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篇1

当前,一些幼儿园在招生时,会以儿童学习知识的数量作为招生的重要招牌,以招揽人数。但是,这种方式是错误的,虽然它能增加幼儿园的收入,但却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有些家长和教师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往往只重视成绩的高低,忽略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这种做法只会让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一些幼儿园会开展所谓的特长教学,让学生学习英语、舞蹈以及画画的兴趣班,过多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幼儿的学习难度。更有甚者,在明知幼儿不愿意学习英语的情况下仍执意让他们学习,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心理压力,催生出幼儿的厌学情绪。当前,很多教师及家长都认为只有让幼儿打牢学习基础,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不会有太多的学习压力。这样的思想促使幼儿的课本知识难度和学习压力日益增加,各种计算题、唐诗宋词等均出现在了幼儿的课本中。这些知识已经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围和接受能力,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如有些幼儿园教师教授幼儿学习乘法,但是幼儿根本不能理解什么是乘法,又怎么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呢?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厌学情绪会进一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1.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管措施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健全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梳理幼儿园的教学用书以及所要学习的知识,并进行不定期抽查,严防幼儿园出现小学化倾向。一旦发现幼儿园不按照规定进行教学,教育部门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其次,教育部门应当引导幼儿园保持良好的教育状态,在教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家长是促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之一。很多家长认为在幼儿教育阶段,就应当让幼儿认识汉字、学会计算,这样幼儿在进入小学时就不会觉得学习内容太难,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学习压力,然而这种思想会加重幼儿的学习负担。因此,学校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方式,让家长的功利心远离幼儿教育。笔者认为,只有从家长着手,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了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幼儿的高压教学,还他们一个快乐、纯真的童年。

三、结语

篇2

办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04-02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村镇私立幼儿园办学规模呈逐年扩张趋势。从长远来看,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民办幼儿园在推动农村实现幼儿办学形式多元化、办学主体多样化、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应注意到其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切实认识农村私立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是探寻其良性发展的逻辑起点,深入探究并提出有效对策是保证农村幼儿教育实现健康运行的必由之路。

一、农村私立幼儿园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幼儿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到位

从总体上看,当前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对孩子接受教育的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幼儿入园率逐步提升。然而当前很多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私立幼儿教师还不能立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不能针对幼儿成长的特点正确地理解幼儿教育理念,亦即说,虽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在对幼儿教育本真内涵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偏差。这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很多教师把幼儿教育当成小学教育的“预科”,没有把幼儿的活动内容、生活安排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在一起,总是急于把算数和拼音等小学的教学内容教给这些幼儿。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发展。从幼儿发展的长远利益来讲,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在孩子日后成长的发展历程中埋下了一定的“心理隐患”。其次,一些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疏于幼儿教育理念的认知,把幼儿园变成了“保姆园”。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最大的责任是,只要幼儿身体不受到伤害,能吃饱喝足睡好,他们就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使命。毋庸置疑,以上教育理念忽视了对幼儿在品德、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培养,耽误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思维的启蒙,甚至在客观上给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教育带来一定的障碍。

(二)缺乏优质师资力量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师资与公办幼儿园的师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幼儿园开办者为了以最少的投资取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不仅在办学条件上从陋就简,而且在教师聘用上更是敷衍塞责。很多幼儿教师仅初中毕业,即使有少部分幼儿教师是高职毕业,也基本没参加过相关的幼儿教育教学培训,不懂幼儿教育理念,不具备从事幼儿教育的知识、技巧和能力。首先,在绝大多数农村私立幼儿园中,工作人员只有“教学”职责,长于“灌输式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了束缚和限制。在师资奇缺的乡村私立幼儿园,分工不细,“多面手”教师尤为珍贵。在“园主”的办园意识中也没有教养员和保育员之分,致使幼儿教育的保育职能被极度弱化。其次,教师既缺乏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有效渠道,不能有效地将幼儿的成长情况与幼儿园教学情况反映给家长,又不能及时妥善疏通幼儿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常常用带有否定语气的话语“批评”孩子,忽视了对儿童的正面教育。最后,幼儿教师流动性大,从客观上增加了农村私立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

(三)办园条件简陋

目前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办学条件虽然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由于资金缺乏和上级教育部门管理的不到位,农村私立幼儿园教育办学条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园教室建设不达标。确切地说,绝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都是直接用居民住宅改造而成,为了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办园者无限度招收幼儿入园,使本来就不宽敞的屋子变得及其拥挤,再加上窗户狭小,室内光线昏暗,空气污浊。有的房子虽然面积较大,但没安装楼梯护栏等安全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幼儿园配套生活设施不健全。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但当前很多农村私立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住宿、洗漱、保洁和消毒、防火等条件极差,尤其是上厕所成为一大安全隐患。最后,幼儿园的游戏和娱乐设施缺乏。农村很多私立幼儿园不仅活动场地狭小,而且各种教具、玩具、大型户外游戏器材极其缺乏,从而限制幼儿的活动空间,束缚了幼儿的天性。

(四)政府扶持和管理不到位

当前,我国在幼儿教育方面没有财政支出,义务教育体系又无力容纳幼儿教育的运作,致使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私立幼儿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农村的幼儿教育需求量很大。尽管这种以私立幼儿园为主的办园方式在客观上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当前农村的幼儿教育状态还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的自生自灭”状态,“园主”的办园理念与国家的幼儿教育政策还存在一定偏差,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办学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同时,办园思路不够清晰,发展规划不够精细,对幼儿教育政策和方针的理解不到位,幼儿教师的培训无从落实等。更有甚者,为了争夺幼儿生源,很多地方的私立幼儿园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实际上,当前政府在幼儿教育的管理和扶持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疏于对私立幼儿园的严格审批和管理,另一方面,政府对幼儿园在办园资金投入上无力倾斜。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地方政府往往不予重视,疏于监管,致使违规办园的现象愈演愈烈。

二、发展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对策与建议

(一)家长和办园者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应该说,在当前农村私立幼儿园中,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有效组织和发挥有限教育资源、实现幼儿教育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前提。因此,帮助家长和教师树立积极正面的幼儿教育理念成为推动农村幼儿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积极的幼儿教育理念是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所持有的正确的态度和信念,它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内化于教师和家长的一切行为意识当中。幼儿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应立足于在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幼儿持续、健康的发展,幼儿教育应当依托生活中各种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游戏来开启幼儿的智力,用人文情怀去关心和爱护孩子。总之,就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特别是私立幼儿教育的教育理念而言,既不能急于教授算数、写字、拼音等知识,也不应“只保不教”,因为这都忽视了对幼儿的启蒙教育。

