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病例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康复病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3-0084-02
距骨骨折在生活中比较少见,通过相关调查发现距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比例为0.15%~0.19%[1]。距骨不能单独对人体进行供血,但是其对力转化和力传导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患者未得到正确的护理将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距骨愈合出现畸形、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等,距骨骨折合并脱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水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2-3]。为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需要对患者使用最佳的护理方法[4]。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40例,对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观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4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0~55岁,平均(37.54±12.69)岁;高处坠落伤患者8例,车祸伤患者9例,重物砸伤患者3例;一型骨折患者6例,二型骨折患者12例,三型骨折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平均(38.52±13.05)岁;高处坠落伤患者9例,车祸伤患者7例,重物砸伤患者4例;一型骨折患者7例,二型骨折患者10例,三型骨折患者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病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因为长时间不能走动可能出现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密切观察,当患者出现任何异常情绪时需要及时予以劝说和安慰,并且将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对治疗有足够的信心,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患者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进行缓解。(2)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距骨是人体足部重要的组成部分,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容易出现缺血性坏死的情况,为了降低此种情况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将其病情作为主要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并且需要制定不同时期的康复护理目标。在入院后尽快对患者进行消肿处理,为关节软骨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并且可以减少软组织粘连和关节僵硬现象出现,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3)手术前指导。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会出现疼痛难忍、关节肿胀明显、踝关节处瘀血及畸形的症状,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意识及患肢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在患者入院后让其卧床休息,避免运动量过大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并且需要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包扎,包扎完成后将患肢抬高给予冰敷处理,冰敷过程主要指将冰囊固定在患肢处,0.5 h/次,2次/d,使患者肿胀和疼痛的症状有所缓解。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练习,避免患者出现麻木的感觉,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谨遵?t嘱对患者静脉滴注药物以及口服西药。(4)术后康复护理。①对患者手术切口和患肢进行护理。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症状和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足趾是否有感觉、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切口渗血情况及包扎的松紧程度进行查看,避免因为包扎过紧使血液正常循环受到阻碍。将患者患肢吊起,待患者肿胀情况基本消失后将患肢放下,此种操作可以使切口周围皮肤的张力明显减小,对切口快速愈合有一定作用。在术后使用橡皮条引流条进行引流,减少切口感染率,在手术后1 d将橡皮引流条拔出,之后对患者使用消炎类药物并且使用冰袋进行冰敷。②对患者进行足踝泵锻炼。在患者手术1 d后对其进行足踝泵锻炼,足踝泵由足底缓冲器和脚套构成,护理人员在治疗时需要将软管和压力泵进行连接,使足底缓冲器膨胀产生一定的压力,此时足底静脉会受到一定的压迫力,使血液向足背部流动,从而使静脉血流的流速有所增加,减少患者下肢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同时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自行对患肢进行锻炼,如对股四头肌和小腿肌群进行收缩练习,15 min/次,3次/d。③对患者的关节进行锻炼。在患者手术后3 d对其踝关节进行伸、屈锻炼,让患者平卧在病床上,将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进行1次屈伸为1组,5~7组/min,2~4 min/次,3次/d;在患者手术4 d后对其进行足趾、踝关节及膝关节进行按摩,减少患者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并且可以加快患者静脉血回流的速度,减少患者疼痛和肿胀感;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增加活动的角度,当患者下肢伸直程度达到正常水平时为止;同时不断增加踝关节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让患者每次练习80~90次,3次/d;在手术7 d后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内翻和外翻锻炼。④对患者使用红外线频谱理疗进行治疗,此种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出现水肿、炎症的机率,并且对血液正常循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⑤行走锻炼。在患者手术2周后其病情会得到明显缓解,此时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使用拐杖进行行走锻炼,在行走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全程陪同,避免患者摔倒,使患者缩短恢复时间。⑥出院指导。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发放康复训练手册,让患者在出院后按照手册上的要求对踝关节和膝关节进行锻炼,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适当负重进行锻炼,在每次训练后使用冰袋冰敷15 min,减少肿胀情况,并且将各种药物的用量明确告知患者,嘱咐患者按时用药,在出院后如果出现任何不适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价比较
研究组患者踝关节优良总例数为18例,优良率为90.00%(18/20);对照组患者踝关节优良总例数为10例,优良率为50.00%(10/20),研究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0%(19/2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0.00%(12/20),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距骨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其占全身骨折的概率非常小,大约为0.14%,距骨骨折主要包括距骨头骨折和距骨后突骨折两种,其中后者的发生机率非常少。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处理不当的情况,患者会出现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及伤口长时间不愈合等并发症,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距骨是人体足部重要的部分之一,具有传导作用,如果距骨出现骨折或者脱位会导致人体足部供应不足,患者会出现骨膜炎的情况[5-6]。为了减少上述情况发生在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入院后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并且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等,从而使减少患者的疼痛,缩短恢复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7-12]。
篇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因不幸翻车致颈、胸、腰部疼痛,受伤部位活动功能障碍,出诊后以“颈、胸、腰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急诊入院。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正常,呼吸平稳,面色苍白;X线检查湿片报告:颈椎轻度压缩性骨折、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并滑脱、第十二胸椎下关节骨折。入院后立即入重症监护室给予相应处理、外科特级专人护理、暂禁食、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持续遥测心电监护、抗炎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等。除认真执行各项医嘱外,我科护理人员还从实际出发,积极采取各项护理措施,从患者入院到自动出院62天中未出现并发症,各项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2 该病人特点
