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物保护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物保护报告

篇1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我县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著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2000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不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保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网,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年被评为**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严重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保护区外沿修筑道路时不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不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重隐患;**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严重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筑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倒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筑电线老化隐患严重;**烈士墓区通道严重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筑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如古建筑保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城市建设的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保护,或者要算眼前的经济帐,保护文物要花多少钱,而拆后搞开发能赚多少钱。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它不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资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2、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从我县情况来看,全社会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和干部不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毫无顾忌地占有出土文物,随意地破坏文保单位的周边环境风貌。如爵溪城墙非法建筑时有发生,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3、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足。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不是文物部门,而是工商、公安、规划等执法部门,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被处理。如丹城赤坎游仙寨遗址内建有非法庙宇和道路,文物部门无力处理,相关部门由于职责关系,相互推诿。

4、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薄弱。文物保护是一项既困难又复杂的工作,而文物部门既无权又无人,更缺乏经费,根本无力实施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实施保护。

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归纳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光靠业务主管部门的力量还不行,更主要的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因此要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文物宣传工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在《今日象山》、象山人民广播电台、象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刊出、播出全面介绍象山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重要文物保护点的资料及录像,编辑、出版《象山文物胜迹》、《象山库藏文物精品图录》等,使全县人民了解象山文物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象山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象山、建设象山的热情,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奋斗。

二是要把文物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领导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党政一二把手,要树立“保护文物,守土有责”的意识,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同时对文物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三是要充分发挥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使之成为协调全县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权威性机构,特别是规划、城建、公安、海关、工商等成员单位要各尽其责,各尽所能。而事实上,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会议已多年没有召开,致使个别成员和成员单位忘记了自己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职能与义务。同时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消除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有法而无法依法办事”的怪现象,进一步做好我县文物保护工作。

四是要加大对文物事业经费和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我县文物业务费虽从原来的5万元增加到**年的15万元,间或有少量的应急专项拨款,“九五”至今十年县拨经费累计近百万元。而十年来维修的文保单位有10余处,计约用去维修经费600万元,差额部分都是由当地企业、群众筹资解决的。而当前我县部分农村的村级经济和群众的资金还相对有限,筹资困难,致使许多急需维修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苦于资金而无法实施维修。近年来,我县丹城、石浦等地在旧城改造中,文物受损最多、最严重,保护维修任务更为突出。应根据上级要求和参照宁海的做法,每年从县城乡建设费中划出2-3%经费作为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濒临损毁的文物得到及时的抢救性整修和维护,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专项经费要专款专用,加强管理和审计。

篇2

通过对植物换盆,公园中大树移植栽植,及后期养护管理的学习,联系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把树木栽培知识更好的学习与应用。

二、实习路线

南京林业大学树木园——南京宝穿船厂遗址公园——树种调查——南京滨河——南京石头城——南京国防园

绿化树木主要的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蛾、潜叶虎、介壳虫、金龟子等。近年来在乔木灌木中木虱为害较严重,其次是介壳虫,采用常规杀虫剂、速扑杀、介特灵等均能达到防治效果。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用的防治药物有托布津、多菌灵、炭疽病等,常用浓度800-1000倍。除了药物防治外,栽培上要经常清理枯枝落叶,保持清洁,同时要排除渍水,必要时修剪后喷药。

(三)草地的养护管理

草地养护原则是:均匀一致,纯净无杂,四季常绿。据资料介绍在一般管理水平情况下绿化草地可按种植时间的长短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种植至长满阶段,指初植草地,种植至一年或全覆盖(100长满无空地)阶段,也叫长满期。二是旺长阶段,指植后2-5年,也叫旺长期。三是缓长阶段,指植后6-10年,也叫缓长期。四是退化阶段,指植后10-15年,也叫退化期。在较高的养护管理水平下草地退化期可推迟5-8年。

1、恢复长满阶段的管理

按设计和工艺要求,新植草地的地床,要严格清除杂草种子和草根草茎,并填上纯净客土刮平压实10厘米以上才能贴草皮。贴草皮有二种:一是全贴、二是稀贴。稀贴一般20×20厘米一方块草皮等面积留空稀贴,全贴无长满期,只有恢复期7-10天,稀贴有50的空地需一定的时间才能长满,春季贴和夏季贴的草皮长满期短仅1-2个月,秋贴冬贴则长满慢需2-3个月。

在养护管理上,重在水、肥的管理,春贴防渍,夏贴防晒,秋冬贴草防风保湿。一般贴草后一周内早晚喷水一次,并检查草皮是否压实,要求草根紧贴客土。贴后二两周内每天傍晚喷水一次,二周后视季节和天气情况一般二天喷水一次,以保湿为主。施肥植后一周开始到三个月内,每半月施肥一次,用1-3的尿素液结合浇水喷施,前稀后浓,以后每月一次亩用4-6斤尿素,雨天干施,晴天液施,全部长满草高8-10厘米时,用剪草机剪草。除杂草,早则植后半月,迟则一月,杂草开始生长,要及时挖草除根,挖后压实,以免影响主草生长。

