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篇1

【关键词】 环境保护 重要地位 推进措施

1 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并非当今社会提出的概念,我国一直以来都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工作,将其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会出现阶段性的矛盾,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强化环境保护是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与自然的抗争就从没有停停止过,洪水、飓风、地震、干旱等等,虽然人类最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或者并未彻底消除隐患。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没有注意环境保护,乱砍乱伐树木,破坏草原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使自然环境恶化,沙尘暴、旱涝等自然灾害不断,长期以往,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将造成巨大的影响。强化环境保护能够有效遏制并扭转这样的局面,为人类生存争取更好的环境。

其次,强化环境保护是保证可持续科学发展需要。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又好又快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绿色、持久的。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将不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落后行业产能淘汰出去,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与产能保留下来,逐步改善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迈入良性轨道,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第三,强化环境保护是保证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环境污染的加剧直接对群众的生命健康产生影响,水污染是导致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的重要方面,空气污染也加剧了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一些地区造纸、印染、化工行业的崛起直接导致当地生存环境恶化,群众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环境保护对于消除这样的隐患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强化了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够为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证。

2 有效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措施

(1)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有效提高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的重要工作,部分地区以及群众存在着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顾环境保护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宣传教育工作必不可少。作为县级环保部门应当牵起头,整合资源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首先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借助于县政府网站、电视台、报社以及环保部门自己的网站进行宣传活动,向群众普及环保知识,介绍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让群众接触到环保工作,了解环保工作,从而理解和支持环保工作。其次,环保部门要积极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如在世界环境日开展接头宣传,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设置展板,让环境保护知识与群众面对面。另外,还要实行县镇联动,在宣传栏、橱窗等阵地设置环境保护宣传栏目,让环保宣传渗透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

(2)理顺环保管理体系,有效整合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较长一段时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都是环保部门在单打独斗,跨区域需要协调的环保事项推进不力,对下督查缺乏有力的抓手,导致环境保护工作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在现在的发展背景下,要尝试建立上下联动、资源整合的高效管理体系,促进管理成效提升。对于县级层面而言,首先要建立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实现政府层面资源的整合,环保、公安、工商、质监、安监、国税、地税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在全县环境保护整体工作规划范畴内开展协作,共同促进环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其次,要建立强有力的督查体系,要在县委、县政府层面设置督查机构,可以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中心等单位合并职能,增挂县级环境保护工作督查室的牌子,并抽调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脱产办公,行使对全县各镇区、单位环保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强有力地推进环保工作深入开展。另外,还要积极向上级环保部门以及党委政府申请跨区域环保问题的协调,统筹兼顾推动环保工作。

(3)完善环境监管制度,有效控制地区环境整体水平。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能,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将指标分解到下一级行政单位乃至具体的责任单位,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排污行为。环保部门要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对排污超标、生态受到破坏以及生态尚未恢复的地区要对相关项目暂缓审批,没有开展环评而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必须责令停建,待相关手续、程序完备之后方可恢复建设,并对相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要结合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对照国家产业政策,及时淘汰落后的产能与工艺,并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开展限期整改,在期限到达后仍未实现治理目标的,强制停产。通过这样的强力手段与措施,开展有效的环境监管,并纳入常态化轨道,从整体上控制地区的环境排污总量,实现环保工作成效的提升。

(4)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有效提升执法工作整体成效。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环保监管与执法队伍,可以通过内部岗位调剂、公开选聘等方式,选调一批懂政策法律、有敬业精神、善于沟通交流的工作人员,提高环保执法工作成效。全部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并强化岗位技能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要加大财力投入,购置和更新环保监管技术装备,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借助于远程视频、远程在线监测、远程信息传送等装置,对重点监管单位实施全天候的监管,提高监管执法水平。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社会各界以及管理部门都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创造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殷军社.我国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4).

