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整体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农村整体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家政体验;课堂方案
一、研究小学家政体验教育的初衷
本论文以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五里牌镇中心小学、泷泊镇明德小学、尚仁里乡中心小学为例,采集的数据作为依托,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采访了小学学龄阶段六个年级的学员家庭,调查对象近一千二百人。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伴随着出现的是“产假式缺员”,二孩政策更带来生源数量结构性变动的压力。近期,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对策: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及小学学龄教育资源,鼓励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保育员、保健员短缺问题,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我们做此项调查研究旨在切实帮助小学学龄的学生掌握家政基本技能,合理管理自己、有效减轻二孩或非二孩家庭中家长的负担,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二孩或非二孩的家长态度,作为家政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更有义务做好此项研究工作,从而发挥自身学习内容的价值。
小学家政体验教育是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能,通过家政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中进行自然和谐的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体验创造、体验自主、体验快乐,从而将家政教育目的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品质。进一步转变学习家政教育就是为了掌握家政技能的简单认识,树立通过家政体验教育来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责任感的科学思想。
二、农村小学家政体验教育存在的问题
被访者普遍对相关概念了解不多,我们无法确定这些被调查对象是真正了解小学家政体验教育的全部概念。可见在农村地区,即使是乡镇,也无法保证教育资源的更新,这就是农村教育中公平与效益的博弈意义之所在。简言之,存在的问题如下:
1.坚持要学习应先做人的观点,以家政体验教育载体,让学生回归生活,开展综合实践,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以家政体验教育为载体,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并建立相应的学习实践平台,丰富家政体验的空间。
3.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路径,实现了学校课程、家庭课程、社区课程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农村地区进课堂方案的方案探索
主要内容是构建家政体验教育特色文化和建立家政体验教育的评价机制。
特色文化包括: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资源、特色校园文化环境的相关内容,其中“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成为亮点。有家长提到“农村资源有限,该方案可向城市小学发展”、“校园文化在农村小学难以实现,孩子们放学一般就是群聚玩耍或者回家写作业、看电视,基本不会参与此类活动”,这些都给我们的调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比如,在泷泊镇明德小学适宜在周一至周五的大课间开展家政特色活动,孩子们对评优评先较为敏感,态度积极、你追我赶、氛围良好,校园内宣传栏更新频率高,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家政体验教育。
评价机制有三点:1.家政教育内容更新。有家政态度、家政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家政技能、实践应用等五个方面。2.教师要从活动设计、小组实践、组织展示交流等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磋商交流式同学互评等。要利用“成L记录”加强实践过程指导,帮助学生找问题、看亮点,学会“温故知新”。3.按期举行学生自评。例如每学期对学生的家政表现设定评价指标,加之老师的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促进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四、针对农村地区进课堂方案今后研究方向的思考
“两会”之后谈教育,其中出现一个新词汇是“创新教育”,即以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为特征,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与机制。不管是在农村地区还是在城市地区,家政体验式教育都符合“创新教育”这一理念,并终将绽放独特的活力和魅力。
我们有幸见到了双牌县团县委书记,和她汇报了此次调查的初步结果。政府部门表示大学生如有想法在此地谏言有关学校教育的内容,不止是“三下乡”义务支教,最好能接近农村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关家政教育的课题目前研究甚少,书记指示教育类的课题探索“任重道远”、“贵在坚持”,我们一定不会放弃个性化方案的探索,期待与三所小学的再次相见。
五、研究的反思
1.对建设特色课程的新认识
比如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都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本课程+体验活动+社会实践”的实施模式,将家庭有机地融入学校的特色建设和发展中来。
2.家政体验教育是学生自主性、主体性发挥的重要载体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家政体验教育是让孩子们回归生活、品味生活的实践活动,在自理能力、礼仪交往、情趣生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和训练,而学生在这些活动就是学生自主性、主体性充分彰显的过程。
3.开展家政体验教育的思考
家政体验教育评价的思考:作为实践课程的评价,农村环境中可借鉴经验较少,而家政教育对学生的学校评价、家庭评价、社会评价的标准、体系和评价办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篇2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新农村建设;应用
1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1.1思想认识不到位,整体规划不合理
按照建设“山水长安、富强长安、和谐长安”的要求,长安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已经着手于园林景观设计和整体规划,但起步比较晚,整体水平比较低,干部群众从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还处于对经济建设作用不大、与物质生活水平脱节等传统思想,导致在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规划没有特色、形式表现单一、缺乏地方自然特色现象,破坏了生态环境、割断了视觉景观空间。
1.2与实际需要脱节,自然特色不突出
随着西安市主城区的逐步扩张,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商业聚集区在长安快速发展,城市绿化的优点进一步放大,新农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也一味地追求城市化模式,没有从大局考虑,没有真正设计出切合乡村实际的园林景观,忽视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造成园林景观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没有体现因地制宜、风格鲜明、环境保护、兼顾效益的原则。
1.3管理维护力度不够,景观时效性不长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设计和规划新农村园林景观,取得了初步成效,建成了一批整洁而具规模的乡村园林景观。但是,由于建成的园林景观缺乏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没有专人进行管理维护,加之群众的爱护意识较差,甚至破坏园林景观,导致园林景观效果不强,在新农村建设中难以长期维持。
2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建议
2.1强化思想引导,科学合理布局
在园林景观设计实施中,要加强生态景观价值的宣传教育,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群众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有利于改变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激励人们自觉投身于园林景观建设、管护中。在进行村内道路线形、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模块造型设计时,要充分考察研究,与村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将园林景观建设成科学合理、贴合实际、生态自然的宜居空间。
2.2贴合实际需要,突出自然特色
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与城市同步,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与生产生活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实际需要,协调好人与环境,植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新农村建设中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切实融入农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力求保护原有特色风貌和文物古迹,并结合包括休闲功能和生产功能等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实现切合实际与突出自然特色的双重效益。以生态保护、恢复与重建等理论为依据,从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角度出发,充分保留原有的植被、地貌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从而确保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后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
