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资源范文

时间:2023-10-19 16:0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信息资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信息资源

篇1

1.1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研究现状

由于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及引导,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发展迅速,并逐渐渗透到科研活动中。从全国来看,当前绝大部分省份已建设并使用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江苏、福建、广东三省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整合的范围不断扩大,已扩展到应用程序与服务等方面,同时,也开始逐步注重人们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并通过各种信息资源联合体、互助协作等形式,统一购买电子文献资源,促进了研究所、图书馆的发展。但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合作建设少等问题也越发突出,急需一个共建共享平台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1.2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1.2.1区域发展不同,导致其建设的不均衡经济发达的地区或省份,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利用其底子厚、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手段先进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展科技文献平台建设工作。比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清华大学等,对全国性的文献平台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加之这些平台的后期建设有资金支持,技术装备先进,服务条件好,他们的科技文献平台建设和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其他地区的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无法与其相比,其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局限性,无论是建设情况还是使用情况,都有待提高。

1.2.2共建共享协调机制不完善共享平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或者是非常松散的简单合作,仅仅靠一个合作协议和理事会章程等自我约束,没有强制性的义务也没有法理层的权利,导致科技信息资源的收藏分散、重复,难以形成服务的整体优势。

1.2.3平台标准化水平、服务层次有待提高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就是平台标准化。但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标准化程度相当低,规范标准不一致,各平台从总体设计框架到具体实现的底层技术手段大相径庭,自建数据库五花八门,不具备和其他平台数据库互联的功能,制约了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

2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2.1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2.1.1科技信息资源的高速增长目前每个资源中心的数据库少则几十个,多则几百个。随着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信息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资源中心需要向人们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学术资源信息。一些专业的资源商也开始提供一些更细致的学术信息,比如经济类、法律类、标准类、教育类、医药类等资源。越来越多的科技信息资源在检索利用过程中必然带来学术资源利用率低、检索效率低下等问题,这无论对于科技信息资源来讲还是资源中心情报服务来说都是一种效益浪费。受采集资源的专业局限性影响,无论是以上哪一类信息,没有一家资源商能够囊括它所关注的那一类资源的所有学术信息。因此,资源中心为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需要购买多家数据库提供商的资源。而信资源中心向人们展示这些资源的时候,因商家不同,其使用界面和检索方式均不相同,登录认证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不得不向人们分别提供这些信息,常见的方式就是在一个或多个页面里列出各个资源的链接和登录信息。人们在复杂繁多的科技资源中徘徊,要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资源往往需要熟悉各个不同的科技信息资源的检索方式、文献分类方式、检索结果设置等,要耗费精力时间却往往检索结果不尽如人意。

2.1.2检索期望的日益提高现在的学术研究需要的不再是庞杂的文献的堆砌,而是精确的数据、事实的支持佐证。所以科研工作者在浩瀚的学术海洋里面寻找符合自己需求的文献资源越来越难。各资源中心所提供的科技信息资源之间互相独立,列表显示,需要人们分别登录访问,并在访问这些资源的时候,不得不点开一个个资源链接,登录,输入关键词后进行搜索,由于各资源系统界面不一样,搜索方式不一样,搜索的效率很低。另外,数据量快速膨胀,逐步由找不到内容变成找到的太多太杂,耗费几倍的时间用于查找。因此,人们对数据检索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检索方式找到自己的目标知识。随着学科交叉渗透的不断发展,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简单的检索文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学习与科研要求,人们需要从繁多的学术文献中找到关联,如何利用简单快捷的检索挖掘发现深层次的知识、整合文献内容从而爆发新的知识点才是未来学术发展的热点。

2.1.3图书馆角色的升级与转变全新网络时代的来临使资源中心的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及相应的用户体验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信息与知识日益丰富的今天,这种变化已在迅速影响着图书馆,不断推动图书馆向网络虚拟型图书馆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了无缝的用户体验,允许人们互动参与、以论坛社区为基础的形式来设计程序、开源软件的应用等。

2.2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研究意义

资源中心可以通过各种信息资源联合体、互助协作等形式,统一购买电子文献资源,促进各资源中心的协调发展。但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合作建设少等问题也越发突出,急需一个共建共享平台来解决目前的困境。共享平台的建设以CAILS的设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基础,构建辐射的共建共享运行机制和模式,全面提升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整体发展质量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覆盖各学科的科技信息资源保障网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参与、按比例投入、共同建设、共同受益、共同管理的建设目标。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资源中心在信息时代满足学术需求、体现“让大众公平自由地获取知识信息”这一理念的必由之路。此平台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有助于提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等,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资源中心构建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可以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的助推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总体架构可分为门户层、管理层、数据层、硬件层四个部分。各个成员单位的系统相对独立,由共享平台的各个子系统,如统一认证系统、联合编目系统、统一检索系统等组成,并建立了统一的综合服务门户,将每个系统、服务和资源整合起来。各层面说明如下:

3.1硬件层面

包括网络平台、服务器和大容量存储设备等,是共建共享平台的硬件设施,是赖以提供服务的硬件基础。

3.2数据层面

包括馆藏资源(图书、期刊等)、数字资源(数字期刊、数据库等)、各种自建和引进的特色数据库、共建资源库(如联合目录等)、统一认证中心数据库等,是实现共享的内容基础。

3.3服务层面

服务各个层次,是共享体系的组织保证,是共享平台特殊服务层。包括元数据的加工与管理、数字对象的加工与管理、联机编目、用户权限管理和服务评估等,分别服务于数据层、技术层、服务层等,通过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保证共享体系的实施。该层通过跨越分在不同地点的所有数字资源,提供分布式数据访问、资源聚合和过滤、数据挖掘等。

3.4应用标准与协议层面

应用标准与协议层是共建共享平台面向用户的统一服务的窗口,是共享平台最重要的一层,为共享平台服务提供了方便的接口。通过信息集成和服务集成,综合门户平台整合了各类文献服务和专业信息服务;通过统一认证,支持成员单位用户的访问控制和个性化定制,从而为各服务节点和用户提供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

