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慢性病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慢性病解决方案

篇1

    LiangXH等人设计的移动医疗服务中的一种紧急呼救模式,用于在紧急状况中提取患者的基本数据,并发送给附近的搜救人员[3]。LiuC等人提出使用苹果公司推出的IOS系统作为医疗数据传输的平台,添加移动医疗的相关软件,供患者和医生接收信息[4]。HalterenAV等人设计出几种有效的监控设备BAN,他们通过患者佩戴的BAN终端传感器收集患者的医疗数据,例如:体温、脉搏频率等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患者的移动设备,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处理单元,并将其信息展现给专业人员查看[9]。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实践进展在实践中,移动医疗服务技术也处于技术研发的主要阶段,应用解决方案是目前热切关注的问题。欧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开发移动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限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解决方案,开发可以随身携带甚至直接穿戴的医疗监护系统[10]。很多知名公司已加入了研发的热潮,如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等公司正在对移动医疗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10]。爱立信研制的MobiHealth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佩带传感器,以获取病人的健康数据,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供医生进行诊断与实时的医疗监护。飞利浦目前正在研究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的衣服,由患者直接穿在身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医疗监护。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是目前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处的主要阶段,而嵌入式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之一[10]。例如:嵌入医用传感器的衣服、手表、戒指等,病人穿戴在身上便可以轻松检测到各种生理参数。然而,由于移动应用涉及技术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复杂性,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产业链暂时还无法实现整体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交付,技术研发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中[10]。移动医疗服务信息传送方式研究在医疗信息传送方式上也有几种不同的技术:1)信息的静态传送方式,将患者的实时医疗信息定期发送到一个固定的远程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记录处理数据,并展示给医生查看。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送方式固定,接收端不变,由统一的主机接收并处理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2)信息的动态传送方式,将紧急的医疗数据传送到患者附近的局部区域,由患者最近的医护站点处理该医疗请求,信息的传送范围与接收对象都随着患者的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该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减少了医疗救助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3]。3)信息的动静结合传送方式,结合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在产生医疗实时信息时,信息首先被传送到内部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寻找回应。若寻不到回应或因信息内容需要,信息会被内部网络传送出去,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中心,由特定单位进行接收处理,并提供医护服务[2]。

    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发展前景

    移动医疗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或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11]。移动医疗服务在紧急事故处理[3],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1]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下,无论是非紧急情况(头疼,感冒,咳嗽等),还是紧急情况(交通事故,烧伤,急性胃痛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移动医疗服务中心取得及时联系,轻松地获取医疗帮助[12]。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低成本的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为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带宽接入通信网络,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展,这些现象都为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紧急状况的处理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在患者遇到紧急的生命威胁状况时,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将患者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附近的救助者或医疗服务中心。当紧急状况发生时,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迅速收集当时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地址、健康记录信息以及生理状况,供医护人员了解并及时施救[3]。目前,在医疗紧急事故中,因未获得及时拯救而丧命的人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根据医疗卫生统计年鉴[13],2009年,我国有166万的居民死于交通运输事故,若在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患者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救治,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同样,我国每年急性病患病率很高,由于病情紧急和交通问题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丢失生命的病例也非常普遍。移动医疗服务可有效缓解紧急状况给患者带来的就医压力。使用信息传输方式中的动态方式,将紧急状况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发送给离患者最近的医疗点,可更高效地展开施救,并且为医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慢性疾病的监控慢性疾病是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14],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恶劣影响。慢性病长期以来一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治,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住院治疗。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给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很多障碍[1]。200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达到近1.6亿人,而2008年上升至2亿多人,可见慢性病在我国的分布比重非常大。慢性病的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的长期占用,是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慢性病的治疗压力。慢性病患者在佩戴移动医疗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受远程医疗监控。BAN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实时的发送给远程监控系统,医生查看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发生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再进行入院治疗。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医院的某些医疗设备,无需留院查看,即可获取医疗数据。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与慢性病性质相似,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是所有年龄阶层中的最高者,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为偏远地区就医提供帮助目前,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主要途径是使用流动医院,虽然给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流动医院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医成本依然较高[15]。移动医疗服务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远程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移动医疗属于远程医疗的一种方式。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将医疗信息传输给远程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也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开展远程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医疗成本。

篇2

而本文所指的移动医疗服务是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无线宽带网络和数字化技术而形成的新兴医疗服务模式。移动医疗服务技术通过各种先进的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实时的医疗服务,无论患者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都可以接受医生的医疗监护。患者可以通过移动医疗终端设备接受对健康有益的医疗资讯、医生的嘱咐等;也可以通过随身佩戴的传感器获得自身的体征信息,供自己查看或传递给医生;甚至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医生进行交互,实现远程就诊的过程;医疗信息平台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向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掌上资讯等服务。