2.3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
只注重前期设计,不注重后期管理维护不合理,也不科学。从当前普遍情况来看,由于园林景观的后期维护和管理不到位,难以发挥正常的观赏作用。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充分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设计始终,不仅要考虑一次性投入的费用,还应考虑其建成后的日常使用和后期维修成本,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观赏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才能长效地发展园林景观。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作为长安区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按照“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多栽树、栽大树、栽乡土树”的基本思路,强化思想引导,科学合理布局;贴合实际需要,突出自然特色;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大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缩小城市之间差距,促进城乡园林景观的和谐发展。要坚持规划先行,引领科学发展;以山为核,做美秦岭北麓;以水为脉,做活碧水文章;以绿为基,做靓最美乡村,以长安独有的生态资源创建出山清水秀、大绿大水、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彰显出大美秦岭、山水长安、生态南城的新品牌。
作者:刘美 赵牡丹 陈哲理 单位: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 西安市长安区细柳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 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
参考文献:
篇3
__县按照“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县城、小城镇和小康村集中,生产生活设施向城镇和小康村集中,实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针对农村自然条件、产业发展、村庄基础等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推广“四种模式十大类型”,建设新农村,取得良好成效。
依托产业建新村模式培育和依托产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出路在工型。我县工业园、西牛、嘉定、大阿、铁石口、大桥6个乡镇临近县工业园、食品工业小区、铁石口工业小区、大桥工业小区的200多个村小组,组织大批农民到工业园、工业小区培训和务工,人均月平均务工收入800元以上,相当于务农收入的3倍以上。二是优势产业型。我县今年拿出近300万元扶持脐橙、烟叶、甜玉米、生猪生产,使脐橙、半夏等10大优势产业规模变大,据初步估算,今年脐橙可实现产值3亿元、甜玉米及加工产值2亿元、生猪1.8亿元、水产1.5亿元,等等,农民从10大农业产业中人均可获益1600元以上,加快了农民致富,发展了农村经济,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三是亦工亦商型。我县按照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联动的思路,引导农民进入城镇,发展非农产业。
搞好规划造!新村模式为引导农民走城镇化发展道路,我们按照“以人为本、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县城与小城镇、小康村、工业园区与农业基地、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一个县城、16个小城镇、240个小康村“三位一体”城镇化规划体系,加快农民向县城、小城镇和小康村集中,推行四种类型,加速城镇化进程。一是城市小区型。我们聘请了深圳设计院专家搞好了__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二是城镇商住型。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16个建制乡镇规划修编。在小城镇,规划了既有新农村特色又有商品房功能的社区化新城镇。三是山岗别墅型。我们坚持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住宅美化、过道净化、环境洁化为主要内容,按照“适当集中、科学布局、节约耕地、体现小康”原则,建设小康新村。四是农村社区型。按照“农村社区化、社区城市化、城市生态化”要求,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新社区的建设。
整理改造变新村模式我县坚持把旧村庄整治与农村新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分布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新农村。一是扩建治理型。对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采用部分保留、部分新建的方式进行改造,在其周围扩建新区,吸引周围自然村向新区集中。二是保留治理型。对原规划建设还好的村庄,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要求进行改造治理,使旧貌换新颜,旧村变新村。小江镇新店子新农村示范点,按照“三横三纵、一溪两岸”整体规划,分住宅区、产业区、休闲区、服务区建设新农村,并搞好“三清三改”,建成了一个具有小桥流水、江南特色的新村。
自然和谐出新村模式通过长期不懈地植树造林,__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6.8。我县利用和发挥绿水青山的自然山水优势,实现山水、田园、民居、道路、绿化和谐统一,建设生态庄园型新农村。如,大塘埠镇长岗上连塘新农村示范点按照“一座山头一幢房、一片果园一口塘、一栏生猪一个池”形式建设小康楼,建成了__独有的生态农庄型新农村。西牛镇牛颈村罗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采取“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办法,组织全体村民户平集资1300元,大规模地进行“三清三改”,建设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新村。
篇4
关键词: 农村电气化 民心工程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TM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在新形势下适时的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三新”农电发展战略,这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欢迎,更是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和赞誉。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落实“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目前该项工程已全面展开,在实践中存在有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电气化建设进程。
一、电气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农村电气化建设资金缺口大。
现在县级供电企业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由于其趸售代管的特殊体制,建设资金全部为企业自筹,对于效益比较差的或者亏损的县公司就不能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中。并且多数县供电企业还要更兼顾重要的输、配电网络建设,靠县公司自筹资金来建设一个新农村电气化村还不算太大的问题,但要建设符合标准的电气化镇与电气化县,可能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追求数量、追求命名的倾向。
作为电气化建设这样的民心工程,供电企业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有追求数量、追求命名的倾向,究其原因或是理解有偏差,或是定位不准确,或是迫于上级部门制定的工作目标压力,或是各兄弟单位纵向比较的压力,或是县级企业工作惯性使然等情况,造成追求达标数量、忽略工程质量,追求项目命名、轻视实际管理,追求硬件建设、忽视软环境治理的现实。这样势必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并且腐化企业风气,同时也有悖于该项工程的初衷。
不能有效地与政府新农村建设紧密配合。
目前,各地方政府已启动不同程度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建成了部分乡村公路和医疗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有的地方还有合村并居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但是建设速度过于缓慢,如果我们没有统筹考虑政府整体规划,可能会在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成后出现局部供电负荷分配不均、供电网点即配电变压器布置不合理等问题。这同样会造成资源、资金浪费,重复投资的现象。
没有有效地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配变位置与线路走廊不能与整体的长远规划相结合。造成改造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在实际工程操作过程中,出现低压线路、配电设施等占地不好协调,民事关系复杂,本末倒置现像严重。
工程科技含量低,且后续管理不够。
现在进行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基本都是在原有电网构架基础上进行的重新改造与新、扩建,存在简单的拆旧补新现象,科技含量低。另外,电气化村镇工程建成后一段时间线损降了,电压升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上了安全电、明白电和放心电,但由于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思想和行动松懈、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被群众们誉为“民心工程”的电力设施运行不久就出现了老毛病:电杆不同程度倾斜,拉线不知去向,线路私拉乱接,植物藤蔓缠绕附着严重和低压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攀附交织等现象。造成了设备线路隐患故障层出不穷,加速了线路设备的老化和衰退,降低了电力安全生产、群众安全用电的标准。
