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开发专业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开发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开发专业

篇1

1.1微课程起源

在对全美国多所学校和培训机构,关于教学模式的效率的调查上,其结果显示在传统课堂的面对面教学,混合学习以及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这三种教学模式中,最高效的是混和学习模式,而效率最低的则是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这个结果令我们开始思考传统的模式是否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而网络的普及,是否也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改革。推进混合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开发或者采购平台解决,但是资源的缺乏与不普及使得混合教学模式的推进成为瓶颈,所以,微课的出现为当下的种种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微课是伴随教育信息化发展到Web时代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与课程表现形式。

1.2微课程现状

国外的微课发展起步较早,而且网络技术发达,现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以各种技术方面较为成熟,并且已将微课成功应用到“颠倒课堂”、“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中。其中的代表就是可汗学院教学模式。日前,国内微课还处于萌芽时期,没有大规模应用和成熟模式,对此方面的探索也非常少,但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加以改进,我国的微课研究在将来还是有很大的前景和发展空间。针对我国现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现状还有我国目前正在倡导的建立学习型社会而言,微课会像很多工具软件一样被人们逐渐接受,通过电脑手机平板,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微课必将成为一种全新的休闲教学方式。

1.3微课程特色

微课是既是全新的资源类型也是全新的课程表现形式,它的与众不同在于微课的资源小。资源小是指微课视频及其配套的其他课件在移动存储器中所占的空间小,一般来说总容量为几十兆,可以在笔记本,MP4或者手机中存放,所占空间小,所以一个存储设备可以存放多个微课资源。正是由于微课的这一特点,所以微课可以方便随时使用,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不受传统的课堂及老师的约束,上课时间也更为灵活。微课的教学内容也更为主题突出,完整。它整合了上课时的课程,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反馈,并且还有一些教育专家的点评和指正。由此构成了一个个单元资源包,这使得微课资源更具备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微课把抽象的教学,更为形象的呈现给学生,是学生更易于接受,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很多。

2计算机专业微课程开发和运用

2.1微课程意义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普通教学方法偏于大而全的讲授,缺乏知识的分解和精细讲述,将课程的知识模块化分解,再按照知识体系系统讲授,适应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出现就变得十分必要。对于老师,微课程的开发与制作是一种总结与提炼,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老师有机会尝试多元化教学方式,同时也让老师的教学与备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课程制作的过程之中,也让老师在自己的专业知识讲授方式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微课程的意义就变得更为重大,因为高职类型的学生往往面对计算机课程的抽象大信息量知识时,变得无所适从。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手段,学生既可以把普通课程在课程中尚未完全掌握的课程利用分散的时间点去进行补充性的学习,反复巩固,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对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讲解进行选择性学习,体现了微课程对传统课程讲解的有利补充,提高了普通课程学习中学生基于兴趣的选择性学习方式。是对传统课程学习补充与升华。

2.2微课程设计

计算机课程微型化的设计,首先要清楚服务对象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职类的学生,学习专注度和兴趣、专注度教差,所以一切的出发点都要从学生方面来考虑。微课程设计时要进行知识点的提炼和完整性讲解设计,它不是对整个课程知识点进行阐述。微课程的时间设计要短,最好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它的重点就要对提炼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所以在微课程设计中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要提炼、具象和层次化,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对知识一定层次的理解。其次,微课程的制作要对其中的关键词或者代码等进行标注或留白,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其次,微课程的设计必须要与普通教学课程相辅相成,要实现有机的结合于与联系,在普通课程中,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程来回答。或者是在微课程中对普通课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解析,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微课程还要条理清晰,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怎么做。最后微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把微课程的难点链接到课程多方位学习资源中,让学生更容易发现或组织学习资源。

2.3微课程开发运用

进行计算机专业微课程的开发时,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确定要开发的微课程要讲述的内容或者是主题,然后根据要讲述的内容,再进行详细的展开,划分为若干个模块进行内容的讲解,并在每个模块中设计作业和练习的互动,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微课程的制作以视频录制为主,形式不限,重在设计,可以录制屏幕,也可以讲解和屏幕演示同时演示,录制完成以后要有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学生可以点评微课程,对课程中的不足或者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点评,让教师及时进行修改和改进微课程。微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为通过网络视频来教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就不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但是在制作微课程时,教师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是视频教学,所以视频中要以课件的显示为主,尽量不要过多的显示教师,其次针对重点、难点部分要进行稍微长时间的显示,以便学习者难够有时间反应,不至于更不上讲解思路。(2)录制微课程的分辨率要清晰,录音环境要安静,知识点展示对比度要强,画面要生动,保证微课程视频的展示效果。(3)计算机专业的微课程许多知识涉及到实践,因此教师除了对普通课件进行讲述外,对要对实践的部分要进行重点演示,让学生便于理解。(4)微课程视频录制完成之后,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剪辑,提高观赏性,采取学教师多方位的课程效果审查,再用技术手段改进演示效果,形成最后的微课程。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软件开发;能力培养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软件行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行业,其技术性主要体现在隐性的思维过程中。从企业角度来看, 软件企业的工作过程是按用户需求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完成项目计划的生产过程;从职业角度来看,技术人员(高职培养目标――程序员)的工作过程是对具体工作任务(如功能模块、算法等)的计划、分析、编写代码的劳动过程。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起步晚,加上受到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传统的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以学科体系为核心,而高职教育的定位则要求体现职业性与学科性的结合,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在教学实践中,没能注意这两者的差别,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了缩减版的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以电子信息类学科为例,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过于强调学科系统化,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工作过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足,严重地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1 高职教育能否培养计算机软件开发所需人才