1移动医疗服务相关技术欧洲委员会引发的移动医疗项目中提出,移动医疗服务可以满足病人在医疗监视器的监控下任意移动[7]。每个病人会佩戴一种轻量级的医疗监视系统———人体局域网络(bodyareanetwork,BAN),这种系统首先通过无线传感技术与人体相连接,然后通过无线宽带技术与网络相连接,可以实时将病人的有关信息传输到网络上,供医生查看。BAN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病人设计个性化的监视功能,无论是需要长期还是短期医疗监控的患者,都不需要留在医院接受监视。移动医疗服务不仅可以为患者带来自由,也为医生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模式。医生可以使用掌上电脑或者移动医疗车,通过患者佩戴的BAN,实时查询患者的医疗信息。无需采用传统的固定式医疗设备替患者诊断,也无需与患者当面交涉,即可完成医疗过程,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8]。用户随身携带的BAN通过无线传感技术获取医疗数据,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信息传递给医院的医疗信息处理中心,供医生查看。

2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实践进展在实践中,移动医疗服务技术也处于技术研发的主要阶段,应用解决方案是目前热切关注的问题。欧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开发移动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限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解决方案,开发可以随身携带甚至直接穿戴的医疗监护系统[10]。很多知名公司已加入了研发的热潮,如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等公司正在对移动医疗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10]。爱立信研制的MobiHealth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佩带传感器,以获取病人的健康数据,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供医生进行诊断与实时的医疗监护。飞利浦目前正在研究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的衣服,由患者直接穿在身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医疗监护。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是目前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处的主要阶段,而嵌入式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之一[10]。例如:嵌入医用传感器的衣服、手表、戒指等,病人穿戴在身上便可以轻松检测到各种生理参数。然而,由于移动应用涉及技术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复杂性,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产业链暂时还无法实现整体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交付,技术研发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中[10]。

3移动医疗服务信息传送方式研究在医疗信息传送方式上也有几种不同的技术:1)信息的静态传送方式,将患者的实时医疗信息定期发送到一个固定的远程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记录处理数据,并展示给医生查看。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送方式固定,接收端不变,由统一的主机接收并处理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2)信息的动态传送方式,将紧急的医疗数据传送到患者附近的局部区域,由患者最近的医护站点处理该医疗请求,信息的传送范围与接收对象都随着患者的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该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减少了医疗救助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3]。信息的动静结合传送方式,结合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在产生医疗实时信息时,信息首先被传送到内部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寻找回应。若寻不到回应或因信息内容需要,信息会被内部网络传送出去,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中心,由特定单位进行接收处理,并提供医护服务[2],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发展前景移动医疗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或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11]。移动医疗服务在紧急事故处理[3],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1]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下,无论是非紧急情况(头疼,感冒,咳嗽等),还是紧急情况(交通事故,烧伤,急性胃痛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移动医疗服务中心取得及时联系,轻松地获取医疗帮助[12]。2移动医疗服务的主要媒介是移动通信技术。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低成本的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为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带宽接入通信网络,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展,这些现象都为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4紧急状况的处理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在患者遇到紧急的生命威胁状况时,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将患者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附近的救助者或医疗服务中心。当紧急状况发生时,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迅速收集当时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地址、健康记录信息以及生理状况,供医护人员了解并及时施救[3]。目前,在医疗紧急事故中,因未获得及时拯救而丧命的人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根据医疗卫生统计年鉴[13],2009年,我国有166万的居民死于交通运输事故,若在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患者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救治,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同样,我国每年急性病患病率很高,由于病情紧急和交通问题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丢失生命的病例也非常普遍。移动医疗服务可有效缓解紧急状况给患者带来的就医压力。使用信息传输方式中的动态方式,将紧急状况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发送给离患者最近的医疗点,可更高效地展开施救,并且为医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

5慢性疾病的监控慢性疾病是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14],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恶劣影响。慢性病长期以来一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治,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住院治疗。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给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很多障碍[1]。200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达到近1.6亿人,而2008年上升至2亿多人,可见慢性病在我国的分布比重非常大。慢性病的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的长期占用,是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慢性病的治疗压力。慢性病患者在佩戴移动医疗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受远程医疗监控。BAN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实时的发送给远程监控系统,医生查看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发生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再进行入院治疗。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医院的某些医疗设备,无需留院查看,即可获取医疗数据。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与慢性病性质相似,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是所有年龄阶层中的最高者,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