2、旺长阶段的管理

4、草地退化阶段的管理

水分管理,干湿高替,严禁渍水,否则加剧烂根枯死,加强病虫害的检查防治。对局部完全枯死处可进行全贴补植。退化草地剪后复青慢,全年剪草次数不宜超过6次。另外,由于主草稀,易长杂草,需及时挖除。此期需全面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延缓草地的退化。

篇3

We should not to destroy their peaceful and harmonious life, we have no right to destroy their life, of course, there is no reason to blame hurt them more.

Whenever we place series of delicious food on the table, such as: snakes, frogs, and other animals. Should we think of it, each of us to eat a kind of animal, how much is to go to farmers for banker harmful insects. We are not should the perspective-taking once, they are in a concerted effort to catch insects, can human beings not only ungrateful, instead put them as their food, as we human beings every day to make money, how they are evil!

Today, many of the earth's biological already very rare, even have already endangered! If there are no animals on the earth, the earth will become what kind, humans will become like?

I think it's time for us human to reflect, if continue like this, we will be the enemy of the animals, more don't talk about what "dances with wolves"

Human, hurry up wake up! Protect wild animals, now, still in time!

动物与我们人类一样,有思想,有感情,也有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有自由权。

我们不应该去破坏他们安详和谐的生活,我们也无权去破坏他们的生活,当然,更没有理由去指责伤害他们。

每当我们的饭桌旁摆上一道道香喷喷的菜,比如:蛇、青蛙、等动物。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我们每吃一种动物,就等于放走了多少对农民对庄家有害的虫。我们更是不是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它们都在齐心协力的抓害虫,可人类不但不领情,反而把它们当做他们的食物,当作我们人类每天赚钱的东西,他们是多么可恶呀!

如今,地球上的许多生物已经很罕见了,甚至有的已经濒临灭绝了!如果地球上没有了动物,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人类又将会变成什么样?

篇4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保护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1]

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全国各地贯彻落实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实施,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潮州市当然也不落人后。潮州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同时也培育了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级别,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潮州市可以说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的城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潮文化的灵魂。潮州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潮州音乐、潮剧、潮绣、潮州木雕、潮州歌册、潮州菜烹饪技艺、潮州铁枝木偶戏、枫溪瓷烧制技艺、茶艺、潮州剪纸……,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种类繁多。

对于如此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该如何保护及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地方高等院校以服务地方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在这个新课题上应该当仁不让,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是紧迫的,而高校在信息型实践与社会参与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希望各地高校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发挥大学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职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以及重要的文化发展创新作用。”[2]那么,地方高校在保护工作中究竟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应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呢?

一、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

(一)人才培养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存在方式是活态的,文化形式与文化空间只有在传承发展中才能保证其鲜活的生命力。”[3]根据这一特点,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除了进行全面的普查、搜集、记录、整理之外,还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而高校汇集了大批的青年学生,他们是传承与创造发展的主体论文提纲格式。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从事保护工作的能力。这些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学生在毕业后也有可能选择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事业添砖加瓦。

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可以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同时也可以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专业教师可以组织广大的学生到民间采风,积极调研,参与项目研究。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二)信息资源优势

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利用是极其重要的。而高校在这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信息中心,信息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等现实馆藏外,还有虚拟馆藏,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及通讯设备共享馆外大量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教育引导、文化熏陶等功能。另外,图书馆拥有的场地、设备和专业的人员,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提供展示、宣传的平台。

(三)科研创新优势

高校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云集之地,长期以来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上走在前面优势,起步较早。高校有志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一直笔耕不辍,申报科研项目,积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上作努力,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是其他部门难以媲美的。高校对外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各高校间也互相配合,资源共享,这样,无形中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发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地方高校经费稳定,组织有序,往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具有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举办学术研讨会,设立研究机构,创办刊物展示研究成果,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活动有一定的优势。