2.1 该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情感丰富细腻,平素好交际,为人忠厚热情,工作兢兢业业,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且生一子正上小学一年级,突遭这一不幸遭遇,使处于家庭和事业巅峰的她,突然需要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惟恐致残而产生急躁、恐惧、悲观忧虑等不安情绪,甚至产生厌世自杀的念头。
2.2 易因压迫发生褥疮:此患者截瘫平面以下的神经麻痹,不但各种感觉消失,又因为要适应治疗及护理的需要,长期卧硬板床,使某一部位长期受压,故极易发生褥疮,而且一旦形成不易治疗,创面每日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和水,身体消耗极大,这也是全身感染的来源。
2.3 易发生各系统、各器官的感染。
2.3.1泌尿系统的感染:此患者瘫痪平面以下失去了神经支配和大脑皮层抑制,可致尿失禁,而且需要长期留置尿管,全身营养障碍,抵抗力差,从而易引起可逆性感染,病变可波及膀胱、肾等,而且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
2.3.2 肺部感染:该患者存在肋间神经麻痹,不仅使保护性的咳嗽反射的传入神经失去功能,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能排去,而且影响呼吸易引起肺部感染,加上病程长,抵抗力低,容易并发肺炎,影响通气功能,甚至呼吸衰竭。
2.3.3 口腔感染:口腔的温度及食物残渣很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健康人抵抗力强,饮水多,胃酸分泌正常,很少发生口腔感染,而该患者久病体弱,免疫力低,活动量少,消化力差,进食饮水少,细菌易生长繁殖引起口腔感染。
2.3.4 大小便失禁:患者脊髓骶段的排便中枢失去大脑皮层控制而出现便秘、大小便失禁。
3 该患者的护理体会
3.1 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的心理活动贯穿于医疗护理全过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完全恢复可能性不大,患者对治疗丧失了信心,精神萎靡不振,沉默寡言,拒绝治疗护理。我们护理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一方面鼓励她学习张海迪、保尔身残志坚的精神,帮助她正确面对现实,病情稍有好转及时告之;另一方面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并从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生活上给予周密的照顾;在护理过程中,只要能够达到病人的要求,护士是从来不怕麻烦的,因此很快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终于使她情绪稳定了下来,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2 积极配合医生观察治疗原发病。我们护理人员除了认真细致地严密观察病情,正确执行医嘱外,还向患者及家属了解车祸经过,抢救过程,患者感觉,从中了解到患者病情,积极配合医生通过早期手术解除压迫,病情随之好转,缩短了卧床时间,从而杜绝了褥疮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
3.3 褥疮的预防;患者早期不允许翻身变换,但由于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所以并未导致褥疮的发生。经积极手术解除压迫后,病情稳定即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避免皮肤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间歇性解除压迫是预防褥疮的首要措施,也是最简单、有效的压力解除法;翻身时动作轻巧平稳,做到头、躯干、肢体同步。②注意衬垫、床单要保持整洁干燥,无皱折、无渣屑。③保护皮肤清洁干燥。每天日晨、晚间护理清洁皮肤,对皮肤易出汗部位可用滑石粉或爽身粉抹擦,也可在皮肤表面涂抹凡士林软膏皮肤。如有大小便失禁,使用温水将周围洗净并涂上氧化锌软膏保护局部皮肤。④加强按摩,每次翻身后对受压的皮肤进行按摩。对骨突部位垫气圈,使之悬空,减少压力,并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促使血液循环。⑤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静脉输入鲜血、代血浆、氨基酸、白蛋白等,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满足营养需要,提高机体抵抗力,因为营养不良可导致褥疮的发生。
3.4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除感染的机会。②尿失禁期间给持续导尿,并每周换尿管一次,每日换尿袋1次;用温水清洗会2次,同时用0.1%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尿道口周围2~3次。③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足够的尿量以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④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运用有效的抗生素。
3.5 预防肺部感染:①做好辅助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受凉。③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④在病情允许条件下,帮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⑤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3.6 防治口腔感染。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每日早晚用4%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局部有溃疡时可涂抹口腔粘膜有炎症或溃疡时,用紫药水或碘甘油涂擦3次/天,必要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3.7 做好排便异常护理。该患者表现为便秘,故首先做好饮食护理,给予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粗粮等,口服果导、蜂蜜水以预防便秘;后来出现便秘,则使用开塞露或甘油低压灌肠,甚至戴手套挖出干结粪便以解除病人痛苦,防止粪便中毒,同时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3.8 药物护理。护士应熟悉病人所用的药物,对药物的使用时间、方法、副作用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使用激素时,应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防止应激性溃疡,不要轻易使用安眠及镇静药。
篇3
[关键词] 老年;下肢骨折;早期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32-126-02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ZHANG Xiaoxiao ZHAN Huanle
Surgical Department, Wen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Methods Five hundred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applied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on the basis with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im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χ2 = 13.68, P<0.01) after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such as urinary reten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constipation, pressure sores,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P<0.01) . Conclusi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Key words] Elderly;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Treatment compliance;Complications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和髋部肌群退变,如受到轻微的外力、跌倒或下肢急速扭转时,易引起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后,需长期卧床静养,易导致便秘、腹胀、褥疮、尿潴留、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骨折后并发症,不利于骨折的治疗与恢复。因此如何通过加强预防和临床护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1]。现对我院近年收治的500例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和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500例,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骨折、股骨髁及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干骨折及踝关节骨折;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常规护理组240例,其中男139例,女101例,年龄60~95岁,平均(73.2±6.8)岁;开放性骨折118例,闭合性骨折122例。护理干预组260例,其中男152例,女108例,年龄61~96岁,平均(74.8±7.2)岁。