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初中生的公益活动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适合初中生的公益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典型试题
例一:(2009年浙江湖州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条词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这个名称缘自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思考“生命的过程除了工作,还应该拥有什么”,呼吁品味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提倡“慢生活”观念,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们在闹钟的“滴滴”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
某班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生活方式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乙方认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不超过80字)
例二:(2009年江苏连云港卷)
最近,一款网络游戏编入了武汉小学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网络游戏该不该进教材,报刊和网络论坛上对此辩论十分激烈。假如你是反对者,请根据正方(教材编写者)提供的辩词信息,有针对性的写出你方的辩词。
正方:网络游戏可以进教材。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游戏进课堂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网络游戏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寓学于乐,在老师引导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游戏进课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学会上网的基本方法。 反方:――――――――
典型解析
这是两道典型的辩论题,两道试题都先提供了文字材料,创设了辩论的具体情境。不同的是,第一题答题者可以任选正方或反方的观点进行辩论,第二题已出示正方的观点及辩词,要求考生写出反方的辩词。
解答例一要先仔细阅读材料内容,了解“慢活族”和“快活族”这两种生活理念的不同特点。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阐明具体的理由。示例:我支持甲方的观点,因为慢节奏的生活更符合人类的天性,它的实质就是宁静与浮躁的一种对抗,拥有简单而豁达的平常心,享受慢生活的悠闲与乐趣。我支持乙方的观点,他们讲究效率,在忙碌中享受“自我满足感”。在现在这样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快活族”的高速度、高效率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解答第二要先阅读情境材料及正方的观点,了解具体事件及正文观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正方提供的辩词信息,阐明自己的反对意见。示例:网络游戏不该进教材。社会虽已进入网络社会,但游戏进课堂与教育进步无必然联系;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结果会与学习目的背道而驰;学习上网基本方法,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都有许多更好的途径。
知识链接
辫论技巧
寻攻击点。在分析辩题时就要注意考虑对方可能的立论和比较薄弱的地方,一般选择两个地方比较合适。可以选择对方论点的缺陷、论据的缺陷、论证思路上的缺陷。
类比引申。注意从对方的立论或提供的前提中巧妙引申到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起到驳斥的作用。
以用矛盾。借用对方观点中的矛盾、对方队员之间的矛盾进行推理,驳斥对方观点。
诱敌深入。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出对方辩论中的矛盾,然后加以攻击。
答问结合。一般地,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后,也要向对方抛出一定的问题。回答问题时要简洁,重要的是进攻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于对方的问题,如果与辩题无关不必回答。
艺术表达。一般地,在提问、申诉观点、摆出论据时,语速可慢一点,关键字眼要一字一顿加以突出;反击时语速可快一点,以示锋芒。同时要注意用语的坚决、干脆、简洁、幽默,以此来感染在场观众及评委。处下风时要据理力争,占上风时也不要得理不让人,少用挑衅性的语言。
实践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明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
2.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①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②请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3.某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观点:――――――
反驳:――――――
4.某班举行以“上网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一方面,网络缩小了世界,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另一方面,它还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
反驳:――――――
篇2
关键词:初中政治;互动式;构建策略
现阶段,随着新世纪教育体制的改革,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互动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多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去,而且还能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拥有更为健全的人格。
一、结合教学内容,实现情境互动
结合教学内容,实现情境互动是一种非常好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就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言,其大多都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为此,教师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就可以切实地将这一模式引入课堂。那么,教师要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并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呢?首先,情境导入互动。情境教学导入的前期,需要教师积极地去搜集一些教学素材,并对其进行适时的整合和创新。之后,教师凭借对政治教学内容深入地钻研,创设出一种可以让学生互动的学习情境,例如角色扮演、政治话题大辩论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和政治素养。其次,设置悬念互动。许多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悬念设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互动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的性格大多活泼好动,非常喜欢一些充满悬念的事物,为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为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欲,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政治这门学科的神秘魅力,进而让学生在猎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能更加投入地进行互动讨论,做到深入挖掘政治理念。
二、引入实际案例,借助案例互动
初中政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鉴于此,空洞地向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讲解便变得十分不可取了。为了更好地改变传统政治教学中单一、枯燥的不足,教师就要积极地将一些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对案例进行互动分析,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中明白一些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认识观,形成良好的人格。例如在学习《对社会负责》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陈光标的事例引入课堂,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与其相关的事迹,让学生初步了解陈光标。然后,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积极地引导学生对陈光标的事迹进行讨论:在陈光标做的这些事情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为什么?陈光标为什么可以感动如此多的人?陈光标是怎么看待和对待这些公益事业的?通过短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借助这个事例,学生很容易地就能明白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履行社会责任,进而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这种采用案例来激发学生互动和学习的教学法,能够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使学生在有所得中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这种良性的学习循环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案例式的互动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更是学生的合作者和教学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平等和谐的互动交流,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然后再由师生互动带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进而打造出高效互动课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政治教学案例需要教师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整合。