6为偏远地区就医提供帮助目前,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主要途径是使用流动医院,虽然给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流动医院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医成本依然较高[15]。移动医疗服务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远程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移动医疗属于远程医疗的一种方式。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将医疗信息传输给远程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也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开展远程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医疗成本。

篇3

1意义与背景

1.1研究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社区老年慢性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同时,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和治疗也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是纸质的文档或者建卡,再后期输入电脑以保存[1]。这样,诊疗与慢性病分开管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后期随访困难,劳动强度大,容错率低,患者情况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对此,我院从实际问题入手,将社区慢性病管理与临床诊疗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目的在与从根本上提高高血压社区患者的管理水平、治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

1.2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其中带来的问题便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我国的医疗费用也在呈现几何式上涨的态势,大大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政府的投入与医疗保障资金的负担都在不断地加重。这其中,慢性病的防治成了日常医疗中的重中之重,怎样能在最小的成本下换取最大的疗效,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根据资料显示,我国2/3的高血压等慢病患者都在居住区域内就诊,同时,患者在社区医院接受治疗、随访的比率高达80%,明显高于非社区医院就诊的患者。说明社区医院门诊在慢性病的治疗上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在社区医院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临床指标的控制水平,规范的社区管理。随着在社区门诊就医的患者逐渐增多,社区门诊的工作量也在日益增大,在保证建档、管理、治疗、随访、重点对象的血压控制等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这就需要探索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新方法,提高效率,从而解决医患矛盾。

2方法

2.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侧重于高血压门诊诊疗路径与高血压社区医院管理方案的研究,要做到两者在日常的管理中既要相互独立有着各自完善的管理体系,还要相互联系时刻掌握一手动态,对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在这其中有关高血压门诊诊疗路径主要以高血压防治指南为基础,在疾病诊疗、用药、检验、并发症的防治与治疗等方面采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避免重复诊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高血压社区门诊的管理路径上,要将治疗路径与高血压的管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首诊、复诊的准确记录,定期随访记录,健康教育与重点对象的护理与观察,血压走势的预测评估等。

2.2研究步骤在制订医疗路径上我们必须遵循科学系

统程序步骤来进行,一般分为四块:①计划准备阶段,这里主要分两块:一方面是医院自身的一个准备,由中心主任作为小组长,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另一方面是与有技术能力的计算机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对医院的想法与要求与公司进行交流。②路径制订阶段,研究小组要根据前期制订的计划,以及既往的工作经验,通过相关资料,制订科学、严格的高血压与社区医院诊疗和管理规章制度,不仅对医院本身的管理提出要求,也要对患者的后期维护提出要求。③实施阶段,路径实施的过程中,要从本质上改变医务工作者的心态,让他们认同且接受这个方案,改变其错误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整体上把控医院的路径事实,做到细节无错误,小事不拖延。④评价改进阶段,为了便于推广与改进,在路径生成的同时建立日常实施项目监督小组,由医务科牵头,主要进行质量与服务的监督。对优秀的团队与个人进行嘉奖,对所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在前期的路径方案上提出新的改进,使得方案更加高效,更加完善。

3结果

篇4

[关键词]物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保险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54-01

一、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1、 慢性病预防和治疗

现代社会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加注重,不仅要求对疾病的预防很重视,对疾病的治疗也很注意。现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对传染病的防治转移到对慢性病的防治,《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 2012-2015) 》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2010 年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3%[1]。慢性病的比重大而且慢性病治疗周期时间长、费用昂贵,治疗负担占医疗费用的70%。通过对150名慢性病人的研究发现,病患在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后身体各项指标有明显的改善。

2、 物联网的健康及疾病管理符合医学发展

物联网的医疗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医疗模式来说更加贴合于基层的家庭,更加注重个人自身的健康,贴合个人生活工作的状态,在物联网信息收集功能方面更加重视了基层人民的反馈意见[2]。物联网模式体现了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展示了未来医疗服务方面的发展趋势。

通过物联网将健康和疾病管理起来,才能有效促进个人健康消除疾病。通过网络技术与健康理念结合是医学领悟的重大改变,通过网络平台及人的健康状况来分析解决最大程度帮助治疗个人的疾病,管理个人的健康。

3、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符合国家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要求[3]

国家政府比较重视对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2009年召开的卫生领域射频识别大会上,将射频设别系统运用到物联网上,加快了对物联网的医疗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在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构建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对智能化管理的安全保障,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提高人们的健康质量。

