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启蒙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音乐启蒙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

篇1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儿童音乐启蒙教育;意义;途径

1.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的意义

1.1促进文化精神的传承,强化民族归属感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对文化精神的传承十分有利,同时对于民族归属感的增强也十分有利。融入传统文化属于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幼儿启蒙教育中,极大的激发孩子们的音乐灵性,强化幼儿对国家的认同感,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得以有效的传承和发扬。开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一定要立足于幼儿实际,学习方式的选择一定要认真加精心,与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及心理发展成熟程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可以强调学习积极性的促进。

1.2激发音乐潜能,让儿童获得情感体验

激发音乐潜能,让儿童获得情感体验。学习音乐本身是一种审美体验。儿童想象力丰富,感官灵敏,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力强。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将合适的情境融入到其中,对幼儿的音乐体验很好的丰富,将幼儿发自身体内部的音乐潜能有效的激发出来。

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的途径

2.1传唱民间童谣

很多童谣幼儿都比较熟悉,同时童谣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代表,民间童谣朗朗上口,韵律感节奏感强,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使得民间童谣的传唱率很高。民间童谣的旋律相对简单,趣味性十足,幼儿更容易接受和喜爱。因此开展幼儿启蒙音乐教学,高效发挥民间童谣本身的教育价值,在合适的条件下完成应用,对于幼儿学习兴趣的点燃百利无一害。在选择民间童谣的识别必须紧密结合幼儿音乐教学目标,选曲要特别注意,尽量选择思想性,教育性,音乐性都兼具的童谣。例如让幼儿传唱《卖汤圆》不仅对幼儿音乐情感体验有很好的丰富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充分了解元宵节的传统风俗习惯。再例如学习歌曲《二十四节气歌》《凑十歌》等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学习到科学知识,对于幼儿知识记忆,理解效果的增强都十分有利。

2.2将民间舞蹈融入到其中

将民间舞蹈融入到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一种方式。儿童天性好动,喜欢表现自我。所以将民间传统舞蹈融入到其中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刻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多样化的艺术兴趣,促进其综合音乐素养不断提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肢体动作是传统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例如点头,击掌等。因此,对幼儿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可以引导幼儿用这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对音乐情境进行模仿,例如双手散开由上向下来回摆动模仿下雨的情境,模仿鱼儿游动的情境,将音乐同这些基础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幼儿肢体的协调性提升很有帮助,同时还能够极大的增强幼儿对这些音乐节奏的感受力。例如在学习《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的时候,可以将一些藏族舞蹈基本动作融合进去,通过这些舞蹈动作的融入,幼儿对音乐的节奏,韵律的感受更加深刻了,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深刻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2.3制作节拍器

失去了节奏的音乐就等于失去了灵魂,或者可以说没有节奏的作品称不上音乐,音乐在表现具体形象以及具体的情感的时候必须依托于节奏。因此,促进传统文化的融入,幼儿教师将自身的引导优势发挥出来,引导幼儿制作节拍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十分有利,同时还能够将幼儿的音乐生活极大的丰富。例如沙锤,风铃等都是简单的节奏器。深化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例如《幸福拍手歌》就是一首节奏感十足的各期,在这首歌的传唱中,让幼儿借助自己制作的节拍器为其配乐,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模式,尝试着创新节奏,让幼儿感知到节奏的神奇,同一首歌换一个节奏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演绎,完成音乐节奏的深化。

篇2

【关键词】启蒙阶段;钢琴;音乐教学;教学强化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06-02

在当今文化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在启蒙阶段中融入钢琴这门音乐课程的重要性。所以为儿童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增强其学习钢琴的能力非常必要,能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牢基础。钢琴学习属于音乐教学范畴,在启蒙教育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个人的音乐素养都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但是很多家长和教师都误认为学钢琴就是反复练习,这种做法反而使得儿童产生抵触情绪,本文通过分析儿童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儿童钢琴学习的兴趣。

一、钢琴教学中影响儿童音乐兴趣的因素

(一)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

在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所有家长都有共同的思想,即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们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孩子报很多的培训班,一个孩子可能要同时上4到5个培训班,包括:音乐、美术、奥数、国际象棋和语文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彻底沦为学习的机器,对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产生厌倦情绪,即使孩子原来对钢琴感兴趣,也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学好。

(二)教学模式落后

相对于国外,我国在音乐启蒙发展上比较晚,而且目前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现阶段钢琴的学习。如今,我国钢琴教学使用模式主要是一对一,即一个老师教导一个儿童,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给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儿童创新能力,很多儿童对于这种按部就班、手把手教学的模式不感兴趣。

(三)师资力量薄弱

启蒙教育阶段,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因此,在儿童钢琴学习,其启蒙老师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儿童音乐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对钢琴启蒙老师需求大,而启蒙钢琴教师缺少,很多启蒙培训机构和家长找不到优秀的老师,只能退而求其次,导致很多没有受过专业启蒙教育培训和素质较低的人成为钢琴启蒙老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儿童音乐兴趣培养的欠缺。

二、培养儿童钢琴学习中兴趣的必要手段

(一)培养儿童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在面对儿童的启蒙教育时,应该保持理智,不跟风不随波逐流,听从儿童意见,给儿童合理报培训班。钢琴是乐器之王,其优美的旋律会吸引很多儿童的注意,促使儿童学习乐趣的培养,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够对钢琴的学习抱有积极的心态。

(二)丰富教学模式

我国的钢琴启蒙老师,应该摒弃陈旧教学模式,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以丰富钢琴启蒙教学模式。例如,钢琴启蒙老师可以以日本铃木音乐教育理论为创新基础,铃木教学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在20世纪中叶,由日本著名音乐家铃木镇一创立。该教学法强调使用乐器有效的表达感情,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以及完善儿童的人格,同时,该教学法认为钢琴的学习不是单调的反复练习,而是应该为儿童多创造听的机会,即以听为主,促使儿童先学会模仿和听,这样孩子才能更深入的接触音乐、认识音乐和学习音乐,进而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三)打造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