有人认为高职学生的入学水平低,难以培养出软件专业所需人才,软件专业人才只能由本科培养。这种观点没有认识到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软件产业既要有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项目分析师和程序设计师,他们由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也需要大批写程序代码和用户手册的底层程序员,他们占软件专业人才总数的90%,可以由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培养。

本科与高职教育的专科不仅仅是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而且是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方向等都有不同。本科开设软件专业是培养计算机软件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与系统运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科教育按照计算机科学的体系来设置课程,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运行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我国高职教育开设计算机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测试、系统维护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软件专业高职教育按照一般程序员的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编程技术的知识和方法,理解计算机软件工程思想和软件规范设计要求,熟悉数据库技术、通用软件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工具。

如果把高职教育办成压缩型的本科,对于入学水平相对较低,学习时间短的学生,要在知识体系方面达到本科毕业生的水平,这条路自然行不通。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观念,不能把本科的学科本位评价观念和标准用于对高职教育的评价,而应该根据软件行业的需求,用能力本位评价观念对待高职教育。只有真正按照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可以把一些专科学生培养成计算机软件的高职技术人才的。有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香港专业教育学院(IVE)是全港最大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设的软件工程专业类似内地的高职教育,招收中五学生(相当于内地高中毕业),全日制学习三年。这个专业多年来一直为香港的企业输送大批程序编写员,他们当中不少人后来晋升为系统分析员或初级管理人员。这个例子说明高职教育是可以培养出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

2 软件开发能力结构分析

对软件开发能力进行分析,要结合软件开发阶段的特点及开发过程的特点,并要结合软件开发的不同形态。下图中列出了不同学习阶段软件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如根据软件技术的学习阶段进行能力分析,每个后续阶段都在前面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能力。另外,要逐步实现从个人能力到团队能力的过渡。

图1 软件开发能力结构图

在能力培养时,程序设计阶段仅仅是初级阶段,对应的能力要求仅仅是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与算法能力等,这时的程序设计只有几个程序文件的形式。而后两个阶段则在文件数量、程序规模等方面增加了很多,其能力要求与能力培养大不相同。进入软件开发阶段后,则需要重点对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这时应强调软件的总体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职业活动,并引入团队开发与管理等领域,此阶段的过渡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飞跃。

在程序设计阶段的学习,重点在程序设计与算法能力培养;在软件设计阶段要进行团队开发则需要设计、管理、交流协同、文档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应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需要在实际开境下进行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设计、创造这个学习情境,是我们要重点探索的内容,要切实做好软件开发的工学结合,落实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模式,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的目的。另外,系统应用阶段需要将软件系统本身作为一个应用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实施、应用等,此阶段对应的岗位类型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总之,各个阶段的能力与要求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高职院校应把培养的重点放在程序设计阶段和软件设计阶段上,而不用强求全面。

3 用职业教育的方法培养软件蓝领

高职计算机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职业认证。按照软件产业国际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授课,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到企业后不需再培训就可以上岗操作,从而保证企业的人才需求。突破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在校期间要受到充分的职业教育训练,为此必须改革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不用追求全面化、体系化。通过三年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编程的知识和方法,深刻理解计算机软件工程思想和软件规范设计要求,熟悉数据库管理技术,精通二三门先进且通用的软件编程语言或软件开发工具,并能熟练应用于软件工程开发过程。

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跟踪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保持与企业的联系,保证人才培养的先进性,注重调查和跟踪市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与I T 先进技术同步发展。例如印度的AOTECH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教育培训机构之一,它由600 多位专家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编写教材,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负责市场分析,三分之一的人负责与国际著名的I T 企业保持联系,三分之一的人根据市场分析和企业调查的结果编写教材。这个公司成立16年以来,教材更新了20版,目前教材更新的周期是半年。然而我国目前高校的计算机软件的教材通常由教师自己决定,或者由教研室、教学院系指定。实际上,教师个人、教研室、教学院系、甚至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大范围跟踪企业、调查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职物流专业 计算机技术 现代物流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80-01现代物流是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为前提,正是有着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才促使着现代物流业不断朝着高效、快捷、低成本、全球化、一体化的科学体系发展。可以说离开了计算机技术,就不能实现物流的现代化。对于一名适应社会需要的中等物流专业技术人才除了掌握必须的物流专业课教学知识之外,还必须熟练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因此,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必须重视计算机相关课程开发。

1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广泛应用

(1)现代物流设备是在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机械学科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的设备,高度自动化的现代物流设备的广泛使用,越来越要求物流工作人员不但要具有高素质的物流专业能力,还要具有电子、计算机等综合专业素质能力。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物流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①计算机网络技术促使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是IT时代的一种基于网络的交易模式,目前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不断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来扩大其信息品种。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其对计算机网络要求将越来越高。

