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康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盆底肌康复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盆底肌康复护理

篇1

【关键词】 盆底肌锻炼; 尿潴留;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88-02

doi:10.14033/ki.cfmr.2016.28.047

通常情况下,产妇生产之后容易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已经成为医学产科临床常见病及高发病之一,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产后尿潴留容易造成产妇膀胱肿胀难忍,较为严重的疼痛感,影响产妇的产后正常生活[1]。近年来,将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应用于产妇生产中,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2]。本次试验选取90例产妇,对其中45例产妇应用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产妇90例为试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45)和参照组(n=45)。观察组的45例产妇中,年龄最大35岁,最小22岁,平均(28.5±1.3)岁;参照组的45例产妇中,年龄最大37岁,最小22岁,平均(29.5±1.5)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本次试验两组产妇及家属均知晓,并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的45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产妇,安排产妇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将检查数据详细准确记录。护理人员要加强与产妇之间的沟通,向产妇及家属详细介绍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机制、临床症状表现及具体的治疗方案和临床效果等,使产妇对产后尿潴留相关知识内容更加了解。在这一过程中,针对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予以详细全面的解答,解除产妇的疑虑。其次,护理人员还要嘱咐产妇保持个人卫生,勤加更换内衣裤,同时嘱咐产妇每天定点清洗会,并且保证水温不要太热或者太凉,这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3]。护理人员还可以辅助产妇排尿,主要是通过播放水流录音或者是播放音乐的方式来完成,这种辅助排尿方式能够对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暗示作用,促进产妇顺利排尿,缓解膀胱肿胀疼痛的不适感。

1.2.2 观察组 观察组45例产妇的常规护理操作与参照组产妇相同,同时再加行盆底肌锻炼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安抚产妇的情绪,以免产妇出现过度紧张、害怕的心理,影响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帮助产妇处于正确接受护理,嘱咐产妇进行有节奏的吸气、呼气,并且在吸气的过程中进行收缩,保证每次吸气过程中收缩最少不低于3次,最多不能够超过5次,同时产妇无论心理还是心理都需要放轻松,没有压力的接受护理操作。盆底肌训练护理需要产妇掌握训练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具体的练习时间,护理人员要根据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和产妇的身体承受能力而定,初期护理人员嘱咐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30 min即可,随着产妇身体恢复逐渐好转,护理人员可以适当增加锻炼的时间,以此达到预期的临床护理效果。

1.3 评价标准

(1)90例产妇经临床治疗后,产妇在生产之后最少6 h内或者最多8 h需要进行排尿,患者能够正常自行排尿,并且医护人员观察患者尿量处于规定值范围内,即可判定患者临床治疗有效。(2)产妇接受临床治疗后,在6~8 h内不能够自行排尿,或者是通过医护人员辅助排尿,患者的尿量较少的情况下,即可判定患者临床治疗无效[4]。

护理满意度调查方法:采用医院自制的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本次问卷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有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45/45),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的84.44%(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904,P

2.2 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为95.56%,其中非常满意24例,满意12例,一般满意7例,不满意2例;参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为77.78%,其中非常满意16例,满意11例,一般满意8例,不满意10例;可见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54,P

3 讨论

根据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产妇在生产之后容易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对产妇的产后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较大影响。引起尿潴留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产妇在生产之后容易留置导尿管,一般这类产妇以行剖宫产产妇为主,生产后,产妇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感与不适感,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一般护理人员多会为产妇应用镇痛泵,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妇排尿负担。同时,留置管能够将产妇的尿液予以引流排除,影响产妇膀胱功能。其次,产妇在生产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宫缩乏力的情况,容易引起产妇盆神经麻痹,造成产妇膀胱处充血,最终引起产妇产后尿潴留[5]。第三,产妇在生产之后,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在鼓励产妇排尿过程中,疼痛感会为产妇带来一定心理压力,担心排尿会损坏自己的会,很多产妇不愿意、害怕排尿,长时间容易引起产妇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6]。最后,通常情况下,初产妇在经历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并且对生产过程相关内容了解的较少,生产前宫缩的疼痛感或者是分娩中产生的疼痛感,都容易造成产妇出现神经紧张、恐惧害怕的情况,严重的产妇在生产之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导致产妇不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心理变化,影响产妇的睡眠质量,身体恢复较差最终引起产妇出现尿潴留[7]。

