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

篇1

【关键词】 产品生命周期;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逆向搭配;财务战略

一、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企业总是在不同风险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经营企业就离不开风险。企业总体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固定成本引起的。固定成本又可以分为经营性固定成本和筹资性固定成本两大类,因此,可以把企业经营面临的各种风险,划分为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导致的风险,也可以理解为企业未来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因具体行业、具体企业以及具体时期而异。市场需求、销售价格、成本水平、对价格的调整能力、固定成本等都是影响企业经营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企业的经营风险部分取决于其利用固定成本的程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产销量的增加虽然不会改变固定成本总额,但会降低单位固定成本,从而提高单位利润,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大于产销量的增长率。反之,产销量的减少会提高单位固定成本,降低单位利润,使息税前利润下降率也大于产销量下降率。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 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在筹资活动中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企业权益资本收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股东每股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息税前利润、资金规模、资本结构、固定财务费用水平、管理者与债权人的态度等都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在资本总额及其结构既定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通常都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就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反之,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增加,就会大幅度减少普通股的盈余。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不同,它不是企业本身所固有的,财务风险伴随着企业举债而产生,企业认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调整,就能够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

二、产品的生命周期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假设产品都要经过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见图1)。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竞争环境和采取的经营战略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经营风险。

(一)产品引入期

在引入期,产品的用户很少,只有高收入用户在尝试新产品。引入期的经营风险非常高,因为研制的产品能否成功,研制成功的产品能否被顾客接受,被顾客接受的产品能否达到适当的生产规模,可以规模生产的产品能否取得相应的市场份额等,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二)产品成长期

在成长期,产品的销售量逐步增长,产品的客户群已经扩大。成长期的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减少了。但是,经营风险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为竞争激烈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三)产品成熟期

在成熟期,虽然市场巨大,但是已经基本饱和。新的客户减少,主要靠老客户的重复购买来支撑。成熟期的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达到中等水平。经营风险主要是稳定的销售额可以持续多长时间,以及总盈利水平的高低。

(四)产品衰退期

在衰退期,产品的客户更为理性,对性能价格比要求高。各企业的产品差别小,因此价格差异也会缩小。产能严重过剩,只有大批量生产并有自己销售渠道的企业具有竞争力。进入衰退期后,经营风险会进一步降低,主要的问题是产品什么时间完全退出市场。

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逆向搭配原理

经营风险的大小是由特定的经营战略决定的;财务风险的大小是由资本结构决定的。它们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总风险。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结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高经营风险与高财务风险搭配

这种搭配具有很高的总风险。符合风险投资者的要求,他们只需要投入很小的权益资本,就可以开始冒险活动。如果侥幸成功,投资人可以获得极高的收益;如果失败了,他们只损失很小的权益资本。但是,这种搭配不符合债权人的要求。他们投入了绝大部分的资金,让企业去从事风险巨大的投资。如果侥幸成功,他们只得到以利息为基础的有限回报,大部分收益归于权益投资人;如果失败,他们将无法收回本金。因此,事实上这种搭配会因找不到债权人而无法实现。

(二)高经营风险与低财务风险搭配

这种搭配具有中等程度的总体风险。对于权益投资人有较高的风险,也会有较高的预期报酬,符合他们的要求。这种资本结构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很小。不超过清算资产价值的债务,债权人通常是可以接受的。因此,高经营风险与低财务风险搭配是一种可以同时符合股东和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

(三)低经营风险与高财务风险搭配

这种搭配具有中等的总体风险。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经营风险低,投资资本回报率也低。如果不提高财务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则权益报酬率也会较低。对于债权人来说,经营风险低的企业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入,可以为偿债提供保障,可以为其提供较多的贷款。因此,低经营风险与高财务风险是一种可以同时符合股东和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

(四)低经营风险与低财务风险搭配

这种搭配具有很低的总体风险。对于债权人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资本结构,可以放心为它提供贷款。公司有稳定的现金流,并且债务不多,偿还债务有较好的保障。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很难认同这种搭配,其投资资本报酬率和财务杠杆都较低,自然权益报酬率也不会高。因此,低经营风险与低财务风险搭配,不符合权益投资人的期望,不是一种现实的搭配。

由此可见,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逆向搭配是制定资本结构的一项战略性原则。产品或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营风险,企业应采用不同的财务战略。

四、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逆向搭配对企业的启示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应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不同的竞争战略决定了不同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的高低决定了利益相关者可以接受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利益相关者可以接受的财务风险大小决定了适宜的资本结构筹资来源和股利政策。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要考虑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

(一)产品引入期

在产品开发与引入期的高风险阶段,财务风险很低,对大多数公司而言,这时的经营风险比财务风险重要。毕竟,再好的融资方法也无法使不健全的经营战略取得成功。权益融资具有低风险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向专业投资发行股票的方式融资,因为他们了解公司所面临的高经营风险。风险投资者要求的高回报只是由这类投资的高经营风险带来的。

财务战略建议:由于初创期的经营风险很高,因此应选择低财务风险战略,尽量使用权益筹资,避免使用负债。初创期企业存在很大违约风险,债权人会要求更高的利息率;初创期企业大多亏损,不能从负债筹资中获得节税的好处。因此,使用负债也未必能降低资本成本。大众投资者不是初创期企业筹集权益资本的主要目标。在筹集权益资本时,应寻找从事高风险投资、要求高回报的投资人。这些人被称为风险投资者。他们知道投资可能完全失败并为此准备了投资组合。初创期企业大多亏损,没有可供分配的利润,支付股利会遇到法律障碍。由于净现金量是负值,缺少支付股利的现金,初创期企业的股利支付率大多为零。

(二)产品成长期

成长期支持股东回报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预期资本利得,需要较高的预期增长率,因此仍然需要较大的投资。

财务战略建议:由于此时的经营风险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不宜大量增加负债比例。进入成长期以后,企业开始有了不多的盈利,具备了支付少量股利的一个条件。为了支持高速增长,需要扩大投资,大部分利润应当再投资,通常没有多余的现金,成长期企业大多应采用低股利政策。