三、通过引导评价,开展师生互动
在整个初中政治互动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但是,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并不是互动的主宰者,不能由教师一味地来主导学生的回答内容或形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同样的,教师所能起到的作用其实也是很有限的,他们在政治互动教学中仅仅是扮演着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即在适合的时机,对学生做出最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发现自身出现的错误和不足,发现自己言语表达上以及形成的观点当中的漏洞。对教师而言,他们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政治互动活动中来,让学生能从政治角色的层面来看待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政治化的思维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评价,在师生间展开互动。例如先通过开展法庭模拟、辩论赛等政治教学活动来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然后,再具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评价,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在评价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在学生犯错的过程中指出学生的错误,但是却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借助正面教育,鼓励表扬学生继续努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听取学生的反馈,从学生的陈述中找到评价的突破口,形成评价互动,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得以更加勇敢地在课堂上发言,进而让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荣誉感。
四、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教学课堂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步伐,做出改变、打开视野,以求能够更好地从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并走进互动式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接触得更多、看得更远,而且还要让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进而达到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最终目的。
作者:张淼 单位:宿迁青华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东红.浅析初中政治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中),2016,(12):52.
篇3
【关键词】创设 氛围 情境
Create the situation and build the atmosphere
Su Limin
【Abstract】Diesterweg has ever said that the art of teaching does not consist in teaching the skill but in spiriting, arousing and encouraging.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be good at changing the method of teaching, should launch more interesting English activities to arouse students’ curiosity and make them learn actively with a happy learning mood. As their teachers, we should try to create conditions and build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them.
【Keywords】Creation Atmosphere Situation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已渐入人心,而且逐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朝着自主交流、主动探究与合作的方向发展。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学习,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如何提高英语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氛围。英语是一门交际的语言。要想学好,必须要花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改往日的“哑巴英语”的现状。每次课前我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会话,话题范围广泛。例如,打招呼、谈论天气、如何交友、购物、时下明星、当日新闻等,通过这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使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处事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氛围。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擂台赛、朗读比赛、单词默写比赛、背诵比赛、英语歌咏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增强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创设合作交流的讨论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组织好每一堂课。Let’s discuss in group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一个有效手段。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畅所欲言,从而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热烈讨论的氛围。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 8 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本单元介绍了五个国家的国旗、名胜及语言,学完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画国旗,参与讨论各国之间的国旗形状、颜色及寓意。通过讨论、对比,使学生更加爱国,爱国旗,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只有爱自己的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4.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的乐学氛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施科学的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策略,只有使学生在特定的英语环境中活动,才能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如在教学七年级Lesson 17 Who is this?时,我带来了我的全家照,学生对真实人物(我)的家庭非常感兴趣,好奇地问:Who is this/that? How old is he/she? 并能很自然的用上本课的新词汇Mr.(先生)、Mrs.(夫人)等,而后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家的照片,踊跃发言,这一情景的创设为其打开创造思维的大门,营造了其乐融融的乐学氛围。
篇4
上海市北中学高二学生,以“SUNNY SUNSHINE”人围气候酷派活动上海赛区12方案,并最终获胜,2007年夏天,作为上海中学生代表参加英国伦敦全球中学生绿色峰会,这是他在《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前玩“魔法”的样子。
关键词二 气候酷派
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环保人士戈尔,这是一个讯号,2007年英国文化教育部在中国中学生中开展环保互动活动主题也是环保:“校园气候酷派”,以关心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为启发,提倡用中学生的智慧解决城市污染问题,要求他们不但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要提出具体可行、方便操作的环保方案。
