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50%,增加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但气管切开后气体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直接进入呼吸道,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而细菌未经阻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易引起继发感染。2009年1月~2011年4月对15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进行了规范的管理与护理,无一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均经皮气管切开,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59岁,昏迷5例。
2 监测与护理
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每30~60分钟观察及记录,分析动态变化,严密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率、深浅、幅度,有无缺氧征及患者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对痰量大、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及体温升高者,应警惕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呼吸道管理及护理:(1)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保持气管切开导管的清洁,每天更换固定带,固定松紧适宜。每4~8小时进行切口换药,观察造瘘口无分泌物、发红和皮肤刺激,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2)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1、呼吸道湿化:气管切开患者因绕过了上呼吸道调节温湿度的作用,为防止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因此必须湿化呼吸道。常用湿化液0.9% NS100ml加入庆大霉素8万U加糜蛋白酶4000U。方法:采用为泵输入法进行持续湿化:即将吸好湿化液的注射器连续接延长管固定在微量泵上,将延长管另一端的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m后周定,以8~10ml/小时速度输入,以达到有效的湿化作用,使痰液易于排出。雾化吸入:用氧气雾化吸入进行呼吸道湿化,即湿化液10ml,从气管切开套管口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氧流量6~8L/分。雾化吸入因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呼吸被吸到中未支气管及肺泡,从而可有效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且适度的湿化有利于痰液的稀释,以利有效吸痰。2呼吸道加温:因气管切开患者失去了自身呼吸道的加湿、加温、过滤等作用,所以对此类患者应注意进入气管的氧气温度必须适宜。如温度低,可引起支气管纤毛活动减弱,呼吸道过敏者易诱发哮喘发作:如温度过高,即可使水蒸气饱和,纤毛运动受阻,水蒸气凝集成小水珠,导致弥散距离增加,不利于气体的弥散。并可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所以保持管口气雾湿度32~36℃,已达到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和加速呼吸道纤毛运动的目的,利于患者自行咳出痰液。3适时有效吸痰:吸痰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最小的刺激和损伤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吸净分泌物。而过度吸痰和吸痰不及时都是不利的,为了能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的顺利进行,护士必须要掌握适时吸痰的征。适时吸痰的指征:床旁听到痰鸣音、患者咳嗽、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呼吸道高压报警、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应立即给予吸痰。吸痰时要做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要1吸1换,粗细选择适宜。吸引器压力
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1)严格无菌操作:所有接触患者的器械和操作要保持严格无菌,护理盘每天更换,护理人员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口鼻吸引与气管内所用的导管,要严格区分不得混用,每根吸痰管只用1次。病房紫外线消毒2次/日,定时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留痰标本做细菌培养,以鉴定护理效果及指导有效抗生素的应用。(2)加强基础护理:(1)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口腔正常的咀嚼减少或停止,很容易导致粘膜或口腔感染及溃疡。所以正确有效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可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及pH值选择正确的护理液,用纱球清洗后再用注射器冲洗口腔,并用导管给予吸出,2~4次/日,可有效减少口腔内细菌定植。必要时可于口腔护理前采集分泌物进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查,以指导临床护理及用药。
(2)加强翻身拍背:每2小时给翻身拍背1次,利用的变化,达到重力引流分泌物的目的,给患者翻身时注意不要牵拉各种管道,拍背时以双手掌均匀交替叩击胸背部,便于痰液的咳出及吸引。
篇2
关键词:严重创伤;呼吸道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36-02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来说,在急救过程中做好呼吸道护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1]。该项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呼吸道梗阻情况的发生实现有效避免,同时使患者低氧血症得到有效纠正,进一步为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保障依据。本组抽取了6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严重创伤患者的而呼吸道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60例严重创伤患者,男36例、女24例;最小年龄者13岁,最大年龄者76岁;致伤类型:26例为交通伤、12例为坠落伤、4例为挤压伤、6例为打击伤、2例为其他伤;受伤部位:23例为重型颅脑伤合并肢体骨折、12例为胸部伤合并严重创伤性湿肺、3例为高位截瘫、8例为多发肋骨骨折及反常呼吸、14例为颅脑伤合并颌面伤;52例为病发后直接送至医院,另8例为转送入住医院。
1.2方法
1.2.1保持呼吸道通畅
(1)需做好患者的吸氧工作。若患者由于昏迷、舌后坠引发呼吸不通畅,需将患者头偏于一侧,对口腔分泌物清除干净,进一步将患者下颌角抬起,采取面罩给氧措施,每分钟氧流量保持在4升至6升左右。
(2)需做好患者的吸痰工作。保证吸痰管外径的长度,不可长于气管导管或者套管内径的一半。在此项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做到认真、仔细,尤其是在气管切除术之后的十二个小时以内,患者通常分泌物过甚,所以需采取尽早处理措施[2]。在吸痰前,需对患者进行纯氧吸入措施,维持1分钟左右,同时需对氧浓度适当提升,以此使氧饱和度得到有效保证。若患者采取呼吸机,那么在气管插管导管末端上,通常选择三通导管,以此让导管能够和呼吸机相连接,同时还能够和氧气相连接,这样对患者采取气管内吸痰的情况下,便无需停止使用呼吸机,进一步使患者的FiO2不会受到影响。
1.2.2应用呼吸机
(1)若患者为多发性肋骨骨折,通常会有反常呼吸情况发生,因此需做好鼻或口的气管插管措施,并利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以此保证患者呼吸的通畅。
(2)若患者为严重创伤性湿肺,且呼吸频率>每分钟25次,则需及时采取气管切开术,并给予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3]。
(3)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需注重是否有高压或者低压情况显示,若为高压则通常表明通气导管系统梗阻,若低压则通常表明通气导管发生泄漏。对于两方面的问题,均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