近年来,将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应用于产妇生产中,通过护理人员的专业讲解和指导,根据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和承受能力等,为产妇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在锻炼过程中增加产妇的子宫收缩频率,能够有效帮助产妇排尿,从根本上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概率[8]。

本次试验选取90例产妇,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的84.44%;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应用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能够增加产妇子宫收缩频率,有利于恢复产妇的盆底肌张力,辅助产妇排尿,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预防和改善产妇出现产后尿潴留的情况,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入款.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探究及康复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0):115-116.

[2]郭毅.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6):26,28.

[3]廖文梅.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6):792-794.

[4]林小美.全子宫切除术后进行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妇性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9):4498-4500.

[5]邢岩.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研究[J].职业技术,2012,11(5):140.

[6]吴阿侠.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3,56(30):6335-6336.

[7]黄建桃.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3):513-516.

篇2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 护理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DING Li-li,ZHANG Xiao-jing,WANG Yong-feng

(Third Outpatient,Baotou City North Hospital,Baotou 014030,Inner Mongolia,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Earl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aining a series and also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esults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on patient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prognosis. ConclusionThrough a serie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on aphasia, dysphagia patients, reduce joint contracture and deformation, muscle atrophy,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not only to alleviate the pain of patients,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d the survival rate.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脑梗死患者在度过急性危险期后,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偏瘫等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近年来,康复医学发展证明:减少脑梗塞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恰当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2012收治脑梗塞偏瘫患者108例, 其中男38例,女12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56岁,其中50例接受康复治疗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2护理

2.1心理康复护理大部分脑梗死患者,突然发现自己肢体不能动了,话也说不出来,会因此精神萎靡、悲观、失望,这时应及早给予心理疏导,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述,消除其紧张与不安,采用关怀、开导、鼓励的方法,耐心对待患者的反复情绪,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鼓励患者坚定信心锻炼,为战胜疾病,配合治疗和护理奠定基础。 另外,家庭的支持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影响,对脑梗死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沟通、获取家属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2 吞咽的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的常见症状,轻者进食时易发生误吸、呛咳,影响营养的摄入,重者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据报道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及恰当的功能训练,有效率可达80%以上。摄食训练 时应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 ,或取坐位, 病情稳定者,进食时要丛健侧缓慢喂入,以一汤勺为宜,每次进食后,嘱患者反复咽数次,然后饮2口水,以刺激咽反射及去除咽部残留物。食物应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以免附着在咽部及食管粘膜上。为防止食物误入气管,进食时先让患者吸气,吞咽时及咽前憋气,使声带闭合,封闭咽部后再吞咽。必要时给与鼻饲。并告知鼻饲的相关知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失语的康复护理脑梗死引起的失语,据专家统计约占患者总数20~30,不仅影响了与他人之间的沟通,而且也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失语患者,在护理时首先应用非语言支持,即通过表情、触摸、手势、姿态、眼神等与患者沟通,能明显消除患者的焦虑和烦躁,使其树立信心,使患者早日积极地接受治疗。在发病后2w内,即进行主动性失语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患者恢复。对于运动性失语应从简单的口语训练开始,,先练发音,一字一字地练习,一点一滴逐渐增加,让患者用嘴吹蜡烛诱导,发音,然后发出啊、啊的喉音。这样从简单开始逐步增强训练,感觉性失语应以理解训练为主,让患者多读卡片或报纸,经常看电视、听音乐,让患者说出卡片、报纸中的简单的字词以及电视里的实物名称,并进行读写练习,反复进行,这样由简入深,循序渐进。

2.4肢体的康复护理

2.4.1 保持良好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关节的一种治疗。脑梗死发病开始,早期良肢位的摆放,防止痉挛姿势的出现对促进患肢的康复极为重要。

