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食品安全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高校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1学校对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据了解,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重点放在防火、防电、防化学危险品、防止交通事故、防溺水以及防震减灾、管制刀具等方面,而对学生在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在食品安全教育方面见有真章,校园内几乎听不到也看不到关于食品安全教育的宣传。学生对食品的安全意识有多高,对食品的安全理念是否正确,在生活中是否能自觉有效地预防不必要的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是我们应该去关注的问题,更应该落到实处。
1.1.2校内外摊贩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令人堪忧。
据调查,高校学生在校外街边小摊就餐的人数数不胜数。比如大学新校区校门口经常有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以烧烤类和油炸类食品为主,学生及社会人士对其是否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是否使用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的食品一无所知。对于烧烤类食品,尤其是肉类在烧烤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苯并芘,人们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类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美国一家研究中心的报告说,吃一个烤鸡腿就等同于吸60支烟的毒性。常吃烧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不爱吃烧烤食品的女性高出2倍。因此,为了让学生远离此类食品的危害,我们需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1.1.3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性差、杜绝“危险食品”的自觉性不高。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设计了“食品安全知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大学新老校区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在大学新校区校内外就餐的个别学生做了现场采访。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食品安全理念、食品安全常识、食品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等方面。问卷调查及现场采访结果表明:大学绝大多数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性差、杜绝“危险食品”的自觉性不高。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在日常饮食生活当中,几乎很少考虑过某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已知某些食品如烧烤类含有苯并芘、腌制类食品含有亚硝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下,依然经不起该类食品特有的“色、香、味”的诱惑,忍不住要去吃。采访中,居然有学生透露,每天一到吃饭时间就想到校外吃油炸类或烧烤类食品。比如,问卷调查中问题之一:当学生在已知烧烤类食品往往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苯并芘的情况下,选择偶尔吃的人数达到68%,选择不吃的人数仅占到28%,还有4%的学生竟然选择常吃。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性差、杜绝“危险食品”的自觉性不高。
1.2高校学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高校缺乏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及宣传工作,未能使食品安全知识在校园内得到广泛的普及,致使学生在饮食安全问题上成为“盲人”和“瞎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及认知性以及杜绝“危险食品”的自觉性,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护学生切身利益,促进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开展,在校园内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高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的对策
2.1在校园内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各校可根据校园内现有的宣传设施如:LED显示屏、校园内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宣传。内容可涉及以下方面:①食品安全的定义以及食品质量主要有哪几项基本要求;②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如何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③如何预防食品中毒,突发性食品中毒应如何进行急救;④常见的饮食误区有哪些;⑤如何鉴别食品的真假及品质的优劣;⑥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有哪些;⑦食品安全烹饪;⑧保健(功能)食品与药品的区别;⑨常用食品安全选购、食用与保存方法;⑩食品安全的消费保护措施等。另外,可有效利用早、中、晚校园之声广播将每日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在校园内进行选择性宣传。通过上述途径可有效加强师生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学生杜绝“危险食品”的自觉性。
2.2开展食品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校内外熟悉或精通食品安全常识的专业老师或专家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专题讲座。就2.1中提到的食品安全知识做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了使讲解的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穿插一些跟食品安全相关的动画或动漫或播放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等视频。通过开展诸如此类的食品安全常识系列讲座,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学生对自己生活当中的饮食安全意识,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3开设食品安全教育交叉课
为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建议各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跟食品安全有关的通识课或公共选修课,如:《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等课程。这样,一方面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兴趣或爱好自主选课,使得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及知识面有所扩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可以对跟食品安全及营养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进而保护自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4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结合上述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通识课或公共选修课等的开设,建议各高校以“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对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彰及奖励。这样,一方面可突出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起到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可有效了解学生对食品安全常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2.5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无论是校园外还是校园内,食品安全隐患将始终威胁着学生的健康及生命。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对校园内的学生食堂及校园周边的餐饮店的食品、饭菜、食用油的来源、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在使用前是否经过消毒、清洗干净以及炊具、用具用后是否做到洗净、保持清洁等方面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以保证其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卫生、无毒无害。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食品及餐饮店在校园内进行通告,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面临的饮食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
3结语
篇2
这不得不让我们将视线再次聚焦到校园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
现状不乐观
3月28日,当笔者站在郑少军家门口时,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将大门反锁上,又关掉了手机。此前,笔者通过电话与其沟通,他曾表示愿意接受采访。
今年2月,经营一所学校食堂的郑少军因为在给学生做的食物中使用工业盐而获刑一年,如今正在缓刑考验期。
在经人沟通后,他委托一名亲属接受了笔者采访。该亲属告诉笔者,郑少军承包学校食堂,自负盈亏,学校只是提供场所和水电,他销售的食品相对市场上的便宜一些。“学校隔一段时间会有卫生检查,但日常的采购、食材使用等都是由郑少军自己做主的。”这名亲属说。
从公安机关做的口供可知,在这起案件中,学校老师和校长对郑少军使用工业盐一事均表示不知情。
目前的现状是,“校园食堂粗放经营,生产流程监管链条长,监管部门执法不力,并未将其纳入食品监管范围”。禹州市人民法院刑庭庭长王俊友对笔者说。
他介绍,在城市,许多学校食堂都已经实现了食品配送模式或公司化经营,从采购到餐桌的生产流程管理十分严格。然而,在农村学校,因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学校食堂进入门槛低,存在小、散、乱现象,大多采用家庭小作坊式承包经营模式,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小,未在卫生、工商部门备案。这些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自行选择、进货渠道多样、生产流程不规范,导致校园食品质量和卫生条件难以保证,安全隐患多发。
这并不是校园食品安全的全部问题所在。2011年,东南某省会城市发生了“染色馒头”事件,媒体曾专门针对校园食品安全进行调查。
涉嫌销售“染色馒头”的一个面包店主在电话中告诉笔者,校园中的食品其实已经查得很严了,他们的馒头也是从校外买进来卖的,“学校周边那些个人摆摊卖的馒头,问题更大。”
这一说法,得到了多名学生的证实。他们普遍认为,学校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不在校内,而在校外周边那些饮食摊上。
笔者随后陆续走访了该市多所高校周边的学生街。在其中一所学校门口,不到晚上7时,长达200米的人行道上就挤满了50多个饮食小摊子,包括麻辣烫、烧烤、豆浆、饼、肉片等;在另一所高校门口,由于是周末,各种摊子一整天都摆在街上,粗略一数,大概有近200个饮食摊点,所卖的东西也都极为相似。
这些摊位的食用油一般装在废旧的饮料瓶里,所有配料食材全部露天摆放,地上散落着各种塑料袋,流着带油的污水;许多摊贩一会儿用手收钱、点钱,一会儿又用同样一只手揉面、压饼、包馅;在一些油炸食品的摊点,锅里的油因多次重复使用而呈乌黑色――这些几乎成了这里共同的特色。
监管存盲区
笔者在上述省会城市走访时得知,摊主们在学校门口摆摊均不需办理任何卫生手续。一个卖肉片汤的摊主直言:“做肉片只需要技术,不需要任何卫生证件,四五年了都没有人上门检查,只需要交少量的卫生费就可以了。”
根据2005年12月卫生部印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并按照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申请手续;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食品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责任。”
“一辆有轮子、能够推着跑的摊位车,每天晚上10元至20元摊位费就够了,什么证都不用准备。”笔者以自己想在街上摆摊为由,咨询了在一所学校门前经营了10余年的店铺老板,他一再强调,只要能在这个接近饱和的市场里挤出一个摊位来,那么“除了城管,其他部门谁也不会管”。看出笔者对城管的顾虑,他解释称:“交了摊位费,就没有人会管你了。反正大家摆你就摆,大家收你就收。”他还告诉笔者,从一个月以前到6月底都是城管的整顿期,白天抓得会比较严,但晚上从来没人管。在另一所学校附近,摆一个摊位的手续似乎要复杂一些,但再复杂也不过“早上申请,晚上就能摆”。
一名摊贩给笔者指了一条路:“我们这里属于城中村的地界,整条街归村里管,申请很容易,关键是钱,交了钱马上就可以摆了。”笔者随后致电该村居委会,称想摆一个摊,问需要多少钱、什么手续。接电话的人说每月1000元,先交3个月押金,来的时候带上身份证和身份证复印件。笔者特别追问需不需要健康证等证件,他明确说:“你只要把身份证复印件和钱拿来,当天晚上就可以摆。”笔者再次询问:“学校会不会出来管?”他说:“不会,不然这一条街的人怎么办?”