②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③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在获得某种物流服务时比以往更加便利,更加周到,操作更为简单,从而实现物流的增值服务。

④计算机网络促使物流社会化、全球化,降低物流成本;促使物流企业要改善运输基础设施和设备(如修建高速公路),优化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设计合理的流通渠道,减少环节,简化过程,以提高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3)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数据采集的条形码系统,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微型计算机、互联网、各种终端设备等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都在日新月异地进步着,在此过程中,作为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的计算机技术必然要为专业物流人才所重视和熟悉。

(4)现代物流管理是基于计算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而进行的,物流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需要专业的物流知识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相结合,充分准确使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应是物流从业人员要具有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物流从业人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操作,只有这样,我们的物流从业人员才能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2 中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1)中职物流专业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物流实践工作第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课程体系构建要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要满足市场需求。

(2)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专业年轻,所学专业课程与一线工作有脱节,课程设置有待完善。这需要我们基层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以完善中职物流专业的理论指导,适应社会对初、中级物流人员的专业需要。

(3)目前,中职甚至一些高职院校,对于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忽视计算机课程的开发,只是简单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像网络技术、数据库知识、物流信息系统软件等现代物流工作中离不开的专业课程被抛于一边,这显然与当今现代物流工作与计算机应用的密切关系不相适应。

3 计算机课程不能有效设置与开发的主、客观原因

(1)物流专业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对于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方面意识不强。许多物流教育工作者,理论教学中重复强调着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但在贯彻现代物流教学改革中,却仍然停滞在传统物流的教学体系,忽视现代物流业是与诸多高科技产业的结合产物,忽视计算机在物流工作中的应用广度与深度,对于中职教育,我们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教育思想与理念,适应21世际对人才的需要。

(2)中职学校硬件条件不够,制约许多专业课程的开发。许多中职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计算机房数量有限,计算机专业的班级上机课还不能完全保证,其它专业的计算机课就少开发些吧!另外,像一套物流信息实训系统教学软件价格实在不菲,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只能让学生留着今后工作中再去学吧!无奈中,我们的毕业生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3)中职许多学校软件条件不足,既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又具有专业计算机水平的教师不多,能够融会贯通的将计算机知识应用于物流教学中的教师不多,造成物流专业计算机相关课程不易开发。

4 中职物流专业开设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几点建议

(1)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满足一线实践活动,适合社会、企业需要为开设方向,要与时俱进,群策群力、及时调整。

(2)针对目前计算机教师不懂物流,物流专业教师往往计算机专业水平又不高的现状,学校可以采取加大教师外出培训,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师相关素质的做法;也可采取录用既有一定物流实践经验又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做课讲堂的做法。

(3)目前,建议物流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网络基础、网页制作、数据库、物流管理模拟系统、电子商务等,同时建议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证书。

物流专业发展历史不长,对于我国更是新生专业,从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商学院)第一个物流班在全国诞生至今也不到20年的历史,中职物流专业的开设更是新生专业的新生,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整体经验不足,摸着石头过河是正常的,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用发展的眼光,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不断完善中职物流专业体系,使课程设置更适合社会的需要、企业用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课程设置; 阶段;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5-pppp-0c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y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Web Site Development

- Suitabl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ENG Li-ming, GAO Tian-zhe

(Panjin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Panjin 124010,China)

Abstract:It’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et of curriculum which is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strongly applicative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he major developing of vocational computer and adapt to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First, the investigation is made to career needs and according its result the infrastructure of knowledge is generalized. Second, the cours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is specialize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adjusted. The goals are to optimize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and promote their theory level and actual working ability.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curriculum is tested after several semesters’ practice and the feedback of enterprises. It’s also a reference to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similar colleges.

Key words:curriculum; stage; teaching goal; knowledge system; teaching method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逐步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相对而言,高职的计算机专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萎缩的态势,如果从高校自身办学因素的角度分析:粗放型、宽口径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办学上很有特色、比较成功的各院校高职计算机专业均在课程上具备着很强的针对性,这也正是“特色”所在。

我院计算机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一直进行着思考与调整。近年来,根据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及对相关企业与毕业生的座谈、调查,发现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各行各业都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或宣传自我,通过网站推销他们的产品或公司,网站的设计和维护在IT行业中占据着很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也较大。因此,我们拟定了以“网站开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 课程整合

以“网站开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该体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站开发所需的“前、后台”两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网站建设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小规模项目从设计到制作开发的全部环节,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迅速融入开发团队;缩短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为社会培养网站设计和开发的合格人才。为此,根据本专业的现有课程,结合该领域的发展需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整合。确定了新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必修课程:

1)核心课程:HTML/CSS、,通过这两门课使学生掌握网站程序开发技术,达到熟练组织前后台代码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C#、SQL Server数据库,这些是完成程序设计与开发的必备知识技能。