1 Girl:你的方案是所有入围方案中最复杂、最系统化的,从T恤设计到吉祥物,还有派对。能介绍一下整体的构思和目的么?
z:其实我想通过T-Shlrt这个媒介,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列中来。通过亲手创作节能贴士,并让参与者从中学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小诀窍,最终达到“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目的。而为了有效达到前面的目的,我又设计了相关的环节来营造氛围以及增加活动中的趣味性。另外,为了满足参与者的要求,我也事先请设计公司设计了相关的图案,并留有个性区域供参与者创作。而这些节能贴士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从衣食住行各方面着手,给人一种全方位的感觉。
2 Girl:你本身的爱好很广泛,主持、演讲、音乐、电脑……是不是因为这样.所以你的方案就比较“大工程”,具有综合性.你怎么兼顾每个方面呢?
z:是的。我想一个人所接受的知识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停留在所谓的“主课”上。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学问,如果不能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很难将所有的东西以一个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如果不能从各个角度去考虑一个问题,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纰漏。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在任何日寸候,任何地点,通过任何事,只要细心去体会,总能学到相关的内容。而这些从生活中所学来的,或许一时你派不上用处,但是在未来或许这些知识都是你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3 Girl:整个活动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z:我觉得在整个活动中最困难的地方其实就是怎样去跟赞助公司沟通。前面提到的设计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首先你要让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对他们有利的,其次要向他们表明该活动的影响,最后就是要跟他们达成相关的协议。在这过程中,语言的严谨性、个人的魅力和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4 Girl:整个活动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z:我觉得这整个活动就是我最快乐的事情。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快乐。过程中不免会有些磕磕碰碰,甚至是打击,但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就会发现这一点都不苦,而是从中学习,累积经验,为以后做得更好打下基础。
5 Girl:说说伦敦峰会上的收获吧,有没有特别吸引你的?
z:在国内我们能看到公交车上印有大幅的商业广告,而在英国最显眼的广告绝对是环保的公益广告。
6 Girl:以后会考虑环保创业么?还是仅仅作为一项生活爱好?
z:我觉得创业靠的是一种机缘,不过环保无论作为自己的职业还是爱好,部应该一直做下去。因为这对自己对人类都有益。
从使用风能的中学校园到用水制作的摄影镜头
“英国人很聪明,把活动目标人群锁在高中生身上。如果是初中生,可能还不大会想到这些问题,如果是大学生,他们又会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可能也会少一点天真的热情吧。”
他是个清瘦的男孩子,因为刚刚从学校赶过来,还穿着一身的校服,因为太瘦,衣服明显挂在身上,只见衣服不见人。他戴副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闪发亮,小小的脸庞既安静又很有精神。说话间,忽然会笑起来,笑容十分明朗、沉着,也许是话题投机的缘故,他很健谈,热切,关心的事情非常多,各方面的常识都很丰富。
一开始做这个方案的时候遭到父母反对。“因为我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做这个,前期调查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求证,要获取反馈的意见,否则是不能一步步执行下去的。他们就会觉得:你到底在搞什么?!毕竟已经高二了!我只有保证功课不受影响才能得到他们的许可,继续做下去。”
