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康复护理方向就业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康复护理方向就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康复护理方向就业

篇1

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充分认识未来新型护理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是当前深化护理教学改革的急需。探索能够独挡一面的社区新型护理人才所需知识构建模块、实际操作技能和具有创新思维的能独立工作的综合素质等,则是广大护理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了一些理论性探讨,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性实践。

一、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是未来就业的主流方向

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而毕业生的就业率,更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护理人才的缺乏,并非是大中型医院缺乏护理人才,而是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缺乏,而目前我们高等院校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无一不是面向大中型医院所需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而忽视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独挡一面、适应社区康复护理工作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而这些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更能为全民健康提供保障服务),导致大量护理毕业生改行作其他工作,从而出现了一边是护理人才缺乏,一边是护理毕业生难以就业而大量流失的奇特现象。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今后护理人才就业的主流方向是社区而不是大中型医院。只有深刻认识这种现象,才能深化护理教学改革,培养适用于社区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

二、如何培养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

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主要是面向基层,主要从事老年护理、婴幼儿护理、护理咨询等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其工作性质也有别于大中型医院。医院的护理工作不仅分科很细,而且主要是在医生的主导下工作,而社区的护理工作,其独立性质较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没有医生主导的情况下开展工作,这就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果断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及稳定的良好心理素质。

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对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性尝试。即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稳定的良好心理素质;丰富的人际沟通能力;锐意的改革创新思维。通过对五个方面的强化培训,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适应大中型医院的护理工作,更能适应独挡一面的社区护理工作需要,不仅拓宽了毕业学生的就业面,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且也能有效解决未来社会的需求。

(1)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培养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基础。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基础理论的强化训练,无论是公共基础课程、基础医学课程,还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都按照临床医学的模式注意重点打牢基础,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淘汰制度,下大力气打牢基础,拓宽知识面。在实习的前一年,开设社区护理、康复护理课程,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医疗、护理工作的康复服务,为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是培养社区新型护理人才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把熟练的操作技能培养摆在首位,理论教学全程采用形象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讲授,然后到模拟病房式的实验室进行一对一的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到医院开始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工作,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小组、参加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尝试性活动。各项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全部纳入学科考试成绩,并占总成绩的40%。并规定操作技能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临床实习。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各种操作技能的竞赛活动,并将操作技能的表演列为特殊项目参加文艺汇演。通过以上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操作技能的训练,使之在学生临床护理实习之前,就能够熟练的掌握了各项基本的操作技能,再经过一年的护理实习,达到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基本能够满足独立工作的需要。

(3)稳定良好心理素质是培养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必需。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重要特征,就是要胜任在没有医生指导下的独立工作,需要具备遇险不惊、沉着果断、独立处理各种意外的能力。在教学中除了开设护理心理学课程外,还利用模拟病房和模拟角色进行强化训练,对某些常见的特殊意外情况的处置如常见急救技术、肢体的功能锻炼、常见疾病的防治等,进行一对一的模拟训练,为培养稳定的良好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4)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培养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必备条件。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工作性质,决定其必需具备丰富的人际沟通能力,无论是家庭护理还是社区护理,特别是老年护理和婴幼儿护理,首要的是要取得被护理者的充分信任。没有这个前提,一切工作都无从开展,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交流。因此在教学中除开设社区护理、人际沟通与交流等课程外,还开展了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工作的活动,并要求各学生小组在活动结束后,要写出详细的汇报感受和体会,然后进行新的交流,共同讨论,不断升华,有效地提高了人际交流的能力。

(5)锐意的改革创新思维是培养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潜在动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也是护理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由其工作性质所决定,这类人才必需具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意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启发诱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从护理学的发展史,展望未来护理学的发展前景,增加职业生涯设计课程,鼓励学生为今后的工作提前进行自我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为今后开展创新性工作服务奠定基础。

三、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方向

培养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护理教学必需要改革,但是如何改?朝什么方向改?改什么?这是我们护理教学工作必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改革就是要改掉那些过时的并且被实践证明已经不适应的东西,护理教学改革就是要根据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划和人才培养模式。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43-0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疾病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住院治疗,逐步走向社区的治疗、康复及护理。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庭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当前精神卫生领域及康复精神医学范畴内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也是国内外精神科专家讨论的热点。其主要研究对象为遍布于社区的精神病患者,尤其是慢性分裂症患者。本文旨在探索以社区康复指导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病人康复的有效性。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曾在我院住院治疗符合CCMD-2-R诊断标准,于2005――2007年出院后,现居住在本市的患者22例作对象,按居住区域分甲、两组。甲组(干预组)12例中男6例,女6例;年龄23-53岁。平均年龄(35.4±1.2)岁,文化程度:初中8例、高中4例,病程2.5-7年,平均(4.83±1.8)年。乙组(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与甲组病人相匹配,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由5年以上精神科工作经验,经韩国犁花女子大学护理科学院培训完成社区护理学(Community Based Nusng Care)全部课程的6名护师完成。一名护师负责2名患者,共实施6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