二、充分发挥优势,推动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以上谈到了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些优势,但是如何发挥发势?作者拟以潮州市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韩山师范学院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韩山师范学院于2011年设置了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陶瓷艺术设计(枫溪瓷烧制技艺)、雕塑艺术设计(潮州木雕)、服装设计(潮绣)、烹饪工艺与营养(潮州菜烹饪技艺)。其中前三个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最后一个是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专业的设置以充分的调研论证为基础,考虑到地方社会近几年急需这类人才,学院在师资力量充足、各种条件都已成熟的情况下申报设置这几个专业。这也得到我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韩山师范学院根据社会需求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举措,不仅是为自身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尝试,也是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地方文化产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二)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韩山师范学院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意义,很早就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类的课程。有的作为校性选修课,有的作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的开设大受学生欢迎。主要有:《潮汕历史文化》、《潮剧欣赏》、《潮汕民俗研究》等校性选修课;《潮菜工艺学》、《潮州音乐合奏》、《潮州茶文化》等专业选修课;《潮菜制作技术》、《潮州小吃》等专业基础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论文提纲格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优势,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域历史文化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意识,从而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建立研究机构,大力争取政府支持

1991年,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设立“潮汕文化研究室”,后更名为“潮汕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在原有基础上设立“潮学研究所”,定位为学校直属科研机构。2008年,学校与潮州市政府合作成立市校共建了“潮学研究院”,并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于1991年8月创建的涵盖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民间学术团体)合办了大型学术刊物――《潮学研究》。可以说,韩山师范学院在潮汕文化研究上一直走在前列,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方面。主要有:一批有志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积极申报课题,如《潮汕民间剪纸的普查和抢救》、《地域文化与潮州民间剪纸》、《正字戏文献抢救、整理及研究》等,孜孜不倦地从事潮汕民间剪纸、正字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抢救和研究工作,并出色完成课题研究,出版发表了大批相关的论文及著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或参与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积极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交流。例如:2003年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人类学讲座系列”,2006年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地方史国际学术研讨会”;韩山师范学院还积极走出“象牙塔”,争取政府支持,探索使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得到最佳发挥的有效途径。2011年,韩山师范学院决定实施“潮州市非遗专业人才‘3+2+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方案”,此举得到潮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几十年来,韩山师范学院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发挥社团作用,传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山师范学院的社团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有些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的重要阵地。于1987年创建的潮风学社,是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社团之一,经常组织社员开展民俗采风、义教、民俗征文比赛等活动,为韩师学子提供一个了解、学习、研究潮汕历史文化的平台;茶艺表演队成立于2008年优势,社团虽还年轻,但是表现不俗。2010年,我院茶艺表演队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传承人叶汉钟老师的带领下,在亚运会、亚残运会上为世界各地来宾表演了潮州工夫茶、茶艺服务等,展现了传统潮州工夫茶的魅力; “卡通潮剧”是韩山师范学院2005年立项的科研课题项目,它将潮剧与动漫完美结合,为潮剧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潮剧,喜爱潮剧。后在此基础上成立潮动画工作室,现在仍孜孜不倦地为潮剧和潮州童谣的传播作努力。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韩山师范学院作为潮州市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应该主动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义务,不遗余力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奉献力量,同时,也不断地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彰显百年院校的魅力。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Protect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ak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for Example

ZHENG Jing-jing,WANG Heng-an

(Hanshan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 521041)

Abstra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nesses the history of ourcountry and contains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the protecting and passing down of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urgent increasingly. Local universities areincomparable with any other departments in the protecting and passing down of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The writer try to take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nd probe into how local universities doing to promote the protecting andpassing down of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advantages;protection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

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25/132540c.pdf

篇5

从前,南京的玄武湖水是清清的,绿树倒映在湖水里,别

提有多好看了!可是现在呢?河底布满了青苔、泥巴、红色的

虫子和乌黑的像棉絮一样的沉淀物,湖里的臭气不停地往外

飘,离湖一米都能把人狠狠的熏一番。我们组的组员看了极为

痛心,三番两次的来到玄武湖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所有组员到玄武湖进行实地考察。

2.在玄武湖公园内发放调查问卷。

3.对一些游人进行采访。

三、调查过程:

在路上,我们进行了分工,三人分别负责摄影工作、采访

工作、记录工作。

乍眼一看:“哇!好漂亮呀!”可是细细地望望湖面,垃

圾成群呀!负责摄影的同学抓起了她的照相机,“咯吱——咯

吱——”把这条满是杂物的河流照了下来。

小记者从书包中的调查问卷拿了出来,发给了过路的行

人。她首先走到一位老爷爷那里,她望了望他手里的鱼竿,问

道:“老爷爷,您来这钓鱼您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也没办

法呀,我家附近可只有这么一个湖泊,你看看,水被污染成这

样,南京有脸见人吗?”说完,那位老人无奈的叹了口气,又

开始钓鱼了。

接着,她又找到了一位大约年近六十的老伯伯,老伯伯听

了小记者的话,知道我们是来调查关于水污染的,兴奋至极,

打开了话匣子:“你看看玄武湖,国外、国内的游客可都要来

这参观,这岂不是损坏南京形象吗?真是的!有的小青年不知

道要保护自己家乡的脸面,还乱往里面扔杂物,品德太差,没

素质!现在你们学校好了,知道要从小孩子开始教育。小同学

呀,看看这,快发动你的同学也来这里看看,让他们真正懂得

要保护水环境。”

四、调查结果:

我们随机发放了调查问卷共15份,收回有效问卷15份。我

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如下:

(结果统计表)

调查问卷

1. 你对目前南京的水质满意吗?