开放性骨折134例,闭合性骨折1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类型等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下肢骨折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 心理护理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采用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稳定情绪,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2)口腔、肺部及泌尿道护理 嘱患者每次进食后应漱口或饮水,以清洁口腔食物残渣;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定时协助患者拍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在肺内淤积,特别是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会清洁干燥,不憋尿,多饮水,嘱患者每天清洁会1~ 2次。(3)皮肤护理与压疮预防:对牵引手术后及高危压疮患者予以睡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1次,对骨隆突部位予以50%红花乙醇涂擦并按摩,避免大小便对会刺激,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4)功能康复锻炼 对牵引手术及小夹板外固定后的患者,第1天即可被动活动患肢足趾,第2天起即可自主活动患肢足趾或被动活动患侧踝关节;2d以后即可逐渐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同时抬高患肢15°~ 30°,使其处在功能位。待骨痂生成后或术后内固定坚固后加大关节活动,以促进患肢功能康复。两组患者的干预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评价标准:完全依从是指治疗中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者;不完全依从是指治疗过程中基本按照医嘱执行,偶尔不规范治疗者;不能依从是指治疗过程中时常按照医嘱执行,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总依从=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并发症包括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2周后,康复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13.68,P<0.01)。康复护理组干预2周内的并发症如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1)。见表1和表2。
3 讨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肢体需要牵引,又多为平卧,不能翻身。由于卧床和受伤后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呼吸道炎症,甚至引起肺炎和肺不张[2]。骨科患者伤部肿胀,造成循环障碍,加之长期卧床,静脉回流缓慢,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动力和弹性的改变 ,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的栓塞。下肢骨折患者由于牵引和外固定,常无法自行翻身,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压迫,易发生褥疮。老年人因动静脉管硬化,肾滤过率下降而致肾功能减退,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神经功能老化,膀胱逼尿肌松弛,易引发尿潴留及尿路感染[3]。老年人胃肠运动减慢,胃肠液分泌减少,长期卧床、环境突然变化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可引起便秘[4]。
近年来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其死亡率[5,6]。罗俊霞等[7]研究发现,针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骨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闫云霞等[8]研究发现,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疗效。本研究结果发现,康复护理组干预2周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如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通过全面科学评估患者制定出系统的、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对重点问题反复讲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叩背、口腔、肺部及泌尿道护理、功能锻炼等,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及时正确处理,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9],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颖儿,崔秀梅.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复干预[J]. 现代护理,2005,11(6):461 -462.
[2] 门宏伟.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164 -165.
[3] 刘素莲,王凤芹. 老年下肢骨折相关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要点[J]. 山东医药,2007, 47 (26):135.
[4] 沈承红,殷葵. 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J]. 河北医学,2007,13(8):996-998.
[5] 吴继云.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 职业与健康,2003,19(4): 158.
[6] 侯小琴.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0,16(26):130-131.
[7] 罗俊霞. 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 现代临床医学,2010,36(3):221 -222.
[8] 闫云霞,郝晓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46,148.
篇4
【关键词】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康复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损伤,多为直接外力如跌倒所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因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易造成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治疗和运动康复护理训练不当难以达到理想的功能恢复。目前随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内固定器材的改进、骨科运动康复护理观念的重视和规范,对无手术禁忌证的老年患者均可手术治疗。我院近二年运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xti-rotation PFN-A)内固定、运动康复护理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24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中,男9例,女15例,年龄63―91岁,平均年龄78.5岁。伤因摔倒22例,车祸2例。伤后半小时―7天入院,平均6小时。AO分型:A18例,A214例,A32例。Garden分型:II型3例,III型15例,IV型6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糖尿病2例、神经系统疾病3例,无合并症者8例(有的患者有多种合并症)。
1.2 运动康复护理治疗方法:
1.2.1 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入院时到手术前约一周内)入院后立即行术前常规检查,尤其是心肺肝肾功能检查,进行初步评估。有合并症者请相关科室诊治,尽快控制合并症。不用止血药,不行骨牵引。训练患者床上深呼吸、习惯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做肢体功能锻炼,特别是患肢趾、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股四头肌和绳肌等长收缩运动,每30次一组20分钟,每日5-10次,间歇期行伤肢按摩,均以不增加患肢疼痛为准。术前常规作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及骨密度测定。
1.2.2 手术治疗 入院后3-7天患者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仰卧位臀部垫高30度,C-臂X光机下骨科手术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大转子最外侧向上作纵行切口5公分,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筋膜,纵行分开臀中肌,显露大转子最高点及外侧。C-臂X光机透视下置入PFN-A。
1.2.3 术后康复护理治疗(手术次日一术后四周) 术后第二天开始用CPM机进行患肢髋、膝、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每次30分钟,每日二次,患肢主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以患者能忍受的疼痛、轻度疲劳感为度,辅以先后口服舒筋活血片、骨折挫伤胶囊、维D钙片,骨钛针静注、降钙素肌注,以利散淤活血、促进骨折愈合。术后七天拄双拐伤肢免负重下地练习行走。
1.2.4 后期康复护理(术后四周后) 术后满四周即可行伤肢轻微负重拄双拐行走,患髋关节作环转运动。之后根据病人骨折愈合情况、体力及肌力恢复情况开出患肢运动康复护理处方,逐渐增加训练量及伤肢抗阻训练,直至完全去拐独立行走。
2 疗效评价及结果