摊主告诉笔者,只有出现一些意外事故,这些学生街才会被要求暂时关停。比如之前由于街道拥挤,曾有人被油锅的热油烫伤。“摊贩都是流动的,工商部门不会管,卫生部门也只管有店面的,学校更管不到墙外的事情。”多名教职工则私下向笔者表达了困惑:“学校实际上对这些摊点很反感,有安全隐患,而且严重影响学校周边形象,但是苦于管理权限,学校无法对其进行管理整顿。”
郑少军案主审法官李培告诉笔者,学校食品安全之所以问题多,一个重要因素是校园食堂经营主体多,监管执法力量又不足,且两者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监管部门对校园食堂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存在盲区。
李培认为,学校的管理责任固然不容忽视,但学校在人员配置、检验检测手段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尴尬,很难对食品安全存在的风险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不具备辨别、检测“问题食品”的能力,“检不了、检不出”成为最大掣肘。
筑牢防火墙
“经营者是营利单位,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不能仅靠经营者自律自觉。”李培认为,单一寄希望于学校内部管理,难以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此责无旁贷。
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人群敏感,事关学生身心成长和生命健康,决不能被排除在食品安全监管之外。2013年3月10日,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合了食安办、药监、质检、工商相应职责,对食品和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将进行无缝监管,交叉监管的顽疾得到较大转变,但分段监管、品种监管体制上的缺陷依然存在,监管执法人员力量不足,很容易出现监督盲点。
王俊友建议说:“监管部门要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标本兼治,最大限度降低校园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合理配备和充实监管队伍,提高执法能力;重视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检测,突出全程监管,加强监督抽检、执法检查和日常检查,防止走过场现象;开展食品犯罪专项治理行动,保卫校园餐桌,构筑食品安全的防火墙,不能让校园食堂成为法外之地。”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 高校 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214-02
高校食堂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师生提供饮食保障的重要任务。在高校后勤改革中,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管理者和经营者缺乏经验,经营者重经济效益,高校食堂已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地,近几年,各地高校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更是频频发生。高校食堂就餐人人数较多,食品供应量大,使得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关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已成为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1 高校校园食品安全现状
食物中毒是高校园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据报道2001年北京某高校发生食用银耳汤中毒事件中毒168人,吉林省某地区所属12所学校发生饮用豆奶食物中毒中毒人数2698人;2005年第三季度在学校食堂发生食物中毒占全国重大食物中毒总数的14%,第四季度则上升22%。2013年,西北某大学43名学生,在食用食堂的“土耳其烤肉”出现食物中毒,2003年,西安某大学167名大学生食物中毒事件,2010年河南某大学60名学生食物中毒,2004年,长春某高校139名学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在各地高校报道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食物性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食用了受细菌污染、腐败霉变的食品而引起与食品加工、食品储存、销售环节卫生条件差公众的食品卫生意识淡薄等密切相关。另外,因化学性食物中毒、豆角未炒熟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也是高校食堂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除食物中毒之外,部分高校也存在着向学校提供腐败变质食品的问题,如云南某高校食堂采购病死猪肉事件,经媒体报道后造成恶劣影响。
近几年,尽管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重视,但各级政府和社会学校食品安全(包括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学生集中就餐情况、饮水安全等)多次的检查中发现,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中用餐等情况依然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2 高校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高校扩招,食品安全管理压力增大
高校扩招,是指中国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在1999年之前,高校扩招年均增长都只在8.5%左右。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每年我国高校都保持两位数的扩招比率。放缓扩招比例至5%。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经过持续长达13年的本科扩招,现在,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接近3000万人左右,相对20世纪90年代末,几乎增加了十倍。
全日制高校在校生明显增加,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高等,职业教育等的在校生也大幅度提高,大多数高校学生食堂来不及扩建、难以容纳大批增加学生的就餐任务,与学生集中用餐人数不相适应,致使饭菜质量、饮食卫生难以保证部分大学生外出找小食摊就餐的现象已很普遍。许多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由于食堂小,许多食堂操作间没有功能分区或分区不明显,地基础设施差,面脏、潮湿但目前各高校财政十分困难,投入非常有限,解决这个问题难度大,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压力明显增大。
2.2 高校餐饮服务经营模式改变
高等学校后勤服务模式落后、后勤负担沉重的状况,一直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1999年,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开始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办学活力的提高。高校后勤实体逐步与市场相融合,对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措施实施以后,学校基本上不再直接经营餐饮服务,而是把学生餐饮服务向社会承包,且经营者多数外地人员,员工素质低、队伍不稳定,虽然每年卫生监督所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组织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但一般都只针对承包人本身,承包人不对聘请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加之所聘人员基本来自农村,卫生意识、卫生习惯都很差,导致食物制作操作不规范。
部分学校对承包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管理。目前高校餐饮服务经营者成分越复杂,变化较大,加之近年来,因物价上涨,许多承包经营者片面考虑经济效益,忽略了食品安全问题,因品种少、花色少、价格贵,也导致学生校外就餐情况严重。另一方面,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使得高校饮食服务人员流动性加强,技术人员不再稳定,新上岗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缺乏有效考核和监管,品安全质量越难以保障。
2.3 对高校食品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在部分高校中,相对于教学科研而言,学校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多年来就是这么过的,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有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有些学校虽然有专人负责,但管理工作运行不力,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表现为未成立以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没有配备专门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堂工作制度或者是根本没有落实已经制定的工作制度。加之长期以来,后勤部门在吃“财政饭”的动作方式下,我们的部分后勤职工,无论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工作视野、还是工作方法都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伴随着高校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正日益加大。比如,有的学校食堂没有严格执行大宗食品(粮、油、肉)定点采购和索票索证制度,食物留样未作记录和留样样品过少、食品储存间凌乱堆放杂物,餐具消毒保洁工作未跟上。多数学校食堂缺乏餐具消毒设备设施,也只为应付检查(笔者在检查中曾问过食堂从业人员如何使用,多数不能回答);食堂虽然有“三防”(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但是餐具保洁工作较差;承包经营者素质较差,管理和操作不规范等,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与缺乏必要的管理员制度,或有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此外,大部分学校学校外小卖部、餐馆较多,大多都是无证经营。所卖食品以 “三无”小食品较多,无购进记录台帐,食品安全风险高,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无法追踪溯源。但相关部门和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难度大。
3 高校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思想上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工作事关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各职能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高校食品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校健全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高校应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构建从学校到食堂完整的食品安全组织机构框架图,从组织上充分强调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落实了学校是食堂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内餐饮服务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各食堂都有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建立公布了新的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推动了岗位责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应明确了食品生产各环节、岗位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责任,并且制成制度牌悬挂上墙。
3.2 管理更加规范,强化制度落实
食堂物资实行统一购进,采购工作中充分发挥规模采购效益,尽可能与蔬菜基地、食品公司签订供货协议,努力降低食品原材料价格,提高了原料食材的质量,同时加强市场调查和检查监督机制,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原料“物美价廉”。所有购进的食品原料均经过验收,查验票证,并建立了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购进记录制度,每天登记台帐,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保质期等内容。在验收环节,实行三级验收制度,进入食堂的原料经过保管、班组长和经理的层层验收把关,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加工制作上严格按照食品加工和储存要求,操作流程合理,生熟分开,成品、半成品分开,菜品烧熟煮透;餐具的清洗消毒上,采取蒸汽消毒,洗消规程为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和五保洁,并根据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洗消过程实施重点监控,洗消过程每餐进行记录、检查;食堂基础卫生上,划分卫生责任区域,落实到人,做到每天每餐清洁,每周一次搬家式大扫除;做好防蝇、鼠、蟑和其他有害昆虫工作,消灭其孳生条件。