(二)培育现任教师并引进优质幼儿教师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农村私立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是切实提升农村幼儿教育办学质量的客观需要,也是有效改善农村私立幼儿教育落后现状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能否保证农村幼儿教育师资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幼儿将来的身心发展,而且影响到未来农村教育的“续存状况”。一方面,针对农村私立幼儿园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应重视对现有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要尽力做到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办园者要在切实帮助现有幼儿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其对农村幼儿的关注和认同及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在培育现有幼儿教师的前提下,还应着力引进一些师范院校幼教专业毕业生,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进而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

目前,大多数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亟待完善。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按照既要符合农村经济条件的实际,又要符合安全、科学、实用的原则建设或改建农村幼儿园;既要保障幼儿园主体建设的安全,使采光、通风条件、人均使用比率等方面要达标,又要依据各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采购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用具。其次,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取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幼儿园的对口援助。应该说,在发达的信息时代,农村幼儿园,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幼儿园通过网络向全社会索求一定的所需要的帮助应该成为一种合理的教育帮扶方式。最后,农村幼儿园地处农村,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如各种小动物、农作物以及山河、森林等。幼儿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和身边的事物,从而增长幼儿的知识,开启幼儿的智慧。

(四)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私立幼儿园的扶持和管理

从根本上说,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和扶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因政府不能为绝大多数的幼儿教育提供配套的教育财政经费,致使当前农村的幼儿教育多为私立教育,近年农村私人办园的规模更是呈逐年加大的趋势。为发展好农村幼儿教育,笔者认为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严格开办幼儿园的行政审批制度。要在进行专项综合评审的基础上把好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和管理等项目质量关,对办园资质达标、教学质量较高的的幼儿园予以充分肯定和奖励或扶持,对不符合《民办园等级评估标准》的要责令整改或停办。其次,政府应在结合各地幼儿教育实际状况的前提下,帮助农村私立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好长期规划,并自始至终要负责监督、督促已成型的幼儿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鼓励广大幼儿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或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去支教。再次,各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幼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合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我国,幼儿教育办学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因此,政府应该加快对幼儿教育立法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向政府机构申请实施幼儿教育的国有化,逐步形成以公立幼儿园为主、私立幼儿园为辅的幼儿教育办学新局面,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资助问题,以促进多元化农村幼儿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的形成。

(责编 韦 欣)

参考文献:

[1]张永禄.江汉平原乡村私立幼儿园刍议[J].武当学刊,1995年第l期.

[2]宋卓雯.从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现状浅析与政府利益矛盾关系――以东明县镇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3期.

篇3

关键词 家长教师幼儿教育认识差异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幼儿因为父母要忙于工作,而被送到幼儿园进行全托或者其他形式的委托照顾,在经过或短或长的幼儿园教育之后,再接回家中,这样就形成了家长对幼儿教育问题上的认识,经过观察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并不关心,轻描淡写。家长因为繁忙的工作,精力有限,把孩子放在幼儿园进行教育,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根本就不注重有幼儿之间的交流,认为把孩子放在幼儿园自己就没有什么责任了,不关心幼儿在幼儿园的发展与变化,也不配合教师开展的活动,这样的方式,往往让幼儿感到被忽略。

第二,施加压力,方式粗暴。幼儿时期正是最体现心性的时候,小孩子往往表现得很活跃很调皮,但是家长并不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总是归结于捣蛋破坏,总是认为好孩子是不会有这样的做法的,并且因此用粗暴的语言吓唬幼儿,长此以往,孩子就再也不敢向自己愿意的方向发展了,直到最后把很多的创造力就此搁浅。

第三,仅仅重视知识,而忽略其他。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阶段,但是家长往往认为幼儿时期是为入学提前准备的最佳时期,对孩子的认字、学习拼音、英语、算数等知识技能的重视多余其它所有的方面,这样往往阻碍了孩子在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而且因为太过于重视学习,使孩子滋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影响了以后的学习生涯。

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对幼儿教育问题上的认识,通过对现代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育方式的探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幼儿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顾名思义,年龄是很小的,还很多方面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有太多不会和不懂的地方,在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中,教师的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生活好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这样可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习惯,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好的基础,也让孩子渐渐的成长起来。

第二,坚持知识技能教育与其他能力提高共重。在幼儿教师的认知中,并不仅仅关注幼儿习惯和自理能力的提高,还要对应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许多的幼儿园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外教老师教授英语,这样的方式为以后的入学提前准备和培养兴趣,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劳逸结合,能够使幼儿最大程度的学习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

第三,注重多方面的发展,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潜力。在教育学科方面,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拼音、算数和英语学科,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又开展了音乐、舞蹈、创新制作和其他相关的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如创造活动方面幼儿主要表现在游戏和艺术活动中,从这些学科上可以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等等。

通过以上家长与教师在幼儿教育问题上的认识分析,我们了解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在很多方面差异是存在于本质上的,要想让幼儿得到最好的教育,还是要家长和教师在他们的教育问题上的认识达成共识,这样不仅对于教育孩子有着很大的好处,同时也是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增进感情,以此获取双赢的结局。下面针对家长和教师两者在教育幼儿问题上的认识差异,提出下面几点调节和改善的方式方法,以便让幼儿获得最好的教育。

第一,开设家长学校机构,健全家长学校制度。多数家长对于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心理都是不正确的,仅仅只是为了方便了自己,根本不注重自身重视与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利害关系,所以设立这样的机构,可以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思想,同时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第二,互相交心。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只有跟幼儿具有有效的沟通时,才能够进一步进行下面的步骤,所以在面对幼儿时都应该要进行心的交流,这样能够最快的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第三,建立教师与家长互相沟通的制度。陶行知说过:“学校的教育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而建立好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是教育幼儿的最坚强的后盾,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和理解,就能更和谐的处理幼儿的教育问题认识差异,从而找到最佳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第四,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应切实开展一切有利于幼儿全方面发展的学科。虽说现在的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开了相关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学科,但是在确实实施时并不是都做得到,有些项目只是针对招生时提出来的摆设,并无实际行动,所以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只有落实了这个问题,才能使教育更上一层楼。

总之,人生中各个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孩子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人的表达能力、基本动作以及生活习惯和性格等这些基本能力,往往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在这一阶段,家庭和幼儿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知识的引导和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通过本文的列举,我们也发现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教育问题上存在着很多的认识差异,但是通过分析和探究,也相应的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让我们落实了这些改善方法,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缩短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教育问题上认识的差距,让两者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虞永平.试论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篇4

一、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吗?