1.2.1步骤用自编患者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现状进行系统评估,采用IPROS中9-36项和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总分(未采用工疗情况)对病人评分。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前后各评定一次,最后两组(甲、乙)病人五项因子得分情况作比较,分别进行t检验。

1.2.2实施措施开始的前2个月每周1次到病人家中视访,后4个月根据病人情况每月视访1-2次,每次视访时间不超过1h。医护人员通过定期的对患者进行探访或者了解患者的家庭的具体情况、心理状态、患者的具体病情,找出具体的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的解答和解决,提高护理的质量,达到很好的预期的效果。

1.2.3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健康护理模式,具体的计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是对患者有利,通过护理计划逐步提升了患者的社交能力、生活能力或者是康复能力,并且提高了患者的就业能力,这个计划就是可用有效的,通过创造有利的环境提高患者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步适应现代的社会。每一步按所学到的课程内容进行操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和社区街道的大力支持和合作。12例患者中2例已就业,1例恢复工作,其余患者在家庭完成日常生活、料理家务,成为家里的主人。对照组患者和家属未作特殊干预仅作常规服药指导和卫生宣教。2结果

康复护理干预后在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等方面有显著性进步,见表1。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五项因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增强,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所能承受的压力逐步增加,发生精神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基于这种情况下我国对精神病研究更加需要紧跟时代,逐步是适应这种挑战,并努力的提高技术水平提出较好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但是就目前我国家庭环境的经济条件和医院的硬件设施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病人治疗的要求。另外针对长期的住院治疗的慢性病精神病患者也不能适应,在家庭或者是社区更加适合病情的稳定及治愈。有精神病分裂的患者一般在短期内通过药物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这种病复发率很高,且病人的病程时间长。只是通过在医院的治疗时很难达到明显的效果,并且及时短时间治愈好在出院之后也面临着很多潜在的护理问题,因此加强社区的健康护理很重要。

篇3

委托代表人:

乙方: ,男,汉族,年龄 岁,身份证号码:

因乙方在甲方工地发生工伤事故,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综合考虑乙方的家庭状况和甲方的实际情况,在合理合法、互让互谅、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本协议是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达成,甲乙双方完全知悉、理解这两个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内容,清楚乙方工伤的赔偿项目及数额。

第二条 乙方系甲方 工地雇员,在 年 月 日在工地受伤,经龙华人民医院治疗。甲方因乙方受伤事宜,已经支付医疗费、生活费等费用 元。

第三条 双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协商赔偿款总额为人民币壹拾肆万元,乙方清楚并同意上述赔偿款已包括但不仅于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并已包含支付乙方及其家属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一切赔偿款。

第四条 各方的身份情况及保证情况:

1、甲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其是一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

(2)其有权进行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公司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协议;

(3)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2、乙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 其有权进行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行为签订和履行本协议;

(2)乙方在签订本协议时,已充分了解本协议处理事项,并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签订本协议,乙方保证在收到上述赔偿款之后,不以任何理由向甲方或其他任何人主张其他任何补偿;

(3)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第五条 违约责任如果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则该协议无效。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讼,如果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义务,而使其他各方遭受损失,则其他各方有权要求予以赔偿。

第六条 保密条款一方对因本次工伤赔偿而获知的另一方的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有关其他第三方泄露,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或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均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篇4

甲方:,身份证号:

乙方:,身份证号:

本着公平合理、协商一致的原则,就乙方同甲方因工伤支付一次性工伤补偿金、医疗补助费、伤残就业补助金一事,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内容:

一、甲方于 年月日与乙方 协议约定, 针对乙方在甲方因工所受的五级伤残的赔偿事宜达成协议,总计赔偿金额包括一次性工伤补偿金、医疗补助费、伤残就业补助金、经济补偿等各项费用,合计人民 币:玖万陆千(96000)元整;以上赔偿金额只有在甲方与乙方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才由甲方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二、甲、乙双方签订本协议后,甲方为乙方重新安排“开电梯”的工作。

三、甲、乙双方签订本协议后,乙方无权向甲方提出任何其他经济要求;

四、甲、乙双方签订本协议后,乙方自愿放弃就工伤赔偿所享有仲裁、诉讼的权利。

五、甲、乙双方均已了解协议的法律含义,双方为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签定本协议。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工伤事故赔偿协议书样本

甲方:

委托代表人:

乙方: ,男,汉族,年龄 岁,身份证号码:

因乙方在甲方工地发生工伤事故,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综合考虑乙方的家庭状况和甲方的实际情况,在合理合法、互让互谅、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本协议是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达成,甲乙双方完全知悉、理解这两个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内容,清楚乙方工伤的赔偿项目及数额。