满意人数:3

不满意人

数:12

2.你对南京采取管理水污染知道多少?

知道:0

不知道:10

知道一

点:5

3.你对治理水污染有什么建议?

①加强管理

②减少排废物量

③减少排废水量

④提高居民素质

⑤定专门部门管理

4.你身边的河流水污染严重吗?

严重:12

不严重:3

好:0

(结果统计图)

1. 你对目前南京的水质满意吗?

2.你对南京采取管理水污染知道多少?

4.你身边的河流水污染严重吗?

四、调查结论:

这次调查,我了解南京玄武湖的水污染情况极其严重。从

我们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玄武湖

的水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保护水资源而出台

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水环境,导致玄武湖

的湖水遭到了极大的污染,使湖里的鱼虾死亡,垃圾成片,气

味恶臭难闻,严重影响了游人参观、游乐的兴趣,给游人带来

了很大的不便。可是,这些污染的源头还是来自我们人类,来

玄武湖参观的游人吃的零食袋、易拉罐、塑料包装等很多垃圾

都被扔进了湖里。

五、提出建议

1.将关于水环境保护的知识多加宣传,让环保不再成为一句口

号,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保护玄武湖做起”

2.从我们青少年儿童开始教育怎样保护水环境,开展一系列

“保护玄武湖”的相关活动。

3.在玄武湖公园内多设些垃圾箱。

4.对于乱扔垃圾者,轻者一律进行教育,并处以合适的罚款;

重者责其在公园内进行巡视,禁止游人在玄武湖内乱丢垃圾。

5.对玄武湖内的小店老板进行教育,要求他们自己不乱丢垃

圾,并阻止游人破坏环境。

我们组的调查已经全部都结束了,可是,我们身边“保护

玄武湖水资源”的行动却没有结束。我想,只要每一位南京市

篇6

[关键词]高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经验

高州市是广东文化之乡,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位于广东省粤西,地理环境特殊,扼粤桂六县、市之要冲,历代为州、府、郡、县治所。高州市不但物质资源丰富,文化涵量也较高,蕴藏着丰富的特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自从展开在我国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以来,对我市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摸底,对一些重点项目特定了保护措施,抢救濒危项目。本文就长期以来从事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几点经验。

一、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本内容:

2005年我市“高州木偶戏”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尔后相继,被列为省、市级保护名录项目有20多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3人;有10人认定为茂名市和高州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除此之外,我市成立了“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入至28个乡镇(街道办),走访了上百位民间艺人,涵盖10大项目。据我市非遗普查情况汇编,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项目名录共582个,挖掘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辞条2500条;其中重要项目“高州木偶戏”、“冼夫人军事舞蹈(套舞)”、“冼太庙铜鼓音乐”、“高州木刻画”、“缅茄雕刻”、“马贵土牛舞”、“杨筠松堪舆文化”等有近百个。高州市对许多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挖掘、整理、保护、抢救、延续和发展的工作,做出了贡献。

二、利用历史现状深入做好保护工作

每个项目要突出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单是历史背景一项,就可以断定这个项目的成败。例如“高州木偶戏”,它是明朝古老的遗产,承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该项目属于民间艺人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在史书中记载很少,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文人雅士将这木偶戏看成低俗,不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木偶戏活动范围窄小,不易被发现,因此,被人忽略。在申报过程中一波三折,就是史料难查,后来还专门到中山图书馆及一些大学图书馆寻找有关资料都一无所获,最后有专家提议能否在明清时期高州府属各县、郡的史书中寻找资料,于是组织人员集中遍查,终于在清朝高州府《化州志》中果然找到一首歌谣有“唱偶”和“弄偶”的记载,这些重要历史资料,使高州木偶戏一举申报成功,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还有申报传统美术“高州木刻画”的过程,初时是用 “高州版画”名称向省申报了多次都没能成功,后来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的指导下,我市组织人员集中查阅高州历代史书、史料,终于在明清时期的石刻本《茂名县志》找到有高州木刻画图画和记载,终于申报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因此,从我们保护和申遗工作来说,对历史渊源的寻找与搜集过程中都总结了一些经验。

