区:大部分为哈尔滨地区私立、公立幼儿园。2.教师层次:中专11人、大专77人、本科44人。3.教师年龄:25岁以下58人、25-35岁52人、36-45岁14人、45岁以上8人。4.教师教龄:3年59人、3-6年27人、7-10年17人、10-20年29人。

二、具体数据

1.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大多采用哪种音乐活动方式?2.您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经常使用钢琴吗?3.您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4.您在音乐活动中偏重培养幼儿的哪个方面?5.您认为,钢琴对于您自身的职业发展来讲,哪个方面使用得最多?6.您的钢琴水平相当于业余钢琴考级中的:7.您所在的幼儿园对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及即兴伴奏能力要求高吗?8.您所在的幼儿园除常规的音乐活动外,开设其他音乐类的课程吗?9.近五年内有参加过键盘类的培训吗?10.如培训即兴伴奏,您想主要学习哪方面?(选择其中两项)11.您经常练习钢琴吗?

三、数据分析

通过现阶段调查数据显示,排除一小部分的不确定性,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园所,用钢琴进行音乐活动的设计与讲授的频率很高。50%以上的教师能够对儿歌进行简单的弹奏,不能完成的占3%,当然这种简单的编配,大多在C调的基础上进行,一升一降的占40.91%,两升两降的占12.88%,三升三降的占5.3%,转调是困扰教师们弹好即兴伴奏的一大障碍。理论基础不够扎实,65.15%的教师简单加入正三和弦,也可以说基本停留在主和弦周围,还有的教师已经忘记和弦的概念。一首歌曲不知如何进行分析、处理,基本不会区分调式与调性,也就不能正确的运用和声,44.7%的教师并不能选择恰当的织体,经常出现随意编配,“即兴”弹奏。那到底什么是即兴伴奏呢?答案也是随意的编配,但这里的“随意”,是在一定的规律下的,运用单一的方式方法,有目的的、有条理的进行弹奏。其弹奏方法,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应对各种环境的需要,幼儿的常规训练、音乐律动、课间活动、弹唱等等。但老师们求学的心态是很积极的,大部分老师认为钢琴要继续学习下去,不断充实自己的伴奏水平,希望定期组织音乐理论方面知识的学习,贴近幼儿园教学实际,以平时常用的幼儿歌曲为主,讲授常用的伴奏织体,如何编配和声,用钢琴进行律动的设计。

篇2

用知晓率描述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现状;比较不同户口所在地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现状及其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及利用率,用R×C表检验。采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导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419例产褥期妇女年龄18~44岁,平均(26.74±4.38)岁,中位年龄26岁。户口所在地:城市205例(48.93%)、乡镇85例(20.29%)、农村129例(30.79%)。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8例(4.30%)、初中128例(30.55%)、高中及中专130例(31.03%)、大专及以上143例(34.13%)。职业:医务工作者10例(2.39%)、教师40例(9.55%)、公务员14例(3.34%)、个体75例(17.90%)、公司职员或工人53例(12.65%)、服务人员10例(2.39%)、临时工25例(5.97%)、无业157例(37.47%)、其他35例(8.35%)。

2.2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现状419例产褥期妇女对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总知晓率为37.06%,其中仅有4.06%知道果汁、蔬菜汁等的添加时间,11.69%了解预防佝偻病的措施,42.48%了解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措施,13.13%知道开始断奶的时间,能正确回答首选辅食者仅占18.62%。

2.3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城乡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不同,均为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农村大于乡镇;除“保健培训”和“其他”2个项目外,城乡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均以“医务人员”告知为主要途径,“保健培训”利用率最低;但城市产褥期妇女获取婴幼儿喂养与疾病预防知识的途径及利用率以“报刊、书籍”次之,乡镇以“健康知识宣传册及资料”次之,农村则以“亲朋好友告知”、“报刊、书籍”、“健康知识宣传册及资料”次之,见表2。

3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食品丰富多样,小儿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减少。但父母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懂科学、不会喂养等因素,仍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大问题[4]。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产前宣教,包括孕期营养与保健、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等[5],增加早期教育方面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儿童保健的预见性指导作用,将早期教育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之中,向父母灌输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理念,让每位儿童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6]。

3.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个月内婴幼儿最好的喂养方式的知晓率达70%以上,关于婴幼儿过敏应对的知晓率达90%以上,这说明母乳喂养的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反映出人们越来越强的保健意识。但产褥期妇女关于婴幼儿喂养和疾病预防知识仍相对缺乏,且对大部分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50%,尤其以乡镇妇女表现突出。如辅食的添加时间,首选辅食,果汁、蔬菜汁等添加时间,开始断奶时间等知晓率均出现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的趋势,而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或断奶都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且与婴幼儿的营养不良有关[7]。因此,保健人员需重点加强乡镇、农村产妇的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和普及婴幼儿保健知识[8],使家长掌握正确的辅食添加及断奶时间,从而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使其健康成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家长对这两种疾病的患病原因及预防知识知晓率都较低,也基本呈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儿童骨营养水平与维生素D摄入量及日晒时间密切相关,特别是4~6月龄婴儿需添加富含铁的泥状食物如含强化铁的米粉以补充铁营养[9-10]。因此,相关部门应普及相关疾病的患病原因及预防知识,倡导家长携带婴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以补充维生素D,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从而预防佝偻病。其次,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婴幼儿辅食,控制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篇3

[关键词]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孕妇学校;产妇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33-02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for the pregnant women with breastfeeding

SUN Yunye

Preventive care Department, Xiaol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5284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for pregnant women, breastfeed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s One hundred twenty mother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February 2011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of 60 patients were given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the remaining 6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dmission routine care, compared the success rate of mothers breastfeeding, breastfeeding techniques to master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ed the correct posture, proper milking techniques and diet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rate was high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Breastfeeding; Health education; The school for the pregnant women; Pregnant women