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管理。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相应的业务能力,坚持持健康证上岗制度。从业人员实行“五病”调离,每年召集所有员工统一进行体检,从业人员均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建立健全食堂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上墙公布,严格按规范操作。
通过经理现场接待、留言本、师生意见调查、学生座谈会和校长接待日等多渠道加强与就餐师生的沟通,食堂经常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伙食质量和服务质量。主动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接受监督部门监督,建立食品安全自查检测制度,经常对食堂卫生、食品安全进行检查。
同时,建立和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和信息上报工作,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再次学习,同时饮食中心召开的各类安全会议、检查和培训,都以通讯的形式在网站上予以。
3.3 应加大餐馆服务的基础设施投入
应制订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利用好寒暑假这段时间进行食堂的重点改造;使学校食堂逐步做到有与其规模相配套的食堂基础设施和面积;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食堂的指导。对房屋陈旧及工艺流程、布局不合理的食堂进行改造,对老化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增加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和设备,使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加强食堂“三防”设施配套,配备数量、动力足够的风幕机、纱门、纱窗或者塑料门帘,设置诱灭蝇灯,各场所设置了丢置废弃物的密闭容器;在卫生用品方面,配有足够的工作衣、帽、围裙,打扫、洗涤、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用品作。
3.4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为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氛围
定期举办系列宣传、培训和教育活动,充分动员和督促食堂管理人员、员工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网站、内部刊物、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强调食品安全重要性,并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篇4
8月28日下午,xx中心校张毅副校长对学区内学校及幼儿园进行开学前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
一、中小学领导对学区内学校及幼儿园进行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不留死角。
二、是做好预防溺水教育巩固工作,进一步将各级各部门关于防溺水工作的文件精神落实到位并将防溺水安全教育延伸到每个家庭。
三、加强学生乘车安全管理,杜绝学生乘坐拼装车、报废车和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车辆,严禁未取得校(园)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严禁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
四、抓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和伙食质量,让学生吃上放心、安全的营养餐。
篇5
食品安全倡议书(一)
全县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各食品生产经营者、广大市民:
食品安全事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提优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县已进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的攻坚阶段,为此,特向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以及全县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监管部门恪尽职守。不忘初心、心系民生、各司其职、主动作为,持续优化食品行业市场秩序;着眼大局、密切配合、协作联动、形成合力,倾力保障广大群众舌尖安全。
二、食品企业守法经营。积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坚持守法、守信、守德、守诚经营,拒绝生产、经营、使用问题食品,拒绝欺骗消费者,坚决抵制非法之利,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监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营造放心食品消费环境。
三、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主动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积极当好家庭食品安全的守门员、企业食品安全的监督员、社会食品安全的宣传员,全力构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美丽沭阳是我家,食品安全靠大家。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期待您的参与和配合,让我们一起努力、并肩前行、携手共创,幸福共享健康文明生活!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
沭阳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xx年6月
食品安全倡议书(二)
一、对消费者的倡议
一是外出就餐寻笑脸。外出就餐时,请选择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馆就餐,建议优先选择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为优秀(大笑)和良好(微笑)的餐饮单位就餐,因为这些单位是经营较为优良的餐馆。用餐前请先洗手,尽可能使用公筷,倡导分餐制,就餐后切记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
二是家庭聚餐防风险。直接入口食品及盛放容器要洗净消毒,存放在洁净的地方。生、熟食品及其加工工具、存放容器要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烹饪食品应烧熟煮透,大块食品的中心温度要达到70℃以上。在安全的温度内保存食物。发现食品颜色、气味、口味等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科学选购、使用安全的饮水和新鲜食品。
三是选择菜品要谨慎。不要食用河豚鱼和毒蘑菇等有毒有害食物、来历不明的食物、违禁生食水产品、感官性状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菜肴。点餐时应选择风险程度较低的食品,慎重选择凉拌菜、生食海产品、卤肉熟食、裱花蛋糕等高风险食品。不要食用野味等不常食用或易过敏食物。
四是节日饮食应节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节日期间,聚餐较多,请注意避免暴饮暴食,防止诱发急性胃肠道疾病。聚餐时应少饮酒,少吃烟熏、烧烤油炸、食品,荤素搭配,平衡膳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清淡健康食品。
五是遇到问题请举报。消费者在餐饮消费过程中,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请及时拨打12331进行投诉举报。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不适或明显的食物中毒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尽快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同时要留存就餐发票、就诊记录等相关证据。
食品安全倡议书(三)
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倡议
一是严把五关,做好过程控制。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关,杜绝采购不新鲜或三无食品;把好食品的加工关,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把好凉菜制作关,加工凉菜做到专人、专间、专用工具、专用冷藏和消毒设施;把好餐饮具消毒关,防止餐饮具不消毒;把好从业人员的健康关,杜绝从业人员带病上岗。严格执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和全过程记录制度,对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控制点加强管理,加强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二是提前准备,避免超负荷经营。春节期间食品生产、供应和消费量较大,可能出现设备、工具、容器使用不足的情况。各餐饮服务提供者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满足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并严格执行日常维护和消毒措施,严禁因临时增加供应而改变应有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过程中的维护和消毒工作流程。
三是量力而行,年夜饭供应需谨慎。年夜饭供应量大,供应时间集中,接待大型聚餐或集中供应年夜饭的单位应量力而行,绝不可超负荷供应,供应的食品必须做好留样保存和相关记录。
四是加强培训,从业人员上岗需持证。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用工紧张,要提前做好一线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员工岗前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严防带病上岗,发现员工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和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一律调离或调换工作岗位。
五是提升服务,硬件软件一齐抓。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适时维护硬件设施;更要提高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应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发票,避免借机提高价格,为了赚一时的钱,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发生餐饮服务纠纷可向泰安市餐饮行业协会报告,帮助协调处理。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立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咨询热线,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一旦发生与本单位相关的疑似食品安全事件,必须立即处置、防止扩大,并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积极配合调查。
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消费者讲理解、餐饮服务提供者讲服务、食药部门强监管,共建和谐的用餐环境,严防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让全市人民、归来游子、外地游客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食品安全倡议书(四)
倡议书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xx年,我区全面启动省级食品安全区创建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达到了食品安全状况良好、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群众认可社会满意的创建目标。目前,创建工作已进入迎检冲刺的关键时期,20xx年5月,将正式迎考。为进一步动员广大市民、社会各界共建食安城市、共享创建成果,特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食品安全共同监督,健康和谐人人受益。全体市民是食品安全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创建省食品安全城市添砖加瓦。让我们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关心、支持、参与创建,自觉充当宣传者和实践者,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食品企业自律守法,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区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依法组织经营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坚持诚信经营,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健全完善内部食品管理制度,提升食品安全公信力,积极营造放心食品消费环境。