篇2

在幼儿园的环保教育中,采用幼儿可以接受的教学方式,老师对于教学设置,可以使灵活且有针对性的课件,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思考能力;应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中环境知识被学生理解的效率,从而提升课堂环境保护知识转化率,教师要设定适合幼儿阅读的环境保护资料,让幼儿自己占主导地位地去理解和消化环境保护中的知识,培养幼儿的阅读技能,让儿童自己学会反复思考和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提问、解读的方式帮幼儿理解环保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由于幼儿园的儿童理解能力不如长大的孩子,故此在幼儿园实行环保教学中,应用绘本可以提供给幼儿直观的、真实的视觉感官,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幼儿更容易去接受环保知识,教师通过绘本教学使幼儿参与到环保教学过程中,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幼儿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使幼儿产生对书籍阅读的兴趣,让儿童可以掌握一定阅读技能。

2开展环保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让儿童回归自然,使幼儿可以体会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老师对孩子进行室外课引导,让幼儿接触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草坪上玩耍,使幼儿感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结合幼儿园本地实际,有目的地为幼儿渗透环保教育内容,为幼儿设计有关环境保护主题的活动,以此来增加幼儿的环保知识,丰富儿童的环保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的方式,使幼儿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深化环保意识。教师可以利用绘画课写生课,让幼儿感受砍伐树木、工业污水以及烟囱冒黑烟等现象,从而渗透环保教育知识,使幼儿直观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

3深化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让儿童自己体会环保的思想,让幼儿有自己的观察、思维以及推理的空间,给孩子一定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经常和幼儿互动,以便了解儿童对环保知识的感受以及认知水平,使幼儿可以更轻松地掌握环保知识。老师也可以启发幼儿去感受街上的空气,感受空气的灰尘及气味;让幼儿多多了解动物活动环境及生活习性,唤起幼儿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愿望,通过这些使幼儿知道植物生长不易,应该保护我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关心身边的花草树木,培养儿童的环保行为。利用幼儿园手工课,为幼儿渗透环保教育内容,可以把易拉罐装饰成汽车,也可以把废弃纸做成可爱折纸,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节约资金,激发幼儿对美的喜爱,丰富幼儿环保知识,使幼儿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深化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使幼儿园环保教育得到成效,提升幼儿环境保护意识。

4培养儿童环保意识

创造优良教学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环保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就美好的环境,重视幼儿园环境优化,以幼儿为本,培养儿童环保意识。提倡幼儿绿色消费,爱护城市生活环境,降低对城市造成的垃圾污染,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增长儿童的环境知识,使儿童可以掌握环保技能,并获得参与环保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社会态度渗透到各个环境保护日中,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工作,在植树节、地球停电1小时、节水等环保相关节日中,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环保知识教育,利用儿歌编排《地球美丽的花园》、《鱼宝宝生病了》等环境保护主题歌曲,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对环保有更深的认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5结论

篇3

【关键词】环境保护;重要性;措施;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虽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势在必行。以下就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措施进行探讨。

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环境保护就是人类根据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一定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协调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环境保护又是人类自觉寻求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的过程,尽可能的防止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营造更加适宜的自然环境;此外,还要对已污染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对目前已经污染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改造和恢复;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工作,环境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在于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类的工作和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可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就我国来说,环境保护的概念提出的比较早,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也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目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进程加快,政府部门根据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诸多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我们每个社会公民来来说,虽然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调整自身的行为,从小事入手,自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如:发现公共洗手间的水龙头没有关闭时,我们应该自觉的将其关上,再者,在使用电池后,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投递到专门的回收桶内,而不是直接丢入垃圾堆,还有,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应该自觉备用购物袋,从而减少一次性的塑料袋的使用,诸如此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由此可见,环保意识是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与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所以有关部门如果想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就应该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使公民自觉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内容上看,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包括对动植物以及森林的保护,还包括对大气、水和土壤的保护以及防治,既包括各类大型的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还包括各类细节的处理。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对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利用为前提的,是对资源的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环保理念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和资源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2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制以及环境监管制度

(1)要实现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基于地方政府机构对于该辖区内的环境问题的掌握比较全面,因此更加适合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工作。(2)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3)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

2.2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1)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投资建设环境保护设施。(2)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只有资金和技术作保障,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和污染治理工作。

2.3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且加强执法力度

(1)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够在环保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才能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2)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以通过法律形式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达到警示的作用。(3)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求限期整改。工业废弃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度工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

2.4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进行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2.5提高环境科技水平,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1)加强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2)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来看,其方法和手段不仅涉及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对各类相关法律知识和经济规律的掌握和使用。同时,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实现全民环境保护,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环保工作落实到群众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甄欣,曾铮. 对省级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建设的探讨[J]. 科学咨询. 2010