3)必修课程:办公软件、C语言、PhotoShop、Flash、JavaScript、网络基础与应用、Java基础,通过这些课程一方面充实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知识,掌握软件、硬件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与思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实际就业中,即使学生不从事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这些知识与技能也是其日常工作中必须熟练掌握的。另一方面它们也是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的辅助课,为日后学习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体上,将课程体系分为以上三大部分。分阶段进行,详细制定每阶段的教学目标,各阶段内容自成体系,又层层推进、逐步提高,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掌握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并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最终确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

2 课程实施

我院整体上实行“2+1”的教学模式,实际校内教学时间有两学年,第三年可根据情况选择在校内外实习。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重新修订了各个模块的教学计划,将课程分散到不同阶段有序进行,并进一步制定了每学期乃至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往开始新课程时,都是由教师立即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而此次经过研讨,并认真考虑后,决定给每门课程都加上一节“入学指导”课,即在开课之初,教师便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目标等信息清晰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方法、不同阶段的重点、难点及自己应达到的目标。教师教学思路明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这样做更便于课程的展开,也加强了师生间的配合。

2.1 第一阶段

1)目标:理解文件、文件类型、程序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以及基本的图像处理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能满足独立应对日常计算机办公的需求。学生要通过一级B考试,和“CIW平面设计专家(PhotoShop)”的认证考试。

2)课程及主要内容: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C语言程序设计:Turbo C;PhotoShop:图像处理、图像类型;应用软件:介绍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常用的各类软件与技巧,如安装卸载、压缩、下载、音频、视频播放、邮件收发等。

办公软件课的重点放在Excel上,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织数据的基本特点,为数据库的学习做准备;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熟练进行文档的编辑及处理,今后能胜任办公文档处理与编辑工作;Turbo C是本学期的核心课程,学习目标是充分理解顺序、选择与循环三种基本的程序结构,并熟悉C语言的语法特点,能够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PhotoShop课程中要着重讲解“.gif”、“.jpep/.jpg”和“.png”三种图像类型的特点与应用,为网页制作课程奠定基础;应用软件则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阶段并不完全将课程平行开展,只有“应用软件”课在每周以类似讲座的、较为轻松的形式一直持续。首先在前五周只开设办公软件课,并结课;从第六周至学期末开设C语言;从第十一周至期末设置PhotoShop。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与高职有着极大的区别,而第一阶段正与第一学期对应,要以打基础为主,这就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这种方法可以在不缩减课时量的前提下帮学生逐步适应与以往不同的学习方法与内容,并能很好的完成学期任务。我们称这种分阶段完成课程内容的授课安排方式为“小学期”。

2.2 第二阶段

1)目标:能够熟练创建静态网页、初步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与操作。

2)课程及主要内容:HTML/CSS:(静态)网页制作;C#: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思想;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创建与操作;Flash:动画相关概念与基础。

HTML/CSS是本学期的核心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对象,要求教师将“Web标准”作为最重要的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并以此指导全部实践操作,此外,在作业布置与考核方面要结合PhotoShop进行,以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与能力(详见辽宁高职学报2008年第12期《高职院校网页制作类课程教学初探》);C#是在上一学期的C语言基础上讲解,并将重点放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上,为此后的网站后台程序开发做准备;SQL Server数据库也是本学期的重点之一,但将内容落实在基本操作上即可;Flash作为辅助课程出现,不作为重点,与上学期的“应用软件”课程地位类似。

本学期可以说是内容最多、任务最重的一个学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和内容上都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中,部分课程仍以“小学期”的形式开展课程内容,比如SQL Server,只是在时间间隔上大幅降低。对本学期教学效果的把握关乎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第三阶段

1)目标:理解网站的开发过程与特点,逐步熟悉各类技术的综合运用。

2)课程及主要内容::比较前沿的动态网站开发技术,熟悉其原理及特点;SQL Server课程设计:学习并实践数据库设计与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网络基础与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掌握基本的服务器搭建,认识各类网络软、硬件产品等;JavaScript:基础知识与应用。

是最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分配了较大的课时量与教学内容;SQL Server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据库的理解与应用,并提高操作水平,尤其以“SQL语句”的掌握最为关键;网络基础与应用作为辅助课;初步接触和了解JavaScript在网页特效方面的应用。

2.4 第四阶段

1)目标:理解“三层架构”的思想,能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熟悉各个流程与环节;对比了解JAVA与.NET的异同。

2)课程及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项目开发实践;AJAX:基本原理与应用;JAVA:JAVA程序设计基础。

经过几个学期的积累,在开展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将BS系统的“三层架构”思想作为重点介绍,并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与掌握,最后利用所学相关知识独立完成实训项目开发;在之前的JavaScript基础之上,让学生初步接触AJAX技术,达到能够了解基本原理并掌握基本应用即可,在以后需要进一步调整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将JAVA课程作为辅助课出现,仅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内容即可,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此外,为了尽可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还在课程考核上与相关认证、资格考试相结合。并在全部四个学期结束后,为愿意深入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提供了校内实习的机会,得以与教师一起参与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实践经验与能力。