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值得倡导与落实。然而现实中,当前仍有不少人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为此,在具体论述如何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之前有必要先澄清是否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这一前提性问题。盘点起来,当前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之观点主要有“不合时宜说”和“替代说”两种。

(一)目前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不合时宜吗?

现实中有不少人都认为,当前幼儿教育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很多,如幼儿教育公平问题、幼儿教育制度建设问题……这些才是目前幼儿教育亟待研究的问题,而幼儿教育史研究虽然必要,但现阶段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尚不合时宜。初看起来,“不合时宜”说似乎很有道理,毕竟现阶段幼儿教育还有很多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亟待研究,而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貌似真的不合时宜。其实,进行史学研究常常会遭遇是否合时宜这一困惑,就连科学史之父的萨顿都曾质疑过自己对科学进行史学研究是否合时宜,其在《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一书中曾如此这般问自己:“为什么要考察过去?为什么不让过去的事过去算了?为了前进,甚至只是为了生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有那么多实际问题需要立刻得到解决。”[1]是啊,现在有那么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为何要追溯过去呢?对此,或许有人会说:“未来模糊不清,现在沉重不堪;只有毫无生气的、完结了的过去才适合于思考。那些观察它的人活得比它长久——他们是它的产物及其征服者。因此,人们对历史的关注不足为奇。渴望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及渴望理解历史的进程,这些是人类共同的特征。”[2]然而,“关注过去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特性,这或许是真实的,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3]。那么我们为何要关注那些离我们如此悠远的过去呢?事实上,“不管进入历史的事实多么悠远,实际上它总是涉及现今需求和形势的历史,那些事实在当前形势下不断震颤”[4]。“只有借助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地理解现在。使人们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们增加掌握现在社会的能力,这就是历史的双重作用。”[5]具体来说,“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却不会完全消逝,它还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我们周围;如果了解了中国教育史,再看当今的教育问题,就会意识到在现实社会中随处都能看到历史的影子,而且有些还在起作用。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具有现实意义,这并不是说历史经验可以简单地移植或套用到现在,但认识到有些问题并非今日所独有,当有助于观察和理解现实问题”[6]。“通过对过去教育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思考和解决当代教育问题;有助于为现实教育改革的决策提供服务;有助于阐明现在和将来教育发展的可能趋势;有助于认识现存的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特点和相互影响的重要性。”[7]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教育史是教育理论的源泉,这是无可争议的。”[8]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史研究不管是对当前幼儿教育的理论建构还是现实践行都是十分重要、宝贵的,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非但不是不合时宜,反而是非常迫切和需要的。

(二)历史研究和学前教育史研究可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吗?

具体来说,关于历史研究是否可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这一问题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历史研究能否直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二是基于史学视角来审视幼儿教育是否可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对于前一个问题很好回答,我们都知道历史学是很少关注幼儿教育这些“小问题”的。实际上,不仅不关注似乎还有些不屑关注。纵使有极为少数的历史学家在其言谈著作中涉及那么一点点幼儿教育的问题与思考,那也仅仅只是基于个人经验或感觉的随意之谈,是十分不充分、不成系统的,故企图用历史研究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是行不通的。既然历史研究不能直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那么基于史学视角来审视幼儿教育能否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呢?对此,我们说这是不合适的,同时也是存在很大隐患的。幼儿教育与历史的联姻并非一种“1+1=2”的机械凑合,更不是把现行占统治地位或主流的史学理论看作是一种“既成的”、先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存在,一种具有普遍性、绝对性的原则应用于幼儿教育活动的结果。倘若诉诸史学视角审视幼儿教育,则史学是以外在于幼儿教育的状态进驻幼儿教育的,史学不是作为“幼儿教育问题”而出场,而是“为了”幼儿教育而被邀的,史学前来是为了“启蒙”幼儿教育,而不是“分享”。史学是高居于幼儿教育之上的,先知般的诱导者。这种高姿态割裂了与幼儿教育的血脉相连,史学的立场是空置的,导致人们容易采用一种“理论-应用”的思维模式来看这个问题,将历史视为高高在上的、完美的理论,而幼儿教育仅仅只是历史学的应用之域。幼儿教育史研究其实是幼儿教育和历史研究的有机组合,而不仅仅是基于历史来审视、考量幼儿教育的,历史高高在上,幼儿教育匍匐在地,如此以后,幼儿教育史研究将丧失其教育学立场,这是很糟糕的,不仅异化了幼儿教育史研究,同时亦异化了幼儿教育。综上可见,历史研究不可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那么,学前教育史研究可以替代幼儿教育史研究吗?对此我们的回答依然是否定的。虽然目前学前教育史体系较为完善,但当前学前教育史大多关注的是学前教育制度、学前教育思想这些较为宏大的话语体系,虽然其间已有关涉幼儿的,但毕竟还是很少、很不系统的,可以说幼儿教育史仅仅只是个脚注而已,故学前教育史研究依然替代不了幼儿教育史研究。

二、如何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工作?

