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18 17:3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服务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山东滨州阳信县翟王镇卫生院,山东滨州 251808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服务开展过程中“治未病”理念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开展现状,并以“治未病”理念提出具体的具体的运作机制。结果 以“治未病”理念为基础 实施健康管理服务能够有效缓解疾病危险性,将医疗费用降低,促进患者的康复、养生、保健和预防。结论 在现代化健康管理服务开展过程中渗透“治未病”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关键。
[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健康管理服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005-02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
ZHANG Jing
Shandong Binzhou Yangxin County Zhai Wang Zhen health center,Shandong 2518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the "disease" concep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to carry out the status quo, and the "disease" concept put forward specific specific operational mechanisms.Results "Disease" concept as a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disease risk, will reduce health care costs 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health, health care and prevention.Conclusion Penetration in the modern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to carry out the process of the "disease" concept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is key to enhancing human health.
[Key words] Treating disease concept;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Status quo;Countermeasure
治未病理念就是对人们的行动和实践进行科学有效指导,进而达到健康水平的方法,该理念的根本就是通过有效的养生。保健和预防手段来治疗和预防疾病,同时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体涉及到了病后防复、既病防变和未病先防这几个方面。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认知度的提升,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健康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所凸显的是创新,与传统的医学服务模式差异性显著,而治未病理论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理论,主要是对预防进行了强调,有助于医疗费用的降低、医疗供需平衡的改善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是当前不可或缺的医疗服务模式,而整合治未病理念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则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1]。
1 临床资料
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了解情况,并将相关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管理服务开展现状
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社会认同度、社会认知度、服务模式、工作运行机制、专业技术队伍上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已经在部分省市开展区域性试点工作,但是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较之下,在健康管理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在全民得到普及,这样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管理的理解和认知知之甚少,而开展的健康管理实践也多针对于高端客户,并且也主要局限于健康情况的评估和疾病风险因素的分析,这样就无法将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流程形成,而广大的已患病群体。高危群体和亚健康状态群体主要通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并且以“生病就医”为主,并未开展疾病的预防等措施,同时防与治脱节,当人处于高危和亚健康状态的情况下,相关医疗服务机构也不能将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
3 建议
3.1 加强宣传
对于中医治未病的认可虽然人们已经有了较高的认识,但是总体上来说在了解上还远远不足,主要是因为获取信息的路径较少,因此必须针对该情况加强相关的教育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并且将治未病理论渗透于健康管理实施中,使人们逐渐掌握和接受两者[2]。由此可见,在后期的中医治未病服务知识教育宣传过程中可将网络、社区信息栏、报纸等宣传媒介充分利用,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进而维护好健康,同时将未病推广氛围在人群中形成。
3.2 加强治未病健康管理人才建设
也就是在健康管理中将治未病作为重要的服务内容,进而加强专业型人才队伍的构建,满足当下的供需要求。由此可见加强治未病健康管理人才建设是健康管理服务开展的重要前提,必须予以重视,同时保证队伍建设的合理化[3]。而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是将人次培养计划制定,以当下的试点情况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内容和数量的预测,并且对当下的所有医疗工作者进行治未病教育。②是将治未病服务相关的激励政策制定,实现专业型人才向社区和农村的辐射,进而将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加强。
3.3 在健康管理中完善治未病服务,并将配套政策制定
通过以上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在健康管理中治未病服务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多以治未病服务试点为主,这样就使得健康管理和治未病服务分离。同时还有相关政策问题出现于试点过程中,因此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病医保是我国现行的医保政策,而治未病服务作为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医保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4 制定治未病服务标准
即保证治未病服务的标准化。相关调查显示一般专科和治未病服务具有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操作模式的执行标准上与其它专科也不同,这主要与中医经验模式具有密切相关性。基于目前在治未病服务效果评价研究上仍不足,这样就阻碍了治未病服务的发展[4]。因此为了将以上问题纠正,就必须以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为依据,同时与治未病服务特点相结合,将前瞻性研究开展,才能将治未病服务效果评估体系建立,进而为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3.5 构建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①进行健康体检,这是实施健康管理的关键部分,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具有密切相关性。在健康管理服务中,健康干预、健康分类、风险管理和信息档案建设都离不开相关体检数据的支撑,而治未病理念主要是对预防进行的强调,体现的是中医养生理念,与中医体质辨识息息相关。体质辨识的认知对象是人的体质,是将健康体检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不同体质分类和体质状态特征来对疾病与健康的个体差异和整体要素把握。因此通过治未病理论的指导,在体检模式上可以综合西医理化和中医体质辨识,以所处阶段和个人情况开展健康体检,并将相关数据获得,进而为康管理流程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数据[5]。
②实施健康档案管理,进而为健康管理提供材料依据。所谓的健康档案管理就是记录患者健康水平。生命体征及其相关事件和行为,通过西医理化指标和中医体质辨识将体检数据获取,成立受检者个人健康档案,并以此作为健康分类和评估的标准,同时这也是实施干预计划的基础和依据。
③健康分类和评估,目前西医理化检查是健康评估的关键依据,而干预标准的实施与否则主要取决于指标的正常与否,在将中医体质辨识手段增加的情况下,就能对亚健康状态或偏颇失衡的体质状态进行早期干预和判断,并且还能针对指标异常却无明显不适反应的患者尽早实施干预,避免忽视干预行为的发生。结合西医理化指标和中医体质辨识,能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亚健康测评和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治未病”体检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医师望闻问切四诊和中医体质量表分析,综合评估体检者的体质及健康状况,将健康评估信息提取,并将受检者纳入疾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中实施动态管理,并通过临床诊治、辨体防治及其健康调养来将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降低,提升人类的健康水平。
④健康干预管理,也就是于健康干预前对受检者进行个人健康信息的分类和评估,并且依据理化指标和体质辨识分类疾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并且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控制目标、干预计划的制定。也就是通过理化指标检验和体质辨识来进行结果分类和健康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将个性化的应对措施制定。纠正健康人群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和方式,并加强个人的日常保健,对受检者的心态心理发展和起居饮食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制定[6]。而对于亚健康人群,则依据受检者的个体体质差异、患病情况及其健康状态等将个体化健康调养干预方案详细制订,并从非药物干预调养、中药干预调养、运动调养、情志调养、药膳食疗及其起居调养等多个方面着手,将潜伏隐患彻底消除。对于患病人群加强中医养生疗法和针对性的治疗,促进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实现健康管理的持续加强。
4 结语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并且在就医理念上也在不断转变,由过去的被动治疗逐渐转变预防保健。同时依据疾病发生前的特征和指标发现个人患病危险因素,并将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和管理方案实施,起到缓解疾病的危险性,缩减医疗费用的目的。而在健康管理服务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就能将中医药的养生、康复、预防、保健等作用发挥,进而推进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事业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刘登,王志泉,曹海涛,等.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751-1753.