他的方案书,是所有选手中最厚的。“是的,我觉得还是要考虑到被你唤醒的那些人的意愿,比如虽然我们只是做一件简单的T恤,可是要怎么吸引人们的参与,怎么取得最优的设计,怎么让T恤上的讯息让看到的人有共鸣,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到,解决它们。本来我是想让大家DlY来设计,后来发现的确水平不一。有的说我不会画,只会说,我来说你们来画,这当然难以做到,但是又不能打击他们的热情。后来我们找到一家设计公司帮我们做成半成品的设计,比如这个电视机的图案,你可以在空白的电视屏幕上写下属于你自己的环保主张,这样既保证了设计水准,又兼顾了参与性,而且设计公司一分钱都没有收哦!”那是他利用赞助,和相关公司沟通的成果。
“设计本身一定要好看,虽然说是公益性的活动,可是如果设计很差,人们是不会愿意穿上身的,那么你的主张就会打折扣。公益活动也应该全心全意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考虑他们的需要,除了设计本身还不错,还要让他们从内心里觉得,这的确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比如我们要说服家长们来参与,那就要让他们觉得这事情很实在,他们关心汽车的油耗问题,电视荧幕的辐射问题,我们会建议他们用油耗低的车子,把荧幕亮度调低一点,这样既对健康有好处,还能省钱,才会得到他们的共鸣。”这是他从切身的生活中获得的常识。
“我们需要知道很多常识,需要更了解我们生存的地球,然后就会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了。”从小他就喜欢跟家长逛商场,看最新的家电产品,比如冰箱新品不再使用氟了,比如电脑CPU使用双核了。“双核并不是同时使用两个处理器,而是两个轮换使用,就像人使用左右半脑,这样就能节能,以后应该还会有四核的吧,那就更节能了,呵呵。”在英国参观过一所中学校园,竟然完全使用风能发电解决学校用电问题,还有使用一滴水制作摄影镜头,都让他赞叹,“我本来也想在方案中加入这个想法的,后来想,成本一定贵得不得了,就算了。”
麦当劳比肯德基高那么一点点的理由
“现在上海的环保意识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大家说环保,很多都是做做表面文章,现在就实在多了。从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就能感觉到。”
的确能感受到这样的气息,为什么这个夏天GloRDANo(佐丹奴)比它的同行们得到多一点点的尊重?因为他们早就用购物环保袋取代了塑料袋,并且开始使用颜色暗淡但是保护自然资源的再生纸发票。为什么麦当劳比肯德基高那么一点点?因为麦当劳提早一步使用纸袋包装,而肯德基的外带包装一直是令人厌恶的塑料袋,最近才变成纸袋。
“只有采用收费措施,塑料袋大概才能真的消失吧,现在看来还是不能立刻杜绝的。但是一个好的公司,一个有公德心的公司都不应该再使用塑料袋,为了贪图一点点的便宜而无视那么严峻的环境问题,不是真正的大公司所应该为。”
环保本身是否能够带来财富这个问题,他也很有兴趣,最显著的改变应属最近颁布的对污染型的建筑材料进行限制的行业规定,这就能给环保型的建筑材料提供巨大的市场份额,那将给他们带来巨额的财富增长。对经济同样有兴趣的赵运良同学敬佩那些目光远大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商,他也同样喜欢在中学时代就创业现在已经身价过亿的李想同学,“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又能把兴趣变成事业,那最好不过。”
生命濒临灭绝时只有蟑螂爬满地球
“我们现在所做的种种努力,只能使环境问题往更恶劣的方向走去的路上,走得慢一点而已,而不能改变它变坏的趋势。以为我们只要现在意识到问题很严重所以采取各种方法去补救,就能使这个趋势发生改变从此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虽然用SUNNY SUNSH{NE命名自己的方案,赵良运对环保的整体看法却是悲观的――
“地球有四十六亿年的生命,人类只出现了不到一亿年,而且很有可能再过一亿年就消失了,灭绝了,科学家们不是有这样的预测么?最后活在地球上的,只有蟑螂,因为它们的生命力最顽强,到时候地球已经被污染得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了,蟑螂却还能苟延残喘到最后。”
篇5
关键词:学生打盹;有效教学;精简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9-0038-04
据《法制晚报》2010年4月9日报道,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的一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调查显示,日本高中生上课打盹的比例最高,达45%,韩国次之,达32.3%,美国达20.8%,中国只有4.7%。
事实上,不光高中生上课有打盹的现象,初中生、小学生都有。常听同事讲,课堂上总有学生打着哈欠睡眼惺忪,特别是周一情况更为严重。有人对小学生课堂后半小时倾听倦怠作了调查后认为,小学生很难做到整堂课都在倾听,……“并且年级越低,越容易走神”[1]。
打盹儿,对于人本是一种状态,自自然然的,无可厚非。可是,打盹一旦成为课堂上的一种现象,就值得我们反思,尤其在如今课改走过十年以后,在均衡教育背景之下。本文欲在有效教学视域下探讨打盹现象能说明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有效策略。
一、教师无能吗?