(4)若患者采取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需进行吸痰处理措施,并对口腔中的分泌物采取清除措施,同时做好患者变换等工作[4]。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双肺呼吸音的测听工作,主要是看对称与否,以此为导管位置的规范调整提供依据。另外,需要对患者的反应进行严密观察,对吸痰效果及呼吸机的工作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1.2.3防窒息
若患者受伤类型为合并颌面部严重创伤,则咽部所存在的分泌物会滞留堆积,这样便极易发生窒息情况[5]。因此,需做好患者咽部分泌物的处理工作,同时采取气管切开术,以此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另外,对于高位截瘫患者,需注意搬动过程中的小心护理,比如头部、颈部及胸部等方面,均需要保持一致性,如果动作不规范,则可能会出现脊髓损伤等情况,从而对患者呼吸造成严重影响。总之,对于严重创伤患者,为了保障呼吸道的通畅,需及时采取有效的吸痰措施,并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对呼吸道梗阻进行尽早解除,以此为入院后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依据。
2.结果
60例严重创伤患者,51例经及时抢救护理好转成功出院;7例经抢救脱离危险,进一步住院观察;另有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8.33%;有效抢救时间为28~65分钟,平均(36.8±1.2)分钟。
3.讨论
严重创伤患者主要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危急,同时极易引发各类并发症,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王岩[6]等经研究表明,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做好呼吸道护理工作,以此为患者及时抢救争取有利时间。为了探究呼吸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本组抽取了6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全面的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表明:60例严重创伤患者,51例经及时抢救护理好转成功出院;7例经抢救脱离危险,进一步住院观察;另有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8.33%;有效抢救时间为28~65分钟,平均(36.8±1.2)分钟。由此表明,在急救中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呼吸道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抢救争取有效时间,进一步为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保障依据。
总而言之,对于严重创伤患者,采取呼吸道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血氧饱和度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进一步为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素琴.姚建敏.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J].当代医学,2012,32:11-14.
[2] 樊丰丽.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35:169-170.
[3] 孙爱芝.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4,35:171-172.
[4] 李秀英.严重创伤的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123-125.
篇3
喉外伤是耳鼻咽喉科急诊,包括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随着社会的发展,意外事故增多,喉外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若抢救处理不及时、护理不当,易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本院自1995年5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喉外伤患者48例,现将抢救与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8例患者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18~72岁。就诊时间30min~10h。其中闭合性伤18例、开放性伤30例、受伤原因有车祸,工伤,刀伤,自缢等。
1.2临床表现
声嘶或失音26例,不同程度的喘鸣,呼吸困难12例,伴其他部位受伤者7例,皮下气肿、喉返神经损伤、失血性休克各6例,咯血3例,气胸2例。
2抢救与护理
2.1抢救
闭合性喉外伤动态观察呼吸情况、禁声及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喉水肿,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当呼吸困难加重时,及早行气管切开术。开放性喉外伤应首先处理出血
、呼吸困难及休克三大危急情况[1]。
2.2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尤其急性钝挫伤可数小时内无明显症状,易被忽略,闭合性损伤较开放性损伤更具有危险性[2]。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无休克征象者,给予垫高枕头,保持颈部舒展,以利通气。禁声,按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雾化吸入。咽喉部分泌物及时吸出。(2)及时纠正休克: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处于休克状态患者立即给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尽早恢复有效循环。保证重要器官重新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3]。但要密切观察,防止因滴速过快引起心衰和肺水肿。同时做好配血、输血准备,为抢救赢得时间。(3)术前准备: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常规采集血样,及时做交叉配血及各项检验检查,备
皮,皮试,注意患者的保暖。(4)术后护理: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量,血氧饱和度等。预防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各导管引流通畅,严密观察颈部皮肤血运情况,观察皮肤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口腔护理[4]。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套管的通畅和清洁对呼吸至关重要,注意观察套管的系带松紧是否合适,位置有无移动,管腔是否通畅。(5)饮食护理:咽喉创伤通常在伤后10d内给予留鼻饲管,以保证营养供给并减少吞咽动作,减轻喉痛及呛咳,使创伤的喉部得到静止休息,利于创口愈合[5]。保持胃管固定通畅,定时灌入流质,要注意食物和注射器的清洁卫生,防止引起肠胃炎,拔管前先要饮食训练,无呛咳方可拔管。(6)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突遭意外,常表现为异常恐惧,悲观失望,作为护士要态度和蔼,热情对待患者,沉着冷静,抢救有条不紊,并对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以利疾病康复。
3结果
经上述积极处理,48例患者中18例闭合性喉外伤中有3例行喉整复术,其中1例二次手术,术后均拔除气管套管;30例开放性喉外伤中均行气管切开术后拔管,除4例声嘶外其余发声正常,无1例喉狭窄。
4讨论
喉外伤是头颈部外伤致死原因的第一位[6],常见为闭合性和开放性,其救治原则首先是保持正常呼吸,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注意全身情况。故护士要熟练掌握观察判断病情的方法,实施及时正确的急救和护理极为重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外伤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做好术前准备及呼吸道、饮食、心理护理,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学愚.喉科学.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35~142.