近年来在我国由于母亲工作压力大等原因,母乳的喂养率开始下降,大量研究表明母乳对于婴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并且影响婴幼儿的死亡率[1],本院对有条件的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分析其对母乳喂养的相关性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入的120例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6.5±2.0)岁,均为足月生产的健康产妇,无其他产科疾病和哺乳禁忌证。胎儿均为单胎,分娩时新生儿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可以接受母乳。将她们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为接受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组,其余6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而不进行其他健康教育干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胎儿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进入本院检查时在妇幼保健科建卡并参加本院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孕期、分娩期、产褥期保健知识以及母乳喂养知识专题、科学育儿知识等。孕期保健主要对孕妇进行营养饮食、胎教、孕期检查注意事项和临产征兆的判断等的教育。母乳喂养专题主要宣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以及喂养的方式教育。具体的喂养知识方面需告知母乳喂养的正常,挤奶手法,按需哺乳。饮食方面选择“三高”食品即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量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促进乳汁的分泌。并针对孕妇对知识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行考评,不合格者继续进行教育。分娩期教育是进行分娩前准备、如何配合分娩和减少痛苦等相关知识的教导。产褥期与科学育儿课程教导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如何快速康复、调节心情和婴幼儿常见病症、婴幼儿接触与沐浴以及预防接种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方法主要采用讲座、派发资料、互动教育即通过道具等进行体验性学习并针对不同产妇的特殊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护理,在入院检查后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在孕妇产后给予及时的婴幼儿接触以便及早按需进行母乳喂养,对照组除去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学习外其他护理与观察组一致。

1.3 效果评定

包括母乳喂养的技巧和喂养方式两个方面。喂养技巧主要对其喂养姿势、挤奶手法、饮食营养三方面进行评定,判断产妇是否掌握这些技巧与知识,评定以其合格率作为结果。喂养方式评定分为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两两比较的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0.05,当P < 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喂养技巧掌握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7 d后观察组中喂养姿势正确、挤奶手法正确和饮食营养合理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产妇喂养方式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7 d后观察组的单纯母乳喂养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随着保健医学尤其是产科保健医学的发展,健康教育成为医院满足现代患者就诊需求的一项必要任务[2],本院为了提高孕产妇的生产安全以及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创办了孕妇学校。孕妇学校通过建立产妇档案,根据其不同的妊娠阶段不同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课程安排,主要分为: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专题、科学育儿知识等[3]。期间的课程安排参考了葛圆等[4]专家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孕期心理调适、无痛分娩、饮食营养指导、婴幼儿健康护理、母乳喂养、产后康复等多方面课程。授课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而是更加注重个体化和形式的多样性,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讲座教学、发放健康资料,组织观看孕产知识录像,并且进行互动训练,对孕妇和准爸爸进行角色扮演、技能训练,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也掌握必要的技能。同时通过电话、妇幼人员上门随访等随时解答孕产妇问题,跟踪其健康状况,对其进行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评估内容符合国内标准[5],对于测评不合格孕妇进行再次知识教育帮助她合理分娩。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世界范围大力推广母乳喂养作为最佳的婴幼儿喂养方式。母乳被认为是最适宜的婴幼儿食品,可以很好地满足其所需的全部营养,并且研究显示[6]母乳的营养成分会随着婴幼儿的生长而发生改变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同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尤其是在母亲的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物质,可以很好提高婴幼儿免疫力并且和奶瓶喂养比较可以减少胃肠道以及呼吸道的感染,减少婴幼儿猝死率[7]。可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一些孕妇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故本院开展孕妇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的优势和母乳喂养的技巧,通过本院的研究显示,在进行了健康教育后的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掌握明显好于对照组。这主要体现在喂养姿势、挤奶手法和饮食营养三个方面。同时在接受了母乳喂养知识的教学和营养上的支持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也得到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进行合理正确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指导孕妇进行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从而间接促进婴幼儿健康。孕产妇产后恢复也相对较快较好,这可能和母乳喂养时加速了子宫的收缩,利于子宫尽早恢复,并且提高钙的有效吸收率,减少骨质疏松有关。

综上所述,对孕产妇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技巧掌握,不仅有利于婴幼儿健康发育,也有利于产妇恢复,值得继续开展。

[参考文献]

[1] 许笑蕊.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41.

[2] 黄美凌,梁丽霞,冯建怀. 母婴同室住院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8):76-77.

[3] 何小华,蓝洪蕾. 孕妇学校在孕产期保健中作用的探讨[J]. 现代医院,2006,6(1):108-109.

[4] 葛圆,雪丽霜,覃桂荣,等. 孕妇学校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154-156.

[5] 陈灵红,段岸滨,毛雅萍.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与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09.

[6] 曹浩,叶文琴. 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母乳喂养现状与认知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7,13(34):3298-3299.

篇4

关键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儿童保健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研究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智力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家庭的重要性

幼儿生存和生长的基本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幼儿生存和发展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幼儿提供生存和生长条件的主要是父母,亲-子关系成为构成幼儿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幼儿成长的关键因素[1]。父母的养育态度和行为是家庭中最主要和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父母的教育方法对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父母是养育儿童最重要的实施者,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最早、最亲、最密、最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育儿态度和育儿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影响至深。国外文献报道,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与父母的养育行为如拒绝、过度保护增多而情感温暖减少显著相关[4,5]。因此,从婴幼儿时期就让父母学习科学合理的养育方式,培养正确的养育行为,不仅可以增加父母对儿童疾病的预防,也促进了儿童健康心理行为的发展。在我国传统的儿童保健模式中,保健人员是唯一的实施者,父母家长只是一个被动配合的角色,并不能发挥主动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只能在防病治病方面达到预期的效果(确实这个模式对中国儿童的身体健康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然而,儿童绝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父母,父母-特别是母亲采用怎样的养育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0~3岁儿童心理发育特别迅速,从不会站立到独立行走,从不会说话到能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识世界,这些变化都是质的改变。因此,这段时间给予适宜的环境刺激和父母正确的养育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2母亲的影响

由于母亲在生育、哺乳等方面的天然条件决定了母亲比父亲在幼儿生长和发展中担负更大的责任。母亲作为幼儿的主要抚养者,其对婴幼儿的影响是最巨大的。出生后断脐使新生儿与母体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但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仍需要家长科学合理的抚养和教育,才能使其天赋的各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3]。事实上,对达到儿童身心最优发展,尤其在幼儿时期和幼儿早期,母亲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黄东明等人研究把母亲作为一个主要实施者加入到婴幼儿的保健中,使儿童保健人员-母亲-婴幼儿-儿童保健人员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循环体,不仅使保健措施通过母亲这个载体从医院延伸到家庭,而且让母亲掌握了正确的育儿知识,直接参与了孩子的保健,大大提高了父母的保健意识。研究显示,让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以后,孩子接受认知刺激量和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父母更加能够主动给孩子讲图画书上的故事,带孩子到动物园和公园,以及参加各类的培训班。丰富的教育环境刺激促进了脑部复杂神经网络结构的建立,以及智力的发展。另外他通过对母亲育儿行为的干预发现,实验组的母亲更能够用鼓励的方法教育孩子,例如从月子里就不会把幼儿捆的很紧,更能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并且善于用表扬的方式鼓励孩子学习,对孩子的犯错采用较为宽容的态度进行处理。婴幼儿期是身心发展最快速的时候,具有巨大潜能,在婴幼儿期给予正确的培植和开发,更能促使孩子的智能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作出卓越成就[6]。

