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

篇1

1、谢谢老师给予xxx这么高的评价,这学期 xxx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绘画和手工有了很大的突破。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各项活动中,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也提高了,表达能力也进步了不少,衷心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鼓励,只有咋你们的努力下孩子才有这么大的进步。

2、xxx这学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画画,英语,作为家长感到很欣慰,成绩的背后有老师的付出,在这里我们诚心诚意的谢谢老师。阳阳最让我头疼的是生活习惯不好,有一点小顽皮,是个双重性格的孩子,有时候表现的很活泼,有时候又很腼腆,我希望在下学期老师能针对这些,对xxx要求严格些,在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下能使他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3、xxx这学期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各方面有长足进步,但由于我们对孩子的培养全面性认识不够,导致他在某些方面的缺点一直没有得到改正。以后我们一定会继续加强和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加强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努力改正缺点,养成好性格。

4、xxx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各方面比上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能与老师和同学们和睦,友爱相处,在家是个很懂事,爱劳动的好孩子,一直是妈妈的好帮手。在新的一年中,希望老师们能继续多多启发媛媛,让她更自信,大胆的表现自己。

5、孩子能健康的成长我们就很高兴了,我们一定会配合老师,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学期能够逐渐改掉怕生,能够独立面对新的事物和人,但缺乏在遇到事情不能独立面对,希望老师能和我们一起帮助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6、xxx变得更加聪明伶俐,富有创造性思维,还自唱自乐,爱好运动,绘画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近来喜欢到小朋友家玩,锻炼了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希望她在下学期更积极主动大胆参与集体活动,尽快改掉脾气大倔强的缺点。()

篇2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幼儿阶段非常的关键,更是整个生命成长的开始阶段,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幼儿阶段也是幼儿智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发展迅速的阶段。为了能够让学前教育的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相关的工作者一直对学前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学前教育的开展,不仅仅能够让幼儿对一些常识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还能够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教学,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行为素养的主要方式,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保证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一、目前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学前教育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效果也是在教育部门以及各个教育工作者的一起努力下的成效,可以说,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就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展开了一些可实现的活动,但是通过一些事情就可以看出,我们在学前教育这时期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还严重阻碍了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如下。

(一)大多数人不太重视这个事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其重要性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然而,在过去的教学当中,由于教育观念过于落后,无疑给学前教育的开展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只将眼光放在了幼儿對知识的学习方面,大多都认为知识是幼儿学习,关注,掌握的重点。就是因为家长和部分老师的这些想法,从而没有对培养幼儿好的行为习惯给与必要的关注,所以导致幼儿制定好的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规章制度和一些措施方案毫无用武之地。

(二)教育形式简单,落后

在实际教学当中,一些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用的教育形式过于陈旧,而且比较简单,这种现象非常的普遍。时代的发展,教育也迎来了改革的时代,其教育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目前教育所遇到的矛盾就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而传统的那些填鸭式,纯理论的教育方式,不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不能再为幼儿们所认同,早就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教育。其实经历工作之后就会发现,如果仅凭课堂上老师讲授关于的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案例,或是一些行为准则等教学问题,这可能不光不能解决现在幼儿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的现实问题;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幼儿的厌恶,从而引发教育界的一些不良现象,这最终是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

二、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培养有效措施

(一)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

《幼儿学前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表示,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关键,让幼儿通过语言的学习,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对文明礼貌用语进行有效的掌握,并且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与其他小朋友的沟通交流养成耐心倾听的好习惯,并且促使其信息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学前教育课程的开展,目的就是让幼儿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让其情绪保持稳定,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让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巧及安全健康常识,并且能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等都是社会健康发展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因此,为了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就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其是非观得到正确树立,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以”卫生、健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幼儿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餐习惯以及餐后洗手的好习惯。

结束语

篇3

1、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2、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詹·马修斯

3、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

4、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5、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6、教养决定一切。桃子从前本是一种苦味的扁桃;卷心菜只是受大学教育的黄芽罢了。——马克·吐温

7、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8、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裴斯泰洛齐

9、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培根

10、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11、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2、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13、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伏尔泰

14、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5、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陶行知()

16、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17、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18、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19、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20、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21、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22、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23、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24、受教育懂得焚毁遗嘱,做一个体面的人,为人所爱,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个屡犯的偷表贼,受到法律对五种情状的加重处罚,解赴格雷伏刑场处死,受人憎恨和名誉扫地。——巴尔扎克

25、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富兰克林

26、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27、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28、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车尔尼雪夫斯基

29、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30、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林肯

3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32、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33、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马克思

34、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35、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36、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3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38、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39、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

40、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

41、年轻人把受教育求进步的责任和对恩人及支持者所负的义务联结起来,是最适宜不过的事,我对我的双亲做到了这一点。——贝多芬

42、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3、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

44、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45、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格林西安()

46、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47、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苏霍姆林斯基