多级联动全面动员,凝心合力共治共建。各食安委成员单位是创建工作的主力军,要主动担当,通力协作,切实形成创建合力。从严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健全监测、预警、防范和处置机制,狠抓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同开展社会监督,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吃得放心是初心,食品安全是决心。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热心、多一份努力。您的每一份付出,都会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共创省级食品安全区,共享健康幸福美好椒江!
食品安全倡议书(五)
亲爱的小朋友们: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身边的你我他,需要我们密切关注。为增强全校师生食品安全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创建和谐美丽校园,现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控力。
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买不吃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质量安全标志的四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
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多了解健康食品知识,不购买无卫生许可的餐饮品,防止急性肠胃炎、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的发生;不购买流动摊点或小作坊制作的餐饭,坚决抵制价低质劣的食品。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边走边吃,不在教室内吃零食,不乱扔纸屑、包装袋、饮料瓶、竹签等垃圾,保持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不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饮酒。
六、树立和倡导绿色文明意识,保护环境,共创安全、绿色、和谐校园。
七、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篇6
为此,本文将盘点近年几起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事件,希望引起大家警惕。同时,本文也将选取各地各校对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出台的新举措,以期提供一些样板经验。
事件回放
9月24日,山东临沂幼儿园儿童家长反映,9月18日起,该市沂龙湾银座双语幼儿园在校儿童群体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被陆续送往当地人民医院河东区东院感染区治疗,住院儿童至少60人以上。有关部门几天来却一直未向儿童家长告知病因,引发家长不满。
6月13日下午,眉山市映天学校部分学生陆续出现发烧、腹泻、呕吐症状。事发后,学校将有症状的学生送到医院救治。据专家组调查会商,确定为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这次食品安全事故最多时共386名学生被送至医院,学生患病率高达27%,27名学生因为这场发烧腹泻错过了中考。
5月22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7个乡镇的548名中小学生,在食用学生“营养餐”后,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20名学生情况较为严重。
4月16日,江西师范大学10余名学生集中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经校方调查确定为食物中毒事件。3月6日晚,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多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卫生部门确定为一起食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烤肉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1月18日,海南省重点中学之一的海南省华侨中学发生一起学生食用食堂饭菜食物中毒事件,17名学生因在该校第一食堂进餐发生呕吐和腹泻症状被送医。经卫生疾控部门检验鉴定,中毒学生是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近年来,海南省发生多起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集体中毒事件。
另外,在云南富源、广西都安,河北邯郸等地也先后发生中小学生“营养餐”食物变质、中毒事件。富有戏剧性的是,就在河北邯郸某小学生食物中毒前一天,当地刚召开过全县学校食堂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印发了一份《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围绕食堂管理提出了许多非常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其中第十七条规定:禁止采购火腿肠等半成品。然而,这样的要求,根本没有被学校和食堂经营者放在心上。
分析可见,上述校园食物中毒事件呈现出一列特点:地域范围广、爆发学校多、涉及人员多、爆发集中、类型全等。从乡镇幼儿园到城市大中专院校,从公立学校到私立教育机构,从“营养餐”到校园食堂,从校内小吃店到校园周边餐饮店,均存在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中毒事件一旦爆发,受害学生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社会影响巨大。
而这些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背后,凸显了当前学校食品管理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客观存在资金有限,设施不到位,进入门槛低等问题;在主观上则是认识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监管不到位和存有狭隘的功利私心等。具体包括食堂的资金投入不够,厨房餐厅设施陈旧,功能分区不合理、不明确,导致就餐环境差;人员层次不齐、管理混乱、卫生意识差,经常使用过期食品材料或者是“三无产品”;校园小吃店无证经营多,原材料采购控制难,餐饮具消毒等安全操作规范和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营养餐”的招标、配送、发放等过程把关不严,以至于沦为某些企业谋取私利的可耻手段。
另外,由于有关部门与学校、学校与食堂承包者之间错综的利益关系,导致对校园食品的卫生监管也流于形式,沦为“走过场”。而待到真正出了事情之后,要么是“马后炮”,要么是推卸责任,甚至压下消息,内部解决,这根本是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
难逃悠悠之口的讨伐和法律在制裁。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如何让他们健康成长?不断加大的投入、日益完善的长效机制、政府行动与社会公益的互动,都让我们看到各方力量正在汇聚成爱心之河,推动着学校食堂建设走向完善,共同筑起学生营养的保障线。
在整个大的背景与期待之下,各地均有相关政策出台。
北京:
政策把关,层层规范
近来,为保障中小学生的饮食安全健康,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饮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如下:
一、学校食堂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非营利性原则,学校食堂应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坚持质量原则,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努力提供品种多样、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营养丰富的饭菜。
二、提倡有条件的学校自行经营食堂,暂时无法自行经营食堂的学校可引入企业承包。无论是自办还是外包,学校管理主体不变,学校不能以包代管。自办食堂要加强食堂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食堂各项管理制度。委托承包食堂要严格执行区教委制定的资格准入和日常监管制度。学校食堂严禁承包给个人经营。严禁社会餐饮企业将所承办的学校食堂转包。
三、为保证食品质量,学校的食堂必须到合法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原材料,或参与学校所在地政府部门组织的学校食堂物资直供,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动物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严格索票索证制度,严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产品及其他不符合国家食品标准的产品进入食堂。学校对引入企业经营的食堂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具有监督职责,其选择的定点供货单位及采购品种应报学校管理部门备案。
四、推行学校食堂菜谱公开制度。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和身体特点,针对其身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合理制定科学、营养的菜谱,并通过校园网、信息平台等途径公布执行。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营养学、烹饪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另外,通知要求,除寄宿制学校外,中小学原则上不得在校内开办商品部。学校内开办的商品部应以服务寄宿学生为目的,价格合理;要严格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以供应文具和生活日用品为主,严格控制和管理汉堡包、方便面等食品,不得出售碳酸饮料等不利于健康的食品饮料,预防小卖部食品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严禁出售无质量安全保障的产品;严禁出售有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商品。
河南:
学校主体,领导陪餐
将用“最严厉的措施”监管学校食品安全:鼓励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积极引进先进规范的知名餐饮服务公司托管、经营学校食堂,杜绝唯利是图的层层转包行为;学校领导轮流在学校食堂陪餐,定期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开放。
一、学校是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学校食堂许可管理,严查无证经营行为,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学校食堂,一律不得向学生供餐。
二、加强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管理。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信誉度、食品安全风险度进行分级,建立激励机制和预警机制。今年年底,全省大、中、小学校食堂要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其中二级以上学校食堂要达到总数的40%以上。对发生食物中毒的,取消等级评定。
三、我省鼓励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积极引进先进规范的知名餐饮服务公司托管、经营学校食堂,杜绝唯利是图的层层转包行为;积极促进学校食堂推行大宗食品原料的招标采购制度,把好食品原料安全关。
四、省内学校食堂要实行学校领导轮流陪餐、定期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开放等制度,邀请学生家长或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评议学校食堂,不断提高学校食堂内部管理水平。
河南:
河南:视频监控,专项整治
广州市加强推动“食得放心”工程建设,计划年建成1000家中小学和幼托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最终实现全市中小学和幼托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视频监控全覆盖。
同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管与检测能力建设。药品生产、流通企业100%实施电子监管,国家药品标准入选品种及进口的独立全项目检验能力达99%以上。涉及广州市生产企业的基本药物中标品种实现每年100%覆盖抽验,流通、使用环节的基本药物品种每3年实现一次100%覆盖抽验;开通投诉举报电话“12331”,扩大社会监督,建立一体化的投诉举报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另外,从今年开始,广州市工商局将在广州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中小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抽检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周边100米范围内的食品经营店。不仅覆盖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店,也首次将大型零食批发市场纳入检查范围。而对于连续抽检三次不合格的商家,将被予以退市处理。