2.4.2 肢体运动的护理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功能运动训练,能防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以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用健侧的手臂带动患侧手臂伸直举过头顶,10~15次/次,1~2次/d,患肢要每日进行外伸、内展、旋转等动作。手指关节要做握球弯曲训练,2~3次/d,然后逐渐训练从床上坐起,然后再下地行走,行走开始时应有两人搀扶,让患者缓慢抬起脚走路,脚掌落地。这样反复训练。整个训练过程中要逐渐增加强度,循序渐进。

2.5 尿失禁康复护理脑梗死后尿失禁也是最常见的症状,易导致压疮、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尿失禁患者,为防止褥疮的发生,应随时做好更换尿垫、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定时变换、便后给予温水擦洗会等护理措施。对于尿失禁患者要进行排尿的指导和训练是非常关键的措施。要保证每日饮水2000ml以上,达到自主冲洗膀胱的作用。其中盆底肌功能训练在尿失禁中占关键的一步。首先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3~5s,松弛3~5s,10~15次/d,持续6~8w。对于留置尿管者, 应该采取间歇夹闭尿管的方法,2~3h开放一次,使膀胱及排尿功能得到有效训练,有利于患者恢复。进行尿管护理2~3次/d,防止感染的发生。

3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训练开始越早,功能恢复的就越快。对病情稳定的患者,早期地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进行相关的康复功能训练等,对脑梗死的预后极为重要,。同时为患者实现早日恢复肢体功能,独立生活,为其早日重返社会、回归家庭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章爱芳.脑梗死的康复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63-64.

篇3

【关键字】护理干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23-0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膀胱生理功能损伤,其中主要包括尿潴留以及尿失禁等,该并发症会随着患者的病情发展,对患者泌尿系统产生不良的后果,例如:膀胱结石、尿路感染、肾积水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后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后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40-78岁之间,平均年龄(42.6士15.7)岁,其中20例颈椎损伤,15例胸椎损伤,15例腰骶椎损伤。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主要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主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护理干预。膀胱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方式,例如:行为训练、盆底肌等各种训练。行为训练:针对性的对患者制定排尿计划方案,定时提醒患者排尿,并鼓励患者按时排尿;盆底肌训练:在不收缩患者的腹部、下肢、臀部肌肉时,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收缩盆底肌肉,叮嘱患者吸气时,要记得收缩肌。时间为5-lOs一次,反复做10-20次,一天3次。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把治疗棒置于患者直肠、阴道处,通过10-50Hz,波宽200US,电流强度在0 -100mA对神经肌肉进行电刺激。时问为30min,一天1次,1个疗程20次。

1.3诊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都进行相应的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时间、残余尿量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 ±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每日排尿次数(6.22士2.59)次、每次平均尿量(512.65士50.62)mL、残余尿量(103.40士6.23)mL,总有效率96.45%;对照组每日排尿次数(11.05士3.99)次、每次平均尿量(353.65士25.79)mL、残余尿量(140.16士64.83)

mL,总有效率82.45%。通过两组患者的排尿时间、残余尿量等比较,观察组的自主排尿时间比对照组短,残余尿量也相对于对照组的少,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脊髓损伤在临床中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症状,一般都是意外事故造成的,有的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周围神经受到创伤,从而导致患者的排尿功能受到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就会使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开始发生病变,出现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输尿管反流、肾积水等症状[1]。严重的有可能引发肾衰竭,致使患者死亡,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使用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2]。

如果患者的骶神经根受到破坏,就会使得低级排尿反射弧受到破坏,导致患者的支配膀胱排尿肌肉不能有效的痉挛收缩,从而出现膀胱排尿功能失效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患者自行进行腹肌锻炼,增加腹内压。在井永敏等[3]研究中指出,Crede手法就是通过患者自行进行腹肌锻炼来挤压尿液,从而将尿液排除体外,根据这一研究表明,颈椎损伤的患者要比腰骶椎损伤更容易自主排尿。同时,间歇性排尿也可以在人为的帮助下,保持在个生理空虚状况,从而防止膀胱过度充盈使得局部黏膜充血或者坏死,导致感染,还可以有效的刺激,使得尿肌反射恢复。综上所述,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是一套科学和合理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施娟,周月秀,陆静,吴爱荣,解海霞,黄婷君. 社区脊髓损伤者应用间歇导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上海护理,2012,02:21-24.