以父母为中心的干预即直接与父母接触,通过改变父母的育儿行为,提高父母的育儿技能,改善家庭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刺激,达到最终改善儿童发育水平的目的,同时母亲从干预活动中也有所收获。由于以父母为中心的干预对父母育儿行为有较多的影响,因此更适合3岁以下的婴幼儿[7]。研究表明强调了母婴交流的重要性,也取得了显著效果。结果表明,在日常儿童保健中,特别是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方面,让母亲参加进来,在婴幼儿的保健中担当更积极的角色,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母婴之间的交流,让母亲更多的了解孩子,从而促进母婴的感情交流。情绪和情感表达是人类心理体验的一个核心元素。从出生开始,它们就是幼儿活动和调节的一个主要特征。儿童期望通过养育者的情绪反应和情绪暗示,给他们提供理解周围所发生事情的信息。幼儿和儿童会敏锐地捕抓他们从养育者那里得到的暗示,并使自己与之协调。他们对于冷漠的信号尤其敏感。响应迅速、敏感的父母能激起孩子的信赖感,与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反之,感觉迟钝或者疏远的父母会培育出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严重影响孩子将来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调整[2]。

然而,有研究表明,母亲的文化程度与母亲对儿童的拒绝、否定倾向得分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即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负性情感教育越多,其原因是①母亲对子女的要求提高了;②经济条件可能更好了,子女容易形成依赖心理,与父母的希望相矛盾[8]。

3父亲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父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关注。虽然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大约只占母亲的1/3,然而父亲在幼儿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父亲是幼儿重要的游戏伙伴;②父亲是诱导幼儿积极情绪的重要来源;③父亲与幼儿的共同活动和游戏对于幼儿认知、社会性和个性特征发展起重要作用;④父亲与母亲二者之间的角色和行为的差别,对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均起同样重要的作用;⑤此外,父亲还会通过母亲为中介影响着母-婴关系。因此,让父亲更多的参与孩子的养育,不仅减轻了母亲的家庭压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9]。

4环境的影响

重视环境在儿童健康中的作用这里所指的环境是广义的,用生态学观点看待环境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如环境毒物包括多种有毒物质对儿童发育的危害,生存环境与脑发育关键期及脑功能间的关系,后天环境和经历在促进幼儿内隐学习的作用等[10].学校的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幼儿园教育要求要符合幼儿实际。对孩子使用批评要恰当,批评之后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还应注意帮助那些内向的、具有自卑感的孩子摆脱否定情绪,重新建立自信,学会情绪表达。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情绪时,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生理因素、性格、情绪表现和言行举止等特点进行个别的教育指导,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如在角色游戏中适当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明白生活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不能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情绪低落。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教师适时的鼓励和支持就非常必要和关键,它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关心、爱心和期待。引导幼儿学会初步理解他人情绪、情感理解他人情绪、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学会去了解他人的感受,使幼儿能从他人的语言、声音、眼神和手势等体态语中体会到欢乐与不安、痛苦与幸福,使幼儿具有初步的情绪识别能力,从而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3]。

要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给孩子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必要的活动时间。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如设宣传栏,板报定期更换内容,让家长随时能了解儿保知识。设立专门儿童休闲、娱乐室:休闲室内放置有电视,VCD定时播放儿童保健知识。休闲室内放置健康教育资料,儿童、家长可阅览健康教育资料,增加儿童、家长保健知识。

5重视心理行为

我国真正开始重视儿童心理行为的研究虽然仅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非常迅速。儿童心理保健的任务是以优生为基础,优育为手段,促使社会和家庭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满足必要的物质和情感需要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的社会行为,高尚的思想道德以及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还应重视高危少年儿童的监护,对情绪和行为障碍患儿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但目前要把心理保健作为我国儿童保健的常规任务还需要从人员培训、知识普及、心理疾病防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加强努力。根据神经心理学原理提出儿童心理发育关键期在6岁以前,重视发育敏感期的存在有利于心理发育的促进[11]。

因此,如何让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目前儿童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之一。同时有必要探讨一种更加适宜的儿童保健模式以充分发挥母亲、父亲及各种环境在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孟昭兰.婴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85-95.

[2]孟宪璋,译.儿童异常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5-57.

[3]刘湘云.现代育儿新理念[M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1):36-37.

[4]XiaGQianM1Therelationshipofparentingstyletoself–reportedmentalhealthamongtwosubculturesofChinese1JAdolesc,2001,24(2):251.

[5][6]陶国泰.婴儿期使心理发展和早出人才的关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08.

[7]郝波.儿童早期心理干预[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13(5):233.

[8]黄永兰,仇凤琴.父母文化程度与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5):311.

[9]黄东明.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640-642.

篇5

[关键词] 辅食添加;婴儿;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3-01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follow-up management of complementary feeding on inf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A total of 80 babies received healthy examination in our department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with 40 cases. Babies of study group received follow-up management of complementary feeding,control group only were recorded food supplement. Length and weigh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abies of study group started to complement food at 6 months of age, and complementary sequence and species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ed personalized program. Four cases of control group started to complement food before 4 months of age, 31 cases started during 4 to 6 months of age, and 5 cases started after 6 months of age. Length and weight at 9 and 12 months of age of study group were appare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Food supplement; Inf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婴儿期的生长发育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阶段,科学合理的喂养能够确保婴儿健康发育。随着婴儿的成长,单纯母乳喂养逐渐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以及营养素,这个阶段正确地添加辅食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1,2]。但是,婴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并不完善,添加辅食不合理也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辅食添加随访管理是对家长给予婴儿关于添加辅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本研究选择健康体检婴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进行家庭督导辅食添加,评价其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婴儿为2013年6~12月在我科定期常规体检的婴儿80例。纳入条件:①入组时月龄3个月,且纯母乳喂养;②足月正常出生,出生时体重≥2.5 kg;③无先天性疾病,尤其是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④纳入研究时无肾病综合征等严重疾病;⑤母亲妊娠期间身体健康,双亲无慢性病史。纳入研究的婴儿共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两组婴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研究方法

研究组定期对婴儿辅食添加进行指导和督导,在纯母乳喂养满6个月后,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特殊人群膳食指南》[3],遵循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添加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一次只能喂一种新的食物,等宝宝适应后,再添加另外一种新食品,再结合每个婴儿自身生长发育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辅食添加方案,并定期随访督导执行情况。对照组对家长不进行任何指导,对辅食添加不给予任何干预,在每次体检时记录辅食添加时间、品种、方式等。分别于婴儿9个月和12个月进行常规体检,记录身长、体重等发育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准α=0.05,双侧检验,P