[2]于晓彦,汤少梁,王高玲.中医药“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现状及推广对策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4(11):70-73.
[3]余皎莹,翁丽丽.结合“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初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4(35):137,117.
[4]王晓迪,郭清.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发展趋势探析[J].健康研究,2012(4):281-284.
[5]陈宪泽.基于“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21-123.
篇2
关键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D432.5
对于目前河南省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状况,我们以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冯庄镇共有公立小学13所,无私立小学,均设立在农村。在校生4477人,教师240人,其中师范类教师156人,心理学专业教师0人,心理咨询师0人,最近几年由获嘉县教体局举办了心理咨询培训,每年举办1次,目前共有39人参加过相关培训,每次参加心理培训的教师比例平均为24.8%。
通过调查结果可见:农村学校现在几乎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两级分化严重,学校领导和老师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且上级领导部门也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教师培训内容,但由于接受过培训的人很少,且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内容浅显,还不足以担任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适应不良、厌学、自卑,耐挫力低、自控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还有部分同学有考试和早恋问题。但由于现在农村学校条件较差,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老师去当地工作,专业师资严重不足[1]。目前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也不完善,所有学校均无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二、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
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忙于生计,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其他。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对于问题的严重程度判断不准,以及缺乏专业知识制定应对措施[2]。上级主管部门目前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也开展了相应的培训,但是培训的范围较小,且培训时间短,无法满足学校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2.学校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总是优先完善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或者是与升学或学生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事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设施的完善,总是排在次要的位置,所以截止到目前,被调查学校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场所、设备和工具。极少数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多以办公室、医务室、会议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而且设施简陋,谈不上购置心理健康教育仪器设备和营造环境气氛,测量工具严重匮乏且不配套,有的学校以人体模型、挂图、血压计、秒表替代。有的用通俗书刊上的游戏性测验题或缺乏检验的自编测验题作为测量工具。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心理教育没有专门的专业教师,教师没有持证上岗,一些兼职人员连“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最简单的专业名词都不懂,以这样既不懂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也不了解学生心理规律的,更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效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有部分意识比较超前的学习曾经向上级部门申请派遣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但是由于学校编制有限,很多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下发正式编制指标,最多只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调动和交换,而没有新成员加入,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教师都很欠缺,一个教师担任多个班级甚至多个年级的课程,更不会考虑心理咨询教师这样的非升学考试课程教师。致使当前心理咨询教师一直处于严重短缺但又无进人计划的状态。
4.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单一,德育化严重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技术,有心理测验、面谈、沙盘游戏等多种手段,但是作为非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3]。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内容主要是理想、信念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卫生知识教育等。
三、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所产生的问题,思想观念在各级领导、学校及家长脑海中根深蒂固,不会轻易改变,学校软硬件设施没有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能得以改善,没有编制和相应待遇,招不到专业教师。
1.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念僵化
基层教育部门的领导,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学校晋升而来,长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模糊和忽视,导致工作中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任务看待。即便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属学校教师及家长就更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清,他们把心理问题当成普通的调皮捣蛋,认为司空见惯,没有认真对待。
2.资金和政策扶持不到位
在我们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较之前有所改善,教学设施相对完善,但是无一例外的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咨询室和相关器材。目前大部分上级拨款都是专款专用,指定用于某一方面的开支,截止到现在,没有下发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资金,也没有下发过相关文件强制要求学校必须设立相关设施。
篇3
【关键词】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问题;建议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所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已经在原工作单位办理离职手续、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且统一发放退休金的人员,这些企业退休人员将会由社会相关部门实行属地统一管理,由社区相关部门负责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这一工作被称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目前,随着我国退休人员数量的逐渐增多,做好相关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义
(一) 有利于解决企业的服务压力
对于企业来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能够在工作人员办理退休手续之后,将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移交给当地所属社会部门,有利于缓解企业服务压力,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强调就近原则、方便可行的原则,使退休人员能够在所属社会管理部门进行养老金的领取,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便于对退休人员的管理及服务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二) 有利于提升整体管理服务水平
由于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主要工作精力在于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在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方面,重视程度较低,因此,使得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能力较为不足。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将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从企业工作内容中分离,由社区组织承担,进行相关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如退休金的发放,退休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等,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既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企业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优化企业退休人员的整体服务质量。
二、 目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 社区功能落后,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
随着我国社会化管理政策的推广和深化,目前我国多数地区都已实现了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由社会管理结构负责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发放工作。但是,由于社区自身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化管理服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我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影响到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退休人员数据库需要继续完善
目前,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不完善和不准确,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不完善,导致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如居住地址的不完整和通讯方式的不准确,造成服务工作和调查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影响到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区管理机构在完成退休金发放的同时,应该适当开展适合于退休人员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就目前我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来说,由于缺乏同退休人员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相关文化活动难以调动退休人员参与性和互动性,影响了活动效果。由于我国社区管理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社区管理机构在人员、经费以及场地方面都有所不足,导致相关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使得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造成服务质量的降低。
三、促进我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 加强社区建设工作
加强社区建设,是确保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工作,能够有有效提升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丰富度和全面性,确保社会化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社区管理机构的发展水平较低,自身条件的不足,导致相关管理服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社区工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建设步伐,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以确保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执法力度
社区管理机构要做好与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确保退休人员信息的准确接收,并做好退休人员的走访和调查工作,以提高退休人员个人信息的准确度,提高退休人员数据库的准确性,便于相关工作的开展。目前,退休人员退休金冒领行为屡有发生,给退休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社会管理机构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完善退休金领取流程,加强退休金的管控工作,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 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对于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来说,不仅仅是对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发放,还应该提高对退休人员这一社会群体的关怀和呵护,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对于社区管理部门来说,要加强与退休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了解退休人员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解决相关问题。同时,社区管理机构应该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满足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需求,发挥社区管理结构的作用,丰富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此外,社区管理机构倡导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服务精神,邀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管理工作,提升社区管理工作认可度,促进我国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总结: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对于我国企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社区工作落实以及社会扶持力度,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促进我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灵芝. 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社会学思考[J]. 东岳论丛, 2008,(03) .