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必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呢?这既是务实之举又是当务之急。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是个系统工程,限于篇幅在此将不系统阐述,仅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初步展开。

(一)明确幼儿教育史研究之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对象是开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倘若没有正确且明确的研究对象,就算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也往往事倍功半、徒劳无益,甚至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故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对于一项研究来说,生死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那么幼儿教育史研究之研究对象是什么呢?关于幼儿教育史研究对象这一问题,似乎无须多问,甚至有些明知故问,幼儿教育史研究研究什么?顾名思义肯定是研究历史上的幼儿教育问题了。这固然没错,但倘若就这么将幼儿教育史研究对象界定为历史上的幼儿教育,则不免简单、抽象。问题是研究的对象,但还仅仅只是一个抽象的结论而已。为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追问幼儿教育史研究到底都研究历史上幼儿教育的哪些问题。唯有如此具体的思考,方能把抽象的结论具体化,从而较为精准地回答幼儿教育史研究对象这一问题。一般来说,幼儿教育史研究主要研究历史上幼儿教育的事实性问题和价值性问题。具体来说,所谓历史上幼儿教育的事实性问题主要是指历史上幼儿教育的缘起、发展、演变以及性质样态等客观性问题,如幼儿教育是如何缘起的,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每个时期阶段的幼儿教育又有什么性质等等。而历史上幼儿教育的价值性问题主要关涉历史上诸种幼儿教育价值主张的竞争、排序问题,通过对历史上幼儿教育价值问题的关照,人们将能更为透彻地了解和把握历史上对幼儿教育所秉持的价值观。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上述两类问题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常常纠缠着共存于幼儿教育问题中的,只是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常常将其区分开来介绍而已。

(二)澄明幼儿教育史研究之研究价值

事物的价值是实然存在的,但价值的发掘与发挥却仰赖于人们主观上对其的了解与认识。并且,对于事物价值的描述,既是对其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性揭示与显露,同时亦是对现实中该价值彰显的一种可能性敞开与导向。“教育史研究的功用或价值是教育史学科的关键问题。它既涉及教育史研究作为一个专门学术领域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也关系到对教育史研究的目的、任务的认识,关系到对具体的研究方向和问题的确定、选择,关系到教育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9]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具有一种‘求价意志’(WilltoValue),是一种‘价值’动物。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打上了价值的烙印。从理论上说,人类不会去从事那些自己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对自己所从事活动的价值认识得越清晰、越深刻,就越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追求并最终实现活动的目的。“追求价值作为人们活动的一般目的,它直接规定和影响着活动的性质和方向。”[10]“价值对于活动的意义和力量还在于它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意志、情感,即强烈的活动意识。正确的和正义的价值目标反映在人的意识中,便产生了人们对价值目标的信念和渴求,强烈的渴求便形成意志、情感,使人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人们进行任何有目的的活动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动力的保持与丧失,不仅对活动的持续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关键时刻决定着活动的成败。”[11]教育史研究价值历来存在求真与致用之争,实质上,求真与致用二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统一且必须统一的。幼儿教育史研究既要求真又要致用,求真是致用之前提与基础,但求真往往以致用为旨归。所以在幼儿教育史研究中,我们要树立求真达于致用的幼儿教育史研究价值观。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主要是通过中外幼儿生活,地位和价值认识的变迁,幼儿教育发展过程的展示和幼儿生活场景的再现,幼儿教育规律的揭示和把握以及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揭示出中外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幼儿教育的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为现实中国幼儿教育理论建构和实践提供历史资料和启示。

(三)在坚守叙事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幼儿教育问题研究

任何一门科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除了必须十分明确并坚持它的研究对象外,还必须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两方面缺一不可。只讲方法而不讲对象,就可能南辕北辙,相去愈远;只讲对象而不讲究方法,就无异于海市蜃楼,望洋兴叹!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研究方法来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呢?“叙事原是历史著作最早形式中的常用模式之一(如修昔底德、波里比乌斯、李维、塔西佗的著作)。”[12]“叙事乃历史本身所固有的。”[13]“所有历史都有不可化约的叙事元素”[14]。叙事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而“长期以来,受史学传统的影响,教育史研究主要是叙事研究。叙事研究被看作教育史研究的基本功和主要的研究方法”[15]。那么教育史中是如何开展叙事研究的呢?所谓的叙事研究主要强调教育史研究要如实地描述过去的教育实践,尽可能全面、客观、详尽地将教育史叙事清楚。事件是怎么缘起、发展的,又是如何结束的。可以说叙事研究是比较重视教育事件的分期、时段以及发展演变的。公允地说,叙事研究之于教育史研究是十分必要、重要的,教育史研究的求真价值也主要源于叙事研究。但这种研究方式在效力于求真的同时无益于致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致用。为此,教育史研究方法有必要进一步丰富与创新,恰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斌贤教授强调的那样:“教育史学科要不断地发挥它的固有的社会作用。在研究方法上,也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与时代共同发展”[16]。为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诉诸问题研究来开展教育史研究。这里提出通过问题研究来开展教育史研究绝非随意,其也有学理上的考量与因循。比如在历史学研究中,法国年鉴派学者(主要以费弗尔和布洛克为代表)就提出:“传统史学只是叙述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这种史学毫无益处。‘历史只有从叙述的变为解释的,它才能成为一种科学’”。因此,他们认为“历史学家必须提出问题,必须用对问题的分析来取代对事实的平铺直叙”。[17]当然,这里提出要在教育史研究中积极开展问题研究并不是说不要先前的叙事研究了,对叙事研究简单否定、扬弃了,而是说我们要在坚守叙事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史的问题研究,以期对彰显教育史研究的致用价值有所裨益。故在幼儿教育史研究中,我们要在坚守叙事研究这一传统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幼儿教育史问题研究。

(四)现实中开展幼儿教育史研究工作需要注意的常见问题

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 问题 解决对策

前言:现如今我国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普遍呈现“小学化”状态,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发展,还束缚了幼儿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早的使幼儿被套上了应试教育的“牢笼”,严重阻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错误的根本原因就是对于幼儿教育的过于重视,使幼儿过早了接触了其年龄段不应该接触的知识和事情,这对幼儿的成长是百害无一利。

一、幼儿教育中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难易度掌握不好

现如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思想,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如果幼儿不能拓展知识面,那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现如今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都过于复杂,教学内容早已经超过了幼儿理解水平,这样只会使幼儿教育效果止步不前,甚至还会降低教学效果。

(二)教学形式大多是课堂教学

现如今幼儿教育的形式大多数都是课堂教学,教师站在讲台上说的口干舌燥,但是幼儿却因为贪玩或者好奇等心理特点出现溜号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幼儿无论是身心还是心态都没有一个成熟的学习状态,过于枯燥的课堂教学只会使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还会使幼儿厌恶学习,厌恶听课。

(三)家庭作业过多

我国的家庭作业一直都是教育的传统,中学生的家庭作业过多还可以理解,毕竟中学是比较重要的教学阶段,但是幼儿的家庭作业却也很多,作业量一般情况下都是与小学家庭作业看齐,这对于幼儿的知识程度来说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家庭作业过多也会导致幼儿对于学习更多的看成一个任务,而不是兴趣。