篇4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护理管理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后,引起膀胱储存和排空尿液的功能障碍,患者可表现为排尿和/或储尿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的心理上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脊髓损伤的患者的逐年增长,而且患者的年龄相对年轻化,对疾病康复的渴求度也越来越高,那么对神经源性膀胱进行正确的早期的临床管理就越来越重要。现将我科室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的护理管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2~45岁,平均年龄为34.5岁,胸腰椎损伤为8例,马尾神经损伤为10例,均为意识清楚患者,能够配合,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没有泌尿系疾病,尿常规正常,B超显示膀胱内残余尿量大于200ml。

2 护理管理

2.1心理干预 神经源性膀胱的的患者,大多数都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往往觉得难于启齿,此时护士的鼓励和安慰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原因和我们要为患者所制定的管理方案,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愈后还是很乐观的,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参与,进行自我管理。

2.2膀胱安全容量及压力测定 通过测定,初步评估患者储尿期与排尿期,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功能和膀胱感觉功能,了解逼尿肌活动性和顺应性,以及膀胱内压力的变化,安全容量的信息情况,以便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和指导。

2.3制定饮水计划 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水计划,患者的液体量小于500ml/d,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d左右,6:00~20:00平均分布。饮水时间可以与三餐同时,饮水400~500ml/次包括所有的汤、粥、果汁等,上午10:00,下午15:00可以饮水200ml左右。三餐饮食不宜过咸,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强的饮品。每晚20:00以后原则上不喝水。导尿时间一般安排在饮水后3~4h,当导尿量少于200ml不限水量。如患者为青少年或心肺功能较差者,饮水量可适当的减少。

2.4间歇性导尿计划 根据患者的膀胱容量情况,残余尿量的情况,制定导尿的时间。首次进行操作时可有责任护士进行,再次进行操作时由护士进行床旁指导,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患者可取仰卧、侧卧位、半坐卧位。选用12~16号一次性无菌尿管,常规进行手消毒,按导尿操作常规进行导尿,尽量选择小号的导尿管进行间歇性导尿,以减少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如患者的尿液浑浊或有絮状物时,应选用大一号的尿管,以便彻底引流尿液,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几率。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向患者讲解手卫生及皮肤消毒的重要性,观察患者在导尿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血尿、下腹痛、有烧灼感等不适,及时处理。

间隔时间:根据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评估,每次导尿量不超过患者的最大安全容量,一般导尿不超过6次, 每4~6h 1次,随残余尿量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当残余尿大于300ml导尿6次/d,大于200ml导尿4次/d,小于200ml导尿2~3次/d,100ml导尿1次/d,当残余尿小于100ml,可停止间歇导尿。

2.5膀胱功能训练 ①根据患者的排尿习惯,定时安排患者如厕,训练患者的排尿意识;②根据脊髓损伤平面的不同,在导尿前30min通过寻找扳机点,如刺激会阴区、手指牵张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轻叩上1/3或耻骨上区诱发反射性排尿的冲动;③代偿性排尿训练,对于膀胱顺应性较好的患者可Grede按压法,在脐下3cm处深压,并向耻骨方向滚动,同时嘱患者屏气以增加腹压,帮助排尿;④盆底肌的训练,指导患者有意识的反复进行盆底肌的收缩锻炼,增强患者盆底肌肉的力量,增加控制排尿的能力。

2.6物理疗法 中医穴位针灸30min,1次/d配合下肢肌肉的力量训练,30min/次,2次/d,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

3 效果评价

18例患者均经过5~8w的治疗后,再次评估,患者或家属能够掌握间歇性导尿的操作方法,膀胱储尿和/或排尿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残余尿量减少,患者无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4 讨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神经系统受损而导致患者排尿系统障碍的临床症状,患者可表现为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及对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的自信度。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水计划,实施间歇性导尿,训练膀胱功能的定时充盈及排空,促进患者膀胱容量的恢复,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的机会。所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护理管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收到良好的恢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指数,提升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家庭和社会,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励建安,徐光旭.实用脊髓损伤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91-198.