48、家庭教育的另一个内容是培养子女的服从性,服从性的培养可以使子女产生长大成人的渴望。反之,如果不注意子女服从性的培养,他会变得唐突孟浪,傲慢无礼。——黑格尔

49、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篇4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如今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比父辈们接受了更多的教育的年轻一现,再也不能按照自己父母们那—套老理儿培养教育下一代了,不科学不说,还容易让孩子在成才的路上走弯路。

但是,实际生活中早期教育的现状,却让多少位对子女寄予厚望的年轻父母的理想打了水漂。

小保姆和老人难以胜任孩子的早期教育

北京工运幼儿园和北京市第一幼儿园附属实验园,在京城均是有口皆碑的上好的幼儿园,能送孩子进这类幼儿园的父母学历、收入在社会上都不低。但据介绍,这两所幼儿园的孩子入园之前,绝大多数不是被来自农村的小保姆看管过,就是被爷爷奶奶照顾过,或是被小保姆和爷爷奶奶们共同养育过。

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现实中却有多少有着大学文凭,甚至是带过硕士帽、博士帽的人,也不得不把自己第一任教师的位置,拱手让位于没有多少文化的小保姆以及自己的父母。许多女性在休息完国家或本单位规定的产假后,不得不上班去了,孩子小的三五个月,大的七八个月就被小保姆或爷爷奶奶们照顾了起来,直到两岁多才可能进入托幼园所,接受到正规的、科学的教育和保育。

被爷爷奶奶们和来自农村的小保姆带大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呢?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负责学前教育的有关人士介绍说,被小保姆看管的孩子,一般没有什么文明礼貌而言,小保姆进城后看什么都新鲜,喜欢上街,所以带上孩子哪儿都去,根本不管要去的地方适不适合这么小的孩子,吃饭也是自己饿了,才想起来做,并且常常和孩子混在一起你一口他一口地吃,卫生和营养很难考虑周全。

让爷爷奶奶带过的孩子绝大多数溺爱有加,科学养育不够,大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被惯得缺乏生活能力,上幼儿园后,不会自己吃饭,全凭老师喂,有的学会了拿勺,却不会找自己的嘴,而是拿勺子当玩具。尤其是被老人在家宠过的孩子,入园后适应集体生活慢,并且大多独处,不会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而这些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服、不会和别的小朋友追逐嬉戏、只愿独处的孩子,由于运动少,自身动作难以协调,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大脑及智力的发展。凡事也有例外的,据幼儿园反映,一些身为老知识分子的爷爷奶奶照顾过的孩子品行都不错,只是有这样条件的孩子太少了。

不言而喻,文明礼貌的灌输、良好习惯的教育、适应能力、自立意识的培养等等,这些在孩子刚刚迈进人生的门坎时,就不应该疏忽的做人、做事的教育,就这样被无情地错过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追踪1523名婴幼儿成长达20年,得出国际公认的结论:如果以17岁智力成熟作为100%的话,50%的智力是在4岁以前获得的。

显然,当今中国大多数婴儿在父母的怀抱中便丧失了生命最初几年开发潜能的黄金年华,有教育学者指出,这不仅对孩子本人、家庭,乃至国家和民族,都是对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托幼园所大多不收3岁以下的孩子

既然,早期教育在家庭里的这条路走不稳,换个思路,另寻他途,是否可行?比如说送子女进托幼园所。

但目前得到的信息也不容乐观。北京市东城区1999年统计3岁以下幼儿入托率为16.31%,比1998年下降了4.95个百分点,该区2000年统计3岁以下幼儿入托率为15.44%,比1999年下降了0.87个百分点。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以往我国对早期教育的界定为3-6岁儿童。这一观点使我国的早期教育机构,如托幼园所绝大多数接收的都是3岁,顶多是2岁多的孩子,尤其是目前师范教育中的早期教育即学前教育,教授的仍就是3-6岁的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尽管如今有关部门出台了与世界接轨的早期教育的政策、法规,但是落实工作的机制以及学科体系的建立尚在摸索之中。

目前各地也出现了能接受任何年龄孩子的托幼机构,但是这种机构基本属于民办或私企性质,且不说这种机构在整个托幼园所中还形不成太大的气候,仅是收费高这一点就会把绝大多数父母吓跑了。

早期教育的路究竟该怎么走?广大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愿望如何才能不落空?这一问题正在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家庭,广大父母亟待早日找到孩子们早期教育的出路。

作者:郝卫江

篇5

【关键词】留守幼儿;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越来越快,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了农村,成为城市众多打工者中的一分子。尽管青壮年的外出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生活条件,但是其在很多时候与孩子分开,极容易造成孩子情感方面问题的出现。乡村留守幼儿的情感教育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为了培养乡村留守幼儿的健康完善的性格,为了促进其更好地成长,对其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就变得非常必要。

一、对“乡村留守幼儿”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情感”通常有两层含义,外层意义的情感是指喜欢、悲伤、愤怒等对外界事情的反应,而深层意义上的情感是指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情商等。对留守幼儿实施情感教育,首先,有助于帮助留守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培养出健康的心态,促进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其次,对留守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能够从小提升幼儿智商,增强幼儿抗压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实施情感教育,实质上是在“助人自助”,就留守幼儿而言,其更加关注从幼儿的思想和心理进行巩固。