3 不足与展望

以上即我院计算机专业在新时期为适应市场并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而做出的大胆改革与尝试。这种变化是建立在细致的调研、考虑及广泛探讨基础之上的。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一些课程的考核时间不能保证与全院统一要求相适应,又要在学期中调整实践课的上机安排,为教务处、实训中心等相关部门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需要继续完善与协调,但此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也有能够在未来将其调整到理想的状态,并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备专业技能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白金牛,李惠萍,王培吉. 下利用动态网页技术生成静态HTML页面的方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1):79-81

[2] 熊建英,姚磊岳,胡剑锋. 纯C#技术下HTML页面动态生成的实现[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0):61-63

[3] 郭广军,谢东,李魏豪. 基于CMS 的网站系统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1(11):2500-2502

[4] 刘瑜,陈.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及实现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24(1):68-71

[5] THEWS D. Build Your First .NET Windows Service[J]. Visual Studio Magazine,2005,15(2):20-22

[6] DAVIS A. Write a better Windows Service[J]. Visual Studio Magazine,2005,15(12):67-72

篇5

关键词:网站开发;课程设置;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近几年,就业市场对网站开发人才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各高职院校计算机系中普遍都开设了网站开发方向或专业课。网站开发课程实践性极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快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网站开发属于应用型、操作型技术,基本不涉及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因此十分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但由于各院校的师资情况、实训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院校网站开发课程体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没有固定的模式。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网站开发类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网站开发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实践。本文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网站开发方向课程体系构成为例,对网站开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重点介绍了网站开发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分析了课程体系的构成及每门课程培养的目标和教学要点,主张通过3个学期的时间,采用课程深度逐次递进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教学,使学生从浅入深地掌握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态网站程序开发、网站推广及服务器维护等网站开发相关技术,最终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网站开发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2课程体系整体设计

高职院校网站开发人才的培养,应当根据当前市场上网站开发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灵活、科学地设置课程。网站开发作为一门计算机综合应用技术,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大量相关知识和技能。如网页美工、版式构成、平面设计、网页动画、静态网页制作、网站程序开发、网站与推广等。这就决定了网站开发人才培养绝不是靠一两门孤立的课程就可以完成,而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网站开发所涉及的知识从浅到深依次包括静态网页设计制作、动态网站程序开发、网站推广及服务器维护三大部分。反映到教学计划中,这三个部分可以作为网站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应一个学期,每一个学期设置若干门课程。这就构成了网站开发整体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流程。其中,第一阶段培养以静态网页制作为主的初级网站开发人才;第二阶段培养具备Web编程能力的中级网站开发人才,第三阶段培养综合性高级网站开发人才。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

3课程体系构成

3.1入门期课程设置

入门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静态网页设计、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基本的HTML语法和常用HTML标记,对CSS和Javascript有一定了解。本阶段主要开设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

 版式构成与平面设计

网页设计与网页制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注重艺术设计,后者注重技术实现。对于前者而言,网页设计是一门视觉设计艺术,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艺术设计素质的培养。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专业网站开发方向就设置了“版式构成”、“造型基础”等艺术素养课,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

在网页的技术实现阶段,必须依靠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等)将设计图转化为具体页面,因此要求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种平面设计软件。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系中,很多专业都开设平面设计课程,因此该课程可以作为整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不需要在网站开发方向中单独设置。

HTML语言是网页设计的基础语言。网站开发方向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HTML语言(包括基本的CSS和JavaScript)。由于课程门数的限制,单独开设HTML语言课程是不太实际的。最好的办法是将HTML语言与网页编辑工具(Dreamweaver、FrontPage等)结合起来,合并为一门课程。在讲解网页编辑工具的同时讲解HTML语言。这是在下一阶段学习网站编程语言的基础。

3.2提高期课程设置

提高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至少掌握一门Web编程语言,熟悉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数据库操纵语句,能够比较熟练的应用Web编程语言和数据库进行动态网站开发。本阶段主要开设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

 Web编程语言

当前流行的Web编程语言有ASP、PHP、JSP、等。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不可能全部掌握,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师资特点进行选择。我院从2005年开始由ASP语言转向PHP语言,也尝试性的开设了。根据实践情况来看,由于以C#语言为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PHP语言由于简单易学,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再加上PHP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迅猛,该语言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人才需求量也持续上升,因此可以作为Web开发教学语言的首选。

 数据库

数据库是动态网站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站开发方向必须开设数据库相关课程。但是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以某种具体的数据库产品为例,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数据库操纵语法。

具体选择哪一种数据库产品进行教学,也要与开设的Web编程语言相联系。如以为教学语言,则可以选择SQL Server或ACCESS作数据库。如以PHP作为教学语言,则可以选择MYSQL数据库。如果以JSP作为教学语言,则可以选择Oracle或者MySQL数据库。根据我院近几年的实践经验,SQL Server和MYSQL都是理想的选择。

3.3拓展期课程设置

拓展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静态网页设计和动态网站开发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知识拓展,了解并掌握网页Ajax异步通信编程、动态网站模板(如Smarty)、网站与推广、搜索引擎优化(SEO)及网站安全等前沿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高级网站开发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本阶段主要开设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