第二条 乙方系甲方 工地雇员,在 年 月 日在工地受伤,经龙华人民医院治疗。甲方因乙方受伤事宜,已经支付医疗费、生活费等费用 元。

第三条 双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协商赔偿款总额为人民币壹拾肆万元,乙方清楚并同意上述赔偿款已包括但不仅于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并已包含支付乙方及其家属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一切赔偿款。

第四条 各方的身份情况及保证情况:

1、甲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其是一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

(2)其有权进行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公司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协议;

(3)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2、乙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 其有权进行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行为签订和履行本协议;

(2)乙方在签订本协议时,已充分了解本协议处理事项,并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签订本协议,乙方保证在收到上述赔偿款之后,不以任何理由向甲方或其他任何人主张其他任何补偿;

(3)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第五条 违约责任如果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则该协议无效。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义务,而使其他各方遭受损失,则其他各方有权要求予以赔偿。

第六条 保密条款一方对因本次工伤赔偿而获知的另一方的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有关其他第三方泄露,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或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均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分层教学;现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

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技术和技能,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会操作新设备,适应社会发展。随着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如何开阔学生视野、开发智力,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如何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是摆在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中职学校教学现状

1.1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对教学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虽然说中职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借鉴新兴教学方法,但传统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理念、教学效果评价观念都影响了中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许多新兴教学方法难以得到落实。

1.2实训教学资源少。

中职学校教育的鲜明特色是职业教育,因此,实训教学很重要,其关系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而许多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资源是企业淘汰的设备,落后的设备影响到学生学习新技能。实训教学资源少导致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多数情况下只能观看教师的演示,实训教学质量低。比如说,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上,实训课程对于学生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学校实训资源少导致学生上手操作的机会少,经常只能观摩教师的演示,护理技能难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1.3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中职学生年龄多在14-18岁之间,心智尚不成熟,不了解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不清楚学的东西对自己今后发展的积极作用,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积极性低,导致教师无法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教学质量低。学校按照高职或是本科教育的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教学,没有体现护理教学的特色,也没能体现出中职的职业教育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质量低。在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的调查中发现:仅有10%左右的学生对将来的就业成竹在胸,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可以努力就业,30%的学生对成功就业不抱任何希望。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面窄,自信心不足,无法深入分析问题,而对就业成竹在胸的学生多是在在校期间获得了护士执业资格证,对未来就业有明确方向。护理专业的学生鉴于医院单位编制的原因,多选择去私人诊所工作。护理专业的学生多为女生,且文化素质较低,自信心不足,大多数学生对未来就业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方向,护理技能低,学习积极性不足。

2分层教学的类型

分层教学是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教学方法,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潜力倾向和个体差异性进行分类组队,从高到低划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再分别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充分结合本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实现因材施教,促进人才培养。在中职教育上,分层教学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定向培养目标分层,另一种是专业内分层目标教学。

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教学是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毕业去向开展分层分班教学,是校企合作教学的一种具体教学方式。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上,应用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学校与医院、社区护理机构等卫生服务机构达成共识后以合同形式签订定向培养目标,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学校根据卫生机构的岗位要求让学生自主报名,进行摸底考试,掌握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结构等,然后将这些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学校和卫生机构共同制定这些班级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考核体系等。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职业技能,认清自己发展的方向,进行针对化教学,促进学生就业。

专业内分层目标教学就是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出发,进行摸底考试和前期调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并组成班级,合理安排各个班级的教学目标,开展阶段性考察,分类考核。在基础知识学完之后,让学生选学不同的模块,培养其自学能力。比如说,在护理专业上,可以分成国际护理、社区护理、保健护理、康复护理等模块,让学生自由选择。另外,当今保险行业的护理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学校可根据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为学生开展针对性护理教学,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素质,培养精细人才,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3提高中职学校分层教学质量的措施

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平民化,中职学校教育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今天的中职教育不再是以前的选拔、淘汰教育,而是成才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成才,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顺利就业。而中职学校的学生状况是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差异大、个性化强,加上就业渠道和方式的多元化,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现实要求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中职学生面临的社会现实,落实“以人为本”价值取向,遵循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开展分层教学,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潜能挖掘、综合素质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找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自我、突破自我,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3.1确立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学习需求进行分层,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机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灌输“天生我材必有用”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会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智力,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树立“人人成才”教学思想,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教学活动中主动给能力低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发现其学习方法中的问题,指导其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3.2解放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优质教师是分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教师的观念和思想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新时期里必须解放思想,统一观念,打消畏难情绪,积极探讨本校本专业学生的分层教学方法。