二、问题的解决途径
1、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
顺利推进电气化建设工作政府主导是关键。因此,成立由政府部门挂帅的各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站在全局的高度,努力把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到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步推进。真正构建起政府为主导、农电企业为主体的工作格局。形成“政府发动、乡村互动、百姓主动、电力推动”的工作机制。
基层供电企业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主动上门汇报,争取实质性的政策支持。强化组织领导,处理好“政”与“企”的关系。当地政府应加强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安排布置,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文件,明确工作任务和县直相关单位工作职责。相关乡镇、村应加强对工程的协调配合,在建设环境上给予支持和保证。供电公司负责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在政企之间形成有效合力,共同推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供电公司作为工程具体实施单位,应对照标准制定工作计划,将每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责任人,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全力以赴,实现安全、进度、质量的整体协调与提高,确保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目标。同时应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介,加强工程动态宣传,切实形成关心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支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多措并举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是关键。一方面,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省、市电力公司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地方政府资金的投入,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资金自筹力度。积极探索开拓农网发展投资渠道,可通过利用农网完善工程、企业自有资金或农网维管费等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网投入。希望省级电力公司重视资金来源问题,能通过统一贷款筹资等形式来解决资金问题,因为该项工程是一项典型的“惠民工程”,工程质量关系企业声誉。
统筹兼顾、循序渐进。
新农村电力建设纷繁而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农村台区数量众多,用户情况复杂。因此,电气化建设工作首先应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先期对主网、城配网和农配网建设规划进行滚动修订,形成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其次,在新农村电气化乡镇、电气化村的具体规划布点中,做到与县(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及具体实施进度相结合,与农村电网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把解决农村电网的难点、热点问题放在首位,着重完善农网基础设施,避免盲目投资和无序建设,确保电气化发展水平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用电需求。
各乡镇、村应按照《新农村电气化乡(镇)标准》及《新农村电气化村标准》要求自下而上逐级申报。在项目规划审批中,应坚持因地制宜,按照“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点面结合、适度超前”的思路:首先选择乡镇企业集中、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镇、村作为电气化村试点;其次,对其他乡镇、村列入今后电网改造计划,逐次开展电气化建设,逐步提高电气化乡镇、村的比例,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做到井然有序。对批准建设的乡镇、村,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设计和项目预算编制,为工程施工和资金安排做好铺垫准备。保证项目工程顺利实施。4、提高改造科技含量,注重后期维护管理,突出工程建设实效。
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当地新农村建设,保持与农村其它基础设施相配套。要把加强村级电网建设作为重点,作为整个电气化县建设的基础。讲究技术含量,而不是简易的拆旧补新。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逐步建成符合农村特点,且能持续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坚强农村供电网络。要注意加强工程管理,不断完善工程管理相关细则和办法,确保工程规范、有序实施,达到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的协调统一。加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工作,按照“建成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及时完成建成地区的考评,制定考评细则,规范考评程序,严格考评管理。
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建筑节能 节能体系问题
加快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生态观念和技术真正应用到农村的发展,建设现代生态化的新农村。将生态产业、人居、环境、文化融入到生态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一、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农村的不断改造和建设,我国农村的村庄人口总数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而村庄平均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由于对农村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力度还不够以及资金拨付不到位,绝大部分农村的建设还比较落后,人居环境质量也没有从根本上提高。
我国是地域辽阔的大国,由于地方经济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造成农村建设水平的差距,相应的问题也需要去探讨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农村的节约土地资源问题,我国每年的新增住宅都是高耗能建筑,住宅的建成要大部分使用粘土砖,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宅翻新率很高,建房中大量使用粘土砖将导致烧砖毁田的现象日益严重。
2 整体的规划方案未按照整体要求的规划政策和措施去实施,住宅规划混乱无序,会造成住宅布局的局限性,会增加新农村建设整体布局的难度,也会增加现有布局整改的费用。
3 农村住宅建设缺乏技术支持,农村建房很少使用科学的保温技术,冬季采暖效率很低,门窗大部分未能真正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所以夏天闷热、冬天潮冷,房屋缺乏舒适性。
4 城乡差距大是制约新农村建设节能体系建立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情况不一样,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节能就比较困难,节能体系的建立就不能完成。
5 农村对于生态建筑,节能体系的认识远远不够,对于节能知识知之甚少,浪费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应该普遍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的理解,让更多的人关心节能问题。
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农村的住房和面貌进行迅速改变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新农村建设中很少使用科学的保温技术,冬季采暖效率低的问题需要着重解决,农民自身对能耗认识不足,节能观念相对淡薄,需要政府的支持,培养农民的节能意识。
二、建筑节能体系的探究
1 建筑的整体规划以及空间、环境的融合性
利用好自然环境对于建筑的影响,如气流、雨水、湖泊、绿化、地形等将选址和外部环境设计、建筑朝向相融合,将建筑与农村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2 改造居住环境
对于居住环境的改造主要是绿化、美化、净化环境,改善建筑群体的气候条件,调节气温,降低温室效应,减少大气污染,消减噪声。应结合当地的日照、水分等因素,合理的种植植物,合理规划布局,建立统一的绿化体系。结合植物,遮阳隔热,改善建筑群体微小气候、优化建筑室内环境、有效地降低能源的利用,节约资源。
3 建筑节能体系中新材料、新技术的合理利用
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广泛的用于建筑节能中,新型节能材料,改变了我国一部分农村住宅结构类型简单、建筑材料单一、耗能大、屋顶隔热差的状况,应将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尽可能的用于新农村建设中,例如将节能的管材应用于节水、节电中,将太阳能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住户中,随着科技进步,应该将重要的通信技术应用于节能体系,保证节能体系可控制,例如无线网络技术等可以实现入户,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4 建筑节能体系的管理体系
完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保证节能体系的稳定性,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于建筑节能的监管,健全建筑节能的管理机制,加强节能信息的管理,对于先进的节能材料和技术进行使用沟通,对于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严格项目审批过程,对建筑节能项目进行合理利用能源的专题论证。做到对于建筑节能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审查、竣工验收,从节能标准和规范、节能设计、节能技术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批,保证工程、节能质量。