(四)过早开发幼儿特长

现如今大部分幼儿在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学习计划后,家长还要以发展幼儿特长为理由,带着幼儿学习各种各样的课程,却从来都没有想过幼儿是否想要这些特长。幼儿本身的学习任务量就已经过多,还要挤出时间学习其他课程,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程度上的阻碍[1]。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影响

(一)束缚幼儿的创造力

现如今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已经是平常之事,但是这种教学理念本身就是错误的。幼儿本身年龄都只是在3到6岁之间,身心和思想都不够成熟,过早的让幼儿接触不在幼儿理解范围内的知识或事物,会舒服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幼儿最终成为应试教育和中国式教育的牺牲品。

(二)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小学化最初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提前掌握一些全新的知识,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最终的结果却是使幼儿对于学习彻底失去兴趣,因为枯燥乏味的知识在幼儿看来难易度过大,使幼儿对学习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从而厌恶学习,大大降低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阻碍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最初的目的是使幼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事与愿违,幼儿教育小学化最终的结果就是阻碍了幼儿个性发展。幼儿过早的接触了不在自身理解范围内的知识,过早的使幼儿背上了应试教育的“枷锁”,使幼儿逐渐变成一个孩子会读书的“书呆子”,极大程度上的阻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2]。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开展相关关爱幼儿健康成长活动

如果想从根本解决幼儿教学小学化的问题,那就 必须从根本上入手,将学校和家长的错误观念进行相应的转变,只有学校和家长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才能从根上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彻底解决。相关教育部门要积极的开展关爱幼儿健康成长的相关活动,使学校和家长能够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得到改善。

(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关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学校的教育计划过于提前,在教学内容上的控制也不够,所以要完善相关教育管理制度,制定适合幼儿的教育计划,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在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时,一定要要以幼儿的思想角度为出发点进行完善和制定,才能保证教育管理制度更好适合幼儿教育。

(三)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

通过完善的教学计划,就可以根据完善的教育计划进行制定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够适合幼儿的自身发展,在不阻碍幼儿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前提下,将知识传递给幼儿,使幼儿能够更好的接受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上的保留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还能使幼儿对于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发展[3]。

结束语:幼儿的成长需要的是循序渐进,但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认为如果幼儿不提前学习其他课程,那么就会输在了起跑线上,其实并不然。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其独有的成长过程和轨迹,过早的给幼儿灌输超越幼儿理解能力的知识和事物,只会禁锢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与“揠苗助长”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只有建立适合幼儿教育的体系,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才能使幼儿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璐.我国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篇6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教师

幼儿教育相当于建高楼大厦的基础阶段,在幼儿教育阶段打下牢固的基础至关重要。可是有些农村的幼儿园师资力量弱、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管理小学化,这些问题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因此,农村的幼儿教育亟待加强。

一、师资力量弱

大多数教师不适应幼儿教育,严重缺乏专业教师,农村的幼儿教师很多都不是幼儿教育专业的,他们是布局调整后由原来任教的小学教师留下做幼儿园的教师。以某中心校的幼儿教师情况为例:全中心校14所幼儿园,只有中心小学所属的幼儿园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有五所幼儿园的教师都五十多岁了,其中还有两位临近退休,尽管他们很敬业、教小学生教得很好,但是教幼儿还是缺乏经验,还有六所幼儿园的教师是临时代课教师,她们中多数是初中学历。这些教师尽管有责任心,竭尽全力去做好教学工作,毕竟没有适合幼儿特点的基本功,舞蹈、唱歌、美术等教学还得借助播放光盘来完成。

二、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经费保障机制使义务教育得到了根本的保证。但农村幼儿园投入资金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多数幼儿园的桌椅不合格,虽说不是凳是土墩子,桌是泥台子了,但还是普通班的桌椅。活动用的设备仅有几根跳绳而已。要加大农村幼教的投资扶持力度,健全农村幼儿园的各种教育、保育和游戏活动的基础设施,为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丰裕的物质保障。此外,还要在保证幼儿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统筹规划,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农村的幼儿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

因为现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他们是从事小学教育十几年,或是几十年的小学教师,受此影响,农村幼儿园只注重语言、数学的教学,忽略艺术与科学方面教学现象极为普遍。识字课、数学课上得多,有的在幼儿园里就学了几百个汉字,能做十以内的加减法,有的还会连加连减。

篇7

一、用“打比方”理解规律

各物理量间的因果关系要求叙述物理规律时各词语间存在先后顺序。比如:光的反射定律在叙述时要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疑惑为什么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我反问:“你妈长的像你吗?”学生在大笑之后领悟到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认为既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那么电阻肯定与电流成反比。我用一个实例比喻让学生恍然大悟电流、电阻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我说:“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我吃猪肉的次数愈来愈少了”能否说“随着我吃猪肉的次数愈来愈少猪肉的价格愈来愈贵”?听完这个比喻,学生明白了电流和电阻间的关系是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电流。

二、用“打比方”区分概念

物理学中有些概念学生难以区分,搞不懂它们间的关系。学习额定电压时学生难以理解,认为实际电压总是等于额定电压。我用吃饭定量进行比喻,我问:“正常情况下你一顿饭吃几个馒头?你每顿饭都吃这些个吗?”学生稍加思索即可明白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区别。

三、用“打比方”理解概念

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以理解,如果我们用生活中的实例将其比喻的更加生动、形象,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如:学习能量的概念,学生错误地认为“一个物体有能量,这个物体就一定做功”,我对学生说:“我们两个一起去吃饭,你特有钱,这顿饭你一定出钱请我吗?”学生在玩笑中领悟了“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做功”的道理。

中学生认为物理之所以难学,就是因为物理太抽象。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以形象论抽象。这就要求物理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方法。为此,适当地引用一些打比方的方法,处理的恰到好处,才会教之得法、受益匪浅。

关于幼儿教育的几点心得

周金玲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应付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所以幼儿教育的质量是决定人生命运和幸福的大事。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经常处在“独一个”的特殊环境,家长往往对其纵惯娇宠,使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因此产生“不合群”“不关心别人”“有独占欲”等缺点。所以,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鼓励;引导;沟通;表扬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有目的的活动都属幼儿教育。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对幼儿教育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针对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较多的情况,对适合他们的幼儿教育有了自己的心得。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使父母掌握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则要让幼儿更多地在集体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