(三)产品成熟期

当产品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的融资来源就会发生巨大变化,经营风险相应降低使公司可以承担中等财务风险。同时,也开始出现大量正的现金净流量。这一系列变化使公司开始以举债经营而不单单使用权益融资。因为举债经营有较大的风险,因此公司应节约成本来弥补承担额外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只要通过借款导致的财务风险增加,不会产生很高的总风险,较划算的借款融资就会增加公司的留存收益,运用借款资金实现的利润会提高,权益资本的回报看起来也会更多,因此公司权益资本融资的比例降低了。

财务战略建议:由于经营风险降低,应当扩大负债筹资的比例。公司具有较高盈利水平,利用债务可以获得节税的好处。成熟期公司有财务能力进行债务筹资,但是此时有很多的经营现金流入,而再投资需求在减少,往往留存收益已经能够满足再投资的需要。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借债并回购股票,可以快速调整资本结构。成熟阶段企业权益投资人主要是大众投资者,尤其是对股利更感兴趣的投资者,公司的多余现金应还给股东可以采用提高股利支付率和用多余现金回购股票的方式,回购股票比支付现金股利更有效率,在税务上也会有区别。

(四)产品衰退期

当步入衰退期时,产品很显然会渐渐退出市场,如果贷款比权益融资划算,股东应尽早从濒临倒闭的企业中抽出资金,尽可能将公司的权益资本用贷款取代,就可能赚取更多利润。处于衰退期的公司,其主要融资渠道是借款,因此具有高财务风险,但可以部分与最后发展阶段的低经营风险相抵销。

财务战略建议:衰退期企业应设法进一步提高负债融资的比例,以获得节税的好处。由于负债的成本总是低于权益成本,并且具有节税的好处,可以增加企业价值。经营中获得的多余现金,全部用来分配股利,实际上是资本的返还。在生命周期的衰退期,适当的财务战略同样可以为股东创造价值,也存在某些可以避免或延缓清算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熊楚熊. 公司筹资策略[M]. 海天出版社 ,2002,(1).

篇2

[关键词] 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报表分析防范

医院适度负债经营,可使医院获得财务杠杆效应,提高收益,有利于盘活资金,激活医院的经营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医院快速发展。但医院实施负债经营,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析及监测预警机制,这对于医院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负债经营是山区医院的普遍现象,以我院为例,我院是一所县级山区综合医院。自1997年起,我院投资1.7亿重建住院楼及门诊楼,由于遭受了“非典”的影响及资金紧缺等问题,历经10年,于2006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在资金筹集中,财政补助200万;通过盈余收入自筹资金4000万;通过银行贷款5200万;职工集资600万;工程欠款2500万;所欠设备款、药款、材料款等共4500万,医院资产负债率最高时曾达到55%,但这已经是我院的极限负债。在此期间,资金极度紧张,甚至影响日常运作,出现筹资困难,后经医院的多方努力控制,资金紧张局面才稍为缓解。现我院负债率维持在50%左右,但此时仍时刻感受到资金的高度紧张,如果负债率可以下降10%-15%,维持在35%-40%之间,这样会大大减轻资金的负债压力,对公立医院发展会更好一些。

目前我院规模已大幅提高,加上社保,居保及新农合的开展,使我院的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6205万增加到2009年的13144万,业务收入翻了一翻;门诊量从395895 人次增加到 530728 人次,增幅 34%;住院量由9332 人次增加到 14933 人次,增幅 60 %。由此可见,负债是医院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我院通过负债经营运作,努力控制风险,客观上推动了医院的专业建设和硬环境的改造,引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极大地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医院负债规模过大,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或无法获得新的融资。

2.医院业务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但近年来医院业务的利润增长较为缓慢,医院只能举借债务以满足经营需要。

3. 医院筹资前,未能充分做资金使用评价分析,盲目融资而造成资金使用率下降,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4. 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无法切实有效的控制经营成本,医院内部监督机制缺失。

5.行业之间争竞激烈,公立医院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不得不加强基础建设和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而政府补贴的减少使其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举债经营。

6.国家卫生政策调整,在医疗市场剧烈竞争的情况下,医院依靠政府补助进行发展的困难逐年加大,负债成为必然选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财务分析系统并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对财务报表及指标的分析,了解医院的资金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并衡量医院的财务风险;了解医院的变化趋势与规律,进行负债预警分析,制定多种应对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以此降低和规避财务风险。

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应收医疗款、库存物资等。医院对负债的清偿主要依赖于货币资金、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和可收回的应收医疗款等速动资产。因此能否及时收回医疗款是短期能否偿债的关健。对医院流动资产进行有效和合理的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有效的流动资产管理是医院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保证;其次,流动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再次,流动资产的优化结构,有利于提高医院偿债能力,有利于医院未来融资渠道的稳固和拓展。医院进行流动资产管理时一定要以“三原则”作为指导,所谓“三原则”是指“资产的流动性与收益性想结合原则、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相结合原则、资金使用与物资运行相结合原则”。近年来,由于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和推广,医院垫付给医保病人的医药费逐年增多,财政部门应赔付给病人的医保费用不能及时拨付给医院,造成应收医疗款大幅增加,流动资金也大幅减少,直接降低了医院的偿债能力。因此医院应加速对应收医疗款的追缴,还应加速存货的周转,降低库存量,以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

2.流动负债:主要是指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和预收医疗款。一般情况下,公立医院短期借款金额不大,但如果金额较大,到期债务不能偿还,将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应付账款主要包括应付药款和材料款,这种赊购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医院一般会延期付款,当欠款达到一定限度仍不能支付时,供货商会采取停止供货,影响日常运作;因此当发生财务危机或经营危机时,应付账款在短期内将成为医院沉重的债务负担;预收医疗款反映的是医院收取在院病人的押金,这部分负债为医院滚动负债,可忽略。