[2] 乔立军,赵武.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途径[J]. 发展, 2008,(05) .
篇4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管理;需求;调查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核心内容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显著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1-2]。与此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社区居民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佛山顺德区乐从镇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建立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模式奠定基础,为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在同一时间截点(2014年6月~8月),采用典型抽样的方式对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社区居住1年以上的年龄在18~75周岁的常住居民(包括佛山市户籍和非佛山市户籍)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来收集调查对象的资料。在整体调查实施前进行小范围的预调查,以考核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并及时发现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跟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后,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前,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详细讲解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各项指标的回答要求,以期得到被调查者的充分配合。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居民性别、年龄、户籍地、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医疗保健费用支出;②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亚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吸烟史、饮酒史、生活方式等;③对健康管理的认知:包括对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认知情况,关注的健康知识等;④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包括对基本医疗保健设施的需求、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对健康管理知识的需求、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等。
1.3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检验水准α定为0.05。对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及社会学特征进行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收回合格问卷12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5.23%,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男、女性别比为0.79:1;居民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1.59±15.26)岁;大多数人为已婚,占75.04%;佛山市户籍与非佛山市户籍约各占1/2;文化程度分布中,初中至大专学历人数最多,占77.39%;每月医疗保健支出费用主要集中在100元以下,占82.95%;职业分布中企业/公司员工、个体工商业、工厂/建筑/服务行业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共占80.05%。
2.2 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分析
2.2.1 社区居民对基本医疗设施及服务的需求分析 全部被调查居民中,希望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能够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设施在8项以上者,有663人,占53.55%;而居民认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最应当具备的基本医疗保健设施前5位依次为:急救设备(89.98%)、常规检验设备(87.96%)、血压计(87.00%)、血糖仪(81.02%)、氧气袋(75.04%)。居民希望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能够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在8项以上者,有589人,占47.58%;而居民认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最应当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的前5位依次为:常见病诊治(87.96%)、急救(87.00%)、医疗咨询及保健知识(66.96%)、饮食指导(65.99%)、个人健康档案建立(53.96%)。见表1。
2.2.2社区居民对健康服务模式的需求分析 有52.02%的社区居民希望采用个体健康管理的模式来享受健康管理服务,其次有34.01%的社区居民希望采用家庭健康管理的模式来享受健康管理服务,生活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和功能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选择的社区居民人数相对较少,分别为7.03%和5.01%。见表2。
2.2.3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收费的需求分析 对表示愿意付费的633人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有525人(82.94%)可接受的收费水平为
3 讨论
社区健康管理是指在限定的区域内,以需求为导向,维持和促进群体和整个社区的健康,主要包括在社区设立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干预和指导等服务内容,做好健康宣教、居民的健康档案、慢病的管理、妇幼保健、儿童预防接种、公共突发疫情的控制等等[3-4]。长期以来,医学防治脱节,医疗服务系统过度注重诊断和治疗,医学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疾病病因、发病机制、诊疗方案以及高科技诊疗手段的探索方面。而完全忽视了人们最需要的不是主要为不健康的患者服务的昂贵的"诊断和治疗"系统,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有较大的需求,希望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能够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设施在8项以上者,有663人,占53.55%。居民认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最应当具备的基本医疗保健设施前5位依次为:急救设备(89.98%)、常规检验设备(87.96%)、血压计(87.00%)、血糖仪(81.02%)、氧气袋(75.04%)。居民希望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能够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在8项以上者,有589人,占47.58%;而居民认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方最应当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的前5位依次为:常见病诊治(87.96%)、急救(87.00%)、医疗咨询及保健知识(66.96%)、饮食指导(65.99%)、个人健康档案建立(53.96%)。社区卫生服务心可利用其贴近社区居民的优势,发挥主动性,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其所需的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指导等服务,使其更易获得所需的健康知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调查还发现,有52.02%的社区居民希望采用个体健康管理的模式来享受健康管理服务,其次有34.01%的社区居民希望采用家庭健康管理的模式来享受健康管理服务。对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收费的需求分析发现,有525人(82.94%)可接受的收费水平为
参考文献:
[1]俞慧群,张雅芳,黄冬梅,等. 上海市某社区老龄化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J]. 职业与健康,2015,31(9):1245-1248.
[2]高瑛. 健康管理对老年慢性高血压预后的影响[J]. 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29(4):277-278.