2邬俊译.329例喉外伤病例分析.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0,24:155~306.
3何义平,杨文琼,张敏,等.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程序化护理.护理学杂志,1999,14(6):345~346.
4李瑛.喉外伤护理体会.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2):1037.
篇4
1 临床资料
江西省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在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期间共进行院前急救78例,男57例,女21例,年龄在5~72岁之间。其中交通事故55例、坠落伤13例、其他损伤10例。
2 院前急救护理
2.1 快速反应急救中心护士接到急救电话,问清出事地点及接车地址、联系电话(做记录),立刻通知急救小组成员,同时迅速准备急救用品。5 min内救护车出发,到达现场后,迅速给予就地紧急救护。
2.2 伤情评估运用 “一听二看三摸四问五测”快速检诊程序,对患者伤情评估:①耳听呼吸,有无通气不良;②眼看口唇有无苍白或发绀、颈动脉怒张,胸部运动是否对称;③手摸桡动脉及颈动脉,触脉搏跳动情况;④问伤情及受伤过程,判断意识状况;⑤测血压,对意识不清患者判断休克程度。通过以上检测即可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进而实施初步救护措施。
2.3 现场急救 ①评估病情,生命支持,保证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根据伤员生命体征迅速判断伤员轻重缓急对危重伤员进行分紧急处理,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CPR,能清除口腔呼吸道泌物、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给予供氧,连接简单呼吸器;②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选择近心端较大静脉进行穿刺,有条件 的尽可能用静脉留置针,快速输入液体,以保证危重患者短时间内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穿刺部位应避开活动的关节处,针头固定要牢,胶布要长;③妥善处理伤口:妥善处理伤口和伤肢固定,保护伤口,制止出血,防止感染和避免加重损伤是外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处理原则,对外伤出血伤员迅速给予相应止血措施,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四肢大出血病员,在伤口近心端上10 cm处捆扎止血带,松紧度同时阻断动、静脉 不再出血为度,但时间不易过长,每隔30 min放松1次,每次5 min,骨折患者给予快速简单包扎止痛,一侧下肢骨折应与健侧下肢绑在一起固定,搬运;④安全运转及途中监护:给患者以紧急救护、生命支持后,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转运途中,通过心电监护、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机械通气、保持静脉通道给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创面出血情况及受压肢体末梢循环等,不间断实施有效救护措施,给患者以继续生命支持和监护。35例发生颅内高压(脑疝形成)立刻给降颅压处理;15例血压下降,给快速补液,用升压药物、止血药;12例呕吐窒息立刻给予吸痰、清理呼吸道、吸氧等。以上52例经途中及时有效抢救,均化险为夷。同时转运途中及时与医院联系、报告伤情,使有关科室做好接收和急救准备,以使伤员在到达医院后能及时迅速地得到专业救治。
3 体会
3.1 重视对护理人员急救意识培养急救中心护士应具有较全面知识和应变能力,具有对各种伤员快速、准确地进行评估和判断能力,才能进行针对性有效现场救护。并具有强烈责任心,树立“时间就是生命”急救意识,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
3.2 有效呼吸道管理 通畅呼吸道是基础生命支持及进一步生命支持关键。尤其脑外伤患者、胸外伤患者常因舌后坠,血液痰液阻塞呼吸道而导致呼吸困难、窒息,因此迅速有效地清理呼吸道,解除梗阻,对院前救治效果尤为重要。
3.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一则可快速补液扩容,用药治疗,二则可避免检查造成时间耽搁使失血性休克患者静脉塌陷,造成穿刺困难。穿刺时应使用大号穿刺针,为加压输液快速抢救提供条件。
篇5
关键词 脑出血;呼吸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25-02
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与致残率均很高。肺部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用,而且是该病主要死因之一。做好呼吸道护理,维持有效PaO2(动脉血氧分压),对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1 护理方法
1.1 早期气管切开并加强气管切开后护理 预计患者短时间内意识不能转清,尤其原有呼吸道疾患及长期吸烟史者,早期行气管切开,便于保持气道通畅。
1.1.1 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气管切开的患者,咳嗽排痰困难,当闻及痰鸣音时,应及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痰不多时1次/h,以刺激引起咳嗽反射。吸痰时应由浅入深,动作轻柔,遇到阻力切勿强行插入,避免固定于一处或上下提插。对咳嗽反射好的患者,可适当刺激患者让其自行将深部的痰由气管套管口喷出,然后再从气管切口内吸净残余痰液,而避免深部抽吸。痰液黏稠者,吸前应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入化痰药物,每次洗痰时间不超过15 s,如未吸净,应间隔2~3 min再吸。吸痰频率也不宜过高,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应在必要时再进行吸痰。
1.1.2 充分湿化 气管切开的患者失去湿化功能,每日自呼吸道丧失水分可超过200 ml,必须定时做超声雾化吸入,否则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①间歇湿化法:生理盐水100 ml加庆大霉素120 000 U及α-糜蛋白酶5 mg,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 ml,每日总量约200 ml,湿化液每日更换。②持续湿化法: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min,每天不少于200 ml。
1.1.3 拔管护理 当意识转清、咳痰减少、咳嗽有力时,堵管48~72 h,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呼吸及咳嗽能力,如无不良反应可拔管。抽尽气囊内气体后迅速拔管,拔管后即让患者咳嗽,咳出气道内分泌物以确保通畅,切口处常规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紧,覆盖无菌敷料。备好抢救用品,再继续观察1~2 d。
1.2 氧疗 因为高原缺氧的原因,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保持低流量吸氧是至关重要的,因根据血气分析来调节吸氧浓度及流量,保持PaO2 80 mmHg以上,一般1~2L/min。一般患者鼻塞给氧,气管切开者可将吸氧管插入套管。通气不足者可用呼吸机同步呼吸。