二、 物联网及健康管理服务含义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传感设备,将所有的东西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实现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模式[4]。在互联网领域,物联网与传统的网络模式不一样,物联网可以做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一个信息的交换和联系。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健康管理则指通过运用物联网的射频识别、红外传感技术等对人体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是否有危机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分析,并通过检测结果提出对人体健康的指导方案,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对身体健康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 物联网在健康管理的应用

针对家庭、社区及医院展开健康管理。

1、 家庭健康管理

在物联网的广泛运用下,人们在家就能通过物联网对自身的健康管理进行检测,尤其是现代社会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考虑老年人出行不便等因素,通过物联网在家检测身体状况不为一个好方法。家庭健康是社区与医院健康管理的前提,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自助检查诊断,并通过摄像头等来对身体气色一些指标进行监测,也可以通过个人的需要,进行设置专门的监测设施,需要监测什么就导入什么设备,并在其设备中导入相关的健康指标,人们就能通过检测完后的健康指标内容,提出的方案进行治疗。

2、 社区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机构是小区的重要核心,是连接家庭和医院的纽带。通过物联网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对社区成员的健康建立电子档案库,时刻监测社区成员健康。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卫生要重点监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减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使老年人能够健康的安度晚年。展开各种专业的检查,比如免费测量血压,通过远程血压监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监督,将高血压从6%控制到28%[5].创建个人信息的平台,使社区和医院能够共享资料,社区成员到医院就医时,医生通过网络信息更加了解病患情况,提高诊治的水平。

3、 医院健康管理

医院是卫生领域的中心体,承担救治病患的责任,对于医疗领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稀缺,因为人们对大医院的可信度高导致主要的资料都集中在了大医院,医院和社区都相对匮乏。通过物联网技术之后就能使医院、社区共享资源,遇到困难病患也能通过物联网远程模式让专业医生对此类病患进行诊治,得到治疗的及时性,缩短了治疗时间大大避免因时间问题导致的病患情况恶化。

四、 物联网在健康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家庭医生不足、政府力度不够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中的设备产品大多已经成型,但国家没有出台相关具体的政策措施,所以发展还需要大力的引导。基本的医疗体系大多处于体检范围,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体系。且对于许多的健康指标如测量血压、血糖这些都需要在家中自行检测,这个时候就更多的需要家庭医生的帮助,家庭医生可根据病情状况分析,督促个人的健康管理,随着社区卫生机构的扩大,家庭医生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

2、 健康保险制度不完善

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只负责治疗,医保也只能在生病治疗才能使用,对于亚健康人群此类的健康保险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于医疗的赔付制度也是局限于大型医院才能使用,预防保健、长期的疾病管理及社区的健康管理服务也都未列入医保的管理范围内。

五、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通过健康检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并记入到健康信息平台上,然后通过健康状况的评估内容建立数据库,实施监督,如发生健康问题可到医院、社区进行就医。根据检测结果采取措施,并对数据及时更新管理,协调社区与医院的分工,完善健康管理和保险的结合,使各方都参与到健康管理模式中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六、 总结

打开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市场,发展整体理念和创新技术,对物联网应用进行推广试点,慢慢壮大团队规模,促进良好的健康管理模式市场。

参考文献:

[1]王 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12: 20.

[2]任菁菁,何前锋,金瓯,等.感知健康、智能医疗: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3):46-48.

[3] 谢 桦,陈春妍,曹剑峰.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 6) : 493-496.

[4]王 羽,徐渊洪,杨 红,等.物联网技术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框架[J].中国医院,2010,14(8):2-4.

篇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亚健康、慢性疾病、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加剧,健康管理已成为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打造面向全国居民的全面、便捷的健康管理产品和服务已经迫在眉睫。

近日,东软集团旗下的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与(日本)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成立沈阳熙康阿尔卑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致力于构建覆盖全球的健康产业链。

开放创新 强强联合

作为全球优秀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的供应商,东软的业务定位于行业解决方案及服务、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服务。东软熙康面向健康服务领域,通过健康物联网、健康云平台和优秀医疗资源的结合,在养老和健康服务产业提出了全面解决方案,为个人、家庭和企业提供无处不在的健康关爱。

阿尔卑斯电气有着60余年的发展历史,是日本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器件生产厂商之一。近年来,阿尔卑斯电气持续加强各种新型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制造,在日益成长的健康管理市场积极开拓新业务,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和进展。

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教授表示:“阿尔卑斯电气是东软熙康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双方在业务发展目标及企业价值观上都有相似之处。通过双方的深度合作,东软熙康将有力加强健康管理产品的研发力度,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合力打造健康产业链