 Ajax技术和高级JavaScript技术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最近几年快速流行起来的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的技术。该技术对于改善客户体验、创建交互性强、交互界面友好的网页具有重要作用。要成为网站开发的高级人才,就必须掌握Ajax编程。而Ajax编程也是以高级JavaScript技术为基础的。Ajax和高级JavaScript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模板技术

虽然Dreamweaver中也有模板的概念,但是它与动态网站开发中的模板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动态网站开发中,用模板技术实现HTML代码和动态脚本代码的分离。即“美工”与“程序”的分离。模板技术在团队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同时使用模板技术对于优化大型网站程序的结构、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网站开发综合性人才,必须掌握模板技术。

在基于PHP的网站开发模式下,使用最为广泛的是smarty模板类库。我院在网站开发方向第3学期中开设smarty课程,培养学生的高级网站开发能力。

 网站与推广

在拓展期,不仅仅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网站,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好网站。这就是网站的与推广方面的知识。如域名、虚拟主机的管理,ICP备案的申请,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SEO)等。其中SEO是一个重点。使学生掌握如何最大限度地让网站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并排名靠前。

 服务器管理

仅仅掌握网站开发的技术,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网站设计师。网站设计人员必须对Web服务器有一定地了解,才能在设计网站时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在拓展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Web服务器知识,如Web服务器的分类、运行机制、安全性等。

通过本节所述可以看出,拓展期包括大量教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相对比较零散。由于课程门数的限制,不可以能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开设一门课程。但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跨度较大,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可以囊括以上全部内容。因此在实践中,我院多媒体专业教学团队自行编写了拓展期的授课讲义,每个知识点用一章或两章来介绍,很好的解决了开课难和选教材难的问题。

4 结束语

各院校网站开发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但总的来说,必须通过一系列课程的设置,形成一个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结构科学、开课顺序合理的课程体系。使网站开发教学始终按照一条清晰的主线进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多媒体专业网站开发方向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在入门期开设美工设计和Dreamweaver课程,在提高期开设PHP+MYSQL课程,在拓展期开设Smarty、xAjax等课程。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技能网站开发人才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侯冬梅,刘乃瑞.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5(7).

篇6

本文结合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求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及提升软件开发能力,从而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拓宽就业口径。

关键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软件开发能力;实践教学;就业

1研究意义及问题分析

在认真分析就业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数学院系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数学本科生的就业问题。切实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目前,从已毕业的数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看,从事软件开发行业的人居多,而其中约有80%左右的学生是去市场上软件开发方向培训班培训过的,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和费用,数学类专业有必要设置具有特色软件开发方向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根据就业市场所需积极进行数学类专业软件开发方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数学本科生的综合竞争力切实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出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软件开发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具有软件开发背景的综合性数学人才;使得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独具风格和特色的教育培养模式,给用人单位明确地显示数学类专业学生在从事软件开发时的优势。数学系的学生到软件企业中大多作软件设计与分析工作,这部分人才在软件开发行业紧缺,而计算机系的学生做程序员的居多,原因就在于数学系的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强,数学思想的建立比计算机系学生强,这是数学专业学生从事软件开发的优势,也是培养数学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意义所在。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与特色课程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尊重数学学科教育的发展规律,强化学生数学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就业,瞄准社会对数学类人才的规格要求,注重应用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专业定位上,坚持:强化数学基础,兼顾专业类别,突出因材施教,培养综合能力的办学原则。根据就业市场所需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把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与市场接轨。2.1设定该专业软件开发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不仅能进行数学理论研究,同时会运用计算机工具,更主要的是他们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进行软件开发、信息管理与处理等。这是既有别于数学专业又有别于计算机专业的特色。突出数学专业学生的思维优势。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稳定、培养、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一批既懂数学又懂计算机的教师队伍,为专业教育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2.3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算法设计分析能力:通过开设数学分析、离散数学、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数学模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学生具备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上功底扎实,在软件编程上的优势尽显,项目的设计模式格外地优化,程序逻辑条理也格外地清晰。因为数学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程序设计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无论从事什么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必要的。

2.4构建合理的软件开发方向的课程群,培养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通过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与Java)、算法设计和分析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算法、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开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数据库编程,加大学生综合系统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中小型软件系统的架构、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掌握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系统编程能力。

3软件开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与行业人员合作的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精讲多练、机房授课、项目式考核等。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探索基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包括专业实验室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做到把课堂搬到企业去,把理论用在实际。针对目前软件开发方向应用广泛的语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重点开设C语言、C++、Java、软件工程具有适应市场的竞争力的课程。这些课程能很好的与就业市场对接。我院已经有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达内科技培训机构大庆分部;哈尔滨承德培训基地。大一实践课程设置:19周至22周,实践课程以Java程序设计为列。校内60学时的Java基础教学,边教边练,随堂消化。使学生掌握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熟悉Java类库中最主要的类,掌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特点。“Java技能实习”通过几个Java小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Java编程能力,加深学生对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解;大二已有Java基础的学生去达内实校外训基地,由校外指导教师指导项目实战。做到校内校外的课程安排有机结合,不脱节。同时通过走访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工作单位,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势。充分发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大三暑期,学生实训走出去,去一些公司实习,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为大四就业打下经验基础。

4结束语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结合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特设置了该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调整了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融入软件编程,体现专业特色,改革了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并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改革思路是行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类课程的兴趣,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大了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培养出有一定数学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从事软件行业的人才。实现推动数学类本科专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立华,刘艳芹,数学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衡水学院学报,2012.