1.3 防止误吸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约69%出现胃内容物误吸,应按昏迷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应高度警惕年老体弱、吞咽功能不全者,特别强调饮食护理,进食时加强巡视,有误吸、呛咳情况者不要勉强进食,可以鼻饲流质饮食。鼻饲时,应将患者头部抬高30°~4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预防误吸。
1.4 肺部一般护理措施 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清醒合作者鼓励深呼吸,示教并协助做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检查肺部体征,观察痰的性质及量,必要时做痰培养及药敏实验,根据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篇6
【关键词】重症肺炎;小儿;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61-02
肺炎指不同病原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1],多发生于婴幼儿 ,这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 。目前认为肺炎患儿出现严重的通、换气功能障碍或全身炎症反应时,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3]。重症肺炎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症状、胸片改变、病原学检查及血气分析变化。
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重症肺炎患儿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发热,气促、咳痰、咳嗽、嗜睡等。肺部闻及 湿罗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血清冷凝集试验 IgM抗体阳性[4]。诊断指标[5]: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
2 循证护理措施
2.1 环境护理 环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应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将患儿安排在单人病房,室内安静、清洁、物品整齐,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对流。每日早、中、晚各用消毒液拖地1次。室内温度保持在18 ℃~22 ℃,湿度保持在50%~60%。护理治疗工作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对患儿睡眠的影响。工作人员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尽量使噪声强度在35 dB~40 dB。良好的休息,可减少患儿能量的消耗,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利于呼吸道气体的交换和分泌物的排泄,从而减轻喘憋、改善缺氧状况。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雾化吸入是呼吸道湿化的一种,它能直接、快速地排除支气管痉挛,并能消炎、止咳、稀释痰液,痰液粘稠时应配合应用。雾化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道梗阻,药物不能充分吸收,起不到治疗作用。雾吸时取头高或半卧位,头偏一侧,重症肺炎患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喷嘴与患儿应保持在10cm左右,过 近、过远都影响换气功能。雾量不宜过大,注意气雾的流速和温度,尽量使气流和缓,温度不低于25℃,从小到大,缓慢增加。雾化时间10~15min,一般不超过20min。压力不宜过大,以5.3~10.7kPa为宜 。雾化后用力均匀、自上而下 叩击数分钟。不可用力过猛。拍背后及时吸痰,特别是雾化后约10min吸痰,对缓解通气障碍有很大作用。吸痰时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10S)。重度患儿应吸氧2~3min然后再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3 病原治疗与护理:用药的原则是按不同病原体选择药物。如肺炎链球菌用青霉素G,流感嗜血杆菌用氨苄青霉素,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用万古霉素或头孢三嗪、头孢噻肟,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苯唑青霉素等,大肠杆菌可用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霉素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第三代头孢类药物,最近推荐使用羟氨苄青霉素,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应通过静脉途径给药,抗生素使用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d,病情严重时可适当短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缓解全身中毒症状。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征象,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① 当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呼吸>60次/min,心率>180次/min,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时,应想到心衰的可能,这主要是由于肺炎时因缺氧造成肺动脉高压加重心脏负担及细菌、病毒毒素使心肌细胞受损造成[6],应立即采取措施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必要时可给予强心剂纠正心衰;②严密观察呼吸的变化:如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紫绀,呼吸节律不整,或深快,或浅慢,或有点头样及抽泣样呼吸,甚至出现抽搐及昏迷,提示可能已出现呼吸衰竭,及时采取措施,并使患者取平卧位,头偏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喘
憋明显者取半卧位,减轻腹内脏器压迫横膈,增加肺腔容量,减少回心血量[7-8];③ 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两眼凝视或上翻、前囟隆起、昏迷 、呼吸不规则、肌 张力增加,甚至惊厥,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或蛋白轻度增高外,这是中毒性脑病的典型表现,应立即进行抢救,如镇静、止惊、吸氧及减轻脑水肿等;④ 腹胀也是重症肺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甚至呕血、便血,多因微循环障碍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应即禁食并 胃肠减压,必要时使用改善胃肠血流的药物等,晚期常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而致胃肠功能衰竭使腹胀进一步加重。
参考文献:
[1] 崔 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4
[2] Rudan I, BoschiPinto C, Biloglav Z, et al.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childhood pneumonia [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8, 86(5): 408~416.