通过合资,东软熙康和阿尔卑斯电气将在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合作,有效整合东软熙康在健康产业的资源和实践经验,以及阿尔卑斯电气强大的电子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合力打造高端、优质的健康管理电子产品和服务。

东软熙康的云健康服务核心平台熙康网,利用健康终端设备—熙康益体机、健康运动设备—熙康行表与熙康网相结合快捷收集用户生理指标数据以及日常运动数据,形成了硬件产品结合管理的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熙康阿尔卑斯将在合作中起到桥梁作用,将健康传感器技术及健康管理算法整合到东软熙康的管理系统及产品中。

熙康阿尔卑斯将着眼于老年人关爱养护与健康管理市场,通过中国本地化的研发和生产,提供高性能、先进、智能的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及相关电子产品,建立面向全球的生理信息智能采集传感器产品研究开发中心,大幅度提高健康管理传感器的产品竞争力。同时,结合东软熙康健康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动态收集、系统跟踪、全面干预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全天候呵护消费者的健康,有效防止亚健康、慢性病,提升消费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

篇6

中国保健品市场这二十年来的起起落落的一条核心主线就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蒙派营销的掠夺式操作手法即将并且正在被淘汰,保健品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销售手法必须回到销售的本源——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上来。那么保健产品的消费者需要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他需要一个整体的健康解决方案,以安利为代表的洋保健品更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事实上安利在最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几十个亿人民币的年销售额已经证明了中国消费者在其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所爆发出来的巨大购买力,安利保健品的脱销与国产保健品在货架上的冷清形成了鲜明而尖锐的对比,这种明显的反差正是由于销售手法的不同而引起的。安利的直销方式非常适合保健品和化妆品的销售,因为这类个人用品有着强烈的个性化需求特点,每一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同,直销的一对一服务模式正好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诊断,给出营养建议和具体的产品搭配。而反观国产保健品的广告,除了夸大还是夸大,编造似是而非的所谓概念,利用一般人群对健康和营养学的无知,将产品吹嘘的包治百病,可殊不知夸大宣传是保健品营销的大忌,走上夸大宣传的路就是一条死路,保健品本来就不是药品,使劲宣传其功效到头来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过遗憾的是现在仍有很多的国产保健品还在走这一条路,很多善于自吹自擂的策划人还在讲述自己所谓神奇的快速启动、轰炸市场的故事,职业经理们还在炫耀着自己高明的促销手法和管理技巧,众多的生产厂家和保健品公司的老总也一如既往的迷信着这些大师级人物的能量,却看不到安利的业务员已经深入到每家每户中去作终端拦截和进行营养学知识普及,利用数据库营销和科学的分析方法挖掘客户资源,这就是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可悲之处,正是由于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而都想一夜暴富,不愿意在产品质量和营销创新上下功夫,模仿跟进成风,结果就是好的产品类别被迅速做成垃圾,就像现在的鱼油市场,价格低得让人吃惊,以至于让人不敢买如此低价的深海鱼油。简而言之,中国保健品市场需要一场革命,从产品、销售方法到从业人员,这一场革命虽然没有表现出疾风骤雨的态势,但是已经在悄悄的发生着,顺应这种变化的企业将会生存并壮大,而沿着老路走的将注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目前国内已经出现的新型营销手法和趋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国内企业诸如珠海天年倡导的体验营销,上海康基的顾问营销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成绩,这些新型营销的核心特点就是强调售前和售后的健康服务,以健康服务带动产品销售,维系客户忠诚度,通过服务将市场竞争的最焦点——客户,紧紧抓在自己手里,靠贴心服务得客户者得天下,靠优质产品得人心者得天下。

那么保健品企业如何提供这种服务呢,健康管理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最近20-30年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及行业在西方兴起并日趋完善,这是一种市场化的预防医学服务,其服务的基本模式和步骤是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状况评估和危险因素分析,健康促进方案制定和实施。其实健康管理的雏形在某些保健品的营销手法已经可以见到,如在商品售卖场所配置一台检测仪器,对客户进行简单的身体状态检测并给出改善意见等。不过真正的健康管理远不止于此,在国外它是由专业化的公司提供高质量的预防保健服务,通过健康管理可以使我们告别陈旧的医疗模式,将导致疾病的诱因提前消灭,使人体保持在最佳的健康状态下。