教师专业素养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专业知识素养、教学素养、师德素养和心理素养,因此,打造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引进国外优秀的钢琴教师,以培养出更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的教师。其次,借鉴国外优秀理论,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例如,降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运用到钢琴教学中,该理论极具独特性,认为音乐教育应该采用全新、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同时,该理论认为,儿童不应为学而学,应以提升自我的音乐修养为目标,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教师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这套教学理论,那么一定能够使孩子的钢琴启蒙受到更好的教导。再者,教师一定要把自我师德培养好,尊重儿童,不因任何原因有差别的对待儿童。最后,教师应该加强心理素养,秉承着教书育人这个神圣的使命,同时,以豁达的心态、健全的性格、愉快的心境、百折不挠的勇气、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等品质影响儿童,并以热爱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带动儿童。

(四)创新培养儿童音乐兴趣教学模式

1.合理编排课时。钢琴课程设置一般为每周2个课时连续授课,从单次学时来说,90分钟教授一个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从周课时来说,大部分儿童认为一周只有2个课时时间相对较少,使得每次学习结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技能复习与练习,导致儿童新内容忘了旧内容,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因此,在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钢琴教学的周课时,例如,每周增加一个课时或者每两周增加两个课时,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安排旧内容的复习、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教学的组织实施形式关乎儿童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儿童性别、钢琴功底、儿童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计划安排等。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基础不同的儿童,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式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儿童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能学到最多的钢琴知识。对钢琴功底较弱的儿童,将其单独编组进行多次、重复教学,通过强化训练提升其能力。

3.拓宽教学内容。现阶段,大部分的儿童均认为,钢琴课程内容是偏向技能训练,对音乐美学、艺术欣赏等与钢琴有关的周边内容涉及较少,这对于培养儿童钢琴教学中音乐兴趣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学中不但要重视钢琴技能学习,也要增加理论知识教学,例如选择一些钢琴欣赏、音乐欣赏等内容,使得儿童能够趋向于全面发展,有利于其学习兴趣的培养。

4.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在重技能的同时也能增加教学趣味性。以音乐为切入口,引导儿童深入感知、体验各类音乐,进而伴着音乐节奏做出有节律的肢体动作,使其能充分感受钢琴之美。另外,可以采用观看歌舞剧或钢琴游戏等方法,激发儿童对钢琴的学习欲望,达到将“要我学”转变“我要学”的教学目的。

钢琴启蒙教学不再单纯以学为主,而是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兴趣为主,教师们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联想、模仿,从而激发其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促使孩子体会到钢琴之美。钢琴的启蒙教育属于音乐领域,所以,为了强化儿童钢琴教学兴趣的培养,教师应该从音乐入手,首先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其次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孩子把儿童钢琴学习当成兴趣爱好来学习,而不是强逼的去枯燥、反复练习。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把孩子的钢琴教好。

参考文献:

[1]李荣辉.浅析音乐教学中游戏的意义和作用[J].辽宁教育,2010(06).

[2]黄亚萍.学前儿童钢琴教育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

[3]李艳.浅谈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0).

[4]夏炜焱.儿童学习钢琴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04).

[5]卢蕾.论儿童学习钢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S1).

篇3

【关键词】音乐;兴趣;启蒙

1关于学前教育中音乐启蒙的思考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我国学前幼儿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目前我国在学前音乐教育发展领域,为了更好的启迪儿童对音乐的喜爱,以及焕发出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多是借鉴国外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其中所涉及到的音乐教育流派包括有,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但是本人根据自身在该领域的探索研究坚持认为,以上这几种音乐教育流派,在现阶段并不适合国内幼儿音乐启蒙的教育建设。个人认为蒙台梭利宣扬的音乐教育启蒙思想应当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关注。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它是基于对音乐现实的思考,这一点比较接近生活,因为音乐本身就来源于生活,音乐在演唱的时候,包括意境、情感、思想,字里行间都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这一点完全符合当下国内音乐教育领域特别强调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两个目标,同时这种理念正是当下国内音乐启蒙教育中却严重欠缺的。当前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和建设,突出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简单举个例子,对于一些4-10岁的儿童而言,正是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内心处时刻渴望着对情感的倾诉,但是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几乎都表现出对“成绩”、“能力”的片面倾向,过于看重儿童学习的结果,过多忽略掉学习的过程。以培训老师为例,对自己的学员(儿童),唱歌能力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对唱歌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问,只是“轻描淡写”般的代过;其次是家长,以结果作为评判标准,对孩子予以奖励区分,没有过多的问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最为核心的一项理念就是“感受”,如果缺乏“感受”的过程,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关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

对于儿童来说,对音乐音响的感知体验,是他们扩展对音乐语言理解力的最佳途径。这里所提到的音响感知体验,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感受”,其中重点强调“感知”,因为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可能并不会知道“音乐音响”是什么意思,也可能无法理解这一内涵,但是这种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着的,是客观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下的。此外,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听觉是幼儿相对最为敏感的一个器官,同时也是幼儿用来感知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最早、最多的身体器官,因为在人的大脑右侧半球处,存在着能够对空间图形、色彩、声音有较强处理能力的物质,而我们在音乐启蒙教育研究领域,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来促进两个半球机能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这对于幼儿在整个学前教育健康学习、舒适成长,以及对未来的小学、中学学习生涯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通过上述一段观点阐述,相信很多人清楚的明白了音乐启蒙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音乐启蒙教育并不是纯粹的注重对孩子从小音乐感知能力的锻炼、培养,它们只是一种方式、一条路径,最终的目的则是促进幼儿心智的开发、思维的焕发。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注重“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感受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思想,欣赏代表着一种兴趣,表现则是指学习/教育的过程,而这些因素共同致力幼儿创造力思维的焕发。所以,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重结果轻过程”这一现象的出现,这种错误的思想严重背离了音乐启蒙教育的最初本质。针对这一问题现象,本文在这里基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简要表述以下观点认识。