首先,推进绩效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队伍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教师主动吸收知识,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开展多元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中职学校的教师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年轻教师,这类教师社会经验少,多是从高校毕业之后就直接到学校任教了,虽然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技能水平不高,虽然说他们有热情、有理想,但因怕出错而畏畏缩缩,使得教学活动开展得不彻底,影响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另一类是企业的技术人才,这类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理论知识不多,教学时以经验性教学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中职学校则应根据这两类教师的特点开展个性化业务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专业内部开展轮岗教学活动,使一个专业的教师在合作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在开展丰富教学活动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另外,中职学校还要学会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派遣教师到相关岗位上实习,提高技能水平,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接触新知识、新技术,分析市场发展趋势,促进分层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3.3改进分层教学方法,形成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由教育目标、教学计划、教育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质量评价体系等内容组成。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员,其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考虑到学生的当前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兴人才培养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大多中职学校的分层教学尚处于摸索时期,学生不了解其积极作用,企业招聘时也很少考虑学校的分层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种种情况导致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各行各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改进分层教学方法、形成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时代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通过良好的分层教学让学生获得该层次的进呢过知识,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4评价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评价内容和原则也要有所不同。在专业内分层目标教学上,若是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A-B-C层级的学生能力自高向低排列),在C层级学生评价上,教师应更多的看到学生的进步,经常表扬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A层级的学生可以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促进学生争优创先,在竞争中实现个性化发展。B层级的学生可以采用激励评价,提示不足,指示方向,促使其积极向A层级学生靠近。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解放思想,树立科学教学理念,探索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分层教学的新道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人人成才目标。

参考文献

[1]时新宇.浅谈分层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126.

[2]宋成利.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分层教学[J].管理学家,2010(8):202.

[3]杨立兴.分层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4):31-32.

篇6

一、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任务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展开,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3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坚持依托社区。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循序渐进,稳步推开;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地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规划,并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大投入,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各级政府要统筹考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合理配置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可针对性地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三)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四)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市社区和大部分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

(五)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要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真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科学界定居家养老服务中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加强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紧密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实行,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落实相应的物质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六)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按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与企业、事业、社团分离的原则,对居家养老服务中能够与政府剥离的服务职能都要尽可能交给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办,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办。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

篇7

关键词:老龄化 社区老年服务

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我国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10%,正式踏入了老 年型社会的门槛。从老龄化的特点来看,我国的老龄化速度 快而且是未富先老。另外,中国在迅速老龄化的同时伴随着 迅速高龄化。日趋加深的老龄化给中国的传统养老体系带 来了严峻的挑战。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使老年人在生 活服务、健康护理、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增加,社会的养 老负担加重。原有的老年照顾体系在规模和水平上显得很 不适应。与此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人们在生活中遇 到困难时,往往更依赖家庭成员来解决。但家庭规模逐渐小 型化和空巢独居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使老人们虽然能够在 经济上得到子女的资助,却很难在家庭成员中得到充分的 照顾。为满足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家庭养老 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是发展趋势。社区老年服务是拓展养 老服务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一、社区老年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适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 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需要。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开展社区 服务事业,主要针对社区中的各类弱势群体开展便民利民 服务。其中,为满足老年人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社区老年服务 是社区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年的发展历程使社区老 年服务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老年服务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发展迅速,

首先,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特殊需求,各地广泛开展了多 种形式的为老服务。在传统的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基础 上创新推出了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如由街道选派养护员 到老人家中提供生活、卫生、保健服务的居家养老:为空巢 独居老人配管家,提供全方面服务的暖巢行动以及朝至夕 归,提供日间护理照顾的社区托老所,等等。为全面提高老 年人生活质量而提供的专业咨询和情感援助,具体包括:文 化娱乐,由社区老年学校开设绘画、书法、保健等科目,老年 人可以在这里实现知识的更新与充实,丰富老年人的精神 生活;权益保护与法律咨询,由社区出面帮助老年人解决家 庭生活、经济、再就业等方面的纠纷,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 益;再就业服务,开发老年人的社会角色,拓展社会参与,如 吸收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或帮助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健康 老人发挥余热等。

其次,为了营造良好的社区活动空间,2001年6月“全 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正式启动(简称“星光计 划”),由国家民政部直接推动。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城市社区 的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的建设,如托老所、老年 活动室等各种老年服务机构以及对社区进行方便老年人的 无障碍建设。截至2004年6月,“星光计划”圆满结束,全国 城乡共新建和改建社区“星光老年之家”32490个,投入134, 85亿元。全国5902个街道建成老年福利设施的有4534个, 占全部街道的72.86%。