3.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包括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借款。长期负债一般数额较大,正是基于这一特点,长期负债一般需要附带担保和一些其他的相关附带条件。医院负债借款一般是用于购买设备或购建房屋,因此其借款是以长期借款为主。长期借款虽然不用短期内还款,但由于其利息高,对医院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4.基金变动分析:医院基金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和固定基金。事业基金是医院的滚存结余资金和对外投资形成的基金,当事业基金出现期末借方余额时,反映事业基金出现赤字,医院收不抵支将出现财务危机。

(二)强化医院资产管理

医院应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加强对应收帐款、住院病人预交金和催交欠费工作的管理,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三)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政府应加强对医院借债融资活动的宏观管理力度,完善政府的调控指导与监管职能。政府主管部门应认真掌握医院重大项目贷款的额度和标准,严格控制医院的盲目举债建设行为。对效益、声望好的医院,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以激励医疗卫生单位不断完善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长期亏损且偿还风险过大的医院应及时采取强制措施,实行财务监管,严密防范风险,确保医院的良性发展。

(四)实行稳健的融资策略

医院在实施负债经营策略时应制定一个负债警戒线,由于公立医院是卫生事业单位,对资产负债率更应严格控制,相对于企业单位来说要低一些。在进行负债决策时,公立医院应当采取稳健的融资策略,充分估计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医院发展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做好项目的预测和决策分析,对其可持续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努力在控制融资风险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环境以及医疗卫生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任何一家医院都亟需加强管理力度往负债经营与风险防范方面的倾斜。政府补贴的减少迫使医院不得不通过举债的渠道筹措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必须的资金,这就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医院的风险。面临新的问题,只有在政府、财政和医疗卫生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的解决负债经营与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强医疗卫生单位的整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小娴;医院负债经营的风险控制策略;中国卫生经济;2007,26(7).

[2]雒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04

[3]夏进祥;略探医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之策;法治与社会;2008.06

篇3

关键词:工业企业;负债经营;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化,在多重压力之下,企业纷纷选择负债经营的方式。据资料显示,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部分都在70%以上,普遍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根据国际惯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较为合理。虽然这种经营方式可以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其风险也随之而来,加之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冲击,尤其是负债比例很高的工业企业。这时我们不禁要仔细考虑,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国负债经营的工业企业应该怎样化解由此产生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促使经济的蓬勃发展。

一、负债经营的含义

从财务分析的角度,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但从内涵上分析,负债经营也称举债经营,是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租赁和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经营方式,因此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的债务资金才构成负债经营的内涵。本文分析的负债经营的工业企业不仅包括短期负债,而且还包括了西方国家排除在外的长期负债。

二、负债经营的优点

1.财务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换句话说,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致使企业不论营业利润有多少,债务利息、融资租赁的租金和优先股的股利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股东权益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显而易见,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当然,财务杠杆不一定都会起到正效应,如果企业的资金收益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时,财务杠杆就会起负效应。

2.负债经营可以带来税盾效应

众所周知,负债经营就会产生利息,而利息的扣除是在企业所得税前,因此利息的存在降低了应税所得额,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工业企业的大量企业所得税款。这表明企业实际承担的利息低于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承担的资金成本经过加权之后有效的降低,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3.负债经营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

工业企业生产所需的资金可以通过两个渠道获得,一个是权益融资,另外一个是债务融资。相比权益融资而言,比如股票融资。工业企业要获得上市融资的资格,需要经过多重的关卡,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而且股权融资之后,企业应该回馈给投资人回报,而这种回报一般以现金分红或者股票分红为主,重要的是,这样的分红却是在扣除企业所得税后进行的,这可以认为企业的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高于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因此,企业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债务资本的比例,从而可以在税前扣除利息,降低企业实际承担的资金成本。

4.负债经营可以稳固企业控制权

相比于负债融资,权益融资势必会分散股权,增加新的股东相当于减少原有股东的控制力,因此采用权益融资对于企业的控制权也是一种威胁。而采用债务融资进行负债经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股东的控制力也不会受到威胁,有利于对企业进行更好的控制。

三、防范负债经营的风险建议

1.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破产的概率也越高。工业企业进行举债时,不能盲目的为了增加税盾效应或者是增加控制力等单一的目的而进行债务融资,而是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举债,而且要确定合理的债务比例。资产负债率一般控制在50%即可,过高的话经营风险也高。过低的话,发挥不出债务经营的优点。再者,债务比例的高低也会被投资人当做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不论从外部吸引投资的角度,还是从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都应该确定一个适合工业企业自己的合理资产负债率。

2.采取适当的筹资策略

企业进行筹资时,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资本分析,而且还要充分估计自己的还款实力,因为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企业有按时还款的法定义务。首先企业应该合理安排还款的计划,明确什么时间应该用哪一部分资金进行还款。工业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大,进行融资时的规模也非常大,对于企业来说要把握风险,重大的资金项目一定要先前制定合理的计划;其次,进行筹资时,先要考虑筹资的成本,筹资过后的企业盈利能力如何,能否按时归还借款;最后,企业应该及时总结,发现之前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债务融资的方式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的企业等等。只有在不断总结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才能降低还款压力,降低工业企业的经营风险。

3.设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当前企业的发展趋向于一体化战略,工业企业也不例外。很多工业企业合并了上下游的企业进行整合,但是此时的风险也在伴随着发展。大家都明白资金的运动是一个往复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流程复杂,而且资金的周转缓慢,此时解决资金短缺的措施就是向银行贷款或者发行企业债券。但是笔者建议,虽然整合产业链有利于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但是最好整合的企业相关度稍微大一点,或者是冷门行业与热门行业的整合。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一条产业链的整合,必然会带来这样的风险: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比如设备短路等等,都会导致下游受损,那么资金链也会断裂,企业的整个运营都会笼罩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中。如果是多行业的整合,即使某一环节出问题,各行业之间还可以互相补救,资金的供应也不会中断,因此,建议工业企业应该横向发展,跨行业整合,齐头并进。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负债经营的风险最终会由资金链的断裂、资金短缺表现出来。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可以降低负债经营的风险。首先,工业企业应该加速资金流转。当前我国的企业应收账款比例偏高,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催还政策和制度,参与保理公司开展的保理业务,将应收账款交给保理公司管理,一方面节省自身的经历和成本,另一方面在保理公司的专业办公的效率下,也能够尽快回收应收账款。其次,应该建立信用制度,以折扣的方式尽快收回货款。最后,尽量拖延付款时间。应付账款已经属于其他企业,但是使用权还在我们手上,此时应该尽量获得更多的使用时间,让钱生钱,获得更多的使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5.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