4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内容

4.1规范化建设研究

各资源中心的采购、编目、查询和提供信息服务等必须采取统一的模式进行。这一点几乎不可能实现,只有从不同的信息系统平台中提取标准化的信息数据,建立合作的馆藏资源,统一科技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协调,有选择、有重点地建设科技信息资源,才能为整个共享网络提供信息服务,发挥群体效益。在数字资源整合方面,采取的措施有2种:一种是研究各个资源中心的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的底层设计,抽取关键字段,进行标准化处理,由平台开发人员整合各个成员单位的馆藏数据,形成统一馆藏资源,可以实时进行更新数据,但比较费时麻烦,甚至需要各个软件的开发部门的配合才能得以完成。另一种就是利用CALIS整合文献资源的模式,由成员单位定期上传或提交数据,实时整合资源,这样更新速度慢,简单方便,但需要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容易实现。在实际操作中,2种方法的结合,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为了强调数字资源的标准化,馆藏图书目录方面,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CALIS整合文献资源模式,要求成员单位及时提供标准的MARC编目数据,定期上传,建立和完善书目数据库,形成联合目录以实现数据库的转换、交换、兼容和不同系统资源的共享;并由专门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对于非标准化的数字资源,针对各种资源的特点,采用同构跨库检索技术基本能实现非标准化数据的检索问题。这一技术的应用将在下面的技术层面进行详解。

4.2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研究

通过信息规划、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管理、信息、信息服务、用户权限、信息传输交换,实现了各种文献资源采集、整合、加工处理、管理、和对外开展文献资源检索服务、原文传递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同构跨库检索是资源整合系统的新理念与发展趋势。单纯的跨库检索与数字资源整合,不能体现学术文献间的互相联系。在Lib2.0环境下,基于发现与传递服务的一站式同构跨库检索系统,则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矛盾,给资源整合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利用同构跨库检索技术使用先进的数据萃取技术,可以把多种标准、多种格式或非标准自建的数据库,比如常见的中外文数据库,如书生、超星、方正、同方、维普、万方、SpringLink、AIAA、Proquest、Open-Access等,以及资源中心的自建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等在内的分布、异构和多样化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同构跨库检索技术无视源数据库使用何种标准、何种格式,只要能够以网页的形式展现给人们,就可以获得技术支持。同时,也支持各种外部系统的沟通协议,支持标准或非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包括ISO2709(例如MARC21、UNIMARC、CMARC等)、NISO?ANSIZ39.85(DublinCore)、XML等;支持标准检索协议规范包括Z39.50、HTTP、Z39.88等。资源门户支持开放的体系结构,遵循信息描述、组织和资源互操作的国际标准,甚至支持以非标准协议进行的整合检索。因此,根据各个资源中心的实际情况,可以对各种独有的自建数据库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拥有的数据库资源,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4.3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整合研究

将平台各联合体的数据库资源在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上实现整合,包括书目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和自建特色数据库等,整合为统一的检索平台。

4.3.1平台建设目标要求(1)完成各种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数字资源按照资源类别分: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视频、报纸、标准等,人们可以在所有这些自然分类中同时进行搜索,也可以选择在某个分类中进行搜索,无论使用哪种搜索方式,能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至关重要。使用跨库检索技术检索资源,被访问资源正文仍然在各个资源库,同构跨库检索同各个资源数据库做了相应接口。人们访问资源正文的时候无需再单独登录,即一站式登录,登录同构跨库检索系统,既是登录了以往的各个数据库。人们只需在检索口输入目标检索词,例如主题、关键词、全文、题名、摘要、作者、文献来源、时间、刊号、刊名等,就可以同时在不同类型文献资源中快速检索目标文献,不会受限于某个数据库的网络链接状况。一站式检索平台使人们的检索更加快捷、高效和全面。(2)实现不同信息资源检索智能跳转为方便人们访问各个数据库,不需要在各个数据库间不断重复输入关键词、不断地打开、关闭数字资源等操作,实现了不同信息资源检索的智能跳转。人们只需要输入一次关键词,点击自己关心的不同资源类型,目标检索词就能够在多类型文献资源中跳转检索,快速定位检索目标,而且提供中文语义化搜索西文功能,智能分析与拆分检索句段。(3)高级检索方式同构跨库检索支持二次检索与高级检索,可以限定检索词出现的位置,如题名、作者、简介、ISBN、ISSN、DOI等;可以限定资源的年代,以实现更精确地检索,为专业的资源中心专家、科研人员提供深层次的学术检索服务。(4)检索结果自动去重融合传统的学术文献的检索是以不同资源商提供的系统为基础的,人们根据各个数据库固有的检索方式与功能检索文献,检索结果可能会有很多重复的结果,由于系统间没有关联,常常需要靠人工的方法去重,这种检索模式割裂了不同类型资源相关学科、主题的学术关联,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学术浪费,降低了学术研究的互补性与全面性。共享平台把各种资源做了技术性的融合和去重,不是简单的资源罗列,比如同一个资源的元数据,可以把多家资源商提供的元数据互补得到一个更全面的描述,检索出来的结果是自动去重后的结果,大大提高了检索的效率,并能为人们提供全面的学术文献。(5)语义化中文直接检索西文大部分中国人习惯使用中文进行搜索,利用同构跨库检索技术可以让人们使用中文关键词搜索到相应的外文期刊或者外文论文,并能做更进一步的智能优化处理。比如搜索“美国”可以搜索到含有“America”、“USA”、“National”等外文关键词的文献,搜索“高速公路”可以搜索到含有“Highway”、“Freeway”、“Superhighway”、“Motorway”等外文关键词的文献。(6)检索结果优化聚类利用同构跨库检索技术为人们提供精确全面的检索结果优化处理。比如:系统根据文献出版时间、所属学科、相关度、文献检索字段、文献来源等对检索结果提供精确的聚类导航分析,进一步缩小和精确检索结果;系统还可以针对每一种文献资源的属性设置相匹配的检索字段检索,对中文资源系统支持基于中图分类的四级类别的学科分类;人们可以逐步缩小检索的范围以实现更精确地筛选检索,协助用户挖掘信息,从而做出更深入的专题研究。

4.3.2共享平台建设整合方法采用同构跨库检索模式,通过对本地各类镜像数据库、馆藏印刷型资源、远程数据库建立超级统一索引,可以使人们根据检索需要进行检索,进行一站式发现与传递,为人们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简化了从资源发现到获取的检索过程,使人们能够快速找到和获得准确、高质量的信息。同构跨库检索技术的技术原理如图1所示:这样通过数据融合,可以得到一个元数据信息最丰富最全面的页面,包括题名、作者、分类、时间、摘要、参考文献、关键词、主题词等。可以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设置,提供多字段匹配,并且检索结果匹配率高、全面,能合并95%以上的重复文献。能够将前端人们服务和后端各类图书馆的资源管理连成一体,能够为图书馆向新的信息系统架构转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资源整合的过程是自动化的,对各种页面类型内容智能识别和抽取结构数据。没有开放接口的数据库能像具有openurl的系统一样互联互通,为同构跨库检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了资源的统一共享。