二、乡村留守幼儿情感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

1.重外在物质给予,轻内在情感沟通

由于乡村地区本身经济落后,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与城市地区大相径庭。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几家留守幼儿的家庭发现:在外打工的父母一个月很难和孩子进行交流,很多父母甚至长年累月难以回家探望孩子。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对家长依赖感以及安全感的关键时期,但是,家长却都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务工,长时间的离别,导致孩子心理上形成了对父母的“亲近障碍”。家长往往通过给孩子多买些礼物、多给零花钱来弥补不能陪伴他们的遗憾,这更造成幼儿思想上的认识歪曲。加上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祖辈来进行孩子的照顾,其教育观念、幼儿心理健康意识与时代的脱节都极容易造成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造成幼儿与家长隔阂的存在。

2.缺乏合宜的情感沟通技巧

首先,受所处家庭局限,乡村地区教育水平落后,很多家长整日为生计奔波,加上自身文化素质水平不高,认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含辛茹苦的供给孩子上学的父母确实不。乡村中很多父母的认知能力有限,其对于“情感教育培养”的认识不足,甚至很多时候并不了解“情感教育”的内涵,在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时候出现障碍。比如,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在打电话回家时候,更多的是与家中成年人来进行沟通,很少与幼儿进行交流,加上很多时候幼儿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在与父母电话沟通中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让父母与其之间的感情出现疏离。其次,作为唯一一方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其更关注的是幼儿的安全问题、教育问题。对于幼儿的心理、情感关注,虽然国家对于此方面已经引起重视,并要求学校和教师给予留守幼儿情感培养,但是因为时间、幼儿数量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贫穷落后乡村,还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角色定位不当和固化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为其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而且要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和归宿,可以说,只有兼顾孩子的物质和精神的家长才算的上是合格的家长。但是,根据笔者对于当地外出打工的家长的口头调查来看,很少家长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甚至很多时候从未关注过幼儿的内心想法。从外出务工家长的想法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家长在角色定位上过于单一,简单认为养家糊口是自己的首要责任,而不是将自己视为孩子内心世界的“依靠”和“支柱”,将情感教育和学习教育视为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是将更多的教育问题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一方面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大;另一方面,几乎不曾也不去想过要走进孩子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尤其当幼儿内心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并没有与幼儿进行沟通,更多的是片面的通过呵斥或者苛责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教育,其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

4.情感支援渠道有限

近些年,关于留守幼儿恶性事件频出,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自此,国家不断下达有关留守幼儿的要求,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引导学校和教师高度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乡村留守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国家与社会要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关爱和问候,的留守幼儿让他们稚嫩而又脆弱的心灵感收到社会的温暖,感觉到虽然父母不得已背井离乡,可每个人都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不断努力着。但是,目前来看,给予幼儿情感支援的渠道难以保证持续,其渠道范围还需要不断拓展,无论家长还是家长,或者在校教师,均在不同程度上缺乏与留守幼儿展开情感交流的技巧。这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这一现状,打造出一股社会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情感教育咨询力量,定期下乡与留守幼儿、家长等人员进行沟通,提升其对情感交流的认识。

三、乡村留守幼儿情感教育的若干策略

1.合宜、灵活进行角色定位

对于留守孩子,尤其是对于幼儿展开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独父母中的一方可以完成的,其需要父母双方以及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等多重角色构建起亲密的合作关系。首先,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经济支柱,而且还应该是情感寄托的对象。外出务工的家长要认识到不能将对孩子的金钱投资等同于“情感投资”,物质方面的富足也绝非可以等同感情上的滋补,因此,家长在外不管多忙,也要坚持和孩子定期沟通,并定期返回家乡看望孩子,与孩子能够促膝交谈;其次,家长自然是外出务工家长们信任的亲人或者朋友,但是其不应当将对幼儿的关注点仅仅放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而是更要关注幼儿心理发展。家长要换位思考,善于从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虽然留守幼儿与从小在父母身边被宠爱的孩子相比,不禁让人心生怜意,但是对其所进行的正确教育不应缺失。家长要做到的情感工作很多,他们不仅要在生活上照看幼儿的饮食起居,还要给予留守幼儿相当于“父爱”、“母爱”的关心和照顾;教师也要在新形式下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教师作为农村地区唯一有过先进文化熏陶的人物,要自觉担负起对留守幼儿的社会责任,更要要讲究技巧的与留守学生构建情感交流的“桥梁”,逐渐走入幼儿的心理,与其能够成为亲密的朋友和伙伴,让幼儿寻找到父母之外的心理寄托。