下一步,市工商局将通过严格准入管理,强化市场巡查,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检测力度,查处违法行为,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继续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的监管,对食品经营违法行为,从严查处,决不手软。同时,市工商局呼吁广大家长和老师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尽量到大型商场、超市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市民如果怀疑校园周边店铺经营的食品存在问题,可随时拨打市工商局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工商部门将及时进行处理。
青岛:
拟出台午餐管理营养规范
吃什么才能让孩子吃得既营养又安全?青岛市教育局于10月31日举行了中小学营养午餐规范研讨会,专项研讨即将出台的《青岛市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规范》),这在副省级以上的城市中尚属首家。据悉,青岛市已启动中小学营养午餐改造计划,并将逐步推进。其中,每校应设一名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和营养师等条款为青岛市首次提出。
拟出台的《规范》设营养、安全、管理等多个条目,对中小学生营养午餐基本要求、食谱编制原则、烹调要求等都作了详细界定。如营养午餐基本要求规定食盐要限量:每人每日午餐不宜超过3克,每周安排1到2次杂粮主食,每周不少于2次菌藻类食物;食谱编制原则规定少吃肥肉,防止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黄绿色蔬菜每餐不少于50%;烹调要求规定,油炸食品每周不超过一次,炸肠、炸串、煎肠等不得作为荤菜……
目前,刚刚组建的青岛市中小学供餐机制研究课题小组负责酝酿中小学营养午餐改造计划,小组成员来自市教育局、市食安办、市食药监管局、青大附院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新《规范》将于明年正式出台。
成都:
若存隐患,可约谈校长
今年7月,成都市教育局印发《成都市学校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病工作约谈制度》:媒体曝光将成约谈依据,学生家长投诉也可约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约谈。
该《制度》定辖区学校若在食品安全、饮水卫生、传染病防控等方面存在较大隐患,或者辖区学校发生食品、饮水、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时,将约谈相关负责人。
具体措施:
一、约谈对象不得委托他人
据介绍,当发生需要约谈的情况时,教育行政部门将书面通知约谈对象,告知约谈事项、时间、地点和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紧急或特殊情况下,可直接电话通知。按规定,约谈对象须准时参加约谈,不得委托他人。
成都市教育局强调,约谈对象需按照约谈内容进行汇报;约谈组织者就有关问题提出质询,并提出整改要求;约谈对象就相关问题予以答复,并做出落实整改承诺;约谈组织者做好记录,形成《约谈记录》并及时发送约谈对象。
约谈内容包括:通报约谈对象在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对其进行告诫并提出相关处理及整改建议;听取约谈对象陈述相关问题,了解整改情况;与约谈对象共同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下一步所要采取的措施;其他需要约谈和告知的内容。
二、约谈要求:10日内须上报落实情况
成都市教育局规定,约谈对象需在10日内将约谈要求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约谈组织者。约谈组织者负责对约谈事项、内容的后期督查工作,跟踪督查整改情况——在规定期限内按《约谈记录》整改落实到位的,终止约谈程序。对无故不参加约谈或《约谈记录》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扣除目标考核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问题被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约谈的,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在约谈程序终止后,将相关材料报市教育局备案。
其实,从国家整体层面来看,我国在学校食堂管理方面已经出台多部法规:
继2002年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印发《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后,2010年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2年5月,由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对学校食堂的管理越来越重视,法规制度也越来越完备。
篇7
关注食品安全,共创健康美好生活。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充分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 城镇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本城镇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先后走访了路边的小摊、菜市场、酒店厨房、糕饼店、夜市排挡等地,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调查过程:
1,小摊上的食品小摊聚集的地方是中小学校园附近的街道,无疑,小摊零食最主要的顾客是学生。走近这条街道,首先闻到一股刺鼻的香味,这是胡椒粉的味道,这里的食品以烧烤为主。小摊就摆设在道路的两旁,来往的车辆扬起一阵阵灰尘,正是放学的时候,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的学生一堆一堆地挤在小摊旁,争着买零食吃。据我们的了解,烧烤食品属于垃圾食品,含有许多有害物质,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吃一个烤鸡腿等同于吸60支烟的毒性。
2,菜市场的情况。我们是在中午的时间来到菜市场的,人群已经退去,菜市场上一片狼藉。被废弃的鱼肉蔬菜任意地堆积在路边,苍蝇嗡嗡地鸣叫着。卖带鱼的摊子剩下的带鱼已经不多了,每一块都是那么光鲜。据我们通过有关渠道了解到,这些带鱼都是放在摊主家里处理过的,用来洗带鱼的竟然是河水,河水里有那么多的工业废水,鱼虾类动物是无法生存的,怎么能用这样的水来洗带鱼呢?带鱼的身上该含有多少有害物质啊!
3,酒店的厨房酒店的厨房永远是热烘烘的,里面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厨房里的厨具乌黑乌黑的,这边正在忙碌地蒸煮,那边摆盘的人已经开始给盘子里的菜肴摆出各种花样。我们看到擦盘子的抹布随便在水里冲洗几下就拿出来用了,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厨房里苍蝇消灭地并不干净,摆盘子的空隙,苍蝇经常冲过来骚扰,而工作人员并不在意苍蝇“先尝为快”。听人说,台风过后,酒店工作人员中出现了几个霍乱病的患者,大概就是因为卫生做得不够。
4,糕饼店的食品糕饼店里香气袭人,烘烤的东西总是那么香喷喷的。我们跟踪调查了几天,才了解到糕饼店里出售的糕饼并不完全是新鲜的。有些糕饼放置的时间长了,店主就要把糕饼打散后做原料重新回炉。糕饼重新烘烤过后依旧是香喷喷的,你的嘴巴绝对吃不出来。只有这样的糕饼到了你的肚子里的时候,肚子才会发出“抗议”。如果这中款式的糕饼卖得不好,同样是要把糕饼做为原料回炉的。到了最后,连店家自己都不知道那些糕饼是新鲜的,即使是现做现卖的那一类,你能知道原料一定是新鲜的吗?
5,夜市排挡等到夜幕降临地时候,街道两边就多了一些小摊。这类摊子是做夜晚生意地,项目很丰富,各类小吃都有。夜晚地街道上,每个拐弯角几乎都有丢弃地垃圾,风一吹,垃圾随风而走,漫天飞舞。小摊是露天摆设地,灰尘什么地,是毫无阻碍地侵入。炒菜地厨师围裙黑乎乎地,不知道有几天没洗了,他丝毫不在意,手湿了再上面擦两下继续工作。夜晚没有苍蝇出现,可哪些需要在白天就处理好地原料,谁知道有多少苍蝇光顾过呢?
思考: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城镇对食品安全的保护措施力度远远不够,还有许多隐患就在我们身边存在着。
关注食品安全,共创健康美好生活,我们做出以下
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充分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认真对待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在消灭害虫的时候,更要加大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
3,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非法摆小摊的行为。
篇8
1.实现食品文化和食品安全教育相结合。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不仅是食品文化传播的窗口,更是食品安全教育的大舞台。比如,大学生们用各种日常食材为原料,手工制作出一件件精真的艺术作品,通过亲手制作蛋糕、水果拼盘等,有力地宣传了中华美食文化,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知识的普及、理解和传承。
2.实现院企合作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例如,湖南农业大学食品文化艺术节一直遵循“打开门来办活动”,依托“学研产”良性互动的办学优势,充分挖掘与学院联系密切的企业资源,十三年来,邀请国内近二百家食品企业前来活动现场展示校企合作产品、企业产品,同时举行人才招聘。不仅为企业做出良好的宣传,促进了院企合作和双向交流,扩大了活动影响力,而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和创业机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现状与问题
1.活动涵盖面受限,育人内涵拓展不够。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往往离不开“食品文化”和“食品安全”这两个核心主题。但随着高校食品文化艺术活动的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对食品文化育人的内涵和活动形式缺乏深入的挖掘,食品安全和食品文化艺术教育尚未真正深入人心,问起大学生对有关“食品文化”或“食品安全”的理解时,发现他们往往只知其形而不知其魂,深谈则不知所以然。活动缺乏系统的文化内涵,往往局限于一些粗浅的层面,比如只涉及食品原材料的 文化、食品加工的文化,忽略了与之相关的食品器械、食品典故等关联文化,而整个活动的各个版块之间联系性也不强。另活动中设计的内容涉及中国现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内容较少。这使得大学生通过参与专业文化活动的学习效果并不深刻,学习的内容也较为局限。
2.活动参与面受限,育人效果凸显不够。高校专业文化艺术活动育人的效果不应仅仅局限在主办高校,而应该带动其他相关院校和单位部门,产生广泛的育人效果,起到弘扬食品文化,宣传食品安全的实质作用,拓宽社会影响。而在现行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中,往往是由某一高校牵头来主办,举办地点往往局限在高校校园内,影响到了活动规模,也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参与面和育人效果。加之,高校主办方经费有限,组织实力较为单薄,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和社会群众参与少,使活动规模、活动地点、活动持续时间和活动参与面受到了限制,未能使食品文化艺术节的效果辐射到校外乃至更广的范围,导致社会影响力受限。
3.学生能力提升受限,专业性指导不够。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大学校园生活相对沉闷的状况。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带动性的群体。高校食品文化艺术活动本身既含有丰富的专业元素,又含有活泼的文化艺术元素。因此,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往往是在高校辅导员老师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行由大学生群体自主策划、筹办与参与的模式,这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更加富有创造性、快乐性、民主性。但在实际组织过程中,由于专业教师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缺乏专业教师的直接参与和有效的专业指导,活动模式多泛而不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大学生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延伸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1.寻求多方支持,实现强强联合。同一地区采用强强联合的方式筹办一场专业文化活动能够扩大其影响效果,单一高校可以和同一性质高校或含有相同专业的高校联合举办专业文化活动。高校更可以将每一届的专业文化活动以项目的形式上报地方教育厅,以省级专业文化活动项目进行开展,针对面拓宽到全省高校大学生,宣传效果也会增大。同时,多个高校合作可以争取更多方的赞助方合作,确保资金支撑并逐渐扩大规模。