篇4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境教育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57

21世纪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类的发展和生存。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是地球,保护地球环境刻不容缓。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通过生物教学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已经责无旁贷了。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学,笔者谈如下几点看法:

1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1 生物课堂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平台,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苏科版生物教材,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的。它一方面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另一方面又从“人――生物――环境”角度突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这套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较多,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让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又接受着环保教育,慢慢形成爱护动物、不乱捕滥杀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保护好动物生存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最终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1.2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的课程资源,但如果只局限于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烦琐的感觉,所以,教师教学中要适当地插入当前的环境状况,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设计多种多样的生态瓶,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理解维持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生物圈是目前生物的唯一家园,从而抵制任何破坏生物圈的行为,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意识,正确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3 培养学生对环保知识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我们个人的生活也正受着环境污染的影响,从生活中让学生体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既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困惑,又让他们认识到环境对自己健康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的健康,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迫切性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明显。

2 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意识

生物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由学校组织领导学生进行的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和能力发展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方面的教育活动。它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外活动中渗入环境教育,效果极佳,既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又强化了环境意识,还能向周围人群辐射环境教育。

2.1 利用环境教育日,强化环境意识

利用环境教育日,通过组织举行各种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每逢这些节日,教师可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通过学生的辐射作用,不仅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提高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

2.2 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工厂、农村、大自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适时的环境教育。每当春暖花开,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的尘埃、汽车和摩托车排放的尾气。注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环境问题,特别指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可能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自然就会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总而言之,当代中学生是将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教师有责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寓环境教育于生物教学中,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也引发其对环境保护产生忧患意识,帮他们树立“人与生物共存”的现代观念,以期构建一个鸟语花香、生物与人类共荣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推进新课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孙正川.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李耀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M].暨南大学出版社.

[4]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DB/OL].http://.

[5]中国科普博览[DB/OL].http://.cn.

篇5

关键词:建筑规划;环境保护;相关性

引言

在建筑规划过程中,环境保护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参考因素。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日趋提升,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建筑规划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发挥建筑过程中以及建筑本身的环境保护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科学理性的研究建筑规划及其相关规律,并充分将环境保护涉及内容纳入其中,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当前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速的过程中,也同时面临着空间利用率低、城市绿化面积不足以及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及时的予以解决,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化进程都会随之受到影响。由于我国某些地区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存在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多赶快上进行破坏式的开发和发展,造成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导致在建筑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伴随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环境规划的过程中,在建筑规划过程中忽略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资源不能被有效的合理利用,会带来交通拥堵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而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也是要建立在对建筑规划和环境保护有全面合理认识的基础上,只有对两者的关系系统的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保证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性

2.1 我国城市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上升,伴随的是人民生活质量也随之日益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人民对生活和居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果新建的建筑不遵循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标准,不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建筑能耗就会持续刚性上升,将不能有效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碳排放的瓶颈问题。

(2)造成目前建筑规划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相应认识的缺失。由于我国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三十年,很多人对于环保概念的认识不足。对于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更是缺乏概念,不能理解这方面能够为社会创造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认识的蔓延,阻延了社会的进步,也阻碍了环保概念在城市规划领域的推进进程。只有全面的普及相关知识,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环保概念在建筑规划中的应用。二是观念守旧落后。由于某些人认识不到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环境保护概念的重要性,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照搬照抄,并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甚至对环境进行破坏性的开发和利用。这种落后的观念将大大影响环保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导致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止步不前。三是缺乏足够的专项资金。由于专项资金的缺乏,某些城市规划者在设计过程中即使意识到了相应的问题,但是却无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与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力度不够有着一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步深化,这方面加大专项基金的投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建筑规划对环境影响

(1)建筑规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要降低城市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必须要在对当地城市发展有客观准确认识的前提下,明确建筑过程对于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以及如何将此影响降至最低。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在人类对于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如果无度的对自然环境进行开发改造,以至于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我们将面对资源枯竭的局面,承担自身造成的恶果。只有以环境承载力为制约,并在此范围内进行相应的建筑规划,才能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是城市化进程中将建筑规划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概念将环境、经济、技术有机结合,对建筑体系加入环保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2)低碳建筑是打造绿色城市的关键一环。低碳建筑的实现,需要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期内,减少能源的使用,这涵盖了土地获取、规划、设计、施工、建筑运行阶段的节能等方面的内容。