社区老年服务日益丰富和完善,逐渐成为系统化的社 会服务体系。但是社区老年服务在我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 段,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政府几乎包揽 了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事务,承担了直接从事社区服务 的职能。政府在社区老年服务的发展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背 负了极高的风险和成本,客观上抑制了社区居民和社会组 织的广泛参与。同时,社区老年服务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 行政色彩浓厚,其发展程度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在政府 重视地区投入大,社区老年服务发展得比较好,相反则比较 落后。其次,在服务内容和供给量上还存在缺口。相对于老 人们的实际需求而言,服务还有差距,突出体现在医疗保健 和康复护理上。再次,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据统计,1998 年全国110万个社区服务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0%, 专业管理人员仅为6%,实践中直接从事各种服务的人员主 要是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家庭主妇等。人员的素质 不高影响了服务质量。服务的功能也未能充分发挥。

二、实现社区老年服务的新发展

(一)理顺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 念和方法

首先,发展社区老年服务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但政府的 作用仅限于倡导、扶持和监督,即关注老年问题,倡导和发 起为老服务:提供足够的财政投入以及对服务质量进行检 查和监督。其次,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之下,社区要发挥主 体作用。一方面,群众参与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内在动力,要 形成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局面。开展社区范围内的自助与 互助服务。不依赖政府,不等待外援,即使是经济落后的地 区也可以结合本社区的现有资源和居民需要,开展不同层 次的自我服务项目。另一方面,社区老年服务要引入社会工 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在一定价值观指导 下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开展的助人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 工作的融合有利于社区服务朝着专业化、制度化的方向发 展。目前。国内部分城市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如上海市 民政局在社区服务机构中设置了专门的社会工作者岗位, 浦东新区也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做法。在社区老年服务 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专 业服务,具体如倡导、中介、咨询等服务。倡导就是社会工作 者通过评估老年人的社会需求,针对目前为老服务存在的 缺陷,倡导和设计各种必需和急需的服务项目,指导和帮助 社区建立服务组织和服务机制。中介服务是建立信息平台, 实现养老服务与养老需求的有机整合。使老年人能够及时 详细地了解关于服务项目的各种信息,合理地选择自己希 望得到的帮助和服务。咨询服务涉及面比较广,如医疗咨询 就是要告知目前的医疗状况,协助老年人寻求治疗方案、住 院方案。健康咨询是协助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各种 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为老人提供直接服务。 另外还有法律咨询以及情感咨询,等等。

(二)充实医疗卫生服务

在各种老年问题中,老年健康问题最为重要。由于肌体 的衰老,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的比率上升,2000年城市老 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67.3%。199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老 年人在60岁以后的寿命中有60%-80%的时间是在带有各 种慢性病的状态下度过的。慢性病的难愈性造成老年人对 医疗资源的持续消耗和对医疗护理服务的依赖,但是老年 人的收入水平低限制了其获得充分足够的医疗服务。据统 计,城市中有15.7%的老年人要由自己负担医疗费用。许多 老人由于经济困难该住院而未住院或是病未愈就出院, 1998年这样的老人占到了60.09%。规模日渐庞大的老年人 医疗和康复需求不可能完全由医院来承担。积极开拓社区 老年服务的医疗保健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 可有以下形式:

1 以医助养。由社区服务机构出面与社区附近的医疗机 构签署协议,医院定期选派医生和护理人员到社区为老人 提供健康咨询、检查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为老年人建立 健康档案,预防慢性病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

2 开设家庭病床。由卫生部门和政府部门合作培训合格 的家庭护理员,照顾因病卧床不起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以及为病危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3 开展社区护理互助。许多医护工作不一定要通过住院 或由医院的医护人员来执行。一些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完全 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人力资源优势,由社区培训的护理员 来承担。如由社区选派家庭护理员或由具有医护专业知识 的年轻老人来照顾老人等。

篇8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年护理; 健康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181-01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截止09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13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2.5亿。银色浪潮来势迅猛,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 2021~2040年将是我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1/4左右。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①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②呈现出“未富先老”。③高龄化趋势显著。④“空巢”老人迅速增加。⑤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

2 我国老年护理现状

2.1 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人到老年,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据统计,全国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达51.8%,北京市27.4%的老年人有视听或肢体残疾,20%的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帮助,5%的老年人生活需他人照料,老有所医的问题非常突出,老年群体渴望得到保健护理。

2.1.1 身体健康问题[3]。在影响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中,慢性病居于首位。主要有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恶性肿瘤。此外,前列腺肥大、便秘、老年痴呆、白内障等慢性非致死性疾病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4] [5] [6]。而对老人日常活动影响最大的前5位疾病是痴呆、失明、中风、关节炎和慢性肺部疾病[7]。

2.1.2 心理健康问题[3]。退休对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最大。老年人从几十年繁忙的工作到退休,这种社会角色的突然转变会使他们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产生孤独、失落、抑郁的情绪,表现为少言、沉默、多虑、多疑、心烦、怀旧、喜欢独处 。

2.1.3 社会健康问题[3]。主要包含了家庭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社交活动情况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愈加明显,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这些家庭不能向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支持与照顾,其物质和精神支持只能依赖于社会。