三、建筑节能体系建立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新农村建设中应尽量节约土地,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对于现有宅基地的改造,合理控制用地范围,能够为土地的绿化提供空间。
2 新农村建设中应尽可能节约材料,能够通过合理的方法,对于更多的废弃材料进行循环再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应该做好对于新能源的利用。比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四、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的建筑节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在现在的新农村的建设中采用节能型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可以充分改善农村人口的人居条件,美化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闫书建,现代住宅的节能设计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2)
篇6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镇联丰村一、二、三组及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
3、项目建设单位:××镇人民政府
4、建设内容与规模:(见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第二节、规划建设与方案)。
5、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实施计划从2006年6月开始,至2008年6月完工。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432.49万元,拟通过××镇人民政府自筹和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其中,群众投工投劳折款资金232.49万元,拟争取上级给予支持资金2200万元。
二、编制依据
1、乌中旗××镇城镇发展规划;
2、乌中旗××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3、乌中旗××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乌中旗××镇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5、乌中旗××镇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及计划生育规划;
6、乌中旗××镇村镇建设规划;
7、乌中旗××镇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乌中旗××镇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9、乌中旗××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规划;
10、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概况
1、地埋位置
乌中旗××镇位于中旗西南部阴山脚下,河套平原北端,地处东径1080,北纬410,距旗政府所在地69公里,是乌拉特中旗山前的一个典型的农业镇。总面积729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辖18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34人。其中,常住镇区人口5491人,占总人口16.5%,有自治区直属驻地单位2个,旗级驻地二级单位26个,集体、个体、工商业户105家。是乌中旗山前灌区经济、文化服务中心。
2、××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镇交通便利,6701路横贯镇区,通讯发达、资源丰富,是乌中旗“t”型小城镇发展框架的重要部分,被自治区列为内蒙古首批11个中心城镇建设试点示范镇之一,是自治区“四星级”文明建制镇,被誉为“河套第一镇”。
××镇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畜牧业以盛产德美肉羊为主而独具优势的产业发展大镇。由于种植条件优越,可耕地32万亩,年产粮食7329万公斤,年产饲草料7690万公斤,而且该地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无任何污染,在此得天独厚的种养殖条件下,为实现为养而种,为加工而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加快镇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保障。2005年,××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33221.43万元,其中第一产值26752.23万元,第二产值3287.3万元,第三产值3181.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较上年增加580元,增长14.8%。
3、联丰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联丰村一、二、三组位于××镇区所在地,总户数387户,总人口1628人。在镇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发展较快,从事二、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达到36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
4、奋斗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奋斗村位于××镇西南6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0户,总人口2357人。1997年率先在全镇完成了村镇规划。1998年开始规划小康住宅新村,同年建成了37户砖瓦小康村住宅新居,1997年——2000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起122户二层小康住宅楼,电、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卫生院、绿化带等各项配套工程基本完善,被誉为“巴市第一村”,达到了自治区“四星级”文明村标准。奋斗村是发展以肉羊、葵花、玉米、番茄主导产业的产业村组,建立了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成立了农业生产各环节服务的协会,形成了区域特色,200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4850元,比其它村组平均高出850元。
4、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随着××镇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程。项目的建设既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3、××镇位于中旗南端,巴市的北端,6701油路横贯全镇。是全市经济发展的要道通街,被誉为“河套第一镇”。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镇进行新农村建设,狠抓规划龙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以及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洁、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一条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打造名副其实的“河套第一镇”。
4、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将间接地提高农民素质。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利用节约的土地,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将从一产中分离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各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切实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位置和建设条件
一、项目位置及自然环境概况
1、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镇镇区所在地联丰村一、二、三组和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
2、自然环境概况
项目区位于河套平原腹地,具有显著的大陆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该地区地质构建形成了纪晚期的断陷盆地,由于构造上的长期深陷,构成了地下水的聚集带。地下水能够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
二、项目建设条件和建设内容
1、占地范围
现状联丰村共有居民387户,总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用地上需拆迁村民住宅2户,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拆除商业设施15家,共790平方米。
现状奋斗村共有居民630户,总面积6.3平方公里。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拆迁村民住宅1户。
2、市政配套条件
目前在项目用地周边的规划道路铺设有自来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1)供水
项目区附近设有供水管线,与新农村供水管网相通,可保证本项目用水。
(2)排水
项目区周边有雨水、污水排水沟,可经规划与排水管相连,进入排水沟。
(3)供电
××镇变电站可提供新农村用电。
(4)供热
采暖主要采用集中燃煤采暖方式,项目区可规划网道引入集中供暖方式。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和方案
一、规划条件及建筑规模
根据××镇新农村规划的准则,项目建设用地规划为居住用地。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2平方公里,绿化面积2.4平方公里。
二、规划建设方案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规划。
1、道路硬化工程
完成联丰三组9.5km油路工程建设,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10km油路工程建设。
2、居民饮水工程
新的饮用水源井3眼,购置配套设施3套,埋设供水管网19.5km,入户配套设施1017套,埋设入户管道34.5km。