4.4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研究

对于每个成员单位购买的科技信息资源的全文可以直接下载阅读,也可以跳转到原数据库的详细页面。成员单位全文链接提供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方式为服务器获取方式,成员单位内安装服务器和相应的全文系统,当人们点击获取正文请求时,直接由全文系统处理返回全文的下载或者阅读页面。另一种方式为客户端控件获取方式,通过文献元数据页面内嵌的一个控件,模拟人们登录原文数据库和搜索原文的过程,返回文献正文的链接地址。这两种方式完成的目标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任务是由服务器端来处理还是由客户端来处理。非自己购买的科技信息资源为避免版权问题,可以采用各种文献资源的搜索服务和元数据同构展示,需要全文服务的,利用自动文献传递的方式获得,以避免版权纠纷,保证人们的利益最大化。

5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的建议

将平台各联合体的数据库资源在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上实现整合,发挥各协作馆印刷性文献、电子型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加强交流和合作,按统一的标准加以整合,建立起互惠互利的信息资源共享关系,构建印刷型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并存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通过1年的建设,基本建成覆盖科技信息资源领域的、较完整的、适应科技创新要求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5.1建立共享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

加强对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协作机制的建设,建立分布式数字资源加工、集中元数据存储检索服务、分布式全文提供和原文传递的共建共享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会,共同组织实施。

5.2建立分类科学、配置合理的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整合全省各种来源、各种媒体、各种类型的科技信息资源,建立与各资源中心发展相适应的、各学科文献资源相对齐全、文献类型覆盖期刊、图书、专利、标准、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检索数据库等的共享的、分布式的大型科技信息数据库群,建立分类科学、配置合理、共建共享、服务于科技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5.3建立共建共享的科技信息服务技术支撑平台

建立软件技术支撑平台,实现各科技资源成员单位的本地数据标引、加工与全文电子资源制作;完成集中元数据管理、资源整合与统一服务;实现元数据、全文信息的无障碍传递;形成统一的、安全的资源管理、整合和信息服务平台。

5.4建立完善的平台标准规范体系

(1)规范平台的建设标准制定合理的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标准规范、平台扩展规范、数据库接口规范等,规范跨平台的数据共享。(2)对平台的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制定平台元数据标准,以便建立相应的基本元数据规范,包括格式定义、语义定义、开放标记规范、扩展规则等。(3)规范平台的服务标准制定平台的应用服务规范、检索服务规范等,规范平台提供的查新、检索以及科技咨询等服务,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篇2

1.1关联数据概述

互联网创始人TimBerners-Lee首次提出了关联数据的理念,目的在于在不同资源之间建立计算机可理解的关联信息,最终建立全球性大数据空间[1]。2006年他在《关联数据的设计问题》报告中指出互联网不仅是把数据搬到网上,更是创建这些数据间的链接,以使人和机器能够浏览网络上的数据并可搜索和浏览相关数据和链接。同时他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关联数据的创建和四原则:(1)使用URI(通用统一资源标志符)标识事物;(2)使用HTTPURI(超文本传输协议)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定位并查找对应资源;(3)当有人访问到标识时,提供与该资源相关的有用信息;(4)尽可能提供关联的URI,帮助人们可以发现更多的事物[1]。这组原则及其实现要求奠定了关联数据技术体系和管理机制。

1.2关联数据核心技术

要实现关联数据的创建和,需要运用URI、HTTP以及RDF(资源描述框架)、SPARQL(SimpleProtocolandRDFQueryLanguage)等核心WEB技术。URI解决资源命名和定位问题,HTTP则提供了一种网上链接架构文件的方式。RDF是一种用于表达WEB网络中信息资源的标记语言,将对象描述成为数据模型。RDF以“资源,属性,属性值”三元组形式描述对象的内部结构及其内含的语义(例如一项专利的名称、发明人、技术领域、使用说明等),这个描述的深度取决于对象本身的内容深度和所依据元数据格式的丰富程度。RDFS(词汇描述语言模式)和OWL(网络本体语言)可以更清晰的表示词汇表中术语的意义及其词汇之间的关系,增强数据之间的语义关联性,使其更易被计算机自动发现和理解。关联数据浏览和检索需要采用标准方法对RDF信息进行解析。SPARQL是为RDF开发的一种查询语言和数据获取协议,能够挖掘和检索RDF描述中丰富的结构与关系信息。通过上述基于WEB核心技术的方式能够描述和链接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实现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之间建立计算机可理解的互联关系[1-2]。

1.3关联数据应用现状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有大量的关联数据成功应用案例,最早涉及关联数据领域实体应用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其后纽约时报、BBC等大型媒体公司,谷歌、百思买等商业巨头都纷纷试水关联数据,将大量传统网页上的数据自动或者半自动地转换成关联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2年12月提出倡议,把叙词表为关联数据,并建设了AGRIS2.0平台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集以关联数据的方式汇集起来方便关联数据和消费,至2014年2月,FAO的关联开放数据云已经包含了65个国家和地区150多个机构,超过七百万的术语,涵盖食物、营养、农业、渔业、林业和环境等领域[3]。国会图书、纽约时报、BBC、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大型服务机构进军关联数据领域,无疑会扩大关联数据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推动基于关联数据的应用快速发展。在科技信息资源应用方面,马费成等[4]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框架,并设计和实现了以“武汉大学”基本单位的免费网络学术资源集成实验系统。沈志宏等[5]选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通量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联数据的技术框架,将其描述为关联数据,同时研究了关联数据过程中可参考的标准化流程,并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关键问题。张宁[6]针对农业信息空间下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资源组织方式和机制原理,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资源应用模式和资源服务方式。