“有效教学”之所以成为教育界当下非常时髦的一个词,主要是基于对一些无效教学现象的反思。有效教学强调“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有效教学的内在根据”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基于情境、基于任务、基于问题”的[2]。显然,按照这样的思路,课堂打盹肯定是一种非常无效的学习了。当前,我国政府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而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把“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4]也就是,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纳入了二元论,要么有效,要么无效,而且把学生经过教师引导后发生的行为变化又作为评定有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有学者就提出,学习体验是“有效教学的灵魂”,“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5]
问题是,学生上课打盹了。第一,对于打盹的学生来讲,谈不上有什么积极的学习体验。第二,教师当堂根本没有让打盹的学生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如此境地,教师极其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教学技巧、方法、理念、内容的安排以及敬业精神等等都能成为别人指指点点的地方,甚至怀疑起上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果真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弱造成的吗?
东汉王充在《论衡・讲瑞》中写到,少正卯讲学曾经多次把孔子的学生吸引过去。孔子是谁呢?乃“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也。”千年过去了,他的教学方法、理念依然熠熠生辉,引领着后辈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一位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长者,也碰到过自己的很多学生(除颜渊外)都去听旁人的课的事情。这,无论如何比课堂上有些学生打盹“严重”吧!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费恩曼博士,“是令人感动的戏剧大师,善于吸引演讲厅中每个听众的注意”,尽管如此,他为了教学改革,主讲大学一、二年级基础物理课时还是有些遗憾。正如D・L・吉德斯坦、G・诺伊格鲍尔在《〈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另序》中所写,“许多学生害怕这课程,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注册的学生的出席率惊人地下降,但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生开始参加听课,教室仍然满座,费恩曼可能一点也不知道他失去了他预期的一些听众。”费恩曼博士的学识,你能怀疑吗?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誉为“上世纪最聪明的科学家”。他的教学能力,你能怀疑吗?他是奥斯特教学奖获得者。但是,他也碰到了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不领情的情形――学生出席率走低[6]。学生,别说打盹了,连课都不上了!
现在,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使大师上课学生也会“打盹”,甚至逃课。
在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用有效教学现有的标准去衡量孔子和费恩曼博士当时上的一些课,可谓糟糕透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孔子,只剩下颜渊一个学生在上课。我想问:照此情景,我们哪位老师不如孔子呢?是否有效教学只针对非大师级的老师呢?
每一次推行新的教学理念,都把教师的能力、素质的提高作为重中之重。仿佛教师能力增强了、素质提高了,新的教学理念就能落实了。事实上,教师的能力、素质与落实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有啥关联,很难说!就如同学生上课打盹了与教师的能力高低的关联一样,说不清!
一种教学理念的生命力到底在哪里呢?我认为,在于它能够不断地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进行重新解释。换句话说,在于它能够解放教师,从而解放学生。有效教学也应如此,它不应成为束缚教师的“紧箍咒”,不应在教师授课有效与无效上喋喋不休,更不应成为衡量教师授课能力高低的标准,而应更多地关注教师自觉地在它观照下对教学进行解释。否则,它极其容易陷入自己设置的两难怪圈:符合的有效,不符合的即是无效或低效。这样的二元观点会使它“目前的状态”陷入“历史的无效教学”范畴之内。因为,今日的有效教学在历史的将来成为无效教学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二、学生不会成才吗?