3讨论

婴幼儿正值身体发育时期,应该营养均衡搭配,提倡给婴幼儿吃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各种食物,不同时期的婴幼儿,需要提供不同的营养搭配。不同月龄的婴幼儿身体发育不一样,需要对应的不同的辅食。比如过早添加辅食,婴幼儿会因消化功能尚欠成熟而出现呕吐和腹泻,消化功能紊乱;过晚添加会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甚至会因此拒吃非乳类的流质食品[4,5]。开始只能给婴幼儿吃一种与月龄相宜的辅食,尝试3~4 d或1周后,如果婴幼儿的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再尝试另一种,千万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增加几种。婴幼儿如果对某一种食物过敏,在尝试的几天内就能观察出来。通常婴幼儿在开始添加辅食时,都尚未长出牙齿,只能给婴幼儿进食流质食品,再逐渐添加半流质食品,最后发展到固体食物[6-9]。婴幼儿的食物颗粒要细小,口感要嫩滑,锻炼婴幼儿的吞咽功能,为以后过渡到固体食物打下基础。在婴幼儿快要长牙或正在长牙时,母亲可把食物的颗粒逐渐做得粗大,这样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牙齿的生长,并锻炼他们的咀嚼能力。

WHO推荐的足月儿纯母乳喂养至少到月龄6个月,6个月后逐渐添加辅食,可以先从半固体食物开始[10-13]。但是因家长相关保健知识较为缺乏或者不全面,部分家长仍然不能正确添加辅食,包括正确添加辅食的时间以及添加内容。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40例有4例未满4个月就开始添加辅食,31例在4~6个月之间开始添加,添加时间不恰当率高达87.5%。虽然纳入研究的对象较少,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婴儿辅食添加相关保健知识的匮乏,也说明相关内容的儿童保健工作的迫切性。

辅食添加随访管理是根据婴儿的个人生长发育规律,在母乳喂养满6个月后,制定个性化的辅食添加计划,并督导家长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辅食添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能量以及微量元素等必需营养。母乳具有好消化、营养丰富、含有免疫抗体等优点,是婴儿天然的最佳食品[9,10]。但是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活动量逐渐增加,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也随之增加,单纯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2,14]。因此目前WHO规定纯母乳喂养满6个月后可添加辅食。科学的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喂养行为影响婴儿热量的摄入,从而影响婴儿身长和体重,甚至影响智力发育[4,10,15,16]。从本次的研究结果分析,我国目前婴儿辅食添加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添加时间严重提前。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家长严格执行制定的添加计划,均在满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在9个月以及12个月对婴儿进行身长、体质量体检,结果显示研究组婴儿9个月和12个月平均身长和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这说明科学合理的辅食添加能够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儿童保健工作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儿童体格生长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保健的原则是“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儿童保健科在儿童保健方面应利用自身优势,发挥重要作用。儿童保健工作者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发放小册子、定期组织授课宣教等方法,集中向家长讲解科学合理添加辅食对婴儿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合理添加辅食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促使家长正确添加辅食,保障婴儿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辅食添加随访管理通过为婴儿制定科学合理的辅食添加计划,并督促家长严格执行计划,从而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合理及时的营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董红芬. 婴儿辅食添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8):1253-1254.

[2] 张亚果,冉域辰,李薇,等. 婴儿辅食添加与生长发育情况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63-166.

[3]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营养学会特殊人群膳食指南(续)[J].营养学报,2008,30(2):121-122.

[4] Dratva J,Merten S,Ackermann-Liebrich U. The timing of complementary feeding of infants in Switzerland:Compliance with the Swiss and the WHO guidelines[J]. Acta Paediatr,2006,95(7):818-825.

[5] 甘春芳,孙晓红,熊敏,等. 贵阳市226名男婴首次辅食添加时间及生长发育调查[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3): 21-22.

[6] 孙晓红,甘春芳,蔡珊,等. 贵阳市6-24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现状及与辅食添加关系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0):1772-1774,1777.

[7] Simondonk B,Simondon F. Age at introduction of complementary food and physical growth from 2 to 9 months in rural Senegal[J]. Eur J Clin Nutr,1997,51(10):703-707.

[8] 冉隆蓉,曾果,汪阳. 成都市3~12月龄婴儿食物添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J]. 华西医学,2008,23(4):781-783.

[9] Ruel MT,Menon P. Child feeding practices are associated with child nutritional status in Latin America:Innovative uses of the demo- 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J]. J Nutr, 2002,132(6):1180-1187.

[10]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complementary feeding of the breasffed child[M]. Washington,DC:PAHO,WHO, 2003.

[11] 刘立新,刘胜全,张琳琳. 社区产后访视对6个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3):333-335.

[12] 鄢利芳,朱玉珍,黄登柱. 婴幼儿辅食添加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189-190.

[13] 刘树芳,马冠生. 辅食添加与婴幼儿生长发育[M].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32(1): 42-47.

[14] 郑淑红. 家庭督导辅食添加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5): 541-542.

[15] Kalanda BF,Verhoeff FH,Brabin BJ. Breast and complementary feeding practices in relation to morbidity and growth in Malawian infants[J]. Eur J Clin Nutr,2006,60(23):401-407.