3、排污工程
建设地下钢筋砼主管道19.5km,支管道5km,配套检查井、污水处理设施3处,疏通排污渠道15km。
4、集中供热工程
新建供暖集中供热站1处,购置配套设施1套,埋设供热管网5km。
5、绿化工程
在项目区规划道路两旁种植杨树200000株,种植松树18750株。
6、“六改六建”工程
改扩道路7条34.5km,新建厕所11处,新建产业基地3处,建经济合作组织4个,建立村民理事会,建设规划小康住宅区,建设休闲广场2处16000平方米,建设垃圾池80个,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7、“四位一体”新能源利用工程
新建"四位一体"生态温室120座,主要集中在联丰村与奋斗村,建设面积达4.8万平方米,建成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的"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群。
8、村镇配套设施工程:
完成镇区变电站50万千伏的增容扩建工程;实现镇区供电、供热、供水等机电设施运转正常;完成联丰村120平方米的自来水厂房的建筑。并配套专变1台。购置配套设施1017套。
9、公共服务事业
完成镇区和奋斗村幼儿园园舍各1500平方米的建设及相应配套设施同时,在镇区新建妇幼保健卫生所一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10、基层组织建设
在建立完善农村经济组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新建青年活动中心4处。
第五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其中前期准备工作3个月,实施施工21个月。项目分四个阶段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和招标,四通一平与土建施工、建筑装修、竣工验收。
第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2)项目土建工程费用参照巴市类似工程项目的工程费用,设计要求有相关系统功能要求进行估算;
(3)其他建设费用参照《巴市建设工程费用》中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2、投资估算编制范围
项目投资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费,室外工程费,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
3、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主要由临时水电路及场地平整费,土建结构工程费,内外装修工程费,给排水工程费,强弱电工程费,采暖工程费、燃气工程费等7项组成。参照近年来巴市类似工程竣工概算资料,并根据建设时间、规模、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作出合理调整后,分项分类,按单方造价指标进行估算。
(2)室外工程主要包括工程道路、围墙、大门、绿化、上下水管道、暖气管沟、管道、庭院路灯、电缆线路等项目费用。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尚不够具本,本项目室外工程按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10%测算。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由勘测费、设计费,可研报告编制费,指标管理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工程保险费等12项组成。
(4)预备费估算只考虑基本预备费不计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工程投资额(即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室外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三项之和)的5%计收。
4、投资概算结果
(后附投资概算表)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432.4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资金232.49万元。
第七章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新农村的各项工程的建成,为广大居民提供便利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少经济效益。如“四位一体”种养生态温室模式。我们按600平米的温室计算每年季节性生产疏菜(西红柿)2500公斤,按5元/公斤计算,收入6250元,猪舍养猪3--4头,按900元/头计算,收入3600元。经分析计算,减去投入成本,可增加收入1500--2000元,户均3人计算,实现人均增加收入500——700元。结合产业基地、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为农牧民提供了农村市场和减少流通环节的差价,均可为农户增加收入。最终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居民增加收入途径的目标。
二、社会效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镇落实解决“三农”问题有关精神,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举措。项目建成以后农民进入宽敞明亮、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农村。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将逐渐引导农民进入城市文明中,并通过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渐提高农民素质。
新农村工程根据村民意愿和村民的实际条件实现了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该工程建设,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使其改善居住条件又集约了土地。
新农村工程的建设拉开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序幕,新农村工程的建设将全面带动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并使农村逐渐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或者向工业、服务业转移。
三、生态效益
新农村建设完成后,首先生活垃圾,污水得到合理处理。结合规模化建设“四位一体”新能源利用工程的实施农户不需要社会管理体系介入,直接将通过“四位一体”模式,将秸秆、粪便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其次,新农村各项设施完成后,将实现绿地面积增加,促进生态系统的改善,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篇7
关键词:新农村;绿化;美化;规划
0 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一直是党和国家关心的话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村”提到了发展战略高度,要求建成“村在林中、村村绿色环绕、镇镇绿树相连、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人居环境[1]。在北仑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紫石片区的新农村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彩色产业+绿色产业+银色产业”的产业规划、“一区、一廊、一点、两带”的发展规划正在稳步推进。
1 新农村绿化的意义和内容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化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等技术性工作,它涉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过程,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个方面。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新农村规划的重要目标是景观格局的优化,使山水格局、生态环境、乡村聚落、社会文化和谐地融为一体。景观格局的优化涉及山水格局、乡村聚落肌理的维持、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农民社会生活提高以及农村绿地系统的建设与保护等各方面。
参照城镇绿地系统的定义,“农村绿地系统”定义为:由一定量与质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绿色统一体,主要包括庭院、文化广场(休闲广场)、“五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田旁)等方面的绿化。在我国,对新农村绿化的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理论方面主要借鉴外国的研究经验,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则以总结农村绿化部门的经验为主,同时借鉴城市绿化工作的经验。所以,探索新农村绿化之路的意义重大。
2 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 为“绿化”而 “绿化”
现状:新农村绿化建设不能很好的跟农村产业结构相联系。如很多农村的绿化停留在“村口盖一座亭子,中心搞一个广场,植一片草坪”等形象过程上,农村绿化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沦为一种纯粹的装饰。
对策:把农村的绿化美化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列入农村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个别资源丰富的乡镇,可利用其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村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度假、购物、体验田园生活,建一些“农家乐”、“采摘园”、“氧气吧”之类的项目。真正把“绿化美化”作为一个“硬指标”的产业来搞。柴桥街道紫石片区地处于北仑心脏,区域内腹地广阔,地形平整,素有“中国杜鹃花之乡”之称,辖区内有国家级4A景区-瑞岩景区、芦江水系、宗教文化等自然、人文资源,山、水、花、村相得益彰,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紫石片区依据市场需求,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调整现有的主导产业,以“山、水、花、村”为主线,串联花卉种植、旅游休闲、养老养生等活动,形成“彩色产业+绿色产业+银色产业”一主二辅的产业经济新结构。其中的彩色产业、绿色产业分别指花木产业和旅游产业。
2.2 形式单一,盲目效仿城市模式