[3]卢武红,王淑霞,姚华,等. 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模式探讨[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8(4):278-279.
篇5
[关键词] 研究生; 健康管理; 认知; 需求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89-02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研究所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掌握与了解本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情况,探索研究生健康管理的途径,规范在校研究生的健康管理,对于有效预防相关疾病、慢性病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卫生保健的重要工作之一[1]。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目的 首先,期望通过本次调查,引起在校研究生对健康管理的思考,有意识且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探索健康管理服务在研究生人群中的市场潜力及最佳提供对象,最终为我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创新与完善可行性政策建议与意见。
1.2 调查对象 杭州师范大学在校研究生。
1.3 调查方法 专家咨询及问卷调查。
1.4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五部分:调查背景与目的、个人基本情况、对健康管理的认知情况、自我的健康管理情况、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情况。共22道题,数据输入时有多项选择,变量一共30个。
1.5 统计分析 首先通过简单的描述性统计,知晓各个变量的分布情况,其次通过简单的相关分析,最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多个自变量和主动接受健康管理服务之间的关系,目的是筛选混杂变量,挑选有效变量。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分发问卷120份,实收回119份。学院分布情况表1。
2.2 健康管理认知情况
2.2.1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 94.1%的研究生对健康管理的概念理解是正确的,即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对健康的概念都符合WHO对健康的定义,仅有小部分人认为健康只是不生病而已。
2.2.2 学生对“健康是否可以管理”的看法 98.5%的研究生认为健康是可以管理的,但其中仅61.7%的人赞同健康管理并注重日常的身心健康管理与维护。这说明:大家对健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思想上的认同并未完全化为现实中的行动。逆向思维表明:健康管理产业和相关服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健康管理的道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积极发挥作用。
2.2.3 学生对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的知晓情况 超过一半的人仅是听过健康管理或健康管理师这个名词,但并不了解,更不熟悉,说明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的社会知晓度还比较低,同时可以预测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2.3 自我健康管理情况
2.3.1 自我主动体检情况 仅41.4%的研究生是主动接受体检,剩余的皆为被动的听取学校的体检安排。在定期体检周期的认同上,认为周期应为6各月的(44.7%)与周期为1年(45.7%)的基本相当。仅有个别的人认为要超过两年再体检。
2.3.2 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72.9%的人认为大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健康问题是神经症,主要包括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其次就是精神分裂症。这为高校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指明了方向和工作的侧重点[2]。
2.3.3 运动锻炼情况 仅45.4%的在校研究生经常参加锻炼(每周≥3次),绝大多数的学生偶尔锻炼或者几乎从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活动。不良的生活方式势必对我校研究生的身体状况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有效干预。
2.4 健康管理需求状况
2.4.1 接纳健康管理的出发点 接受或愿意购买健康服务的人群中,影响其接纳的主要因素是降低疾病风险(54.3%)、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56.3%)、降低医疗支出(39.2%)。而不愿意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原因分析显示:62.3%的人不购买健康管理多是缘于经济问题,同时作为年轻人,身体状况良好也是他们不选择健康管理的主要原因。
2.4.2 时间的选择 40.7%的人认为二三十时最适合购买健康管理服务,54.8%人认为四五十岁比较合适。仅有很小部分的人认为六七十岁以后比较合适。
2.4.3 服务机构的选择 61.3%的人会选择去大中型医院,34.7%的人会选择去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4.4 费用的选择 42.7%的人在健康管理的投资小于500元,44.7%的在500至1000元,而500之1000之间大约占三分之一。大于1000元的仅占一小部分。
3 健康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应用原理 二元logistic回归。
3.2 研究目的 分析影响大学生购买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因素。
3.3 研究结果 以是否接受与购买健康管理服务为因变量,以性别、对健康管理的看法、主动接受体检的情况等为自变量,以P
Model:检验除常数项外所有的总体回归系数是否为0,P=0.000,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Cox或Snell R Square和Negekerke R Square分别是0.386和0.750,其含义表示回归模型对因变量变异贡献的百分比。
表2 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
3.4 结果分析 专业背景不同,对健康的认知与需求有差异,医学、卫生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对健康的知晓率偏高。听过健康管理、认为健康可以管理,且日常注重自我健康管理的人更容易接受健康管理服务。经济条件越好或者消费能力越强,越容易接受此类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但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现实消费能力不足的现实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体。针对这部分群体,学校或相关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提供恰当的、适宜的健康服务。
4 讨论 研究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其健康状况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需积极落实。第一,加大健康管理宣传力度,提升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认识。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研究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提升自我管理意识。第二,实施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例如,可以开展学生对健康讲座的需求,建议校方邀请国内相关流行病及健康教育专家团队来校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第三,建立在校大学生健康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是现代化的健康服务,具有个体化、信息化的特点。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前提。学生健康管理软件系统及配套工具开发与构建适合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及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促进健康管理工作效率[3]。各个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为大规模的学生健康管理服务积累经验,探索建立与高校大学生卫生相适应的健康管理的运行方式和体系,以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和“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界卫生目标的实现[4]。
参考文献
[1] 彭爱东.提高高校医务服务意识改进医务工作[J].医学信息,2010,9.