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合理保护和利用

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是我们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文规定:“保护是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该文对合理保护和利用都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标就是“生命力”。例如我市在申报“缅茄雕刻”过程中,先认定代表性传承人,然后再疏理传承谱系的传承体系,有家族式的传授,有师傅带徒弟传授,由于“缅茄雕刻”属高州市历代民间传统技艺,其具有活态性,流传性和承传性,再因该项目年代久远,在疏理传承谱系过程中,错纵复杂,除了查找史料之外,还要查传承人的家谱,寻找出一代一代传承的脉络之后,再分门别类再分出流派去整理,要做精、做细,又不脱离历史渊源,对各传承人及流传情况了如指掌,认真慎重对待,通过搜集、寻找、抢救、评定这样才能使“申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充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

利用现代先进的影像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也是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头戏。由于散落在我市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之多样、形式之丰富、特色之浓厚、风格之独特,近十大类的“非遗”项目样样俱齐,尤其民间艺术,传统礼俗、、手工技艺等门类尤为突出,由于这些在民间中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几乎都是濒危项目,我们如何将这些项目工作抢救性的保护,除了用文字记录之外,还要通过摄影和音像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将其生存的传统文化立体地,形象地摄录下来,将其与文字档案保存起来,加以保护,进一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使之永久保留,为后代留下珍贵的资料。例如,我在管理非遗档案和资料的过程中,还特别留意老照片的搜集、收集和整理,我认为这些老照片能为某个特定年代,环境和文化空间及形态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开展前人文化活动真实写照,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和遗产,是刻录历史痕迹的再现,虽然有些老照片,但不能从正面反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过程,但也许能在侧面去反映和还原历史的背景和渊源,对“非遗”申报工作带来便利。例如“高州山歌”的老照片对“高州山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了大量的辅助材料,使之能顺利申报成功。影像是现场的,真实地反映出“非遗”项目的写真,通过摄影机和摄像机的镜头去记载(录)主题,从宏观(大场面)到微观(小场面或特写),从方位、多角度去直观地将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拍摄下来,也是非常有利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们已收集近万幅(件)文化各类老照片和部分实物,使我在工作上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体系当务之急

高州市在健全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体系中过程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全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原则,近年来确实做下几项工作:

1、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普查,深入到市辖的26个乡镇(街道办)去摸清家底,摸透线索、深入了解和掌握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文化空间,保护现状及存在和遗留的问题。

2、健立和健全级保护制度,从基层开始,逐级逐级都分别设立保护规划和制度。首先制定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标准和范围,然后再经过科学方法认定之后,健全和建立国家级、省级、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加以建挡保护。

3、在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运用文字、录音、摄影、录像以及数字代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我市珍稀、濒危,即将消亡的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并建立名录项目名称数据库。

4、对传统的、有价值的文化生态保护得较为完整,并将具有特殊价值的域区域、乡村和街道划定和绘出分布图,进行动态的整体性的管理和保护。

5、发动全市学习国务院勋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方法》,为此,我市先后举办了80多场次大型的“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展览”和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专栏”多期,还分别赴到28个乡镇街道办展览,在大学、中学和小学巡h作为“非遗活动进校园”活动周展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全民和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能力。

6、高州市已经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传统文化,一专多能、知识渊博、学识精湛且具有刻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之兵强马壮。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当前保护项目和措施还不是十分全面和完善,需要加倍努力,不断研究探索,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对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工作更不能掉以轻心,做好保护工作是关键,为高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晋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

〔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10);

〔3〕刘小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文化遗产(粤增刊2011:45号),2011(6);

〔4〕孔志毅.怀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初探.文化遗产(粤增刊2011:45号),2011(6);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干部保健科按(WHO/ISH 1999年)诊断为高血压病2~3级的维吾尔患者整体护理1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7岁。

1.2护理干预

1.2.1入院时宣教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选用适当方法让专业人员向患者解释常见的高血压症状,发展结果,治疗原则,预防对策,血压监测方法,重点向高血压疾病患者讲解高血压发病和肥胖、精神过度紧张、体力活动少、酗酒、吸烟、钠盐摄入量过多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让患者熟知生活调节在治疗和预防高血压中的重要性。

1.2.2心理指导 减少心理压力,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医护主动和患者交流,得到患者的信任,知道患者心情不好的原因,用爱心和真诚来帮助患者解决心心结,让患者知道长时间的不良情绪和疾病的关联,锻炼自我控制力,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愉快和轻松的生活环境。

1.2.3控制体重 减肥包括两个方面:①防止饮食摄入过多的热量,高热量食品减少摄入,如肥肉、食用油、油炸食品、糖果、蛋糕等,同时也要减少主食量。轻度肥胖的人一日三餐的进食,可不用太严重控制;中度以上肥胖,除了尽可能摄入低热量食物还要大大降低食量,可从日常主食100~150g开始减少,而且应该限制高糖和高脂肪饮食,后期根据身体重量和其他反应做调整。②做好体育锻炼,消耗热量。