篇6

记录婴幼儿龋牙数、失牙数、补牙数、龋失补牙数、龋蚀严重度指数(cariesseverityindex,CSI)[4];CSI无龋记分为0,因龋修复记分为0.5;继发龋、釉质龋或牙本质浅龋记分为1;牙本质深龋、露髓、残冠或残根记分为2。计算公式:患婴幼儿龋率=(患婴幼儿龋人数/受检人数)×100%,龋均(dmft)=患婴幼儿龋牙数/人数,龋面均(dmfs)=患婴幼儿龋牙面数/受检人数,患婴幼儿龋牙数=龋牙数+因龋失牙数+因龋补牙数,CSI=(龋牙计分总和/牙数)/2×100。1.5儿童口腔卫生知晓程度调查自编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程度问卷,包括儿童出生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儿童龋病及婴幼儿龋知晓程度、父母对儿童漱口知晓程度、父母对儿童刷牙知晓程度、父母对儿童使用含氟牙膏知晓程度等内容。知晓程度分为不清楚、了解和熟悉;知晓包括了解和熟悉两个层次。问卷由幼儿园老师统一派发给家长,按要求填写后一周内收回。剔除无效问卷,根据口腔检查的结果,将有效问卷按被调查儿童有无婴幼儿龋分为对照组和婴幼儿龋组。1.6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EpiData3.0软件进行双份录入,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80份,回收1003份,排除数据缺失较多的废卷及年龄不在(33-39个月)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为915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4.70%。其中男童461名,占50.38%,女童454名,占49.62%,性别比例接近1:1。患婴幼儿龋情况 915名3岁受检儿童中婴幼儿龋患病率为44.48%;对照组儿童508名,其中男童、女童分别占51.77%和48.23%;婴幼儿龋组儿童407名,其中男童占48.65%,女童占51.35;男童、女童间患婴幼儿龋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88,P=0.35)。受检儿童龋均为1.96,患婴幼儿龋儿童龋均为4.40,受检儿童龋面均3.82,患婴幼儿龋儿童龋面均为8.59,CSI为9.41。治疗情况915名3岁受检儿童中婴幼儿龋牙数合计为1791颗,补牙数合计为103颗,龋失补牙数合计为1894颗,因龋病失牙数为0颗,婴幼儿龋充填率为5.44%,其中男童的充填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7,P=0.002)。2.4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程度915名受检儿童家长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3.28%,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38.0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8.69%,对照组和婴幼儿龋组家长文化程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70,P=0.035,)。对照组受检儿童家长对儿童龋病知识、刷牙预防龋病和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病的知晓程度均明显高于婴幼儿龋组家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儿童家长对漱口预防龋病的知晓程度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4)。

由于婴幼儿龋侵袭性强,常规的充填治疗较难控制,因此婴幼儿龋对儿童的口腔健康和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分析婴幼儿龋患病特点,可为制定儿童口腔健康策略奠定基础。尽管3岁是儿童龋病的高发年龄,但国内对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的关注程度却不高,有关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率的国内报道亦较少。本研究中3岁儿童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4.70%,样本代表性较好[6-7];受检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率与北京市[8]和上海市[9]幼儿园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率相接近,但高于长沙市幼儿园3岁儿童的婴幼儿龋患病率[10],提示3岁儿童婴幼儿龋地区差异明显,因此需在分析沈阳市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婴幼儿龋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显示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率较2006年差别并不明显[11],提示目前沈阳市3岁儿童婴幼儿龋防治工作仍然很艰巨。本研究中平均每名儿童需治疗2颗龋齿,需充填4个牙面,每名婴幼儿龋儿童需治疗4颗龋齿,需充填9个牙面。这种流行趋势与北京[8]和上海[9]地区3岁儿童的婴幼儿龋龋均及龋面均较接近,但明显高于长沙地区3岁儿童的龋均及龋面均[10]。结合婴幼儿龋率资料,可见婴幼儿龋患病儿童比较集中,提示可充分利用幼儿园集体管理的优势,对少数高危儿童开展重点监测。婴幼儿龋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而漱口、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均为预防婴幼儿龋的措施,只能减缓婴幼儿龋的进展,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本研究中对照组受检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于婴幼儿龋组家长,但两组儿童家长文化程度间的差别与这一趋势并不一致,可见文化程度在预防婴幼儿龋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更重要的是儿童家长对预防婴幼儿龋措施的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沈阳市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率较2006年降低不明显的原因。儿童一旦出现婴幼儿龋,防龋措施无法阻止婴幼儿龋的发展,只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沈阳市3岁婴幼儿龋充填率仅为5.44%,与上海市婴幼儿龋充填率相接近[9],但低于长沙市的治疗水平[10];原因之一可能为多数家长认为3岁儿童的婴幼儿龋不需要治疗。3岁儿童的乳牙列刚刚形成不久,若发生婴幼儿龋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直接影响儿童期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因此应充分利用孕期体检、产后体检和婴幼儿期体检,宣传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早期预防3岁儿童的婴幼儿龋。此外,3岁儿童的自理能力较差,需要家长的帮助来完成口腔的清洁,并且家长须做到长期监督。综上所述,沈阳市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情况较严重,家长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程度偏低,若能早期预防3岁儿童婴幼儿龋,不仅可降低儿童期婴幼儿龋的治疗费用,而且可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赵磐玉 宫建 李福生 程丹 李景姝 郭颖 李景栋 郑刚 马红梅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辽宁省人民医院骨肿瘤科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篇7

冯希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主任、上海市口腔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口腔龋病、牙周病预防方法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尤在口腔龋病的预防方面具有创造性成果。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婴幼儿口腔保健,中心口号是关注婴幼儿口腔健康。本刊特邀口腔预防专家冯希平教授向大家介绍婴幼儿期的口腔保健知识,愿所有的宝宝口腔更健康、笑容更灿烂。

常说身体健康要从小做起,其实,牙齿健康也应从小做起。婴幼儿期是指从宝宝出生至满3周岁的一段时期,宝宝出生后的最初三年是乳牙陆续萌出,形成牙列的阶段,是恒牙牙胚逐渐形成、恒牙逐步钙化的阶段,也是极易罹患龋齿、牙龈炎等多种口腔疾病的阶段。由于该阶段宝宝口腔中没有牙齿或仅存在将被替换的乳牙,其口腔保健常被许多爸爸妈妈忽略,为宝宝今后的口腔健康埋下隐患。今年将“婴幼儿口腔保健”定为“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正是希望通过科普宣传,将婴幼儿口腔保健的理念推广开来。

婴幼儿口腔保健5“错招”

婴幼儿期口腔保健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没有蛀牙;二是完全保持牙龈健康。以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5种错误做法,希望大家能从医生的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

错误一:给宝宝喂奶前,父母先尝一下,以免烫到宝宝。

点评:爱宝宝,就别把细菌传给宝宝。

变形链球菌是引起蛀牙的重要细菌。宝宝出生时,口腔内没有变形链球菌,随着年龄增长,宝宝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会逐渐增多,而这些细菌多是由于宝宝出生后,经由父母传播而获得。最常见的转播途径是父母与婴幼儿接吻和用嘴尝婴幼儿的食物。

正确做法:给宝宝喂奶时,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直接用嘴接触奶嘴或调羹,以免将细菌传给宝宝,可将奶滴于手背或手腕内侧以测试温度,阻断细菌传播渠道。

错误二:宝宝还没长牙,不需每天清洁口腔。

点评:口腔不清洁,真菌来“骚扰”。

虽然宝宝一般在出生后第6个月才长出第一颗牙,但清洁口腔依然是很重要的日常护理工作。每天清洁口腔不仅可避免黏膜真菌感染,为乳牙的萌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还可使宝宝尽早习惯被他人接触口腔内部,为今后实施进一步的口腔保健提供基础。