有效教学包括“有效教”与“有效学”。一般认为,要用“有效教”来促进“有效学”,用“有效教”的质量来保证“有效学”的质量。我们强调每节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就是这个道理。照这样的逻辑,“有效学”是在“有效教”的视域下引导。也就是学生的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观念里的“有效”,不一定是学生认可的,不一定会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发展,不一定符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前预设、课堂生成,更需重视师生当堂一起设计教学活动。可见,课堂即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基于学生学的有效性。学生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上课追求的目标,当然这个“学”应包括“做”、“创造”等等。
基于以上认识,许多人的逻辑是:学生上课打盹,岂能学好功课?功课不行,岂能成才?问题是,打盹的学生人群里出现了奇才。
卞毓方在《两个上课打瞌睡的男孩》一文中写到,1979年到1980年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两个政治科学系一年级的新生,在课堂上常常“哈欠连天,伏案寻梦”。一个是来自夏威夷的黑人,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另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裔,叫李开复[7]。李开复,何许人士?博士,曾在谷歌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他的博士论文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其实,世界各国都有一定数量的名人、大师,尤其是一些偏才、怪才,他们当初上某些课程曾经打过盹、睡过觉、甚至逃过课。常识是:功课不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学生上某门功课时打盹,并不能说明他其他功课不行!
现在,我们的课堂承担的责任过多、过重,导致教师与学生也跟着“受罪”。教学本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却在每节课的目标达成面前成为一种极其简单的现象:达成了,就是好课;否则就是差课。每节课的既定的教学目标遮蔽了我们应有的视野,使我们看不到学生成为“人”的价值追求,看不清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从而不能把学生打盹看作他的一种合理的课堂设计行为。按常理讲,有效教学忌讳“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8]。然而正是这个“非学习”让学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改变了学习生活的进程。因为对于学生来讲,这个“打盹”、这个“睡”, 或许让他看清了自己的兴趣、发展前景、人生坐标,从而能够认真地清晰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能说这种“打盹”无效吗?有效教学不正是追求“学生的具体发展”――“学生不断地、持续地成为‘他自己’的过程”[9]吗?
现在,该放心了吧!“打盹”照样出“人才”!
从历史来看,每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诞生都伴随着这样的场景:既对原有教学所反映的人才规格的弊端进行揭示,又描绘出一幅崭新的人才规格图。可以看出,这种否定别人的、肯定自己的做法都是围绕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人来展开的。这种程式给人以假象:符合某种理念的教学能够培养出相应规格的人才,不符合则一定不能培养出来;反之也成立。这样思维是非常狭隘的、错误的。因此,有效教学不能再步后尘,有效教学的质量观念再也不能紧盯着如下看似格外重要的问题:出不出人才,出怎样的人才,出多少人才。因为,从上文来看,所谓的“无效教学”也能出人才,出非常优秀的人才,出很多人才。
三、我国学生课堂打盹率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我国学生课堂打盹率比其他国家低得多。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我国学生学习目的性强、自控能力强的缘故吗?我看,不是!是学生身体棒,上课精力充沛吗?我看,绝对不是!是不是学生不诚实呢?我看,不见得!关键是我们容不下学生上课打盹。
首先,我们的文化容不下学生打盹。无论是我们渊源流长的儒家文化,还是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尊师一直是主流,而听老师的话则是其对“尊师”的主要诠释。我们的家长都愿自己的孩子听老师的话,愿子女尊重老师,哪怕听不懂,也要坐端正,不能走神,不能打盹,更不能睡着。否则起码是不尊重老师,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亲。
其次,我们的教育观容不下学生打盹。我们把教育质量,尤其是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作为评定老师称职不称职的重要因素。倘若有学生在课堂上打盹了、睡着了,还称职吗?因此,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学生听课的状态。
那么,我们的老师靠什么来改善学生打盹现象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功课呢?(1)专制。点那些目光游离或不听话的学生的名字,以“杀鸡儆猴”的方式来维持课堂秩序,保持自己的尊严,甚至变相体罚、向学生家长告状。(2)提醒。在低年级课堂上,老师常常过一段时间,就喊道:“坐坐正――”,学生们自觉地一起喊道:“小手放放好,眼睛看黑板。”年级高了,老师就故意表扬一些认真听讲的学生,或者让即将打盹的学生来回答问题。(3)刺激:用某些情境的新奇来刺激学生。(4)沟通。老师要有火眼金睛,根据自己的经验准确判断哪个学生可能会上课打盹,找学生谈谈话,使学生打消打盹的念头。如果学生上课打盹了,赶紧把他找来谈话,或者与家长取得联系商量对策。