应用Clawson评估分级法,分级标准:I级 骨折严重畸形愈合,不能离床或借助轮椅活动,髋 关节功能受限,伴有持续性疼痛;II级 骨折轻度畸形愈合,能借助双拐步行,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偶尔有疼痛,但可忍受;III级 骨折无畸形愈合,能借助单拐步行,髋关节活动受限10°―20°,偶有不适或轻度的疼痛,生活可自理;IV级 骨折无畸形愈合,行走不需借助,无跛行,无关节活动受限。
本组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最短者三个月。术后定期行X线复查,直至骨折临床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3.1个月。II级2例,III级4例,IV级18例。III、IV级为优良,优良率约91.7%,2例术后因脑血管意外伤侧肢体偏瘫影响疗效。本组围手术期发生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无1例内固定物松动、断钉和哚出。无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
3 讨论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仅次于腕部骨折,但住院治疗为老年骨折首位,以往多行非手术治疗,因并发症具有很高死亡率,常出现髋内翻、肢体短缩、外旋畸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生活质量极差,现在非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基本放弃[1]。近二十年改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如鹅头钉、动力髋(Dsh)钢板、动力髁(Dch)钢板、Ender钉、加压滑动髋螺钉等内固定,均因对骨折断端未达到有效固定发生旋转、内翻,内固定物松动、退钉、断钉、股骨头部钉哚出等现象并不少见,手术后不能进行早期髋关节功能锻炼和早期下地负重,影响了疗效,上述手术内固定方法需切开复位,创伤大、用时长,老年人麻醉及手术风险均很大。目前大多数医院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数天行骨牵引,卧床制动,易发生并发症,有时错失手术机会。
本组病例大数伤后24小时内入院,入院后立即对患者各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有合并症者请相关科医生及时诊治、控制病情,不作骨牵引,同时作伤肢适量功能锻炼。若患者健康状况允许能耐受麻醉及手术治疗,则入院第三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运用骨科手术牵引床牵引能达到理想闭合复位,结合使用C-臂X光机很短时间能准确达到微创手术固定,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是AO/SAIFQF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为减少螺钉脱出等并发症而将PFN加以改进的,使髓内固定能够更安全有效[2]。
本手术切口小、闭合复位置入,符合微创原则,更具有力学和生物学优势,固定效果好。操作简捷,出血少,极大的减少了麻醉和手术风险。
由于创伤小,固定牢固,所以术后第二天即可对患者行运动康复护理治疗。运用运动康复护理安全性评分法评定[3],均达到70分以上,属运动康复护理安全范畴,制定安全运动处方。早期进行康复护理锻炼,包括伤肢的髋、膝、踝关节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大大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的康复护理训练,可改善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化,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水肿消退,避免血栓形成,加快组织修复,促进肌体恢复和骨折愈合[4]。术后4周即可行伤肢轻微负重拄双拐行走,较其它治疗方法早。本组病例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无感染,内固定物无松动,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明显优于其它内固定物方法的病例。
笔者认为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明显患者,无须骨牵引,若无手术禁忌尽早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次日行运动康复护理,同时辅以药物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等治疗,是目前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卢世壁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M].山东科学出版社.1998:2134.
[2] 于长隆.骨科康复护理学[M].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版.613.
篇5
[关键词] 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外固定;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150-02
Colles骨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骨折,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以及交通环境的改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是手法整复以及外固定治疗。但术后患者由于缺乏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因此术后患者易发生不同情况的并发症,包括:压迫症状、关节僵硬以及重新移位等。为了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为探讨Colles骨折手法整复与外固定治疗的全程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该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使用手法整复与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患者6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4例病例全部选自该院收治并给予手法整复与外固定治疗的Colles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15~83岁,平均年龄(46.78±13.45)岁;骨折原因为:29例患者为车祸伤,28例患者为摔伤,5例患者为重物砸伤;根据AO/ASIF骨折分型: B2型骨折患者有11例,B3型骨折患者有7例,C1型骨折患者有21例,C2型骨折患者有13例,C3型骨折患者有1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7.34±12.38)岁;骨折原因为:28例患者为车祸伤,27例患者为摔伤,7例患者为重物砸伤;根据AO/ASIF骨折分型:B2型骨折患者有12例,B3型骨折患者有9例,C1型骨折患者有20例,C2型患者骨折有12例, C3型骨折患者有10例。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存在明显的血肿;患者的患肢下臂存在明显的叩击痛;患者骨折部位锐角角度显著;患者患肢体明显短于正常肢体;少数患者骨折部位存在明显畸形骨擦音症状;患者患肢运动能力失常,有明显的患肢放于胸壁情况。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法整复与外固定治疗。手法复位,麻醉时向患者的血肿内进行的注射,首先于患者的桡骨骨折端穿刺并吸净血肿,然后从患者的骨折端注入0.5%利多卡因3~5 mL进行麻醉。待患者的患肢无疼痛感后,在C臂X光机监视下,给予患者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治疗时,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取坐位,让患者将患侧外展90°,一个助手沿患者的前臂方向对患肢进行向桡骨远端的牵引;另一个助手沿患者的前臂方向对患肢进行向桡骨近端的牵引。牵引至患者的桡骨恢复正常高度,如患者同时存在腕关节的脱位,则对腕关节进行复位,然后再对破碎的小块骨进行复位,以恢复患者的桡骨的掌倾角。如果一次复位不理想,可以多次反复重复以上步骤,至患者的桡骨复位成功为止。
复位后,患者均使用外固定,病患桡骨复位成功后,指导其进行力度合适的牵引治疗,部分病例给予克氏针固定,同时亦可配合石膏固定;而其中的伸直型骨折病例给予屈腕尺偏位方法固定;屈曲型骨折以及关节面骨折患者,且伴有腕关节脱位的,则给予骨折功能性固定。所有病患均给予4个疗程的固定时间(每个疗程为1周)。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术后的常规康复护理。
1.4 健康教育
1.4.1 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
1.4.1.1 复位及固定阶段 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患者恐惧、悲伤、忧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复位后进行手指的屈伸练习[1]。
1.4.1.2 骨折治疗早期(术后1~2周) 向患者讲解术后患肢的康复要求,以及方法;让患者和家属注意患肢的感觉、运动、肿胀、血运以及外固定情况,如果发生异常要及时处理,并且要定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复查;根据制定的康复锻炼原则,于术后早期开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以恢复手指以及手腕部软组织的功能。
1.4.1.3 骨折治疗中期(术后3~4周) 向患者讲解术后外固定的方法以及时间;并按照康复原则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鼓励患者使用小勺或者筷子进行吃饭、自己系扣子、自己扫床等日常生活动作练习。
1.4.1.4 骨折治疗后期(术后5周后) 当患者的外固定去除之后,开始加强患者的患肢关节锻炼,为患者制定作业疗法或者编制医疗体操,对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包括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转等活动进行练习,同时还要加强手指的活动度以及手指肌力的练习;如果患者伴有手部以及腕部的肿胀,则需要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洗剂进行浸泡,宜可进行交替的冷热敷。
1.4.2 组织和实施
1.4.2.1 责任人的落实 科室内由1名具有多年经验的高龄护师或者主管护师做为科室内的健康教育责任人,在Colles骨折患者的不同恢复期,由健康教育责任人与患者进行联络与随访,对患者的恢复期进行全程的监督,是否有效的执行术后治疗以及康复锻炼[2]。