[2] 彭玲,张继红,朱于芳.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
篇6
关键词:社会平安建设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保险业发展的阐述,对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趋势,用竞争促发展,用改革求生存,创造更大的生存与发展机遇,也使得社会的各方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民众出于投资与增值的考虑,以及面临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活的压力必将产生风险管理,获得一定的保险服务的需求,现对此课题进行探究。
二、 当前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及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分析
在我国社会平安建设大背景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地方社会平安建设,争创“两型社会”。民众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其自身的人生财产安全也有了新的需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进行介绍与分析:
1、从湖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均可支配18844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67,增长16.8%;
第二,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省为民办实事共投入各类资金543.18亿元。改造县乡公路3290公里。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8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70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1556元;
第三,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82.67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06.25万人,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县市区达115个,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73.2%。
2、从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政府加大补贴商业保险和强制商业保险,从重点工程、进出口贸易、工业、农业、服务业、巨灾到社会医疗养老、低保等,使社会受保的范围逐步拓宽,保险深度逐渐加大。良好的政策支持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推进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的完善与推进。
3、从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目前我省保险行业再次迎来新一轮扩容潮。作为现代金融的主要支柱、市场经济前提下风险治理的主要手段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险在全球经济金融中阐扬的作用和意义不断凸起和强化。
近年来,湖南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对保险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从初期注重经济补偿和保障“单一功能论”到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复合功能论”,有了较大的提升,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服务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4、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与社会平安建设关系角度分析
第一,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间的关系。当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伴随着民众对自身安全风险管理所产生的,目的在于保值与增值以及保障人生财产的安全,而这种需求正顺应了社会平安建设的大趋势。
第二,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其自身发展间的关系。当前各大保险公司力求改革创新,实现风险管理服务的专业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与其本身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创新风险管理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中取得突破性发展一个新方向。
第三,保险公司如何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在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更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也体现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效益,加强风险管理服务对社会平安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充分认识在湘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对社会平安建设重要作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一步大力发展保险业,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湘保险行业的壮大,来源于该行业的专业技术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更来源于民众的需求。
1、风险管理服务具有经济补偿能力
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增强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第一,当前,湖南社会保险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使得整个保险行业的实力得到了壮大,同时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
第二,民众选择的范围广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如果我们充分的运用保险这种市场化的风险损失财务转移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预防大量事故的产生,减少灾害事故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生产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
2、风险管理服务承担部分社会管理功能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湘保险公司开创了促进平安建设的新思想,加大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力度。其中商业保险联手社区医院,参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和健康险。根据发展农业强省、保障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平安建设的需要,加大农业保险的参与范围,做好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扶持。
3、风险管理服务在 “三农”问题中大有作为
保险业风险管理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较容易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地区,为帮助广大农民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农业保险业务,对于改变湖南省救灾模式、放大救灾资金、加强风险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4、商业保险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社会保障体系所包含的范围、广度和深度是比较广阔和深入的,但这更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需要风险管理服务的推广,同时,商业保险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承担着社会“稳定器”的职责,有利于稳定民众对不确定的未来预期,减轻精神焦虑,增加即期消费,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成实际支出,推动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
5、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
社会平安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公共环境的安全;第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可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行业的均衡协调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此外,这主要体现在金融安全,规避金融次贷风险,就国外之前所面临的金融问题所引起的一系列次贷危机,我们不能忽视金融风险的危害,只有良好的风险管理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 新时期,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
社会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所期盼的民心工程。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到底有着怎样的需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服务在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社会的和谐、平安对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大量的、迫切的需求。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及自然灾害的频繁,这些对我省的社会平安与和谐构成了致命的威胁,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依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这一衡量标准,造成了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认为“GDP的增长能以牺牲人命为代价”的错误思想;
第二,相对于其他社会管理功能(如社会信用管理)而言,风险管理服务短期内取得较好成效的条件更为成熟。社会信用管理主要产品是:风险报告、普通企业资信报告、消费者风险评级、工业规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等,其功能远远没有保险行业风险管理服务全面、专业,民众购买偏好必将朝向风险管理服务;
第三,风险管理服务既能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又能对改变保险公司的外部形象产生深远影响。整个社会以及在湘民众对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及偏好在于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服务的实力及专业化水平,以及其公司品牌形象的塑造,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做大做强风险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将感染民众对其的偏好,最终推动公司的发展,以致实现整个社会平安建设。
2、加强风险管理服务是当前保险公司必然的战略选择
第一,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保监会2011年9月正式《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保险公司发展前途光明,仍将得到民众在风险管理服务方面的亲睐,同时整个社会的平安建设也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第二,创新改革,发挥风险管理服务的特性成为趋势。当前,我省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做大保险业,必须在做大规模、拓展覆盖面、提高服务程度、强化功能和作用,增强全社会保险意识五大环节。而创新点就在于风险服务管理服务,社会平安建设的需求也在此处。就我省而言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建筑施工的面积逐步扩大,交通安全、建筑施工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社会平安面临着挑战。
3、加大风险管理服务的宣传,满足民众趋利避害的需求
第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的范围、重点取决于我省的社会需求,就目前而言主要存在交通(公交、地铁建设等),但总体上应是帮助民众分析风险、对付风险及处理与风险相关事宜,其中,风险不能局限于纯粹风险,服务对象也不必局限于保户;
第二,“现代保险的功能”理论落实。中国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一再提起“现代保险功能”的讨论,其中“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讨论的重中之重。而在国际上,随着风险管理研究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有关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也发展迅猛,如,日本富士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在此方面就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国外先进的经验值得学习,也有待中国化,对中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与中国社会的平安、和谐意义重大。
4、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践出真知”,根据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平安建设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第一,规范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有利于丰富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又能发展和深化现代保险功能,特别是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还能为保险竞争中的差异化经营理论添砖加瓦。
第二,在实践上,风险管理服务既能为湖南社会的平安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又能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指导,还有助于改善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及长远的经营环境。
5、在湘保险公司应自觉投入湖南平安建设
在湘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工作,大胆开拓创新,应用创新发展观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狠抓风险管理工作,提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湖南平安建设,达到双赢的目的。首先,规范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范围,重点取决于湖南省的社会需求,真正为促进社会平安建设提高良好的风险管理服务。其次,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需要必要的组织保证,但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也可以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的服务才能获得民众的长期需求与购买欲望。
五、 结束语
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发展既有机遇,也将面临挑战,如何加强社会平安建设,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实为重要。在湘保险公司只有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才能实现发展自己和构建平安、和谐湖南这一双赢目标。新时期,我省保险公司仍将面临新的挑战还需要保监会、保险行业专家学者给与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延礼.维护保险产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02)
[2]刘春燕.增强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王柯敬,尹婵娟.关于我国保险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几点认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0).