可以这样说,无论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对于上课“打盹”都心知肚明――它是一种不文明、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有些让人鄙视。
其实,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不够宽容。打盹是不尊重老师吗?不见得,至少能给老师一个信息:学生对该课程失去了兴趣,课程需要改进。这种呈现真实信息的方式,恰恰是当前所需要的,恰恰是做人的本真――诚实。常识一再提醒我们,对一个老师的尊重,不能建立在虚假上面。从这个角度来看,能说不尊重老师吗?教育原本是给学生自由的,学生的个性不能因为老师上课、要尊重老师而受到任何压制。没兴趣就“睡”,难道真的有错吗?再来看教育质量问题。教育质量必须用课程以及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不能把“靶子”单方面打在上课老师身上,更不能机械地分解到每一堂课、每一次练习上。课程才是个重要因素,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学生对该课程都不感兴趣,又何谈质量。学生上课打盹,除了身体、心理原因外,对该课程的兴趣是关键。它对于教育,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课程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鉴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恢复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课堂打盹的现象。
首先,要精简课程。早在1949年12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提出课程改革要“合理地精简现有课程”[10]。此后,在历次教改中,课程一直是首要关注的对象。可是,到目前为止,课程开设依然过多。以小学为例,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思品、科学、劳技、综合、班队、研究性学习等等所谓“应设课程”,另外加上学校自己开设的所谓校本课程,仿佛大超市里摆满了各色各样的衣服,总有一款适合你。殊不知,这么多的课程,能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吗?学生从小就沉浸在这种课程负担里,能对它感兴趣吗?
课程开设过多,已经直接导致教师疲于授课、学生疲于听课,已经直接导致部分学生想学却没有能力听懂课。因此,要大刀阔斧地精简课程,让学生学得少些、精些,从而有时间去探索、去想象、去感悟。
其次,执行课程要有弹性。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来安排课程、课时、课型、上课时间。例如美术课上学画水彩画,一节课40分钟是绝对不够的。再如五年级上“认识公顷”一课,要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测量等活动,一节40分钟的课也不够。目前课程执行非常死板,课表不但上墙而且公布在网上,说什么每一节上什么内容要让大家知道,便于大家监督。这,哪像学校上课,绝对是政治家办学的思路!正如,有学者发出感慨:“现在连学校几点钟放学、几点钟开学、上什么课、考什么试,都要听教育部的,完全一刀切。比如说周日就是不准到学校,这很没道理,学生周日为什么不可以到学校?学校为什么不可以在周日开展公益活动、兴趣小组活动?”[11]二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去选修课程。例如,一个学生上五年级了,连小九九表还不会,你让他坐在教室里跟你学小数乘小数的笔算,他能学到什么呢?能不昏昏欲睡吗?有些学生早就跟爸爸妈妈学会了小数乘除法的笔算,你还硬让他坐在教室里再跟你学小数乘除法的笔算,重学一遍,他能不打盹吗?一句话,“对学习有困难的,就要降低要求;对超常生则应创造条件,让他多学,学得更好。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达到人人成才,这才是最公平的教育,也是最好的教育。”
综上所述,要宽容学生上课打盹,努力改进课程,拓展有效教学的内涵,真正给每一个学生同等发展的机会,力争人人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智.小学生课堂后半小时倾听倦怠调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0(2).
[2][5][8][9]何善亮.论有效教学的实践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05).
[3]王凤玲.落实责任应对挑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研究,2010(9).
[4]朱之鑫.在国家发展全局中谋划好发展好教育事业[J].教育研究,2010(9).
[14]孙金鑫,许丽艳.教育公平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J].中小学管理,2010(12).
[6]【美】费恩曼,莱顿,桑兹.费恩曼物理学讲义[M].郑永令,华宏鸣,吴子仪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卞毓方.两个上课打瞌睡的男孩[J].读者,2010(11).
[10]张焕庭.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31-132.
[11]朱永新.教育改革的三大看点[J].教师博览(文摘版),2010(6).
Exploration of Drowsiness in Class in the Perspective of Effective Teaching
WU Zhi-jian
(Jiangsu Yixing Xinjian Primary School, Yixing 214253, China)
- 上一篇: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