(3)建筑环境这种环境形式,是在社会发展的大前提下,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把建筑环境作为城市环境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它能够保证人与自然有序的达成和谐统一,建筑作为为居民服务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城市建设中机械的存在。

3 可行性方案探讨

能够在建筑规划过程中深度融入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需要的是从业人员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及对于本地具体情况的深入分析。打造绿色城市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内容,可以从低碳建筑,室内绿化,城市通风等方面入手,结合现有的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学习和借鉴。将建筑规划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3.1 有效的利用太阳能

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供电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将光伏电池板装在楼宇的表面,利用太阳能供电以便楼房使用。这也是建筑与环保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标注。这项技术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电,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3.2 有效的利用自然光

利用自然光,对地下室进行照明是一种新兴技术。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玻璃纤维制成的导光材料,将自然光引入地下建筑,涵盖了地下商场、地下车库以及地下室等区域,有效降低了能耗,并减少了相关费用。将环保概念充分并且巧妙的融入到了建筑设计之中,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地下空间的照明情况。

3.3 有效的利用自然风

建筑设计中自然风的有效利用包括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使室内产生自然风,依靠自然风自身的风速对室内进行调节。另一种方式则是使用一种无动力通风设备对室内风速进行调节。这种设备通常被安装在屋顶位置,而且不需要使用电机提供动力,有效降低了维修、维护等成本。这种设备耐腐蚀且防水,是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3.4 有效利用地下水

地源热泵技术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它能够通过热泵机令浅层地热能向建筑物供热和制冷。这项技术有效的利用了地下水,在节能环保领域非常有效。同时,它也具备了应用范围广、维护费用低、环境效益显著等特点,将环境保护概念自然的融入到了建筑设计之中。

4 结束语

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呈现。随着环保工作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的被重视程度逐渐上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已经成为了建筑规划人员设计理念中绕不开的重要课题。只有将绿色环保融入贯穿整个设计理念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规划的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陈文杰,张春平.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的发展[J].才智,2012(23):287-288.

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中国向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正在经历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困扰,尤其是2013的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更引起了公民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公民环境意识普遍不高,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思势在必行。

一、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及原因

1、我国污染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尤其是一些污染正迅速向中西部地区蔓延。

(1)大气污染:在我国,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每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2000万吨,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约2000万吨,我国三分之二的工厂需要燃煤这些是形成酸雨和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也加速了大气的污染,尤其是近年来蔓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更是凸显了大气环境的污染严重程度。

(2)水污染:据统计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4条河流409个水质断面中,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16.4%。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中,11个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差,东海近岸海域水质极差,全国74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62%的断面达不到三类水质,我国有90%的湖泊、城市河段受到严重污染,我国农村3.6亿人饮用不合格的水。

2、污染原因

(1)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大量搬迁到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大量引进这些企业。

(2)一些企业为了取得利益最大化,不正常运行环境保护设施,偷排漏排废水废气,把环保设施当作检查应付的摆设。

(3)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我国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使用量的2.5倍,废弃物的随意处置,垃圾的乱存乱放,机动车的增加致使大量尾气排放造成污染。

(4)赋予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仍需加强,对污染环境的个人和企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力。

二、现阶段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虽说近年来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但由于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及各方面的影响,公民对环境保护这一概念十分模糊,根据本人在环境保护工作期间的调查,许多人认为环境保护只局限于街道垃圾、更有人认为环境保护局的权限仅仅是管理街道卫生及清理垃圾,仅有少数公民对环境污染的概念有全面的理解。只有公民对环境概念有一个全面了解才能更好地参与保护环境,才能正确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要知道,环境概念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做到参与保护环境呢?例如某地有一项目要开工建设,本来该项目对周围的环境污染很少,甚至无污染,而有的公民对环境知识了解有限,在受到一些错误舆论的影响下,更是在网上甚至社会上谣传该项目污染严重,引起社会恐慌,甚至抵制该项目的建设,所以要让公众正确了解环境概念