[4]李玉英,陶四海,赵力.风险管理下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3)
[5]胡永正.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8,(05)
篇7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200-02
众所周知,养老保险是对劳动者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以后的生活进行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养老保险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福利。今天养老保险实现社会化管理,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坚持这一管理制度的前题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将会促进这一管理制度继续的成长。
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1.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我国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主要管理机构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和养老保险统筹企业。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养老保险金、适时适度的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接收企业移交的退休人员,并按居住地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养老保险统筹企业主要责任是加强与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联系,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
其中,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包括: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为退休人员提供各种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跟踪了解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帮助死亡退休人员的家属社情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组织退休员工开展文化体育健康活动等。
从服务内容上可以看出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是社会化管理的主要机构,直接涉及到对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高低。
1.2 进行社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竞争性,国家经济的主要细胞就是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必须事先社会化管理,使企业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过分的强调了单位的作用,员工的生活与企业息息相关,这将不利于员工的长远发展,也容易造成企业办社会的怪现象出现。僵化的体制完全不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必须引入新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才能促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种新的养老保险管理模式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发展、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维持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都存在深远的意义,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从而促进社会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分析
2.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内容
(1)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人员以及设施的配备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机构,必须配备负责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的专门工作人员,这些专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聘用社区服务人员,辅助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以及服务活动的开展,使得社区生活的退休人员能够享有快乐的晚年生活。
为了使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能够达到正规化,拥有较高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固定的办公场所是必不可少的,办公场所的环境必须能够达到普通办公机构的标准,必须给办公人员和服务人员配备完整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办公效率。这就要求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必须能够处于较高的支付水平,财政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支出是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评估指标。
(2)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各项工作制度必须明确并易于落到实处。
首先必须规定社区服务机构中的专门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各种岗位职责,这样才能够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必须制定完整的日常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人员在工作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对生活在社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标准的制定水平能够反映出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
(3)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内容及其实施情况能够反映出社会化管理水平。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基本信息实行社会化管理,发放程度和管理程度能够反映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引导社区居民在企业退休人员中建立自我管理组织和互助服务组织,这样就能够作为社区服务机构的有利补充,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服务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查询服务,包括当面进行政策咨询,建立社区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信息网上查询等服务功能;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生存和流动情况,不多修正数据库,实现领取养老金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协助社区医疗门诊等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经常性的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2003年,养老金实发人数,1415720,社会化发放人数,1415720,社会化发放比率100%。
2006年,城镇社区服务社区数6576,社区服务单位个数226,城镇便民利民服务店10262。
2.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指标分析
(1)从以上指标与数据中可以认识到,我国的社会化管理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已经实现, 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各种社区服务机构的建立表明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趋近完善,服务单位个数增加,职工人数相对减少表明管理效率提高,人均享受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从总体上看,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正在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在良好的形势下,仍存在着某些问题。
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影响更多的服务项目开展;社会上部分劳动者对社会化管理服务认识不足,对社会化管理服务有若干顾虑,不愿意转为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中缺少相应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的列支科目,致使经费不能落实,影响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社区需要建立养老服务信息查询系统,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3 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规范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深化社区相关服务。
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上,不断的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加强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和专业化服务的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质量,引进并开发更多的管理服务内容。逐步在社区中的退休人员提供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以满足企业退休人员除享受养老保险之外,能够享受更多的便捷的服务。提高退休人员的组织化程度,提倡退休人员自我管理与互助服务。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退休人员公寓,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区服务,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2)做好信息查询工作,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
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向企业退休人员直接提供服务,可以直接与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交流,这样就必须做好重要信息的传播工作,一方面宣传有关的政策法规,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化发放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服务。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以及社区服务机构应该提供如下的查询服务:柜台查询,社区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的咨询柜台,安排专业人员,解答相关问题,听取企业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社区不定期的组织咨询活动;印制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社区退休人员有关养老保险管理方面的意见和信息;电话查询,这种方法较为便利,但是会出现某些沟通障碍;再有条件的社区,提供网络终端进行查询,现行的网络终端主要有两种:触摸屏和电脑终端。
(3)完善社区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平台,将各项社会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街道和社区作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载体,社会化管理工作平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化管理服务目标的实现。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编制由地方社会保障部门提出方案,确定相应的社区服务机构。机构人员的确定和工作经费,由当地的财政部门拨付,现阶段应该加大财政的支付力度,为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注入动力。相关机构的工作经的落实,社区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落实,直接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完善社区工作平台的过程中,也必须完善相应的行政监督机制,以促进社会化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候文若.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2).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7).
[3]吴国卿.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J].社会生活,2000,(12).