2.加强情感教育指导

和所有教育一样,情感教育也是讲究技巧和手段的,在对乡村留守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只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情感教育知识,熟练运用一些情感沟通技巧,从而达到强化情感教育的目的。建立具有专业性的情感咨询智囊团便是非常不错的情感教育指导方法之一,其虽然为智囊团,但是并不需要必为一支队伍,而是可以通过“团体”建设让“团员”分散到各个留守幼儿家庭中,与家庭成员,与辅导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指导其能够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情感能够通。在进行情感教育指导时,笔者建议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引导家长们认识到“人格健全”这一理念,千万不要将金钱投资和情感投资混为一谈,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在弥补的关系,相比较而言,情感的付出才能成就孩子健全的人格;其次,提醒他们关注情感表达的方式,任何人都有抒感的必要,因此,家长、家长以及学校老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情感表达的机会;再者,家长、家长以及学校老师要善于捕捉孩子们微小的外在行为表现,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幼儿情感世界中的不良状况以及抓住教育时机,避免孩子心理出现扭曲。

3.探寻多种技巧支援渠道

探索多种技巧支援渠道,实质上是在向社会各界力量寻求帮助。考虑到外出务工家长、家长以及学校教师情感教育力量有限,只有实现多技巧支援渠道,才能够更好地为幼儿成长铺就道路。首先,学校要自觉积极承担起对留守幼儿的社会责任,与村委联合起来,利用在外务工父母过节探亲的时间,开展情感教育咨询,加大对于家长以及家长情感教育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其次,当地电视媒体部门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特色栏目等形式,传播情感教育知识,为留守幼儿贡献一些爱心,通过具体措施的宣传让家长来了解更好地与幼儿沟通方式,让家长与幼儿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第三,相关专业人员要积极发挥功用,通过民间组织的建立来为需要帮助的家长、家庭来提供服务,让民间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

4.开拓多种情感教育途径

开拓多种情感教育途径,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来说的,学校作为农村最为先进的场所,要发挥其自身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高度重视留守幼儿的情感教育问题。适当的将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开设学生心理咨询部门,定期开展心理问卷调查,这一工作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观察学校内留守幼儿的情感世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做到充满爱心、平易近人,随时给孩子营造一个倾诉情感的氛围,引导留守学生一旦出现消极情绪要学会沟通和倾诉;其次,政府要发挥自身舆论宣传的义务,定期对于留守幼儿的家庭上门拜访,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以及社会义工等社会爱心群体的作用,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关爱留守幼儿”的活动中去,促成留守幼儿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结语

看似不懂事的留守幼儿其实已经能够与家长、教师、社会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其内心的情感依然非常丰富,其成长中的情感抒发需要得到家长、教师、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相关人员要对留守幼儿的情感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探究更好的路径对其予以培养教育,让幼儿逐渐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对社会有帮助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公远.做子女心目中的好家长[J].贵州教育,2006(21):26-27.

[2]段俊霞许远理.论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61-63.

[3]王红蕾姚丽霞.留守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调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4):50-52.

[4]彭川宇,刘松.非营利组织对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的补足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9):12-14+17.

[5]吴小叶.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4):116-120+144.

[6]王兰.关于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探析[J].亚太教育,2016,(22):11.

[7]严佳晨,叶存洪.儿童福利视角下留守幼儿教育困境解决策略探析[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03):81-84.

[8]宋丽荣,隋静.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戏剧之家,2014,(16):243.

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方面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学习者方面的“移动学习”,家长方面的“网上家长学校”等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给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符合时展的要求。

一、教师方向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方向

在教育技术学中,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指一些简单的PPT、图片、视频等的制作,很多现代课堂中的教学设计都需要我们教育技术的支持,并且在教师教学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课程形式。微课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慕课,就是英文MOOC的音译(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又称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是将课上课下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翻转,将课上学习的内容放在课下,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学习资源自我探索学习,然后在课上把不懂或有疑惑的地方与老师一起讨论解决,这样的课堂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翻转课堂“颠倒”了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流程。将学生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录制在视频中,让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在我国引起了很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如山东省济宁市历下区教育局于2013年7月颁布了“翻转课堂”教改实验实施意见。提出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探索,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特别是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9月成立了慕课中心,并组织了高中、初中、小学慕课联盟(C20MOOCs)。尽管这些都是新兴的教育形式,发展得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从它们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就可以看出它们将会给教育界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上述三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需要微型视频的辅助,而且微型视频的要求是简单易懂。而微型课程并不是课堂录像,也不是一节课的浓缩,它所针对的学科知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和易错点,把这些教学内容放在微课里面就会使教学内容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在教学环节中主要针对的是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这样不仅迎合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当然在准备这些课程的时候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如何录制微型视频,还要学习如何制作网站供学习者下载学习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不仅是技术,它要求作品呈现的效果不仅要符合作为学习资源的要求,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我们不能为了新颖奇特就舍弃了它作为学习资源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者不仅要有相应的技术,更要能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服务。