1.2.4运动指导 专业护士应教会患者掌握调节适度运动的方法,定制属于自己的运动包括强度、时间、频率等。可选运动量小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气功、太极、散步等,同时结合自己的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锻炼。运动量以运动中稍微出汗,轻微的呼吸加快,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很舒服,没有持续的疲劳或其他不适为宜。

1.2.5健康知识 指导高血压是与生活方式不健康密切相关的疾患,故优化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指导内容如下:①控制体重:肥胖减少日常主食4两,可以减少卡路里31.38 KJ。②低盐低脂肪:减少饮食中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和肥肉等,限制每日盐量在3~5g,特别是腌制食物摄入的控制;③添加钾盐:多吃含钾食物,如新鲜蔬菜、苹果、橘子、香蕉,血钾降低时需口服补钾,钾盐能够对抗钠盐升压和受损血管的有害影响;④忌烟忌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可乐、浓茶、咖啡类也会导致高血压,引发心律失常。

1.2.6科学指导合理使用药物 让患者和家属详知抗高血压药物品种、剂量、用法、时间和注意事项,降压药对消化道会有刺激作用,叮嘱患者在餐中或餐后服用,比如为缓释胶囊,应该是整粒的吞咽,不应该分开或咀嚼,避免药物疗效下降。像忘记吃药,不要补服或者两次合在一次服用,高血压需要终身治疗,切不可血压平稳即停药。由于人们对高血压危害认识不足、药物副反应引起的不适及有些患者血压水平虽处于高值,但患者无不适感等原因,随访中我们也遇到有些患者不能坚持长期规律服药,我们的做法是:①按个体化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尽可能降低药物的副反应;②按病情分级,定期电话或家庭访视督导,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③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支持功能。

1.2.7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压 告知患者血压的正常值,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每天在固定时间、条件下测量,不要经常更换血压计,并将监测结果做好记录,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1.2.8随访 出院后由于护士住院期间基掌握已经掌握了系统的高血压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出院后其继续采取于预措施,廷伸了院内治疗的效果。患者出院后每周电话联系1次,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注意控制饮食、戒烟限酒等。每月随访1次、监测血压,与患者及时修订干预方案,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及忽视的问题给以指导。

篇8

论文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保护 传承 音乐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等师范院校作为音乐基础教育合格人才的培养基地,理应承担起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担。高等师范院校要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课程体系等举措,在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冲击,一些极具地方及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濒临灭绝或已经消亡,文化趋同现象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以此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肩负着为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培养大量合格人才的重任,它培养的音乐人才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高师院校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发挥高师院校在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认识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详细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事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其实质是内涵丰厚的、活着的、属于精神层面的、看似无形却有形的传统,它以各种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形式,其本质是身口相传的传承人。正因为如此,其价值更显珍贵,但由于存在“人在艺在、人亡艺亡”的风险,其价值也更微弱。

二、高师院校在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优势

1.软件资源优势

首先,高校承担着“帮助在文化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环境中保护、传播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以及国际文化的历史使命”。这就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研究创新层面指明了高师院校在民族文化建设上的使命。其次,高师院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粗具规模,也具备了一定的师资优势。作为文化知识及先进思想的创造、传播、发扬的基地,教师及学生对社会有更敏锐的感知力和更理性的洞察力,更容易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再次,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中小学,而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音乐教师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他们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这种理念,并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通过自身的特殊身份给予学生强大的影响力,使学生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最后,较其他机构而言,高师院校拥有政府的政策支持。2005年3月26日,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特别指出:“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这为高师院校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2.硬件资源优势

首先,政策上的支持使高师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金的到位,避免了因资金短缺而造成工作无法开展。同时,由于高师院校的特殊性,其科研机构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工作时,能够确保其工作的科研效益而非经济效益,保证了调研工作的“纯洁性”。其次,高师院校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在开展相关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研活动时,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民族音乐学、世界音乐学等相关知识,对于一些古老艺术民俗也需在考证后进行研究。而一般的信息查询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如此浩大的工程需求,借用高师院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则能够极大地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高师院校拥有较为完备的多媒体设备。在进行相关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工作时,便于对那些古老的、不符合现实生存条件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文字、录音、录像等全方位的记录、保存、还原,留待以后研究。

三、高师院校在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具体对策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有着陶冶情操、激励师生积极向上、调节生活、引导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多种功能,决定着高师院校的精神面貌,左右着高师院校的教育方向,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师院校可结合当地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定期邀请艺术传承人进行相关的讲座、表演、交流,组织相关的系列知识讲座,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爱好。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与传统音乐相关的社团,以此作为传承传统音乐的平台。由于学生加入社团是基于自愿和爱好,社团的组织形式又相对松散,保证了其活动空间的广阔性。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主动接受传统音乐的熏陶和训练,进而以其自觉行为去关注传统音乐,保护并推广传统音乐。 转贴于