(1)第一步,感受。“感受”是学前教育音乐启蒙的第一步,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课程中所宣扬的那样,对孩子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聆听、感受和表现。这一点需要老师和家长特别注意,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认识,重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幼儿而言,他们不同于我们成人,特别是那些3-6岁的儿童,包括思想和心智,还没有得到健全发展,家庭就是他们眼中的社会,而这一阶段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属于被动接受的教育(也可以明确的说就是一种被动式教育)。换言之,在这一时期,家长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要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根本不懂什么叫音乐(这是事实),也不会欣赏音乐(有点片面),所以不怎么重视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处在零状态,从小就开始让孩子学习音乐,从幼儿圆到小学再到中学,一直逼迫、渴盼着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贝多芬。上述提到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建立在完全忽视孩子自身感受的基础上。基于这一点,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应该以注重孩子“感受”为主,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摒弃那些功利的心态,将当孩子是一个生命来培育,进行一些简单的听觉训练,反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幼儿对听觉刺激的感知能力,这有助于后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第二步,兴趣。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而言,要懂得学前教育的真谛,或许有的孩子对音乐存在一些天赋,也可能有些学生对音乐极度反感,但是都要平常对待,一切以保护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为主。基于上述提到的感受所进行的反复性训练,主要是听觉上的训练,因为这一时期幼儿还不具备完整的读写和动手能力,听觉是他们认知客观世界最本初的一种感官体验。因此,在兴趣培养阶段,要切实掌控和处理好听觉训练重复性的效果,不可让幼儿过早的学习乐器。

(3)第三步,创造。前面提到了,在音乐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让孩子过早的接触乐器,但是可以寓教于乐,可为幼儿提供一些丰富性的音乐“工具”,也可以称其为教具,类似于幼儿日常玩耍的那种玩具,此外,必须要设有专属的“活动室”,通过一定的规则教化,让幼儿自由、合理的操作这些教育。

参考文献

[1]梅胧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4(11):39-39.

篇4

关键词:钢琴;兴趣;注意事项;弹奏指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启蒙教育已经成为家庭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钢琴是儿童音乐教育的首选乐器。因其高贵的品质,丰富的音乐表现一直被世人所推崇,从其黑白键之间流淌出的优美旋律使之成为无可争议的乐器之王。在儿童所学习的乐器之中,钢琴因其演奏姿势特点,是最能放松身心的一种乐器。又因其长时间学习可以对儿童右脑智力的开发效果明显,深受儿童家长的青睐,成为儿童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钢琴对于儿童大脑、手、眼等的协调性有很大的配合作用,还能加强儿童心里素质、组织协调能力、阅读记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

儿童心里特性充满了好动和好奇,对新鲜事物兴趣持久度不足。如何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学习兴趣,并能保持长久,使之成为一种爱好是家长和钢琴教师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现从以下几点来探讨儿童钢琴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一、适用教材、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论用在儿童学习钢琴上很是恰当,要让儿童在钢琴启蒙教学中得到裨益,兴趣引导是关键,在这一时期的钢琴教学,选择适当的钢琴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首要因素。钢琴教师对启蒙教材的选用既要考虑儿童的特性,又要对儿童学习钢琴的整体效果来统一安排。要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科学手段,让儿童在科学性、趣味性中体味钢琴教学快乐和学习的进步。

现阶段我国儿童钢琴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多是引用国外成熟的儿童钢琴教材,这些教材经过多年使用,因其内容符合儿童特点,学习过程科学严谨深受教师家长的喜爱,这样的教材有约翰‘汤普森的《简易钢琴教程》、卡洛琳"米勒的《钢琴手指热身运动》、布格缪勒的《钢琴进阶25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多使用一些灵活教学方式来吸引儿童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比如教学民族特点的演奏时,让学生佩戴民族的一些装饰和制作插图,让儿童感受到民族特点。也可以让儿童用舞蹈形式进行伴舞,每个儿童都要去练习弹奏这只曲子,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在自己指尖流出的美妙感觉。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大增,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体味成功的快乐。

钢琴初始阶段的基本练习方式就是指法练习,要长时间的练习简单的练习曲和小段奏鸣曲等,这对儿童钢琴教学是一个考验,时间过长就会使他们产生焦躁抵触的情绪。对钢琴学习的吸引力会降到最低,这时钢琴教师要善于运用耐心来开导儿童,要引导儿童体会这些音乐的特点,在关键弹奏点上给予详细的指点。同时一定要鼓励加鞭策,绝不要批评性的语言对待儿童。时间一长,儿童只要度过了这个练习生涩的阶段,能够较熟练的了解钢琴的一些特点,弹奏就会越发娴熟,逐渐能够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和感染力。在老师耐心指导下,不断加深对乐曲的内涵印象,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

二、懂得欣赏、体会魅力

音乐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可以使你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精神境界,并对生活的其他方面起到感染和影响的作用。儿童对音乐的感受是人天生就有的一种能力,只是他们的感觉因人而异。教师在教授钢琴的同时也要对儿童进行音乐欣赏的点拨导引。让他们在学习训练之中体会音乐所赋予的生命力。

儿童钢琴作品练习曲分为两类,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标题音乐的音乐特性很明确,教师只要稍加讲解和启发,儿童就会根据钢琴曲调比较容易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境界。如《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布格缪勒钢琴进阶二十五首》中,很多都采用了具体的标题,使学生演奏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明确、生动的音乐联想,对儿童乐感的提升很有帮助。