篇8
建设与完善退休干部员工服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第一,既能充分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干部队伍新老交替顺利进行,又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第二,是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加剧,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第三,退休干部员工依然是党的重要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只有切实加强对他们服务管理,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第四,加强对退休干部员工的服务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筑职责明确、责任到位的综合管理服务架构
在退休干部员工管理上,既不能像对待离休干部一样、实施精细化的服务管理,但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社会老龄人口、简单地实施社会化管理的方式,而应是构筑职责明确、责任到位的退休干部员工综合管理服务架构。具体一点说,按照“退休干部员工的日常服务管理由供养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的要求,退休干部员工的日常管理服务仍由原单位具体负责,党委老干部工作部门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督促,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配合。在服务管理方式上,退休干部员工生活待遇的落实应坚持走社会保障的路子,党委老干部工作机构和退休干部员工原所在单位重点是将退休干部员工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抓好,将他们的活动组织好,政治待遇落实好,作用发挥好,关心他们的合理需求,保障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退休干部员工服务建设与管理工作还必须整合社会力量做好工作。财政、卫生、交通、建设、民政等部门在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退休干部员工的利益;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为退休干部员工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在广大职工、妇女和青少年中开展尊老敬老的道德教育;新闻单位应积极宣传党的退休干部员工方针政策,宣传退休干部员工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重视退休干部员工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创建多维度的管理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退休干部员工不仅在生活上要求得到更多照顾,也想在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等方面都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因此,必须创建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服务体系,提升退休干部员工的幸福指数。一是落实政治待遇,尽可能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精神上关怀退休干部员工,确保退休干部员工政治坚定、思想常新。二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把退休干部员工党支部建设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总体规划。三是落实生活待遇,进一步规范涉及退休干部员工有关待遇的退休费、养老保险、看病就医、健康体检、生活福利、走访慰问等制度;建立退休干部员工特殊困难帮扶机制,对孤老、独居、空巢、患大病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突发意外等情形的,要特别给予关注,给予适当补助。四是根据广大退休干部员工身体普遍较好、精力旺、爱交际、好活动的特点,结合其兴趣爱好,用协会、兴趣小组把同一爱好、性格和特长的退休干部员工凝聚起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娱活动。五是抓好退休干部员工活动中心功能的拓展,在现有的学习、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把活动中心打造成退休干部员工学习知识的课堂、延年益寿的乐园、精神文明的窗口、文体活动的中心、发挥余热的阵地。六是实施人才资源二次开发,充分发挥退休干部员工“老年人才”的作用。要根据“老年人才”分布情况,逐步建立以退休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重点的“老年人才”信息库,鼓励和引导退休干部员工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参加各种层次、各种渠道、各种形式的“老有所为”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四、营造社会性和个性化相融合的管理服务平台
针对退休干部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的现状,退休干部员工工作要充分整合社区的人力、场所、医疗等资源,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营造社会性和个性化相融合的管理服务平台。培育单位管理与利用社区优势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退休干部员工服务管理模式,建立起“家庭、单位、社区、退休干部员工工作部门”的“四位一体”和“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照、就近发挥作用”的“四就近”服务管理新模式,积极开展就近就便的“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学习活动、精神慰藉、应急救助”五种延伸服务。利用信息化服务平台为退休干部员工提供服务已成为主流趋势,也是创新退休干部员工居家养老管理新模式之一。信息化服务平台是通过信息网络监控中心,一头连着退休干部员工家庭,另一头与社会应急机构、退休干部员工子女、亲朋好友或社会服务机构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服务呼叫、健康咨询和政策咨询的信息服务系统,从而为退休干部员工提供更便捷、优质的紧急救援和生活需求服务,提高退休干部员工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
五、打造高素质的管理服务队伍
篇9
关键词 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
一、当前企业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特点剖析
1.企业离退休两种管理模式。其目的均在于搞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最终达到国家统筹,社区管理的目标。(1)政府管理,社区服务。即有一级政府设立相应的机构,下设若干个分支机构,如老干部部、离退休人员管理委员会等,有严格的管理服务制度,相应的管理服务程序,具体的管理服务工作由社区按规定予以落实。(2)企业管理,主管部门落实。即企业依据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要求,由相应的部门落实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2.离退休职工队伍的管理工作,影响到企业在岗职工的队伍。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国有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离退休职工,可能涉及企业里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又需要及时处理。
3.离退休职工居住分散,给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难度。
4.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仍需不断推进和完善,过渡时期仍要以企业管理为主。尽管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目前仍存在着影响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的因素,制约着该项改革的推进。
二、大屯发电厂离退休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能为企业分忧解难。公司设有专门的离退休人员管理中心,并设有党总支,下设若干个党支部;在离退休人员中,按居住区域设立离退休人员行政小组,一些具体工作都能在管理中心得到解决和落实。如养老金的调整,每次都由政府部门进行。企业只要配合做好资料的提供和解释工作,离退休人员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又如离退休人员的医疗问题,我们拿出具体办法,协调离退休人员与医疗机构的关系,定期审核结算,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再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通过行政小组与社区配合调解,一般都能得到很好地解决。由于上下结合,共同参与管理服务,企业领导就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
2.管理服务与解决实际问题一道去做。从客观上讲,管理就是遇人遇事有人去管,服务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离退休人员居住分散,或年高体弱行动不便,一些实际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这就需要管理中心牵头,发挥行政小组的作用,协调各方力量,把问题解决好。如因病死亡,对企业来说不是大事,可对家庭而言,就是塌天的大事,我们配合家属,从商定丧事程序到丧葬费的结算,实行全程服务,家属都很满意。