2.挖掘文化底蕴,实现内涵延伸。把握时代背景,抓住高校自身的特色背景环境,着力熏陶文化氛围,是加强专业文化活动人文艺术性建设的重要点。食品安全的教育则应该挖掘时代热点与大众的关注点,例如,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食品文化艺术节中将世博会的各大展馆与艺术展结合等,用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达到育人效果。此外,随着精神文明意识的逐渐深入,每所高校都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以育人为根本目标,构建符合时展要求,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具有实效、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而在以往的食品专业文化活动中,较为缺乏的是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食品精神文化和关联文化,食品文化不仅仅是食品原材料、工艺的文化,烹饪工具、烹饪技巧等也是一门独特的文化。选择主题时,应注意选题的精读和广度,不局限在某个地域、某个时代或者某个方向。配合性地挖掘关联文化同样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3.加强专业指导,实现“学”“、玩”结合。专业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以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紧紧围绕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展开,实现专业文化特色和活动育人紧密结合。那么,应将专业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实现全程指导。活动应使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参与筹办,还参与引导。同时,专业的内容、思维、视野和标准应贯穿其中。从专业的角度去筹办活动,才会使大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专业内涵,提升和巩固专业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娱乐性的活动内容也应该进一步探索:以节日食品的制作与创意为内容的专业实践活动,以娱乐游戏、节日食品分享馈赠、诗文吟诵等为形式的文化熏陶活动等。只有运用专业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方式举办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大学生“学”与“玩”的结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育人效果。
篇9
1.1工作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特制定*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云政发〔*〕113号)《云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云政办发〔*〕215号)、《昭通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昭政发〔*〕72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事故分级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3.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涉及云南和毗邻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云南省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事故上报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1.3.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昭通市和毗邻州、市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上报省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3.3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昭通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人民政府认定的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3.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大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4适用范围
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适用本预案。
1.5工作原则
按照县政府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规定,落实各自的职责。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2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2.1县应急处理指挥部
2.1.1成立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指挥长:县政府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副县长。
副指挥长:县政府办主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指挥部成员:卫生局、广电局、教育局、公安局、监察局、财政局、农业局、经贸局、工商局、质监局、粮食局、环保局、发改局、民宗局等有关单位主要领导,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可以增加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日常工作。
2.1.2县应急指挥部职责:
(1)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
(3)负责事故的重要信息;
(4)审议批准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2.1.3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要在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该办公室各项职责;拟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突发重大食物中毒的应急响应及病员救治,依法开展对重大食物中毒的卫生学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参与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事故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县农业局负责组织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县经贸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组织、供应,组织对屠宰加工环节以及参与流通领域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县工商局依法开展食品流通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违法经营行为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县质监局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协助县卫生局等部门对校园范围的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造成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以及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因污染环境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调查及环境监测工作,协调、指导地方人民政府的污染处置工作,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县公安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现场的保护及秩序维护、涉嫌犯罪案件的侦破鉴定工作。
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记者站)负责制定信息方案及对外口径,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管理及有害信息的封堵工作。
县监察局负责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并作出处理决定。
县财政局负责事故应急及善后救援资金保障及管理,并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协同相关部门进行事故抢险,组织后勤保障。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受害群众及家属的接待和安抚工作。
指挥部其它成员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根据县应急指挥部的安排,完成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有关工作。
2.1.4办公室
(1)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指挥部下设的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县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的分管领导担任。
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等指挥部成员部门工作人员、指挥部临时抽调人员和事故发生地的工作人员组成。
(2)办公室职责:
①贯彻落实县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②检查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③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④向县政府、县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⑤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⑥完成县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1.5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组成及职责
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县应急指挥部。
(1)事故调查组
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可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负责或明确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组织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2)事故处理及案件查办组
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主管部门为主负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收回有毒有害食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迅速查办案件,追踪源头,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惩办违法当事人;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查处。
(3)医疗救治组
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紧急调用各类医药物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现场流行病学和致病原因调查,准确统计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现场卫生防疫及行政控制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
由县政府办、民政局、经贸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做好抢险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等问题及其它善后工作。
(5)信息联络及新闻报道组
由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县广电局、记者站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迅速制定信息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
(6)专家咨询组
县应急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专家咨询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分析事故原因及造成的危害,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7)现场检测与评估组
应急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组,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提供参考。检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应急办公室和有关部门。