[2]郑彩娥,李秀云.实用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30-238.

[3]李世平.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6):18-20.

[4]吴文娜,欧志梅,邱桂花.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理论与实践,2014,11(4):150-151.

篇5

关键词: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并发症;护理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009年我国肿瘤登记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第6位,主要为老年男性,高峰年龄75~79岁,在我国超过60岁发病率明显增长[1]。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LR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它具有创伤小、术野与解剖结构清楚、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却是临床难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5例,年龄在41~82岁,平均年龄66岁,体检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经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确诊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在6~9分,全身骨扫描及前列腺MRI检查未见转移。均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8例发生尿漏,15例发生尿失禁,3例发生直肠损伤,3例发生术后出血,5例发生皮下气肿。

2 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护理

2.1皮下气肿和高碳酸血症 皮下气肿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与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使用二氧化碳气体造成气腹有关[2],皮下气肿多发于胸腹部,患者有肩背部酸痛、腹胀等不适,触之捻发音感。高碳酸血症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有影响,甚者可导致肺栓塞或脑栓塞。术后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提高氧分压,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气分析,严密观察患者酸痛感、烦躁、呼吸、腹部等情况。本组5例患者未发生高碳酸血症,在术后4d皮下气肿均消失。

2.2尿漏和尿道狭窄 尿漏的发生除了与术中膀胱颈与后尿道的吻合技术和组织修复有关外,术后导尿管的引流不畅也可导致尿外渗。所有术后患者均留置左右盆腔引流管及大气囊三腔导尿管。术后患者盆腔引流管若引流出较多黄清液体,引流液肌酐测定为尿液,则考虑膀胱尿道吻合口漏。护理措施:①妥善固定导尿管,可将导尿管牵拉于或重新调整导尿管位置,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延长留置尿管时间,确保吻合口修复好才拔导尿管;②保持盆腔引流管通畅,并观察腹部伤口敷料有无渗液,及有无腹胀、腹痛等不适,每天正确记录引流液量、性质,比较直观反映膀胱尿道吻合口有无修复好。本组8例患者通过上述方法在术后2d渗出液明显减少。尿道狭窄发生主要因为前列腺尖部的解剖分离和膀胱尿道的吻合对合有关,如果患者出现尿线变细,可行尿道扩张术。

2.3尿失禁 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尿道外括约肌受损是造成术后尿失禁的主要原因,而前列腺根治术后近端尿道括约肌破坏,括约肌暂时性的功能不全,逼尿肌功能不稳定也是可尿失禁。除了术中注意使用控尿技术预防术后尿失禁外,还应加强术后的护理[3]。首先向患者解释尿失禁是暂时性,给予安慰和鼓励,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其次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盆底肌锻炼是指患者有意识地进行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自主收缩,它可使尿道括约肌恢复其张力,使膀胱恢复到正常生理位置,影响排尿的控制力,治疗尿失禁。其方法患者在站位、坐位及卧位时都可进行,深吸气时收缩,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屏气5s,然后慢慢呼气同时放松,早中晚3次,不少于30下/次。在患者入院后就进行盆底肌锻炼,术前加强盆底肌锻炼可以降低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还能使术后尿失禁的持续时间缩短,越早开始锻炼,效果就越明显[4]。本组15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均恢复尿控能力,无尿失禁。

2.4出血 出血一般在术后48h内发生,术后应严密患者观察盆腔引流管及导尿管引流液的量、质、色,如出现引流液量增多且颜色鲜红、血压持续下降、心率增快、血红蛋白下降等,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使用止血药、输血、加快补液速度等对症治疗,保持引流管通畅,导尿管必要时行膀胱持续冲洗,以免血液凝固聚集在膀胱内,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5深静脉血栓 前列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加上手术时间长,盆腔内分离广泛,腹腔内形成气腹压力升高,因而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士需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双下肢水肿,色泽改变,肌肉深压痛等,及时告知主管医生,必要时行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其护理措施: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患者床上多翻身,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家属对患者行双下肢伸展旋转、双下肢按摩等预防措施;在术前协助患者正确使用抗血栓压力带[6],保证弹力袜平整无皱褶,穿脱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下肢静脉输液。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