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是健康信息采集,在旧有的医疗模式下身高、体重、腰围,以及医院里做的体检数据只是用某个固定的参考值范围来判定,可是在这些数据还没有达到疾病诊断标准时是不是真的就健康?其实不然,在传统的模式下,这些数据中隐藏的信息没有被发掘出来,我们只能被动地等待疾病发作,对自己生活方式中潜藏的危险因素浑然不觉。而健康管理的第二步就是将收集到的包括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烟酒嗜好和体检结果在内的数据进行科学的计算和评估,从中预测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一种或几种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的发病概率,利用先进的筛检和评估技术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不同的客户给出综合的,个性化的健康促进方案,通过改变个体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调节外部环境、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等措施达到显著降低癌症、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概率,由健康管理医师和客户一起对自己的健康进行动态和长期的管理。实施到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将很小的花费真正投入到可以取得极大效益的地方,避免将来心脏病、糖尿病和中风等慢性病发生时的巨额医疗费用支出,涵盖了个人健康维护的全过程,实实在在的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健康管理服务在未来的中国会有很大发展前途,应用面极广,可以非常自然的与保健品营销相结合,可以与商业健康保险相结合,可以和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相结合,其中尤其值得重视就是健康管理与保健品服务营销的结合,通过对客户所作的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将相关保健品整合在方案中,反过来在对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又可以确保将保健品的功效发挥得更好。

从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只有那些能抛弃蒙派营销中急功近利和不负责任的手法,吸取其快速反应和灵活应对的优点,将更符合客户需求的健康管理思路和方法整合进营销方案中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毕竟我们的社会在向着更文明、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消费者的科学常识和消费心理成熟度在日益提高,凡是不能满足和顺应这一趋势的企业必将走上末路!

篇7

所谓管理就是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中的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为实现组织的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社区护理管理就是运用管理的原则,研究社区护理工作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达到控制社区护理系统、激发社区护士潜能及优化社区护理效应三方面的统一,从而确保社区护理质量的过程。社区护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活动,充分运用社区卫生资源,以发挥最大效率、取得最大效益,实现社区护理服务的目标[1]。

1社区护士的基本条件和职责

卫生部印发的《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量设总护士长或护士长,负责中心内部和社区的护理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护士长(或组长)负责护理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护士数量应根据开展业务的工作量合理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部除负责中心的临床护理工作外,也负责对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监督应由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市护理学会也应将社区护理纳入学会的其中专业组,定期进行学术探讨和研究活动[2]。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的现状

传统的护理质量控制以终末质量评价与反馈为主,通过信息反馈间接控制下一个护理环节,不利于很好地预防护理缺陷。与医院护理相比,社区护理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①服务对象:为固定的社区内人群(健康人或慢性病患者);②服务场地:家庭、社区生活或工作场所等;③服务内容:除了门诊常见疾病治疗护理外,主要为健康人群服务和慢性病监控管理,并有大量数据分析和统计工作;④服务方式:主动上门的方式,与被服务对象建立起朋友或家庭成员似的关系;⑤服务性质:社区卫生服务以公益性为主导。为此,社区护理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门诊护理服务主要在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内给患者测血压、测体温及其他生命体征、输液、注射、吸氧、雾化吸入、导尿、灌肠等。②咨询服务责任护士公开电话咨询、热线咨询及中心网络咨询、义诊咨询、电话回访咨询等。③下社区服务事先告知,定时定点到社区开展义诊、咨询、健康调查、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④上门服务家庭病床服务、慢性病上门访视、出诊服务、临终关怀、居家护理、高寿老人及孤寡老人和特困人群慰问帮助、上门健康调查与健康指导等。社区责任护士的工作以责任医护团队的形式,并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有计划地为居民提供健康护理服务[3]。⑤护士数量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社区医护比为1:2或1:4,我国医护比为1:0.5,存在严重缺编情况。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的对策

3.1制定社区护理管理的管理制度

3.1.1确立社区护理管理标准应确定社区护理控制对象、选择控制的关键点,并注意将计划的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具体操作的控制标准。控制对象应选择那些对实现社区护理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社区护理控制关键点的选择应考虑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事项,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选择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以便社区护理管理者对组织总体状况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社区护理控制的关键点包括社区制度、社区护士、社区重点服务对象、器材设备和药品、社区部门及社区时间等[4]。

3.1.2衡量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绩效通过适宜的衡量方式、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对实际工作的情况进行衡量。