1.4关联数据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中应用优势

与传统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相比,基于关联数据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更具开放性,比从任何一个现有的数据源中获取的数据更能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基于关联数据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将不同的来源数据整合集成,通过资源标准化描述和表达,拓展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利用深度。这不仅降低服务器的负载,还提高信息质量和服务效率。同时关联数据通过链接机制可以将农业领域不同系统、不同结构、不同数据库的科技信息资源之间建立互链,共享数据和信息,为农业领域知识发现提供帮助,进而提高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优化配置农业科技信息资源。

2基于关联数据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根据关联数据的概念和内涵,本文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架构在逻辑上自上而下划分为用户服务层、集成处理层、信息资源层、基础支撑层四个层次。

2.1基础支撑层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需要一个稳定而安全的运行环境,基础支撑层主要包括软硬件设施、网络资源和服务机构、技术支撑和管理机制等,是保障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其中硬件是指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传输等设施,软件则是指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设施。网络资源是指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相关的机构知识库、WEB站点资源等。技术支撑是指通过数据库技术、语义网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可视化技术等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管理机制是指为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所配套的思想观念、保障措施和制度安排等。

2.2信息资源层

资源组织者收集的机构内外丰富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包括科学数据、农产品价格信息、政府网站资源、农业科研信息等的各类数据库资源、WEB站点资源、各类文档资源,是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实体层,为数据集成处理层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资源来源各异,结构不一。因此,采集资源后需要用统一的资源描述框架来描述,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处理成RDF模式,并存储在服务器中。例如对于传统数据库系统中的关系型数据,可以采用D2RServe将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映射成RDF模型,成基于RDF数据模型的语义网数据库,对于WEB站点资源等非关系数据型数据则可采用微格式等工具转化成RDF三元组。

2.3集成处理层

集成处理层由数据访问、本体映射、实体识别、知识集成等模块组成[7],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关联数据组织加工,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内部存在的语义关联关系通过RDF链接连接起来。数据访问即通过统一的规范访问,对关联数据集中数据进行提取解析HT-TPURI,获取RDF模型描述的对象信息。由于不同数据集经常使用不同的本体来描述同一领域信息,造成一定差异问题,需要通过本体映射,将不同的关联数据集的信息资源有效集成融合。本体映射借助关联模型方法,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在相关概念之间建立关联。例如,Silk框架方法是根据两个数据集中数据的属性相似度计算它们之间的互联关系[8]。经过本体映射后,相同的概念一定拥有相似的实例,进一步通过实体识别解决具体哪些实例描述的是同一个实体的问题,为每个实例产生一个唯一的标识,从而在不同的数据集中指向同一实体的实例数据之间建立关联,既实现本地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整合,也与外部其他机构的关联数据集关联,达到基于WEB的知识集成目标。

2.4用户服务层

用户服务层是指将经过挖掘、重组、关联和集成后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关联数据提供给用户使用,为用户提供知识管理、信息传递、资源发现等具体服务,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9]。农业信息资源服务消费者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软件应用服务、用户交互接口、服务平台门户网站等入口就能无缝访问到集成后的各种关联数据,获取SPARQL检索、关联数据浏览、信息资源定位等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满足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搜寻、调用和集成的需要。

3结论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运用;促进教学;实践与思考

笔者曾参与对我市驻城小学信息教学情况的调研,从500名人员的调研结果来看,课堂教学正常使用信息手段的教师,35岁以下的占近90%,其中音美学科偏高,而两语一数学科偏少;36~45岁之间的占45%左右;而46岁以上的仅有6%。其主要原因有:一是近四成的学校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信息教学条件;二是许多学校没能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教学的系统培训,中老年教师的那极低计算机使用水平还是来自于职称电脑培训的残留物加上自己的兴趣凑合起来的;三是主观思想相对落后,科技意识不强。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科技信息手段,无论对于师者之“教”还是对于学生之“学”,都能发挥无可比拟的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依托信息手段支撑教学,能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吸引他们。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氛围,用兴趣来牵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跟随教学过程积极思维。在这个方面,多媒体是真正的行家里手,能够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模拟情境之中,并且从中激发他们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例如,在“时、分、秒”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动画演示手段设计出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龟兔赛跑”。通过课件放大演示,让一只非常可爱的小乌龟与一只活泼好动的小白兔进行跑步比赛,在相同时间里,当小乌龟正好跑完一大格之时,而小白兔沿着圆形跑道则跑完了12个大格整整一圈的路程。尽管有些小朋友在为小白兔欢呼雀跃,有些小朋友在为小乌龟惋惜不已,但时间一到“比赛胜负已定”。通过“龟兔赛跑”的友情表演,让学生能够明显地得出“1小时=60分钟”的时分关系。教师可以借助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再次感悟到“1分钟=60秒”的数量公式关系。这种极富童真、童趣的游戏式演示,充分发挥了引人入胜的功用,让小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津津乐道,能够从中产生一种欲罢不能、余音绕梁的心理感受,由此也会给他们留下永久性的记忆。

二、依托信息手段支撑教学,能增加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老师的抑扬顿挫、书本语言的“温度”、课文插图以及有趣内容,能给小学生带来某种心理享受;而数学课程却“先天性不足”,那些烦人的数学概念、单调的数字以及冰冷的图形,则难以激起小学生的课堂学趣,只能依靠数学教师的讲课艺术“生成”一些趣味性而已。自从多媒体在校园登堂入室之后,原来的这种不平衡被逐渐打破。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手段,在拓展内容、加大厚度的同时,来增强数学教学的人文化、艺术化和趣味化。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导入时,可以运用“乌鸦喝水”的动画课件,让学生通过“聪明的乌鸦投放小石子,最终喝到了瓶中水获得自救”的故事,从中感悟到“所谓策略,简单地说就是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这种演示能对小学生产生“遇事善于讲求策略”的积极性影响。

三、依托信息手段支撑教学,能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篇4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资源共享规范涉及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两部分,通过目录体系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组织管理。可以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况,发现和定位所需耍的信息资源,通过交换体系可以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两部分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

1 标准规范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石

信息资源组织与整合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是进行专业化知识化服务的重要前提,而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的建设更是基础中之基础,是使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资源成功实现共享交换、规范化运行、标准化处理及后续推广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是对政策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有益补充。