非标题音乐对儿童的理解可能难度要大一些,这就需要儿童能够在基本掌握钢琴乐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的感受。要能够从曲谱的节拍、和声、速度等方面去理解感悟。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儿童进行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儿童积极地进自由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得到审美体验和深化。对于儿童音乐感的培养除了在教学和练习中加以注意外,还应当让儿童主动演奏、演唱的机会。要时常让他们欣赏著名钢琴演奏家的现场演唱录像,并对这些名家的演奏进行点评,以加深儿童对演奏技巧和乐感的理解。尽管有些作品对儿童来说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引到使儿童在不断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三、方式适应、指导弹奏

教师在给儿童讲授钢琴教学过程中,由于生疏的原因,儿童在弹奏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小失误。这是如果教师紧急叫停出言指正,会破坏孩子对钢琴曲弹奏的连贯性的训练,会在儿童内心产生失望和失去弹奏信心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像看一场演奏表演一样认真观看不要在学生演奏过程中打断他的表演,在儿童弹奏之后对其弹奏过程中的小失误进行具体纠正,并不断鼓励儿童的进步。这样会使儿童对弹奏出好听的钢琴曲充满信心,这种鼓励加鞭策的教学形式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很有帮助。

四、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儿童对钢琴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好奇性,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家长的诱导和自身对钢琴的新奇感,儿童一旦参加钢琴的训练,枯燥的指法训练会很快抵消他们对钢琴的好奇之心。如果不能解决儿童这一心理现象,儿童钢琴教学效果就将很难进行下去。这时教师就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转移儿童厌学的注意力。首先在钢琴教学时间上要把握尺度,在一节课教学内容上进行分段教学,在学生思想疲劳,精神不集中的时段进行休

息娱乐联系,之后再把练习的曲子和上课的内容逐步拼接完整。其次儿童学琴的教室要选择安静场所,要与嘈杂的环境进行隔离,,琴房要保持干净整洁,光线充足。这样的教学环境可使儿童能静下心来,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练习中去。

五、弹奏方式,正确点拨

标准的钢琴弹奏手法和姿势,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儿童的钢琴水平才会稳步提高。保持正确的弹奏姿势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身体要与键盘的中央对正,在自然放松的情况下,坐的端正而不僵硬,身体微微向前倾斜,但幅度不宜过大,幅度过大时间一长会引起身体疲劳肌肉骨骼酸痛。身体前倾的目的是为了弹奏钢琴时,把全身的力量经腰部转移到两只手的指尖上。此时的脊椎骨不可弯曲,背部和肩部要自然下放,松而不懈。

(二)座椅高度要适中,以儿童双手放在键盘上舒适为宜,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

(三)弹奏时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体外侧展开,下身大腿根到膝盖应自然弯曲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标准位置应放在琴边下,双脚放松自然略向前伸。

(四)弹奏手型特点是在放松的基础上,手指弧度自然弯曲,用手指前端肉垫部分接触按键。手掌中空自然拱起,姿势好像虚握着一个圆球,手腕的标准姿势一定要保证与钢琴键盘呈平行状态。大拇指按键的位置是以第一关节外侧端触及琴键靠边缘为最佳状态,无名指和小指敲击键盘时要自然流畅,不要进行生硬的按键。在钢琴启蒙教育的第一阶段的指法训练过程中,应先让儿童学习五个手指所要控制的按键位置,体会手指敲击重量落下感觉,用手和手臂的重量去触键。切不可过于要求声音的"结实"而造成音效的生硬和儿童对音乐感觉的缺失。

六、总结

儿童钢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儿童从小对音乐有一个很好的接触机会,通过钢琴的弹奏学习,从中发现音乐的美,并将这种美的感觉带到生活中去,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慧.试谈幼儿的心理教育与训练[J].前沿,1997.

[2]邹丽.钢琴基础训练管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8.

篇5

参考文献:

[1]刘激扬.发展儿童早教事业的思考[J].团结,2011,(4).

[2]王亚娜,单晋平.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A].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5).

[3]经脑科学透视的儿童早期教育之误识与误行[A].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4).

篇6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我一直以红色精神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幼儿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幼儿教育工作中,由于幼儿理解能力差、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果没有红色精神中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那么是没法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一直坚持以红色精神为导向、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引导

要提高幼儿道德启蒙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教育资源在德育过程中的协同一致,形成有效的合力。作为幼儿教师要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加强德育素养,提高对幼儿精神需要的敏感性,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倾听和观察幼儿的点滴变化,及时利用社区内一切有利的教育设施和力量来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园之间要互相尊重,及时交流幼儿的情况和问题;家长要严格遵守国民公德和行为准则,要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园要共同坚持培养幼儿的诚实、勇敢、勤奋、守信、助人、合作、公正和自爱自律等基本价值观;同时,通过权威性成人给予幼儿的微笑、,对积极行为的鼓励支持、对过失行为的理解、引导,形成教育生态环境的和谐氛围。这种环境的德育价值决不低于系列的德育课程。一般来说,成长在关系和谐、结构稳定、乐观开朗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容易建立对社会的亲善感、对集体规则的认同感、对教师和同伴的信任感。然而,幼儿在道德学习中“不犯错误”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承认幼儿做错事或违反规则是其学习过程和经验积累中的普遍现象,热情耐心地了解其想法、解开其困惑和引导其行为,是成人应当担起的责任。

道德引导以生活为取向,就是要为幼儿创造一种健康、愉快、安全、开朗、会自制、能分享、乐于合作,既有自信心,又有责任感、成就感的生存氛围;就要关注儿童的生存环境、所见所闻,他们的喜悦、兴趣、期望、困惑、挫折和痛苦,他们所真正理解和接受的规则和道理,他们行为习惯的自觉性,使道德引导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和真实性。