2.2 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卫生部曾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北京市实施“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可缓解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3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老年护理产生的影响。

2.3.1 护理人员的匮乏使老年护理面临严峻考验。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护患比例低,护理人员的减少与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增加,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照料护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具有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够照料护理老年人的人越来越少,这个矛盾极大制约了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使得老年护理成为社会卫生事业的一大难题,对老年护理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2.3.2 促进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老年人是家庭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均由家属照顾,所以家属的负担很重。因此,无论从老年人自身还是从照顾者方面来说,都急需来自医疗、社区等方面的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老人的健康状况及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率较高的依次为钟点工、社区医疗和家庭病床。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正在普及当中,开展的主要内容有①基础护理,如注射、换药。②康复护理,包括康复指导和康复锻炼。③心理护理。④健康宣教等。

2.3.3 护理教育开始适应人口老龄化对护理的要求。目前,我国护理专业高等教育已开设老年护理学,临床也正在积极研究、探讨和摸索老年护理经验,护理人员不但要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3 我国老年护理展望

3.1 人口老龄化为我国老年护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1.1 机遇。人口老龄化将为护理行业的发展创造日益良好的市场环境,也将促进护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和规范,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服务体系。必然对护理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改变现在的护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

3.1.2 挑战。加强护理管理,提高素质和竞争力。

3.2 大力发展护理教育,培养老年护理及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由于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大等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数量会更多,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护理保健服务需要,应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眼下老年护理工作还有一个“瘸腿”现象,护理人员多为女性,在照料男性老年人与重体力活上难免欠缺。所以应抓住机遇,找准培养方向,向社会输送紧缺护理人才。

3.3 “以人为本”,提供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提倡“服务第一、设施第一、技术第一” [2],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治疗和科学、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为适应老年病人的需要,老年护理事业应不断发展壮大,老年专科护理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为此,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延续生命,促进健康。

3.4 拓展社区护理。社区护理将为社区内每一个人、家庭和团体承担更多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康复指导,以及心理咨询、流行病学调研、传染病监控、卫生宣教等一系列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因地制宜,通过社区资源的优化机制,加上政府的专项资助和扶持,老年人家庭养老护理不再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便有了保证[8]。同时开展社区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与保持公众健康,并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大大降低社会医疗成本,节约医疗资源。

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呈现给了世界一份精彩,相信我国老年护理事业也将开创新的篇章,把高超的护理技术与温馨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之中,用双手迎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4):249.

[2] 覃桂成. 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J]. 护理学杂志,2002,17(4):318.

[3] 张娜,蒋银芬. 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护理,2006,12(15):15.

[4] 李增金,于普林,时秋宽,等.北京市部分地区城乡老年人便秘的现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0(1):1-2.

[5] 于普林,黄魏宁,郑宏,等.我国部分城市老年患病情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34-37.

[6] 郑宏,于普林,洪依舒,等.我国城乡老年人白内障的患病情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6):446-448.

篇9

一、“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面对国内外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应以国家有关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分类推进为原则,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积极拓展健康产业服务领域,拉伸健康产业链条,鼓励新型业态的发展,提升健康产业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符合内蒙古区情、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体制机制。

二、“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

(一)加强理论研究,科学规划健康产业

虽然健康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目前关于这一产业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较为薄弱,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发展模式可以直接应用。国内虽有许多地区已经摸索出发展健康产业的一些经验,但内蒙古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地理区域特征,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本地区的发展。因此,要想推进内蒙古健康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首先必须对这一产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掌握其特征和规律,同时加大对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经验的比较借鉴研究,再结合内蒙古地区健康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内蒙古健康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指引健康产业的发展。

(二)明晰产业构成,坚持分类推进原则

健康产业具有公共品和商品功能混合在一起的特有属性,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思想上辨析清楚健康产业与卫生计生事业的区别和联系,进而从理论上、思想上认识清楚其服务内容,如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基本健康服务、非基本健康服务中,哪些属于事业范畴,哪些属于产业范畴,哪些主要由政府主导提供,哪些主要由市场主导提供。在此基础上,树立不同部分采取不同发展政策的发展理念,建立不同部分实施不同推进政策的发展原则,即以分类推进原则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三)坚持市场驱动,统筹推进健康产业

1.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业平衡特色发展

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新医改以来,内蒙古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发展非常不平衡,民营医院看似遍地开花,但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承担的角色功能定位模糊,没有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其实力难与公立医院形成有效竞争。面对内蒙古健康产业市场的不断成熟,必须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服务的积极性、方向性上做更多的引导和探索,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特色的专科医疗服务和高端家庭医生服务,满足高收入群体的高端需求,以弥补公立医疗机构在这一服务领域的空缺。允许境外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我区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合作形式在我区设置医疗机构,特别是较为短缺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临终关怀医院等。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引进国内知名医疗机构来内蒙古办医,提高疑难重症医疗救治水平。统筹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提升蒙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引领作用,建设各具特色、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专科优势突出的国内知名蒙医医院和优秀蒙西医结合医院。加快各级蒙医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改善服务条件。做好蒙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支持蒙中医药临床科研基地建设。