三、怎样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1、政府设立环境课堂。我们都知道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可是知道污染环境投诉电话12369的又有多少?因为我们从小就受到了这样的教育,遇到坏人了打110,遇到火灾打119,可见教育对公众的重要性,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教育也要从学校教育抓起,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未来的社会人,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就是为环境保护之后的发展考虑,就是为环境的未来考虑。中国接受教育最多的地方是学校,搞好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要在小学到大学设立环境课堂,让公众从小就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公众在小学就了解环境的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环境,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放射性等等一系列知识,只有在学生时代对环境有了了解,才能更理性的去做好环境保护,做好监督,做好参与。如开展以小队、班级、全校等为单位的捡垃圾、环境宣传等活动等;在高中阶段,可以让学生开展调查走访活动,了解周围的环境现状,并让家人、朋友、同学等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大学校园中,可以让大学生参与主题会、情景剧、研究性课题等出发,让学生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认真策划和组织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并以身作则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总之,通过加强学校的保护教育工作,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让青少年学生将环境理念和意识弘扬开来,促进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2、政府加强舆论宣传。

公民生活在社会中,结合日常生活加强环保宣传,对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用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就导致了我国公民整体素质跟不上时展的需求,从而也就注定了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很淡薄,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这方面的概念,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是不相适应的,我们要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公民自己主动的自觉地参加到这一利人利己的行列当中来。将环保理念也渗透到生活中来,让公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公民的环保意识才会得到积极地提高。政府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抓住媒体这一宣传阵地,让媒体正确合理引导公众去认识环境,认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要加强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主要媒介的环境教育宣传,清晰系统地向公民阐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森林等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利害关系阐明清楚,并将当前的环境现状分析开来,唤起公民提高环保意识的决心,让公民切实感受到环保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要结合日常生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展开环保教育,促进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例如,可以通过在居委会(村委会)搞讲座宣传、印发册子宣传、播放视频电影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等,去做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娱乐问答节目,让公众在快乐中了解认识环境。让公民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让公众从小事做起,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提高公民的环境法律意识,提高环境意识

公民提高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既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保护也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就是把人的切身利益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通过使人们获得更大的环境权益来增进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关注和行动。2015年的新环保法赋予了环保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和公民更多的权利,要大力宣传新环境保护法让公民懂得如何去维护自身利益。

三、总结

党的十以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绿色消费的理念,唤醒与提高公民的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把绿色理念深入到生活之中,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把公民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总体目标之中。这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精神面貌,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国际上对于中国人综合素质的整体认知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篇7

关键词 环境 污染 保护 重要性 建议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1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

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的生态环境局部出现好转,但总体恶化的趋势从根本未得到遏制,生态系统脆弱不堪。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环境突发事故的风险逐步增加,长期积累的工业污染、生活型污染、新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众所周知,最近陆续有新闻报道,北京“霾气逼人”,市民出行必备口罩,其它城市也出现了中轻度污染,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上方漂浮无数死猪,南京市某小区成群死亡的麻雀,全国各地出现的禽流感病毒……令人触目惊心,经济飞速发展导致的大气、水、垃圾污染日益加剧,让我们注意到环境污染正在对人类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胁。

2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在使用各种能源的活动中,环保意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以致环保形势日趋严峻。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环保工作目前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此,笔者试从两方面来论述环保的重要性。

2.1环境保护是人类最本质的需要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异常复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然而正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种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缺乏对环境的正确认识。环境保护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加强环境保护,可以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保证安全的生产、生活资料,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保障身体健康。要消除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人们必须正确认识环境,以达到人的行为与环境和谐共存。

2.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现实国情的推动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多年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保护环境能够促进和优化经济的增长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环境问题究其产生根源,是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造成的。环境保护,能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也是推动我国现实国情的必由之路。

3针对我国环境保护问题所提出的几点相关性建议

3.1提升政府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大力巩固环境保护的地位

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良性环境是人民生活水平、生活标准的一个衡量尺度,美好的生活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作为环境保护的领导者和倡导者,政府应当重视、支持环保,为环保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物质支持。环境保护必须要有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托,有正确的科学依据作为凭靠,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后盾,才能顺利开展。

3.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的。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制约着其环保事业的发展,而环保的受重视程度和后果也促进或制约了该国的经济发展。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高昂环境代价,人口素质低下,粗放乡镇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分散排放,难以治理,产业发展难以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必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掉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推行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