2.6直肠损伤 直肠损伤在术中分离前列腺尖部或前列腺后壁与直肠粘连较重时易发生,如处理不当可造成肠瘘、尿道直肠瘘、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5],当患者导尿管引流出粪样状液体或排水样便,经直肠指检能触及瘘口,可诊断为膀胱直肠瘘。其措施: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引流不畅时行膀胱冲洗;遵医嘱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必要时行保护性结肠造口,需做好结肠造口护理。本组3例患者1例通过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行保护性结肠造口,3个月之后结肠造口回纳,均好转。

2.7功能障碍 功能障碍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年龄、肿瘤侵犯程度及范围、术中对影响功能神经有无保留等。手术前后应向患者尤其是青壮年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在术后1年功能正常者占70~80%[7],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患者疑虑,同时取得患者妻子的支持,术后多给予关心、体贴患者,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另有报道,激素替代疗法和口服磷酸二酯酶Ⅴ抑制剂[8],可预防和治疗功能障碍。

3 小结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方式之一,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技术,在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长,多为老年男性,其基础疾病较多,因此术后易发生并发症。我们认为熟练的手术技术、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和预见性护理,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且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严重性,存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平浩,赵军.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9):561-564.

[3]定益,唐崎,王名伟,等.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尿失禁的预防[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369―371.

[4]许传娜.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尿失禁的预防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31):400.

[5]李卫平,王养民,董永超,等.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并发症及处理相关文献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8):613-615.

[6]王敏英.早期应用弹力袜预防腹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59.

篇6

        肿瘤护理

        (1)延髓血管母细胞瘤围术期护理 丁亚男 杨惠清 宋思思

        (3)结扎速血管闭合切割系统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宋瑞霞 任丽娟 贾伯芹

        (6)舒适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徐守琴 陆金美 王红霞

        (8)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 李智霞 刘岩 金秀华

        (11)腹式呼吸训练结合雾化吸入预防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韦升余

        (14)循证护理在防治恶性肿瘤患者胸腔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 顾小丽 吴红梅 王翠兰

        (17)临床路径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杨靖华 黄君 沈晓燕

        (19)中心静脉导管在5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持续引流中的护理体会 丁海平 王元兰

        (22)携带式微量注射泵治疗铁过载的护理体会 郑素华 余兰芳 顾琰

        急救护理

        (25)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张丽娟 刘爱琴 孙贵凤

        (27)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43例护理观察 张慧 张旸 谭善忠

        (29)氨气中毒合并肺水肿、角膜化学性烧伤5例护理体会 蒋星美 马益慧 秦岩

        (32)热性惊厥患儿高血糖的护理对策 李红 吴国红 滕云

        糖尿病护理

        (34)糖尿病皮肤感染鲜蟾皮外敷治疗中焦虑抑郁评估与心理行为干预 李玉 张晓义 施美娟

        (37)饮食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 王晓军 章西萍 王慧琴 王爱华

        (40)藻酸钙敷料联合消炎坐浴洗剂治疗糖尿病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高红兰 施耀方 邹建英 周惠娟

        (43)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王曙娟 金冲 高萍

        专科护理

        (45)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中除颤阈值测试的管理 周燕 王玉如 翟大玲 徐金凤 胡玉芳 陈桂花 何英 殷雪梅

        (48)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干预疗效 吴灿 黄丽 蔡奕宏

        (51)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药的应用及护理 王琳 李文静 居维竹 顾凯 郦明芳

        (54)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 侯煜 徐若男 杨艳 周洁琛 张芳

        (57)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护理体会 陈秋华 刘若琴 王英

        (60)精密避光输液器预防α-硫辛酸液输液反应的效果观察 杨金芬 雷薇 娜西玛·热斯巴依瓦

        (6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的护理配合 蒋新香 陈海燕 丁岩冰 张献梅 邓彬

        (65)临床护理路径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的应用 徐艳 孟秀凤 周明芬 焦虹霞