二、学生的“移动学习”方向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不断充实自己已经成为当下的发展趋势,终身学习的概念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对于那些不能进入校园中接受全日制教育的人来说怎样才能享有和别人一样的优质教育,这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给我们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学习的教育模式在应用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使人们享受了接受教育和知识的便利,而移动学习的出现更进一步解决了这个难题。移动学习,是指无论是在什么时间或者地点,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无线设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在网络上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可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习者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学习。[1]移动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方面的支持更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这种要求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对学习者同样需要。移动学习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移动性。所谓移动性就是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其中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都可以看作是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它们可以在课堂上呈现也可以由学生在课下自由安排。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移动学习中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数字化学习和移动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移动学习最直接的应用形式就是让学习者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来实现数字化学习。因而,开发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需求和不同实际要求的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真正意义所在。数据库资源是指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实现访问、浏览、传输、共享、修改、编辑等功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所以对于数据库的建立也是一向技术性的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数据库应该有一套专门符合实际、富有创造性和易于操作的移动学习系统,来实现资源的传播、展示、分享、交流以及反馈。对于数据库的建立不仅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更需要理论支持,我们所要建立的数据库不但要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符合知识获得的规律,还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特征等。

三、家长的“网上家长学校”方向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他们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有了家庭的人更是忽略了人的情感培养和对孩子培养教育,因此网上家长学校就应运而生。网上家长学校是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活动。它与学校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学校提供的家长教育就是家长会或者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所谓的“请”家长,这样的家长教育是延后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后再进行教育就会事倍功半,不只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所以进行家庭教育要持续不间断,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因素,家长尤其要和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网上家长学校的出现就为家长解决了这一难题。网上家长学校不是简单的手机短信,通知孩子考了多少分,通知家庭作业是什么,通知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网上家长学校需要构建专业的教育网站。在教育技术中,教育网站的开发与应用是很重要的课程。教育网站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信息等方式建立信息库,或者同时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与信息获取及搜索等工具,通过Internet服务提供单位(ISP)接入Internet或者教育电视台,向上网用户提供教育和其他有关教育公共信息服务的机构。[2]网上家长学校的网站至少要包括五个板块:一是关于教育政策解读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要及时更新关于教育有关的实事政策,并能准确地根据我们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剖析解释,让家长明白国家的教育走势和对他们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二是要有教师答疑板块,在这个板块中家长可以向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可以是关于孩子的成绩问题、学习问题,也可以是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教师就必须耐心仔细认真对待每个家长的问题,及时向家长提供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态,做到家校的有效沟通;三是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的板块,我们的网站中要包括这三方面的教育问题,要说明家长在家庭中怎么对孩子进行心理、生理、安全方面的教育,遇到问题要对孩子进行引导的注意事项以及教育中的疏导原则;四是家长之间的交流板块,在这个板块中家长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或者是遇到的难题,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了解更多的教育沟通方法;五是学习辅导板块,我们会把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疑点都放在这个板块,让家长和孩子能够随时学习运用。虽然这些板块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电话解决,但是又有几个家长真的有时间和精力在学校里参加所谓的家长会,他们更多的是零碎的时间和晚上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了解孩子的动态和遇到的问题才更符合他们的时间安排。所以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工作者更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制作网站和开发应用的时候既要符合技术要求又要符合理论要求,这不仅仅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学习者和家长方向这三个方向大概就包括了教育对象的三要素。它们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发明创造而是人们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一步一步改造我们的教育,使得教育更符合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切合实际需要,符合教育规律,遵循教与学的原则,用更先进的技术、更贴切的原理优化教与学环境和条件,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这些方向的创新发展也给教育技术专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符合时展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云仙,王继新.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式探索[J].教育技术导刊,2010,(8).

[2]张婷“.网上家长学校”现象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2):65-67.

篇7

关键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33-01

一、影响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原因:

因素一:当今社会,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或者生活条件很多,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忘子成龙,忘女成L,对孩子的教育是很 重视,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自我服务的培养,特别是在爷爷奶奶倍加宠爱下,孩子的能力渐渐懒散,有时候会动也不想动,久而久之便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1、现状分析:

因素二:结合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磨练及与同行们的经验交流,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大班幼儿初入小学后,困扰小学老师的并不是知识上的差距,而是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刚入小学的孩子常常忘记下课上厕所,不会自己整理书包,倾听习惯差,发言不举手,不够积极主动,学习用品乱丢,丢三落四的习惯,做事拖拉,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等等。

因素三:我们进行了一下研究调查,在“家长对待幼儿的日常饮食起居”的项目中,调查结果显示:由家长代劳的占43.8%;交给老师培养的占15.7%;22.6%的家长态度是顺其自然,“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就学会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家长们由于认识不足而错失良机,降低了教育效益,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一俊遮百丑”,强调物质给予,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能力培养,在无形当中“害”了孩子。

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策略:

1、结合《指南》精神,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注重生活活动的培养

《纲要》中有一个目标:“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教师的教育要求中又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是作为一种最基础是生存技能;”在《指南》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提出的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32个学习与发展目标中很多也是最终都是会通过幼儿自我服务而实现的。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我服务能力建立的作用,自我服务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锻炼自己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团结的意识。在开展一日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看视频、谈话、学儿歌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将生活活动编成儿歌的形式,进一步引导幼儿注重生活活动,这为幼儿以后开展自我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2、多给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让幼儿亲身经历,并不断鼓励,持之以恒。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尽量采用游戏形式,给幼儿更多机会;如:区角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创设环境,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培养和引导,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中,设计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和内在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如运用具有关于自我服务能力方面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进行正面教育,并通过不断的鼓励引导,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的不用来定要求,要做到因人施教,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他们成长的速度和节奏,以“慢慢来”的心态,关注幼儿的进步与成长,根据年龄阶段特征,因人施教,保证教育效果。