3.3从实际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必须把现实的需求及未来的需求有效结合,把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同完善环境保护规划的目标相结合。从本质上讲,环境保护的滞后性是可以解决的,环保观念必须从过去的相对封闭、僵化、固步自封转向开放、进取、面向未来。有远见的学者曾预测过现今所处的这个生态系统,如果照工业化的那种发展状态,它将先获得快速增长,继而达到极限并最总走向向崩溃。但如果能从现在就开始思考,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那么在生态系统发生质变前仍能有效地改变最终的结果。

3.4大力发展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必须依创新科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经把环保相关技术列入优先领域。要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发展环保产业。

4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一直在稳步前进。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得以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同时使我国环境的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今,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环保工作任重道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搞好环境保护,做到环境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极大地繁荣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部分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环境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层出不穷的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让人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有效的保护环境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保护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而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环境保护体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所谓环境监测,是指利用监测仪器和设备对特定区域范围某些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以此来确定质量或污染程度以及预测变化趋势。监测工作质量的好坏对于环保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确保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可以说是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笔者现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将如何在环境监测中加强质量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同仁们参考借鉴。

1.提高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和考核体系

环境监测属于一种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应该有主导权。如果政府不重视,就不能解决资金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制定好环境质量目标,并对每年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配备精良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相应的测试手段,这就要求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因此要加大对环境监测机构的投入力度,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发展资金到位,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环境监测站要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实行明确的岗位负责制,把整个质量管理目标落实到个人,使每个环境监测人员清楚各自岗位的质量要求,严把环境监测的质量关。

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上级环保部门应强化对下级基层环境监测的监督和考核职能,制定出质量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对每个环节如现场监测时工况、监测点位置设置、周边环境调查、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等都必须进行质量验收与审核验收;并开展巡视性、监督性、稽查性的监测工作,全面掌握本辖区的环境监测情况。

2.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环境监测技术是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手段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要求环境监测必须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探索,积极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从而大大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应用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实践当中,尽快探讨出一套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和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技术。

如近年来新兴起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显著的成效,江苏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对太湖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立体呈现出水体情况,实现了环境监测监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Cel1sens生物传感器用于废水中3,5-氯苯酚以及其他酚类的毒性监测,污水以及污泥的毒性检测等,具有专一性强,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准确的测定待测物的毒性。

3.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近年来,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在不断的发展,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工作经验、学习机会等方面都有所欠缺,这些都无法满足当前工作和发展的需求,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对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从而保证监测人员可以正确地分析处理环境监测结果,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这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

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证监测质量;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细分监测业务,针对性的举办培训班对行监测项目分析经验、技巧和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进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各项监测任务顺利完成;三是要强化树立监测人员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认识,并能自觉实施于监测工作运行的全过程,通过对意识环节的控制契合,提高监测活动的质量;四是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引进力度,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结构合理、技术过硬、有战斗力的专业化监测队。

4.结语

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工程的核心,也是环境监理的基础,随着各项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环境监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其意义在于能够对存在的潜在环境威胁进行事前的防范措施,降低环境破坏之后的环境修复成本,因此环境监测必须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随着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日益重视环保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对环境监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环境保护者一定认真钻研,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努力为环境管理、污染消除、环境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吴忠勇.环境监测综合技术概论(第1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版社,1992.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测管理办法[M].2007,9.

[3]乌云娜,冉春秋,高杰.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态经济,2009,12.

[4]宋晓明.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意义[J].民营科技,2011(08).

篇9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和学校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是增强全民环境意识,推进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提高下一代环境政治素质的需要,也是促进科教兴市,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学校领导要专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以及《湖北省中小学“绿色学校”评估标准》,充分认识开展学校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创建绿色校园、和谐校园,认清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力度到位。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组 长:王金国

副组长:罗砚平 徐先发 刘教平

组 员:年级主任、班主任

3.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为了切实抓好“绿色学校”创建和学校生态环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创绿筹备会议,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确定了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争取在2011年成为市绿色学校。

二、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生态校园

1.绿化校园

2.保持环境卫生

注重校园美化,要求每位师生像美化我们自己的家园,打扮我们自己一样来美化我们的周围环境,美化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校园。通过设立卫生监督岗,开展卫生竞赛等途径,教育学生天天做好清扫、检查、保洁等工作。