1.1 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可靠保障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全社会科技基础条件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各资源拥有单位之间。以及资源使用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整合。目前,不同单位之间共享信息资源面临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类型、格式差异、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数据不一致、技术多样化等问题,通过标准规范及管理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标准统一,再借助网络、数据库等高新技术手段。可望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信息化的最大效益来自对信息最广泛的共享、最快捷的流通和最深层次的挖掘,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源头。信息资源本身只有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逐步标准化,获得广泛的一致性,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要重视对信息标准化工作的指导,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建立对颁布标准的指导、监督和执行机制,推动标准的实施。加强对信息资源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价,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标准化测评体系,提高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1.2 对政策法规、已建标准的补充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体系包括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技术标准,自制订标准规范,自制订管理制度六部分,这六部分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地方、上级业务指导部门要求的同时还需结合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部分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

1.3 促进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

通过管理制度建设,可以约束各子平台及建设单位明确职责,促进更高层面的业务整合。面向某个业务主题,各单位要想通过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必须首先进行业务梳理,在业务梳理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在职责、组织机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围绕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制订的各种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整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

2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标准规范建设

标准规范为信息资源一致性和技术平台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应围绕信息采集、组织、分类、保存、与使用等信息生命周期各环节建立规范和标准。要充分了解并兼顾各方因素,深入研究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可实施的模式和方式,不断研究国际和国家信息资源的相关标准,推进平台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的建设及应用,为科技信息数据的高度共享及其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高速通信、联网创造必要的条件。

条件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建设中需制订的标准规范大致如下:

2.1 信息资源基本规范

(1)科技信息资源的基本定义

包括信息与数据及数据处理的定义,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等。

(2)信息资源分类标准与目录体系

包括分类办法及标准,目录编制指南、目录体系建设总则与技术框架等。

(3)信息编码规范

包括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范、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编码规范。

2.2 平台支撑技术规范

(1)对外服务接口规范

规定技术平台的数据交换服务、目录服务接口及其调用方法,安全服务与各应用系统之间单点登录和信息服务的接口定义及其调用方法。

(2)前置交换环境相关规范

对各相关平台前置交换环境所需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提出配置要求,规范前置交换机的IP地址、交换节点服务器的命名规则、各项配置要求。

(3)交换中心环境相关规范

对交换中心所需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提出配置要求,规范中心节点服务器的命名规则、各项配置要求。

(4)技术平台内部各模块接口规范

技术平台由目录服务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平台管理子系统多个部分组成,还要与CA认证平台及门户等做接口,从而实现集中认证及单点登录。

(5)编码规范

规范组织机构、角色、用户、应用系统、前置交换节点等的编码规则,以标识其在技术平台上的唯一合法身份。

(6)安全规范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都可能威胁全局安全。

2.3 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规范

综合性的平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规范的建设涉及信息资源提供方、信息资源管理方、信息资源使用方、技术平台管理运维单位、技术平台建设单位等其他相关部门及人员,管理对象包括信息资源、技术平台。主要包括如下规范:

(1)信息资源公开规范

通过本制度,鼓励各单位公开内部可共享信息资源,规范约束信息资源提供方及时准确提供最新共享信息资源,明确信息资源提供方的信息公开职责,做到“一数一源”,公开信息资源的备案制度,奖惩考核办法等。

(2)信息资源动态管理规范

明确共享交换信息资源采集、注册、存储、更新、注销管理办法,保证共享数据库中信息资源的鲜活性。对共享数据库中数据资源实现动态管理。

(3)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规范

本办法明确信息资源供需双方共享交换信息的安全保密协议制度,保证信息资源在采集、存储、备份、访问授权、传输、使用等过程中的安全。

(4)信息资源共享查询规范

本制度明确信息资源使用方共享查询信息资源的管理流程,获取信息资源后的备案制度等。

(5)信息资源服务规范

规范信息资源的转换格式和方法,互操作的方法和规则,以及认证、目录服务、服务接口、图示表达等各方面。服务类规范包括有信息发现服务标准、访问服务标准、表示服务标准和操作服务标准等。

2.4 平台管理维护规范

(1)平台管理办法

明确信息资源提供方、使用方、平台运维、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及人员在平台运行维护、日常管理中的责权利关系、职责等。

(2)平台对外服务指南

本指南说明技术平台为各部门应用系统提供的支撑服务,技术平台支持的不同接入方式,每种接入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篇5

关键词:化工;科技查新;数据库;网络资源

科技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相结合的情报研究工作,它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科技查新能为科研立项、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等提供客观依据,也能为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快速、可靠、丰富的信息。我国化工科技查新工作始于1985年,具有与其它行业不同的特殊性。化工查新课题具有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合成工艺复杂、指标参数多等特点,查新员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选择适当的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信息正在逐步成为查新工作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工课题科技查新过程中常用的数据库系统和网络信息资源,以及不同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以期有效的推进科技查新工作质量。

1 国内主要化工相关数据库系统

1.1综合数据库

(1)中国知识资源总库(http://www.cnki.net)。数据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农业、生物、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文献资料。其中查新常用的是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前世界上大型的连续动态更新的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94年至今的国内公开出版的7 486种核心期刊的题录、摘要以及5 000多种期刊全文。至2005年12月31日,累积期刊全文文献1 670多万篇,分10大专辑、168个专题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提供CNKI初级检索、高级检索、专家检索三种检索模式。

(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http://www.wanfangdata.com.cn)。目前各类信息较全面的数据系统,包括100多个数据库、近5千种电子期刊、40多个栏目,由科技信息子系统、数字化期刊子系统、企业服务子系统构成。化工课题科技查新常用的万方数据库有:《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中国企业与产品数据库》等,其中数字化期刊子系统目前已集纳了理、工、农、医、人文等9大类近5 000种科技期刊,可多角度、全方位地进入期刊主页浏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绝大部分数据库均提供快速检索、命令检索(也称专业检索或高级检索)两种方式,快速检索是系统的默认界面,可通过快速检索界面进入命令检索和其它浏览途径。

(3)维普信息资源系统(http://www.tydata.com/)。包括《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文摘库》、《中文科技期刊引文库》、《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库》和《维普行业资源系统》6个子系统。化工课题查新需要检索的主要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库》两个子系统,其中《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了1989年至今的8 000余种期刊刊载的1 500余万篇文献,并以每年150万篇的速度递增,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多个领域;《中国科技经济新闻库》源于1992年至今的400多种中国重要报纸和5 000多种科技期刊,累积数据量达122多万条,并以每年15万条的速度更新。检索方式:提供树型分类导航系统,具有作者、标题、正文、出版地、刊名、分类号、任意字段等多个检索入口;支持检索(按相应的检索入口进行检索)、二次检索(与、或、非)、组合检索(支持布尔逻辑检索式)、分类逐级检索;同时还具备输出字段设置(在全文浏览器中进行设置)、检索日期限制、正文全文下载等辅助功能。