(二)观察

针对性不强是目前教师德育教育的一个缺陷,因此对幼儿教师来说,对班级里的幼儿进行观察、了解,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提高德育的针对性,首先要搞清班级内存在品德问题或缺少某种品德的样本幼儿有多少人、是哪些人,然后根据某种德目下样本幼儿的数量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果该种德目下样本幼儿的人数比较多,则可以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榜样激发幼儿的模仿行为,帮助他们掌握品德行为的方法,并通过行为强的方法对样本幼儿的品德行为进行反馈,以巩固他们所掌握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开展比赛来增强样本幼儿的品德能力

(三)实践

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通过儿歌进行音乐教学、讲故事、情景剧的表演、组织设计系列活动、开展幼儿游戏、美术活动等等。教师可以据此制订德育教育的计划,确立本阶段德育教育的目标,以综合主题教育的方式,设计与组织系列活动,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教育。

1.音乐教学

世界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瑞士的达克罗士,匈牙利的高大宜,德国的奥福均强大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语言”、“音乐”、“动作”三者密不可分,儿童教育若能循此原则设计教学,必能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并可激发儿童的音乐感应能力。在儿歌童谣的学习过程中,幼儿最先接触的是歌词、诵念或是吟唱歌词,其可以让幼儿学习语言、增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字体的认识使用。儿歌对幼儿的意义是愉悦幼儿、充实知识、启发思想、陶冶性情、增进文学修养、发展想象力。

2.情景剧的表演

教学情境的师生交互作用,是人际关系中最复杂最微妙的形态致以,从佘学辉的观点而言,教师有其地位与权威,血色很难干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次级文化。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含有正反两方面对比的故事或者设计含有正反对比的情景引导样本幼儿进行讨论,促进样本幼儿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进行道德建构;教师可以通过扮演角色和移情训练的方法增强样本幼儿对该种品德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对该项品德的意识。

(四)配合

要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幼儿园必须主动争取家长的配合,因为家庭教育是社会与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家庭与家长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具有其他任何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学期刚开始,我们班上就举行了家长接待会,向家长谈了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打算,并从中了解到: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知识教育很重视,但忽视了品德教育,结果孩子常说谎和欺负弱小的孩子;有的家长脾气急躁,看到孩子顽皮就打,结果使孩子小小的心灵受到许多创伤。

(五)追踪

篇7

一、选材丰富内涵深刻

在儿童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歌词往往要求生动而富有童趣,以简明、活泼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这16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主要取自于古诗词,这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其中不乏意境深远却又活泼生动的佳作。为了使《中国唱诗班》首辑的音乐创作更加尽善尽美,符合儿童的身心需求,主创人员在创作伊始确定入乐诗歌的时候就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甄别,很好地把握和领悟了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及意境,在创作中也特别突出体现了整首作品中诗歌与旋律的声调在结合时的格律,显得韵味十足。

《中国唱诗班》第一辑共包括音乐作品16首,有《相思》、《夜思》、《梅花》、《出塞》、《明日歌》、《黄鹤楼》、《元日》、《饮酒》、《关雎》、《渭城曲》、《饮湖上初晴雨后》、《游子吟》、《悯农》、《草》、《登鹳雀楼》、《春晓》等。主创人员主要从能够影响广大儿童成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来确立和选择古诗词。总的来讲,这些诗词内涵盖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亲情、友情、人生观、自然观等。这些歌词内容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比较强,而且非常符合《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教育的目标要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少年儿童的成长。歌曲的名称有的直接采用原诗,如:《黄鹤楼》、《游子吟》、《渭城曲》等;也有的在原诗作名称上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歌曲《相思》(取自王维的《红豆》)、歌曲《夜思》(取自李白的《静夜思》)等。这些诗作大多是大众耳熟能详且流传甚广的,如今加以入乐诠释后更能够以音乐特有的情感渗透能力直达人的内心深处。

这些作品中反映亲情和友情的内容最多,主要体现了思乡、想念亲人挚友等情怀,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代表了多少人浓浓的思乡情怀;《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唱出那一份温暖深沉的母爱。此外,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赞颂了梅花高洁坚强的可贵品质,《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旨在影响少年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日歌》教导孩子们要惜时才能有所作为;《春晓》引领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总而言之,不同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内容,我国古代诗词洗练生动、意义的表达含蓄深刻,这套儿童歌曲创作以诗乐结合的方式升华了歌词本身的含义,增强了作品的综合艺术表现力。

二、抑扬有致民族性强

说起“唱诗”,人们极易联想到西方宗教文化,“唱诗班”则更是西方宗教领域内的重要产物之一,《中国唱诗班》这套儿童有声读物在其名称上就体现着浓郁的中西结合的意味。自“”以来,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直是文化领域重要的议题。那么,如何在创作中体现中国式的“唱诗”就成为了这部作品成败的关键。

古时“旗亭唱诗”的文人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如果翻阅历史文献,我们发现其实原本中国传统诗歌,五言也好、七言也罢,抑或长短句,大都是被人吟唱的。所以《中国唱诗班》的音乐创作不能简单等同于为古典诗词加上新的外衣,它首先得保持传统吟唱的方式。把优秀的古诗词谱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让孩子吟唱,在有趣中学习,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在吟唱中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的音乐语言,并加深对古代诗词的记忆力。所谓“吟唱”体现在音乐创作上的要求上就是要遵从古诗本来的格律,运用节奏、旋律、结构等多种要素,充分在音乐上呈现急徐相间、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等多种音律变化,然而这在音乐创作中绝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以作品集第三首《梅花》为例,谱例如下:

王安石原作《梅花》为五言绝句,格律为典型的仄起平收,共四句,其歌词对应的格律为:墙角数枝梅(平仄仄平平),凌寒独自开(平平平仄仄)。遥知不是雪(平平平仄仄),为有暗香来(仄仄仄平平)。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所以以首句第二字的平仄来确定起句。“角”为仄声,末句末字的“开”为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易凤林创作的旋律在结构上以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与仄起平收相应,每句四小节,乐句规整对称,起句、承句、合句有呼应之感。在吟诵五绝古诗时,通常每句读完前两个字要稍有停顿,第三个字要稍重,第五个字拖长音。易凤林创作的旋律在节奏上与传统读法基本相应。每个乐句在前两个字上节奏较为紧凑,第三个字位于节拍重音,第五个字拖长,基本为两小节的时值。旋律的起伏走向与诗词平仄也基本一致。歌曲《梅花》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在旋律的细节构思上处处可见精妙。而古诗中深远的意境以及诗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深刻情怀得以体现,在旋律的起伏回旋中表达了脱离于平铺直叙的变化美感,而“唱诗”的魅力应该就蕴含其中了。

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这16首歌曲都采用中国的民族调式进行创作,以五声调式和六声调式为主。以五声为基础的民族调式既便于孩子们演唱,又便于流传,同时也使歌曲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民族调式的使用是有意识地加强旋律的民族化,这无疑有助于孩子们从小熟悉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活泼生动童谣性

《中国唱诗班》的音乐定位于“诗乐启蒙”,既可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启蒙教育,又可以被视为以诗与乐结合的方式为儿童早期音乐启蒙服务,在形式上接近于童谣。从音乐创作的角度而言,这种类型的音乐与一般意义上的成人歌曲完全不一样。出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针对少年儿童的专门音乐创作仍不多,孩子们经常唱的儿歌很大部分还是多年以前的创作,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兔子乖乖》这类,这些作品虽说经典,但是时代感不强。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乐坛关注度最高的音乐创作来自于反映爱情内容的流行歌曲,在社会生活中孩子耳濡目染,常常模仿着成人的表演唱着成人的歌曲,作为多年关注儿童启蒙音乐教育的我们而言,看到这种现象其实是相当无奈的。

儿童歌曲的创作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和音乐能力的发展水平,就这些作品的旋律创作而言,易凤林站在儿童的视角,充分考虑到该阶段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把《中国唱诗班》首辑的这16首歌曲打造成了真正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曲集。

第一,歌曲的音域不宽。由于童声比较特殊,儿童一般都用“真嗓”唱歌,所以童声的音域要窄于成人。《中国唱诗班》中有14首音乐作品的音域在八度和九度之间,仅有《黄鹤楼》和《相思》这两首音域为十一度,歌曲旋律基本在C1-C2这个音区内演唱,适合儿童演唱。

第二,歌曲的节奏鲜明。儿童通常肺活量不大,气息较短,他们的语言简洁生动,说话时较少使用长句,因此歌曲中多采用了简洁却又多变的节奏型,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语言习惯,除了吟唱格律需要以外,较少使用时值较长音的持续。

第三,歌曲的旋律起伏不大。《中国唱诗班》的平稳旋律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曲调一般不会起于过高或者过低的音,而最高音与最低音出现的次数也较少,在旋律进行中极少出现五度以上的大跳。以《夜思》的旋律为例,大量使用的同音反复和级进进行,在听觉上使旋律变得悠长,深化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曲调在词曲结合上以一字对一音为主,保证了儿童的演唱在音准和气息的控制上的顺畅,使音乐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了学堂乐歌的显著特征。

第五,歌曲的结构简单明晰。其中,以单乐段结构创作的作品共有5首,如:《关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皆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以A-B结构创作的作品有6首,A、B两段在旋律上对比明显。以A-B-A结构创作的作品5首,如:《悯农》、《出塞》等,基本为原样再现,方便孩子在演唱时记忆曲调旋律。

第六,歌曲的创作理念淳朴。因为定位为儿童音乐启蒙,这些歌曲中无弱起小节、无转调、无临时变音记号,方便孩子的学唱。

四、演唱完美 录音精湛

近些年来,国内也陆续出版了一些童声合唱或者独唱的乐谱集,但是像《中国唱诗班》这样主题鲜明的很少,配以CD音响的则更是鲜见了。易凤林在创作时就曾表达要让现代的人们在诗乐的熏陶下聆听到真善美最真切声音的美好愿望,所以对于作品的二度创作团队的选择自然不会掉以轻心。《中国唱诗班》配套的CD由著名的上海小荧星合唱团担任演唱,由合唱团创始人指挥家林振地担任指挥,担任录音的是曾为电影《卧虎藏龙》录制音乐而获2001年格莱美奖最佳录音及科技奖的陆晓幸先生。

这16首歌曲大多为单声部音乐,其演唱形式为合唱团齐唱,仅有四首歌曲中包含二声部音乐,这四首中又只有《明日歌》中有完整的二声部段落,《游子吟》、《登鹳雀楼》、《夜思》这三首均为在曲首部分用哼鸣伴唱的引子部分,增强吟唱的效果。

篇8

年轻的父母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

一.教孩子学会听

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就谈不上音乐。在大自然里让孩子学会听鸟叫、蛙鸣、雨水的滴答、汽车的鸣笛等,引导孩子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和孩子一起玩“敲敲听听”的游戏,例如在厨房里用筷子先敲敲铝锅,再敲敲玻璃杯,比比谁的音高、谁的音低。经常让孩子闭上眼睛,问他们听见了什么声音,反复在生活中、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训练孩子的听觉,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使孩子从小听觉灵敏。

二.教孩子学会记

当孩子对物体的各种声响发生了兴趣,我们就应该进一步要求孩子记住这些声音,将孩子的无意识转换成有意识,这样孩子对各种声响会更加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有目的地去听。例如:让孩子辨别家人的说话声、走路声、敲门声等。用质量较好的录音机录下全家的谈话声,让孩子从中找出是谁的声音,对号入座。听到家人的脚步声,就请孩子猜猜是谁回家了?假如您对孩子在听声音和记声音方面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定会发现孩子对各种声音的敏锐感觉和细微辨别能力远远超过成年人,这也许是我们有些成年人在儿童期没有进行一定的音乐素质训练,至今还五音不全的原因吧!