        (68)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耿秀霞 白玉琴 顾珍凤

张素

        (71)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近期临床影响的观察 任慧 王敬荣

        (74)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许艳 孙金荣 陈爱民 包美华

        (76)心理干预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 邱海燕 陈芸 陈文琪 洪善娟

        (79)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原因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殷志萍 陈爱民 袁培云

        (82)阅读疗法对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耿在香 杜爱英 王艳红 陈永静

        (85)足底静脉泵预防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孟小敏 王德付

        (87)动静脉足泵对创伤骨科骨折患者肿胀的临床疗效 吕亚 陈丽华 张彩娟

        (89)1例右侧大量血气胸伴右侧股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护理 董青苗 周守志 严兆娴 吴翠芬

        (92)全程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脾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影响的研究 吴建中 张爱萍 李静

        (95)肛肠科使用镇痛泵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中西医结合的循证护理 侯辰英 凌艳 谭妍妍

        (97)产后盆底肌肉松弛症的康复治疗之影响 左玲 凌桂凤 任卫娟 夏顺珍

        (99)门诊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护理干预 周菲 蒋志琴 冯娟

        (102)中药淀粉浴辅助治疗婴儿湿疹效果观察 张秋婷 刘丽华 刘雪莲

        (104)浅析护理干预对picu患儿家属焦虑心理的影响 朱媛媛 杨小红 陈霞

        (107)健康教育路径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钱莉 储冬吟 鲍凤香

        (110)鼻内窥镜下治疗反复鼻出血的护理体会 朱艳峰 许俊芳 王静静

        (112)特发性黄斑前膜行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周筱琳 谢玲 杜惠芬

篇7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泌尿系感染; 间断导尿;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085-02

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排尿障碍,在经过临床治疗后,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期间因导尿管的长期留置,所致泌尿系感染临床比较关注,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常导致肾功能不全,对有内固定材料的患者,泌尿系的感染会引起手术部位的感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长期导尿管留置,除了增加泌尿系感染,还会引起泌尿系的结石,增加住院费用,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本研究对2010年5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9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泌尿系的护理,并进行排尿训练指导,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9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男51例,女18例,年龄17~67岁,平均(47.12±4.55)岁;其中高处坠落伤34例,车祸伤23例,自行摔伤12例;平均住院时间(28.23±8.92)d。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定标准,均确诊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其中颈脊髓损伤40例,胸脊髓伤29例,其中58例行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1例行保守治疗。住院前期均留置导尿管,手术患者术后开始行间断性尿管夹闭试验,锻炼排尿功能,非手术患者从明确治疗方案时开始锻炼膀胱功能。

1.2 方法

术后第2天开始行定期夹闭导尿管,每次排尿时嘱患者主动吸气做增加腹压练习,协助排尿训练,训练5 d后拔除导尿管。指导患者规律饮水,绝对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并进行间歇导尿,间歇定时为4 h。导尿前先行膀胱训练,主要有行为技巧、反射性排尿训练、代偿性排尿训练(Valsalva屏气法和Crede手法)及盆底肌训练等。让患者身体前倾,快速呼吸3~4次以延长屏气,增加腹压时作1次深吸气,然后屏住呼吸,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这样反复间断数次,直到无尿液排出为止。对于逼尿肌反射低下的患者用Grede手压法,先用指尖部对膀胱进行深部按摩,可以增加膀胱张力,再把手握成拳状,置于脐下3 cm处,用力向骶尾部加压,患者身体前倾,并改变加压方向,直至尿流停止,而后行导尿,记录残余尿量。残余尿量在80~100 ml以下时,停止导尿[1]。若膀胱训练过程中出现全身大汗、血压升高、头痛、颈前区皮疹等自主神经反射过度的症状,要停止训练,立即进行导尿[2]。除出现自主神经过度反射外,每次导尿前,用手叩击耻骨上区,以促进建立排尿反射的触发机制,建立反射性排尿,促使出现自发性排尿反射[3]。通过增加腹部力量来提高膀胱压力并使膀胱颈开放而引起排尿。通过患者的主观控制或功能锻炼来改善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从而达到下尿路功能的部分恢复,减少下尿路功能障碍对机体的损害。