[3] 袁 壮, 马沛然, 邓 力, 等. 50年来小儿肺炎诊治策略的变迁[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 21(12): 881~908.
[4] 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4.
[5] 徐爱芳,郑丽萍.298例婴幼儿肺炎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11C):3052.
[6] 董宗祈,袁壮 ,张梓荆、小儿重症肺炎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7):439.
篇7
摘要: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一种急症手术,主要用于喉阻塞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使患者能够迅速吸入气体,解除窒息,挽救患者生命。施行气管切开术不仅是耳鼻咽喉科的专业手术,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等,施行气管切开术,以利各种治疗,恢复呼吸功能。
关键词: 危重病患者 抢救 气管切开 护理措施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危病人生命的一项急症手术,尤其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昏迷或其它原因所致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头颈部大手术前为保证呼吸道通畅等。临床各科疾病的急救上有其重要作用,一旦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立即得到缓解或消除。然而,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除了病因治病外,气管切开从手术完成到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稍有疏忽大意,随时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而术后恰当、细致、周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如急性喉炎、喉水肿、急性会厌炎、咽喉脓肿、咽白喉、喉异物、咽喉部肿瘤、颈部外伤等。 2.重度脑外伤,昏迷患者,呼吸肌麻痹等,咳嗽反射消失,致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排除,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3.头颈部各种大手术前,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三、手术与切口 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肩下垫枕。行颈前正中切口。 四、手术物品准备 气管切开包,气管切开器械,气管套管,氧气面罩,吸痰管。 五、手术步骤及配合 1.常规用直切口,于颈前正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拉钩牵开,可见颈正中颈白线;亦可于环状软骨平面按皮纹作弧形切口。 2.分离两侧带状肌直至气管前筋膜,注意分离时两侧不宜过宽。以免损伤重要血管。 3.分离两侧带状肌后,可见到甲状腺峡部覆盖于第1~3气管环前壁,用拉钩向上牵开后,筋膜略为向周围分离,使气管前壁充分暴露。 4.于第2~4气管环之间,用刀尖插入气管间筋膜,自下向上挑开2~3气管环。注意刀尖不可插入过深,防止损伤气管后壁,造成气管食管瘘。 5.气管切开后立即放入气管扩张器或弯血管钳将气管撑开,把准备好的带管芯的气管套管沿扩张器插入气管内,并取出管芯。 6.气管套管通畅后,放入套管内管,将气管套管两侧布带绕颈打结固定,防止套管脱落。 7.仔细检查切口,如有出血应予结扎止血,手术完毕放一块开口纱布垫于气管套管周围。 六、术后处理 (一)床边设备:应备有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导尿管及急救药品,氧气用于气管切开,以及另一付同号气管套管。 (二)保持套管通畅:应经常吸痰,每日定时清洗内管,煮沸消毒数次。术后一周内不宜更换外管,以免因气管前软组织尚未形成窦道,使插管困难而造成意外。 (三)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室内保持适当温度(22°C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可用地上泼水、蒸气吸入,定时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许生理盐水,0.05%糜蛋白酶等,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四)防止伤口感染:由于痰液污染,术后伤口易于感染,故至少每日换药一次。如已发生感染,可酌情给以抗生素。 (五)防止外管脱出:要经常注意套管是否在气管内,若套管脱出,又未及时发现,可引起窒息。套管太短,固定带子过松,气管切口过低,颈部肿胀或开口纱布过厚等。均可导致外管脱出。 (六)拔管:俟喉阻塞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全身情况好转后,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堵管1~2昼夜,如病人在活动、睡眠时无呼吸困难,可在上午时间拔管。创口一般不必缝合,只须用蝶形胶布拉拢创缘,数天可自行愈合。长期带管者,由于切开部位上皮长入瘘孔内与气管粘膜愈合,形成瘘道,故应行瘘孔修补术。 七、手术护理要点 1.手术中注意始终保持头位于正中及后仰位。 2.注意呼吸情况,鼻插管吸氧,保持呼吸平稳,利于手术进行。 3.两侧拉钩牵引力相等,避免偏向一侧,使气管保持于正中位。 4.随时用吸引器吸除血液,保持手术野清晰。 5.注意长期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当气管切开后可发生呼吸骤停。原因是呼吸道长期阻塞,二氧化碳积蓄及缺氧,此时呼吸道的调节主要靠颈动脉的化学感受器接受缺氧血的刺激,气管切开后血氧含量增加,颈动脉的刺激消除,但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尚未解除,因而发生呼吸骤停,甚至影响心搏。此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紧急抢救。 参考文献 [1]刘晓霞.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措施和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1):97-98. [2]李燕.重症脑外伤术后气管切开护理体会[J].青海医学杂志,2000,30(10):33. [3]姜亚琴.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3,1(3):223.