三.教孩子学会拍

这里所指的拍,就是对孩子进行初步的节奏训练。其实孩子自身许多本能的动作也是极富节奏感的,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哭哭闹闹到说说笑笑,其中包含了许多快慢、强弱、有规律的节奏交替。拍手是孩子们经常重复的动作,也是孩子表示内心喜悦的动作,我们可以从拍手开始,和孩子玩玩拍手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许多爱好音乐的大人对儿时拍过的“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那样”的游戏记忆犹新,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奏训练。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建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充分突出了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要点,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提倡孩子在朗诵、拍手拍腿、跺脚等活动中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敏感。

四.教孩子学会唱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就唱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音符。孩子们更希望通过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模仿是孩子的最大特点,我们应当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给孩子准备各种歌曲、乐曲、世界名曲供他们欣赏或学唱。提醒家长千万别用太差的音响,走调的音乐只会让孩子厌烦,抹杀孩子最初对音乐的热爱。家长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们必须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教孩子唱歌时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节奏感强。自认为没有音乐细胞的父母可以借助录音机、VCD等设备,让孩子从学唱简短的儿童歌曲入手,引导孩子多听、多练、多唱,在唱中进一步巩固孩子的视听、节奏感和音乐记忆力。

五.教孩子学会动

孩子们在音乐的感召下是喜欢“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我在教2、3岁的孩子唱:“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的时候,我并没有教给他们半个动作,因为我的双手在弹琴,可孩子们却随着音乐边唱边拍拍手、伸出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真是不教自会,可爱极了。可见孩子天生喜欢随着歌曲音乐做动作,我们大人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夸奖,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孩子尽情地表现自己,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逐步帮助孩子协调四肢的动作。在生活中和孩子共同创编小律动、小舞蹈。当亲朋好友来家做客时,给孩子一次表演机会,让孩子在掌声中享受音乐给自己、给大家带来的欢乐。

篇9

当前国内外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都比较多,且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显著。幼儿教育也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在理论和实际运用方面都得到相当大的发展。我国随着教育业的不断发展,尤其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进。各类教育机构都纷纷开展幼儿音乐教育课,并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一些出版社也出版了很多关于不同年龄段音乐教育的图书,很多幼儿园教育也吸收和采用了不少国外现有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奥尔夫的思想。虽然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始涉及音乐教育,但大多数是肤浅的,缺乏深入研究的。另外,现在大部分幼儿园开设的音乐教育课也都是带有商业性质的,为了盈利而设立。因此,这类非专业性的音乐教育不仅无法很好地教育孩子,还很有可能让孩子在音乐学习路上走弯路。纵观现在国内幼儿教育行业,我们可以对其不足总结如下:1、缺少素质教育模式,不会因材施教,而是集体上课,授,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2、一些幼儿园教学死板,过于教材化,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不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情绪状态。3、容易忽视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在价值,例如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健全心智等方面发展的作用,而过度强调音乐教学。目前我国提出的关于幼儿教育观点,即要注重孩子在学习音乐时的乐趣,让他们欢快学习,而不是痛苦地被教育,要让孩子在音乐中释放自己,通过孩子自己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去理解和表达音乐,让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学和乐相辅相成。

二、幼儿音乐教育对其能力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音乐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另外想象力的具备也是儿童音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的重要性与知识同等重要,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上,可以让儿童展开无限的想象,让他们将音乐与画、与实物相联系,锻炼儿童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知识的学习做好基础铺垫。

2、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音乐教学主要是靠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而视觉、听觉是我们人类进行对外感知不可少的重要感知能力。因此幼儿音乐教学,对儿童感知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即可以说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幼儿在学习音乐时,教学者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外在干预和引导,不能盲目地放纵孩子毫无目的的观察和倾听,要保证孩子能对音乐进行正确认知,促进他们在这方面的发展。

3、有利于促进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任何知识的教学都是需要用大脑进行辨识和记忆的,幼儿音乐教学当然不例外。因此,在培养孩子进行音乐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孩子进行有效记忆,可以引入一些现成记忆方式,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

4、有利于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力是我们国家在各方面都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对我们个人来说创造力最好的培养时期便是儿童时期,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时期创造力的培养。而幼儿音乐教育也恰好是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途径之一,音乐活动可以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能够激发孩子对音乐的思索和研究,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状态下孩子的创造力会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当然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不是让孩子自己自由发挥,也是需要教学者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孩子的聪明才智通过正确的途径展现在正确的地方。

三、如何使幼儿更好地学习音乐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有老师引导入门,幼儿音乐教学同样需要老师们的循循善诱。老师们要通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点,如音乐不同的音色、各类现实生活中声音的音乐模仿等,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原因学习,并积极去学好。另外随着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加深,开始对孩子进行初级音乐教学,再然后进行专业化训练,做到能由浅入深,递进式教学,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接受,使教学效果更好。

2、让幼儿的音乐学习融入生活中

艺术源自于生活,因此很多美妙的艺术都可以在生活中很好地体现,关于幼儿音乐教学更是可以融入生活的乐趣。例如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让他们感知大自然的声音,通过这类感知加上音乐的魅力,可以让孩子们更深的体会音乐与生活的美好关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自的独特可以让他们在接触同一音乐教学时,各自有不同的生活感悟,从而对他们身心发展有不同的促进,所以音乐教学中要学会将音乐与生活相融合。