例如: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他们观察各种树木、花草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有的树叶落下来像小船”、“松树尖顶看上去像一顶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在一日生活中,如:户外活动、谈话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益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语言。

二、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的游戏往往很受孩子们喜爱,在其中巧妙的设置比赛项目,则是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1 记忆游戏

一个小朋友先说:“昨天,我去动物园看见一只老虎。”第二个小朋友接着说:“昨天,我去动物园看见一只老虎和一条蛇。”第三个要重复前两人说的再加上一个新的动物。越到后面就要记越多的动物名。小朋友需要全神贯注听别人说话,才能记住每一个动物名(可以把动物换成其他名词。如食物等。明天我们去野餐,我要带……)。

2 增强形象思维游戏

教师说一个名词,然后小朋友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名词:

“花”——“红”(各种颜色)、芳香(臭)、漂亮(丑)、小(大)等;

“蜜蜂”——小、勤快、嗡嗡叫的、美丽等;

“猪”——肥、懒、粉红色、笨(聪明)等。

这个游戏对幼儿语言表达有很大帮助,有些小朋友日后写文章写得形象、生动,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善于观察。

三、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

我们有时了解到不少幼儿在校听话,小朋友有困难也会积极帮助,可回到家中却不是这样,谁说话都不听,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有一次,一个叫圆圆的小朋友的家长反映了这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就给小朋友们讲了一个《美丽的大公鸡》的故事,讲完后让小朋友分角色表演,然后极力让小朋友发言,谈谈自己喜欢故事里的小虫、大公鸡,还是小母鸡……正当大家讨论激烈的时候,平时最活跃的圆圆慢腾腾地站起来,她不高兴地说:“我没有大公鸡做得好,在家里我总是争着抢着吃好吃的东西,指挥爸爸妈妈搬凳子、摆玩具。围着我转,有时候还让他们生气,这样做不对,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小圆圆的自我检讨赢得了所有小朋友的掌声,这样一来,幼儿不仅在学校知道帮助别人,在家里也能体谅父母、尊敬长辈了。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四、善于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幼儿

篇8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构建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身份的构建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需要一个日常的情景氛围,有专业的引领,也要有团队的归属感,这时的幼儿教师才能对自我的身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学习共同体正好为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构建提供了这样一个脉络平台,让幼儿教师能够在自由、宽松、民主的氛围中,深入与其他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促进幼儿教师主动获取专业发展所需,最终促成其在学习共同体中对自身专业身份的构建。

一、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内涵

“身份”作为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一个复杂而模糊的词汇,但是却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一般而言,身份是人们对“某人是谁”的理解,是人所赋予自己的以及被别人所赋予的各种意义。

在幼儿教育领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既定的事实,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也是其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并且试图回答的问题。目前,在幼儿园教育发展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形成、特征等方面作了很多研究。如蒂克尔(Tickle,2000)认为,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指他人对幼儿教师的理解和期待、幼儿教师本人基于其实践经历和个人背景认为在专业工作和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综上所述,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指的是幼儿教师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表征其在幼儿教师同行、该领域专业教师、职前教师、中小学教师等形成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自我特征的符号系统,其表征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实践领域、实践方式和生存状态,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特定制度规范和专业文化。

因此,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所表征的这套符号系统将幼儿教师与律师、医生、工程师等专业工作者区别开来,对“我是一名怎样的幼儿教师”、“我对幼儿教育领域教学的信念是什么”等问题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学习共同体对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构建的价值

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构建是一个由初步的认知了解走向认可接纳,并最终将幼儿教育教学观念付诸于教学实践的过程。幼儿教师对于自身专业身份的客观感知和理解,是对其专业实践的引导和指向,会受到诸如教育环境、教师个人的教育动机和理念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因此,需要为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构建提供一个日常的情景氛围,除了有专业的引领之外,还要让其有团队的归属感,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教师对自我的身份有一个较准确的定位。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幼儿教师自发组织,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根本宗旨,积极探寻各种自主学习形式,注意成员之间的社会确认与经验资源共享,实现互促共进的教师学习型组织。正是学习共同体这个平台的搭建,让幼儿教师能够在真实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归属感,让其主动获取专业发展所需,最终促进专业身份的构建。

学习共同体对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构建的价值具体体现在:首先,学习共同体是不同级别的一线幼儿教师、教育专家们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对象,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而聚集在一个平台上共事,对幼儿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和整合,展现出一种民主、和谐和进取的学习氛围,从而构建一种安全自由、畅所欲言的心理环境,为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构建创造了条件;其次,学习共同体有着丰富的合作形式,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可以促进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深入,对其自身专业身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激发其专业自主发展的主体性,让其在日常的教学探讨氛围中构建自身的专业身份;最后,在学习共同体中,幼儿教师能够在自在轻松的氛围中做到真正的融入,并与身边的同事共同合作、分享经验,这有利于挖掘和共享幼儿教师群体的资源,并且在遇到问题时能和大家及时沟通,在培养幼儿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同时不断促进其个人主体意识的提升,使其对专业身份的内涵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促使其主动构建专业身份。

三、学习共同体中。

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构建的现实困境

虽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实践的必然趋势,并且大家对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构建在学习共同体中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幼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大家对其自身专业身份的认识往往较为困难。在学习共同体中,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现实困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权力

1996年教育部实行《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基于此,许多幼儿园园长为了加强对幼儿园的掌控,将各种大小权力集于一身。并且,很多幼儿园的管理者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完全视为幼儿教师自己的事情,认为其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以及自我专业身份的构建都应该是自己主动去思考和规划的。基于此理念,管理者们并没有建立系统科学的支持系统来帮助幼儿教师促进其专业发展,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专业发展的权力。因此,即使学习共同体成立了,幼儿教师也很难克服消极、被动的惯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很难激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共同体的热情和激情,最终会影响自己在学习共同体中对自身专业身份的深层次认识,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困惑。