篇8
【关键词】 人工气道;护理;吸痰;湿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33-02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切开气体通道,建立和使用人工气道是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保证各项治疗措施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在护理中如对有创人工气道管理不善,将会引起人工气道创口的感染、堵塞、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抢救的成功率。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ICU共有58例患者使用人工气道,男35例,女23例,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80岁;气管切开38例,气管插管20例。病种为呼吸衰竭22例,脑出血27例,心肌梗死6例,食管癌术后3例。最短时间为5天,最长时间为30天。
2、人工气道的种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咽和鼻咽通气管等。
2.1 口腔插管:对于不需要长时间插管者,可选用口腔插管,但清醒者难以忍受和配合,又不利于口腔清洁护理。
2.2鼻腔插管:需较长时间呼吸机治疗者,鼻腔插管较适宜病人易接受,且固定牢固,有利于口腔护理。但鼻插管在操作中易损伤鼻黏膜导致出血,长时间容易产生胀气。
2.3气管切开术:使用呼吸机治疗一周或无鼻气管的患者,则采用气管切开,如此能更好地处理气道分泌物和提供有效的辅助通气。
3、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
通畅的呼吸道是一切氧疗的基础。目前人工气道的 建立途径主要为气管插道与气管切开造口置管。
3.1气管插道的适应症:严重的低氧和高碳酸血症;气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狭窄影响正常通气者;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反复插入气管镜,为了减少患者痛苦,使操作方便,亦可行气管插管。
3.2气管切开适应症: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已行气管插管,但仍不能顺利吸除气管内分泌物;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头部外伤等,气管插管无法进行者;对咽部放射治疗的,为避免以下呼吸道放射性损伤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4、人工气道的护理
4.1气管插管的护理:空腔插管采用寸带交叉固定,鼻腔插管则以胶布固定于鼻,两条延长胶布交叉固定管壁,此法即牢固又不易压伤。做好标记并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随时观察标记是否改变,做到班班交接。
4.2气管切开的护理:皮肤与套管之间的无菌纱布垫4-6小时更换一次,观察切口处皮肤有无红肿、出血、异味、分泌物。局部保持干燥清洁无干痂,套管外口覆盖双层湿纱布,目的是防止感染,但一定避免水滴滴入气管内引起呛咳和感染。
4.3吸痰是借助机械装置的负压来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气体交换,并可留取痰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吸痰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如见到痰液溢出或听到痰鸣音,或患者出现咳嗽症状,血氧饱和度下降应及时吸痰。当改变、雾化治疗,气管导管或套管护理,调节呼吸机参数时应判断是否吸痰。吸痰管有橡胶管、硅胶管或一次性吸痰管,气管插管腔细而长,可选用较长的一次性吸痰管。气管切开后吸痰管用橡胶管或硅胶管最好,其质地对气道粘膜刺激性小。为保持吸痰管无菌,每吸一次均要换管,先后顺序为气管内一口腔一鼻腔。吸痰管外径不得大于套管或气管内径的二分之一,成人一般用10-12号吸痰管为宜。根据吸痰过程中痰液在吸痰玻璃接口处的性质和附着情况,将痰液粘度分为3度:Ⅰ度痰液为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感染较轻。Ⅱ度痰液外观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的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提示有较明显感染。需加强抗感染措施,需加强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药,避免形成痰痂堵塞气道。Ⅲ度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长因负压过大塌陷,玻璃接头内壁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提示有严重感染,需抗感染治疗或已采取抗感染措施无效需调整治疗方案。吸痰方式分单人操作和双人操作。单人操作要求边吸边观察仪器上的心率、心律、若心率骤然下降或心律不齐,需暂停吸引,待缓解后再操作。吸痰动作要求快而轻,如严重缺氧,心功能不全病人,不能耐受长时间脱机者可采用双人操作。要求动作轻、提、转、快。吸痰时间视病情而定,每次操作不超过15秒。4临床观察:密切观察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反应,详细记录痰液的性质,做好交接班,吸痰时应仔细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呼吸频率及节律,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观察心电监护显示的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吸痰时应仔细观察痰液的颜色、量、味、提示动态变化,必要时留取痰液标本送检。
4.4气道的湿化:人工气道的护理中气道的加温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措施,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常用方法如下。
4.4.1 气道内定时滴药或注药: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取无菌蒸馏水,每30―60分钟向气管内缓慢注入3―5ML,吸痰前后再注入1―2ML,并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增加或减少湿化液。
4.4.2持续气管内滴药:可分为输液器滴入和微量输液泵推注法。在给病人湿化呼吸道后,注意观察吸引物的量、色、味和粘稠度。我科采用湿化法用的是0.45%的盐水和无菌蒸馏水。
4.4.3 雾化用灭菌蒸馏水十爱全乐1ML十博利康尼1ML或用灭菌蒸馏水十氨溴素30mg,十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每天4―6次,每次15―20分钟,病人昏迷时将面罩固定其口鼻,气管切开者面罩对着气管套管口处。
4.4.4空气湿化:未使用呼吸机者,套管口覆盖单层湿纱布,湿化干燥气体,防止灰尘和异物坠入气道,此外,地面洒水,喷雾,也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湿化。
5、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粘膜或牙龈感染、溃疡的重要操作,正确的口腔清洁冲洗不少于每日2次,可用双氧水十生理盐水;1:5000呋喃西林或4%碳酸氢钠漱口液等,每日清晨口腔护理前采集分泌物标本,进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查,以指导临床护理用药。