上述综合数据库中的中文期刊数据库由于收藏的文献范围有所不同,化工课题查新中需要对这3个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以免漏检。

1.2专利数据库  专利文献检索在科技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专利文献检索是科研立项、专利申请、成果评估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借鉴和参考国内外先进成果的重要来源。在化工课题查新过程中当涉及到新产品查新和工艺路线查新时,详实的专利说明书是检索过程中非常需要的对比文献。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http://www.sipo.gov.cn/sipo/zljs/)。可以检索从1985年以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公开说明书,该专利数据库免费开通,可以通过专利申请号、名称、摘要、发明人关键词等进行检索。

1.3标准文献数据库

检索国内标准数据库也是化工查新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在比较化工物质的物性参数时候,国内标准提供的参数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

中国标准服务网(http://www.cssn.net.cn/index.jsp)。收录有6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和区域性标准化组织、450多个专业学(协)会的标准以及全部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约60多万件。化工课题查新主要采用国家标准GB数据库和化工行业标准HG这两个数据库,可提供标准号、标题、关键词等多种检索入口。

1.4科技成果数据库

科技成果库主要覆盖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涉及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十几个专业领域,是化工新产品查新中的必检数据库。

(1)国家科技成果网(http://www.nast.org.cn/)。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创建的以科技成果查询为主的大型权威性科技网站,已收录1978年来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经省、市、部委认定的科技成果约12万项,库容量以每年3-5万项的数量增加,充分保证了成果的时效性,提供普通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检索方式。

(2)万方科技成果数据库(http://www.wanfang.can.cn/)。收录了1986年以来各省市部委鉴定后上报国家科委的科技成果及星火科技成果。包括6个数据库,总记录51万多条,并在此基础上,每个月更新1次,每年新增2万项最新成果,覆盖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涉及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十几个专业领域。是国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术、新成果查新数据库,提供普通检索和命令检索两种检索方式。

1.5化工专业数据库

在查新过程中,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更新比较快,能反映化工行业的新动态,化工专业数据库是通用数据库的有力补充。

(1)中国化工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http://www.wanfang.com.cn)。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提供,收录1985年来公开发行的化学化工期刊近1 000余种及高等院校学报发表的文献,以及化工图书和会议记录、学位论文及化工专利。

(2)维普石油化工资源系统(http://www.tyda-ta.com/)。为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相关的科研院所、中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机构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设计的大型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内能快捷、准确、全面、方便地反映国际石油化工行业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最新科研成果的唯一最大的信息平台。

(3)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http://202.127.145.134/scdb/queryHome.asp)。该库收录1983以来中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的论文、专利等25万余条数据。数据库还包括了中国化学家在国外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的题录及文摘,数据库提供6种检索途径(主题、作者、单位、出版物、中英文字(词)、中国法分类等),中英文标题和文摘的每一字(词)均为检索点,这与主题标引的检索途径起到相互补充作用。

(4)中国石油和化工资源网(http://www.chemdoc.com.cn/)。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于2001年5月组建开通,包括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化工分馆和其他化工、石化、石油等有关的信息机构大量的科技文献资源。

(5)中国化工信息网(http://www.cheminfo.gov.cn/)。始建于1990年,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创建,是一个集科技、生产、市场于一体的多方位综合性信息服务网站,可为用户提供网上浏览、查询、咨询等多项服务方式。

2 国外主要化工相关数据库系统

对于国外的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而言,查新过程主要侧重于国际联机检索系统,通过对其中不同的数据库的选择,就可以基本实现国外有关文献的全搜索,STN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图形检索的系统,能够实现化学物质的结构检索,一般化工课题推荐使用STN系统。

2.1国际联机检索系统

(1)STN联机检索系统(stnweb.cas.org/)。STN系统目前有200多个数据库,主要涉及各学科领域及综合性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献和专利,同时提供众多公司、供应商等方面的商情信息(如生物商情、化工产品方面等)。STN系统中,美国化学文摘社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化学文献数据库,即化学物质登记号(REG)和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CAPLUS)。REG数据库目前存储了自1957年以来的超过3 200万种物质记录,其中1 800多万种有机和无机物质,以及1400多万种生物序列(截止到2001年10月9日),它包涵了世界范围内在期刊和专利上报道的有机、无机、金属、合金、矿物、有机金属、元素、同位素、核微粒、蛋白质、核酸、聚合物等所有的化学物质信息。CAPLUS数据库,是当今世界上最新最全的化学题录型数据库,来源文献包括8 000多种国际性刊物、专利、同族专利、技术报告、书籍、会议录、学位论文等,覆盖了1907年以来的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所有文献。

(2)Dialog联机系统(http://www.dialogweb.com)。Diglog现有全文、题录及数据型数据库900多个,文献量近17亿篇,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实事政治、商业、经济、教育、法律等领域。其中包含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政府报告通报及索引》(NTIS)、英国《科学文摘》(INSPEC)、世界专利(WPI)、科学引文索引(SCI)等著名数据库,另外还有几百个公司信息(名录及背景)、商业信息、工业分析、新闻报道、产品情况、统计数据等数据库。对于化工课题而言,主要检索Dialog的如下数据库:CA SEARCH(399文档)、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 LOGY ABSTRACTS(315文档)、COMPENDEX PLUS(8文档)、SCIS―ERCH(434文档)、CLAIMSTM U.S.PATENT AB―STRACTS(25文档)、DISSERTATION ABSTRACTSONLINE(35文档)、CHEMICAL INDUSTRY NOTES(19文档)等。

虽然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涵盖的数据库很全,但由于联机检索的费用较高,因此网络上的免费数据库是索取原文,节约查新成本的新途径。下面主要介绍专利数据库和国外几个常用的化工专业数据库。

2.2国外专利数据库

目前的因特网上的国外专利数据库很多。其中专利容量大、检索功能强的有美国专利数据库、欧洲专利局专利数据库、加拿大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日本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专利数据库,这四个数据库都可以免费下载专利说明书,也是查新过程中需要检索的主要专利数据库。