3、宣传理念,建立家园桥,让家长们共同合作

幼儿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也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家长的观念与教育也很主要。家园一致的重要性更为重要。如果对幼儿的教育家园不能一致,那对幼儿来说,所受的教育将是矛盾的,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久而久之,孩子会怎么样呢?很明显,孩子就会在幼儿园一个样,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表现。很多家长反馈给老师的都是这样。事实证明,家园教育的一致非常的重要。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小瞧或者忽视了这个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大量宣传教育理念,并通过多种形式:幼儿入离园交流、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幼儿园博客、学校活动、家长开放活动、家访、电话、推荐好书、组织讲座、建立微信、QQ群等让家长体验幼儿教育的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让家长认识到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并给予家庭系统、专业的指导。

要想把幼儿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适应时代的要求,家长和老师就必须注重多方面的培养,应用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态度,保证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块重要的基石,若让幼儿人生的道路走得坚实,须从自我服务的培养起步。

参考文献:

[1] 焦 新.首届世界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大会举行 陈小娅出席并发言[J].教师,2010:28

篇8

长期以来,关于学龄儿童的个性特征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国内学者近十年来对儿童个性发展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儿童个性特征的认识、拓宽其研究领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研究表明,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同,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儿童个体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儿童个性的差异,那么,如何根据地区差异了解城乡儿童的个性发展,以便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呢?

我们选择在宿迁市宿城区和南蔡乡分别选取两所学校(其中宿城区的学校是宿迁市实验小学、黄河路实验小学;南蔡乡的学校是项里小学、卓玛小学)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在校学生。具体操作方法是,我们在每所学校一、三、五年级随机选择40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发放共计480份调查问卷,主要从行为、体能、能力、兴趣、爱好、态度、观念7个方面调查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满意程度、自身家庭情况等。最后研究小组回收成功473份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8.6%。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的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在小学和同学们多多接触,通过与他们的广泛交流,寻找被试对象。第二步,确定被试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一些补充性的问话。第三步,收取调查问卷,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最后进行总结、思考。

三、讨论

1.家庭教养方式

根据研究小组的会谈结果,我们发现如果家里有其他兄弟姐妹的学生,则本人会显得更加外向、活泼。建构理论认为,和兄弟姐妹的交往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托马斯和奇斯提出的9个研究婴儿气质的维度(活动水平/探究和维度/适应性/注意广度和持久性/反应强度/反映性阈限)中可看出,城市儿童更乐观。观察中发现黄河路实验小学一对男女同学为小事而吵起来,但一会儿会又快速和好。从他们心境判断,在幼儿期良好的家庭环境就给予他们安全型依恋,父母就教给他们对于新事物和陌生人的反应,以使他们能够对陌生人作出友好和接受的表示。一般来说,城市里的学生父母较之农村的学生父母有着更加良好的受教背景和优越的生活环境,因此能够在孩子婴儿时期(0-3岁)就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并使其产生了安全型依恋。

2.学校教育环境

同时,从游戏方面,有社交能力的孩子能够成功地开展同伴游戏。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一个游戏团体,也能使用高级的社会技能来征募游戏伙伴。父母在支持孩子的动作游戏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父母的影响和期待影响着动作游戏的开展和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参与。

四、结论与反思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宿城区的两所小学——市实小和黄河路实验小学的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校园平均占地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可供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面积也很大,并且还有约250平方米人造草皮操场;而南蔡乡的两所小学的校园环境较之宿城区则偏小,操场占地面积也小了近一倍,随之可供学生进行课余时间活动的场地也有限。在宿城区的两所小学里,老师多用多媒体进行讲学,而南蔡乡的教学设备则较为简陋些,只有黑板以及木质讲台。 同时在我们研究小组进入学校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当我们进入班级时,四所学校的学生明显在接人待物方面不一样。城市里的学生更为活泼、外向,在处事方面更加热情、有礼貌,能够主动向我们问好,而南蔡乡学校的孩子则表现更为拘谨,性格更加内向些。

这种现象自然激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

篇9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有关家庭教育这个概念,我国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予以了分析,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例如,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生的父母亲(包括学生的年长者)在家庭中对他们孩子所实施的教育;还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应包括两方面的教育:一个是学生父母亲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另一个就是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其中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应是最为主要的教育。此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生的父母亲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种培养教育,也就是在学生家庭中,其家长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及自己的生活实践,来对他们子女的学习生活施加一定的影响,以期让他们的孩子能朝着他们所希望的预期目标发展。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就是学生家庭成员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之间的教育;在这个家庭中,不管是长者对幼者,还是幼者对长者,所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影响,都应属于家庭教育。本文中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在学生家庭中,其父母亲及其家庭成年人对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施加影响及教育的过程。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和早期性