3.1.3评价社区护理管理偏差并纠正偏差判断偏差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程度,根据判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在此过程也要对标准进行再次判定,若标准不够合理,则修订标准,反之则应注重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2建立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质量是在护理服务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要使社区护理服务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必须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规定每一个社区护理人员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护理管理活动,保证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包括护理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质量职能、质量职责以及机构之间的纵向、横向关系,质量工作网络与质量信息传递与反馈。②包括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过程。如活动的目的、范围、做法、时间、进度、执行人员、控制方法和记录,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每一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结果),护理质量管理是通过对各项护理活动的过程的管理来实现的。③包括人员和物资。这是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硬件,是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3.3加强对社区护士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社区护士的角度了解其对业务培训的需求,并深入社区调研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服务项目的需求,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的社区护理与社区护士对相关社区护理技能培训的要求进行由高到低排序:慢性病用药知识、社区急救、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知识、与患者有效沟通技巧、临终关怀等[5]。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开展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个性化的方式,为社区护士创造足够的培训机会,并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尽早尽快适应社区护士角色的转变。

3.4提升护士长管理能力社区护理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社区护士的知识需求,结合社区护理的工作特点,定期监督、指导[6]。护理部坚持每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月查相结合,每月定期召开质量控制通报会,对发现的问题或特殊病例,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学习,修改工作流程,制订解决方案,坚持质量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社区护士培养机制,合理利用社区护理人才,明确社区护士分工,各尽其长。

4结论

总之,通过社区护理管理可以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社区的个体、家庭以及整个社区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和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社区护理管理涉及的学科多、内容广、范围大,它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和科研教学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孙伟,钟宁,郑家萍,蒋中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门诊服务的设立及实践[J].上海护理,2013,03:77-79.

篇8

[关键词] 社区; 护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20-01

随着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举措,号召社区居民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以满足社区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迫切需要,社区护理工作的内涵就变得越来越丰富。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护理专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是保证社区护理工作正常的、有序地、高质量地开展的管理体系。我院原是一家职工医院,于2004年挂牌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4个社委会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部工作内容,并于2008年被评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现将我中心社区护理管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安排

1.1 人员的选定 首批选送了5名素质高、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沟通能力强的临床护士,参加了市社区护理岗位的系统培训,明确社区护理内涵和工作内容,熟练掌握社区护理的各项技能,并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2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规范化的培训 以前传统的医疗模式是基层医院的门诊就是医生看病,开处方,基本不需要护士的参与。而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六位一体”的工作内涵,如果单靠全科医生是不可能完成这大量的工作的,因此需要医护人员相互合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中心成立了服务于4个社委会的4个全科社区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牵头,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参与,共同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样社区护士除了为家庭、个人承担直接的护理工作,同时也承担了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伤残康复训练等各项任务。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医学知识面广、具备独立处理突况的应急能力,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就直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我中心利用各种形式对社区护士进行一些规范化的训练和医学知识的普及。

1.2.1 院外培训 选送了一位各方面素质较强的社区护士到省级医院急诊科培训了6个月,回来后要求她把学到的有关急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其他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和带教,以带动社区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1.2.2 院内学习 积极参加上级医院医生下社区进行的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知识讲座的学习,同时也参加本院医生定期进行的常见慢性病知识讲座的学习。

1.2.3 积极参与卫生局举办的一些培训 如院前急救、健康知识讲座、伤残康复训练、计划免疫等等的专项培训。

1.2.4 中心定期组织社区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演练 以提高社区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制订社区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为了把社区护理这项工作做好,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我中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内容,制订了各种社区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其中包括:计划免疫工作程序规程,医德医风奖惩制度,护理差错报告与奖惩制度,社区护理工作常规,社区护士下社区规程,上门出诊、随诊护理常规等。为社区护理的规范服务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3 社区护理质量的落实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2]。社区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复杂性。需要运用社会科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经验完成护理工作。我中心护理部专门成立了护理质控小组,定期对社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对用于上门出诊的消毒物品、医疗器械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不定期的对社区居民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了解护理服务质量,与中心的奖惩制度挂钩,以提高社区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例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拿出整改意见,制定解决方案。对上级下发的社区工作文件,积极组织学习,领会精神,不断提高社区护理服务的质量。

总之,在社区护理管理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和摸索,运用护理管理的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做好、做扎实,把温暖带给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牧区儿童;营养不良;预防措施;不良喂养;牛乳喂养

由于青海牧区儿童存在诸多营养不良问题,严重影响牧区儿童健康成长及牧区稳步发展,对此,解决牧区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对此,本文选取我院在2008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所接诊的80例营养严重不良的牧区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所接诊的80例营养严重不良的牧区儿童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在1-5岁,平均年龄为3.2岁;男童50例,女童30例,男女比例为5:3。对这些患儿的诊断参照WHO所规定的年龄、体重以及生长发育的标准,而进行营养不良的诊断。具体措施有:首先,检测患儿的身高体重,测量全部应用卧式测量床(5岁以下)/身高坐高计及电子秤,同时医护人员在旁注意检测的结果。其次,进行Z评分法,这些儿童的营养状况全部应用Z评分法,用其性别、身高、年龄、体重等参考值实施个性化的评分,低于评分标准的就是营养不良患儿。