1.4.2.2 编制健康教育材料 由健康负责人制定科室的健康指导通知书,并在患者就诊时发放,同时进行仔细的讲解、演示以及咨询工作。如果患者对治疗护理提出特殊的要求,则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要求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并将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记录于患者的康复指导通知书中,或者记录于患者的病历中。
1.4.2.3 组织全体人员参与健康教育工作 科室内的所有医护人员都需要参与到健康教育工作之中,利用早晨交班、业务学习以及学术活动等时间,组织科室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统一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从而有效的提高科室内的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1.4.2.4 组织患者成立康复交流小组 根据需要,将适合的患者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复诊,让患者们组织康复交流小组,互相交流积极的治疗心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争取早日康复。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Colles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是在经过手法整复以及外固定治疗后,患者常常由于缺乏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导致不同情况的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压迫症状、关节僵硬以及重新移位等。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3]。该组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与目前国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5]。说明通过给予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可以有效的提高Colles骨折手法整复与外固定治疗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孟飞.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复杂型桡骨远端骨折12例小结[J].中药医导报,2006,12(9):50.
[2] 薛俊茹,党世民,郭春梅.石膏固定并发症127例分析[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11,22(3):278.
[3] 薛俊茹,党世民.骨关节损伤石膏绷带固定技术失误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2010,29(10):76-77.
[4] 薛俊茹,党世民,党省民,等. Colles骨折患者手法整复治疗的健康教育[J]. 护理杂志,2008,25(10):77-78.
篇6
关键词:胫骨骨折;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护理效果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此类骨折诱因很多,多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治疗后预见性不一,尤其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困难,致残率较高。因此早期功能锻炼在骨折患者康复中十分重要,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大部分依赖是否按照医护人员提供的功能锻炼方法,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预后。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6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胫骨骨折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有28例患者。这些患者中男性有38例患者,女性有18例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2.4岁。本次实验中,患者胫骨骨折原因较多,35例患者车祸造成,14例患者高处坠落,6例患者被重物砸伤,1例患者摔伤。两组患者之间年龄、家庭情况、受伤程度等临床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具体方法如下:对于一些无移位的单髁或者双髁骨折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整复骨折后,在无菌的环境下抽出膝、踝关节内的积血,然后医护人员给患者进行包扎,最后用石膏给予固定,患者在治疗4~6 w后医护人员拆除患者骨折处的石膏,并帮助患者进行负重锻炼。对于关节面塌陷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实验中,对搜集和记录到的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然后对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
2结果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胫骨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功能康复锻炼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见表1、表2。
由两组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中10例患者治疗痊愈,14例患者临床显效,2例患者治疗有效,其总有效率达到96.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实验组中有22例对我院护理满意,5例患者较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胫骨骨折患者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胫骨骨折受伤机理不一,护理不是很到位,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视野不清,这些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及术后愈合。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并发症,手术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本次实验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胫骨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护士要向患者讲解相关功能锻炼知识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易于理解和接受。介绍由于缺乏锻炼而所致后遗症的典型病例,同时也介绍同病区手术成功的病例,通过反复指导教育,使患者能够充分认识锻炼的重要性。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编写内容不同的康复指导卡片进行个体化指导,帮助患者找到科学的、适应的功能锻炼方法,对疾病的早期康复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与患者及时沟通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功能,以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肿、防止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决定患者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量。大量实验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同时对患者进行早期锻炼还能够改善骨折部位的营养,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速度。本次实验中,实验中患者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对于胫骨骨折患者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早期锻炼,通过患者的积极自护以及与之相关人员的协助支持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工作和生活。
综上所述,胫骨骨折患者骨折的原因比较多,患者因惧怕疼痛或怕影响切口愈合而不敢活动,还有一部分患者因对锻炼的重要性缺乏相关知识,害怕早期锻炼会对关节预后不利,不敢进行功能锻炼,为了让患者更好的恢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知识宣教及指导,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住院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心蕊.功能康复锻炼对提高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
篇7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康复期的临床治疗及康复指导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361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康复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61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及康复锻炼后,无伤口感染病例发生,3周内伤口愈合343例,占95.0%,其中I期愈合297例,II期愈合46例;患者住院时间23~71d,平均465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对出院后患者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357例患者均康复良好,无后遗症发生,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可以从事正常体力劳动及负重行走;3例患者发生延迟愈合,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整体康复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康复。