大部分村镇绿化植物种类单一、风格雷同,大都是“一条路,两行树”的模式。而少数有条件的村镇,又一味的照搬城市模式,盲目追求名贵花木,失掉了农村特色。其结果“城不城、乡不乡”,既缺乏城市绿化的精致,也失掉了乡村绿化应有的野趣 [1]。
2.3 村民认识局限,认识有待提高
现状:受自身知识和所处环境的影响,村民的认识水平普遍不高,视野相对狭窄,往往只能看到眼前利益,只顾及短期效益。一些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观念、绿化方案得不到认可和贯彻。
对策:利用文化广场聚集大众的特点,把它作为一个宣传平台、科普平台,对村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逐步改善其认识水平,使其逐步自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着眼未来,去考虑发展问题。
3 新农村绿化的基本原则
3.1 整体规划,统一布局
新农村绿化建设必须服从照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的统一规划,结合各村实际,搞好规划工作。紫石片区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制定了“一区、一廊、一点、两带”的发展规划。“一区”指把河头、岭下打造成为北仑的亮点区块;“一廊”把紫石片区打造成为沿穿咸线精品花木走廊;“一点”使位于大河洋8村相连的区块成为吸引周边农民集聚的居住点;“两带“指发展目标为生态带、养生带。
3.2 功能分区,各司其职
对于不同类型的绿地,选择不同的树种搭配,赋予其不同的功能。环绕村庄、河流沿岸的生态林地主要种植高大乔木,注重乔灌混交,同时选择优秀的地被植物,主要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少噪声污染等生态功能。如紫石片区进行的河头垂直绿化和岭下环村绿化,力图经过几年的建设,打造成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优美、治安良好,能够反映田园风光、融合现代文明的新农村示范区和旅游度假胜地,成为北仑的亮点区块。由于生态林地量大面广,还可以种植经济林、果林和中草药,进而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具体到紫石片区,可以种植地方明果“北仑金弹”、茶园或者笋竹两用经济林。道路两旁的树木宜选择生长快、树形美、抗灰尘、抗病虫害的常绿树种。如大溪坑(河头段)绿化工程中种植的黄馨,其性耐阴、耐寒、耐干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只要注意浇水,极易成活。春季黄花绿叶相衬,树姿婀娜,栽于道旁、河边别有一番南国情调。街心的文化广场要精心设计一些花坛、树池、园灯之类的建筑小品,集中反映农村的面貌。同时作为村民们锻炼、休憩的场所,要设置一定的座椅、运动器材、垃圾箱等。庭院的绿化多采用多年生的草本花卉,也可选择一些开花小灌木,旨在调节庭院的温度和湿度。
3.3 层次分明,立体绿化
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全面绿化:农民住宅庭院、文化广场作为“点”;主要街道、道路作为线;村庄周边的生态林作为面;充分利用空间,立体绿化:可采用植物来构筑围墙或利用爬藤植物的攀援性,向空间要绿色;林区树种则采用乔灌混交,高低搭配的原则。目前,河头村已经在开始进行垂直绿化,具体措施有墙壁上盆栽植物、溪坑旁种植黄馨等,争取把每一点空间用绿色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网。
3.4 保持乡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
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慎重引进外地树种。地方树种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符合当地群众的审美标注,应该选做主要树种;适量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彩色树种,丰富林木景观,提高绿化档次;保留乡土气息,发掘人文资源。乡村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其可视部分,更多的体现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上。它是乡村人民精神寄托和认同的载体,同时也是草根信仰的基础。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北仑区人民长期以来在生产活动中创造了丰富的民间舞蹈,有造趺、狮子舞、舞龙、车子灯、马灯、高跷、狮子白象等等,这些民间舞蹈代代相传不断发展,体现着该区独有的魅力。
4 结语
村庄绿化是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新农村绿化建设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实现农村“山青水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新农村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0(10)
篇8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部署,我单位作为全县第二批参学单位,从09年3月我单位开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上级业务部门和指导组的精心指导、敦促下,在全体参学干部的积极参与下,整个活动得以按质按序的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全体干部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对“发展”的认识;二是全体干部振奋了精神,促进边学边改;三是实现实际工作新提高,通过活动的学习推进,一方面使全体干部的协调综合能力、写作能力、调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另一方面实现规划工作和指导员管理工作重点切实转变。
二、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视全县指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经动员,年初共派驻13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共233名指导员,其中省级8名、市级22名,县乡两级203名,并对指导员进行培训,共开展培训29期592人次。召开了由乡镇分管领导、工作队长,省、市、县指导员参加的指导员管理业务培训会3次。目前,各级指导员按照六大员职责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共为当地群众协调项目61个,争取资金784.2万元,办理实事553件,调处纠纷693期。
(二)抓好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为了切实完成好今年26个自然村的规划工作,我办于1-4月份深入乡村展开情况调研,征求意见活动,于5月份确定了英村、昌和村等26个自然村为今年重点规划单位。并于6月25日召开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业务培训会,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今年规划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安排。在规划工作中我们注重一边因地制宜抓好文字部份规划,一边抓好村庄外业测绘工作。目前已完成4个自然村的外业测绘工作。整体规划工作有望于12月30日前完成。
(三)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工作。根据县委政府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安排,2009年我县共巩固打造100个试点(其中典型示范22个,重点建设21个,扶贫推进57个)。通过项目整合、群众建设,使各试点新农村建设得以较好较快推进。目水长下村、太平水头等66个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已完成投资2041.69万元(占全年计划投资2500万元的81%),其中上级补助1218.13万元,群众自筹532.4万元,其他291.18万元;比上年同期(试点)增投361万元,增幅21%。
(四)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1至4月,我们继续抓好去年已审批的“一事一议”项目的后续扫尾实施工作.同时积极组织相关责任单位人员对上年实施项目的村庄进行项目实施跟踪并进行项目初级验收。4月下旬,在做好初级验收的基础上,去年全县“一事一议”项目顺利通过省市级复查,项目施工申报过程中均未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复查项目共涉及165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3001.87万元,其中:村民筹资103.88万元;村集体资金实际投入71.24万元、暂垫暂借397.79万元;社会捐赠赞助299.25万元;村民以工折资784.22万元;村民以物折资32.69万元;整合其他项目资金(扶贫整村推进、特少民族扶持项目、国债人畜饮水、)684.82万元;乡级投入16.38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11.6万元,(省级预拨352万元、县级拨付奖补资金259.6万元)。
6月下旬,结合全县实际,在去年实施的基础上,对09年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提出了计划和安排。全年计划实施100个左右的自然村建设项目,计划奖补资金600万元左右。
二、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通过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二是科学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三是加快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四是选准路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五是改善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六是建好班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尽管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理解不全面,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化、项目化,重硬件、轻软件,重眼前、轻长远现象突出,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突出。
(二)新农村建设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
(三)新农村试点建设推进力度参差不齐。
(四)今年“一事一议”项目省市至今未出台政策,这将使下半年我们工作量过分集中增大,同时也较大的影响到了我县“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与推进。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继续做好驻村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培训和考核表彰工作