1.2方法在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精准地询问患儿及家属的生活方式、喂养方式及喂养内容、居住的卫生条件、父母的医疗卫生素养等,此后,医生依据这些情况,为患儿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同时针对以上问题,医护人员为患儿及家属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1]

1.3统计学方法在文中,笔者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是在使用SPSS17.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的计量的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χ±s)来表示。同时每个因素的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域性差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比较滞后,相关的医疗卫生设施及知识普及比较落后,尤其人烟稀少的牧区儿童营养不良现象比较严重。对于高原牧区儿童而言,严重性的营养不良会造成儿童发育不良,其智力发展缓慢,死亡率升高,使其难以与正常儿童健康成长,这对以后步入社会,有加大的障碍,对此需要科学的治疗和精细的护理,这样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

对于以上问题,首先政府及卫生机构应该加大对牧区的宣传教育,普及婴幼儿合理喂养的健康知识,同时针对牧区的实际情形,为其分发维生素,以弥补高原所欠的营养物质;其次,在喂养方式中,建议牧区实施母乳喂养,采取正常健康的方式,如果条件不允许,在应用牛乳喂养时,适当再添加白糖及合理的添加剂,进而满足儿童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第三,建议牧区牧民改善居住环境,做好家庭及个人卫生工作,为小孩的成长构建一个健康的环境。[2]对于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患儿,应当立刻实施营养支持治疗,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将患者所需的营养通过液体注射或者输入患者的体内,及时满足了患者的营养需求。在早期综合性的营养治疗过程中,除了以上治疗步骤之外,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护理,例如饮食、卫生、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等,并且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3]

综上所述,青海牧区5岁以下孩子营养不良比较严重,对此,应当结合实际问题,向牧区宣传正确的喂养方式,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同时在牛乳中适当添加白糖等有效添加剂及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进而改善儿童影响不良症状。

参考文献

[1]李静,杨溢,潘怡,王卓,等.营养干预对改善天津市农村儿童营养状况的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13(02):263-264.

篇10

医疗机器人“大白”不仅完美,而且接近实现,现在大家对此的通常叫法为mHealth。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mHealth给出的定义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ad、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移动医疗早已成为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热点,在201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移动医疗吸引了诸多与会者的眼球,甚至包括知名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以及NTTDoCoMo、沃达丰等全球主流移动运营商等,都纷纷进军这一领域。

移动医疗兴起

移动医疗技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得以高速发展,并催生了大量依托移动终端的移动医疗APP,并且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它们为民众提供便捷、及时和经济的医疗咨询和诊疗服务。

低成本的手机及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明显为这种医疗概念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移动通信技术始终坚持以下发展方向:小型化、速度更快及成本更低。这些特点在软硬件的应用、网络访问、标准及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且未来也将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大量的服务都可以通过更加统一、快速且便宜的带宽接入实现;网络也具有很强的能力,覆盖范围更宽。这些都为推进mHealth应用的持续发展并超越简单的单向数据服务模式提供了条件。成本的下降、设备的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大量部署,促成了移动医疗产业,才有了移动医疗的爆发。

移动医疗发展

移动医疗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首先是亚健康人群大幅增加。中国报告网调查发现,35 岁至 65 岁的人群正在成为慢性病大军,其中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高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疾病发生之前通常有“生理异常”,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对亚健康指标的测量,可以提早发现慢性病,有利于治疗。其次是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人力成本的上升等为移动医疗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目前在全球医疗行业采用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可基本概括为: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管理和分发、条形码病人标识带的应用、无线语音、网络呼叫、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可以说,病人在医院经历过的所有流程,从住院登记、发放药品、输液、配液/配药、标本采集及处理、急救室/手术室,直至出院结帐等,都可以用移动技术予以优化。因为移动应用能够高度共享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并使系统更具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目的。

移动应用的另一个显著贡献是减少医疗差错。在对病人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护理人员交接环节的失误,以及在发药、药品有效期管理、标本采集等执行环节的失误。

移动医疗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就医的传统生活方式,将大众引导入一种更为先进、轻松和便捷的就诊模式中。

移动医疗困境

在政府积极倡导和各方努力下,互联网已经深入地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移动医疗存在医院内和医院外两个不同场景。医院内的移动医疗是医疗信息化;医院外的移动医疗是利用互联网的巨大力量,不断对医疗行业内部形成改革压力,是移动医疗真正的“领导者”。医院内外的移动医疗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碰撞,才能产生新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