6、控制病源性呼吸道感染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6.1医务人员强调任何工作洗手,特别是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彻底洗净,防止交叉感染。
6.2 病房地面,物体的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擦试,每日2次,空气用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
6.3严格控制探视人中流动,控制探视时间,探视者应穿隔离衣及戴鞋套。
7、体会
人工气道建立后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康复效果,我科对58例危重病人人工气道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确保人工气道的通畅,收到良好的效果,无1例因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堵塞和窒息,为治疗和抢救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因此,熟练掌握护理流程,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操作概念,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通过有效管理,减少并发症,才能为患者减少病痛,创造早日拔管的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关气道护理依然是临床护理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在临床实践中寻求创新,是提高护理技术水平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一杰,急救护理技术、[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02―01、203―204;
[2]尤荣开、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01―01、114;
篇9
【关键词】鼻内镜 腺样体肥大 手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60-01
腺样体在解剖学上是咽部淋巴环的一部分,出生后即发育成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体积最大,以后逐渐缩小。当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时称腺样体肥大。其表现为呼吸不畅,睡眠时打鼾、吞咽或语言共鸣障碍。长期张口呼吸出现上颌变长,颚骨高拱、表情迟钝、状若痴呆,即“腺样体面容”。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5例,男48例,女37例,年龄均在4-12岁之间。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行鼻咽侧位X线或CT检查,均示肥大腺体阻塞鼻咽部,致使鼻咽部狭窄,气流通过受阻。其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打鼾、听力下降、鼻塞、流涕、咽异物感,其中伴有扁桃体级腺样体同时肥大的患儿68例,伴有鼻窦炎5例。术前均给予保守治疗无效后方行手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健康宣教 我们向家长讲述有关疾病知识、用药、饮食方面知识,强调术前检查的重要性,调度他们参与患儿的积极性,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本组85例患儿家长经健康宣教后均主动参与对患儿的护理。
2.1.2 心理护理 我们对85例患儿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轻重及个性,做好心理护理。减少患儿及家属焦虑、疑问、不合作等问题,多鼓励表扬患儿,促进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提供必要的信息使其思想上有足够的准备。其中有13例伴有听力下降或腺样体面容的患儿,我们给予非凡重视,态度和蔼可亲,使他们感到受到尊重,从心理上得到宽慰,易于接受及配合手术治疗。
2.1.3 术前准备 协助患儿做好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对8例患儿均排除手术禁忌症,保持口腔清洁,术前8-12小时禁食水。术晨测生命特征,遵医嘱执行术前用药。
2.2 术后护理
2.2.1 做好各类抢救物品准备 如中心吸引、中心吸氧、心电监护仪、全麻盘。了解术中用药、手术过程及手术室所带出的液体及各种管道,妥善安置患儿。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85例患儿在全麻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及持续低流量吸氧。卧位应采取取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其中有11例患儿从手术室带出口咽通气管。在患儿全麻清醒后摘除口咽通气管前,应加大氧气流量彻底吸尽口咽分泌物,以防误吸及缺氧。同时,注重充分湿化呼吸道,对口咽部分分泌物较黏稠的患儿,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待疾病稀释后轻轻咳出。
2.2.3 观察伤口创面渗血 术后两侧颈部置冰袋冷敷,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智面色、创面渗血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单。床头放置弯盘,嘱患儿将口内分泌物轻轻吐出,切勿吞咽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如患儿少许的痰中带血属于正常现象,告知患儿及家属切勿过分紧张。其中有2例患儿术后观察有较多的渗血,患儿不断有吞咽动作后口吐血块,立即告医生,检查切口有活动性出血,立即清除口咽部的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相应的止血及扩容措施,出血停止。我们对85例患儿手术当日禁声,次日鼓励说话,伸舌头。术后注意观察患儿体温,每天测4次,三天正常后每天测1次。
2.2.4 术后饮食 患儿在全麻手术后应6小时禁食水,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引起窒息。6小时后冷饮如冰牛奶,次日半流质饮食,3天后软食,半月后应进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正常饮食,注意勿食坚硬、粗糙、带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用朵贝漱口。本组85例患儿均能遵守饮食计划。
3 并发症的观察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及误吸引起气道阻塞。其中有12例患儿发现不完全气道阻塞呼吸频率发出强弱不均的鼾声。我们加强巡视,密切观察SPO2%及心率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患儿的、拉直气道。其中有2例患儿因舌后坠使气道完全阻塞,鼾声消失、面色青紫、躁动不安SPO2%下降,将下颌托起置入口咽通气管,尽快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加大流量吸氧。经上述紧急处理后,患儿面色及口唇转红润,SPO2%升至96%以上。
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切口出血情况:随时巡视病房,其中发现1例患儿口腔内有大量的新鲜血液渗出及血块。我们立即告知医生,检查切口可见活动性出血,及时吸出咽部血液及分泌物,采取相应止血的措施,及时补充血量,出血很快停止,患儿生命特征渐转平稳。