2.培育和壮大健康养老产业链

积极探索有效的医养结合模式。老龄化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值且呈现出快速化、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和贫困化“五化”叠加的特点,这为今后养老产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未来,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特别是蒙医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将是一大趋势。我们必须建立资源共享、医养结合的理念,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老年公寓、涉老康复护理机构、疗养医院等养老服务综合机构,提供集养老与医疗保健为一体的护理养老服务,实现医养一体。

大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等,努力构建以提供中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心理关怀、蒙中医药保健等服务为主的老年健康护理服务体系。同时加强社区养老场所规范化建设,规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互助点的运营管理,扩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面。此外,还应结合我区区情探索农村养老模式和牧区养老模式,破解农村牧区老年人养老难题。

3.提升蒙医药产业发展水平

推进蒙医药制造企业发展壮大。完善蒙医药标准体系,支持其自主知识产权药品研发、制造和应用,支持蒙药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支持蒙药传统剂型改造升级。加大对蒙药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设现代蒙药产业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加大对蒙药行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提升蒙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自己的蒙名牌,重点打造蒙药的新形象。

全面发展蒙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积极发展蒙医医疗在预防保健特色中的优势,推动相关医疗机构开展蒙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宣传普及蒙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科学规范的蒙医保健知识及产品,推广科学有效的蒙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鼓励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蒙医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4.积极促进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业的发展

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全过程健康服务。丰富完善大型医院体检中心、独立体检机构、健康管理公司中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全方位健康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等服务,实现健康筛查、评估、干预和健康档案建立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规范行业服务标准和管理认证体系,重点培育和引进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机构,培育一批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企业。同时加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产业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健康物联网、健康云计算、智慧医疗、智慧健康管理等前沿健康科技产业。搭建现代健康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本地和远程相结合的健康信息管理,实现居民就医诊疗、健康服务的信息共享,大力引导健康管理服务向集约管理、分散经营、贴身服务、产业联合的方向发展。

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填补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因此,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势在必行。需要积极引导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人群覆盖面。同时使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得到更V泛的普及。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执业保险,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健康保险新形式,建立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多方筹资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促进老年健康护理服务发展。

5.壮大关联产业,拉伸健康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全民体育健身服务,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兴办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指导站点等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组织。积极发展体育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大力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兴办体育健康咨询、体质监测、锻炼指导和运动康复等经营服务实体。大力支持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鼓励发展适合其成长特点的体育健身服务。

推进面向蒙古国等相关国家的健康保健及医疗旅游服务基地建设。依托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蒙医药技术资源,吸引蒙古国及周边国家的人员来内蒙古进行蒙医中医治疗、预防及养生保健服务。同时发挥各盟市独特的生态、地热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矿泉泥美容、天然氧吧、温泉保健、蒙药中药药浴、沙疗等养生保健和运动休闲等旅游产品,依托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阿尔山市、克什克腾旗、敖汉旗、宁城县、苏尼特右旗、凉城县、鄂托克旗、东胜区、乌拉特前旗等地区打造健康养生旅游基地。

6.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破除人才流动障碍,促进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有序流动,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员开展多点执业。加大对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投入,支持区内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更多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剂师、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从业人员并不断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出台有关高端健康服务人才引进的配套保障政策,打造人才集聚的良好软硬件条件和环境,结合内蒙古区域特色,加快引进目前紧缺的高端医疗服务、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和重点行业、瓶颈行业紧缺急需的领军人才。建立与健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格认证培训、岗位培训、人才培养与考核评估等培训服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优化政策环境,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篇10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09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46 [本刊网址]http://

一、全面推进居冢养老服务工作

(一)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更新和补充。要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就要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延长老人生命的重要出路;居家养老服务是尊重老年人心理需求和情感的人性化选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和推进社会主义和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居家养老服务也是扩大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需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1.社会化方向发展。采取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并以“有偿优惠为主,政府购买为辅”,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支持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2.依托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以社区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基本单位,整合社区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队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

3.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经济和当地实际情况作出与当地经济水平和当地实际相适应的需求和人文环境,来稳步推进当地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循序渐进发展。

4.以人为本。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快捷、高质量、方便、人性化的服务。

(二)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

按照“以人为本、方便老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托社区、保障重点,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的原则,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着力打造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把居家养老服务的核心定位为家庭,依托社区的力量和专业化服务机构,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让每个老年人能够幸福、健康、平安的养老。

(三)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到2015年,在所有社区基本建立起多形式、广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不断充实、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管理不断规范、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协调发展的目标。