(1)美国专利数据库(http.//www.patents.uspto.gov)。由美国专利与商标局设立,该数据库提供了快捷检索(Quick Search)、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和专利号检索(Patent Number Seareh)三种检索方式。

(2)欧洲专利局专利数据库(http://ep.espacenet.com)。欧洲专利局于1998年10月正式开通的免费专利数据库,收集了50多个国家公开的专利文献,包括世界专利数据库(worldwide)、日本专利文摘数据库(patent abstracts ofJapan)、欧洲专利局数据库(EPdatabasel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库(WIPOdatabase),可选择任意一个数据库进行检索。esp@cenet专利数据库提供了快速查询(QuickSearch)、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专利号检索(Number Search)和分类检索(Classification Search)四种形式。

(3)加拿大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hpatentsl.ic.gc.ca/introe.html)。可获取1920年至今的专利影像文件,而1978年8月15日以后的专利可提供PDF文本形式。加拿大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有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界面,提供基本查询(Basic)、专利号检索(Number)、布尔查询(Boolean)和高级查询(Advanced)四种形式。

(4)日本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专利数据库(http://www.ipdl.ncipi.go.jp/homepg_e.ipdl)。数据库提供1976年至今日本专利和实用新型说明书,有日语

和英语两种界面。有多种查询方式,其中比较方便的是日本专利摘要查询(PKI)方式,可以通过关键词、发明日期、国际专利分类(IPC)以及专利号查询相关专利。

2.3专业数据库

(1)Chemindustry(http://Chemindustry.com)。Che-mindustry为化工及相关工业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可通过全球网站搜索所需要的产品及服务方面信息的工具,为专业人员提供的信息涉及化学、石油化学、药学、塑料、涂料、染料及相关工业的所有方面,如科研、产品开发、市场经营、分销及应用等圈。

(2)Chemicalonline(http://Cheroicalonline.com)。美国化学工业的交易市场产品展示、产品与供应商搜索。网页提供近期化工新闻,特别报道,新闻分析及月内新闻记录。

(3)Chemconnect(http://www.chemconnect.com)。英特网上全球最大的化工交易网站,1996年以来在网上成交额已超过150亿美元。新闻与研究频道提供约600种网上化学化工期刊的链接,据知是目前化学化工期刊链接数最多的站点。

(4)Chemweb(http://Chemweb.com)。建于1997年4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在线社区,集合了化学研究、化学工业以及相关学科的大量资源。Chemweb的期刊分页(http://www.chemweb/library)现在可以提供200多种化学化工期刊,文摘免费,部分期刊还可以免费下载全文,如Chemistry&Biology等。

(5)Cambridgesoft’s chemACX.com(Chemacx.com)。该数据库收集了全球300多个化学试剂供应商的产品目录,由CambridgeSoft公司提供。用户无需注册,通过化合物的CAS登录号查询所需化学试剂的供应商,包装及价格。

在具体的查新过程中,需要根据查新课题的具体需要和查新选择上述的专业数据库进行检索,不需要全部检索。

3 网络搜索引擎

目前国内外许多搜索引擎网站可提供中英文网站的检索。利用搜索引擎为文献信息检索,特别是新产品的查新检索,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补充。企业上网越来越多,在网络上介绍其产品,在查新检索中,通过特定的检索方式,其信息对查新工作很有帮助。

常用的中文网络检索引擎有:百度搜索引擎(www.baidu.com)、Google中文搜索引擎(www.google.com/)、中国搜索联盟(http://www.zhongsou.com)等。

常用英文搜索引擎:Google(http://www.google.corn)、Yahoo(http://www.yahoo.com)、Allthewebwww.alhheweb.com等。

篇6

信息技术 校本课程 开发 高效课堂

2008年1月,山东人以其回归教育本源的探索精神,以其回归教育规律的科学态度,敢为人先,以高中教育为突破口,打破“改革绕着高中走”的惯常思维,打破“高考”的固有桎梏,按照既定“路线图”,在全省范围内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将课程开齐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校本课程就是一种学校拥有课程权力,主要由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是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应该说,学校拥有一定的课程自;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

目前的现状是,与之相配套的试验教材缺乏,编制成书的试验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实际脱节,在我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由于师资力量欠缺,很多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均是由其它科目的教师代兼。当务之急,急需结合所选用的试验教材开发出符合本校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近几年教学的情况,谈谈自己就如何搞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人常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诲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法,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学生,研究他们的个性差异、兴趣及认知差异,在继承的基础上探究,实施因材施教,层次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以学校的实际为依托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软件、硬件资源)下才能生存和发展,言下,就是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设计开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必需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大限度的整合、开发、运用资源环境,同时学校领导也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营造良性环境,把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三、逐步形成健全的教材体系

现行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编排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师如何“教”而开展,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实践操作练习的设计还是以理论知识的巩固为目的,教、学、练三者脱节。因此,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小学生也应当纳入其中,成为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等的师生对话,形成师生互动,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健全的教材建设体系。

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一些基本的原则:

首先,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体验意义。

其次,打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自由探究创造空间。教科书应倡导学生的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际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要提供答案,那也只能是一种参考。

最后,教科书要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知、情、意、行整体性推进的,那么教科书也要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融合在一起,不能流于单纯的知识灌输。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已经列入中考和高考。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要突出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充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灵活化、多样化、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应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封闭体系,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建构新的教材体系。

四、创造浓厚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浓厚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是开发和完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的思考、探究……我认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新纲要,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实践,努力走进新课改的行列。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时期,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吃透“新纲要”,“众人划浆开大船,团队的威力不可估量”,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集体讨论,集体备课,大家一起共同研究,开发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教学设计”替代原先的传统教案。

五、采用操作评价与作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机制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靠一张试卷完成理论知识的评价,靠一个具体的操作完成技能的考核,这样的考试形式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甚至容易让学生“临时抱拂脚”,靠突出记忆和高强度操作练习的方法,完成“过关式”考核,对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掌握很不扎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六、给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

篇7

【关键词】整合;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把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开发信息技术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引领学生从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乐学氛围,引起学习动机