2.完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课程体系,加大音乐课改革力度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音乐课程设置不论是教育理念、基础理论还是训练模式大都以西方音乐为基准,完全摒弃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前,高师院校应乘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积极推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进程。各高校可因地制宜,通过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开展一门或多门传统音乐类课程,逐步改善目前高师院校音乐课程设置“中西失调”的问题,促使中国音乐文化在高师院校音乐课堂的理性回归,扭转中国音乐文化在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尴尬境地。

3.构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教材体系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要进入高师院校课堂,教材是前提,没有相关教材一切都是空谈。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传身授性导致其缺乏科学系统的文字记载,因此有必要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教材。具体做法应以音乐院系教师为参编主体,整合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相关教学力量,以课题或科研小组的形式编写。为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时代性,编写过程中还需结合音乐教学的实践感知属性,辅以相应的影像资料,在尽量还原传统艺术真实面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4.统筹规划,科学组织,高效发挥资源优势

高师院校在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软硬件资源优势。整合这些资源优势,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离不开科学的组织和规划。首先,应加强组织引导,使师生充分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达成共识。只有认识层面达成统一,才能为后续相关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完善组织领导制度,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确保资源合力方向。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需要举全校之力,牵涉面较广,因此有必要在校内政策层面给予重视及倾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利,确保各项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师院校的跨学科协作优势,尤其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层面实现音乐、美术、文学、历史等相关学科的互补优势,确保各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工作的层次性、有序性、方向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高师院校独有的软硬件资源优势使其必须担负起应有的光荣使命。通过发挥其资源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课程体系等相关举措,高师院校有能力在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桑德诺瓦.“有所为”亦“有所不为”——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方法[J].中国音乐,2008,(2).

[2]吴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师音教课堂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9,(2).

[3]周咏.高校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与方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

篇9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文物保护工程,是指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和其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保护工程。

第三条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第四条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第五条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等。

(一)保养维护工程,系指针对文物的轻微损害所作的日常性、季节性的养护。

(二)抢险加固工程,系指文物突发严重危险时,由于时间、技术、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彻底修缮而对文物采取具有可逆性的临时抢险加固措施的工程。

(三)修缮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本体所必需的结构加固处理和维修,包括结合结构加固而进行的局部复原工程。

(四)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而附加安全防护设施的工程。

(五)迁移工程,系指因保护工作特别需要,并无其它更为有效的手段时所采取的将文物整体或局部搬迁、异地保护的工程。

第六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全国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并组织制定文物保护工程的相关规范、标准和定额。

第七条具有法人资格的文物管理或使用单位,包括经国家批准,使用文物保护单位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宗教组织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为文物保护工程的业主单位。

第八条承担文物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有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资质认定办法和分级标准由国家文物局另行制定。

第九条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主要指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管理。

第二章立项与勘察设计

第十条文物保护工程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实行分级管理,并按以下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为申报机关,国家文物局为审批机关。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以文物所在地的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为申报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为审批机关。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程的申报机关、审批机关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保养维护工程由文物使用单位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的立项与勘察设计方案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履行报批程序。抢险加固工程中确因情况紧急需要即刻实施的,可在实施的同时补报。

迁移工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的规定获得批准后,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报批勘察设计方案。

第十二条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已经全部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获得批准后,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报批勘察设计方案。

第十三条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业主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名称;

(二)拟立项目名称、地点,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时代,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公布与执行情况;

(三)保护工程必要性与实施可能性的技术文件与形象资料(录像或照片);

(四)经费估算、来源及计划工期安排;

(五)拟聘请的勘察设计单位名称及资信。

第十四条已立项的文物保护工程应当申报勘察、方案设计和施工技术设计文件。重大工程要在方案获得批准后,再进行技术设计。

第十五条勘察和方案设计文件包括:

(一)反映文物历史状况、固有特征和损害情况的勘察报告、实测图、照片;

(二)保护工程方案、设计图及相关技术文件;

(三)工程设计概算;

(四)必要时应提供考古勘探发掘资料、材料试验报告书、环境污染情况报告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及勘探报告。

第十六条施工技术设计文件包括:

(一)施工图;

(二)设计说明书;

(三)施工图预算;

(四)相关材料试验报告及检测鉴定结果。

第三章施工、监理与验收

第十七条文物保护工程中的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和迁移工程实行招投标和工程监理。

第十八条重要文物保护工程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程序报批招标文件及拟选用的施工单位。

第十九条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施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购置的工程材料应当符合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其工作程序为:

(一)依据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方案;

(二)施工人员进场前要接受文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按文物保护工程的要求作好施工记录和施工统计文件,收集有关文物资料;

(四)进行质量自检,对工程的隐蔽部分必须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验并做好记录;

(五)提交竣工资料;

(六)按合同约定负责保修,保修期限自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除保养维护、抢险加固工程以外,不少于五年。

第二十条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新的文物、有关资料或其它影响文物保护的重大问题,要立即记录,保护现场,并经原申报机关向原审批机关报告,请示处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或补充已批准的技术设计,由工程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现场洽商,并报原申报机关备案;如需变更已批准的工程项目或方案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必须经原申报机关报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二条文物保护工程应当按工序分阶段验收。重大工程告一段落时,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组织或者委托有关单位进行阶段验收。

第二十三条工程竣工后,由业主单位会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验评,并提交工程总结报告、竣工报告、竣工图纸、财务决算书及说明等资料,经原申报机关初验合格后报审批机关。项目的审批机关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成立验收小组或者委托有关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四条对工程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由业主单位及时组织整改。

第二十五条文物保护工程的业主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申报机关和审批机关应当建立有关工程行政、技术和财务文件的档案管理制度。所有工程资料应当立卷存档并归入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

重要工程应当在验收后三年内发表技术报告。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

篇10

第二条对文物保护单位要进行下列工作:

(一)为了防止人为的破坏,必须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科学的记录档案和组织具体负责保护的人员。

(二)为了解决和生产建设的矛盾,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作用,要进行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工作,以便纳入城市或农村建设规划。

(三)为了防止自然力对文物的侵害,应逐步开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和保护措施。

(四)广泛地运用各种方式,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经常的宣传与介绍工作。

第三条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应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古建筑、纪念建筑物、石窟寺、石刻等,首先要注意确保它的安全,在文物保护单位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划为安全保护区,禁止存放一切易燃品、爆炸品以及一切可能危害文物安全的活动。有些文物保护单位,需要保护周围环境的原状,或为欣赏参观保留条件,在安全保护区外的一定范围内,其它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应注意与保护单位的环境气氛相协调。

对于古遗址、古墓葬等,应该按遗址或墓群的范围划为一般保护区,并把遗物、遗址特别丰富的区域划为重点保护区。单个古墓葬可以只划重点保护区,也可以划一般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在重点保护区内不许进行建设工程,或因特殊需要进行建设工程时,亦应在确定建设工程规划和征用土地以前按照条例的规定报请批准。

保护范围划出后,应按级报请人民委员会批准(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保护范围,应报文化部审核决定),通知有关计划、建设等部门,并用适当方式向群众进行宣传。

第四条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和说明:

(一)标志的内容应包括保护单位的名称、级别、公布机关和公布日期,必须简明醒目,并安装牢固。

(二)说明的内容应包括文物建造或形成的时代和时间,以及它在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文字必须简练准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应经文化部审核。

第五条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科学资料,要经常进行搜集和整理,以逐步充实记录档案。记录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可以为科学研究和保护、修复、修缮、发掘提供科学资料的文献、文字记录、拓片、照片、实测图等。各项资料必须保证科学性,作到确实完整,如数量过多,可以作目录索引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搜集整理。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如有必要可以由文化部协助进行。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由县(市)负责收集整理。如有必要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部门协助进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应该有四份,文化部保存二份,文物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各保存一份。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应该有三份,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存二份,文物所在地的县(市)保存一份。文化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抽报。县(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应该有二份,由县(市)保存,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请县(市)抽报。

记录档案建立后,应注意经常补充新资料,使它不断丰富和完善。补充新资料的单位应将新资料抄送保存记录档案的各单位,并采取定期核对的办法,使各份之间保持一致和准确。

第六条文物保护单位设置的专门机构,在保护管理方面应进行下列工作:

(一)经常进行保养、整理环境工作,防止人为和自然的破坏,有条件的可以开展有关保护、修复的试验研究工作。

(二)调查搜集有关历史资料、文献及实物,组织和参加有关调查、勘察工作。

(三)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工作,向上级汇报,如发生特殊情况,应及时汇报。

(四)引导参观,向群众进行文物保护和文物知识的宣传工作。

(五)其他。

第七条接受委托负责保护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组织和使用单位,应进行下列工作:

(一)防止人为的破坏,并不得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的原状。

(二)注意保护标志和说明牌,如有损坏,应及时报主管部门处理。

(三)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保护情况和问题,如发生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

(四)向群众进行宣传工作。

(五)其他。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文化行政部门应对文物保护单位设置的专门机构和接受委托负责保护管理的组织和使用单位的工作经常进行检查,使他们真正能负起保护管理的责任,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