【关键词】骨折;开放性;康复
四肢开放性骨折是当前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之一,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和人口密集化程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伤性骨折出现在骨科临床上。开放性四肢骨折由于伤口暴露,容易诱发感染,伤口愈合较为缓慢,进行固定和复位后需要及时进行康复治疗,这样才能促进骨折的早期康复和减少治疗后遗症的发生[1]。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61例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康复期治疗方法作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361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4例,女127例;年龄8~83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引起者158例,高处坠落伤者83例,重物砸伤者51例,挤压伤38例,其他31例;骨折部位中上肢骨折157例,下肢骨折106例,上下肢骨折98例,合并骨盆骨折者53例,合并颅脑外伤者32例,合并胸部外伤者19例;伤口暴露面积08~23cm2,平均5.8 cm2;致伤至就诊时间1~17h,平均98h。所有患者均进行清创、复位、固定处理,其中保守治疗者234例,手术治疗者127例。
1.2 康复治疗
1.2.1 早期康复治疗:在外伤后3周内外伤病理改变以组织渗出为主,临床上肢体疼痛、肿胀、丧失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主要作用包括促进肌肉收缩作用的恢复,改善患肢的血液、淋巴液循环,促进血肿、炎症渗出和坏死组织的吸收,防止粘连等,同时应注意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积极训练,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1.2.1.1 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骨折复位固定后应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早期即应开始石膏固定中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以恢复肌肉的活动,每日训练3次,每次训练量以不引起肌肉过劳为度,训练时间一般约5~10分钟。
1.2.1.2 患肢非固定关节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伤后第2天即可开始患肢未被石膏固定的关节活动,活动训练至少每日3次,每次训练时间约5~10分钟。注意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影响骨断端的稳定性。尤其要加强易发生挛缩关节的训练活动,如肩关节外展、外旋,掌指关节屈伸以及踝关节背屈等活动[2]。
1.2.1.3 健肢正常活动训练:对健侧肢体和躯干,应尽可能保持其正常活动,尽量早起离床活动或在床上坐肢体活动的操练,以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卧床综合征的发生。
1.2.1.4 理疗: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温热疗法、超短波疗法和低频率磁场疗法、超声波疗法等,并付诸采用向心性手法按摩。
2 结果
本组361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及康复锻炼后,无伤口感染病例发生,3周内伤口愈合343例,占95.0%,其中I期愈合297例,II期愈合46例;患者住院时间23~71d,平均46.5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对出院后患者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357例患者均康复良好,无后遗症发生,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可以从事正常体力劳动及负重行走;3例患者发生延迟愈合,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整体康复治疗效果理想。
3 讨论
四肢骨折经过复位、固定或手术后,至临床愈合一般需要一至数月。在此期间,患肢关节正常运动受到限制,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肌张力下降,由于长期制动可导致骨质疏松、关节僵硬。长期卧床还可以发生血栓形成、便秘、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及时进行相应阶段的康复期治疗和功能锻炼十分重要。
复位、固定和康复锻炼是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三者相辅相成。整复和固定为骨折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骨折能否迅速愈合,关键在于康复期的活动和功能锻炼。康复锻炼可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的愈合,由于开放性骨折常常伴有出血、肿胀及外固定,这就造成了局部肢体的血液循环不良。在骨折整复固定之后,及时地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可以发挥肌肉对血液循环的“水泵”作用,保证骨折在愈合过程中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3]。康复治疗可以增强代谢,提高骨质修复能力。在骨折之后,肢体固定不动,骨钙与体液钙及血钙之间的交换发生负平衡,骨质中钙的大量缺失,逐渐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尤其多见于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促进骨质代谢,提高骨组织的修复能力。另外,进行骨折康复期的治疗和锻炼可以预防或减轻关节粘连和关节僵硬,减少治疗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康复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整复及固定基础上应用其他治疗手段,这种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具有消除肿胀、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愈合的良好治疗效果。对患者及时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可以为骨折的愈合创造有利条件[4]。这一阶段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自主运动、被动运动、肢体重力作用的运用等,在此功能锻炼期间应注意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密切配合,注意保证骨折部位固定的条件下进行,功能锻炼应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位中心,上肢以增加手的握力为主,下肢以增加负重步行能力为主。在晚期康复治疗中应以促进肢体肌力恢复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为主要目的,可通过活动患者肢体关节及助力运动来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并鼓励患者多进行主动运动及步行来提高肌力恢复水平。文中本组患者通过分阶段的康复治疗减少了治疗后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肢体康复效果,康复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1] 李秀娟,孙艳华.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10,16(1):154-155
[2] 陈雄,尚永军.四肢开放性骨折延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09,23(4):27-28
篇8
[关键词] 腰椎 爆裂骨折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274.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尽早手术治疗可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恢复椎管内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合植骨融合术,不仅起到了早期支撑固定的作用,同时减少了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期的内固定松动和矫正度丢失,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腰椎爆裂骨折51例,均采用经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分期进行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1例患者,男38例,女13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5.7岁。 致伤因素:交通事故27例,高处坠落21例,重物砸伤3例。受伤部位: L119例,L221例,L39例,L42例。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12例,C级18例,D级16例,E级3例。
2术后康复训练
2.1术后早期(0-4周)
2.1.1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康复指导术后平卧24小时预防刀口血肿,同时进行双下肢向心性按摩,每次按摩5、6回,间隔5到十分钟。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双下肢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十组/日,5-10 回/组,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直腿抬高运动3次/日,3次/组,抬高角度30°逐渐增加角度和抬高时间直至抬高70°以上,以预防神经纤维粘连。术后24小时协助患者平衡翻身预防褥疮发生。截瘫患者被动完成上述训练。