3、要开发幼儿时期的音乐学习潜力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让儿童能对其有兴趣,能体会生活美,更是要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潜力。在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多参加交互活动,要在教学者引导下创造性的学习,使他们能正确理解教学者所传授的知识,同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幼儿音乐教学不像传统教学一样,它要更注重孩子的反馈,从而不断调整相应教学方法。

篇10

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结合语言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发现,不管某种语言的发音、结构多么复杂,幼儿都能够很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语,在这一发现的启示下,他致力于为儿童创造一个像学习本国语言一样的学习音乐的环境。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八手进行音乐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结合语言的节奏。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只有在民间歌曲中才最好地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和音乐传统,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本国语言的韵律、音调入手,儿童歌曲应该表现出本国语言的韵律特征。

本学期我们尝试开展《童谣》的主题活动,主要先从民间童谣切入,闽南童谣以其诙谐幽默有趣、琅琅上口、节奏明快深受幼儿的喜欢。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如果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把童谣与歌曲的内在因素与特点做个比较的话,就会发现童谣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重音和节奏,也有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变化,也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动作、组织游戏。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童谣仅仅使用语言,歌曲则伴以乐谱;童谣发出的是声调、语调、节奏,歌曲发出的是结合着语言的旋律、音调、节奏。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童谣;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艺术的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因此我们应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充分挖掘儿歌的潜在因素,使童谣的学习和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同时,利用音乐的表现因素和手段丰富童谣的表现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感受。我们分别从培养节奏感、速度、音高音低、合作能力、创造力等方面,探讨童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实际的操作方法。

一、稳定节奏的练习

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世界上正常的儿童都学会本国的语言。因此,没有无天才的儿童,而最能发挥其天才的办法就是利用其本能发展进程,从小让幼儿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节奏这不仅容易,而且最富有生命力。通过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并耍和音乐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途径之一。

童谣也是有一定的节奏,我们在让幼儿学习闽南童谣《天黑黑》时,引导幼儿边朗读,边伴随拍手、拍腿、踏脚、轻击打击乐器等动作。并与幼儿根据童谣的内容设计相关的动作,这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童谣的兴趣,而且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节奏记忆。等到了幼儿学习歌曲《天黑黑》时,他们能用不同的音色、肢体动作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使表演更逼真、形象,还能根据歌曲中的角色特征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幼儿学得积极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感知声调的高低

和唱歌一样,童谣的朗读也可以表现出声调高低的变化,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结合童谣感知声调的高低。例如可选择并列句式的童谣或根据童谣中的内容进行声调高低的对比、变化练习。如《小乌造窝》、《大熊》,朗读《大熊》时,可以用粗、低的声调;朗读《小燕子造房子》时,可以用细、高的声调。学习这两首童谣时,可以通过操作图片、配合身体动作让幼儿在视觉辅助下感受声调的高低变化。

小鸟造窝

叽叽叽,喳喳喳,

搬树枝,抓泥巴。

小鸟要来造个家,

刮风下雨都不怕。

大熊

大熊大熊,两手空空!

春暖花开,爬出树洞;

夏天捞鱼,玩水游泳;

秋来偷蜜,惹惹小蜂;

冬天冰封,爬进树洞。

大熊大熊,两手空空。

三、感知速度的变化

利用童谣进行速度变化的练习时,可以采用同一首童谣用不同速度朗读的方法,让幼儿在比较中理解相对的快速、慢速,例如《龟兔赛跑》我做小白兔,你做小乌龟,两个来赛跑,胜利属于谁?乌龟使劲爬,小兔跳得急,使出全身力,争取得第一。或是根据童谣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速度,帮助幼儿理解速度和内容、形象之间的关系。例如下面的两首童谣可以分别用慢速和快速来朗读:

蚂蚁搬虫虫

小蚂蚁,搬虫虫,

一个搬,搬不动,

两个搬,没有用,

三个搬,动一动,

四个五个六七个,

大家一起搬进洞。

藏猫猫

藏猫猫,藏猫猫,

你当老鼠我当猫。

我在后边追,

你在前边跑,

一跑跑到奶奶卧室里,

跳上大床睡午觉,

奶奶上街回来了,

又抓“老鼠”又抓“猫”。

四、非音乐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不仅应让幼儿具有初步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非音乐的素质和能力。一般来说音乐素质包括节奏感、听觉、感受力,表现力,非音乐素质和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合作能力等,非音乐素质和能力也可以在童谣教学中体现。

(一)注意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闽南童谣中有很多都是边玩边朗诵的,类似于音乐游戏,既为游戏就有规则,如闽南童谣《煎饼》,需要三、五个孩子一起,一个孩子来煎饼,其他孩子用手掌当饼。他们边有节奏地朗读,边依次翻手掌表示“煎”的动作,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互相等待,其中注意力、合作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二)创造力的培养

童谣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于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为童谣编配流畅、朴实的旋律,或者把童谣填入自己平时熟悉的歌曲旋律,使童谣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音乐的熏陶,而且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感觉到音乐和语言一样,也可以用来和同伴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小班幼儿改编、创造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可以先引导他们改编童谣中的部分内容,如童谣《数数咱家几只“机”》,启发幼儿改编童谣中“机”的名称。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育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改编,使其更适合孩子,如用《两只老虎》的旋律进行填词,改编成《洗澡歌》,旋律是幼儿熟悉的,歌词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因此幼儿学起来积极主动,又达到教育幼儿讲卫生的目的。选择幼儿熟悉的,优美的旋律进行填词,生动有趣,幼儿容易接受。教师还应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变化,等到了中大班以后。随着幼儿音乐语言的不断积累,就可以逐步引导幼儿为已经熟悉的童谣编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