防范风险的首要措施应该是企业上下应该具备防范风险的意识,只有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意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的运用,企业只有生存下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和获取利润。工业企业应该定期开展风险防范大会,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可以结合企业中具体的工作活动或者经济活动举例分析,这样更容易让员工理解。此外,公司的管理层也应该熟练掌握风险判断技术,应该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设定风险的上下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网络的应用应该被纳入风险防范措施之列,

参考文献:

[1]吴中学:浅谈企业负债经营[J]. 商场现代化,2008,(13).

[2]吉力茹:浅析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J].商业经济,2009,(02).

[3]孙刚:论企业负债经营的资本结构及其优越性[J].管理观察,2009,(03).

篇4

摘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负债经营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如何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也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负债经营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正确的进行偿债能力分析与决策,科学地选择最佳筹资方案,努力降低和避免财务风险,从而为企业以最小的成本争取到最大的利润。

关键词 :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筹集资金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经济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困难。企业的资金就像企业的“血液”,血液处于正常循环状态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自有资金有限,从外部借入资金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更长足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2011-2012年我国一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情况对比如下表,也体现了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

但是企业负债经营可能带来效益的同时,风险也就像连锁反应一样随之出现。曾经的巨人集团、后来的“五谷道场”,都是由于负债资金比重过大,企业极速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营,被迫破产或是破产重组。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特点1.可以减少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WACC)

企业债务筹资的成本要小于股权筹资的成本,而且债务筹资所支付的利息费用可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这样企业负债经营可以起到减少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的作用,降低了成本就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2.具有财务杠杆作用

企业负债时所支付的利息费用是固定的,它与企业是否盈利或亏损无关。当利润增加时,每个单位利润所承担的利息就会降低,企业的收益就会以更大地幅度提升,产生财务杠杆效应。企业通过负债经营节约的那部分资金,可以用于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

3.具有降低企业税负的作用

负债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会记入财务费用,税前从企业的收入中扣除,这个时候企业的成本费用增加,利润降低,所缴纳的税费也降低了,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

4.可以保证企业股东的控制权

如果采用发行股票的方式筹资,就会使股东增多,股权分散,就一定会影响现有股东的控制权。但是如果采用负债经营就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权,现有股东的权利得到了保障。

三、企业负债经营引发的财务风险

1.会降低权益资金利润率

财务杠杆效应能够很好地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但由于风险的存在,杠杆效应也会导致权益资本收益的大幅下降。当企经营困难时,由于固定利息费用的存在,在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权益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地速度下降,这就是财务杠杆效应的负作用。

2.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

债务筹资虽然能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获得资金,但同时企业也肩负着到期归还本金的法律责任。如果企业的实际收益未能达到企业的预期收益或是由于经营不善而导致企业的收益率下降,从而导致企业无力偿还债务,不仅影响企业的名誉,甚至可能使企业面临绝境。

3.负债经营无形中加大了再筹资的风险

企业债务到期如不能及时归还,就必须延期或举借更多的资金来归还欠款,债务就像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多。债权人因为担心借款得不到按期归还,可能不再愿意为企业提供资金,所以负债经营无形之中就加大了企业再筹资的难度。

4.属于流动性风险的现金流量风险

由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需求,需要支付一定量的资金,而当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存款或足够的现金流入时,就必须举借新的外债或是将拥有的资产变现,这些都会导致利润减少和筹资效率的下降,以及筹资成本的增加,甚者更加严重的情况是企业直接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四、企业负债经营中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1.选择合理的举债渠道

企业举债渠道多种多样:比如,内部筹集资金,筹资难度小,风险小;外部发行股票,发行成本较高;银行借款,需定期支付利息,偿债压力较大。面对各种筹资渠道,选择合适的举债渠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应在考虑了资金成本、信息传递、财务风险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之上,选择合理的举债渠道。

2.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负债经营应时刻遵守适度负债的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和资金的周转来确定企业的负债规模。企业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财务困境成本和成本,同时也会起到减税的作用,所以负债的企业价值就应该是VA=VB+T-C。(VA 指负债企业的价值,VB 指无负债企业的价值,T 指的是取得的减税收益,C指的是财务困境预期成本现值和成本预期现值)。这就表明,负债可以降低税负,使企业价值增大,但随着税负降低相应的财务困境成本和成本也会增加。所以企业确定最佳的负债规模,必须权衡税负的降低额度和财务困境成本及成本之间的关系。

3.加强企业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资金链断裂,财务风险就会产生,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所以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加强企业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制定切合实际的负债财务计划

企业制定切合实际的负债财务计划,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反应,有计划就可以发现计划与实际的差别,实时监控,及时控制和修复,财务风险就得到了有效的规避和抑制。

5.提高企业自身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自身信誉和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在无形当中会给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企业筹集资金都有较好的影响。所以,提高企业自身信誉和企业形象能更好地建立机制,控制并抵御风险。

参考文献:

[1]梁杰,张悦.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及控制.经营与管理,2010,10:77-79.

[2]张利培.论企业负债经营.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44-45.