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方法,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不竭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地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语文课堂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能够使课堂上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美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生动化,给学生创设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很快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如在教学《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时,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金蝉脱壳的录像,把金蝉脱壳那奇特动人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对金蝉脱壳的过程有了整体感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学生陶醉在美文中,学习兴趣很浓,情绪很高,学习效果自然就很好。因此,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积极的学习动机,而且能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疲劳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可以在积极的状态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巧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资源,引发自主探究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资源环境,突破教材本身的限制,增加信息容量和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其新、快、全的传播优势,引发学生积极地自主探究,学生的阅读面广了,思考的问题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自然更加丰富了,表达的欲望也愈加强烈了。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宽他们的视野,又可以达到丰富课堂教学,缩短学生认知过程的目的。我们需要运用有效的信息技术帮助孩子阅读、感悟和理解课文。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我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经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意境。通过搜集,学生知道了杜甫是盛唐时代的大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原籍湖北襄阳,和李白合称“大李杜”。同时也知道了安史之乱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平定安史之乱这样的时代背景。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上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让他们互取其长,并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理解。这样,运用信息技术与其它途径相比,显得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省时。这种发挥信息技术多种功能的教学,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增加了他们对信息的获取量,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增加语言的积累和实践能力,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接受了新知识,丰富了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巧用信息技术,加强感悟积累,培养语文素养

篇8

一、正面积极

1.选取时政信息资源时,应多选取一些正面积极向上的,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时政信息资源,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比如在讲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我就运用了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吴菊萍的视频资料。她被称为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为救从十楼坠落的妞妞,吴菊萍左手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半年才能康复。躺在病床上的她并不后悔,还说这是一个母亲的本能,而她的孩子才刚刚七个月,也特别需要她。

我还选取了杭州最美司机用生命最后76秒拯救24名乘客的视频。画面显示驾驶员吴斌被铁块砸中,忍着痛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后,最终瘫在座位上。而车上的乘客无一人受伤。而吴斌的肝脏因为巨大的撞击碎裂得非常严重,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失去了年仅48岁的生命。吴斌的妻子汪丽珍把监控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掉眼泪:“我的丈夫,真的很伟大。”6月1日吴斌的遗体被送回杭州朝晖的家中,他的同事、朋友、被救的乘客,更多的是素不相识的人都前来送行,他们想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通过观看两位平凡的人视频,毋庸多言,学生们都已经为之动容。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平凡的人在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样做比单纯说教更有助于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目的。

二、贴近生活实际

2.选取时政信息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既能够反映教材内容、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更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比如在讲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时,我就运用了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的相关视频。在2012年双十一狂欢购物节创造了191亿的单日交易额,毫不夸张地说马云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网购时代。我播放马洪涛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使学生学习和借鉴别人对问题的看法,以培养自己全面看问题和看问题时重点抓住主流的哲学方法。

三、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随着经济的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不再是以前那种传统的方式,在现代政治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借助多媒体技术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使时政信息资源与政治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它有着重要的意义。

1.运用时政信息资源进行政治课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中进来。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报纸、电视,了解国家大事的学习兴趣。

2.利用时政信息资源直观形象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学科教学的特殊任务就在于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人性的真善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空洞的说教没有说服力,利用时政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运用时政信息资源进行政治课堂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政治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时政信息资源的展示使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入,有“事实胜于雄辩”的真实。让学生感觉这不是在讲大道理,这是发生在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易于接受。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人类处于高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生存的必备素养之一。作为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人们提出了教育改革,要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而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也确已成为各国信息教育乃至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1 信息技术应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课程整合要求使各教育要素形成有机的联系,而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叠加;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轻松、牢固的掌握更多的知识。

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大多数人都认为整合就是把计算机技术融人到各学科教学中,就是通过计算机把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的组织起来,这种理解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出现“花瓶”现象,即运用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料,把课堂装点趣味盎然,感官效果很不错,但却感觉课堂花里胡哨,不一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面对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富资料,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来加以选择。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2 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们也认识到信息能力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它同发散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 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也是完全为其他学科教学服务的。这种整合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工具。首先在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在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进行《统计》的教学时,课前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如上网、翻阅报纸,咨询等方式对某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搜集整理一组自己喜欢的数据,课上小组汇报。汇报时出现:如家庭用电的统计数据,每个小组中组员的身高,上学期期末的各科成绩,家庭拥有电脑的数量⋯⋯,一组组生动、富有意义的数据,超越了课本上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身边。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的火花。再利用计算机中的图表工具,自动产生统计图,还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从而分析数据变化趋势,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任务。学生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可以利用各门学科知识综合性的解决某一问题。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

虽然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

4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定位

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定位,我们应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整合应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即在学校设置信息技术课,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大力提倡在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适时的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这两者互为促进、互为补充。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围绕整合的目标,恰当的对信息技术进行定位,不能是为了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也不能是盲目的排斥计算机,而是要根据学科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课程设计来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的课程整合需要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环境中重新对教材、教法进行深入分析。整合的目的不仅仅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设计之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有效的完成各学科的教学目标。

篇10

Word文字处理软件是七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基本在小学阶段就已接触到了该软件,要让他们进一步用好这个软件,教师就要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掌握软件的更多功能。如让学生会用word处理文字、排版美化文档等。要达到这一目标这时不妨让学生借助语文课本中的美文来进行文本的编辑、美化以及图片修饰等。学生会挑选自己喜爱的文章以全新的版面呈现出来。这样,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果。

二、在Excel软件教学中引导学生制作班级课程表和学生成绩表

Excel软件是一款基本的数据处理软件。在教学excel软件时,教师可创设任务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班的课程表,这是一项相当有趣的任务。学生可以改变课程表的颜色和边框花样,对课表中多次出现的课程可用一次填充的方法进行填加。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建班级名单及对班级成绩进行排名等任务让学生练习处理单元格数据。学生不仅学会了不同类型数据的录入,又掌握了简单的公式计算,排序,填充等操作技能,避免了单一的操作训练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感,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的知识工具。

三、在PowerPoint文稿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PowerPoint是一款能呈现精彩内容且极具感染力的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在教学前,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PowerPoint作品,先让他们了解PowerPoint的强大功能和表现力,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去构思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在每节课学习完了新知识后去充实自己的幻灯作品,亦可鼓励他们从其他学科中去找寻作品素材与灵感。如引导学生制作与地理历史课有关的专题幻灯片或宣传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在创作,而不是在学习一个软件如何使用。等作品完成时,学生对软件各项功能的使用就相当熟练了。这样,学生在学习软件操作的同时,还拓展和梳理了其他学科的知识。

四、将Flash软件教学与理科实验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