(二)、进一步强化认识,把握规划重点,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
全年计划完成26个自然村的规划,做到图文齐备。
(三)、加大力度,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工作
广泛动员,倾力打造,四方整合,力争到年末实现试点整合投资不少于2500万元,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础设施得到巩固加强。
(四)、上下联动,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
篇9
农家乐的发展主要依托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结合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习俗,给都市人提供了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建筑的变化,讨论了新时期乡土建筑的复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新农村建筑文化传承。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地域性建筑;农家乐
1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建筑的变化
近些年来,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伴随着新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的推进,城乡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多开发了农家乐旅游的地区,农家乐业主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现代人的需要,在保持住原有的乡土建筑风格上开始建设起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城里人在农家乐可以得到身体上的舒适和精神上的放松。
1.1新农村建筑景观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城市化得到不断地推进,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加,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改造。然而与城市建筑规划井井有条的局面不同的是,农村建筑规划却不尽如人意。在实践中农村建筑和城市建筑有很多雷同,使得农村固有的乡土气息遭到了不同破坏,淡化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新农村建筑景观现状,笔者觉得有以下二点可以改进的缺陷:第一,农村建筑现在杂乱无章,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第二,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仿造城市建筑建设自己的居住环境,使得农村特色景观在逐渐消失。
1.2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对农村建筑景观规划的影响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前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拓展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开发起了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农家乐的发展,带动着农村建筑的不断改进,在此情况下,农村建筑有以下几点变化:第一,开发固有老建筑的自身特色,在建设中和新建筑结合,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农家乐的主要休闲方式为特色的农村景观,舒适自然的田园风光,其次为了生活方便舒适,日常生活设施也要达到城市标准。第二,建筑造型应该在统一中塑造特色,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建筑在不断发生改变,建筑也越来越雷同于城市。农村建筑是农家乐需要首先关注的,既要保持住整体的和谐,也要开发出每个农家乐自身的建筑特色。
2新时期乡土建筑的复兴
2.1建筑的地域性乡土地域性,指的是在建筑设计时,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和人文风俗,乡土建筑在设计规划时没有统一的模式,相反为了使建筑的整体风格与当地的风土环境相融合,一般都会在建筑设计中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这样一来建筑就具有了浓郁的乡土风味。乡土建筑是一种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它的形成与人们世代积累的经验有关,是一种无意识间形成的成果。
2.2乡土建筑的变化1997年吴良镛先生在清华举行的“当代乡上建筑”国际会议上,当代乡土建筑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并进行了讨论,会议认为,现代乡土建筑可以看成是传统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它是利用传统文化因素和当地气候、物质等条件在建筑设计上做出的具体表现,并将这些传统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在建筑中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从而来表达和反应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当代乡土实际上就是地域性建筑的一种创作原则,体现了传统的本土文化与当代的世界文化的融合。这一理论讨论了新形势下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方向,对亚洲国家经济腾飞时期,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设计思路。
2.3农家乐旅游形式的发展对乡土建筑的影响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面貌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新的旅游形式得到开发,即农家乐休闲旅游。随着农家乐旅游被都市现代人广泛接受,中国地域主义建筑也逐渐受到关注。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已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建筑。比如说,我国西北地区农家乐所用建筑,一般都是利用当地的天然黄土建设的新型窑洞建筑,这类建筑造价低廉且保温隔热效果良好,延安率园村住宅就是一个成功的建筑范例。另外,江浙地区的农家乐建筑一般都是延续对砖瓦等乡土材料的使用,所建成的也多半是红砖小楼,还带有青瓦屋檐。
3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新农村建筑文化
目前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普遍具有千村一面的缺点,而农家乐发展有利于改变这一发展缺陷。农家乐的建筑设计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和原生态,要求村庄面貌各具特色。它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地方建筑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乡土建筑和地域建筑的大力发展。农家乐的建筑的特点主要在于,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吸收借鉴当地的建筑形式,从而延续和传承当地的建筑文化。
3.1新农村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相协调农家乐在建筑在建造之初,为了适应自己的经营特色的需要,比较关注对乡土气息的营造,强调对于建筑的选址、形态与布局。为了更好地体现农家乐的特色,一般情况下,新农村建筑都注重与自然相适应,尽量让都市人体会到自然的秀美,并感受到建筑背后所蕴含的地缘、血缘和情缘。具体来说,农家乐建造常根据环境,依山就势,利用坡地,选在“负阴抱阳”的地段以取得充沛的阳光和获得良好的通风。区别对待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村落形态,尽量使建筑与村庄布局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遵循周边山水格局、湿地系统、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
3.2新农村建筑呼应传统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美丽乡村的建设,带来的不仅仅是美丽的田舍,还有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关联。新农村建筑对于文化的传承,留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景观,还带有特别的精神寄托。农家乐保持着传统的建筑形式展示了传统习俗,比如定期举行的农艺活动和民俗表演,都是农村一道充满地方色彩的人文景观。农家乐为都市人提供了城市少有的自然风光和传统风俗,旅游者还可以再农家乐中亲自体验农民的生产过程,认识乡土风貌、民风民俗,这样一来还有助于传承乡情,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4结束语
在未来,农家乐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开拓领域,为了更好地发展农家乐,传承农村建筑的文化底蕴,建设者们需要使用好竹、木、石等天然材料和砖、瓦等人材料,这些乡土材料建设出的乡土建筑带有浓郁的地域主义风格,还传承了当地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美丽乡村;住宅设计;新农村建设
1.引言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协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千万”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而村镇住宅建设及改造正是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中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阳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之一,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行动中也走在了浙江省各县市的前列。根据市委提出的第二期目标:重点完成集镇规划区,东阳江、南江沿岸,甬金和诸永高速公路沿线的村庄建设,总体完成12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创建,初步显现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