篇5

关键词:基建工程;财务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个企业要持续经营下去就必须面对财务风险的挑战,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就得首先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其特征,在熟悉其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其特征之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转变为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避免企业遭受巨大损失,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市场其他竞争对手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基建工程项目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因素就是财务资金风险。基建工程项目不仅是展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而且还是施工企业效益的源泉、资金的集散地。建立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对项目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预警,对于防范项目财务风险,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保障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地防范项目财务风险,是施工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

合适的财务杠杆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一旦超出基建工程项目自己控制的范围就可能招致财务危机,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项目破产。所以企业有必要从财务风险的源头进行风险控制,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下,防范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不能准确预计和控制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使得企业最后的经营业绩与企业的最初的预期收益发生严重偏离,从而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目的,是提升企业价值,它又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其次是改善经营绩效,最后是建立核心竞争力。通过财务风险的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经营活动业绩的不稳定性,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强化公司治理,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可以说,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

一、基建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成因。

1.缺乏知识经营理念

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导致不少企业在开发项目工程的时候,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预案,部分项目管理人员也反映,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等的限制,面对复杂的项目工程,无法做出与工程项目相匹配的风险预案,当项目的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手忙脚乱,从而丧失最佳补救时机,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2.企业自身带来的风险

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是指由于企业负债经营所必然产生的风险,也是指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到期不能归还本金及其利息的风险。对于基建工程项目来说,这种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应急方案,以防在出现资金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条不紊地继续推进项目的进行。

3.外部的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经济因素的不利变动导致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经济周期进入衰退,而企业任然进行大规模的投融资,市场上流通货币较多情形下的通货紧缩风险,导致企业未来多还资金,新的货币政策出台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而之前规定的利率比现在的高所导致的多付利息成本的财务风险。

二、对基建工程项目建立风险预警的建议。

1.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并且应该结合自身的财务特点。对于商业型的企业来说,他们不存在大量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一些即将流通的存货,这种企业的融资方式就可以采取短期债务融资,主要是用于短期的资金周转。高科技型和服务型的企业,他们与制造型企业不同,是轻资产型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财务风险,因此应该采用权益融资方式。

2.找到合适的资本结构

企业在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时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两者融资方式的成本有所不同,权益融资成本较高,股利不能税前扣除,但是企业的到期偿债压力较小,债务融资成本较低,所支付的利息费用能够税前扣除,具有抵税效应。因此,企业应该权衡两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比例,使得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也是最大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最小的。

3.采用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型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预警 防范措施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运营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投标过程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

据统计,2007年底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达到了6万多家,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达到了3133.7万人,行业总产值为51043.71万亿元,但平均企业总产值仅为8000万元,由于生产力过剩,施工企业间多存在无序的甚至恶性竞争,以致于施工企业为了在同行业竞争中拿到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不考虑自身实力盲目投标、压低价格,致使施工企业利润率非常低,从而客观上增加了自身的财务风险。

(二)项目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同时工程项目的多变也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原本应该由业主与施工企业双方共同承担。但由于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往往在合同签订时对业主提出的要求放宽尺度,一些条款不完善,没有索赔、保险、影响施工进度的第三方因素的豁免等条款,更甚者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担保等相应条款只字不提。有的业主则向施工企业收取工程保证金等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款项,施工企业垫资现象屡见不鲜,一旦业主恶意逃债即使是无限期拖延债务施工企业也将会面临着重大损失。

(三)成本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财务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而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后劲与动力。一些企业在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方面没有根据项目的规模、施工条件制定适合于自身情况的方案。对于实际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以及管理费等费用没有制定成本费用开支计划,一味的按照传统成本预算方法进行核算管理,甚至不作预算,边施工边投入,这些情况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项目结算方面存在的财务风险

在项目交工验收后,由于设计、变更等原因,一些工程所做出的调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以致工程款不能得到及时确认和结算。还有一些业主交工后因为项目投入资金不足,通常以审计为借口,拖延项目尾款的结算,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竣工后仍要为其垫资,影响了施工企业资金的周转。同时,由于工程竣工后得不到及时清算,直接导致项目保修期延长,保修费用增加,从而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运营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思想意识

对于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营造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氛围。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管理层以及员工风险知识培训,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大环境,加强企业应对项目投标、施工、预算、结算等多种形式的财务风险能力。

第二,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企业应当“量体裁衣”分析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的财务风险。通过明确风险责任的方式,将风险管理目标具体的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让管理层及员工都能够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建立、健全项目财务预警系统

所谓财务预警指的是企业运用财务报表等资料,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对企业日常经营分析预测,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从而采取应对措施。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选派专业人员,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将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信息输入到管理系统中加以处理,并分析评估可能导致风险的各种情况,上报给负责人,针对所存在的风险研究相应的预警措施,以达到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全面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第一,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委任风险管理负责人以及各级风险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机构,从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第二,重视项目投标以及合同管理。在投标方面企业可以以内部定额的方式抑制盲目投标,对于业主信誉较差以及合同条款不合理的情况可以采取有选择性的投标。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研究每个条款,修改不利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条款,从而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第三,委任专业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企业可以委任一名项目经理来对项目施工的成本、工期、质量进行监督,这样施工方面不仅有了保障,而且还能提高资金周转率,从而达到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目的。

(四)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信息传递途径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成立多年以来,下设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中铁十一至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个分支机构,其工程施工项目相对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针对此种情况,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积极改革完善财务风险信息传递途径,与时俱进,运用计算机科学管理技术对所存在的财务风险预警防范,实现了风险信息在企业内部被有效的传播利用,减少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公司现已有70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承建的项目规模达800亿元。所以,施工建筑企业应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完善企业内部风险信息传播途径,定期研究分析现阶段项目风险信息,以达到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洪瑛琪.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风险控制[J].财经界.2012(3)

篇7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投资战略;筹资战略;分配战略

一、企业财务战略理论

1、企业财务战略概述

财务战略,企业根据总体战略要求和资金运动规律,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财务活动的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所作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和决定性的谋划。

2、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财务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从战略高度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谋划。企业资金运动由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费、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活动组成,也就是筹资、投资及分配三个环节。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及分配战略。(1)筹资战略。筹资战略是企业根据整体发展规划进行的资金安排或筹划。企业要合理制定各个时期的筹资规模及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价值。(2)投资战略。投资战略是企业根据总体经营战略要求,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对有关投资活动做出的全局性谋划。它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保障。(3)分配战略。分配战略是企业从战略的高度企业发展需要确定净利润中留存与分配的比例,从而保证企业发展和股东及相关利益者利益的平衡。