2.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日常管理机构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监管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相关问题;负责全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处理工作;组织编制和修订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3专家咨询委员会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库,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业专家,组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咨询委员会,具体职责是:
(1)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
(2)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3)参与制定、修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4)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
3监测、预警与报告
3.1监测系统
全县建立统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县农业局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县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个部门联合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定期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设立全县统一的举报电话。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监测工作,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2预警系统
3.2.1加强日常监管
县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农业局、经贸局、环保局、教育局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3.2.2建立通报制度
(1)通报范围
①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②30人及以上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③出现死亡病例的食品安全事故。
(2)通报方式
①县级有关部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通报;
②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县政府及与事故有关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③县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农业局、经贸局、环保局、教育局等部门应当及时将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风险信息报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险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及时通报有关乡(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必要时上报县政府及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2.3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县政府有关部门举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者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3.2.4应急准备和预防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及时对有关部门以及各乡(镇)报告的可能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必要时召开会议,听取有关部门意见,研究防控措施。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可能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根据事态发展程度及时上报县政府,向有关部门、应急救援机构通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做好可能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对特别严重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应当报请县市政府同意后或解除。
3.3报告制度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包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系统,信息报告和通报系统,以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信息采集和报送系统等。
县卫生局、工商局、农业局、质监局、经贸局、粮食局等食品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按规定报告。
3.3.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报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报告。
3.3.2报告范围
(1)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30人以上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3.3下级向上级报告
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卫生局、工商局、农业局、质监局、经贸局、粮食局等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县政府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县政府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在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3.3.4责任报告单位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餐饮单位;
(2)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县卫生局、工商局、农业局、质监局、经贸局、粮食局等有关食品安全管理部门。
3.3.5责任报告人
(1)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县卫生局、工商局、农业局、质监局、经贸局、粮食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2)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3)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3.3.6报告时限要求
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在知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
3.3.7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3.3.8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3.9总结报告
包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4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Ⅰ级应急响应由国家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Ⅱ级应急响应由省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
Ⅲ级应急响应由市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
Ⅳ级应急响应由县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
4.1.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I级)。
4.1.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Ⅱ级)。
4.1.3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Ⅲ级)。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发生后,县应急指挥部在上级应急指挥部或上级应急指挥办公室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做好全县范围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救援工作。
(1)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
(2)向指挥成员单位通报事故情况,组织有关成员单位立即进行调查确认,对事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确认的结果,启动县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
(3)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迅速到位,立即启动事故调查组、事故处理及案件查办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及新闻报道组、专家咨询组、现场检测与评估组等事故处理机构的工作;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和组织新闻工作,并部署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开通与事故发生现场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
(5)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建议,通知有关应急救援机构随时待命,为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6)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救援。
(7)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召集县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和专家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相关机构集中统一协调指挥。
4.1.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Ⅳ级)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发生后,县人民政府根据事故处理的需要,成立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调查、确认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按规定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提出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有关事故情况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通报。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对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给予指导、监督和有关方面的支持。
4.1.5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市应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上报上一级应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
4.2指挥协调
进入Ⅳ级及以上应急响应后,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有关专业应急救援机构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发地毗邻乡(镇)人民政府有关机构按照各自应急预案提供增援或保障,相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救援和紧急处理行动。
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成立前,先期到达的各应急救援队伍和事故单位的救援力量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事故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和主要职责部门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危害链。