3.进行科普教学研究

学校在全面实施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科普教育知识。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践,撰写科普、环保方面的小论文,并有多篇获奖。

三、拓宽教育渠道,抓好环境教育

1.注重学科渗透

我校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挖掘环境教育的内容,课前认真查找资料,寻找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在科学、生活与劳动、语文、数学、班团队等课中,应着重通过课堂教学传授有关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

2.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展示才华。我们主要开展以下系列性的活动:

①宣传性的教育:在学校的宣传橱窗中布置“热爱我们的地球”、“水—生命之源”、“不乱丢废电池”等专刊,通过广播、班队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开展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环保征文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环境保护的书籍,进行交流,使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动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成效。

②竞赛性的活动:美术组举办“保护环境,美化校园”书画、壁报比赛,班团队开展环保小报比赛、环保征文活动、环保演讲比赛等,

③养成良好习惯的活动:开展“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巧手活动,利用各种废弃的瓶、罐、盒等进行小制作,并举办展览。

④调查研究性的活动:广泛发动学生开展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查研究,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撰写小论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⑤实践性活动:组织“植绿护绿”小队活动,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清除公共场所的广告纸,打扫居民区卫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承诺。

⑥参观性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我市的绿化先进单位,使学生了解环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地关注、保护环境。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建立创绿环保领导小组。

2.召开环保工作会议,部署新的争创任务。

3.动员教师参与学校创绿环保教育。

三月份:

1.环保知识宣传。

2.新的校园绿化调整规划。

3.植树活动。

四月份:

1.环保领导小组会议。

2.开展班队评“环保手抄报”、“环保天地黑板报专栏”活动。

3.开展“保护大自然、从我们做起”系列活动。

五月份:

1.班团队环保小实践活动。

2.环保工作小结,整理资料。

六月份:

1.召开环保工作会议,具体检查落实工作。

2.校园绿化保洁评比工作。

3.结合学校世界环境日开展“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系列活动。

七月份――八月份

1.校园花草树木保护活动。

2.开展红领巾护树护草活动。

3.环保知识小培训。

九月份:

1.校外“洁净社会、护绿”活动。

2.开展“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为主题大队活动。

十月份:

1.环保黑板报评比。

2.开展“绿色征文”活动。

3(.环保知识班团队主题班会研讨。

十一月份:

1.环保教育领导小组会议。

2.“绿色征文”评选。

十二月份:

1. 整理资料、工作总结。

规范办学

篇10

【摘要】基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及个人环保自觉行为培养的需求,中职学校加强环保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环保教育融入中职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离不开环保教育体系的建立、环保教育教材的开发、师资队伍及经费的支持。中职学校可以多层次全面开展环保教育,增强中职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中职生的环保行动能力。

【关键词】环境保护教育;中职教育教学;现状;基本保障;实践

一、前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问题仍是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成为大家的共同责任。从职业教育教学角度探讨和实践环保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增强中职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中职生的环保行动能力,对我国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学校环保教育的现状

(一)环保意识不强,认识不深

近些年,政府、社会、学校多方面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开展环保教育,使得中职生的环保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总体而言,环境保护仍未能引起中职生思想上的足蛑厥樱中职生环保素质仍需大幅提高。日常行为习惯不文明、破坏环境的现象在中职生中时有出现;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对环境保护态度冷漠,对环保活动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究其原因,在于中职生对环境保护认识不深,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恶化带来的危机感不足。

(二)环保教育途径比较单一

当前,环境保护问题虽得到普遍的正视,政府、社会及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但中职学校的环保教育途径仍比较单一。其一,环保教育课程开设不足,只有环保及相关专业开设了比较系统的课程,其他专业所的环保知识较少。其二,教师教学过程融入环保教育不足,更多地注重课程本身的知识教学和技能实践,教学活动中自觉融入环境保护教育的意识不强,涉及内容极其有限。其三,环保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重理论轻实践,与日常环保实践结合不密切或不深入,尤其是没有与生态建设、绿色生产环节相结合,影响环保教育的开展。

(三)开展环保教育的平台少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系统的环保教育活动多利用单一的团体活动开展,平台少,涉及面窄,教育合力无法形成,参与人数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保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