2.1.2增加肌肉力量和四肢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进行四肢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各关节屈伸运动,如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运动。术后一周加强四肢各关节活动康复训练,如肩、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术后二周进行腹背肌静力收缩运动,如双手拉吊环做引体向上运动。上述功能锻炼均在腰椎不负重,椎体各关节不活动下进行。
2.2术后中期(5周-12周)在巩固和加强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维持脊柱、骨盆、下肢的应力负荷防止骨脱钙。方法:患者先戴腰围俯卧于床上,然后上肢支撑跪于床边慢慢退下床,起身站起。逐步进行站立平衡练习,步行练习。上床方法则采取“爬上床”的方法。
2.3术后后期(13周-1年)X线复查显示骨块达到骨融性后进行以下康复训练:
(1)腰背肌的锻炼方法:
①挺胸法:患者仰卧,用双肘支撑胸部,使腰背部悬空。
②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和双足支撑全身,使背部尽量悬空后伸;
③三点支撑法:双臂置于胸前,以头及双足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
④四点支撑法:以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
⑤背伸法:患者仰卧,抬头,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上述方法应逐步进行,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度,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
(2)功能性步行训练 方法:可做起下床进行家中活动,术后16周取下腰围进行户外活动,应避免久坐,腰部剧烈运动。截瘫患者此期逐步离床坐轮椅继续康复训练。
二、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10-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螺钉松动,主要因过早负重有关。51例患者均达良好骨性愈合,其中2例截瘫患者借助轮椅恢复部分生活自理,49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
1-2级(见表Ⅰ)。
三、讨论
腰椎骨折分为单纯压缩性骨折和爆裂骨折。单纯压缩性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要求手术早期进行腰背肌锻炼。而爆裂性骨折由于手术相对复杂,骨性愈合时期长,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是造成植骨块移位,内固定物松动,腰背肌萎缩的主要原因。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病情的观察者,更是康复训练的指导者,健康行为的促进者。为患者制定并指导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康复训练方案是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全面履行护士职责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费俊梁,王黎明,蒋纯志,王大林.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可注射型人工治疗严重腰椎爆
裂性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8,3:10•3.
[2] Marino RJ.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ds for neuroagiral classfic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5th.ed.chicago.American.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2000
篇9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骨折不愈合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8)11(b)-143-02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1,2]。手术内固定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骨折不愈合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笔者对1995~2007年在我院治疗的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2007年,我院共收治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病例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6~69岁,平均38.2岁;病程8~23个月。本组患者入院前均有手术史,其中,13例为外院手术患者,8例为我院手术患者。
本次手术前所有病例根据X线表现分为肥大型和萎缩型[1],其中,17例为肥大型,4例为萎缩型。所有病例均存在局部压痛、异常活动和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重新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自体骨植骨。在取出原固定物和清理骨折断端时,尽可能地保留骨质和软组织;在复位时力求严格解剖复位;将加压钢板准确地固定在张力侧;根据骨质情况予以周围植骨或嵌入植骨。
1.3 疗效评价
优:局部无压痛和异常活动,骨痂与皮质骨融合,骨折线消失,可负重活动;良:局部无压痛和异常活动,骨痂跨越骨折断端,仍可见骨折线,可部分负重活动;可:局部压痛存在,但无异常活动,可见明显骨痂形成。
2 结果
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6个月,平均12.3个月。临床效果:优10例,良9例,可2例。
3 讨论
带锁髓内钉技术不断完善,已逐渐成为临床首选治疗骨折的方法,但钢板内固定由于适应证广泛、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原因仍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因素有许多,本文仅探讨涉及临床治疗过程中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因素。通过本组病例的分析,笔者发现,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1 内固定不牢固
包括钢板的长度不足、螺丝钉数目和长度不够等,不能使骨折端紧密贴附达到稳固的固定。钢板长度至少为骨折端长轴的5倍,远近端分别应有至少4枚穿透两层皮质的螺钉[3]。本组病例中,钢板长度不足7例,螺钉数目不够6例,螺钉长度不足8例,还有2例使用非加压钢板。内固定不牢固可能是造成本组病例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
3.2 钢板的位置不正确
股骨的张力侧为股骨外侧偏后,如果没有将钢板置于股骨的张力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骨折端的张力,致使骨端分离,最终导致钢板疲劳折断。本组病例中有8例将钢板固定于股骨的前外侧,甚至是股骨的前侧,而没有将钢板固定于张力侧,可能是造成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的又一原因。钢板位置如置于前侧,同时还会增加螺钉损伤股骨嵴处的滋养血管的机会,进而影响骨折端的血液供应。
3.3 植骨问题
植骨是公认的促进骨折愈合可靠的方法[4],尤其是对于原始有骨缺损的病例。植骨可以起到“桥接”作用,引导新生的细胞通过骨折部达到愈合。此外,移植骨还可以提供成骨细胞和钙质,对宿主骨也可起到刺激成骨功能的作用。本组病例初次手术均未行植骨,因此可能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又一原因。
3.4 不合理的功能锻炼和负重练习
任何部位的骨折都会造成肌肉损伤,如果缺少及时的功能锻炼,必然引起肌肉挛缩、纤维增生、粘连,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因此,应尽早进行无痛的主动活动,但应避免过早负重,禁止一切使骨折端产生剪力、成角及扭转应力的活动。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固定时间、骨端愈合进展等因素,适时进行功能锻炼。负重的时间取决于骨折愈合情况,只有通过临床和X线证实的情况下,才能完全负重。骨折愈合和内固定失效实际上是一个竞赛过程,若骨折在内固定失效之前已愈合,那么就不会发生内固定失效,因此必须要明确“骨质必须保护内固定”这一概念[3]。本组病例中膝关节屈曲<90°有8例,可能与没有早期功能锻炼有关。不适当负重练习也会在骨端产生应力,引起内固定松动、失效,进而影响骨折愈合。
3.5 如何正确判断骨折延迟愈合和骨折不愈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骨折愈合
内固定并不能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新鲜股骨骨折愈合大约需4个月的时间,临床上通常认为愈合时间超过6~10个月就可以诊断骨折不愈合,但骨折愈合时间长短因个体差异和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差别,简单的闭合骨折可能为3个月,复杂的开放骨折可能为6个月或1年,甚至更长。因此,在判断骨折愈合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综合考虑临床依据和愈合时间,不能仅凭愈合时间长短来判定骨折不愈合。
骨折愈合是一个自然机体修复过程,任何干扰因素都会影响骨折修复的正常进行。要辨证地应用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对待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个主要治疗环节。良好的解剖复位为骨折断端的接触和稳定提供了条件,牢固的固定可以保持整复后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是愈合的基础,早期、无痛、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骨折的修复。在骨折治疗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骨折愈合的进程,制订合理的治疗康复方案,及时祛除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尽早恢复功能。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23-740.