4.2.1县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决定启动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协调指挥应急力量实施救援行动。
4.2.2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向县应急指挥部提出应急救援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救援行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对受威胁的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4.3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单位、当地人民政府、主要职责监管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县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4响应终结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终结,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部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责任部门、职能主管部门、民政部门、环保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5.2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5.3总结报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县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县人民政府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根据县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交的应急救援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措施,并抄报县政府及抄送县级有关部门。
6应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负责承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及时向社会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对媒体的信息,要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经县应急指挥部或指挥部办公室同意后,向社会。
6.2医疗保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部门应急救援工作应当立即启动,救治人员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6.3人员保障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参加事故处理。
6.4技术保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检测机构受县应急指挥部或者办公室委托,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6.5物资保障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应当保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救援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民政府财政预算。
6.6演习演练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组织全县性和区域性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习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有关部门应组织所属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部门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6.7宣教培训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7附则
7.1名词术语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身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食品安全的范围: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本预案涉及到的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质量卫生安全。
食源性疾患:亦称食源性疾病。凡是致病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罹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
高风险食品:可能发生较高程度污染和危害的食品。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2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人民政府制定,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部门(乡镇)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力度,食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对消费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
一、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大,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2003年的金华敌敌畏火腿事件、杭州的毒海带事件;2004年的陈化粮事件、阜阳的劣质奶粉事件;2005年的肯德基奥尔良烤翅、可比克薯条、雀巢奶粉等事件;2006年的大闸蟹、瘦肉精猪肉、红心鸭蛋、多宝鱼等事件;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蛆虫柑橘、甲醛银鱼等事件;2010年的南京小龙虾事件,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猪肉、催熟芒果、上海染色馒头、万能牛肉膏等事件。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引起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食品安全涉及到农产品的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的生产、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渠道等一系列的环节,这些环节中,农产品的生产环节污染最为严重,像双汇瘦肉精猪肉。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87%的人认为问题食品是由于不法个人和食品生产企业利益熏心造成。这也反映出农产品的加工环节也是产生问题食品的环节,食品生产企业对于问题食品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像阜阳的奶粉事件。通过对食品安全事件研究发现,传统食品也开始出现问题,像2001年的重庆市“毛发水”酱油事件,这些事件的时有发生,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得不到保证,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问题食品产生的原因
2.1我国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还有待完善
从近些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发现一旦出现安全事件,大多数是监管部门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部署相关部门工作分工、职责以及工作步骤。但是这种采取事后应急的处理办法已经不能解决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问题,公众对政府的高效处理食品安全事件的期望也很难满足。
2.2我国食品监管对出现问题食品的企业或个人处罚力度不够
我国对于一些企业和个人违反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的处罚力度还有待加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处罚的威慑力明显不够,西方发达国家对违法企业的处罚会使其倾家荡产。
2.3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标准、认证体系、检测体系还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食品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几十部,例如,《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食品卫生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农药生产管理办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兽药管理条例》、《刑法》、两高的司法解释、国务院及各部委相继出台的规章等。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数量较多,但条款相对分散、调整范围较窄,例如,《食品卫生法》没有体现从农田到餐桌的管理。另外还存在着不同的法律对于同一安全事件处理结果有着很大差别。
我国有关食品还缺少食品安全标准,有的食品标准还没有与国际接轨,我的食品标准较乱,标准间还存在着层次不清、交叉现象。制定权威、科学、统一的食品质量检测体系、质量安全标准、认证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没有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会出现执法部门各自为政、分头执法的现象发生。食品监管的分头管理主要是指食品和药品监管部门、工商部门、农业部门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食品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
2.4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人的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食品卫生监督人员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很多,但是高素质人员总量不多,甚至出现有些地方严重缺乏,特别是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督人员更是缺乏,这就会导致监督力度削弱,对于一些食品安全的技术性问题处理过于简单。
二、对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解决建议
1.加大对制假贩假的企业和个人处罚力度,对采用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减税政策
国家要对一些为社会提供优质食品的企业和个人实施减税政策,对于违法的企业经营者加大惩罚力度,打击他们的提供问题食品的积极性。对于采用高新技术的食品生产企业要鼓励和支持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采取减税的政策,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2.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要不定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要使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校园,通过对食品安全的宣传使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食品安全意识有所增强。通过开展主题报道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食品安全。
3.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检测体系,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
对于我国现有的食品法律法规要进行相应的完善,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助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要加快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检测标准、质量标准的建设,通过法律行政干预手段来规范政府、企业以及中介结构的行为。中央和地方食品监督部门要加强协调,降低食品监管成本。各食品安全监督部门之间要明确权责,进行合理分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和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远.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9).
- 上一篇:茶文化与茶艺茶道的关系
- 下一篇:社区公益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