二、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分析

1、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甚至死亡的全过程。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以来有二十多种不同的模型,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企业生命周期应该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个阶段。生命周期理论能够使管理者认识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未雨绸缪,把握时机,及时调整战略,降低整体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2、企业面临的风险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种类越来越多,但主要面临的并随企业生命周期变化的风险有: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市场需求、售价、固定成本等都是影响经营风险的要素。如果其他要素不变,则固定成本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大。增加销售额或降低固定成本是降低经营风险的主要途径。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与筹资相关的风险。如果其他要素不变,则固定性财务费用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息税前利润,或降低固定性财务费用来降低财务风险。

3、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分析

(1)初创期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初创期是企业经营风险最高的阶段。新产品能否得到客户的认可,市场份额能否扩大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时,企业无法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固定成本,也不能通过削减广告费用等来降低固定成本,因此企业的经营风险很高。

企业初创期的经营风险高,筹资能力较差,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留存收益,固定性财务费用较低。因此,在该阶段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低。

(2)成长期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企业在成长期的经营风险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新产品一经成功地推上市场,得到消费者认可,销量会迅速增长,单位产品分摊固定费用会下降,使得经营风险下降。但是大量竞争者的加入使得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同时为扩大规模追加的固定资产的折旧等使得固定成本又提高,从而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又增加。因此,企业的经营风险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

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急剧扩大,自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通过外部融资来支持总体战略。随着企业筹集债务资本的增加,固定性财务费用增加,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会有所上升。

(3)成熟期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市场份额相对较高且稳定,利润增加,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消失;随着产品生产标准化,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再次降低。

企业在成熟期的销量稳定,盈余增加,权益融资规模扩大,对债务资本的需求下降,固定性财务费用减少,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处于适中水平。

(4)衰退期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企业进入衰退期后,产品竞争力减弱,盈利能力下降,通常要通过降低成本来稳定现金流量,此时经营风险继续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随着衰退期利润空间的降低,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销售额来维持经营活动需要的现金流,那么企业的负债就又会逐步增加,随之固定性财务费用也就增加, 因此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战略选择

初创期是企业经营风险最高,根据高经营风险与低财务风险相搭配的原则,企业应该尽量降低财务风险。(1)筹资战略。从筹资战略来看,企业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债权人要求较高的风险溢价,同时多数企业不具有发行股票的条件,因此自有资本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2)投资战略。在初创期,企业应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提高市场占有率。(3)分配战略。初创期企业经营风险高,筹资能力差,应该通过留存收益方式进行资金积累,因此企业应选择零股利分配政策或剩余股利分配政策以减轻收益分配压力。

2、成长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随着产品成功进入市场,销售额开始快速增长,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还需要控制较低的财务风险。(1)筹资战略。进入成长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内部融资已经不能支持企业的扩张速度,企业应该充分运用债务融资及权益融资两种方式,来满足企业扩张的需求。同时,企业要找到理想的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企业价值。(2)投资战略。在成长期,企业应该大力投资于市场开发,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3)分配战略。在成长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因此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盈余留存下来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不分配或少分配股利。企业可以采取股票股利,或者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

3、成熟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激烈的价格战争标志着成熟期的到来。进入成熟期后,行业稳定,利润合理,生产已经标准化,企业的经营风险再次降低,此时可以适当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1)筹资战略。在成熟期,企业在保持合理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大债务融资比例,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本的报酬率及进行合理节税。(2)投资战略。在成熟期,企业应该保持现有的投资水平,巩固市场份额,降低成本。但企业应该注重多元化发展,增加研发支出,为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做好准备。(3)分配战略。本阶段企业现金流量最充足,筹资能力最强,应该将多余的资金回报于股东。因此,企业应该采取高现金支付率的现金股利政策。

4、衰退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随着销量、利润的急剧下降,企业进入衰退期。企业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此时应该辅之以较高的财务风险。(1)筹资战略。进入衰退期,企业通常不会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扩大规模,而是减少资金投入,为进入新的行业做准备,重新定位,因此对资金的需求下降。从资金来源上看,企业应该尽量选择债务融资,合理节税的同时保持高收益率。(2)投资战略。进入衰退期的企业应稳定现金流量,不应该再扩大规模,而是应该剥离不盈利的业务,增加竞争力以备进入新产业,或者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延缓衰退。(3)分配战略。在衰退期,企业虽然获利能力下降,但现金流量仍然较多。由于没有更好的再投资机会,企业应该采取高股利政策将股利分配给股东。

参考文献:

[1]罗福凯.战略财务管理[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关键词:财务战略 生命周期 风险匹配

企业财务战略的涵义

财务的本质是企业资产管理和投融资活动,综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价值,有效的财务资本运作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最佳的经营效益,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对于财务理论更加注重社会科学层面的本质属性,战略构成一种特定经济主体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战略思想也需要随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调整,因此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动态性、虚拟性以及预期性等是战略的基本特征。从方法论角度来看,战略思想要求人们能够自上而下的思考问题,既要着眼于未来,引导企业做出适当的预期决策,也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策略,在现阶段不断优化企业竞争手段,帮助企业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郭勇峰,2013)。

结合财务和战略的属性分析,本文将企业的财务战略定义为:特定经济主体以实现预期发展目标为动机的、筹谋财务资本运作的一系列前瞻性经济活动。在此定义中,财务战略立足于企业未来,谋划资金流动与分配效率。整体上看,企业战略具有四维一体的发展属性,即:全局性,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分支,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反映企业总体发展建设要求;导向性,企业财务战略指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活动内容,包含财务措施和财务目标;长远性,财务战略的本质是战略,立足于未来,指导企业长期发展;稳定性,稳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内外部环境良好的表现,证明企业发展处于正常轨道(何桢,2012)。

产品生命周期下企业经营风险的阶段特征

目前,主流经济学界将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分为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不同阶段的产品在对企业盈利能力、单位成本及经营风险负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而导致的企业净现金流量也有所差异(见表1)。