2.缺乏同事问的协作,难以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长期以来,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间为了职称、工资的晋升与评定,同事之间有着许多隐形的隔阂,使得他们之间的相处往往是竞争大于协作,彼此间缺乏经常性的信息和情感交流,甚至会出现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冷漠。因此,“关起教室门来上课”是我国幼儿教育中极其普遍的现象,幼儿教师这种“自给自足”、“单打独斗”、“个体户”式的教学方式具有“专业个人主义倾向”。受此影响,一些幼儿教师为了保存自身的竞争实力和优势,在学习共同体中交流、探讨时不愿意将自己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分享与他人。长此以往,即使学习共同体中的幼儿教师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和愿景,但是基于同事间竞争的压力,他们便会减少交流、协作的机会,从而难以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阻碍其在团队中的专业发展,最终会导致其在认识自身专业身份时产生困惑。

3.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幼儿教师对专业身份意识易感到迷茫

赫舍尔曾经说过,人是因为他自身不记得“人是谁”这个问题,忽略了对自己专业身份的确定,忽视了人的确实存在,而享有不确实的身份。虽然幼儿教师是基于幼儿教育教学的共同目标和愿景而组建成学习共同体,但是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幼儿教育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这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其对专业身份意识的迷茫。此外,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长期受到诸如国家或者各级教育部门的规则、制度的限定,这些外在压力一味强调“幼儿教师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做”,使得幼儿教师往往都是循规蹈矩遵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办事,其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磨灭殆尽,如此便很难让其对专业身份进行深层次的认识,也难以调动其参与学习共同体中幼儿教师之间交流、探讨的热情,影响其深刻意识到自身的专业发展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其积极主动构建专业身份的意识。

四、基于学习共同体视角。

幼儿教师专业身份构建的策略

学习共同体为幼儿教师提供了罗森伯格“温馨圈子”式的平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展现与建构,而这个“圈子”不仅要拥有丰富、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与幼儿教师实践密切结合的内在执行力,才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因此,基于学习共同体,可以对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构建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有效授权,提升其专业身份的意识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受到国家以及各级教育部门专业发展权力的限制,他们都是按照上级规定的“幼儿教师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应该怎样发展”而进行专业发展方面的学习,并没有具体分析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不能调动其参与学习共同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让其深刻认识到专业身份对其自身的重要性。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遵循“以教师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应该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有效授权,提升幼儿教师的能力感,使其感受到学习共同体中领导对其的重视,从而增强其团队协作的意愿,促进其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分享其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而且还能提升其专业发展的活力和专业身份的意识。

2.营造幼儿教师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激发其专业学习的热情

幼儿教师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力和优势,同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竞争,因而大部分幼儿教师会很难在学习共同体中做到与其他教师相互间的交流与探讨。因此,在学习共同体中,应该强调民主化的管理,让幼儿教师能够真正参与到专业发展的决策中去,将自己在幼儿教育教学专业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分享出来。此外,为了改善幼儿教师之间相互敌对的局面,淡化他们之间的竞争意识,还应该建立幼儿教师激励机制,如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评价制度等,适度的提升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满足其成就感,从而在学习共同体中营造出合作、协同和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让幼儿教师能够在这种氛围中做到真正的融入、平等的对话,与身边的同事共同合作、分享经验,从而激发其专业学习的热情,推动其专业素质的不断发展,最终促进其专业身份的构建。

3.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引领模式,提高其自身的专业化基础

以往,幼儿园之间以及幼儿教师之间由于竞争的原因,经常都是“关起门来搞教育”。这种闭门造车的幼儿教育专业发展模式使大部分幼儿教师并不具备扎实的专业化理论基础,也使得不同幼儿园各自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专业发展模式,导致幼儿教师之间的专业化基础、理念和实践的步伐不一致。因此,在学习共同体中,应鼓励具有丰富幼儿教育专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幼儿教师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此来促进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主动邀请幼儿教育专家、名师、教研员等对学习共同体中的幼儿教师进行授课、解答疑难问题,以外在的强大力量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让其认识到专业化身份对自身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幼儿教师能够在多媒体资料共享的平台中加强自身的专业化理论学习。这一系列的专业引领模式,会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幼儿教师专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提升其幼儿教育的专业化基础,增强其自身专业身份构建的信心。

4.变革幼儿教师实践知识共享机制,提升其专业身份的认同感

篇9

关键词:有效教学 幸福课堂 幼儿教育学

构建幸福课堂离不开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获得成功或表现俱佳的教学行为。[1]实施有效教学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幸福课堂的根本途径。幸福课堂是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课堂,是快乐而开放的课堂,是求实创新的课堂。幸福课堂是教师教学的理想境界。它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能焕发出蓬蓬勃勃、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2]如何通过实施有效教学构建幸福课堂呢?现结合中职《幼儿教育学》学科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树立“幸福课堂幸福人生”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思想内核。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中职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职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是追求高升学率,而是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幸福人生负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站在“为莘莘学子终生发展奠基”的高度,又要立足当前的现实状况去实施教学;既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幼儿教育学》,又要让自己幸福地工作,在努力创建幸福课堂的同时享受幸福人生。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幼儿教育学是中职幼教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对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幼儿师资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是,在刚接触教材之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把它当专业课看待。为了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种,我不仅让学生了解城市幼儿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差距,还把永川区举办第五届、第六届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文件精神传达给学生。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六届大赛增加了我的教育观、教育案例、教育理论知识答辩项目,认识到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不仅仅是会唱、会跳、会弹、会画,还要具有比较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不管是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还是我的教育观,都与幼儿教育学理论息息相关。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对自己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成败得失作细致的剖析,深化学生对幼儿教育学的学习和认识。许多学生感悟道:“学习幼儿教育学能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学好幼儿教育学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凡是课堂教学,无论成效如何,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但是,只有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所产生的场效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为了使课堂气氛和谐,我十分注意自己说话时的语气、语调、面部表情和沟通的方式,尽力维护学生的尊严,不去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以免激起她们的逆反心理;而且努力做到情绪饱满、信心十足,不失师者风范,不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挖苦、讽刺、羞辱学生,不用轻蔑的眼光打量学生,即使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也能心平气和、理智地对待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感、愉悦感。