正确做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宝宝进食后,喂一些温开水。如果宝宝口腔内还有脏物,可让其侧卧,家长洗净手后,用纱布缠绕手指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蘸少许淡盐水或温开水,按先口腔内两颊部、齿龈外面,后齿龈内面及舌头的顺序进行清洗。由于宝宝的口腔黏膜极其柔嫩,因此在清洗时,动作一定要轻柔。6个月后,宝宝的乳牙萌出,此时可让宝宝坐在大人的膝上,将干净纱布缠在手指上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宝宝刚刚萌出的乳牙。12个月以后,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刷牙。开始时,可先让宝宝拿一把没有牙膏的牙刷,手把手帮助宝宝刷牙,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自己刷牙了。

错误三:给宝宝用大人的含氟牙膏,认为含氟越多,预防蛀牙的功效越大。

点评:氟化物虽然有保护牙齿的作用,但过量摄入氟对人体有害。

宝宝对氟的耐受量与成人不同,且他们的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刷牙时容易发生误吞。如果长期使用成人含氟牙膏,可能因误吞而导致氟中毒。

正确做法:推荐使用儿童专用牙膏,或在医生指导下,酌减成人牙膏的使用量。

错误四:宝宝牙龈上鼓出的白色小脓疱是“上火”了,只要用一些清凉降火的药,自然就会好。

点评:莫把炎症当“上火”。

宝宝牙龈上鼓起的白色小脓疱很可能是乳牙根尖周炎的表现,光靠药物无法根治,如果不进行彻底的牙髓治疗,病情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

正确做法:应带宝宝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错误五:反正乳牙是要被替换的,即使蛀坏了,也不必治疗。

点评:蛀坏的乳牙危害大。

宝宝在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在之后的8~12年时间里,乳牙是宝宝主要的进食工具。乳牙质地比恒牙疏松,蛀牙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影响到牙髓或根尖,常会引起患牙不适、牙龈肿胀,甚至发热等问题,长期的乳牙根尖炎症还可能引起继承恒牙在颜色和形态上的改变。蛀坏的乳牙如果不积极治疗,不仅会影响宝宝的日常进食和营养摄入,还会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双侧乳后牙不发挥咀嚼功能,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宝宝日后的脸型发育。

正确做法:宝宝蛀牙不可忽视,早诊、早治是上策。

每隔半年,带宝宝看一次牙医

一般地说,在宝宝出生6~12个月内,应安排宝宝和牙医的第一次会面,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改正一切可能不利于宝宝口腔健康的做法。之后每隔3~6个月复诊一次,以便牙科医生尽早发现宝宝的口腔问题,尽早治疗。

除了看牙时机,看牙方法也很重要。很多宝宝对看牙心存恐惧,一提到去补牙总是又哭又闹,这种情况称为“牙科恐惧症”。要帮助宝宝克服恐惧,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家长不应在宝宝面前表现出自身对看牙的恐惧心理,更不应该以看牙医作为恐吓宝宝的手段。其次,在首次就诊时,应尽量使宝宝熟悉牙科诊所的环境,并让宝宝与医生多交流,在没有急症的情况下,一般选取病变最轻,或者治疗时不适感最少的牙齿进行操作。第三,给口腔内有多颗蛀牙的宝宝看牙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即便宝宝能够非常勇敢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爸爸妈妈也不可急于求成,以免一次治疗时间过长,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不快,为今后的口腔保健工作带来困难。

8个小提醒,为宝宝口腔健康“加油”

1. 尽量不要让宝宝喝含蔗糖的饮料,减少蛀牙危险。

2. 奶嘴的开口不宜过大。过大的奶嘴开口会削弱对宝宝吮吸力量的要求,对宝宝的面部发育不利。

3. 让宝宝多吃含适量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牛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牙齿的机械清洁,而且还能使宝宝的面部骨骼和牙床得到充分的锻炼。

4. 不要让宝宝养成含睡觉的习惯。

5. 不要让宝宝养成含食的习惯。

6. 不要让宝宝养成咬手指、咬嘴唇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对牙齿的正常排列及保持口腔软组织的健康都很不利。

7. 不要让宝宝整天吃零食。进食饼干、巧克力等甜食时,可以用增加每次进食量的方法来减少进食次数,每次进食后,都不能忽略口腔的清洁。

篇8

【关键词】儿童;乳牙;龋齿。

乳牙在儿童口腔中要使用10年左右,完整健康的乳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学龄前儿童中,龋齿属高发的口腔疾病,危害性大。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2010年1~12月,我们对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入园体检的4711名2~5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 对象:2010年,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所管辖的22所托幼机构的4711名学龄前入园体检儿童,其中男童2721人,女童1990人;2岁组2210人,3岁组1570人,4岁组671人,5岁组260人。

2. 方法:在入园体检时,进行常规口腔龋齿检查,具体方法为:在自然光线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腔健康基本方法”[1],对儿童龋齿进行计数,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儿童饮食习惯、喂养情况、口腔卫生和刷牙习惯。

二、结果

1. 患龋率与性别的关系

在受检的4711名儿童中,患龋齿人数为450人,患龋率为9.6%。其中,男童2721人中,患龋齿人数为290人,患龋率为10.7%;女童1990人中,患龋齿人数为160人,患龋率为8.0%。男女比较,无性别差异(P>0.05 )。

2. 患龋率与年龄的关系

入园儿童平均年龄为3岁零3个月。2岁组受检人数2210人,患龋齿人数为124人,患龋率为5.6%;3岁组患龋齿人数为168人,患龋率为10.7%;4岁组患龋齿人数为106人,患龋率为15.8%;5岁组患龋齿人数为52人,患龋率为20%。在2~5岁儿童中,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附表1)

3. 学龄前儿童患龋齿危险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喜食甜食和碳酸饮料、刷牙次数、注意口腔卫生时间、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检查牙齿等因素与龋齿的发生有统计学关系(P均

4. 龋齿的治疗情况

在4711名受检儿童中,总龋齿数为1630颗,人均龋齿数0.35颗。其中充填的龋齿数为22颗,充填率为1.3%;做过氟化防龋的有10人;做过窝沟封闭的有6人。

三、讨论

1. 重视龋病对儿童发育的影响。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口腔疾病,发病始于牙冠,若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可引起乳牙疼痛、过早脱落、功能丧失、后继恒牙排列不齐等后果,甚至引起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和心理障碍[2]。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导致或加重关节炎、慢性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3]。