目前,已建成了中国十大名村之一的花园村,在村镇规划和住宅设计中积累了一定的设计经验,东阳江北街道、六石街道、城东街道和白云街道新农村改造已取得初步进展,巍山巍四小区改造、楼西宅、佐村等改造工程正大力推进农房改造建设,使新农村建设初步具备了理论指导,开始沿着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值得在东阳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借鉴和推广。
2.东阳新农村住宅设计现状
中心镇、集镇、中心村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东阳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加快中心村和一般村建设,从抓点连线到成片,培育出一批中心村及特色村、示范村,不断提升东阳农村整体形象。在新农村住宅设计工程实际中我们发现,由于东阳本地建筑设计院缺少,大多数新农村改造项目设计均由外地设计院或本地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小型设计事务所完成。部分建筑师由于身处其他地域或本身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又对本地区农村现状、农民生活习惯、地方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不够了解或调研不够深入,只是盲目套用城市居住建筑和别墅的设计思路到农村住宅中,设计成果并不能满足本地区农民生活实际需要。
同时,发达的东阳建筑业带来的东阳经济的发展,返乡建筑从业人员建筑建造思潮的影响,使得其平面设计方案盲目追求品位化,不符合本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的实际要求;在立面设计中受业主的思想影响较大,一味追求独特、奇异、与周边不同等,使得建设不符合村镇规划的整体要求,造成了立面的另类和违规等现象,带来了极大的浪费,新农村住宅设计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应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居民对生产生活新的需求,重点研究住宅形式和住宅套型空间构成,以适应本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宜居生活环境。
3.设计思路与理念
3.1设计思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新农村住宅模仿城镇住宅建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失去了传统的农村住宅空间特色与韵味。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居住方式的不断变化,现代农村对居住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拟将现代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新农村住宅设计应满足“宜居、宜业、宜游”的整体要求,同时,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本地区农村现状、农民生活习惯、各村文化传统和节能环保、生态要求的不同进行设计,使得住宅设计体现本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特色。
3.2设计理念
3.2.1因地制宜,探索多种住宅形式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规定,我国住宅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等。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和本地区农村的特点,低层住宅具有占地面积大、空间形态和建筑造型更趋近自然、平面和空间组合方式灵活等特点,更适宜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居住实际需求,宜作为新农村住宅的主要设计形式。但是,由于低层住宅建筑密度较低,土地资源消耗较大。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心村培育,带动村庄布局的调整优化,城镇周边地区的农村土地资源紧张,再加上本地区耕地资源紧缺等问题,城市周边农村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考虑多层或高层住宅建设,以缓解土地资源压力,增加农村住宅形式的多样化。
3.2.2切合居住需求,研究适宜套型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进入了追求生活质量的时代,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和居住品位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逐渐向高层次的需求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农村生活中社交活动不断增多,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农村居民对住宅功能的分解和各功能空间的尺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新模式下,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产模式,东阳经济模式下,农村土地耕种大多处于出租状态,当地农民基本基于生物高科、基础材料、红木家具、建筑地产、食品服装等工业产业模式生存,物质条件充实,精神追求较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自然也与传统农村差异较大,需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在住宅套型空间构成上进行研究,既结合本地区农民居住实际又不会是城市户型的照搬。
4.新农村住宅设计探索
4.1新农村住宅形式探索
东阳地区地理形势除南北东阳江和南江的两江平原,其他均为山地。根据东阳整体规划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区域基本在南乡与北乡的东阳江、南江沿岸,甬金和诸永高速公路沿线。这些地区是本地区经济主要来源地,居住建设用地资源相对紧张。同时,又存在着卢宅等古建筑较多的保护村落,且原有村落相对分散,而上世纪规划建设的村庄普遍存在着道路狭窄、单一的联排式建筑、间距过小等缺陷,已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居民对居住的要求。
根据地区特点,可借鉴东阳市花园村“以工富农、以工强村”的建设模式,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原有自然村落在实施行政撤并后,实行统一规划,并村建设。在离产业区相对距离较远的村庄,住宅类型主要以并联式住宅为主、独院式住宅为辅的低层住宅模式。而在离产业区较近的村庄,在规划的住宅用地区域,可根据发展要求和居民需求,在开发独院式、并联式低层住宅的同时,考虑发展多层和高层住宅区,以适应综合发展的需要。
4.2新农村住宅套型空间构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了精神追求。东阳产业经济的发展给现代化农村建设注入了经济血液,从而加快了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住宅的空间尺度及构成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住宅从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型向舒适型转变,功能空间的尺度和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以独院式和并联式低层住宅设计为例,在设计实践中,人们对住宅的空间尺度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发生着较大变化,如在客厅设计中,传统的直接式顶棚向多形式的吊挂式顶棚的改变,从普通照明到多样式大型灯具的安装以及各类豪华家具的布置等,都要求客厅空间向着大而高的方向改变,因此在设计中往往与餐厅结合设计,采用错层的方式来实现客厅空间的大和高。
而在功能空间构成方面,传统的居住空间构成已不适应现代新农村的生活习惯,如厨房的使用方式已从传统的秸秆燃料转换为液化气燃料,秸秆的储存空间和大灶台模式被现代化厨房所取代。经济的发展使东阳农村家用汽车的数量急剧上升,因此,车库设计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必不可少。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住宅的居住空间中的“卧室”也不在是传统的卧室,其私密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卧室中也融入了卫生间、衣帽间等的尺度空间。而传统的储物和农机具储存空间等则被省略或者移入到地下室的设计中。以上所述农村住宅功能空间的尺度变化和构成改变,体现了本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在实际设计中应予以综合考虑。
5.结语
住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新农村建设“宜居”环境的重要方面,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实际,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实际工程设计积累,找出与本地区新农村改造相适应的住宅设计模式。实践证明,住宅形式随着农村所处地理位置如距离产业区域的远近等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规划形式,住宅套型空间设计应根据当地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行合理的尺度和空间构成设计,以适应不同的家庭需求。同时,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新材料、新技术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旋律奏响和谐音符。
参考文献:
[1]赵小龙.居住建筑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2
[2]许耀波,厉文杰,庞杰 天台县农房改造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3]帅丽芳.做好“美丽”文章 打造魅力乡村――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1)
[4]李英豪,郑宇军.基于综合发展规划理念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以东阳市花园村为例[J].规划师.2011.5(27)
作者简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农村建设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