[2]方木云,戴小平,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软件方向课程群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

[3]杨韧,基于体系建设的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4]孙善辉,芦伟,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宿州学院学报,2012.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平法;钢筋算量

1 引言

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职业院校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要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课程的安排也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新技术新规范的出台而迅速调整。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它强调通过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平法,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各设计院也普遍采用了这一先进的设计方法,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看懂平法表示的结构施工图,如何根据施工图进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是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工作。而开设平法与钢筋算量相关课程的院校甚少,有些院校也只是在施工技术课程和建筑识图课程中顺便简单介绍,这样就导致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后根本看不懂结构施工图,施工、造价、管理就无从下手了,因此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刻不容缓。

2 平法的概述

2.1 平法的概念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的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由建设部批准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 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2.2 平法的优点

通过平面布置图把所有构件整体地一次表达清楚,使结构设计方便、表达准确、全面、数值唯一、易随机修正,提高设计效率;使施工看图、记忆、查找方便,表达顺序与施工一致,利于质检,利于编制预、决算。运用平法制图规则,通过施工人员的识图会审,对平法设计图纸全面熟悉、掌握,并对结构层面构件与标准构造部分翻样,为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与数据以及加工大样。

2.3 平法图集的种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应用与推广,平法理论已逐步完善,应用也已经普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也已经先后出版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101系列的标准图集,包括: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G101-3(伐形基础)、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3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必要性

3.1 适应行业的发展,培养专业的钢筋翻样人才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新结构不断出现,各种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不断出台,高层、超高层、大型建筑比比皆是,复杂结构十分常见。钢筋涉及的构造知识理论不断丰富,平法规则基本普及,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逐渐淘汰,识图、计算和操作难度也不断提高,钢筋工程越来越呈现出相对独立性、复杂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没有丰富的结构理论和专业训练是不能胜任钢筋翻样工作的。传统的钢筋翻样人才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行业对钢筋人才的要求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建筑业精细化分工的需要。要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立即看懂施工图纸,必须开设平法识图的相关课程。

3.2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是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决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本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核心专业知识,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预算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程量的计算,又是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而钢筋是一种在工程上用量多,价格高的材料,钢筋工程量能否准确计算,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所以必须开设钢筋算量的相关课程,才能使学生胜任岗位工作。

3.3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是由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特点与关系所决定

平法,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方法,与传统施工图的表示方法相比,读图更困难,平法图集包含的内容多,蕴含的结构设计思想深刻,钢筋的使用部位和种类多,识图、计算复杂。让学生自学或者以讲座培训的方式,是很难达到掌握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并且平法识图主要就是要看懂钢筋的布置规则,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又是拿着平法结构施工图去算的,所以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关系密切,合二为一来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本文是作者是根据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总结,通过和往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交流,结合所从教的陕西省理工学校的实际,同时参考了部分兄弟院校的一般情况所写,旨在把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相关课程尽快加入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8

有很多学习计算机的女生是非常的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岗位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呢,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计算机女生可以做的工作

1.如果你喜欢编程的话,就去做美工,测试,前端,数据库,这些都是女人的天下;

2.如果你不喜欢写代码,但是觉得自己还懂一些的话,就去做实施,运维,这些相对技术含量低;

3.如果你压根就不喜欢写代码,只是了解一些皮毛,程序也看不懂的话,那你就去找一个it公司,做销售,人力,等等需要你对计算机产业了解但可以不需要懂技术的职位,对于做计算机产业的公司来说,他希望他的员工至少都需要对计算机又了解,这样才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不需要花长时间去适应。

忠告:换工作不换行业,千万不要去涉足你压根不了解的行业,你的工作一定要和计算机相关,任何企业都不喜欢半路出家的和尚。

二、计算机女生的就业方向   1.WEB应用程序设计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网站应用程序开发、网站维护、网页制作、软件生产企业编码、软件测试、系统支持、软件销售、数据库管理与应用、非IT企事业单位信息化。

2.可视化程序设计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企业桌面应用开发、软件生产企业编码、软件测试、系统支持、软件销售、数据库管理与应用开发、非IT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等工作。

3.数据库管理专业

毕业后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专业数据库应用设计与开发、数据库的应用与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软件销售等工作。

三、计算机行业适合女生从事吗?