[2]宋贵凡.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27例报告[J].中国医药导报,2006,3(5):74.
[3]蒋协远,翟桂华,危杰,等.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失效原因探讨(附102例临床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5,15(9):579.
篇10
目前,国家强调中医药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如何将传统的、行之有效的临床方法与现代管理结合在一起,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西方引进的一种临床工作模式,一种可以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护理服务、医疗管理模式,符合我国医疗保险管理的部分理念。近几年,只在我国刚刚在部分地区试行,范畴基本在手术科室应用。
现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于中医传统技术在临床应用尚未见报道,我们仅作为新的尝试观察住院患者20例,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平均37岁;包括克雷式骨折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3例,三踝骨折合并胫距关节半脱位3例,前臂单、双骨折5例。
病例入选标准:闭合性四肢骨折病人,拒绝手术治疗,排除可疑失血性休克、骨筋膜室综合征,局部高度肿胀者。
治疗方法:①手法:手法整复,夹板固定。②用药:内服三七活血胶囊、接骨丹、壮筋续骨丹;外用消炎止痛膏。③骨科康复训练:肌力训练、关节功能训练。
治疗流程:住院治疗3~5周,手法整复次数不超过4次,第1周口服三七活血胶囊,外用消炎止痛膏,每3天调换1次,换3次即可;第2~4周口服接骨丹,开始康复训练;第5周口服壮筋续骨丹3周。
结 果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3周,费用平均3000元人民币,全部临床治愈(出院后康复训练及复诊未计在内)。
讨 论
骨折是人们日常损伤性疾病中比较严重的病症,它可由于生活损伤、交通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运动损伤、灾害损伤、战争损伤等因素造成。
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疗程也比较长。其治疗方法众多,但可归纳为两大体系:西医骨科一般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一般不用药物作辅助治疗;中医骨伤科主要是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局部固定+中药外敷内服+及时功能锻炼。
中医学对骨折的治疗,根据文献记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20世纪60年代初,已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和科学的闭合骨折三期分治理论与方法,对指导临床有其积极作用。骨折三期的划分,一般认为骨折开始的2周左右为初期,此时损伤局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剂;2~4周时间为中期,这时瘀化肿退,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治宜接骨续筋,和营通络;骨折4周直至愈合为后期,这阶段治宜补气养血,补益肝肾。此骨折三期分治,虽有一定的原则性与规律性,也有其灵活性,不能拘泥不变,还要根据人体的差异而不同,如体质的强弱、骨折的部位等因素而考虑辨证施治。此骨折三期分治学说与骨折愈合机制的“瘀祛、新生、骨合”也完全一致。现代医学认为骨折愈合整个过程是持续的和渐进的,一般可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和骨痂改造期,这与中医骨折三期分治的学说也相吻合。
近年来,中医手法治疗闭合性四肢骨折的状况不佳,临床使用率持续降低,甚至很多年轻骨科医生已不会运用手法复位技术。一时间面对骨折治疗似乎只能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了。这种情况,一方面源于患者对解剖复位、功能性复位的理解差异,迫使医生更愿采用手术治疗以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另一方面,源于医疗市场的变化,医院和医生更加追求经济效益,过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再者就是传统技术流失、失传,“手摸心会”、“端提挤按”等等传统技法在大型医院已很少有医生使用了。为了弘扬中医治疗技术,我们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流程实践,结合传统技术运用,本组病例治疗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疗程短、护理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可以作为该病种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作为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保证、维持和改善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医疗质量的正确评价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做出规范的护理时间表,即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为纵轴的日程计划表。突出医护之间新的合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为医疗管理者、计划机构、医院和临床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1]。它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为显著特征,具有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卫生资源、贯彻整体护理、提高医疗效益-成本比例等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经营、管理等理念。同时,它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促进了医患交流,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所以,在提倡“中医药现代化”、“优质、高效、低耗”管理的今天,研究中医技术临床路径在我国医疗质量管理的应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同时,当使用医疗保险住院的患者住院时,更加体现了节约国家医疗保险费用消耗,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摸索新的医疗管理、节约费用消耗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