2. 龋齿预防工作应前移至婴幼儿。本次调查显示,入园前儿童龋齿发生率为9.6%,入园时平均年龄为3岁零3个月,2岁组人群占47%,其中已有5.6%患龋儿童。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3岁后才应当开始刷牙。而且,调查发现,在2岁组儿童中,习惯使用奶瓶喝奶的儿童龋齿发生率高,还有的幼儿牙釉质发育不良,更易龋坏。因此,在家长中加强婴幼儿牙齿防护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应该让家长知道,从儿童乳牙刚萌出时,就应该定期检查,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鼓励儿童少吃糖果,饭后清洁口腔,不长期使用奶瓶等。在婴幼儿还不会自己刷牙时,家长可用干净软布或指套刷帮助其清洁口腔。

3. 一旦发现儿童乳牙患龋,应积极治疗。由于一般患龋无自发疼痛,自觉症状不明显,而且很多家长认为:乳牙是暂时的牙,将来会被换掉长出恒牙,没有必要治疗,极易被忽视。即使知道孩子乳牙患龋,家长也不太在意,极少带孩子就医,所以治疗率极低。事实上,乳牙患龋不仅影响牙齿本身功能,造成儿童进食、消化功能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而且,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治疗,可发展为牙髓炎,继而发展为根尖周炎,甚至引起颌骨骨髓炎和间隙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病变,早期采取措施,可避免病变进一步发展。

4. 预防龋齿要采取综合措施。让全社会、家长和孩子都了解更多的牙齿保健知识,从婴幼儿开始,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补充牙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磷、维生素B1等,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在低氟地区推广氟化防龋技术,适时对儿童牙齿进行窝沟封闭。对患龋儿童进行积极治疗,以减少龋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R].4th ed.Geneva:WHO,1997:39-47.

篇9

【关键词】

包头市区;婴幼儿;母乳喂养;体格发育

作者单位:014040包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儿童体格发育水平是反映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充足、合理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婴幼儿喂养状况与其营养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不适宜喂养方式和知识不充分往往是一个比缺乏食品更重要的营养不良决定因素[1]。婴儿期是生后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极为重要,母乳喂养是这一时期合理喂养的关键。全世界每年因营养不良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中有2/3以上通常与生命的第一年中不适当的喂养方法有关。为了解包头市区0~3岁婴幼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及对体格发育的影响状况,于2011年2月对包头市404例0~3岁婴幼儿的喂养状况及体格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以后出生的年龄在0~3岁的在包头市东河区妇幼健康机构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量的市区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12月62人,12~24月169人,24~36月173人。

1.2 方法

1.3 数据收集 调查人员对婴幼儿父母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询问内容包括婴幼儿基本状况、体格测量、1岁以内喂养方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指标平均水平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喂养情况

1月,4月,6~12月完全母乳喂养率分别为44.6%,44.2%,35.3%。随着月龄的增长,母乳喂养率逐渐下降。见表1。

2.2 喂养方式

表2显示不同月龄段喂养方式的构成发生明显变化。4个月以内以完全母乳喂养为主;4~8月以混合喂养为主;10月以后人工喂养为主要喂养方式。

2.3 喂养方式与体格发育的关系

矫正出生体重后,表3结果显示4个月内婴儿完全母乳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喂养组,4~12月婴儿完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都高于人工喂养组。

3 讨论

母乳喂养作为一种最自然的喂养方式,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发现早期生长速度和营养状况影响儿童期和成年后的健康状况,母乳喂养可以降低成人的高脂血症、冠心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并且一些动物模型中母乳喂养与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已经得到证实。Martin[2]等对2999例婴儿喂养资料和体格生长资料完善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母乳喂养儿在童年和成年时的身高明显优于配方奶喂养儿,身高的发育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营养状况等,在校正父母身高及社会经济因素后,6个月时母乳喂养时间最长组较最短组身长多增长3.4 cm。母乳喂养相对于其他喂养方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婴儿早期生长发育、人认知发育以及预防感染性疾病都极为重要[3],对于低出生体重儿,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母乳喂养是出生体重在1000~1500 g的新生儿自出生后20周,每天保持20~30 g增重,这种速率几乎达到宫内的生长速度。杨翠芬等[4]对出生体重

母乳喂养在营养学、免疫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优点是肯定的,母乳中含有儿童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营养,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铁、锌、钙、免疫球蛋白及丰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人工喂养儿虽然饮食中添加微量元素仍存在摄入不足。生长期的儿童对营养缺乏尤为敏感,其中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儿童身高的增长,免疫球蛋白的不足可致发热、腹泻等使身体及细胞内营养物质流失消耗,母乳能在儿童发育最旺盛时、营养需求最高时、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时,为儿童提供足够的营养素及积极的保护作用。而且母乳喂养时母子间的亲密接触对儿童的生长存在潜在的心理影响,良好的母子关系,母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照顾,对母亲依恋的被满足,对儿童的身心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第55届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向全球联合倡议:出生后最初6个月纯母乳喂养。

本次调查显示,包头市区婴儿母乳喂养率及4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率分别为34.3%,44.49%,说明母乳喂养仍是包头市区4个月内的婴儿的主要喂养方式,基本与国内其他城市的调查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喂养方式也发生着变化,4个月内以完全母乳喂养为主,4个月后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占主导地位。包头市区婴幼儿母乳喂养不足6个月的情况比较普遍,其原因依次有以下几种:①生活水平提高,奶方种类增多,婴儿抚养人因营养知识缺乏,认为奶粉或羊奶、牛奶更有营养,②产妇怕对自己的体形及健康影响,③城市女性产假过短,工作压力过大,产妇不能在家照料婴儿,④凹陷、泌乳不足,其中婴儿抚养人的营养知识和喂养知识缺乏,仍是导致母乳喂养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本报告还显示6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儿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均高于人工喂养儿及混合喂养儿,6~12个月完全母乳喂养儿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与部分喂养儿无明显差别。

包头市区1岁内婴儿的主要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母乳是4个月内婴儿的主要食物来源,而喂养方式与体格发育有关,因此积极宣传和普及母乳喂养的保健知识,大力推行母乳喂养,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增强孩子自身抵抗力,以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促进儿童的心身健康及发展,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参 考 文 献

[1] WHO/UNICEF. Global stralogy for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Geneva:WHO, 2003.

[2] Martin RM, Smith GD, Mangtani P,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reast feeding and growthahe Bovd――Orr cohort study.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2,87(3):193-200.