3.我们充分结合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实际,把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与构建和谐社区相结合,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管理服务工作。(1)对全厂离退休老同志和遗属的住址、联系电话、家庭和身体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制作发电厂离退休人员及遗属居住情况平面图;按居住地划分片区,引导老同志经常交流,自我管理;结合离退休老同志居住分散的实际,建立了“发电厂夕阳红”老年QQ群,通过网络拓展老同志的晚年活动空间,让老同志足不出户实现网上互动,及时了解厂里的动态,老同志的信息。(2)定期走访慰问,解决日常困难,加强与老同志的沟通与交流。每逢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离休老干部老党员,把厂党委“政治上尊重老同志、思想上关心老同志、生活上照顾老同志、精神上关怀老同志”的宗旨,细化到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做好老同志的管理与服务工作。(3)定期召开离退休人员座谈会,向老同志通报发电厂安全生产等工作情况,并诚恳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了解企业的情况,更多地理解和支持发电厂党政的工作。(4)利用重大节日(五一、十一、春节)开展活动,一方面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次感情交流的机会。(5)做好信息宣传,营造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结合我厂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进行总结调研撰写文章,反映离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彰显党委的关怀,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对策建议
1.加快社区化管理的步伐。“企业办社会”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如果实行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建立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服务的办法,使离退休人员从企业顺利进入社区。
2.努力增强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针对性。作为企业要加强统筹谋划,立足长远,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来研究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坚持把退管工作放到大局工作中来思考,明确工作定位,积极发挥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作为我厂团结务实“加速器”、传承创新“助推器”、场所和谐“稳压器”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离退休队伍经验丰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
3.与时俱进,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增强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系统性。我们要深化工作内涵,适应新形势下离退休人员思想观念、生活需求、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要开辟工作路径,以社会资源为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将管理服务工作融入社区管理,为离退休老同志营造和谐舒适、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如引导组织居住在公司中心区的老同志参加老年大学、离休干部活动中心举办的课程学习、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同志的晚年生活。
离退休管理工作做好了,既能更好地安抚离退休职工,又能间接地做好在职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使他们安心工作,还能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
篇10
关键词:基本Worklist管理服务;DICOM;多参数生理监护系统
心电、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波等是临床上重要的生理参数,这些生理参数的监护对急慢性病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监测可以清楚地了解人体的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掌握一些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1]。遵循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Medicine)标准的多参数生理监护系统,实现了对患者重要生理参数实时监护,进一步整合了医学图像和医学波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数字化管理是一种趋势。针对多参数生理监护系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实现对患者资料和生理波形图的数字化管理和医院信息的共享,而Worklist管理服务是实现其数字化的最重要的一步[2]。
1 DICOM网络通信模型
1.1 DICOM标准 DICOM是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和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NEMA)组织制定的专门用于医学图像的存储和传输的标准名称[3]。随着DICOM的不断应用,它将不止应用于影像设备,而会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各种医疗过程中产生的波形信号,都将成为DICOM应用的对象。
1.2 DICOM通信协议模块的实现 为了实现医学波形的传输,DICOM标准提供了基于ISO/OSI协议模型和TCP/IP协议模型的网络通信和信息交换的定义。在DICOM标准中,医学成像设备的交互基于开放系统互连(OSI)参照模 型[4]。
由于DICOM应用实体的运行和交互是基于C/S模型的,在建立的协商上SCU/SCP使用DIMSE(DICOM Message Service Element)完成C-MOVE、C-STORE等相关服务信息的交换。结合DICOM应用模型、DICOM应用实体的运行机制,抽象出下面DICOM通信模型[5],见图1。
图1 DICOM网络通信模型
1.3 Worklist服务的功能 Worklist服务,它的功能是提供便利的访问工作列表的方法,以实现医疗设备与预约登记台的通信。当多参数生理监护仪医生需要为患者监测或者想查看当前设备上有哪些患者需要做监测时,他就需要由设备WorklistSCU主动提出查询的请求,WorklistSCP作为一个被动的服务端,来响应WorklistSCU,从而获取符合条件的患者监测列表。查询请求的顺序是"连接"、"联合的建立"、"Find"。首先服务器启动监听,客户端(设备操作台)发起连接请求,当server接收到连接请求,如果服务器能够正确接收连接请求的话,即会及时返回给客户端正确的连接响应编码。这时客户端就会发送联合建立的请求,之后服务器端接受联合建立请求,并且加入一些自己的联合类别,这里服务器必须接收含有worklsit这个类的联合,否则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联合将会失败。联合成功建立起来之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就可以正常交换数据[6]。
2 Worklist服务的设计和实现
2.1 Worklist服务的总体设计 Worklist管理服务是由服务类提供者(Service Class Provider,SOP)和服务类使用者(Service Class User, SCU)共同完成的。Worklist管理服务总体设计方案,见图2。
图2 Worklist管理服务总体设计
2.2 Worklist管理服务的实现 SCP和SCU在执行服务之前,必须先进行连接协商,来确定双方所传输数据的类型和编码方式。成功后,双方便建立"关联",然后完成Worklist数据的传输。SCP和SCU之间的连接协商通过DICOM标准定义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完成。
DICOM提供的查询获取服务主要包括C-FIND和C-MOVE两种。Worklist服务的SOP类是利用C-FIND服务元素实现的。
多参数监护仪可以通过患者层次(petient root)(比如说患者姓名、ID等)获得相关的其它几个层次的信息,向Worklist服务发出查询请求,服务器端根据客户端发送的查询标识提交相应的查询结果,见图3。
图3 Worklist管理服务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实现流程图
3讨论及展望
医院数字化主导的发展方向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医疗影像、信号信息的充分共享。我们之前研究建立的基于DICOM标准的局域网系统[7]应用良好,可以并入PACS系统,但是没有和医院HIS系统进行连接,这成了医院信息化进程的一个瓶颈。系统Worklist的实现是我们局域网系统和HIS系统连接的关键,实现了医院信息共享,加快了医院数字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牛灵芝,刘贤平.多参数监护仪的发展与应用[J].泰山卫生,2005,29(4):10-11.
[2]丛燕,余冬兰,王奎健.基于LEADTOOLS V14.5的医学数字图像与通讯图像阅读软件的设计[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12(3):275.
[3]NEMA Standard Publications PS 3.x,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tions in Medicine (DICOM),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Association,Rosslyn VA, USA.Available from http:///, retrieved on May 25, 2004.
[4]Bidgood WD Jr, Horii SC, Prior FW, and so on.Understanding and using DICOM, the data interchange standard for biomedical imaging[J].J Am Med Inform Assoc., 1997, 4(3):199-212.
[5]余冬兰,丛燕,王奎健.基于LEADTOOLS 的DICOM 标准医学图像通讯的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7,24(1):17.