1.推广居家养老社区化服务模式。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多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和群体,为社区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2.建立居家养老多元化服务机制。由政府提供无偿服务,主要用于基本生活依靠政府救济(救助)的城区“三无老人”、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以及其他特殊困难老人;提倡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以及邻里乡亲为高龄、失能、贫困、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提供无偿、低偿服务。

3.提高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水平。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为有经济支付能力且有服务需求的各类老年人提供价廉优质的服务。

(四)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

1.服务对象。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持有当地户口,且居住在本辖区内的老年人。分为以下三种:

(1)无偿服务对象:年满70周岁,生活不能自理且在县区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五保老人和革命“五老”人员,经批准,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其无偿提供部分服务项目。

(2)低偿服务对象:年满70周岁,生活不能自理且在县区无子女照顾的低收入老人;年满80周岁,在县区无子女照顾的独居老人,经批准,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其低偿提供部分服务项目。

(3)有偿服务对象:有经济能力、有服务需求的老人,自费购买服务。

无偿服务对象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社区审核、公示,街道核准,报县区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备案。

2.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类。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送煤气、送粮油、配餐、送餐、管道疏通、家电维修、家庭陪护及家庭保姆介绍等服务。

(2)医疗保健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防治疾病、心理咨询、康复护理、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设针对老年人家庭病床等服务。

(3)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合法权益等服务。

(4)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健身活动场所、健身活动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5)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电大、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

(6)志愿服务类。以社区为依托,以志愿者、义工为骨干,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定期看望、电话问候、谈心交流、法律咨询、家政服务等公益。

3.服务方式

(1)个人购买服务。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居家老年人,以个人购买服务为主,提供收费。

(2)志愿结对服务。对本辖区内的独居、空巢、高龄、生活困难老人,开展志愿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志愿者、义工为老年人提供全年无偿的公益。

(3)政府购买服务。由县区级财政统一负担。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站)可以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拓展服务范围,适时开展有偿和低偿服务或志愿服务。

(五)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措施

1.完善制度,健全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

居家养老的骨干人员要包括从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社区协理员。在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支持和鼓励大中专院校学生、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要更多形式的来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义务服务、养老服务。建立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队伍、义工队伍与志愿者队伍,并逐步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制度模式来壮大为老年人服务的队伍。

成立县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部门的工作规划要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议程,并能够及时解决各类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由县区民政局、老龄办牵头,劳动保障、财政、卫生、文体旅游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建立让社会群众参与,社区力量支持,社区主导,各政府部门协调合作的运行机制。

培育好服务组织,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养老服务和各类NGO(教育服务机构、餐馆服务、文化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等机构赖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政府购买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购买的主要单位。必须是实力强、信誉好、质量优的社会服务机构。对主要内容以居家养老服务的新社会服务机构,要实行备案制度,门栏适当降低、登记程序要简化。要积极引导和培育各类型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并形成统一管理、辐射片区、经营连锁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2.统筹兼顾,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基本经费

县区政府在老年福利设施投入和老年事业经费安排时,将居家养老服务经费列入预算,根据县区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增加用于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补充的经费和购买居家服务的困难老人进行经费补助。

3.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1)县区财政部门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经费保障工作,监督和指导居家养老经费专款专用。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县区发改委应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列入其中。主动和积极的为居家养老服务向上申报居家养老服务配套建设等需要资金的项目。

(3)有关部门应配合县区老龄办,依托县区城市社区现有的信息平台,广泛的在社区建立针对老年人的救援活动、便捷服务和安全防控等多种服务方式,通过社区便民热线,实现送货、送餐、家政、理发、医疗等上门助老服务,指导有条件的社区提供应急救助服务,逐步建立与老年人沟通便捷、服务及时的信息化服务网络。

(4)有关部门要配合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多渠道的开发居家养老服务就业岗位,鼓励其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技能的培训再给以经费上的支持,并按照社会公益性岗位的比例配置居家养老服务的岗位,这样才能够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队伍。

(5)县区文体旅游局要积极扶持老年文化活动开展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要结合各街道和积极组织指导社区社区农家书院和社区文化站的建设,对老年人文化和精神生活进行充实和丰富并对有需要的老年人优先提供服务。同时,为了满足老年人能够更近、更方便的上老年人大学,要在社区规范社区老年大学。为了保障老年人能够更加健康的安度晚年,要建立健全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并对其进度进行有效的监督,积极做好对老年人的健身服务和健身指导工作。

(6)县区教育局、团县区委、妇联组织要大力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和敬老院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7)针对空巢老人、病残老人和高龄老人等这些老年特殊群体,县区民政局要对其定期巡查、上门服务等。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要采取的服务方式是上门服务对其进行生活照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室。

(8)县区司法部门要加大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执法和监督力度,切实维护老年人在赡养、财产、婚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享受到及时、便利、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