篇10

关键词: 中职生 学习方法 《学前卫生学》

学前教育是职业学校培养新世纪高素质新型幼儿教师的基地,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此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逐渐增大,而进校学生素质却普遍下降,给学前教育班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幼儿卫生学作为职校幼教班职高升专科的敲门砖,如何掌握好学习方法,提高成绩并应用于实际,是非常重要的。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勤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中职生该如何学会学习,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巧存在什么问题?教师该如何解决?总结这些年来的教育经验,我认为职校教师除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中职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他们学会探究、学会灵活多样地联系生活实际外,还要教会他们巧妙给力的学习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一、当前中职生进校状况

当前学前教育班学生的学习方法及状况不容乐观,学生态度不端正,学习自控力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时间精力花在吃穿打扮玩乐上,由于从小对学习不重视,导致他们本身素质低,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尽管幼教班的幼儿卫生学与初中生物息息相关,是必修课,但目前他们的学习状况却不容乐观。

1.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目前,职校学生绝大多数因为成绩差上不了普通高中,无奈之下才进入职校。所以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普遍差,即使有个别科目成绩不错,也由于高低脚造成总体成绩不佳。各科学习技巧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一科学习技巧掌握不好往往涉及另外一科。对于生物课程,这些学生基本都没有上心过,基础相对普高班的学生差了很多,因此到职高学习较难的幼儿卫生学课程就显得相当吃力。

2.从初中进入职高学校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学前幼儿及儿童卫生及保健知识,对于卫生学的认知程度仅仅停留在初中学过的青少年生理卫生层面上,而学前卫生学的侧重点在于先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再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用于实际工作生活中。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中职生课前根本不预习,课堂上用耳朵听听,课后不复习,马上就做作业,连书本都懒得翻。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长久以往,书本看不懂,课听不懂,作业马马虎虎,成绩上不去,身心都遭到打击,形成学习惰性,对学习造成阻碍,甚至严重阻碍学生积极学习和生活态度的形成。

二、中职生如何掌握幼儿卫生学的学习方法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将来在工作中能否切实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因此,准幼儿教师如何掌握好本学科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读透课本。课本知识是最根本的,对课本知识点进行通读、详读,以读透,能够理解很重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中职生在书本发下来后,通常先看目录,对本书内容形成大概的学习思路框架。然后从头到尾快速阅读一遍,能够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注意将自己不理解的、难以把握的知识及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初步形成本学期的知识网络框架。所以刚开学并不是最轻松的,而是最繁忙的阶段。大致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大致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这本书的学习内容,顺利完成作业。教科书中的学习内容老师只能在课堂上面向绝大多数同学进行一定层面上的渗透,有针对性地进行点对点的深入,不可能方方面面地深入探讨。基于这种教学情况,有学习兴趣的学生需要在课后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摸索,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和教师个别进行探讨,这样有助于课本的读透。

2.做好课前预习。中职生本身学习基础较差,所以课前预习是必要的。我针对这种现象,在幼教班进行调查,76名学生中有课前预习习惯的仅有6名,占不到8%,课后能复习知识的有26名,占33%,能将课本知识前后联系起来进行归纳整理、深入探究的仅占2名,不到3%,与普高班的学生比起来相差太多,可见中职生课前预习状况不容乐观。其实课前预习只要五分钟,却能掌握课堂上的大部分内容,达到80%~90%,课堂上只要补足剩下的10%~20%。相反,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往往要花几倍时间才能将知识补回来。教学有很强的连贯性,新课程的学习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而预习是将新课程中的新知识点找出来,并对旧知识点进行重温。如果发现旧知识点没掌握清楚,应立刻采取措施弥补不足,为顺利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短时间预习可匆匆阅读一遍,有时间可详读,拿一支笔,边阅读,边思考,边做记号,将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确定上课时要掌握的内容,顺便将旧知识复习整理一遍,争取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

3.做好知识点的归纳,理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新旧知识及时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记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和别的板块的学习内容是有联系的。所以,学习每一新知识的时候,应该与已学习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如营养知识中铁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就与预防常见病缺铁性贫血相联系。课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学习中注意将这些知识及时联系在一起,最终课程结束时,可以不用下大力气归纳整理,就成为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旦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则更容易对知识点加深记忆和理解。稍加复习,即可形成长期记忆。

(2)按顺序进行归纳总结。《学前卫生学》的内容有保健、身体特点、营养、常见病、传染病和心理健康,是按新生儿、婴幼儿、儿童的生理年龄发展顺序讲述从呱呱落地的新生儿到学龄前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将学龄前孩子常患的疾病、预防性措施、合理的喂养与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锻炼串联起来,按照其本身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学龄前儿童各个时期的特点,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分板块学习所有有关知识。学生学习时要提醒他们按各块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总结,清理各知识点之间的纵横关系,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形成丰富的知识网络,做到将教科书上的内容熟烂于心的程度。

(3)在归纳总结中注重抓重点,突出重要知识点,简化次要的东西。对考纲的解读十分重要,如对第三章的学习,考纲很详细地告诉我们识记好营养素的分类,评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依据只需领会即可。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生活强化课内知识。本课程与普通生物教学不一样的是,它的学习重点在于在学习学龄前幼儿的生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合理的营养、常见的疾病及预防。这就说学习中应将重点放在合理的营养、预防疾病知识及简单的应对手段上。

(4)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复习初中甚至小学的课程。《学前卫生学》的教材特点是每一年龄段的第一步是学习相应年龄段各系统的结构特点,这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但又有别于七年级教材。七年级教材在于概述青少年生理结构特点,趋向于成年化。而本教材是阐述婴幼儿各个年龄段的特殊生理结构特点,它的重点在于讲述婴幼儿的保育要点,预防各种不良习惯和疾病。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将以前学习的知识遗忘了。所以在教学时必须先将七年级有关内容复习清楚,掌握完毕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4.在实习中内化知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幼儿营养、健康等保健知识的理解,应理论联系实际,定期派学生到各幼儿园进行实习,多接触幼儿,熟悉幼儿的生活习性,将保健知识带给幼儿,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营养学知识为幼儿园提供合理的膳食菜单,为今后从事幼儿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安排老师现场指导,用“传、帮、带”等方式强化知识及技能训练,能很好地帮助这些准幼儿教师们毕业后马上就业。当然,也可鼓励学生带邻居、亲戚的幼儿,平日注重观察幼儿的饮食卫生健康,就课本中合理的喂养知识与幼儿父母交流,观察幼儿的行为举止,判断是否患有常见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将卫生保健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幼儿卫生学实际上是一门与人体生理息息相关的学科,人的部位在哪里?有什么功能?碰到什么疾病会产生什么反应?该如何处理?如何预防等,都要幼儿教师分析解决,与每个家庭的现在或未来生活息息相关,与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紧扣幼儿教育行业。学前教育班学生是关系下一代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促使当前幼教班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是必需的,相信掌握好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准幼儿教师具备幼教岗位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