所有患者术后当天即查一次尿常规及细菌计数,此后每5 d复查一次尿液分析,如有发热、尿色浑浊,及时复查尿常规。监测并记录患者体温,对出现的下腹痛、尿失禁症状加重、膀胱痉挛症状加重、尿液混浊伴异味、肾区不适或扣痛、全身乏力不适等症状,及时行尿常规检查及尿培养。

1.3 评价标准

本组所有患者住院期间都获得完整资料,重建排尿功能和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得到完整有效的记录。叩击下腹部能排尿示排尿功能重建成功,否则视为排尿功能重建失败。泌尿系感染诊断:晨尿中段清洁标本,离心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高倍视野,或细菌定量培养,菌落≥105/ml,同时至少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两个:发热、下腹痛、尿失禁症状加重、膀胱痉挛症状加重、尿液混浊伴异味、肾区不适或扣痛、全身乏力不适。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61例(88.41%)患者重建排尿功能,8例(11.59%)观察期内排尿功能重建失败;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排尿重建成功者中有21例(34.43%),失败者中感染率为6例(75.00%)。排尿重建功能成功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重建失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无论手术与否,都可以通过膀胱功能的训练,成功摆脱导尿管,部分或者完全恢复膀胱反射,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多见,其功能恢复快慢在临床上非常重要。由于留置的尿管长期在体内刺激,导致膀胱防御机制减退[4],其感染率相当高。除了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花费,对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内固定物的安全,而这种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仍为临床一难题[5]。

针对排尿障碍,目前临床常用的办法是放置导尿管。长期的放置导尿管,容易发生逆行性尿路感染、慢性膀胱挛缩及膀胱结石等并发症。其多因尿道外口存留的细菌,沿着导尿管逆行上至膀胱,造成感染。鲍镇美[6]的研究表明,长期留置尿管膀胱内壁可出现种植型细菌菌落,其表面的大面积生物膜的形成对长期使用导尿管患者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尽早拔除导尿管是去除细菌生物膜的有效方法。反复泌尿系感染及输尿管反流可导致肾功能不全,常常导致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社会危害重[7]。

如何尽快重建排尿功能,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圆锥,受高级中枢大脑的调控,圆锥以上的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系接受高级中枢调控的传导通路受损,存在部分传导束的功能,但低级反射的传导通路完整。故脊髓休克期一过,患者的低级膀胱反射功能即随之恢复,这为尽早拔除导尿管进行间歇导尿训练提供了理论支持[8]。

伤后尽早拔除导尿管,在间歇导尿训练时通过叩击下腹部触发排尿功能,促进排尿反射的恢复,并可以在传导通路未建立前完成脱离导尿管的排尿。在本组69例患者中,61例(88.41%)患者通过重建反射训练,较早成功地脱离了导尿管,有效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拔除尿管后,训练患者将膀胱内的残余尿量用物理加压的方法挤出,可以有效防止感染。长期滞留在膀胱中的尿液为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减少残余尿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关键[9]。在训练中的做法就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实践也证实了其对于泌尿系感染控制的有效性。患者拔除导尿管,进行间歇导尿或自主排尿,使得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重建排尿成功者感染率34.43%,明显低于未能脱导尿管者(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排尿反射功能的尽早建立,实现了患者的自我独自排尿,降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同时增强了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降低了护理成本。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该处理方法简便易行,临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吴志文,刘雪梅,刘根林,等.脊髓损伤患者的清洁间歇导尿[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2):93.

[2]方玉美,徐祖豫.间歇导尿的护理管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9,5(4):166-167.

[3]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942.

[4]吴阶平,马永江.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43.

[5]沈蛇凤,袁蓉,陈柯.间歇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0,36(17):2102-2103.

[6]鲍镇美.加强尿路感染的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6):325-328.

[7]郭友仁,张树朝,孙淑敏.外伤性截瘫晚期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0,5(5):227.

[8]关骅,唐和虎.脊髓损伤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6(4):17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