在小孩出生之后,其原生环境就是他第一次接触的环境,其父母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认为,人生整个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就是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一辈子的发展状况,家庭教育起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众所周知,人的教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家庭教育就是这项系统工程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学校里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多或少都可在学生家庭里反映出来,而学校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所发现的很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其根源均可从学生家庭教育中进行追溯。

2.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和全面性

小孩出生以后,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与自己父母亲在一起的家庭里,并不断地受到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这种家庭教育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有意与无意中进行着,无论是通过哪种形式、在哪个时间实施教育,都是家长通过自身的一举一动来对他们的子女进行随时随地的影响和教育。这种教育既影响到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及谈吐品行,而且还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品行道德,具有极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全面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种来自学生家庭的、能够影响到学生一生的终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学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学生家庭的价值观。

3.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渗透性和感染性

实践表明,能对小孩心理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主要有:家长的学历知识、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情绪氛围。小孩与其父母亲之间的天生亲缘和血缘关系,使得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小孩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对于自己父母亲的一举一动,小孩往往能够做到心领神会。而一个家庭氛围越和谐、亲情越浓厚,越能促进小孩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家长及其家庭其他成员所持的态度,极易引起小孩的共鸣,因而家庭教育具有较为明显的渗透性和感染性。

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且学生家庭教育的具体方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将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发育和健康成长。

(一)强迫式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影响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和学生家长,把学生成才与否界定在学业优差和能否顺利找到一份好工作上,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素质能力的培养,却考虑不够。这样,就使得许多家庭在对他们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时,采取强迫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例如,采取命令、惩罚的方式来强迫孩子学习,更有甚者,采取打骂的方式来逼迫孩子进行学习;在孩子学习期间,为了能快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制定出一些硬性学习指标;一旦孩子未能完成这些硬性学习指标,就采取罚、打等极端方式来对待。显然,长期在这种强迫性家庭教育方式下生活的孩子,极易产生自卑等性格特征。这些孩子一旦形成这种性格特征,就对学习充满着恐惧、厌烦,对生活充满着痛苦。因此,在这种强迫式家庭教育下,学生极易形成极为强烈的自卑情绪,甚至会得诸如强迫症等精神方面的疾病。由此可见,强迫式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由于这种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味地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极大地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长期在这种强迫式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先不论他们能不能成才,以他们这种不健全的心理状态进入大学学习,一碰到困难、挫折,且这些困难、挫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时,就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放羊式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与上述的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正好相反,放羊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则是以听之任之的教育态度来对待孩子,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状况不闻不问,只要让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与家长没有任何关系了。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更多地是出现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上,因为这些孩子的家长一直在外打工,对于孩子的学习,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因而就出现了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的状况;只要能及时给孩子缴纳学费、给孩子按月寄生活费就很不错了,其他的诸如孩子的生活困难、心理健康问题等一概不予以理睬,全部推到学校方面。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学生极易产生放纵自由的性格特征,一旦进入大学,在与人交往中就容易出现散漫、缺少团体合作的意识,而且更多的时候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事情。长期形成的性格缺陷日渐暴露出来,在一定条件下就引发出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民主式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看,民主式家庭教育这种方式,是在总结和吸收以上两种家庭教育优点、有效克服其缺点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中,作为学生家长,他们能够在尊重子女的基础上,与孩子积极地交流,并且帮助解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对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些闪光点,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孩子在学习中做得不好的地方,能及时予以指出,并与孩子合作一起进行解决。此外,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为重视的,家长非常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能够真正体现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当孩子遇到问题,特别是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就能及时予以沟通和帮助解决,这不仅能让孩子形成独立、坚强的性格特征,而且还有利于孩子具备健康、自信的人格魅力,因而在他们进入大学以后,就能较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促使他们朝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当然,民主式家庭教育方式,并非单独出现的,也不是无条件就可以进行实施的,通常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的成功实现,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学生家庭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收入;第二,学生的家长都应具备比较高的文化水平;第三,学生的家庭应具备团结协作的家庭氛围。在实际当中,有些学生家庭并不全部具备这些条件,但这些家庭仍然可以培养出较为优秀的人才,属于这种群体的并不多,而且从总的来看,缺少其中某些条件的学生,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也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结束语

篇10

关健词:天赋;能力;成长;成才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9—032—02

天赋也称天分,是指一个人生来具有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只有本人才有的成长潜力和可能性,且一经出世便不可逆转。天赋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性、范围或限度。

能力是指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在天赋基础上经后天教育训练培养出来的心理特征。

教育不具有改变人天赋的功能,它只是在天赋的基础上挖掘人的智力潜能,无论外在的条件多优越,主观多努力都不能使人的才能无限升高。天赋潜势好的人,能力发展可塑性就大,环境对其发展影响的作用力也大。天赋潜势弱的人,即使条件再好,主观再勤奋也无法实现质的跨跃。