2、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1)活用教材。用好教材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教师通过研读教材,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吃透教材的知识点后,可采用增加、删减、整合、分解等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合理地对知识进行拓展和重组。如,现行《幼儿教育学》增加了“婴儿教育”这一章,编排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之后。假使按教材编排顺序教学,就存在着“幼儿教育-婴儿教育-幼儿教育”的断裂现象,不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我在教学时,就把婴儿教育提前到第一章进行教学。又如,“保教结合”、“一日生活活动”在幼儿园教育和婴儿教育中均有所涉及。我将之整合,,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仅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区分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不同之处,还加深了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这一规律的理解。

(2)活用教法。幼教专业全是女生,她们喜欢鲜活的课堂教学。我就充分发挥她们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长,将游戏、讨论、表演、案例、多媒体辅助教学等能深入浅出、活化知识的方法,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如,在教学“教师与幼儿沟通”时,我采用了表演法,让学生自由选择搭档,一个扮演幼儿,一个扮演老师,进行反复的模拟演练后,再做汇报表演和现场点评,学生受益匪浅。在讲授“一日生活活动”时,我指导学生把教材对幼儿的一日活动要求,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呈现出来,学生易学易懂。在讲授幼儿园教学活动、环境创设等学生难以理解、难以产生想象的内容时,我就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字、图象、动画、声音融为一体,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3)讲透概念。概念是知识的基本单元,概念教学是知识教学的基础。[3]讲透概念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概念,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应用这个概念,解决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幼儿教育学是一门集教育基础理论和幼儿教育应用理论为一体的综合理论课程。只有老师讲透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学生才能弄懂幼儿教育涉及到的二级概念。如,在讲解“广义教育”的概念时,我先问学生受了多少年教育,以前受过哪些教育,正在接受什么教育?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引导学生对身边各行各业的活动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教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紧接着让学生给教育下定义。再讲中国古代对“教”和“育”的分析以及西方教育词源的分析,学生初步了解到教育是一种活动。随后,我又问:“动物也有教育吗?”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动物的代际经验传递活动与人类经验传递活动的异同,明白了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此时我又进一步追问:“教育活动与农民种庄稼有何不同?”然后结合案例,分析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进而得出广义教育的概念。学生理解了广义教育的概念后,再学习狭义教育、幼儿教育和婴儿教育的概念,就是顺藤摸瓜,轻而易举的事了。

3、有效利用课外教学资源

幼儿园体育、科学、美术、语言等学科教材教法都是中职幼教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我不但利用教材教法中的资源,帮助学生把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具体化,而且与这些课程的执教老师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将幼儿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和试讲中去,提高教学技能,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学生实习期间,我通过蹲点、电话咨询、Q聊等方式加强学生教育实践指导,培养学生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抓住机会,多向幼儿园的实习指导教师请教,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另外,我还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利用网络、图书了解当前幼儿教育取得的新成果,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幼儿教育理论、用幼儿教育理论的意识,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

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课堂成为幸福的载体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内心体验,是正向心理状态的持续。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够更多地体会到幸福。然而,失败的学习经历,缺位的家庭教育以及片面的人才价值观,让中职生更多地体验到痛苦、焦虑、忧郁、自卑等负性情绪,有的甚至形成了难以抹灭的心理阴影,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定位近乎灰色。幼教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样如此,有时还伴有无名的情绪低落感。这让学生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为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如,教授“幼儿教师”这一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剖析自我,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态度。在讲授积极性原则时,我针对学生当前的情绪状态,开展了“情绪管理”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破解情绪密码,掌握调节情绪的法宝,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为幸福人生添砖加瓦。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追求有效教学无止境,构建幸福课堂暖人心。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P131。

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感渗透;幼儿情感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3-0074-01

教育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而幼儿教育以其特殊性一直被整个社会所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进行着不断变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可见幼儿教育中的情感渗透占主要地位,应该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情感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情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能促进学生在更加积极乐观的情绪下健康成长。但是,当前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却与情感渗透的初衷相违,在教学方式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超前教育问题严重,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学校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一、幼儿教育中的情感渗透存在的问题

1. 家长不能充分认识到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幼儿教育也得到了很大变革。但是,很多人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或认识不足。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农村的家长,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知识能力方面,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则关注很少,这是典型的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家长对孩子情感方面的忽视主要来自于社会的压力和望子成龙的希望,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影响将来的学习和就业。而这种片面的家庭教育观,正在剥夺着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影响着将来的学习与生活。

2. 幼儿教育中的超前教育现象严重

幼儿园教育阶段在整个学生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接触更多的知识,赢在起跑线上。而有的幼儿园为了招揽生源,迎合家长的口味,打出了双语教学等口号,甚至有的幼儿班开始教授小学课程,要求幼儿园学生大量学习英语知识,由此出现了目前非常严重的超前教育现象。

3. 幼儿教育中对学生过于严厉

幼儿教育的教育对象都是3岁~5岁的小孩子,他们的智力发育和自控能力并不像初中生等其他阶段的学生那样强,做一些小动作,习惯追逐打闹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作为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要细心引导,而不能过于严厉地苛责。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采取非常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幼儿园学生像小学生一样,专心听讲、少动、不说话,甚至课间都不得嬉戏打闹。这种违背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不仅不快乐,还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幼儿教育中情感渗透的建议

1. 开展多种形式的开放教育,了解情感渗透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情感渗透,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家庭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情感渗透首要的就是要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首先,幼儿园要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情感教育讲座等,家长可以通过专家的讲座,了解更多的情感教育意义。其次,幼儿园应该开设定期的家长参观日,让家长亲自到幼儿园感受情感教育的氛围和它带给学生的快乐,亲身感受情感教育的意义。最后,幼儿园要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有利的机会和平台,让家长有机会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加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情感渗透的重要性。总之,家长在情感渗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突破传统教育体制的重要部分。

2. 根据幼儿身心健康要求,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情感目标

针对目前超前教育给幼儿的身心健康状况造成的负面影响,人们应该意识到对幼儿进行小学课程教学的不合理性,也要意识到,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健康特点,制定合理、科学、健康的课程的紧迫性。首先,每个学校都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课程,抵制过度超前课程的出现。其次,幼儿教育课程中应该将情感渗透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内,充分体现出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和谐氛围。最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深度贯彻情感教育方针,对教学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做好教学反思。学校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平台,只有学校重视情感渗透,才能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3.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思想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有其自身的性格特点。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将对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幼儿身上,从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并为他们创设自主表达的机会,让其充分发挥天性,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情感渗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人们应该认识到幼儿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联合起来,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