女生学习计算机有诸多优势,男女执行同一任务时大脑明显使用不同的区域。艾波特大学研究称发现了男性和女性在执行相同任务时使用的大脑区域是不同的,男性的大脑是高度区域化的,所以男性思考问题时只用右脑或者左脑,是专一的思维;但是女性是将所有问题不停在大脑中涌现,在用左脑或者右脑思考时另一半大脑也会参与意见,是感性思维。适合软件测试。

篇9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进步。高职高专如何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及教学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类人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领域也逐渐扩大,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行政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与维护、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等工作,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包括软硬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信息工程监理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等专业技术岗位等。然而,就业选择面如此之广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的难题。

二、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无论是按照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还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基本的实验方式、方法与应用技能,对专业学生应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造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

1. 专业定位与社会发展脱节。

高职高专教育在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与知识推广方面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对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却有些单一。

2. 教学方法与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沿照多年前的专业设置方案,未能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同步前进。

3. 实习实践环节缺乏。

大多数高职院校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实践的环节,这些实践环节存在着学科片面性、与企业应用脱钩、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环节。

4. 师资建设滞后。

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属于理论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从事应用项目的开发科研工作,缺少实践应用经验,无法在计算机应用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建议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 转变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多数院校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为目的,这种培养理念符合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初期的需要,在当时的条件下,计算机技术处于理论研究与推广阶段,发展趋势缓慢,理论研究有助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院校应抛弃以前的教育模式,跟上社会的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密切结合社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改革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设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协调发展。

3. 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企业应用中,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实践出真知,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尝试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既是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有参与项目开发实践的机会,并力争使学生们参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经过这个过程的学习与锻炼,同学们能将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应用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计算机专业应用的了解,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性,另一方面,企业应用项目有一定的复杂度、时间限制,对同学们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有压力的驱动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同学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

4.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仅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项目设计开发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具备相关实际应用开发经验,在教授理论课程时,能够深入把握课程的要点,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讲解,在教授实践实习课程时,能将应用项目的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条理清晰,便于同学们理解与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能够在学生专业技术上、就业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树立了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榜样。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就需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院校需要改变原有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典兵.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究.2006(2)

[2]李志仁.办学特色:高校发展的生命线[J].计算机教育.2009.(2)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但现状是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开发设计能力,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计算机专业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却难以选择到满意的求职者;另一方面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率持续走低。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高校如何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及教学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类人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领域也逐渐扩大,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管理论文"target="_blank">行政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与维护、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相关技术咨询与监理等工作,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包括软硬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信息工程监理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等专业技术岗位。除此之外,许多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熟悉计算机专业相关技术的计算机专业工程师。然而,就业选择面如此之广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的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事业单位有很大的生存压力,一方面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在市场的竞争能力;而一方面企业要缩减开支,降低其运营成本。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分别是:编程实践能力、操作系统、数据库,而IT项目主管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编程实践能力、数据结构、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软件工程和操作系统。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二、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近年来,虽然国内外高校和学术团体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由于受美国“91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不能脱离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更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无论是按照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还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基本的实验方式、方法与应用技能,对专业学生应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按照过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关于算法的学问,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开展算法研究与应用的能力。这是一种以专业学术发展和研究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学校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轻视应用技能的强化培养,培养的人才偏重于学科型、学术型,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计算机开发、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缺乏对现实事物的抽象能力。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是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企业要求招聘的毕业生经过短时间的岗前培训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项目开发的经验、专业基础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或方法来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综合分析,造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

1.专业定位与社会发展脱节。

高等教育在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与知识推广方面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对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却有些单一。

2.教学方法与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沿照多年前的专业设置方案,未能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同步前进。

3.实习实践环节缺乏。

大多数院校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实践的环节,这些实践环节存在着学科片面性、与企业应用脱钩、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环节。

4.师资建设滞后。

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属于理论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从事应用项目的开发科研工作,缺少实践应用经验,无法在计算机应用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建议。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笔者在软件公司工作数年,以及在高校从事一线教学的相关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目前,多数院校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为目的,这种培养理念符合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初期的需要,在当时的条件下,计算机技术处于理论研究与推广阶段,发展趋势缓慢,理论研究有助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而院校培养的依然是大量理论型、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因在培养过程中缺乏过硬的实践实习环节,导致他们在实践动手能力上还很欠缺,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院校应抛弃以前的教育模式,跟近社会的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密切结合社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

教学体系设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协调发展。

院校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应用方向设置不同的计算机应用教学方向,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嵌入式技术等;在课程设置上,应密切结合应用方向选择教学课程,要有所偏重,有所放弃;将教学课程划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对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须有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内容应与时俱进,紧跟企业应用的需要,结合课程的要点,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立刻进入实践环节,使其在了解课程应用方向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程精髓。

3.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企业应用中,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实践出真知,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尝试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既是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有参与项目开发实践的机会,并力争使学生们参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经过这个过程的学习与锻炼,同学们能将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应用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计算机专业应用的了解,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性,另一方面,企业应用项目有一定的复杂度、时间限制,对同学们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有压力的驱动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同学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

4.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仅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项目设计开发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具备相关实际应用开发经验,在教授理论课程时,能够深入把握课程的要点,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讲解,在教授实践实习课程时,能将应用项目的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条理清晰,便于同学们理解与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能够在学生专业技术上、就业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树立了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榜样。学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过程中,可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可鼓励与支持理论型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应用开发,使教师得到应用能力实践与提高的机会,也可招聘在一线的开发应用人员到院校从事实践实习型课程的教学工作。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就需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院校需要改变原有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计算机教育,2007.

[2]李晓明,陈平,张铭,朱敏悦。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