为了证明人脑在天赋上存在着的不同,心理学家利用双生子进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遗传天赋对能力发展影响的这个问题。

“一母生九子,九子九个样”。在同一家庭背景长大的孩子,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在性格、爱好和能力素质等方面显露出来的特征常常是大相径庭的。而同一个家庭的双胞胎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相同点。根据遗传力测得的结果,异卵双胞胎其相同系数在0.35。同卵双胞胎在遗传素质上更为接近,遗传力系数则高达0.65。既使他们从小就分别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长大,日后无论是在性格、爱好、智商、价值取向和学业状况、选择的职业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不同的个体在天赋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在能力类型、水平和成熟度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现实中,具备全面高素质的人可以说是廖若星晨,绝大多数人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具备出众的天赋,也就是成才点。

1 能力类型的不同

关于能力类型的划分有许多种,美国学者托马斯.阿姆斯将人的天赋才能分成语言、数理逻辑、人际交往、空间、音乐、动作和自我认识七种。

不同的人在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是很大的,包括感知觉能力、想象力、计算能力、记忆力及其它的特殊能力。有的人听觉灵敏,有的人视觉发达,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人分析理解力突出。

无论是那一种能力超强,个体都能时常的表现出对某一方面的偏好倾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悟性。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引领指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易于走向成功之路。

俗话说“一通百通”、“隔行不隔理”。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学的好,把先掌握好的某一专向能力、方法举一反三地转化运用到解决其它科目的问题时就能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2 能力水平的差异

能力水平存在着高低不同的差异。具有140高智商以上的人在人群中的正态分布上只占同龄人的1%,智商低于70的约占同龄人的3%,大多数人的智商在普通水平,也就是100上下。

智商高的人易于培养教育。大数学家高斯在三岁的时候便能无师自通帮助父亲算帐,经过培养,在十八岁便展露头脚,便成为数学界的佼佼者。莫扎特三岁就能作曲,经过父亲的指导很快就能独立开演奏会。

智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人成才是有很大影响的,但也不是必然的。爱因斯坦在小的时候被认为是一个痴呆儿,可日后却了科学巨人。

如果一个人在其它方面比较弱,能力比较单一,就不必非走学业成才的道路不可,发挥其天赋的强项优势,另辟溪径,也不失为成才的明智选择。

另外,一个人的成才受教育、环境、机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同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试想:一个意志薄弱,怕苦怕累,缺乏毅力、随心所欲的人是难以在学业上、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3 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

人的智力存在着发展上的不同差别。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聪明伶俐,能言善讲,或是在绘画、音乐、计算能力方面高人一筹。如:古代的甘罗十二岁就拜相;有的人则大器晚成,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才表现出自己非同凡响的才华。如:齐白石到了中年之后才开始作画,不久便一鸣惊人,成为画坛一代宗师。

大器晚成的人多数是因为早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像大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十四岁才进学校里读书。也有的是因为所从事的专业学习过程需要时间长,出成果就晚,像医学、生物学这类传统的学科成功者一般年纪都很大。也有一些人从小表现出很高的智力水平,长大以后仍有异乎寻常的表现。像康熙皇帝小时就十分聪慧,到了晚年仍宝刀不老,安邦定国,文治武功,成就非凡。

人的能力发展是有生长期的,此间人的智能有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错过了最佳期,就会影响智力的正常发育。如同种庄稼一样,春天不播种,夏天才撒种子,到了秋天就收获不了什么。

通常讲人的语言能力2—5岁,数理逻辑能力在5岁左右,音乐能力在3—8岁,空间想象能力在4岁之前,动觉能力在6—7岁左右是高速发展的阶段。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的能力因素发展也不是均衡的,也有早晚和快慢之分。

通过强化训练的办法,集中开发单一能力的确可以使一个人在短期内取得异乎寻常的效果。但如果他的天赋不够,拔苗助长就会影响到其它能力的正常发育,导致无法弥补的后果。享誉一时的韩国天才儿童金安容,在儿时测得的智商是240,被当时称为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可成人后却很平庸。他在评介时自己说,如果能够像正常的人一样去发展的话他也许会个有成就的人。

智商过早成熟的人,在心理方面一般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健康的问题。司汤达曾说过“没有与年龄相同的心理,便没有同年人的幸福”。很多智商高的人都存在着孤独封闭、索居离群,与人沟通交流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也常因得到不到人际支持而使学业事业发展的不到位,成长道路也多为坎坷,生活质量多不尽人意,难成正果。事实证明,速成的假“神童”无论儿时表现的多么才学出众,日后也不能成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心理发育存在有序性和连续性,培养人不是在朝夕之间能完成的。以培养钢琴人才为例: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若想达到教师级水平,需要在正确方法指教下每天有效练习时间在四小时以上,用四年的时间才行;达到大师级水平需要八年时间;成为一代宗师,还需要有极高的悟性和非专业方面的才华。练钢琴如此,学习其它的科目也是一样。通常人们以为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苦读几年后就出了相对论成果,其实他早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了,经过十年多的探索和钻研才终于使这一成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