(一)引入期经营风险

企业产品处于引入期时,市场的新鲜感较强,但消费者担心产品可靠性不足,因此,出于提高产品销量的考虑,企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产品营销费用激增,但产品销量却没有保障,因此,从发展战略思维来看,企业在本阶段应重点投资于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认可度。此时的企业经营风险较高,产品研发费用能否收回、市场是否认可新产品、初始战略是否正确等都是未知数,企业面临分化,即:如果产品推广成功,获得市场认可,则产品随即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如果产品推广失败,企业投资便形成沉没成本。

(二)成长期经营风险

进入成长期阶段,企业产品销量攀升,同类产品均在用户群中形成一定的口碑,厂家之间开始筹谋差异化竞争,个别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形成突破。虽然此阶段中的产品宣传费用仍然保持较高比例,但销量增加所能带来的利润增长使得产品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在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产品单位价格居高不下,继续吸引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同类产品竞争中来,此时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体现为资金流风险,即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企业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维持,一旦企业资金断流,经营状况就会急转直下。

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企业的生产不确定性因素依旧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源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消费者偏好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如何谋划自身产品战略定位和培养忠实的客户群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成熟期经营风险

企业产品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厂商之间开始激烈的价格竞争,产品市场规模虽然达到最大,但也已经是饱和状态,市场中的企业产品份额已经较为稳定,厂商利润率在竞争中逐渐下降,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出于维持既定市场份额的考虑,各家厂商都会利用各种营销手段来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但也会同时遭到其他厂商的顽强抵抗,形成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因此,大企业的战略重心此时往往转向巩固市场份额和创新产品,大量的小企业则会因为经营效率低下而被市场淘汰。

在成熟期阶段,企业经营相对于引入期和成长期的不确定性已经消失,强势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销售量、生产能力以及盈利能力都较为稳定,企业现金流量比率也比较容易预测,因此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创新型产品的技术冲击,企业需要继续投入高额费用来支持新产品研发,保持持续盈利能力。

(四)衰退期经营风险

特定产品进入衰退期后,产品性能已无法再提升,消费者对相对落后的产品偏好继续下降,由于长期的价格竞争,产品价格已经被打压的很低,毛利率降至最低水平,新厂商不再受到吸引而进入该行业。此时众多企业往往出现产能过剩,有些中型厂商会依靠较为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相对充裕的资金实力而选择在此阶段转换战略,小企业破产重组,只有剩下的大企业能够依赖垄断优势而继续维持经营。衰退期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同样因综合实力和规模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以及小型企业的抗淘汰能力以此递减,如果企业无法合理控制成本投入与维持费用,衰退期阶段的产品毛利率就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搭配分析

(一)高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

以创业型高科技公司为例,如果产品处于引入期,经营风险较高,而公司需要通过负债来筹集研发资金,在市场规模并不确定的条件下,企业出现破产的可能性就较大,一般情况下,只有风险偏好者倾向于这种搭配,因为此阶段投入的资金具有较强的杠杆性质,少量投入就可以开始冒险活动。如果企业获得成功,那么风险投资者就以较小的资金成本而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如果企业发展失败,风险投资者损失的也只是较少的资本金。而债权人承担风险则较大,一旦产品市场推广失败或销售效果未达到预期,债权人将由于前期投入过高而面临较大损失。

(二)低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

同样以处于初创期的高科技公司为例,经营风险水平较高,如果公司希望承担较低的财务风险,则必须选择权益筹资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同时不使用或少使用负债筹资,以此来达成低财务风险和高经营风险的平衡,避免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低财务风险和高经营风险的搭配也符合债权人和股东的期望,因为企业的发展风险程度在投资人心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权益融资是以牺牲企业控制权为前提的,初始经营者对于企业的控制权有所降低,企业面临控制权“易主”风险。

(三)高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

高财务风险和低经营风险搭配使得企业总体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以经营公用事业的公司为例,公司本身的经营风险较低,但因为需要大量的负债筹资来维持公用建设,因此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较高。此时,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如果其不采取增大财务杠杆的方法来增加资本报酬率,权益投资人就会面临低经营风险和低资本回报率共存的尴尬局面,权益投资人不愿意接受这种风险搭配方式;对于债权人来说,这种搭配方式意味着企业必须以稳定的现金流作为偿债保证,公用事业单位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债权人对这种风险搭配方式的偏好(王晓红,2013)。

(四)低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

这是一种企业总体风险最低的搭配组合方式。对于一家正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而言,企业经营风险低,现金流量充足,只需借入很少的债务,因此财务风险很低,债权投资人偏好这种搭配方式,因为企业的偿债能力有保证。权益投资人则一般不会偏好这种搭配,因为财务杠杆率和投资报酬率都很低,权益报酬率自然不会太高。低财务风险的企业一般会寻求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的经营风险在规模扩张过程中也会不断增大,因此,对于债权投资人来说,这种搭配方式同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风险组合。

产品生命周期下的企业财务战略

(一)产品处于引入阶段的财务战略

企业产品处于引入期阶段,经营风险逐渐提高,新产品生产是否顺利、市场能否接受新产品、企业能否获得初始市场份额等是未知数,从对于风险搭配的分析内容可知,高经营风险需要与低财务风险搭配,因此,此阶段企业的财务战略应为“高权益融资-低债务融资”,这种财务战略也与产品的引入期阶段特征相符,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风险投资者的特性和产品的发展潜力会吸引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者的注意。

(二)产品处于成长阶段的财务战略

成长期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有所降低,但是企业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增长也较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开始形成,在产品质量还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综合风险依然较高,因此,财务战略制定者应该充分考虑该阶段对于企业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以全部采用权益筹资的财务战略来控制财务风险。同时,出于抢占市场份额的考虑,企业需要通过增加产品销量来提升主营利润率,这就要求企业利用充沛的现金流量来扩大经营,保持足够的利润率,将股利分配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三)产品处于成熟阶段的财务战略

一旦产品进入成熟期,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就会相对稳定。该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企业主要考虑如何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并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此时企业的战略重点应该转移到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上来,企业经营得当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净现金流量,不仅偿债能有保障,再投资能力也会增强。该阶段企业的发展前景低于初创期阶段,表现为股票价格的下跌,此时企业需要增加股息率,提高每股收益,降低市盈率倍数以稳定股价。