3.3 感染如在行腺样体切除术时,可使感染从鼻咽部未完全退化的颅颊束向颅内扩散,引起颅内感染,如脑膜炎等。因此,急性感染不能行此手术。在正常情况下,护理上应注意患儿保暖,勿受凉感冒,如患儿术后体温一直大于38℃或术后3天体温忽然升高,咽痛加剧,下颌淋巴结肿大、疼痛,均提示感染征象,应及时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鼓励患儿多饮水。本组55例患儿无一例感染。
3.4 咽腔狭窄,发育异常术后尽量避免哭闹、用力咳嗽、吐痰。手术日禁声,第2天鼓励患儿多说话,常做张闭口及伸舌动作,以防止咽部粘连。术后用朵贝漱口,多饮水。本组85例患儿无一例咽腔狭窄,发育异常等并发症发生。
4 出院指导
术后随访3―6个月,了解症状有无改善,有无腺样体残留,鼻咽腔粘连或鼻咽腔闭锁等并发症。
篇10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11-02
高压氧治疗是将病人置于一个大气压的密闭氧舱内吸纯氧,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高压氧能促进患者苏醒,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但气管切开后患者呼吸道与外界直接形成呼吸通道,外源性细菌容易直接进入肺部造成严重感染,给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带来很多难题,所以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我院对40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高压氧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组40例,为2008年3月至10月入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0~56岁,平均37岁;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均在8分以下,处于昏迷状态。经CT检查确诊为脑干损伤17例,脑挫裂伤12例,颅内血肿11例。常规抢救及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均行气管切开,术后常规予护脑、降低颅内压和抗感染等治疗,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观察无明显脑疝、出血、脑脊液漏等情况后,进行高压氧治疗。
1.2 治疗方法:采用GYQ 40型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0.2MPa,以乳胶手套的指套部分固定呼吸机接头,气管套管通过改装后的呼吸机接头与吸氧三通管相接,缓慢匀速加压25min,稳压后将改装后的呼吸机接头插入气管套管,开放二级减压阀,舱外玻璃转子流量计的氧流量控制在200~300L/h,持续吸氧60分钟, 中间休息5min,减压30min,治疗总时间两个小时, 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根据病情治疗3~10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神志清醒,症状体征消失,生活能够处理;显效:患者苏醒,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缺损的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或减轻,但生活不能自理;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仍呈昏迷状态或者死亡[1]。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高压氧治疗后,40例患者中治愈14例(35%),显效10例(25%),有效10例(25%),无效6例(15%),治疗总有效率为85%。无一例患者死亡。
3 护理措施
3.1 入舱前护理:了解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进舱前半小时做好雾化吸入、吸痰、拍背、咳痰等处理,严格检查患者衣服和床上用品是否为纯棉制品,是否带齐吸痰用品,检查各种管子的切口、固定情况等,加固气管套管的牢固性和防止感染,气管气囊注入生理盐水;带上一次性针筒50ml和2ml各一支,粗细合适的吸痰管一条,无菌生理盐水一瓶,准备各抢救药品和器材约束带。进舱前向患者鼻腔常规滴入麻黄素液,以收缩鼻黏膜,改善鼻通气,有利咽鼓管的开启,防中耳气压伤。关闭各种引流管,尽量彻底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2 舱内护理
3.2.1 加压时的护理:加压速度要慢,以每分钟0.003~0.004MPa最为适宜,升压过程中协助患者移动下颌使其做被动的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口张开,以免损伤鼓膜,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脉搏等的变化情况,如有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减慢加压速度或暂停加压,防止速度过快或压力过高而引起病人鼓膜穿孔[2],注意气管导管内有无痰灌,供气管道是否通畅,保持呼吸道畅通,等患者完全适应后,症状会自行缓解,可继续缓慢加压。
3.2.2 稳压时的护理:稳压即按常规加压至所需治疗压力,将备好的“T”型管与三通管和气管套管外口相连接,动作要轻柔,避免牵拉气管引发咳嗽,不能漏气。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瞳孔大小、血压、脉搏及对光反应等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抽搐、出冷汗、流涎等氧中毒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症处理,必要时减压出舱,如在吸氧过程中闻及痰鸣音增多,要及时吸痰,保证有效吸氧。
3.2.3 减压时的护理:减压时舱内温度降低,要注意保暖;减压速度要缓慢均匀,避免减压过快引起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反跳现象;开放各种导管和引流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管堵塞,引起肺水肿或肺气压伤的发生,注意创口处有无出血及套管内有无阻塞,皮下有无血肿及气肿,减压过程中告知患者不可屏气,勿用力咳嗽,尽量不要吸痰,以免引起剧烈刺激性咳嗽反射,导致肺气压伤的发生。
3.3 出舱后的护理: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与病房医护人员的交接工作;出舱后检查切口敷料及周围皮肤是否清洁、干燥,并注意是否发生皮下气肿、皮肤瘙痒及关节疼痛;将气管套管气囊内的生理盐水抽出,注入适量空气,防止气管套管脱出。
4 讨论
高气压治疗不是依靠血红蛋白携带氧,而是通过物理溶解氧使血中氧含量增加,以此来改善缺氧状态,是促进颅脑损伤病人康复,减少后遗症的一种有救的治疗方法。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疗效的根本,治疗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气管内痰灌,是气管切开病人高压氧治疗中护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伦波,徐宏.韩杨云,等.高压氧早期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J].海南医学,2006,17(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