(四)环保教育长远规划不足

环保教育是一项养成教育活动,其教育成效在短期内很难凸显,必须要有长远规划,方能起到成效。目前,中职学校在环保教育规划方面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开展环保教育缺乏系统规划,忽略教育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中职生提出不同的环保教育要求;同时,中职学校的环保教育忽视了与社会、家庭环保教育的衔接,缺乏环保教育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三、环保教育融入中职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多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先后出台了政府性指导文件,并采取了一系列强硬保护措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九条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从治理和保护环境出发,更重要和迫切的是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环保教育,大力普及和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思想教育和培养环保行为能力,让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重视生态保护。

(二)学校良好环境建设的需要

良好的校园环境在环境育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正确引导师生自觉保护和爱护良好环境。加强环保教育,创造良好生态校园,可以让师生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

(三)个人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培养的需要

中职生是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今天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生态意识的主流和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和强度。鉴于中职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在中职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环保教育,培养中职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四、环境教育融入中职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

(一)构建环保教育体系,推进环保教育系统开展

环保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职学校必须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构建环保教育体系。环保教育体系应注重环保教育过程的知识传授-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的整体性和教育体系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性,保证环保教育在中职学校系统推进,真正提升中职学生环保素质。

(二)融入环保教育的教材的开发

环保教材或融入环保知识的教材是环保教育在中职学校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目前,中职学校所具有的专门的环保教材很少,因此,加强有关环境保护的必修课、选修课教育非常重要,应特别加强不同专业课程中环保教育知识点的渗透,让中职学校的环保教育开展得有理有据。

(三)建设一支强健的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自身知识结构及知识形态意识一定程度上支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环保意识形态及对环保知识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生对环保知识的认知。因此,培养一支有强烈环保意识和环保自觉行为的教师队伍对中职学校环保教育的推进至关重要。

(四)环境保护教育经费的支持

环境保护融入中职教育教学,需要设立环境保护教育课程开发、环境保护教育项目研究、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专项资助资金。中职学校在经费得到保障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五、环保教育融入中职教育教学的实践

中职学校可充分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几方面的合力,全方位推进环保教育的开展。一方面,中职学校可通过完善环保相关制度来约束中职生的行为规范,充分利用社会相关环保组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可以利用学校教学、实践、学生活动等平台开展环保教育。

(一)环保教育融入学校建设

生态校园有利于促进学生环保素养的提升和学校和谐持续发展。学校建设中环保教育的深化,一方面需强化学校管理层对环保教育的重视,在管理环节可以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把环境建设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功能,将校园内的教学区、运动区、住宿区及用餐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划分为班级绿化美化区域,实行班级管理,让师生参与到校园美化绿化的生态校园建设中,十分有利于学校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的环保行为。

(二)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应把环保教育知识备于教案,在各课程中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环保内容,以推进教学活动中环保教育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通过教学知识结合环保实例开展渗透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生态环保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中职生专业性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开设环保课程,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方式开展专业的环保教育活动。通过系统或与专业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环保知识讲解,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了解行业的最新环保动态及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思维。

(三)环保教育融入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主体是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环保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的课堂实验、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中职学校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在实践中结合专业教学,融入各行业环境保护的科研生产知识、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让学生体验节约材料、减少污染、合理运用资源等环保行为,培养学生环保生产意识。

(四)环保教育融入学生活动

环保教育融入丰富的学生活动,成效好。学校可以利用重大节日及活动开展环保教育专题活动,增强中职生对环保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如“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节约资源(如节约水、等)。

六、思考

环保教育是一项养成教育。笔者有幸赴德,深刻感受和目睹了欧洲职业教育中环保教育的浓厚氛围和卓越成效。欧美一些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的环保教育非常到位,它们把环境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门课程中,把环保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德国之所以成为全球环境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除了归功于环境立法,更归功于对环保教育的重视和实践。

我国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借鉴德国等国家在环保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环保教育教学方法,将环保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各课程的教学不仅要紧跟学科的前沿发展,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科学技术,更应融入环保教育知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对社会、对人类、对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自觉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行为习惯。

七、结束语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民生工程。对环保教育的重视和坚定不移的实践,是养成环保意识和自觉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和重视环保教育,探索出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在学生中推行实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是环境保护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对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