(四)产品处于衰退期的财务战略

虽然产品处于成熟阶段时,强势企业能够产生巨大的现金流,但成熟期的到来也意味着产品衰退期的开始,产品的市场需求将逐步减小甚至消失,此时企业就不能通过支出大量的费用来维持市场份额,必须采取合适的财务战略来补充产品销量早期下跌阶段的净现金流出。总体而言,成熟期阶段的企业经营风险较低,企业有能力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债务融资和高股利支付财务战略都可以用来支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产品生命周期是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经典理论,由于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资金需求,因此,从规避风险和实现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企业应将财务战略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动态结合,找寻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收益”最佳结合点。本文以评估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同搭配效果为基础,分析了企业差异化风险偏好条件下的权益融资和债权融资战略匹配适宜程度,对于我国大量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来说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对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构成一定的财务战略风险警示。

参考文献:

1.何军.企业社会资本与创业战略决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周杰.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基本财务策略选择[J].管理世界,2012(6)

3.田武宗.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12(4)

4.郭勇峰.企业战略转型的逻辑[J]现代管理科学,2013(1)

5.王晓红.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研究[J].会计之友,2013(2)

6.何桢.企业管理创新、整合与精艺六西格玛实施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3)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银行业必将遭遇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挑战。为了长远发展,规避财务风险,那么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研究必将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研究的意义,通过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以期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转账结算等业务的金融机构,在各国金融业发展道路上,始终处于特殊地位,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由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形成的,只有充分考察各种影响因素,才能真正意义上规避财务风险,使银行得以健康的可持续发展。1.财务风险内部环境就其内因而言,导致财务风险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信息缺失导致决策失误。银行的持续经营依赖于对借款人自身经营状况的准确把控,但由于信息缺失导致盲目借贷,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风险损失。因此,银行及时、准确的掌握借款人信息是银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的基础。(2)员工追求个人业绩。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为了把业绩搞上去,不充分考虑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就大量放贷,造成不良贷款率和呆账坏账金额不断增多,经营风险加大。(3)银行决策层疏于对资金风险的管控。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的银行没有建立风险评估系统、风险防范预警系统,甚至银行内部尚未确立互通的运行机制,“贷款三查”的风险管控在有些地区的商业银行流于表象,在银行业务发展的背后,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危机。2.财务风险外部环境金融经济的迅速发展,给银行业带来的应运而生,影响银行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1)宏观环境①经济发展状况。对商业银行理财有重大影响,规避财务风险应以宏观经济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保证银行经营战略的具有实施的基础。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管是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到货币流通量,不同程度影响着物价水平,进而会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状况。③经济发展周期。现实的经济发展周期决定了银行经营情况,一般情况下,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的银行经得起经济萧条的考验;而在经济萧条的冲击下,不注重风险管控、风险管理差的银行往往遭受惨痛的代价。④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中央银行的适度监管有利于规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假若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任由其自我发展,违法违规的不当经营无形间加大了银行的风险度。⑤国际大环境对商业银行的冲击。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资金来往越来越多,国际间的资金往来金额越来越大,考验着商业银行对资金运用的把控。(2)微观环境①银行间的竞争。适度公平的竞争有助于银行经营的发展动力,也是其生存发展的活力;但竞争过度,发生恶性竞争,则势必给银行业带来沉重打击,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②利率水平。银行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存贷款的结算业务,存贷款利差作为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③汇率变动情况。各国间经济贸易外来频繁,进行外汇交易,从事国际活动,汇率变动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素,若是不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银行必将承受相应的经济损失。④中间业务发展状况。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有利于拓宽经营渠道,增长银行业务收入,是国际间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也有助于分散银行经营风险,中间业务是我国长期以往有待开拓的重点业务。

三、防范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措施

通过上述海南发展银行具体案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已经摆在了尤为关键的地位,防范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总结知识得出以下防范措施:1.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商业银行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采取有必要的运营调整,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完善风险管理的各项制度。把责权利的治理主张深入人心,促使银行整体经营处于有利地位。2.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目前,银行业竞争日益严峻,在风险和收益并存的情况下,应强化风险意识的重要性,要树立全面意识与全员意识的协调统一,这些都是管理理念的有机构成部分,因此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是银行长期经营的关键。3.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以科学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从借款人资信状况、偿贷能力、经营业绩多方面分析,建立合乎国际银行业规范的内部评估体系,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的治理经验,结合自身银行实际状况,提高银行信贷风险分析能力,加强对银行相关利益者的资信状况分析能力,进行合理的风险规避,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十分有效的。4.完善银行的会计体系会计体系是银行机制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可以有效防范银行财务风险,对银行明确经营风险和加强风险管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因此,银行内部应对会计体系的完善给予高度重视,即提高会计人员在银行内部的地位,完善会计分析与流程,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四、结语

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决定着银行业自身发展的关键,就需要保障商业银行的财务健康,对银行长期发展都尤为重要。通过判定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存在的病因,旨在为银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望能促进商业银行长足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范新荣.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与风险操作全书(上)[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20-89.

[2]李晓辉,李炜炜.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J].金融经济,2011(6):118-119.

[3]郭昊昱.基于海南发展银行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J].财经管理,2016(33):207-208.

[4]梦妮.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2008(9):50.

篇10

【关键词】筹资风险;成因;规避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一、筹资风险的成因

(1)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慢,当债务到期时,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起财务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金额、融资期限等都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以及未来的财务风险与破产风险。(2)筹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二、筹资风险的规避措施

(1)优化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所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因此,企业应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2)合理安排筹资期限。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3)建立风险预测体系。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对事态发展的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总之,企业若要筹资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影响,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获得筹资经营带来的收益,同时又将筹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其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刘根虎.企业的筹资风险与控制[J].辽宁经济.2008(7)

[2]王化成,张新洪.现代企业筹资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3]缪臻彦.浅析企业筹资方式及筹资风险风范[J].企业导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